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难的作文

2024-06-23

关于苦难的作文(精选5篇)

1.关于苦难的作文 篇一

关于苦难的作文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苦难的作文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落叶也美丽,小草也美丽。”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渺小也美丽。”我觉得,苦难也是一种美丽。

苦难是美丽的。众人皆知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28岁时,听力开始衰退,先是左耳失聪,到了晚年,连右耳也听不到了,只能靠书面与人交谈。但他并没有放弃,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为我们遗留下无数动听感人的音乐:《英雄》,《田园》,《命运》等,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苦难是美丽的。无人不晓的文学家霍金,他的一生并不事事顺利:从小,他就得了一种神经性肌肉萎缩的怪病,病情逐渐恶化,到后来,仅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被永远定格在了轮椅上。但他并没有屈服。当记者询问他对于人生的感受时,他用三根手指吃力地敲出一段话:我的手指还可以活动,我有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有无数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哦,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苦难是美丽的。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聪明的人把它踩在脚下,继续向成功迈进,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而在愚笨的人面前,他就成了拦路虎,让你萎靡不振,却步不前。

苦难是美丽的。只要你正确面对,它也会变成人生中的一种财富,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不是吗?苦难能让人们更加坚强,更加理智,更加善良,更加美丽……就如叮叮咚咚的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越坎坷,心灵就越清澈,越纯洁。现在,你还在为那暂时的苦难而烦恼吗?人在第100次摔倒后,照样可以在第101次爬起。阳光,总在风雨后,要相信,有彩虹。

苦难,是美丽的。

关于苦难的作文2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如果苦难是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我愿意笑着接受。——题记

“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起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啊,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经发现了苦难造就人才,人才需在逆境中磨练这一道理。

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也以无数人才的实例证明了这一观点。

No·1:司马迁

他的一句话触动了天颜,被处以宫刑。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呕心沥血,阅读了大量史料,遍访大汉山河,历时数十载,终于完成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不朽之作。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想一下,如果不经此大苦大难,司马迁也许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也不会有此历史巨作了。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2:贝多芬

一代音乐天才,在音乐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他的听力日益衰退,以至于到最后失聪。可是,他以坚强的意志与之奋斗。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他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他的传世乐章--《命运交响曲》的深刻内涵。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3:爱迪生

有人说他真是个天才。他笑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回首当年,在研究电灯泡灯丝取材时,他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才寻找到可以用的灯丝。正是他的这一品格,锻造了他上千项的发明创造。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现在我愿意接受一切苦难的洗礼,所有的苦难都将成为我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关于苦难的作文3

我渴望苦难,因为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和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司马迁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他还是写出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是他开创了以记传体写史的先例,让祖国文化精神财富上更上一层楼。他的成就一部分是苦难的功劳,在狱中让他更有信心写好著作。还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才有孙康映雪苦读......只有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道路上,才能使人到达成功的终点。

我渴望苦难,因为它可以磨砺人的品质。古语云:“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砺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苦难,是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里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着耳聋的苦难,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面对生活。苦难的金色,曾照着人的身躯;洗尽懒惰、狭隘、不思进取等铅华之色,给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质,留下人生该有的本色。

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我想没有这样的人。你会说王子?不,他的一生也有苦难: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每听到天灾人祸的事他总说:“天呐!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苦难来到他头上了,在战争中父王被杀,母后自尽,自己当了奴隶,受尽折磨成为残废行乞度日。王子说过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身上都得受着,除非死了。

苦难不是绝对的,生命中虽然没有永远的快乐,但是,苦难的尽头就是快乐!让我们昂首带着微笑去迎接苦难,用乐观、坚强、拼搏去浇灌生命之花吧!

关于苦难的作文4

成长中经历苦难,苦难中正在成长。每个人都经历过苦难,甚至不止一次,只不过是程度的高低而已。

我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另我最尴尬,紧张的是小学时候的一间事。

那天有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并没有讲新课,而是让我们做计算,我最烦做计算题了,所以我这节课并没有怎么认真听讲。到最后时十分钟时,老师告诉我们说要出5道计算题,紧接着出了题。抄完题后,我就飞快的做,不出几分钟,我就做完了,我迫不及待的等着下课出去玩。终于下课了,我立马跑了出去。

下午第二节下课,10分钟过后,随着一声铃响,我们进入了教室等待上数学课。老师一进教室就把今天中午做的题摔到了桌子上。我一想大事不妙,一定是上午的题没做好。果真如此,老师马上说:“看你们做的什么题!各小组长把你们组组员做的题发下去。”等我们组的组长发完后,我却没看见我的.。刚想问,老师就说:“张雨曦,你上来,我立马到老师跟前,”老师说:“你看看你做的题,”我一看傻眼了,总共5道题,我居然错了4道,“怎么样,没想到吧!错这么多,我上课时都发现你没认真听讲,想这回做题你肯定会很粗心,看见了没,你有两道题都是因为抄错题而错的,应该长点教训了,要不然就罚题。”老师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训我,我的脸都要丢尽了,心里羞愧不已,还好我正低着头,同学们没看见我脸很红,不然我一天都抬不起。那一天我觉得比一年都长。

从那天起,我做题再也不粗心了。因为我成长了。

关于苦难的作文5

苦难不是像小说中的情节起伏跌宕。不像散文那样优美壮丽。不像诗歌那样抽象晦涩。它其实很平凡,平凡得像一杯白开水,只要你细细品读,就会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品读苦难,是从苦难中汲取营养。苦难不是沼泽,只要你置身其中就很难全身而退。越王勾践,不也置身其中吗?可他在苦难中汲取营养,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耻;汉朝的司马迁,不也置身其中吗?可他在监狱的痛苦中汲取营养,勇敢面对,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苦难,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面对它,从中汲取营养,终有一天你会从苦难的阴影中走出,看见明亮的阳光。

品读苦难,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苦难是乌云,有的人只见乌云蔽日,而有的人却能拨开乌云,看到美丽的曙光。林肯总统在他的人生无疑是乌云蔽日,中年丧妻,几次竞选都失败,在他的人生中,好似总在失败中度过,不过他没有就此泄气,不断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终于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苦难,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面对他,在失败中获取教训,终有一天你会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品读苦难,是在成功之后学会珍惜。在苦难中走向成功,你若不会学会珍惜,不断进取,最终苦难会再次来临。微软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可总裁却说微软永远离失败18个月。微软公司无疑是成功的典范,而它却不断进取。成功中学会珍惜成功,不断获得更好的成绩,凭谁问,这样会失败吗?

其实人生何处没有苦难,它们或许让我们历经人世的辛酸,或把我们推向人生绝望的深渊,然而我们还是要感谢苦难,感谢这些苦难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财富。

关于苦难的作文6

苦难是通往真理的最好的通道,它可以激发我们所有的潜能。磨炼我们的意志。耐力……为我们开启通往真理的大门!

苦难对于没有才能的人来说是恐怖的地狱,反之,苦难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则是通往真理大门的金钥匙。有的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禁得住考验,不但能禁得住还能够将他们转换为一笔财富,永远都是苦难给予他们动力。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有时苦难也会变成一些乐趣。一个人的成功是必须要经过无数次苦难的。就像一首歌的歌词一样,“不经风雨,那能见到彩虹;人生岂能随随便便成功”。

苦难有正反两个面,第一:你向苦难低头,永远都不会成功。永远被苦难踩在脚下。第二:如果苦难不能使你低头,那么苦难就会助他们成功。当一个人突然陷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的困境时,他往往会出现想象不到的品质和意志。世上最精致的瓷器,都要经过多次烧烤。没有多次烧烤的瓷器,永远不会坚固和精美。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漫长的烧烤环境中禁得住磨练的人,才会有可能成功。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无一不是伴随着坎坷中踉跄而行。许多才华横溢而又品性善良的人们,仅仅因为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更好的磨炼自己,没有正确的对待挫折,没有昂首挺胸的去拼搏,而是低头屈服。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

那么,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坚强面对苦难,不屈不挠,最后战胜苦难。将苦难成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苦难的作文7

自从潘多拉打开了魔盒,苦难开始阴魂不散地纠缠不休着人们,未曾间断。人们虽然期望人生永远幸福和美满,甚至仅仅希望平淡地渡过一生,但是苦难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它总是如影随形、不期而至。

是的,人生不可能没有苦难,毕竟人不是神,生来便是无所不能,我们需要学习、感悟,在漫长的人生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难。

面对苦难,人们总想着躲避,但即使只想着平平淡淡地渡过一生,也终究逃不过苦难的魔爪。俗话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苦难无处不在,让人无处可逃。

虽然挫折无所不在,逆境无处不有,但即使没有苦难,幸福也未必长久。正所谓:富贵不及三代。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财富是优秀人才创造的,也只有优秀人才才能最好地继承。先辈们大多是从小经受苦难,在风和雨的历练中才获得成功,而后辈们从小生活在优裕富足的环境中,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同样苦难也能成就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人士。都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古往今来苦难不知成就了多少辉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苦难,享受苦难,让苦难来得更猛烈些吧。

关于苦难的作文8

“你看看你的书包,又放在桌肚里了。我说过多少次,外套和今天要学的科目书放在桌肚里,书包放在凳子下。”赵老师这是第N次向我们的摆放发出倡议了。

我一直都把书包放在桌肚里,因为我怕被同学踢脏。现在,赵老师正“挨家挨户”地检查。眼看就要查到我了,我迅速抱起笨重的书包塞到凳子下。但赵老师并没有查到我这里来。此时,就是我的书包的苦难一天的开端。

“哎呀,怎么你的‘猪蹄’又伸到我这边来啦。”我有点火了,因为同桌又一次不自觉的把脚伸到我这边来,踢脏了我的书包。我边发怒地责问,边弯腰擦去书包上的半个人脚印。同桌昂着头,但又想笑,嘴歪到耳后根了。我则怒气冲冲地看着他,手叉着腰,摆出一副小霸王的架势来,还用脚去踢了他,以示“报仇”。哎,但同桌的“猪蹄”总伸过来,我也拿他没法子了。

咦?椅子有点声音!咋了,我回头一看,发现后一位同学正把脚搭在我的书包上,她发现我盯着她的脚看,才不好意思的把脚收了回去。开始,我还担忧地问她:“你会踢我的书包吗?”“不会。”她一口断定,我也就相信了她,结果……哎,人也有忍不住地时候啊!

第三个“罪魁祸首”就是我自己。我要回座位,同桌起身让我入座。结果我跨过凳子后,一脚套在了自己的书包上,我恼得差点鼻子搬家。

哎,无敌的悲哀!我的书包的苦难到此结束,明天我得给书包再次“搬家”,否则这些苦难会一幕幕地再次重新上演。

自评,今天真惨!

关于苦难的作文9

这几天,我无比感动地读完了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本书的主人公是两个原本不认识,但后来却成了兄妹的女孩、男孩。女孩叫葵花,男孩叫青铜。

葵花原本是一个城市女孩,她跟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从此就过上了寂寞的农村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不会说话的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养了她,青铜葵花从此便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青铜更是在沉默中随时随地地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冬天卖掉了自己的芦花鞋;为了让葵花晚上也能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让葵花报幕时更加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

在充满了天灾的日子,青铜一家老小同心协力、相濡以沫、艰辛却又快乐地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他从心底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关于苦难的作文10

大多数的人们在听到挫折苦难的第一反应就是敬而远之。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潜意识。

其实不然,其实苦难就像是一个漏斗,熬过去便是精华,若是撑不过,便注定平庸。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家里的母鸡不能生蛋,天天窝在鸡窝里休息。主人忍无可忍,把母鸡赶出鸡窝,然后把它摁在冰冷的凉水里,等它受不了时再把它抱回去。结果母鸡第二天竟然开始下蛋了,这莫不是应了那句苦难是金?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难是上天降下对人才的磨难,然后增益其所不能。有科学研究表明,所有人孩童时智力是相差不大的,那为何到了相应的年龄段就存在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呢?或许苦难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可一定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人才之所以能笑傲同龄人,便是因为他们撑过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难,这是古往今来,每一个拥有举世瞩目成就的人都所拥有的一个特点。

没有熬过风雨又怎么能看见彩虹呢?没有经过苦难的洗礼又怎么可能拥有完整的人生呢?或许我们未必能成为名人,但只要不畏惧苦难,勇敢直前逆流而上,便是成功的人。成功无捷径,唯有一往直前,不要惧怕苦难,苦难是金。

关于苦难的作文11

日初,代表的新的一天的开始,然而,对某一些人却是一个噩梦的开始。

山路上,两个年近十七岁的少年正背着一筐的煤炭,奋力地爬着。一个少年身穿黑衣给裤,上面满是补丁以及污点。他穿着一双鞋,那不是一般的鞋,那双鞋的前面开了个开口,几乎前半只脚都露了出来。他对另一个青年说:“致中,你父母怎么样了。”被称之为致中的青年外表更是简朴,衣服破烂不堪,连补丁都没有,他的头发被灰炭染成了白色,他只穿了一只鞋子,另一只脚上到处都是伤口。他摇了摇头道:“医生说父亲的心脏病频来复发,看来撑不了都久了。母亲倒没什么大碍,只是近来似乎感冒了。哎。”

原来这两位青年是运煤的,他们每天都必须到煤炭场运煤炭送到一些地主家,他们两个的家离煤炭场有将近100米远。到了煤炭场后还要背着40公斤的煤炭,经过1000多米的山路,到地主家将煤炭送给地主,而且只能获得1元人民币。

眼看地主家就在眼前。致中敲了敲门,这时走了个穿着华丽的人,他道:“把这些煤炭秤一秤,快点。”致中连忙把煤炭放在了秤上,指针转到了40。“恩,40公斤,刚刚好。拿去。”地主将1元钱扔到了地上。对于地主这样的行为,致中早习惯了,他连忙拣起来,道谢。

如今,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了钱,大家都挥金如土,各个铺张浪费,我们应该学习致中,学会节俭。

关于苦难的作文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成功的人,是在艰辛的环境下磨炼出来的,所以,我们不但要了解他们的成就,更要从他们身上学习怎样在艰难的环境下成长。

有人被苦难打的遍体鳞伤,却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鼓足勇气,继续向它发起挑战,从而使自己一举成名,流芳千古。

功夫巨星成龙,是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星星的华人明星。他幼年家境非常不好,六岁时近乎卖的方式进了戏班,每天早起晚睡,超强的练功,被打、挨饿更是家常便饭。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一直努力,经常对自己说:“一定会好起来的”。终于,在他不懈努力下,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电影,使自己一举成名。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正是经历“乌台诗案”的贬谪,才给我们留下千古诗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诗篇,达到了大文学家创作的顶峰。贬谪苦难,使得东坡居士千古流芳。

历代名人伟人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许多苦难与挫折,但他们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在苦难中磨炼自己,在磨练中成就了自己的伟业。如:“越王卧薪尝胆,终成霸主、司马迁受宫刑而创史记、屈原被谗害而作离骚、生活中17种植恍页删土肆挚隙捞氐乃枷刖辰纭…这些伟人凭借惊人的意志,排除万难,历尽千辛万险,最终名流史册,以供后人学习17

当你战胜苦难,他便是你的财富,但当苦难战胜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只有坚强的面对它,鼓足勇气向它发起挑战,使苦难成为自己生命中珍视的财富。

关于苦难的作文13

苦难是茧,苦难是蛹!冲破苦难的茧,我们才能振翅高飞!苦难的茧要由我们自己冲破,没有人能施舍一双翅膀给你,如若不然你不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有的鹰能活到80岁,但有的鹰只能活到40岁!

鹰长到40岁,爪子和羽毛将长到很长很长!曾经锐利的爪深深陷入鹰的皮肉;羽毛也老化鹰也不能飞上蓝天!这时的鹰有两种选择:一是等着死亡的降临:二是将自己的爪子,羽毛都拔掉,获得重生!

这是苦难的重生!

鹰用喙将自己的爪子,羽毛拔掉,于是鹰鲜血淋淋,体无完肤!但数月后,鹰获得重生,它能再次在蓝天之上翱翔!再活40年,幸福的死去!

苦难背后是天堂!

生活需要苦难就像金子需要高温才能成为金饰;就像荒芜的土地需要开垦才能成为肥沃的田地;就像湛蓝的天空需要暴风雨才会有彩虹出现!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是苦难的,但却涌现出一大批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他们之中没有谁的生活不苦难!然而,就在这苦难之中,他们成长,长得顶天立地,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贫困中国老百姓支撑起一片天!

没有苦难,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苦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雪灾,**,地震,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但它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抗争精神:人定胜天!

要考验一个民族有多么伟大,看它经历了多少苦难!

要看看一个国家有多么坚强,看它战胜了多少苦难!

要促就一个成功,坚韧的人,请让他(她)经历苦难!

生活中不能没有苦难,生活需要苦难!

关于苦难的作文14

关于人生,西方有一个悲观的说法,人一降生于世,就带有原罪,人的一生要受尽各种苦难,来洗清罪孽。

直到死去,这些痛苦才能结束。那么,由一开始死去,不就不必受到苦难了吗?然而,观乎众生,不但惧怕、逃避死亡,而且渴望、执着、贪婪生存。何苦如此?

托马斯?布朗说道:“活着这一长期的习惯使我们不愿死亡。”对这句话,刘易斯?托马斯解释道:“现下,这习惯成了一种瘾:我们执迷于活着;它牢牢抓住我们,我们牢牢抓住它,这中间的纽带越长越坚韧。我们不能考虑戒除这一习惯,甚至当活着已失去原来的热情,甚至连对热情也失去热情之后,也不想戒除它。”

活着如何成了一种习惯,我在此或可补充。人最无奈的不自由是没有谁来问你愿不愿意就已经作为一个婴儿降生于世,未等婴儿有思考为什么要生存的能力,就已经身处世间几度春秋,早已习惯于活着,活着成了一种常态。

既然如此,那让死亡成为一种常态,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未曾处过死亡状态的我不敢肯定人能习惯于死了。

话说回来,关于举世普遍的死亡,我们的知识还少得惊人。因为不了解死亡,所以惧怕、逃避死亡。

无论是活着这一长期的习惯,还是对死亡的陌生,都使众生贪生而怕死,即便受尽苦难。

然而,亦有人一改长期的习惯。我认为这大致有两种原因:

一是出于决心,这有可能是迫于生活压力,自杀的决心,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护家人朋友,牺牲的决心。无论是什么,决心都能决断坚韧的纽带。

二是充分享受了人生,得到了所有想要的,然后选择死亡。正如柯达公司创办人伊斯曼先生,他辞世前留下了字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想要的,还等什么呢?”

关于苦难的作文15

生命如东逝的流水,若流淌在平坦的河床,水势必定平直,只有迎向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灿烂的浪花。

人们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但通向强者的路上永远有苦难在那里等待;苦难使人经受考验,苦难使人奋勇搏击。

苦难是福。顺境中人们看到的是鲜花和笑脸,习惯于喜悦浸润的心灵往往承受不了太大的打击的负荷;迎向苦难,虽处逆境,但可使人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感受世态冷暖炎凉,每经历一次苦难就更多一层生活的领悟,更了解人生的真谛。

苦难是毅力的磨刀石。绳锯木断,跛鳖千里。一千次的失败就有一千零一次的从头开始。一次次的努力,使毅力这柄前行斩棘的锋刃被磨砺得削铁如泥,锋利无比。

苦难是生活无声的老师。她培育了人们优良的品格,塑造人们不屈的精神,摒弃了懒散的惰性,摆脱了无聊的幻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苦难的煎熬,和煎熬后成功的快意,人们才懂得:以客观态度去正视生活,才是有志者惟一的选择。

苦难是动力的催化剂。它能激发人们昂扬斗志,使强者变得更加坚强,弱者摆脱怯懦的本性。让每一个有着理想的航行者,为了圆一个美丽的梦,而高扬起前进的风帆。

苦难是一本启智的经书。当人们精心阅读感受它后,会发现它在娓娓地讲述丰富的生活阅历时,又夹杂着睿智,细细品味会使人豁然开朗,智慧倍增。

苦难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他说:强者的人生意义不在于他辉煌的成功,而在于他为实现理想所作的一次又一次的搏击;强者在风浪中领悟到的瑰丽之景,是平庸者永远看不到的。

感谢苦难,它使人明白了生命的内涵;感谢苦难,它告诉我们生活的八字真诀:正视、不屈、沉着、奋进。

苦难是人生一道永远开放着绚丽花朵的风景。

2.反思苦难,超越苦难 篇二

陈应松深知“苦难只成全了作家的作品,却苦煞了生活的人们”,暴露生存的苦难并不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所应坚持的创作姿态。他的使命是指向现实本身,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去体谅笔下的人物,塑造理想的人性光辉,以知识分子的姿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期望以此引起对疾苦的他救和自救。这也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所应该具有的现实主义精神,正如陈应松自己所说:“生存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小说必须要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观照,而不仅仅是写作手法。书写这样艰难而神奇的生存,必须有理想和浪漫的激情”[2] 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探索灵魂真实的现实主义”,对现实深切地关照,进而深入人物内心和灵魂,保持一个作家对“想象”和“真实”的真诚态度和理想激情。

是什么导致了乡村苦难?对于真诚写作的陈应松来说,是艺术文本中的现实背后的真实性问题;对于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来说,却是现实而根本的问题。陈应松对苦难的叙事夸大而不夸张,他有意识地避免把“苦难”戏谑化、妖魔化、狂欢化。深入文本我们可以发现,苦难并非偶然和天意,而更多的是由互为因果的恶劣环境、扭曲的人性和沦丧的人伦共同酿造的悲剧,文化和社会体制中的负面因素与苦难的发生具有必然的联系。

《狂犬事件》中,狂犬进村看似偶然,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刺激因子。忘乡村封闭宁静安稳的表面背后隐藏着的是人性的荒漠化和思想的愚昧、落后、野蛮,长久积蓄的所有的问题早晚都将爆发。两只疯狗就像是闻到腐肉气味的蚂蚁,不管它们进不进村,村庄都已经溃烂并慢慢腐化,只是这一蜇,就把光鲜的皮面给蜇破了,里面的脓水便流了出来。村庄的阵痛正好可以将一切糜烂的现实和生存的苦难暴露出来,一切暴力、野蛮、无情和麻木都将遭到打击和破坏。无论是汤六福与赵子阶的对立还是郭大旺与赵子阶的瓜葛,都反映了农村基层政权与人民的心理矛盾和利益冲突。溃败无序的乡村政治不仅没有对人们的生存苦难进行深切的关注和反思,反而将苦难与“人”一起作为敌视绞杀的对象,成了矛盾激化的导火线和苦难加重的催化剂。

在陈应松笔下总是有这样一些乡村基层干部——作为在贫困疾苦中同样备受煎熬的一群人,他们深切理解和同情村民的疾苦,也强烈渴望着村民能够脱贫致富,然而他们却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队伍中。他们的同情不过是来自于作为贫苦农民的自我身份认同,而作为政治权力的代表,他们在治理模式中常常采用“以暴制暴”的办法,机械地传达和执行上级的政治任务,这正是乡村政治的一种真实现状。

在《猎人峰》中,当白云坳再次响起爆炸声后,对混乱无序的治安和愚昧麻木的村民痛心疾首的文寇所长决定“狠狠地整死他们,把他们整服,不是挖出一个凶手来就了事,是要为以后别再走这趟地狱路”,他采用的方法竟是用测量身高体重的机器来作为“测谎机”逼人招供,不但没能抓出凶手,反而“吓翻了六个人,两人小中风,一人完全疯了”。治暴缉枪的专项斗争更是将猎人家族与乡村政府推向了尖锐对立的处境,最后以一伤一死告终。一开始禁止村民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极力保护野猪的乡政府,突然命令白家制造“阎王塌子千斤榨”,不光要捕杀野猪还要搞野猪养殖。违法捕杀和出售保护动物的白中秋造出了这“阎王塌子千斤榨”,不仅免了牢狱之灾,还喝上了给自己的庆功宴。后来,这猎具不仅没能将野猪砸死、捕获,反而葬送了崔镇长自己的儿子、白中秋的哥哥白大年和无数生灵的性命。愚昧麻木的不仅是这些受尽苦难的村民,连政府也荒诞如此,他们对村民可以随便恐吓,随便施加暴力,时而笼络,时而敌视,朝令夕改,混乱无序,根本没有把村民当“人”看。

陈应松在作品中反复强调人性和兽性的纠缠,人和兽的对立象征着人自身的矛盾,这种矛盾正是造成苦难的根源。当文寇脱下派出所所长的制服后,和村民的矛盾即刻消解,并且成为对乡村苦难的反思者:为什么神农架什么都没有了而只剩下泛滥凶猛的野猪呢?因为人已经丧失了人性,甚至连兽性都没有了,“牲口一天也有两个时辰是人啊”,都还有思想有感情呢,而人却一点温情都没有,反复和野牲口和自然作对,欺凌它们,于是山也发怒反抗了。所谓的“天灾”不过都是“人祸”,因果报应之说虽然有点像是精神的安慰,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无止境,人类的灾难确实也将无止境。人性最重要的特质是“理性”,如果失去了这点理性,盲目地对待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将承受这种破坏性带来的后果。

人不仅和自然作对,而且还和人自己作对,人性在贫困、欲望和权力等面前残忍冷酷、扭曲沦丧,造成了各种辛酸苦辣的苦难悲剧。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把五个儿女拉扯大,她是全家人幸福的支撑,当她生病倒下后,因为无钱医治,儿女们渐渐感到她不仅是沉甸甸的负担,而且还威胁着自己的生存,出于孝道和责任照顾了一两年后终于说出了“把妈搞死”的话,连最善良最有孝心的青香也听任了毒死母亲的行动。不能说一开始儿女们就想着要抛弃母亲,更没有想要毒死她,他们也尽心尽力地侍奉守候,轮流给母亲换洗、刮痧。可是到了后来,母亲不断的高声叫喊刺疼了儿女们的神经,五个家庭一文不名,在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责任和孝道以及全部人性的光辉都黯然失色。

nlc202309030100

在这里,生存的苦难和人性的扭曲互为因果,苦难本身既是悲剧的结果也是悲剧的原因。这不只是神农架的现状,更是整个人类的现状,整个世界都已经处于疯狂的边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平原还是高山。这就是余金贵、程大种、齐细满他们努力逃脱乡村进入城市后又盼望着回到神农架,始终无法摆脱“离去——归来”的宿命的根源。

在陈应松笔下,即使是血腥和暴力的描写,也还尚存温婉,洋溢着诗情,因为他对笔下人物还存着美好的期望,他总是在反思苦难之后努力寻找超越现实苦难的途径。然而,正如张艳梅所说:“这种超越的指向不是抵达宗教,而是回到人自身,穿越兽性、人性和神性,发掘生命自身的丰富性和整体感,寻找灵魂的永恒支撑。”[3] 陈应松没有将救赎的道路诉诸于最具有超越性的宗教信仰,这或许就是他有意识地向现实靠拢的体现,因为宗教的救赎在世俗中国已经越来越没有可能性。“现代文明重物质而轻精神,在精神文明中又重理智而轻道德”[4],这就是当代作家在创作中所面临的最大的艺术困境,于是他们纷纷摒弃了对宗教的信仰,在传统的社会结构崩溃之后也放弃了对伦理道德的期望。

在陈应松那里,由于生活的目的不在生活过程之外,在精神上超越现实苦难就不是借靠宗教之类的外在力量,而是转向生活本身,人本身。无论如何,作家所能选择的唯一态度是和笔下人物一起正视、隐忍、体验,并善于发现底层人民对苦难有意无意的超越时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人性光辉,而不是像上帝一样居高临下地给予光明和出路。陈应松说:“我们写作,不是要对某时、某人、某地、某事作简单的同情或评价,我们是要写下我们自身对命运的发现,写下人类生存的理由。”[5]

伯纬、金贵、宏大顺、端加荣、白椿和齐细满等都是陈应松笔下淳朴善良、老实本分的人物形象,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渴望人间的温情,坚守人性的本真,努力寻找精神的皈依,于是苦难在他们那里便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超越和无形的消解。他们明白自己的命贱得像根草,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苦的人,但他们依然就那样活着,他们已经具有了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和天然的适应力,不管穷到什么程度,他们总能适应,而最关键的是他们能够直面生活的苦难,对幸福的生活依然抱着一丝的希望,生活在他们看来还是有一些值得留恋和追求的东西。余金贵的幸福是收获大片金黄的麦子,赚钱娶一旦,找回娘亲(《望粮山》);端加荣的幸福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垦出属于自己的田地,摆脱掉前夫的折磨,与相爱的洪大顺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家庭(《八里荒轶事》);齐细满最幸福的事还是像山里的白云一样宁静自在地生活(《像白云一样生活》);程大种始终忍受着痛苦努力赚钱,希望回家后孩子能上学,和妻子过着平淡的小日子(《太平狗》)。虽然生和死都一样,死了后魂魄还在神农架这块大地上,“棺材是另一个子宫的母亲,是大地母亲的子宫”,重新回到“子宫”也是幸福的事。但阳世间毕竟还是比阴间好点,“阳世间有女人,有温暖,有亲情,可以来回走动,看日落日出;看鸡上架,狗连裆,看妇人哺乳,少女唱歌跳舞;看小娃出生,老人过世,起新屋,娶媳妇,庆丰收,过大年”。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为生活人为设定某一个终极目标,不能把生活看作是离开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向某种东西的运动才有意义。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生活的希望也在于生活本身,苦难并不能完全取代生活,这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道理。当白椿的眼珠被大伯白大年麻木无情地挖去之后,他便开始认真地思考“怎么活”的问题以及活下去的理由。这不只是一个在生活中受难的人面临的困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避开的问题,“莫非每个人不都是在生活中受难吗?生活中有多少值得赞美和回味的?生活从来就不是享受,生活是隐忍,生活是干吞药片,生活是令人发疯的苦刑”。“怎么活”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问题,然而这是一个难以得到满意的答案的问题,所以“不要想很远的未来”,“怎么活”就不是一个问题,不用试图去解答,“生活是能包容一切的”,不用去抱怨,不用诅咒和号啕,苦难在生活中算不了什么,都会消失在过往的岁月中,只要咬着牙忍一忍,那就活下去了。

这里,苦难是一个关于全人类的寓言:生不是死的对立面,活着不是对死亡的反抗和恐惧,而是对苦难的嘲笑,对命运的抗争。人活着就是对生活自身的否定,要把对充满痛苦的生活的憎恨变成实际行动,那就坚强隐忍地活下去。不管好歹地生活着,绝不向死亡屈服投降,就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反抗。人活着不就是要承受西西弗斯式命运的考验吗?正视生存苦难,默默担当隐忍,这是陈应松作品中的底层人民甚至整个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正是对苦难的这种有意识的正视和超越使得陈应松笔下的人物不再是苦难的负载者,文本故事也不再是关于苦难的闹哄哄的戏说和忸怩的作态,也不是作家本人自娱自乐式的无奈和无谓。

对现代物质文明,陈应松显然有种排斥和不满的情绪。神农架不只是陈应松寄予希望的精神家园,还是民风淳朴、怡然自足的现实生存场景,然而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欲望、邪恶的因子也随之进入,传统的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被激发导致了生存环境的恶化、伦理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于是人们再也不能像白云一样生存下去了。经过一番痛彻心骨的反思,陈应松虽然有些失望,却没有绝望,依然对人性的回归怀着殷切的希望。

“人一天中有两个时辰就是牲口”在作品中被反复言说。人既有人性也有兽性,两者也在不断地转化,人性在扭曲时便跟牲口一样残忍无情,人性和兽性的交缠和冲突往往导致苦难的扩大。回到人性的本真,保持人性光辉不仅是作家对笔下人物的一种希望,也是笔下人物在苦难中能够真正做到隐忍和自救的唯一方式。人性的回归不是对欲望的放纵和对暴力的渲染,不是对原始生命力和本能的张扬,而是意味着对人作为人的那些良善的品格的挖掘和再现。“人异于禽兽,几希?”几希者,就是那么一点点的温情,即我们平常最爱讲的“人情味”,是伯纬一次次把死人从车祸现场背回去的执着态度,是洪大顺与端加荣生死相扶的责任感,是齐细满救青羊于父亲铁钩之下的不忍之心,是金贵姐姐对金贵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一旦对金贵山盟海誓般的爱情。

nlc202309030100

陈应松并没有停留于苦难的表面,也没有仅仅满足于在苦难的语境中去图解人的生存状态,一味地批判或反思,而是通过苦难与生命的博弈来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精神的最终归宿。正是这种切实的关怀态度,这种对人性的终极体验,对超越人生困境的努力,成了陈应松借助想象力达到审美升华所应有的那种规定性,这种对精神价值指向的坚定态度,保证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苦难能增强人的承受能力,更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这是一个早已存在的的文学论题。而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美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生的幸福美满,苦难具有深刻的精神向度和人生质感,表现生命的本质,产生出艺术美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因此,文学产生了不思量自难忘的苦难情结。”[6]这段文字说明了苦难与文学的关系,说明了苦难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当代文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敢于直面现实的苦难和焦虑,“如果一颗心正滴着血,那就应该无情地扒开它,直至找到最深的伤口——这样的文学才能让人流泪”[7]。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崔宜明曾指出: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文艺创作上的最严重表现就是想象力的丧失。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现实主义的一种错误倾向——“机械反映论”,想象可以说是文学的本质。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创作始终指向的是现实生活,过分虚构苦难的故事就很可能变成一种忸怩作态,成了吊儿郎当的戏谑。神农架的苦难给陈应松带来的创作灵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神农架成全了他全部的想象力,然而陈应松并没有沉溺于苦难的叙事中,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状态。苦难既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真实,是对底层人民生存现状最真实的展现。

陈应松对笔下人物始终保持着温润的人文关怀,从关怀人的生存到关怀人的灵魂、关怀人的价值追求来超越自己写作的立场,将小说的虚构性和生活的真实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了对九十年代以来的“人文现实主义”[8]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坚持。他的小说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所谓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知识分子独立叙事的程度和力度,看它能否和物欲横流的社会划开界限”[9],于是他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心,并通过语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甘混淆于其他社会角色。人文价值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否定性和批判性。陈应松强烈介入现实的激情和勇气,批判和反思生活创作态度,面向底层的独立的价值立场,正是这种可贵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用贴近大地的真诚姿态写作,关注底层人民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对苦难不回避不遮掩,对人物同情理解关怀,对现实和人性进行深刻的批判,也是他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一种坚持。可以说,“人文现实主义”是陈应松近十年来底层创作中最基本的精神内涵。

陈应松并没有停留于苦难的表面,也没有仅仅满足于在苦难的语境中去图解人的生存状态,一味地批判或反思,而是通过苦难与生命的博弈来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精神的最终归宿。陈应松在近作中往往通过虚实之间的张力来完成其艺术构思,在对现实苦难的想象和反思中超越苦难,在创作的激情中对否定苦难,采用现代小说象征化的创作手法来完成“苦难叙事”。这种创作方式既不同于浪漫主义狂欢式的抒情,也不同于写实主义的平面直观呈现,对于一时一地一事一人的描写已不是主要目的,小说的根本意义在于对全体人类的生存境遇、精神品格的挖掘。故事情节的荒诞神秘离奇,人物命运的尴尬悲苦无奈虽然构成了陈应松小说的主要格调,成了神农架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苦涩意象,但人性潜在的痼疾和内在的痛苦,却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一种真实现状。精神的皈依对人来说,或许永远只是一个诗意的期待和善意的谎言,唯有直面现实生活、回归人性良善才能真正实现超越的可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1]周水涛:《论农民工题材小说——关于底层叙事的差异》,《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2]李云雷、陈应松:《“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上海文学》2007年11期。

[3]张艳梅:《从底层文学的文化立场看陈应松小说创作》,《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5期。

[4]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5] 陈应松:《世纪末偷想》,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6]刘俐莉:《苦难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7]王晓明、张宏、徐麟、张柠、崔宜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

[8]於可训在《小说界的新旗号与“人文现实主义”》中将九十年代小说界出现的种种新旗号,如“新体验小说”、“文化关怀小说”、“新状态小说”、“新历史小说”等,所集体显示的具有“人文”特质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或创作潮流命名为“人文现实主义”,《文学评论》1996年2期。

[9]吴炫、王干、费振钟、王彬彬:《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读书》,1994年第6期。

3.关于苦难高二作文 篇三

像那姜太公姜尚一样的,年轻时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有到孟津做过卖酒的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的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江边垂钓遇周文王,终得志以施展才华,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以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

姜尚在被文王发现之前,历经不得志的痛苦和沧桑。

而今日,“大器晚成”却成了许多年轻人不努力的借口:“哎呀,反正有很多时间嘛,何不现在先享受,以后再去努力呢?你看那姜尚,苏洵 ,谁不是大器晚成?”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姜尚和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又有谁不是年少时就发愤图强?又有谁是天生就有非凡的成就呢?就算有,如果他们不努力,也终将回和方仲永一样文采尽失,沦落成一个毫无是处的普通人罢了。

再说了,古今大器晚成之人,不是才华横溢,例如姜尚。就是武艺非凡,如黄忠,六十而从刘备,并协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黄忠在定军山一站中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忠幼年就勤学武艺,年少时从刘表,在战争中磨练一身本领,造就了他百步穿杨的箭术。

谁还敢说自己大器晚成,只是贪图享乐,妄自菲薄,安于现状的愚蠢的言辞罢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因此,我想说的是,没有经历过痛苦和磨难的人格是不完整的,是很难成功的,成长道路若是平坦开阔,风轻云淡的话是很悲哀的。就像罗曼。罗兰曾说过:“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追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识着前进的下一步。”

4.关于直面苦难的名言 篇四

2)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3)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契诃夫

4) 野心勃勃会使你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对目标的追求要量力而行,着眼于自己的努力,而不要一心只想结果。阿里基夫

5) 人生在世的最大难题,就是不胡说八道而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上去;能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不怕牺牲;能做别人不愿干、不敢干的革命工作。王进喜

8) 人类侥幸拥有了智慧,就应该善用它。王小波

9) 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卢梭

10)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

11)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12) 逆境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但不能使人变得富有。托富勒

13)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14) 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1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6)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17) 让我冒着被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年月日切格瓦拉(Che Guevara)被俘遇害,年仅岁

18)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威尔鲍温(Will Bowen)《不抱怨的世界》

19)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

5.关于军训的苦难的心情说说 篇五

2) 磨练顽强的斗志,培养吃苦的精神,锤炼良好的品质!

3) 虽然军训苦,军训累,但军训不用带棉被!

4)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5) 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展我雄风!

6)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7) 痛苦中磨练意志,严谨中铸造坚韧!

8) 激情飞扬,超越梦想;挑战极限,铸就辉煌!

9) 刻苦训练树新风,艰苦磨练强意志。

上一篇:放羊记三年级作文下一篇:中考冲刺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