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赛课教学反思

2024-10-26

高中数学赛课教学反思(精选8篇)

1.高中数学赛课教学反思 篇一

《生命 生命》青光赛课教学反思

4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光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感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自己一路的坚持和努力。参加本次赛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上好一节语文课实在是太难了”!上好一节语文课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个人素养,例如和学生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书写能力、朗诵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还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也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能力,上课能随机应变,自然的生成,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上出一节好课还需要很多能力。

这次赛课我讲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生命 生命》,准备课程的过程是艰辛的。我观看了很多教师的视频,认真分析,取长补短;深度解读了教材: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等,最后用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为了突出“小组合作”的主题,在马上要赛课的前三天又根据青光赛课小组合作评价表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原来的`合作交流“瓜苗生长”扩展到三个事例都小组交流,教师再点拨提升的方式,一次次的试讲、评课、改课、再试讲使我对文本解读的越来越深刻,课堂驾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虽然过程艰辛,也经受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为了提高能力,成为一个“有语文味”的教师,我也甘之如饴。

比赛当天,我谨记“灵活大气”的原则,课堂上情绪饱满,思路清晰,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注重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一节课下来,有一些地方受到了评委的肯定。例如,例如教学设计体现“主线”教学思想,课堂结构完整,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注重积累精彩语段,板书书写漂亮,导入时配乐介绍杏林子的经历非常感人等。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例如文章的重点部分应放在第三段,广泛联系作者的经历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另一方面时间安排上出现前松后紧的问题,教师还应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最后,我又征求了其他老师的意见,意识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太过于注重文本的解读、教学的设计,在和学生互动时缺乏自然的生成,显得有些生搬硬套,缺乏大气、流畅、自然的味道。“学而知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要更加努力,真的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真诚的指导。

一节课下来有太多的体会和感受,自己在语文教学路上“任重而道远”。

2.高中数学赛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注重教学细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课堂, 而课堂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多年后, 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 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1. 注重教学细节对课改理念的转变与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以人文本,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要注重细节的延伸, 并使其系统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一线教师也由此开始注重教学细节, 这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而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其实就是注重课改理念能否落实到位, 就是注重我们的教学设计、行为能否根据课改的要求重新塑造。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些在农村学校更为重要。例如, 我们在教学时要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 这是使课堂生成有效的保证。要用好教材, 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就要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让学生扣紧文本, 进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悟, 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 思想驰骋而不胡思乱想, 使课堂达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境界。这次我们举行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 语文组所选的篇目是朱自清的《绿》, 这是一篇比较探究课。要在一课时内既完成对名篇的学习鉴赏, 又要做出比较, 不把握住编者意图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两位女老师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 整堂课抓住比较探究主题, 在比较探究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品读美文, 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而相反另一位男老师在教学中就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使整堂课中心不够突出, 也就达不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效果。

2.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实际课堂就是由无数个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共同组成的, 只有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勤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 只有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合理、精确、智慧、高效、和谐,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品位与追求。因此,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注重教学细节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细节对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注重细节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育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 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体现这一点, 它可以说是灵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教学必须注重细枝末节, 唯有落实到细节的教学, 才可能是渗透灵魂的教育。教学细节虽小, 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于细微处培养我们的孩子, 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师生的每句话, 甚至是每一个表情、每个动作, 还要包括没有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对它们的处理要体现出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原则, 让学生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给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赛课活动中, 一位老师在两名学生回答时打断了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评价了一句“跟没说一样”。还有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及时请学生坐下来, 最后学生无奈地自己坐下, 还向四周望了望……这或许是教师一时的疏忽, 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虽不属于体罚, 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教师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了多长时间, 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对教学细节的恰当处理, 折射出教师的教改理念、教育策略、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因此, 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把握、顿悟、改造、反思与重塑, 有利于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 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二、如何落实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看似简单, 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 而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说着容易做着难。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样去注重教学细节中的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 积极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细节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人类对一些细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挖掘不深或错误处理, 甚至对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细节习以为常。这都说明我们的老师缺乏敏锐的细节意识。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应该从学习开始。当一位语文教师具有了系统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独特的实践经验并广泛涉猎其它知识时, 那么他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判断能力自然增强。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

其次,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还要从小事做起, 把小事做细, 精益求精;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 沉下心来去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例如, 有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注意倾听,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纠正每一个学生读错的字, 在学生讨论时巡视指导及时到位……另外, 老师上课时出口成章, 语文知识联想丰富, 充分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 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而言, 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时翻看自己的教案, 并没有倾听, 当然对学生细小的错误也无从发现。

2. 认真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

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应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教态情绪等方面反思起, 要从日常习惯了的行为、做法反思起。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看似“应该”和“正常”的教学细节, 实际上是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行为。我们常常这样:上课喜欢说些无用重复的话, 做一些低效的讨论, 如有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梅雨潭的美吗?生齐声回答:感受到了。师又问:美不美啊?生又齐声答:美。还有像老师与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进行了比较, 老师问:我们三个人哪个读得好, 生齐声回答:你的好。再如设计了一些无需讨论就知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活跃, 气氛很热烈。实际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这些不好的细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 教师要做到按时下课, 即使有未进行完的教学环节, 但考虑到学生45分钟之后大脑的疲劳, 以及下课铃声响过后注意力的转移, 遇此状况应即刻叫停, 宁愿再找时间补上。经常拖堂, 必令学生徒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以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了的做法, 以教学实效来认真反思我们习惯了的教学细节, 而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反思, 会使我们经历新的感受, 获得新的提高。

3. 及时捕捉有亮点的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有着随机性的特点, 它只有在具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精彩的教学细节是无法预设的, 它生成于特定的情境中, 形成于师生互动的偶发事件中。它是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是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突发的“灵感”。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细节, 使它们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 才能见微知著, 创造出精彩的课堂。如乔老师在再次感悟梅雨潭的美时, 采用配乐朗读加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入到那个仙界,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学生欣赏秋景图之后设计了练笔活动, 学生的思绪一泻千里。这些细节如春雨润物般无声,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中真切地感悟了文本包含的丰富而真切的情感。通过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鉴赏名作, 按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展示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体验五个层次完成教学细节再设计,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读、想、说、演几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锤炼了语言, 锻炼了思维, 强化了理解。可谓是精华的细节!

3.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58-01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减少纰漏和失误,教学反思则成了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不断反思和与同事共同探讨的过程之中,笔者发现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四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教学工作的困难认识不够,缺乏耐心;对学生的了解不足,缺少关爱;对数学教学的特点掌控不好,缺乏细心;对数学教学的目的理解不透,不务实际。

一、要有求本务实精神

作为教师,首先要务本,本在万事才可成。什么叫本?首先要修身立德,以德为本,这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所决定的。其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够随时获取知识。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想迫不及待地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内容,忽视了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此这样,我们在无形之中就偏离了教学之本这一主线。再次,以教本为本。这是一个更为具体的教学要求,然而这也是很重要的。近些年来,受各种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课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课外的资料上。而大部分资料都有很多所谓的捷径和总结的公式,表面看似省时省力,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和浪费精力。到最后还是毫无收获,这就是舍本逐末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课本为重心,让学生在学习、挖掘、钻研课本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数学教学要十分严谨细致

粗心马虎是学生学习成绩提不上的通病,这也算是非智力性错误的一种,这一直都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培养严谨细致、克服粗心大意的思维品质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第一,教师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演示,批改作业的符号、字迹,务必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第三,要培养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观察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符合实际、代数式的变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周到全面。此外,针对常见的易于出错的地方要经常性地进行强调,并要提出相应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足够的关爱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常常以教师情感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倘若教师把关爱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情以及动作,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敬佩的感情,学生就会以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当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真诚的关爱和帮助,坚定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由厌学变肯学,由肯学变好学。这样学生就会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因此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所以,掌控教学的情感,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师生情感思维共鸣的课堂氛围,是全面提高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教学中要有良好的耐心

1、耐心解答疑难为题,是学生养成好问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是基于问题的基本理论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来分析解决问题。事实上,提出问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耐心、认真、地回答好每个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问题,让每一个同学的每一道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回答,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古怪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不能敷衍了事。

2、耐心开导,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难懂、枯燥,教师则将严师出高徒当做信仰,对待学生的学习缺乏耐心认真的引导,造成一些学生讨厌数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反抗心理,更谈不上让学生拥有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经常给学生寻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有面临挑战的经历和机会,从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耐心辅导,注重后进生的发展。后进生是待开采的资源,是迟开的花朵。后进生这一群体是相对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无一成不变的后进生,后进生和好学生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怎样转化后进生呢?教师对后进生要充满关爱,只有关爱后进生,方能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对后进生要投之热情,要认真耐心地开展辅导,让他们的心在温暖的关爱中慢慢地融化,点燃他们不断进步、成为好学生的希望之火。

4.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的教学理念如:“先学后教当堂练”后,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结合本人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教学感悟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 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5.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因为同我本人的学生时代相比较新的课程改革使课标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改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调整、反思。

首先。应该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自作主张改变课程标准的意图。例如私自增加课时,补充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或增加教学的难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束缚学生的思维还增加学生的负担。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定义、概念、结论的教学而忽略过程。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更多地鼓励学生通过指数的运算性质的复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类比、计算、猜测等方法去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而不是直接给出对数的运算的性质然后再不断地进行机械训练。这样就不至于今天练了明天忘。学生对自己推导得到的运算性质就不一样了,他们能更加理解运算规律,熟记运算性质,熟练运用性质。

再者,在教学中不能单一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却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一些问题的引入常常单刀直入,让学生没有直观的映象,理解起来不容易接受,在这方面可以从一般到特殊给学生以直观映象帮助理解。这样也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可以把很多立体几何部分的图形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多媒体也可以有效的增加课堂的容量和减少我们的板书工作量。

6.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六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个教**流特点,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二、教学方式反思

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针对新的教育背景,将知识实现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去创新,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和学生进行思想讨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选取适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所学习的不同内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必须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提高我国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学习方式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很好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进行思考,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善学习现状,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7.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 篇七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 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对于学生来说, 懂得不等于知道, 理解不等于学会, 学会不等于会用, 想要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学以致用, 学生还要学会思考。作为教师也同样, 要善于从教学中反思, 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不合理教学模式, 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 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单纯的知识容器, 运用填鸭式教学法,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结果往往会事倍而功半。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互动, 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当中, 发展思维, 获取知识,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由被动地学转为真正地求知。现在教师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在动态的师生互动中, 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谈话, 不断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并对陷入思维障碍的学生进行迷津点拨,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点拨方式, 做到因材施教, 具体学生进行具体分析。

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动态反思

教学是进行知识传授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及时而自动地反思非常重要。师生在教学中互动共进,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不是人和物的关系, 而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 而是学生的引导者, 是学生的朋友, 与学生敞开心扉, 互相关心, 互相理解的过程。一场成功的教学, 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沟通, 师生之间是一个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其实在真实的课堂上, 往往是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最重要, 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学生在学习中使思路不断的萌芽和生长, 教师则是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鲜事物, 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 进行反思。学习状态, 并要时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变, 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应以引导为主, 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保证学生的学围绕着其最佳的状态来进行。这种时时反思的行为可以让教学高效而高质地完成。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上, 往往存在着虚假繁荣的现象, 就是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 参与课堂也很积极, 但回答的问题都是简单的“1+1=2”的问题, 这样就会浪费了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 应该注意, 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根据学生的具体的知识水平进行设定, 争取能够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方式, 从而保证课堂的张力及学习效果。如果可以的话,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 自问自答, 再由教师把学生的思考引入更深的境地。学生只有真正动脑筋思考了, 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自主思考问题, 才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 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因势利导, 使学生在教与学两方面成绩加以提升, 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成功没有捷径, 但绝对有方法, 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很大, 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均有大幅增加, 对学生也是一种大的挑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会遇到一些会学习的学生, 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 自信心强, 越学越想学, 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那些不会的学生, 学习又吃力, 又没有效果, 信心就会消磨殆尽, 如果不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就会越来越丧失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退步的现象。当前高中数学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还存在着不少, 如不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没有主动性、不肯动脑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记笔记的时候像个记录员, 笔记记了一大本, 但问题却依然有很多。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严重, 做作业不会举一反三, 不重视双基的训练, 不注重总结提升, 也不进行预修, 从而产生轻视复习的现象。在这方面, 教师要多花费时间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转变思想和传授方法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试卷和习题进行反思, 教师要结合示例进行挖掘, 结合典型错误进行深入分析, 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防错能力。

四、高中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反思

当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培养方面多下力度。必须让小组合作交流不只局限于形式, 不只是教师单纯为了教学多样性, 要有切实性质的合作,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促进和优势互补。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比较欠缺, 成员之间没有深层次的交流沟通, 合作效率低下, 学困生成了陪衬。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时时间给予的不足, 往往把学生往框架里赶, 不到一会儿就喊停, 小组探究合作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主题。

8.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理念 探究 反思

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教学理念上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学习过程上反思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上反思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后可在创设情境、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数学实习和探究中反思

数学实习和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实习和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印证资料的习惯。

上一篇:好学不倦的三姨父作文下一篇:IPO 公司的股东进行股权转让的评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