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共14篇)(共14篇)
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一
【发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文号】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 【发布日期】2013-03-28 【生效日期】2013-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林业局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经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3年3月28日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 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
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 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方式,健全湿地保护体系,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 湿地按照其重要程度、生态功能等,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重要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
重要湿地以外的湿地为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划定国家重要湿地,向社会公布。
国家重要湿地的划分标准,由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划定地方重要湿地,并向社会公布。
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十五条 符合国际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可以申请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申请指定国际重要湿地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湿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国家林业局应当组织论证、审核,对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条件的,在征得湿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后,报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核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第十六条 国家林业局对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开展检查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国际重要湿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指导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维持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特征。
第十七条 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湿地生态预警机制,制定实施管理计划,开展动态监测,建立数据档案。
第十八条 因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造成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退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指导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报告。
因工程建设等造成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退化甚至消失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恢复,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报告;对逾期不予恢复或者确实无法恢复的,由国家林业局会商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后,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具备自然保护区设立条件的湿地,应当依法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并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的湿地,可以建立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
第二十一条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第二十二条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试点验收、批复命名、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总体规划等相关材料。
国家林业局在收到申请后,对提交的有关材料组织论证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同意其开展试点。
试点期限不超过5年。对试点期限内具备验收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家林业局提出验收申请,经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合格的,予以批复并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在试点期限内不申请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且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国家林业局应当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资格。
第二十四条 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因管理不善导致国家湿地公园条件丧失的,或者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应当撤销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地方湿地公园的建立和管理,按照地方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者规章,加强保护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保护湿地给湿地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退化湿地恢复工作,恢复湿地功能或者扩大湿地面积。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开展湿地动态监测,并在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和更新湿地资源档案。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开展生态旅游等利用湿地资源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在湿地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
(二)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
(三)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
(四)挖砂、取土、开矿;
(五)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
(七)引进外来物种;
(八)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确需征收或者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补偿。
临时占用湿地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占用期限届满,占用单位应当对所占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建立湿地生态补水协调机制,保障湿地生态用水需求。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开展湿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承担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的具体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湿地保护执法活动,对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国际湿地公约,是指《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2.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二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黄河南岸,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 使东明县拥有较为完备的湿地类型。2012年6~9月,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依据《山东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东明县完成了湿地资源及环境状况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 东明县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湿地资源仍然面临污染、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2015年12月, 按照省林业厅的要求, 东明县对其境内所有湿地类型进行核查,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现状及受威胁因素等情况, 旨在为东明县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东明县自然地理概况
东明县位于山东西南部黄河南岸, 是黄河入鲁的第一县, 地理坐标为北纬34°58′09″~35°58′20″, 东经114°48′01″~115°15′52″之间, 南北最长55km, 东西最宽35 km。东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 是历次黄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东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降水较为充沛。其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干旱,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冷多风, 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3.8℃, 平均日照时数2256.4h, 光照充足, 热量资源丰富, 雨热同期, 有利于作物生长。东明县境内除黄河外, 现存河道均是黄河决口时形成的溜道, 分为洙赵新河、东渔河两大水系。东明县西、北两面濒临黄河, 主流河道从河南省兰考县入东明县焦元乡, 于东明县菜园集镇入菏泽市牡丹区境, 本县境内河段长约76 km。
2 东明县湿地资源现状
2.1 湿地资源类型与分布
东明县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共4个湿地类7个湿地型, 湿地总面积15967.70hm2, 其中河流湿地面积最大为14585.09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91.34%, 湖泊湿地面积最小为11.74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0.07%, 东明县湿地类型与面积见表1, 东明县湿地资源分布图见图1。
2.2 湿地资源特点
2.2.1 湿地面积大。
东明县国土总面积130629.79hm2, 湿地总面积15967.70hm2, 湿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23%。
2.2.2 湿地类型多。东明县湿地类型多, 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类中的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唐、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7个类型。
2.2.3 河流湿地比重大。
东明县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 河流湿地面积为14585.09 hm2, 河流湿地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91.34%, 占东明县国土总面积的11.17%。
2.2.4 生态区位重要。东明县境内有东明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东明庄子湖省级湿地公园, 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群集中。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的第一县, 境内黄河长76km, 是东明县工农业生产、生活重要的水源地。东明县黄河滩涂湿地面积大, 很多重要候鸟在此越冬和栖息,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也在此越冬, 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3 湿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顺
湿地管理涉及林业、环保、水利、农业、旅游和国土部门,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 严重影响对湿地资源科学统一的保护与合理利用[4]。
3.2 湿地污染加剧
东明县是山东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资源消耗性产业向其转移, 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此外, 东明县是本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置, 各类污染物最终汇入湿地, 影响了江河湖库的水体质量。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 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3.3 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对湿地资源的过度捕捞和过度开发上。东明县河流湿地资源众多, 鱼类资源丰富,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 电鱼和滥捕现象时有发生, 对天然野生鱼类造成极大的破坏。湿地资源不合理的旅游开发, 破坏了原来湿地的生态系统, 造成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3.4 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近年来, 虽然东明县各级政府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 但是由于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 社会各界对湿地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 将湿地当作“荒滩”、“荒水”。在湿地内围垦、乱倒垃圾、过度捕捞, 使湿地受到严重威胁。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不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减少、功能下降。
4 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4.1 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湿地保护机构建设, 完善湿地管理机构, 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配备设施设备, 依法对湿地统一规划、综合管理, 负责湿地保护的千头和组织协调工作[5]。重点加强县、乡级基层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 确保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落实。
4.2 加强水污染控制
做好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治污投入, 完善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规范企业生产与污水排放, 推广绿色农业等措施, 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把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小到最少。
4.3 加强湿地资源管理
首先, 针对各种破坏湿地的行为, 要严格执法, 查出违法占用湿地的行为、查出非法捕捞活动、取缔非法禁用渔具, 切实保护湿地资源。其次, 做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提高湿地利用率, 特别是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前要做好生物多样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工作, 并做好项目建设的环境监督工作, 实现湿地资源合理利用[5]。
4.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扩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使有关保护湿地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湿地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事业, 从而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摘要:利用3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查清东明县湿地资源现状, 分析了东明县湿地资源特征、保护和管理现状。阐述了东明县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旨在为东明县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对策,东明县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行动保护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骆婷, 石佳, 樊春红.绵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31) :242-246.
[3]胡国珠, 张静.江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咨询, 2008 (9) :554-557
[4]王良桂, 胥东, 徐辉筠.南京市湿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 2009, 23 (6) :134-137
3.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三
关键词:湿地保护与恢复;管理对策;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1-0050-04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建设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罗田、浠水三县境内的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一座国家湿地公园,更是浠水、罗田、蕲春三县的生命之泉,是典型的库塘湿地。
1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重要作用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黄冈市东北部,长江北岸支流浠水河中游,大别山的南麓。湿地公园范围包括白莲河水库及周边生态公益林,规划用地面积6 65375 hm2,湿地面积4 58532 hm2,湿地率为6891%,为典型的库塘型湿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6′4140″~115°39′5190″;北纬30°33′4541″~30°44′3319″;南北跨越195 km,东西跨越21 km,海拔跨度95~260 m。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处位于罗田县、浠水县、英山县三县交汇处。交通便利,318国道、201省道贯穿全境,公路与水路运输十分便捷,铁路、公路和水上航道已形成网络。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区位优越。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1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原植物基因库”
湿地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素有“中原植物基因库”之称,是著名的“板栗之乡”、“兰花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茶叶之乡”。
1.2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水源地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质优良,是黄冈市浠水县等县的饮用水源地,不仅供应近50万公顷农田的灌溉用水,供应华中电网调峰发电用水,还要为黄冈市80万人提供生活饮用水和为工业生产提供用水。白莲河湿地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安全,关系到80万下游人民的生存安危,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防洪保安重要屏障
发挥库塘湿地的调洪蓄水功能,在特大洪水年通过错峰,滞洪为长江防汛减轻了压力,确保了水库下游浠水县城及几个乡镇30万人口和193万公顷农田,以及京九铁路、黄黄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柳界公路、江北一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大量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
1.4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休闲、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水面多样的浮水和挺水植物,以及鸟类和鱼类,及其邻近区域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文化资源、禅宗文化资源、大别山民俗文化资源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湿地以其自身独特特点,充满大自然的灵韵,使人心静神宁,正好满足了居民心理需求,成为休闲、养性的好场所。
2白莲河湿地公园建设主要矛盾
2.1水面分割,管理无序
自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无序发展,经统计,以白莲河公园有网箱11 323口,网栏库汊1 156处,土拦库汊621处,拦河大毫229放。白莲河湿地水面分割,拦河大毫、有害设施横亘水面,沿湖边及湖区一级支流、叉沟叉河拦河筑坝,坝堤连环,坝内筑坝,养殖户各自占据水面。由于水面分割、隔绝,白莲河湿地野生鱼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洄游通道人为阻断,繁衍生息的能力大为降低,有些野生鱼类面临灭绝。
2.2水体严重污染,水质恶化
白莲河湿地公园涉及英山、罗田、浠水三县、9个乡(镇、区),近10万居民,大部分城乡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库,加上工、农业生产活动加重水体污染,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主要是: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据统计,白莲河湿地公园周边500 m范围内有畜禽养殖场共计280家,这些畜禽养殖场大多数没有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设施未达标,产生的污水、粪便直接排放湖里。二是工业生产污染。湿地公园周边石材开采矿山 3座,石材加工企业42家,污染严重工业企业 3家。三是水产养殖污染。据统计,白莲河湿地公园全域网箱、网栏库汊、土拦库汊养殖业主投肥、投饵、投药进行养殖,据估算,每天直接倒入水库的畜禽粪便约150 t。另外还有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垃圾污染、河道无序采砂和乱填乱占污染。
3白莲河湿地建设保护与恢复对策
为了保护水质,实现“管理有序、运行安全、生态良好、效益巨大”的发展目标。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手段,先后出台了一个决定,两个通知,三个实施方案,市级投资15亿元进行水面综合整治,进行湿地保护和自我修复建设。
3.1全面开展网箱、网栏库汊清理退出
采取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办法,逐一组织重点村的水面有害业务进行强制拆除。截止日前,已全面完成10 488口网箱、930处网栏库汊、400多处土拦库汊、与649户养殖户签订退出协议。
3.2全面开展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整治
从2014年12月9日起,由市政府办牵头,市环保局、市畜牧局、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办参与,到目前为止,白莲河水库1049 m以下94家畜禽养殖场已经退出或停养,1049 m以上确保达标排放。
3.3全面开展库区周边石材开采企业、加工企业清理,开展重污染企业污染治理
nlc202309040339
黄冈市政府牵头,组织各县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制定出《关于加快推进白莲河库区周边矿山及石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度实施方案》,国土局已经启动了针对石材整治的“四清”专项行动(清行政许可、清欠缴税费、清履约合同、清配套经营违规)。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了拉闸断电措施路、下达了拉闸断电通知和下达关停通知。关停2家矿山开采企业、3家石材加工厂以及2家碎石场,重污染企业整治达标1家。
3.4全面开展库区乱填滥占违规建设开发整治
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积极主动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目前已完成12处整治任务。其中罗田县2家,英山县10家。还有2处正在整治。
3.5全面开展库区周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
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班针对白莲河水库库区周边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制定实施方案,完成了垃圾运输车辆添置和调剂工作;启动了垃圾转运站建设前期规划工作。
3.6打捞水葫芦,清洁湖水面
制定并实施打捞方案。一是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三县发动村民进行打捞,二是白莲河工程管理局投资150多万元购置二台打捞机具,组成80人专班,分成四组,分别由局党委成员任组长,对库水面进行常态化的打捞,确保库水面清洁干净。到目前,库区水葫芦泛滥情况已得到遏制,处于基本可控状态。市县联动,综合施治,如今的白莲河湿地,水面清洁,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一派迷人景象。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白莲河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景观的合理性,还有效的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了白莲河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如今的白莲河湿地,水面清洁,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一派迷人景象。创造了一个集休闲、游憩、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形成一个有利于加强大别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加快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学雷.湖北湿地保护与管理实践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王蓉.论湿地与水资源保护[C].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2003.
(责任编辑:唐 岚)
4.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四
媒体:湿地中国 作者:林其盛
发布:林其盛 2011/11/3 14:07:29(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2011年10月18日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0月26日衢州市衢江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审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下称湿地公园)是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公众游览、休闲,开展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湿地保护管理网络。
第四条 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湿地公园规划区内的土地权属关系应当维持不变。
农村集体土地未经合法征收,不得改变为国有,农民享有自主经营权。区农业、林业、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引导,避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乌溪江湿地生态系统。原已征收为国有的土地、水域,应当主要用于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栖息地修复等,不得随意侵占开垦、修建与湿地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
第六条 区发改部门应当将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林业部门应当发挥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牵头组织湿地公园内湿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方案的编制,并指导湿地公园管理处组织实施。
第七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湿地公园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本辖区内发现违反本办法以及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支持、配合违法案件的查处。
湿地公园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配合湿地公园管理处开展湿地植被保护、恢复,栖息地修复,以及湿地保护科研、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下称管理处)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具体负责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工作,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湿地公园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依照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对湿地资源实施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三)行使区政府授予或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职权。
管理处应当严格遵守本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 区林业、农业、国土、环保、水利、住建、规划、文广、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 湿地公园保护所需资金列入区财政专项预算。
鼓励境内外单位、个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资金支持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风貌和湿地公园设施的义务,并有权举报、制止破坏行为。鼓励单位和个人为湿地公园保护工作提供志愿服务。
对在湿地公园保护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第十二条 建立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
管理处应当联合区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资料,不得隐瞒或拒绝。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三条 《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下称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是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
第十四条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确因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五条 湿地公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其他涉及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的规划,应当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相衔接。
湿地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湿地公园的各项专业规划,由管理处牵头组织编制。区规划部门具体负责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
编制涉及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的其他规划时,应当征求管理处的意见,使建设项目的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和色调等,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第十六条 湿地公园内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湿地公园建设的相关要求,并按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环保等方面的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涉及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前征求管理处的意见。第十八条 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管理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加强湿地公园内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监管。
确需在湿地公园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乌溪江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经批准在湿地公园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风景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原貌。
第二十条 管理处应当加强日常巡护工作,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应立即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进行处置。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组织施工。
第三章 保护
第二十一条 湿地公园内的水体、野生动物、植物植被、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应当严加保护。
第二十二条 湿地公园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水体、滨岸湿地植被、湿地公园保护保育区,应当保持生态原状,不得擅自占用、围圈、填埋、堵截、遮掩水体、开垦等。
自然山体已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按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经营。
农田、旱地、经济林林地等农业用地,应当推广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缓释肥等技术,使用高效、低毒药剂,采取自然生态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第二十三条 管理处应当切实加强公园内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的保护管理,维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第二十四条 在湿地公园内游览观光应当遵守湿地公园相关规章制度,不得随意攀折花草、猎捕鸟类、捡拾鸟卵,在景物上涂写、刻画,损坏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十五条 禁止引进任何可能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破坏的外来物种。管理处应当建立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并建立和及时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防止其扩散。
在进行湿地植被修复时,应当使用乡土植物,确需引进外来物种的,应当经过严格的论证。在湿地公园内放生动物,应当经过管理处技术人员或湿地公园咨询机构专家论证。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湿地公园内捕捉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控制水生动物的捕捞,禁止设置掠夺性捕捞设施。
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管理处加强湿地公园渔业资源的保护,并规定湿地公园季节性休渔期。
第二十七条 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管理处加强湿地公园的植树绿化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好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物种的生长、栖息、繁衍环境。
湿地公园的绿化应当与湿地公园景观相协调。
第二十八条 管理处应当对湿地公园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登记造册,并予以妥善保护。禁止擅自砍伐、移植、损毁湿地公园内的古树名木。确需砍伐或移植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管理处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 湿地公园规划区范围内,特别是环九龙湖两岸,鼓励发展常绿阔叶林,进一步美化湿地公园自然景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阔叶林发展工程项目时应当予以支持。
第四章 利用
第三十条 利用湿地资源必须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人文风貌,维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利用湿地公园的生态资源,不得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得超出资源的再生能力或者给野生动植物物种造成永久性损害,不得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第三十一条 鼓励在湿地公园内开展科学调查研究、科普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产业和绿色无公害农(林)业。
开展科学研究、科普宣教活动,需要采集野生动植物标本的,应当向管理处提出书面申请。需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标本的,征得管理处同意后,应当向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集证,严格按采集证规定的采集地点、方式、数量采集。
第三十二条 管理处应当加强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扩繁、回归技术研究,在维护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物资源利用技术,为全区野生动植物繁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制定《乌溪江库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控制肉食类鱼种种群数量,增加以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鱼类品种,并加强保护,扩大种群数量。加强野生小杂鱼类栖息地保护。在做好种群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捕捞作业,以保持主要鱼类,特别是野生小杂鱼种群稳定,实现可持续利用。
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在种群数量足够大时,管理处可以会同区公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统一组织猎捕。
第三十三条 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管理处组织开展对青少年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在湿地公园设立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
第三十四条 设立湿地保护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本区科技工作者开展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和湿地环境、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
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在湿地公园建立的监测站点,取得的数据、成果应当与管理处监测站点共享。
第五章 管理 第三十五条 进入湿地公园的人员,应当服从管理处的管理,自觉遵守湿地公园的各项规定,保护湿地资源,爱护各项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
第三十六条 在湿地公园内从事生态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制定火灾、溺水、极端天气等应急预案,设置各种必要的安全设施。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第三十七条 在湿地公园内从事水上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机动船应当逐步改用电力等无污染的动力。船舶和船员应当服从管理处的管理以及水上交通安全监督。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指导和配合管理处加强湿地公园内交通安全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 管理处应当加强湿地公园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制。经营者应当配置符合要求的环境卫生设施和设备,及时清运各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做好经营范围内的清扫和保洁工作,实施垃圾分类处理。
在湿地公园内从事影视拍摄等活动,文化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前应当征求管理处意见。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湿地的破坏。活动结束后应当进行清场,恢复湿地原貌。
第三十九条 较大的“农家乐”集中分布点、生态旅游接待单位,经管理处批准,可使用“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标识。
使用湿地公园标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管理处管理,实行规范化服务,自觉维护湿地公园的良好形象。
管理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对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培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第四十一条 妨碍、抗拒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管理处和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因管理不善、违规审批、违规建设等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或人文历史风貌破坏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管理处和其他行政机关有关工作人员在湿地公园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5.保护湿地 篇五
2013年2月2日是第1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确定为“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宣传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
龙泉湿地资源非常稀缺,除农田外,主要为河流、水库,面积狭小,其中最大的湿地为紧水滩水库,面积1515.46公顷,其次是龙泉溪,面积293.9公顷,梅溪居三,面积206.96公顷,湖泊、沼泽数量极少,面积更小。据龙泉市湿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湿地虽然规模较小,却类型丰富,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零星分布,尤其高山湿地,如瑞垟水库、凤阳湖、天平湖,更显珍贵。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我市为三江之源,保护优质水资源尤为任重道远。同时,无论库区还是溪流两岸,抑或高山湿地,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风光秀丽,是最佳的山水文化旅游胜地。
近年来水资源常常受到各种污染,不同程度地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希望广大市民通过“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行动起来,保护湿地,守护水资源,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
6.保护湿地征文 篇六
《例文1》
日照的海曲公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一个少女跪坐在礁石上,托着一个闪着银光的明珠,象征着日照的每天都蒸蒸日上,越来越美好。
进去后,首先看到的是人工湖,人工湖很静,旁边还有垂柳。春天来了,柳树发出了嫩芽,从远处看,柳树像一位少女正在梳理着自己那柔软的秀发。人工湖里还有小鱼,有的小鱼海冒出来欢快地吐几个泡泡,像是在跟游客打招呼。
经过人工湖,往前走,就到了动物园。动物园很大,有我们学校的操场那么大。动物园里的动物非常可爱,有老虎,狮子和猴子。狮子很凶,对着人们呲牙咧嘴,恨不得出来咬你一口。猴子很调皮,在假山上来回欢快的爬着,并好奇的望向观众,像在杂技表演,很讨人喜欢!
出动物园,向东走,就来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晃晃桥。这座晃晃桥的底部是由木板和铁链组成的,两边也是铁链组成的。晃晃桥长 80米,宽3米,两三个人可以并排行走。你一走上去,桥就会摇晃,当你每走一步时,桥就剧烈的晃动。人多的时候,桥晃的异常厉害,你的心就会紧张的怦怦跳动。而小朋友们喜欢他的原因就是刺激!所以,你要经过晃晃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就是日照的海曲公园,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能来细细游览!
《例文2》
一天早晨,我醒来。妈妈说:“你去不去香港湿地公园?那里有美丽的大自然和风景,在陆地、水里生活的动物和在天空中飞翔的雀鸟以及许多科学游戏和实验……”妈妈说了很多很多赞美公园的话,我听得都入了神网 ,我连声说:“去!去!去!”我们立刻收拾好行李,踏上旅行的路程。
到了香港,我们在上水站乘着276B号巴士到香港湿地公园站下车,下了车我看到一个长长的花坛,旁边围着较多的人。她们都戴着黑色的防晒帽子。花坛边有各种各样颜色的撒花瓶和挖土铲还有水桶,戴着帽子的女士一会儿拿着铲和花苗把它埋在土里,一会儿拿着撒花瓶放在水桶里盛水,准备浇花。她们分工合作,一下子把所有的花苗种完了。我知道她们都是想为绿化环境出一分力;为湿地种许多植物;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7.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七
鄱阳湖位于江西之北, 长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带, 该区域内有着齐全的地貌类型, 由水域、农田、沙洲滩地、湖滩草洲及城镇工矿等共同构成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等。鄱阳湖湿地浮游植物量达44.93万个/L, 浮游生物量达6 996个/L, 可供越冬候鸟食用的植物量达51×104t, 加上人为干扰少, 为鸟类觅食、栖息提供了极好的优美环境。鸟类资源丰富, 据统计现已记录到鸟类种数310余种, 20世纪80年代只有150余种, 现在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2.07倍。频临鄱阳湖的平原区域所占比例为29.02%, 丘陵比例为12.25%, 具体见表1。鄱阳湖区地势较为平坦, 其中心为鄱阳湖水体, 从中心至外缘为水面、平地、岗地、丘陵地、低山地以及中山地。
2 鄱阳湖湿地存在的问题
2.1 频繁的自然灾害
鄱阳湖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 临湖的丘陵地区时有旱灾, 邻湖的县市时有洪涝灾害, 频繁发生自然灾害, 对湖区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安居乐业以及工农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2 湿地生物急速锐减
因为人类生产活动比较频繁, 超负荷运转土地资源, 使得鄱阳湖湿地生物资源逐年减少, 不管是数量或者种类都在持续下降。破坏了湿地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严重威胁到湿地生态系统, 鄱阳湖淡水渔业资源也呈逐年递减趋势, 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的大肆捕杀候鸟, 严重威胁到鄱阳湖候鸟的生存。
2.3 淡薄的法制意识, 较低的人口素质
因为自然灾害与贫困, 很多人为了生存, 就会猎杀候鸟与电鱼, 农村中, 很多劳动力每年都会外出务工, 只有一些不能外出者和中老年人从事农村劳务工作, 在从事农务活动时, 这些人无法与现代科技化农业发展之需相适应, 怎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怎样科学施用与掌握化肥与农药等, 这些务农者都会不科学的滥用, 导致青蛙几乎绝迹、农田板结等现象。
3 可持续保护鄱阳湖湿地的措施及建议
3.1 进一步加快鄱阳湖湿地新支柱产业培植与传统产业升级
到目前为止, 鄱阳湖已开发很多产业, 应该有选择性升级相关产业, 以高效益、新机制与新高度面向世人, 充分发挥鄱阳湖湿地区域优势资源, 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管理模式与科技引入鄱阳湖湿地区, 尤其重视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以及意识创新, 将鄱阳湖湿地区域物力、人力以及财力资源集中起来, 对新型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 为鄱阳湖湿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强化鄱阳湖湿地区域的宏观管理
在新经济常态下, 我国处于经济迅猛发展时期, 这就为鄱阳湖湿地经济带来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也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柱产业,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 都应该仅仅引入相关市场机制, 以确保鄱阳湖区域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独特优势。
3.3 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全面树立鄱阳湖湿地发展意识
鄱阳湖湿地区域具有极为明显的城市特点, 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振兴该区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面对鄱阳湖紧迫的发展局势, 应该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从大局出发, 紧抓机遇, 艰苦奋斗, 由此才能可持续发展鄱阳湖湿地区域, 经济得到了发展, 湿地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资源也才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4 结语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同时, 因为有改善生活环境、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等功能, 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外部经济性。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 其根本目标还是要建立和促进“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真正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我国鄱阳湖湿地资源非常丰富, 对鄱阳湖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对可持续发展鄱阳湖与振兴鄱阳湖生态环境极具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世进, 杨威.鄱阳湖湿地保护相关法律问题探讨——兼论《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的完善[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1, (6) :57-61.
8.保护美丽湿地 篇八
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
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严守“湿地红线”,确保自然湿地不被侵占。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开发湿地产品、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科学利用湿地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三要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抓紧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法律体系,对利用湿地资源和征占用湿地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湿地征占用费征收制度、流域湿地污染补偿机制。
9.保护湿地演讲稿 篇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湿地,从我做起》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它们是森林、海洋、湿地。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由于湿地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十分之一,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改善环境污染;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然而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
在我们兰州安宁区,有一个美丽的银滩湿地公园,它是我省惟一的黄河湿地公园。公园里面种植着各种树木花草,几只小鸭子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为湿地公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也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空间,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有种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
10.湿地保护倡议书 篇十
千百年来,湿地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再通过他们的笔,吸引着蜂拥的人潮,人们在湿地的怀抱中赞美年华、畅想未来。人类与湿地的关系可以追溯至“逐水草而居”的年代。奔腾的河流、壮美的海滨、恬静的湖泊……氤氲丰饶的生命摇篮赋予大地勃勃生机。
今年的2月2日是第xx个“世界湿地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湿地:我们的未来”,旨在诠释湿地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强调湿地对人类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倡导树立保护湿地、关爱湿地的理念。
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诸如淡水、矿产、粮食等多种资源,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以及实现人类永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湿地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调节器”和“物种基因库”。
多次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未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成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护湿、依法治湿、科学养湿、全民爱湿”工作,努力构建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功能区等多种保护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格局,加快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严厉查处乱占滥用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砍滥伐野生植物等破坏湿地行为,积极探索建立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制度、湿地生态损失补偿制度,深入拓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湿地,积极参与湿地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湿地、民生湿地、经济湿地。
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珍禽异鸟,也是保护人类自身;不仅是保护人类的今天,也是保护人类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人类共有的湿地,让“地球之肾”与人类文明和谐发展!
倡议人:XXX
11.湿地保护步入“快车道” 篇十一
云南是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地貌复杂,镶嵌在各流域的湿地——湖泊、河流、沼泽在云南高原和山地间熠熠生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类型复杂多样,生物种类丰富,生态景观壮丽。这些湿地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承担着的“水塔”“基因库”作用和“碳汇”功能,因而倍受国内外关注。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云南完成了全省湿地资源的调查。
然而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湿地的健康。
湿地资源 “家底”丰厚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委、省政府更是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改写了全省在湿地资源数据方面掌握不全面、数据缺乏的现状,为云南下一步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湿地有4类14型(不包括水稻田),在我国分布的内陆淡水湿地类型在云南省都有分布。全省湿地总面积56.35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24.18万公顷,湖泊湿地11.85万公顷,沼泽湿地3.22万公顷,人工湿地17.1万公顷。前三类为自然湿地,总面积为39.25万公顷。云南省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7%,自然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2%,自然湿地总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69.67%。
对于云南省湿地情况,从行政区域分布看,湿地总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其次为昆明市和大理州。而自然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昆明市,其次为大理州和玉溪市。自然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比例最高的州(市)为迪庆州,其次为怒江州和玉溪市。从流域分布看,云南省六大流域中,长江流域分布的湿地面积最大,达18.34万公顷,其次为澜沧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其中,長江流域分布的沼泽湿地面积占云南省沼泽面积的82.93%。
此次共完成湿地斑块调查15158个,布设植物调查样方3380个,动物调查样线、样方102个,拍摄湿地资源照片10万余张,获取成果数据达75.8万余条。 在云南省调查范围内,发现湿地植被型12个,湿地植物群系189个。记录到湿地的高等植物22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云南特有植物116种。记录到湿地脊椎动物10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云南特有种237种。
湿地保护 高位推动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云南省湿地保护关乎着东南亚国家和我国长江、珠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安全。近年来,云南湿地保护工作步入“快车道”,切实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了全新的云南湿地保护事业发展。2011年,中央就云南“桥头堡”建设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将高原湿地保护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云南保存的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维持着高原和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控制土壤侵蚀等多种生态平衡功能。
2012年,在云南省政协第十届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的八个民主党派和省工商联联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被列为云南省政协十件重点提案之首,由省政协主席督办。通过重点提案办理,扩大了湿地保护宣传,这为推进云南省湿地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2012年12月,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督查通知》,对湿地保护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纳入云南省委、省政府专项督查事项,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督查,这样专项针对湿地保护的督查,在云南是首次。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也将高原湿地保护作为十大行动之一。
2013年,云南省林业厅积极配合云南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起草的《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于2013年9月25日经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通过强化立法、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规范湿地管理、建立科学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点抢救性地保护和恢复好天然起源湿地。这是云南高原湿地保护的里程碑,对发挥云南高原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湿地保护 再发强音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手段又是目标,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核心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全球已经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八大生态危机,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云南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然而,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失衡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再加之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0年启动首次调查以来,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的10余年间消失了近40%。此外,湿地破碎化情况仍无好转,超过50%的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出现过度放牧的情况,近18%的湿地存在不规范旅游现象。
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面临严峻形势,云南省林业厅再次发出强力声音,拉响新一轮湿地保护的攻坚战:以保护特有湿地、恢复一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规范湿地资源利用方式,探索湿地保护新机制,努力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云南省自然湿地保有量达到4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5%。
加强湿地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制定出台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湿地资源监测、湿地有偿使用、保护成效评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红线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推进法规体系建设。
加大自然湿地保护力度。通过采取建设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地形式,进一步加强典型、物种富集区、高海拔和脆弱地区自然湿地的保护,因地制宜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流域水生态安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科学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采取自然恢复、建立人工湿地辅助恢复等措施,实施抢救性修复。在人为干扰较大地区,建设近自热的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功能,扩大生态空间,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此外,通过积极加强湿地保护,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形成热爱湿地、保护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12.保护湿地合理利用 篇十二
一、神奇多彩的湿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北方重要湿地区, 额尔古纳河与嫩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 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上源, 北方重要水源地。全市以森林淡水沼泽、河流和湖泊为主, 各类湿地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 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2.6%, 占全自治区湿地面积的21%。全市湿地保护建设工作从1986年新巴尔虎右旗政府批准建立达赉湖地方自然保护区起步, 历经28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生态示范建设和湿地合理利用等方面成绩十分突出, 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上级批准建立并晋升达赉湖湿地、辉河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2处, 国家级森林湿地、草原湿地、河谷平原各类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8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13处, 国家级珍稀冷水鱼保护区及人工湿地生态养殖开发示范场3处, 国家A级生态旅游等景区48处, 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处, 旗市级地方湿地保护区、公园19处, 全市以湿地保护建设等为重点, 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建设, 已建成3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68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
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 从林区到草原牧区, 从平原到高原山地, 从乡村到城镇星罗棋布到处都有湿地分布。湿地风光旖旎, 神奇秀丽, 多姿多彩, 有山林喷涌的泉水, 寒温带冻土冰雪, 肥沃黑土甸子地, 清澈悠闲的溪水, 奔流不息的江河, 烟波浩淼的湖泊, 宁静清丽的沼泽, 深陷难行的泥潭, 水库塘坝水稻田。全市可分为大兴安岭山地森林湿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草原湿地区、岭东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湿地区三个主要区域。湿地主要特点是: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且集中成片, 区域分布差异和年内、年季变化显著, 生物多样性丰富。夏季东南暖湿季风受阻于大兴安岭山地及东侧森林区, 降雨量多, 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众多, 岭西高平原地区为众多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湿地类型为我国北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可分为天然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类24种类型, 包括3000条大小河流湿地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泛洪平原。以国际重要湿地呼伦湖为中心大小500个湖泊湿地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湖泊, 永久性、季节性咸水湖泊。大兴安岭森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沼泽湿地为本区代表性湿地。分布于众多河川上流水源山地集水区大面积森林中, 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最重要的森林淡水沼泽湿地区。全市沼泽湿地有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藓类木本泥炭沼泽、数千淡水泉、沼泽化草甸、高寒沼泽、融冰雪水域、芦苇沼泽、苔草塔头沼泽、黑土甸子地、盐化草甸、沙丘间沼泽、内陆盐沼及人工湿地水库、塘坝、水产池塘、稻田等类型。
呼伦贝尔是我国北方湿地森林、湿地草原、湿地动植物、湿地淡水、湿地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湿地与森林、草地交错在一起, 森林、草原、湿地是独特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景观多样性的发源地, 自然生物链和生态链的源头。全市拥有我国北疆完备的原生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突出, 战略地位重要, 沿边开发开放发展前景广阔。全市依托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 着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等基地。
辽阔的呼伦贝尔天然大草原面积1.05亿亩, 大草原保持着水草丰美、辽阔壮丽、自然古朴和原生态独特风情, 是中国最美草原, 现代畜牧业基地。大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 生长着以禾本科豆科为主653种饲用植物, 天然牧草产量高, 草质好, 优等良等草场面积占全市草场面积的53%。优质羊草是传统出口饲草。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近几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产草量和草业年产值均有显著提高。夏季6月至8月正是草木繁茂、百花盛开, 大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野生草本木本花卉300余种。北方著名的陈旗羊草草甸自然保护区, 位于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流域, 是大草原的代表性草原湿地, 是世界上优质天然草原, 在申报建设国家级北方原生态大草原公园。辉河、乌尔逊河等流域沼泽湿地分布77万亩高大繁茂芦苇, 素有“第二森林”之称, 是珍惜水禽重要繁殖基地和停歇地, 治理污水、造纸经济植物, 并呈现“夏季苇荡一片绿, 金秋芦花漫天白”的旅游观光美景。草原湿地培育出我国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良种, 及蒙古牛羊、猪禽、野生兽禽驯化变家养等众多地方市场品牌良种。
浩瀚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 是呼伦贝尔湿地的核心区, 森林沼泽、河流等各类湿地面积1800万亩, 占林区面积的11%。山林泉水、融冰雪水丰富森林水源林等沼泽率为9%, 分布广而集中, 具有储蓄降水、涵养水源和向下游源源不断输水、供水巨大的功能和效益。是储蓄巨量优质淡水天然大水库, 惠泽民生、润泽万物,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的极重要水源地, 岭东嫩江—松花江和岭西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大水系的发源地。全市森林面积2.3亿亩, 森林覆盖率51.4%。林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森林主体生态功能区, 面积达1.6亿亩;是国家木材生产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现有森林活立木11.27亿立方米。大森林功能完善, 生物储存量和生产力很高, 是我国北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 地球生态平衡的支柱, 保护大地的主体绿色生态屏障。
岭东嫩江流域河谷平原沃野千里著名的黑土甸子地1285万亩, 河网发育, 雨热同季, 是国家重要商品粮豆基地, 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重点综合开发区。本市是我国北方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地区之一, 湿地水生、湿生、陆生野生高等经济生态植物1400余种, 低等植物290多种,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鸟兽种类数量占全国的12.3%鸟类繁多达343种, 本区是我国侯鸟迁徙三大通道之一的西伯利亚、呼伦贝尔———我国南海诸岛、澳大利亚重要的东线通道。每年春秋在呼伦湖湿地、额尔古纳湿地、辉河湿地、森林湿地南北迁徙停歇、繁殖的候鸟数量极大, 有数千万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鸟兽98种, 兽类有70余种, 鱼类78种, 虫类460余种。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金银铜铁等地下矿产。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环水是湿地的重要水源。湿地是淡水资源, 生命之水。全市湿地淡水资源总量316.19亿立方米, 占全自区的56.4%,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1760立方米, 是全自治区的5倍, 是全国的5.4倍。古老的达赉湖、额尔古纳河、嫩江流域湿地, 她那甘甜乳汁滋润了物华天宝的呼伦贝尔大地, 孕育了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族等诸多游牧狩猎民族, 是中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明历史成长的发祥地和摇篮, 天人合一, 有着独特的各少数民族湿地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古老的巴尔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一向崇尚自然, 敬畏山河湖泉草木, 都十分珍惜天赐的湿地家园。爱鸟护鸟从不打鸟, 向天上敬洒牛奶祈祷迁徙天鹅鸿雁平安;达赉湖畔天鹅大雁见到穿蒙古袍的摄影者, 让其照个够, 出现城里人装束则惊飞散去;善良可爱的老额吉买鸟买鱼放生;禁忌往河湖小便倒垃垃圾;蒙古包里用牛粪作燃料, 不砍树不烧草;草原之舟勒勒车, 用黑桦木制作, 车轮高大、车体轻便, 牛拉列车。是保护草原植被、适用的古老交通工具。这些保护湿地资源的传统民风民俗和厚重的草原森林湿地游牧狩猎历史文化代代发扬传承。
二、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主要威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大变化, 湿地被转化开发开垦与改造、污染, 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过度渔猎、过牧过伐等资源粗放利用, 导致湿地减少, 功能降低, 加之存在高纬度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性极大挑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要关注湿地, 关注生态, 保护湿地健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是我们美好的愿景, 也是造福子孙后代。
守护好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兴安岭森林作为国家和区域乃至国际社会生态安全稀缺的重要资源, 国家和内蒙古森工集团 (林管局) 、地方政府都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努力增加森林资源。采取严格实施天保工程、经济转型逐步降低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指标, 直到停伐加大抚育力度, 生态移民建生态无人区, 用强制性特殊措施保护好特别是冻土区山地森林水源林和水源地等重大决策和综合措施, 切实保护守好中国寒温带高高兴安岭上一片大森林!也切实保护守好这片大区域极重要森林水源湿地。让绿阴护夏, 红叶迎秋, 大森林、森林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实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发展生态草原畜牧业。采取建设养畜, 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退牧还草还湿制度, 控制天然草原牲畜头数, 每年治理沙地一百万亩, 拦蓄桃花水洪水、引水补水灌溉、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综合措施, 切实保护好达赉湖国际重要湿地和这片世界上著名的大草原湿地。
靠立法规、建制度、建保护区、科技支撑、科普宣传教育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把湿地保护作为一项重大举措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示范城镇建设、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建设, 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制定统一的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 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制区、划定生态红线、划定野生动植物禁止采猎区、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社区参与管理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立强有力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 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 确保湿地水资源安全。抓紧做好抢救性保护与恢复, 增加湿地面积、湿地率、保护率, 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 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建设森林草原湿地功能区。实施森林、草原、江河湖沼、水库、沿江河提防、天然湿地保留区等生态工程措施, 构成蓄水供水、调蓄抗旱减灾、净化污水等多功能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其重要生态防护功能, 在夏汛储蓄洪水和春汛储存融冰雪水重要调节流量, 控制洪水减灾, 自然补水, 净化污染物等作用。森林和草原植被具有巨大的防污减排、纳碳制氧功能。据估测, 大森林年固碳能力约3600万吨, 大草原年固碳能力1390万吨。森林的长远生态效益大大高于一次性砍伐经济效益。可发展碳汇产业, 建设国家重点森林、草原纳碳基地, 建设呼伦贝尔草原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
三、合理利用湿地
积极引种育种, 发展湿地人工特色养殖种植产业。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坚持优先保护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水面、山林、草甸、野生动植物等优势资源突出发展国内外市场长期稳定需求的养殖大雁野鸭水禽、榛鸡山鸡陆禽, 茸鹿、熊、狐、貂、狍、黄羊、野猪等野味肉食、药用、毛皮兽类, 大水面养鲟、红鲌、鲴鱼、细鳞鱼, 稻田养蟹、鱼、鸭及林蛙、九香虫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人工种植芦苇、香蒲、柳灌、花卉苗木、中蒙药材、瓜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产业。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发展高科技生物产业。
依托当地湿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沿边开发开放国内外生态旅游。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开发湿地景观旅游、草原生态观光游、森林生态观光游、避暑温泉疗养野外观鸟游、农家乐牧户家庭游、养殖鱼猎游、山野菜食用菌采摘游、山林野花卉观赏游、北方原生态多民俗风情游、蒙古之源祭祖游、冰雪那达慕、冬泳邀请赛、中国冷极节游、界河边境出境游。申报建设几处森林国际生态狩猎场。
13.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篇十三
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摇篮”的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物种繁衍和保存的基因库,是人类水源、食物和工农业原材料的储备库,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和最经济实惠的手段。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早于1992年加入了《湿地公约》,约5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
在我们国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非法侵占或破坏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导致湿地面积在锐减,整体功能在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湖泊已富营养化,56%以上的红树林丧失,70%的江河被污染,鱼虾绝迹的河道长达5322公里,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江豚等几近濒危,严重的水旱灾害、暴雨、强风、雪灾等极端的气候事件因此变得更加频繁。
--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
可以预见的是,持续的卓有成效的保护行动将能有效缓解湿地危机所可能引发的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避免可能带来的对区域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威胁。
毫无疑问,致力于湿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对自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遏制湿地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完善湿地保护的各项机制,弥补湿地保护的立法空白,将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湿地保护的重点任务。
14.天津湿地的保护与发展 篇十四
杨旭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二班10508150
摘要:湿地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自然综合体,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含有丰富的物种,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本文将介绍湿地的概况、天津湿地存在的问题、解决和发展湿地。
关键词:天津、湿地问题
湿地概况
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94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居世界第四位。虽然湿地面积在世界名列前茅,但人均占有量位于全球一百位以后。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和人工湿地。我国湿地中,人工湿地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约占57.6%。天然湿地仅为2794万公顷,其中的80%为淡水的。
我国湿地的分类
我国湿地分为八大湿地区:东北湿地区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及内蒙古东北部,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总面积约750万公顷。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山地等是我国淡水沼泽的集中分布区。黄河中下游湿地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海河流域,行政上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该区天然湿地以河流为主,伴随分布着许多沼泽、洼淀、古河道、河间带、河口三角洲等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地区,行政上涉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该区水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滨海湿地区涉及我国东南滨海的11个省(区、市),东南和南部湿地区包括珠江流域绝大部分、东南及台湾诸河流域、两广诸河流域的内陆湿地。行政范围涉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主要为河流、水库等类型湿地。云贵高原湿地包括云南、贵州以及川西高山区,湿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省的高山与高原冰(雪)蚀湖盆、噶高原断陷湖盆,河谷盆地及山麓缓坡等地区。西北干旱湿地区本区湿地可分为两个分区:一是新疆高原干旱湿地区,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北疆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及山麓平原—冲积扇缘潜水溢出地带;二是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的干旱湿地区,主要以黄河上游河流及沿岸湿地为主。青藏高寒湿地区分布于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
四川省西部等,地势高亢,环境独特,高原散布着无数湖泊、沼泽,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3500—5500米之间。我国几条著名的河发源于本区,长江、黄河、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河源区都是湿地集中分布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1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过渡性生态特征决定了它的特殊功能,由于湿地是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他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湿地水文、土壤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 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改变,特别是水文的变化,当它受到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会影响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3生产力高效性,湿地生态系统同其他任何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较高。4效益的综合性。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备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5生态系统的易变性,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湿地的功能
1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2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3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4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二、天津湿地存在的问题
湿地是天津的一大特色,但是近年来天津的湿地面临着诸多问题1.天津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退化,天津七里海芦苇沼泽湿地60%被开垦,沿岸大则几百公顷,小则几十公顷的23个村庄将七里海分割的七零八落,潮白新河是七里海蓄洪客水的来源,又是降海性、溯河性鱼、虾蟹类由七里海到渤海湾生殖洄游的必经之路,潮白新河的开挖与建闸,是上游来水直接泻入大海,减少七里海的客水补充,同时阻断了鱼虾蟹的洄游路径。
2.湿地的污染日趋严重。农业中的大量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流入水中,造成湿地污染严重。北大港湿地保护区是天津市的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周边人为因素的影响,北大港水库库区水体的有机污染指标、总硬度、氯化物等指标 较高,水体污染并且有加重的趋势,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生物种群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3体制不顺使自然保护区困难重重。为了保护天津的湿地,天津市建立了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市团泊洼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天津市大黄堡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虽然全部建立了管理机构,也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管理能力低,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解决湿地问题的方法
1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涉及到湿地的保护问题,例如《宪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这些虽然涉及到湿地的部分问题,但是,如果想更好的保护湿地,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法制体系,通过建立对威胁湿地生态系统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地的恢复和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的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
2致力于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天津市政府应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让人们意识到湿地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我国每年都有世界湿地日和爱鸟周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积极地组织活动,加深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进而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3科学的开发利用湿地
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在不影响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的开展旅游产业,扩大湿地的利用面,同时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加强对湿地周边地区居民的湿地文化普及和监督
居住在湿地周边地区的居民如果没有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忽视对湿地的保护,这将对湿地造成无法想象的伤害,大量的农业药物对湿地有着严重的危害,随意占用湿地,使湿地的面积逐渐减少,严重危害着湿地的发展,所以,对这些地区居民的知识普及相当重要,平时的监督工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
湿地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还必须有基本的生态水量供给,虽然天津市属于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但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应尽快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解决湿地生态用水问题,同时,严格的防范湿地的污染问题,保证湿地的水源质量,以更好地发挥其解毒降污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湿地保护战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推荐阅读:
翻译湿地保护12-15
广西湿地保护条例09-14
小学保护湿地作文11-05
湿地保护宣传活动方案06-12
保护湿地的作文800字10-15
《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全文07-28
湖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06-29
湿地公园设计08-21
湿地的作用11-11
湿地文化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