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教学心得(精选8篇)
1.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一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2.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二
一、课堂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尤其是前10分钟的导入如果能够做好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说可以把一些师生问候用音乐唱出来, 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 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说,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 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二、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 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 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 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 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 , 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 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锻炼了胆识, 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这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 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 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 通常情况下, 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农村, 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 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不但没有对该曲目产生兴趣, 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 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 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 也可以让其来做带头, 教大家一起来识谱, 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说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四、音乐教师更要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必须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 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 老师应该不断拓展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五、教师应善于启发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 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 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 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 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 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 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六、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 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 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 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孩子就象一张白纸, 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 特别是美妙的音乐, 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 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 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作。我爱音乐, 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 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 总有一天, 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3.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智慧 篇三
一、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向,防止出现过度教学
过度教学的一个表现是多数学生大体听懂了的内容,教师却还要反复讲。在教学中过于偏重于某个内容点,而忽视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重心、教学方向发生了偏移,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上一节音乐鉴赏课,要找一些辅助的资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过分地在辅助资源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出现了过度教学的现象。有一位老师上了《独特的民族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三节】这节课,在欣赏第一首作品《辽阔的草原》时,他先播放了一个描述草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了一遍《辽阔的草原》,并讲解了蒙古族民歌的一些特点和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蒙古长调歌曲的理解,他又播放了一个课外的长调作品《轻快的走马》,欣赏完后,原以为该进入下一首作品《宗巴朗松》(西藏民歌)的学习了,可是他又把话题转到了蒙古歌手腾格尔身上了,并又播放了《蒙古人》、《天堂》的视频,播放完了,这节课只剩下10分钟了,可还有两首作品(两个民族)还没有欣赏。结果这位老师把两首作品各欣赏了一遍,简单地说了一下就匆匆下课了。这就是明显的过度教学,过于偏重于一个知识点,没有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打破“以教代学”的固化模式
所谓“以教代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教,过多地替代了本应而且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而完成的工作。以教代学使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和既定的结论。学生基本不用探索、质疑、判断和选择,而主要是理解、消化和接受。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讲得学生当堂消化,不给学生留下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必需的体验、感受,以及质疑、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从而不能更深层次地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节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是自己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生平及他的音乐创作磨难历程,那么学生当时有印象,下一节课可能就忘了。在欣赏他的音乐作品时,只是停留在刚才的简介层面,没有深入了解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就不能够完全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特别是音乐中表现出的和命运抗争的内在力量。但是,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关于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创作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介绍给其他同学,并组织相关的主题讨论,那么再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体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我在教授《醇厚的中原韵》这节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学唱教材上的民歌,然后三个小组进行比赛。一说到要比赛,各组的学生都来精神了,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都在轻声的哼唱,等到我用钢琴伴奏各组进行演唱时,每组学生都很认真、积极,而且第一遍唱的不好的组,还要求唱第二遍,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在歌唱的体验与参与中体会到了不同地方的民歌特色。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作品聆听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模块是以聆听为主进行教学。听什么、怎样听是最关键的,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关注、聆听音乐的基本要素。少讲,多听——反复听、分段听、整体听,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下对作品的内涵、效果、诠释手段,有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讲《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时,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认识京剧的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怎样认识?光靠说讲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不能直观的、较深层次的认知。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理解、分析作品,即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与书上的解释有所差异,也不要把书上的既定解释或者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只要是大的方向没问题,就要鼓励,毕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认识。我们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4.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中的力度记号要求学生有强弱的朗读歌词,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内容。
二、认识拍号
小学阶段的歌曲最常见的拍号是2/4、4/4、和3/4拍,对于一首没学过的歌曲来说,,先掌握节奏尤为重要。如在教唱〈新世纪的新一代〉时,首先先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节奏累型,然后带领学生拍打四四拍的节奏,待学生熟练后再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欢快的歌声来抒发热爱党的感情,并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四、读谱训练。
5.音乐教师读书心得 篇五
寒假中,除了享受节日的喜庆外,我还不忘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加以提升。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李玉平教授主编的《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一书,读后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以案例展示,理论拓展两种形式,对当今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及解决的方法策略作出了详尽而全面的剖析。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很值得一读。在此,我只对本书中感受颇深的几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传统的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等。而现在这个名词已经被“教学设计”所代替。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种中,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程式化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学法引导,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等。这种设计,对老师而言,只不过是教学程序的一个文本体现,具体有多少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再看看第二份乌老师的教案,你很难找到上述提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而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学生风采”一栏。
在这栏里,详尽的记叙了学生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及教师的感受。看完后,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份教案。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对教案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教案是上课时教学计划,是备课的记录,是课前的准备,我们需要将它设计的无缺。乌老师正是打破了这一“常规”,她认为教师对小学内容早已“熟烂在胸”,用不着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创造,这是最珍贵的。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空间来。乌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改的一个很好的示例。我想今后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是否也应向这方面发展呢?
二、合作学习
一提到分组合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小组合作。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场景。有些教师甚至将一些毫无讨论价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有些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讨论,也不进行指导和调控。细想想就不难感受到,这样的讨论有多少价值,在浪费了时间之后,学生又获得了多少收获。
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犯过类似的毛病。在学习完本书后,我才终于找到了病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对合作学习的概念不甚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于合作学习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
2、过于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概念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3、组织形式不确定,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讨论和交流具有随意性,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4、对于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表现欲强;而学习不好的“搭便车”。课堂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在合作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优势互补,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确的分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为此,我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认为: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并指向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考虑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提出有挑战性,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研讨。
3、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会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备课。老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指导。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5、课堂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更要关注学生的团体,对于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小组,老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6、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一般要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7、教师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一次航海旅行。那么,教师是“指南针”,学生才是真正的“航海家”,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做。
6.音乐教师培训心得 篇六
2009年秋期,我服从学校安排共参加了两次宜宾市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亲身接受了中山街小学谢云霞教师的现场指导。通过两次培训,我的感受颇深。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小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看到了教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不思进取的思想,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在这短暂的3天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在这次培训中,遵守纪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严于律己。
7.提高中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篇七
一、中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中学音乐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 从表面上看, 音乐教师以教授音乐课程为主要内容, 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和谐的心态。这就需要中学教师掌握一定的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 懂得教学管理艺术, 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案例和内容, 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课, 懂得音乐的奥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 中学音乐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掌握各种音乐理论知识, 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理论体系。中学音乐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外, 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实践, 指导学生对概念、符号和各种专业术语理解, 示范各种唱法, 传授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同时要掌握音乐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教师如果只关注理论教学, 势必造成学生在开口唱方面的不足, 若只关注实际动手、动口能力, 则不会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音乐教师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方面, 要选取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 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形象生动地指导学生。同时, 为了提升中学生音乐教育的人文素养, 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内容, 要强调音乐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
中学音乐教师只有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 并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方面, 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青蓝工程”, 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音乐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青蓝工程为音乐教师提供定期交流, 定期开展定向培训和辅导, 定期开展成果汇报或者示范教学。在该工程中, 优秀教师要对青年教师的教案、讲稿和教学日历等进行系统的指导, 并分享自己的教案, 通过发现教师教学准备中的不足, 提升教学质量。中学在积极推进青蓝工程过程中, 要大力提倡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学习型组织, 鼓励老教师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 及时反馈教师在授课中的优缺点。通过新老同事的相互帮扶, 可以把教学、管理、个体案例等带有典型性的实际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灵感, 发现教学中的规律。
三、中学音乐教师要经常慎独、反思
中学音乐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 包括教学中的声乐理论和技能, 要带着一双发现的慧眼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 很多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但是时代在发展, 教学情境在变化, 教育对象也在变化。因此, 教师要学会慎独和反思, 对自身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从而养成问题意识, 实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中学音乐教师学会慎独和反思, 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求, 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 教师慎独和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前的备课准备、课堂上的教学实施和课后的作业布置等方面。同时也要横向反思, 向优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学习, 经过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总结,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学教师能否安心教学, 提高教学能力, 就要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如果一所中学的民主风气浓厚、教师团结、领导能够落实群众路线, 就能够激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学要聘请本地区杰出的文艺工作者到校举办报告会或者专业研讨会, 从而把音乐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方式方法输入到学校。在扩大行业专家学者进学校的同时, 学校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大赛活动, 对教学中涌现出来的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进行表彰。同时, 学校要给广大音乐教师走出去的机会, 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和国际性的学习交流活动, 加强全国范围内中学音乐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工作。
在对教师评价方面, 学校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教师考评方案,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学校层面, 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汇报, 定期组织公开课, 制定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学生层面, 要组织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 从而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支撑和依据。
五、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自己看成是课堂主宰, 往往独断专行, 忽视学生的感受, 造成学生在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例如, 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诵乐谱或者唱歌, 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导致课堂气氛严肃紧张, 学生没有积极性;有些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 学生愿意学就学, 不愿意学也无所谓, 只要把知识传授给那些愿意学习的学生即可。这导致学生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课堂松散、混乱、无序, 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有些教师采取民主的方式, 同时注重课堂管理, 让学生表述合理的诉求, 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 能够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舞蹈艺术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
六、中学音乐教师要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 为中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首先, 利用网络课程,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很多中学音乐教师也很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由于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在传统媒体社会, 教师无法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在网络等新媒体盛行的新时代, 为了获得真实的教学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教程, 将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等方面的精品教学资源为己所有。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摩课堂教学, 也可以发表评论进行交流,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其次, 通过新媒体为载体, 在课堂上实现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受学校规模和基础设施的限制, 很多中学没有专业的教学教室和教学设备, 导致一些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一定的教学内容。但是, 教师现在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 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从而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比较具体的操作过程, 增强课堂效果。第三, 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后作业的监督和指导。中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发送作业内容, 也可以通过网络检查作业, 实现远程的监督;可以通过校园网开辟专门的教学贴吧、网页, 从而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摘要: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美育素质,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步伐, 中学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其中, 教学能力是关键。为了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需要在综合素质、教学方式、教师悟性、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建树。
关键词: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 2008 (9) .
[2]郭宇菁.音乐美学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 2009 (6) .
8.论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 篇八
【关键词】音乐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J 6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35-02
目前,音乐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广泛的推进,这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要求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尤为重要,它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总结来说,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二是音乐实践活动能力。
一、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
高校音乐教师立志于在高等教育的氛围中传播音乐艺术,其自身应具备的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一般包括: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修养和音乐审美的教学、合唱指挥、创编等技能技巧。概括如下:
(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
一切的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必须在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基本的音准、节奏感、基本的识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上进行的,无论是音乐教学中的演唱、演奏或是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皆如此。因此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音乐教学中,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一定要紧密结合歌唱教学、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等音乐学习内容,在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音乐欣赏的教学能力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各个时期、各种体裁、各种题材、各种结构的中外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包括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作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得到音乐美的享受,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合唱与指挥技能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高校学生最易掌握的音乐技能之一。与此同时,有表情地歌唱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及人际交流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唱艺术形式最能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们和宣传政策的作用。合唱教学和演出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因此合唱的教学能力和指挥能力应作为音乐教师的专业特色而被重视。作为合唱队的辅导者和指挥,音乐教师必须熟悉高校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各声部的声音特点和各个声部最好的音域和音色;从发声的训练、音准的训练、节奏的训练、音乐的表现等等方面入手、指挥处理力度及速度的变化。
(四)改编作曲的能力
由于高校的课外活动相当的活跃,甚至有的学校成立了交响乐队、民乐队和合唱团等,所以在组织大型音乐活动中,就要求音乐教师根据演出的需要即兴发挥创作、改编歌曲,为乐队配器等等的工作。这是音乐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演奏或演唱能力水平来进行的创作和改编,充分的展示了教师的创作能力和深厚的音乐功底,对于所有的音乐教师要说是对其音乐才能的挑战。
(五)乐器的技能教学
器乐教学是为一些有过音乐教育背景的学生或是音乐特长生进行的教学,继续的器乐技能教学可以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发挥特长,成为学校课内外活动和演出中的“台柱子”,也给其他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一个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教学技能,通过器乐的教学来提高部分学生的演奏技能,增强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音乐实践活动能力
(一)独当一面的组织能力
音乐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在高校中常见的形式有:合唱队、舞蹈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作为音乐教师这时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各个方面都能独当一面,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二)独立科研的能力
由于我国的普通高等音乐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断的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来认识、归纳,进行理论性质的研究。音乐教师还要善于把音乐教育界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教师不断超越现有的水平,迅速地吸收新的教育理论,为
高校全面有效地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而贡献力量。
(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如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目标。这对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音乐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创新能力都提出了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应具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对教材综合构建以及理论的创新能力,还要思想开放、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技能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会利用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幻灯片、投影仪、DVD机、计算机等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会给我们的艺术课堂增色不少。熟练的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成为了现代教师所必备的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跟的上时代的步伐。
三、未来高校音乐教师展望
展望未来,高校音乐教育需要的是:
(一)综合型的音乐教师
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一定程度的艺术特长和相应的音乐智慧;同时, 还应泛知一些其他艺术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有关文化知识。既要具备常规音乐教学能力, 又要具备综合艺术教学的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和把音乐教学、音乐审美活动向各科教学、向校园的延伸的融合能力;既要有使用通编教材、选配、管理和运用音乐教学器材、 又要有研究和开发更适合学生的音乐教材。
(二)研究型的音乐教师
面对音乐艺术的新发展和音乐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师应有自觉清醒的反思意识, 不断更新音乐教学和艺术教育的理念。树立终身艺术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造教育观和整体教育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课程灵活性、愉悦性的特点, 做到既能面向每一位学生, 又能对特长生,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人人从中都能获得发展和提高。
(三)创新型的音乐教师
应具备利用新观念、新信息、新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以及音乐课件的制作能力。有谋划教学策略, 使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教学创新能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互动性的学习。注意不断积累音乐艺术教育资料,通过尝试、比较、分析、判断, 逐渐形成能系统地从新理念、新领域、新角度、新方式、新技术、新组合等不同侧面, 去灵活有效地进行艺术教育的创新能力。
(四)合作型的音乐教师
展望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最终会呈现出综合艺术课或艺术综合审美活动的趋势, 这往往要由几名教师的合力才能做好, 因而, 艺术课程的综合性, 必然带来对跨艺术学科教师的合作要求。如果每一位艺术教师, 都有积极合作的诚意与和谐相处的行为, 那么在群体合作中, 就可相互激发工作积极性, 相互启发创新灵感, 相互补益对方提出的新点子和新建议。通过集思广益, 使彼此的治学体会得到交流、专业知识得到增广、教学方法得以多方锤炼, 共创的教改成果又能使大家共享, 从而, 为音乐艺术的广泛传播提供一个协调合作、坚实有力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范磊.论音乐教师的修养[J].艺术教育,2006:50-51.
[3]于漪. 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万绍芷 张勇.新课程标准下高师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J].江西教育科,2005:47-48.
[5]赵凤艳.论音乐教师的素养[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87-88.
[6]马芳 蔡相国.音乐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118-119.
[7]胡知凡. 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5.
[8]郭声健. 艺术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39.
[9]郭声健. 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3.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音乐教师教学培训心得09-01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怎么写06-17
音乐教师教学教育心得体会08-02
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08-04
2022音乐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1-18
音乐教师合唱学习心得08-26
幼儿教师音乐研修心得07-02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音乐课10-29
小学音乐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2-06
音乐教师学期教学计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