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共15篇)
1.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 篇一
《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6课走强国富民之路第二框《讲述春天的故事》
教学时间
2011年10月28日第四节(1课时)
科目
思想品德
班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传授新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图片展示法等
学习者 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想有了一定的素质基础,但对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2、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了解开放的形式、重要性;
3、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祖国的能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多作贡献。
教学重点
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教学难点
如何从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好,引导好对改革和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改革开放的利弊。
教学资源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家庭生活变化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说明改革和开放的图片、资料、数据或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九年级(1)班教室。
《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1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个项目《发展是硬道理》,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那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复习提问学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同学们,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得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讲述春天的故事》。
教学活动2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了解改革的过程必要性:
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71页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深圳画面,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思考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
(2)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3)这个决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的?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此,认识改革的时间和过程发展的介绍。
投影和观看教材第72页安徽小岗村的资料图片。认识书本上的问题:(1)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 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对土地进行了“承包”,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完全由农民自己作主。这种改革,让小岗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极大地跳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使粮食产量猛增。
(2)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必要性要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地方就要实行改革,但是因为基本制度是适合生产力的所以只是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本质:
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学活动3
3、改革的重要性、意义的分析学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改革能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4、认识改革的影响和公民应有的正确态度。
对于改革的影响的认识: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会涉及到许多认得切身利益,有的人的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可能还会受到削弱;但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认识改革,拥护改革。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中的两方面的影响。
5、认识公民(青少年)应有的正确态度。可以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认识。“现学现用” 设置情景:
(1)假如你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现在减员增效实行改革,你的父亲被下岗了?你该怎样跟他做工作?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假如你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你应该及考虑到提高效率、积极性,又要很好的照顾到那帮人的利益不?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
教学活动4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阅读书本材料,回答讨论书本问题:
(1)说一说:我们周围与对外开放有关的人和事?
外国技术员在我国企业指导工作;外国银行在上海落户;海尔集团在美国建分厂等。(2)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形式。
我国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效形式。
(3)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3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也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提示,当然,课文主要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讲的。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对其的意义和挑战的介绍。
教学活动5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4、改革开放和一个中心的关系。
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能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教学活动6
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业布置:
1、改革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3、我国对外开放形式和基本途径有哪些?
教学后记:
学生理解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明确改革开放下的青少年必须树立的正确态度。增强建设祖国的能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多作贡献。附板书:(见下页)板书设计:
1、改革的历史发展 讲
2、改革的必要性
述
(一)改革——社会
3、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春 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的重要性
天
5、对我们的启示、要求: 的
故
1、开放的形式、基本途径: 事
(二)开放——现代
2、开放的必要性
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4、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2.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 篇二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故事教学法,运用形式
一、缘起, 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
传统思品课中教师只单纯地灌输说教, 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机械掌握, 学生被当做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认知轻情感;同时, 这种教学过程还把教书与育人相分离, 教师只以教书为己任, 只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 轻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重教书轻育人。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厌烦, 进而削弱思品学科独特的德育优势。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维, 他们对现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们求知欲旺盛, 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突出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探究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据此, 笔者积极探索将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结合, 益于建构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内化道德,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
二、初探, 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故事教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 将丰富的故事材料整合为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 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呈现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加强师生互动合作, 实现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发展科学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以学科知识为依托, 并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故事的应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编排和设计融于学科单元中。 故事情境的创设旨在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实践呈现到教学中, 而课堂中巧设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够指导学生生活, 注重学生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整合, 故事教学法的形式
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列举法
“故事列举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以说明某个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或重难点问题, 旨在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问题实质,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作为举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 也可以是依据教学内容而创作的故事, 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为说明问题, 因而不必过于繁琐, 只要能点明问题即可”[1]。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 《磨砺意志做自己的主人》, 为达到“从小事做起, 从今天做起”的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自觉从小事、从今天做起, 今日事今日毕,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选取了陈蕃和薛勤“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即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 独居一室而脏乱不堪。 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 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 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 当扫除天下, 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提问学生得出的启示。
2.故事讲评法
该法侧重于评价故事, 但这之后更要深入揭示隐藏故事背后的意义。 可见重点是教师如何以故事为支撑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只是讲故事。 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价问题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予有效指导。
3.故事讨论法
该法的运用通常是在教师讲述完某个问题后, 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记忆, 加强理解, 巩固学习效果而组织讨论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故事教学法。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一框 《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 为实现“集体的成就来自每个成员的努力”的知识目标,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确立集体和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对六 (2) 班班集体的热爱之情, 争取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 培养学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请三个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小品故事《运动会前》, 即:
生1:要参加。 平时跑步是挺快, 但不能小看对手。 要利用课余时间找体育老师帮忙多训练, 争取为班级得奖。
生2:是老师和体育委员的事, 我没有体育特长, 与我无关。 好多人都没参加, 我也不参加。
生3:上次参加了, 跑得很辛苦也没得奖, 参加了也不会得奖, 这次就不参加了。
为引导学生归纳 “集体的荣誉来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 要多为班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就小品中某位同学的表现发表看法, 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由于课堂需要讨论, 为防讨论时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因此, 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所选择的故事要有一定难度。 课堂上, 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自由讨论, 也可以分组讨论, 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评价。
4.故事实践法
故事实践法是指在讲述完故事后,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而依据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又可以分为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划分为:
把故事当做工具的教学活动。 在这里, 故事教学法只是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当做教学内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学活动。 这里的故事被当做是教学内容, 是教学活动的素材。 在活动中, 将故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
把教学过程故事化的教学活动。 这里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 学生在体验相关活动后, 转换生活角色, 进行思考。 这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从上述概念的定义中, 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验生活, 提升素质, 特别适合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3.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 篇三
关键词:故事;问题;讨论;作用
故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参与式教学,在教学时,选取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故事,在故事展开过程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以八年级下册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为例进行说明。本课的重点是能够判断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教授时我选取了“单行侠”的故事,把故事分为四段进行教学。
第一段:青年小陈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小包向公交车站走去。突然一辆摩托车从她身后呼啸而来,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劫匪瞬间把包抢走。小陈大喊“抢劫啦”,并朝着歹徒逃跑的方向追去。劫匪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危害?你看到劫匪抢包有什么感受?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明白了非正义行为的含义、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段:这时,正骑着自行车的郭小亮听到呼喊声后,急刹车停了下来,他迅速跳下自行车把自行车提在手里,等劫匪驱车快到自己身边时,双手举起自行车,砸向疾驰而去的摩托车,摩托车瞬间翻倒在地,拖出一串火花,连人带车打出了好几个滚,小亮随即向倒地的歹徒冲了过去。郭小亮实施的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种行为有什么影响?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假如采取消极的态度,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正义行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感悟正义。
第三段:劫匪当时摔晕了,但他们一瞬间就醒过神来,从地上爬起来,并掏出刀子,扑向郭小亮,郭小亮一看不好,转身逃跑并搬来“救兵”,他们合力擒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报警。后来小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咱打不過就跑,如果造成自己受伤那好事就变坏事。小亮的行为和话对我们有何启示?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反省和思考,并明白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巧为,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第四段:他被网民称为“单车侠”,网民们说“哥砸的不是自行车,是正义”。“扔车的那一瞬帅呆了!太man了!”。小亮后来又获得“治安荣誉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小亮被授予荣誉称号,被众多网民亲切地称为“单车侠”,给我们哪些启示?
通过学习、讨论,学生懂得社会尊重有正义感的人,应弘扬正义行为。学生受到感染,坚定做一个正义感的人。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讨论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故事讨论教学方法的作用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故事的层层展开,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
生活离不开思考,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学会了对生活的自觉的反思后,一个人才开始自觉地把握生活。因此,由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入手,最后引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道理来,学生会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故事所展示的现实背景、具体场景、细节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发学生理性思考。同时在重点、难点和思维盲点处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作出自己的决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这种方法,故事选择很重要。选择的故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要有启发性,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发散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故事要体现时代性,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样更有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选取故事时还应注意以正面、积极向上为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4.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其实我们的教学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执着地去追求。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
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三、采用恰当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每个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刚开始几年我按照江苏洋思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后来因为学生从小学开始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进行不是很顺利,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后来就改成问题教学法,由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接着由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的其他活动,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巩固理解自主学习成果,等于是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内化,在这个过正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活动教学法,在活动中进行问题的拓展和探究。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终于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探究化”。而且这一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四、确立学生主体,不能忽视引导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
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
5.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五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近段的教学行为,有如下反思:
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另外,小品剧的出现,的确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学生过多地批评表演者的演技和剧本的小漏洞,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6.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六
扁都九年制学校曹登玉
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升华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理性自主,促进其隐性教学经验的显性化,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从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进,它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呢?
一、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一名教师是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决定他是否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爱事业”“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人总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实践的可能性。我们与自身实践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熟知它。我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思考自身的具体教学活动时,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是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知识上的误解和偏见,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能力状况,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常规
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有必要经常进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反思,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也会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对象,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数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作好记录,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实现
就思想教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教师要适时抓住教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错失良机。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是教师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保证完成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任务。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7.初中思想品德课问题教学法探讨 篇七
学生学习的发现、探索、创新都来自于问题与质疑,恰当的“问题”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恰当质疑,启发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教学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好像什么都懂,看不出问题,找不到疑点,其实这是我们平时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造成的,所以教师应该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将思想品德课深深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要千方百计地鼓励与帮助学生从教材中看出问题、想出问题。好的课前预习思考题,能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学案质疑题,题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有思路指引,既联系课文的内容,也有与生活实例的结合,更便于学生产生联想和疑问,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和信心进入课堂了,课堂上的发现、探究就有基础了,教师的质疑就显得更加恰当贴切了。
二、鼓励学生“疑问”
必要的“疑问”,不但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而且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必要的“疑问”引领学生讨论,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是有效的,也是可取的。在课堂上,教师可尽量让学生在先学的前提下大作疑问的文章,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非常规、发散性的“疑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剖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述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计划生育”与“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不是人口越少越好?”让学生联系实际与课本所讲的知识进行讨论,学生的见闻、体验就成了自主学习的有效资源。
三、启发学生“猜问”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猜想,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畅所欲言。如,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计划生育”与“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一节,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1.你认为征文中的情景能变为地球上的现实吗?猜一猜这种情景下我们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理由是什么?2.请运用你的智慧,大胆想象,续写这篇征文;3.此题中的文章不是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最短科幻小说吗?我想请问他是否获得了联合国大奖,如果不是,此题是不是出错了?这些大胆的猜想,能够让学生明白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使生态环境恶化。这种大胆的“猜想”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质疑解惑能力的必要措施,教学中应择机使用。
四、联系生活发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仅重视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最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尤其是当学生直接参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之后,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一次我组织学生们参加镇上组织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针对活动的主题口号倡导“六净”、整治“五乱”、抓好“四清”。我现场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要抓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作为农家子弟,你认为镇政府提出的“六净”、“五乱”、“四清”分别指什么?这些问题该不该整治?这个生活实例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有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办法还很有创造性。尤其是他们对“六净”、“五乱”、“四清”的理解(“六净”指衣物净、居室净、厨房净、禽舍净、厕所净、院落净;“五乱”指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和禽畜乱放;“四清”指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有些学生还提出修改“六净”为“七净”,要求加上“街道净”;修改“五乱”为“六乱”,建议加上“摊点乱摆”;建议修改“四清”为“五清”,提出加上“清道路”。这次活动,学生们提出的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不仅符合农村生活的实际,而且还出乎教师和镇政府干部的意料之外。将学生的建议编入政府工作简报,镇政府领导还给学校发了“镇环境治理创新奖”。
8.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八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要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桥梁的要求。对待学生,我们要做到“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这要求我们常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用爱心放飞希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2.要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的自身魅力
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上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3.尊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天经地义,但老师也应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不能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忽略学生感受。如经常上课拖堂、随便挪用学生活动课、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我想只有师生相互尊重,换位思考,才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保持快乐心态
快乐的老师创造快乐的学生,只有老师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但老师也是人,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心态好难。作為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重,学会忘我工作,在面对学生时努力摒弃懊恼,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5.勇于反思
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错误,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质教育。
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比如导入新课、重难点突破等。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非案例;既可以是教师事先创设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堂实情即兴创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本身,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促成有效教学。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学生获得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所以,教师应从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出发,清晰地阐述内容,使学生能按照逻辑顺序逐步理解;要利用班级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促成课堂的生成性,使课堂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实在具体的,也可以是某种期待;总之要体现真诚和个性特色;同时,评价要有策略性和鼓励性。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结合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实际,联系社会问题来谈看法,谈感受。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9.思想品德课教学“三不要” 篇九
一、不要讲解太详细
思品课教学中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思想品德课教学“三不要”。后来经过反思明白一个道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识记知识,而没有提高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没有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设置鲜活的热点材料,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讲授第一课第一节《学会与父母沟通》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从收集的图片中自己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三不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课堂要注意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习伟大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同学们听了以后,是不是感到很骄傲、很自豪?”成千上万航天工作者的这种航天精神就是我们所讲的伟大民族精神。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知识也迎刃而解。
三、不要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板书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
10.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 篇十
刚接初三的思想政治课还是有很多不适应,课堂纪律的混乱是我从来也没有见到的,看到很多学生不学习,我特别着急,学生一伙一伙的和老师作对,对老师的要求根本听不进去,甚至顶撞老师。我有许多无奈和失望,通过和其他认可老师交流,耐心向他们学习,我逐渐调整了心态。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我要逐渐的适应学生。因此我在推行目标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习好的学生吃的饱,让学习差的学生吃的好。不管是拿类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的课堂纪律逐渐好了起来,我的信心也建立了起来。
二、加强和班主任的联系和沟通,调整教学方法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作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中针对性强了,避免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尊重老师的最好表现就是认真听老师上课,认真完成作业。
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写有教案36课时。
四、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五、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1.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 篇十一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思想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
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①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②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③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5位被推选为评委的同学也已正经八百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初中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二)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三)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三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四)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快乐”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要求
(一)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二)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
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三)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12.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探究 篇十二
一、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立足于受教育者的经验基础,以提高理论可感性和形象生动性,或者直接以引导实践活动的方式,启发和调整受教育者的思维活动,激励受教育者勇于实践及体验的心理张力,从而不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道德认知和行为的体验敏感度,深化体验的育人效果的德育方式。在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以体验为切入点,并且通过体验形成个人独特的情感、意义世界,达成认知和行为的协调统一,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个体思想品德素质,实现人的理性不断提高,从而深化体验效果。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生存实践和生存处境之中,向其内心世界开放,唤醒其自我体验意识,引起生命感动,诱发人生体验,生成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结构。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体验缺失
1.学生体验的缺失
学生体验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过尝试、应用而获得的对新知识的构成、意义及相关情境的领悟。学生的体验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是否积极互动、是否有思维的灵感等。
(1)话语权的缺失
所谓话语权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权利。话语权的缺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权利的缺失。话语权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统一话语、标准答案、少数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等。学生的体验需要一定的方式表达,话语是体验表达的基本方式,话语的缺失就是体验的缺失。
(2)创造性思维的缺失
创造性思维的缺失是指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的缺失。创造性思维是学生体验的重要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缺失表明学生体验的缺失。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是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活动,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不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和体验的表达,以思想的统一性来面对有巨大差异性的学生;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更无法表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3)情感体验的缺失
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内在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活动。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情感因素不单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理想的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的交融互动,认识活动只有在情感的全面参与和驱动下才能最终完成。可见,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
2.教师体验的缺失
教师体验就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独特理解、感受、体验。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事件去经历、去体验,并通过体验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互动,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体验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教学的自由性上。
(1)教师在教学中惟书本知识是从
教师本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工具化使教师的自主性丧失,自主性的丧失,又意味着教师教学体验的丧失。在没有教师独特体验的教学中,教师的特长、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等毫无用武之地。教师的工具化使教师的个性被湮没,更说不上教师个性化知识的建构。
(2)教师的个体经验、兴趣、感受也被忽略掉了
教师不应是作为“物”而应作为整体的完满的“人”进入教学的领域,是携带着自身丰富生动的体验进入教学领域的,因此,某种意义上,教学是“即席创作”,它需要教师的“细心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真实、独立、深刻的感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只有教师感觉到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才能感到学习的趣味性;只有教师体验到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独特性,避免用整齐划一、单调刻板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只有教师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特性,才能够引导启发学生去激活、发掘自身的生命潜能。然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机械重复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更没有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没有和学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和交流,教师教学体验是缺失的。
三、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1.精心创设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体验情境
体验的对象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种关系与情境之中,我们不能把体验的对象从周围事物中相对分离出来。体验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真正的体验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生活化,是否具有情境性。体验教学所要求的经验不是平淡的、纯粹理性的,而是和知识、技能学习相伴随的“理智的直觉”、积极的情绪感受,这种体验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和转变的条件。体验教学所要求的积极体验,不会在知识的灌输中被激发,不会在教师对标准答案的追求中产生,更不会在无边的题海中萌芽,而是需要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出和培育。教学情境是指教学内容得以存在、运动和运用的环境背景,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能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是各种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师生活动共同组合而成的系统;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教学情境自然也延续到教室之外、学校之外,教学情境包含的“素材”、“资料”也就更加丰富了。
2.构建多元互动、学生自主的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和体验情境一样,是体验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与体验。在思想政治课体验活动过程中,必然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必然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外化表现。
3.实施合理的体验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体验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够对体验教学作出整体性的评价,又能够为体验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确保体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正确而合理地实施体验教学评价,是引导体验教学科学发展,促使学生积极体验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保障。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提出的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素质教育评价基本原则,它更应该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4.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即对学生体验的体验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思想、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师个体反思意识的充分激活、反思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反思能力的扎实有效训练与培养,没有教师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及自我发展,就难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谢树平等.新编思想政治 (品德) 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3.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篇十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蔡守胜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逯家寨学校)
摘 要: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恰当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进入“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得以知识“升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案例,方便适用;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案例,针对性强;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搜集直观鲜活的案例;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利用课本剧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增强课堂趣味性。这样的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开拓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案例来源;高效课堂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真实的,也可以是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参与者所熟悉的环境相类似的案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进入“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得以知识“升华”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师就理论单纯地运用课堂讲授法大讲特讲,难免会使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要是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色,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的案例进行有效教学,课堂趣味性就会增强、气氛就会活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的青少年,只有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朴实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既吸引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创新,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在多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案例,方便适用
如,在教学《财产属于谁》时,我直接采用课本中的案例:小王的父亲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小王的父亲驾车送小王上学;后来,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小王的父亲驾车搞运营;三年后,小王的父亲将这辆车卖掉。通过对这一案例“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的分析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弄清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此案例图文并茂,所展现的内容一目了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此类案例,课本中不胜枚举。
二、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案例,针对性强
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设计的案例是:我新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使用不几日就发现电脑时常自动关机,经多方了解知道这是电脑的质量存在问题,我非常气愤。请同学们帮我想办法,我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结果会怎样?学生通过给我出谋划策,讨论分析,既了解了维护权益的途径,又增强了维权意识,使他们的理论知识上升到了实践经验,以后他们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就知道该如何去维权了。
三、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搜集直观鲜活的案例
在《难报三春晖》这一课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关于“有爱就有责任”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讲述“我和父亲(母亲)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再一次感受平凡而伟大的爱;在这个环节中,公益广告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由广告想到自己,有感而发,讲述自己的故事,学生投入其中,眼动、心动、口动,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然后继续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怎样孝亲敬长,学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孝亲敬长的方式方法。学生还分组表演了一些反面例子,表演完之后便扮演长辈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我想,以后学生在与自己父母相处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情境与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且在生活中得以提炼和升华,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
四、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
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时,以自编的故事导入:一个得了癌症的母亲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对待她的孩子,在短时间内迫使他学会了自立,孩子在愤恨与不满中学会了很多。母亲离世了,孩子认为他终于解脱了;孩子长大了,但他并不曾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母亲留给她的一封信……这个故事打动了学生,他们自然归纳出:严也是一种爱!这个沉重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了,教学目标自然生成。学生的动有好多种,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也动起来!
五、利用课本剧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再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有关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逐条介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看课本漫画《顾客是上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的“冲突”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选择一位学生扮演摊主,一位扮演顾客……学生兴致勃勃地模拟情境中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并培养了学生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一个恰当的案例使用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明辨了是非,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进行“实践”操演,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其次,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再者,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针对性极强的问题,它多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知识。
14.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四
新课改以来,我们出众的思想政治改为了思想品德,一词之差,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之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缺乏动脑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样的课学生听多了,时间长了,就感到厌烦,要么上课睡觉,要么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讨厌上课。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改变观念,不断思索和探究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心爱学生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的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要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贴近学生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而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的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同一个新鲜的美味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得亲切、真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三、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用例子来说明。对于有些学生也许不能很快的想出答案,老师可以慢慢的引导,启发学生。学生所讲的是他的亲身体验,此时就体现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凡是想讲的同学都让他们讲,学生讲完了教师补充、总结。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为了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想问题,多收集例子,要求学生“你们在书上看到的、电视里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可以拿来讲。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美国哈弗大学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科学家、专家、高级人才,就是因为那所大学的老师善于培养学得的想象力,那所大学的学生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更有兴趣。更爱动脑筋,更爱回答问题了。由于整节课学生都要动脑思考问题,都有事情做,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得到应用,自己的口才、胆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锻炼,他们就会感到这样上课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就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四、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宝贵的生命”这一框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同学,鼓励讲得差一点的同学下次努力。
五、精言趣语
在课堂,精彩的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魅力。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把课堂形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引力的磁场,就必须精心追求别具一格的教学语言。
1、语言要“精”、“准”
语言 “精”指语言要少而精。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时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处地说,一语中的,详略得体。多一句则嫌多,少一句则嫌弱,方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语言要“准”是指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思想品德课堂语言必须准确无误,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语言逻辑准确,能够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在本章本节的位置,只是之间的层次之分,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层层深入理解。
2、语言幽默
现在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蕴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15.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篇十五
一、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作用
1. 能加深学生记忆理解所学知识。
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必须记忆理解, 如果学生死记一些基本知识, 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单一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 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获得的收获会很大,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深刻, 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如:在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时, 分别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案例, 让学生分析比较, 找出原因。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 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2. 培能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学习“人之根本”时, 介绍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由石家庄市牛奶厂工人成长为中国牛奶大王再到毒奶大王、中国乳业的罪人。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第一,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第二, 这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三, 你认为怎样才能营造诚信社会?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实效性。
3. 能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 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 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 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 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 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 但却在短期内接触, 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 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在讲“民可以告官”时, 讲解了全国告“父母官”第一案案例, 这样更具有说明力。
4.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 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 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另外, 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 学生大胆交流, 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容易产生学习兴趣。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 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变厌学为愿学,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二、案例教学的原则
1. 注重方向性, 体现德育功能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 而应慎应、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 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学生容易产生错觉, 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 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 唱响主旋律, 多弘扬正气, 讴歌正义, 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2. 注重时效性, 尽量本地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 而应紧跟形势, 是发生不久的。引用的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与己有关的, 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的事例, 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 这样, 才能使学生感兴趣, 有新鲜感。
3. 注重准确性选择趣味性。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 不宜胡编乱造, 做到真实可信, 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让他们真正接受, 反之, 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 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 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 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让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 其实也亲切有趣, 易于理解。这样, 才能引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案例教学的方法
1. 穿插案例, 讲清原理, 例证观点。
案例的引用是证明一定的观点、辅助分析一定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实施案例前, 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 可用案例引出本课知识;可用案例化难为易;可用案例总结提高。千万不可为了说案例而说案例, 没有一定的问题是达不到目标的。案例提出后, 要让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去总结结论, 提出观点。
2. 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
案例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教师要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 做好组织、引导, 对有些问题允许学生提不同的看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能达到合作中学, 合作中提高,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3. 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 让学生增强真实感。而课堂演练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 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 增加感性认识。但老师要及时从学生的演练及对案例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当然, 这种点评不是标准答案, 也不是学生分析的简单罗列, 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下的分析后对问题认识的升华、创新。
总之, 用好案例, 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 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 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属于研究性学习, 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案例教学应有一定的原则和使用方法。
【思想品德课故事教学法】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06-27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10-16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06-14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06-30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 论文08-29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潘凤清06-22
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环节中的课前预习10-13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论文06-1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工作总结07-13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