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导游词

2024-08-10

关于江苏导游词(共10篇)

1.关于江苏导游词 篇一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2.关于江苏导游词 篇二

江苏省导游考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部分,其中,面试部分主要是通过考生面对考试区信息屏幕播放的景点线路进行模拟现场讲解,同时,通过现场屏幕上方的固定摄像机将考生讲解的全场数据采集录制,由现场评委根据考生的讲解表达、仪容、口齿、应变等内容进行综合打分的一种考试制度。

根据江苏省导游考试的实际需要,江苏省导游面试考试中心(以下简称考试中心)设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内。按江苏省导游现场考试要求,分为候考区、考试区、主控室三个功能区;其数字化应用系统配置有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计算机单机、冗余的网络系统、语音系统、视频系统、电源、消防、现场监控等设施。考试中心除满足江苏省导游现场考试功能外,还可适应各类独立教学、分组教学、微格、同声传译、形体训练、语言分布、导游学习训练等各种教学需求。

2 应用需求

江苏省导游考试除笔试外,面试需按规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进行。一般面试考试要求设置多间考试室。根据各年考试规模与语种,同时使用15~18间,并预留候考区。每名考生提前15分钟进入候考区并在抽取考试指定解说景点后,可预先观摩考试景点视频。进入考试室后,现场考官利用考试室内电视与电脑相连,一机双显,考生根据电视上播放的视频进行景点解说,并回答随机出现在屏幕上的时政、历史问题,两位考官分别根据考生现场表现与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通过电脑按项目进行打分,分数进入服务器,与笔试成绩一并计入考生总分。整个考试过程,景点视频展示在电视机上,由面对考生的摄像头全程摄录。其流程如图1所示。

3 考试中心数字化平台实施与解决方案

3.1 设计思路

基于导游考试流程,我们在实训中心建立了考研中心。考试中心采用了结构性标准化布线,充分支持考虑监控、网络、音视频流的需求,并随支撑业务变化而随时快速变更,同时,通过专用软件的应用安全便捷地进行功能扩展及复用。

考试中心在功能上分为三个区:候考区、主控室和考试室。

候考区的功能主要是考生抽题后,在此区域等待点名、叫号进入指定考试室,并可提前观看相应的考试视频。

主控室的功能主要是对每间考试室的数据进行分发、处理、监控,同时通过监控设施对考试室进行视频监控。具备控制视频录制、播放、回放,广播分路播报,大屏显示,数据存储、视频点播、终端控制等多种功能。

考试室的功能主要是满足标准化考试的要求。考试室共有18间,为高度隔音的独立空间,每间约为9m2。有独立的电视音视频接口、网络端口、广播接入、监控摄像机、拾音器等;同时安装有工作台、电脑、电视机等。

3.2 设计理念

考试中心主要是通过主控室对整个考试室的“主导式运行”和“可视化运行”来确保整个实训考试系统具备可靠与有效的业务运营,同时也考虑到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需求。系统具备灵活的延展性、支持动态架构的监控管理。

整个考试系统包括监管、控制、显示等功能应用,并通过数字监控平台予以统一管理。考试系统的系统图如图2所示。

监管:指全方位的监控,因为完整而准确的数据是后续管理的基本条件。通过监控数据的采集以对各考试室的情况一目了然。各考试室的学生电脑使用情况、作业情况也可通过主控室的管理机同步监控。

控制:通过对整个考试室数据、视频、网络、声音、文字等媒体进行控制,并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对考试室要求的提升,能够对系统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相应业务的支撑。

显示:即将整个系统的流程和控制信息等都直观地显现出来,是整个考试室管控的重点手段,同时也是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的直接表现。

3.3 数字监控设计目标

导游面试考试室通过数字监控平台统一管理,此平台设计的具体目标为:

(1)实现对于主控室基础环境的监控,包括软硬件平台、网络、机房环境的监控。

(2)实现对于音视频、动画等流媒体的监控、广播、点播及考试过程的监控。

(3)实现运维的集中管理,实现监控数据的集中展现及现场分析。

(4)整个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延伸性,能弹性支持未来实训考试系统延伸功能的变化。

3.4 数字化考试平台设计方案

导游面试考试室数字化建设由四大系统构成,分别是考试对象系统、采集监控系统、业务服务系统和综合展示系统。

(1)考试对象系统:包括基础架构、应用与业务。所有系统动作都围绕这些对象进行。系统的基础架构包括机房环境、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网络、进程和专用设备等;应用包含核心应用、网络服务和管理应用;业务包含关键业务流程。

(2)采集监控系统:整个考试室针对不同的应用,设计了两套监控系统。一是由全程数字监控摄像机组成的专业型高清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数据通过网络交换机交换接入服务器存储。二是每个考试室固定于考生正面的USB高清摄像头,由考试系统直接在考试过程中对考生的行为和语音进行现场录制,暂存于考试室电脑;每一场考完后,与现场考官评分同时上传到考试系统服务器。

(3)业务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业务管理子系统与服务管理子系统两个关键技术支持。业务管理子系统通过基于数字构架的交换网络完成考试任务,在考试出现问题故障时能及时响应,快速定位,满足考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故障处理解决过程中,适合的流程也是必不可少,通过考试流程的处理,在服务子系统上重点关注可用性、容量以及连续性问题,保证考试流程持续运转。

(4)综合展示系统:在各个区域数据不断录入、汇总后,一个有效、直观的展示系统是必要的。考试中心主控室监控平台的集成、展现形式是通过主控室的监控大屏来实现的。同时在候考区也不断有考生的考场、考试情况信息刷新显示给候考考生提示;分区域广播也随时提醒候考考生进入指定的考试单元。

数字化考试系统流程图如图3所示。

3.5 数字监控平台总体构架

导游面试考试室主控室业务流程整体架构分为四层,具体见图4,分别是系统监控采集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展示层。每一层的职能划分清晰,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开放,具有扩展性。

按设计要求,我们在候考区安装了9台平板电视,这些电视通过后台的多功能网络播放盒进行控制,分景点、分时段,可同时播放8~9个不同的景区视频(目前南京市的导游考试为7个景点、8条线路),即8台电视同时播放8个不同的视频内容,以方便考生候考时提前准备。

考试区域我们安装了二十余台数字摄像机,其中,2台高速球形摄像机分别安装在候考过道与考试现场过道中,20台数字高清半球分布在18个分隔考场中,在主控室可以通过大屏清晰地看到每个考场的考生、考官动态。数字摄像机也支持拾音设备的接入,通过客户端的操作,即可采集每个考场的独立信息。

整个考试中心网络采用六类布线,网络以两台H3C-S5500-24P-SI千兆交换机为主交换平台,分别支持监控视频流媒体与系统网络应用。

为满足业务服务系统要求,每个考试室可独立与主控端对接、呼叫、应急。设计采用安装一套4进24出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每个考试室安装一台电话,简单便捷地实现通讯需求。

3.6 管理/监控方案设计及实施

导游考试中心主控室监控平台的监控展示方案主要包含基础环境监控、主机监控、网络监控、考试过程监控、流媒体监控五个方面。

(1)基础环境监控主要是整个考试室温湿度监控。由于考试中心设备集中,分布设施多,对环境的要求高,实际考试时,数千人在短时间内出入对安全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考试室对温湿度、消防安保等监控必不可少。

按消防的要求,在各个分隔区域安装了温控、烟感等设备,并集中于学院的安保室统一监管。

(2)主机监控主要包括对服务器系统和考试主机的监控。通过主控室的主控端软件可以实现对考试室电脑主机的监控。

此次我们设计应用“远志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在教师机和学生机端分别安装主控与客户端,实现多种功能,包括:

教师机:广播教学、语音教学、语音对讲、学生演示、监控转播、屏幕录制、屏幕回放、分组教学、联机讨论、查看作业,视频直播、电子点名、电子抢答、黑屏肃静、网络影院、文件分发、电子教鞭、程序限制、上网限制、班级模型、系统设置、远程命令、远程设置、远程消息、清除举手、清除未登录学生机、查看学生属性、系统锁定、可选窗口显示模式。

学生机:电子签到、电子举手、屏幕回放、停止和作业提交、远程消息、窗口接收广播、可选窗口显示模式。

(3)网络监控主要是指对网络交换机的监控,包括数字监控交换机、考试室网络交换机两类。可通过SNMP获取交换机的运行数据和负载均衡等流量指标。

系统采用两台H3C-5500-SI全千兆三层交换机,分别应用于网络视频监控和各考试室数据交换,H3C-3100作为下层交换机。网络采用IMC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更多的设备管理。除了网络交换机外,更能对网络中的无线、安全、语音、存储、监控、服务器、打印机、UPS等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设备资源的集中化管理。

(4)考试过程监控主要是指对考试现场的内部与外部实时的视频监控,通过数字高清摄像机采集数据进入服务器,通过管理客户端调看视频画面,达到实时监管和后期调阅的目的。

对于视频处理和存储,我们设计采用联想RD630 E5-2620×28G×42×300G DVD-RW R7009260 512M RAID5标准服务器和联想-SAS112数据阵列,容量达到30T,视频的存储容量保证考试中心摄像机视频数据存储达到30天以上。

摄像机采用松下全数字WV-SC338H高速球网络摄像机与松下全数字WV-SC538H高清半球网络摄像机。该摄像机采用了新型130万像素MOS传感器,实时达到720p高清画质,H.264/MPEG4/JPEG多码流传输技术。采集的视频通过网络直接进入服务器,在主控室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在大屏上展示。

(5)流媒体监控是通过获取的视频流数据展示,实时了解视频流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多任务状态,并能对状态进行日志记录。

每个考试室面对考生的摄像机选用微软Microsoft 1080p LifeCam Studio。该摄像机具备1080P HD高清宽屏传感器,自动对焦玻璃元件镜头,独有的TrueColor真彩及ClearFrame致真技术可以确保画面的色彩流畅。通过考试室的电脑程序设定,现场对考生的面试过程进行录制,待考试结束后,连同考生个人状态、考官评分上传至考试数据服务器。

3.7 流媒体展示的实现

导游面试考试中心的流媒体展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候考区考生可提前观看景区点的视频。在候考区我们安装了9台32英寸电视机,每台电视加装高清信息播放器,前端通过HDMI口,后端通过网络进行播放内容和播放时序的控制。这样,简单便捷地实现了江苏省导游考试的7个景区、8条线路的展示。同时也可在现场发布考生考场号与考生抽取讲解景点名称等信息。

(2)考生现场考试室的视频展示。考生按抽取的序号进入考试室,考官从服务器上调取相关视频进行现场播放。系统方案采用双输出显卡,一端输出于电脑屏幕,一端扩展至室内32英寸电视终端。

(3)主控室大屏的数据展示。我们采用2台50寸平板电视,用于数据、视频监控等信号的展示与控制。

4 总结与应用现状

江苏省导游面试考试中心以导游考试为目标,现代教育为目的,涵盖教学人员、校本资源、常规教学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多种要素,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集中协同控制计算机、大尺幅液晶屏、拾音器、网络、广播等现代视听设备,同时对电源、个人电脑、室内电视、监控、温控、消防烟感等设备进行集中控制,通过大屏幕显示,营造出一个高精度、高保真音质、受控声光背景的现代化多媒体视听考试/教学环境。

考试中心亦可运行学校的各类仿真考试,如普通话测试、同声翻译环境应用、形体课程微格平台展示、新进教师试讲等。

考试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建成后,可对主控室、服务器硬件、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流媒体、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运维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年度江苏省导游考试面试考试的过程中,5000余名考生在此进行面试考试,通过近一个月的连续运行,该数字化考试环境完全满足使用的需求,能确保考试顺利进行,有效助力江苏的智慧旅游。

摘要:本文对基于数字平台构架的导游面试考试中心的设计框架与流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阐明了江苏省导游面试考试中心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的设计目标、设计思路及该系统平台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数字平台,可视化运维,监控层,采集层,处理层,展示层

参考文献

[1]徐宁涛.网络电视台主控室监控平台设计构想.智能建筑,2013年第3期

[2]赵云达,邵庆东.医疗信息化的“三网融合”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1年第11期

3.关于江苏导游词 篇三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江苏体系建设;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39-03

【作者简介】许振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德育与教育管理。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显性指标,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观测:一是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规模数量、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相适应;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通道是否有效形成;三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与质量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这些制度设计与重大举措,引领和推动了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地各职业院校围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培养模式以及价值取向诸方面的差异,学校在实施中产生了不少困惑,本文择其重点略作思考与探讨。

一、江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在数量、结构和纵向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

从2013年始,江苏推出了“3+3”“4+2”“3+4”“3+2”分段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以此为逐步调整与扩大应用性本专科院校政策上的导向,并为应用性本专科院校提供生源储备。同时,建立中高、中本、专本衔接通道,破除职校生成长的“天花板”,探索区别于高中后的“一贯制、分段式、双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以来,有三个显性的矛盾影响了项目推进。一是高校热情不高,原因不仅是这一模式占用原校招生指标,分段式培养与高中后入学的学生考量标准也不同,教学管理难度增大,质量尺度难以把控。二是试点项目所选专业的合理性与适切度有待提高。2016年江苏省公布了616个试点项目,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390项,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96项,高职院校与本科“3+2”分段培养105项,高职院校与本科联合培养25项,计划数近24000人,再加上前三年入学的学生,总量已逾100000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在专业设置及选择上,绝大多数牵头的高职院校并未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可行性分析,这种“定制培养模式”对地方产业的需求、项目数量与结构等缺乏预判。三是分段培养的人才方案、转段考核要求以及过程性的质量控制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尤其是“3+3”模式,随意性比较大。

(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与现行中高职学程模式的兼容管理问题

从2015年始,江苏省中高职学历教育由原来的“2+1”和“4+1”学程模式分别调整为“2.5+0.5”和“4.5+0.5”学程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计划亦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学生顶岗实习由原来的一年缩短为半年,且在第五学期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这是刚性要求,其目的是强化对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知识的诊断。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采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贯制和分段实施相对独立的方式,与前者在教材选用、教学安排以及考核要求等方面难以融合。如“3+4”的学生要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其他试点项目学生要参加高职院校的转段考核等。另外,现代学徒制、中外联合办学等也是各具特点,培养机制、模式、考核要求和工学结合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不同办学形式在中高职学程模式的框架下难以并轨运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宏观上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和多向性,提出分类管理、合理兼容的可行性指导意见。

(三)学业水平测试的价值取向、标准制定和统筹安排问题

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职业精神,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省教育厅于2014年12月下发了《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2015年开始试点,2016年正式实施。这里涉及三个关键词:“全省”“学测”“制度”。可以这样理解,全省统一组织,运用学测手段进行教学诊断,通过制度形式予以保障。但从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和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审视,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首先,现代职教体系的特征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如上述的现代学徒制、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但在统一的学测制度下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其次,用学测这种手段对基础差异较大、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基础条件不一的学生进行教学诊断与甄别,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值得商榷。第三,学测标准的制定与结果的使用很难准确把握,A、B、C、D四个等级对毕业、升学和就业究竟起什么效用(文件中只对升学有定性描述)等,还需进行深入探究。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的瓶颈问题

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这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确定了全国165家单位(17个城市、8家企业、100所高职院校、27所中职学校、13家行业)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这种“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工学交替深度融合”的升级版学徒制,行业企业协同职业院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统筹协调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管理。运行一年来,在现有环境下有三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地方政府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扶持政策、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保障措施尚未出台,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以及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大多数企业由于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判和企业发展需求缺少比较清晰的规划,特别是新学徒制的实施区别于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在多个岗位进行锻炼,企业在人力、财力上投入成本较高,热情不高,缺少动力。三是双导师制难以形成。受制于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学校与企业都面临着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以及双方的责任和待遇等方面的新難题。此外,“双证融通”也有不少环节值得研究。

二、江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

仔细研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其中对政府及各级部门提出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是比较明晰的。作为职教大省,江苏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过程中先行先试责无旁贷,但必须理性思考,科学设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一)研制职教体系三级考量指标

当下,江苏正处于GDP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时增长的发展阶段,科学研究表明,这个阶段应该实施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结构。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形成有依据、可操作的省、市、区(县)三级考量指标,通过大数据、时间表、路线图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指标(例如职业院校的数量、规模、布局、层次、发展定位以及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等)进行科学的设计。要着力统筹与整合职教资源,扭转职业院校多头管理、专业建设重复、同质化办学以及财力重复投资的倾向。要进一步规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形式、范围,明确入学条件、转段要求、证书发放等方面的政策,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4〕2号)精神。同时,为实现人才分段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对高校并轨招生和质量监控要加以引导,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二)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

鲁昕曾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概括为三个要素: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政府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者,行业企业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学校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不难理解,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有效搭建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的活力与积极性,尽快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常设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教集团、教育联盟和政府督察的职能效应。否则,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难以真正开展,产教融合将难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的矛盾、校企合作的短期行为将难以根本改变。

(三)形成多种模式兼容的评价体系

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有其自身的内在需求。不同的培养指向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现行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框架下,如何实行有机对接和相互兼容,在以下三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良。一是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要求,认同和鼓励适合某一类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用此类人才培养有代表性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替代学业水平测试,实现有效对接。二是实行不同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工学结合、考核结果之间的学分互认互换。三是通过建立弹性学制,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四)把握教学工作诊断的方向和有效性

4.关于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 篇四

现在我们看到墙门的正上方有 “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有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走出兰雪堂我们看见的便是名为“缀云峰”的假山,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歇山顶建筑叫 “芙蓉榭”。此榭是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眼前我们所见的便是“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秫香馆西南,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

旁,向西眺望的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远处还有一座宝塔--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会使人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仿佛能看见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小路缓步登山,眼前这亭子就是“待霜亭”。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亭柱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

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记载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

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的“得少佳趣”篆体砖雕把我们引入佳境。北厅“卅六鸳鸯馆”馆名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南厅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名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的手笔。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曼陀罗花即是山茶花的别名,园主在小院中种了各种山茶花18种,故取名“十八曼陀罗花馆”。

西北面是“留听阁”。在“卅六鸳鸯馆”北面便是“倒影楼”。

5.江苏周庄导游词 篇五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

“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

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

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

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

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6.江苏周庄导游词 篇六

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

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官位名)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0__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

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另有资料,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就显得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0__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7.关于江苏导游词 篇七

关键词: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 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必然要求。回顾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从建国初期的“八字宪法”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再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方向指引, 每一次关于农业科技重大理论的提出、重大政策的制定、重大成果的应用, 都带来了农业科技一次大的飞跃, 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通常是指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系统, 包括创新主体、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环境等, 是能够基于市场作用和国家引导, 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网络化互动的社会经济系统, 是区域创新体系在农业层次的延伸。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过程行为,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培训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农业生产单位 (企业与农户) 等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政府、科技成果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政府主要负责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定、方向引导和经费投入;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开发活动, 以研究获取对农业发展有益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中介主要负责将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实验、推广、普及;农业生产单位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者, 通过使用农业科技成果,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

1.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符合本国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美国为例, 美国不仅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 也是发达的农业国。美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机制最灵活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有: (1) 创新主体突出。从创新体系的组成来看, 除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以外, 美国私立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表现为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 (2) 功能地位明确。政府所属的公立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一些公益性的基础研究, 成果向社会公布。私立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主要从事应用研究, 有的也从事基础研究。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研究解决农场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推广科技, 配合地方科技推广站解决农场的实际问题。美国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结合的纽带在农学院, 农学院统管全州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业务, 形成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农学院的教授必须同时负责教学、研究和推广3项工作。 (3) 经费来源宽广。美国的农业科技研发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企业。随着企业对农业科技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 企业已经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力军。如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 其研究经费大部分来自各大公司, 政府拨款只占20%。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县政府, 分别占50%、25%、25%。

再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农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较低, 但政府高度关注和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日本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表现为3个特点: (1)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日本农业科技研发的主体主要由国立与公立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4部分组成。农林水产省是日本农业科研机构的直接领导机构, 统一管理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地方农业研究中心, 负责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研发与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2) 技术推广表现为“两条腿走路”。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采用政府与民间农协相结合的双层组织结构, 2者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合作。日本农协全称为“农业协同组合”, 是民间团体组织,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 日本90%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 (3) 官产学研密切合作。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农林水产省的指导下, 保持紧密合作, 形成成果与需求的双向流通。同时, 建立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教育制度, 引导大学的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美国和日本的实践经验表明, 高效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能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从而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2. 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 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 初步构建了以涉农高校院所为主体,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有力促进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1) 研发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

“十一五”以来, 全省农业科技项目获国家奖55项, 居全国第2位。累计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15964项, 财政拨款21.018亿元;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95个, 攻克新技术1341项, 开发新产品7105个, 制定技术标准75项, 申请专利52321件。全省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62.30%,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2012年, 全年粮食总产674.5亿斤, 亩产421.3公斤左右, 实现“八年增”, 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4, 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第2。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提高到42.8%和12.2%。

(2) 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基础设施。

全省拥有部、省属农业科研机构46家, 建有省级以上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库、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基础设施80个, 其中国家级7个。全省累计拥有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820个, 其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建设的29个、省级部门建设的114个。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了421家农业科技型企业、201家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215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

(3) 创新了一批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

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农技服务推广模式, 涌现出“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家大院”“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企业+农户”“农业科技园区+农户”等技术服务推广新型模式。“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推广工程等活动的扎实开展, 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据统计, “十一五”以来, 全省组织实施农业“短、平、快”项目7082项, 带动农民增收总额达81.6亿元。

虽然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布局不够合理, 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农业科技高层次创新人才资源不足,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都使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3. 加强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3年, 中央1号文件再次围绕“三农”工作, 提出了“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驱动力度”的新要求。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必然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凸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当前, 江苏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期, 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期。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必须着力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为中心任务, 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引进培养等3个重要环节, 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① 加强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

集成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进一步加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力度, 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 抢占农业高新技术制高点。重点开展农业作物育种、重大畜禽疫病、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的源头创新。切实加大生物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力度, 加快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

②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

围绕引领支撑农业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优良品种培育, 重点突破优质高产水稻、优质高产专用小麦、综合抗性强的设施专用型蔬菜新品种、高品质特色果树林木新品种与观赏性优良苗木花卉等新品种选育。按照“育繁推”一体化思路, 支持种业企业发展, 做大做强江苏种子产业。加强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种养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开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 不断创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生态生产技术模式。同时, 加强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通过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 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经济效益。

③ 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拓宽农业国际科技合作领域,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同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扩大江苏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强与江苏省情相似的日本、以色列、荷兰等人多地少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 从国外引进一批资源替代技术等农业前沿性技术, 充分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 走资源节约的道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 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的差距, 提高江苏农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① 加强农技推广应用载体建设。

改进完善现有农技推广体系,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化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真正让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加快建设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体系, 为基层提供最直接、最便利的科技成果信息、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示范应用、农产品信息发布等农业科技服务。同时, 鼓励和引导企业、园区、协会等多元化社会组织参与农技服务, 提升全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

② 深入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活动。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科技服务活动, 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农村科技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重点培育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富民带动性强、具有做大做强潜力的县域特色产业, 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促进富民和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③ 提高农业主推技术的覆盖面。

省农业行业主管部门, 要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 制定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明确技术推广导向,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推进农业优新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 提高重大技术推广效率和覆盖面。推行“技术创新向后延伸一步、技术推广向前对接一步”要求,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对接, 重点加强现代农业高效种养殖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 要提高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织化程度, 统筹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力量, 分专业技术领域设立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 大力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3) 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

①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围绕江苏现代农业技术需求, 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新方法, 拓宽人才引进新渠道。在全省各类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中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比例, 从国外引进一批高层次、战略型、领军式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面向省内外, 引进一批农技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 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②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围绕各级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 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机化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境外培训、骨干人才院校培训、职业农民市县培训的分级培训模式, 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产业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支队伍”。

③ 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

认真组织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 加大研发费用税前列支办法在农业企业的施行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配置使用的政策体系, 充分调动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 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完善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创新创业;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 积极为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合理分配机制, 把工资待遇和实际贡献挂钩, 让农业科技人才的智力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真正体现农业科技人才的价值。

4. 加强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1) 进一步明确各创新主体职责。

涉农高校院所重点开展农业前瞻性技术、重大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发, 但在研究方向上应各有侧重;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加强对涉农高校院所、企业等主体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农技推广机构重点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帮助农民提高运用科技的能力;涉农企业、园区和合作社加强与科教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 重点开展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涉农企业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投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

(2) 进一步加强省级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

省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 立足本职, 加强工作协调, 形成工作合力。省科技主管部门要负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牵头组织工作, 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通过组织实施各类涉农科技计划项目, 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省教育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涉农高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 加强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跟踪和引进, 加强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省农业推广部门要着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步伐, 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 检验、熟化技术成果, 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覆盖率。各涉农科教单位要负责针对国家和江苏农村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充分发挥农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作用, 重点开展高效农业关键技术研究, 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

(3) 进一步加强各类农业科技计划之间的纵向集成。

围绕江苏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适当调整相关涉农科技计划的定位, 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和方向, 形成有效分工和通力合作的机制, 避免计划间重复立项, 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集成实施, 提高江苏农业生产中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能力。省农业科技创新类计划要重点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农业重大成果转化以及重大研发服务载体或平台等项目的支持。省农业推广服务类计划要切实加大对已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省优势学科建设类资金要重点突出加强高校涉农高新技术学科、农用工业学科和海洋学科等建设, 加强对苏北地区高校涉农学科的帮扶建设。

参考文献

[1]单玉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福建农业科技, 2004 (3) :45-47.

[2]黄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3]段莉.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4) :23-28.

[4]鲁振.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特点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J].河南农业, 2011 (11) :57-58.

8.江苏旅游导游词 篇八

明孝陵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分为神道引导区和陵宫区两部分。神道依地形曲折布局,陵宫依“前朝后寝”“前方后圆”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皇权。陵墓封土采用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是明清皇家帝陵的典范。

从下马坊向西北走750余米,有三券拱门,即大金门,底座为石须弥座,红墙,顶原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后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今已不存。此门为陵园正门。门两侧与陵园外墙相连,把整个紫金山包括在内。当年孝陵地域广阔,周长45华里,纵深5华里。陵内栽种松树十万株,养长生鹿千匹。

陵园门内为碑亭。碑亭原为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今已不存,只留下四壁及四券门,故俗称“四方城”。亭中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又称“功德碑”,碑高8.78米,其中碑额和碑身6.7米,碑座2.08米。碑额上有九龙浮雕,碑座为赑屃[bìxì]圆雕,由于碑身高大,当时立碑时采用的是“堆土法”,工匠们先运土将碑座赑屃埋上,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立起,然后再把土去掉。

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亲自撰写碑文,碑文共2746个字。碑文分七个方面内容:一、叙述朱元璋身世,称其先世为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孙57人名号和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高度颂扬了朱元璋一生功绩。

朱棣在政权建立初期,为树立威信,取信于民,原派人在南京东郊阳山为其父朱元璋凿巨碑,其碑额、碑身、碑座共高达72米;因为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长孙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政策,引起了北京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朱棣大张旗鼓为其父树碑立传,是以此表明自己是皇位正统的继承者。后来阳山碑材被放弃未采用,原因:一是因为朱棣政权已经巩固,二是碑材过于巨大无法搬运。

出四方城,过御河桥即是神道,神道前部为石像路,有石兽六种,总共十二对,二十四只。依次为狮子两对,獬豸两对,骆驼两对,象两对,麒麟两对,马两对,各对为一蹲一立。最大的是象和骆驼,用80吨重的整块石料雕成。

神道后部分从石望柱至棂星门,开始转而向北。石望柱有二根,柱体六面,上雕云纹图案。石望柱后面称为翁仲路,路旁各有高3米的石翁仲四对。依次为身披甲胃、手持金吾的年轻和年长的武将各一对,头戴朝冠、手捧朝笏的年轻和年长的文臣各一对。神道石刻,一可记功绩,二可壮威。

神道尽头是棂星门,它标志着神道引导部分的结束。棂星门是象征皇权尊严的礼仪门,为三间四柱式。在考古清理遗存的基础上,复建了棂星门。现棂星门部分柱础和抱鼓石为明代原物。

一路走来,孝陵神道弯曲转折,失守中轴,原因就是为了避开南面这座小山,名叫吴王山,又叫孙陵岗,是东吴孙权的陵墓。建孝陵时原计划搬迁孙权墓地,后从风水上考虑正好形成远山近案之势,朱元璋大度地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神道并成为现在弯曲之状。现在此山叫梅花山,上面植梅3万5千多株,有350多个梅品种,是全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过棂星门,左前方为御河,河上为金水桥,现有石桥三座,明朝原有五座桥,又称之为五龙桥。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门有五座,中间是三券拱门,两边各为一个方门,黄瓦朱门,高院红墙,尽显皇家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因原有守陵的文、武孝卫和左右方门,而得名文武方门。门东有“特别告示”碑,碑文上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刻写了清朝保护明孝陵的告示。

文武方门内为碑殿。碑殿在明代时是孝陵享殿的前门,在清代咸丰年间被毁,碑殿现存的须弥座台基东西两侧,原有砖墙连接陵宫围墙,东西两侧原还建有具服殿、御厨等建筑,现已无存,目前只恢复了井亭。

现存的碑殿建于清代,碑殿内现有五块石碑。正中央的主碑为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第三次南巡谒孝陵时书“治隆唐宋” ,颂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基理国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碑由江宁织造曹寅刻石立碑。“治隆唐宋”碑东西两侧是乾隆南巡,晋谒孝陵时的题诗碑,内容是劝诫后人保护明孝陵。侧后分别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谒陵的记事碑。其中西侧卧碑上便刻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题名。

碑殿之后是明孝陵享殿遗址。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 1383 年)建成,是明朝历代帝王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供奉的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牌位;现在的三开间的单檐歇山顶屋子是清同治十二年( 1873年)修建的守陵用屋,内为明孝陵史料展览。

原享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有九开间,进深五间,楠木柱56根,斗拱挑檐,宏伟壮观;殿外为三米高的三层须弥座平台和汉白玉石栏,享殿两旁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配殿,供奉陪葬妃子牌位。

现在只剩三层平台和56块石柱基,每个石柱基的直径有0.91米,还有台基四角上遗留部分螭首石雕,以及前后丹陛;丹陛,各分上中下三块浮雕,图案为:上陛“二龙戏珠”,中陛“日照山河”,下陛“天马行空”。 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位于享殿之前,东西各有一座神帛炉,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帛。

享殿后面是内红门,又叫阴阳门,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点,陵宫“前朝”“后寝”的分界处。“后寝”是朱元璋及皇后亡灵的安息之地,由少数守陵太监在内部守护,除皇帝和经特许的大臣以外,一般人不得入内。

门后是石道,石道尽头是升仙桥,过此桥即为仙界。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桥下的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

升仙桥的北面就是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方城为守卫宝城宝顶之城门,高16.25米,东西宽75.26米,南北长31米;方城下部为石刻须弥座,上面用条石砌筑,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

方城的东西两侧有影壁,俗称“八字墙”。方城中有甬道,共54级,拾级而上,迎面为宝城宝顶。左右为登明楼通道。

明楼南有拱门三道,东、西、北面各有一拱门。重檐间有直额为“孝陵”,雄伟壮观。明楼内原有“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碑,现不存。

宝城是一座环绕宝顶的封闭性城垣建筑,直径约400米,周长1100多米,墙壁高约7米,以条石作基础。宝城条石上有后人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宝城内的宝顶就是独龙阜,坟丘利用独龙阜山岗,依山而筑,所以显得高大丰圆,气势不凡。宝顶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到唐代为“因山为陵”式,到明代从孝陵开始“宝城宝顶”式。

明朝设孝陵卫专门管理和护卫孝陵,一卫辖5600人。

在明孝陵的东侧还埋葬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史称“东陵”。“东陵”与孝陵共用一条神道。明孝陵的这一布局特征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墓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并为北京十三陵所继承。

另外,在钟山的北面还有朱元璋的十几位开国功臣的陵墓,它们形成了对明孝陵的拱卫格局,习惯上称为“明功臣墓”。明功臣墓中已有 6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良、吴祯、仇成)随明孝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朝历经十六帝,除明孝陵之外,第二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第七帝朱祁钰,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位帝王都葬在北京天寿山明十三陵内。

明孝陵经过 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它的大部分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明孝陵不愧为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地位。

9.江苏梅园导游词 篇九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公园。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

无锡梅园,全名无锡荣氏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梅园,距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市西郊东山、浒山和横山。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私家花园梅园以梅花儿驰名,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梅树5000多株,梅桩多盆植梅数千,多为果梅。花梅有银红、假朱砂、骨里红、素白台阁、小绿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念劬塔是梅园的点睛之笔,也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八角三层,高18米,建于1930年,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母亲石太夫人而建的纪念性建筑,以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10.关于江苏导游词 篇十

1. 江苏省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状况

自1990年江苏省开始发行企业债券以来, 债券发行总量及单体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从1990年度发行总量2.7亿元到目前单个企业发行规模就达50亿元。自2000-2008年, 全省有15家企业发行17个批次企业债券, 从社会募集长期发展资金共220.5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江苏省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及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截止2008年末, 全省累计发行企业债券451次, 融资额累计260.5亿元。2009年以来,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江苏共有20家企业获准发行债券338亿元, 拉动地方投资1179.64亿元, 全面超越2008年5家92亿元的发行规模, 全省企业债券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均创江苏省企业债券发行历史新高。全省企业债核准发行规模占同期全国总发行规模比例已从2008年的3.89%上升至当前的16.15%, 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 江苏省企业债券发行实现了“三个突破”, 即由苏南到苏中、苏北地区的突破, 由省辖市到县市区的突破, 由政府性城建融资平台向产业实体的突破。现有通过省级审核已报国家待核准的企业债券26支、343亿元, 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企业债券有上百亿元, 形成了发行一批、上报一批、培育一批的良好工作格局。企业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扩大, 有效缓解全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弥补了地方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不足, 有力推动了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 已成为江苏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启动投资拉动内需的新动力和新亮点。同时, 也改善了企业融资结构, 促进了江苏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 为推动江苏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 加强宣传, 不断改进推进机制, 积极培育和发展融资主体。

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促进资本市场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起步较晚,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 从而制约了债券市场发展。有鉴于此,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加强企业债券融资宣传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 将国家对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政策要求与全省经济总量和市场需求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加强调查研究, 主动开展为企业服务, 通过召开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座谈会, 利用“中国江苏”在线访谈的形式, 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进行市场化融资, 全省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和债券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到国有、民营企业并举, 投资主体从以个人为主到机构投资为主的稳定投资队伍。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不断创新, 优化了债券品种。企业债券已从单一品种的固定利率, 到浮动利率、附选择权利率, 从3年期限到20年期限, 从银行担保到企业担保、资产抵押担保。随着企业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企业债券正日益受到广大发行人和投资人的青睐。

此外, 为了提高认识, 合理引导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地方经济, 2009年4月份,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与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班”, 邀请专家学者对全省分管金融工作的市县长进行培训, 引导各地加大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培育力度和工作力度。在国家政策鼓励和省里积极组织引导下, 各地运用市场融资工具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2) 加大引导力度, 支持企业募集资金投向重点用于国家鼓励的产业领域和结构调整。

围绕保增长的重点领域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首要任务, 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积极引导发债企业的募集资金投向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关乎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等, 发改会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转报进程, 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衔接, 不断推进企业债券的发行进度。

从2009年已核准发行的20支企业债券情况看, 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有力推进了重大产业项目。省国信集团50亿元、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亿元、南钢联25亿元、无锡国联10亿元、江苏华西集团20亿元、扬州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8亿元、常州投资集团20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创投公司5亿元等资金, 所实施的都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领域的项目, 拉动投资782.84亿元。二是加大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南京市交通集团10亿元, 全部用于沪蓉国道主干线南京绕越公路东南段工程项目的建设, 盐城悦达集团1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20亿元用于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 拉动投资87.36亿元。三是支持地方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镇江市城投1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锡新区经济发展集团8亿元、常州市武进城市建设投资公司22亿元、吴江市东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8亿元, 全部用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公司20亿元、丹阳市城建交通投资公司6亿元、昆山市创业控股公司20亿元、江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5亿元、南京城建投资控股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26亿元, 全部用于城市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区域供水管网延伸工程等建设, 拉动投资253.27亿元。

(3) 完善监管措施, 协调发挥市场中介机构作用, 不断深化企业债券市场化程度。

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政府的职责, 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质量是债券市场内生稳定的基础。在积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同时, 不断完善服务职能, 加强企业债券管理, 努力提高企业债券发行质量。2006年,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就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出台了《江苏省企业债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 加强审核不放松, 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对已发行的发债企业, 不断加强募资投向的跟踪检查, 掌握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 防范资金挪用或擅自改变投向;充分发挥券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机构作用, 强化信息披露, 防范信用风险, 推进企业债券市场有序发展。

2. 存在问题

在江苏省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尚需妥善解决。

(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

企业债券市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的差距比较大。在江苏省2009年核准发行的338亿元企业债券中, 苏南地区获准发行17支共300亿元, 占全省发行总量的88.76%, 居于主导地位;苏中地区发行两支28亿元, 苏北地区发行1支10亿元, 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企业债券市场利用程度尚有差异。苏南地区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已完成从地级市到县级市的逐层推进, 苏中和苏北地区尚处于地级市发行主体的推广阶段。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当前, 符合企业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主要是地方政府组建的投融资平台, 在是否运用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决策上, 地方政府往往具有主导性话语权。因此, 各地政府亟需提高认识, 加大对各地龙头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辅导, 不失时机地推动全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2) 省属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数量少, 规模小。

近几年来, 江苏省仅有2家省属国有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行企业债券融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江苏省2009年仅有1家省属国有企业即省国信集团发行了50亿元企业债券。与同期兄弟省份相比, 虽然单支发行规模较大, 但发行家数偏少, 涉及的产业面较窄。浙江省有3家省级国有企业共发行86亿元企业债券, 发行总规模相当于江苏省2008年全年企业债券发行总量, 发行主体除了交通、能源等省级融资平台外, 还有巨化集团这样的大型化工产业实体;安徽省有2家省级国有企业共发行25亿元企业债券, 发行主体除了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之外, 还有淮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支柱型产业实体。

江苏省省属国有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企业的债券融资意识淡薄, 惯性依赖于单一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依靠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 不仅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也集聚了大量财务风险, 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在促进江苏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相关政策, 拓宽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 以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为推手, 促进全省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优化转型, 是推动全省国有企业全面转型的有益尝试。

(3) 产业实体债券融资少。

目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地城市投资公司承担了地方政府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城投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地方建设的做法较为流行, 城投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占居地方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50%以上。随着企业债券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 国家发改委将加大产业实体发债的支持力度, 产业实体将逐步成为发行企业债券的新生力量。

从2009年江苏省已获准发行企业债券情况看, 产业实体债券融资相对偏少, 这不利于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表明江苏省部分产业实体对企业债券的认知度不够, 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投资者对部分产业实体的发展存有担忧和疑虑。因此, 进一步支持和推动产业实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市场化融资是江苏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3. 加强企业债券融资工作的构想和建议

江苏是经济大省, 也是一个资金比较充裕、投资和需求比较旺盛的省份,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如何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措施,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

(1) 高度重视债券融资工作, 抓住市场机遇,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形式, 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有“税收优惠”的作用、财务杠杆效应、不分散企业控制权以及更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优点, 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释放了充裕的流动性, 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有效降低, 相比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在目前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 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优势, 支持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融资, 有利于解决江苏省地方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 保障全省投资稳定增长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 不断拓展融资主体, 整合政府融资平台, 探索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

近年来,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力支持。2008年1月,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财金[2008]7号) , 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 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 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 有效缩短企业债审核时间, 鼓励信用优异的企业发行债券, 以此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依法明晰发债条件、统一发布政策信息的基础上, 需要引导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 根据自身发展态势和融资能力, 拟定科学、合理的债券融资方案, 使更多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成为企业债券融资主体,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省企业融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

企业信用是支撑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信用等级标志着企业债券的信用程度, 其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和销售的难易程度。在积极推动企业债券发展的同时,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企业债券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政府投融资平台, 可按照行业性质相近、产业链条密切的原则, 采取资产注入、资产整合和增资扩股等方式扩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净资产规模, 增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券融资能力, 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促进企业整体信用素质的提高, 为企业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有效发挥其信用级别高、市场认可好、对全省带动力强的示范作用。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 “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统一发行”, 通过创新担保方式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的信用等级,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3) 挖潜苏南, 加快苏中, 推进苏北, 开创区域平衡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推动地方政府重视发挥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 发挥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发改委在培育和发展融资主体方面的作用,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工作, 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承销商、信用评级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 加大对全省尤其是对苏中、苏北等区域企业债券市场的开发培育力度, 改变目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4) 抢抓政策机遇, 促进沿海开发。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将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为沿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已显得十分重要。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 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企业债券市场募集项目建设资金, 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 可以有效加快项目建设和沿海滩涂资源开发进度, 满足沿海大开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省及相关市有必要加大对相关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沿海地区机场、港口以及快速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促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现。

(5)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对于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 应充分利用企业债券市场来筹集建设和经营资金, 可以考虑在一些收益有保障的省重大项目中采用“少量国债资金+企业债券+银行贷款+其他股权资金”的建设模式, 替代传统的“国债资金+银行贷款配套+其他资金参与”的建设模式。结合重点支持产业、行业和企业指导目录, 加大对资产重组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针对企业资金短缺的现实, 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 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方式, 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对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要创新发行方式, 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采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的战略, 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 实现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 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6) 进一步加强债券管理, 防范风险, 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江苏省企业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发债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发债规模越来越大, 进一步加强管理, 防范债券风险, 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地方政府, 有必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创造环境, 重视和支持发债企业的发展, 督促发债企业按照债券募集说明书的信息运作资金, 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在2009年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中, 有不少是政府投融资平台, 其债券融资采用了应收账款质押的担保方式, 发债企业与地方政府签署了《投资建设与转让收购协议 (BT协议) 》及《应收账款质押合作协议》, 地方政府以承诺函的形式确保资金偿付, 从而提高了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 因此, 地方政府要注重加强财政负债的偿债资金安排和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的研究。作为发债企业,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运作, 及时披露重大信息, 认真做好偿债措施的落实, 做到“借好、用好、还好”, 按期兑付本息, 树立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共同维护, 企业债券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上一篇:灯具供货安装合同下一篇:妇女儿童保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