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17篇)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一
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你好!
也许你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也许你是忙于各种活动和学习的二年级学生,也许你是正四处奔波的大三学生,但有一天,我们都需要面对就业的问题。本次调查旨在进一步探寻白城医专学子们的就业意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和配合。
专业 ________年级_____性别 ____
1、是否独生子女:
A.是 B 不是
2、户口所在地:
A.城市 B.农村
3、现在的你对于自己就业意向清楚不?
A.很清楚知道自己以后干什么B.一般
C.不太了解,没有关注D.没有想过
4、您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职业规划比较合适?
A.大一B.大二C.大三D.毕业后
5.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就业容易D不了解
6.你对就业渠道选择是?
A.参加校园招聘活动B.参加人才招聘市场
C.亲朋好友推荐D.浏览网站招聘信息
7、你如何看待专业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难以适应。
C.专业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D.其它_________
8、你觉得你的专业找工作容易吗?
A.很容易B.比较容易C.一般 D.不太容易E.非常难
9、你求职偏重考虑那种因素?
A.前景B.自我价值的实现C.薪水D.社会的需求
10、你希望你能从第一份工作做学到什么?
A.宝贵的工作经验B.建立广阔的人际网络
C.规划未来事业发展方向
D.纯粹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经济支柱
11、您心中的职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是:
A.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B.通过第二学位谋求职业
C.想要做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干D.视情况而定
12、您认为我校学生与其他重点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相比,优势状况如何?
A.有优势B.没有优势C.没差别D.不清楚
13、大学毕业后,您想:
A.就业B.专升本 C.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D.出国E.参军F.创业G.__________
14、如果你13选择专升本,您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C.做多手准备D.__________ A.想要继续深造B.避开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浪潮
15、如果你13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您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A.避开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浪潮B.做多手准备
C.看中公务员的工作稳定及对应的福利待遇D.__________
16、如果你13选择就业,您欲选择什么性质的单位?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D.合资企业E.国家机关F.事业单位G.__________
17、如果你13选择创业,原因是:(可多选)
A.发现了良好的商机B.不想给别人打工
E.工作不好找F.__________________
18、您心中最理想的就业地区是:______________
19、您选择上述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发展机会较多B.人才政策良好
C.不愿离家太远 D.生活压力小
E.经济收入水平高 F.回报家乡 G.环境优美H.__________
20、您认为刚毕业时,您可接受的最低薪资是:
A.1000元以下B.1000-1500元C.1500-2000元
D.2000-2500元E.2500元以上
21、您对薪资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根据哪种情况确定的?
A.人才市场的行情B.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C.用人单位的实力D.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
E.______________
以下题限选三项,请按您心中的优先程度排序。
22、就业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您会选择跳槽:1.___2.___3.___
A.不满意公司的薪资或福利B.工作难度太大或太累
C.工作太枯燥D.工作氛围不友好 E.想要尝试新工作F.培训机会少G.基本不会跳槽 H.______________
23、您认为就业时最需要具备的是: 1.___2.___3.___ C.家人的支持D.创业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
A.端正的工作态度 B.学历 C.交际能力 D.专业技能
E.实习经历 F.证书、技能认证 G.优秀的学习成绩 H._________
24、您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 1.___2.___3.___
A.五险一金 B.薪酬 C.假期D.落实户口 E.个人发展前景 F._____________
25、您希望从何处获得招聘信息: 1.___2.___3.___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B.求职网站C.招聘会
D.校园宣讲会E.__________
26、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您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帮助:
1.___2.___3.___
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 C.求职心理辅导D.职业规划辅导E.专业出路F.校园招聘会G.__________
27、您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1.___2.___3.___
A.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D.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E.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F.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I.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期望的工作地区?
A.发达的一线城市B.中小城市C.家乡D.西部地区
29、你对月薪的要求是多少? G.有影响公平竞争的因素在H.没有理想的职业可供选择
A.2000~3500B.3500以上C.1000~2000D.1000以下
30、你认为用人单位比较关心求职者的那些条件?(多选)
A.综合能力 B专业技能 C 社会经验 D发展潜力
F 思想品德G学校名气H 专业成绩J 其它
你对就业的个人其他想法:
谢谢你的参与!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二
1、相关假定及问卷设计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生存条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等差异, 对生源地分别为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 (以下简称城乡大学生) 的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个人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如感知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品质等。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能力、工作效果, 所以很受用人单位重视。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方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推知, 中国城乡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 必然对其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 并进而影响其就业心态和就业意向。因此, 本文假设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差异, 且有如下五个假定:
假定1: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存在差异
假定2: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差异
假定3:中国城乡大学生对首份工作月薪期望存在差异
假定4: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价值偏好存在差异
假定5: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存在差异
课题组以上述假设为研究起点, 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征询相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以及众多学生意见后, 编制了一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在实验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并于2009年6-7月在NS和SW两所高校对2000多名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2、数据收集情况
课题组于2009年6-7月对NS高校和SW高校的2006级、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实施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其中, 在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在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根据问卷设计中的控制性问题, 剔除部分可信性较低的问卷 (作为无效问卷处理) , 最终统计出: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收回1581份, 回收率为84.82%;有效问卷1484份, 有效回收率为93.86%。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61份, 回收率为92.20%;有效问卷406份, 有效回收率为88.67%。涉及两所高校的ACCA、市场营销、统计学、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信息管理、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和法学等14个专业, 覆盖面较广。
在不影响实质性问题研究的条件下, 为简化研究, 本文主要对NS校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数据整理后发现: (1) 样本中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9.3%和70.7%, 这与该校公布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 在性别上具有代表性。 (2) 样本中有448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农村, 901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城镇, 剔除无效样本后,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3.21%和66.79%。
3、研究方法的选择
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U检验可用于对两总体分布的比例判断, 检验原假设两组独立样本所在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该检验通过对两组独立样本平均秩的研究实现对原假设真伪作出判断。秩就是变量值排序的名次, 即将一组数据按升 (降) 序排列, 每个变量值在整个变量值序列中的位置或名次就是变量值的秩。由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差异的存在, 因此, 从生源地看, 可以把城乡大学生看作两个独立的样本, 用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 辅助以描述统计等方法。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意愿的比较
在对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项进行评分, 且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两者选择的就业途径基本趋于一致, 即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学校推荐、尚未认真考虑、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尚未认真考虑、学校推荐、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调查数据显示, 通过人才招聘会实现就业是城乡大学生就业的首选途径, 68.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及54.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都将人才招聘会作为自己求职的首选途径。这是因为大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成本较小, 且能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 能透过呆板的职位说明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的信息, 同时也能了解相关行业的信息, 免去了简历的预考程序, 直接进入正考。在与招聘人员见面后, 招聘人员对应聘者有了一定印象, 回去可能会详细阅读应聘者的简历。所以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在没有太多的关系可以借助的情况下, 通过招聘会来找工作是最好的方式。
在对NS校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各选项进行评分后, 采用曼-惠特尼检验, 且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由此得到如下结果: (1) 对于“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这三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三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2) 对于“家庭及亲朋关系”和“学校推荐”这两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的概率值均小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两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家庭及亲朋关系”作为就业途径的人群中, 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学校推荐。
2、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意愿的比较
所谓就业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就业愿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心理感知程度, 它是在综合了各种可能因素的影响之后而对未来的一种预期或看法。就业信心虽然不能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来衡量和测定, 但其程度等级是可以量测的, 因而它具有计量分析的可能性。
利用表1中的数据, 对生源地为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程度进行曼一惠特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检验概率为0.049, 小于0.05, 所以可以认为城乡大学生在就业信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再者, 结合表1可知, 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信心程度明显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信心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更好的资源环境优势,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就业信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属地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思想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整体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相对较低。同时, 由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因其家庭或亲朋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有限, 以及特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使他们在心理上承担着更多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对自身能力 (如人际交往、言谈、气质等) 产生怀疑, 进而导致他们的就业信心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由于就业市场上人才选聘方式的多样性和随意性, 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本等非毕业生因素, 对大学生就业职位的获得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而只有那些就业信心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才能脱颖而出。
3、城乡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意愿的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在NS校1484份有效问卷中, 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情况为, 3.3%的来自农村大学生和2.6%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下;34.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0.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1500元之间;39.7%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9.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500-2000元之间;17.2%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19.3%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2500元之间;5.1%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8.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500元以上。
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作曼一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曼-惠特尼检验概率为0.024, 因而, 可以认为来自城乡大学生在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
4、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意愿的比较
通过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等就业偏好的选择, 分别进行评分并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在排序上存在着差异。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薪酬、地域、专业对口性。由此可见, 城乡大学生都将个人发展空间、薪酬以及工作环境作为其求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这说明当下大学生就业偏好较为理性, 能够长远地看待就业问题。此外, 无论是来自城镇的还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求职时, 均不将专业对口性看得特别重要, 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只青睐专业对口的求职者, 相信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同样可以做好非专业性的工作。
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作曼-惠特尼检验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生源地为农村与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分别在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以及专业对口性方面的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所以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这三项的偏好有显著差异;但是, 在对来自城乡大学生有关“薪酬”和“地域”偏好进行曼-惠特尼检验时, 其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5,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薪酬”和“地域”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其一直就生长在城镇, 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区或农村就业, 因而对地域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 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通常要面对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巨大经济压力, 以及中国当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和不平衡性等, 也使得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5、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的比较
对于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时所重视的条件, 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其认知程度大致相同, 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社会关系、专业、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专业、社会关系、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再通过对来自农村的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知程度, 分别进行曼-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上述各项检验结果均大于0.05。由此表明, 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条件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将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意向作为两个独立样本, 并借助曼-惠特尼检验法, 能够说明城乡大学生在有关就业途径的选择、就业信心程度、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就业偏好以及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识程度等方面, 有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有的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管理机构应协调一致, 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高校应在强化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 围绕就业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相关课程, 同时, 应加大对大学生求职环节、求职技能和求职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人才招聘活动应形式多样。政府、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 应采取综合性与行业性相结合、季节性与常年性相结合、校园招聘推介与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相结合等形式。同时, 应进一步规范有形市场招聘行为和无形市场招聘行为,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用人单位能低成本地招聘到心仪的人才。
3、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实施适度区别对待政策。如对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政府可以考虑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政府应继续并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4、无论来自农村的还是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都应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各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摘要:及时了解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差异, 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检验法, 辅助统计描述, 对城乡大学生在就业途径、就业信心、期望薪酬、就业偏好和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曼—惠特尼检验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城乡大学生求职比较[J].人才开发, 2008, (10) .
[2]张秋山.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 2009, (02) .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待就业人数不断膨胀。前期就业规划是否明确、就业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针对大学生 “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意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因素,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满意度。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主要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指导的相关文献,以准确全面地把握研究动态,从而保证研究的原创性与前沿性。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样本为在校大学生。对调查回收的问卷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在湖南师范大学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学生占30%,大二学生占25.5%,大三学生占24.5%,大四学生占20%。男生占
20.6%,女生占79.4%。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18.8%,文史哲类的学生占54.6%,其他专业的学生占26.6%。
二、数据分析
(一)毕业生能力自评与企业要求: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优势依次为:做事效率(18.6%)、沟通能力(16.5%)、时间管理(15.8%)、逻辑分析能力(13.7%)、自学能力(8.9%)、文字写作能力(8.4%)、外语能力(5%)、计算机应用(3.8%)、公众演讲(3.6%)、其他(5.8%)。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劣势依次是:缺乏工作经验29.8%,对社会不了解28%,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20.7%,专业成绩一般15.8%,其他5.7%。
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则依次为:自学能力74%、职业道德68%、团队合作能力67%、专业技能64%、人际交往能力63%、心理素质62%、组织管理能力44%、仪表礼仪38%、专业成绩29%、计算机应用15%、英语水平3%。1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毕业生认为欠缺的英语、计算机能力,用人单位倒是觉得现在的毕业生基本都会电脑,只要自学能力强,提高水平不是问题。倒是团队合作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在大学里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参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才能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
(二)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表1 你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数据显示,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兴趣、工资待遇、专业对口、自我实现、地区、行业。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女生更看重工作地区。分析认为,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所以倾向找离家近的单位,父母也希望女儿留在自己身边。男生更在意专业对口和行业发展,这和男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有关。
在问及“你想在什么样的城市工作”时,85.7%的大城市家庭的学生坚持留在大城市,26.2%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选择大城市。来自中小城市家庭的毕业生选择居中,但也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分析认为,城市家庭的学生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他们的父母会为孩子就业出谋划策、积极创造条件,不愿意孩子离家太远工作。而农村家庭的学生,社会资源较少,择业时家庭的建议和约束较少,他们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
在被问及“对以后的就业,是否感到有压力”时,25.5%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58.5%的学生表示“压力较大”,14.2%的学生选择“压力不大”,1.8%的学生表示“没压力”。在被问及“导致你就业压力的原因有哪些?”时,学生选择依次是:个人能力不足(16.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太多(14.7%)、对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不了解(14.1%)、就业机会太少(12.3%)、所学专业就业很难对口(10.1%)、本科学历太低(9.8%)、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9.2%)、薪酬太低无法接受(8.1%)、社会歧视应届毕业生(3.9%)、其他(1.7%)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划意识现状。在被问及“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吗?”时,33.0%的学生表示“知道”,3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而35.9%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以后就业择业方向还存在着很大的困惑,需要得到进一步指导。
在问及“你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时,9.9%的学生选择了“有,很清晰”,51.4%的学生选择“有,但不清晰”,24.5%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14.2%选择“没有”。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认识。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至关重要。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就业指导与培训期望,25.9%的同学希望能够到企业实习,得到实践工作机会;22.9%的同学期望得到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培训;20.9%的同学希望接受职业挑战训练或参加商业实战特训营;15.7%的同学希望参加潜能提升课程;12.2%的同学想听成功职业经理人讲座、成功心理学课程。
在被问及“你希望谁来为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的选择依次是:企业人员(37.7%)、专业老师(35.5%)、学长学姐(19.1%)、辅导员(7.8%)。可见,大学生更希望由企业人员、专业老师来进行就业规划指导,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议和意见。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学生的选择依次为:面对面咨询(41.5%)、网络咨询(22.6%)、团体咨询(15.3%)、同学互助(12.0%)、电话咨询(8.6%)。可见,大学生更喜欢进行面对面的个别咨询,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就业、求职的特长和兴趣。从国外的职业规划指导来看,面对面咨询指导是一种效果最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便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大多是大班授课或讲座的方式进行。最后,大学生认为学校应采取的改进就业指导的措施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23.1%)、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22.0%)、加强就业个体指导(20.4%)、呼吁校友帮忙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6.2%)、加强对学生考公务员、考研支持力度(10.0%)、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5.2%)、其他(3.1%)。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调研,我们发现,(1)大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员工素质是: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这几方面的能力。(2)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女生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工作,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和行业发展。城市家庭的学生父母会为子女就业出谋划策;农村家庭的学生择业时,父母的建议和束缚较少。(3)90%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意识。(4)大学生最期望的就业培训是,能够到企业实习,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最期待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是:由企业人士、专业教师为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咨询。结合以上结论,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一)政府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首先,政府应从社会就业现状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制定降低创业门槛的政策,给大学生提供微型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开发、提供社会管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政府基层服务管理岗位就业,并在公务员晋升提拔时,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再次,政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要求知名企业每年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二)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邀请大学生喜爱的授课人员前来,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并且增加个体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采取面对面咨询或是网络咨询的方式效果最佳。因此,学校可积极组织大四实习生或已就业学生与学弟学妹的交流会,分享面试现场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成功经验及心得。
(三)大学生自身提前做好职场规划。大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正确详细的就业规划是成功就业的前提。理性看待就业压力,认清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咨询专业老师或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也可以上网搜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公司的资料,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按计划进行,使大学四年学习有的放矢。其次,分析自身就业的优劣势,扬长避短,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大学生需要首先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提前对就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扬长避短,加强劣势然后全面发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应积极了解创业所需条件,如资金、理论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因而有重点、有目的提高能力,做好创业准备;而对于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可积极了解企业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就业前不断提高自身相关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总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规划意识,是否提前进行了就业准备,对成功就业至关重要。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只要大学生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定能为自己谋得不错的工作,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盖世洲,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2期,114-116页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四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参与,以下问卷是为研究大学生就业及择业意向而设计的,完全用于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各题。每年此时,是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的压力,现今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社会各类人才需求情况,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欢迎踊跃参加。您的如实回答就是我们最好的答案!
您的性别: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
1.大学毕业后你会选择()
A.求职B.考研深造C.创业D.求职考研两手准备E.出国F.其他
2.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吗?()
A.是B.否
3.你了解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有关就业政策吗?()
A.相当了解B.不甚了解C.一般般D.一点不了解
4.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
A.乐观B.不乐观C.走一步是一部D.家长做主
5.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那些?(可多选)()
A.国家机关或国企B.学校或科研机构C.私营企业D.医院等E.其他
6.你选择上述单位的原因(可多选)()
A.家长老师建议B.自己喜欢C.理性的想要发展自己D.收入好E.专业对口F.为社会做贡献
7.你认为理想的就业地区()
A.国外B.沿海开发城市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D.内地省会E.国家需要的地方F.不限地区
8.在择业时你会优先考虑()
A发展机会B.经济收入C.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D.专业取向E.社会需要
9.在能力方面,你认为你的优势是(可多选)()
A.表达能力B.专业知识C.团队协作能力D.创新能力E.综合分析能力F.其他能力
10.你认为证书在你的求职过程中作用如何?()
A.是能力的证明,很重要B.只对求职的补充,不起决定作用C.完全没作用
11.如果毕业后你暂时没有找到适合你的专业取向的工作,你会()
A.从基层做起不断奋进B.通过关系走人脉渠道C.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E.投身国家需要的地区
12.你的择业观念是()
A.一步到位,固定收入B.先就业后择业C.自主创业D.无所谓
13.如果你去参加应聘,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A直接向用人单位介绍B.学校推荐C.走人脉D.寄发自荐材料 E.其他
14.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D.职业规划辅导 E.专业出路F.其他
再次感谢你的作答,祝你能有个圆满的职业生涯!
5.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 篇五
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并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1.你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吗? A.了解 B。不了解 C。知道一些()2.你对目前就业有压力吗? A.有 B。没有
()3.如果第2题你选的是A,那你的压力有多大?
A压力很大 B 比较有压力 C压力一般 D有一点压力 E 根本没压力()4.如果第3题你选择的答案是A,那你设想过你以后的工作吗? A.设想过 B。没设想过
()5如果你第四题选A,那你现在为你以后毕业的工作做了准备吗? A.有准备 B。没准备
()6.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 自主创业 E没什么想法()7.就业前最希望学校提供什么帮助?
A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B职业生涯规划 C就业心理调适 D学校推荐 E其它()8你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A.技术性的工人 B.办公室人员 C.其他()9 你喜欢在什么工作环境下工作? A..工厂车间 B.办公室 C.其他()10.你想到么样的工作单位工作?
A.外企 B。国企 C。事业单位 B。个体户()11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所学专业 B毕业学校 C个人能力 D各类证书 E其他()12高学历是不是一定在就业中占有绝对优势?
A一定是 B一般是这样 C 或许是这样 D不绝对 E不是()13.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专业对口 B事业能否取得成功 C照顾家庭 D工资高 E工作地点好坏()14如果你第13题选择的是A答案,你对自己现在的专业学习满意吗?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15.你觉得你的专业有优势吗?
A.有 B。没有
()16.如果你选择的是A,你觉得你的优势何在? A.市场很需要 B。技术性强 C。会此专业的人少()17.你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A.愿意 B.不愿意 C.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18.你对自己能从事本专业的职业把握有多少? A.80%以上 B.60%-80% C.60%以下()19.您会不会很看重您工作的报酬?
A 很看重 B 比较看重 C 不太看重 D根本不看重 E无所谓
()20如果你在6题选择的是A答案,.你对以后工作的月薪酬要求是多少? A.1500—2500 B。2500—4000 C。4000以上()21.你喜欢集体生活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没有特别的感觉()22.你希望自己领导是什么类型的人?
A.严肃的 B。易亲近的 C。工作严肃但生活上易亲近()23.你希望你以后的工作伙伴是什么样的人?
A工作认真能力好 B。工作认真能力一般 C。工作不够认真但能力非常好()24.你 认为你是个负责认真的人吗? A.是 B。不是
()25.在别人的眼里,你是一个作认真的人 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26.您喜欢什么样的求职途径选择?
A倾向于校园招聘会 B倾向于校外各类人才市场 D倾向于动员各种社会关系 E倾向于网上招聘会或其他
()27你看重就业单位所在城市吗? A.什分看重 B。看重 C。无所谓
()28 如果你选择的是A,.你喜欢到什么样的地区就业?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沿海城市 D。较偏远的地方()29.你选择就业地区的依据是什么?
A.环境好 B。发展空间大 C.有各种优惠政策 D。没想过()30.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填及乡填单位就业能否接受?
6.大学生从事本专业意向调查问卷 篇六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调查。这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后从事本专业意向的调查,旨在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本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请您放心)
年级______专业______性别______
1、你是如何选择你现在所学的专业的?(可多选)
□家庭原因□本人意愿□朋友建议□其他
2、这是你的第一志愿吗?
□是□否
3、业余时间你有通过其他方式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吗?
□有□没有
4、你对专业课老师的讲课水平认可度?
□非常好□较好□一般□有些欠缺□不好
5、你曾经有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经历吗?
□有□没有□老师安排□自己找的兼职
6、你毕业后会选择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吗?
□会□不会□不确定
7、从事(或不从事)的原因?(排序,在括号里标明数字)
□专业要求□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其他
8、你认为所学专业就业的难易程度如何?
□困难□较困难□一般□较容易□不知道
9、你认为你所学专业的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渐渐趋向衰落
□市场已经饱和
□其他
10、谈谈你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研者_______时间_______
地点_______日期_______
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七
“民营企业”是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60%以上, 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然而, 在现实中却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民营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本文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生家长等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在校学生对民营企业的认知程度、到民营企业就业意向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几乎所有学生不愿意主动到民营企业就业, 即使选择到民营企业也是就业难的无奈选择。出现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 但作为培养方的高校来说, 分析学生不愿去民营企业就业的原因, 并针对性的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
1大学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对民营企业缺乏深入了解
调查中, 62%的学生认为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了解途径多样, 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程、网络媒体宣传和亲戚朋友介绍等。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的限制, 学生们缺乏对民营企业深入了解和亲身实践的机会, 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面感性认识。90%的学生认为民营企业就是所有权不属于国有的企业, 企业员工达到200-300人以上的企业才算是工作, 人数少,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去的工作就不算是工作。对民营企业缺乏深入理性的了解。
1.2学生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存在很多的忧虑
调查中, 不去民营企业就业和拿不定主意的学生比例为60%, 说明很多同学对去民营企业就业还存在顾虑。通过访谈和座谈会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就业的首选为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是无法在更好单位就业时的无奈选择。主要原因有:第一, 在民营企业工作薪酬及各种福利水平较低, 失业风险较大, 给个人生活带来沉重负担, 相比之下, 国有企业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即使无奈之下选择了民营企业, 也只是做个跳板, 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会马上跳槽。第二, 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是大学生止步于民营企业的重要原因。招聘企业许多是家族企业, 任人唯亲, 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及选人、用人制度, 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 由于山西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发展, 目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虽然很多, 且大多为中小企业, 工作性质与专业不对口致使学生不愿放弃自身专业去就业。对于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学生, 60%的学生看中的是民营企业灵活的岗位轮换, 能快速拓展知识面, 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到单位实习后急于求成, 急于想做专业技术工作, 对单位刚开始安排的工作不满意直接就辞职了。
1.3学生青睐于到大中型规模和大中型城市民营企业就业
调查中, 选择大型民营企业 (2000人以上) 的学生比例为37.6%, 选择中型民营企业 (300~2000人) 的学生比例为49.8%, 选择小型普通民营企业 (300人以下) 的学生比例为12.6%。选择大中型城市的学生比例为56.5%, 选择小型城市的比例为18.3%, 选择县、乡、村的学生比例为6.6%, 选择离家近的学生比例为18.6%。大部分学生选择到中型或大型民营企业, 认为大中型企业管理相对规范, 破产风险相对较小, 自己面对失业的风险也较小。大中型城市信息广, 就业机会多, 如果在民企工作不好的话, 可以很快找到其他工作。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离家近的地区。
2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对策
2.1增强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出茅庐的学生自主工作能力差。而国有企业的“导师带徒制”、“岗前培训制”、“职业资格证考试免费培训制”等制度为提升学生工作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相比之下, 民营企业对学生自主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招聘来的学生拿来即用。对此, 我们要在学生培养中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辅导员及教师在思想上要加强对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 不仅加强理论学习, 更要加强实践学习, 具备综合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工作的计划和过程中来,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2增强对学生就业应聘能力的培养
民营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 在应聘时学生应对难度大。对此, 我们必须通过就业指导课, 采取模拟面试、案例分析、亲身体验、信息收集演练、分组讨论式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收集整理近年来学生参加招聘面试时的问题、面试形式类型等,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班委组织, 在就业指导课上模拟面试, 以便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面试礼仪及面试题型,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增进自信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事例进行教学引导、教育学生。形式可以是老师举例, 设置问题, 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注意案例与问题的选择应注意本土化, 即以本地本校的事例为主, 要有时新性, 要真实合理, 具有较强的可信度。积极组织学生到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去亲自体验、亲身感受、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紧迫感。当然亲身体验前辅导员要明确目标, 绝不能走马观花。事前应让学生设置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 分组、分项, 有侧重点地去现场考证, 最后组织汇总分析, 各小组介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换位思考, 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帮助学生搜集就业信息, 特别是收集本地就业部门发布的信息, 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发布, 然后一起探讨本专业在当时当地的就业形势与求职情况, 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锻炼其信息收集的能力, 促使其顺利就业[2]。
2.3增强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引导
针对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的乡土观念较重, 缺乏创新精神;偏重专业对口, 轻职业对个人发展等问题。一是要加大对学生宣传政策的力度。更加深层的为学生解读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去工作不仅大有可为, 而且大有作为, 使大学不愿去基层或西部地区的想法有所扭转。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 着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将就业指导课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 一年级重认知和规划, 二年级重培养基本能力, 三年级重定向指导, 四年级重就业指导与服务。四个阶段要有机连接, 相互贯通, 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应首先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对自己所学专业、优劣势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正确自我定位, 扬长避短, 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同时也要勇敢面对现实, 增强受挫能力, 以正确心态对待挫折。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 要引导学生降低择业要求, 先就业后择业, 要引导学生在就业中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摘要: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不断充实民营企业人才力量, 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需要, 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然而, 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却出现招聘不到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尴尬局面。本文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校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和个人访谈的形式对学生面向民营企业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在学校培养学生层面提出指导性建议, 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民营企业,就业
参考文献
[1]赵宁.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3) :12.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八
作者简介:吴暇(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长春师范大学思政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应摆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位。对此,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家及吉林省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对吉林省主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更好的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外国语学院等8所吉林省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等多个高校的大四本科毕业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44份,有效问卷率为88%。
二、调查分析结果
(一)就业基本意向分析
1、如下图,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还主要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选择去机关、事业单位,32.3%选择去国有企业,16.4%选择去中外合资企业,只有13.3%选择去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及社区、农村等。
而对于大学生不选择去中小企业及农村就业的原因,调查显示,36.3%大学生认为工资待遇低及生活条件差,31.8%认为中小企业保险无保障,40.7%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差无法适应农村工作。
这一现象表明,多数毕业生就业仍热衷于公务员、国营单位。而同学们之所以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其中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的差距及社会整体舆论观念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将考公务员大军引导分流到最需要人才的民营企业和基层去工作,政府还应该从消除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差距,保障民营企业和去基层大学生的保险等待遇等相关方面做工作。
3、毕业生求职优先考虑因素
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这说明我们制定就业政策时,应该从增加就业前景宣传和提高薪酬福利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排除创业政策,应该完善初次就业后相关待遇,并明确未来发展及出路。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社区服务,应尽快解决毕业生正式编制问题。如鼓励创业政策,应加强创业培训,为毕业生介绍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让毕业生看到创业的前景和希望。
(二)政策影响
1、当前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笔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3.4%认为就业观念落后,认为经济发展滞后和政策执行力不够的占51.2%,认为大学生能力素质差的占13.4%。那么如何能解决就业困难,37.4%的大学生认为调整就业心态,降低择业标准,32.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重视在大学期间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的只占21.7%。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没有把自身素质提高放到首位,我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只有在把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选择。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机会的占39.9%排在第一位,占第二位的才是薪酬和福利32.2%。虽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转变,但是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也无从和用人单位谈及个人发展机会。
2、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就业见习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最了解的是就业见习占30.2%,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政策了解度占39.3%。但是认为就业政策对自己就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如有5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三支一扶作为就业方向。
通过调差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我省的就业政策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对于学校的就业政策的宣传,4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大,24.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有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大,有2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学校很少有宣传,7.8%的毕业生所在学校没有宣传过。这说明,可以看出学校、政府及其他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否则,再好的就业政策制定出来,同学们也无从选择。
3、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
在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应在哪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上,41.9%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有效的招聘信息,18.3%的毕业生认为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毕业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的只占26%。9.2%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降低人事代理和户档托管收费。并认为政府应为毕业生多提供一些免费的就业培训。
(三)失业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
1、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43.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求职经验,28.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求职目标太高,21.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就业能力。因此,根据国家、行业的发展形势及整体就业趋势来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的重要方面。同时对毕业生进行一定的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增长求职经验,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尽快就业。
2、那么失业后毕业生以什么为生活来源呢?55.5%的毕业生认为应该靠打零工生活,20%的的毕业生愿意做“啃老族”,14.7%的毕业生表示没有生活来源。以做服务员为代表的打零工生活,不仅浪费了毕业生的专业,而且等于和农民工挣饭碗,这种就业形式不能发挥毕业生的特长,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回家做“啃老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生活来源问题,而且通过失业培训,使毕业生掌握一定和技能并提高就业能力,更有利于就业。
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九
亲爱的同学:
您好!真实的毕业生就业意愿是学校制定毕业生就业推荐计划的客观依据。为此,学校特意组织此次调查。请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横线上,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校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2013年9月
您所在学院:长江所学专业:土木工程生源所在地(省/市)九江市性别男
1.您的就业意向是B
A.国有企业、事业单位B.民营企业、外企、合资企业 C.升学D.考公务员、村官等E.自主创业F.出国G.参军H.参加基层项目I.其它
2.您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B
A.非常明确 B.比较明确C.不太明确D.不明确E.从未考虑过
3.毕业后您想进入的行业是D
A.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B.制造业C.金融业D.建筑业E.批发零售业F.住宿餐饮业G.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H.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I.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J.教育行业K.房地产业L.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M.住宿、餐饮业N.文化、体育和娱乐业O.4.您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发展趋势、行业背景是否了解C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一些D.不了解
5.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首选D;次选B;再选E。
A.东北老工业基地B.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C.中西部地区D.生源地E.小城镇等基层单位F.无要求 G.其它
6.您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薪金预期是BA.1000-2000B.2001-3000C.3001-4000D.4001-5000E.5001-6000F.7.您对以上薪酬标准考虑的原因是B
A.当前就业的职业行情B.根据自身价值的判断C.根据目标单位实力D.父母,老师或同学意见 E.其他
8.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可多选)ABCD
A.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B.校外就业网站C.各地人才、职介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D.报纸、杂志、广播、电视E.亲戚、朋友、老师的介绍F.直接登门或电话求讯F.其它
9.您准备通过以下什么方式提高求职成功率(可多选)ACD
A.应聘准备充分B.更多的获取各种招聘信息C.提高自我素养,心态端正D.有目的填写个人简历,求职信E.及时的跟进应聘结果F.每次应聘结束,总结自己好的表现及不足G.10.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可多选)ABCDEF
A.专业成绩、技能B.综合能力C.实践经历D.吃苦耐劳精神E.良好心态与稳定性F.学历G.性别
11.您认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最应当给予同学的帮助是什么? 首选 B;次选 C;再选 G。
10.大学生毕业就业意向 篇十
求不断上升。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
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
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学院:
1. 你毕业后会做什么?
A: 出国留学 B: 就业创业
C: 考研深造 D: 其他
2. 你了解现在的就业趋势吗?
A:了解 B:一般 C:不了解
3. 关于职业选择和工作单位的信息都是哪里得到的?
A:各大找工作网站 B:学校招聘会
C:仅凭个人爱好 D:朋友介绍
4. 如果毕业后打算就业,选择
A:国企 B:合资 C:外资企业
5. 对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满意?
A:满意 B:较满意 C:一般
D:较不满意 E:不满意
6. 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A:完全掌握 B:基本掌握
C:部分掌握 D:没有掌握
7. 是否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A:完全了解 B:基本了解 C:一般了解
D:几乎不了解 E:不了解
8. 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A:是 B:否
9. 毕业后您会选择到哪个城市或地区发展?
A: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B:沿海发达地区
C:中小城市 D:边远地区
E:城镇或乡村 F:留在四川省
10. 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情况的重要办法是(可多选)
A: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技巧
B: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
C: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D: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 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
11. 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500―1000 B: 1000―1500 C: 1500―
D: 2000―2500 E:2500―3000 F:3000―3500
G:3500以上
12.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
A:专业知识 B:学校名气 C:学历及学习能力
D:社会实践经验 E:工作交际能力 F:品德、特长爱好
G:身高、相貌
13. 您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
A:如何写专业简历 B: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C:企业选人的标准 D:如何面试
E:如何谈薪酬和福利
14. 您首选的就业方向是
A:政府机关公务员 B:学校及科研所
C:其他事业单位 D: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E:名企或股份制企业 F:部队
G:参加基层服务项目 H:非政府社会组织
I:自主创业
15. 您对这个行业的选择主要基于(多项选择)
A: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 B:该行业收入较高
C:稳定 D: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E:创业机会大 F:其它
16. 对第一份工作,您最看中?
A:丰富自身的经验 B:高薪 C:工作的稳定程度和公司的前景 D:能否施展拳脚,实现自身价值 E:是否体面
11.大学生自杀意向及干预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自杀;抑郁;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根据近十几年的调查数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现状堪忧,自杀已经成为毒害大学生的巨大魔爪之一。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我们怎么做才能对改善这一现象产生效果?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然而,很多人并不愿意去接受学校、老师和心理咨询的帮助,甚至逃避,找出其中的原因,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心理干预的人。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精神寄托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对自杀的原因,不同的学派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们对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深深的内疚感,甚至罪恶感,严重到无法摆脱时,可能选择自杀;二是人们对外在世界、事件或他人的攻击性转移到内部,造成自杀;三是人们内心的某种谋杀或伤害意图付诸实施,用自己的死让别人不得安宁或终生痛苦、后悔莫及。而认知学派认为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工作或学习的认知产生偏差,用完全灰暗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二是人们用狭隘的视野去看待生活,只看到了负面的方面;三是人们对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无能无力,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别无选择,只能走向生命的终结。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呢?我们可以从案例里面寻找答案:其中之一说的是一男生在被分手之后,情绪低落,在外人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害羞腼腆的男生,在遇到挫折之后希望得到帮助但是遭到拒绝(拒绝他的人并不知道他当时遇到了困难),之后没有多久就选择了自杀。这让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大学生的自杀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和开导,积压过度的情绪无法得到宣泄,最终走向极端。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该努力的方向就是及时或提早发现问题,预防或阻止自杀等极端行为。胡凯教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网络干预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其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网络的普遍存在对他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传播的自主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网络人际互动的超时空性、符号性和无规范性等特点,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舆论导向难度加大,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很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另一方面,网络对于自杀心理干预非常有效。高校内的心理普查,可以检测出学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依据之一,即根据普查结果有目的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问题心理干预。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显性或者是潜在,相比显性心理问题,潜在心理问题更危险。没有明显表现,没有及时解决,危险一直存在,某一天心理问题爆发演变为极端行为,后果不堪设想。有一个案例中,一个开朗的女生走向自杀,根据后来的调查和她留下的遗书等信息,她自杀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男友的背叛,其次是班主任长时间对其恋爱的管束。这是外在原因。事实上,她的很多真实想法在她日常生活中经常以玩笑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被他人当作玩笑。她选择卧轨,而在她出事前不久,她和朋友说过,她去过铁路上,但是被守铁路的大爷赶了出来。她出事之后,才得知那不是玩笑。如果我们能提早发觉她的不对劲,也许不会发生这件惨剧。此外,据守铁道口的大爷回忆,事发当晚火车过来在灯光下,他看到了当事人在火车来到她身边的前几秒钟站了起来,似乎是想要逃开,但是没有成功。这说明她的求生欲望很强烈。如果在她极端想法产生和发展的时候帮她一把,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
在痛心的同时,我们应该也看到其实自杀心理干预并不困难,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不仅是心理普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时代要成功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必须明确角色定位,了解必备的心理品质,探索提高心理品质的途径。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干预的方法。首先,作为生活的同伴,我们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看似正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没有太多精力关心别人,但是网络可以解决。在网络时代,我们要抓住网络手段,提高工作效果效率。首先是心理普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认真的做心理普查,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别人去“窥探”他们的心,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给别人,这也是心理普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这样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会有一个挑战和任务摆在眼前,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开导和引导学生去学会敞开心扉,直面自己的问题,并且勇敢的解决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的手段。
除了心理普查,我认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想法。对症下药是关键,而保护学生对于隐私不愿泄露的想法也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这样的平台,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心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上以陌生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90后的一代不愿和熟悉的人说心里话,而更愿意去和陌生人说自己的心声,一方面是陌生人不会带给自己压迫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杀心理不是豺狼虎豹,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后果不堪设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灵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十二
随着我国社会各阶段的改革及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我国的教育在体制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往国家对于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到现在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变化, 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在日趋增强,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并且扩招的比例逐年增大,虽然缓解了升学的压力,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倍增,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再加上体育专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择业时处于不利的形式,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当前的社会情况来看,国家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为目的的,而现在,从每年体育教师招考的数量和应聘体育教师的大学生的比例来看, 明显的是供大于求。
综合这些原因, 导致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从当前的各大高校的体育院校各个专业的招生数量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数量相对于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招生数明显要高出许多, 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院系所涉及的专业中属于一个大专业,从另一方面来讲,学校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工作开展的好坏, 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各大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体育专业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在以后的就业形势中,在社会上同等水平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体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并且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的来看,及时、有效的了解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对于自己以后就业的打算及对于 就业的一 些想法和 困难,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的做出指导和更合理的安排课程,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也能让他们及时的了解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及早的做出对于就业的反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法是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对所研究课题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中,以“就业意识”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46篇;在检索的结果中进一步以“体育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3篇。以“就业取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1篇;在检索结果中进一步以“体育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3篇。对检索到的这6篇文献经行了重点阅读。另外,经过分类和整理,整理出23篇与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相关的其他专业的文献进行侧重点阅读。这些文献和资料的获得,为客观的分析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面对面交谈、互动获得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根据论文的研究需要,就吉林省中小学对教师基本素质及技能的需求情况制定访谈提纲, 对东北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访谈,以获取更为全面的相关材料。
(3)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关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的相关问卷,按照性别,专项分层抽取100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包括25名,男生75名。共收取有效调查问卷93份,包括23名女生和70名男生的调查问卷。因调查结果中,不同专项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此不一一列举专项。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基本信息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到,毕业生中的运动等级大部分是国家二级,一级没有,国家三级和无运单等级的各占9.7%,说明了本科毕业生的运动员等级水平还是可以的,能够发挥专业的优势。
通过表3可以看到, 毕业生中的计算机水平无等级的占70%,有等级的很少。说明了体育学院的本科毕业生计算机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的。
3.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到,毕业生非常明确的占11.8%,比较明确的占42.0%,不太明确的占34.3%,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明确的共占53.8%,其余的都没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说明了,有接近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是模糊,不确定的。
从表5中可以看出, 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考虑最重要因素的前四名分别是福利好、工作稳定、收入高和符合兴趣爱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人把财富等同于价值,福利好成为工作首选,而对社会有贡献的选择只有7.5%是所有选项中最低的。大多数即将成为体育教师的毕业生是作为园丁为祖国培育花朵, 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金钱主义。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浮躁风不能影响到我们的择业观,因为下一代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3.3、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社会现实态度
通过表6可以看到, 毕业生对社会现实所持态度的分歧比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现实堪忧,而有部分人对社会现实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对社会现实不够了解,所以还不能对社会现实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4、结论
(1)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的个人体育水平比较高,但其他方面较弱。#$%&éá'()01éá"23$45á6789@AáBCDEáFGHIáPQRSTUáé?á?éá?èá??áèá
(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目标较明确 , 但是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窄。??á?èáé?á??á??á?è?áè?á
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十三
朋友您好,我因毕业论文的需要,需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涉外文秘专业的认
识和理解,以及毕业以后是否愿意从事涉外秘书这一职业,我要做一份关于涉外
秘书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帮忙完成这份问
卷,非常感谢!
您的个人信息:
专业:年级:性别:
1.您觉得桥头堡战略对云南涉外文秘人才的需求大吗?()
A大B小C一般D不清楚
2您认为涉外秘书的发展前景怎样?()
A很乐观B不乐观C一般
3(单选)除秘书资格证外,您认为对秘书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
A计算机等级证书B普通话等级证书C英语四、六级证书D驾照
E其他证书
4您认为涉外秘书应该是什么类型的?()
A专才B通才C看情况而定
5您认为涉外文秘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可多选)
A专业业务能力B计算机应用能力C写作能力D决策能力
E社交能力F 组织管理、协调能力G社会实践能力H应变能力
6.您认为涉外秘书人员除应掌握外语和秘书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哪些知识?
()(可多选)
A企业经济管理知识B行政管理知识C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知识D
法律知识E心理学知识F其他基础知识,比如政治哲学,文化知识,7您认为涉外秘书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
A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B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翻译素质C融通
中外文化D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E全面掌握涉外礼仪F严谨的涉外法律素质
---
8.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本专业毕业生的()(可多选)
A 专业成绩B综合能力C学校名气D社会经验E 专业技能F发展潜能G外貌
9.毕业后您最想进入的行业是()(限选两项)
A 金融、证券、保险业B商贸业C电力、石化等能源业D新
闻出版社E房地产业F医药、食品业G旅游、交通、民航业H
制造业I政府机关
10您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涉外秘书工作?()
A愿意B 不愿意C不知道
11根据前一题您选的答案回答该题,(1)如果您愿意,您的理由是()(可多选)
A工资待遇高B层次高,发展空间大C有挑战性,促进自我完善提升D其他,比如:
(2)如果您不愿意,您的理由是()(可多选)
A要求太过,自己难以达到B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C 工资待遇不高D其他,比如:
12您认为刚毕业工作的涉外秘书的工资应为多少?()
A、700--1000B、1000—2000C、2000—3000D、3000-4000
13.您认为高职专科院校培养文秘专业的学生偏重于哪方面?()
A行政秘书B经济秘书C两者兼有
14您认为涉外秘书是偏向哪一方面?()
A行政秘书B经济秘书C两者兼有
15您对涉外文秘人才的培养的意见或建议:
14.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十四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特进行了本次的调研。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在网络上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共71份,问卷有效率为90%。问卷回收后,我们小组七个成员,分别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7.46%的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14.08%的人认为形势正常,就业情况良好。1.41%的人认为就业较容易。7.04%的人不清楚情况。看来许多人对这一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势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基本情况
1、毕业后去向
从针对同学们毕业后去向的问题4的调查结果看,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同学为40.85%,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同学占38.03%,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占12.68%,而自主就业的同学则有8.45%。
2、就业单位意向
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14.08%的同学选择在国家机关工作,12.68%的同学选择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选择在学校和科研研究所工作的同学占1.41%,选择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同学占19.72%,而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占8.45%,22.54%的同学选择到外资企业工作,8.45%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而另外1.41%的同学选择在部队工作,另外有11.27%的同学选择其他。
3、工作所能接受的月薪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1.41%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元以下,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3000元之间,40.85%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5000元之间,26.76%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则在5000~8000元之间,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8000~120xx之间。
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本次调查的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现总结如下:
1、直接就业是首选,选择考研的比例也很大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问题8的调查结果则从侧面反应出这一现实情况。12.68%的同学选择“考研”,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同学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69.01%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可以看出在能够就业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就业早日进入社会的。
2、就业薪酬期望趋于理性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5000的同学占40.85%(1000~20xx占1.41%,20xx~3000占12.68%),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过去高估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月薪能够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超出了自我价值的`评估,就业不大乐观。
3、大学生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对求职中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3%的同学认为要有“时间和工作经验”,56%的同学认为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53%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选择其他的有14%。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认识很客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同时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是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要积累实践经验。
三、建议和对策
1、大学生应夯实基础,努力提升自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践和工作经验(占63%),但同时却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求职中最欠缺是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可见,我们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能力缺失的境地。其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平日里就早做准备,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就业还是很乐观的。所以,我们认为就业难,难在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并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规划,虚度了大好青春,等到毕业之际才意识到自己学无所成,从而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同学应早做准备,在校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学会与人交往,早日融入社会。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我们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还是热衷与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大城市就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然而,以上地区、单位僧多粥少,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才会出现目前的结构性失业。我们发现,实在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的进程中,小城市、乡镇等地急需人才,小型企业、私人企业都求贤若渴。因而,我们大学生如果能切实的改变自身观念,树立基层意识,相信就业还是不会很难的。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面临就业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缺少指导。因此,我们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们从长计议,早作准备。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从以前的注重课本理论,逐步走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轨道上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4、政府部门要改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对于那些有碍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要放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
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十五
关键词: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企业需求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在199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设置, 截止到2009年已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60所左右。在新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较晚, 已开设的本科院校有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未来成功就业而做的各种准备, 是他们今后获得理想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解新疆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调查分析了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并及时反馈, 以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本研究在2013年5月选取了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师范大学4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200名在校生, 对就业准备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87家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的4所高校均为新疆的二本本科院校, 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一调查对象
1. 在校本科生
调研对象是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电子问卷120份, 纸质问卷80份, 合计200份, 有效回收145份, 回收率72.5%, 被调查的学生以大二和大三为主, 占总数的91.03%, 男女比例为4∶6。
2. 用人单位
在用人单位调查中, 我们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进行走访或发放纸质问卷, 问卷共计100份, 有效回收87份, 回收率87.0%。被调查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12.64%, 外资企业占24.14%, 私营企业占52.87%, 其他企业占10.35%, 单位行业中主要为餐饮业、现代服务业、快销产业以及制造业。单位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 (44.83%) , 其次是技术密集型 (25.29%) 和国家、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5.29%) 。被调查企业中有29.89%的单位员工总数在500人以上, 37.93%的单位员工总数为200~500人, 16.09%的单位员工总数为50~100人, 16.09%的单位员工总数在50人以下。根据近几年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情况看, 大部分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 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以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调查为主, 并辅以电话和实地访谈, 调查结束后采用“问卷星测评系统”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问卷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要求调查两套问卷。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问卷包含了个人基本情况、对本专业的认知度、择业目标、实践活动、竞争条件、就业渠道等项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要求调查包含了企业基本情况、工作职能、人才期望、招聘模式等项目。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限时完成, 所有测试数据均由课题组成员按要求录入。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 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
第一, 职业定向不明确, 缺乏择业目标。“职业定向”是指确定对自己来说比较适合的、理想的、将来要去争取从事的职业类型, 选择职业目标, 并为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各种行动的过程。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初衷的问题中, 本人兴趣所在、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影响、因为专业就业前景好三个选项的百分比分别为26.9%、23.45%、21.38%, 另外还有28.28%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填报志愿, 无特别的原因。在经过2~3年的学习后, 24.83%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 有70.34%的学生不是很了解, 还有4.83%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完全不了解。对于是否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问题时, 有5.52%的学生有具体的规划, 75.17%的学生有规划但不具体, 还有19.31%的学生则完全没有规划。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在迈入大学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基本是随大流或是迎合长辈的意愿, 在大学期间对职业定向思考不足, 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所以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一想到找工作就会担心、害怕和焦虑。
第二, 就业压力大, 就业观存在偏差。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紧迫, 就业存在供大于需的情况, 有57.24%的学生迫切希望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有48.97%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立即工作, 若专业不对口也希望能立即工作。在就业单位选择上, 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学生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 若没有应聘成功, 会有31.03%的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自主创业, 而愿意去私营企业或公司工作的不足18%, “金饭碗”安逸稳定的工作依然是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在行业的选择上, 57.24%的学生想进入政府机关, 其次是金融、证券、保险业。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 40.69%的学生会选择留在首府乌鲁木齐, 31.0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 17.24%的学生选择了去内地一线城市发展, 还有6.14%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在择业上更多的是看中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 并不太注重单位的名气和规模, 也不希望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三, 有较强的能力准备意愿, 但对知识准备认识不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5.0%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原因是有78.62%的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实践经验, 所以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问到“个人哪些条件会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时, 有80.69%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经验, 而选择专业知识或成绩的仅占到22.07%。但是在目前就业压力过大的情况下, 也会有84.14%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前考取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证、会计从业证甚至驾照等为自己增添求职的筹码。也有学生希望能通过辅修相关专业、社会实践、关注就业信息等方法为就业做准备。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社会实践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为将来的工作储备能力, 但是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性不强, 据调查参加专业单位实习的只有22.76%, 而参加日常兼职工作如发传单、在餐饮店打工的却占到61.38%。
2. 用人单位需求行为分析
第一, 企业招聘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中很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 企业对于本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从某一方面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发现, 有80.6%的被调查企业在最近一年内有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计划, 其中87.9%的企业所招聘的为基层岗位。在人才招聘方式上 (多选题) , 有89.66%的企业倾向于发布网络、媒体信息招聘;41.38%的企业还希望能通过高校合作招聘, 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在这个时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其他则是通过企业员工推荐或社会招聘会招聘。
第二, 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在对人员学历的要求上:本科层次最高, 达到42.53%, 其次是大专生和研究生, 说明了本科毕业生与其他层次人才相比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
在企业需要的岗位类型上, 只有15.5%的被调查企业希望所招聘的员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某个职能的工作, 如绩效考核或员工招聘等, 有58.6%的企业需要他们能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的工作, 甚至有25.9%的企业希望他们所招聘的员工除了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 还可以兼任行政方面的其他工作。
在对员工所需资格证书中, 人力资源师三级、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是必备条件。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处于起始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 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各种办公室软件,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结果表明了企业既看中员工的专业技能, 也看中员工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多方面发展, 全方面锻炼自己, 以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为自己良好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三, 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在调查中发现, 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 在工作过程中则表现比较浮躁, 要求过高、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等现象, 这些导致企业对应届大学生不够满意。所以企业在招聘本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乐于接受那些语言表达流畅 (97.7%) 、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 (91.95%) 、扎实的专业基础 (74.71%) 、担任过班级或学生干部 (51.72%) 、积极参与院级校级活动 (45.98%) 的学生。所以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化解压力、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
四结论
近年来, 随着各高校的扩招,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紧迫, 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应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 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好职业规划;在专业技能方面, 不能盲目跟风考证, 要多学习专业知识, 把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扎实, 让自己在应聘过程中更胜一筹;学校可根据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解决学生缺少而企业关注的素质能力问题;另外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 定期召开校园招聘会, 寒、暑假时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 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经验, 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 培养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淑云、罗筑华、陈熙等.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art 3) [C], 2011
1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 篇十六
关键词:创业意向;女大学生
一、女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分析
(一)创业自主性差,动机性不强
政府政策的支持,在中共和国务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倡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1号),随后,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具体办法。以及对于女性创业的优惠政策的,如“女大学生就业支持行动“等,这是鼓励广大女性积极地创业。但是创业的也是少数女性。究其原因:
1、传统思想
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女主内,男主外”,把女性定位于家庭主妇的角色,使得女性缺乏了创业的自主性、主动性。这是社会上对于女性性别歧视的看法。由于女大学生也受其思想的影响,女大学生创业者很少,自我主动性受到思想的影响,也就没有了创业的动机。
2、自身原因
现在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出现一种思想“干得好,不如嫁的好”。一部分女大学生不会自强,独立,就不会有自己创业的动机,同时也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些与创业相关的事。此外,在校大学生在沿袭创痛的毕业后就业的人生轨道——就业的同时也对创业有所考虑,但是比例并不高,而且女生的比例低于男生。女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占大学生总数的57.7%,而在”自主创业“上,女大学生的比例(2.6%)低于男大学生(6.1%)。如何激发女大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还是有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实施.
(二)创业具有盲目性
由于女大学生对于创业前景没有更好的理性的分析,没有认真分析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条件是什么,即使对创业一份创新创业的热情,但是,在创业的路上也是没有规划性、目标性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分析创业形势不具体,片面,显得很盲目[1]。女大学生的创业的盲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洞察与分析市场发展形势的能力
由于女大学生没有更好的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当前一些创业的项目可能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是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还是一惯的“走别人走过的创业之路”,就可能没有创新点,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了。这就需要,女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做好相应的功课,明确市场的发展形势,减少不必要走的“弯路”。
2、选择创业项目与“因人相符“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另辟蹊径”。盲目的跟风发展其他的专业的创业市场。对于,女大学生也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喜欢盲跟风,创业项目选择自己不了解,不熟悉,没有专业知识理论支持发展的创业项目。很多女大生在创业路上也吃了不少亏。女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和创业热情的基础上,开始创业过程。选择创业项目,需要评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以及所能获取的资源,选择个人与资源能得以施展的项目。与其,选择创业项目不了解的还不如选择自己所感兴趣、能力范围内等相关项目,只要比别人创新点新,在这条路上同样也能創出新辉煌。
3、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女大学生很年轻,往往容易眼高手低,缺乏对于在创业存在的风险性的有更好的分析的能力,或者想到相应的应对策略。使得创业中的出现各种风险,打的女大学生措手不及。
对于创业之路的女大学生而言,需要的遇到困难能积极应对和创业不走“寻常路”。以及创业之路上减少不要的盲目性。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将理论与实践脱节,没能更好地将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创业的路上女大学生会很难坚持下去的。想在创业之路走得更远,需要创业者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不断地总结,反思。在女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需要考虑到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二、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性别偏见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还是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男尊女卑”的性别偏见。女性的职业就是当好家庭主妇,男性在外打拼创业。这种思想,女大学生也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没有创业的动机性,甚至在对女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研究中,大部分的女大生不选择创业的原因也在此。虽然国家有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针对一些女大学生创业与男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度上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女大学生得到的扶持度是很低的,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2]。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
现今的高校教育秉着国家相关的创新创业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教育中,需要面对广大学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业教育受到高等教育关注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编写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发展。但是,往往理论教的很多,与实践接轨的效果并不好。大多学校是理论教给学生了,会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的比赛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实践操作。但是,活动毕竟太单一,没有针对性。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选择创业项目时都会受到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限制,没能更好的发挥其创新创业的优势。
(三)缺乏胆识、自信心
女大学生创业者与男大学生创业者,相比较而言,缺乏的是一种胆识和具有的自信。往往女大学生考虑问题会比较细腻,仔细,全面等。这是女生比男生相对的优势。但是,在关于创新创业的自信心、胆识上,往往没有男生有自信,胆识。即使是在创业中的遇到的相关的问题,处理不好,大多数女大学生会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会更多的考虑到其他外在的因素。而男生大学生创业者的在自信心、胆识却是由于女大学生创业者。这就需要不断地整合自己的素质能力,培养自我的自信心。
三、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而言,需要多方的努力、配合。才能不断地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的热情以及其创业能力。
(一)创造利于女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1、家庭观念转变 男女平等,摒弃男尊女卑的思想,不要有只有男性可以在外打拼创业,女性只能做家庭主妇的旧观念。其实,女性同样也可以在外打拼创业的。这在无形中,也会给更多的女大学生影响。激励着女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业。
2、学校教育 学校虽然秉承着国家的相关的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也没侧重对女大学生的积极地引导,和具有更针对性的教育。需要学校更具有针对的培养女大学生创业者。
3、社会宣传 社会发挥媒体的作用的宣传一些女创业家的成功事例,宣传其正能量,给女大学生以积极地引导和影响。更加激励着女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二)完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与体系
1、学校教育体系完善 学校秉承着国家的创新创业的政策,也有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但是,由于形势单一,理论与实践没能更好的结合,发挥其优势效果。需要学校这一教育机构更好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发展。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发展。
2国家政策的落实 虽然国家,实施了相應的鼓励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是否同男大学生创业者一样的优惠,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落实到实处了。
(三)增强女大学生创业精神
1、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主、自信、勤奋等 培养女大学生自主、自信、勤奋、诚信等品格,激发成就和创新精神,形成自主创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理念。
2、创业技能培训 通过创业技能培训,使准备创业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即战略目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等。确保创业能够得到有效的便利的支持。
3、简化创业程序 通过简化政府部门创业所需的社会程序、提供可及性的公共服务,以支持并帮助创业者开创事业。
参考文献:
[1]林建军,唐芳,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与指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2)193-201
[2]魏军锋,女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7)
17.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十七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习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平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真善美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习,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习,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推荐阅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正达奖学金评定办法1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语言上机 实习7答案10-27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06-15
浙江农林大学金融学10-15
浙江农林大学电子商务11-11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09-1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排名10-05
西北民族大学导师06-27
西北民族大学图文08-04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