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精选12篇)
1.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一
用法制思维方式提升领导干部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能
力
摘 要: 群众路线和法治思维的“并轨结合”,是推动群众路线的法治化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理论基础 充满生机和活力 法治风尚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371-01
2014年的金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圆满收官,又迎来了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受到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法宝,而依法治国必须要树立法治思维,所以群众路线和法治思维的“并轨结合”,是推动群众路线的法治化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是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当今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作为执政者,是引领中国建设事业发展的带头人,而领导干部更是左右发展大局的关键者,更应该要将强化法治思维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发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走群众路线就是始终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是法治国家,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实质即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法治是民主之治。主权在民,这是所谓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宪法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来源和目的。因此,法治思维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二者统一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党和国家的法治思维无不体现着群众路线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贯彻法治思维。只有注意倾听民意,吸纳民智,反映民情,保障民生,维护民利,才能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在法治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践行群众路线,有力保障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同时加快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因此,将走群众路线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只有运用法治思维,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依法行政的主体,理应成为自觉树立法治思维、主动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者,成为坚持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的表率和模范。然而,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忽视法律,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办事不懂法、自己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工作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树立法治观念,带头运用法治手段,带头弘扬法治精神,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党章党法、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树立法治观念,带头运用法治手段,带头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才能自始至终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一种法治风尚
法治思维不同于行政命令思维、经济思维、人情关系思维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行为、决策更具合法性,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公平、公正。当今法治时代,过去那种唯长官意志、考虑经济利益得失、从人情面子出发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利益诉求复杂多元的社会发展需求,法治思维恰恰能纠正上述思维之偏颇,其道理就在于“法治意味着理性的统治,而人治则难以避免非理性的误区”。因此法治思维应成为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一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即要成为一种必须、一种习惯、一种价值和理念。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引领者与践行者,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问题却越来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当前网络上总有暴力城管、警察执法过度、城建强拆的血性事件,究其原因:一是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认为权大于法,对法律缺少敬畏,甚至自认为位高权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守法,也无人敢于追究,因而时常突破法律底线。二是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矛盾激化、干群关系恶化。三是把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有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任意在法外扩权,将一些“霸王条款”和“土政策”披上法律的外衣,有失社会公平。四是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懂法,也知道违法犯法的后果,但总是心存侥幸,以为背地里干点违法之事无人知晓,因而恣意妄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注意学法知法,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习惯把有限权力扩大化;另一方面是不敬畏法律,不遵守法律,习惯靠“拍脑子”、搞个人说了算。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
总之,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
树立法治思维,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变应变,但是又必须坚守本职、严守法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古语云“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举措,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
2.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二
1、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影响, 领导是一种影响他人的过程, 领导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领导是一种能将某想做的事或其发展设想成一种远见, 并能使其他人理解、采纳这种远见, 以推动这种远见成为现实的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领导是一种统一思想形式, 其属下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或控制;领导乃是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行为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 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的过程。
领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领导, 也不可能实现无领导的目标。领导的本质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一种影响过程;影响就是为了使属下的努力与领导所确立的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领导的每一项职能、每一个领导环节都包含着影响, 所采取的每一种段、每一种措施都是为了影响他人。
2、领导的特征
无论从领导过程, 还是从领导结果来看, 权威性是领导的首要特性;因为领导权威是领导者开展活动的前提与基础。领导的本质是服务, 服务性是领导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领导的综合性是指领导内容和领导者的素质的综合性;从领导内容来讲, 领导所进行的指挥和协调等活动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从领导者的素质说, 他必须有政治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在发展多变的再代社会, 领导者只有具备有远见卓识, 才能够准确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正确把握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超前的思维方式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养。领导的战略性是指领导活动是以未来为导向的, 领导者的眼光是前瞻性的, 领导者通过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来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在现代社会, 领导活动要求领导者能够超越于各种利益群体之上, 从全局利益入手, 对各种事务进行整体性的统领和协调, 动员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超脱于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上, 才能从根上、宏观上把握领导的全过程。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管理是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领导具有前瞻性, 管理具有当前性。领导活动致力于组织发展的愿景的创造, 领导通过结合成员的不同需要, 确定组织期望达成的未来景况, 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构想, 这种愿景和构想主要体现在决策和目标的制定上。而管理活动则侧重于当前工作的落实以现实问题的解决。
领导上具有整体性, 管理具有局部性。领导注重的是整体效益, 而管理更注重局部效率。领导活动中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环节是以组织各个组织部分的有效整合为目的, 而管理活动中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环节多是以提高组织其某一项的工作效率为目的。
领导具有超脱性, 管理具有操作性。领导的超脱性是指领导活动多注重驾驭全局, 从宏观上把握过程, 强调从根据本上解决问题。管理的操作性是指管理多注重微观细节问题, 注重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具体性事务的科学安排。
三、提升领导力的方法与途径
1、领导力的来源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影响的过程, 领导者凭什么对其下属施加影响呢?事实上, 领导者之所以能在领导活动中对其下属施加影响, 是因为他拥有了影响他人的基础——权力, 即领导力。21条法则为提升领导力来源的方向。
(1) 盖子法则: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决定一个团队的成败, 个人和团队的成效与领导力的强弱成正比。
(2) 影响力法则:衡量一个人的领导力, 全看他所发出的影响力。因为, 用最简单的话说,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3) 过程法则:领导能力来自日积月累, 而非一日之功。
(4) 导航法则:谁都可以掌舵, 但唯有领袖才会设定航线。
(5) 哈顿法则:真正的领导人一开口人们就一定会洗耳恭听。
(6) 根基法则:信任是领导人的根基, 每个人的成就都无法超越他的品格上限。
(7) 敬佩法则:人们只想跟随比自己强的领导。
(8) 直觉法则:领袖善用领导的直觉来评估每一件事情。
(9) 磁力法则:物以类聚, 你是怎样的人, 就吸引怎样的人来跟随你。
(10) 亲和力法则:领袖知道, 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
(11) 核心权法则:领袖的潜力是否能发挥, 取决于核心成员的素质, 如果这些人有能力, 领袖就能带出极大的影响, 不然领袖也无能为力。
(12) 授权法则:如果你想做个成功的领袖, 就要懂得如何授权。
(13) 增殖法则:栽培其他领袖的唯一方法, 就是使你自己成为更好的领袖。
(14) 接纳法则:要人们认同你的想法, 必须先让他们接受你这个人。
(15) 制胜法则:领袖必须为他的团队找出一条致胜之路。
(16) 动能法则:惟有那些能引发他人想法动力的领袖才能够创造出动能。
(17) 优先顺序法则:领导人必须明白, 忙碌不见得就会有成就。
(18) “舍”“得”法则:当领袖者一定得牺牲, 必须心甘情愿的付出, 才会把团队带上轨道。
(19) 时机法则:掌握时机与善用策略同样重要。
(20) 爆炸性倍增法则:培养跟随者, 得到相加的效果;培养领导者, 得到相乘倍增的效果。
(21) 传承法则:成功不是看你眼前接手做什么, 而是看你身后留下的是什么。
2、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领导力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基础。很显然, 在领导活动中, 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往往有所不同。因此, 想要使组织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努力, 领导者就必须借助权利来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那么, 权利是如何获得的呢?
(1) 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对资源的占有以及合理使用是拥有权利的必备前提之一。但要想拥有权利或拥有更大的权利, 他还必须存有谋求权利或更大权利的动机。一个拥有权利资源的人要想真正拥有权利或更大的权利, 那他还必须在这种权利动机之下千方百计地得到更多的权利资源并充分的利用他们。
(2) 完成关键工作。想要获取权利, 就必须想方设法去争取获得机会并表明已经胜任这一工作关键。因此, 追逐权力者还必须施展自己的才华, 尽可能地将工作做得圆满、出色。只有这样, 才可能真正赢得上层领导的信任以及组织成员的尊重。
(3) 乐于助人。追求权力者应该时刻关注周围的人,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立刻伸出援手, 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这种感情和利益的投放实际上也是一种恩惠的储存。在你追逐权利的过程中如果也需要的话, 他们也会向你投放感情和利益, 即向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 帮助组织克服危机。一般情况下, 一个人要想获得迅速提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如果在组织发生危机时, 他能够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并带领组织走出危机, 那他就能获得权利。因为组织在处于危机时, 组织原来的权利构架十分容易被打败, 如果谁能够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 谁就能获得成功。
(5) 谨慎地寻求顾问。即权利角逐者还可以寻求相关“智者”的指点。一个人不管他的智商有多高, 如果仅依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那也很难获得成功。
(6) 不断增加自己人力资本的储备。一个人要想获取权利, 成为一个理想的领导者, 他是否具备应变能力至关重要, 因为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无论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讲, 还是对于某一个人而言, 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他们的领导者就必须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与应变能力。要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储量是惟一的途径。追逐权力者就必须随时注重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专业技能, 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权威, 扩展自己的专长权。
(7) 同有权势的人形成联盟。假设你想要更多的权利, 那你就要努力成为拥有权利的人物或秘书或朋友。因为有权势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人是否获得晋升的决定者。同他们形成联盟, 可以使自己更快更多地获得重要的信息, 拥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一旦你同有权势的人建立了联盟, 那么你就拥有了巨大的信息与资源优势。
摘要:本文从领导的概念着手——领导就是施加影响, 达到目标的过程;同时阐述了领导的特征具有权威性, 服务性, 综合性, 超前性与战略性, 超脱性与全局性;分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用二十一条法则说明提升领导力的方向的来源;最后提出了通过七条途径来获得领导力的提升。
3.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三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了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党对法治的理念和态度。而法治方式作为方法论,是一种行为准则,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体现了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从党的执政历程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并愈加重视法治建设。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日益受到重视的进程,体现着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于担当,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自觉。
从推进发展的要求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凝聚着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识。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改革设计了法治的最优路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则是凝聚法治共识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得有法可依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都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这一层面讲,改革的成效将更加体现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上,以切实保障改革沿着法治化的道路加快前进。
从维护稳定的大局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要真正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将利益诉求、纠纷解决纳入法治轨道,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法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更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保障,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法制宣传教育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全新论述的提出,将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其发生深刻变化。而法治宣传教育作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法制宣传教育是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理念是思维形成的基础,并对思维方式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法律形式可以在短期内进行移植,而法律思想却很难移植,它是在反复的反思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思”、长期实践的过程。法制宣传教育是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通过宣传教育,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植根于领导干部心中,并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认同。
(二)法制宣传教育是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必由之路。认知因素,即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形成法治思维、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能力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法律信仰、自愿守法和自觉用法,是法律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广泛的途径。目前,我国80%的法律、所有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机关执行的,这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规。同时,作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还包括传授法的机制、法理知识和法律史观等内容;不仅告知着法律的既定规制,还阐述着“为何如此而非彼”的法理精神,从而在知识普及中增强领导干部对法的认知,形成法的意识,提升法律修养。
(三)法制宣传教育是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法治信仰的有效手段。“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从过去的学法守法用法到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尊法”,这是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强调了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是从内心深处对法律的认同,使法律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一准则。法制宣传教育担负着法律规制的传播职责,能为领导干部的行为提供标准,促进领導干部形成法治思维、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培养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信念。特别是法制宣传教育中法治文化的传播,以文化特有的引领和约束功能,影响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传播着法治观念和对法治的价值判断,培植着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从而促使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自1986年以来,通过27年持之以恒的普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养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扩展其广度和深度。
(一)更新工作理念。一是创新性理念。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体现时代价值的根本所在。通过创新途径、创新机制等手段,提高法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推动领导干部在全民中带头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二是制度化的理念。要形成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长期性和常态化。三是求实效的理念。切实把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纳入法治建设先导区等目标的考核体系中,作为检验普法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创新工作方法。当前应着力构建三种类型的法治教育模式。一是导向型的法治教育模式。通过大力宣传用法治推进科学发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典型事迹,切实在领导干部中形成良好氛围,促进领导干部对法治价值的认同。二是参与型的法治教育模式。多组织参与行政复议、旁听案件审理等实践教学,提高法治教育活动的思辩性、互动性。三是渗透型的法治教育模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建立机关内的法治文化阵地,使领导干部切实体会到法治就在身边,从而形成推进法治的自觉和自信。
(三)培育工作品牌。品牌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可以探索以试点运行、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推进。通过项目化设计和整体化的推进,逐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形成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品牌,以点带面地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优化工作体系。一是提升法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同时,注重推介当前法学前沿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启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二是注重法治教育领域的广泛性。不断拓展法治教育工作领域。三是强化工作机制的协作性。运用纪律和组织等手段督促领导干部“真学、善用、坚守”。
(五)强化工作力量。加强队伍建设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同时要重视法制宣传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促进大众媒体积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法治精神的法治舆论导向。
(作者系省司法厅厅长)
4.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四
地点:实验楼模拟法庭
讲座主题:领导力、执行力与系统思维培训
1.一定要让别人信任你。
2.聊天先聊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再带出你想要的合作。
3.给人不断的惊喜和期待,先别考虑是否有时间进展这些事情。
4.有些项目需要轻松的做,不可耗费,但重视和水准必须到位。
5.让对方相信他什么都可以做的,你也什么都可以支持他做的。
6.给出对方相反的意见,让他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7.给对方看自己的一些得意项目,和你有的雄厚资源,充分展示你的实力。
8.解读对方认为实力非凡的人物或团队,给出不同的真相和经过自己洞察到的事实。
9.会玩别人不会的,最新的。
10.英文成为第一语言。
11.经常和国外合作,并分享成果。
12.先大胆给出承诺,然后告诉对方:“如果要达成,你必须怎样”
13.经常帮到对方想要的,给予对方适合且能提升的。
14.从来不用聊天工具瞎扯。
15.EMAIL回信很快,反应迅速。
16.给人感觉用不完的精力。
17.给人感觉出不完的创业火花。
18.让人不要钱也想试试和你合作。
19.关键的问题很严肃。
20.经常故意偏执,但是要偏执的有范儿,有品。
21.经常介绍给别人厉害的朋友。
22.个人业务能力极强,独立可以完成一个方案。
23.资源整合能力极强,可以召集各路豪杰一起玩。
24.同时可进展很多事情,项目管理清晰不乱。
25.再复杂的项目可以一二三说完,且给予对方最大的权力完成他专业内的事,至于琐碎的细节边
做边解决。
26.没有硬性的团队和制度,甚至固定的工作场所,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咖啡厅,完成很多意义重大的项目。
27.跨度异想天开,但确实可行。可以将北欧的红酒和日本的茶叶扔到一起,再抓到一群中国的顶
尖设计师一起分享法国一个电影博士的个人作品。
5.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练习题 篇五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就是关注细节,就是落实。
A.科学化
B.决策
C.执行
D.民主化
2. 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的第一站是()。
A.西安
B.南京
C.沈阳
D.北京
3. 放,就是创新思维中的()。
A.领导人的思路
B.发散思维
C.收敛思维
D.下决心
4. 柯林斯,专门统计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收益的情况,区分了大盘股、优秀公司和高瞻远瞩的公司。
A.1960年-
B.1978年-19
C.1980年-年
D.1990年-1996年
5. ()不仅是要获得形式合法性,主要的是要获得心理合法性,也为执行埋下伏笔。
A.发散思维
B.价值判断
C.走程序
D.事实判断
6. ()提出“我们各级领导人一定要学会尊重经济规律,一定要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少用政治和行政手段,多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
A.十六届一中全会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
7. ( )发现了青霉素。
A.西蒙
B.杨振宁
C.弗莱明
D.爱因斯坦
8. ()对认知科学和决策科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揭示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问题察觉机制的主要环节。
A.西蒙
B.弗莱明
C.杨振宁
D.爱因斯坦
9. 弱相互作用宇称非守恒定理是()提出的。
A.西蒙
B.爱因斯坦
C.弗莱明
D.杨振宁
10. 深圳市促进和保护改革与创新条例是在()通过的。
A.底
B.底
C.底
D.底
二、多选 ( 共 8 小题,总分: 20 分)
1. 大主意需要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接受()考验。
A.大思路与事实吻合不吻合
B.领导人的大思路、大主意与逻辑、理性、科学吻合不吻合
C.领导人个人的新思路、新主意,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D.转移、投入到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2. “问题”的三个主要的方面有()。
A.思想观念内部的矛盾
B.思想观念与外部事实有矛盾
C.外部观念与思想、事实有矛盾
D.价值立场本身有矛盾
3. 当()矛盾冲突、紊乱、不一致时,当独当一面时,直觉判断才重要。
A.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B.当前判断与事实判断
C.价值判断与当前判断
D.未来判断与当前判断
4. 以下对领导人注意力的集中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对自身多方面兴趣的自觉节制
B.大思路与事实不吻合
C.转移、投入到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D.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钻进去、有办法
5. 以下对问题察觉机制的环节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B.有问题,才能发现问题
C.把高度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
D.领导人努力不努力,善于不善于努力的问题
6. 对领导人职责的环节要求是()。
A.发现问题
B.抓住问题、抓问题的要求
C.越是到了重大问题就越是要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D.把高度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
7. 对既定的决策从精神实质上体现它、落实它,不打折扣把这个决策执行好,落实好,是()的基本矛盾。
A.结合的能力
B.变通执行的能力
C.灵活执行的`能力
D.执行力
8. 创新思维和领导的决策的基本矛盾是()。
A.放与收
B.决与策
C.执行与决策
D.科学化民主化
三、判断 ( 共 16 小题,总分: 40 分)
1. 舍就一定能得,从舍到得有一个“致命的跳跃”,跳需要胆识和气魄。
正确
错误
2. 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真正能够发现那些具有战略全局和方向性的问题的人,永远都是多数人。
正确
错误
3. 注意力的集中,是领导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匮乏的因素。
正确
错误
4. 矛盾论、实践论首先是光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学的著作,它给我们提出来抓问题要抓矛盾的。
正确
6.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六
2012年11月3日、4日的培训使我感到杨教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思域大开、心悦诚服;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让我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茅塞顿开,无论是在心灵上还是认识上都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使我受益匪浅。本次培训,使我感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且大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方面新的理论成果,在领导能力、危机防范、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像新大陆一样开扩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许多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下子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深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学习收获颇丰。我参加工作以来几乎一直未接触此类工作,对工作的谋划和设计重视不足、思考不够,这样肯定不利于工作思路的创新和工作局面的开展,通过培训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
二、总结经验,提升领导力。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最关键的执行力,它能使人们超出常规标准,常规质量的去完成任
务,并且乐意这么做。领导力作为社会交互作用的一种要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一位行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在过去领导能力上的一些缺陷。作为一名基层领导,个人能力急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提高能力不仅是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更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通过这次学习,我完全弄清了“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应该等同于一个好的管理者”的理念。领导者应该是一个主动者、创造者和发明者,他必须善于预见前途,分析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准确提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向确定好的目标去努力奋斗。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增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对岗位责任的认识。
三、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专题培训结束后,我认真研究总结出了干好基层行政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千头万绪的工作要有善于及时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面对问题能及时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思虑周全、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做到与时俱进、科
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作为新世纪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活到老学到老,促进社会科学地进步。
四、交流体会,友谊得到了升华。参加培训的几十名学员来自苏港科技的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大家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工作的内容各异,与他们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大家的经历不同,但都赤诚相待,尽力将自己最热情、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同志之间由陌生到相识、到相知。学习和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每次集体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体现出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团体。授课专家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大家都成了朋友关系。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知识虽然难得,友谊更为可贵。
此次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无论是心灵拓展还是所见所闻,都让我从不同角度领会了精神、汲取了知识、获得了感悟。让我深刻体会到管理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管理对其他所有资源起到综合运筹作用,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高效进行,整个组织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反之,如果管理落后和无效,即使是经济巨人也很容易倒下。通过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销售部门),我发现应该(1)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销售部门进行严格的考核;(2)对销售人员进行销售知识方面的培训;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一地区市场,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公司的专
7.中庸思想与现代领导艺术的提升 篇七
一、传统思维模式下的中庸之道
中庸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管理的角度而言, 为官之道讲究平衡关系, 要准确把握上下级与同级的关系, 并选择与权变对应策略。关于上下级, 对上要礼让、尊重, 不阿谀奉承为好;对下要外示以威而私予以恩 (利) , 恩威并重;对同级要采取亲热和矜持并重, 等距离对应的态度;另外, 在朋友交往方面, 应注意处理义利关系。作为一种文化影响而言, 深刻了解与揣摩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庸的思维模式与处事之道, 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方法。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讲, 中庸思想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信仰和观念。中国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帝制时代, 能够周而复始地延续几千年, 从文化方面的原因看,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信仰能同步化、一体化, 主要就是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中庸思想。儒家中庸思想强有力地调节着社会和个人的思想意识, 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想规范。“中庸之道”就是为了达到完满的统一性、同一性的思想方法, 以四书五经作为科举取士的正统教材, 在读书人和官员中间更强化了这种同一性和统一性。
二、中庸制衡关系中的领导艺术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利益冲突的问题, 因为任何组织都有着其复杂的内外利益关系。如何制衡相互之间的关系, 成为领导者要顺利完成组织目标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说对关系网的制衡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
第一, 选取德才兼备的人才。“制胜之道, 实在人而不在器”, 德才兼备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独特的选人用人的制衡艺术。“同治中兴”名臣曾国藩的用人策略很好地阐明了这种用人的艺术。曾国藩领导着有着决定晚清命运影响力的庞大幕府, 广纳了千百人才。曾国藩的识人之道有四:一看德行操守;二看学识素养;三看才干能力;四是看相貌、语言文字和志趣。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操守最为重要, 其中核心是德才, 德为本质, 才为功能。如果德才不能兼备, 则宁取才能稍差的, 也不可取无德的。德才兼备, 德重于才, 德才制衡, 其内在的玄机与哲学是十分深厚的, 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庸制衡的艺术。
第二, 平衡各方“势力”。领导者应该始终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力地位, 对各种“势力”起到领导、引导、监督、协调、制约的作用。领导者要妥善利用处理好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 就必须对这种形势的存在与发展深入了解, 把其各自存在的理由与作用做到心中有数, 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势力”, 使他们相互间产生微妙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这样就可以根据组织管理的需要, 利用各种资源,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 最终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我们知道, 一个组织的内部和谐与团结是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 组织文化与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在公开场合中必须使各种“势力”都感到公平与尊重, 从而能赢取各种“势力”的信赖, 获得权威, 从而成为整个组织的引导者与向心力形成的核心。
三、领导艺术中的人际等距关系
领导艺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 协调与制衡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领导者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 一直比较严肃, 给人一种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有的领导者则恰恰相反, 不分场合, 不分对象, 与下属谈天说笑, 非常亲热, 无所顾忌。其实, 这两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都超越了一个度, 前者有“摆架子”之嫌, 后者则有浅薄浮躁之意。因此, 明智的领导者, 往往在工作过程中, 扮演的是领导角色, 对下属敢于批评、严格要求, 始终保持自己应有的威严。而在工作之余, 则常常与下属交流思想, 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有时还可表现出自己活泼的一面, 包括兴趣爱好, 又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的转换, 需要领导者去细心把握。
1、关系等距
等距关系理论最初源于外交学中。在外交关系处理过程中, 有种外交模式叫“等距外交”模式, 外交学上的“等距外交”, 指的是世界上一切国家之间或国内各政治派别、各团体举行的政治谈判, 为了避免各方争执谈判的席次, 使得参加谈判的各方在形式上保持地位平等, 于是谈判一般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 各方都围绕圆桌而坐, 看不出高低、上下、主次之分, 主持人也由各方轮流担任。这种做法与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是有关联的。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为所有社会群体服务是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行政管理人员, 除了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自身不断加强学习外, 与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行政管理人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可以借鉴中庸思想中蕴含的等距关系思想, 可以效仿将外交事物处理过程中的“等距外交”的做法, 运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处理各种关系时, 尽量做到恰如其分, 既不要“不及”, 也不要“过分”。对待上级时, 要不卑不亢;对待平级时, 要和而不同;对待下级时, 要尊重与坦诚。对各个与之交往的对象保持密疏有度, 一视同仁, 态度中立, 坚持等距, 以建立和发展与行政管理服务对象良好的人际关系。
2、心理交往等距
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交往。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与行为等。认知是指个体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 如果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 就不可能建立起人际关系, 它是产生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总是缘于某种愿望、诱因和需要, 人与人才会产生交往。情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 情感直接关系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 即心理距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 如喜爱与厌恶、满意与不满意等, 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不断调整着人际关系。可以说, 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 人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 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
中庸思想所蕴含的心理的交往等距, 强调的是对领导者的心理状态的把握。使其能对权与利、职与权、职与势进行清醒的审视, 理性把握私人利益与组织利益, 权衡轻重。因此, 在处理与各类人员交往时, 要有正确的心态把握。
3、角色交往等距
上下级之间的交往是与一定的职权、身份相关联的, 是一种职场的角色交往。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 要求协同矛盾的双方进行共同协商, 以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这种交往一般是工作成分较大, 感情成分较少, 它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另外, 在现实生活中的, 每一个人都会有私人的交往, 这种非角色的交往是没有组织与上级的约束的。应适度、等距地把握感情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具体来讲, 中庸式的角色“等距交往”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同等尊重, 对不同角色要同等尊重;要同等辅助, 对不同角色要同等辅助;要同等照顾, 对不同角色要同等照顾。要达到角色交往中的等距, 还必须要有程序、原则的观念。保持角色“等距交往”的关键是按程序办事。行政管理人员的分工不同, 他们的职权不一样。只有按照程序办事, 才能正确地运用行政管理人员的职权, 否则就可能出现越级和越权办事。这一点, 在中庸思想中的“执中”和“过犹不及”的观念中也是有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文[R].2002-11-08.
[2]肖萐文、李绵全:中国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 1982.
[3]曹德平:中国政治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丁小萍:中国古代政治智慧[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8.领导思维创新的特点与支持系统 篇八
【关键词】领导思维创新 特点 支持系统 着力点
【作者简介】王心起,陕西省委党校教授。
一、领导思维创新的特点
领导思维创新不仅具有一般思维创新的性质,更具有基于其特殊实践的特殊性质。领导实践活动区别于一般作业活动、技术活动的最主要之点就在于,它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和系统性。领导思维创新的特点就是由领导实践这一根本特性决定的。把一般思维创新的规律与领导实践活动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我们发现领导思维创新具有以下三类特点:
(一)视域结构上的特点
这类特点是领导思维创新的根本特点,它们直接来源于领导实践本身的特殊性。它包括:
1. 整体性。领导者的思维必须反映领导活动的对象——全局与整体,思维创新更要从这个角度来规定。领导思维创新无论从利害的评估和方案的选择上,都不是零敲碎打和只顾眼前,而是必须从整体上、战略上、全局上和长远性上考虑问题,这是领导思维创新的最根本的一条。
2. 预见性。预见性是领导思维创新的整体性在时间上的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只是领导活动对象的过去时,把将来的情况加进去才是领导活动对象的全部“整体”,而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通过对过去、现在情况的认识与合乎逻辑的思维推理,把握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3. 系统性。系统性是领导思维创新整体性在结构层次上的展开。领导活动的整体性本身是有结构的,它在空间上有组成部分、子系统、要素,在时间上又有此时彼时,那么领导者的思维也一定要反映领导活动的这一特点,在思维创新中不但有中心意向和目的,还要有配套体系,“以数计襄一计”,而不是单打一。
一个领导者的思维在视域结构上是否能充分体现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其思维创新水平的高低。
(二)时空形态上的特点
这类特点是领导思维在时空运作层面显示出来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超常性。在思维路径上不同于线性逻辑思维,而取发散、跳跃式的形态,打破常规,不受可见的、现有的、常态条件的限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把动态、可变、能动性等因素更多地考虑进来,敢于出奇想、奇招,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2. 开放性。这是指在领导思维的时空维度上,不能只局限于一域、内部或一时,而要着眼于全域、全方位、全时段,把所有的思想资源和要素都纳入参考系,使领导思维在创新的时候能左右逢源,“办法总比困难多”,高效能地解决科学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3. 群智性。这是指领导思维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必须吸收群体、群众、专家的智慧,在领导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共同实现创新。
时空形态上的这三个特点,是领导思维创新在方式上的特殊样貌,它们启示、引导领导者从模仿到创造、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追求和学会思维创新。
(三)运作方法上的特点
运作方法上的特点主要概括领导思维创新的方法论,提示领导者从思维科学本身的路径中如何做到思维创新。这里也有三个特点:
1. 继承性。很显然是,这是指领导者必须学习、继承一切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成果,以“继承”这种成本最小的方式获得人类创造的一切思维成果,使其在领导的思维创新过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一切鄙视和盲目排斥传统的作法都是领导思维创新的大敌。
2. 拓展性。拓展性是自然界的一大特性,也是人的思维的一大特性,更是领导思维创新应当具备的一个特性。但领导者能不能有意识地拓展自己思维的视野、方法、结构,还在于每位领导者是否自觉地把握了它。创造学中所提出的关于一个思考对象“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等等,就是指导人们自觉拓展思维的具体方法,在领导的思维创新中都是可以借鉴的。
3. 反思性。反思是对思维本身的思考与批判,要害是经常不断地拷问思维的前提自身是不是合理。曾经合理的,现在未必仍然合理,现在合理的,未必永远合理。往往是我们的思维前提出了问题而自己又意识不到,使思维无法实现突破。1991年针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邓小平对我国建国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的反思,它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以上三类特征中,第一类特征是根本性的,是其他两类特征的基础,后两类特征是其在方式和方法上的展开。
二、领导思维创新的支持系统
领导思维创新与个体思维创新及单一的技术创新的另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必须有一个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是使领导创新成为经常的、一贯的、持久的,而不是偶然的、时有时无的、可为可不为的事情。当然,这个支持系统应该是坚实有力的。
这里所说的“支持系统”,并不是在领导组织构架之外再另立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对现有的领导系统以创新的理念进行改造和调整,为其注入一种强烈的创新活力,它隐形于领导体系之内,使其体现出一种创新的精神和文化。
(一)内在动力系统
这是领导者思维创新的内驱力系统,主要由抱负水平、价值取向和敢为特征三个方面构成。抱负水平是一个人立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程度。一个领导者有无远大的志向,对其能否创新和创新的持久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人们采取行动的方向和动力强弱。有着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领导者,其思维创新的动力不会枯竭;而只为权力、享受而奋斗的人,在获得一定地位和名利的情况下就会止步不前。
敢为特征是一个人把思想转变为行动的意志表现。意志力弱者,可能敏于思而怯于行;意志力强者,往往会慎于思而果于行。思维创新及其实现是需要勇气的,不敢想、不敢干,或者敢想而不敢干的领导者,都无法使创新变为现实。
抱负水平、价值取向和敢为特征三者相互影响,价值取向是核心,规定了思维创新的方向;抱负水平是个人自我实现愿望的强烈程度,决定着思维创新的高度;敢为特征是行动基础,为前两者的实现提供了意志保证,决定着思维创新的深度与长度。
(二)内在保证系统
这是领导者实现思维创新的才能条件,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综合领导能力、知识经验储备、人格魅力、思维方式、心理耐挫力、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等。
领导思维创新仅仅具备了强大的动力,还只是有了主观上的愿望条件,要实现它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才干,否则愿望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画饼而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都是既具有为国家民族复兴奋斗一生的远大抱负,又具备超人的治世之才,最终实现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三)外部支持系统
这是指领导思维创新的的外部环境,包括软件与硬件两个部分。
软件系统主要有支持创新的政策、制度(包括对领导思维创新的评价制度)和文化,上级领导对创新的积极态度,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必要的沟通等,这些既是领导思维创新的产物,又是领导思维创新的得力工具。
硬件系统如人才、资金、设备、机构等,这是创新思维的物质条件。
三、领导思维创新的着力点
领导思维创新的整个支持体系中所涉及的每一个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思维创新的过程与结果。如何从这诸多的因素中抓住关键的环节,是领导者思维创新能力提升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因为每一位领导者自身的素质状况、所处环境等不尽相同,其着力点也应该有所区别。但从一般意义上讲,领导者应该在增强自身内在创新动力的基础上,着力于外部软件系统与自身民主作风的建设。其原因是一些领导者思维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忽视制度文化这些软件方面的建设,还有的领导者缺乏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这些都成为妨害思维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克服内在动力不足的倾向
内在动力不足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甘于平庸,无所作为,认为创新有风险,弄不好会掉乌纱帽,还是稳当点好。这些干部并不是不具备思维创新的潜力,而是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在自己任内不能为老百姓谋利、为国家作贡献,使领导岗位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也使其所领导的地区、单位错失了发展机遇。
内在动力不足的另一个极端表现是,一些领导者虽然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和“敢为”精神,但是其价值取向却存在严重偏失。这些领导者确实想干大事、想引起轰动甚至震动,然而其动机往往不那么纯正。
增强创新内在动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使命感、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树立和宣传典型等,使广大领导干部把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为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抓住外部软件系统建设这个根本
前面提到,“支持系统”并不是在领导组织构架之外再另立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对现有的领导系统以创新的理念进行改造和调整,为其注入一种强烈的创新活力。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缺少制度,而是不少制度并不支持甚至是扼杀创新的。一些形式主义,违背规律的检查制度、评估制度,一刀切的管理措施等,都大面积地限制了群体成员的思维创新。
(三)真心实意地发扬民主
整个领导实践史和领导科学的研究都证明,领导者再聪明、智商再高,相对于他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而言,其智慧都是不够用的,必须有外来智慧的参与。而领导者有没有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就成为能否获得外来智慧的关键。现在的问题往往不在于民主的程序和制度是否具备,而在于领导者是否真心实意地接受和执行民主制度。如果内心深处对民主就是排斥的,那么制度与程序很可能成为摆设,成为“走过场”。只有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实行民主,他才可以制定出鼓励民主的制度,并且使这些民主制度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发挥它反映民意、集中民力、汇聚民智的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民主作风是动力系统、硬件系统等无法替代的。
9.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九
课程大纲:
一、国学概论
1.国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主要经典及其价值
2.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国学的本质
弃祖论与耀组论
二、从人性的角度谈管理
1领导者的二要素
2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比较
三、如何运用国学智慧提升领导力?
1.国学智慧与战略思维提升
1.1道家的五大战略智慧
1.11着眼长远,以小换大,欲取先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2欲取先予
1.13以柔克刚的技巧
1.14和谐的思想
1.15自然
天道自然与自然而然的原则。
严禁反自然的面对自然。反朴而归真
1.16阴阳统一与相辅相生的原则
培训讲师:谭耀华
课程来源:http:///jiangshi/tanyaohua/
中旭文化网(),专业培训讲师资源网!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45章)
物极必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孙子兵法与战略思维
1.21为帅五德
1.22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1.2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国学智慧与指挥运筹
2.1 领导的本质与趋动力
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政者,正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
2.2中庸之道与现代管理
2.3礼治与企业及家庭管理之道
2.4 建立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国学智慧与辨才用人之道
3.1识人用人之难及原因
3.2中国传统识人的要点和标准
3.3识人的目的是什么? 培训讲师:谭耀华
课程来源:http:///jiangshi/tanyaohua/
中旭文化网(),专业培训讲师资源网!
3.4中国传统识人的方法与现代应用
孔子的识人之道
最经典的识人九大方法--庄子九征详解
最全面的识人方法-吕氏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详解
李悝识人的五视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识人原则
3.5 用人的三大前提条件及九大原则
3.6 历史的经典识人用人案例分享
4.国学智慧与领导者魅力提升
4.1儒家思想与管理者的十大修炼-君子十德
儒家的核心作用与终极目标
何谓君子?
4.2 管理者魅力提升,如何成为君子?
魅力提升六法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国学智慧与修身养性之道
5.1 学为修身之源
5.11为学的目的
5.12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与超越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培训讲师:谭耀华
课程来源:http:///jiangshi/tanyaohua/
中旭文化网(),专业培训讲师资源网!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3快乐学习的智慧
5.2待人处世
1)德性立身的安身之道
道之以德。以力使人慑服,以才使人折服,以德使人心服。
德不孤,必有邻
2)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孔子对“和”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二是“君子和而不流。”(《中庸》)
3)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
庸者,以中为用;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和而不同
时中,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
5.3交友与修身
君子的注意事项:三畏、三戒、三愆、三变、九思
5.4养生之道
5.5君子的人生境界
君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孔子的人生台阶
培训讲师:谭耀华
课程来源:http:///jiangshi/tanyaohua/
中旭文化网(),专业培训讲师资源网!
君子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幸福观。
四、国学学习的七大原则和七大方法
不知道-学道-悟道-知道-行道-证道-得道
培训讲师:谭耀华
10.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十
一、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1、扩大民主,择优选
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1)扩大民主方面:在选人用人主体上,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制度选人转变。在干部的考察、酝酿环节注重广泛听取相关领导、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决策环节由区委常委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等额或差额表决。在民主推荐过程中,扩大参加推荐人员范围,明确规定推荐区直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人选,参加人员不少于30人,不足30人的,按系统推荐;推荐乡镇街领导干部人选,参加人员不少于50人。在推荐人员范围上,除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外,扩大到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机关、基层干部群众。
(2)择优选拔方面:注重实绩,重点解决选什么样人的问题,把择优选拔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推行差额考察制,正确处理尊重民意和推荐票数的关系。对会议推荐票数相近的人选,实行个别谈话推荐。在确定拟提拔人选时,对于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更看重谈话推荐的结果。在谈话推荐中,既看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更看重班子成员及本单位中层干部的意见。对未经民主推荐的人选或在民主推荐中赞成票达不到一定比例的人选,组织部门均不列为考察对象。
(3)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方面:积极推进上下交流、横向交流、回避性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充分运用干部激励机制。对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领导班子,当干部职数出现空缺时,优先提拔班子内的副职领导干部或部门区管后备干部;被评为优秀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或交流到重要岗位;被评为一般或较差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不在本部门提拔干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的领导班子要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对在民主测评中基本称职率和不称职率之和在30%以上或不称职率超过20%,经过组织考核确属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领导干部,分别给予调整交流、告诫、诫警、改任非领导职务直至降、免职处理。
2、完善考核,强化监督,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
(1)完善干部考核工作程序,改进考核工作办法。实行干部考核工作责任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日常考核。同时,围绕一定时期内全区的中心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跟踪考核。考核测评工作中,实行部门干部、群众评,区级领导评,部委办局、乡镇街之间相互评,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促进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有效配合,促进领导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一是在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和部分区直事业单位实行党政交叉任职制度,重点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二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审计结果作为明确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主要依据,作为评价、任用、奖惩和教育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诫勉制度》、《领导干部回复群众反映本人重大问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完善干部培训机制。
根据领导干部自身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土地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领导科学等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在充分发挥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到国内外学习考察、选派区管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国外境外参加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党政领导人才总体素质的提高。
二、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较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数量不足,专业性领导人才结构性短缺。
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中,存在学历层次与知识水平不同步,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懂经济、善管理,具备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的复合型领导人才数量不足;经济类、法律类和管理类领导人才相对短缺,适应综合经济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各类人才需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
2、党政领导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在党政领导人才的培养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目标明确、方式创新、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人才观的要求,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如何有效地运用物质激励、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人才选用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选
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干部选拔作用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优秀年轻干部和“三种类别”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流不动、引不进”的现象仍旧存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
三、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干部执政
能力的几点设想
1、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
一是拓展培训渠道和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到不同机关、上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交流挂职的力度,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
三是打破片面强调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把自主培养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把人才“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开放、竞争、平等的人才政策体系。
2、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推进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党政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形成能位适应、适才适所的新局面。
三是切实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和“三种类别”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要利用领导班子调整和换届等时机,抓紧选拔充实一批这样的干部。
3、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保障,完善党政领导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权责对应的党政人才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将绿色gdp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去,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升级评价手段,力求干部量化考核工作科学周密、简便易行。
11.论企业文化建设与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一
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早在1974年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现在学术界已经普遍地认识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中企业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优秀的公司都具备非常丰富的企业文化,并且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控制手段、方向以及发展动力,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借助促进了公司的极大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除了是管理实践的结晶之外,同时也是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与领导力提升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一、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不管是在运行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出现了非常深刻的改变,那企业的管理层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由于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因此存在着轻实质以及重形式的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很难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现在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能够对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对于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最终使企业的内部运行效率得以提升,变成了每一个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来看,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将人的关系处理好,作为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高管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除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者之外,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者。所以企业高管必须要充分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内部将强大的号召力以及生命力形成,最终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为企业发展的掌舵人,企业高管人员对如何发展的问题起到了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其领导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的内外部评价和绩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高管人员可以对其所在职位的权威进行利用,从而能够很容易的让组织内相关的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命令予以服从和配合,然而要想具备更高层次的精神支持和认可,就必须要将自身所处环境所在组织以及对下属的影响力充分的发挥出来,致力于自身在管理实践中领导力的不断提升。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语境中看待领导力建设,我们就会清楚地了解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领导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根本特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当中对精神的激励方式,高超的管理艺术、强烈的团队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共同的价值观等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内文化的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融入企业内部,并且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共识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和决策的最为重要的标准。立足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领导力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企业高管人员领导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首先高管人员必须要对领导力来源进行正确的对待,从而对高管人员领导力的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以及所处的职位固然是领导力的重要来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领导者个人的魅力以及品德。企业高管人员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到人格魅力带来的领导力比职务带来的领导力更加的重要,而且其也是保证企业组织有效领导企业员工的必要前提。因此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要积极地展开学习,使自己的修养和人格得以提升,借助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的途径使对员工的影响力得以提升,最终能够保证每一位员工保持与自己一致的行为和目标,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使自己的素质得以提升。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要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方式充分的掌握住,良好的业务技能除了能够有效的将业务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掉,还可以获得下属员工的认同和信任。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要不断开展业务学习,使自己的业务知识得以不断的更新,并且积极的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通过提升自身业务技能的途径从而将自身在组织内的权威性树立起来。同时还要致力于自身文化知识层次的不断提升,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最终能够具有较强的业务分析和决策能力。除此之外,企业高管人员的领导力也会受到非业务技能的影响。领导者如果具备良好的非业务技能就能够将各种良好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对组织内部的矛盾进行更好的处理,并且能够将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2]。
最后,企业的高管人员应该将下属的培育工作做好,从而对自身的领导基础进行不断的强化。领导者领导照顾的根基就是下属的业务能力,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指导和培育下属的业务水平,使下属能够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才可以有效的保证组织实现良好的运转,最终能够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领导者在具体的工作过当中必须要对下属的能力和智慧进行充分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卓越的领导力。另外,做好对组织的授权管理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授权以及分工的方式从而能够将忠诚和下属的智慧和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能够有效地保证组织的运转效率和运转效益。
结语: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高管人员的领导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首先高管人员必须要对领导力来源进行正确的对待,从而对高管人员的领导力的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其次高管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使自己的素质得以提升;最后,企业的高管人员应该将下属的培育工作做好,从而对自身的领导基础进行不断的强化。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使企业高管人员的领导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罗娟.领导力与企业成功之路——以苹果公司为例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2(01)
12.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 篇十二
关键词:行动学习,领导力,工具方法
一、行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行动学习是英国瑞文斯教授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方法论, 他指出“行动学习是一种要求参与者提出难题并通过团队协助的方式解决难题并付诸实践的手段”。佩德勒认为, “行动学习是处理重要的组织课题或问题, 并不断在尝试改变或改革的过程中持续学习”。综合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 行动学习是组织或者个人致力于开发和提升人才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与者以团队的形式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通过采取行动进一步学习和反思。
从上述概念可以得出行动学习具备的基本特点:
1.反思性
行动学习明显的特征是在团队的沟通合作中与行动改变过程中的持续性学习与反思, 它的核心是学习-行动-反思-学习-再行动的一个闭环管理过程。
2.行动性
行动学习顾名思义既有学习也要有行动, 行动是学习的一种物化过程, 学习是行动改变的起点和基础。行动和学习是行动学习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
3.合作性
行动学习采用的是团队合作的方式, 在团队中, 团队成员参与问题提出、讨论、制定方案、形成行动计划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 团队成员相互协助, 共同完成行动学习的每一个步骤。
4.主体性
行动学习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 每位成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角度都是行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5.参与性
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 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 参与行动学习的全过程, 思维过程从点到面、由表及里, 真正的融入进去。
二、湛江供电局基于行动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践
湛江供电局高度重视提升领导人员领导力, 并明确提出要用行动学习的方法论提升领导力, 同时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纳入行动学习辅导班, 壮大行动学习队伍, 最终湛江供电局各级领导人员共35人参与了培训辅导。
基于行动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践共经过提出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和方案实施效果四个阶段:
1.提出行动学习课题
问题是行动学习开展的起始点, 带有急迫性和重要性意义的学习课题是激发团队投入学习与行动的关键要素。因此, 湛江供电局从支撑广东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五大战略主题入手, 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工作需要, 广泛征集行动学习课题, 经过四组团队的各自分析和筛选, 同时征得辅导老师的同意, 最终确定本次行动学习课题, 包含影响企业发展的营配信息集成、作风建设、法律管理、流程平台四个方面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辅导老师首先对鱼骨图、系统思维、头脑风暴、团队共创、甘特图等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的介绍, 确保团队成员都能够领会并学以致用。通过互相学习、反思与质疑等环节, 各团队成员最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各方案都严格遵守以下规范:
(1) 课题与方案背景
明确选择课题与方案的背景, 阐述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确保课题的选择是符合企业当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另外, 对课题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团队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可以解决的问题, 树立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信心。
(2) 课题与方案目标
在行动学习辅导过程中, 明确要求各团队指定清晰的课题与方案目标, 同时规范形成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具体要求团队制定“混合式辅导项目”目标、“学习目标”、“方案目标”, 同时要求学习目标要进一步细化为知识学习目标、工具/方法学习目标以及能力学习目标。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确保团队成员对行动学习以及课题方案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下一步工作指明奋斗方向。
(3) 方案设计原则
在培训辅导中, 各团队都明确了方案的设计原则, 要求注重方案的实用性、与业务的融入性以及设计的合理性等。
(4) 方案解决思路
行动学习明确了制定方案的一般思路, 思路要点是:提出课题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行动计划。在提出课题关键影响因素阶段, 辅导老师对4组团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帮助学员一起梳理关键影响因素, 并协助学员掌握梳理关键影响因素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原因分析阶段, 各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原因分析的系统思维, 分类逐层绘制鱼骨图, 保证各类各级鱼骨对应的因素在同一逻辑层级上, 实现彼此独立、相互穷尽的目标, 挖掘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提出解决方案阶段, 各团队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 引导团队每个成员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 群策群力, 实现团队共创, 通过团队分享, 筛选出有价值的想法, 形成解决方案;在行动计划制定阶段, 辅导老师重点讲解了WBS工作分解结构图, 四个团队采用WBS方法对各自的课题进行了层层拆解, 最终形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
3.方案实施
在方案执行过程中, 四个团队各自制定了方案推行的保障机制。首先, 在方案推行前, 进行深入的铺垫准备, 对方案的背景、意义和行动计划进行宣贯, 促进员工对方案的了解, 为推动方案的落地实施打下基础;第二, 注重协调策划, 在方案推行过程中, 项目团队成员间要相互沟通、协调, 就方案推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并不断反思, 以修正方案, 实践行动学习方法和工具, 同时依据各自的经验和资源, 推动方案的落地执行;第三, 形成方案的指导手册, 确保方案清晰、明了, 方便实施者掌握和应用。
4.方案实施效果
四个团队通过落地实施课题方案, 有效提升了湛江局在营配信息集成、作风建设、法律管理、流程平台四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在行动学习中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达到了预期的在课题、学习及方案落地三方面的目标。团队成员中的个人领导力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发挥创造, 组织领导力得到了整合, 促进了组织管理的提升。
三、湛江供电局基于行动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践经验总结
根据湛江供电局基于行动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践, 笔者总结认为, 湛江供电局的成功经验具有可普遍推广性, 总结其经验就是在利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 要做好事前的宣传、注重核心理念的导入、严格管控行动学习操作程序、注重学习的物化过程四个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新生事物, 只有熟悉了才会去接受, 要发挥宣传优势, 坚持舆论先行、宣传到位, 发挥舆论宣传引导推动行动学习的作用, 扩大行动学习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对行动学习进行宣传, 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行动学习“平民化、普通化”, 让行动学习深入人心。
2.注重导入环节, 引入行动学习的核心理念
学习力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 如果不善于学习, 止步不前, 就不能高效领导和改善工作。提高学习力的关键是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要注重从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提炼, 然后用学习和提炼的理论再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 在行动学习导入阶段, 要明确行动的核心就是把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主题, 强调在行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行动,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导入这种理念, 推进领导班子对行动学习的正确认识, 并提升其学习创新能力。
3.严格操作程序, 规范学习管理
在行动学习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员的管理, 严肃学习纪律, 严格按照行动学习法的要求, 组织开展各项行动学习小组活动。以下几个关键点是行动学习法操作的核心:第一, 注重行动学习群策群力作用的发挥, 这是提升领导班子民主决策能力的关键。决策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和中枢, 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越高则领导力的水平越高, 而民主化是科学化的保证。行动学习的群策群力就是一种发动集体参与问题分析、研讨和决策过程的方法, 群策群力的本质是团队成员同心协力、集思广益, 贡献力量。因此, 基于行动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践要特别注重行动学习群策群力的规范操作。第二, 引入行动学习的方法流程, 这是提升领导班子执行落实能力的关键。执行力是领导班子实现既定决策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领导力的大小, 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执行机制, 是提高领导班子执行力的重要载体。
4.重视行动实践, 物化学习成果, 综合提升领导力
行动学习是行动和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的基础上, 要重视行动的重要作用。因此, 湛江供电局针对行动学习形成的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以及对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的一系列意见、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要求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落实并物化课题成果, 注重学习成果运用, 综合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韩树杰.基于行动学习的领导力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 (8) :56-59.
[2]郝聚民, 李莉, 余红.行动学习介绍[J].中国电力教育:下, 2011, (7) :34.
[3]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推荐阅读: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06-24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07-16
联系实际谈领导者的变通思维08-19
527打造高绩效领导者--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实战特训班06-24
文化差异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06-15
提升卓越领导力10-20
领导力的提升方案06-17
如何更好提升中层领导力?08-01
提升领导干部能力07-18
领导胜任力提升试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