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体验教学

2024-09-24

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精选16篇)

1.大学语文体验教学 篇一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古岘小学

李玉洁

2012年10月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是一个有序,可探,实践,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3.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5.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二:六模块十环节

六模块: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2.创境导入,激情诱趣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4.细读批注,问题质疑

5.合作探究,释疑品读

6.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

十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模块设计两大环节: 1.先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主解决绳子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全班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生字新词,把握了文章大意.细读批注,问题质疑模块两个环节: 1.方法引导:关注文章细节,感受语言.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读悟结合,批画批注”

2.引导质疑或教师提出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释疑品读模块的几个环节: 1.自主默读,合作探究.2.全班交流释疑品读.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模块: 1.体会出情感之后,重点引导读好重点内容,读出感情.2.回归整体,理解全文.3.体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4.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原则.拓展阅读,拓展习作,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童话的分类

童话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概括为4类: 认知类:如《世界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秋姑娘的信》、《小松鼠找花生果》等涵盖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获取自然常识的。

交往类:如《这儿真好》、《小河与青草》、《会走路的树》、《三个小伙伴》等与自然相处、与朋友相交、团结互助、塑造人精神品格的。

励志类: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鼓励人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

警思类: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谁的本领大》等启蒙儿童用正确的评价标准、道德观念端正自己言行的的。

童话的文体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二:思想是童话的”脊梁” 三:形象是童话的”骨肉” 四:语言是童话的”血脉” 童话赏析需把握的要点

一:把握童话的艺术特点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理解童话中的夸张,象征,拟人等特征.二: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语言的品味 四:重视情感的体验

童话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一:读懂故事,把握内容 1.点面结合法 2.看头望尾法 3.情境连缀法 二:品评人物,领悟中心 三:朗读体验,入情入境

四:感悟语言,积累表达:1.复述2.续编3.创作 五:阅读拓展,深化感悟

2.大学语文体验教学 篇二

一.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体验式教学要通过体验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 强调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体验式教学需要不断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 让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老师同学的不同看法来开展更好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 帮组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这不但有助于课堂计划的完成更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体验式教学需要我们不断以实践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也是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模式有很多种, 例如朗诵、根据课文编写小型舞台剧。在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一种学生加深对文章记忆并丰富课堂形式的优良方法。而适当而充分的舞台剧则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舞台剧、话剧的形式不仅可以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 也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这是一种使语文走近学生, 也是学生了解语文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另外, 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也是比较好的体验模式。利用多媒体是现在小学教育的趋势, 由于学生年纪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针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课堂经验, 多媒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开展课外观摩形式教学。在观摩之前, 我们可以提前预留些引导性题目, 将课堂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实地体验过程之中。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体验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例如在进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时, 可以在课前讲一些关于丹顶鹤的故事, 描述丹顶鹤的美, 在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手段, 将真实、形象的丹顶鹤展现给学生, 另外还可以通过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升华学生对丹顶鹤的情感, 让学生对丹顶鹤有从感官到内心的体验, 这样语文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 体验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让学生动笔, 常常练笔方能出佳作。通过学生自己动笔写, 我们才能发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更好地学习语文。写作可以是对某一精彩文字的仿写, 也可以是创新。

二.实施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具体措施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的乐趣, 对历史人物、科学技术等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学习, 将自己融入学习的环境之中例如在讲授《孔繁森》一课时, 可以先讲述一些钱学森所在年代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做提前的预习, 观看一些相关影片,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放映关于《孔繁森》的图片、电影、有声读物,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使教学比枯燥的书本更易于接受;对于一些哲理性篇目,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 体会这一哲理, 有助于孩子思想的形成。

小学六年分高、中、低三段教学。小学五六年级教学则是结合前期教育, 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不再是一味地教学生怎样, 更应注重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这便是体验式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 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使教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服务于教学。

3.论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大学语文 应用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汉语学习的典型,是审美学习、人文素质、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基础。”[1]但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教育普遍面临“学生漠然处之”、“教师苟且为之”、“学校等而下之”的尴尬境地。在此现状下,正视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以创新思维对大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共识。

上世纪末,体验式教学理念与模型被引入国内,逐步试点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

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决定了教学中个体理解与体验的重要性,为此,本文立足改进教学方法,探析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其实践路径。

一、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大学语文人文性强,承载了更多的情感、态度、价值等因素。徐中玉先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得讲究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3]而体验式教学强调“教育是体验的生长与改造的过程,学生从体验中产生问题,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4]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育与体验式教学之间有实质的契合,因而,积极探究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人物,是权威、专业的象征,学生则处于依赖、盲从的被动地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体验式教学认为,学习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更多承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此模式下,教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体验共享的过程,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对话,这有助于彼此接受,形成平等、民主、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从人本主义来讲,大学语文选文多以经典作品为主,蕴含了丰富的意义,需要个体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审美、品美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会促使教师对学习个性化的解读给予理解、激励,进而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力避传统教学将学生个性淹没于整体划一的群体中,使学生‘各具情态’。”[5]

2.有利于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知、行合一。现代化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开放性、多样性、个体性和民主性。要摆脱大学语文普遍萎缩的境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知、行合一是一个重要途径。

体验式教学强调体验以学习者参与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其亲历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有助于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有利于建构起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挖掘学习者的学习内在动机和求知欲,促成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生成自我的认识和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与价值体系,为学生立身、处世、发展奠定基础。

二、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体验式教学对转变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组织均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秉承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并灵活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呢?

1.营造“情境”,生成认知性体验。大学语文经典篇目意义隽永、哲理性强,理解难度大,通过营造“情境”可以使作品的人物、环境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增强大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感知,形成认知,故而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图像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强化大学生主观感受,加深对作品角色与特定场景的认知,“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6]

2.深入“情境”,生成情感性体验。情境体验是体验式教学施教的一个重要策略,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我”与“角色”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情境情节发展中,使“我”与“角色”共同体验所有的细节,在心理上实现“角色认同”或“情感迁移”。为此,教师解析言语时应努力做到“怀情而教”,领悟并用贴切的语言去表达文章内在的、固有的情,才能以情融情,唤醒学生的情感。同时,体验还是“理智的直觉”,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恰当的评价或点拨,使学生对体验保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以节制情感,提升情境体验。

3.展开讨论,丰富体验。体验式教学认为,由于个人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会不同。“每一个进入言语体验的学习者,并非白纸一张,而是都带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和遭遇体验。[7]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就要遵循“自主体验原则”,尊重大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营造一个自由、融洽的讨论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使不同的个体经验、心理情感得到交融、碰撞融合产生新知识经验,以拓展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大学生个体体验。

4.走出课堂,践行体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应仅停留在“学得”的层面,其人文素养的养成是“学得”和“习得”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语文素养之中,知识一般是‘学’的范畴,技能、素养则既有‘学’的成份,也有‘习’的成份,而‘习’很大程度来自于对操作性过程的体验。”[8]体验式教学不单纯是内容的简单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就是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证”已有的情感与理知体验,实现“知能转化”,乃至“知行转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知行相左”的现象。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注重在教学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大学语文教育,究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功能,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创新及教学关系的转变能营造一种体验情境,使大学语文教育产生最佳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闫石.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8(4):12-13.

[2][6]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81-83.

[3]张宝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J].现代语文,2009(2):42-43.

[4]刘元兵.体验式教学法内涵及在管理类课程中的组织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1(2):6-7.

[5]贺卫东.体验式语文教学的意义与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8).:45-47.

[7]崔文化.体验式教学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91-92.

4.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 篇四

在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目标由只注重一元智能向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的目标转变,即各学科教学过程不只局限于本学科最直接发展的智能。学科智能发展的内涵应由传统的一元向多元扩展。我们不妨借鉴太阳系的结构来描述:学科智能=核心智能+亲近智能。核心智能在整个系统中处于“权威”,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核心智能发展目标的最佳达成。亲近智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并且能促使核心智能更充分地发展,最终使学科智能目标达成的内涵扩大,教学效果更佳。比如《坐井观天》一课,我们注重将语言智能发展作为核心智能,此外也将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以及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目标作为亲近智能列入目标体系,两类智能发展的目标构成了本堂课完整的学科智能目标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和发展多元智能的观念实现三大转变:首先,变“一元导入”为“多元导入”,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口述式导入的基础上,引进了音乐导入、表演导入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比如《坐井观天》的教学就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与课文描述相应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变“一元体验”为“多元体验”,即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由单一的读说体验转为读说体验、表演体验、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第三,变“一元操练”为“多元操练”,即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由过去的单一的机械抄写转向多种专题作业综合操练的形式。实现这三大转变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调动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潜能,使学生的各元智能都有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由过去只重视班级整体教学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增加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只是我们发展儿童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以《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该模式作具体阐述。

二、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一)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人的智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并不是平均发展的,所以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七种智能,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学生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学校教育是否能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在于如何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帮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元智能说为我们寻求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各元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始终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汲取应当习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当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统一。这样的学习观必然较多地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强调主动的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既注重概念、判断、推理的掌握,也强调了个体的情感、体验、领悟等心理功能的发挥;既注重知识的累积,也强调人的直觉和灵性。由此,我们将“表演—体验教学法”作为一种典型的体验性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运用多种智能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体验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焕发生命活力的、终生难忘的生命历程。

(三)科学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要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是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它们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和蕴含其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儿童通常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中介来进行思考,可以说学生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来思考事物的。学习语文,学习者能否建立“形象”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努力使学生能主动唤起形象,使凝固的语言文字变得鲜活可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将表演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用于语文教学过程,既顺应了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能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四)积极调节表演与体验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和体验具有如下特征:1.参与对象的主体性。表演过程是一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的实践活动,它以表演者自身的内部体验为基础,表现形式直观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因而倍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2.表现内容的全息性。一篇课文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短短的一课《草船借箭》,既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丰富个性,也可以映照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军事风貌。凭借这一全息的、开放的物质基础,课堂表演过程可融听、说、演、唱于一体,涉及多个智能领域。它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语言的形象,展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全面的信息,经历充分的体验。3.表现过程的创造性。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文章的意义,不是作者已定的或文本自生的,而是在读者参与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读者生命体的唯一性,使文章出现多维、多元的理解。况且,每一个体的智能差异,也必然决定主体创造方式的殊异。因而,学生的每一次表演从起始到终结都体现了充分的差异性。从阅读文章到表演情节和人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表演的过程可以明显地表现学生的创造性。4.素质培养的发展性。现代人才观非常强调人应当具备健康的人格,广博并且融汇贯通的“络知识”,以及多种智能有机交织的复合能力。表演与体验是一种审美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自己调动多种智能参与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是对儿童的智能综合开发过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表演—体验教学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

三、表演—体验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及操作

5.语文活动教学上课体验教育论文 篇五

“活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某个教学环节或整个教学流程中,以“活动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活动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小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是活动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笔者以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情感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活动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一、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感受情感

创设情境即传统意义上的导入课堂。在活动教学模式中,好的情境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感受文本情感,从而快速走进文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踏上由现实生活通向作品深处的桥梁。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调动生活经验,积极自觉地了解老师的意图。如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可以首先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感情基调,接下去让学生诵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欣赏兴趣,从而获得感性体验。教学“月是故乡明”专题时可以用《故乡的云》《九月九的酒》等歌曲来营造乡思的氛围;还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乡思是一曲不衰的歌,让浪迹天涯的游子、背井离乡的浪子、沦落他乡的断肠人……从古吟唱到今。”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查阅工具书、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充分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有各的内容和特点,但富含感情却是相同的。自主学习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直接地接触文本提供了机会。在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浪拍岸……”几句时,那山石高峻、拔地而起的神态,那种惊涛骇浪、席卷而来的声势,能不使学生深受感染、陶醉其间吗?当学生们去品味鲁迅的《祝福》时,谁都会为祥林嫂的不幸洒下同情之泪,学生也会像鲁迅先生那样对制造这种悲剧的封建统治者深深地厌恶、憎恨。当然,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相反,教师要强化方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善于自主。

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情感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以四至六人的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就自己理解的内容、情感做交流,可以争论,可以互相补充,发言者认真准备,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接受,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在这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更易于理解文本的情感。当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荀子的《劝学》通过设喻把道理隐含其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多么恰当的比喻!多么深刻的道理!作者把一个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寓于议论之中,是那样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文本充分表达了老人家对年轻人的拳拳之心,劝勉人们好好学习的谆谆之情,学生在交流中都能充分理解到这一点。

四、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表达情感

建立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成果展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环节,这时大家都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和表达欲,充分表达自己阅读、思考、交流所得,将文本中的情感和阅读后自身产生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这个环节还是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了,表达情感的同时,学生收获的有讲清楚文本情感得到的喜悦,更有获得同学老师认可与赞同的自豪与骄傲。在《我与地坛》成果展示中,学生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来,话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感动、敬爱之情,有了“母亲是最美丽的天使”“母亲是天底下最坚强的女人”等真挚感人的语句。这些都是真情使然,因为他们在自主与合作两个环节中已经历了与心灵对话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情由心生,返璞归真。这时表达情感已然是水到渠成、真情流露。

五、让学生在自我完善、点评提升中升华情感

6.大学语文体验教学 篇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情感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

1.注重教师情感的感染性。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的,教师的自身情感直接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信任感。如果学生反感、甚至厌恶教师,那么其所教学科自然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弱势群体要倾注更多的爱。06级学生李海明,功课一塌糊涂,特不遵守纪律,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少人认为他不可救药。我发现他作文写得不错,就在评语中多写些肯定和激励的话,讲评时把他的作文当范文,并帮助他向报刊投稿。当他的文章在校报上接二连三的发表时,老师们惊喜地反映他象变了一个人,成了班里的积极分子。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教师的示范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比如朗读“豪放激昂型”文章,这种文章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材所选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属这种风格,教这类文章,教师应激情饱满,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朗读“清丽婉约型”文章,语调宜轻柔、舒缓,造成一种淡远、幽雅的气氛。比如朗读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一开始就要轻柔,造成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结尾处,要读得轻柔,使学生有身临其景之感。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导语、朗读之后,那便是讲解课文。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用火一般的激情,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教师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

2.重视升华学生情感。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逐渐趋向成熟,此时,能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升华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会使他受益终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带给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感熏陶,要善于将知识传授、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围,而且要善于及时引导、点拨,以升华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境界。《雨霖铃》是一首忧伤的离别词。如何让学生体味忧伤呢?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伤感的秋天,一个女子凭窗向远处伫望,窗外是片片飘飞的落叶,落叶下,一个人孤独的身影越走越远。课堂教学时,我展出这幅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接着,我播放了《雨霖铃》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忧伤缠绵的音乐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气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最后一片叶子》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崇高品质让学生为之感动;《琵琶行》则是在欣赏美妙的琵琶曲后引入正文,让学生一边体会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内心凄凉,一边领会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与诗人进行心灵交流。

纵观历史长河,《诗经》里直率、大胆、朴实的情感,《离骚》中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柳永的“晓风惨月”……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而这些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进行,任何一位被载入史册的人物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例子。我力图在课堂上营造情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学,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7.浅析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篇七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 初中体验式阅读教学特点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作为学生通过和自身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体验活动, 对阅读材料的阅读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学习和体验的一种有机结合。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 有着较大的区别。体验式阅读教学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 并强调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能够让初中生在理解与感悟文章的同时, 积极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感情, 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采用体验式方法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评价能力。因此, 体验式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对初中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并鼓励初中生积极展现自身的观点、认识, 敢于质疑所阅读的文章, 以此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的结构。此外, 阅读教学作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其是语文教学重点, 也是语文教学难点。体验阅读教学模式高度关注了学生的个性与行为, 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1]。

二、提升初中阅读体验式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 提升教学语言的情境性

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需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以此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教学氛围或教学情境的营造, 就需要教师按照文本内容、教学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立新场景, 让初中生能够身临其境, 进而充分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初中生和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鸣[2]。

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际接受能力, 利用角色扮演、音乐渲染或是实验探究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丑小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做导演、编剧和演员, 对文章进行朗读, 以此调动每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此外, 教师需要借助课堂语言, 营造良好的体验情境, 利用亲和的语言, 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不断创新语言, 运用动情的语言, 感动学生的心灵。

又如:在《背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 需要饱含情感地朗读课文中父亲穿过铁路买橘子的片段, 同时还需要进行作品展示。于此, 文中父亲的形象, 会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 联想到和父亲生活的点滴。对于这类动情的篇章, 教师朗读课文时应声情并茂, 以此打动每位学生。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创建新情境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借助多媒体创建教学情景。这对于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起着较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全方位设置文章解读情景, 结合声像和图文, 将抽象文字变成有趣的图像, 利用图像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激发初中生的感官感受, 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最佳的阅读情境中, 体验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盛开的紫藤萝动画, 让学生了解紫藤花, 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和朗读《紫藤萝瀑布》, 在美妙的音乐中,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播放影像资料,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三) 发挥朗读教材的作用, 增加学生阅读体验

编入初中语文教学材料的阅读文章, 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而怎样让学生缩短时空差距进入课文, 感悟文章的精神世界?怎样发挥朗读教学材料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文史资料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3]。

例如:在《斑羚飞渡》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被斑羚羊的勇敢、机智、冷静、沉着的品性所震撼, 面临生死抉择时, 斑羚羊的“舍己为人”值得每位学生学习。然而在课堂上,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发现:人类为什么如此麻木、斑羚羊会数数吗等问题。由此对作品产生质疑, 文章是否瞎编乱造而来的。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 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课外文史资料, 以此辅助课堂教学, 让学生明白这类文章的创作目的在于借助斑羚羊的行为批判人类的愚昧无知与丑恶贪婪。借助文件资料, 了解文章的原型, 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发挥朗读教学材料的作用, 以此增加学生对阅读的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新课改的推动下, 初中语言阅读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创新,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 教师利用体验式阅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全面提高教学语言的情境性, 积极发挥朗读教学材料的作用, 以此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浅析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2]祁彦.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5) .

8.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八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体验中阅读

1. 故事情境引导,激发阅读兴趣。对小学生而言,故事可以说是最具吸引力、最贴近学生认知需求的表达形式,因此,将故事情境作为学生阅读体验的索引,是再合适不过的。故事情境能够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绪,还能将原本在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的阅读内容,如抒情散文、景物描写等,有效丰满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趣味的印象,促使学生愿意更深入地去阅读,并且带着兴趣去充分体验阅读中的思维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注意选取的故事题材要和阅读内容密切相关,吸引力十足。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西湖的绿》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投入到对西湖美景的充分体验中,导入了西湖的传说故事。当教师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完“王母娘娘和玉龙、金凤争夺一颗璀璨的明珠,却让明珠不慎掉落凡间形成了西湖,玉龙、金凤也化为玉皇山和凤凰山”时,学生都深深沉醉于故事情境中,带着神奇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也多了几分对美的感叹。

2. 音乐情境渲染,带动体验情绪。小学生的主动感知意识还较为欠缺,如何让学生能够突破阅读的表面形式化,深入到心灵感知中,就必须多融入其它更丰富的元素,让阅读从单纯地读变为综合性地感受启发,让阅读过程也更加有趣、快乐。在众多可利用元素中,音乐与阅读的配合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为阅读内容增添色彩。音乐情境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感官感知,让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动嘴、用眼,还能享受听觉的感染,从而调动思维,更深度地进行阅读体验。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咏柳》时,教师为这首朗朗上口、风格清新隽永的古诗搭配了高雅舒缓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配合着音乐进行阅读。音乐的加入让学生感到新奇十足,同时也在音乐的抒情氛围中更加放松地去体会和想象初春时节柳树婀娜多姿地迎风飘摆之景,以及赏春的惬意心情。

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阅读

情感是语言文字的深层次表达内容,只有渗透情感的阅读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学以致深,延伸出丰富的个性感受,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进入到阅读中,更完整,更丰富地了解阅读内容。角色扮演作为语言的演绎形式,其趣味性强,自由程度高,能够催化学生自主、个性地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独特、宽广;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深刻、细致,从而激发出更充沛的情感感知。例如,在进行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脉络分为旁白者、小女孩、富商的家人们以及过路的人们这几个角色进行自主扮演。从表演准备到角色安排,再到表演进行、表演感受,学生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阅读过程,通过对各自角色的投入体会,学生的情感也高度迸发,真正地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情感共鸣,发散情感认知。

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阅读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阅读留给师生的印象往往都是停留于课堂内,很少走进生活,让学生更贴近真实地去体验学习。阅读不仅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需要自然、真实的学习环境。为此,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开展活动实践,让阅读体验跨越书本,走进生活,更能发挥阅读的效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体验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为阅读增加理解方向,用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来准确切入阅读内容,吸收精髓,完善自我。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尽情聆听秋天独有的声音。除了课文里风吹树叶的“刷刷”声,蟋蟀的“嚁嚁”声,学生还兴高采烈地发现了脚踩落叶的“沙沙”声,风筝高飞的“哧啦”声等。在实践中阅读,让学生拥有了课堂外更生动的体验,获得了从知识到经验、精神上的丰富收获。

9.低年级语文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九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却较短;对具体可感的对象比较容易接受,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基于这些特点,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去启发、引导。而情境教学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生知、情、意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获得知识,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创造乐趣、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

一是游戏与问题相结合。从学生发展的特点出发来看,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有“情”又要有“趣”,“情”与“趣”相结合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创设中把游戏与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乐趣,在问题中获得领悟,正是寓教于乐教学的体现。

例如,我在上一年级汉语拼音“ang,eng,ing,ong”的复习教学时,就有很多学生发不准后鼻音。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后鼻音的发音,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情境来吸引学生,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适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的特点。

具体情境是:课前,我制作了一些汉语拼音的小卡片,找了几个性格比较开朗、又喜欢表现的学生,并把小卡片分发给他们,并做了一些讲解和安排。然后在课堂上,我把学生领到操场上,让他们放松心情,接着我给学生讲故事:前鼻韵母“an,en,in”此时就像我们一样在操场上玩耍,突然“g”追来了,它很坏,冲着“an,en,in”就开始追着打。“an,en,in”这几个孩子都吓坏了,于是发出的声音都是“ang,eng,ing”了。在故事讲的同时让之前安排的那几个学生进行表演,听着我描述的故事动起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这个时候我问学生,大家应该怎么办啊?我发现有的学生皱着眉毛、有的学生跟着叫,甚至有个特别性急的学生跑去拽住那个带着卡片“g”的学生……接着我说:“大家看汉语拼音的字母宝宝里有很多聪明的噢!看,‘o’和‘n’来了,他俩对g说:‘咱们一起玩吧!’于是这3个小伙伴玩的非常开心。你们听,他们还在“ong……ong……的唱着歌谣呢!”故事已经结束了,学生学习的心情放松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我看到学生几个一组的自己去玩这个游戏了,在玩中还互相纠正后鼻音的发音,使他们自然地掌握了发音。

二是民主与合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民主的、相互合作的教学中获得思维上的锻炼,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例如,我在上二年级的一堂识字课上是这样教学的: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又比较好动,每次上课都得费很大的力气,要想让他们尽快进入听课状态,还是得多下功夫。于是,我让一个女生到讲台上领读生字的时候,她拿的小教鞭不小心把写着“鸽”这个字的卡片碰到了地上,下面就有好几个学生喊:“老师,谢文瑶把卡片碰到地上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上了,有的笑、有的拍桌子……班级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那个碰掉卡片的女生很紧张地望着我,这个时候我灵机一动,拍手让学生安静下来,接着问他们:“谢文瑶刚才碰掉的是哪张卡片。”学生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刚才碰到的“鸽”字卡片。这时候我接着说:“为什么只有这张‘鸽’掉下来啊,我想一定是你们有些人没读准这个字,‘鸽’生气了,就自己跑下去了,不愿意跟你们在一起,那么大家现在想个办法让它回来吧!”这个时候,学生都很认真的练习发音,我马上把卡片放了回去,此时已没有学生再去关注卡片是怎么下去的了。对此事我没有进行强制性的管制,而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动地回归到学习上,也促使了学生灵动的生成,让课堂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10.主动体验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十

公心集中学

王忠荣

主动体验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我们总说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件事,你没有经历过,没有体验过,你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阐述了体验的重要性。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何让学生从体验中走进语文新课程,在七年级语文课改实验中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思考。

一、重视个性评价导向,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遵循这一理念,评价学生就要关注个性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学会欣赏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评价方式,特别对差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老师的信任,鼓励后才敢于去探究、体验。在学习《珍珠鸟》一文时,一位同学提问:“珍珠鸟漂亮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笑着说:“同学问得好,正是珍珠鸟漂亮,人们才去驯养它,也才有这融洽相处的动人故事发生,”课后这个同学红着脸对我说:“老师,我会努力学好语文的”。其实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积极开放的课

堂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相尊重的环境里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1、注意实践形式的开放性,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有差异,所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例如:

课前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把自己体验最深的片断细节说一说,限时3分钟。

角色体验:把表演带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角色幻想”的需要,在《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等文章中给学生体验的空间。

辩论体验:通过紧张激烈的争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体验生活的热情。《咏雪》、《学生可否自制玩具去游戏?》等篇目中进行尝试。

2、是将实践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语文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体验语文知识的欲望。例如:以“探险”为题综合性学习,学校组织登山远足实践活动,体验“探险”带给我们的乐趣。在体验中,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不断增强。

三、关注情感共鸣,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因此,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1、巧借生活之“情”,用学生生活中体验感受较多的情感,使之与课

文情景巧妙结合,让学生进入作者心灵,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统一,主动体验课文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我利用作文指导课为学生播放了《变形记》中的片断,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城里孩子的奢侈生活让他们低下了头,而山区孩子在苦难中的不服输精神让他们落下了眼泪。在收到的作文中,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受到了家长的不容易。这一次,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你也许有过赖床的不上学的经历,你爸怎样教育你的?你有什么体验?后再读。让自己的经历与文中的角色找天共同点。

2、妙借情景之“感”。例如,学习《斑羚飞渡》前设计课件展示斑羚群被猎人追赶到伤心崖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课件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人海茫茫,学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共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关注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走进语文新课程。

体验对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对主体精神的感悟得到充分的“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是体验语文教学的精髓,是体验语文教学精神的切入点。对学生来说,体验是从“知识”到“教养”的中介。对教师来说,体验是从“教学”到“学教”的中介,“体验语文教学”意味着教师通过对语文教学的体验而获得专业成长而逐渐成熟。语文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体验过程。

11.重视感悟体验 激活语文阅读教学 篇十一

“感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具有韵律美。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大脑中“放电影”。如《我们成功了》一课,从三个层面指导学生进行三个连续感叹句的阅读:将近十年的申奥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流着泪欢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我们将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百年奥运。”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把这些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想象申奥成功后,人们涌上街头,热烈庆祝的场面;想象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风姿、风采,从而使学生感知人们激动而自豪的心情,使情感得到升华,全方位地感悟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运用关键的字、词、句进行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挖掘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

三、质疑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自悟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探究。如《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探究课题为什么是“飞夺”泸定桥呢?改成“夺取”泸定桥好不好?学生通过探究,体会到“飞夺”二字突出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及作战之神速,同时在探究中也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进行质疑探究。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中找出这些矛

盾之处加以质疑探究,能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丰富自己的感悟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文章的感悟往往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感悟是独特的,“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海参爬行的缓慢、梭子鱼速度的惊人、乌贼和章鱼的与众不同等,学生通过阅读真正领悟其真、其妙、其美,有的学生读得委婉、有的学生读得激昂,每个学生都有着对课文独特的解读。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成为一个聆听者、点拨者、鼓励者,学生自主选择,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丰富自己的感悟。

12.职高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 篇十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别于普高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情。语文新课程标准侧重用了“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等概念, 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 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 而且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也有赖于阅读及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 因此,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方式陈旧机械, 缺乏灵活性、实效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多样的思维, 浇灭了学生对人文世界的热情, 一些隐性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体现, 还会极大伤害、抹杀职高生的学习积极性。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必须经过自我的理解、创造、构建、体验, 方能形成属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获取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审美独特理解, 形成积极而独特的体验, 以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养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堂中, 教师若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也应该加强指导, 使学生在课外知识的选择、阅读过程中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三、职高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体验性阅读, 即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联系自身体味, 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 通过自己的体验, 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 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的语文活动过程。那么, 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 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比较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 即所谓的“触景生情”。人一旦接触虚拟情境, 或进入某一种实际情境, 都能触发某种体验。语文课文中很多的文章是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 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蕴藏于其中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学生凭借原本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本能理解文章中的句子。但是这种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 属于浅表性的认识。因此,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与感受, 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打动学生。

2. 角色体验, 增强学生丰富的个性体验。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体验不只是一种阅读的经历。阅读理论认为, 作品文章的意义, 不是作者已定的或文本自生的, 而是读者在参与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更主要的是, 学生以文本为媒介, 引发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体会, 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 因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及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 它是对文本中渗透的生命意义的一种把握, 是参透事理、心明眼亮的一种心理状态。职高语文阅读作品, 大部分是文学作品, 往往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 (或拟人化的动植物、矿物等) 。每个人物形象, 都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去接受、去索取文章隐含的意义, 而是积极地、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 甚至创造出意义的过程。然而,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在角色的理解上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雷雨》教学中, 可以用现场演绎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演绎《雷雨》的情境及对话。每个人需先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 演出才能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表演结束后, 教师要对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加以评价, 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 提高认识能力, 相互取长补短, 获得意外收获。比如可以让学生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活动, 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走出课堂, 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考试而学, 为了升学而学, 以课堂为主阵地, 教师不离三尺讲台, 学生被困在狭窄的教室之中, 这难以使教师真正施展开自己的才华, 也很难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真正的个性。因此, 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增添生活的积累与体验, 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冲破教室的樊笼, 带领学生走出教材, 走进社会生活, 多参与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增长知识才干, 更好地学会做人。

要使学生能更充分地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 那么教师应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式方法, 及时地调控课堂, 要用语感去维系课文与学生之间的感受和情感, 从而将学生带入神秘奇特的语文学习情境。不仅仅是在教室、在学校, 更能走出课堂, 在广阔的蓝天下, 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是提高职高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增强学生有效体验阅读内容的重要过程。实施体验式阅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重视体验的阅读教学, 将提供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着着生机活力与创造魅力的阅读世界,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提升。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让他们在自己实践、体验的过程中, 培养语文阅读的兴趣, 增强语文阅读能力。要鼓励学生积累感性素材,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并学会应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证明和论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把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 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重他们独特的多元理解, 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 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 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职高语文体验式教学就是运用体验式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亲历, 从而让学生感受过程以达到对学习者充分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终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

关键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

参考文献

[1]孙江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强化体验式阅读[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 .

[2]钱小杨.职高语文体验式教学初探[J].中学生之友, 2009, (07) .

[3]俞孟滋.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新课程阳光, 2010, (03) .

[4]吴蔚萍.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方法例说[J].教研天地, 2008, (04) .

[5]石兰荣.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 2009, (04) .

13.大学语文体验教学 篇十三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合作

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验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合作学习的点 滴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关键

1、“兴趣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然愉快地接受知识。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2、尊重学生,放手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能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

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让他(她)在“团队”中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悟。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落在猫脚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过程。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注重学生的“体验”。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他们的表现会让我们满意的。即使合作学习后,学生未得出教师预想的答案,那又有什么关系,对学生来说,“体验合作”那才是重要的教育价值。如我在教学《美好的向往》这一课中,课文四次出现了“不协调”。分别是“不很协调”、“不协调”、“很不协调”、“不对劲儿”,这四种不同的说法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我请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有疑问的地方,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充分回忆生活中“不协调”的现象,然后再来讨论,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凡此种种,难道不是尊重学生,放手实践的效果吗?探究的过程,结果又有什么关系?

3、重视评价,有的放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鼓励性的话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启发性的语言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知识的宝库。因而,在教学中,我总是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来正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在合作学习中,我并不总是请表达能力好,语文基础扎实,思维反应快的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反而,一直会给表达能力差,胆子较小,内向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回答声音很轻。我就会说:“你回答得很精彩,老师和同学都想听一听,再说一遍,好吗?”对于那些回答或提出问题十分有见地的学生,我则大加赞赏,毫不吝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在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向老师报告:“王超,不肯发表自己的建议„„”“高扬,一句话都不说的,都是我们在说„„”碰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劈头盖脸把不参与的人大肆批评一番,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加入“团体”,消除他(她)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教育团体中的积极分子,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有耐心,学会赏识。因此,对于有心理紧张的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更因给予肯定。在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激情燃烧,使课堂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的,合作的,又独立的,创造性地学得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4、合作学习不能替代独立式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位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争取

独立和日益独立、最终具有独立能力的过程。“体验合作”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取一种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具有合作精神。但如果过分依赖合作,片面强调合作,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限制学生的独立要求,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独立能力的不断丧失。显然,这种过分强调合作,使合作式学习机械化、形式化、浅层化的做法给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危害性。实际上,有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所获得的体验、得到的感悟比合作所得的体验、感悟要深刻得多,因此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仍有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培育学生的独立能力这一教育性,完全依靠合作式学习是无法实现的。最理想的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便协同配合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互相启发,互相研讨。这是一种很方便的合作方式,不必刻意准备。课堂上,随时可以组织这种活动方式。优等生之间的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互相促进的的过程,能够使他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这样的形式最容易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

效果。教师透彻理解教材后,有的放矢,掌握合作的契机。合作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做到收放自如。成绩相差悬殊的同学合作,能起到带动作用。后进生之间的合作,因为基础相同,互相理解,往往能无所顾忌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有所提高。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好处

1、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话,学习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体育运动中,体育活动被大家所重视,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荣誉。为此,在合作学习的班级中小组活动被重视,也正是由于它有助于全队取得成功。

2、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

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拉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

14.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篇十四

内容摘要: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非常有情感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当中要有情感体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取得一个短暂的教学成绩,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去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当然学生死记硬背在某一个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却使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神生活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内驱力,一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 更充实 更持久,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而且使学生始终在好奇 愉快中学习,既学会了和巩固了所教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作用 方法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非常有情感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当中要有情感体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取得一个短暂的教学成绩,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去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当然学生死记硬背在某一个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却使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神生活显得枯燥无味。相反的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内驱力,一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换言之,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情感体验的含义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之前,有必要对情感体验做出一

1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生动的情境, 可以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脑子去想, 置身于老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 一般要比语言表达更加深入。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 比如:图像回放、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开放性练习等等。生动的课堂气氛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使其有效地掌握知识, 加深了自身的体验, 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 把图像回放和情节表演引入了课堂, 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和想象空间。通过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当天的场景片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演讲氛围。我还请两位学生试着表演课文中“带着镣铐和枷锁的黑奴”是一副怎样的形象,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体验表演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 把握了黑人的内心思想活动, 有利于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们跃跃欲试, 个个情绪高昂, 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朗读生动而高亢。朗读后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看谁读得最好, 这样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参加角色体验, 不但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情感, 而且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增强了参与意识。

二.分析言语加深理解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 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要对语文书本教材中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文章的意境, 弄清作者的写作情感, 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由此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教学《散步》时, 我抛弃了那种品语言悟情思的由外而内的常用范式,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先引入莫怀戚的话:“《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与“生命”有关的句子。学生发现文中直接或间接写“生命”的句子有:“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然后, 我要求学生从这四句话的字里行间去发现作者对母亲生命将逝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感。这是一般中年人常有的心理, 随着父母年岁的增加, 我们总是担心父母会离开我们, 每每想到这些, 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悄悄涌上心头。最后, 我把这篇文章的核心推动力——“母亲生命将逝”挖掘出来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其意在让他们明白, 正是因为母亲生命将逝, 所以作者特别看重这次散步, 所以才“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所以才在结尾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一旦母亲逝去, 作者的世界将会轰然倒塌。这是一种生命的悲情。

三.精读文本感悟哲理

为了达到体验式学习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中的相关文本给予足够的关注, 让学生不断地朗读训练, 在读的过程中对文字“生情”, 从读中“悟情”, 这样会让学生越读越有劲, 在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较大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感悟语文的内在含义, 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形式之一, 能让学生感悟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体验式教学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体现出其重要的意义。体验式学习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并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 这样能增加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 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16.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63-01

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情感的经验活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原则,倡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创新意识,并获得情感态度及理性认知。语文阅读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使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上的,通过教学情境还原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领悟知识。

一、组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文章中都会有大量人物形象,针对这类文章,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进行体验式阅读。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时,可以由学生来扮演文章中邹忌、齐王等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可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角色的心理变动,更全面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以,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美妙的音乐是调动人们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再配合优秀的文章,便可以将读者带入优美的情境中,而视频在此方面所表现出作用也是不逊色的。在开展语文体验式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很好的将音乐和视频两者完美融合,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进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蒹葭》这篇美文时,在课上教师便可以选择为学生播放歌曲在水一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欣赏整篇文章;在学习《乡愁》时教师可以配合歌曲乡愁来讲解,创设思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的内心感受,这种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进而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提升体验式阅读教学效果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会根据所见事物由感而发。所以,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巧妙的将声音、图形和文字完美的结合,将教材中的复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变得通俗易懂,进而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觉的思考文章内容,研究和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抽象的科普说明文章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较少,不能清楚的了解各种气象问题,总会产生有一种模糊感伴随着。这时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这一问题,那么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这一问题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各种云图片,使学生对于云的了解和观察可以更直观,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四、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精髓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阅读产生的质疑不仅体现出学生的思考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文体的情趣。有的文章描写和叙述好像是存在漏洞,有的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需要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带着质疑去阅读文章。例如在学习《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时常看到周恩来一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段话所描写的是周恩来的所想,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指周恩来所看到的中华不振,启下是指周恩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在文章中对于周恩来的所想却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是留下了空白,这时教师应就此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质疑,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立刻就想到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然后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推测周恩来到底在想什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低质量、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还属于一种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突破自我,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 韩永飞.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154.

[2] 王春宝.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24-25.

[3] 杨萍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57-258.

上一篇:信息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部规章制度下一篇:机械维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