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共9篇)
1.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正因为这样,他们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则来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有限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和课外作业占满了,他们不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孩子滋生了厌学情绪,早恋,上网,逃学,成了普遍现象。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缺失,导致了学生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肤浅,“人性”的欠缺。学生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现状,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等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研究意义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适应现在教育形式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时代的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
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目前我校中学生“厌学、逃学、上网”等现象已有明显改善,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我校大胆地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现有的可供利用的资源,编创了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我们借鉴周边兄弟学校的成功的经验,再根据我校的现状,通过专家论证、外出考察、策划研究、再结合学生年级段的不同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确定了我校各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课程安排。“自主、实践、创新”的活动课程,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让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更清楚地认识与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对社会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我们力求通过潜心的研究、充分利用挖掘周边的资源,开发出有益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研究步骤和过程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 一 年左右,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10---2013.11 主要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理论学习,健全课题组组织机构,规
划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活动步骤:(1)进行课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2)成立实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3)确定子课题,完成申报方案,完成开题准备工作。(4)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
2、课题研究阶段: 2013.11 —-2014.6
主要工作:边研究边实验,边实验边调整,及时反思,进行阶段总结,撰写中期报告。
活动步骤:
(1)2013.11 —2013.12 ①就如何提出问题的策略、如何确立选题方向、如何确定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怎样指导进行培训。② 组织课题组交流。
(2)2013.12 — 2014.5 ①教师指导参与实验的学生确立合作对象,成立合作小组。②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搜索、确立主题、设计课题方案、记录与自我监控的策略方式进行指导。③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和生成性原则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2014.5 — 2014.6 ①总结课题研究的实验经验,完成阶段性成果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期情况汇报》。②根据研究情况调整计划深入研究,扩大课题研究范围。③完善教师的指导策略和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④讨论交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3、课题总结段: 2014.6-2014.9
主要工作: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编写课题成果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活动步骤:(1)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充分准备。
(二)研究过程
A、立足现状,挖掘资源,因地制宜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这个课程的开设,是创办农村中学特色学校的一个体现。我们学校依托周围的人文、地理资源,因地制宜的办学,本着“绿色教育”的理念,以“创新、实践、合作、发展”为目标,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农村中学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1、领导大力支持,组织分工明确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领导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活动的后顾之忧。为了确保扎扎实实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配备了1位业务精英担任专职教师,此外还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包括1位专职教师和4位班主任、1位微机教师、1位音乐教师、2位体育教师、1位美术教师),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校本研究、业务学习活动,确保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实效,我们虚心听取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做到全员参与。我们学校还根据学生以及活动的需要,聘请了专家、部分学生家长、民间艺术家、一些成功人士等做为校外辅导员,充实了指导老师的队伍。
2、打破禁锢,走出课堂
我们学校认真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菏泽市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地方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充分挖掘我们这儿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撰拟了《郭村镇大李海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方案》,该方案从指导思想、内容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
3、积极发动,全员参与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帮助部分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找到了思想支撑与理论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举办才艺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带领学生走访了部分民间艺人,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高人在民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奶牛场,更增添了学生对乡土乡情的热爱,我们还动员学生向家长询问、长辈请教,利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形式,学习收集农业、工业、民俗等知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基本上做到了全员参与,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想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B、开发课程,勇于实践
我们大李海中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组织有创意的且富有童趣的活动为主线,实现校内与校外结合,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结合。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享受阳光自然、感受乡土民情、锻炼意志体魄、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领导重视课题带动。自从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得到了我县教育局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关领导的指引和关怀启发,引导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我们学校成立了专家顾问团,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负责召集课题组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我们是农村中学,我们周围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如:由于我们地理位置特殊,我们这儿的土质粘性较大,质地较硬,为我们的泥塑课提供了足够的天然原料;我们北邻的奶牛场,牛奶远销济宁,我们东邻的蘑菇种殖基地真正体现了劳动的神奇……更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闻名全国的草根名星——朱之文、剪纸艺人张金秀、县级劳动模范养殖专业户——王东升……我们只要因地制宜,就可以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带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
三、课题成果
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我们的收获是十分丰硕的。
(一)学生方面
一年来,通过整合周围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原来存在的上网、早恋、逃学等现象得到了根治,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
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博爱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课堂从教室挪到了室外,学生不再是原来的“井底之蛙”,由原来的“知其然”到现在的“知其所以然”。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一年来,我们参观奶牛场,调查河水的污染现状,走访家乡的剪纸艺人……我们群策群力开发出了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样本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
(二)家长方面
由开我们是农村中学,我们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孩子。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年龄偏大,课程开设之初,家长们对这一课程的开发多有不满和顾虑,他们担心孩子不务正业,学习成绩会下降。自从课题实施以来,他们看到了综合实践课程对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由原来的不理解变成了理解,尤其是家长会后参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展室时,他们赞不绝口,甚至有的家长志愿加入我们的团队,成了学生的寻访对象。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倍感欣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三)教师
教师从根本上转化了教学观念:在实验和活动中,打破原有的禁锢,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再是“填鸭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进了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走进了每一个老师的教学。
四、研究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课程。我们认为,只要以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展现其独特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2、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综合实践活动仅在校园开展毕竟有限,但若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安全则是一个重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鼓励合作。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课题研究会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实践不会停止,思考也不会停止。新的实践,新的思考,一定能带给我们新的发现,我们期待着。
2.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二
关键字:中职生;异性交往;艺术活动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认为,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中职的学生已步入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既要面临成长的困惑,也要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很显然,学生很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何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采取什么样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形式是学生能够接受甚至喜欢的呢?通过对我校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实施性健康教育。
学生迫切的需求决定了实施性教育的必要性。我校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都在压抑或者故意回避孩子们对自身变化的好奇和困惑。在初中阶段生物课开课既不太正常,对于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又没有得到落实,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性健康知识的贫乏。据学校卫生室调查所知,有38%的学生在学校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性知识教育。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呈不均衡状态,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多于性心理知识;男生懂的比女生多。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极度渴望。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年龄大都在16~20岁之间,恰同学少年,性意识的产生自然而然。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渐渐成熟,他们愿意甚至渴望与异性交往。再加上中职的学习压力比中学减轻了许多,活动的丰富使学生们与异性接触机会增多。然而,不少学生没能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出现恋爱行为,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生理及心理发育所带来了困惑。一般来说,女生倾向于普及性的性知识,男生则倾向于性安全教育知识。一旦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往往只能从交友、阅读书刊、看影视录象、上网等渠道,通过自学方式来获取。然而,网络及一些非专业的杂志中介绍的性知识,存在着非科学性的东西较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中职学生,分辩能力较差,极易形成一些错误的性观念,从而贻害终身。
艺术教育是符合我校特点的必然选择。艺术教育能促进中职学生性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基础, 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促使大部分学生提高对性别美的感受力、激发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性审美经验、提升性审美能力。另外,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艺术教育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育和熏陶的,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它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我校的中职学生都比较好动,他们都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如能加以良好的引导开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促进他们性心理的发展。此外,艺术教育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就目前来看,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互不干涉、泾渭分明,例如幼教班基本上都是女生,而汽修班基本上都是男生,这导致了学生间不同性别交往面狭窄,对异性不了解的情况,尽管有老师们的授业解惑,但是没有过多实际的经验,好奇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是不利于学生性心理发展,而艺术活动恰好能提供一个平台增进男女生的了解和交往,破除彼此的神秘感,缓解紧张感,调剂精神,从而使中职学生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中职学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校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开展性教育。我校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师资上讲,有国家级特级教师的美术学科带头人,有专业的艺术教研组,并且各位专业艺术教师在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学教育比赛中成果丰硕,从硬件上讲,我们有专业的舞蹈教室、钢琴房等配套设施,这为我们开展性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二)研究目的
了解目前职校学生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
探讨艺术活动教育在职校学生中培养正确性健康意识的应用效果。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职校生正确的性健康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生命体本身成长规律,懂得真爱自己,尊重他人,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好处。社会交往互动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只有在与异性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才可能卓有成效地完成。男孩惟有从女孩的眼里才能读出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女孩也只有同男孩充分交流才能获悉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人的一生注定要在两性世界中度过,要获得处理好两性关系的必要技能,适应相应的社会规范,青少年就必须与异性交往而非隔离。如果这种交往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感情便能有一个正常的释放和寄托,这个阶段的爱便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爱就只能成为空谈而不会有什么作为了。但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并不等同于恋爱。
2、实践意义
①王磊等人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中,发现职业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显著高于普通高中,而且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与异性相关的冲突矛盾占很大比例,2009年门头沟区发生的学生故意伤人事件证明了这点。
②大多数中职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我校的特点是寄宿制学校,90%的学生来自外地,并且在学校居住,恋爱比率也逐年攀升,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都增加了我们管理学生的难度,如何更好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性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③我校是以艺术为特色面向全国招生,从师资上讲,我校拥有以国家特级教师朱德友为领头的美术专业组,有师资力量雄厚的艺术组,因此幼教专业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只有发挥我们的特色,才能为我校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前测选取2013级高一年级学生共101人。后测过程分为两批,第一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卷》等三份问卷同时施测,选取97人,男生49人,女生48人,第二批施测《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二)研究工具
由课题组老师提供的《青少年异性交往问卷》、《学习倦怠问卷》、《scl-90》部分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高中版)。
(三) 实验过程
1、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实自己的阶段
参加全市性健康教育培训;多次在校内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推动课题进展的研究会议;多次走出校门,前往海淀区、石景山区、怀柔等兄弟学校学习听课;课题组成员还多次邀请张玉梅等专家进校知道,与我校课题组的全体认真参加首师大、性教育学会联合组织的历次专题培训会,并及时将相关内容向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传达;课题组非常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多次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辅导。例如:礼仪比赛时请张玉梅老师和史红老师莅临指导,开现场会的时候也请了各位专家提前来校观摩。
2、健立健全学校性教育领导机构,实施全方位协作教育
从2011年初开始,学校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德育处、团委、校医室、校心理咨询室、艺术组等部门参与的性教育管理网络。同时,召集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又是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了强有力的科研队伍。通过前期制定的周密计划,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即教学副校长负责统领全局、组织协调各方工作,心理咨询室负责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及活动计划和安排,德育处负责整体进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并做有关性法制教育的安排,团委负责组织学生活动拓展相关活动,艺术组负责渗透性教育理念进行艺术活动的指导与组织,校医室负责普及性生理知识。精心的组织需要规范的过程管理,这一切的协同工作,从而保证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抓住课堂主渠道,结合学科教学,渗透青春期性健康知识
2014年2月到6月期间,学校为配合课题,特意开设心理课程,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12课时的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安排参照中国计生协《成长之道》,我们对内容做了稍加的修改和增减,普及了性生理、性心理的内容。这七个班的学生包括幼教专业、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中幼教专业三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班级做为对照组,计划做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侧的比较,因此在5月份时,我们利用一个早晨的时间对所有班级施测了《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问卷》。9月份,这批学生在升入高二之后,老师通过《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到幼儿性别化的发展时,就讲了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利用学校的健康课把有关性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让学生科学的认识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
在专业文化课中渗透性教育,在讲到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的内容时,拓展了性别意识发展的内容;在美术课教学中,通过学生人体美术作品欣赏,摄影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性别美,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人体结构积极渗透交往之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渗透性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性健康意识。
4、结合我们的理念,各部门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活动
理念一:距离产生美---校园集体舞。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适当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得到异性同学在学习上的帮助,促进人格全面健康的发展和健全。校园集体舞的开展为中小学生的异性交往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在跳集体舞过程中可以增强交流,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交往中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营造健康向上的交往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这些集体活动既可以满足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需要, 增加男女同学接触和了解异性的机会, 也可以使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迁移兴奋中心, 投向集体怀抱。同时, 还可以寓教于活动中, 教育学生注意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 以及交往的方式、举止、时间、地点等要适合多数人所能接受的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可以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温馨的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激发异性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与共同进步, 从而把异性同学之间的吸引力转化为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
理念二:男女有别的性教育---礼仪比赛。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也是个性的教育,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除了有生理发展的差异还有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但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强调差异性,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完善个性,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学生塑造男性美和女性美,增强美的辨识能力,提高对美的认识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校每年都组织全校的礼仪比赛,参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景剧表演,有礼仪示范表演等,比赛中我们看到有展现男人粗犷之美,也有展现男士绅士之美,而女生则会尽量表现出淑女的气质,言谈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脉脉温情强烈动人。真正感受到了性别之美,并感觉同学之间相处好像一下子就变得礼貌起来了,这种形式的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提高了审美情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何乐不为呢?
理念三:深度决定高度的性教育----辩论赛。性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广度即有关性知识的普及上,还要体现在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上,思考越多,记忆越深刻,认识越清楚。校医室的广度教育体现在定期的对学生的生理状况、身体状况做调查,比如月经期,同时还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根据情况进行讲解;深度教育则体现在,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小册子《美丽青春》,书中以故事的形式对青春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学生自己翻阅讨论学习,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为宣传艾滋病的防治,还举办了有关艾滋病教育的辩论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理念四:树立规范的性教育---法制教育。重视性法制教育,以规范的社会标准来约束学生。坚持发展性教育与防止性犯罪相结合,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其自制力。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性心理、性行为,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学年度,德育处请了辖区派出所的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请他来给学生一共四次的法制讲座,这样为学生开展性法制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理念五:音乐也可以诠释的性教育。除常规的教育外,校团委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同学们的交往。中学生好交往、重友情,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友谊迅速发展,出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男女生总是要想办法交往,渴望接触异性,包括身体上的接触,这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但是,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目前中学通常的活动方式还很难满足男女生交往的需求,如果没有适合校园生活特点的活动,学生就必然要到社会上寻找替代品。唱歌比赛、跳舞比赛,可以是缓解青春期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可以给少男少女提供一个在阳光下交流的机会。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评分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退缩性人格的分数较高,其次是交往失调、偏执、过度防卫,经过一年的教学后,各维度的分数有所下降。
由于各变量最高均分为5,我们可以从表2看到前测中,问题最多的前5项是规范失
调、抑郁、多疑、过分害羞、方式不当,后五项分别是外部动机不当、敌意、功能失调、内部动机不当以及攻击。虽然施测时间是高一下半学期,学生们对于职业高中的生活有了一定的适应,但是由于性别比例失衡,学生交往范围窄,机会少,使得他们与异性交往的时间大大减少,这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不相符的,部分同学能很快的适应生活,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拓展人际交往圈,而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异性朋友,也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 就出现方式不当甚至以反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 还有一些同学或是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拒绝异性交往,于是就产生了抑郁、害羞等情绪。另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学生相对普通中学学生社会经验丰富,在处理情感问题上可能更有经验,所以攻击、嫉妒等问题少一些。后测中问题分数由多到低分别是敌意、规范失调、过分害羞、退缩、功能失调、冷漠、过分关注、多疑、抑郁、攻击、嫉妒、内部动机不当、择友标准失调、方式不当、自卑。
表3说明了通过一年的教学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异性交往问题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的比较,从表里可以看出在内部动机不当、冷漠、嫉妒、敌意、多疑、攻击、退缩、过分害羞、功能失调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5),
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到了如何与异性交往的方法,但是学生本身的成熟,以及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异性交往抱有成见, 观念陈腐, 行为无法规范, 交往场地少, 形式单一, 造成不少学生不得不到另辟蹊径,由此附带产生的动机不当、方式欠妥,由于不了解产生的敌意等负面心理依然存在,这些均很不利于健康向上的交往。
表3 各个项目前后测对比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我校还协助首师大老师完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这份调查表包括CBCL(无计分)、儿童创伤问卷(CTQ-SF)、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BQ(无计分)、PDQ/ZKPQ、YRBSS(无计分)、BIS、CES-D、SES量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
调查了370人,年龄覆盖15-24岁,其中父母健在的学生比例占96%,但是父母一方死亡的占到7.2%,离异12.4%,单亲15.4%,再婚的占到15.1%。
其中儿童创伤量表中,我们可以从表4看出情感忽视的平均值最高,说明我校的学生成绩不好有很多相关因素影响,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她们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一旦有关注就是关于她们的分数,而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不知道孩子的情感需求,教育也就无从下手了,性教育就更是举步维艰了。通过此调查,我们对学生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截取部分题目的调查情况。(更多的问卷结果都在附录里)
三、本课题的特色
寓教于乐。编排过程中吸取舞蹈中比较有趣的一些动作和形式,赋予其教育内涵,因此除了娱乐外,还承担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有的父母担心会不会由此造成孩子早恋,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集体舞这种方式可能对早恋带来更积极的作用。因为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能被人为割断的,如果强行阻止,他们就会选择一种别人发现不了的形式来接触,而这才是危险的。早恋是一种封闭的关系,而友谊是开放的关系,在跳集体舞的过程中,大家不能垄断舞伴,而是不停地交换,这就在同学之间构成了一种广泛的接触,既可以缓解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也不会造成男女同学之间封闭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规避男女生单独相处可能造成的风险。
树立标兵。例如我校的礼仪队为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们不仅是学校礼仪的标兵,而且长期为区教委等单位提供礼仪服务,形成了有专人负责、专人培训的礼仪表演队,为我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四、反思
1、辅导很必要
通过学生的上课反应,我们发现学生非常欢迎,他们很关注这个话题,而且有些学生对部分事情的看法相对成熟,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他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如果老师能从正面引导,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2、辅导目标的确定
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有普遍的心理特点,另外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学生对于事件的看法和知识也是参差不齐,什么样的辅导方案适合这个年龄群体,目前没有定论,那么依据大纲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基本理念传达的时候,适当加入让学生思考未来生活的内容。
3、辅导形式的思考
心理辅导课,以自然班为辅导对象,人数适中,依我校的情况可以开展女生专题也可以开展男生专题,但是根据我校情况,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些许困难,男生班的困难程度更大,这对于老师是个很大的挑战,不好控制课堂,也害怕引导不好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男生的教学比较的保守。
后记
在艺术教育的广大舞台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吹拉弹唱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在艺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琴棋书画实现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挖掘自身无穷的才华潜力,完成自我人格的完满塑造。而这些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学习兴趣的激发,行为习惯的规范,异性交往心理调节的需求,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
感谢总课题组给我们机会参与课题,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作为老师,能够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能够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也是责任重大的事,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观念,乃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所有的课题组成员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完成我们的课题。未来的日子,课题结束不意味着教育结束,好的经验我们还会继续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的完成还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为我们铺平道路,排除困难,提供财力、人力、物力,没有他们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每一步将会举步维艰。最后,感谢我们自己,一路走来,大家携手并进,顺利的完成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调查研究版,2008,3:50-57.
[2]李玲.浅议中等职业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教研探索,2009,8(398).
[3]王丹.普通高中实施性教育的初步尝试.
[4]董金平.青年探索,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常见问题及对策,2000,4(44).
[5]赵双玲,高尔生,楼超华. 上海市高中生异性交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31.
[6]宋桂荣,程然,李晓枫,马莉,高晓虹,张翠莉.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
[7]朱红,刘安波.高中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研究.保山师专学报,2008,27(4).
3.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三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成熟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走过场,无实效。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这些研究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课程实施的主体还是学生,没有成熟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像是一份没有正确批改的试卷,老师稀里糊涂,学生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研究工程。
2.很多老师只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成果。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特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绑缚在数学综合实践上的培养责任非常多。但是,现实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展后并没有实际性的收效,很多老师还是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何种方式真正转变老师的这种评价观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在课程研究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3.课程理念的落实,学生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基于上述愿景,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思考把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作为研究重点,拟定课题为:小学数学活动课堂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改变教师观念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探索等方式,难以控制学生。学习过程浪费时间,而且有时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如教师真接讲解,即能节省时间,又能直指问题词的结论,省时省力。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不但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过程的感受。
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活动的内容是不参加考试,有一些教师就人为的把这部分知识给省略掉了,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要彻底转变教师这种想法,就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让教师能够有章可依的主动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些学生因为个人智力水平的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异。以往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厌学的情绪,通过参加数学活动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他们也会产生一种被需要和被认同的情感,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实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数学上得到发展”的课程目标。3.改变家长的教育理论
很多学生的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识,在他们心目中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种重成绩而轻能力的思想。然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就需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通过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得到家长的帮助,更有助于家长理解新的教育理论,改变他们传统而落后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学校配合,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共同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整合是指在数学活动课上对学生按照综合实践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把班主任引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在不增加学习学习负担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对于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流程进行研究,总对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课的分课型课时的教学模式。能对学生数学活动进行动态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方式、及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延伸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理念。2.建立数学活动课的分年级分段的教学模式。3.探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
4.探索1-5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互相衔接,对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纵向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的有关文献,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与实施的要求。
2.调查访问法:对课题组、当地教育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访问或书面调查,了解对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的看法,并对本课题改革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3.实践教学法: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策略进行实验,创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班”,并及时总结经验。
4.理论分析法:以基础教育课程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有效评价。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4年4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措施。
2、文献研究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成员分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3、行动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7月,学习有关理论,确定教学实践方案,根据实践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践方案,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广泛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及时进行交流为课题提供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工作紧密结合。
4、总结阶段:2014年9月~12月。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谈论总结一年的实践体会。整理编写有价值的操作方法,撰写研究报告。在这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并拟定今后的深化研究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实践活动课与传统教育的评价不同,传统教育评价注重的是结果,重事不重人,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重点,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级评价。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也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立足教育的发展趋势,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承认现实教育条件的限制,正视终结性评价的不可避免性。尝试建立操作性强,客观公正的有效评价体系。我组老师经过了近三年的实验研究,创设了“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采用多种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多元智
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正逐渐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因此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课堂评价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定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应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而多元化是个性的一种体现,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在其它领域多元化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仅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等。如何评价学生还得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如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评价表(附件1),除此我们还觉得“多元化评价”的范围还可以往其它的层次拓展,“多元化评价”的涵义不只是形式,“多元化有效评价”最终还是得根据学生的需求形成。
例如在《制作年历》这节综合活动课中,设计了以下过程。
(1)小组合作制作年历
(2)小组展示制作的年历,代表说明制作的方案和设计意图。
(3)全班学生充分评价展示的年历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课堂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教师占据课堂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评价地位的传统评价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平等起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又如在上《营养午餐 》活动课时老师先展示自己的午餐菜谱,让学生小组交流评价老师设计的营养午餐,评价老师设计的菜谱是否科学、合理。让学生帮助老师修改设计合理的菜谱。
在这节课上,教师一改往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采取了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形式。教师在课堂放下“居高临下”的评价态度,反过来让学生来评价老师,这样反而让学生有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使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宽容的评价氛围。
通过上述二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课
堂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实现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2.活动的方式多样化
学生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之前,都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调查,并能结合课堂的学习内容,对要做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而且我们才用多种不同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归纳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如:①快来和老师握一下手吧,把你的智慧传到我的身上。②老师用手抚摸孩子的头,“你终于敢大胆的表现你自己了。”③拍拍孩子的肩膀,“你精彩的发言又一次的超越了你自己,你真棒!”。又如,表现出色可以在学生光荣榜上画上一颗五角星,表现非常出色可以画上一颗五角星再加“+”好等。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值得研究。但学生的反应往往只是一个微笑。高效的评价应该是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影响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那就需要从其它的层次进行研究。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最自以为豪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人的认同,也需要自我的认同。不仅仅是听别人说“你真棒”,更需要听自己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如:完成得很好,可以画一个红苹果给自己;完成得较好,可以画一个青苹果给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完成得不好,可以画一个苦李子给自己,以示批评;本着发展性的原则,在进行评价后可以再给得青苹果和苦李子的学生一次乃至几次机会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得到红苹果为最终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完成后充分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我们上了一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优美的图案的实践活动课,课上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设计得很好,图案非常优美,有些同学的想法却很简单,设计出的图案也很单一,于是我们让同学们相互学习,不管哪位同学都要到别的同学那里学习,学完之后再对自己的作品修改。结果很多同学原先设计得并不美观的,都在别人那儿学得一招半式,然后把自己的图案还修改得像模像样。接着我们把每位同学设计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并在每张图案上写上了一句表扬的话。结果差不多每位同学都感到很轻松、很骄傲,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了表扬。这也许要比直接展示几张好的作品效果要好的多,我们的评价不是针对几个优等生,我们要使每位同学都要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又如我组老师上了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先在同学和家长之间进行调查,然后汇总所有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再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进行了评价实验。评价方式有老师随堂评价加小组评价及互评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基本上我们采取鼓励性评价为主,再加上建议性评价,学生表示满意,由于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学生都感到特别放松,能尽情地发表看法,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也积极大胆发言,效果比较好。学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方式很接受也感到很放松,因为这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用到了不仅是一种的数学知识。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不再是老师一句话肯定或否定了,学生自己也当起了评价者,每位同学都具有了评价别人的权利了,学生相当受鼓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多媒体已走进了课堂教学,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动画,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调皮可爱的卡通形象加之机器人的配音给予学生的表扬是令之无比欣喜、欢悦的。因此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活动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组老师在实验课时也曾尝试过,学生表现为很兴奋、新鲜。在平时偶尔用一下效果比较好,不过使用多媒体评价也得看准时机,如果泛滥成灾,将会大大影响效果。
在以上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大受鼓舞。学生的数感、估算、口算、解决问题、创造意识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数学活动中更多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如:当学生想出一种与众不同好方法时,教师要结合此方法的精妙之处进行边讲边评,有时还可以故作不知,请他指点。评价过程不需要任何表扬,学生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源于知识本身。
4.上述评价方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成长
(1)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学生过程性学习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感受到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平时的课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系活动课的知识就会更乐于的学习,那么对于他们还没有明白的知识,在日常的学习
中,也会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因此我们在追求活动——学习——提升的整体结构的过程中,势必会依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时间结构、知识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等,有效的活动可以有利于促进这个结构的良性发展,方便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认清课堂上的各种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学生的能力实现了由过去重知识、重技能转变到重思维、重创新的转变,学生由怕学转变为乐学,积极动脑,动手实验,普遍喜欢上数学课,成绩有所好转。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责任感
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关注学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占着主体地位,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和辅导者的作用,因此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学生自己“放手一搏”,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势必得到锻炼。在未来,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通过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潜能,从而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语言、表情等得到反馈,其中语言表达就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新的教学方式下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堂,通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主体等的转变,教学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原来的“满堂灌”转变成了由学生唱主角,对于学习的困惑、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感受等等都需要通过他们的表达来传递给老师,在久而久之的“畅谈”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实行新型的评价制度,改变了许多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唤醒了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从而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提高了学习成绩。另外,学生作为互评的角色,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公平、公正地对同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3)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个性和特色,是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情趣,教学风度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特点的综合。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授法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改变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要从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入手,教师在引领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感受到新的授课方式对课堂教学的良好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好的依据新课标的引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
师转变思想,在其他教学设计上,也能更好的应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加之活动课的多元评价的方式。同样的讲授,搭配不同的教学风格,明显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一位严肃刻板、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视而不见甚至做出消极评价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非重要因素。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然后设计符合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于是慢慢有意识地形成重学生、重过程、重感情的教学模式,加上新观念下教师的个人魅力,新的教学风格就形成了。此外在课堂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以评价的方式反馈,从而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数学活动课也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之一。
(5)有利于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提升自身业务,提高团队意识
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科研意识较强,积极主动性高。我组在研究本课题时教师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师们不仅提高了理论业务,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经验。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觉得有事要做,有事可做,有时值得做,主动性、自觉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组教师研读了有关专著、文章,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途径。也写出了一些与之有关的论文(见附件3)。教师们在学习工作中互相学习,积极研讨,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较上一年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如图)
(6)有利于回归“以人为本”
本课题是研究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引导有差异的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体,在接近或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不断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不断超越,这正是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回归。
(7)对“数学生活化”理念得到进一步理解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生活化只是数学学习的手段,决不可喧宾夺主。不要强求生活化。因此我们教师要建设“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使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应用。
我们也认识到了教师虽是落实“数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的能动主体,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潜在的真正主体。教师“数学生活化”的主体作用往往以某些外显的教学行为呈现出来,而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主体作用则体现为更直接的内隐的结构同化。教师充分
尊重学生这一极具人文色彩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生活化”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我们的研究志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和行为研究法,虽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改革,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实验效果还要作长期跟踪。实验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改进。如: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成果进行推广,乃至深入,有待努力。
2.怎样把数学活动课的数学方法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
3.如何使教师的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评价探究》 张红芳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0期 3.《多元化教学评价初探》 冯万行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第1期
4.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四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小组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彼此配合。丁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音乐中的中国风”;程雅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影响”;徐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背景”;卢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内容”;吴迪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发展趋势”;彭雅雯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历史上的中国风”;肖涵琳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张蝶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舞蹈”;而我,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乐器中的中国风”。
我使用的是访谈法,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访谈,我收获了很多。我对老师访谈的内容是“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带着强烈的中国韵味,让人们更加认识中国,陶醉于中国风音乐的魅力”。我对老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风音乐风音乐的魅力,了解乐器中的中国风,更清楚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深入的了解”。我对老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老师,在你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有什么特色?”,“老师,你能不能具体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最常演奏中国风的乐器有哪些?”,“老师,你在教有关中国风乐器的音乐课上,你怎样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乐器文化?”,“老师,你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风音乐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我对老师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老师都细心的回答了我,并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第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在我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独特,有的乐器的音色高昂,有的乐器的音色凄凉,这些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世界有很多乐器都带有中国风的特点”。第二个问题,老师回答我:“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有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这些乐器都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带走浓厚的中国风,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这些中国风的乐器演奏的中国风音乐在世界的影响很大,悠远的声音,激昂的声音,悲伤的声音,各种声音,各种情感,用这些乐器都可以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三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我授课时,会给同学们讲解中国风乐器的历史,让每个同学都能知道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够懂得去欣赏我们民族的中国风乐器。”最后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中华民族的这些乐器,这些音乐,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这些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要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
谢谢老师这样耐心的回答,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同时,这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这次活动,每个人尽心尽力的对“中国风音乐的魅力”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分工尽心尽责,每个人相互配合,互帮互助,都很愉快的完成这次任务。在这边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乐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这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小组的十个人,都深深的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明白中国风音乐的魅力,都被中国风音乐的魅力深深吸引,都陶醉于中国风的音乐。
5.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环境 篇五
1.培养和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2.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3.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4.掌握观察、比较、实验、实地考察等基本方法。
5.培养探究的兴趣、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6.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绿洲农网
【手段准备】黑河相关电视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实验目标导学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能说说你都去过哪里?同学们从黑河走出去,开阔了眼界,也许你们不了解我们的家乡同样秀美。今天张老师先带你们逛逛我们可爱的家乡黑河市爱辉。我们的家乡环境怎么样呢?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我们能为保护黑河爱辉的环境做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片中寻找答案。播放视频录像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环境怎么样?你感觉空气和水的质量如何?黑河市是中国北方的边陲重镇,是一个花园式的国际小城。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森林氧吧的感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的家乡的环境问题板书课题:
保护家乡的环境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当地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二、当堂达标
(一)完成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当地河流的生态环境
2.出示导学指要:
小组内交流探察过程并汇报探察结果
师:上课前老师布置了任务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周围环境有关的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小组:
我们汇报观察的河流是黑龙江,地段是黑河段水域,探察的目的是观测黑河段水质是否被污染,为安全起见我们经过研讨决定选择探察的地段是黑龙江公园段,这里水势平缓,对我们青少年不构成安全威胁。我们准备的器具有干净的瓶子,采集时用的鱼虫网。生展示
探察的时间为2010年4月14日;4月15,4月16,4月17,四天里,我们小组轮流取水,这是我们今天早晨取到的黑龙江水。经过四天的记录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黑龙江水黑河段水域水质透明,纯净,没有异味,说明没有受到污染。
B小组;
我们小组进行补充发言
我们搜集到的知识是黑龙江的源头和黑龙江的相关知识,黑龙江的源头由南源额尔古纳河与北源石勒喀河汇合而成,黑龙江的源头洛古河江段长200多公里,最深12米,最浅1米,沿江两岸风光宁静秀丽。洛古河又是黑龙江源头第一村的村名,现有农家36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洛古河村的人是吮着黑龙江的乳汁长大的,因此他们把黑龙江奉为母亲河。我们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有:洛古河村好吃的是黑龙江里的大鲤鱼,洛古河村好吃的还有一种蘑菇叫毛尖蘑,它是形容这种蘑菇像茶叶里的毛尖一样鹤立鸡群。这种菇是在金矿的砂堆里长出来的,特别稀少。过去这东西是给皇上进贡的,普通百姓很难吃到,现在谁去都能吃得着。最后我要补充说明的是:洛古河村是漠河县漠河乡(北极村)下属的一个村落,在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地图上能找到它。
我来补充:黑龙江省自身是一个多水的省份。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一年有将近半年的寒冷冬季。西有嫩江,东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江。大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整个黑龙江省大江纵横,支流密布,与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一起,构成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水产极其丰富。淡水鱼类是黑龙江世居民族的主要食物。黑龙江还盛产玉米、大豆和小麦,现在,又成了北方最大的稻米产地。所以,黑龙江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黑龙江源头
C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调查了黑龙江里常见的水生动物:鱼类。鱼的生活与水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黑龙江名鱼: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
师: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环境秀美,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出示学习目标:
2.掌握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导学指要:
小组展示搜集到的保护环境的知识
谁来说说你想怎样保护家乡的环境?
A我搜集到的资料是: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示范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防止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重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强制淘汰、限期治理、环境标识和认证制度。五是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六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进一步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七是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谈判,履行相应国际义务,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
三、课堂交流,相互启发
老师: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读
四、自主选材,自由表达
老师:我知道咱们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还写了一篇有关于环境方面的作文对吗? 请韩聪同学读读她的作品生读
老师:我知道每个人都对我们的环境有不同的了解,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写想象作文,可以写建议书,还可以写调查报告。总之,只要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五成果展示
老师留的一项实践作业: 1.实践作业: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参考资料:
()
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2、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
3、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
4、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
5、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
6、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
7、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
8、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
9、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
10、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
11、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
12、谁能忍受每天戴着防毒面具过日子?——还空气清新吧!
()
13、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
14、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
15、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
16、废气,stop!废水,stop!染污,goaway!
()
17、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理想家园靠大家。
()
18、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
19、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20、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
21、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护她。
()
22、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
()
23、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
24、我们梦想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
()
2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26、捡起一张纸,创造一个美的环境。
()
27、陆地、天空、大海,我们都要保护。
()
28、谁不爱家?谁不爱妈妈——保护地球。
()
29、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30、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
3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无限的。
()
32、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否则人们会自生自灭。
()
33、每人少扔一张纸,地球就会更美丽。
()
34、希望有一天,垃圾筒也会下岗。
()
3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36、请脚下留情,别伤害一棵小草.()
37、倾听大自然母亲甜蜜的絮语,多么美好,岂能让母亲哽咽。
()
38、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
39、只有保护环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40、淡水用完—南北极取,冰山用完—过滤海水,海水用完—?!!
()
41、是水哺育我们,是空气给我们生命,是地球给我们灵魂,难道我们要恩将仇报!
()
42、斩断飞向天空的“黑龙”,拥有湛蓝的天。
这些是老师搜集的材料仅供参考
小结:我们的家乡的环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保护下,会变得越来越美。
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保护家乡河”五个大字,下面出示了小康桥、河水以及桥头垃圾成堆的简笔画,旁边用彩色粉笔写道:“为小康河贡献力量”。一上课,我让学生观察这幅画,读这一行字,然后问: “你准备做些什么?” “老师,我想在桥头上立块牌子,写上: „您好,请别倒垃圾‟。” “还可以写„保护家乡河‟。” “老师,还可以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编一首保护小康河的儿歌。” “写封信给市长,请求政府出钱,疏通河道,让河水流动起来。” “信中还要写上在河两岸种树、种草、种花。” “还要写在河里养上金鱼。” “老师,我想写封信给小康河沿岸的居民,希望他们不要再往河里倒垃圾、排污水,行不?” “我当邮递员,去送信。”几个学生接连发言。“老师,未来的小康河一定很美,我想用笔画一幅画。” “我想调查:小康河的污染给沿岸居民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我急忙把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并自主地组成研究小组。最后,我要求各小组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活动,形成了初步的活动方案。课后,我指导学生把活动方案打印好,分发给每个活动小组。
他们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做出了小康河污染危害的结论:
1、垃圾侵占土地,有碍卫生,影响景观;
2、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休息、娱乐和工作;
3、河水会污染地下水;
4、会污染大气;
5、会使人致癌;
6、传染疾病。
这个小组的活动进行到这里,他们又提出了要继续调查的问题:小康河污染危害这么严重,人们为什么还要往里面倒垃圾,排放污染呢?
从前的小康河,河里水哗哗响,鱼儿肥,虾儿壮。如今小河变了样,河水黑,垃圾堆,两岸居民遭了殃。小朋友,要牢记,环境保护很重要,人人都出一份力,为了保护家乡河。
我赞扬他们说:“真能干。可这么好的 儿歌就我们班同学知道、会读,是不是影响 小了点?”于是他们通过商量决定,把儿歌 打印出来送到学校“小百灵广播站”,还要 到学校《西苑春蕾》编辑部投稿,看着他们 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感到了由衷的喜悦。
教室里贴了很多学生的画,还贴 了“小摄影师”们为小康河拍的照片。调查 小康河历史的小组首先发言,他们讲得有 声有色,有根有据,听得大家心服口服;搜 集环境污染危害的小组汇报得更精彩,他 们自编自导了小品“和小康河的对话”,他 们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宣 传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致市长 的一封信》、《致小康河沿岸居民的一封 信》;编儿歌小组的同学齐声朗诵了自己创 作的儿歌,这次他们给儿歌加上了题目“小 康河变健康河”。
6.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 篇六
-------教学设计
昂区第一小学
王银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调查、访问家乡水环境污染情况,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3、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河流?你见到过那些河流?我们家乡的河流叫什么?【大屏幕出示图片】
在我们昂昂溪区与富拉尔基区之间有一条江,那就是嫩江的支流,过去,那里的水宽阔,东岸就是我们区的西侧防洪大坝岸边水清见底,水中有鱼、还有水草、菱角、浮萍等水生植物,环境特别好。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厂企业的兴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水域缩小,环境越来越差,现在的西侧大坝里,水清、鱼肥、草美得景致已不复存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家乡河流。【板书课题
走近家乡河流】
二、考察、交流。
1、师;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为了安全我们没有统一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考察或采取访问的形式进行。
问 :考察前你做了什么?考察时最应注意的是什么?
采访前做什么准备工作?
2、根据课前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考察报告了吗?
3、交流、展示 考察报告。
4、与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比较,那的自然水域是否被污染了?什么是水污染?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河流污染】
师:我们国家有很多自然水域被污染了,而且很严重,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问:看着这“五颜六色”的河水,心情怎样?你有何感想?
小组讨论:河水被污染会有哪些危害呢?
生 讨论交流、汇报。【大屏幕出示图片】【板书:危害大】
5、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信大家已经对家乡河流有了全新的了解。
三、展开想象,畅想明天。
1、家乡河流的明天将会怎样呢?让我们展开想象,设想家乡河流的明天。【大屏幕出示】
(1)、讨论思考: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如果„„那家我们家乡河将会„„”(2)、交流、汇报。
2、师:同学们畅想的非常好,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关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人们也意识到水污染的危害,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治理被污染的水源。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图片】
3、师:保护家乡河流就是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把所有的美丽还给自然,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好家乡的河流。【板书:保护河流】
四、为保护家乡河流献计策。
1、师:我们该为拥有美丽的家乡河流做什么,你有什么好计策呢?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师:大家的计策都不错,保护家乡河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板书:人人有责】
五、保护家乡河流我们在行动。
1、师:家乡河流的保护,仅仅有语言是不够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大屏幕出示图片】为保护家乡河流设计一幅环保标语或制作环保卡或写一份倡议书。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3、作品交流,展示。
六、课后延伸。
将设计的环保标语或倡议书张贴在宣传栏里,环保卡在社区发放。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要把语言 落实到行动上,为保护家乡这块水域多出一份力吧!让水清、鱼肥、草美得景致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大屏幕出示图片】别让最后的一滴水变成眼泪,别让我们的满眼变成这样,更不要让这成为最后的浪费。
八、板书设计
走近家乡河流
河流污染
危害大
保护河流
7.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走进家乡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2、收集、绘画、拍摄表现家乡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的资料、图片、照片。
三、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三周,约计三课时。第一阶段(一周):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二周):走进家乡、开展活动、整理资料。第三阶段(三周):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四、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如: 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历史古迹﹑ 家乡的物产风情﹑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问话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 人,分为: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放课件:个性组名、分组名单表)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人员分工上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各组初步拟定活动方案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使活动方案更完善、更合理。在审定活动方案时对涉及的安全问题也一一作了提醒。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教师适时点拨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整理资料。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展示图片)。孩子们正在拍摄的情景。2、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图片展示)。孩子正在聆听了风景名胜中流传的动人故事
3、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图片展示)。孩子与乡邻们亲切交谈。4﹑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图片展示)。孩子们采访村支书等。
(感悟:这样的指导使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放课件:乡下人家)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可以设计了后柳水乡游导游词。(放课件:后柳水乡一日游)“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放课件:图片新闻)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孩子们搜集了一大堆的资料,如“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演讲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放课件:主题演讲会)
8.电子综合设计结题报告 篇八
电子综合设计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一、本课程的目的
二、本课程的内容
熟悉和了解原理图的输入和设计,PCB版图的设计,电路仿真
三、实验内容 1,单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载入管脚封装和网络时常见错误的修改与排除方法 2.理解手工修改导线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 3.了解添加电源端点的方法
4.掌握添加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的方法
5.了解数字电路pcb板制作过程的常见错误和排除方法
6.熟悉Protel 99 SE电路图设计窗口,学会窗口设置的方法。7.学会图纸设置的方法。
8.学会网格、电气接点和光标的设置方法。9.学会系统字体、文档组织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新建原理图文件Computer.sch,并启动原理图设计编辑器,如图1-1所示,单击computer.sch启动原理图编辑器(1)
启动Protel 99 SE,创建设计数据库Computer.ddb。
(2)
打开状态栏和命令栏;打开工具栏,将它固定在屏幕上方;打开布线工具栏,将它固定在屏幕的下方;打开绘图工具栏和常用器件工具栏,将它设置为浮动窗口。关闭PLD工具栏、信号仿真源工具栏和电源及接地工具栏,如图1-2所示。
图1-1 启动原理图设计编辑器
(3)
加载常用的原理图元件库:Miscellaneous Devices.ddb、Protel DOS Schematic.ddb、Intel Databooks.ddb和TI Databooks.ddb,如图1-3所示。使用浏览元件库窗口查看元件库中所有元件的元件名及其电路符号,熟悉原理图元件库,如图1-4所示。
图1-2 打开、关闭工具栏
图1-3 加载常用的原理图元件库
图1-4 使用浏览元件库窗口查看元件(4)
将图纸尺寸设置为标准图纸A4,图纸方向为横向,图纸标题块设置为“standard”形式,图纸颜色为默认设置,可见栅格和电器栅格设置为2,如图1-5所示。
图1-5 设置图纸格式
(5)
将网格设置为线状网格,光标设置为90度大光标,如图1-6所示。
图1-6 设置网格和光标
(6)
建立文档组织。在如图1-7所示的选项卡中详细填写所有信息。
图1-7 建立文档组织选项卡
四,实验电路图
2.电路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protel 99 se进行电路仿真的步骤。
2、掌握常用的电路仿真方式及其应用。
3、了解电路元件的PSPICE仿真模型及创建仿真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protel 99 se 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编辑原理图;2放置仿真激励源(包括直流电源);3放置节点网络标号;4选择仿真方式并设置仿真参数;5执行仿真操作;6观察、分析仿真测试数据。电路仿真基础,元器件参数设置;
编辑仿真用原理图只能用.Sim.ddb中原件
一个节点只能有一个网络标号,在希望观察电压的节点外注网络标号。 在原器件未固定钱,按下tab键进入原件属性设置窗,在窗口内,单击“Attributes”标签,设置原件大小,序号;再单击”Part Field(仿真参数)标签,5
输入原件参数在设置原件参数域时,对于可选参数,一般用缺省值,除非对原件属性各项含义非常熟悉,并认为却用必要修改。
四,实验步骤
四、收获与体会
现在的电子技术发展方向于数字化,它就是把现实中的模拟物理量转化为二进制数字信号来处理及传输,其抗干扰能力非常强大。配以软件,数字电路的功能就非常的强大。现实的电子产品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字电路,如数字移动通信电话机,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等
9.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 篇九
15/5/2012 AM 4:31:55
江苏省规划办“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
(初中专项—重点自筹)
结
题
报
告
主持人: 洪泽县实验中学 徐成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自2009年8月被江苏省规划办批准为初中专项—重点自筹课题,迄今已逾两年时间。其间,深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诸多专家的热情帮助,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如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特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申请结题。下面,我谨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向大会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并予审议和指正。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新课标》要求,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每整章均安排了“数学活动”内容,目前多数教师不太重视活动课教学,甚至从来不予关注,普遍觉得开展“数学活动”费时费力,又无实效,抵不上多解几道题目、直接而有成效。而一些教师即使上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上好数学活动课,有必要进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操作的研究。
(一)国外数学活动研究现状:
目前,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美国的大、中、小学“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促进者或指导者的角色,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与现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两者都强调学生要研究一个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开放性答案的项目或问题。
如果我们把对课题学习的理解与美国《关于行动的议程》中的问题解决的含义相比较,日本的数学课题学习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深化。早在1993年日本出版了6套初中数学教科书,共设置255个课题,这些课题分布在初中数学的数式、图形、关系(包括函数和概率统计)、信息(包括数学史、计算机)等几项内容之中,配合“课题学习”的实施,这些课题中与数学文化价值有关的有42个,与数学应用价值有关的有34个,和数学的模型化、一般化有关的有47个。
此外,日本十分重视数学课题的现实性,积极主张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进行数学课题学习。他们提出了“田径场上的数学”“铁路运输中的数学”、“高层建筑中的数学”等课题,并结合中学生数学水平的实际,开展了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至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的数学课题学习与活动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就某些具体的数学活动,问题如何提出,方案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实施,过程与结果如何评价尚未具体涉及,普遍正在探索尝试之中。
(二)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999年上海率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从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国10个省(市)先期进行实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内容目标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其核心构件,该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主动积极地学好数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就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内容不但可以结合有关数学内容,设计成相对集中的课题研究、建模活动或数学文化研究活动。而且还应重视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课程,渗透在各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之中。
据调查,目前使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绝大部分教师,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活动内容普遍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这些内容中考不会考到,开展数学活动费时费力,实在没有必要;二是顾及活动时的安全问题,稍有疏漏,上下怪罪,谁愿担此重任?三是些许学校领导只要分数,不要能力,导致教师不敢冒此风险.凡此种种,均有悖于课标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即便有些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活动”作为课程开设,大都只是灌输式的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机械训练,课题的选定与问题的设置亦以中考可能涉及的方式呈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动脑、动手操作与探究的活动过程,严重背离了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活动”标准与要求。
如何依照课标要求,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数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利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开展“数学活动”普遍存在以下困惑:(1)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课本知识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活动,对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确定,方案如何设计,重难点如何定位,活动效果如何评价等深感迷茫;(2)各章节知识如何整合,如何创造性的用好教材,更好地拓展数学活动渠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思考甚少;(3)怎样区别把握几何与代数专题研究的活动形式,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激情,提高活动效果;(4)怎样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
因此,依据教材中编制的“数学活动”课题,展开专题研究,既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又是积极实施“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需要,实施“数学活动”课题,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在现阶段广大师生的认识不到位,探究经验相对缺乏、活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初中数学教材的“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
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由杨裕前、董林伟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7-9年级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册,共六册。
(二)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也称数学“课题学习”,是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安排,结合某一数学专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状态。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在数学或跨学科领域确定活动课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及整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数学活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课题学习”是第二学段(7—9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属全新的、极具特色和挑战性的内容。
(三)本课题界定:
苏科版初中数学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是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建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符合学科教学规律为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以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课题学习研究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改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研究旨在实现: 1.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2.经历过程——通过对有挑战性和综合性课题的解决,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3.增进体验——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4.获取方法——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5.增进信心——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也将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实施“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希冀实现以下目标: 1.探索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策略的拟定以及过程与成效评价方式的制定,初步形成操作性强、形式多样、收效甚佳的学生数学活动的途径与模式.努力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资借鉴、极具操作性的操作经验和理论支持。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置的能力。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过程.数学活动研究是围绕问题开展活动,以问题解决作为终结目标,活动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尤其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变化的心理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获得必要而积极的心理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侧重研究符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体系及相互联系,加强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和探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的探索、“数学活动”学习方式的研究、“数学活动”过程与成效的评价研究。
1.注重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和研究
“数学活动”属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数学学习课程。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综合活动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以活动为载体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数学活动融入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时代气息。
2.加强“数学活动”方案设计的探索(1)对各种活动课题的总体安排和构想:
①确定活动目标: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中的实际价值; ②确定操作方案:分析教材性质,确定课型,明确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确定活动环节和教学形式:安排相应活动环节,确定教学形式。(2)对课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问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制订、执行以及对活动过程的回顾、评价,活动经验的归纳整理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创造和获取知识的主人。
(3)情境设计: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活动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注重普及性,渗透创新性等。
3.突出“数学活动”的方式设计与操作研究
遵从“数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充分尊重和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增进主人翁意识”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加强活动指导,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努力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进行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运用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力求科学、客观具体地揭示各种数学活动的情况和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数学活动的优化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得到应有而充分的发展;提出初中数学活动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案;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今后科学高效地开展数学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数学活动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地阐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增强时间与效益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策略性知识,以便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科学、客观地决策。
4.《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体验并仿效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实践价值:
1.我校学生来源广泛,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基础,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因而个体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数学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
4.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中“数学活动”的操作模式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体系,为各课改实验区今后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活动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和智力支持。
5.能够丰富和发展主体学习理论,也是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应用的挑战和相关内容的有效补充。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开展“数学活动”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真正让学生带着兴趣“动”起来,是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必要的资料查找、必需的实情调查及体验、必要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和必要的相关知识储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必要的数据资料收集;必要的师生交流的问题与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设计;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与信息交流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起始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确定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资料;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包括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教学理论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2009年1月—2009年6月),制定调查方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研究可能涉及的各方面材料及时间与人员安排;组成课题组,学习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2.实施阶段
(一)(2009年7月—2010年6月)依据活动方案,完成实践操作,收集有关教学案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中适时调整、补充相关内容。
3.中期小结(2010年7月—2010年8月)汇总分析前期资料,以论文形式完成中期成果;总结探讨,改进实施方案,做好下阶段研究的准备工作。
4.实施阶段
(二)(2010年9月—2011年6月)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并反思,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并总结;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组织教研组论坛并与兄弟学校开展教学联谊,互相交流经验,撰写书面小结;走出去参加教研活动并及时总结汇报。
5.分析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概括要素,评估细化,推出有关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基本策略,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探究活动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活动行动为终结目标。
对于开展“数学活动”中的各个专题与各册教材研究,我们采取案例分析法,以活动个案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聘请专家会诊,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完善.通过听课交流、案例分析等实践研究,探索“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及其操作的基本模式和评价标准。
(2)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我们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探求在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客观规律。对于研究性课题我们拟定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对实习作业我们倡导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接触社会,感受自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①从教学实际出发,筛选课例研究的问题;
②制定研究总体行动计划,在总体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行动策略; ③以具体行动策略为基础,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修改和完善;
④教师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研究小组成员对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观察和记载;
⑤对观察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评估;
⑥修改总体行动计划或具体行动方案,滚动调整教学设计、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
2.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还将根据研究内容,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引用其它研究措施作为辅助性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活动效果等; ②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研究;
③经验总结法: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⑤个案研究法:对引导学生实施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教师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收集整理,总结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数学活动”的本来目标并非新知识的习得,而是旧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课题研究,实际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亲身体验,因而目标更具过程性。数学活动解决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问题,因而背景更具现实性、问题更具挑战性。数学活动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种数学知识,因而数学活动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具综合性。
(一)获取了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的基本经验 1.将部分新课内容通过小课题学习的形式实施教学。
具体做法是:(1)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时研究下单元小课题设计内容,目标指向——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分工、合作完成小课题设计。(3)通过实践优化小课题并归入备课组教学资源库。
2.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专门设计“课题学习”内容。两个着眼点:
(1)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具体做法是:①通常可以在章节学习内容结束后设计课题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②关注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收集同进度“数学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应性练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能力。
3.考前加强专题性复习
例如:最佳决策型、图表信息型、实验操作型、方案设计型、学科交叉型、阅读型、探究型等。
(二)明确了设计“数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
这类问题通常给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详见附件六--《案例选编》)。
2.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地方特色)来设计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地方特色)来设计“课题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中(详见附件六)。
3.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计
以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为背景,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详见附件六)。
4.设计课题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一定数学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题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详见附件六)。
(三)建构了开展“数学活动”的三种教学模式 1.即时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课题学习”主要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当堂提出问题,当堂探究问题。课题产生于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后,如何应用这些新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现实生活问题,或利用这些新知识进行探究和拓展。它是对通过解题训练来巩固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尝试(详见附件六)。
2.课前准备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数学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教材教学而设置的。课题主要从教材知识点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捕捉,旨在服务于新知识的学习。(详见附件六)。
采用课前预习→自主提问→探究问题;课堂上出示问题→提出自疑→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生成新的知识点的活动流程。
3.深入探究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是一种层次较高且开放程度较大的“数学活动”模式。选题内容可以是纯数学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实施过程往往要进行一些社会咨询、实地调查、部门走访等。围绕这种选题的“数学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复杂困难,然而,这样的选题却能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详见附件六)。
(四)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研究的几点共识
1.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
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它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新的特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
2.教材安排的“数学活动”内容,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课题学习”的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更多的是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
3.“数学活动”应该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收集合适的“课题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较多课本以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这种材料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最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实施“数学活动”不应急功近利。对于学生来说,课题学习极具挑战性;对于教师来说,课题学习是一个新的内容,它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问题的提出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初次学习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5.把握教学目标应当注重过程。“数学活动”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不以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五)拟定了“数学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课题学习是强调以“活动”为标志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数学活动更具过程性、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是课堂内外的结合体,是新的一种教学学习方式。在初中教学阶段,我们认为数学活动大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设计制作型——主要指以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设计制作模型为主要类型。苏科版教材中这类“课题学习”具有很强实验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比如: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初步认识》)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的探索,进一步了解线与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线与面、面与面的空间关系。
再如:制作立体模型(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主要要求学生通过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感受立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图表探究型——主要以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类型。此类“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用数 学”的意识。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学会主动学习。
比如: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主要要求学生步掌握统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活动操作型——主要以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具体操作、自主分析、讨论交流、大胆猜想、探究论证为主类型。
多数课题活动都属此种类型,这是一个开放性、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亲自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平台,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增强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镶嵌(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建立图形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说明注意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总之,“数学活动”的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和谐发展。
经过本课题研究和实施,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大增,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六)摸索了“数学活动”常见课型的操作方式
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因材施教,把数学活动课分成不同课型来组织和实施。
1.拓展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去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
2.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讲一些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
3.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这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数学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和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认真对待数学活动;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总结数学活动课切实可行而富成效的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方式。
七、问题反思:
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如何调控教学秩序,如何使活动课教学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活动课教学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怎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数学活动课的思想应用于其它课型教学、对于“数学活动”过程与成效的评价研究尚显欠缺。诸如此类等问题一应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
八、今后打算:
1.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活动”,会出现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忽略“双基”的弊端,怎样克服这些弊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不断实践。
2.如何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评价,进而把“数学活动”的评价溶入学生的学科评价中去,尚需进一步加以深化研究。成果附件:
1.附件一:教师数学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及其分析与思考; 2.附件二:关于初中“数学活动”实施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3.附件三:关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相关情况调查; 4.附件四:课题组成员荣誉及获奖证书; 5.附件五:课题研究论文集;
6.附件六:7-9年级教学案例选编(共3卷); 7.附件七:部分配套课堂教学案例(光盘); 8.附件八: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主持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洪泽县城东风路66号)邮 编:223100 联系电话:***
邮 箱:jshzxcx@126.com 或 jshzxcx1@163.com QQ 信 箱:2387582660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热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10-23
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11-01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09-16
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09-12
提高综合素质结题报告08-13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07-06
家乡实践报告11-01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报告08-13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