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2024-10-11

民政工作交流发言材料(精选6篇)

1.民政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篇一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顺义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北京市第十一次民政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顺义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顺义区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150元,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亲民、利民、为民”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顺义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今年我区社会救助财政经费突破5000万元,比2004年翻了近两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下面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建立救助长效机制。

200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后,我区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两个政策性文件和六项配套措施,构建起了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养老助老、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投入机制、操作程序和各类政策的衔接问题,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城乡低保标准更加科学化。我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6年,农村低保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1700元,共发放生活保障金1400多万元,共有9300多人享受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今年低保标准将提高到1800元,有力的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二)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更加人性化。一是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全部由区财政负担,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对患大病的城乡困难群体,医疗费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费用负担仍有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每年可得到1000至30000元的医疗救助,2006年共为1400多名困难患者发放救助金300余万元。三是建立了精神病防治经费增长机制,到“十一五”期末精防经费将达到每人每年2元标准,全区精神病患者均可享受免费投药服务。四是设立了城乡低保及边缘家庭重度精神病患者专项救助经费,从2007年开始,在指定医院的住院基本医疗费按6:3:1的比例由区、镇、个人分担。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的问题。

(三)助老制度实现重大突破。从2007年开始,我区按上一年度末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到“十一五”期末将达到人均60元的标准。今年安排专项经费246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五保供养点建设、机构养老床位补贴、居家养老助老补贴以及政府为贫困群体购买养老服务等,极大促进了我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四)其他专项救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发放助学金200万元,解决了2600个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二是孤残儿弃婴救助标准由原来的城市低保标准调整为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承担了数百名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三是健全了灾害预警、评估、上报机制,2006年共救助灾民2.7万人次。四是每年安排资金近百万元,解决上百户城乡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五是筹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十一五”期末将建设完成一个40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每年根据北京市救灾预案和区政府有关规定,由区财政出资储备一定的救灾物资。

二、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政策体系建设需要责任体系的有效支撑,为此我们切实加强了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

(一)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席由主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28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仅2007年以来,就已召开了18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养老助老制度等六大类社会救助工作,加强了部门间的联系,使救助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二)完善了对民政系统干部队伍的管理考核制度。区社会救助联席会制定了对各镇(街道办)的社会救助工作考核办法;我局制定了民政干部包镇(街道办)联系制度,对机关干部实行了“目标量化双百考核”,这些措施强化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了对服务对象的回访反馈制度。一是建立决策评价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行政效能调查,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及市、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年底检查各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并及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作好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以提高领导决策水平。二是在民政局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满意度回访,以促进作风转变。三是定期对民政社救资金进行逐级审计,以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2006年,我局在零点公司进行的政务环境调查评估中名列第三,被评为全区政绩突出单位。

三、注重社会救助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广泛参与。

多年来,顺义区在历届领导的大力倡导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并形成了顺义独有的社会救助文化现象。全区1000多名处级领导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积极参与“一助一”帮扶活动,有的领导干部已经调离顺义工作,仍然坚持此项活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加送温暖献爱心及各种定向捐赠活动,近三年来共接受各类捐款1500余万元,捐款数量始终排在全市前列。各类社会组织积极为困难群体做实事、做好事,仅2006年,区总工会、红十字会、残联、各民间组织、福利企业、志愿者队伍等共筹资150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2100人次。区民政局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联系一个贫困户,要求做到“串百姓门,知百姓情,管百姓事,解百姓难,暖百姓心”。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从2006年开始,依托商业网点建立了15家爱心家园 超市,为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顺义区扶危济贫工作得到困难群体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竞相报道。

总结我区近年来的救助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并得到四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06年区委书记夏占义同志做出了20余次批示,区长张延昆同志多次听取救助工作汇报,并在关键环节上做出具体指导。主管副区长深入基层,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救助政策。区理论中心组专门听取、讨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极大的推动工作开展。

二、调查研究是基础。我们把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查研究的切入点,对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养老需求和慈善资源等情况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深入到5400户困难家庭,发放9510份调查问卷,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工作创新是动力。我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跳出民政看民政,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健全体制是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单靠民政一家是难以全面推进的,必须依靠区委区政府,争取市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健全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政策拉动、行政推动、社会互动的工作格局。

虽然我们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2007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和承办奥运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构建和谐新顺义作出积极的贡献。

顺义区民政局

2007年6月15日

2.民政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篇二

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

民政部门包含大量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例如行政区划管理、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结婚登记、赈灾救济、民办非企业管理、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民政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档案的种类繁多, 数量偏大, 民政部门除了包括和其他部门相同的档案信息以外, 还包括了大量和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档案信息, 例如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档案、结婚登记档案、赈灾救济档案、民办非企业管理、殡葬管理档案、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些档案信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最基础的利益。尤其是婚姻登记和死亡档案特别重要, 它和所有的家庭人员密切相关, 真实的记载了人生重要时刻的详细信息, 这样的档案紧紧的联系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这是所有档案信息里最为重要的档案。

二、提高工作方法

(一) 开展基础工作

民政部门的工作直接构成了民政档案, 包含了所有的民政工作如文件、电子信息、照片和影像资料以及科技信息档案等等。民政档案是民政部门的基础信息, 民政档案整理的完整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对于民政工作良性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变革, 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民政档案内容繁杂, 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这就给民政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民政档案信息整体化管理的方式, 给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造成了巨大的考验。综上所述,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要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的搜集要有理有据, 确保搜集的民政档案及时、准确无误, 加大民政档案的基础工作平稳的推进。对于那些搜集上来的民政档案信息要认真探究, 确保真实性, 对于民政档案的搜集范围加以明确划分, 确保搜集上来的档案具有保存的价值, 同时保证搜集的档案信息安全、可靠。搜集整理的档案电子信息一定要保管妥当, 防止丢失或者泄露。

(二) 管理办法与管理机制

制定民政档案管理细则, 可以保证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上级有关单位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监管工作, 随时学习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提升民政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依据民政档案的不同类别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条例, 使其了解所有的规章制度细则, 进行造册编辑, 使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学习准则。在推行综合考评的时候, 把民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涉猎进去,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可以更好的进行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带动了民政工作的推进, 民政档案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基石, 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建册、保存等工作, 告别传统的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的效率。数字化的进程制约着资源的使用, 创建良好的民政档案管理体系, 做好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使所有的信息能够网络共享, 提升办事的效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那些具有开放性的信息一定要公布在网络上以便于人民知晓。定期增加民政档案的信息含量, 可以加大档案资料的查找力度, 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一定要做到双轨运行。这样保存的方式, 对于今后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无论发生怎样的状况, 都会有一份档案信息的存在, 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安全性。

(三)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过去民政档案管理部门的办公条件相对较差, 然而档案信息的保存又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 要做到防潮、防火等等,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管理的环境需要改变, 增加投入的力度。民政部门要安排专门的档案室, 配备各种设备, 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 提升综合素质与法律观念

民政部门要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较好的搜集、整理、装订档案信息, 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立即反应给上级领导, 帮助领导更好的决策问题。民政档案的管理员要有积极的态度, 主管单位定期的组织学习, 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 创建优良的工作方法, 提升民政档案的管理水平。民政档案管理遵循国家档案管理办法, 随时提升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民政档案管理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法办事, 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民政档案管理和法律有机的结合, 那些机密的文件, 档案管理员遵循保密法规, 提升依法行政的力量, 实现有法可依。提高民政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民政档案建设。

三、结语

总之, 民政部门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要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促进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基础。

摘要:民政档案工作在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里表现的十分重要, 它关系着民生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这项工作, 切实落实其责任目标, 让民政档案可以全力的为人民服务,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民政档案,服务水平,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沂滨.如何提高民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08) .

3.民政局干部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篇三

一、政治思想方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我始终坚持把学习政治理论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激发昂扬的精神状态相结合,同端正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相结合,同解决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理论学习成为抓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使自己在思想上始终同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组织原则,发挥好领导干部作用。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组织决定、决议,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支持正职的工作,对班子其他副职能互相尊重、支持、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和睦共事。加强分管科室与基层的联系与沟通,认真采纳合理化建议。同时,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并向局党组织递交了党员承诺书,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履行承诺。

二、本职工作方面。按照责任分工,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分管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扎实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十一次提标工作,按照市局工作要求,今年的低保政策比较以往变动很大,工作量也很大,在市局的指导下,在科室同志们和街道专干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低保提标工作。创新开展分类救助,年初,制定下发了《甘井子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施分类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导街道开展分类救助,对三无人员、一级精神、肢体、智力、盲残人员,在足额保障基础上保障金上浮100%,对二级残人员在足额保障基础上上浮40%,从而更好地解决了我区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有效落实临救制度,按照大民发[2010]5号《关于实施我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组织街道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针对街道对临时救助新政策理解不透的实际,深入调研,及时解决各街道在政策理解上的顾虑。目前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6万元,惠及67户家庭。圆满完成迎检任务。4月份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杨增海、6月份市人大副主任王成敏、8月份市政协副主席崔庆群分别带队视察了我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他们先后查看了甘井子街道的爱心公共服务社和膳食指导店,并入户走访了部分低保家庭。9月份,区政协对我区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我局低保工作被列为第一家接受评议检查,区政协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并现场进行了民主测评,评议答卷。通过检查,市区领导对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二是有效开展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带领科室人员早计划、早安排,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到目前,参加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营城子和革镇堡街道所辖的17个行政村中,有16个村完成换届任务,已经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的村全部一次性选举成功。积极推进了社区建设工作。针对全域城市化的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原则,突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民主自治功能和公益服务功能,规划社区功能布局。9月份积极配合纪委、监察局等部门认真开展村务公开廉政建设大检查,并联合起草关于加强居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街道围绕村屯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居民自治建设及社区服务,开展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品牌性的社区建设,从中确立典型,广泛宣传,初步形成了“一街一品,一街数品”的特色社区品牌。

三、廉洁从政方面。一是严守廉政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到遵纪守法,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做到勤政廉政,不越权办事,不违规办事,牢记民政工作“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真心诚意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来机关办事的单位人员,还是上访对象,总是热情接待,对不清楚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解说,对能办的事情抓紧时间及时办理,不能办的也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协助办理的事情主动配合,从不推诿。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自查反思,我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注重自己感兴趣东西的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全面深入,特别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工作,指导生活,指导学习还有欠缺。二是工作调研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做得不够,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重指导,轻调研。认为各分管科室比较懂得各自业务,只要任务分配好,他们自己去做就行,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三是工作创新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做的较多,研究创新工作做的较少,使在推进工作创新发展上勤于思考的能动性不足。

4.民政法制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篇四

**民政局(2012年8月1日)

去年以来,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政法治建设为主线,以健全民政政策法规体系为重点,以‚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五个民政建年‛为契机,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重点突出‚六化‛催‚六变‛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为民解困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我局先后获得‚全区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区五个民政建设年先进集体‛、‚全区民政系统记集体二等功‛、‚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先进集体‛‚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单位‛ 等地市级荣誉称号6项,获得‚全区双拥模范县‛、‚全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民政部中国社会报宣传基地‛、‚全国民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国民政先进集体‛等省部级荣誉称号9项。

一、民政执法任务重 学法被动变主动

我们民政部门担负着殡葬、民间组织、婚姻登记、边界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等多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我们民政部门的职能。以我县为例,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上述几项工作虽然没有大的违纪违法行为,但需要执法纠正的也不少。究其原因,是由于部分民政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法治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具体做法:一是局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参加各种普法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律观念。二是从办公经费中划出资金,征订各种普法教材及开展普法活动。2010年以来,我们征订了《会计法》、《审计法规选编》、《加强和改进村委选举工作读本》、《法治快报》等各种书报30多种。三是举办普法培训班。首先,年初我局举办了全县救灾救济信息员暨民政业务培训班,对全县100多名民政信息员有关灾害信息、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低保、优抚等法律法规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民政队伍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其次,将民政业务培训延伸到各镇。各业务股股长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灾害信息、社区建设、低保、优抚等业务知识对口培训,从而增强镇村干部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镇村干部的民政工作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有10个镇1100多镇村干部受到了培训教育。四是参加了市、县的普法考试,加深了干部职工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理解深 度,也提高了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五是通过开展普法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今年,我们对原有的各类政策的有关意见办法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一些重点工作进行调研,好的做法经验和重要调研成果及时转化成了政策成果和制度成果,上升为机制。如去年群众对不具备低保条件或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422户1335人有异议,今年予以停发;对具备低保条件的38361人,今年按照审批程序纳入到保障范围,应保尽保。普法工作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全县民政系统干部的法律观念,提高了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全年内,全县民政系统民政干部职工,人人自觉遵纪守法,没有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

二、活用政策及法规,量体裁衣变新招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目标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民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亦是如此。因此,有了一套完备的民政法律法规后,最重要的是要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法律条文,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呢?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履职、依法行政。要依据民政法律法规,在法定职权许可、法定程序合理的情况下,认真履行民政部门职能,切实做好低保、医疗救助、双拥优抚、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自觉维护民政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然而,民政法律法规建设 跟不上或滞后于当前民政工作现实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年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相对于依法行政来讲,民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滞后。一是层级较低。民政部门的执法依据只有少数几个是人大颁布的法律,绝大多数是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权威性和影响力较弱。二是硬性规定较少。民政部门对违法行为很少有可操作的硬性处罚规定,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三是内容陈旧过时。多数民政法规颁布的时间较早,有些条文内容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脱节现象。四是立法空白点多。如慈善事业,是社会救助的有益补充,应该由政府主导且大力推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涉及慈善的专门法律法规,势必造成慈善机构设臵、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两个主要执法依据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非营利性的界定、基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民间组织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培育扶持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重程序性、轻实体性,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两个条例与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救灾救济、退役士兵安臵、双拥优抚等政策法规都还不完善,需要政府自上而下进一步健全规范。对此,我局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和《**区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桂政发【1998】19号),制定出台了《灵山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根据《**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制定出台了《**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根据《**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制定出台了《**军人抚恤优待管理办法》。另外,县政府还出台了《**县医疗救助制度》。

同时,我局将各股室执法任务、适用法规条文、执法程序等资料汇集成册,先后出台并认真落实了‚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行政执法工作细则‛、‚行政执法岗位职责‛、‚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听证制度‛、‚行政执法违法错案追究制度‛以及‚案件结案归档与备案制度‛等50多项执法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使每人都达到了熟知熟会的程度,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逐步使各项民政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执法为民重实效,单攻拳变组合拳

为提升执法水平,我局注重引导民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一是法律至上的观念。树立权力来自于人民,坚持法律至上就是坚持‚人民意志至上‛的理念,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举措,坚持法律至上,使依法行政工作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公正执法的观念。民政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代表政府在最广泛、最关切群众利益的层面上与广大群众打交道。只有坚持严格、公正执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法律范围内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注意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把‚执法‛转到服务上来,寓文明服务于执法之中,以文明服务促进严格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局领导高度重视法律宣传工作,将依法治理列入了民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并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治理工作规划,实行了目标管理,切实做到了执法为民,执政为民。

按规定,私立幼儿园必须先经教育部门批准,后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才属于合法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部门之间协调有欠缺,造成目前全县还有多家由于教育部门没有颁发办学许可证的私办幼儿园不能到民政部门登记,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今年5月,我局组织人员专门对18个镇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经过调查核实,我县私办幼儿园截止到5月13日共有114家,招收幼儿5600多人。其中,103家属于非法幼儿园、11家已取得县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其中4家按规定凭办学许可证到我局办理登记手续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7家属于违规私立幼儿园)。全县私办幼儿园114家只有4家按规定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非法开办的幼儿园泛滥成灾。得知这一情况,县政府为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清理和整治非法幼儿园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联合成立执法小 组,对全县私办幼儿园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对已具备办园条件和符合要求的,按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并统一纳入有关部门的监管;对基本具备办学条件的,通过整改后能达到办学要求的,按规定补办有关手续;对不具备办学条件和符合要求的,一律予以取缔。对拒不关闭的非法幼儿园进行重点查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下达行政处罚文书予以处罚。对拒不履行处罚的非法幼儿园,视情节轻重,依法予以罚款、扣押财物和查封。在清理和整顿私办幼儿园工作告一段落后,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并做到发现一处,坚决查处一处,以防‚死灰复燃‛。通过全面清理和整治私立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全县办园秩序,从而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建设和谐新灵山做出积极的贡献。

今年6月份,我县**镇政府干部向我局反映该镇杨屋村委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受到该村民间组织‚周氏青年委员会‛干扰。经查阅,在我局民间组织管理股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中根本没有该村‚周氏青年委员会‛组织的登记备案材料,更没有办理过任何登记审批手续,根据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该组织属于非法社会组织,应予以取缔。我局领导及相关人员立即与县公安干警和该镇干部联合组成调查组,深 入该村进行调查所反映情况。从该镇政府和村干部中了解到,杨屋村非法组织‚周氏青年委员会‛于2011年3月份成立,在该村周氏祠堂内挂有会牌,会长周元欢,副会长周忠人、周元结,骨干分子13人,会员约30人,并购买有管制刀具一批。该非法组织成立后,独霸一方,在村中无法无天。他们对村民实施暴力勒索、盗窃,诋毁诬陷村干部、张贴散布反政府言论、到镇政府上访并恐吓工作人员等恶行。在查证中,考虑到该非法组织部分成员犯法已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和表面上该非法组织已自行消除,目前仍然采取防范未然的措施:一是我局继续积极与县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配合,深入该村做群众调查工作,一旦发现复燃苗头及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大民间组织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群众举报非法民间组织,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7月27日已在**村委做了三个宣传社团登记‚两条例‛和‚一个取缔办法‛专栏,同时已在广播电台、**网站等新闻信息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以提高民间组织管理法规政策的社会认知度。

四、普法宣传促和谐 口号宣传变行动

民政法制宣传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民政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顺利完成各项民政任务的重要保障。新的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灵山建设,民政工作的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民政建设,是民政部门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主要方式,是做好各项民政工作、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的根本保证。目前,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已有近百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逐步配套完善。做好民政法制宣传工作,增强民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民政执法行为,严格民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民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是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民政,服务灵山经济建设‛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积极向城镇、乡村、社区民众宣传民政法律知识,为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做法是有以下几点:

(一)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民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讲求宣传实效。在落实普法规划中,将普法工作融于各项民政工作之中。在农村,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为载体,组织村民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理性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城市,把社区建设成 为居民群众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场所;继续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谐社区‛为抓手,积极配合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设立居民法制论坛、社区法制宣传橱窗、社区法律图书角,广泛开展群众性法制专题活动,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同时,在开展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五保户供养金、抚恤优待金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民政工作时,充分利用婚姻登记机关、社会福利机构、乡镇敬老院、优抚医院、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单位、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军供站、殡仪服务机构、救助管理站、乡镇民政办(所)等窗口单位,不失时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各类民政工作对象学习了解相关法规政策,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开展专项宣传,提高宣传效能。一是开展积极开展 ‚综合法制宣传月‛、‚民政法制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组织乡镇、街道民政所(办)、村(居)民委员会,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展示板面,散发传单,宣传有关民政法规,形成宣传合力,扩大声势,提高宣传效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半年以来,派出20多车次,组织189人次到各镇发放民政法制宣传资料5000多份。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1万多份,全县受教育人数20多万人次,进一步普及了民政法律法规知识,推进了法治民政工作。5月9日抗震救灾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县领导的一致好评。5月份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及时采编民政法制信息,指导民政工作。我们把民政法制信息收集与调研结合起来,主动沉下去、跟上去,深入基层挖‚金子‛,及时反映民政工作和依法行政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那些有较强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和价值高的法制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提高领导决策的前瞻性、预测性。三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扩大民政法制宣传影响面。利用《**日报》、《**日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以及网络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民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民政部门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民政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引导网上舆情。积极发挥《中国社会报》、《中国老年报》、《广西民政》等民政媒体和民政门户网站的作用,发挥民政媒体更加熟悉民政法律政策、更加了解民政业务工作、更加贴近民政对象的特点,深入解读政策规定,及时传播法制信息,促进社会各界加深对民政法律法规的了解,推动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上半年,我局在《中国社会报》、《**日报》、《**民政》、《**日报》等报刊上稿32篇,制作各种宣传专栏、版报10版。

五、健全监督问责制 传统机制变新颜

今年以来,我局以打造服务民政、责任民政、效能民政为目标,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出台了《**县民政局行政问责办法》。我县民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把行政问责作为一个主要的督促手段,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必将受到责任追究;全系统干部已经体会到权责一致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只有恪尽职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认真履行职责,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

(一)明确权责,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县民政局行政问责办法》规定了行政问责的主体及权限,客体及职责,责任的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行政问责的事由、情形和程序等,明确了‚由谁问‛、‚向谁问‛、‚问什么‛、‚如何问‛等问题。在问责对象上,《**县民政局行政问责办法》结合我县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问责对象拓宽到一般干部,明确规定对37种情况启动问责程序,规定县民政局所属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各乡镇民政办及其领导人员都是问责对象。在问责范围上,在对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实施问责的基础上,把其他行政违法、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等严重影响政务形象的行为也纳入问责范围,进一步增强了《**县民政局行政问责办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一般 干部和领导干部同受约束。在追究体系上,坚持综合应用组织处理、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等方式,构建了行政问责责任追究体系。在问责情形上,实行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独断专行决策失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暗箱操作逃避监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攀比享受、态度冷漠作风粗暴、监管不力处臵不当等行为应当问责。在问责方式上,列举了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做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建议免职、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10种。问责办法的实施,使全区领导干部形成了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为、过错必问责的共识,有效地预防了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的发生。

(二)多措并举,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措施。一是突出问责重点。紧紧盯住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最集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监督和问责。对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开展专项督查。二是加大问责力度。注重问责时效和问责质量,确保行政问责办法的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方面对执行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对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的工作人员坚决问责。通过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作为、乱作为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单位和干部问责,形成支持和保护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部的正确导向。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以实施行政问责推动干部 作风督查工作,通过解决督查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强化问责措施。对执行不力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特别是在‚禁酒‛问题上,我们对局属各单位有中午饮酒习惯的人员进行排查摸底,确定重点监控对象,并与单位领导签订作风督察责任书,在督查中发现有中午饮酒问题的,要对单位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实施问责,进一步强化了‚禁酒‛工作的力度,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三)结合实际,增强问责制的可操作性。一是形成行政问责合力。在问责的主体方面,目前,我局的实践主体是民政系统自身,即自上而下的问责制。从长远发展的意义上说,要使问责的主体多元化,才能使问责力度不断增强。还要加强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密切配合,使‚同体问责‛与 ‚异体问责‛有机结合,有效避免行政问责随意性。二是创新问责方式方法。对有关规定加以‚整合‛,形成包括问责标准、问责程序、问责范围、问责主体、问责救济在内的、全区统一、结合实际的问责规定。完善行政监察、审计制度,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要创新行政惩戒手段,运用多层次惩戒方式,对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区别处理。三是重视问责结果的应用。问责结果不仅要体现在责任追究方面,发挥问责制在事后惩戒中的作用,还要发挥问责制在事前预防、事中 监督中的作用,发挥其教育警示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服务型民政和廉洁型民政的建设。

半年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为认真落实了‚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各项民政工作进展顺利,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加快了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提高了民政工作现代化和科学管理水平,规范救助管理,树立了群众满意的良好形象。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创新活动内容,‚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整体水平实现新突破;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工作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强救灾减灾基础建设,救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推动了‚二个新发展‛:一是全面落实优抚安臵双拥政策,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新发展;二是全力开拓社会福利和专项事务管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专项事务管理新发展。确保了‚三个新提升‛: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方法,确保社会管理水平新提升;二是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民政窗口服务水平新提升;三是践行求变、求实、求精、求富、求美灵山人新时期新追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确保民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新提升。

5.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五

开创四方台区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

四方台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部,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下设四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一个乡镇和12个行政村。几年来,四方台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精诚团结,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开创了我区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方位落实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发挥城乡低保主渠道救助作用。

四方台区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老城区,又随着四方台矿的破产、转制,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贫困人口较多,因此,全方位做好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工作,是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我们把健全地方救助制度和落实配套政策作为低保工作的重要保障,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1、完善制度,强化领导。近两年来,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主要完善了规章制度,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此项工作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区社会救助中心、街道社会救助事务所和社区社会救助管理站,规范管理机制。为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成立了低保审批领导小组,由主管民政工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成员由区纪检委、监察局、政府办、民政局以及各相关部门单位成员参加,制定了每月低保例会审批制度,监察局对每月低保动态管理的公示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制定了民政局、办事处、社区周入户制度,每名工作人员周入户不得少于2次。这样随时随地掌握困难群众生活情况,群众对民政工作满意程度有所提升。

2、严格把关。一是充分把好监督关。为充分发挥低保工作的监督作用,在社区成立了由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的社区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等人员组成的社会救助协管站,按期对申请低保的对象进行民主评议;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口等情况实行审批前会审,并张榜公示,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民政局低保救助中心对呈报上的低保申请对象再集中会议决定审批,同时区纪检委对全程工作进行监督;在社区、办事处、民政局建立举报投诉电话,做到有举必查、无举抽查。二是严格审批关。在审批过程中,采取社区、办事处、民政局100%入户调查的方式,实地了解、掌握低保对象的生活和家庭现状,为每一户低保对象建立档案,做到有档案、档案清。实现应保尽保。对申请情况不清楚的、手续不全的、群众有异议的申请对象一律不批。并且社区、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各级经过初审、核实、审批后责任人都要签字,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审批前后在社区、街道办事处、民政局进行两次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实现“阳光操作”,多级监督,确保了低保审批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操作。

3、强化动态管理。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建立了低保分类管理制度和年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将全部低保对象分成三类:一类为“三无”人员,每年复查一次;二类为家中有重病或重残的弱势群体,每三月复查一次;三类为家中有劳动能力的,随时有就业机会和临时收入的每月复查一次。我们还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难,满意在民政”活动,制定目标,组织干部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查,了解民情,为困难群众解民困,办实事,把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受到贫困百姓家中,同时查找不符合低保救助的家庭,及时剔除。通过开展访民情活动和低保年审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机制建设和落实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区以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基本生活方面:我区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保及时保,低保家庭能够及时足额领取保障金,使这些家庭暂时脱离了绝对贫困状态。我区城市低保标准已从170元提高到206元;为了将资金向特困人群倾斜,对低保户中的重病、重残、60岁以上老人、独生子女户等的人员每人每月加发了10至40元补助。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给贫困户带来的生活压力,从去年8月份开始给低保户加发了副食补贴,目前已经增加到每人每月副食补贴44元,煤、气补贴4元。目前已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农村低保全面实施:2007年我区农村低保全面建制,农村低保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三无”及呆傻等特殊人员享受全额救助,每人每年800元。二类是家中主要劳动力有重病重残家庭享受差额救助,每人每年600员。三类是因灾、因病、子学就学致贫及意外事故致贫家庭享受差额救助,每人每年400元。农村分散和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标准分别从年人均l200元、1500元提高到1600元、2200元。2008年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已确定为在太保镇四合村建一所农村敬老院。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成立了四方台区救助分站,配臵专用车辆,确定了危重病人救治及“三无人员”安臵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2008年按政策共救助受助人员6人、其中护送1人、联系亲属认领1人、“三无”人员安臵福利机构代养4人,接收准确率和护送安全率均达100%,全年无非正常死亡和安全责任事故。

自然灾害救助情况:全年下拨救灾款物18.8万元,共发放920份灾民救助卡,救助灾民2850人。全年危房维修改造20户,全年共投入资金7万元,维修改造20户41人。

三、拓宽救助工作范围,创新救助工作模式

(一)以两保两增工作为基点,拓宽救助工作范围。按照市局创亮点树典型的工作思路,从2008年4月份开始,对低保户进行了摸底排查,对有意向的低保人员经过走访审核后,进行重点扶持25户。通过同我区的养猪大户乔风军多次联系,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他无偿地对养猪户进行养猪技术培训,现在共有8 户低保户走上了养殖行业,6 户初具规模。

(二)在“两保两增”创新工作方面。与我区住宅楼开发商李宝多次联系,由他免费为我们提供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商服楼,区政府投入1000元购臵办公桌椅和联系电话,制作了服务项目图版,于去年八月成立了广源家政服务公司,免费为全区的低保户提供就业机会。创办了两保两增救助一体化家政服务超市,举办了家政服务培训班3期,近600名无业居民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有近70名低保户通过家政超市已走上家政服务的岗位。现在仍有近百名有就业意向的低保户已在家政超市进行登记。真正实现了全区低保人员就业救助一体化,使低保由输血功能逐步变为造血功能。公司的成立将会使一部分人,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集贤办邮政社区的社区志愿者张秋静开办的爱心依托站,成立一年来,为辖区15名孤残人员免费进行看护,成为远进闻名的爱心大使,她用爱心谱写和谐的篇章。

四、健全城乡救助制度,加大专项救助力度

(一)2008年全面实施了低保对象大病救助制度。特困群体可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到区医院就诊可免收挂号费,如需住院住疗,住院床费减收10%,减免检查费5%。实施了大病救助制度,分别为城市、农村患有大病的38人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金共计11.2万元。

(二)全面落实了低保廉租住房政策。区房产局联合为低保户中无房和租房户710户落实廉租房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大学生救助树典型。每年我区都要对低保家庭考入大学的子女给予最低2000--1000元的救助,同时对低保边缘家庭应届本科生、以及低保中考以及特困小学生给予200—2000元不等的救助。仅2007-2008年就筹集资金18.4万元,救助89名贫困大学生,圆贫困学子求学梦。2008年8月在四方台区振兴广场,对近几年来曾受过资助的贫困学生近70余人自发编演了一台近2个小时的回报演出,几千名居民观看了演出,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赞誉。

6.民政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篇六

一、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增多以及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也随之受到重视。

在本文中,为了使其主体便于界定,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是指在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出发,通过吸引、培训、发展、维系和评估等机制,帮助机构员工和志愿者发掘其内在潜能,促进其成长和发展,以实现社会服务的目标。

民政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民政工作中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等多项业务从本质上看都是社会工作,其“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工作理念更是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体系。因此,民政系统中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在民政事业单位(例如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等)中从民政的核心工作理念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出发,通过吸引、培训、发展、维系和绩效管理评估等机制,帮助其服务人员发掘其内在潜能,促进成长与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民政事业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目标。

二、加强对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加强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政府转变管理手段和改变服务方式的保障,能够全面的促进民政工作中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有效引导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民政系统的总体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民政的基层力量建设。从国家民政工作中开展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政策和内容来看,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目前,我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状态,很多机构面临着社会工作者的招聘难、流失率高、职业怠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与我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及整个制度环境有关外,服务机构本身对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缺失或认识偏差则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服务机构对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在管理上直接照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或人事行政管理的理念或做法;二是很多机构由于资源不足等原因,缺乏工作授权、薪酬奖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不得不通过单纯的道德和理想的力量来动员社会工作者,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

三、促进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特定对象即是在民政系统服务机构内部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主要涉及到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主体——社会工作者以及服务机构里的非社会工作者员工和志愿者。所以,在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环节就是结合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需要,对服务机构内部制度管理、人力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管理与变革。

(一)健全岗位设置

对社工岗位的设置与完善,是推动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由于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触及到社区、养老院、荣军医院以及儿童福利院等多个不同的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特质也不同,相对应的所需用到的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知识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岗位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岗位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以及担负的相应责任,制定出各种岗位的任职条件,做到科学设岗、合理设置、按需设岗,并以岗定薪。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双向选择以及人才竞聘的方式,科学规范的推动民政系统开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以确保能够人尽其才。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民政系统中社会服务机构要深刻的对自己的激励机制进行改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活力,重点是建立薪酬制度,通过制定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设立合理的员工薪酬标准,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另外,还可通过对社工进行成就激励、工作及发展激励、组织氛围与文化激励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例如:提供给员工参与机构决策过程的机会,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或聚会之类的休闲活动鼓励员工参与,让员工感受到机构对他们的重视;社会工作机构可以为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颁发荣誉称号、组织优秀的员工旅游、将优秀员工树立为榜样等,使员工感受到机构对自己的认可;通过工作岗位轮调及培训等,为员工提供多样性的工作,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其自身成长的需要;改善工作条件,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通过开放、平等的沟通,使员工能够将工作中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同时可以互相分享经验与感受,以得到更多的信任与理解,避免冲突的发生。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在一定的期间内,通过绩效考核,对社会工作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评定,有助于对员工的工作效果进行科学的衡量,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增强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具有时效性的原则,制定客观、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通过目标管理式评估、工作绩效标准、关键事件记录以及利用员工考评表进行实地评估等多种方法进行考核,主要的目的就是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相关情况,通过进一步的沟通、辅导有效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培养与管理机制

民政社会工作的人力资源要拓宽学习以及实践的渠道,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人才培训成长制度。例如:可以通过与具有专业性特色优势的高校进行合作,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做重点的培养。将一些社区或者单位打造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实践基地,选择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或刚刚取得社工证书的人员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四、结束语

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力量,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并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性教育或培训、能够具备知识技能胜任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是当务之急。随着民政系统有关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正在不断的探索与进步,逐渐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秀梅.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2]唐斌尧.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蒋筱茜.成都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李文君,樊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N].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5]毛娜,宋合义,谭乐.环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作用及对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1)

上一篇:教师自我提高计划下一篇:城市投资招商宣传片解说词——吉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