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之最

2024-11-25

李白诗歌之最(精选7篇)

1.李白诗歌之最 篇一

论李白诗歌

学院:文学艺术学院

班级:汉文

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

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变化多样,取得了后人难以追及的成就。本文主要从其诗歌的意象、风格、和艺术成就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白诗歌

意象

风格

艺术成就

一、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李白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不仅体现出李白独特的人格意识和不朽的人格魅力,更体现出意象这一方法在诗歌运用中的独特魅力。

(一)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

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李白诗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动物类。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代表诗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诗中的大鹏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三是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关于酒的诗句,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是气象景物类。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如《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的“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个性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李白诗歌意象的特点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的意象都蕴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时候往往与其他诗人大相径庭,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李白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数不胜数,但是仔细分析李白诗歌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意象的数量很多,但是李白却对一些意象更为偏爱,所表达出的情感与思想也更为深厚,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几个李白诗歌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也是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意象。

1.李白诗歌意象之“流水”。水无形无态,水又千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据相关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了将近四百次有关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较熟悉的诗句有“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流水如有情,幽哀从此分”、“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等。李白格外钟情于流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频繁使用,说明它与李白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联。笔者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实是诗人比较隐秘的一种表现生命意识的情感。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绝大多数并不是作者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时候流水表达了时间内涵,而这一内涵正是折射出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用流水这一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独创的,事实上流水这一意象经过中国数代文人的反复锤炼已经沉淀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诗歌意象之“剑”。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的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与权威。在全唐诗中,李白笔下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剑”这个意象,由此可见他对“剑”这一意象的钟情。李白从小就学习剑术,对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剑”。李白生活在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代民风开化,国威远扬,因此李白的个人理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在诗歌中频繁的使用“剑”这个意象,也表现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剑”这一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还表现了诗人一生都想追求的报效国家的情怀。

二、风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雄壮豪放

李白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雄壮豪放的美,这可能与李白好大言有关。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种“大言”,实际上就是夸大的话,也就是说大话,常常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白发三千丈”(《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望庐山瀑布》)等,这样就容易给人一种豪壮的感觉。这种好“大言”,还常常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的意象的追求。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可谓气势浩荡,一泻千里;他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境界也十分壮美。再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特别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当然,李白好“大言”,自然也就常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他写《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写《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写饮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他写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这些极为大胆的夸张,往往能形成磅礴的气势,给人以雄壮豪放的美感。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像,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像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像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像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想像奇特,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像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的结构上。例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三)飘逸洒脱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像,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也内含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是飘飘欲仙、超尘脱俗、情韵隽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象,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世俗的污浊和混乱,看不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肮脏和庸俗,所能看到的只是安闲的山,悠然的水,淡泊宁静的心情,感受到的是心随物化、心与物冥的潇洒与安然。在空明、澄净、悠然的意象里,渗透着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更传达着诗人个性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洒脱。

(四)天真率直

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是一个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人,因此,他的心极易与读者沟通。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被朝廷征诏、春风得意之时,便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仕途不如意时,他就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自负时,就毫不掩饰地自我夸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忧愁难解时,便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到别人家作客,却喧宾夺主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他玩累了,便向朋友挥挥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他愤怒时骂那些权贵说:“蹇驴得意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悲哀时说:“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他的这些不加掩饰、直出肺腑的快言快语,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三、艺术成就

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时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李白是一位情感强烈的抒情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使他笔下的一切都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种强烈的主观个性,在他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二)大胆的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长期漫游的经历,倔强的个性,对现实的叛逆精神,给李白的 诗篇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他的《望庐山瀑布》、《庐山谣》二首诗就是这方面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诗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李白的诗歌就显示出了这种超凡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篇。

(三)诗歌体裁多样,不为格律所束缚

李白的诗篇不拘对仗,奔放流动,运用的诗体也不拘一格。但他使用最多的还是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李白这方面的成就源于他对乐府民歌的学习和研究。

(四)语言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在语言上不屑于过分的雕琢刻画,只有天真自然之美。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观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白诗歌之最 篇二

李白诗歌中的水, 不仅仅是用水的意象装饰自己的诗歌。水的清冽, 水的流动, 水的生命, 渗透到李白的灵魂之中。李白的诗里充盈着水, 水即是情, 情亦似水;水即是天, 亦是归处, 是李白灵感的源泉。在李白的诗里, 有如丝的黄河、奔涌的大江, 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的慨叹, 也有“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外” (《清溪行》) 的清冽与安静。

为什么说李白的诗中水即是情, 情亦似水?且看脍炙人口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为什么要“请君试问东流水”?流水可曾知道他的别意?这一刻不停的流水是他的知音。李白心中的那些惆怅, 吴姬不知, 金陵子弟亦不解, 即便花香满店也不曾稍减, 只有这东流水, 可与之诉衷肠。逝者如此水, 方可与别意相当, 都不曾停止, 都不会消亡, 绵延着不知流向何方。何者是水, 何者是情, 谁还分得清?此时李白眼中的水是活的, 是有情的, 与他相似甚至就是他自己。

李白直把流水与情相对举, 有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时又将水拟作人, 有如“寄言向江水, 汝意忆侬不”“清溪非陇水, 翻作断肠流” (《秋浦歌》其一、其二)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古风》其二十二) 。有时他还会更加直白地吟道:“洞庭潇湘意渺绵, 三江七泽情洄沿。”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为什么说李白之水即是天?人间何物与天最相似?必然是水了。李白《送别》曰:

水色南天远, 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 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 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 应降紫泥书。

在李白的诗里, 水最有情, 爽朗时有水, 惆怅时有水, 寂寥时亦有水。现在李白在闲中, 不得意, 思念贾谊, 觉得只有贾谊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时候, 也有水。因为他不得意的时候, 老在途中, 老在船上, 于是四周一片皆水了。

水天一色, 天照着水, 水映着天, 如此便不知有天, 亦不知有水。一叶扁舟在至清至净的水波中划行, 让人误以为飘在空中。如“人游月边去, 舟在空中行”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远处水与天融为一体, 水从何处来?从天际来。水到何处去?流向另一处天际, 一如漂泊的人生。

为什么说李白之水即归处?《山中问答》曰: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宛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李白的心里, 伴着“桃花流水”, “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桃花源, 是他向往的地方。“同归无早晚, 颍水有清源”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尤其在他失意的时候, 更是将水作为归隐之处。“俱飘零落叶, 各散洞庭流”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 “归去潇湘沚, 沉吟何足悲” (《古风》其四十九) , 无一不诉说着水对李白的意义。

水在诗仙李白笔下流淌着。李白不仅以水为题, 更写遍三江五湖, 名句迭出。诗题如《横江词》《夜泊牛渚怀古》, 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真是不胜枚举。

即便诗中没有提到水, 却依然有水的韵律。《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全诗无一“水”字, 却处处透着水, 与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白发三千丈”让人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的瀑布。“缘愁似个长”更与“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相似。三千丈的白发就像是流淌着的水, 不仅颜色相似、形状相似, 更是神似。《秋浦歌》其十五由“白发”至“愁”的联想中夹杂着水的成分, 虽然看似“白发”至“愁”无须任何中介, 然而白发似水, 水似愁, 故而才道愁长, 愁若不似水, 怎可长?白发若不似水, 怎可三千丈?不如说白发如水, 水有千丈, 千丈之水恰似愁。这首诗正是诗人在以水为镜, 看到水中自己白发的倒影, 感叹而发出的绝唱。故而下句才道“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明镜看似指镜子, 实则却是指秋浦之水。诗人最后问道秋霜何处来?是从李白的发鬓中来, 是从李白的心愁中来, 更是从李白所处的社会之悲中来。这是自问, 亦是问天, 问苍生。然而回答他的只有这平静的流水, 声音如此轻微, 以至于像一面不会作声的明镜。

李白诗中的水, 是从哪里来的呢?———那是六朝的水, 是六朝文人诗歌里的水、六朝乐府民歌里的水, 同时是黄鹤楼下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 是奔流在他第二个故乡安陆河港里的水。

他诗中的力度得力于鲍照, 就像是由高处冲击而下的水, 奔腾豪迈, 千军万马也抵挡不住。然而“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 亦有雍容和缓者” (《朱子语类》) , 他的山水诗得力于二谢, 真是“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正如胡小石先生所言:“他的五古学刘桢, 往往阑入阮籍, 七古学鲍照与吴均, 五古山水诗又学谢朓, 以下便看不上了。”

李白对六朝的学习, 不仅是风格、手法上的, 还有对题材、诗句的直接借鉴。如《送储邕之武昌》:

黄鹤西楼月, 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 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 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 山逐泛舟行。

诺谓楚人重, 诗传谢朓清。

沧浪吾有曲, 寄入棹歌声。

“湖连张乐地, 山逐泛舟行”, 即是由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中化来, 其诗曰:

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 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 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 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 江上徒离忧。

一样的江水, 相似的离情, 一个“衔杯惜未倾”, 一个“停骖我怅望”;一个“长江万里情”, 一个“江上徒离忧”。李白这首诗无疑有着谢朓诗的影子, 大约是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情思, 使得李白想起来了谢朓的这首诗吧, 因此他也直言“诺谓楚人重, 诗传谢朓清”。可见李白之才情亦非凭空而来, 若不是“始终学《选》诗” (《朱子语类》) , 哪得佳作?又如《古风》其二十二, 化用了陆机、吴均、江淹、沈约等多人的诗作, 故以“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形容李白, 实非虚言也。

六朝时, 长江汉水一代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 建康江宁一带又都是沿着长江的城镇, 是水滋养了那个时代, 而水也保存在了民歌中, 流传至今。因此, 六朝民歌对李白的影响, 甚至超过了六朝诗人, 那是双重的作用和影响。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是萧纲学习民歌的《乌栖曲》 (四首其一) :

芙蓉作船丝作竿, 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 郎今欲渡畏风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长夜过去了, 但情“郎”始终没有来。在小船上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女子陷入了痛苦的思念之中。月亮就要下去了, 你为什么还不来?是不是黄河太宽?还是你怕风波太大?芙蓉花叶一般的小船和用一层层丝缠绕的竹篙, 都是痴情女子坚贞美好的心意;碍于黄河, 畏于风波的, 是“郎”的犹豫、害怕, 还是人言可畏?

诗歌语言清新, 风格优美, 感情朴实, 江南水一般的韵味, 始终在诗里流动飞扬。萧纲这首属于宫体诗的《乌栖曲》, 李白读了以后, 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于是他也用民歌体, 一连写了六首《横江词》, 其中三首, 就是对萧纲诗中人的回应、情的回应、水的回应:

海潮南去过浔阳, 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 (其二)

横江西望阻西秦, 汉水东连杨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其三)

横江馆前津吏迎, 为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其五)

李白的这几首诗, 都在解释萧纲诗里“情郎”没有来约会的原因。一说是“横江欲渡风波恶”;二说是“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三说是, 你有什么事那么着急?“如此风波不可行!”明代的胡应麟显然看到了萧纲诗中急欲渡河的“情郎”, 也看到了大呼“情郎”危险的李白如此激动。同时他在《诗薮》中客观地评判萧纲的《乌栖曲》:“奇丽精工, 齐梁短古, 当为绝唱。”又说:“太白《横江词》全出此。”篇篇是情, 篇篇是人, 篇篇是水。李白诗中水的源流、人的源流、情的源流, 可见一斑。

李白少时生活在青莲乡, 青年时曾在青城“养奇禽千计” (《上安州裴长史书》) , 至二十五岁初出蜀地, 经重庆三峡, 南游洞庭, 又上庐山, 东下金陵、扬州。二十七岁为观云梦泽来到安陆, 一路皆船, 一路皆水。“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 (《赠钱征君少阳》) , 饮的也是长江水、安陆的水。由山水滋养的李白, 就像春雨中的植物, 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

李白诗中的水, 最后去了哪里?流向天际, 流入大荒?像他在《渡荆门送别》中说的:“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是的。但李白诗中的水, 更是流入后代无数诗人的诗集中。

流入大荒的水, 滋润着大荒的土地, 变成人和植物的养分。在李白走过的地方, 无论是牡丹国色, 还是空谷幽兰, 或是柳色青青, 那都是水的子女。李白诗歌的影响, 很重要的一部分, 是蕴含着六朝民歌之水的诗歌风格, 李白之水流经之处, 可谓处处开花。

有宋一代, 苏东坡的诗词中, 固然是“水光接天”, 到了明代, 高启学习李白, 也继承了诗中之水, 其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云:“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其时更有李攀龙、王世贞扬其波, 明七子的文学思想又影响到日本的荻生徂徕及其弟子服部南郭。清代诗人黄景仁梦见了李白, 写词说:“更问后来谁似我, 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 寒郊瘦岛。”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事实上, 后代许许多多的诗人, 都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 或多或少地得益于李白诗中的水。

李白若离开了水, 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水若缺少了李白, 后来诗词中的水性也当少却几分吧?水就像是诗人李白的脉动, 它总能有一种姿态符合诗人的情感, 静有静之美, 动有动之美, 故而水与情融合在一起, 进入到诗人的心中, 升华, 结晶, 最后凝练出一首首动人心魂的含水之诗。这水是真实的, 那是长江里流淌的水;这水又是虚无的, 那是六朝文人诗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中隐含的水, 是江南的一派烟云水气, 在李白诗歌的每一个细胞里。

3.李白诗歌的生命气韵 篇三

一.我字当先——无比强烈的主观精神

李白自信非凡,凡事我字当先,极有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我人格的珍视、对自由精神的高扬。李白满腔激情,唯一倾泻之途就是以创作来充分表现自己,所以他总是以充满主观色彩的大笔去涂抹一切,以“我”的目光、“我”的心胸、“我”的思维方式去审视一切、感知一切、再现一切。于是他的诗文就具有异常鲜明而强烈的主观色彩,饱含着主体深厚激越的情感。据统计,在李白的一千余篇诗文中,直接提到“我”(包括“吾”、“余”、“予”、“李白”等)的作品就占了很大比例,可见李白的创作就是要表现其摇曳多姿的自我形象。李白在关注政治和国家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不平时,“既热情,又泼辣;即执著,又超脱;所表现的内心世界冲突之尖锐,风暴之强烈,波澜之壮阔,是前无古人的”。①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具体指出,李白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鲜明的人性自觉意识、自由自主的个性特征在唐代诗人中尤为突出。在物我、人我关系中,李白非常突出“自我”,“我”仿佛成了世界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一切事物都围绕在“我”周围,为“我”所设,服从于“我”。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李白在诗中时刻关注“我”的存在,例如“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峰》,《全唐诗》卷180)、“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全唐诗》卷184)、“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歌》,《全唐诗》卷167)等。李白为了表明志向、发泄愤懑、感叹不遇,往往采取先入为主的抒情方式,诗句往往“我”字当头:“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古风·五十八》,《全唐诗》卷161)、“我浮黄云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梁园吟》,《全唐诗》卷166)、“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沙丘城下寄杜甫》,《全唐诗》卷172)、“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全唐诗》卷175)。随便翻检太白诗集,诸如此类诗篇不胜枚举,正如康怀远所说:“古往今来,在差不多所有的诗人中,李白是生命意识最为强烈的诗人之一。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在于他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永恒与不朽。”②

李白自信非凡,这种自信最终化为一种生命的自觉力量,即为“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全唐诗》卷166);即为“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全唐诗》卷168),即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全唐诗》卷166)。这样的风格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了最本质的感动兴发的内涵——生命气韵。越是伟大的诗人,他们越是用发自心灵的歌唱表达顽强生命的呐喊与奋争。

二.笑傲千古——不畏权贵的铮铮傲骨

李白思想多元,儒、道、侠、纵横家兼具,才高八斗,浑身是胆,充满激情。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人之中李白最特立独行,因而魅力无穷。李白平交王侯,面对权贵依然傲岸雄伟,心怀四溟,做事磊磊落落。他常以圣贤自比,如其诗:“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比孔子)、“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比孔子)、“知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比吕尚)。李白诗中,管仲、乐毅、贾谊、鲁仲连、晏子、诸葛亮、谢安等人,更是常比的对象。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展示了自己的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全唐文》卷348)李白在其诗中塑造的自我形象,自信、自傲、自负,蔑视权贵,充满着浩然之气和叛逆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将狂傲的个性和过人的才华结合起来聚于一身的,除了李白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就像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所称誉的那样:“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四引)《松窗杂录》记载:“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大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板檀,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醒未解,因援笔赋之。”(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卷三十五引)可以看出,李白此时备受礼遇,但权宦高力士却在杨贵妃面前攻击李白。声称《清平调词》中所写的“可怜飞燕倚新妆”,是借赵飞燕来贬低杨贵妃。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贵妃研墨,力士脱靴”故事表明,李白不畏权贵,一身傲骨,因而李白的生命气质也凸显出一个傲字。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卷六记载了李白在权贵面前的铮铮傲骨: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云:“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 明月为钩。”相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时相悚然。

苏轼曾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像李白这样放任不羁、率性而为、不惧权贵的诗人是十分罕见的,但如此特立独行的个性与卓然不群的情怀,使他必然遭受群小的妒忌报复与恶意中伤。但诗人仍保持着尊严的人格和不屈的气概。“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酬崔十五见招》,《全唐诗》卷178)尽管谤声四起,如蝇逐臭,但诗人绝不退缩,依然傲骨嶙峋,坚持操守,他声称绝不“沽名矫节以耀世”(《鸣皋歌送岑征君》,《全唐诗》卷166),继续高声吟唱出“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全唐诗》卷178)、“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全唐诗》卷174)等这样弘扬个性、蔑视权贵、肯定自我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李白的人格、气骨、气象、气势,都通过他的诗歌淋漓尽致地昭示给读者。李白的傲骨一向为人称道,曹松《吊李翰林》称其:“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全唐诗》卷717)好友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言其“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全唐诗》卷216)可以说,李白的诗歌充溢着豪气、逸气、壮气,历经千古而犹然在目。任何时代都有其面临的问题和难以排遣的困惑,一个人不管他所处地位是优越还是卑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大小不一、内外各异的威压及种种不开心的烦扰,这就是苏轼所感叹过的人生不得意者十七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人们阅读到李白这些充满傲骨、张扬个性,蔑视权贵、倾泄胸中块垒的诗句时,自然会产生痛快淋漓的生命震撼力。李白的傲骨,正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不阿谀逢迎、不低三下四、正直无私、一身傲骨、不惧邪恶的高尚品格。这就是李白诗文能够激动人心,引起读者千古共鸣的奥秘所在。人性的复归、个性的张扬、精神的舒展是引起读者共鸣与认同的基础,好的文章、诗歌具有陶冶情操,消解烦忧,呼唤自由的审美功用,会给人以精神的陶醉与享受。

三.狂狷任性——桀骜不驯的一代狂才

李白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其凌厉千古的狂傲之气,在中国古代像李白这样个性张扬和解放的诗人是少有的,他向来以狂名世,如张埜《前调》就说:“太白狂歌起舞,便得腰悬黄金印。”(《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六)所谓狂,就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绝不是疯狂、颠狂。他狂而有则,荡而不浮,并非放浪形骸,滥醉如泥。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全唐诗》卷173),诗人摆出一副挑战礼教、儒学传统的姿态。“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全唐诗》卷176)李白的挚友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归隐山阴,像王羲之那样,以书法自娱,雅兴岂不浓乎?这里,李白以狂写狂,正突出地显示了他那向往自由的情趣。因此,李白诗风之狂,正是诗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精神的表现,难怪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由道返气,处得以狂”作为“豪放”的一个特点。

李白以狂狷任性之躯为大唐帝国的知识分子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人格典范。这一典范的树立,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唐代进步文士崇尚自由、桀骜不驯、与黑暗势力绝不妥协的时代风貌。李白之狂,狂得个性十足,诚如蒋孔阳先生说:

所谓个性,不是指耳目鼻这类的长相,也不是指饮食男女之类的本能的冲动,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上成熟了,能够以独立自主的非意识,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观赏。个性是从自我的觉醒开始的。一个人,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人,并且要以自己的生命来保障自己做人的权利的时候,他的个性开始了。这时,他像找到了童话中所说的金钥匙一样,他能以他独有的金钥匙,打开一个新鲜而美好的世界。这个金钥匙,就是个性。③

李白以狂为美,以狂为荣,这就是李白的个性。只有具有高度个性的人,才会具有高度的灵性,也才能大量而准确地发现世界的美。“唐诗之所以美,也在于它有个性。”④他在《与韩荆州书》中不无自豪地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以义气。”(《全唐文》卷348)李白之狂狷气魄正如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所说:“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一引)刘全白《唐翰林李君碣记》亦说:“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一引)李白之狂,令后人景仰不已,激动不休,齐己《读李白集》就说:“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全唐诗》卷847)李白正因为具备如此的豪气,所以才狂得潇洒。《唐才子传》卷二记载: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李白文武全才,英名远扬,玄宗最终召见,供奉翰林,据李阳冰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中说:“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全唐文》卷437)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人之中,李白最有狂的资本,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浑身是胆,充满侠情,因而他才狂得潇洒,狂得自由,狂得任性。李白,就是这样一个口出狂言的人,一个个性狂荡的人,一个举止狂放的人,一个喜交狂士(如贺知章、张旭)的人,一个狂歌纵饮的人。表现在豪放诗风上,焉得不狂?

总之,李白诗歌之生命气韵实乃一种人生境界,体现出盛唐的时代精神,诚如袁行霈所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⑤李白诗歌之生命气韵具有美学典范意义,不可复制。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即云:“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毋庸置疑,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李白的狂傲之气淡化了士人对于皇权的依附性,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命人格范式,中国的文史需要李白这样的生命张力来支撑。李白在盛唐睥睨一世,他的诗情,他的气骨,必将如同日月,永世不朽,万古长青。

注释:

①王运熙、杨明《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28页。

②康怀远《李白创作和生命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杜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③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文史知识》1985年第10期。

④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文史知识》1985年第10期。

⑤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

※ 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唐人生命气质与诗歌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RC12008。

4.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篇四

——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明·徐增)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文学史专家:袁行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

——摘自网络,吴泓工作室整理

序 言

他是我国自屈原以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说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少有大志,理想高于天。他自比《庄子·逍遥游》中那只一飞冲天的大鹏,又自比古人中的伟丈夫如孔子、姜尚、诸葛亮、张良、鲁仲连、谢安等,志在成为帝王辅弼,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自视极其不凡!因此他不屑于从头做起,不参加朝廷的科考,更不屑于当那种趋走阶下的小官小吏。

年轻时他好剑术,慕神仙,但又斗鸡走狗,与人斗殴,花钱如流水,与一般浮浪子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曾经路见不平,“杀人红尘中”。后来他到了长安,当时官居高位、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读到他的诗,惊呼他是“谪仙人”。

中年的他,曾贵为皇帝的座上宾,出入宫禁,颇受宠爱,与当朝王侯贵族也广有交游,“五侯七贵同杯酒”。皇帝讨好自己最爱的妃子,赏花需要新歌词,特意打发人将大醉不醒的他从长安大街酒楼上请回来,并亲手调汤为他醒酒。他以为这是他实现理想的大好时机,但又不改诗人“不遵法纪”的习性,恃才傲物,遭到谗佞之徒的言语陷害,连皇帝也无法挽回,只好“赐金还山”,放他浪迹天涯。安史之乱中,他误入帝王兄弟争斗的陷阱,为大名所误,被新即位的皇帝送进了牢狱,然后又判他长流夜郎。如果不是幸逢大赦,说不定他也会把命丢在流放途中。他的大理想被社会现实碰得粉碎,大失望也成就了大诗人。“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知交杜甫对他一生的评价。诗才无敌,然而社会无情,政治冰冷,天才诗人终于被不公正的现实埋葬。

他出身不明,亲族不明,籍贯不明,甚至他的民族、出生地也有疑问。他成长在蜀(今四川),但又移家东鲁(今山东兖州),娶妻于安陆(今属湖北)、宋城(今河南商丘)。时至今天,四川、湖北、山东都争称是李白的故乡,各有道理,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以其横溢的天才、敏捷的诗才,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虽然他的许多诗作当时即散佚无法寻觅,中唐诗人韩愈慨叹他的诗歌“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毫不夸张。他的集子,保留下来的诗歌尚不足千首,这与“斗酒诗百篇”的他相去何止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虽然如此,保留至今的这些诗作,绝大部分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受屈原的影响,也有曹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以及江鲍(江淹、鲍照)的影子。但是,屈原、曹、陶、二谢以及江鲍等都不能限制他。后世有许多诗人仿照他、学习他,都不能及他十分之一二。唯有宋代的苏轼有六七分像他,陆游有五六分像他。他是天才,天才是不能企及的!

这个具不平凡一生、具盖世才华的他,不是别人。他的名字就叫李白。

让我们尝试着走近李白。

——摘自《阅读李白》,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泛读概述

说明:以下“附文”这一阶段可以不读。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同学们可作参考。

这一阶段,对老师来说,一要给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即讲清楚专题学习的大致过程和学习特点(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等;二要讲清楚网络学习的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三要用一定课时讲怎么样做好读书笔记,怎样利用网络查阅“未知”,获得“新知”等。

这一阶段拟用六个课时。作业:上交读书笔记及背诵部分诗歌。

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 附文:年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1xf.html 李白(生平、思想、人格、作品、艺术个性及影响)罗宗强 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k.html

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译文 附文:新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1xg.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4)网络购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1v.html

学习技能1:中学生阅读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精读原作

一读(鉴赏)

说明:入选诗歌作品有:七言绝句:《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苏台览古》,共四首;五言律诗:《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宫中行乐词》(其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共四首;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题东溪公幽居》《寄崔待御》,共三首。总计十一首。鉴赏要领:一句一句地——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李白专题之准备(1)七言绝句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0e.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2)五言律诗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0z.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3)七言律诗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18.html

技能学习2:古诗词鉴赏评价——真正读懂和正确作答

二读(鉴赏及部分延伸阅读)

总计十二首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o.html

李白《行路难》(两首)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p.html

李白《梁甫吟》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7j.html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 沈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5.html

李白《战城南》赏析 孙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1.html

李白《丁都护歌》赏析 周啸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2.html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赏析 袁行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3.html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av.html

李白《春思》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aw.html

李白《长干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bf.html

李白《古风》(两首)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bt.html

学习技能3:中学生要学会解读文本

研究性学习(挑战性阅读)

三读(单篇研究)

总计四首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r.html

李白《蜀道难》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3w.html 李白《将进酒》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4e.html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7u.html

学习技能4:高中学生要学会质疑提问(之一)

四读(单一或综合性研究)

《静夜思》中的“床”不是“马扎” 胥洪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o.html

从李白的名、字、号看其思想的复杂性 黄满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s.html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 张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8.html

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 葛承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a.html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陶新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b.html 出世与入世的动态失衡——论李白人生悲剧的思想根源 高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ew.html

以我为主,唯我独尊——李白个性思想探析 赵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ex.html

李白文化心理初探 廖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f0.html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李白诗歌的诗学思维 杨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ib.html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杨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ic.html

漫谈李白笔下的“飞” 徐昌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kn.html

李白长啥样? 丁启阵 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l7.html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胡晓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lf.html

学习技能5: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五读(感悟+研究——阅读)

漫游四海的李白最怕去哪个地方? 洪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d.html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ko.html

孤独的月光 郭保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z.html

两个李白 王充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p0.html

李白:辉煌盛唐的歌者 傅道彬

http://

六读(参考性阅读)

李白性格和思想研究 杜晓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l.html

从李白的诗词描写看唐朝开放的男女关系 王从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9.html

李白谜团的新考实 苗体君 窦春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w.html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 朱宗尧 张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x.html

视频讲座:李白想落天外的想象力源流 康震

http://kejiao.cntv.cn/C20520/classpage/video/20091211/101321.s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毛晓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fg.html

李白研究(李白身上的四股真气,共六篇)丁启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ne.html

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共四篇)丁启阵 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0.html

李白的第四次婚姻(网上辑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u5.ht

ml

李白绝笔诗《临路歌》赏析 田南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q6.html

5.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情怀 篇五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李白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他的诗歌无论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这种色彩使诗歌呈现出山呼海啸的气势,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也使感情的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瑰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体现的风格多种多样,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既想象丰富,又语言轻快;且音律和谐多变。“气象雄浑,豪放飘逸”是李白浪漫主义特色的鲜明概括。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

1. 豪放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用其与生俱来的炽热感情、强烈个性表现着自己的主观感情,感情的表达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处处有豪放之感。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两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李白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豪放性格。他以情抒豪,如江河入海,奔腾不羁:似野马脱缰,驰骋万里;若雷霆震怒,撼天动地;像银河落天,飞流直下。他以景兴豪,“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他以酒助豪,“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他以月咏豪,“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以剑挥豪,“抚剑夜长啸,雄心日千甲”,“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商咏涕泗涟”;他以仙赋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2. 飘逸。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有超凡脱俗的神仙面貌。也正因为如此,其飘逸、潇洒、富于想象成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又一大特点。李白诗歌中飘逸的风格是鲜明的、独特的、突出的。他以高歌祖国壮丽河山为主,从高耸云天的奇山异岭到梦幻迷离的洞天星月;从天工之巧到幽景之媚、怪石之险、山水之秀,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令读者无限神往。李白飘逸的诗风毫不做作,写得那么自然,夸张而真实。“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显得那么流畅,那么自然。挥毫泼墨,逸思横出。古往今来,问天下谁人能敌?

3. 离奇大胆的夸张。

夸张是李白浪漫圭义诗风最显著的特点,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创造离奇意象,营造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感情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怪惊人的幻想。在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4. 变化莫测的想象。

与直抒胸臆的感情表达方式不同,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个想象与紧接着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性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而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气吞山河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情有独钟,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开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二、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诗风的继承

经过两次流放,屈原逐渐看清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执著地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了,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继承了屈原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气度和飘逸的风格,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李白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是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意境;四是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和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在李白的诗中,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高度成熟。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6.浅析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 篇六

“飘逸”用房日晰先生的话说便是:“老庄思想作用于艺术趣味的反映,显示出潇洒闲逸离脱尘俗的艺术境界,飘逸重在逸,带有超脱凡俗的神仙风貌”,而吴奔星先生却认为飘逸是诗中所表现出画家所不能画,摄影家所不能摄出的那种立体感与行动感的整体印象。由于李白的性格豪放不羁,因而形成了他诗歌豪放、潇洒、闲逸的主要特色。诗人善于挥洒,笔走龙蛇,诗里往往呈现出一种活泼飘逸之态。“我醉欲眠即且去,明朝有志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便是他坦率性格的真实写照。显然他那种“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的自由挥洒与杜甫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李白以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情调,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独特性,他在抒写自己理想的时候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时,更是十分狂放:“一风三日吹倒山”;在他思念友人时,他会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当政治不得意时,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愤激,他会高声疾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以上诗句皆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啸傲沧州的精神和性格。

杜甫的诗中则更多的是寄予了对国家、民族兴衰的感慨和关注,诗人深受儒家“匡时济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作较多地反映人民的疾苦和现实的黑暗,所谓“葵霍倾太阳”和“穷年忧黎元”正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反映。当他目睹长安陷落,国破城荒的景象时,用慷慨激昂的笔调写下了《春望》,从而表达了诗人忧虑国家的焦虑心情,但当他闻听苏北被收这一喜讯时,却又格外欢喜,写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无不流露出诗人初闻捷报时惊喜的心情。李白在批判安史叛乱时,他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表现了自己豪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情调,与杜甫沉着、冷静形成强烈反衬。

李白的诗意象跳跃之迅急,感情抒发之异乎寻常,手法运用之夸张是杜甫及同时代的诗人无与比及的。在《将进酒》中诗人说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诗由一个“悲”字引发出“青丝”“雪”这些意象,诗人面对永恒的大自然,发出了内心的愁苦感慨,人生如此之短暂,岁月如此之匆匆。但这一腔的情,这一腔的感叹很快就转为开怀痛饮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由此可见李白感情变化异乎寻常,意象跳跃跨度大是他飘逸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主要采用跳跃式的结构,使人读来飘飘欲仙,诗中留有大量空白,等待读者去填补,从而使人领悟到了李白的飘逸风格。

杜甫与李白不同,他一生的遭遇及所处的“万方多难”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和创作的主要风格。他的诗虽事件平凡,感情却极为深沉,例如曾被誉为“旷代之作”的《登高》,这首诗通过叙写无边秋色、不尽长江以及诗人的孤苦形象,抒发了他悲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隐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借写江边秋景,抒发了袭击满腔的愁哀之情。他的诗“内容深广,意境雄深,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深曲委婉”。国家的危难,社会的动乱,人民的困顿及个人的遭遇形成了他诗歌的主要内容。《羌村三首》其一描写了诗人久别之归的情景,虽篇幅较短,但感情剔透有力,读之不得不使人发出深沉的叹惋。”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随”,对于这种死里逃生的喜悦,谁能不“感叹亦唏嘘”呢?当然对那种“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激动之情就更能想象了。可以说当时诗人是幸运的,但对于那个时代所成就的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人又该寄予什么样的感情呢?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杜甫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及对统治者的愤怒之情在他的诗中表现得很深刻。“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关心人民胜过关心自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宁愿自己受冻,也要天下所有人温暖,对统治者的批判更是深刻和激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正是用他沉郁的笔调才写出了黑暗社会的尖锐矛盾。

杜甫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察,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来表达他对时局的关注,并将忧国伤时之情与自己有志难畴、报国无路的痛苦相交织,表现了他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关心,他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将那一腔忧国、忧民的热忱表达其间,委婉含蓄,使读者不难看出诗中隐匿的痛苦与哀伤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秦川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苍州”这些诗句中无不渗透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忧国忧民的心情跃然纸上。

吴奔星先生所说的李白飘逸的主体感与行动感的整体印象,我认为的确是画家所不能画,摄影家所不能摄的。至于什么是诗的行动感与立体感,吴先生认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可作为它的标准答案。在李白的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流动而又具体的画面给人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感觉,使读者也似乎处于其中,与诗人并驾齐驱于飘洒、出尘的美好境界里。《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被贬夜郎,中途被赦之后的作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正表现出了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我认为诗人当时的这种喜悦足以同杜甫“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悦激动之情相媲美。唯一不同的便是前者带有浓厚的自我主观情调,而后者则带有较强的忧患意识。

总之,诗仙李白的飘逸让我们回味无穷,诗圣杜甫的沉郁让我们愁结百度,二人互为补充,同时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的确不愧为韩愈在《调张籍》中说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7.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篇七

李浩保

摘要: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只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酸甜苦辣。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反映出来,把几千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

思妇

弃妇

勇妇

《李太白全集》中,关于妇女的诗歌共有八十余首,几乎占全部作品十分之一。历代诗人作品中写妇女的,再没有比李白更多的了。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思妇”,即思念远别的丈夫的妇女。她们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一种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妻。关于前者有《乌夜啼》、《子夜吴歌》、《塞下曲》、《捣衣篇》、《北风行》等;关于后者有《长干行》、《江夏行》等。

人们都知道,唐代国势强盛,经济发达,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确是“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是以争雄”,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的文治武功,自然要归功于“英主”和“贤相”们的励精图治,要归功于“凌烟阁”上的英雄,但归根结底应归功于“男耕女织”的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作基础,根本谈不上任何文治武功。而在创造有唐代文治武功的物质基础中,广大的妇女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多少妇女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多少妇女牺牲了她们的青春?多少妇女洒尽了痛苦的眼泪?这就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知道了。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地被忽略了的一个方面反映了出来,把几干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看《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再看《子夜吴歌》(其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还有《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

双娥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寒,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几首诗中的“思妇”,都是征人之妻,她们或从事农业劳动,或从事家务劳动;有的经历的是生离,有的经历的是死别。虽然她们并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盛唐”一代的丰功伟绩中也有她们的劳动和血泪。当我们缅怀我们伟大祖国历史上这一黄金时代,也看看这些织机上的秦川女、絮征袍的长安人,和泪尽空闺的“幽州思妇”吧!

《长干行》和《江夏行》中的“思妇”都是商人之妻。两诗的内容也基本相同,都是写商人之妻想念远别的丈夫。所不同的是:《长干行》中的女主人公是长干(今南京)人,想念的是她在四川经商的丈夫;《江夏行》中的女主人公是江夏(今武汉)人,想念的是她在杨州一带经商的丈夫。而且人物性格各有特点,前者夫妻感情深厚,女主人公望眼欲穿;后者则丈夫一去没有消息,女主人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都写得真实动人。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从长干到长风沙有七百里路,女主人公准备到七百里外去迎接她丈夫,还说不远,其情之深,其心之苦,就可以想见了。《长干行》中的女主人公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而《江夏行》中的女主人公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更是令人同情。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作个”(即今四川话“作个(怎样)”。“作个音书能断绝!”写女主人公焦急、担心、怀疑、恐惧之情,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只有真正关心妇女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而又善于向民歌学习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真实动人的诗篇。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多次写到的还有“弃妇”。如《白头吟》、《寒女吟》、《妾薄命》、《长门怨》、《悲歌行》等,都是被遗弃的妇女舒幽愤鸣不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弃妇”,有被遗弃后却无路可归的妇女,有始乱终弃的富家妇女,还有“以色他人,难得几日好”的贵族妇女,反映出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卑贱被遗弃,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一个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写人不如禽。

“兔丝因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写人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复水再收岂满杯,弃妇已去难重回„„”“弃妇”幻想丈夫能够和她重温旧梦的深情密意,可谓入木三分。这种幻想越写得深刻细致,它的难以实现的悲哀也就越强烈感人。

假如被遗弃的是贫寒之家的妇女,那“弃妇”的情景就更难堪了。请读〈寒女吟》:“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宫郎,便索邯郸女。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靡芜书,悲歌泪如雨。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靡芜书”,即古诗“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亦弃妇诗也。诗中有“新人不如故”之句,此诗亦有“纵好君嫌恶”之句。反映出妇女之被弃,并不是她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由于丈夫从“布衣”变成了“五官郎”,责任在“多异心“的男性,责任在造成男性“多异心”的社会。因此,要改变妇女这种悲惨命运,只有改变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才有可能。李白关于“弃妇”的诗篇,使人最后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这些诗篇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高度的思想性又是和高度艺术性——女主人公的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内心刻划分不开的。

李白关于妇女诗歌中,不仅有对“思妇”的深刻同情,有为“弃妇”的强烈不平,还有对一些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秩序的“侠女”与“勇妇”的大胆歌颂。

如《秦女休行》。《秦女休行》原是古“乐府”民歌。李白根据它写出了自己的《秦女休行》。篇幅短于原作,而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却比原作更鲜明:“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扬刃,清昼杀仇家。罗袖赤血,英气凌紫霞„„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秦氏休行》写的是古“侠女”为父报仇。还有一篇,《东海有勇妇》,则写的是“勇妇”为夫报仇: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来卿。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跳跃,三呼一交兵„„”女主人公的飒爽英姿,可谓跃然纸上。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劳动妇女的描写。他把她们的劳动生活、声音笑貌、思想感情都写得很美。

古代诗歌中写妇女美貌的并不稀奇。一部《玉台新咏》,大量篇幅写美人,但所写的多半是贵族妇女的病态美。和梁陈的“艳辞”比较起来,李白笔下的劳动妇女的美,就显得健康多了,清新多了。

试读几首《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其二)“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其五)

在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在江山如画的背景中描写妇女的天然的美。因此常有“光景两奇绝”的镜界。

再读一首《秋浦歌》(其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诗中的“采莲女”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清清的溪水映着明亮的月光,月光下飞着一行行白鹭,这一片美丽的夜景自然使人想见歌声之美,想见歌者之美,想见采莲女及其歌声也象这一片夜景一样的美。采莲女就象映在清溪中的素月,采莲女的歌声就象月光下的白鹭在飞。

还有一首《采莲曲》也值得一读:“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重阳。紫骝斯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见此”者,岸上“游冶郎”“见此”“采莲女”也;“踟蹰”者,徘徊不能去也;“空断肠”者,可望而不可即也。诗中的女主人公属于古“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一流的人物。艳若桃花,冷若冰霜。美妙动人而又不可侵犯。因此,岸上三三五五的“游冶郎”,都只有“空断肠”了。

李白的诗如“清水出芙蓉”。李白诗中的妇女亦如“清水出芙蓉”。李白笔下的妇女之美,其境界之高,在三干年来的诗歌中是少有的。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甚至不被当人看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在中国古代:“女子”也总与“小人”(奴隶)相提并论的。唐代政

治开明,文化发达,妇女也比较自由解放一点,但是距离男女平等还远着呢!毕竟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李白能够在他的创作中大量地反映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把他们写得这样美丽,这样纯洁,这样聪明,这样善良,这样有胆有识,这样可亲可敬,这就等于向社会宣告,妇女绝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她们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因此,她们应该和男人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李白正是从这种先进的思想出发,才能如此关心妇女的命运,写出大量的反映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篇。

上一篇:怎样提高棋艺下一篇:学校校园文化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