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2024-06-08

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精选12篇)

1.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篇一

从前有一个人,他那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每天早晨他离开村子去别处,到傍晚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全村子的长工忙了一整天现在休息了,便都过来围着他对他说:“现在来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你今天看见了些什么?”

这个人说:“我在林子里看见了畜牧神在吹笛子,让一群仙女跳舞。”

“讲下去,你还看见了什么呢?”人们会这样说。

“我走到海滩,看见三个人鱼在浪边用金梳子梳她们的绿色头发。”

村子里的人喜欢他,因为他常给他们讲故事。

有一天早晨,他像平时那样离开了村子,他走到了海滩,看见三个人鱼在浪边用金梳子梳她们的绿色头发。他在路上又看见树林旁边有一个畜牧神在对着一群跳舞的仙女吹笛。

那天傍晚他回到村子的时候,人们像每晚那样对他说:“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今天你看见了什么?”

那个人回答道:“我什么都没有看见。”

2.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篇二

传统童话中, 如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豪夫童话。主题不外乎惩恶扬善, 最终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说教意味浓厚。而王尔德童话中, 故事变得复杂残酷, 大都以悲剧结尾。

如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结尾处“白雪公主也喜欢王子, 跟着他去了。他们的婚礼安排得很盛大, 很隆重。”而蛇蝎心肠的后母则“被迫穿上火红的铁鞋跳舞, 一直跳到倒在地上死去”。《灰姑娘》中“王子举行婚礼了”, 而灰姑娘的恶毒继母与姐姐, 被鸽子啄去了眼睛“都怪他们太狠太坏了, 活该一辈子当瞎子”。大都是happy ending。

《渔夫和他的灵魂》, 渔夫爱上了美人鱼, 抛弃了灵魂, 后又经不起灵魂的诱惑, 背叛了人鱼公主, 最终和人鱼公主一起被海水吞没。这些童话都以悲剧结尾。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王尔德的童话是传统童话的变异。它以童话的外壳编织成人的故事。跳出了传统童话“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圆满结局的框框。

二、玫瑰凋零, 爱情枯萎——传统意象的颠覆

王尔德童话完全颠覆了传统意象的美好象征。玫瑰被公认为美好爱情的象征。友谊是相互信任, 相互友爱的象征。王尔德反其道而行之, 将其颠覆, 给读者展示出一个丑陋的现实。

《夜莺与玫瑰》讲述一个青年学生爱上了教授的女儿, 教授的女儿答应如果青年送她一只红玫瑰, 就在舞会上和他跳舞。夜莺为青年美好的爱情感动, 用自己的心脏刺进玫瑰花刺, 染出一朵绝美的花。当青年将花献于教授的女儿时, 却遭到无情的拒绝。因为她接受了御前大臣侄子送的珠宝。青年将玫瑰扔到马路上, 被疾驰的马车碾碎。玫瑰代表爱情只存在于夜莺心中。爱情在青年身上是狭隘的、形而上的。而教授的女儿的爱情是现实的, 就如当今社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子爱情观。一百多年前的王尔德就告诉了我们“爱情”是势利的。夜莺对唯美爱情的献身精神与姑娘和青年的世俗功利爱情观形成了强烈对照。玫瑰不代表是美好的爱情, 爱情已经如夜莺死亡, 如玫瑰被现实碾碎。

友谊被认为是相互理解、信任、忠诚的代名词。如安徒生童话《夜莺》。国王失去夜莺后一病不起。最后夜莺用歌声帮助了国王, 驱逐了死神, 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平衡。他们之间相互信任有着坚定的友谊。王尔德童话《忠实的朋友》, 从题目就运用了反讽的手法, 讽刺了所谓的友谊。磨坊主一味的索取, 欺骗汉斯这便是友谊。汉斯单纯的相信了他, 并为维持“友谊”拼命工作。在深夜为磨坊主儿子求医, 淹死与河中。没有“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完美结局。磨坊主是一个披着友谊伪装的无情无义的资产者, 世间的自私、残酷被王尔德刻画的入木三分。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大人的世界, 是一个讲求现实的存在, 没有友谊的立足之地。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信任的, 不能和谐相处。

三、多重的性格, 变化的内心——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传统经典童话, 往往为了达到说教的效果采取面具式刻画人物, 人物性格极端单一。外表美的人总是纯洁高尚, 心地善良。内心丑恶, 蛇蝎心肠的都是外表丑陋。例如格林童话《白雪与红玫》的主人公, 白雪和红玫都是美丽而善良。《灰姑娘》中两位姐姐和继母均为外表丑陋内心恶毒的女人。这些人物刻画的单纯而鲜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永远对立。利于说教。

王尔德刻画人物仍保留有传统手法的痕迹, 但其更贴近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王尔德童话中人物的内心有变化的过程。他们的性格、内心, 具有复杂性的特征。

以上童话人物形象均经历了性格、内心的转变, 与传统童话人物被理想化、单一不变的性格相比更体现出真实性。这是世俗化了的童话, 王尔德的反传统意识服务。

四、总结

纵观王尔德童话, 我们可以知道他运用童话题材形式创作出这些作品, 却实际上讲述了现实世界的悲哀和冷酷。人物的复杂多变, 故事的悲剧结尾, 隐秘的同性之爱, 这些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应该说, 王尔德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的, 同时也是写给大人的, 更是写给他自己的。确实, “在英文中找不出来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 写的非常巧妙, 故事依着一种稀有的丰富的想象发展。它们读起来叫小孩和成人都感到兴趣, 而同时它们中间贯穿着一种奥妙的哲学, 一种对社会的控诉, 一种为穷苦人的呼吁。这使得《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成了控告现代社会制度的两张真正的公诉状。

摘要:王尔德打破了传统童话模式, 创立了另一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运用讽刺、批判手法并配以童话外壳的童话格局。童话的变异, 传统意象的颠覆, 人物性格的复杂及同性禁忌之恋的描摹, 共同构成了王尔德童话的现实批判主义。他以童话告诉世人一个残酷冷漠的世界。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现实性

参考文献

[1][英]王尔德, 著, 王林, 译:《王尔德童话》, 译林出版社。1996.11。

[2][英]王尔德, 著, 孙法理, 译:《莎乐美;道林·格雷的画像》, 译林出版社, 2002.10。

[3][丹) 安徒生, 著, 叶君健, 译:《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8。

[4][德]格林 (Grimm.J.) , [德]格林 (Grimm.W.) , 著, 杨武能, 译:《格林童话全集》, 译林出版社, 2005.1。

[5][英]Anne Varty, 著:《王尔德导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3.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篇三

关键词: 王尔德 唯美主义 童话

引言

唯美主义运动于十九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之后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唯美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艺术的无功利性;形式重于内容;对美几乎偏执的追求。唯美主义认为美是艺术的唯一目的和追求,艺术应超越实用价值和道德标准而独立存在。唯美主义的最大贡献是把艺术从以道德、实用、功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了艺术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运用到生活实践和文学创作中。王尔德的两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和《石榴之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唯美主义的典范。文章通过文本细读和整体研究,从语言、主题、意象三个方面论述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1.诗意的童话语言

王尔德认为,“形式就是一切”,“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不是从感情到形式,而是从形式到思想和感情”[1]。在他看来,形式远大于内容,内容只是材料,因此王尔德童话具有明显的形式美,文采华丽,诗意浓郁。周作人认为王尔德童话“纯粹是诗人的诗,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因此他的童话是诗人的,而非是儿童的文学”[2]66,107。

1.1富有诗意的人物描写

在传统童话中,人物外貌、服饰的描写大都十分简洁,而王尔德童话却用具体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对人物进行描述。《西班牙公主的生日》这样描写小公主:“她的衣服是灰色缎子做的,衣裾和胀得很大的袖子上绣满了银花,硬的胸衣上装饰了几排上等珍珠。她走动的时候,衣服下面露出一双配着浅红色大蔷薇花的小拖鞋。她那把大纱扇是淡红色和珍珠色的,她的头发像一圈褪色黄金的光环围绕着她那苍白的小脸,头发上戴了一朵美丽的白蔷薇。”[3]96《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对小人鱼的描绘是:“她的头发像是一簇簇打湿了的金羊毛,而每一根细发都像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钱,她的身体像白的象牙,她的尾巴是银和珍珠的颜色。银和珍珠的颜色便是她的尾巴,碧绿的海草缠在它上面;她的耳朵像贝壳,她的嘴唇像珊瑚。”[3]124《星孩》中星孩则是:“又白又娇嫩,像上等的象牙一样,他的鬈发又像黄水仙的花环。他的嘴唇像红色花瓣,他的眼睛像清水河畔的紫罗兰,他的身体像还没有人来割过的田地上的水仙。”[3]178

王尔德用如此华丽的辞藻、瑰丽的语言描绘人物,违背了童话通俗易懂的语言原则,并不符合童话文体的要求。用这种诗意的语言对人物外貌进行刻画,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体现了王尔德这一唯美主义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1.2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

王尔德童话所展现的是一个诗意盎然、华丽多彩的世界,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是其童话的一个亮点。《忠实的朋友》中,汉斯每天都在花园里工作,在这可爱的园子里,“有美洲石竹,有紫罗兰,有荠,有法国的松雪草。有淡红色蔷薇,有黄蔷薇,有番红花,有金色、紫色、白色的堇菜……园中永远看得见美丽的东西,永远闻得到好闻的香气”[3]37。《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通过小矮人的心理描写呈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的各种跳舞他都知道,秋天穿着红衣的狂舞,穿着蓝草鞋在谷上的轻舞,冬天戴着白的雪冠的跳舞,春天果园里的花舞……”[3]112《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美人鱼唱出一幅幅美丽的海景图:琥珀造的国王的宫殿,绿宝石盖的屋顶,发光的珍珠铺的地,精致的珊瑚大扇,银鸟似的鱼群滑来滑去。王尔德的景物描写色彩浓艳、笔法细腻,给读者的视觉感官造成强烈刺激。

这种语言的诗意化倾向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观的外在流露,使王尔德童话透露出浓郁的诗情。这种诗人的童话,不仅读起来漂亮,还增添了童话的美学意味。正是如此,王尔德童话比传统童话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有了超越传统童话的审美特质。

2.颠覆传统的童话主题

传统童话的主题通常是颂扬真善美,惩罚假恶丑,往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最终实现为结局。死亡在传统童话里是被视为禁忌的主题,即使出现,多被描写成对恶人的惩罚,作为惩恶扬善的手段。另外,传统童话无法避开崇高的道德主题,多以宣扬美好理想和教诲为目的。然而,王尔德童话的善无善报、死亡主题、超越道德是对传统童话主题的颠覆。

2.1善无善报

王尔德的童话主题大都是揭露世间的冷酷和丑恶,以善无善报的残酷悲剧为结局。在《快乐王子》中,在无忧宫里享尽欢乐的王子死后,被臣子们塑成雕像立在城市中央,雕像王子看到的全是百姓的艰辛贫苦。在王子的请求下,富有善心的小燕子将雕像王子身上的珠宝衔去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原本美丽的雕塑王子因失去珠宝而丑陋无比,一颗铅心被丢入熔炉。小燕子也因误了去埃及过冬的时间而被冻死。王子和小燕子的善举却换来悲惨的结局。

《夜莺与蔷薇》里,为了使青年学生获得真爱,夜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蔷薇花。可是当青年学生将红蔷薇送给女孩时,却遭到无情的拒绝,因为女孩接受了御前大臣侄子送的珠宝。伤心气愤的青年将红蔷薇扔到沟里,红蔷薇最终被马车碾碎。夜莺用生命换取的蔷薇没有换来爱情,付出的挚爱被权势和物欲扼杀。夜莺代表了唯美主义者理想中的不被现实肮脏玷污的完美形象,夜莺为爱而爱的无私做法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美不带功利性的观点,折射出了唯美主义者对功利主义者冷酷自私的憎恶和批判。

《忠实的朋友》中富有的磨坊主自诩是穷苦的小汉斯最忠实的朋友,但是他所宣扬的“友谊”仅仅是无偿剥削小汉斯的借口。诚实的小汉斯为了报答磨房主的“友谊”,拼命地付出、为磨坊主服务,最后因在恶劣的天气里给磨坊主的儿子请医生而丧命。然而为了友谊而牺牲的小汉斯却丝毫没有打动磨坊主自私的心。

在读传统童话时,我们看到故事的开头大致就能猜想到结局,但是在读王尔德童话时,我们绝不会想到主人公会经历怎样的惊险与故事。王尔德童话缺少安徒生童话的温情,也没有格林童话的大团圆式结局,试图用善无善报的悲剧结局让人们认识到人世的残酷与凄凉。它颠覆了传统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固定模式,打破了传统童话皆大欢喜的结局,留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启示。

2.2死亡主题

王尔德对死亡的描写情有独钟,他的九篇童话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死亡:《快乐王子》里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为帮助百姓而死;《夜莺与蔷薇》中夜莺为爱情而死;《自私的巨人》中“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着白花”[3]34;《忠实的朋友》里善良忠诚的小汉斯最后死在了沼泽地中;《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小矮人在意识到自己的丑陋和西班牙公主不是喜欢他而是在嘲笑他时心碎而死;《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打鱼人经不起诱惑离开了小人鱼,最后因小人鱼的死亡而伤心致死。《星孩》里的星孩在悔悟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他治理的期间并不长久,他受的苦太大了,他受的磨炼也太苦了,所以他只活了三年。他死后继承他的却是一个很坏的国王”[3]194。

在传统童话中,作者一般都会避开对死亡的描写。对正面人物的死亡,为了使读者仍然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作者通常会运用复活、进天堂等方式削弱死亡的悲剧色彩。然而,唯美主义者认为现实是丑陋的,所以王尔德并没有用童话这一载体来逃避现实,他直视死亡,以自己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在他诗意华美的文字背后,总是透着死亡的冷意,使得他的童话读起来“透明,漂亮、轻松,但又有苦的回味”[4]。王尔德童话里的人物无论有什么样的经历,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这些死亡让读者感到不公和愤慨,通过这种震撼,从而实现唯美主义者拷问现实、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2.3超越道德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里打鱼人为了和美人鱼相恋,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灵魂送走。灵魂为了重新回到打鱼人身上,依次用智慧、财富、美色、恶和善来诱惑他。但是打鱼人爱的力量太强大了,甚至超越了善与恶的界限,最后打鱼人抱着小人鱼的尸体心碎而死。在王尔德笔下,灵魂是一个多余之物、无用之物,是打鱼人极力想摆脱的,为的是能够和没有灵魂的美人鱼在一起。打鱼人对自己说,对神父说,对商人们说,对女巫说:“我的灵魂对我有什么价值呢?我不能够看见它。我不可以触摸它。我又不认识它。”[3]127这关于灵魂无用的言论在故事中出现了四次。传统的童话故事一般都会有鲜明的惩恶扬善的道德立场,但是《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抛开了童话的道德教化意义,着重宣扬美和爱,用爱代替善恶,超越了道德。

唯美主义认为,艺术不是生活的镜子,也不是教化的舞台,宣扬“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本身。艺术不应该涉及功利性的实用价值和道德教化,它的目的仅仅是用完美的形式把美表现出来。作为唯美主义的忠实倡导者,王尔德在童话主题上超越道德正是其唯美主义文学主张的反映。

3.反义运用的童话意象

在传统童话里,作者会用一些公认的、普遍接受的意象表达美好的情感,如花朵、心。然而,王尔德童话里的传统意象被赋予了反义的内涵。

3.1凋零的花

长期以来蔷薇在文学作品中是美的象征、爱的化身,然而在王尔德的《夜莺与蔷薇》里却成了爱情被扼杀的重要意象。认为爱情比生命更重要的夜莺为了青年学生,甘愿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蔷薇。可是这来之不易血染的红蔷薇先是被教授的女儿拒绝,接着又被青年学生丢弃,最后被车轮碾碎。《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里公主从头发里取下一朵美丽的白蔷薇,抛给表演节目的小矮人。公主的这一举动并不是表达对小矮人的爱意,而是戏弄他,让他能够尽情地表演,供她取乐。传统意象中白色象征纯洁,白蔷薇则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但公主抛给小矮人的白蔷薇却是对爱情的戏弄和玷污。当小矮人知道真相后,“热泪留下了他的脸颊,他把白蔷薇撕碎了”[3]119。不管是被车轮碾碎还是被撕碎,凋零的蔷薇都象征着爱情的死亡、美的破灭。美的破灭让读者产生的一种悲观苦闷的情绪,从而渴望找到出路,以此改变丑陋的现实生活。

王尔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和上升的阶段,社会躁动不安,弥漫着腐朽、虚伪和堕落。作为对虚伪冷酷的社会现实的反叛,王尔德积极地宣传和实践着艺术的自主性和无功利性。除了在国内奔走演说外,他还前往美国进行宣传演讲,并通过文学创作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然而,他的唯美主义观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和指责,连他的衣着服饰也被嘲笑为奇装异服。花的凋零不仅表现了王尔德对童话故事里不完满爱情的惋惜,更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对黑暗的现实世界的控诉。

3.2破碎的心

传统意象的“心”,是情爱之源,象征着主人公们纯洁的爱。王尔德童话里“心”的意象却是反义的,意在表现心的破碎。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中,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一颗破碎的心。快乐王子裂成两半的铅心,夜莺失血带刺的心,小矮人被痛苦绝望碾碎的心,打鱼人因伤心过度而破碎的心。王尔德曾提出,文学要使心灵成为人生悲剧的主角。在童话中,他通过破碎的心描绘出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将现实中的冷漠和不公一针见血地一层层地剥开给人看。这些破碎的心的意象的建立能唤起读者极大的共鸣,读者仿佛能体会到王尔德悲悯而敏感的心,感受到唯美主义者对丑陋现实的反叛。R.H.谢拉尔德在《王尔德传》(1906)中,就称赞王尔德的两册童话是“控诉社会制度的两张真正的公诉状”[5]。

传统意象的反义运用使得王尔德童话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通过反义运用的意象,王尔德把人性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显露出现实的残酷,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心扉的绝望。王尔德采用童话的形式,以童话为面具,对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丑陋进行揭露和抨击。王尔德在对人类心灵探问、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显露出他试图超越现实的唯美主义理想,这是王尔德童话的重要特点和重要价值。

结语

王尔德通过诗意的童话语言,反义运用的童话意象和颠覆传统的童话主题,表现出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理念。王尔德用诗意的语言在童话中塑造了凄美的意象和唯美的艺术形象,实现着唯美主义理想。他的童话虽具有悲哀的内容,却拥有美的形式,形式的美加上内容的悲,成就了王尔德童话独特的艺术价值。王尔德推崇纯粹的艺术美,摒弃艺术作品的道德教化意义。他让触动心灵的美破灭、死亡,引起人们惋惜的情感,从而激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其童话所体现的唯美主义理念,表达了唯美主义者渴望通过对美的向往来唤醒人性,改变现实,实现人生艺术化的艺术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介明.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周作人.自己的园地[M].湖南:岳麓书社,1987.

[3]王尔德.巴金,译.快乐王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唐蓓.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成人世界”[D].广州:暨南大学,2012.

[5]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王尔德童话全集百年新版[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4.王尔德童话故事了不起的火箭 篇四

王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他的俄国公主并没有辜负他这整整一年的期待,即将与他成婚,现在,国内张灯结彩,一片欢乐的海洋。俄国公主坐着六匹驯鹿拉的雪车从芬兰赶来。雪车的形状很像一只金色大天鹅,小公主就坐在天鹅的两只翅膀中间。

她那件银鼠皮的长外套一直盖到她的脚,她头上戴了一顶银线小帽,她的脸色苍白得就像她平时住的雪宫的颜色。她是那么苍白,所以她的雪车经过街中的时候,百姓们都感到很惊奇。“她像一朵白蔷薇。”他们嚷道,他们从露台上朝着她丢下花来。

幸福的王子微笑着候在城门口迎接她。他有一对爱梦想的青紫色眼睛,和纯金一般的头发。他看见她来,便跪下一只腿,吻她的手。

“你的照片很美,”他喃喃地说,“可是你本人比照片还要美。”小公主脸红起来。

“她先前像一朵白蔷薇,可是现在她却像一朵红蔷薇了,”一个年轻的侍从对他的朋友说,整个宫里的人听见了都很高兴。

这以后的3天里人人都说着:“白蔷薇,红蔷薇,红蔷薇,白蔷薇。”国王便下令把那个侍从的薪金增加一倍。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薪金,加薪的命令对他并没有什么用处,不过这是一种大的荣誉,并且按惯例在《宫报》上公布了。

第四天,隆重的结婚典礼便拉开了帷幕,一对新人在一顶绣着小珍珠的紫天鹅绒华盖下面手拉手地走着。随后又举行盛大的宴会,一共继续了5个小时。王子同公主坐在大殿的首位,用一个透明的水晶杯子喝酒。据说只有真诚的爱人才有资格用这个杯子喝酒,要是虚假的爱情的嘴唇一挨到杯子,杯子马上就会变成灰暗无光且混浊的了。

“他们分明互相爱着,就跟水晶一样地洁白。”那个小侍从又说,国王第二次下令给他加薪。“多么大的光荣啊!”朝臣们全这样地嚷着。

随后,美妙的舞会替代了宴会。新娘和新郎应当一块儿跳蔷薇舞,国王答应吹笛子。他吹得很难听,可是没有人敢当面对他说,因为他是国王。事实上他只知道两个调子,并且他从来就不能确定他吹的是哪一个调子,可是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管他吹什么,大家都一样高声叫起来:“好极了!好极了!”

要知道,在午夜还有一项更激动人心的节目,那就是异彩纷呈的大放烟火活动。小公主从来没有见过烟火,因此国王下令在她结婚那一天要皇家花炮手到场伺候。

“烟火是什么样子?”小公主有天早晨在露台上散步的时候,这样问王子。

“它们就像北极光,”国王说,他素来喜欢插嘴替别人回答问话,“不过它们更自然得多。拿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它们,不喜欢星星,因为你永远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要出现,它们跟我自己吹笛子一样地有趣味。你一定得看看它们。”

在御花园的尽头已经搭起了一座高台,等着皇家花炮手把一切安排好以后,烟火们就交谈起来。

“世界的确很美,”一个小爆竹大声说,“你只看看那些黄色的郁金香,嘿。假使它们是真的爆竹,它们也不会比现在更好看的。我很高兴我旅行过了。旅行很能增长见识,并且会消除一个人的一切成见。”

“别傻了,国王的花园根本无法同世界相比,”一个大的罗马花筒说,“世界是个很大的地方,你要看遍世界,得花3天的功夫。”

“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一个多思虑的轮转炮嚷道,她年轻时候爱过一个旧的杉木匣子,常常以她的失恋自夸,“不过爱情不再是时髦的了,它已经被诗人们杀死了。”

5.王尔德童话读书笔记 篇五

《快乐王子》是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部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快乐王子,王子剑上有一颗宝石,它的眼睛是蓝宝石,它的衣服是用纯金的叶片做的。它在燕子的帮助下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

穷裁缝因为有了红宝石,可以给孩子看病,买吃的了。它把蓝宝石给了饥寒交迫的剧作家,使他有信心完成剧本,它又把蓝宝石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不挨爸爸的打。它又把身上的纯金叶片给了贫穷的孩子,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健康成长。它给大家带来了幸福和快乐。这个城市因为有了这份爱而充满温暖。我真佩服快乐王子,你的善良和无私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6.《王尔德童话》读后感 篇六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王尔德童话〉〉,书中包含9个小故事,分别是《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让我跟大家分享下我读其中一篇《快乐王子》的感受吧!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快乐王子的小燕子为帮助穷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快乐王子活着的时候,在王宫里每天都过的十分快乐,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和贫穷。他死后被塑成雕像站在城市的上空,让人们都看见快乐王子。可是快乐王子死后看到国民不像自己那样快乐,于是有了帮助人们的念头,知道了作为一个王子,有责任让国民不受饥寒的威胁,拥有和自己一样快乐的道理。它把身上的红宝石、蓝宝石和闪闪发亮的金片送给了穷人,连自己一片都不留,最后把自己害死了,我真觉得快乐王子真是太伟大了。

虽然我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7.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篇七

在圣经新约中, 四大福音从不同的角度对耶稣进行了描绘, 总体看来, 耶稣被称为基督, 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按照福音的解释, 因为我们的始祖本性的堕落, 我们后代身上都有一种原罪, 需借助上帝的施舍才能消除。耶稣是上帝的唯一的儿子, 道成肉身来到世上, 目的是为人类赎罪。而人世间的众生只有绝对的信仰上帝以及他的儿子耶稣我们才能得救;因为上帝和人子的爱是无私无条件的, 所以我们对他们的信仰也是无条件的。这一基督形象也出现在了王尔德的作品《巨人》中。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关在园子外面, 不让他们进来, 同时也把春天关在了外面。作为耶稣形象的孩子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动了巨人, 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他决定将墙推到, 欢迎孩子们来玩。最后对手和脚都被钉上钉子的耶稣形象的孩子的反映, 显示了巨人人格的完全转化, 巨人被耶稣形象的孩子的行为所感化。

基督信仰和基督精神

在这两种形象中, 耶稣看似都是救世主, 然而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圣经中耶稣是代表上帝来人间为人类赎罪, 他宣扬的是信仰的问题, 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无条件的信仰上帝。至于能不能被拯救关键是看上帝的恩惠, 信仰的前提是无条件, 拯救的前提是信仰。所有人在被拯救与毁灭之间没有选择, 只有靠外部神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所以信仰耶稣在宗教中是人的本质被异化的过程, 是被外化的过程。当我们真心信仰耶稣, 被他感化的时候, 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 剩下的就是上帝和一副血肉躯壳。耶稣要求我们放弃人世间的物质利益, 甚至包括人伦和自己的躯体, 因为他们会阻挡我们对精神的追求, 不能形成对基督的绝对信仰。甚至最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它宣扬的也是上帝的无私的爱, 通过耶稣的死, 通过他所受的痛苦来感动感化人去投入到信仰中去。所以圣经中的基督信仰是一种外在力量的拯救, 人在这种力量面前无能为了, 毫无作为, 只有绝对信仰, 绝对敬畏, 别无出路。

在文学作品中耶稣虽然也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 然而在王尔德的塑造下, 基督却少了绝对权威, 不再是上帝送到人世间为救赎原罪而来的。在这里王尔德赋予了他更多精神上的引导。在《巨人》中, 作为耶稣形象的孩子的出现并不是为了信仰, 他实际上是为了让人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巨人为了自我利益将孩子们关在园子外面, 以为这就是自我。王尔德告诉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巨人一样, 将自己关在各自的园子里, 与外界完全封闭。而这种狭隘的个人主义就像是封冻的个体, 与别的个体永远无法融合。而耶稣形象的孩子就像是一种催化剂, 他融合了封冻的个体, 让他们融合成流动的液体, 汇成了小溪。王尔德的耶稣形象的孩子代表的是耶稣精神, 是充满了真正个性个性, 真正自我的形象。而这种真正耶稣精神对人类的作用是昭示, 启迪, 使人从这种精神中感悟到真正的自我与他人, 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所以文学中耶稣是外在的催化力量, 他的力量在于通过外力内化人的本质, 而这种内化的本质才是真正能够拯救社会的希望。

从外在拯救到内化本质的转变

当我们希望被拯救时, 我们总是诚心地等待外力的拯救, 比如来自上帝, 或基督耶稣, 但这都是被动的;王尔德看到这种态度的弊端, 他认为人的被拯救关键在于本质的转变。人可以借助外力, 但真正起作用的力量应该是来自于内部, 我们必须首先从基督精神中意识到我们是不完美的自我, 受到激发去寻求这种完美, 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信仰危机;尤其是科学与宗教的对立让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同时19世纪末, 从宗教观点来看, 也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时刻;新千年的来临对于人们来说不是一个新希望, 而是基督的再度降临, 他的来临是审判, 不是拯救。外在基督的拯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他们将要等到的是世界的末日。如果说寻求外在神的力量, 依靠信仰基督已经不可能的话, 如何进行自我拯救就被提上了日程。当一个社会惯常的信念被打破, 而新的尚未形成时, 社会便要处于混乱之中。王尔德看到人性的这种弱点, 他把这种基督信仰改变成了基督精神, 强调它对我们内在本质的激发。基督似的孩子对巨人的影响就在于昭示, 他通过自己的受难告诉巨人怎样才是完美的自我。在王尔德看来, 基督时时都是自我, 而这种无私的自我与社会又是完全沟通的;基督的完美就是能够和谐统一自我和社会, 同时又是自我。这种基督精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意义就在于昭示人去发现自我, 完美自我, 实现自己的真正本质的回归。所以这种昭示人内化本质的基督精神是王尔德竭力推崇的, 他认为纯艺术就具有这种力量感化, 启迪人。王尔德将自己的纯艺术推崇倍至, 以致形成了艺术宗教, 期待人们进入神庙膜拜。

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透过宗教的神秘面纱逐渐认清了外在基督拯救的谎言, 逐渐吸收了基督精神, 将之内化为本质, 实现自我拯救。但也正是科学的发展, 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个人在科学面前的渺小和无能为力;科学的飞速发展又让我们怀疑我们是掌握科学还是被掌握, 个人的自我拯救以及文学中的基督精神的拯救是如此微不足道。对科学的恐惧以及文学中基督精神启示自救的无力可能又会使我们去创造新的外在的“金牛犊”来实现新的基督信仰的膜拜, 至于文学中基督精神将来如何被改变还是一个谜。

参考文献

[1]Wilde, Oscar 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M]Kessinger Publishing, 2004.

[2]Holy Bible, Plain Label Books, 1885.

8.王尔德童话读后感 篇八

在《渔夫与他的灵魂》这个故事中,渔夫为了和小美人鱼在一起,于是送走了自己的灵魂。自从渔夫把自己的灵魂送走后,他的灵魂就学会了做坏事。有一年,渔夫让他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可是灵魂却让他做了很多坏事,甚至让他杀了人,最终可怜的小美人鱼死去了,渔夫抱着美人鱼的尸体沉入了海底,而灵魂飞向了天堂。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词语——灵魂。人们对灵魂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说灵魂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有的人却说灵魂连半分钱都不值。那灵魂到底是什么呢?书上说灵魂就是人的心灵、是人的思想、是指导人类方向的明灯。妈妈说:“灵魂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的精神。”有的人的灵魂自私,就像《巨人的花园》里的巨人;有的人的灵魂善良,就像白雪公主;有的人的灵魂勇敢,就像《坚定的锡兵》中的锡兵.......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做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纯洁的灵魂的人。

9.《王尔德童话》读后感作文 篇九

夜莺用生命浇灌的玫瑰被扔进阴沟。就像自深深处里王尔德对波西的谴责——给他写的诗他拿去发表,拿他的真情当虚荣的资本,用他的付出当赌注去对抗自己仇恨的父亲;王尔德为他破了产,多少珍贵的书籍被抄走,而波西却快意于让自己的父亲吃了点小亏(王尔德破了产没法承担诉讼费就只有波西的父亲承担了)。

很难认为王尔德只是一个“唯美”和“享乐”的人。他认为“美”与“乐”是好的,不代表他轻视丑陋,或是不能理解痛苦。他的字里充溢着基督的情怀,他的内心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同理心和想象力。他同情处于不幸境地的人们(《快乐王子》),讽刺只具有“美”的外形而缺乏灵魂存在(例如《神奇的火箭》)——或者也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省;对于美而没有心灵的存在,他感到痛惜而难以真正憎恨(例如《星孩》),他总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能达到他想要的那种表里如一的美好(或许也是他对波西的希望)。

在王尔德的哲学里,“灵魂“与”心灵“是不同的所指,前者是”理性“,后者是”感情“。没有了感情,理性可以变得很邪恶。就像《渔夫和他的灵魂》里所写,没有心的灵魂会诱惑人为了实际的”好处“不择手段。而在作者看来,”心“所需要的爱远比那些实际的“好处”重要得多。为了爱的缘故,灵魂(理性)可以放弃,唯有心灵才是人生最本质——于是更加能理解,为何他将波西剖析得鞭辟入里,而他还是由着自己的心,最终毁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整个人生就是在为自己的哲学做诠释,波西是上帝的安排。

《星孩》的最后,作者说星孩只做了三年的国王就去世了,因为之前他已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就像王尔德,体验了世间至苦,完满了自己的人生陈述,出狱后三年就死去了。

临终的时候,罗比在他的身边。波西不在。罗比就像《夜莺与玫瑰》里的橡树,不能劝阻夜莺的牺牲,而只能默默地守护。

10.王尔德童话小学生读书笔记 篇十

我最喜欢的是《快乐的王子》,快乐的王子死后,人们把王子他做成了一个高大的雕塑,他看到了城市的丑陋与贫苦,让快乐王子不在快乐,快乐王子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来帮助穷人。

原来要去埃及的小燕子被快乐王子的爱心感动。帮助快乐王子,快乐王子剑上的红宝石让生病的孩子感到凉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蓝宝石的双眼让追求梦想的年轻人享受到被肯定的赏识的快乐;让卖火柴的小女孩笑着跑回家,摆脱挨打挨饿的命运;他身上的黄金叶子,让穷人们有了食物,有了快乐。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付出了爱,奉献了生命,得到了真真的快乐。

我还喜欢《自私的巨人》,巨人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花园里鸟语花香,景色秀丽。但巨人却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不让天真活泼的孩子进去玩。结果,春天也不来了,花也不开了,鸟也不叫了,巨人被春天遗弃了。这些使巨人醒悟悔改,他拆除围墙打开大门,欢迎可爱的孩子们进来,迎接孩子们带来的春天,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让花园重现春天的,并不是象征着力量与的巨人,而恰恰是世人眼中最温柔无力的儿童。

11.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篇十一

“‘冬天之后是春天,’他说道,‘贫困之后便是好时光;——但是,好时光要等待,等待!——现在庄子也抵押出去了⑿,成了一纸当契。现在是最惨的时候——之后便来了金子!到复活节!’

“我听见他对着蜘蛛网喃喃说道——‘你这勤劳的小织匠!你教会我要坚韧不拔,你总是从头另来,织完了!又碎了——你毫不犹疑地又干起来,从头做起!——从头做起!一个人就应这样,这是会有收获的!’

“复活节早晨,钟声齐鸣,太阳在天空中嬉戏。像发烧似地,他一夜未眠,一会儿忙着烧,一会儿忙着冷却,一会儿又搅拌,一会儿又蒸馏。我听见他像一个迷惘的魂灵在叹息,我听到他在祷告,我感觉到他摒住呼吸。灯已燃尽,他没有注意到;我吹着炭的火焰,火光照着他那白垩一样的脸,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光痕,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但是眼现在变得大了起来,很大——好像要蹦了出来。

“看那炼金玻璃杯子!里面闪闪有光!彤红炙手,很纯,很有份量!他用颤抖的手把它举了起来,用发抖的声音喊道:‘金子!金子!’他因此而有些晕眩,我简直可以把他刮倒。”风说道,“但是我只是刮那赤热的炭,随着他穿过屋门,走到女儿们在冻得发抖的房间里去。他的袍子上尽是炭灰,胡须上,乱蓬蓬的头发上,也都是炭灰。他昂头挺胸,高举着那装着贵重的宝贝的容易破碎的玻璃杯子:‘成功了!胜利了!——金子!’他喊道,把玻璃杯举得高高地,杯子在阳光中闪闪发光;——他的手在抖。那炼金杯落到了地上,碎成上千块小片:他的幸福生活的最后一个泡泡碎了。呼——呜!刮了过去!——我从这位炼金人的庄子刮走了。

“岁末,这里白昼短了起来,寒露结成滴滴小水珠落到红了的浆果和无叶的枝子上,我心情愉快地回来了。我一路吹着,扫清天空,吹断残枝,这不是什么大工程,但是,是应该做的事。在波尔毕,在瓦尔德玛·多伊的庄子里,也进行了另一个样子的清扫。他的对手,巴斯奈斯地方的奥佛·拉迈尔拿着买进了庄子和里面的一切家什的契约来了。我冲撞着破碎了的玻璃窗,敲打着剥落的门,在断痕裂缝间呼呼地叫:奥佛先生不应该为住在这里而高兴。伊黛和安娜·多瑟亚都在哭,落下了悲伤的眼泪;约翰娜僵直地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她咬自己的拇指,咬出了血,这对她大有好处!奥佛·拉迈尔答应让多伊先生留在庄子里度过余生,但是他并未因此而受人感激。我在一旁听着;——我看到那位失去了庄子的先生把头抬起来,比平时还要高傲,挺直了脖子。我朝着庄子和一棵老椴树猛地刮去,把最粗的一棵枝子吹断了,枝子并不是朽的。它倒在门前,像一把扫帚,要是有人想打扫一番的话,那里也真的被人打扫了一阵;我想就该是这样。“那是艰难的一天,很难坚持下去的一天。但是精神是坚强的,骨头是硬的。

“除了身上穿的一点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他们已别无所有;有的,新近买到的装满了从地上刮起的那些残渣的炼金杯子;财宝,答应过的,但却从未实现过。瓦尔德玛·多伊把炼金杯藏在自己的胸前,手中拿着自己的手杖。这位一度非常富有的先生,带着他的三个女儿走出了波尔毕庄子。我把一阵冷气吹在他发热的面颊上,我拍打着他的灰色胡须和发白的长发。我竭力地唱:呼——呜!刮了过去!刮了过去!——那富丽堂皇的美景便结束了!

“伊黛和安娜·多瑟亚走在他的身旁,约翰妮在庄子门口扭转身去,有什么用,幸福终归是不会转回来的。她望着墙上那从玛斯克·斯蒂的寨子移来的红砖石,她心中想着他的几个女儿:

最大的姐姐牵着最小的妹妹的手,

茫然地闯向天涯!

她在想这首歌吗?——这里她们是三个,——父亲也在一起!——他们沿着自己曾乘着马车驰骋过的道路走下去,她们是一帮乞丐随着父亲走向斯密兹斯特鲁普田野,走向每年十马克租金的泥砌的屋子。他们的新公馆,四壁空空,屋子里也空空。渡鸦和寒鸦在上面飞来飞去,啼叫着,像是在嘲笑:‘逃出巢吧!逃出巢吧!逃吧!逃吧!’如同鸟儿在波尔毕那里树木被砍伐掉时叫的那样。

“多伊先生和他的女儿当然感到了;我在他们的耳边吹来吹去,这些叫唤不值一听。

“接着他们进到了斯密兹斯特鲁普田野里那泥砌的屋子,——我飞走了,穿过沼泽和田野,穿过裸露的绿的矮丛和叶子落净了的树林,到汪洋大海中去了,到他国异乡去了。——呼——呜!刮过去吧!刮过去吧!年复一年地刮着。”

瓦尔德玛·多伊怎么样了,他的女儿们怎么样了?风讲道:

“我见到她们中的最后一个,是的,最后一次,是安娜·多瑟亚,那淡色的风信子,——现在她已经很老了,弯腰驼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她活的时间最长,她知道一切。

“在矮丛杂生的荒原上,在维堡城的附近,主教堂牧师的新的很体面的庄子建在那里。

墙是红砖的,还有锯齿形的三角墙;烟囱冒着浓烟。性情温柔的夫人和美丽的女儿坐在落地窗边,向外望着花园中的垂悬着的枸杞,望着那棕黄色的荒原——。她们在看什么?她们在看一间很快便要坍塌的屋子上的鹳巢。那屋子的屋顶,要是那里还谈得上有屋顶的话,也只是一堆藓苔和藏瓦莲罢了。屋顶遮得最严的地方便是那鹳巢所在的那一块儿,它是唯一帮了忙的,是鹳把它维持下来没有散掉。

“那是给人看,不是让人碰的屋子;我得小心点儿刮,”风说道。“就是因为鹳巢的缘故,那屋子才得以保存下来。否则,它在荒原上是够吓人的了。主教堂牧师不愿把鹳赶走,于是那陋屋才得以保下来,里面的苦命人才得以住在那里。她应该感谢这埃及鸟,或者说应该感谢往事。因为她有一次在波尔毕曾为它的黑色野哥哥的巢求过情。那时她,那苦命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孩子,在高贵的花草园里的一朵漂亮的淡色风信子。这一切她都记得很清楚:安娜·多瑟亚。

“‘啊!啊!’——是的,人会叹息,就像风在水草、芦苇丛里叹息一样。‘啊!——在你下葬的时候,没有教堂的钟为你鸣响,瓦尔德玛·多伊!波尔毕庄子的前主人落入土里的时候,穷学生孩子没有来唱圣诗⒀——啊!一切事物都有个终结,穷苦也一样!——姐姐伊黛做了农夫的妻子;这对我们的父亲来说是最严峻的考验!女儿的丈夫,是一个可怜的农奴,主子可以让他受最严酷的刑罚的人⒁。——现在他已经在土里了吧?你是不是也一样!

伊黛?——啊,是的!还没有完呢,还有我这可怜的老太婆;我这贫苦的可怜人!解脱我吧,仁慈的上帝!’

“这是安娜·多瑟亚在那因为鹳的缘故而未被推倒的破败屋子里所作的祈祷。

12.王尔德童话读后感 篇十二

读了《王尔德童话》这本书让人看了又想看。

书中我最喜欢《星孩》这篇文章。文中主要讲了几个穷人在观看流星雨时,他们意外获得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而这几个穷人都说自己太穷,不能收养他,最后,一个好心的穷人收养了这个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但是变得越来越自私,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乞丐出现,原来她是星孩的母亲,但是他嫌弃他的母亲,并把她赶走了,直到星孩变的丑陋无比,他才知道他对母亲太残忍,太邪恶,最后他便出去寻找母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貌,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是最美丽的人。

【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推荐阅读:

王尔德童话故事了不起的火箭07-14

王尔德童话小学生读书笔记09-26

上一篇:2024年度仓库管理评审报告文档下一篇:语文教案-鱼娃娃的心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