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建设局

2024-10-08

常州城市建设局(12篇)

1.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一

常州市建设局城市房屋拆迁公告

〔2009〕第021号

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常发改〔2006〕113号和常发改〔2008〕214号批文、市规划局地字第***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准予变更决定书和地字第***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同意开展常锡路工程(变更)建设的批复、市建设局常拆许字〔2009〕第021号房屋拆迁许可证批准,由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实施中吴大道(邹傅路-荆川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局部变更)和中吴大道与荆川路交叉口绿地项目,现就有关拆迁事项公告如下:

一、拆迁范围(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图为准):

中吴大道(邹傅路-荆川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局部变更)和中吴大道与荆川路交叉口绿地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范围

详见地字第***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准予变更决定书和地字第***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范围

二、拆迁人(建设单位):常州市铁路建设处

单位地址:竹林北路20号接待电话:88021809

法定代表人:夏永俊

项目负责人:张伟平接待电话:88021809

三、拆迁单位:常州市伟业房屋拆迁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港街道钟家塘128号接待电话:***

法定代表人:钟闻接待电话:***

拆迁项目经理:万菊妹工作证号:1167

拆迁工作人员:缪燕青工作证号:1166

谢国洪工作证号:1412

凌文明工作证号:1405

(拆迁工作人员未持证上岗,被拆迁人有权拒绝)

四、评估机构:评估机构根据《常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选择。(具体见“关于选择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的公告”)

五、安置补偿主要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常政发[2007]105号市政府关于修改《常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常建[2008]318号关于印发《常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估价技术细则》的通知、常建[2008]319号《关于调整市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等标准的通知》、常建[2007]142号《关于调整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最低标准的通知》。

六、拆迁期限:自2009年6月19日至2009年9月19日止。

七、拆迁项目部办公地点:冯家村11号

接待电话:***(如有变动,现场告示)

项目经理电话:***

八、投诉举报电话:86687941

拆迁当事人若对上述房屋拆迁许可行为有异议,可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特此公告。

常 州 市 建 设 局2009年6月18日

2.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盐城市发展预拌砂浆管理办法》 (盐政发[2009]151号) 精神, 加快启动盐城市区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 根据局领导的指示精神, 盐城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市散办、造价处、建管处、质监站、图审中心、城建监察支队、建筑设计院和亭湖区、盐都区、开发区建设局以及局科研设计处、建筑业处等单位 (处室) 负责同志一行17人, 于8月26日赴常州市专题学习考察预拌砂浆发展工作。考察组在常州参观了预拌砂浆企业的生产流程, 实地察看了预拌砂浆工地使用现场, 并就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工作, 与常州市散办和常州市建设局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调研。座谈会上, 常州方面详细介绍了推进预拌砂浆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体会, 充分肯定了盐城市在发展预拌砂浆方面政府重视、行业推动的做法, 并结合盐城市实际提出了较好的建议。两地相关对口管理部门围绕各自职能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特别是在加强预拌砂浆行业闭合管理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常州市是国家确定的全国第一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城市, 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走在全国的前列, 目前, 已建成预拌砂浆生产企业5家, 在建1家, 设计产能约150万吨/年。盐城市为国家确定的全国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城市, 首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已开始试运转, 发展预拌砂浆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正在积极有效的落实中。

3.常州市城市综合体建设现状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综合体  建设  现状  思考

1 开发商的综合体战略

面对住宅产业十多年高速发展后何去何从,不少开发商已经并正在进行着“没有现成经验”的突围。其中,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不约而同地成为越来越多开发商的新选择。

城市综合体“时髦”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住宅受调控影响,波动性大,开发商尤其是上市房企为了报表好看,需要一些商业项目来对冲风险。

二是开发商打着做城市综合体的旗号,为拿到更好的地块,增加谈判条件。

2 常州城市综合体建设现状

2.1 房企陆续拿地打造城市综合体

2014年常州9月、10月的土地市场中,商业地产继续发光发热,招商、雨润、路劲地产先后拿地,投资金额与地块体量均惊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或者在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将近三十个。

2.2 常州各区已建成综合体初步统计

2014常州各区城市综合体情况(表1、2)

2.3 常州城市综合体建设理念

常州城市综合体数量众多不可怕,可怕的是城市综合体开发商没有创新的理念。目前,常州的综合体主要面临的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政府要引导投资人做差异化的综合体,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避免同质化竞争。

3 常州城市综合建设的思考

3.1关键的是注意地段和人口消费结构

城市综合体对地段的要求很高,周边的人口、消费群体结构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城市综合体讲的是消费人群,对于地段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开发地段选择的要求也不一样。

3.2 市场条件判断是否准确

判断分二部分,首先是对所在城市的市场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判断,这是宏观层面的,也可以称为初判断。也就是不进行针对项目微观角度的分析,仅从所在地区的市场状况及潜力入手判断这座城市发展这一项目的可行性。

3.3 项目位置判断是否合理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位置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是决定性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只有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块才可以做。

这里要搞清楚两个方面:

一是它在城市现状中的地位。

二是它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3.4 对地块的再认识是否足够

这里包括:规划指标及税费等。有了第三条的结论再回过头看相应的规划指标等便会更有针对性。再认识的过程中有二个指标或标准需格外关注:

①建设规模标准。

②土地价格标准。

3.5 项目定位细化是否到位

这时,进行彻底、细致的目标客户分析会更加主动,甚至做适当的市场定位,产品形式以及特点的勾画也会有的放矢。

3.6 规划设计是否符合城市总体风格

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其中,尤其以方案设计为重中之重:方案设计可以称之为宏观设计,将决定项目的外部布局、内部功能、室内空间的合理动线布局等。

3.7 方案的整合是否系统化

在完成了上述项目设计、市场调整方案后,需要做一个财务分析,并进而得出一个财务融资方案。如果方案存在问题,那么需要回到设计阶段进行相关调整。

3.8 资金需求方案是否能跟上要求

结合项目的财务核算进一步细化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及资金流量。该项工作需要首先对项目的工程资金量及现金流进行宏观的方案编制,再结合项目各项资金的需求,最终完成该项目的资金需求方案。

4 结语

尽管物业形态更加立体的综合体项目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对于常州,这个约5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是

否存在开发过热的问题,我们的消费力,能否支撑得起现

在“超速”开发的综合体项目,应该值得我们更多人去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冠男.城市综合体发展源流概览[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商佳玉.都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1.

4.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四

常州市实小教育集团平冈校区五(2)班赵宇辉pg130439月14日,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这是我们实小教育集团平冈校区的小记者到南大街星聚广场上参加常州市2013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保护生态,建设美丽常州主题宣传活动的日子。

一路上,我们五(2)班的小记者在一起欢场笑语地谈论着采访的话题。到了南大街,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下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了星聚广场上,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科普日启动仪式开始了。主持人绘声绘声地向我们介绍了今天的主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常州。”

接下来,我们便到一个名叫翔宇资源再生科技公司那里去采访。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小朋友,我们公司可以利用废旧塑料粉沫废线路板粉末加工处理成脂塑景观制品”。听完后我问那个工作人员: “叔叔,你们公司怎么把塑料加工成脂塑景观制品的了做成脂塑景观制品有哪些东西?”那个叔叔想了一会儿对我说: “我们公司把塑料压成小段,组装成椅子,垃圾桶,地板等,而且这些脂塑景观制品不会被雨腐蚀,对保护环境有很好的作用”。听完这些,我觉得现在的科技真发达,暗暗的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做一个对环境,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知不觉采访结束了,可我的心还沉浸在废旧资源再生的话题之中!

5.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2 篇五

一、领导有力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健全的“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要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明确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联络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健全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先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要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各示范点的宣讲内容必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为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各示范点必须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一方面要有统一的背景(可依据下发样稿略作调整)、LOGO标识,另一方面要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还可依据本单位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各示范点必须形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要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开展活动,每两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各示范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四是能够推动示范点所在单位全局工作发展。

另外,各示范点在讲堂流程安排上总体可根据“看一部片子、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点评论”的模式灵活设计,努力做到规范性和灵活性兼备。市文明办将会同各牵头部门以旁听、座谈、查阅台帐等形式对各示范点进行经常

性的调研督查,并将有关情况列入市级文明创建评选重点内容。

6.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传输、业务处理及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采集、储存及处理的信息资源开发系统,以及信息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等)项目的新建、续建或升级,不包括零星的软件、硬件添置。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有市级财政性资金投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基础性、跨部门的应用性项目以及单一部门的应用性项目。

第四条全市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市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请

第六条凡属本办法规定管理的项目,必须符合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第七条市各有关部门应当于每年7月底前向市信息办报送下一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填报《常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表》,并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技术方案)。市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形成审核意见,会同市财政局制订下达全市信息化建设计划。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名单每年由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进行复审和调整。

第八条财政投资预算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立项。

第九条对未列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财政资金。对个别特殊或紧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联合审核后方可实施。

第十条凡属国家、省统筹安排建设并拨付建设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向上级部门申报的同时,应当抄送市信息办备案。需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项目,应当在项目申报的同时,向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提出申请。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对列入市信息化建设计划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建设进展),组织论证后报送市信息办确认,市信息办将确认意见书送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二条凡属本办法规定管理的项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采购。第十三条凡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应当实行项目监理制。

第十四条本办法涉及的从事信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第十五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市信息办应当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共同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凡属本办法规定管理的项目,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中重点项目由市信息办组织竣工验收,其它项目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验收,并向市信息办提交验收报告。涉及国家秘密或公共安全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还必须依法履行保密审批或备案等手续。第十七条项目验收应当以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的内容为依据。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全市信息化建设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由市信息办会同市财政局向市政府报告。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信息办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各辖市、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7.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七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 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立校”和“科研兴校”的思想, 坚持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 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学和科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区别: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 是一种集体性双边活动;科研则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部分参加者的研究活动, 科研的对象主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是根据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的行为和过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担负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为此, 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发生冲突, 成为一对矛盾,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和教学、科研对时间、精力的客观要求, 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二是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与教学、科研内在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实践中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 如何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笔者认为, 搞好高校教师团队建设, 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对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 探讨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以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为目标, 以项目管理为契入点, 打造高绩效的教师团队, 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依据与借鉴。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组建与管理

(一) 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原则

教师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教师团队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本、以能为本的“三本”原则, 以及专业化、校本化、项目化的“三化”原则。教师团队建设要遵循项目化管理,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 将各项重点工作当做项目来实施, 从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任务实施到完成评价进行全过程控制, 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目前,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设置要围绕学院发展规划, 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的设置要明确工作目标, 优化团队结构, 整合教学资源, 建立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一般可分为专业 (群) 教学团队、课程 (群) 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科研团队进一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增强技术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科研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领域, 可以承接较高级别科技计划项目, 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 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 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在某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团队改革的目标一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 实现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高效运作和一体化发展;二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 以科研促教学,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三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 使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减轻工作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

(二)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组建与管理

推进院、系 (部) 和教学团队“三级”绩效管理工作, 发挥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 (群) 、课程 (群) 和实训基地为建设平台, 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组织单位。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开发教学资源, 推进教育创新,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 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培养和选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打造一批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以及双师结构, 团队规模适度、成员相对稳定, 校内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7人 (含校内兼课教师) , 并聘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分为专业 (群) 教学团队、课程 (群) 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 (1) 专业 (群) 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招生规模大小, 按专业 (群) 等设置教学团队, 以专业或专业群名称命名。专业 (群) 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专业 (群) 建设与管理。在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指导下,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组织专业建设调研, 编制专业教学标准, 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承担各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 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 (2) 课程 (群) 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组成情况和教学规模大小, 按文化基础课程 (群) 、专业基础课程 (群) 等设置教学团队, 以课程或课程群名称命名。课程 (群) 教学团队, 全面负责本课程 (群) 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制定本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规划, 编制课程标准, 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 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 (3) 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要求, 按照实训基地等设置教学团队, 以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命名。实训基地教学团队, 全面负责本实训基地承担的实训课程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规范实训基地管理, 编制课程标准, 开展实训项目设计,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目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等29个专业教学团队,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等8个课程教学团队, 精密加工技术实训教学团队等5个实训教学团队 (见图1) 。

学院、系 (部) 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教学团队日常工作考核由系 (部) 负责实施。教学团队需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展一次常规工作考评, 主要考核教学团队主任、副主任履行职责及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工作规范等情况。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验收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每年开展一次阶段检查考核、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考核, 主要考核立项项目的任务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学院、系 (部) 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 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并给予经费奖励, 优先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院级教学团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三)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研团队一般应以省市级或院级技术应用中心为依托, 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近三年承担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或者承担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技项目。团队应该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 且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吻合, 研究内容应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设负责人1名, 负责人应有宽容、开放、公正的胸怀, 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每个团队成员人数5~8名, 40岁以下成员不少于2名。团队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 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和研究成果, 科研合作氛围浓郁、和谐, 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团队建设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团队资助建设期为三年。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检查考核, 三年后进行总绩效考核。每年的阶段检查考核以任务书中的分年度建设任务为依据, 由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进展报告。第一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的, 学院将责令整改。若第二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 学院将取消对该团队的资助。项目建设期满后, 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总结报告, 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验收结果优秀的团队, 学院将加大建设力度, 继续滚动资助建设;对验收结果为合格的团队, 学院允许其参加新一轮院级科研团队的遴选;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团队, 学院将停止该团队参加新一轮院科研团队的遴选。目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应用科研团队等7个科研团队。

基于项目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第一, 按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 把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如何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出发, 根据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 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 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 即形成若干个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 是组建高校教师团队、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础。

第二, 根据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客观要求和项目团队建设思想方法建设教师团队。应用项目组织和团队建设的思想方法,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内在客观要求和每个教师的特长、特点等, 来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团队, 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和密切协作。这是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有效合作, 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层组织。

第三, 应用项目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 在教师团队内部建立有利于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这是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教师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 要在广泛征求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 然后再组织相关教师讨论, 并经过问卷调查、投票等过程, 通过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书面材料和规章制度。

第四, 应用公司项目治理的思想和方法, 建立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高校教师团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仅靠教师团队这一基层组织的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有学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如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 是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根本。

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研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可以借鉴管理学、组织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教师团队建设, 从诸多侧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教师团队建设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提供合理化的理论指导。

摘要: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 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为例, 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介绍了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官卫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2) .

[2]何侃.论复杂性视阈中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0 (36) .

[3]聂会平.地方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策略探讨[J].黑龙江教育, 2011 (4) .

[4]陈立旦, 陈开考.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 2012 (2) .

[5]侯洁.执行-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J].科教纵横, 2011 (11) .

[6]易飚, 陶亦亦, 胡清.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5) .

8.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 篇八

关键词:崇左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 区域概况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是桂西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全市辖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和凭祥市7个县(市区),建设用地总面积57400.06公顷。2014年,崇左市全市常住人口为203.98万人,全市全年生产总值649.72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8.64亿元。

2. 基本思路

以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评价对象,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定性分析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判定崇左市土地利用趋势类型。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值。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3. 定性分析

通过测算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3项指标,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匹配协调程度。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计算方法为近3年的人口增长幅度与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比值。计算值大于或=1,说明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较匹配;计算值<1,说明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不匹配。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计算方法为近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与同期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比值。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计算方法为崇左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与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的比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计算值大于广西全区水平,贡献度>1说明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相匹配,反之,则不匹配(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崇左市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36、说明崇左市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协调匹配程度较低,土地的利用水平较粗放。崇左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计算结果为7.42,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为0.95。同期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6.59。因此,从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的角度来是,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水平较为粗放。

4. 定量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值的确定

指标体系构建应因地制宜,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为目标,从建设用地利用动态变化、利用效率等角度,结合经济、人口增长变化情况,构建能客观、准确反映当地实际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崇左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为4个系统,7个子系统;11项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值。通过对指数、分指数、指标的权重值进行3轮专家打分,确定评价体系的权重。详见表2。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及指数值计算

为了加强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采用理想值比例推

算法,对各项指标初始值进行标准化。理想值的选取主要以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目标、《崇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崇左市下辖市县平均值为依据设定。确定理想值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Si0=ai/ti

式中:Si0——第i项指标标准化值的初始值;

ti——第i项指标理想值;

ai——第i项指标实际值。

得到标准化初始值后,进行修正处理。对于正相关指标,指标标准化值Si=Si0,对于正相关指标,指标标准化值Si=1/Si0。指标标准化值需在0~1之间,大于1的直接修正为1,小于0的直接修正为0。应用特尔菲法得出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系数法,计算分指数值、指数值和总指数值。计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详见表3。

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定量评价总指数分值为80.64,说明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节约集约水平中等。从分指数来看,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的分值相对较高,说明崇左市建设用地的投入产出量较大,利用强度较高,经济增长消耗建设用地量偏低。用地弹性指数、管理绩效指数的分值偏低,说明崇左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不够协调,土地盘活、供应量偏低。

5. 评价结论

5.1 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定性分析情况

根据定性分析,崇左市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36,属于粗放趋势型。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7.42,高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6.59)。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ECI1)为0.95,<1,属于粗放趋势型。因(下转179页)(上接171页)此,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定性分析结果为粗放趋势型。

5.2 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定量评价结果

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崇左市总指数为80.64,分值属于中等水平。利用强度指数为83.55,说明崇左市对土地的投入情况较好。增长耗地指数为90.57,说明崇左市在建设用地消耗量较少。用地弹性指数为70.10,说明崇左市人口、经济变化与建设用地增长不够协调。管理绩效指数为69.61,说明崇左市的土地管理,存量土地盘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6. 结束语

根据定性分析,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定性分析结果为粗放趋势型。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崇左市总指数为80.64,属于中等水平。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结果,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利用还较为粗放,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崇左市是一座新建的城市,是在原崇左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建市仅有12年,还处于城市发展初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建设用地。而在人口集聚和二、三产业发展方面还比较缓慢,建设用地的消耗高于人口、经济发展的现象。因此导致崇左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水平较低,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各项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建议崇左市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农村城乡增减挂钩等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 关国锋,马龙泉,汤永玲.肇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8.

[2] 孔美琴,汤江龙,王少波.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以江西省乐安县为例。[J]科技广场2009,10.

[3] 王静.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证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

[4] 徐文丽,毛蒋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27-31.

[5]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Z]北京:[出版者不祥],2015.

9.常州城市建设局 篇九

今年伊始,新北分局积极开展“一张图”工程建设。分局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运用GIS信息系统,对新北区现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资料、数据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和沉淀,无缝拼接。此项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更是技术上的革新,极大地促进了行政监督、公共服务、应急处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国土资源管理智能化之门。

一、领导重视,各科室(所)积极参与

春节后,由分局一把手纤头,分管局长负责,各科室(所)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围绕国土管理“一张图”工程建设积极研究工作计划,制定措施,遵照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统一协调“一张图”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由分局信息中心负责把握系统工程进度和质量关,并接洽合作单位人员技术工作,各科室(所)密切配合协作,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历史数据资料,还是当今的文件材料,要求都能从上到下保证不疏漏、不散失,使国土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土管理网络

充分利用分局局域网络,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依托,构建新北区土地现状数据图为本底的国土管理“一张图”基本框架,形成统一标准和汇交管理的数据机制,为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形成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反映新北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国土资源综合平台。

三、初步构建了新北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分局将以“一张图”为基础,实时在线获取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强化综合分析,实现全区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实时掌握全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对全区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和每一个矿业权的审批、勘查、开采等进行实时全程监管,实行“一张图”管地、管矿。

10.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 篇十

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纳入了综合决策,全民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处于受控状态。2005年,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保欠账太多,环保投入有限,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和排放污染物总量增加给环境承载力造成新的压力,结构性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当前全市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市主要纳污水体汤旺河受北方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背景值偏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河段水质超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全年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为345天,采暖期空气质量劣于非采暖期,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污染具有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伊春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得较快,汽车尾气污染有所上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低,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任务繁重,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和餐饮业等油烟污染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态环境功能还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环保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环境管理力量薄弱。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速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规划建设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这既是我市环保工作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防止发生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为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围绕建设“绿色伊春”,集中力量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小兴安岭建设成为生态功能区。总体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一、抓住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我市2001年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以来,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已完成启动阶段任务,2005年新建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晋升省级1个,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7个,覆盖率达到17.21%,省级生态功能区1个,生态示范区建设比率达到100%。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初、中期对森林资源掠夺性开采和破坏造成了可采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十一五”期间,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优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建设,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经济通过生态提质增值。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它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汤旺河、呼兰河流域、城市(镇)及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对矿区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有效的综合整治措施,控制生态破坏趋势。以生态工业为重点,绿色经济为目标,建设低耗、清洁、高效、具有明显林区特色和资源、生态优势的经济体系,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市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天保”工程为依托,全面实施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林区生态恢复和治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十大优先发展项目,筛选和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加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项目,使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以保护松花江支流源头的生态功能作用为目的,建设汤旺河、呼兰河、伊春河三大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以保护乌伊岭湿地、翠北湿地、库尔滨河湿地、红星湿地、友好湿地为重点,建设总面积为32万公顷的小兴安岭森林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增强小兴安岭中北部地区蓄水涵养、调节气候的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优化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结构。以保护原始红松林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重点加强丰林、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保护恐龙化石为主,加强嘉荫龙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各级各类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面积由现在的48万公顷扩大到58万公顷。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提高矿产、水等重要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防止新的重大生态破坏。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农业和生态乡镇(村)、林场所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种植产品、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尽快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最终达到农产品的无害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人为污染和破坏。到2010年使全市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大做文章,限制和压缩高消耗、重污染企业落地伊春,优先支持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产业和项目,防止污染转移。严格控制新污染,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在立项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提前介入,在项目的选址、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避免项目立项后再否决所遭致的人员、经费的大量浪费。逐步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发展规划与决策阶段,把公众参与真正纳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去。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督管理。

三、采取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高耗能耗水的产业还将占一定的比重。2004年煤耗量比2003年增长了10.6%,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比上年增加了4.1%和6.5%,已经给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带来了压力。污染防治手段已从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我市已完成了伊春市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即将完成。“十一五”期间,要以控制环境容量总量为手段,实行现有排污量与削减量、新增量的统筹规划、统一调配的管理制度。要以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契机,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积极促进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试点,以减化、再利用、再循环,减少消耗,减少排污。加大污染防治,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企业无证排污。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厂、医疗临床废物处置场的建设,以提高城市防治污染能力。加强汤旺河流域综合整治,落实纳入《松花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大力推进重点污染企业的工业废水治理、节水与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工程设施建设,积极防治面源污染,推进汤旺河沿岸城市(镇)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汤旺河水质,并达到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城市烟尘污染、饮食服务行业油烟气污染、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噪声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加大力度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和达标率。取得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实现重点流域和城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认真解决群众环境信访,保障“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畅通。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全方位严格规范执法。

四、开展环保项目引资投入,提高支撑能力

要逐步增加环保投入,使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1.2—2%之间。要筛选各类有代表性的、科学可行的、对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生态功能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等四大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自身能力建设,拓宽潜在的资金渠道,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多方面筹集资金,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政府和企业、社会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的力度,集中力量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完善综合决策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11.常州市建设低碳城市可行性分析 篇十一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成为共识。低碳发展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与此同时,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列为其重点发展项目。

常州市“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指标量虽然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 但由于化工、钢铁、水泥、光电晶硅等高能产业的扩产增量、新批项目的增排量, 节能减排的形势仍显严峻。同时, 2009年常州成为中国首批11个低碳行动试点城市之一, 未来常州市将重点向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方向发展。

二、低碳城市的提出源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提出源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早在1896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累利乌斯就预测到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新的科研报告也一再证明了这一推断。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关注。随着国际气候制度的谈判不断向前推进, 世界各国对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提出的, 该国政府在其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这一概念, 同时“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英国发表的白皮书中从英国对进口能源高度依赖以及有义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出发, 英国政府提出了截至2020年英国CO2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水平的基础上下降20%, 截止到2050年其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的排放水平下降60%, 英国通过对预期CO2的排放量总体目标的控制, 以期以更少污染获取更多经济产出, 并以此建立一个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 “低碳城市”是指一种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有助于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的模式,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 人们需要不断地转变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等。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其核心是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 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指导, 不断地向公众推广低碳理念, 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和产品, 不断地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三、常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一) 政策可行性

1、建议常州市率先成为江苏省乃至中国低碳城市。

有三个基本方面的考虑:一是寻求发展的方向, 就是城市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二是寻求发展的方式, 城市清洁发展机制的推行;三是寻求发展的方法, 实现城市的碳中和技术, 使碳源在本城市的范围内达到基本平衡。

2、建议常州市向创立低碳经济的碳平衡

交易模式和碳基金制度方向努力, 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碳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 利用各类企业碳源碳汇的拥有量的不平衡, 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 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和交易程序, 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达到世界标准节能减排标准。碳源的节能者从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都要形成这样一个数量。

3、在发展模式上, 建议常州市以产业集群

经济为核心, 推进产业结构创新,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推进节能减排创新, 以知识经济为核心, 推进内涵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在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方面, 即制度建设上创立一套新办法;第二, 在科技能力方面, 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提升研发水平和创新水平;第三, 要进一步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高端, 进入到制高点。

4、在政策导向上, 国家已经制定了低碳优

化导向目标, 制定更加严格的低碳控制标准, 制定达到世界水平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增长方式上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 在能源、石油、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当中逐渐强制推行低碳经济技术,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建议常州市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研究

(1) 单项排碳基准路线抽样调查。对常州现有产业进行单项减排测量,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找出行业减排技术可能性和潜力。

(2) 对不同生产方式、生长方式排碳的多目标排序分层。对不同生产方式和生长方式的产业的排碳进行量算, 以数据为依据来进行产业的分层排序, 建立减排数量的评价体系。

(3) 用城市能源-产业-岗位-关联因子群组合低碳发展创新总体集成。发展低碳经济要综合考虑能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相关因子, 在因子关联程度上进行分析集成。

(4) 城市规划CDM项目设计与潜力估算。采取《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核实技术, 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

常州市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及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 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抢抓历史机遇,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二) 产业基础可行性。

常州处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两大都市中间, 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近年来, 常州突出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 做强做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 五大产业的规模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得到显现, 并日益成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8年常州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 973.5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 924.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2.8%和22.9%,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接近60%。其中, 大部分重点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 超过50%企业的产品归属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目前, 常州已制定了“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力争到2011年, 五大产业产值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达到6千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五大产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4家。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企业, 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 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基地, 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常州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和车辆、新型农业机械、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特色和优势。2009年常州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98.7亿美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1%。

2、电子信息产业。

常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近15年来以年增长25%的速度飞速发展。目前已有企业1, 500余家, 主要产品有以DVD、音响、车载AV及导航系统、EVD、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数字视听产品;以讯响器、液晶显示器、二极管、电感器、电容器、通讯继电器、微电机为代表的新型元器件;以笔记本电脑、中西文终端、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以集团电话、无线电接收机、数据集中器、通讯机柜为代表的通信产品。其中, 17只产品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全市15户已上市公司中, 电子行业占8户。2008年常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 (不含光伏产业) , 比上年增长15.7%, 占五大产业总产值11.2%,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6.4%。软件业55.2亿元, 软件占电子信息总产值的16.5%, 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323.6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利税总额28.13亿元, 比上年增长14.4%;利润总额20.15亿元, 比上年增长7.2%。目前, 常州市已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337家。2008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 10亿~30亿元的1家, 5亿~10亿元的6家, 1亿~5亿元的33家。2009年1~5月份,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48.84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0.93%, 其中软件产值17.8亿元, 同比增长11%。

3、新能源产业。

常州大力发展光伏和风能产业, 积极发展核能装备、生物质能和光热产业, 2009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29亿美元。目前, 常州拥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30余家, 风力发电部件制造企业10余家。预计2011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将超过73亿美元。

4、新材料产业。

常州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 2009年新材料产业产值132.8亿美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预计到2011年, 常州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176亿美元。

5、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是常州另一个发展较快的行业, 2009年常州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3.8亿美元, 预计2011年实现产值44亿美元。2010年1月, 总投资7, 613万美元的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奠基, 重点发展创新医药、诊断试剂、医学工程和医药研发外包15家孵化企业。目前已有15家孵化企业正式入驻, 预计在今后实现孵化企业200家、毕业企业50家、从业高端人才1, 000名、年营业收入14.6亿美元。

这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常州市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 龙头企业开展的节能技改工作为节能减排工作做了表率和技术储备。

(三) 技术可行性。

中国首个以低碳科技创新为己任的科研基地——江苏省低碳示范区于2010年10月31日在常州武进高新区启动。该低碳示范区位于太湖西岸, 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 按照建设节能体系规划, 低碳示范区具体分为零碳区、微碳区和低碳区三个部分, 最终形成“一心六轴”, 集商务、办公、商业、金融为一体的开发形式。

作为示范区的重中之重, 位于低碳应用示范区内的低碳科技创新基地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 主要规划建设为低碳制造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的现代低碳服务业体系, 包括:创业创新、研发孵化、规划设计、检验检测、展示交易、低碳金融、信息资讯、教育培训、系统集成等。目前启动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66亩, 建筑规模为35.8万平方米, 主要包括低碳科技展示中心、低碳研发集聚中心、低碳科技企业加速器、低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武进留学人员创业园, 以及低碳生活配套中心工程建设等六大工程。五年内江苏省低碳示范区将力争实现“七个一千”, 即实现减排1, 000万吨CO2;打造千亿元低碳产业规模;引进1, 000家符合低碳产业重点发展要求的各类制造业、服务业和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1, 000名各类高端低碳人才;在西太湖东岸规划建设1, 000万平方米的低碳建筑;围绕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投入超1, 000亿元;引进1, 000项低碳新技术。

在启动仪式上, 已有ZED (中国) 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EPGB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低碳示范区联合研究中心、甘肃自然能源研究院华东分院、常州光宝LED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湖荡河网生物生态试验研究中心、格林保尔———南京大学光伏研发基地、江苏 (新誉) 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等20个创新平台或研发机构入驻。江苏省低碳示范区的建立将为常州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技术支持。

四、常州市低碳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常州市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是可行的, 并且事实上常州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各个方面也已经着手进行, 但是由于常州市的低碳经济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将城市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结合, 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常州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以切实提升常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 制定中长期规划, 明确低碳发展路径。

从目前来看, 常州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散在各个行业, 但是发展程度不深,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有的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起步, 有的产业则还处在观望状态。因此, 应该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 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 尽早规划出低碳经济在常州市的发展路线图, 确立今后各个行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 指导今后常州市低碳经济的高效发展, 因为只有目标明确, 发展才能有的放矢。

(二)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

就三次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化工、制造等产业是耗能大户, 被形象地称为“三高产业”, 如果不能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中推行低碳经济技术, 从而降低他们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势必会影响全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 应该在“三高”企业中推行低碳技术, 帮助他们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对于实在无法改造的企业, 建议将其有序淘汰。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在运行当中不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 被认为是低碳产业,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

(三)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构建节能低碳社区。

建筑节能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很多新建楼盘不同程度地使用低碳节能技术, 成为开发商对外包装的亮点。但是具体来说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低碳建筑, 它的能耗包括哪些项目, 能耗值应该是多少, 这在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常州市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然后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另外, 早期的既有建筑, 由于建造时技术的局限性, 能耗损失十分严重, 常州市也应积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以加快对既有建筑进行包括墙体、供热系统、耗电设备等在内的系统节能改造。

(四) 大力宣传碳金融, 建立激励机制。

碳金融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有点陌生, 人们对它的认识可能仅限于碳排放权交易, 至于它交易的场所, 国外已经很发达了, 但是目前在国内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碳金融涉及到的交易方式, 我国目前以CDM项目为主, 但它又因为存在开发周期长、风险因素多, 收入不确定等问题, 使得很多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因此提出建议:首先, 应该加强宣传, 使企业认识CDM项目蕴含的巨大利益, 使金融机构了解碳金融的交易规则和操作模式;其次, 应该建立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 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识CDM的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并想办法规避风险;再次, 应该构建激励机制, 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活动。

(五)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

2009年常州新增汽车上牌6.8万辆, 同比增加23.6%, 新增私家车5.7万辆, 同比增加30.4%, 每月汽车上牌量均突破5, 000辆, 而2010年1~6月份汽车上牌量平均每月达到7, 347辆。这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道路更加拥挤, 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据监测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影响常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应该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与此同时, 应该建立低碳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首先是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其次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设立自行车专用道, 同时完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

(六) 加大宣传力度, 提倡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构建低碳城市, 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媒体应该大力宣传, 使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 倡导大家低碳消费, 从而形成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低碳消费方面, 应该倡导市民选购节能家用电器, 如节能灯以及能效标识二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车, 甚至电动汽车。在生活方式方面, 应该倡导市民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合理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大力宣传, 使市民自觉行动起来, 从点滴做起, 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经研究[J].开放导报,2010.4.

12.市建设局党委2010年工作思路 篇十二

2010年

党委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重点,深化政治理论学习

理论武装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固本之举。

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各单位要按照局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把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真正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应区分层次,领导干部要学深学透,广大党员和群众要掌握十七大精神的基本内容。各单位学习中心组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列出专题进行讨论交流。局党委将分期分批组织十七大精神学习培训班,年内确保将局属科级干部轮训一次。学习过程中,各单位党组织要联系实际,把学习教育同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同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本系统党员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宣讲、知识竞赛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十七大精神的基本内容,使学习教育覆盖到全体党员和职工。通过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学习贯彻,使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身“生态更加秀美、环境更加宜居”新××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成建设系统政研会改选工作,健全组织,充实人员,完善活动机制,重点开展十七大和市委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以及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渗透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

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继续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带头人,增强干部职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自我意识,培育和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展示新形势下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以基层党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单位要以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强基工程”,提高全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堡垒。

加强党支部建设。继续落实党组织建设责任制,独立建制的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于年内建立党组织,任期届满的支部应及时进行换届选举,单位班子成员调整的,支部委员要及时增选、补选。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创新管理,促进党支部建设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使支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坚持正常的党内生活制度,按要求组织好“三会一课”,继续开展党员联系群众,走门串户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和对象,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突出抓好新形势下的党性锻炼,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的党员,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组织的纯洁性。

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和工作程序,注重在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优秀职工中发展党员。扎实做好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继续坚持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政审、公示制度,严把“入口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单位党组织要围绕城建工作中心,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创先争优”活动计划,创新举措,明确责任,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自愿者、“三在”主题

实践等活动,做出特色,形成亮点。今年七一前夕,局党委将在全系统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建成局数字化党建系统。市委组织部已将我局列入数字化党建的试点单位,我局数字化党建系统将于今年一季度投入试运行。数字化党建系统,通过党务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有利于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渗透到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使系统党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提高党建工作的层次和规范化的程度。数字化党建系统的运用,对于党员亮出身份、展示形象、接受监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强化党员责任意识,激发党员创造热情和检验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各单位党组织要按照局党委的统一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专人,不折不扣做好数字化党建系统创建、管理、维护工作,同时结合试用期间的实际,积极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使我局数字化党建系统更加切合实际,更好地发挥助推“强基工程”的作用。

三、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是推进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围绕发展的目标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选能发展的干部,配会干事的班子,带善战斗的队伍。

突出抓好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干部“四化”方针,适时对系统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注意在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考察和选拔干部,把那些政治思想好,发展本领高,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党政领导岗位上来。根据科学配置、整体优化、形成合力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班子成员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发挥整体合力。注意班子素质建设,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团结,促进科学决策,增强班子整体功能。

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考察识别干部。坚持用公正、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办法选拔干部,严格坚持干部考察预告制和任前公示制,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票决制、试用期制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实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制度,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奖励惩处的依据。建立和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通过多个岗位、多个单位的锻炼,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大干部监督的力度,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新要求,规范编外人员的使用和管理。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确保老同志的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增强干部工作的计划性、超前性、前瞻性,年内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类别齐全、素质优良、有发展潜力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单位党政正职的后备人选队伍,以保证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后备干部名单确定以后,各单位党组织要逐一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局党委下半年举办一期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同时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充分发挥她们的智慧和才能。

重视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合理使用增人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和应届毕业生,逐步优化建设系统职工队伍。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做好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干部,晋升技术职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果考核,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提交两篇学术研究论文,一篇侧重理论研究,一篇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年终局党委将组织优秀论文评比表彰。连续两年不提交研究成果的专业技术干部,所在单位不再聘用。

四、以行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按照“抓机关、带系统、促行业”的创建工作思路,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提高职工文明素质为根本,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不断优化城建行业的形象。

扎实抓好行风建设。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在清理执法依据、绘制执法流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努力做到审批材料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多。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推行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网上服务等新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畅通与群众联系的渠道,认真办理好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寄语市长、市长热线、城建

110、数字城管和人民来信来访,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基本建设和建筑市场秩序,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整合公交资源,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督促劳务企业建立健全农民工管理制度,健全清欠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新拖欠的发生。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岗、文明窗口、文明职工、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增强工作压力,完善内部管理,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的热情,增进和提升单位的综合管理效益,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现城建系统的新亮点和工作成绩。积极培育塑造先进典型,展现城建职工的新形象和精神面貌。引导干部职工更多地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关心困难群体,展现城建职工的奉献精神。

促进行业和谐发展。各单位要围绕“建设平安××、创建最安全地区”的目标,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一般刑事案件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治安案件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职工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强化创安管理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治安和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民事调解工作制度,做到调解及时,调解率达95%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继续开展“平安建筑工地”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治安防范管理的水平。

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加强分类管理。进一步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加大计生宣传力度,继续开展争创计生合格、先进基层单位活动,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按照“三有四无五好”的标准,加大争创力度。认真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全年晚婚晚育率、计划生育率、独生子女领证率、节育措施落实率、避孕药具使用率和有效率等各项指标完成。

积极开展双拥、人武工作。把国防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传统教育;积极参加市、区双拥办组织的各种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抚政策,使五个“一个不漏”落到实处;继续开展军民共建和特色双拥活动,充分发挥窗口拥军的典型示范作用;认真做好转复军人的安置工作,努力为功臣、为驻军、为系统内外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继续抓好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按时保质开展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积极协助市人武部门做好征兵工作,确保征兵任务的完成和兵源质量。

五、以改进党的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建设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力度。

结合实际强化教育。认真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着力提高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律意识,使党员干部自觉运用党纪条规规范自己的言行;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党员干部自觉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要求。

完善落实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责任制考评制度,定期检查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的情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落实。年底要对基层单位“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评。认真坚持干部诫勉谈话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制度等。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认真抓好城建重点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筑有形市场等效能监察工作,强化对工程管理人员、行政审批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持续深入地推行政务公开和企(事)务公开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使建设系统政务公开和企事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效。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严格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六、以凝聚力量为重点,指导支持群团工作

各单位要通过党的建设,带动、指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城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指导支持工会工作。健全工会组织,新建单位年内应按要求成立工会,任期届满的工会要如期举行换届选举。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和支持工会组织,开好职代会、抓好事(企)务公开等工作,维护职工民主决策、参与管理的权利,扩大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开展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活跃气氛、丰富生活、构建和谐单位为主题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引导工会积极配合党组织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做好劳保福利、走访慰问等工作,关心职工疾苦。

指导支持共青团工作。上半年完成局团委换届选举工作。团员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应按要求建立健全团组织,配齐配强团干部,认真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工作正常。坚持党建带团建,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共青团的职能和作用,引导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各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教育、凝聚、激励团员青年建功立业。开展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员、青年评选表彰工作,开展“推优”工作,关心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促进青年职工的锻炼提高和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团组织党的助手、后备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指导支持妇女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对妇联和妇女工作领导的意见》和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加强××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女工作组织。各单位党组织要创造条件,关心妇女工作,支持妇女组织开展“巾帼示范岗”和“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提高活动质量,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上一篇: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演讲稿之第二名下一篇:2022年青年党员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