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9-08

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17篇)

1.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本学期物理组全体教师在学校基础部领导下,积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坚持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的学期工作指导思想,即将顺利地完成这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任务。

1、本学期组内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编写教案

2、合理安排和使用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共使用实验室37次。并做好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3、组织“模型制作与科技实践协会”开展社团活动。

(1)学生有固定活动场所自主自发从事模型制作和交流活动,为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营造了较好的创新氛围。并能保持活动场所的整洁卫生。

(2)重新布置活动场所,制作KT板等展示社团历史、章程、荣誉、会员信息等内容。

(3)与挂牌的校外实践基地保持联系,参与科技制作和参观活动。

4、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思维是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针。在落实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材,研究教材,完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5、组内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而且能做到听课认真,互相讨论,评课客观。通过参与听课、评课使大家都有了收获。

6、创新教研组教研活动方式,教研活动以教学反思为内容,促进教学效果为目的,分章节分内容形成PPT,形成讲座。

7、组内每位同志都能重视政治学习,认真参与,认真讨论,认真总结。

8、组内每位老师都分别担任学校各系的班主任,在完成教研组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同时都能认真负责的完成学生管理条线上的班主任工作。

9、组内教师同时也能认真参与学校各项学生、教师技能竞赛。物理组全体同志在这一年内仍保持团结友爱,扎实奋进的精神。

2.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持此观点的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只要把教学搞好了,什么都好说,不要把心思花在听讲座、搞教研活动上;有的甚至认为教书又不是什么高科技,还要搞什么研究,即使研究,又能研出个什么名堂?况且自己校小人少,经费、精力也有限,还是把教研工作留给专家、名师、名校去做吧,守住三尺讲台,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对策:理清教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自觉参与教学研究

(1)搞好教研是搞好教学的前提。第一,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专业课程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也是要考过上述课程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队伍。这些课程的学习实际就是最大的教研,同时又是最起码的教研,缺乏这一支撑,试问:你如何教学?第二,备课其实也是教研。在备课过程中,既备课标又备教材,既备教法也备学法,既备如何突出重点,也备如何突破难点。事实上,你不得不承认在教学之前,你早已先行一步做了大量的教研,只是你自身没有意识到而已。否则,你的教学就会没有方向,缺失方法,毫无成效。

(2)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互为依靠。我们都知道,教学与教研是相辅相成的,离开教学讨论教研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离开教研谈教学,是盲人摸象、自以为是。不重视教研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个“教书匠”。到底先有教学还是先有教研,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执,难以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学与教研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两者相互转换,互为依靠。教研是教学的前提基础,教学是教研的终极目的;教研为教学服务,指导教学;教学检验教研效果,促进教研。

(3)现代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一方面,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动态的,教育事业的每一项进步或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通过不懈努力的研究实现的。教育每引进一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更新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创造新的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的内涵,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有效研究,吸收新教育信息、调整发展理念、强化发展能力、整合教育全员智力、发挥教育全员潜能,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基于此,我们为师者的教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育和我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搞好教研是进一步优化教师能力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六重六轻”:一是重“教”轻“导”的能力;二是重教材分析的能力,轻教材拓展、整合的能力;三是重操作、轻反思的能力;四是重控制能力,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是重演绎教案的能力,轻依据学生的问题、动机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的能力和机智;六是重教师“表演”的能力,轻师生交往互动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缺陷是适应不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

理清了教学与教研的辩证关系,可以肯定教研与教学就像孪生姐妹,不可分割。教研并不只是专家、名师、名校的专利,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要走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更没有理由向教研说不。

误区二:教研就是上几堂教研课

基于认识不够加之畏难情绪,但又碍于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薄弱学校”也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教研活动。纵观其教研工作,单纯得“可爱”,那就是每学期笼统地安排几堂所谓教研课,上一上,评一评,热闹热闹,最后收集教案及评课记录,即大功告成。

对策:扩大教研外延,丰富教研内涵

(1)丰富教研课类型。依据教师年龄、经验、素质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形式多样的教研课。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公开课”、外出观摩学习教师带回的“展示课”等。同时,及时进行“说课”“评课”,让教者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分层次安排教研课。大多数学校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的,必须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教研课,兼顾全校。以小学语文教研组为例,可安排低年级的“绘本”教研课、中年级的“起步作文”教研课、高年级的“自主阅读”教研课,还可集中安排涵盖各年级的“古诗教学”教研课。教研要有明确的目的,针对性、指导性强。

(3)创新教研形式。第一,积极开展微课制作、应用活动。微课在解决单一的、具体的知识点时具有浅显易懂、形象直观、教师劳动强度小等特点,且具有可多次循环使用的特点,若能按教材分册系统地制作微课,将一劳永逸。第二,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故事)、教研论文。这既是对自我教学工作的一次顿悟,又是对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提炼与升华,这种思考与沉淀一定会帮助自己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大胆开展课题研究。一定要克服“恐题症”,不要把课题研究想象得那么可怕,那么“高大上”。事实上,再小的学校也是能够开展课题研究的,甚至更容易出成果、得实效。开展课题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两点:从细微处入手,从学校实际出发。

误区三:校本研修是本校的事,不需外人参与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的研修,开展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曲解了校本研修的定位,一味地强调校本研修必须“以校为本”,只能在本校而且必须是本校教师参与,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了,惧怕外人参与,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结果自然是搞了多年的校本研修,却毫无起色。

对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原则,把水盘活

(1)请进来,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与一般教师最大的区别恐怕还是他们“走了万里路”“阅了万千人”“经了无数事”。所以,他们能始终站在教学教研的最前沿。在校班研修中,若能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名师讲座、点拨,传经送宝,势必事半功倍,惊喜连连。

(2)走出去,开眼界,借台唱戏。彻底打破校本研修只能在本校开展的禁锢,拉起队伍,转移阵地,深入名校、名师工作室搞校本研修,借别人的舞台唱戏,就地取经。只要做到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何愁研修无果。

(3)借助“名师课堂”,从“模仿秀”起步。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课堂”,从模仿开始,不断充电、储备,直至完全放手,最后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实现从单纯的教书匠到融教、研于一体的优秀教师的蜕变,来一次华丽的转身。

3.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研组工作 篇三

[关键词]教研组工作 教师档案 听课评课 校本教研

提高教学成绩,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每个学校永恒的话题。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务处下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研组工作是学校教学教研的灵魂工作,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面对知识经济的出现,新课程理念的潮涌,都需要教研组以全新的思维、积极的教研活动来反思、促进教学、教研工作。从事教研组工作数年,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教师业务档案 

一个拥有十多个教学班的学校,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人数都有十多个,有的甚至有二三十个,相当于一个小型学校全校教师的人数,教师的业务档案如果还是由教务处管理,不仅管理的工作量大,而且档案里记载的内容也比较粗略,如果改由各教研组长管理,记载本组教师的情况,不仅工作量小,而且也会记载得详细,掌握得清楚。(1)可以在档案里记载教师的家庭情况、出生年月等,为人性化管理创造条件。(2)记载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如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等,为评定教师业务能力、评审职称等整理好资料。(3)记载教师的教学特长。如语文组有些教师擅长于古文教学、有的教师擅长于写作教学、有的则擅长于阅读分析等等。再如英语组,有些教师擅长于语法教学,有的教师擅长于阅读、听力的教学等,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互补,也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选择与开展。(4)记载每个教师教学成功、失败的原因。如重、难点没把握好,还是讲课太深、太乏味。(5)记载教案的好坏、作业的批改情况等等。这有利于教务处更好地掌握教师的情况,在每个学期之初,更好地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师分工工作……以老带新,以勤带懒,以新促老,化懒为勤,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整体竞争力。(6)保留一些好的课件、论文,变个人经验为集体财富。一个好的教研组应有丰富的材料收集,定期看一看,学一学,给后来的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起借鉴作用。例如,语文组的教师每当讲到《爱莲说》的时候,就会想起王老师2006年的那节获市一等奖的录像课,找出他做的课件,放映给学生看,受益匪浅。

二、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

1.新老教师都要互听互评

对于“新课标”来说,无论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教了一二十年的教师,都是第一次。要按照新课标要求把课上好、上活、上充实,可以说都有难度。新老教师上课各有特色,要互听互评,互相取长补短,要打破原来被听课是青年教师的事,听课、评课是老教师的事。做到教到老学到老,年教年新,而不是一节内容今年教与去年教都是一样的。听课对象变了,授课方式也应跟着更新,与时俱进。如果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大家认认真真听课,真心真意地评课,教学相长,提高该校这门功课的整体水平就指日可待。

2.请进来,走出去

⑴请进来。曾经有教师讲,要听课,就到外校去听,听本校教师的课没意义,总认为外地的和尚会念经。当然,不否认外校的确有课讲得好的教师,与其大家都换好课,花一天时间到外校听一、二节课,不如把外校课讲得好的老师请进来示范,大家都来听,真正做到低投入、高效益。⑵走出去。一方面,派一、二名教师与外校的名师结成对,有空就上门学习,花一、二个学期把他们的看家本领学来,再创新,再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另一方面,用我们的慧眼去识别我们拥有的“千里马”,做好伯乐工作。发现并重点帮助一、二个教师,让他食饱力足,才华显露,成长为名师,让我们的教师带着集体的智慧也自豪地走出去。我们学校的毛老师就是在同事们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一点一点地指出授课中的不足之处后加以纠正,逐渐提高,于今年上半年获市公开教学比赛一等奖,并在全区各所中学巡回示范。 

三、丰富、细化校本教研内容

听课、评课确实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搞好其它内容和形式的教研活动,真正把每次教研活动都变成教师“充电”、学习的好机会。(1)开展说课比赛;讲重点、讲难点,讲教学方法。(2)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同课异案的教学比赛;克服单干和不相往来的现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打造精品,在出名师路上稳步向前。(3)有条件学校可以采用留录像,一年后再比较的方法,纵向比较某位教师的成长情况。(4)变写教学心得为讲教学心得,尽心畅谈,及时交流,然后再形成文字存档,搭建总结教学中成败得失、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平台,吸取他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5)新教材在我区实施了三年,即一轮,可以组织本组教师对新旧教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老师对新课标的实施情况,以便纠正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发现新目标教学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教师,让教研活动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

四、公平、公正树标兵选先进

1.选定参照物

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潜意识,就看你怎么去挖掘。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校教初一数学的有8个教师,其中有4个老教师,还有4个年轻的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这4位年轻教师中有一位是很有责任心的,校长为了形成竞争氛围,就找来数学教研组长询问情况,数学教研组长从教师档案中得知:“初一的数学成绩到期末的时候可用某某为参照,如果比他的成绩高就说明你努力了,如果比他的成绩低,就说明没用功。”然后,校长经过多方调查,深思熟虑后,找到了这位教师,语重心长地说:“初一的数学成绩就看你的了!”有了这样的信任,某某是更加努力。其他的几位教师也丝毫不敢怠慢,你追我赶的劲头被一句话激起,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期末的成绩相当好,平均成绩比其它兄弟学校校平均分高出30多分。可以说,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靠打造出来的。树标兵,能让每位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2.定骨干、选先进

以前是校行政会指定某某某为骨干,某某某为先进,没有教研组推荐。因为每年的骨干、先进人数毕竟有限,特别是选了一些业务水平比较差的,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紧张。现在选先进重视教研组的意见,因为他们了解得最清楚、最全面,并建立了一整套的评选方案,比如教学成绩,论文获奖,课题立项、结题,讲课比赛等。谁是骨干?谁是先进?一目了然,公开、公平、公正,大家口服心服。再用骨干、先进去跟踪、帮助、带动青年教师,让他们早日成为业务骨干。这样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教研工作,对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组工作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不能让它形同虚设。一个好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有竞争、讲合作的整体,一定是一个重教研、能创新的学校亮点。

4.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郭培杰 2011-12-29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及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加强了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借鉴安图三中的教学模式,努力尝试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成绩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理化生常规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理化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共5人,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几乎人人是详案,都有教学反思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和有效课堂教学,做到了“双主体”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有关知识,使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努力开展教学科研。本学期,开展了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大家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参与教研课题,提高教科研能力。赵金国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平面镜成像》,李淑霞老师讲了《开花和结果》,王艳老师讲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郭培杰老师讲了《机械能及其转化》,刘强老师讲了《金属材料》。各位老师都凭借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严谨的教学风格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好评。教研组长为本组老师作了理化生实验教学的讲座,很多老师自己研究的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和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同时,我们组积极开展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小组合作达标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半年的工作中,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很多教师要承担较大工作量,有的分担教导处工作,有的分担出纳工作,有的分担教研组工作、实验员工作,有的还担任小学教学工作。在困难面前,教师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给学校出难题。只要是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们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

(四)、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五)、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我们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各学科人少,所以我们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每周我们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然后中心发言人就教学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在教学中实施,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进行评课活动,使上课老师能充分了解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搞清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听课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提高。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优补差工作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特点,我们组的物理、化学学科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培优以“目标明确,分析详细、精选精练、跟踪到位、”为指导;补差以“激发兴趣,改变习惯,树立信心、步步提高”为原则。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同时,初三物理和化学备课组还定期对尖子生进行辅导。

二、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化。

2、有些教师的教学激情不够,对有些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

3、理论学习不够。

4、集体备课、评课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实效化。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做好备、上、仳、辅、考的工作,加强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利用好模拟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研工作;继续搞好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或总结。进一步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尽量使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5.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一.抓好教学业务工作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经验性转向科研型,有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组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大力气,也取得了一点成绩。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教务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和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组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是我组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我组教师杨玉清、王克虎受聘青铜峡市教研室给我组及全市教师上了两堂高质量的公开课,这样一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使广大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今年我校在教育强市强镇验收及“两基”迎国检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学校在加强校园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现代化教育硬件的配置,实现了光盘播放室两个,现代远程教育下载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一个,计算机已经走进了课堂。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我组还组织了课件制作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研培训,完善成长博客培训。这样加强我组每一位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组举行了应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公开课竞赛活动,杨玉清吴、思鹏两位老师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3,加强教师对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我组继续研究一个物理课题,杨生万申请的<<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由杨生万老师负责全面工作,师树军、吴思鹏、杨玉清、王克虎、 张学智、李奋等老师协助工作,本学期这个课题已取得了一点阶段性成果。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教师听课评课,周四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期中期末质量评估,教案作业检查,问卷调查,课堂开放日等制度,同时我组加强了教研教改的过程管理,也确保了我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特别近两年来我校的理化成绩正在稳步上升,如上学期末杨玉清、王克虎两位教师的化学通测成绩位居全市第三名。

三. 实抓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①落实好新大纲精神,用好新教材。学期初,我们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大纲教材培训,与老师们通研大纲,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做的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③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并请教务处的领导一块参加,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广大教师定出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④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更有完美的体现;主体参与、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学期来我组教师在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6.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秋季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及我组理化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组教师本着为老区教育作贡献、为创广东省教育强镇献力量的思路,我们理化生教研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使得理化生三个科目平衡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继承了黄坌老区学校以前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理化生特色学科。现总结如下:

一、教育科研讲究方法,重视实效

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设施,本学期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每间课室配备了教学平台,这样的教学设施硬件配置在本地学校中是第一的,我们没有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全组教师在韦万兴组长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充电,学习新课标、新的教学设计、新的师生评价观等。同时我们也认真学习研讨其他教研组和其他学校的经验,探究科学的教学规律、方法和模式,并结合实际共同探讨了“理化生课堂上的提问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应对中考新题型”,“怎样优化、细化物理备课这一环节”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重视谋划策略,讲究可行性、实效性,确确实实发挥教科研指导教学的作用。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我组教师任教的科目在期末质检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韦万兴老师所任教九年级化学全级成绩合格率排全县第一,平均分全县第二,优秀率第五,学校教学学期考核成绩位于全校第一。另外,雷卫强老师任教的八年级物理、郑成兰老师任教的九年级物理、胡钢坚老师任教的生物成绩在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进入全县的前十名,这几位教师在学校教学学期考核成绩也进入了全校前十名,这是与我组教师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二、在教研中转变教学理念

能不能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中去是课改成败的一个关键,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附注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了我组每位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例如组织全组教师定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题学习各一次,将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对重点章节内容组织公开教学和相互评课等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这样的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教师这种高涨的教研热情也影响到了学生,许多学生积极帮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和组织同学课后讨论,学生对

课改教材的学习越来越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常规教学紧张有序,严谨细致

日常教学中理化生各教师备课时,能够按部就班、相互协作地开展工作,依据详实的计划、周密的安排,各位教师有条不紊、严谨细致地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其中韦万兴、郑成兰、雷卫强等几位老教师尤为突出,起到了很好的重要带头作用。年轻的教师在他们几位老教师的带领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从教研中心到校级,乃至到组里的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赛课,我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相互坦诚交流,取长补短。无论哪位教师的公开课,其他教师总会抽出时间听课,还及时的交换意见,为讲课教师点评、把关,一次不行两次,直到比较理想为止,大家在组内的评课会上各抒己见,毫不保留。大家共事,事实上也在竞争,但我们更是一个团队,惟有同舟共济、相互提升才会取得共同进步。我们组这一学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教师自己也在教学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我们有的老师就不太会使用,可是在我们相互协助下,共同努力下,大家现在都能熟练的使用了,一学期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组多媒体使用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居各组之首。不光公开课教学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组的成员也都去大量使用。我们组能有这样的好氛围都是我们努力拼搏,精诚合作所致。我们组有一批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教学上主动性强,有方法,有创意。并能将实际教学行为细化到每一环节,不做空文章,不摆花架子,能把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一项事业去干。

存在的问题

1、发表教育与教学论文较少,科研意识不强、理论水平不高。

2、作为自然学科,对学科活动小组的建立与组织经验有足,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不够丰富,学科特色体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3、对配套的教学设施使用能力有待提高,面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设施使用能力还不是很强。

4、做好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评价机制也比较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多交流,多积累,多学习,多实践,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今后,我们教研组将继续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教学为依托,深入地开展教研,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扎扎实实,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

黄坌老区学校理化生教研组

7.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七

一、建设研究型教研组的必然性

从学校层面来看, 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是夯实学校教研、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于教学, 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学校教研, 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必将把学校教研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教师层面上来看, 研究型教研组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研究型教研组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组织和场所, 在这个组织内, 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教师的职业尊严得以满足, 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提升。

二、“事务型”向“研究型”教研组转变

从字面上去理解, 教研组是学科教学研究的组织, 主要任务是开展教育教学业务研究, 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并有效开展, 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但是, 考察实际情况, 就会发现教研组还承担着其他任务。比如, 学科教学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学科教师培养、学科教师工作安排和调度、备课听课等。有些任务已经超出学科研究范畴, 甚至比教学研究任务还重要。所以说, 教研组又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事务型”组织。

教研组的日常事务固然重要, 但教研组的基础与中心工作必须是落实学校教研, 改善课堂教学, 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 创建现代化的教研活动新方式。通过研究型教研活动的开展, 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时时学习、事事研究, 既在组内获取信息, 又为他人提供资源, 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组织关系。

三、“主题式”讨论或研究是必然

教研组应通过“主题式”研究活动, 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 立足课堂, 留意教学问题

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是学校教研的最终归宿。教研组必须以此为中心,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偏差, 加以分析、总结, 寻求解决之道, 集中教研组的集体力量, 使组内成员都能“搞研究”, 并且都在“搞研究”。

首先要留意自身备课、上课中各环节中的问题;其次要充分利用看课 (同组随堂课及各级各类的优课、师范课等) 机会, 观察他人备课、上课各环节。通过个人思考、组内研讨及专家求助等方式加以研究。让“好的”部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坏的”问题得以改善或纠正。

例如, 笔者针对学生在开学初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开学综合症”的现象, 与教研组共同商讨, 从2008年便着手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体能恢复单元教学的尝试。通过翻阅大量书刊资料及教研组的共同商讨, 从课堂实践展开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编写了开学初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在南通市教育博客上发表了《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一文;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体能恢复单元教学的实践与参考》等。

2. 依托课题, 提升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提升学校科研内涵及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 丰厚自己的专业素养, 就必须依托课题研究平台。首先, 从事课题研究可以获得更为系统、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方式、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教研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专业的指导。其次, 改变“闭门造车”的局面, 集合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并付之于实践, 这样既增强了凝聚力, 提升了团结协作能力, 又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气氛。为此, 教研组要制订好一年、三年甚至五年计划, 对实际教学中共同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炼、分析与总结。

笔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开展课题引领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教研引擎, 课题研究为教研“履带”, 课堂实践为教研“车轮”, 努力促进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2006年至今, 笔者所在教研组团队分别参与了省级课题“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多人在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奖, 学校被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课题研究点学校;教研组承担的省级课题“三门球运动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的推广性研究”之子课题“三门球在初中体育单元教学中的教学尝试”的课题研究, 并以优秀级的荣誉顺利结题;团队参与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 有5人次获课题研究课一等奖;团队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 “中国特色体育项目创新与行动研究 (三门球运动的创编与应用) ”之子课题“初中三门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中, 将课题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 保证了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四、“精英”与“草根”共同成长

教研组团队中, 精英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要, 有时精英教师可以影响整个团队。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多出几个特级教师、多出几个国家级课题, 往往只注重精英的培养, 忽略了广大教师的共同发展。一些学校把“进行教育创新” (甚至要求理论创新) 作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目标和出发点, 这是典型的精英思维方式, 使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精英模式固然重要, 但是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发展也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优秀的教研组既要发挥精英的引领、辐射作用, 又应该促进组内成员共同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为例。12名体育教师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 有4名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有着较强的才能, 每次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都能获得较高的名次;有3名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很高, 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 经常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另有3名教师在运动训练上有着特殊才能。针对此状况, 体育教研组展开了“三三”帮带模式, 1名优质课教师, 加1名科研骨干, 加1名训练能手, 再加其他3名教师为一组, 总的分为两大组, 轮流进行优质课评比、科研交流、课程培训、运动训练的任务或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近三年来, 学校体育教研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省级比赛3人次, 并获得省一等奖1人;作为三门球示范学校, 主持的初中三门球国家级课题于去年结题;在各类体育师友、田径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三门球队获得省一级比赛第三名等;获得县级学科带头学校人2名, 县级骨干教师4名, 大市教坛新秀1名, 县级教坛新秀2名。

五、经常反思, 提升教研能力

研究是个不断反思、不断追问的寻求真相的过程。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

8.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八

一、推进校级教学研究的意义

1.职业教育当前形势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站在历史和现实高度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把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适应时代要求,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培养数以亿计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还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观念、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这些问题单靠行政命令、专职研究工作者的理论指导和照搬外来经验都很难解决,只有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改革与研究,大胆实践,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3.学校教学研究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变化频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时刻与社会、市场接轨,课程与内容也随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变化,这必然带来教学上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机制。

4.建设特色学校的需要

职业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把教学研究放在教学工作的前沿,广揽全局,大胆探索,创新求变,形成科学规范的校本教学研究体系。职业学校都有不同的成长历史,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办学条件更是千差万别,在教学研究方面千篇一律显然不现实、不客观,也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在学校特色领域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

5.提升教师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及其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形成与提高,需要长期的修养与磨炼。只有积极从事教研活动,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或工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把学科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有章有法地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并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只有从事教研活动,教师才能摆脱各种偶然性因素的束缚,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找出职业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开展;也只有长期坚持教研活动,教师才能将自己零散的教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

二、当前校级教研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不少学校认为职校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招生和毕业生推荐工作,而且这两件工作的确每年都要耗去职校领导和老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进行教研活动;二是缺乏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有无教学研究成果一个样,好的成果与一般成果一个样。

2.重形式、轻效果,被动开展教研活动

上级职教教研部门每年都要对职校教学研究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有具体的活动要求。而学校往往从单位声誉和教师个人利益出发,按照活动要求,仅仅参加而已,或仅为取得个好的成绩。一些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虽然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但由于缺少应有的教育科研能力,达不到骨干教师应有的水平。

3.研究范围狭窄

一些学校的教研工作停留在优质课评比活动、论文交流活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等传统形式上,很少触及教学的细微环节和规律。

4.职教特色不明显

职业教育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诸多问题,与其他教育相比,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体系,特别是微观操作层次的研究成果缺乏,或虽有少量研究成果,但应用少、水平低。

教学研究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薄弱环节,能否搞好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校本教研的开发

根据职业学校特点,从宏观层面讲,教学研究的重点应定位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上。从微观层面讲,教学研究要触及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具体内容的处理、学生个体的教育和教学的评价等方面。

1.开发原则

①“微观、当前、应用”原则。教育对象的可变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施教对象不同必然遇到不同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校本教学研究,需要研究当前教学中面对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校本教研的资源和动力,这就要集中教师的智慧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开展改革实验,验证试验效果,最终形成成果,成为学校的学术财富。

②教育教学规律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应该支持和鼓励广大职校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但是这种改革和创新一定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学制长短等具体条件,按照教育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注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③教学领域与职业领域相互联系的原则。教学与职业的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教学研究始终不能脱离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如果离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所有的教学研究都是徒劳的。

④提升教师水平原则。师资水平始终是影响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只有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

⑤全员参与与协作原则。开展教学研究实验,单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多数教师甚至全体教师的认同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形成科研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还可采取与职教教研机构协作、校内协作、校际联合、区域合作等方式,共同选择研究课题,分工合作,各个击破,不断提高职教教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

⑥外来经验本土化改造原则。任何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有其可取的地方,也有其推广的局限性,经验拿来后,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学习外地的经验,关键是汲取思想精髓,然后根据本校情况,研究其应用的可行性,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2.开发内容

职业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的改革,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理的教学体系。职业教育要强化创新能力,学校在教学改革上,要注重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课程设置要适应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要反映先进的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教学方法要采用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教学手段要采用最先进的电化教学设施。

教育科研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学的本质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而客观上学生又存在着差异性。教育教学改革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每个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使教学改革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不断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校本教研体系的构建

1.思想构建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是少数专职人员的专利,而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点毋庸置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非“教书匠”。教师只有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能成为可能。教师开展的校本教学研究应是“解决问题”式的行动研究,应是自觉和自动的,这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活力所在。

2.组织构建

搞好校本教学研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整合学校教学研究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保持沟通和联系,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的回应,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校长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3.内容构建

基层职业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简单来讲可以从构建以下几个模块展开:专业建设模块——学校教学工作的龙头;课程开发模块——教学改革的核心;技能培养模块——培养综合能力的重点;教学方法模块——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模块——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灵活方式;课堂环节模块——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学艺术模块——理想课堂;教学评价模块——建立学生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业务提升模块——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制度构建

建立校本教学研究模块关键是骨干队伍的建立和机制的保障。学校需要有一批校本教学研究的引领者,他们应是学科教学的佼佼者,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团结和协调周围教师一起工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建立校本教学研究的畅通渠道,从研究课题的确立、论证、实施到成果的认定,学校应给予时间和物资上的保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9.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九

教研工作总结

颍上县新庙职高理化生教研组

二〇一二年六月

2011—2012学下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颍上县新庙职高理化生教研组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理化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抓“课课练”,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加强管理,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各项课堂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说理教育,因此教学秩序良好,没有出现教学意外事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教研工作

1、继续深入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标准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计划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标准,为此我们科组老师在参加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深入实施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有关文件资料,使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努力开展教学科研,积极撰写文章论文

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研组内部进行了高质量的赛教活动,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网络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学习有关教学文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围绕本教研组教研课题撰写各教学论文,提高科研创作能力水平。

同时,我们抓住机会,抓紧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3、组织开展公开课,进行听课、议课及说课等活动

根据学校教科处计划,每个教研组每次出四节节公开课课,我们鼓励理化生教师每人出一节公开课,力争拿出自己的好课,促进自己和他人的提高,本学期教研组内的教师基本完成了出课任务,而且课出的也比较成功,每一位教师经过自己的反复推敲、琢磨,拿出了自己满意的课。鼓励理化生教师积极深入课堂,广泛地参与听课活动,跨年级、跨学科听课,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听课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仔细研究一堂课的教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同时听课后尽量做到当天评课,开展扎实评课活动每位听课教师都有义务指出不足,评课要实实在在,少唱赞歌,真正地起到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作用。

三、搞好本校课外特色

本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合理安排,提供方便,尽量增加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为此,在教研组内各位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根椐学生兴趣特长,积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五、主要存在问题

1、教学、教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不断学习,积极钻研,继续进步。

2、各种资料的保管、积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3、大家在教育教学过程里群策群力的较少,有必要共同研究相同的教学内容,多切磋多总结。

10.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郑州二十二中2012、9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研组情况:本组共有成员8名,其中物理4人、化学2人、生物2人。本组成员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部分教师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历年来成绩显著。都能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教研为工作重点,提高理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利用新课程新理念进行教学,还学生时间与空间,使教师认识到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又是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工作目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三、具体措施

1、以研究为主,教师把每堂课都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不断地搞高教研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作为搞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3、加强备课组的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组青年教师有 时鹏飞、王丽敏(物理)、马晶晶(化学)、于春曼(生物、非专业)

4、加强教学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5、加强集体备课。同年级教学做到統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

6、加强互相听课、评课。逐步推广五歨三查教学模式。

7、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进行考试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四、教研活动安排 制定教研组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学习学校相关工作计划

2、传达市教研会内容,布置本期教学活动任务。

3、修改课程纳要,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按要求编写分学科,对学科作业标准制订分工

4、说明理化生学科作业标准制订,讨论制订理化生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查)

5、听评马晶晶老师公开课。

6、听评时鹏飞老师公开课

7、听评王丽敏老师公开课

8、检查理化生作业及导学案

11.中职学校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组 中职学校 专业发展 正向

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研组是最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应当发挥好这个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通过教研与教学的一体化运作,帮助教师不断学习,一起面对改革带来的“共识之殇”。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简介

学习型组织(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融合团队管理、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和群体讨论后提出的一个研究理论。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给学校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具有重要的启示。学习型组织特别强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五项修炼的整合。

二、学习型组织对中职教研组管理的指导作用

教研组集体指导合作规划提出意愿互相学习过程呈现合作、规划、反馈、补救、创新规划与过程呈现反馈、评价、借助学习型教研组的理念。在中职教研组架构过程中主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鼓励教研组成员积极学习,要求教研组成员不断自我超越,能够理清个体的真正愿望,把学习渗透到日常工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其次是培养团队合作和进步的意愿。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每个人在团队里要善于借力和与人合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型教研组工作中,应引导教师放弃传统独自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享的职教理念;第三是激发深度的沟通,在真诚无束的条件下产生思维互动,产生共同的工作路径。

三、传统中职教研组发展的困境

1.中职教研组活动形式传统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构成还是沿用了以学科为纽带的同学科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的形式,研究活动也以例会、听评课等为主要内容。教研组长扮演的多是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专业建设和规划能力相对缺乏,教学改革意识不强,对教师的专业关注度也不够。这样传统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中职教研组织愿景疲惫化

传统教研组建设多是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从一个学校所有教研组的计划总结中可以看到:只有常规工作的“共性”而没有“个性”,开展的活动多“被动”而少“主动”。教研组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师徒结对的作用,但真正的联结并不多。当前推行的项目教学法使得教学过程中具有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特点,一个教师通常需要较全面的知识,需要教师跨学科跨职业岗位开展综合交流,而传统教研组也没有形成一种以团队为主的专业发展愿望。

3.中职教研组功能弱化

在传统的教研组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在不停地重复讲解几门同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个性和创新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学习渠道、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这样丰富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得教研组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权威性,传统地组织教师学知识内容、学方法手段已经不再是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渴求点了。

四、基于学习型理论的教研组建设策略

1.形成“同伴互助式”联盟,树立共同发展愿景

学习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个体成员基础上提炼出的共同愿景。教研组长要明确本组老、中、青三个层次教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突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教研组长自身要做好三带工作:带头、带心、带业。

在这样的氛围下成立“同伴互助式”成长联盟,在同伴互助模式下开展信息化教学互帮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磨课展示、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行动,形成一种“师徒共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局面。在此联盟下每位教师再制订“三年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习和行动的坐标。教研组长融合教师个人愿景再制订“教研组共同愿景”。如此,教师们才会努力学习,主动而真诚地奉献。而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奖励、荣誉而顺从这个共同愿景。

2.抓好师资“四大工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教研组,强调的是团队学习。根据教研组人才结构特点,教研组学习应突出层次性。对本组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师实施 “四大工程”建设,以此开发教研组组织潜能。

(1)青蓝工程。面向进校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开展“三心教育”、师徒结对、推门听课、读书活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等,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

(2)转型工程。面向卫生行业等非教育岗位调入本校3年以内的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教法指导、结对指导、教研活动等,3年内取得“双师型”资格。

(3)“双师型”工程。专业教师每2年进临床等岗位实践不少于2个月,进校3年内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卫生类专业教师尽快达到“双执业”要求,定时进行轮岗。

(4)名师工程。搭建“校级新秀、骨干→市骨干教师、市医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市卫生学科骨干→区学科带头人→区名师→省特级教师”的教师成长通道。明确要求,逐级推荐,实行任期制,按年考核,滚动管理。只有对每位教师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才能满足每位教师不同的内心需求,从而使教研组发展更均衡。

3.注重“科研竞赛”双结合,打造专业研究团队

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除了“36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各地市的培训会议,更需要教研组在日常专业教学活动及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实现教师的又快又好发展。目前,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

教研组应该发挥好作用,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师做好辅导工作,向书本学习,向企业学习,向能工巧匠学习,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同时教研组还要设计和组织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比赛,引领教师在比赛中发现不足,在不足中改进方法,在改进中学得新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过程能让教师迅速成长。教研组也应借机将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撰写心得及课题、论文,以此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能使整个教研组成为研究型的团队。

4.完善学习评价机制,营造和谐教研环境

为确保中职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落实制度、督导、技术、评价等方面的保障。校党政、支部、教科研机构应该更大力度关心指导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弱化教师之间“非输即赢”的竞争理念,强化“抱团发展”的合作理念,不要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不局限于少数“精英”多数“捧场”的活动形式上,不能局限于单纯为改变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应多系统思考,从整体出发,鼓励教研组成员实现“知识共享”“信息共享”“心理共享”,使教研组气氛和谐,真正重视教师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著,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丁卫东,凌静.中职学习型教研组织的功能与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3]黄伟星.以“组合教研”为载体,创建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师成长联盟[J].华夏教育,2016(15).

[4]冯志军.技能大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12.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与名师上同一课, 找差距, 明方向。“同课异构”是同一教学内容分别由不同学校几个教师来教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 它旨在促进教师寻求最佳的教学途径,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此, 我校邀请了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泽琪、英语教研员肖克义以及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高考命题组成员、银川二中的高考状元课任教师朱宗明和全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银川六中张玉勋老师, 到我校与我校的语文、英语教师一起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活动分四个环节:诊断听课、现场听课、现场做课、现场评课。首先由朱宗明老师与我校高三语文教师分别上了高考复习专题“图文转换”一课, 张玉勋老师与我校高一英语教师分别上了The Olympic Games一课, 课后进行了听评课交流。为了进一步把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精神实质, 紧接着我们又邀请区语文、英语两位教研员对我校七位教师所上的《渐》和六位英语教师所上的The Olympic Games进行了听评。在活动中, 上课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和所带班级学生特点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课型, 让所有前来观摩的校内外教师领略到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魅力。同时, 通过与名师比较和专家点评, 教师们也充分认识到了日常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如:课堂教什么的原则问题等。教研员帮助部分年轻教师理清了新课改理念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为今后教学明确了方向。

在同课异构中, 共进步, 同成长。肖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各自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 各自就有了两种思想。”在这次英语同课异构活动中, 我们选用The Olympic Games这一课题展开异构, 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十位教师对课题The Olympic Games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 对阅读文本做出了基于智慧性的二次开发,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也使听课教师从中发现了有效与无效的教学行为, 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问题设计, 引发了关于教师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的讨论,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同课异构中, 促反思、求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如何有效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不断自我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始终是困扰学校管理者的问题, 同课异构的活动帮我们打破了这一僵局。活动中, 教师们抓住与问题本质有关但又容易忽略的细节和因素, 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相互启发中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的认识。正如有位听课老师在评课时说:“我原来以为丰子恺的《渐》这篇散文语言含蓄, 文化含量大, 让高一的新生去理解有一定难度, 听了七位老师的课后, 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只要老师的预设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发点, 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当然, 对于上课者来说, 提高水平自不待言。自己的课堂将成为被解剖的麻雀, 自己的不足将会在别人优点的映照下更加明显。正如有位做课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对教者而言, 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一个专题的教学, 探究一些课堂的教学方式, 以点带面, 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准。这样的教学过程, 是自身努力探究和同伴扶持形成合力向前发展的过程, 在与同伴的相互磨合中, 摒弃教学的缺陷和陋习。这种过程是刻骨铭心的。”朱宗明老师在随后的总结中说:“百川争流, 终入大海, 中卫一中跨区域、富有创意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不仅会激活周边学校教学教研, 更重要的是它将为一中结晶出新的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教学‘合力’。”

在同课异构中, 上出团队“品牌”课, 打造“品牌”团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 对同课异构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 在集体直面矛盾中碰撞, 在自我反思中思考, 在教师间的积极交流中顿悟, 在吸纳众人智慧的结晶后, 一课再上, 甚至一课多次上, 上出团队“品牌”课。为了迎接全区生物高考研讨会, 我校生物组精心准备, 代表中卫沙坡头区做课, 一课多磨, 反复试教, 不断改进, 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中他们把课堂的时空很好地交给学生, 处理好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此活动, 做课者经历了自我的实践反思, 同伴间的互惠观摩, 听课老师的解剖评析等过程中, 获得了深刻的教学生命体验。研讨会结束时, 来自全区各大中学的200余位教师对我校教师的做课和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宁大生物系周教授所说:“‘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不只是提升了每一位成员的业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 打造了一支能接受更大挑战的团队。”

13.理化生教研组教案检查总结 篇十三

通过对组内教师教案的检查,总结如下: 优点:

1.课前有教案,教案环节齐全。

2.有几个教师的教案非常详细、规范,符合新课程要求。如,朱小红、张银霞老师。

不足:

1.部分教案内容知识点的罗列较多,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来,教案质量较低。2.教案有应付检查的性质,书写仓促;教学反思过于随意。建议:

1.教案在内容和形式的书写应该遵循新课要求。2.增加些不定期检查,加大检查的力度。

汪佐山

14.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四

许国辉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理化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共5人,在认真钻研新大纲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案的检查中发现组内教师几乎人人是详案,且每课都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井然有序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有关文件资料,使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努力开展教学科研: 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开展了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大家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参与教研课题,提高教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抓住机会,抓紧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三、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和谐的关系促繁重的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半年的工作中,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很多同志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同志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

给学校出难题。只要是学校交给的任务李翠兰老师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李敏、徐倩两位老师朴实的为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善解人意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着大家;王白群老师每学期跨头初

二、初三,一个星期有16节课,而第二学期也是16节课,对于学校这样的安排,王白群老师欣然接受、毫无怨言;等等。

四、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徐倩老师积极参加学区优质课比赛。物理老师共同商讨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老师荣获区比赛一等奖。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五、踏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各学科人少,所以我们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分三步进行,每周我们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对上周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然后中心发言人就下周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在教学中实施,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鉴于以前每到复习时各科扎堆印资料,讲义跟不上趟的情况,本学期,我们利用活动时间,提前安排好出题计划,及针对各阶段情况安排好作业计划、复习计划。这样不仅避开了文印高峰,而且出题老师也有了充分准备,提高了出题质量。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优补差工作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特点,我们组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培优以“目标明确,分析详细、精选精练、跟踪到位、”为指导;补差以“激发兴趣,改变习惯,树立信心、步步提高”为原则。

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同时,初三物理和化学备课组还定期对尖子生进行辅导,在今年的区理、化学科竞赛中硕果累累,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我校学生2人荣获二等奖、3人荣获三等奖;化学天原杯竞赛我校学生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理化生各备课组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努力地工作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流下了辛勤的汗水。这些行动都出自于老师们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理化生组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

七、教研组建设的打算

今后,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研工作;继续搞好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或总结。继续做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使全组教师都成为教学骨干。进一步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尽量使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5.依托校本教研 推动学校发展 篇十五

一、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

一个教研组需要有不同的声音, 需要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在教研组建设中, 教师应作为研究者、主人来参与, 并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领导者不能以任何形式或权威压制教师个性发展, 要少苛求多包容, 少求同多存异。

(一) 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抓人促事, 做事促人,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各学科教研组要加强交流学习, 促进教育观念更新, 传播优秀教育教学经验;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张扬他们的个性与特长;要积极探索和加强与名校、兄弟学校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要认真做好结对工作,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机制。

(二) 以管理调控, 建制度保障

组织上,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树立“科研强校”思想, 形成一个由校长亲自挂帅、教科室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制度上, 要制定各项教学常规评估制度、教研组建设章程、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星级教研组评定制度、校本培训规范化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 保证教师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三) 教研活动多样化

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应多样化, 可以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 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进行有主题的“聊天”, 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 加强切磋与合作, 达到共同成长;可以围绕一个或若干个议题, 进行热点讨论;可以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 调动自荐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并加强课后的交流研讨, 变权威评课为资源共享。

二、转变固有的教研理念, 构建一体化操作模式

教研组校本教研质量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教师理论水平不高, 教研的科研含量不高。教师往往是凭感觉、靠经验泛泛而谈, 不少教师习惯于“考什么, 教什么”。这样既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实践, 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为此,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研工作体系, 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以教研组为依托, 以广大教师为主线, 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

“善学才能善研, 善研才能善教”。教学研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培训、科研整合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最实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在具体策略上, 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龙头作用, 开展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 在继承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如集体备课、互相听评课、师徒结对、教学沙龙、校际交流研讨等的同时, 按照新的要求, 对其中存在的运行不规范、形式不活泼、内容探讨缺乏连续性和深入性、教师参与面不广等问题, 有针对性加以克服, 并鼓励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特点开展中心议题的探讨、“小课题”的研究、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后记”等, 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行动模式。这样, 可以让教师自主参与研究, 实现和体验教研活动的意义, 并在教学中学科研, 在科研中促教学, 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教师的转变。

三、发挥教研组组长功能, 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设一个教研组, 首先需要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教研组长应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 还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倡导“讲学习, 铸师魂, 树形象, 练师能”活动的中坚力量, 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在教研组建设中, 需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

一个教研组里同一学科的教师, 他们不仅有相同的学科背景, 而且面临着同样的学科教学任务, 最容易走到一起, 也最容易产生矛盾。他们需要有共同的教研目标、内在的分工合作、若干相对固定的交流平台与教研活动, 以及研究成果的共享, 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为此, 教研组长应努力做到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激励教师富有个性的成长。

(一) 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研组长要引导教研组成员以教研组为单位, 集中设计活动, 共同收集材料, 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乐于交流自己的感想体会, 主动增进与同事间的共享与合作。

(二) 激励教师富有个性的成长

教研组长要坚持以人为本, 使教研组成员充分发挥个人能力, 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结对工作;要组织教研组成员制订短期的“个人成长计划书”,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要帮助教研组成员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追求精神, 并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不断进行审视、分析及自我评价。

四、激活高效的教研机制, 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教研活动仅依赖于外力是开展不起来的, 我们要在自主自立的基础上, 激活学校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并配备有效的服务保障制度为校本教研建设保驾护航。制定一系列教研实践制度, 如学习制度、专家参与制度、实践反思制度、集体研究制度等;制定一系列服务保障制度, 如校本教研岗位责任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信息资料服务制度等。

16.强化校本教研 推动学校发展 篇十六

一、以新理念为先导,确立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应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为本,确立了“以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主攻方向,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的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二、以新课程为内涵,制定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研工作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为使教研工作适应课程改革,成为教师的需要,我校将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提高、多元评价等方面,以期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确定了研究内容以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将研究内容细划到各教研组,进行微观教研,立足于小,着眼于实,以问题研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操作与实际效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撰写反思札记,开展自我反思,如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具有监控性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等等。注意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注意引导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建立与区教研室、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密切联系,请他们直接介人对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讨论,逐步打造学习共同体。

1.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困惑和问题,要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例如,我校六年级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社大修版教材。我们的老师认为,即使是老教材,也要上出新理念来,老师们通过研讨与反思,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一个重点,即对“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同时,在备课本上作出“教学标记”。她们认为:“标记”主要能表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而进行的教学重点设计和实际,反映出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体现“亮点”。

2.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和作用,进行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同伴互助。例如,中年级语文组老师发现,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看见古诗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般。因此,她们把“新课标指引下的古诗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采用执教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组内教师共同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查阅资料,深入思考钻研,写出教案。组内教师传阅后进行补充、质疑、释疑、修正、完善。然后上课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复备课后,方可实施。老师们运用新课标的理念,针对古诗本身的教学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我校美育渗透模式,合理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制定了清晰的教学过程:(1)开课通过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故事激励学生去探寻美;(2)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3)通过理解词句感悟古诗的意境美;(4)通过拓展回味古诗的升华美。这种合作性的备课模式,较好地发挥了群体智慧,达到“全员参与,步调一致,用心来做,相互默契”的效果。

3.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学科教学研究,是各组教师之间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相互听课的一种教研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互相指导提升。如各教研组每天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研讨与反思,集体备教、组织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专家对话、读书交流、专题研讨、教改论坛等。

4.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以课题为载体,促进专业发展。我校是区教育局确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学校。开始,我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非常茫然的,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带领教师们认真学习了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论书籍,使大家对这一新型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研究,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标,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根据前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原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老师们积极投入,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职称区别,打破学科界限,跨年级研讨,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形成了“在互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校本教研新面貌。

5.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如果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

6.总结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个人将参加每次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四、以“四结合”为途径,形成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

1.学科教研和年级组教研相结合

我们将学科教研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大学科,形成了校本教研管理网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执行负责人,教导主任为学科负责人,年级教研组长为年级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学校应通过网络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科教研得以落实。在每月一次的教研中我们着重解决教师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中的共性问题和导向性的问题,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教研形式:

第一种是集中式,市教育教学专家,知名特级教师,区教研员等多位教学能手为我们作专题讲座,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改革的大量信息,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

第二种是专题研讨式,即以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内容,重点对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结合问题。

第三种是行动研究式,即在学科教研中,教师走上校本教研的主讲台,结合教学实践。谈经验、论观点,讲反思,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如说课、教材分析的示范和研究等。

第四种是案例分析式,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剖析、研讨实际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在学科组教研还是在年级组教研中,我们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指导教师备课、上课,用新理念开展教学研究,用新理念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了教学流程的通畅,给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保证了学校的管理有效地开展。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从管理人员到—线教师都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系列文件,《走進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系列丛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文集。通过学习,教师们全面了解了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各项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坚持学用结合,特别是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创设了严谨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习落到实处。

3.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校本教研为教师注入了新的理念,教师从校本教研中汲取了成长的营养,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了教师成长的机遇,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开展了“典型引路”、“说课、评课”、“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教研组活动常规考核”、“尚美杯”教学评比、“美育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与研究、“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教学论坛等系列活动。全校教师踊跃参加无一人远离,无一人旁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各种评价形式的变化,各种媒体的有效辅助教学,课堂变成了学习乐园。课程改革实施的五年时间里,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区、校级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有200余人次的论文在区级以上的评选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有82人次作区级以上观摩课、研究课、教材分析,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活动,有600多人次学生获奖。师生们体验到了学习研究的快乐,更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4.教师培训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在校本教研中,每位教师既是研究实践者,又是资源开发者,我们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机遇,坚持“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活动:(1)宏观通识性培训。即以新课程为内涵的理论学习、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教师认同并理解了新课程的意义,把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2)微观针对性培训,由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解决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新教材的準确把握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着眼于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教师的潜能作为学校的资源,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让教师谈体会,述心得,使教师之间的问题在教师中得以解决。除了以年级组进行研讨,教师人人讲,活动人人参与以外,先后还有几十位教师走上大教研的舞台,实现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在反思研究中成长。这就能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化水平、钻研业务的能力,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许多教师正由传统的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向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17.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文档 篇十七

本年度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工作,将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并继续参加理化生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达到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且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将立足于行动研究,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地将物理教研、教改、培训等工作做好,作出成效来。使教研活动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每位教师、服务于课堂的基本理念。

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2.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定期对本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本学期面临中考,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与讲评是目前我们物理教研组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期望能探索出适合本组教学的一些模式。

4.组织指导好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重点是备课和练习资源的建设。

二、工作重点:

(一)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定期对本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重点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

2.突出案例培训,例如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积极组织组内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参与论文和其他方面组织的论文撰写工作。

(二)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三)教学资源建设

组织指导好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收集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包括典型的案例集,配套练习集),另一方面整理出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料(包括有主题性的课堂录像,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富有学校自己特点的课堂设计方案,(四)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我们物理教研组青年教师占了一半,为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青年教师感受到物理教研组团队的精神,我们将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建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传、帮、带外,将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发展平台,例如参加区级赛课活动,开设教学开放日活动的教学研究课,从而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措施有效。

2、认真贯彻好教学常规,对备课、听课、评课作如下要求:备课具体要求:(1)钻研教材,年轻教师备详案,老教师备简案,但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化解方法。重点突出教师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详细的介绍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听课:随机听课。评课:先提意见,再提优点,并要求每位老师归纳发表新的见解。

3、备课组认真组织好教材分析。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4、改进教师作业的批改方式,要求批改要保证质量,对后进生可提倡面批,对作业进行评定,针对性的给予批评和表扬,以此促进学生。

5、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特点,成绩的差异,找出每阶段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出好补偿练习,争取每章知识减少差生面。尽量统一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年级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

6、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观摩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或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并采用一种新的公开课开展方式,即先确定课题、人选,再集体讨论方案,再上课、评课。

7、对外交流。一个教研组不是封闭的研究组织,而是开放型的研究组织,一方面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组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增加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外出交流学习。

8、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各项工作的书面记录及专题材料。

9、配合学校做好阶段测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为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提供客观、公平和公正依据。

10、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备课组统一进度,对每单元要进行统一的质量监控,分析比较。同时,强调阅卷及时、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

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学期化学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积极的科学态度,实践新课标,走进新课堂,探索新教法,争取教育教学有新成果。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积极的科学态度,实践新课标,走进新课堂,探索新教法,争取教育教学有新成果。

二、奋斗目标:

1、各位教师本学期听课达10节以上。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各备课组要根据所教内容建立电子教案库,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2、本学期各位教师要严格以省一级学校标准,探索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新路子。

3、本学期继续落实科研促教新方案要写出研究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论文,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参加科研课题子课题《化学课堂教学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与实验》的教师,本学期要写出研究相关内容的实施方案、论文。

4、本学期各位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编写。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法,发挥学科特点,创建学科特色,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6、毕业班教师要在抓好中等生、做好中档题、得好中档分上狠下功夫,做好高考、中考的考试研究工作,研究并分析近三年的高考、中考试题。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和做法: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实践新课标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本学期组织老师深入学习有关新课程的资料,运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讨论和解决在实新课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在新的学期和现行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定新学期生物学科工作计划。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开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座与复习。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里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

2.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树立高考意识。

3.在新学期中,组织教师写几篇论文,培养教师的写作能力。

4.开展几个课型的探究

三、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1)、以初中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三、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听课,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上一篇:政协委员延安培训班学习心得1000字下一篇:商检的基本流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