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共20篇)
1.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一
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摘要:[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论文主要针对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主体性新基础教育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就是通过建构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语文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每一个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脑子走进课堂的,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之上进行启发和迁移。
2.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转化自己的东西。[2]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操作能力。
3.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创新思维,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和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生成超越课前预设。而缺乏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是呆板的,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我在上《普罗米修斯》时,整堂课看似很顺畅,各个环节也都显得很完整,但上完课后发现,这样的课无法给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究其原因,这堂课缺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内,没有出彩的地方,每个环节和课堂思路都是由老师“牵”下来的,学生成了配合课堂配合老师设计的配角,没有主动创新、探究创造的余地。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课堂教学内容过多,担心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某老师在上四年级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时,从文成公公主进藏前,进藏途中,进藏后三个部分都进行
了具体分析,样样都讲,样样有不深入,整堂课就像是“一盘散沙”,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抓住教学重难点,备课抓的点太多,太详,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深入重点,交流并参与课堂。
2.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结构认知的因素,上课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导致学生课上缺少热情,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3.教师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尽可能把更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接受学习。而缺乏启发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方案
(一)聚焦重点 为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1.聚焦重点段,重点突出。提升自身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能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和特色,进行精讲。如语言优美可以抓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二年级的《找春天》、五年级《桂花雨》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果结构和写作手法有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结构的特色和技巧,也可适当模仿写作;如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大兴安岭》、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等等,都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可把“总分结构” 阅读理解或习作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同样对于过渡段、过渡句很有特色的课文,可以把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作为重点,围绕“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来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领会中心。如果文章思想内容深刻,也可通过自品自悟,在思想方面得以提升„„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①时间上要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的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对课堂的重点知识有所思考和准备,那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活动时,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展现自己。②活动上要有广度。可提倡全班内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体会到了公平和信任,他们学习也越来越主动了。③内容上要有深度,问题有梯度。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的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保证有深度,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具体建议: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连贯地理解和把握,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学生一旦养成了连贯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好习惯,就基本具备了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个人意识会比较强,自尊心也会很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尽量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课堂的火花。只有教师关心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带着一种良好的心境,来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
2.组织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课堂上,其实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比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可以朗读多样化,通过男女读、指生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交与度。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相互评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3]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全神贯注》一课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分组读、比赛读,师生竞赛读。分组读,怎么读,都是在学生互帮的过程中完成。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整个读书过程都体现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如:开始指名读得不好的同学读,通过大家的带、助,让其读好(暗中带动了其余读得不好的)又如:小组长辅导小组读。又如:每次老师的示范读都是在学生困难之处。满足了不同层次朗读水平的同学。结合我的课堂——《普罗米修斯》,其实最缺少的就是个性化朗读。整堂课都是通过齐读来表现,使得课堂失去了活力。其实课文中也有很典型的对话,在火神和普罗米修斯对话这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来体现,请生表演读,深入其人物性格。另外,也可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鼓励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信息反馈,进行恰当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到位的、精辟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不妨,在课堂上多谢鼓励,多谢包容,多些尊重。窦桂梅老师在每一堂课上都有非常精彩的课堂评价。[4]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真实妙语连珠啊!“祝贺你,对你爱在细节。你用的成语无微不至来形容爱。眼神里已经透露这个爱了。”不但肯定了学生,还提示通过眼神表达情感。“向你祝贺。你善于读生活中的书,这也是一种学习。”“就像她这样讲,抓重点句子„„你看呢,这样语言就有色彩了,说服
力就够大了„„”,这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用这样精彩的评价语,不但激起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这种民主氛围,让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原有认知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5]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一堂真正的好课,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6]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边听边想,使教师的讲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讲要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2]“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3]于永正《全神贯注》课堂实录
[4]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5] 叶澜“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发展基础 ” 《文汇报》2004年4月
[6]《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7]
[9]/trainingcentre/viewClassAnswer.html?answerId=229870&classId=746938
2.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二
最近, 聆听了韩立福和吴效锋两位专家的讲座后, 让我对教师的上课有了新的认识。一次是韩立福博士在讲座中对两节课进行评价, 第一句话就是:“刚才听了小赵老师和小付老师指导的两节课……”对教师上课的描述, 韩博士没有用“讲”, 也没有用和“讲”一个意思的“上”, 而是用了“指导”一词。另一次是听吴效锋博士的讲座, 吴博士也不止一次的讲到:“一节课不是看教师是怎样讲的, 而是要看学生是怎样学的, 更要看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的。”两位博士均用了“指导”一词。“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上课”, “指导”一词精辟地揭示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就是“指导”。“指导”既是教师在课上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也是教师在课上完成任务的主要方式。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上课或者讲课其实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那么, 教师在课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呢?
一、实行问题引领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种。只有在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生动、深刻, 充满乐趣。学生只有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其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二度消化教学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 设计出能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 要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直至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 来实现对学生的引领, 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达到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把问题交给学生, 即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交流、探讨。在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二是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抓住学生表达交流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并予以解决, 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后, 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等方式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为此, 教师要相信学生, 把时间、空间、机会让给学生, 让学生有思维的机会、表达的机会、提问与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三、启发与追问
在学生进行展示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表达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 即生成性的问题, 进行启发和追问。教学的精彩之处往往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能给予及时的捕捉并巧妙的启发和追问。启发的主要方法包括回忆、举例子、打比方、提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等等。追问其实就是刨根问底, 一般问的都是“为什么”“怎么做”或“为什么这么做”等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问题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水平。追问就像“天宫一号”的变轨, 从一个运行平面提升到另一个运行平面, 追根问底式的追问, 能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 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提高一个档次, 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位高三的数学教师在学生很完美的讲完了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后, 仍然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解这道题的关键点是什么?这道题考查的是什么能力”。让学生在追问之下进行深刻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思维水平。这样的课堂就比较容易地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点拨与评价
指导学生学习并不是不让教师讲授。主体探究型的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的讲, 关键是要看教师讲什么。我觉得点拨与评价是教师在课上讲述的主要内容。点拨, 就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给学生讲学习思路、讲学习方法、讲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当然, 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讲解, 如果讲解太多, 点拨的太多, 那就成了满堂灌、包办代替了。此外教师还要讲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个人、小组在学习中的表现情况要有总体的和个别针对性的评价, 而且侧重于激励性评价,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通过这样的讲授, 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引领。
3.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篇三
学会“提出问题”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三,“提出问题”也是探索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发展较为薄弱的。怎样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虽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但仍有一定的自身的规律。
一、从观察探究中提出问题
一是从数学概念、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有意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初三代数课本中在研究正比例函数y=kx之后,继续学习二次函数y=ax2图象和性质时,当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象产生意外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探索情景。“你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呢,还是想了解其内在的规律?”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经过改变a的数值后的多次画图,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如下问题:“它的图象可能经过原点,开口与a可能有关。”下面授新课就水到渠成了。细心观察这类素材是很多的。
二是从解题过程创设探索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初三代数中一习题,“求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y=x2-2x+1,y=x2-x+2,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没好像不存在交点;(3)进而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方法、难度适中,综合性强,思维多样,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试直观分析,似乎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有关,并且提出了“当Δ>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无交点。”这样一个初步结论,这时教者可进一步加以点拨,由此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层次,培养了能力。
二、从质疑反思中提出问题
反思,即为反省性思维,它所思维的不是客观对象的属性,而是自己在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反思,将产生高一层次的思维成果。合理性是一切科学研究所要追求的目标。例如这样一道题目:a为何值时,方程3(x-1)(x- a)=(7a-a2)x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很多同学都会将方程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x1+x2=0(韦达定理)解得a1=-2,a2=5,于是我让学生将两个值代入到Δ中去看看,发现当a2=5时,Δ<0,意味着方程无解,与题目有两个根产生了矛盾。这时教者可加以引导,告诉他们若两根互为相反数,则x1+x2=0与x1x2≤0必须同时成立。因此还须考虑x1x2≤0,即a1≤0,故a2=-2。上述情境的创设和教师的引导对同学们的质疑和反思能力的发展有明显帮助。
三、从特殊到一般中提出问题
事物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初一《几何》中计算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这是典型的由特殊到一般的应用题型,可以先给出这样几个问题:(1)时针走1小时转了多少度?分针走1分钟转多少度?(2)时针走1小时,分针转多少度?(3)时针走半小时呢?一刻钟呢?由此让学生猜想时针走1。分针走多少度(时针走1度,分针走12度)?这样的情景创设和教师恰当的引导效果较好,因为特殊情形中隐含一般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四、从数学实验中提出问题
过去我国数学教育有注意数学严密推理和解题技巧的传统,但对学生动手体验数学有所忽视。动手体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对数学的亲近感。比如用《几何画板》制作两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只要用鼠标一点,就可以看到两圆有哪些位置关系,自然提出两圆的位置关系影响着圆心距等等的一系列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胜过教师多次的讲解。
总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归根结底目的是一样的,让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
4.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四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也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他们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根据很多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要乐意学就会有主动性,就能不怕困难地把它学好。兴趣对于学习英语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英语学习需要记忆的量大,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能理解记忆所学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能把英语与汉语在语法、句型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掌握,灵活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或者七年级英语成绩都还不错,可是后来到了八年级、九年级成绩就掉了下来,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在初学阶段对英语有一种新鲜感,一时的好奇心涌现出一定的学习兴趣。后来由于知识量的增加,要记忆的东西增多,难度的加大,又没有运用语言的环境,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觉得英语单调枯燥无味,再加之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时常留意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发展变化,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由于一时的困难而丧失信心,不能继续保持下去。因此,要激发并继续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更加困难。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习的间接兴趣。
培养学习的间接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点。学习的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意识到学习任务的重大,对学习的结果发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教师首先要经常通过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现实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其次,教师还可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看到身边处处有英语,认识到学习英语确实有很大的用处,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还要帮助英语学习差的学生增强信心。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景,是刺激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因此,对学习差的学生绝不能歧视,要耐心给予辅导补课,善于发现、捕捉"闪光点",鼓励他们微小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由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让兴趣之花深深扎在学习与理想结合的土壤之中,稳定持久地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班上曾经有这样两个案例。两个都是男生。一个严重偏科,理科特别强,英语却连满分的一半都考不到,几乎从七年级下半学年就开始放弃英语。但是在我看来,理科那么强的男生肯定不笨,只是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给他分析学好英语和放弃英语会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前景,告诉他“木桶原理”――一个由十块木板钉成的木桶,如果其中有一块木板的长度只有其它木板的一半,那么桶里面水的高度是由这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偏科的道理也是一样,你的中考总体水平是由你最差的那门学科决定。多次谈话之后,这个男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积极性,表现为在基础的听写、背诵或一些简单练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只要他有一点好的表现,我就马上就课上课下表扬他。但是过多的表扬也会造成心理疲倦,学习开始停滞不前,于是我又开始有意识得慢慢引导他向更高难度的英语学习挑战,一边让他产生小小的挫败感,一边又不断鼓励,就这样,到八年级结束的时候,这个男生的英语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基本上能进入班里英语学习成绩的“第一梯队”。而另一个男生则是截然相反的情况,各科平平,但是各科老师都觉得他只用了自己最多70%的精力来学习,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于是,作为他的英语老师,我先从他的英语学习下手。巧的是,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告诉我,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能言善辩的律师,我抓住这一点,告诉他有一种律师叫做涉外律师,并用浅显的语言给他解释了涉外律师是干什么的。看着学生对憧憬的眼神,我知道他开始有了动力的源泉。
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上课敢于开口讲英语,下课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这样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尝到学英语的乐趣。
二、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
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直接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
下面我结合自己就八年级上册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Period One)的一些教学内容的处理来具体谈谈激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几个技巧。(1)巧妙地导入新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开端。
导入新课技巧很多: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导入新课,学生觉得直观、形象;通过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其次,新旧知识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根据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需要掌握八个家务活的词组,我以《灰姑娘》的动画片段作为导入,画面中灰姑娘扫地,然后擦地板,与本课的主题—做家务正好符合,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其实对童话、卡通还是有很大兴趣的,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让有预习的学生来用英语说一说灰姑娘正在做什么,并进一步让大家思考,还会哪些表述家务的词组,提出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耐人寻味的情景交际。
充分利用现行教材的特点,创设交际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把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东西,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有趣的东西。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还要掌握的一个重点句型是Could you please do„„?这个句型应该说不难,关键还是对表述家务的词组的运用。然而对词组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领读、朗读,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会让学生觉得很乏味,因此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上的:让学生在课前作适当的道具准备,两个人一组,表演一个非常简短的情景对话。比如:fold the clothes 这个词组,一个学生拎着几件衣服散乱得放在讲堂上,问另一个学生:“Could you please fold the clothes?”另一个学生作出相应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然后交换角色。
为了避免出现课堂上“热闹好看,知识不学”的情况,再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让全体同学就所学的问句进行练习,让几个可能掌握不太好的同学单独回答答句。这样的做法,将书本知识具体化,让同学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增强了语言的真实性,使学生易于接受。
(3)有趣生动的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课堂中适当引入游戏活动,可以塑造一个妙气横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本课中,我引入了游戏——亮眼睛来强化重点词汇的学习。八个词汇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轻的学习任务。通过生动的导入,字图结合的感性认识,对发音和拼写的理性学习之后,学生可能又开始有点厌倦了,这时,给他们一个活跃大脑的机会是再适当不过了的。亮眼睛这个游戏,就是利用“闪卡”,让图片快速地闪过大屏幕,学生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说出图片所对应的词组。做这部分练习时,我认为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同学们尽情的猜,可以各抒己见,猜对即可。做游戏可以作为学习的调味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4)激烈的竞争意识。
竞争能使人聪明,能催人上进。没有竞争,人的知识就会停止不前。特别是初中生就象一只好斗的公鸡,争强好胜。针对这一年龄特征,只要教师正面引导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那这力量将是无穷无尽的。在我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建立了英语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主要在知识竞赛、课堂回答提问、考试三个方面展开竞争。最重大的一项活动是每周一次的英语知识竞赛。八年级的英语,应该说是初中三年当中语法点最密集的一年,而语法的学习相对又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我们开展了这样的知识竞赛,每次竞赛40个题左右,每道题根据难度有不同的分值,分为抢答部分和必答部分,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同学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而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则答对加分,答错加分。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极大地鼓励了原来英语不是那么好的同学踊跃地参加到活动中来。
(5)真实的角色扮演。
在八年级下册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经过多次反复的书面练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经常会出现比较简单的错误,比如忘记人称的转换。根据这一现象,我当时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练一个英语小品,小品的大概情境是这样的:你在学校里的时候,和你的好朋友说好了,她会来你家写作业,但是到时间了他却没来,然后你就打电话去他家询问,结果他不在家,你和他的父母说明了打电话的来意。我要求学生以这个情景为主线,自己编写剧本,可以适当扩展,但是要注意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正确运用,两个星期之后我们开一堂汇报表演课。汇报表演课比我想象得要精彩,学生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道具,演爸爸的穿起了西装、打起了领带,因为我们设定了评委,要评出各个奖项,有的组还煞费苦心,精心编写剧本,插入巧妙的剧情,趁机给评委和观众散发糖果,惹得大家好不开心。虽然几乎每个组的剧本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上,因为有了具体的人物和情节,学生们几乎没犯错误,这让我觉得很欣喜,在后来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运用,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错误也大大减少了。
5.在课堂上如何放手 篇五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北关中学
李 娟
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几年来,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先后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宜川中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前一阵,我们还和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课改交流,他们展现出来的还是“自主学习”。我们学校学习洋思经验,借鉴宜川中学的做法,在课改中也探索出了具有北中特色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而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如在教学《美国经济发展》一课时,针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得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经济史了解的不多,对一些经济术语又不怎么理解,我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一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得出: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其原因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则材料,从中分析其原因,使学生印象深刻,并总结出其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视科技和教育;政府采取措施。教学后面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表现及原因,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则会以分析第一阶段的方法作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紧接下一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也可以用此方法来分析其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而且还会对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生生,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
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提倡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在学习战争初期对北方不利的情况下,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林肯,如何帮北方政府反败为胜呢?”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与大家交流,结果学生从两个方面得出结论:“人民的支持和提高战斗力”。这样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有效的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作学生,学生当老师。如在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时,关于“三角贸易”,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三角贸易”的原因,随后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三角贸易”的路线图,并对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其影响。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提倡质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的学习目标。
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努力去探究学习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确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我们学校采用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有个环节是“依标自学”,在教学中我大多都是用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示”或“导读提纲”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时提出下列问题:(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其原因和特点是什么?(2)美国如何摆脱这场危机的?(3)新政有何影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组织讨论,这个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新” 在何处?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
6.教学随笔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不困 篇六
陈乃标
同行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不让他发困。这是个不错的话题,思考良久,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上课有幽默感,知识渊博,方式灵活...大多如是说。
课堂上不能让一个学生溜号!为人师者习惯把问题理想化,而这往往会是问题的所在。不仅仅是教师,每个“专家”都强调自己的东西如何重要,但听众中总会有一部分不这样认为,而事实上如此。
学生课堂上溜号的原因很多,比如老师备课是否充分,上课是否认真,上课是否具有激情,所教的科目是否考试...也会与上节课或下节课有关,还可能是因为昨天甚至前几天晚上出去通宵熬夜,会与同学、家人有关...这些都会因延迟而反映到你的课堂上来。
这样说似乎是在回避问题。
做老师的,肯定不能听之任之,因为这样有不负责任之嫌,因此大发雷霆,也无必要。
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做老师最重要的心态,如果是自己个人的教学水平的,自当不断努力提高,如果问题是落在学生身上的,做为老师只需稍作提醒即可:1.如果是病了,让学生看好身体再来;2.如果是学生思想开小差,作为老师可以在班里走动一下或者走到该学生身边稍作提醒即可;同时作为老师要注意是要区分不同情况:你正在上的这节课究竟是第一堂课、最后一堂课,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不同的顺序,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理所当然,也导致学生上课不同的精神状态,作为教师必须学会调控课堂,灵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课堂作为整体而言,可以划分为对和错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风格和取向。即便是再优秀的教师,很难说能吸引学生多少年。再者也不是对瘦子说如何如何就可以变胖,何况胖瘦各有利弊呢。
当然我有理由相信对一个喜欢教书、有热情、肯钻研的人来说,这不会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当然也不要奢望你的课堂永远不会有人溜号!
7.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七
一、利用课前展示, 吸引学生的兴趣。
规定每天上课前的两三分钟为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多渠道地搜集信息, 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述, 在表述过程中不怕出错, 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 老师和学生可以对展示同学的口语错误进行更正, 这样坚持一点一滴的积累, 无形中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关注, 更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趣味导课, 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 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 都会不由自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述建筑这一课时,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 利用美轮美奂的建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然后再给学生讲解泰姬陵的历史和它的建筑材料, 从而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又如, 在讲不列颠群岛时, 可以先展示大本钟、伦敦塔、泰晤士河的视频短片, 然后展示不列颠群岛的地图, 并设计一个问题:“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British Ales?”使学生带着疑惑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文章上来。
三、利用各种有趣、易记的口诀帮助记忆, 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 因此, 教师可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降低学习难度, 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 有些名词变复数比较特殊, 老师可以交给学生这样的口诀:黑人英雄吃土豆西红柿。引出的单词是negro, hero, tomato, potato, 这些结尾带o的单词变复数是直接加s。教师只要常收纳, 多积累, 勤总结, 有趣的口诀就会源源不断, 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
四、词汇教学中, 适当扩展词汇的内涵与外延, 架起词汇
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 当学生充分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后, 教师可以适当扩展词汇的外延。例如, 笔者在一次教授颜色词汇的课程时说道:“I’m in the pink.” (身体健康) , 学生理解了“pink”的含义后都不由自主地往笔者身上看, 寻找“pink” (粉色) 的东西, 结果没有找到, 学生就产生了疑问, 好奇心大大增强, 教室里起了骚动, 当把学生的胃口吊得很足的时候, 笔者解开谜底:pink在英文中也可以表示身体健康, 同样, blue也可以表示心情灰暗, 心情不好。此类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为单词的记忆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中穿插多种多样的游戏,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争先, 乐于学习, 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例如, 在复习虚拟语气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句子接龙的游戏。比如开头的句子是“If I had 100, 000million dollars, I would go to Australia.”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主句作为从句由if引导接龙, 要求是对过去的虚拟。学生兴致高涨, 充分发挥想象, 五花八门的故事往往会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样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牢固掌握了枯燥乏味的英语句式。
六、表演自编短剧,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要“学以致用”, 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在给学生教授一篇课外文章“He Often Does This”时[1],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为此, 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是一种创造, 是语言的活用, 能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瑞奇勒 (Trenchler) 对人的感觉、学习、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者的学习成果1%来自味觉, 1.5%来自触觉, 3.5%来自嗅觉,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这表明, 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 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 特别是视觉和听觉, 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 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为此, 在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每个英语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适当采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教学, 令教学集直观、生动于一体, 图文并茂, 有声有色,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广泛吸引他们参与课堂,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 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 何其莘, 合作编著.新概念英语2.
8.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篇八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渠道;交际能力
走上三尺讲台后,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一句、两句,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而在课间与同伴的交谈却是天南地北,滔滔不绝。难道这是农村孩子的天性?或是薄弱点?还是学生某种“说”的潜能未被挖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今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人人有较强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用好教材,善于让学生走进“形式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堂中,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口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自由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最活跃。为了使学生处于心理放松和安全的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童趣、童心,在口语表达中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发言,鼓励他们有信心地进行说,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交流表达,在活动训练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愉快,感受他们的情感,当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方法不对时给予引导,使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善于表达,善于交流。
二、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兴趣
1.从生活中挖掘
口语交际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邻居、社会环境等等。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口语交际的需要。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当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拉近距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买菜》,如何吆喝,如何讨价还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关注身边的事例、身边的社会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
2.巧设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个性特征,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时,提问:你们认为乌龟和鲤鱼谁说得对呢?刚开始,有的学生认为乌龟说得对,有的认为鲤鱼说得对。接着,我又问,为什么按它们的话去找却找错了呢?学生马上认为它们说得不全对,因为都没把青蛙妈妈的外貌说清楚。我立即扮成一只小蝌蚪“游”到一位学生的面前:“红虾阿姨,您能告诉我,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学生立刻用大人的口气说:“你的妈妈呀,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四条腿,宽嘴巴,是田里的捕虫能手,你们去那边找吧!”最后,又让其他学生扮成小蝌蚪、鲤鱼妈妈,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外,还进行语言表达与运用的练习,促使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
3.利用多媒体
小学生很容易受情感因素左右,在教学中,更要直观、形象。多媒体是教学中不错的工具,如,在《夏夜多美》的教学中,课件演示:小蚂蚁掉进河里—睡莲救小蚂蚁—萤火虫和蜻蜓的护送。整个过程配合讲故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演一演,并推选表演好的小组参加全班表演。使课堂处于一个开放的口语交际现场,学生情感振奋,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
三、在口语交际课中,提供机会
口语交际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口语交际课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但不能过分强调预设,这样会缺少生气和乐趣。相反,更应该引导学生超越预定的要求,创造出更多的交际方式,生成更多的经验、乐趣,使生活的每个领域都能走进课堂。如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一课,一方面,我要求学生以“春天”为主题,使口语交际聚于“春天在哪里”,另一方面,预先让学生到大自然去欣赏春天,由着他们的意愿,自选角度,让他们感受到春天各不相同,交流的形式活泼,语言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口语交际效果。其实,口语交际课,无需把一个话题束缚得过紧,而应由话题生成开去,依个人不同的经验、兴趣爱好,不同角度发散性思考,实现信息共享。
四、在语言实践中,实现互动
1.师生间的交流
在课堂上,不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就无事可做了。相反,作为教师,既是课堂的点拨者,更是参与者,应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创设一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如一年级上册《该怎么办》一课,教师可以扮演老爷爷,同样也可以扮演小明,让学生体验与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所应该注意的口气和礼貌。
2.学生间的交流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构建“集中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议一议,大胆放手。例如,《在家里》一课,指导看图说图后,可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件事做得好?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后,发表意见。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会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潮流的人才。
9.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九
答: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趣味性是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安排的游戏注重新颖、有趣,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形式要多变,“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1)充分利用实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Guessing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这一游戏对于复习、巩固单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科目、水果、文具等这些课时,课前我把所有学过的有关实物收集起来,课堂上我让一生上前逐一取出东西,放到身后利用学过的和所上课有关的句型问,然后让其他学生猜。如此反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在反复猜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记住了单词。或者教师可用多种方法变更问语,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2)利用变换角色游戏,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动作,也喜欢表演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表演教英语。在角色分配中,对一些总要抢当主要角色的孩子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当配角,而对一些胆小怯弱的孩子应鼓励他们去当主要角色。在角色表演中,既要有利于孩子发挥自己特长,又要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某些缺点,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又可以在角色中练习英语,激发兴趣。
(3)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进行表演。
小学生有爱表演的欲望,而且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sleep”时,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并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学习起来比记枯燥的单词或是句型记忆更有效。其实表演的过程就是一种语言实践的过程,是对语言交际的真实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用歌曲或歌谣引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材中的歌曲或歌谣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并能够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 Rain,rain ,go away.”时的歌谣.Rain ,rain ,go away.Come again another day.„歌谣中反复出现的句型,节奏清新明快,学生特别喜欢听与读。掌握句型也就事半功倍了。
10.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
对于教师的课堂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这道作业题,说实话,我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看了很久,但还是觉得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今天,终于拖到了最后一刻,必须得完成作业了。我找到了学校的老教师,也是我的直接领导,问他教师的教学智慧到底是什么?他跟我说了很多很多,通过他的讲述,我大概有那么一丝明了。根据我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下了以下的几点粗略见解,如有不恰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依我个人看那就是,你对出现
在课堂上的,且没有在预设范围内所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事情的机智、灵活的处理,并且通过处理,会缓解教师的一些“尴尬”,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生。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的关乎于课堂教学智慧的小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每每自己读到这篇课
文时,眼角总会湿润。所以,这学期在上这篇课文时,我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教学,以求能让学生跟我一样能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课文的生字比较多,并且笔画都比较难,分别是“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豪”等十个生字。
平时我在生字的书写上不是很注意,有些笔画不是很规范。那天
学习完生字,我们班的向芬就站起来说:“向老师,你有个字写错了。”我一听,顿时觉得有些尴尬,然后眼光向黑板瞄了一瞄,看看自己到底哪个字写错了。其他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仿佛都在寻找
老师的错误在哪里。同时,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也为了不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故作镇定的对向芬说:“真的吗?那你能告诉老师,老师哪里写错了吗?其他的同学肯定也想知道,对不对?”“对!”顿时,其他同学都安静了下来,静心的等待向芬同学的讲解。向芬见大家都那么认真的听着,她指了指黑板说:“向老师,那个日寇的‘寇’,元字中间不是支,上面的那一横只有一半。”接着,其他同学对比了一下书本,也纷纷说:“是的,是的,不是支,向老师写错了。”我盯着‘寇’一看,果然因为自己的粗心,写错了。这时,我想,如果单纯的说老师错了,肯定同学们会觉得老师的知识水平不行,或者觉得老师很粗心。所以,我马上笑道说:“哈哈,向芬真不错,向老师的错误你果然找到了。本来向老师还担心,没人发现这个错误,要老师自己说出来,你真细心。可是,向老师的错误难道只有这一个吗?谁还能找到老师更多错误?”这么一说,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粗心写错了字,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老师故意写错在考他们。班上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拿起书本认真的对比起书本上的字和我所板书的生字的区别,边比较,一些同学还边讨论。学生们经过几番认真的对比和讨论交流,纷纷的把手举了起来,还兴奋的喊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见着这样的情景,我露出了笑脸,连说了声“坐得最端正,手举得最好的同学,我就会给他一个指出老师错误的机会。”学生们连忙坐得端端正正的,也没有人说话,手也举得高高的。这时,我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说话。他一脸的自信对我说:“向老师,手榴弹的‘榴’中间有个点你忘记了。”我一听乐了,我知道他说的很对,因为‘留’这个字以前我一直少一点,是个错字,今天又板书错了。“嗯,真不错!原来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样子以前是向老师没发觉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摸了摸脑袋,我让他坐下了。还有许多学生举手,我再叫了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这时的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调皮,一本正经的看着黑板,说:“斩钉截铁的‘斩’左边的车下面不是一横,而是一提。”有的学生一听,马上去书本上翻看,然后惊讶的小声说道:“哎,真的是一提,我都没发现。”“哈哈,梁自福,平时你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原来你也有这么细心的一面,你看,好多同学都没发现老师的这个小错误呢!”我为他鼓掌,其他的同学也跟着为他鼓起掌来。然后我再叫学生们说了说每个生字该注意些什么,哪里可能会出错。虽然整节课我们都在学生字,但是我知道,今天这几课,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这十个生字这么简单。他们学会的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他们更学会了一种精神,敢于同权威挑战的精神。
11.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 听力 阅读 词汇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成为英语教师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后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实行有效的词汇教学,突破词汇大关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词,大量的生词如何识记难住了教师,也困住了学生。词汇教学有效性“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那么如何跨越词汇障碍,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新单词和新的词组时,应避免孤立的教授新词汇。词汇教学离不开语境,作为词汇教学为主要目标的课堂,需要教师设计一个中心话题来重组教材,使其能够有效的激活学生记忆,让学生很快达到识知和识记。词汇教学的关键就是在教学环节中把目标词汇学习贯穿其中,在词汇运用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单词和词组进行造句或围绕中心进行短篇表达,最后通过检测,来检验学生对目标词汇的再认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跨越阅读障碍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习了新的词汇和句型之后,知识综合运用的阅读课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对于学生而言,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常出现的有生词障碍,文化背景,句子结构复杂以及学生低效阅读习惯等。所以初中阅读课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创设。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目的是激活和增强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必要的新语言知识,为阅读的开展扫清障碍。
2.整体感知,淡化教师独断。阅读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每一位读者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解读课本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有助于学生更丰富和全面的理解文本。
3.改写教材,教授与开发同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只能按部就班被传授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对文本内容做一些新的内容板块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仅要学会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同时还需要从“用教材”向“开发教材”迈进。当然,这种开发更多的是在现有课程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填补。
三、突破听说能力的瓶颈
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表达。但是由于受到来自教学诸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一直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此,如何杜绝“既聋又哑”的现象的发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目前,中小学的主要语言环境还是集中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说机会,这是每位英语教师都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课堂上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学生开口说英语,一是他们不易用恰当的英语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二是他们怕出错。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并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激活学生的听说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加强口语训练,增加“说”的量。在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砍掉或随便应付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在练习时,许多学生可能会产生怕发音不准,被人笑话,或怕说错会被耻笑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等等很多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并告诉学生在众人面前一讲话就心慌,想讲也讲不出来的情形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反复向学生强调这种正常性,不必因为自己的某些毛病而带上精神枷锁,相信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走向成功的。在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后,教师就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并且在课堂上创造说英语的环境,增加语言交流机会。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能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情绪、正确的学习行为和较高的学习效率,进而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昌寰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2.关文信 基础教育基本功:中学英语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12.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二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不仅是政治标准, 也是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献身的责任感、使命感。比如, 笔者在讲授“中国的疆域”时, 让学生知道我国陆地总面积为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千米,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居世界第三位, 国土幅员辽阔。同时, 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东临太平洋, 地理位置优越,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我国的工业时, 在教授了课本中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将我国的经济现状, 包括工业体系、工业布局及其高科技含量等, 置于国际工业现状的大环境中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工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但在许多领域我国工业还相对落后。比如在信息工业方面, 我国很少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大部分产品尚依赖从美国等地进口;交通工业方面, 日本、德国的高速列车速度已达每小时四百五十公里, 投入运营的列车时速已达三百公里以上, 而我国所研制的高速列车尚处在初级阶段;汽车等支柱性工业方面, 我国虽有自己的汽车生产线, 但与美、日、德等国相比在生产水平、技术性能、生产规模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同时, 我国工业分布很不均匀, 除沿海外, 广大内地技术落后, 经济效益差。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 以“使工业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为题,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结果学生情绪高涨, 踊跃发言, 大多数学生表达了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愿望, 学生心中萌动了奋发向上、肩负祖国未来的崇高使命感。
在讲授区域部分“台湾”时, 要一再强调台湾与香港、澳门一样, 都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都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在介绍台湾的组成时, 结合时事, 重点讲述钓鱼岛, 它是构成台湾省的“七姐妹”成员之一, 自古以来,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祖国的固有领土不容置疑。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充分了解维护祖国统一, 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并将忧患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笔者把日渐发达和强盛的新中国作为背景去正确评价出现的诸多问题, 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彻底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比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Ⅱ“人口与环境”时, 介绍了我国的人口问题, 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 增长快, 总量多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已超过十三亿) , 人口压力大, 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与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如住房困难, 交通拥挤, 上学、就业难, 社会治安较乱, 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 充分意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从而能够理解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
在讲授“土地资源与农业”时, 围绕我国是“地多还是地少”这一问题, 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土地资源平均数的比较图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我国国土资源总量大, 居世界第三位, 但由于人口过多, 人均土地拥有量极低, 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事实。另外, 以时间为主线阐述我国土地资源由于工业生产进程的加快, 人为破坏环境不断减少的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 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三、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
“美不美, 家乡水。”故乡是生命之源, 祖国是生命之根。爱家乡,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爱祖国, 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时, 让学生知道我国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历史文物、古典建筑、文化艺术;也有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讲完书上内容后,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学生听后, 情绪高昂, 如数家珍:有广东省四大名山八大风景之一的金鸡岭, 具有“一美二奇三险”的九泷十八滩, 集温泉、绿湖、奇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龙王潭, 还有古佛岩、7011神秘工程等等。另外, 还有开发潜力相当大的金鸡鸟寨、走马岭、铁锣滩、庐溪峡、坪石老街等等。在土特产方面, 学生也能娓娓道来:沿溪山的白毛茶、北乡的马蹄、张溪的香芋、九峰的猕猴桃等等。学生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当然, 我们在讲授乡土地理时, 还要让学生知道乐昌是广东省的北大门,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来, 受改革开放的影响, 乐昌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与珠江三角洲相比,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此激发学生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拼搏的斗志, 立志将来学好本领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造福乡梓。
四、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国家制定的各类法规, 都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可是时至今日,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公民的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出现。近年来, 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已经涉及各行各业。如涉及地理范畴的就有《森林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虽早已公布, 但滥伐森林、过度开垦草地、乱采乱挖、乱捕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令人痛心。因此, 在讲授教材中与之有关的内容时, 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不法行为的严重后果, 使学生能提高法律意识,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例如, 笔者在讲授黄河的隐患及其治理的内容时, 先展示一些关于黄河水土流失、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等图片, 然后提问:“黄河为什么叫黄河?是如何引起的?会带来什么后果?”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再积极发言。最后, 笔者归纳总结:黄河中游段经过黄土高原,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 导致黄土高原缺乏植被的保护, 水土流失严重。如今,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十六亿吨,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四千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 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是微血管出血, 而是主动脉破裂。”事实告诉我们, 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要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否则, 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遭后人唾弃。
除以上所述外,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合作意识、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总之,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地理教师, 既要善于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又要懂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和灌输, 让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健康快乐地成长, 将来学有所成, 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黎.地理课堂上的国情教育[J].青海教育, 1996 (21) .
13.大学生寒假做兼职如何防止被骗 篇十三
1、防止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防止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有许多用人单位在雇佣大学生时,以所谓流动性大、单位物资贵重等种种理由,不合法的要收取大学生押金、身份证、学生证等,甚至房产证。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
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并且这样的单位离的越远越好。
3、防止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4、求职时注意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5、谨防“月进斗金”陷阱及“赚大钱”陷阱。不要被“高薪、月收入数十万”等夸大不实内容为征才的广告所迷惑。更不要被说服要求购买材料费,至于“小投资发大财”或“赚钱创业良机”等广告最好小心。
6、需学会维权。大学生打工受到权益侵害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有关法律法规定性的不明确,根据原劳动部199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一般大学生寒假或课余的.打工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使得大学生打工在诸如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而一旦在打工中与雇主发生纠纷,由于通常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文本,也往往不能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使得很多大学生最终选择忍气吞声。尽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不属于劳动关系,但民事的劳务关系还是存在的。因此,大学生不论假期打工还是平时打工的时候,都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务协议”。
可以比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约定,协议可包以下内容:用工双方的名称、工作内容、劳动期限、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班次、企业的管理职责、劳动安全保护条件;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等。有了这份协议,一旦发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大学生们可以作为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或求救。在助学过程中无论是遇到或发生事情,如一旦发现雇用劳动方,有侵权、违约、强迫打工者从事违法行为时,应立即与有关部门反映,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110等报警电话。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8、大学生本身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听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讲座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14.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四
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的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五分之三性侵害受害者都是儿童。根据针对130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我国,22.1%的女生在18岁之前遭受过性侵害,而迫于施虐者的威胁或羞辱,以及家长或女童本身的隐瞒,此数据远比实际数据低得多。93~94年,山西省共判处在校内外强奸、轮奸和奸淫后杀害少女的案件257件271人。仅山西高法判处此类严重案件29件,37人,其中25名被判处死刑。
陕西:2000~2005年,性侵害案件涉及14岁以下受害女童85名。
性伤害也造成的家庭巨变。调查显示,孩子遭受性侵害后,父母也会遭受极大的打击,出现心理创伤。
此次讲座旨在提高家长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与孩子一起,练习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让孩子懂得防范性侵害,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性侵害,孩子才会在遭遇性侵害的时候准确判断。
一、什么是性侵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侵犯者因其年龄或身心发育程度相对处于强势地位,他既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既可以是承担照顾责任、被儿童信任的熟人,也可以是以暴力相胁的陌生人。
父母要教会孩子辨别性侵害行为:
n 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n 让孩子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n 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n 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嘴巴)接触孩子的隐私部位;
n 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n 严重的儿童性侵害行为包括:强迫性交、口交、性器官的接触、性猥亵等。
男孩也会被性侵害
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受到性侵害。根据台湾的调查,受性侵害者,男孩约占一成。因此,男孩女孩都应有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的意识。
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区分好的和不好的接触
n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好的n生活中我们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我们会和家人抱一抱、亲一亲面颊、靠一靠身体、牵一牵手等。这样的身体接触是温暖的、舒服的、安全的、公开的,让我们感受到爱与被爱,是好的接触。
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不好的如果成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并告知不能和别人说,这就是不好的接触。要告诉孩子,当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敢于说“不”,要求对方立即停止,想办法离开这个成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什么样的人会对孩子性侵害
对孩子进行性侵害的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对这样的一些人没有防范意识,从来就不会想到他们所爱的人和被他们尊重的人会对自己进行性侵害。
85%的性侵害事件是熟人所为
调查发现,85%的性侵害事件是熟人所为。侵犯者利用其权势侵犯和剥夺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和意志。
二、如何预防性侵害
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
不论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有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人体有的部位可以暴露出来,比如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和手等等。但是有的部位是不能随便暴露的。问问孩子:你知道吗?
我们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不能随便暴露,不可以让别人碰的?
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
在让儿童用红色笔涂出隐私部位的时候,指导用语要说“用红色的笔标记出身体上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随便让人摸的部位”,这样孩子就能够听懂,也能够按照你的指示进行操作。在让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认识身体隐私部位,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
为什么我们的这些部位不能碰?
n因为这些部位是性器官,是人类延续后代的圣地。性器官是隐私的,古代人就知道用树叶遮盖住、包裹住自己的隐私部位,这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表现。
n保护好性器官的隐密,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n未成年女童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伤害,会造成终生不育,失去做妈妈的能力,甚至造成死亡。造成少女怀孕以及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他人应该尊重你的隐私。
医生检查是不是侵犯隐私?
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你的身体,需要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这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医生怎么给你治病呢?但是要记住,当医生检查你的隐私部位时,一定要让爸爸或妈妈陪着你,这样你就安全了。
妈妈给我洗澡是不是侵犯我的隐私?
爸爸妈妈给你洗澡,是因为你还小,不能照料自己的生活,他们并不是有意要看或摸你的隐私部位。当然,你已经慢慢长大了,应该学着自己洗澡了。
告诉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身体的隐私。进入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房间要敲门,经他们同意后才能进入。
教给孩子怎样预防性侵害
n1、放学回家要结伴而行
n2、不要一个人走夜路
n3、不要和陌生人到不熟悉的地方玩
n4、小心“熟人作案”
n5、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n6、警惕校园内的性侵害
教孩子学会拒绝及练习跑开
教孩子当他人的碰触令你不舒服或不安时,可立即要求对方停止,不须听从大人的要求。家长可教孩子练习说“不要”,并实际练习“跑开”及“大声呼救”的动作。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演练,万一无法跑开该如何拖延或寻找脱身的理由,如:家人要过来找我、已和别人约定要去某处等等。
与孩子练习相关求助方式
加害人可能是熟人或是陌生人,所以平时应协助孩子建立可信任的人际网络,并与孩子讨论就近可以求助的对象。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跑到人多的地方,如附近的商店,或向警察、向路人求助。练习在危机情况下如何拨打110求助电话。
三、识别孩子遭受性侵害的特征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他们遭受性侵害后很难具体明确地向大人求助。如有以下症状,需引起家长警惕:
1、生理情况:
n走路或坐下有困难或姿势怪异;
n抱怨生殖器官疼痛或瘙痒;
n生殖器部分(如肛门、阴道、会阴)、口腔或喉咙有瘀伤、肿胀或流血等情况; n孩子发生性病或怀孕;
n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如腹痛、胃痛、头痛等),经医生检查没有生理上的原因。
2、行为上的特征
n出现尿床等退化到类似幼儿的行为,甚至可能出现身心发展迟缓的现象; n睡眠困扰,如做恶梦、怕入睡;
n对于更衣、脱掉衣服或碰触身体感到恐惧反抗,或突然不断地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 n强迫性的行为,包括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或不能抑制的自杀倾向和行为; n身上常出现来源不明的金钱与玩具;
n出现与年龄不符的性知识、语言及行为;
n常出现走神、恍惚的眼神、逃学或不易专心学习等。
3、情绪上的特征
n害怕某些人或某些地方;
n突然哭泣、变成极端敏感或暴燥易怒;
n试图成为一个过分“好”的孩子;
n感觉生气、厌恶、自责、羞愧、肮脏、害怕、焦虑、无安全感及被人出卖的感觉; n突然对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人感到气愤;
15.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五
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运用的培养, 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口语和运用口语交际的能力, 让他们可以用所掌握的英语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活动,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即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 营造英语教学的真实情景,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听和说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习说前都要有听的先导训练。在听的阶段, 学生虽然不能开口说, 但却是在进行着积极的酝酿, 这是一个积极的沉默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活动中安排好开口说之前的听, 安排的好, 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课堂上就会越来越活跃, 直到产生主动开口说的动机和愿望。
在英语课堂上, 很多老师都以Free talk为开头的环节,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好课堂的节奏。但千篇一律的使用一句:“Good morning!”会使学生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逐渐变得面无表情, 使他们觉得枯燥无味, 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说的素材, 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他们, 教师应在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基本语句之后, 进而采用师生互动的Free talk方式。以“How are you?”为例, 在学生和教师的对话中, 教师的回答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如:“I’m fine!”, “Not bad, thank you!”, “I’m not fine, I’m ill.”等, 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 进行听的积极酝酿, 培养对说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听带说, 以听促说, 听说结合, 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二、重视英语朗读、背诵的推动作用
读是说的基础, 说是读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听说和朗读的训练, 朗读、背诵不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背下来, 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语感。初学英语的人要不断的进行大声的朗读训练, 并注意模仿运用,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所读的内容, 并将其说出来。
部分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尤其不注重对英语口语的训练。在上课时仅仅跟着教师读几遍, 课后根本不进行读的实践, 这样的做法对学习英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每周安排一定次数的20-30分钟的早读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不但能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
此外, 早晨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 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 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量的朗读、背诵训练的基础上, 在去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朗读、背诵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推动作用也在于此。
三、重视学生写的迁移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重视写的迁移作用。让学生进行系统性地抄写、默写, 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写速的要求, 并配合造句、作文、听写等练习,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词准确, 造句合乎规则, 作文讲究章法的良好习惯。这些技能是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必要的基础, 通过一定量的合适的口头练习, 便会慢慢的迁移到学生的口语之中去, 使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
另外, 通过这样的方法还能够使学生连贯性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学生连贯性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渐过渡的过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基本的办法便是先用笔, 后用口, 用写来帮助和促进说, 来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结语: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通过听、说、读、写,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会”便可以完全的实现这一目标。它基本上涵盖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知识与能力, 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以听、读、写来作为说的基础, 让学生乐于说、勇于说、有话说, 从而真正的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6.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六
一、直观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事物直观来提高感性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常见的直观教学有以下两种方式:
1.利用实物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学习名称,描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在教授苹果、鸡蛋、香蕉这些单词时,我就拿出一些实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利用多媒体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提高,多媒体设备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英语课教学中,实物、图片等被投影到屏幕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用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到鸟类这一课时,swallow、sparrow、swan、seagull等这些单词比较难拼写而且学生容易混淆,我就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单词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对单词印象深刻。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的英语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
1.提问启发式
提问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提问,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在提问过程中,问题难度要适中,提问深了启发不了学生思维,提问浅了学生又不会加以重视,想方设法避免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通过思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2.情景启发式
情景启发式教学就是创设情景交融、别具一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与熏陶,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尤其需要情景的创设。学习情景创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英语教学效果。
3.动作语言启发式
动作语言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适时地运用手势、表情、语言等形式达到“意会、传神”的良好功效,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Stand up, please. Close the door/ window. Open your bag. 等祈使句时,我边说边做,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
三、增加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
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带有很强的向师性,会非常投入地配合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量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交流机会。具体有如下一些做法:
1.把英语课堂当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说的机会,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教授衣物与颜色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语言交际,比如:“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a shirt.”“What co lour is it?”“It’s white.”还可以进行接龙式问答,看哪个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看哪个同学表现得最出色,适当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活跃,课堂成了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
2.为学生开辟表演的舞台,刺激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在英语课堂上,口语采取值日生报告,让学生用英语提问、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用英语交际。上课时,如果让学生单纯模仿、机械背诵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牛津初中英语中有许多话题,如购物、打电话、谈论天气、问路等。教师应有所创新,要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时师生的双边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为主,决不能歧视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案例:两位老师在谈到同一话题“fat”时的不同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在教授stop somebody from doing something 这一短语时,让学生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与老师对话:
S: My mother stops me from eating meat.
T: Why?
S: Because she says I’m t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难为情,老师立即做出如下反应:
T: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 You are very strong.
教师乙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看病”的对话,想找位学生担任“患者”角色。
T: Who will act the sick person?Any volunteer?
S: I will.
T: Good! I think you are very fat. You are the right one.
在这一案例中,两位老师对于同一话题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前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后者的处理对于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有可能使学生讨厌英语。
17.买方在二手房交易中如何防止被骗 篇十七
很多购房者在购买二手房的时候对有关的交易流程和交易政策不熟悉,过于信任中介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口头承诺,导致交易发生风险和纠纷,也给自己造成损失。下面就买方如何防止被骗这个问题为购房者提供一些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买房者有所帮助。
一.对自己的购房资格予以充分认识和了解。目前,深圳等城市均实施限购令,非深圳户籍人员没有一年以上的社保和纳税证明,不准购房。很多属于限购范围的人员,听信中介人员有关补税、补社保等口头承诺,最终又因为无法补办、或只能补养老保险无法补医疗保险、或缴费年限不连续等原因失败,并导致自己构成违约,无法购房还要赔偿业主违约金。此外,目前对于房贷和房屋套数的认定是以家庭为单位,有些人听信中介办理假离婚,最终被产权登记中心查出拒绝过户,同样造成无法购房还要赔偿业主违约金的后果。
二.对自己的付款能力和申请贷款资格予以充分认识和了解。按照目前的二套房认定政策,有些已经有过房贷记录(即便已经还清),或配偶有过房贷记录的购房者,再买房时候申请房贷就按二套房贷对待(即便名下实际没有房子了),但很多购房者资金不足以支付二套房首付六成的要求,或听信中介可以做到三成(甚至更低),最终因违规无法实现又无法补足房款,而造成自己的违约和损失。
三.对现行税收政策予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很多购房者不清楚现行税收政策,或者即便有所了解但听信中介人员的口头承诺,导致仍然产生问题和纠纷。此前,本律师代理一位购房者在福田区购房,虽然当时中介人员反复强调此房无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但在签合同的时候又写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由买方承担,本律师当即要求删掉了该条款。后来在交易过程中房价上涨,业主虽有毁约的想法但找不到任何毁约的理由,本律师代理的购房者最终顺利购房过户入住。如果不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把关,业主一旦提出买方承担实际成交价过户的几十万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买方必定无法办到甚至自己还有违约的风险。
18.学生运动后如何防止着凉 篇十八
一般说来,在冬季,正式活动期间要脱下棉衣,穿绒(毛)衣或保暖衣进行活动,脚穿加厚运动鞋,在刚开始做准备活动时可以戴上手套;进行室内体育锻炼时,运动量较大的学生上衣可以穿秋衣,裤子可稍薄一点,以便于利索地进行运动和及时排除热量。活动后不要立即穿棉衣,要略停2至3分钟,等身上的汗落一落再穿棉衣,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不可身着单衣长时晾晒,对于下肢,特别膝关节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护,预防关节炎。
二、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徒手操,又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又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又有双人的或集体的;既有一般性练习,又有模仿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经常变换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才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三、把握运动负荷
学生刚开始活动时不能量太大,达到热身效果即可;正式活动时要以身体发热或稍微发汗为宜,使平均心率在130次~150次/分钟,临近活动结束前5分钟,要减少运动负荷,力争在课后十分钟恢复到常态。
四、养成良好休息习惯
活动期间作短暂休息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地坐,养成“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好习惯。
五、游泳锻炼注意保温
夏季进行游泳教学,下水之后,不要停留,要连续不停地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练习,当游了一定距离之后,感到身上不冷时,就可以上到岸上略微休息一下继续游,如果个人体力有限,则要到岸上披上浴巾保暖。如果是在露天泳池,感到凉时要去有太阳的地方休息。
六、运动之后饮水科学
19.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十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 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看、听、说、思等综合能力, 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深度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 并以此为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成为很多教育者重点关注的基础问题。笔者参加工作近年来, 尤其是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段时间以来, 真正感受到小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 非常的热情活泼,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有着丰富的感情和灵动的表情, 因此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是培养学生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笔者结合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和感悟, 首先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教师引导范读, 唤起学生热情
处于小学二级级的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 也有着较强的模仿热情, 教学中, 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坚持突出学生主体,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自己示范, 也可以播放非常有美感的录音朗读, 引导学生首先从形式上模仿发音、停顿、节奏, 再引导学生感知意思和情感。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 一定要给学生做好解析, 让学生在读准发音、停顿的基础上领悟语感, 体会感情。引导学生首先模仿形式, 把握读音、停顿和节奏, 然后读出感情和韵律。
例如, 学习《游子吟》这篇课文时, 笔者首先请学生根据自读课文, 根据先找出课文的生字, 读准字音, 根据句意找准课文的停顿。然后, 笔者先给学生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既要读出诗歌的节奏, 更要读出诗歌情感, 从诗句里读出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尤其是“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这两句, 一定要读出孟郊上路, 母亲送他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创设优美情境, 诱发朗读激情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心理还处于极不成熟阶段, 活泼好动而又注意力不集中, 充满热情而又争强好胜。很多学生要靠一定的诱导来不断激发他们持久的朗读热情;要靠一定的情境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靠一定的比赛激励来诱发他们超越的激情, 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朗读练习, 并在朗读中感知快乐、收获与满足。
例如, 学习二年级语文《雨后》这篇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 首先给学生范读课文, 并引导学生感知笔者朗读的节奏, 尤其是告诉学生, 这篇诗歌中, 诗人重点是刻画雨后这一特定的情境下天真烂漫的儿童的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水, 尤其是夏天, 闷热的下午, 下过一场雨后, 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很多学生开始想象自己的经历, 这样, 雨后的情境似乎就在每一学生的眼前。笔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曾经在雨后的场景, 在读准发音和节奏的前提下, 想象着小朋友愉快调皮的样子, 读出欢快的语调, 读出小朋友的人性与调皮。
三、灵活教学形式, 激发朗读欲望
在小学教学中,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阶段主导时期, 很多东西都是要靠一时的兴趣, 而非理性的自觉。因此,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 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变换各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感知课堂教学的丰富、朗读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 采取齐读、轮读、范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朗读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 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例如, 学习《狐假虎威》时, 笔者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动物进行表演, 有的学生表演动作, 有的学生表演对话, 有的学生既有动作又有对话, 把整个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 学生兴趣很浓, 很多学生都有朗读的欲望。
总之,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一定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 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 从基础做起,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奠定学生坚实的语文基础,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
摘要: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培养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性, 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对于以后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定要注重朗读训练,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能力,语表达
参考文献
[1]高翔.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0 (07) .
20.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二十
一、异常行为的界定
异常行为通常指那些超出常规或背离社会道德、纪律规范的行为。初中生异常行为通常指不符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的行为。存在异常行为的学生经常会影响课堂纪律,干扰同学学习,在上课时心不在焉、发呆,经常迟到、早退、逃学等。
二、问卷调查情况总结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校专门针对异常行为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调查对象为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为了使调查结果更真实,我们采用无记名方式。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各年级普通班、实验班的学生,也包括城市走读生班学生、远郊住校生班学生,尽量合理涉及各类群体。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20份。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问卷共设计了32个题,涵盖三大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学校教育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的社会认知及价值取向。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对“父母采取何种方式影响你的行为”的调查中,仅有47.9%的学生选择“启发引导式”,甚至有3.8%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放手不管”,这显示出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因此学校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对“对你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中,选择“监护人”和“老师”的共占30.3%,选择“同龄群体”的却占18.8%,这说明中学生易受同龄人的影响,因此良好班风、学风的培养尤为重要。有58%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对自己情绪影响最大,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但也有3.5%的人认为学校管理易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这说明少数学生对老师、学校有抵触情绪。在对“谁的说教最能接受”的调查中,36%的学生选“父母”,29.3%的学生选“教师”,认为“说教不起作用”的占14.8%,更有3.8%的学生表示“越说越不听,故意反着做”。在关于如何看待早恋现象的调查中,几乎40%的学生认可早恋,这表明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调查还显示,有11.8%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情况可知,我校学生总体上文明有礼、乐观开朗、尊师守纪、积极向上,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异常行为。
三、异常行为的化解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对初中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从以下方面着手化解中学生异常行为。
1.德育工作常态化。学校要注重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执行学校德育目标,在课前三分钟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介绍了人类南极探险的艰辛历程以及我国极地考察现状,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
2.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逐渐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三步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初中生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才华,减少学生异常行为发生的几率。
3.找准教育时机,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有关日本的知识时,突然有学生问:“钓鱼岛到底是谁的?”这时,我明确指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却有一个男生用很怪的腔调说“小日本,小日本”,惹得一些学生笑起来。我没有训斥领头的男生,而是问:“你为何发出那种腔调?”他说:“我恨日本抢占钓鱼岛。”我问:“恨就能解决问题吗?”他摇摇头,其他学生也安静下来,陷入深思。我说:“解决国家间争端有两种方式,武力解决和和平谈判解决。你们认为哪种方式更好?”学生回答:“和平谈判解决。”我说:“如果两国力量悬殊,强的一方会选择谈判吗?弱的一方有资格提条件吗?”学生摇头。我说:“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国家实力,使国家强大起来,你们是未来的建设者,现在不努力学习,能担起重任吗?”至此,全班学生都受到触动,感受到爱国与学习的关联,明确了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推荐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10-24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1-08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09-30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8-0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6-09
如何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6-30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12-13
女人应该如何防止脱发?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