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2024-11-07

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9篇)

1.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一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2)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课件出示)(3)用“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出示课件配合学文)

1、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4.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5.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蜻蜓伸出了援助之手,萤火虫也来帮忙了、、、、、、此刻师生达成共识: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

小结:一个夏大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出示头饰: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出示小蜻蜓。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蜓送小蚂蚁回家。)出示萤火虫。帅: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啊,多美的夏夜呀!

6、填空巩固全文(课件出示)。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1、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小结: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2、夏天里的故事真多呀!,夏天多么迷人啊!同学们可以读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声音》里的《我喜欢夏天》,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乐趣!

2.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案例】

片段一:导入环节

师:小朋友们, 江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 从这张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现象?

生:我发现灯笼是一个红两个蓝一个红两个蓝, 总是这样排列的。

生:我发现小花是一朵紫一朵绿一朵紫一朵绿这样排列的, 也就是有规律的。

生:我还发现红旗的规律是红黄绿红黄绿这样排列的。

师:嗯,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 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上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片段二:新授环节

师:小朋友们, 你知道下面两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理由呢?

生:下面两朵花应该是紫绿, 因为前面的花都是按照紫绿紫绿这样排列的, 那这里绿的后面还是紫绿。

师:你知道中间两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吗, 理由呢?

生:中间是蓝蓝, 因为前面是红蓝蓝, 后面也是红蓝蓝, 所以这里红色后面就是蓝蓝。

师:也就是说哪几个灯笼是一组的?

师:你知道哪几面彩旗是一组的?第12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红绿黄一组, 第12面是黄色的, 因为刚好3面3面, 这里9面加3面就是12面。

师:你说得真清楚。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会找规律了, 下面我们就来挑战自我吧!

接下来是练习巩固。

【教学思考】

没过15分钟, 新课教学就结束了, 还有学生嘀咕“这也太简单了, 我早就会了”。这样的内容安排, 学生上过这堂课和没上这堂课没什么区别,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增长点, 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在教学时, 当笔者依次出现小花图、灯笼图、彩旗图时, 学生都已经知道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教师简单重复的问题, 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也不活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到底怎样的设计才是有效的呢?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找规律”, 什么是“找规律”?《教师教学用书》第175页, 所谓找规律, 是根据已经观察到的, 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特例) 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 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 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由此说来, 笔者似乎已经完成这堂课的“使命”了。课堂上, 学生都已经会“找”了, 而且认为很简单, 课后作业也完成得很顺利, 那么教学是不是就止步于此呢?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规律”了呢?《教师教学用书》第175页“一般来讲, 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 (至少重复出现3次) , 就可以称为规律的排列”。“不仅强调能够发现 (识别) 规律, 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 强调对规律的运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要求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这也是笔者惯用的“伎俩”, 学生说了很多, 无非是想引出课题“找规律”, 但是到了新授环节重复同样的内容时, 学生已然没有学习的兴趣了。笔者一厢情愿地依次出现小花图、灯笼图、彩旗图, 可是笔者始终围绕的问题只是“你知道下一个图形是什么颜色吗”?这仅仅是对规律的延续, 但是这种延续或许是“依样画葫芦”, 是对规律的“模糊”感知。尽管或许有部分学生对规律心知肚明, 但又无法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无非是想让学生圈出规律的“核心”是重复, 但是又只圈了一组,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复出现。回看教材第85页“说出图中其他的排列规律, 圈出重复的部分”。这不正是要求对规律的识别和对规律的表征的强调吗?那么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不应该只是延续规律, 同时应该具有如何识别规律和描述规律重复出现的特点, 让学生只能意会的“无形”规律变为可听、可说、可看的“有形”规律。

【教学对策】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 笔者适当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 对“找规律”进行了重新思考。

一、猜出规律, 激起学习热情

教材的主题图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对这样的材料不感兴趣。于是笔者自制小花, 跟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先贴出第一朵紫花, 学生猜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贴出第二朵绿花, 学生的猜测还是各种各样;当一个基本单元结束, 再贴出第三朵紫花时, 学生隐约有了线索, 声音慢慢趋向一致。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兴奋状态, 急于想让教师再贴一朵花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 笔者顺势贴了第四朵绿花, 这一下学生情绪激昂, 高呼“猜对了, 猜对了”。笔者顺着学生的猜测接着再往下贴, 一直到三组重复出现。提问:“为什么开始你们猜不中, 后来你们就猜中了呢?”有学生回答, 因为开始不确定, 不知道下一朵是什么颜色, 后来发现都是一朵紫一朵绿这样排列的;有学生回答, 其实都是按照紫绿紫绿这样排列的, 是有规律的;也有学生回答, 就是两个紫的中间一个绿的, 这样隔开来排列的。教师评价:你们可真聪明, 说出花是按照紫绿紫绿的规律排列的, 那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个规律, 要求让别人一听就能明白你说的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读出规律, 理解规律的重复特点

接下来有学生用停顿的方法读出循环组:紫绿, 紫绿;有学生读紫绿 (重音) 紫绿 (重音) ;也有学生读紫绿, 表示后面都是如此。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描述规律的方法。然后教师要求全班齐读, 感受规律的重复性, 并读到超出黑板上小花的数量, 充分感受规律重复性的好处 (不看见也能猜测到) , 体会规律可以用来预测。

三、分出规律, 建立规律视觉表象

对于一个好的数学问题, 美国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有过一个比喻:“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 它们都是成堆地生长的, 找到一个以后, 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 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排列现象属于重复规律排列, 更属于间隔排列问题。伴随教师逐步深入的三个提问, 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刻。这种“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将来学习间隔排列问题埋下了伏笔。

四、再猜规律, 深入理解“循环组”

先出示前两朵, 猜第三朵, 学生说没规律, 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能;再出示第三朵, 这个时候, 学生都以为一个循环组已经出现, 说太简单了, 第四朵是绿色啊, 跟前面一样。教师在学生激动时, 课件出示第四朵红色。这个时候气氛瞬间凝固了, 都不出声了, 原来规律还没有出现。于是有了深入讨论:那么到底看到什么地方才能保证猜对呢?教师依次出现第5, 6朵花, 有小朋友说还不放心, 教师继续出示第7, 8朵花, 这个时候学生都说够了, 下面肯定是这种规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重复性规律要两组以上才能保证猜正确。

就这样, 通过猜出规律, 初步感知规律;分出规律, 读出规律, 深入理解规律;变化材料, 再猜规律, 破解规律难点, 学生对规律的表征和描述有了清晰的表达和认识, 在这基础上对规律的延续和创造也是运筹帷幄。至于课例中的灯笼图和彩旗图, 教师作了相应修改作为课堂巩固提升。

摘要:教材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更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就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而言, 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 通过“猜出规律、读出规律、分出规律、再猜规律”的教学安排, 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 破解规律难点。这一案例可以为探索细致解析教材, 实现凸显课程本质的教学效果提供佐证。

关键词:教材分析,课程本质,找规律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德儒.现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4.人教版一下古诗《所见》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在美。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研讨,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生动景象,在反复吟诵、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2.完成预习单。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寻隐者不遇》,谁已经把这首诗背会了,请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古诗的魅力就在于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今天,我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表现儿童的古诗。(板书课题:所见)

3.“所见”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根据自己的所见写下的诗篇。大家课前已查阅了一些有关袁枚的资料,谁来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关于袁枚的介绍资料作补充,学生自由阅读)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出示学生预习单,让学生认读,纠正字音。(重点是两个翘舌音生字)(2)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三个生字“骑”“振”“蝉”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引导学生掌握这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3)练写自己写得不正确或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古诗朗读情况。(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再读古诗,做到读正确、流畅。

(三)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2.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问题?

(四)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出示图片(课件),指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牧童不仅骑着黄牛,还高兴地唱着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导理解“振林樾”。(随机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串起来说说一二句诗意。

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3)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树林,边读边想象,他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把前两行诗句再美美地读一读。(5)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悦耳的歌,正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突然他不唱了,为什么呢? 哪两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指导理解“意欲”“捕”“鸣蝉”和这两句诗的意思。(7)用简练的言串起来说说全诗意思。

(8)谁能用朗读把这有趣的场景表现出来?(指导学生想象古诗意境,读出节奏和韵味,后二句可小声些。)

2.表演展现诗的意境。

你能结合诗的意境表演一下吗?(先学生同桌表演,再指名表演,师生评议)

3.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朗读了古诗,欣赏了表演,你觉得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体会写法。诗人袁枚刻画人物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谁来说说在这首诗中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通过“骑”与“立”、“振林樾”与“闭口”的对比,感受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诗中展现的动静结合的美好画面。)

(五)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拓展练习:展开想象,试着把这首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骑黄牛

所见 清

袁枚

振林樾

喜爱:田园风光 对比:动静结合

闭口立

5.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五

冬去春来,在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顺利使用半年之后,一年级下册也即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l课文3-4篇

l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l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

6.部编版语文一下词语表 篇六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去春来)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百花齐放)(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入木三分)(入门)

(要求会读,会用)1霜(风霜)(冰霜)降(降落)(下降)池(池塘)(池水)吹(吹过)(风吹雨打)飘(飘落)(飘下)入(出入)(进入)落(落下)(落叶)游(游泳)(旅游)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2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失明)(双耳)(天下无双)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四面八方)(大方)(比方)(东方)(要求会读,会用)2 姓(姓氏)(百姓)张(张开)(张大)赵(姓赵)(完璧归赵)周(周全)(周日)氏(氏族)(姓氏)古(古今)(古诗)钱(钱包)(赚钱)王(王子)(王后)李(李树)(李子)吴(吴山)(东吴)孙(子孙)(儿孙)官(做官)(器官)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3 青(青山绿水)(青天)(青鱼)(青年)

清(清水)(清明)(清早)(一清二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入死)

(要求会读,会用)3 清(清楚)(清洗)晴(晴天)(晴空)眼(眼镜)(眼睛)睛(眼睛)(目不转睛)保(保护)(保养)护(护士)(护卫)情(友情)(事情)害(害怕)(害虫)事(事情)(故事)病(病人)(生病)请(有请)(请到)让(让开)(礼让)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4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

左(左右开弓)(左手)(左耳)(姓左)

右(右手)(右耳)(左右)(右边)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红火火)

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

万(万里)(万国)(千山万水)(十万)

(要求会读,会用)4 相(相互)(相遇)欢(欢乐)(欢笑)互(互相)(互助)纯(纯洁)(纯白)遇(遇见)(遇到)怕(害怕)(不怕)令(命令)(下令)净(干净)(纯净)喜(喜爱)(喜欢)言(语言)(发言)动(动词)(动作)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一 阴(阴天)(阴雨)雷(雷声)(雷雨)电(电视)(电话)阵(阵雨)(一阵)冰(冰天雪地)(结冰)冻(冰冻)(冷冻)夹(夹菜)(夹住)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 吃(吃水)(吃力)(好吃)(吃东西)

叫(叫好)(大叫)(鸣叫)(叫花子)

主(主人)(主力)(主要)(公主)

江(江西)(江水)(长江)(江山)

住(住口)(住手)(住人)(对不住)

没(没有)(没人)(没用)(没完没了)

以(以后)(可以)(以上)(以小见大)

(要求会读,会用)

1、吃(吃饭)(好吃)

村(农村)(村子)主(主要)(主人)

亲(亲人)(亲热)面(下面)(面条)

忘(忘记)(遗忘)叫(大叫)(喊叫)

席(凉席)(席子)战(战士)(战场)井(一口井)(井水)毛(皮毛)(毛发)乡(乡村)(乡亲)士(士兵)(勇士)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2 会(学会)(不会)(开会)(大会)

走(走出)(不走)(走动)(飞沙走石)

北(北方)(东北)(北风)(天南地北)

京(北京)(东京)(京口)(京广)

门(大门)(开门见山)(门口)(出门)

广(广大)(广东)(广西)(宽广)(要求会读,会用)2想(想念)(思想)告(告诉)(告别)京(北京)(南京)

安(安全)(平安)

门(门口)(开门)

广(广场)(广大)非(非常)(是非)

常(经常)(往常)壮(壮丽)(壮观)

观(观看)(观赏)诉(诉说)(诉求)

路(走路)(公路)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3 过(不过)(过年)(过去)(八仙过海)

各(各自)(各人)(各个)(各式各样)

种(种子)(火种)(种田)(各种各样)

样(同样)(一样)(样子)(花样)

伙(同伙)(入伙)(大伙儿)(小伙子)

伴(伙伴)(同伴)(女伴)(学伴)

这(这样)(这儿)(这里)(这么)(要求会读,会用)3接(迎接)(接住)做(做事)(做梦)

样(样子)(一样)伴(陪伴)(相伴)

这(这里)(这边)觉(睡觉)(午觉)

再(再见)(再次)各(各位)(各种各样)种(种子)(各种)梦(梦想)(梦中)伙(大伙)(伙伴)却(盛情难却)(退却)趣(有趣)(趣味)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4 太(太阳)(太子)(太后)(太太)

阳(阳光)(阳春三月)(阳春白雪)

片(一片)(刀片)(叶片)(动画片)

金(金光)(金子)(金秋)(金光闪闪)

秋(秋天)(秋风)(秋雨)(立秋)

因(因为)(因果)(主因)(因由)

为(为了)(为什么)(以为)(自以为是)

(要求会读,会用)4太(太好)(太阳)

阳(阳光)(太阳)道(道路)(道理)

送(送给)(赠送)忙(连忙)(帮忙)

尝(品尝)(尝试)

香(香气)(香甜)

甜(甜美)(香甜)温(温暖)(温和)

暖(暖和)(暖气)该(应该)(活该)

颜(颜色)(颜料)

因(因为)(因果)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二 辆(一辆车)(车辆)

支(一支笔)(几支)

架(一架飞机)(书架)匹(马匹)(一匹马)

册(一册书)(书册)

铅(铅笔)(铅画纸)棵(一棵树)(一棵草)(一棵菜)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5 他(他们)(他的)(他人)(他日)

河(小河)(江河)(河水)(河北)

说(说明)(说一不二)(小说)(说书)

也(也是)(也好)(也对)(也可以)

地(开心地)(种地)(欢天喜地)(地方)

听(听见)(听说)(动听)(听从)

哥(哥哥)(大哥)(二哥)(哥们)

(要求会读,会用)

5块(一块毛巾)(冰块)捉(捉虫)(捕捉)急(着急)(焦急)直(直接)(直线)河(小河)(河水)

行(不行)(行走)死(生死)(病死)

信(写信)(信心)

跟(跟从)(跟随)

忽(忽然)(忽而)喊(叫喊)(高喊)

身(身体)(全身)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四 眉(眉毛)(画眉)

鼻(鼻子)(鼻腔)嘴(嘴巴)(嘴里)

脖(脖子)(鸭脖)

臂(手臂)(臂力)

肚(肚子)(小肚鸡肠)

腿(大腿)(小腿)

脚(赤脚)(一只脚)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6 单(单人)(单手)(单元)(书单)

居(居住)(同居)(后来居上)

招(招手)(招生)(招工)(不打自招)

呼(招呼)(呼叫)(呼气)(打呼)

快(飞快)(快门)(快马)(大快人心)

乐(快乐)(乐土)(可口可乐)(音乐)

(要求会读,会用)6只(只好)(只有)

窝(鸟窝)(鸡窝)孤(孤独)(孤单)

单(单独)(单人)种(种树)(种植)

都(都好)(都是)

邻(邻居)(相邻)

居(居住)(居然)

招(招收)(招手)

呼(呼喊)(招呼)

静(安静)(平静)乐(欢乐)(快乐)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7 玩(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当心)(当年)(当时)(上当)

音(音乐)(观音)(拼音)(注音)

讲(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行为)(行人)(一言一行)(行走)

许(许多)(也许)(许可)(不许)

(要求会读,会用)7怎(怎么)(怎样)独(单独)(独自)跳(跳绳)(跳高)

绳(绳子)(跳绳)讲(讲话)(演讲)

得(总得)(可得)羽(羽毛)(羽毛球)球(篮球)(足球)

戏(唱戏)(游戏)

排(排队)(排球)

篮(篮筐)(篮子)

连(连接)(连线)

运(运动)(运气)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8 思(思想)(心思)(秋思)(三思而行)

床(木床)(床头)(双人床)(床单)

前(床前)(前后)(以前)(从前)

光(月光)(阳光)(光头)(花光)低(低头)(低音)(低三下四)

故(故乡)(故国)(故人)(故土)

乡(乡音)(同乡)(思乡)(水乡)

(要求会读,会用)8夜(黑夜)(夜晚)光(发光)(光明)

望(看望)(希望)

思(思念)(思考)

床(起床)(木床)

疑(怀疑)(疑心)

举(举手)(举高)

低(低头)(低下)

故(故乡)(故事)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9 色(红色)(海天一色)(春色)(出色)

外(里外)(外头)(门外)(闻名中外)

看(看见)(好看)(看书)(看一看)

爸(爸爸)(老爸)(爸妈)

晚(晚上)(早出晚归)(很晚)(晚会)

笑(大笑)(玩笑)(好笑)(笑一笑)

再(再见)(再会)(再三)(再来)

(要求会读,会用)9胆(大胆)(胆量)

外(外面)(外国)乱(杂乱)(胡乱)

原(原来)(草原)

敢(不敢)(勇敢)

勇(勇敢)(勇气)

偏(偏爱)(偏心)

像(好像)(不像)

往(往前)(向往)

窗(窗户)(窗口)

散(散开)(分散)

微(微笑)(细微)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0 午(上午)(中午)(下午)(午后)

节(春节)(过节)(节日)(中秋节)

叶(红叶)(竹叶)(叶片)(一叶知秋)

米(大米)(小米)(玉米)(米尺)

真(真是)(真正)(天真)(认真)

分(分开)(分手)(春分)(一分为二)

豆(红豆)(土豆)(大豆)(青豆)(要求会读,会用)10端(端水)(端正)

总(总是)(总共)

分(分开)(分别)

带(带鱼)(带领)

念(思念)(想念)

粽(粽子)(肉粽)

米(大米)(米饭)

豆(大豆)(豆子)

知(知道)(知己)

节(节日)(端午节)间(中间)(一间房)

肉(猪肉)(牛肉)据(据说)(根据)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1 那(那样)(那里)(那个)(那么)

着(看着)(笑着)(玩着)(着火)

到(来到)(看到)(一年到头)(从早到晚)

高(高低)(高大)(高中)(高音)

兴(高兴)(兴奋)(兴国)(兴许)

千(秋千)(千米)(千金)(万水千山)

成(成为)(成长)(成果)(成天)

(要求会读,会用)11虹(彩虹)(虹光)

浇(浇水)(浇花)兴(高兴)(兴致勃勃)照(关照)(照看)座(座位)(一座桥)

洒(洒水)(泼洒)拿(拿走)(拿起)

千(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提(提水)(提前)

挑(挑水)(挑选)镜(镜子)(眼睛)

裙(裙子)(连衣裙)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识字 5 间(花间)(中间)(人间)(乡间)

迷(入迷)(迷人)(书迷)(迷宫)

造(造句)(再造)(打造)(仿造)

运(运动)(运气)(运用)(走运)

池(小池)(水池)(池子)(电池)

欢(欢乐)(欢快)(欢笑)(人欢马叫)

网(上网)(网吧)(电网)(天罗地网)

(要求会读,会用)5蜻(蜻蜓)(蜻蜓点水)藏(捉迷藏)(躲藏)

蚁(蚂蚁)(蚁后)

蜘(蜘蛛)(蜘蛛网)

蜓(蜻蜓)(蜻蜓点水)造(造纸)(建造)

食(食物)(进食)

蛛(蜘蛛)(蛛丝马迹)

迷(迷路)(迷失)

蚂(蚂蚁)(蚂蝗)

粮(粮食)(粮草)

网(蛛网)(上网)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6 古(古今)(千古)(古文)(古国)

凉(秋凉)(清凉)(凉风)(凉水)

细(细雨)(细长)(细叶)(细心)

夕(夕阳)(前夕)(七夕节)(旦夕)

李(李子)(姓李)(李花)(瓜田李下)

语(语文)(成语)(外语)(鸟语花香)

香(香水)(香气)(清香)(书香少年)

(要求会读,会用)6圆(团圆)(圆形)酷(冷酷)(残酷)

晨(早晨)(清晨)

霞(彩霞)(晚霞)

严(严格)(严寒)

暑(暑假)(酷暑)

细(细小)(仔细)

夕(夕阳)(除夕)

寒(寒假)(寒冷)

凉(冰凉)(凉水)

朝(一朝一夕)(朝霞)

杨(杨树)(白杨)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7 打(打工)(打开)(单打)(双打)

拍(拍手)(拍打)(节拍)(打拍子)

跑(长跑)(飞跑)(快跑)(跑车)

足(双足)(手足)(不足)(立足)

声(声音)(风声)(高声)(低声)

身(身后)(全身)(自身)(身心)

体(身体)(字体)(全体)(体会)

(要求会读,会用)7操(操场)(做操)

拍(拍皮球)(拍手)

铃(响铃)(铃声)

锻(锻炼)(锻造)场(球场)(场地)

跑(跑步)(奔跑)

热(热闹)(热气)

炼(锻炼)(精炼)

拔(拔牙)(拔萝卜)

踢(踢足球)(踢毽子)闹(闹事)(热闹)

体(体育)(身体)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识字8 之(之前)(之后)(一走了之)(好自为之)

相(相近)(相对)(相反)(相同)

近(远近)(不近人情)(从近到远)

习(学习)(自习)(习字)(秋风习习)

远(远方)(远古)(远大)(长远)

玉(玉石)(玉米)(宝玉)(金玉良言)

义(同义)(近义)(义工)(正义)

(要求会读,会用)8之(不速之客)(赤子之心)

初(当初)(起初)

善(善良)(友善)

迁(变迁)(拆迁)

幼(幼儿)(幼小)

义(意义)(主义)习(习惯)(学习)

贵(富贵)(昂贵)

玉(宝玉)(美玉)

性(性格)(个性)专(专家)(专门)

器(大器)(器重)教(教师)(教室)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五 饭(吃饭)(午饭)

茶(喝茶)(茶叶)

鞭(鞭炮)(皮鞭)

能(能力)(能够)泡(泡茶)(泡泡)

炮(大炮)(炮火)

饱(吃饱)(饱和)

轻(年轻)(轻轻地)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2 首(首要)(回首)(首长)(首先)

采(采花)(采风)(采用)(采取)

无(无比)(无边)(无从下手)(无常)

树(大树)(树干)(树苗)(树立)

爱(爱心)(爱好)(可爱)(心爱)

尖(尖刀)(尖子)(尖利)(尖牙)

角(角色)(直角)(牛角)(角尺)

(要求会读,会用)12首(首都)(首领)

浮(漂浮)(飘浮)流(水流)(流过)

荷(荷花)(荷叶)

踪(失踪)(踪迹)

萍(浮萍)(萍水相逢)爱(友爱)(相爱)

露(露水)(露出)

迹(名胜古迹)(痕迹)

泉(泉水)(泉眼)

柔(柔软)(温柔)

角(角落)(边角)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六

棍(棍棒)(棍子)

椅(桌椅)(椅子)

织(织女)(织布)

汤(喝汤)(汤水)

萤(萤火虫)

斗(北斗七星)(烟斗)

扇(扇子)(风扇)

牵(牵牛花)(牵挂)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3 亮(亮点)(亮分)(亮色)(亮晶晶)

机(机关)(机动)(机电)(机会)

台(台风)(台子)(井台)(灯台)

放(放心)(放学)(开放)(放行)

鱼(小鱼)(甲鱼)(金鱼)(鱼肚)

朵(花朵)(云朵)(耳朵)

美(美工)(美好)(十全十美)(美丽)

(要求会读,会用)13珠(珍珠)(水珠)

晶(水晶)(亮晶晶)

展(展示)(展开)

膀(翅膀)(肩膀)

摇(摇手)(摇船)

停(停止)(停下)

透(透气)(透明)

唱(唱歌)(演唱)躺(躺下)(平躺)

机(飞机)(机器)

翅(翅膀)(鸡翅)

朵(一朵花)(花朵)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4 直(直尺)(直角)(笔直)(心直口快)

呀(是呀)(好呀)

边(里边)(边关)(无边无际)(左边)

呢(你呢)吗(是吗)(好吗)(对吗)

吧(走吧)(去吧)(来吧)加(加法)(加工)(加入)(加上)

(要求会读,会用)14腰(弯腰)(伸腰)

伸(伸手)(伸出)

呢(你呢)(他呢)

消(消息)(消失)

响(声响)(响亮)

坡(山坡)(上坡)

潮(潮水)(潮湿)

空(空地)(有空)息(休息)(消息)

沉(下沉)(沉甸甸)湿(潮湿)(湿气)

闷(闷热)(很闷)搬(搬家)(搬走)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 15 文(文化)(文书)(文明)(文火)

次(次要)(多次)(次日)(层次)

找(找到)(东寻西找)(找齐)(找钱)

平(平时)(平日)(平生)(平平安安)

办(办法)(办学)(办理)(办公)

让(让位)(让利)(让座)(出让)

包(包办)(包车)(包工)(包子)(要求会读,会用)15具(玩具)(具体)

哪(哪里)(哪边)

平(平安)(水平)

仔(仔细)(仔鸡)

所(所以)(厕所)

些(一些)(有些)查(查看)(检查)

丢(丢掉)(弄丢)

每(每天)(每个)

次(一次)(每次)

新(新衣服)(新年)

她(她们)(她的)

检(检查)(检验)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6 钟(钟点)(钟情)(闹钟)(挂钟)

元(元气)(元旦)(元日)(元月)

洗(洗车)(洗尘)(洗手)(冲洗)

共(共有)(共同)(总共)(同生共死)

已(已经)(已然)(已知数)

经(经常)(经过)(经受)(已经)

坐(坐下)(请坐)(坐地)(坐立不安)(要求会读,会用)16钟(闹钟)(钟爱)洗(洗衣服)(洗手)

叹(叹气)(叹息)

决(决定)(决心)

经(经过)(已经)

元(元旦)(元宵)

背(背包)(背着)

共(一共)(总共)

定(一定)(肯定)

迟(迟到)(来迟)

刚(刚才)(刚好)

汽(汽车)(汽水)

已(已经)(已知)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

课文17 要(要求)(不要)(要好)(要么)

连(连日)(连忙)(连队)(连环)

百(百合)(百万)(百花齐放)

还(还有)(还是)(送还)(还书)

舌(舌头)(火舌)(七嘴八舌)点(点心)(点头)(点火)(点子)

(要求会读,会用)17物(动物)(植物)通(通过)(通车)

遍(一遍)(走遍)

鬼(小鬼)(鬼怪)

第(第一)(第几)

虎(老虎)(白虎)

注(注意)(注明)

百(成百上千)(一百)

脸(脸蛋)(洗脸)

熊(黑熊)(狗熊)

意(意义)(意思)

舌(舌头)(舌尖)

准(准备)(准时)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18 块(块头)(一块)(石块)

非(非常)(是非)(非同小可)

常(经常)(正常)(常人)(常年)

往(往常)(以往)(人来人往)(往日)

瓜(瓜分)(西瓜)(瓜子)(南瓜)

进(进行)(前进)(进入)(进口)

空(空中)(天空)(空空如也)(空气)

(要求会读,会用)18猴(猴子)(猴王)

扛(扛起)(扛着)

摘(摘下)(采摘)

抱(抱着)(拥抱)

结(结果)(结实)

满(满意)(满足)

捧(捧起)(捧着)

蹦(蹦蹦跳跳)(蹦床)掰(掰开)(掰下)

扔(扔掉)(扔下)瓜(西瓜)(瓜果)

追(追赶)(追上)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七

吵(吵架)(吵闹)

现(现在)(实现)

弓(弓箭)(拉弓)

胖(肥胖)(长胖)

票(邮票)(电影票)

甘(甘心)(甘甜)

岁(岁月)(年岁)

交(交换)(上交)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 19 病(病人)(生病)(病从口入)(病句)

医(医生)(医书)(医学)(医治)

别(别人)(告别)(分别)(别名)

干(干活)(干果)(干洗)(干贝)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21 捉(捉鱼)(捉虫)(捉拿)(捉弄)

条(条目)(条文)(条子)(条理)

爬(爬山)(爬行)(爬虫)(爬树)

姐(姐姐)(小姐)(姐妹)(大姐)

您(您好)(您早)

草(小草)(草地)(青草)(草长莺飞)

房(房子)(房车)(房东)(房间)

(要求会读,会用)21壁(墙壁)(壁虎)

咬(咬断)(咬住)

拨(拨开)(拨水)

房(房屋)(房间)

墙(墙角)(围墙)

断(断开)(断裂)奇(奇才)(奇妙)(千奇百怪)(奇人)

七(七夕)(七上八下)(七个)

星(星星)(星空)(星火)(星云)

(要求会读,会用)

19棉(棉花)(棉衣)

燕(燕子)(飞燕)

然(然后)(不然)

娘(大娘)(姑娘)

别(别人)(别的)

奇(奇怪)(好奇)

治(医治)(治病)

干(干活)(能干)颗(一颗枣)(颗粒)

吐(吞吐)(谈吐)瓢(瓢虫)(瓢泼大雨)碧(碧绿)(碧蓝)

啦(来啦)(好啦)

(要求会写,会读,会用,会听写)课文20 吓(吓人)(惊吓)(吓坏)

怕(可怕)(生怕)(怕人)(怕事)

跟(跟从)(跟头)(跟风)(跟前)

家(家家户户)(家人)(家书)(大家)

养(养生)(养人)(养花)(休养)

象(大象)(象牙)(气象)(盲人摸象)

都(都是)(首都)(都市)(都会)

(要求会读,会用)

20咕(咕咚)(咕咕叫)

咚(咚咚响)(咕咚)熟(熟人)(熟食)

掉(掉下)(扔掉)

逃(逃跑)(逃走)

野(野生)(野人)

吓(吓人)(惊吓)

命(生命)(命运)

拦(拦住)(阻拦)

鹿(梅花鹿)(小鹿)象(大象)(象群)

领(带领)(领导)

甩(甩开)(甩掉)

您(您好)(您的)

傻(傻瓜)(傻乎乎)

(要求会读,会用)语文园地八 卫(保卫)(守卫)梳(梳头)(梳理)擦(擦手)(擦窗)澡(洗澡)(澡盆)蚊(蚊子)(蚊蝇)

7.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七

一、人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即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版块组成单元, 更关注语文与外部世界和学生主体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认识语文学科, 基本以生活内容或人文主题为依据编排单元教材, 体现了编者的改革意识, 着眼于语文与广阔生活, 学生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展示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致力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行建构, 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材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特征, 即“知识是在人们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而是需要在具体问题中, 针对具体情境, 自己进行再创造”[1]。

人教这版阅读教材基本按人文主题 (或话题) 编排单元, 体现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 主张心理学应该以完整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从个体自身的角度去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关注他们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2]。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 三册教材以识字教学为主, 从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 合计九册阅读教材中, 每册均安排八组主题, 每一主题下囊括3至5篇课文。

二、苏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基本围绕单元主题, 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和练习等加以优化整合, 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以“单元合成, 整体训练”为框架构建学习新体系, 采取“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形式编排。单元主题的选择也体现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内容涵盖面较广。

同样是主题单元, 苏教版阅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的特征, 即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逻辑层次性不甚紧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且主题也不像人教版那样在单元导语中明确点出, 可见苏教版并不执著于追求结构性主题单元, 在一定层面上给予教师和学生开发文本的适度空间, 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三、两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比较

人教版阅读教材的每篇选文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 主题丰富多样, 注意选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主题“从外在线索来说, 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就内在线索而言,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3]。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的内容在各单元的导语中加以提示。笔者统计了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 共九册教材的单元主题, 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同样的统计方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主题涵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两者相比, 苏教版比人教版增设了季节风光、历史故事、文体单元等主题, 减少了传统文化、想象世界、语言艺术热爱生命、阅读书籍、写作手法等主题。可见两版阅读教材在主题追寻上的异彩纷呈和各具特色。

按主题的特征分, 有结构性主题单元和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区别在于教材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层次”[4]。

人教版阅读教材是比较典型的以人文主题编制教材单元的范例, 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 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 尤其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能较集中地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尤其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教材各内容要素实际构成了模块结构, 安排学习内容时, 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交叉、融合, 有利于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 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人教版阅读教材中, 单元人文主题涵盖内容之广泛, 反映思想之鲜明, 都体现出编者的独具匠心。

可以清晰地发现, 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哲理故事、科学世界等主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体现出编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横向看, 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选题以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等话题为主,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中年段在持续关注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等话题的前提下, 增加了科学世界、想象世界、哲理故事等话题, 体现出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阅读”的明确要求, 在拓展丰富主题的同时, 关注文本自身, 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高年段的话题除了增设经典名著、保护环境等主题, 在思想深度上也进一步提升, 更是直接将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作为某一单元的主题, 囊括进教材中, 体现出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追寻。

这种由浅入深、丰富多彩的基本主题安排, 体现出教材力求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体现出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念的产物。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逻辑层次没有那样严密, 结构性没有前者清晰。在苏教版教材中, 存在以人文主题或话题安排单元的编排方式, 例如, 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紧密围绕“自然景物”的主题, 安排了《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四篇课文, 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再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 展现了一幅雄壮恢弘的革命历史画卷:《七律长征》气势磅礴, 表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从一个侧面反映革命前辈的战斗情谊;《大江保卫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民解放军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画面。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也存在很多以其他方式编排单元的例子。按照文体类型编排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同属于写景散文。这种以文学体裁编排选文内容的教材, 在国外教材中较为常见, 将相关选文加以组合, 按每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基本题材内容确定单元, 兼顾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这样编排能够保证学科的系统性, 但最大缺陷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关注。

苏教版中按照生活内容编排的单元, 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走, 我们去植树》既与开学初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相符合, 又倡导学生走进自然, 拥抱绿色;《第一朵杏花》讲述了竺可桢爷爷观察花期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燕子》用清新俏皮的语言描摹出小燕子生动可爱的形象。贴近生活实际, 通过教材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人教版的结构性主题单元突出了逻辑序列的精密性和层次性, 而苏教版的非结构性主题单元则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阅读和开发文本的空间。从组元形式上看, 人教版偏向“纯粹主题单元”, 苏教版更侧重于“混合主题单元”。即人教版的大多数单元以主题统领, 用导语点明。苏教版的混合主题单元在编排上既考虑人文主题, 又考虑其他因素的单元形式, 力求实现学科知识、学生经验、社会生活三方面的统一。帮助学生融合与文本之间视界的差距, 获得情感体验, 提升人文精神。

摘要:阅读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教版和苏教版是认可度较高的两个版本。本文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 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翔实的举例证明、相关的文献资料、科学的实践探讨, 阐释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的异同。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主题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46.

[2]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7-18.

[3]徐向阳.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上的比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1 (11) :151.

8.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八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文异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本文选取了两套教材同时选用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方面将两种教材进行比较。

一、范文系统

范文系统,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选取的课文系列,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材料。

(一)编写内容

从内容上看,两套教材都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几乎没有改动。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处不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人教版是单独为一段的,苏教版是和上文在一起构成最后一段。人教版将出洞的内容独立成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文章按顺序写游记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章法。苏教版的编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连贯、紧凑。

(二)编排体系

编排体系的不同是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

第一,所在年段。人教版将该课文编写至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而苏教版却将其编写至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四课。由此可知,苏教版认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以及鉴赏更加适用于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及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精读比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在两种教材中都属于精读课文,人教版和苏教版的选文都是以精读为主体。然而,人教版第三学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比例达到了1∶1。苏教版则简化课型,只在第三学段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这样的安排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又叫导学系统、提示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以及对某些问题的诠释等等。

(一)提示语

1.人教版的提示语。

第一,单元导语。在第一单元开始时,人教版教材做了这样的导入:“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语表达感情的。”明确了学习重点。

第二,提示语。在课文中,人教版使用了“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两处气泡框作为提示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启发思维,体现出了民主平等、自主互动的教材编写观念。

2.苏教版的提示语。

苏教版的奇数页的右上角都有标注课文的序号和标题,偶数页的左上角标注了教材分类,如课文、习作、练习等,方便学生翻阅和使用教材。

(二)图像

图像,直观性强、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1.插图。

人教版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插图设计上过于单薄,而苏教版则配以6张图片。溶洞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很多学生都不曾见过,插图可以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

此外,在课文的页面设计上,人教版全部使用的是白纸黑字,偏向成人化。而苏教版则搭配了清新的淡绿色边框,给学生以愉悦的阅读体验,细节处理很到位。

2.装饰性图像。

人教版教材用可爱的卡通钢笔、麦克风表示“抄一抄”“读一读”,替换原有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则遵循化繁为简的编写理念,装饰性的图像符号相对较少。

三、知识系统

识字板块是本文知识系统的主要体现形式。

(一)识写分流

识写分流,是指将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在本课中,人教版编排了6个只识不写字,13个能识会写字,而苏教版则只安排了6个能识会写字。人教版所给的识字任务量要比苏教版大得多。这与该课文的教学年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苏教版的识字版块也体现了其简约的编写原则,只列出了要求掌握的6个生字。人教版虽然数量上显得较多,只识不写和能识会写的两个部分有大量重复,在本课中重复率竟达到了百分之百,显得有些累赘。

(二)写字指导

在写字指导方面,苏教版比人教版更为细致。在课后练习中,苏教版还有专门设计的“描红”字帖版块,让学生通过描红、仿影和临帖的实际操作,掌握写好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练习系统

练习既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更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两套教材也各有特色。

(1)对于品词品句的练习设置,人教版要抄下来,苏教版却不作要求。人教版的练习较为传统,通过抄写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技巧,从而关注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苏教版的练习强调感悟、积累、实践,侧重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2)人教版中的练习提示、作业要求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例如在对本课中,人教版要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显得亲切自然。苏教版中则是“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直接明了,单刀直入。叙述简洁明了,但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免有生硬之感。

(3)人教版的练习大都是围绕着课文来展开的,例如在说一说的环节,人教版是这样提示的:“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而苏教版对此环节设计的较为自由,“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不限定说话的主题,给予学生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4)苏教版的练习形式更加丰富,在本课的最后一题还设置了“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这一项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苏教版有描红写字的练习。

9.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是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教学难点: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听文识字,引导初读

1、播放课文朗读读音。

2、晨光都有哪些好朋友,你听出来了吗?

每天清晨,只要晨光一出现,它们就会一个个地被----叫醒。醒是后鼻音,要读准确,谁来读?

3、让我们一起去叫醒晨光的好朋友们吧。

出示第一句话: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1)自己读读这句话。(2)谁第一个来叫醒它们?

(3)这些好朋友可真有趣,一起读一读。

4、最淘气的要数云了,看看云在干些什么? 课件出示:变成 雨滴

滴落 变蓝

洗亮 升起的太阳

(1)开火车读词语:成是后鼻音,读清楚。升起的太阳中间不能停顿,的是轻声。

(2)这里边有5个生字宝宝,小朋友要牢牢记住。

(3)教师范写:成,小朋友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记住它的笔顺。

(4)成里藏着有趣的字,教师标出“戈”,这是成的偏旁部首,叫“戈字旁”。给“成”找好朋友。(5)出示“亮”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

观察结构,跟着老师写:一点一横是屋顶,开扇窗户亮堂堂,秃宝盖儿在窗下,几字好像把门开。谁来给它找个好朋友?(6)出示“起”

学生讨论怎么写。

教师引导,先写外面的走字底,最后一条腿要伸伸长,再写里面的己,记得要把自己藏里边。它有哪些好朋友呢?(7)出示“的、阳” 的是轻声,谁的轻声读得好?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的”和“阳” 给阳找好朋友。(8)齐读这六个词语

这些词语跑到句子中,你能读准确,读流利吗?

5、引读第三句话: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

(1)出示生字卡片“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给他找朋友。(2)像太阳一样睁着眼睛,小朋友一起读这句话。

6、出示全文:我们连起来把课文读准确。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1、清晨到了,让我们一起去叫醒晨光的好朋友们吧。出示第一句话,一起读。

(1)晨光是怎么叫醒风的?它对风说了什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演一演?还有谁想扮演晨光和风再演一演的?

(2)小朋友,把你想到的和感受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吧,谁来读第一行吧?

(3)请同桌的两个孩子一块儿学习第二、三、四行,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说一说,还可以演一演。

(4)学生用说、演等方式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这么多好朋友都被叫醒了,真热闹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2、调皮的云娃娃又会做什么呢?赶快读读第二句话你就知道了。(1)调皮的云娃娃做了什么,谁来说一说。(2)谁来把这美丽的景象读给大家听,(3)红彤彤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喜欢阳光的小朋友们一块儿来读读吧!

3、引导并出示第三句话,然后想象说话。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阳光下的世界真美呀!谁来把这美丽的世界带给大家?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

太阳的眼睛里还看到了谁呢?出示: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望着------,望着-----------。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难怪说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

三、诵读诗歌,感受美好。

四、指导写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四个生字,还有三个生字宝宝等着被你送回家呢。打开习字册,写“的、阳、处”三个字。春 笋

学情分析: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节奏感强。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所提炼的一系列传情达意的动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本课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录象或表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士、冫、石、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声、冲破、石块、外衣、迎着、笑着、一节、再向上;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长”。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春笋冲破阻碍、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难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拟人手法的应用。教学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资料链接:

笋:又名竹笋。竹类的嫩茎芽。竹鞭上生的芽,冬季在土中已肥大而可采掘 者称“冬笋”; 春季芽向上生长,突破地面者称“春笋”;夏秋间芽横向生长称为“新鞭”,其先端的幼嫩部分称“鞭笋”。细嫩而无恶味者可作鲜菜、笋干、咸笋和罐头。

为什么雨后春笋长得特别快?

一夜春雨,竹园里常常满地都冒出竹笋,并且几天之中就长成了竹子。为什么春季下雨后,竹笋长得特别快呢?原来,竹子在秋冬时,常常因土壤还比较干燥,水分不够,所以还长得不快,要是下了一场透雨以后,土壤中水分一多,它们就好象箭被射出去一样,纷纷窜出土面,这就是春笋。春笋一出土以后就长得非常快,所以,如果要挖取多余的春笋作为食用,就必须及时,挖晚了春笋就长成竹子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春笋的特征,感受春笋顽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1.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 嫩嫩的笋叫--?

2.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观察春笋的样子。

二、谜语导入,有情有趣

1.猜谜: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1 春笋 2.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师来了。出示竹笋实物,看看春笋长得什么样。喜欢吗?

(采用图画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细致全面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准确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师补充介绍春笋的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

三、初步感知,有声有色

1.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放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4.检查自读:(1)个别读;(2)开火车读;(3)游戏:找朋友。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有理有据

1.再读课文,把春笋最让你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2.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简单说说,喜欢春笋的什么地方? 3.总结学生的回答:春笋具有外形美、力量美、生长美。

(1)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力量美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外形美

(3)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生长美 4.把你喜欢的春笋读出来。

五、演练结合,领略动态美

1.(师生配合)一声春雷,唤醒了_________,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1)交流这句话里的几个动词的妙处:

“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

“掀翻”儿子显示了春笋拥有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秒年,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

“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示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的动作。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让我们一起来学学春笋的动作,做一个勇敢的。

(2)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3)让学生表演诵读。

2.引读。春笋从地里冒出来以后,“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1)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演春笋在春风、阳光中向上生长的情景,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启发想象:假如你就是这可爱的春笋娃娃里的一个,从地面冒出来以后,你想怎样生长?

六、当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从春笋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

一()春雷 一()竹笋 一()石头

一()春雨 一()树叶 一()草地

2.想一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春笋的可爱与春天的美好时光。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3.初步感受拟人手法在本文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一声 冲破 石块 外衣 笑脸 一节 2.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

二、出示实物,欣赏外形美

1.春笋冲破一切阻力,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了。说说你看到的春笋是什么样的。(实物演示)理解:浅褐色

2.理解:裹着

剥剥它的外衣,这外衣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的多紧啊!看,里面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像什么?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指导读出喜爱的语气。

三、听录音,想象生长美

1.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课文朗读,想象画面。2.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3.春笋娃娃们真是勇敢顽强!它们蓬勃向上,永不满足!它们一节,一节,又一节(相机板书: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相机板书:再向上)。

4.指导学生激情朗读。(指导读:读时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

四、内化积累,拓展思维

1.读了课文,沃恩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不怕艰难,顽强生长的春笋娃娃,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2.教师点拨:春笋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地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3. 竹子更加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所以许多诗人都很喜欢它。

出示: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4.想一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植物也有这样的意志和生命力,你能模仿《春笋》,也来说一说它吗?要发挥想象,说出它的动作神情等。

五、激发兴趣,指导写字

1.自由组合,讨论甲流自己巧妙的记忆字形的方法,学习笔顺。

会意记忆:用石头打皮,破了。

对比记忆:外 处

换偏旁记忆:块 2.当小老师教。

3.教师范写“破”“迎”。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六、作业布置

1.背诵《竹石》。

2.完成习字册上生字的书写。

七、巩固练习

1.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一()三()二()

五()六()七()八()

九 九()()十()十()

千()万()百()百()2.读读下面的歇后语。破土的春笋——拔节。雨后的春笋——节节高。

板书: 春 笋

冒出来 再向上

掀翻 向上

冲破 向上

教学反思:

3、叶子的眼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及两个偏旁。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3)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及两个偏旁。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出示图片

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诗。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3.请同学齐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小诗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了解内容,随文识字。

1、知道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吗?把那一句话读一读。(露珠)(1)你见过露珠吗?(出示图片)你觉得露珠怎么样?(随机出示:水灵灵 亮晶晶)

(2)指名读,注意读准“灵”“晶”都是后鼻音。谁能把这两个词读的美美的?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了吧?(4)你还知道什么是水灵灵的? 你见过亮晶晶的什么?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2、这眼睛不仅水灵灵、亮晶晶,还怎么样?(出示: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1)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2)谁来做个眨眼的动作?现在你知道眨为什么是目字旁了吧!(3)眼睛眨呀眨的,好像在说什么?我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4)出示“高兴”,谁能记住这两个字?

(高的甲骨文,对比着记忆)你能给“高”找朋友吗?高的反义词是什么? 出示“兴”,你发现八变成了八字底后有什么变化? 你在什么时候特别高兴?你能用高兴说一句话吗?

3、出示完整的句子,朗读训练。

4、你看“露”是什么偏旁?课文中还有一个字是雨字旁?(雾)下雾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就是模模糊糊——迷迷蒙蒙,读准字音。

5、是谁把叶子叫醒的?读第一句话。正音“轻”,脚步很轻很轻,是怎样走路的呢?可是这么小心,还是把树叶摇醒了。让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你还见过摇什么?谁想来读一读。

6、再读课文,正确流利。

四、生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注意指导

心:卧勾不要太大,三点要呼应。

兴:上面点点撇指向中心,长横托住,八字底摆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二、品词析句,想象体会。

1、读一读第一句,阳光是在什么时候去摇醒树叶的?出示早晨山林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阳光射进森林图,你又看到了什么?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词卡:走进,你体会了什么?

3、阳光怎么知道树叶醒来了?清晨阳光下的露珠会是怎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水灵灵、亮晶晶。哲闪闪发光的露珠不就是叶子的眼睛吗?那么美,那么闪亮!你见了会情不自禁赞叹,齐读,你还能说几个像“亮晶晶、水灵灵”这样的词吗?

4、阳光摇醒了树叶,叶子睁开了眼睛,这眼睛还眨呀眨呀的,让我们都来做做叶子,我们的双手就是眼睛啦,阳光照进来,眼睛还眨呀眨的。随机采访:小叶子,你怎么这么高兴啊?天亮了,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朗读第二句。

三、背诵积累。

1、同桌合作朗读。

2、老师和男女生合作朗读。

3、尝试背诵,四、拓展迁移: 太阳越升越高,整个森林醒来了,我们又会看到哪些奇妙的景象呢?你们看——出示森林美景图。仿写:阳光把森林唤醒了,哇——(),(),()是()的眼睛。

五、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指读。

2、给“还”组词的方法帮助孩子了解“还”的意思和用法。

六、写字指导。

就:左右各一半,注意撇的穿插。

进:半包围结构,井的撇短竖长,走之底稳稳托住井。

板书设计:

3、叶子的眼睛 水灵灵 亮晶晶()是()的眼睛

4、世界多美呀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孩子们对童话感兴趣的原因在于那个世界是美好的,单纯的,符合他们的心理要求。童话中的主角也往往是可爱的小动物或一些美丽的植物。孩子很容易进入这样的世界,并把自己代入其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叠词,尝试理解运用叠词。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认识5个二类字,学会9个生字和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好呀”,板书课题。

⑴读准“也”的音,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⑵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⑴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⑵正音。

⑶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动物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 自读,指读,赛读。2). 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教学“羊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3.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1). 指导写字。2). 师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3). 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绿茵茵的绒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2.“世界多美呀”是谁说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会夜大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5.渗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6.你现在能不看书,为我们的电视配音吗?指导背诵。

三、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的?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见了什么?

⑴(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⑵句中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⑶“蓝湛湛”表示什么颜色?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4)扩展词语:红——、白——、紫——,黄—— 金——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7.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们,迫不及待地钻出来!2.听完后,你感受到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一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5.指导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收获了什么? 2.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记下来吧!积累运用

ABB式叠词:紫微微 绿油油 黄灿灿 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绿葱葱 红扑扑

红殷殷 红艳艳 绿森森 绿茸茸 绿莹莹 金灿灿 黄澄澄

黑乎乎 板书:

4世界多美呀!蓝湛湛

教后反思:

绿茵茵 碧澄澄 爱大自然

练习2 学情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和口语交际。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的训练的重点。“学用字词句”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读描写春天的句子;二是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和作用;三是仿照例句说句子。“写好铅笔字”是继续进行描红、仿影和临写的训练,并让学生在写字事件中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读读背背”的四个成语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春光;要求背诵的谚语是亮泽关于爱惜光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想想做做”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问一问的综合练习。“做”,是让学生做一张贺卡;“写”,写一句祝贺的话;“问”,不会写的字问老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是一道以介绍春天景物为内容的言语交际练习。指导学生看图时,可按顺序看,再按顺序说。比如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物后人等。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用字词句。

难点: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话介绍春天的景物,发展其语言智能。教学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资料链接】

春暖花开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春色满园 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春意盎然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比喻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不能买到一寸光阴。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西洋记》第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能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光趣和能力。3. 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 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走出课堂,学用字词句 1. 激趣导入。

(1)春天多美呀,春天是个郊游的好季节呢,这段时间,你有去春游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它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指导它们学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吗?

2.朗读句子。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碰到不熟悉的字多拼读。

(2)指名让生朗读。

(3)这段话写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3.了解形声字。

(1)你们读了这段话,有什么特殊的发现吗?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草字头、虫子旁、足字旁”的意义和作用。4.补充句子。

(1)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的了解吗?

(2)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等的习性。

(3)学生按照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怎样活动的结构形式,把句子

说完整。

二、自主探究、写好铅笔字

1.说说自己对题目要求的理解。2.熟悉生字。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杏、笑、春”三个字,说说笔顺。

(2)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3)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让自己感到最困难的地方。3.指导描红。

(1)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2)学生按要求描红。教师个别指导。4.指导仿影、临写。

(1)学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间架结构。

(2)教师示范写“杏、笑、春”。(3)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三、展开想象,读读背背 A、读背成语。

1.师:春天到了,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1)春暖花开,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

(2)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这真是——(出示“春色满园”)

(3)阳光下,小朋友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4)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示“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2.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爱好。

3.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4.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B、读背谚语。

1.出示挂图: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谈话:春天是多么美好,它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 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2.出示谚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指名让学生读。

3.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要在早晨定好计划,多做

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宝贵,瞬间即逝,一

旦逝去,是金子也买不回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2)小结:这两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4.读背谚语。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重音。

(3)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试背,再让学生分组比赛背。5.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

四、激发情感,制作贺卡 1.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唐朝诗人孟郊写过一首诗叫《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过几天,就是3月8日,那是什么节日?(妇女节)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预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3)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2.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

你打算把张贺卡做成什么样子?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几种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4)“三八”节将贺卡送给妈妈。

五、巩固练习

1.我能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艹()()

辶()()

攵()()

宀()()

2.找朋友。

步()

外()

欢(布()

处()

吹(亻()(足()()

散()

放())))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话介绍春天的景物,发展其语言智能。

2.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观察图画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空间智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意思明确。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用语言表达出来。4.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及自主合作的意识。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放,复习导入 1.雨点在小溪里(),在海洋里()。2.(),一群群()像朵朵()在飘荡,蓝天下回荡着()的歌声。3.()倒映在()里,像()弯弯的小船。4.()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于()。

二、创设情境,奠定语言基础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中的小朋友多快乐呀,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走出课堂,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好吗?

板书:春天来啦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三、引导点拨,推动语言进展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片。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睬不会找乱了,找漏了。(学生回答)

师: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物后人的顺序说说图上进出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景物名称。

四、自主合作,促使语言拓展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一句话。(可以说:春天美极了!也可以说:春天来了„„

2.指导学生按板书词语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如:春天来了,小燕子披着一件褐色的外衣,从南方飞回来了。或是燕子高兴地在柳枝间穿来穿去。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春笋迎着春风,在阳光中快乐地生长„„)

引导学生要把学过的优美语句用在说话中。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如“我爱春天!”“春天是一幅多彩的画!”“春天真美呀!”

4.指导讲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一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五、创造积累,语言与生活融合

1.分小组交流。提醒学生当众说话时,要做到目中有“人”,目光要与听众交流。

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春天在小朋友的眼中,变得既美丽又神奇。希望这个周末你们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和春姑娘拉拉手。

4.布置作业:把春天里最美丽的景色描述给家人听;想当小作家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或者编成儿歌,编成小诗;想当小画家的就把你眼中的春天画下来;如果谁能把春天唱出来,那你就是小小音乐家。

六、当堂训练,巩固练习1.练习说话: 春天来啦 2. 你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成语?这些成语组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百花齐放 春风化雨 春寒料峭 3.赛诗会。

我国古代许多大诗人也赞美过春天,谁能背一背有关春天的古诗呢?

《村居》 《草》 《春夜喜雨》 《咏柳》

上一篇:上海地产开发政府规费下一篇:教研活动计划方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