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心理咨询案例(精选11篇)
1.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一
一、个例资料
李国富,男,10岁。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母亲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时的生活学习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李国富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生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冷淡,从来都不参与,从来不和同学、老师交谈!如有同学主动邀请他出去玩耍,他会拳脚相加回应。性格偏执,合群困难,沉默寡言,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自己玩自己的!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害怕、畏惧!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从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儿子的臭名,母亲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觉是个“野孩子”时常莫名幻觉同学们歧视,嘲讽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爷爷奶奶缺乏沟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执攻击!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自卑”是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包括软弱无能、自我怀疑和低人一等。李国富同学表现为对同学交往排斥,不喜欢学习,不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该生对生活越来越无望。
在本案例中,李国富同学即使知道攻击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学们老师们正常交往,在课堂睡觉,下课后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他的性格自卑。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自卑,而且在这种自卑思想的影响下,他不敢和同学们交流,不敢和老师们说话。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
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对待同学,不准挑衅骂人,动手打人。
2 、给一个月作为适应期。在这一个月里,尽量减少与同学们的冲突,允许他在心情不佳时发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两个星期里,要求他和同学们一样,每天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交流,互帮互助。考虑到他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我每天给他留了一个小时与我谈心,沟通的时间。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要和同学主动沟通,树立自信,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 、定期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养成豁达、开朗、友善的性格。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并和他的父母亲沟通,让他们明白要做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爷爷奶奶交流时,首先我肯定了老人们带孩子的辛劳,但同时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误区,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使他们明白:孩子应树立自信,剔除消极。勇于承担,自我接纳!积极上进,友善待人!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关心,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关心,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他的。他并不孤单,他不是没人要的孩子。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辅导员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班委们接纳她,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个别和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了自卑感。在每周的队会活动上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的自信。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你真棒!你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辅导员一定要耐心地与辅导对象进行沟通,在沟通时要了解辅导对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儿时的成长历程等。并采用“层层剥笋法”对辅导对象的回答不断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极的核心观念,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李国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出生,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儿时特殊经历等以及爷爷奶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父母亲的教育以行为示范造成了李国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对李国富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李国富对健康心理及积极行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心理状态及主观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周围事及人有个正确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生活;强化法可以对李国富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李国富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励他要振作起来,积极自信的面对未来。我深知改变偏执自卑心理是一个漫长及反复的过程,我应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宽容。李国富孩提时代经历了很多挫折及失败,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励、同学们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丢掉了自卑,遗忘父亲进看守所带给他的阴影,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
2.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二
刘某, 22岁, 大四女生。性格内向、好强。父母务农,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经询问,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焦虑, 总是担心父母会因过于操劳而死去, 无法有效复习, 犹豫是否应该放弃考研而去工作。
个人陈述:父母为老实本分的农民,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自己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份好工作, 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从小学到高中, 成绩一直都很好, 进入大学后, 成绩却只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 认为是高中时选错文理班造成的, 以致现在一直对自己的化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而自己感兴趣的是文学。大三下学期, 意识到如果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会很痛苦, 于是决定考取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父母也很支持, 但因家庭条件一般, 父母的身体状况又不好而犹豫不定。前些日子, 同学的爸爸生病去世, 同学说是劳累过度的结果。事后打电话回家得知爸爸感冒, 开始经常梦见爸爸因过于劳累得了不治之症。内心挣扎, 想要放弃考研, 又心有不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神情焦虑、沮丧, 反复揉搓双手。无幻觉、妄想, 智力正常, 自知力完整, 对自己的现状有一定认识, 并有强烈的求助愿望。目前十分焦虑, 并伴有轻度的抑郁情绪。平时比较安静, 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很好, 学习上很刻苦。
四、评估与诊断
(一) 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
(二)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 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求助者自知力完整, 担忧自己的行为状, 有求治愿望;无逻辑思维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属于常形, 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持续时间短, 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较轻, 痛苦程度也不严重, 构不成神经症。
3. 根据求助者焦虑、紧张等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现实刺激不是很强烈, 心理紊乱只局限在担心父亲得病以致死亡, 内容并未泛化, 未严重影响其逻辑思维, 社会功能尚可, 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只是效率有所下降,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 心理测验:焦虑自测量表 (SAS) , 标准分62, 提示为中度焦虑;抑郁自测量表 (SDS) , 标准分57, 提示为轻度抑郁。
(三)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统一, 有自知力, 主动求医;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 个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出现逻辑思维混乱与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虽有情绪低落, 但不是主要症状, 也无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状, 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 预感到似乎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并且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现实事件和特定处境所引起, 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 心理冲突未变形、泛化, 且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主要是在考研的现实压力下对负性信息处理不当, 从而影响正常复习, 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病程不足一个月, 未出现泛化,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一) 生物因素。
未见生物学原因。
(二) 社会因素。
1. 早期经历:成长和生活经历健康、顺利。
2. 人际关系:与父母、朋友、老师等关系很好, 社会支持系统良好。
3. 负性生活事件:同学的爸爸生病身亡, 其同学说是过度劳累致死, 求助者受其归因影响,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此死去。
(三) 心理因素。
1. 错误认知:求助者受同学对其父离世归因的影响, 产生错误联想,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同样的原因患病离世。
2. 情绪方面:自己不能解决担心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困扰。
3. 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甚至想以放弃考研来避免父母生病去世, 减轻内心冲突。
4. 个性:内向, 自我要求高。
六、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父亲感冒就与我考研有关”和“感冒就会死亡”的错误认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缓解焦虑情绪。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建构合理的自我认知, 增强焦虑应对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
七、咨询方案
(一) 咨询方法与原理。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人们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 以保持心情处于轻松状态的方法。该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如果“躯体”反应改变了, “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合理情绪疗法倡导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情绪体验, 使他们在治疗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生活, 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担心, 这是错误认知负性信息的行为表现。如果任由其发展, 就会严重影响求助者正常的生活、学习。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有自知力, 焦虑情绪尚未泛化, 只是存在认知偏差和错误观念, 自己难以调适焦虑情绪, 因此适合采用放松训练, 以放松代替焦虑, 进而缓解症状。同时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从根源上纠正其错误认知。
(二) 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安排与费用。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交与求助者一份, 并将另一份贴在墙壁上, 以方便随时查看。来访者若有疑问, 可随时提出。一次/周, 50分钟/次, 共5次。学校咨询, 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 第一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进行初步评估诊断, 确定主要问题, 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心理咨询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做SAS、SDS自评量表,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了解求助者咨询的原因, 以及想要达到的咨询目的;发现问题, 作出评估和诊断, 并与求助者一同制定咨询目标;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问题;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二)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通过会谈加强咨询关系;引导求助者分析自己的问题, 以及发现其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焦虑源于“爸爸感冒是因为我, 爸爸感冒了就会死去”这些不合理信念。
(三) 第三次咨询。
目的:以合理信念代替原有非理性观念;纠正杞人忧天式思维, 客观地看待爸爸生病这件事;缓解因错误归因所带来的焦虑情绪。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求助者明白其不合理信念具有糟糕至极的特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难以自拔。帮助求助者分析围绕考研的不合理情绪, 使其客观看待父亲生病与考研之间的关系,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具体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 引导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作业:完成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四) 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
过程:反馈作业完成顺利, 继续执行;指导求助者以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布置练习放松作业。
(五) 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回顾咨询过程, 使求助者清晰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 认识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再次施测问卷, 发现SAS标准分39, SDS标准分35, 并与咨询前对比;总结咨询成果, 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告知求助者若生活中再出现不合理信念时, 可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估。
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能以正常心态看待爸爸生病, 复习效率提高。
(二) 同学反映。
求助者能专心备考, 不再忧心忡忡和愁眉不展了。
(三) 心理测评复查。
SAS标准分39, 焦虑情绪消失;SDS标准分35, 抑郁情绪消失。
(四) 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可以专心备考。
摘要:刘某, 大四学生, 因情绪低落、焦虑、学习效率下降近一个月, 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改变求助者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同时还配合行为疗法, 对其情绪问题进行放松训练。经过五次咨询, 刘某学习效率提高, 情绪稳定,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基础理论)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3.心理咨询会话技术的案例研究 篇三
一、小轲其人
小轲这个名字,在我从教的第一天就如雷贯耳了。2008年8月底,新生入学准备期,校园里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哭喊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让刚参加工作的我目瞪口呆。之后,这个名字还在几次期末教学工作分享会上被任教老师提起过,从中我大概了解到,这个孩子除了哭得出名,还“手脚灵活”,“拳头过硬”,并且经常在课上给老师和同学们来点“黄段子”活跃活跃课堂氛围。2011年9月,我开始担任他所在班的英语教学,从此开始了与他无数次的较量和对话。其中,上学期末的那一次对话让我记忆犹新。
二、事发现场
事情是这样的,上午第四节课后,我送学生到校门口。正当整个队伍即将走出校园,饥肠辘辘的我可以奔向饭堂时,人群中一条飞起的腿重重砸在了小超的背上——那条腿正是小轲的,跟着又是一拳。我赶紧冲上去扯开两个学生,询问缘由。小超结结巴巴地没说几句,小轲就开始尽情发挥优势:连哭带吼外加拳脚交加,我手脚并用也控制不住他,最后在保安协助下才把他制服。小轲情绪非常激动,嘴巴里不停地叫喊着:“我要杀了他!我要杀了他!”我看情况不对,便让小超赶紧先行回家。他还试图去追赶小超,被我拼命拉住。我强压着怒火问:“你想怎么样?”他说:“我要杀了他。”“然后呢?”他不语。我脱口而出:“然后你就被关进监狱,被枪毙。”“你才被枪毙!”他蛮横无理地说。我看他仍然情绪激动,就说:“走,跟李老师走。”他一边抽泣一边跟着我走,还骂骂咧咧地说要杀了小超之类的话。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说要到教室去一下,我说跟他一起去,他却央求道:“让我自己去,我去拿了本子马上就回来。”我知道,说到做到是他的优点,于是就站在楼梯口目送他过去,他也如约走回来跟我进了办公室。
三、谈话进行时
第一招:“递纸巾”
办公室里,对话继续进行。我知道,刚刚在校门口,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住,跟他对话的效果并不好。这时,C证培训时专家教的几个谈话绝招浮现在我的脑海,其中第一招便是“递纸巾”。我默默拿过纸巾盒,递给他几张纸巾。他接过去擦干了鼻涕和眼泪,哭泣也慢慢停止了。看着他情绪平复了一些,我说:“来,跟李老师说说,怎么回事?” 他一下又是粗着脖子双拳紧握,一脸凶狠的样子。显然,他还处于愤怒状态,还很戒备。
第二招:“是非题”
看来,“递纸巾”的效用不过如此。记得接受培训时老师还说起另一招,就是当谈话对象不愿意沟通时,可以提一些一般疑问句,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暂且把这招叫做“是非题”吧。“那我先说说我了解到的情况,你看对不对。你叫小峰别理小超,小超说你自以为是,还用水瓶指着你,是吗?”他恶狠狠地说:“是!”我问:“当时你在跟小峰说话吗?”他说:“是。小超想要插嘴。”我接着问:“你跟小峰讲的话跟小超有关吗?”他说:“和他无关。他第一次说我目中无人的时候我没理他,接着他又说了一次,还这样指着我。”他做了个手指着自己的动作,看来他倾诉的愿望被调动了。我问:“接着,你就开始拿脚踹他?”他说:“没错,他就是欠揍,事不过三!今天早上做完早操他还用手掐我脖子。”
第三招:“是吧”
看来还另有隐情。此时我要做的,就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记得当时老师还教了很管用的一招——重复对方的话,再加上“是吧”:“今天早操后他掐你脖子了,是吧?”“嗯,昨天做完早操他也掐我脖子了。”我说:“昨天做完早操后他也掐你脖子了,是吧?” 他顿了一下:“田径社团活动时,他也掐我脖子了,还坐在我身上。”“哦,我明白了。他无缘无故就掐你脖子,坐在你身上,是吧?”我故意强调了“无缘无故”这个词。他迟疑了一下说:“在田径社团跑完步后,他流了很多汗,其他人都说他很臭。”我说:“你没说他流了很多汗,很臭,是吧?”他又迟疑了一下说:“我有跟他们一起笑。”“哦,然后他就掐你脖子,坐在你身上,是吧?”“嗯,我在做仰卧起坐的垫子上躺着休息,他过来就坐在我肚子上,还掐我脖子。”他做了一个小超坐在他肚子的动作。
第四招:挑战技术
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小轲的情绪也平稳了,我开始慢慢引导他审视自我,发现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想起当时老师讲过一个概念——“挑战技术”,于是我说:“哦,我明白了,起因是你们取笑了小超。之后你们才有了几次摩擦,包括今天这次,对吧?”我先小结了一下。“嗯。”经过倾诉,他已经心平气和了。“看来小超对你造成了一些伤害。那你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他停顿了一会,小声地说:“我不该笑他。”我鼓励道:“你能认识到这点很好,这是让你们产生不愉快的起因,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还有吗?”“我今天踢他和打他,也不对。”“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最不理智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说呢?”我严肃地说。他点点头,欲言又止。“还有吗?”我引导他。“我,我刚刚还去教室把他的书包藏起来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到教室是去做这件事!“那现在你还决定这么做吗?”“不了,这也不能解决问题。”“你能这样想,李老师很开心。”我跟他来到教室里,他挪开班级书车,把小超的书包从里面拿出来,还仔细地拍掉了上面的灰尘。我和他边往校门口走边说:“小超是你的邻居,我知道你们经常一起骑单车,你们一起玩一定很开心吧?”他点点头。“今天中午回去给小超打个电话,真诚地向他道歉,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下午老师还会和小超谈话,他也应该会向你道歉的。以后你们遇到问题要先心平气和地沟通,要想着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好吗?”他默默地点点头,走出校门后还回头朝我招招手:“李老师,再见!”声音轻松、平和。
四、尾声
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次对话让我脑细胞死伤无数,肚子也饿得连抗议的咕咕声都没有了,但是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步伐是轻快的,我知道下午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辅导课后我送作业到教室,看到小轲和小超又脑袋凑着脑袋在地上热烈地玩着最近兴起的游戏“拍贴纸”,班主任老师还告诉我,他们已经电话沟通过了。
这就是孩子,他们有时会为了一时之气冲动莽撞,做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作为师长,我们不一定都幽默、风趣,不一定都睿智、善辩,但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用心倾听和引导,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个倾诉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做好倾听者、引导者,就会更有机会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知心朋友。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广东深圳 518133)
责任编辑 徐向阳
4.心理咨询案例 篇四
三年(2)班
陈志
辅导对象:胡志源 班级:三年(2)班 性别:男 年龄:9 辅导时间:2014年5月
问题表现:胡志源与别的同学交流时,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常走神。他总有这样的苦恼—— “他们不喜欢我”、“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根本没人理会我”。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什么,他便会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胡志源在心理也常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不是故意 的,但到时候他还是会很激动。他真是苦恼极了,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原因分析: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是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得他克服不了一点小麻烦。也有可能是“入学适应” 困难,胡志源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环境变了,学习的压力大了,学习的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上产生压力。
辅导对策及过程
1、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多形式、多层次地让胡志源“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其一,教学降低重心,重视基础。其二,课堂上创造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让他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他发言等,让他知道“我的回答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还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其三,给予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胡志源体操做得不错,让他领操。
2、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 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3、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
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 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辅导追踪:
5.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五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高中生分班后成绩不理想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在分班后由于压力较大、存在内心冲突和错误的认知,出现心情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不合理信念,建立恰当的认知模式。经过数次咨询,来访者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事件,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其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等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关键词:考研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汉族,18岁,未婚。父母皆是职工。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建在,但不共同生活。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体检无躯体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在本省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家庭,自幼性格内向、敏感、执着。入学后,来访者学习成绩优秀并且担任班干部,深得教师喜爱,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他的初中生活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好助手,文体活动的主力军,深得老师偏爱。初中毕业,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复读。后考入当地一流高中,但学习上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而且由于复读,比同班同学大一年,还带有略微自卑心理,同学间竞争激烈,加上自己学习方法的偏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且经过努力仍没有提高,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面对高考,来访者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无缘名校,内心非常痛苦。
(三)精神状态
来访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 说话有礼貌,与咨询师交谈正常。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识清楚,求助愿望迫切。
(四)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近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体型消瘦。
(五)社会功能
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逃避去自习室学习,人际交往淡漠。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入睡困难,醒后无精打采
个人陈述:按照计划复习备考,精神压力较大,对复习以外的事情从不多过问,喜欢独处。最近二模成绩不甚理想,内心十分焦急。最近一个月来,入睡困难、多梦,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自觉无力高考,将来前途一片黑暗,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总是觉得这次考试又要失败,认为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前途,亲朋好友都会看不起自己,母亲也会更加失望。自己想要认真复习,争取金榜题名,却又觉得学习找不到方法,对于知识难以掌握,认定自己考不上好大学会失去一切。近两周来,无心学习,寻找各理由回避去自习室学习。对同学也变得冷漠,交流减少。总之,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无望感。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由一名亲友陪伴而来,身材高大,发育正常;五官端正。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较敏捷,智能记忆好。情绪波动大,激动时语速加快,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二)父母反映
最近杨某不爱说话了,老躲着人群走。半个月来,每天早上都找借口不去自习室。人变得懒散,生物钟混乱。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来访者的资料,来访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来访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是由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强烈现实刺激引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痛苦情绪持续达半年之久;反应对象由对考研的焦虑泛化到对前途的担忧,已经超过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与抑郁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以上抑郁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与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可判断为抑郁症。而该来访者虽然有兴趣减退,对前途感到迷茫等轻微的抑郁症状,但与焦虑症状相比,是伴随症状而非主要症状,且持续时间不够诊断抑郁症的时限。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处于发育期,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而来访者由于经历了复读,与同龄人的人生节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对复读有隐形抗拒。
2.社会性原因
(1)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前成长顺利,一直受到师长的肯定和赞赏,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较差;母亲要强、好胜,对 来访者要求较高,期望值偏大,对来访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2)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来访者复习期间很少跟父母沟通,而且父母学历较低。
3.心理原因
(1)人格特征:高傲、敏感、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易受外界影响。
(2)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内部可控因素的挖掘不够。
(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中考失利,经历复读,内心郁闷、惋惜。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改变非理性观念,改善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增强自信心。
(二)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与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 体方法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5]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二)领悟阶段(第3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第4、5次咨询)
咨询师主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指导来访者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学会区分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同时鼓励来访者主动体会自己不同的信念对自己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四)再教育阶段(第6、7次咨询)
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 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来访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咨询师一方面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习“黄金法则”,强化新观念,另一方面,注意指导来访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咨询师和来访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认识到以前的很多想法是非理性的,现在感觉轻松多了,心态和平稳了。认为自己会重新投入到复习中,尽力考出理想的成绩,但如果录取院校不满意或依旧未被录取,也觉得仍然有其他事情值得奋斗。认为母亲会理解和支持自己。
(二)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6.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篇六
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恋爱大龄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女,32岁,俗称的那一类“三高”未婚女青年,因为3个月前最近发现男友保留着以前写给他前女友的日记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情问题。同由于最近失眠,由于身心交互所导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而前来咨询。经观察与访谈后诊断为由感情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问题和年龄、文化水平等特点,采用认知学派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后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帮助她逐步的意识到是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今天的问题,进而通过改变其信念中不合理认知的方法,改善了与男友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情感 信念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32岁,女博士,研究生导师,未婚。身高约1米6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求助者来自于一个离异家庭,父母在她小时候就离婚了。其后跟母亲一起过,母亲也至今未婚。父亲偶尔会看她,但关系并不是很好。由于母亲一个人把自己带大,求助者从小乖巧懂事,性格内向,交友少,喜欢看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一时曾和班上的一位男生关系密切,被母亲发现后劝止。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专心学习直到博士毕业,经人介绍才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
求助者看上去心情不好,但谈话思路清晰,自控能力良好,举止文雅。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 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不安、经常哭泣、感情纠结、持续近3个月。
个人陈述:我半年前与现在的男友相识,感情发展顺利,并准备过段时间回家见双方父母谈论结婚事宜。但最近她偶尔看到男友以前的日记,发现他对前女友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不是滋味,接着又查看男友的QQ空间,也保留了其前女友的蛛丝马迹。此后拒绝和男友频繁接触,而且一想到他和前女友的昨日相处时的种种情景,我的心里就会不停的难受。后来发展到与男友吵架,对男友的解释都置之不理。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明明又很在乎男友,舍不得为此事而分手,更加上自己的年龄已经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阶段,所以前来求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较白,中等身高,微胖,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清晰,思维符合逻辑,反应正常。虽情绪低落,但有很好的自我意识,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
四、测量、评估与诊断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
项目
躯体化 1.9
强迫1.4
人际关系1.5 抑郁1.3 焦虑 1.9
敌对 1.6
惊恐1.4
偏执1.7
精神病性 1.2 其他1.5
咨询前 总分:96;阳性项目数为27 病人的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均超中国常模,但均未超过2分说明对求助者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
2.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求助者对其症状的自知程度、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以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可以初步诊断为:由情感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求助者的问题为由感情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一、主客观世界的一致性;
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有主动求助行为,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有紧张焦虑、睡眠不好等症状,但都与现实刺激有关,并无泛化,未严重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故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障碍。
根据求助者的特点和问题,由于是在近期内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有确切发生的原因,有明显的道德性判断,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且求助者思维合乎逻辑,无明显或异常的行为问题,故确诊为由情感问题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
3、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来访者失眠导致了自己的一般性躯体不适,无其他重大躯体疾病;根据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可能是对爱的不信任;另外根据求助者的躯体疾病史以及家族精神病史排除是由一般躯体障碍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病。从社会学角度,求助者求助者社会功能良好,能正常的上课,与人交流,无社会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良好。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最近心情不好,内心矛盾冲突有现实的刺激物导致,为一常形冲突,确定其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以及同求助者的协商与沟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
(1)改善求助者当前的情绪状态,改善其睡眠;
(2)改善求助者对自身情感的不信任,找到惧怕的情绪,有效的处理诸如悲哀、遗憾、挫败感和烦恼等负性情绪,建立信赖的归因;
(3)改善求助者对男友的沟通方式,增加其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及信心,通过辩论使其明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自身及诸多问题,而是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决定的。
(4)学会如何用有效的、理性的认知来取代无效的思考方式,从而最终建立其与男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方式。并将其中所学习和领悟到的技能应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
最终目标:
帮助求助者能够更理性的进行思考,情绪反应适度,以更有效的行动,获取幸福生活。建立其与男友的良好的沟通模式,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引导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与方法,并进一步完善其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保持。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收集资料的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与领悟阶段,首先帮助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从根源入手,找到其引发的不合理信念以及由不合理信念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第三阶段是咨询帮助的修通阶段,从不合理的信念入手,通过辩论与驳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学会怎样发现、辩论与分辨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第四个阶段检查巩固的结束阶段(再教育阶段),通过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咨询,对此时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教会求助者一些技术,使其应用到生活中,泛化到方方面面解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保持。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理论方法,它是认识疗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思考、判断、决定、分析与行动。这个方法基于一个假定,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有可逆性的因果关系存在。即如果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那么事物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得到明显改善。本案例应用了埃利斯ABCDE的治疗方法: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fes)信念,具体是指在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Consequences)结果,具体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对不合理信念的驳斥与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新的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效果。
2、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200元;
心理测验收费:10元。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09年3月17日 周一
目的: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做出初步诊断;
(5)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观察法。
过程:
(1)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摄入性会谈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意;
(3)向求助者了解其个人成长史,以及有无重大创伤事件;
(4)初步诊断,确定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5)鉴别诊断,确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排除精神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
(6)确定咨询目标
(7)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主要从她以住的感情经历和原生家庭方面着手。
(8)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以及选择合适的咨询方法,并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DE模型)
家庭作业:
引导来访者能站到男友的角度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如果男友拿你的前男友纠缠不休你会做何反应在?
2、综合分析与领悟阶段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09年3月24日 周一
目的:
(1)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
(2)从求助者的现实刺激入手帮助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浯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进而改善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上次的家庭作业;求助者对自己的男友表现出一点理解和同情。
(2)帮助其找出与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发问动摇其不合理信念如:你认为男友和你在一起完全是和前女友不能在一起的权宜之计吗?那他为什么还不去找前女友,假如他们那么相爱的话?你愿意把自己的私人日记拿来和男友分享吗?
(3)根据默兹比提出的5条区分合理信念与不合理偏偏的标准:
?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书籍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 ?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④合理的信念可以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做到这一点;
⑤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通过以上五点使求助者对此产生领悟。
(4)通过交谈、启发、思考与引导,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也许是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解读导致了问题,领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改变其不合理偏念,改善情绪和行为。改变其给男友附加上去的一些过分概括化的思想。
家庭作业: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
(2)你要的是解决问题,行动之前,将你的不合理信念与这样做对我们关系的改善有没有帮助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利弊再去做。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09年3月31日 周一
目的:
(1)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3)帮助求助者正确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并泛化使之对生活中一些不合理信念起到修正作用。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此时求助者与男友的沟通已经有了明显好转,或不再纠缠于男友与其前女友的事情之中。
(2)并教育求助者可利用“黄金法则”即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进一步改善与男友交往中的关系。
(3)王某是一个长期极度缺乏爱的人,当他发现自己将要嫁给的人所给的爱含有其他成分时,无疑会勾起童年父亲抛弃母女二人的童年经历体验的激活,你担心父母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从而产生了对男友的不信任感和对自己爱的能力的怀疑。此时针对求助者自身对自己一些核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T为咨询师,P为求助者。
T:你对男友态度的转变,我很为你感到高兴,你对现在和男友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P:是的,我发现我以前做的那些事情根本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但我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原谅他的做法。
T:他对他女友的好就一定是对你的背叛吗?有没有可能二者没有什么联系?这些联系也许是你人为加上去的……
P:你是说他的解释我可以信?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我真该好好听听他的心声了。
T:看来你很在意你的男友。他是你的初恋吗?
P:当然不是。
T:也就是说,在他之前你有过其他恋人。
P:是的,我们都不是初恋,以前怎么能没谈过呢?
T:能说说你的过去吗?
……
T:你与初恋男友的事,他有没有追问过?
P:他没有。
T:那你对前男友的情感还是会偶尔想起的吧,虽然你没有写出来。看来你男友还是比较明智,从来不问你的私事。
P:王某说,我懂了,也许这件事没有对和错。是我给他规定的他这样是错的,是不可原谅的。
(以上为截取部分)
4、作业
1、指导求助者将自己的一些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及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回家整理并以列表形式加以纠正。
2、指导求助者写一份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09年4月7日
目的:
(1)巩固上次咨询的成果,帮助她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育其将所学的技术和方法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重建其新的、客观、理性的反应方式。
(3)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的反省能力很强,对不合理信念的归纳也很详尽,咨询师就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原理再次重申给求助者。
(2)指导求助者将其所学到的一些对抗不合理信念的技术应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
(3)对咨询的整个过程做回顾性总结,并对求助者的进步表示支持和鼓励,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心理测验评估:
项目
躯体化0.7
强迫1.1
人际关系1.0
抑郁0.6
焦虑0.9
敌对0.6 惊恐0.8
偏执1.0
精神病性1.0
其他0.7
咨询后总分37,阳性项目7。
治疗前后心理测验结果对比:(纵轴表示心理健康程度)
结果分析:根据求助者咨询前后SCL-90廓图显示,各因子分有显著降低,治疗前总分96,治疗后37,减分率:(96-37)/96=61.4%,结果大于50%,所以咨询效果为显效。
2、求助者自述:通过咨询,首先改善了我的情绪,另外使我学到许多应对生活事件的方法,并彻底改善了我和男友的关系。我对未来充满自信,感到自己把握一切,并能很勇敢的面对爱情中的一切考验了。感谢咨询师!
7.心理引导案例二则 篇七
案例一:晓芳 (女) , 患有严重的慢性哮喘病, 家庭十分贫困, 父母年事已高, 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 家里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务农。由于家庭情况和自身身体原因, 她性格孤僻冷漠, 脾气暴躁, 不愿和同学交流, 长期孤立自己, 很少有朋友, 加之急于提高成绩, 由于基础限制, 成绩却始终不见进步, 使得该生经常做出带有情绪化的举动, 心理抑郁, 很多时候不听老师和同学劝解, 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感受, 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另外, 由于该生患有严重的慢性哮喘病, 需要长期服药。高一上学期的一个下雨天, 她有点轻微感冒, 治哮喘病的药也没有了, 晚自习下课后, 她气喘得很厉害, 独自一人回寝室, 班上同学及时将她的情况向我反应, 我及时将其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 恢复正常后我通知其家长到医院, 并详细了解该生及其家庭的情况。针对这个学生, 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开展心理引导工作:第一, 从高一至高三, 每学期都给她安排国家助学金, 以及其他助学金, 降低其经济压力;第二, 将她的位置安排在第一排, 以弥补她成绩上造成的心理落差;第三, 经常找其谈话、交心, 调节其抑郁的心情, 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第四, 安排班干部或其他同学与其交心, 从各个方面关心她, 及时了解、关注她的情况, 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第五, 由于该生情况特殊, 需要经常与家长联系, 把学生在校的情况, 如期如实与家长交流, 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各个方面的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班主任、家长、班干部和同学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 该生平稳、健康地度过了高中三年。
案例二:晓梅 (女) , 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通过手术治疗基本痊愈, 长期治疗造成其体弱多病, 但是性格比较开朗。由于治病, 花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 还欠下一笔账, 母亲也在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了, 父亲一人通过务农维持生计, 哥哥已成家。由于生病的原因, 小学休学较长时间, 就读高中时, 年龄较大, 班上同学都叫她大姐。反复休学造成其基础知识薄弱, 部分学科学习节奏跟不上, 成绩进步迟缓, 加之经常生病, 导致该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心理抑郁, 由于她的年龄比该学段学生大, 宣泄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得知, 她与一名社会男青年交往。针对这个学生, 我主要采取了四点措施开展心理引导工作:第一, 与她沟通、交流, 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稳妥处理了她的感情问题;第二, 从高一至高三, 每学期都给她安排国家助学金, 以及其他助学金, 缓解其经济压力;第三, 经常找其谈话、交心, 嘘寒问暖, 让她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第四, 综合考虑其情况, 班主任与家长达成共识, 加强对该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 家校加强联系, 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 在班主任的关心下, 三年后的她更加成熟、稳重、理智。 (以上案例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8.心里案例咨询 篇八
【关键词】高考在即情绪焦虑关怀强迫
一、来询者基本情况
高三男生小华,18岁,学习基础一直不好。父母长期两地分居,感情失调。母亲很能干,为某单位一把手,工作繁忙。但母亲无论工作多忙,从未放松对小华的关照。尤其是到了高三,她把小华的学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密切关注。随着高考的临近,小华自己也越来越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苦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困难很大。
主诉:
小华认为,多年来,母亲对他管得太严,不给他留私人空间。每天他几点回家,几点睡觉,必须得听妈妈的。偶尔迟回几分钟,追踪电话马上就到。如果他不接电话,他的老师、同学马上就接到他妈妈的电话,到处找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就是回家吃饭。遇到天气不好,或心情不好时,他特想有个自主空间,自己去吃饭,或和同学朋友一起去吃饭。但妈妈从没考虑过他的心理需求,想尽一切办法给他送饭,并且要看着她把饭吃下去。
在交友方面,妈妈盯他盯得更紧。从不允许他和女生交往,也限制他和男生交往。妈妈和老师的关系,比他和老师的关系近。妈妈“神通广大”,他的所有事情,妈妈都有办法得知,并且电话监控。最让他气愤的是,每次在他睡着后,妈妈都会检查他的手机。他的所有电话、短信记录,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并且根据短信内容,他的妈妈很快就展开了有计划的干涉交友行动,让他欲哭无泪。
对于学习,他更是无奈又加。无论在哪儿学习,他都感到母亲的眼睛在盯着他。他也想努力把成绩考好,可越是想到妈妈,他越是无法专心学习。自从上了高三,他就没了休息日,妈妈给他请了几位家庭教师,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管他是累,是病,学习时间必须得到保证。
小华认为自己的妈妈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有强硬的意志,有得力的措施,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整人招数”层出不穷。对他的关爱也很细很密,几乎让他透不过气来。他现在对妈妈非常反感,从内心很想对抗妈妈,想逃脱她的管束。妈妈的爱让他无法呼吸,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他感到窒息,有时候,他甚至都不想活下去了。
二、分析与诊断
1、从小华的叙述来看,妈妈得了关怀强迫症
(1)由于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对他倾注了太多的爱。总是希望他样样好,也希望他自己能做到样样好。所以,时时处处为他周密考虑他的一切。甚至过细过密地放大他的生活琐事。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做,严重干扰了小华的正常生活。
(2)由于和丈夫感情交流几乎为零,把所有的情感寄托都放在了小华身上。再加上自己很优秀,也希望孩子更优秀,为自己不完美的生活增光添亮。于是下大力气关心小华,希望自己的关心能得到好的结果。自己认为做得很到位,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小华好。而这种过度的关心,让小华透不过气。
2、妈妈的关心超过了限度,引起已年满18周岁,需要有自我空间的小华的对抗心理
(1)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应保持适度的距离,母子之间也不例外。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应尊重个人隐私。小华已年满18周岁,有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妈妈的过度干涉,侵犯了他的私人空间,让他产生了不安全感,因而引发了抵触情绪。
(2)小华正处在青春期,有和异性交往的需要。而其母亲过度干涉,让他无法进行正常交往,自我需求无法满足。而实质上,小华在这种矛盾的困惑中,与异性的交往的确出现了问题。这从他妈妈的叙述中得知,他经常与一位女生互发短信,内容“不堪入目”。让妈妈更是惶惶不安,越加大了对他的追踪力度。而他对妈妈的一切似乎心知肚明。又反感,又委屈,又无奈。越是这样,他越是需要有位知己,能听他诉说,能理解他,减轻他生活中的焦虑,帮他减压。他与妈妈都很无奈,生活陷入了怪圈。
3、高考在即,学习攻不下关,小华情绪焦虑
高三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睡眠时间急剧缩短,小华首先从生理上难以接受。由于过度疲劳而导致精神上格外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而此时,对成绩的担心、对竞争的恐惧,对前途的忧虑使心理压力突然上升。加之媒体对高考的过度渲染,妈妈、老师对小华态度的明显改变。过度的关注,过度的小心更使小华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一直无法突破,小华更是烦躁、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下降。
三、调节对策
(1)建议小华的母亲进行理性思考,给小华应得的信任,尊重小华,适度拉开心理距离,给予小华安全的自我空间。让自己的心态稳下来,对问题进行冷处理。
(2)建议小华理解妈妈的苦心,并原谅妈妈因此衍生的种种不合理行为。努力学习,规范言行,让妈妈放心。
(3)建议两人进行有效沟通,互诉心声,达成一致,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4)建议小华学会考前自我放松,自信、乐观,把握住压力适度原则,维护自己的健康。积极努力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四、小结
9.心理咨询诊断案例总结示范 篇九
求助者:樊某某,女,21岁,汉族,某高职院校大三学生。出生于农村家 庭,父母中学文化,以务农为生,勤劳忠厚,养有三个子女。家庭条件在农村属 中等,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关系较为和谐。二.求助者生活状况
求助者樊某某平时性格比较活泼,为人直率,善言辞,学习刻苦,爱看书阅报。学习成绩比较好。与宿舍和班里同学总体处的比较融洽。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秀,文笔较好。班主任、班干部和同学们对她评价较好。
该求助者自实习回来,心情不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精神疲惫并越来越感到害怕、紧张。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脑子里胡思乱想。近期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当事人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胡思乱想。紧张、害怕,失眠两个多月,伴食欲不振。自我评价降低。个人陈诉:
“自实习回来,我心情就不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精神疲惫并越来越感到害怕、紧张。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脑子里胡思乱想。尤其一个月前我在《华商报》上看到一则有关失眠引起神经衰弱,最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报道,就联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也会这样。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我目前这个样子,怎么去找工作。有时整夜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当听到同伴的呼噜声,我心里又急又气。我很压抑,想大喊大哭一阵,但又害怕影响别人。我也多次向宿舍和班上同学说过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希望自己能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开始同学们都很关心我,理解我,开导鼓励我。但时间长了,我明显感觉到同学们开始对我冷漠、回避,甚至排斥、厌恶。我什么都不想做,上课也是应付,只要一坐在哪儿脑子里就想这些事。连饭也不好好吃,身体一天天消瘦、憔悴,自己本来就长的不好,现在这个摸样,我怎么去找工作。身边也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了,想回家又害怕父母责怪,父母要是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他们一定很伤心,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是无处诉说,无处可去,真是苦闷死了。我憋的实在不行了,上次交作业时,就想说给老师,想让老师帮帮我”。
四、既往史
该求助者没有既往躯体疾病,上高中时曾因失眠到医院就诊过,医生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服用过改善睡眠的药。
五、个人成长史
该求助者在三子女中排行最小,父母、哥姐,尤其是母亲对她疼爱有加。自幼身体单薄柔弱,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她关爱有加。虽然出生于农村,但从小到大父母从不让她干家务和农活,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很照顾她,她也聪明伶俐,懂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家里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成长过程中总体上较为顺利。
但是,由于当年高考紧张,发挥失利,没有考上如意的大学,无奈之下就上了高职院校,与考上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相比,觉得很失落,很没有面子。
在毕业实习期间感受到实习单位某些人对自己的不屑与冷漠,听到别人对自己的长相产生非议,说她这长相将来哪个单位能要,将来对象也难找。
六、咨询师和他人观察(或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
首次约谈,求助者樊某某独自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该女生个矮,长相确属一般。身体单薄消瘦,面容憔悴。初见老师稍显紧张,有些拘谨,但坐下谈话时身体一直前倾,态度恳切,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语速稍快,话多,表达急切。话题主要围绕“睡不着觉,自己得了神经衰弱,害怕再得精神分裂症,要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咋办”等内容,急于倾诉、急于求助的欲望很强烈。从第一次谈话了解到:求助者失眠达两个多月,主要从毕业实习开始到现在。父母说她太柔弱了,生活在农村干不了农活,可能婆家也不好找,出去打工也不放心,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她也聪明好学,懂事伶俐,上学成绩一直不错。从班主任、班干部和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平时性格比较活泼,为人率真,善言辞,学习刻苦,爱看书阅报。与宿舍和班里同学总体处的比较融洽。但随着她精神状态的变化,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自实习回来,同学们都觉得樊某某显得有些孤僻、神经过敏、唠叨。特别是看了某报刊上登载的一篇有关失眠、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的宣传资料(实际就是某药厂为推销自己的某一种安神补脑药而做的广告宣传,其中夸大渲染失眠的危害后果)后,就整天胡思乱想、愣神发呆,见人就说自己得了不好的疾病。经过进一步谈话了解到她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她在实习期间,尽管自己很努力,对待实习单位领导交办的任务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也得到实习老师的肯定和好评。但是,自己从某些方面也明显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屑与冷漠,特别是听到别人的议论,说她这长相将来哪个单位能要,将来对象也难找。整个实习期间,白天应付工作,强打精神,晚上就想起别人的议论,睡觉不塌实,时睡时醒。她说回想起来,大学三年里,宿舍及班里好多女生,都谈过恋爱,有的已经找到了理想中的恋人,而自己从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哪个男生钟情于自己,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自己长的不好,外在条件太差了,由此想到自己将来的恋爱婚姻就成问题。马上要毕业了,自己是这个样子,社会又很复杂,家里又没有什么社会背景,自己真没有多少把握去面对社会,心里真是没有底。返校回来以后,又听到有些同学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去向和安排,而自己还没有着落。一想到这些,就更加着急,害怕紧张,无法入睡,长时间失眠,很痛苦。而某报刊上对神经衰弱的夸大宣传,加之自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更加重了她的紧张、焦虑。
案例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未婚,失眠,食欲不振。身体素质较差。曾因为失眠等问题就医服药。2.社会原因
求助者性格活泼,为人直率,较善言辞。自幼被家人倍加呵护,对家人较为依赖,家人对其有些过于关心。与同学老师寝室友关系较好,对其评价较高。但是当她精神状态变化后,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曾在高考失利后,觉得失落没面子。实习阶段感受到别人的不屑与冷漠,听到别人的负面评论,使之更为焦虑紧张。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易受他人影响。在此基础上,又受到报刊的夸大宣传影响,让她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更为担忧,使其原本就脆弱的精神状况雪上加霜。
3.心理学原因 认知方面存在错误,认为没考上大学就是丢脸;认为没有恋爱经历就是外貌有问题经济不好;认为长相一般就找不到工作恋爱也不会有好结果;认为失眠就会导致精神衰弱,会进而发展成精神分裂,存在糟糕至极之类的错误认知。情绪容易焦虑紧张,易被他人影响,应对刺激的能力较差,内心较敏感。行为的自主性差,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自我控制能力弱,有回避行为。自卑心理严重,依赖性强,固执,自我中心,自怜自悯。追求完美。认识狭窄,自我评价不完整,不能正视现实。
诊断及诊断来源
诊断求助者为严重心理问题。
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2.心理冲突为常形,又现实因素引起。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4.社会功能受损教严重。
5.内心痛苦,情绪反应对象泛化。
6.求助者心理冲突由现实因素引起,且属于道德性的,所以心理冲突为常形冲突。排除神经症的可能。
7.未出现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症状不符,可排除抑郁症。
10.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示例 篇十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初二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但发现较晚,于半年前的寒假时行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适中。父亲经商,母亲是公务员。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健在,但不同住。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喜欢游泳,并是校游泳队成员,多次获得校内、校际游泳比赛名次。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母亲也很喜欢把她打扮得时髦漂亮,并喜欢领她出去串门,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漂亮,常常以此为豪。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是所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文体骨干。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市儿童合唱团,并到欧洲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但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后,父母因为担心,向学校申请免体育课,并不再让她上舞蹈班,更不允许她去游泳。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后,遵医嘱继续免体育课三个月。休息完三个月后,她第一次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她的胸口看。原来她心脏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上起脖子稍下方,下至肚子上方。由于她还是瘢痕体质,以至于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高高隆起在皮肤表面,象一条小指般粗的暗红色的肉虫子一样趴在胸口,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此后,她要求父母带她到很多家大医院,包括整形美容医院去看看有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瘢痕,并且不惜为此又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考试大()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明显降低。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尚融洽,有时埋怨父母为何非要给她做手术。
6.心理测验分:E 36 N 62 P 33 L 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 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4 焦虑2.5 人际关系2.3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
SDS 标准分:59分,有轻度抑郁。
SAS 标准分:63分,有中度的焦虑。
1、咨询目标:依据以上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消除求助者因为手术后胸口留下的疤痕而导致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的情绪,清晰其问题。
终极: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积极的态度,提高解决问题,学会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以促进问题的圆满解决。
2、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认知疗法和个人中心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案例中,求助者是因为认为手术留下的疤痕很丑陋,认为大家都在嘲笑她,因而感到难堪和自卑。甚至不再游泳和跳舞。这里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反思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而这种观念对自己又造成了怎样的错误看法,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以用认知转变法来纠正不良的认知,支持、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适应性的功能。
个人中心疗法就是咨询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求助者的问题与情绪,为求助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求助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咨询者和求助者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了解求助者更深层的东西和得到更好的宣泄条件,作出更准确的判断,讨论出更多的选择方案,最后由求助者自己选择,实现求助者问题更好解决。
3、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接受自己身上的疤痕,不再害怕同学的眼光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恢复,不再抱怨父母当初的决定等。
3、求助者周围人士例如家人同学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定结果
11.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失恋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蓝阳(化名),女,汉族,23岁,未婚,就读于某高校会计系。
2.个人成长经历:出生于大城市的小公主,独生女,家庭生活条件宽裕,父母对其各方面要求严格。从小勤奋学习,成绩很好,学校学习一直很顺利。性格偏内向,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从大二开始与高她两届的男友恋爱(男友当时读研究生),后男友去外地工作,而她留在本地继续读书。男友在工作后,两人的感情逐渐变淡后提出分手。分手后三个月来,心情低落,入睡困难,与朋友接触减少,学习效率和质量下降,什么也不想做,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整日以泪洗面,不能想起关于男友的事,否则会头晕头痛。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近三个月来头晕,头痛,失眠,情绪低落。
2.个人陈述:我与男友差两届,当时我大二,他研究生二年级,当时正是他科研的紧张时期,我们是在一个小聚会上认识的,之后他就开始追我,他说他对我是一见钟情的,一开始我对他是没有感觉的,只是因为他对我好,所以我感动了我们就在一起了,因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脾气会比较暴,有时候会比较任性,但他对我一直都是包容包容再包容,不管是谁对谁错,他都会给我道歉,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我,落下了很多科研任务,我也旷了不少课。我们在一起一年的时间里我都是被他宠着过来的,他对我永远都是那么百依百顺,我一直沉浸在这种幸福中,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一些反常行为,到后来我回想起的时候其实他早已开始慢慢地逃离我,之后就出现了这些症状。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对她的观察:蓝阳长得很清秀,打扮着装都很合理,但是脸上一直有着倦意,黑眼圈也很重,一看就知道是很长时间都没有休息好了。说话有条理,思维清晰。蓝阳同学对她的评价:蓝阳最近一直都是无精打采的,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而且也很健忘,精力不能集中,动不动就会掉眼泪,有时候夜里都能听到她在抽泣,情绪波动会很大,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她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生理功能:头晕头痛,入睡困难,食欲下降。(2)心理功能:情绪低落、不安,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感知力正常;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喜欢思考;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和质量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2.诊断
本案例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由于失恋引发的抑郁、焦虑、怨恨等不良情绪较为强烈;(2)不良情绪持续三个月不能自行化解;(3)反应对象被泛化,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4)学习效率和质量下降,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引导来访者以合理的观念来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从而缓解来访者的痛苦。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人的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他人行为的认知和解释,从而使来访者能够积极地调整认知,对事件做出合理解释,减轻并克服情绪困扰。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和具体目标(1)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失恋的不合理信念,用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2)缓解因情绪困扰而带来的痛苦;(3)改善睡眠状况,工作效率和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2.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在达到上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其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及父母评价:开始能理智地看待她的这段感情,并做出评价,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积极向上地对待生活中的事情。重新找回以前的一些兴趣爱好,已经着手在补上落下的功课。来访者的父母表示女儿有了可喜的变化,变得开朗多了,并恢复了以前的活力。
2.咨询师的评估:从蓝阳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上,感觉到来访者发自内心的可喜变化。蓝阳各方面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咨询效果明显。
七、总结
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无条件地积极关注,通过言语、非言语等方式深入理解来访者,取得了来访者的信任,与来访者建立起很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是之后咨询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领悟力较强,自省能力好,因此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能产生一定的效果。经过本次咨询,我深切地感受到: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很重要的,这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关键,而良好的咨访关系又促进着咨询的进展。在咨询过程中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准确抓住不合理信念是解决来访者情绪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推荐阅读:
优秀心理信息委员申请书08-12
大班社会心理课优秀教案08-20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10-13
罪犯心理矫治案例08-20
三级心理问题案例08-09
心理战案例分析08-31
心理作业案例分析11-18
心理辅导育人案例11-30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精华版12-12
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