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通知书

2024-07-12

死亡通知书(精选5篇)

1.脑肿瘤,不是死亡通知书 篇一

初识贺教授是因为他的博客。记者关注他的博客后,时常看到他用清新通俗的文字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医学问题,也常看到他去不同地方开会,百忙中仍记得拍照片给大家增长见识,还常看到不管是深夜还是黎明,他都抽出时间耐心给患者回复问题……那一刻,我很激动,也很感动。他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医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让呆板拗口的文字拥有了新的生命。同时,曾经的学医经历也让我明白,其实医者远没有旁人想象的那样潇洒光鲜,他们加班加点,他们废寝忘食,他们早出晚归,他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然而,就是这有限的一点时间,他居然还会挤出来,并坚持着,赠予一些甚至从未谋面的患者,为他们解答疾病的困惑,这是多么博大无私的情怀!

脑肿瘤没那么可怕

“贺教授,咱们谈谈脑肿瘤的问题吧。”为了不耽误贺教授接下来的手术,记者并没有用单薄的语言表达初识时的激动与感动,而是直接切入采访主题。

“先给你讲讲我在门诊的工作经历吧。”贺教授倒是没有急,讲起了自己门诊的经历:“我在神经外科专家门诊坐诊时,曾遇到一位长期头痛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他的脑部有病变。当他忐忑不安地问我,影像中显示的白色圆形物质是不是脑肿瘤时,我告诉他有可能是,但还需进一步检查…… 我的话还没说完,患者就几近晕倒,随同来的家属也开始嚎啕大哭起来,那场面就好像是生离死别一样的悲惨。”

贺教授接着说,“的确,大脑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比起其他部位的肿瘤,脑肿瘤似乎对生命的威胁更大,很多人也因此认为脑肿瘤就是下死亡‘通知书’,其实不是这样。事实上,大部分脑肿瘤是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尤其是一些良性脑肿瘤,可以完全治好。即使是无法治愈,恶性脑肿瘤患者的生存年限也在大大提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存患者现在都可以见到。”

所以说,脑肿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患上脑肿瘤也不等于死亡!

约半数患者有家族病史

贺教授介绍,脑肿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脑肿瘤并不少见,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在全身肿瘤中,脑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及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儿童患脑肿瘤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哪些原因可能引发脑肿瘤呢?

遗传因素 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我就曾经接诊过爷爷与孙女同患脑胶质瘤的病例。

化学因素 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是诱发脑肿瘤原因, 如甲基胆蒽。不环保的室内装修、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也易导致颅内肿瘤发生。

物理因素 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癌变。长期工作在放射环境下,也应该按时进行体检,尽量加强防辐射的保护措施,注意预防脑肿瘤。

先天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分化与增殖,可发展成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等。

贺教授指出,目前,关于长时间打手机是否会诱发脑肿瘤的研究还不是非常明确,但是减少打手机时间,减少手机辐射对大脑细胞的影响还是很有必要的。

CT及MRI(核磁共振)多可确诊

曾经有人说,如果你突然有一天闻不到饭菜的香味,听不清楚声音,或是看不清楚东西了……你就可能得了脑肿瘤。记者问贺教授,这样的说法对吗?

贺教授表示,简单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脑肿瘤患者多有以下表现,值得警惕——

头痛 多为颅内压增高所致,早期为阵发性头痛,早晨起来出现,随肿瘤发展而加重,转为持续性头痛。

呕吐 由颅内压增高引起,常在头痛加重时出现,呈喷射状。此症状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

视力下降 由于颅内压增高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垂体瘤等直接压迫视神经。

癫痫发作 一些脑肿瘤刺激脑组织导致癫痫发作。

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生活懒散、智力下降等。

语言障碍 脑肿瘤侵犯脑的语言区可引起说话不流利或者听不懂话。

此外,还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单侧耳鸣、听力下降、走路不稳等症状。

贺教授提醒大家,不要偶尔一次闻不到饭菜的香味、听不清楚声音,或是看不清楚东西就对号入座,自己吓唬自己。出现上述症状,应到医院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成像技术,二者又分为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一般的脑肿瘤多可确诊,频谱技术提高了脑胶质瘤的检出率,而正电子放散CT(PET)提高了脑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手术切除最常用最有效

《心术》中,神经外科医生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手术,那么,对脑肿瘤来说,手术真的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吗?

贺教授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贺教授说,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脑肿瘤的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良性脑肿瘤来说,全切除肿瘤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恶性脑肿瘤来说,手术可以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脑肿瘤术后辅以定位放疗、药物化疗以阻止瘤体再次生长,对延缓患者不适症状再次发生,延长生命很重要。近年来,恶性脑瘤患者的生存年限也在大大提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存患者现在都可以见到,脑肿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生存许久也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要提醒大家,不必被“脑肿瘤”这个词给吓着,也不必因为得了脑肿瘤就灰心丧气,早发现,早诊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是最稳妥的“抗瘤”之策!

“脑瘤何所惧,诊治早为先,祝广大患者早日康复。”采访结束时,贺教授挥毫写下这样一段话,借此表达对广大患者朋友的关怀与祝福。

2.死亡通知书 篇二

各市、地劳动(劳动人事)局、财政局、信访局、总工会(工会办事处):

为利于做好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的善后工作,适当解决其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经省政府批准,现对我省国有企业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救济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工龄满五年的正式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从死亡的下一个月起,根据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的条件和人数,按月发给生活困难救济费,直至失去供养条件时止。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以企业劳资部门按规定填列的劳动保险(社会保险)卡片为准。

二、生活困难救济费标准,参照民政部门现行社会救济标准执行,即:居住在城镇的,每人每月45-50元;居住在农村的,每人每月30-40元。供养直系亲属享受的生活困难救济费总和不得超过死者生前一年月平均工资收入的70%。

供养直系亲属是孤寡老人和孤儿的,每月救济费可增发10-15元。

三、死者配偶有工资收入的,月工资超过上一年全省国有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部分,应计为抚养子女的生活费,不足部分再由死者单位按第二条 的规定予以补齐;死者配偶是农民或有其它收入的,也要合理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在确定救济费数额时由企业的酌情扣减。

四、生活困难救济费,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在职职工列入企业管理费用,离退休职工按离退休费开支渠道解决。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后,所需费用改由社会保险金中支付。

五、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在此以前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职工,其供养直系亲属在职工死亡当时和现在均符合供养条件的,也可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按本规定的标准发给生活困难救济费。

3.死亡通知书 篇三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 庆 市 财 政 局

关于企业一至四级工伤人员死亡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

渝人社发〔2009〕54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北部新区社会保障局:

为做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企业职工死亡一次性救济金标准的通知》(﹝2008﹞97号)、《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调整企业职工死亡一次性救济金标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劳社发﹝2008﹞54号)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的衔接工作,经认真研究并请示市政府同意,现就企业一至四级工伤人员死亡待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范围及标准

停工留薪期满后的企业1—4级工伤职工(不含一次性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且终止了工伤保险关系的人员)和按照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工伤退休的人员,在2008年10月1日及以后死亡的,按照其死亡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照其死亡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4个月的标准发给,同时不再执行渝府发﹝2008﹞97号文件第二条及渝劳社发﹝2008﹞5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丧葬费及一次性救济金。

二、资金列支渠道

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发给的丧葬补助金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以下渠道列支:

(一)由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待遇的人员,其死亡后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或工伤养老待遇的人员,其死亡后的丧葬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所在企业支付。企业主体资格已不存在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由企业支付伤残津贴或养老待遇的人员,其死亡后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所在企业支付。

三、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本通知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属于本通知第一条规定适用范围内的人员,2008年10月1日至本通知施行前期间已死亡并发给丧葬补助金及一次性救济金的,应按本通知规定改算其死亡待遇,其差额按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资金列支渠道予以补发。

(二)渝劳社发﹝2008﹞5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停止执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4.死亡通知书 篇四

难补助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沪民救发〔2006〕49号

索取号:AA9101003-2006-004

发布日期:2006-07-19

各区、县民政局:

为落实《关于将本市非因工死亡职工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劳保福发[2006]24号)精神,做好与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的衔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帮困粮油供应卡

按照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政策规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后,其原按有关规定享受的待遇高于本通知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继续照顾享受。”

(一)原已纳入帮困粮油供应卡发放范围的享受职工遗属补助人员(以下简称职工遗属),按实际收入核定低保补差,但继续照顾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

(二)低保家庭中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职工遗属,其子女收入无变化,按家庭实际收入核定低保补差,但对职工遗属继续照顾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其子女收入发生变化,应按家庭实际收入核定低保补差。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应按低保政策有关规定停止,其家庭中的职工遗属也不再列入帮困粮油供应卡发放范围。

(三)凡新申请低保救助的职工遗属,按实际收入核定,符合低保条件按规定纳入发放范围。

二、关于享受职工遗属补助人员申请享受城镇“三无”及农村“五保”待遇

按照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政策规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孤身一人的,增加30%。”

(一)对已列入城镇“三无”人员范围的职工遗属,按照实际收入采取补差的办法,即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低于城镇“三无”人员救济标准的职工遗属,应给予补足;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高于“三无”救济标准的职工遗属,不再给予生活救济,可以继续保留其城镇“三无”对象的其他待遇。对新申请城镇“三无”的职工遗属人员,按照《上海市民政局〈关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死亡后遗留下的孤老残幼人员可否给予社会救济的请示〉的批复》(沪民事[88]第15号)的有关规定,不再列入城镇“三无”救济范围。

(二)对已列入农村“五保”对象范围的职工遗属,按照实际收入采取补差的办法,即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低于当地农村“五保”标准的职工遗属,应给予补足;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高于当地农村“五保”标准的职工遗属,不再给予生活救济,可以继续保留其农村“五保”人员的其他待遇。对新申请农村“五保”的职工遗属,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不再纳入农村“五保”范围。

三、关于职工老年遗属医疗救助的问题

按照《关于印发〈关于妥善解决本市城镇职工老年遗属医疗费报销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医保[2006]14号)中“老年遗属进行门诊、住院医疗发生的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由统筹资金报销50%,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老年遗属医疗费不实行按比例分类自负办法”的规定,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职工老年遗属,在申请医疗救助时,其门诊、住院医疗发生的费用,应先由医保局职工老年遗属医疗统筹资金报销50%,其余个人实际承担部分,可以按照医疗救助有关政策规定实施救助。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民政局

5.死亡医生引出死亡话题 篇五

最近,好莱坞决定把美国著名“死亡医生”杰克•凯沃尔基安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杰克并不是凶杀犯,他只是大张旗鼓地支持安乐死,并于1990年至1998年间,协助130余位患者自杀,从而得到“死亡医生”的绰号。

杰克第一次执行“死亡任务”是在1990年,帮助妇女珍妮特•阿德金自杀。在此之前,杰克的“死亡咨询”业务,已红红火火地开展了三年。他在当地的报纸上打出广告:“本人为生物伦理学及死亡方式学医师,擅长提供死亡建议,愿为疾病晚期患者选择有尊严的逝去提供帮助。”另外,杰克还发明了一台“慈悯机”,即世界上首台自杀专用机。

1990年6月,珍妮特•阿德金找到杰克医生寻求帮助时,54岁的她正经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当时会面的录像显示,杰克对珍妮特进行了询问,而她不时显示出困惑的表情。

医学专家后来分析说,珍妮特的困惑反映出,她并不具备自主决定能力,更别说是有关自己生死问题的重大决定。然而,在会面后的第3天,杰克还是在自家的旅行车里,对珍妮特实施了安乐死。

从此后,杰克的“协助自杀”行为,一发不可收。而美国检察部门也盯上了这位“死亡医生”,曾4次以谋杀罪对他提起诉讼,但都因证据不足而被法庭驳回。1998年9月,检察官们终于等到机会——在对一位名叫托马斯•尤的病人实施安乐死时,杰克竟将整个过程进行了录像,并送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播出。2200万看到此节目的美国观众瞠目结舌,杰克也因此事最终被判二级谋杀罪入狱,2007年才获得假释出狱。

“死亡医生事件”如导火索,十几年里,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对“安乐死是否应合法化”的激烈争论。即便在杰克入狱后,有人爆出,他“协助自杀”的病人中,有许多并非处于无可救药的重病晚期,一些人甚至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这些人之所以去寻求安乐死,主要是因为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

选择死亡的权利

就在好莱坞决定拍摄 “死亡医生”不久,英国皇家检控署在今年8月向外透露,近期要出台一份关于“协助自杀”的临时指导文件,对“在何种情况下,协助他人自杀可不受指控”作出详细规定。

英国法律素来反对“协助自杀”。如今忽然有所缓和,这多少要和刚刚发生的“黛比•普尔迪事件”有关。

现年46岁的英国妇女黛比•普尔迪,于1995年被确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病让她逐渐丧失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甚至排泄功能。黛比不想继续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她想选择安乐死。由于安乐死在英国不合法,为避免丈夫和亲人因帮助自己而遭起诉,黛比向英国法院提出就“协助自杀”重新进行司法解释的要求。

今年7月30日,黛比接到了盼望已久的裁决,英国上议院决定,“可以接受”黛比家人协助她自杀的行为。黛比欣喜若狂,她称这项裁决把“生命的权利”交还给了她。

事后,黛比对采访她的媒体坦言,如果诉讼失败,为不拖累家人,她将学习那些 “寻死”的前辈,独自去瑞士结束生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瑞士、荷兰、美国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协助自杀”。

而瑞士对“协助自杀”更是宽容,申请人无需拥有瑞士国籍而只需在瑞士就医。另外,瑞士还设有“尊严”、“解脱”等专门“协助自杀”的机构。截至今年7月,在“尊严”接受自杀服务的英国人就有115人。其中,有两个最为轰动的“协助自杀”事件。其一,是英国著名指挥家爱德华•唐斯和妻子琼•唐斯的“共赴死亡”事件。

由于妻子琼患上绝症,“几乎失明、失聪”的爱德华不愿独活。于是,夫妻俩一起赴瑞士,于今年7月10日以安乐死的方式离开人世。二人在留给亲人的声明中说:“不想再因严重健康问题而挣扎。在共度54年幸福时光后,我们选择在平静中,有尊严地携手离去。”

另一起“协助自杀”事件,是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大学教授克雷格•尤尔特,将自己在英国家中做准备、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的全过程,委托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扎利斯基进行跟踪拍摄。这部名为《死亡权利》的影片,于去年12月9日在英国天空电视台播出。

影片最后,59岁的尤尔特对着镜头平静说出了他选择安乐死的原因——“我热爱生活,更没有厌倦生命。只是,疾病的折磨,让我的身体已沦为没有灵魂的躯壳。”之后,尤尔特转向相濡以沫37载的妻子玛丽,说道:“亲爱的,我是多么爱你。”玛丽则微笑着回应:“一路平安。我们会再见。”随后,尤尔特用牙齿按下关闭呼吸器的按钮,喝下致命药剂,在他自己选择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乐曲中安然逝去。

尊重死,就是尊重生命

如今,关于安乐死、“协助自杀”的讨论,已不局限在社会领域,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也开始涉足这个集道德、人情、法律于一身的“生死话题”。2005年,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便是如此。

影片取自真实事件,男主人公雷蒙26岁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四肢瘫痪,只有头可以微微转动。雷蒙在病床上煎熬二十余年,于1993年展开诉讼,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许他由别人“协助自杀”,但以败诉告终。

1996年,雷蒙出版自传《地狱来信》,诉说了他的经历和感受。最终,1998年1月雷蒙在未能证实身份的人协助下服毒自杀。西班牙警方随即以“协助自杀”罪,逮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但之后的一周,雷蒙所居住的小镇,几乎所有居民约3000人陆续“自首”,承认协助雷蒙自杀。这件事当时轰动全球,7年后,被拍摄过《小岛惊魂》的导演亚利桑德罗•阿曼巴搬上大银幕。

片中的雷蒙,并非是个郁郁寡欢之人,他始终活得积极热情。甚至,在饱受疾病折磨,生命尊严受到践踏,生命意义逐步丧失后,雷蒙仍为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地离世奋勇抗争。或许,正是因为珍爱理想与灵魂,雷蒙才会选择结束现实的肉体生命。他在影片中这样表述:“对我来说尊严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但我至少可以尊严的死去。”

几年后,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虽不像《深海长眠》涉及安乐死、“协助自杀”,但同样也探讨了死亡议题。入殓师,即殡仪工作者。日本的入殓师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用酒精替遗体清洁、更衣、化妆、纳棺等。在入殓师的精心处理下,遗体变得祥和自然。

电影中,身为入殓师的男主角借由工作,“认识”了因性别错位而自杀的少年、因堕胎而身亡的少女、在破屋中孤独死去的老妇人。各种死亡形态接踵而来。男主角也在一次次帮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后,体会到生命本应有的充盈、豁然。

尊重死,就是尊重生命,大概是《深海长眠》和《入殓师》最相近的精神内涵与生死观。也是很多人主张有尊严的死去、支持“协助自杀”的原因。然而,立法者对“协助自杀”最大的顾忌,很大程度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因为,近些年有太多像杰克•凯沃尔基安一样,喜欢替天行道、扮演上帝的“死亡医生”出现。

几年前,英国就逮捕了一个“死亡医生”希普曼,这位大夫几十年来在英国中部小城给单身瘫痪在家的年迈老太太看病,看得不耐烦,就干脆给她们开过量药物,一了百了。他做“杀手”多年,从未有人怀疑,直到她伪造了一个死者的遗嘱,说死亡财产全部归他,引起家属警觉,才东窗事发。

1994年,荷兰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医生杀人事件。一个50多岁的中年妇女,突遭生活变故,两个爱子先后去世。她觉得人生再无意义,找到了心理医生夏波,在讨论两个月后,夏波同意“协助自杀”。事发后,很多人对夏波进行讨伐,觉得妇女所受的心灵创伤,只要医生有耐心,“复原”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而夏波却痛痛快快地把她送上黄泉路。

有时,不光是那些“扮演上帝者”会轻视生命,有些求死者,其死亡初衷也不是为了寻求尊严。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就曾在其代表作《新天方夜谭》中描写了伦敦“自杀俱乐部”中,一群厌世者的寻死游戏——每晚聚会,打牌得到草花A的人,第二天拂晓前必须杀死分到黑桃A的人。书中主人公很不幸分到黑桃A。他本是好奇而来,生死关头,忽然意识到,自己只是玩玩,并没做好死的准备,只是后悔太晚了。

多年后,“自杀俱乐部”中的死亡游戏,竟上演现实版。一位德国主妇,有天忽然失踪,多日后,尸体在荒野草丛被发现。警察之后调查出,该女士一年多来一直与远方某男人网上通信,讨论犯罪小说中常见的奸杀案,臆想其中的“快感”。最后,两人约好某晚在某公路旁具体实践,玩到断气才痛快。

或许,那些怀疑、反对“协助自杀”的人,害怕的,正是这些“轻视生命”,或是偶尔丧失斗志便想逃避责任,一死了之的人。如果对生命时刻保持敬畏,无论选择生或死,皆可坦然。生,可如夏花般灿烂;死,亦如秋叶般静美。

上一篇:汉字谐音笑话下一篇:茅台酒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