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2024-09-14

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精选15篇)

1.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一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是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作为祖国未来支柱的学前期幼儿,具备了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素质,但受到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及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不够,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行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

二、研究的意义: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幼儿园课程又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因此,我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确定为研修的主题。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同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不但能增强公民礼仪意识,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上认为3-6岁的幼儿活动性增大了,独立性也增强了,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幼儿园阶段,是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了。渗透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幼儿教师如何保育、教育的问题。有效地指导教师将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突出重点,形成本园办园特色,即以一日活动为主题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也是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礼仪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行为。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一日所有活动的统称。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

渗透: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把文明礼仪习惯逐渐进入到幼儿大脑,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就是充分挖掘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礼仪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幼儿礼仪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是“我园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礼仪内容及目标”:

入 园:能高高兴兴来园,见到老师会问好。

晨间活动:愿意参加活动,能与同伴一起玩。

早 操:能情绪愉快地边听音乐边跟随老师做动作。

餐:能安静地吃完早餐,养成爱吃早餐的好习惯。

上 课:能专心倾听,大胆发言。

休 息:离开位置时能将小椅子放好,及时小便、喝开水,不在室内奔跑。

户外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活动,按正确方法玩玩具,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盥 洗:自己洗手,不玩水,洗完后能及时关好水笼头。

饭前活动:在位置上安静活动

午 餐:安静地进餐,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饭后会用纸巾擦嘴巴。

饭后活动:在指定的区域做安静活动。

午 睡:睡前及时入厕,能自己脱掉外套和鞋子,并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地入睡。

起 床:能自己穿好外套和鞋子,同伴之间能互相帮助。

午 间 操: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有精神地活动。

园:跟随老师活动,等待家长来接,情绪愉快地与老师再见。

二、课题实施途径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是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我们又把它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一)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隐含性。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礼仪行为道德形成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二)把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获得最佳效果。

(三)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综合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应该说,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幼儿年龄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它具有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四)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家园共育 形成家园合力。

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1、通过家长会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2、利用家园专栏、家校通等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和自己的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予孩子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3、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礼仪教育研究活动。

(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典型案例的观察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三)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四)经验总结法: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及时总结研究实践中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

确立课题,确定研究目标、任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收集、整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课程资源,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体系。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能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礼仪教育日常化。

3.教师开展礼仪环境创设(主题墙、活动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等多方位评比,更好的完成研究任务。

4.及时总结经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研究资料,撰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理论资料收集整理(学习笔记)

2、幼儿礼仪成果展示(视频)

3、幼儿、家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图片)

4、礼仪教育活动相关资料(活动设计、反思、叙事)

5、教师得出的有关理论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总结论文)

2.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二

一、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让幼儿明白责任与承担

责任和承担是品格教育的范畴, 新时代的幼儿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奉献精神。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作为幼儿园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幼儿的品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幼儿园学生虽然有的生活在农村, 有的生活在城市, 但是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当中, 社区中的家长里短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和生活感悟。比如让幼儿园学生去社区孤儿院和养老院去做义工,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 他们就会有很多的感触。看到那些孤苦伶仃的孩子, 他们无父无母, 就会滋生幼儿的同情心, 激发他们的奉献意识, 从内心深处萌生帮助弱势群体的意愿, 这就是责任与承担;让幼儿了解孤儿的酸甜苦辣, 他们就会珍惜当下自己的幸福生活, 也会庆幸自己家庭和睦, 那么一定程度上就会转变青春期逆反的心理, 学会理解和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 每一种活动或多或少都会折射出一定的品格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

二、巧用节日实践活动, 做到品格渗透

教师要教书育人,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才是幼儿园管理的主旋律。幼儿园作为幼儿品格教育的主要场所, 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三观教育, 其幼儿园校都会巧妙的运用重大纪念节日或者传统节日来渗透品格教育, 每一次节日活动都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实践活动。比如清明节组织幼儿去烈士陵园扫墓, 让幼儿缅怀革命烈士,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为了中华民族和亿万同袍的尊严, 他们不畏牺牲, 这种爱国热情、勇往直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定会叩开幼儿的心门, 让幼儿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 也会激励他们奋斗拼搏,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再比如劳动节, 幼儿园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假日劳动, 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另外体会劳动的辛苦, 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向劳动人民致敬, 并深刻的理解“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和“劳动者最光荣”。在最为隆重的春节, 安排幼儿给长辈和老师拜年, 让他们学会尊重与感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这些实践活动突出的品格教育绝对比课堂讲授效果好得多。

三、走进自然与社会, 优化品格的效果

品格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有品性修养、意志品德、高尚操守、社会公德等等。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 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更多的还是理论化的教学, 幼儿的生活范围和学习范围多数还是在幼儿园内, 幼儿园内的品格教育是随处可见的。其实, 幼儿园学生是非常渴望亲近自然的, 他们很希望能拥抱绿色, 呼吸新鲜的空气, 所以在搞实践活动的时候, 幼儿园就可以组织一些“拥抱大自然”的活动, 让幼儿体会下自然的魅力,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春游活动, 在春游活动的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教师就可以巧妙的渗透遵规守纪, 团结协作, 爱护自然, 保持卫生等品格内容。在春游的过程中, 有效的组织幼儿, 让学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 但是当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甚至危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此人类也遭到了一定的惩罚。这就告诫我们,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尊重, 进而引导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象牙塔里面, 受到校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幼儿一般表现较好, 但是走出幼儿园内, 很多的同学就变得有些自我, 一些坏习惯和不良品性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对幼儿的品格教育一定要注重质量。社会是复杂的,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人才表现的更加真实, 如果能利用真实的社会生活开展品格教育, 那么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四、身正为范, 发挥榜样的作用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应用到教育中极为合适, 教育工作者是幼儿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幼儿在老师那耳濡目染, 所以老师的品行对幼儿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开展较为繁琐, 牵扯的工作也较多, 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比, 呈现出动态化、实践性、生成性、综合性等特征, 管理难度有所提升, 所以这样活动的开展难度系数较大。但是往往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负责的老师精心组织、精心安排, 活动的精彩与否, 流畅与否幼儿都有自己的评价, 在活动中老师的表现也会被幼儿拿来品头论足。其实, 幼儿园学生极为崇拜和尊敬的人多数都是老师, 老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有的时候会品头论足, 甚至会模仿。在实践活动中, 老师如果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 尊重幼儿, 讲究教师的团队精神, 并积极参与其中, 那么幼儿也会积极的向老师看齐, 自觉的遵守各项纪律, 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开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能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意识, 也能巧妙的整合课堂内外的知识链接, 让幼儿走进自然和社会, 学会生活与做人, 这也是当下倡导的“三生教育”不谋而合。实践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 如果能有效的渗透品格教育, 势必会大大的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丽娟.如何结合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J].成功教育, 2013 (07) .

3.浅谈如何实施幼儿园礼仪教育 篇三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素质教育

一、利用日常生活,熏陶幼儿美好的心灵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大多数时间待在幼儿园中,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等特点,日常生活中从情感教育入手,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礼仪教育日常化、实用化。如,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能友好地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再如,幼儿和老师一起动手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兔喂食;记录气象日志;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每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等,加强思想道德认识。平时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让幼儿在心中种下爱和尊重的种子,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我们可以结合礼仪教学内容,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儿喜欢的教育教学形式进行幼儿游戏化教学。儿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通过幼儿与家长和老师讨论,收编内容,知道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礼仪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例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说不同的礼貌用语,在“逛超市”游戏中,要求“营业员”面带笑容,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要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礼仪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另外,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像剪刀、胶水等,我们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要向对方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谢谢”。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礼仪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不同,家长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从小在家庭里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对人、对物的态度,在家长和家庭社会关系的熏陶、感染下,逐步培养起礼仪品德和行为举止的习惯。幼儿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风尚、习俗也熏陶和影响幼儿。

礼仪教育要全面充分、正确地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积极参加到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来,共同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只有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调节作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品格和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幼儿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正确的是非标准,所以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良好的礼仪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詹姆斯说过:播下一种理念,将会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将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会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把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给幼儿,陶冶其情操,使真善美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开花,为幼儿获得更为自由广阔的发展天地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兖矿鲁南化肥厂幼儿园)

4.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的指导策略 篇四

《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对教师的指导策略》

作者姓名:翟彦芳

作者单位:淇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单位地址:河南省淇县上街路6号 邮政编码:456750 完成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与联系方式附后)

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在实施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使用相关教材和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素质不足问题,提出了学习与实践方面的指导策略,为幼儿园顺利实施礼仪教育提供了经验与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礼仪教育 教师 指导策略

正文:

《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对教师的指导策略》

礼仪教育对于每个幼儿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指“礼仪教育”这个词汇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也知道一些常用的礼仪教育内容,如讲话礼貌、会客礼貌等等。说陌生,是说将礼仪教育从常规教育内容中剥离出来,用组织活动或课程的方式专门进行,教师有些不习惯。尤其是一些新教师,往往是让幼儿读读礼仪用书上类似“三字经”的儿歌就完事了。因此,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素质,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

一、学习的指导策略

1、模仿学习。模仿学习是教师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新接触的事物,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通过模仿有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模仿有了一些操作经验,也会出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从而产生内在冲突,引起教师的思考。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广泛采用了光盘学习与模仿,具体操作思路是,观看相关课程光盘——布置模仿任务——自我模仿备课——自我模拟上课。

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使教师对礼仪课的作课方式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在大脑中建立起了初步轮廓,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研投稿

讨奠定了基础。

2、研讨学习。研讨学习是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大家坐下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教师的理性思考、内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采用的主要思路是,观看光盘——提出观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分组讨论——汇总意见——大家作学习笔记。

如用于引导大学习思考的问题有:本活动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在活动中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引导幼儿学习有什么作用?这个活动由哪些环节组成?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本活动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办?等等。

研讨学习的目的,在于打开思路,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进而为实践的有意性奠定基础。

3、反思学习。反思学习是在研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的基础不一样,需要掌握的重点也不一样,不可能通过几次集体学习与研讨就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全部阅读教材,尤其是教参与幼儿用书,然后结合教学进行思考,写出反思笔记与学习心得。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对所使用的教材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把握,同时也理清了需要渗透进行的内容与重点教学的内容,或是两者并举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实践与反思,使教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实践的指导策略

1、设计教案。大家都知道,设计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是体现教师劳动与教师对教育内容理解与准备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实践的开始阶段。当教师经历了模仿学习,并不是马上就能与实践完好相衔接,还需要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与推动。根投稿

据这一情况,我们采用了如下指导策略:确立一个内容——大家分头备课——提出各自的问题——互相回答与讨论——达成最终的共识。

如微笑礼仪,一开始大家觉得不是什么问题,谁都会微笑。但通过实际备课上课,大家才明白,真正让孩子理解微笑、观察微笑,最终运用微笑表达礼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正是有了这些认识,教师的教案设计才有了深刻的思考与贴近实际,并逐渐的趋于成熟。

2、反思调整。反思调整是教师个人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与整理。尤其在研讨场景中,教师当时也许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问题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解决了,可回到实践后,发现自己还是走在原来的路上。这时教师只有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做出最好的调整,只有通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才能真正将问题解决。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特点与处事方式不一而致。每个人要想运用好别人的经验与做法还有一个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有一个学习提高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每月必须写出两篇反思笔记,以此种方式深化教师对礼仪教育的理解,对自身组织活动进行有效调整。如经过学习与反思后,教师写道:微笑礼仪教学,不能就微笑而微笑,只有在适宜的氛围中,让幼儿轻松自如,身处温馨的情景环境中,才能发出由衷的微笑,因此,温馨的情景才是这一内容进行的核心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3、组织活动。组织礼仪教育活动是锻炼教师的有效方法,也是指导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策略。如礼仪知识学习活动、礼仪表演会、礼仪情景设置、角色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礼仪教学观摩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计划每学期或每月选择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形成长效机制,从而推动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实施。这其中对教师的指导策略主要有:思想引领、氛围营造、环境暗投稿

示、相互激励。

思想引领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礼仪知识学习活动,让教师知道应然与非然。如我园的《教师礼仪行为指导规范》中家长礼仪就这样规定:

“面对家长反映问题或提出要求或建议时要做到:

1、态度冷静,眼睛看着对方。

2、让家长把话说完。

3、能解释的解释清楚,不能解释清楚的,研究后再给予答复,但不能强词夺理。

教师用语:

1、我们一定考虑您的意见。

2、让我们再了解一下。

3、我们尽量帮您解决。

4、您的要求我们明白,请您放心。

5、对您的意见,我们再商量商量。

6、我们再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禁忌语:

1、不行。

2、您怎么这么多事呀?

3、您的要求我们不能接受。

4、不可能。”

氛围营造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礼仪表演会、情景设置、礼仪小标兵的形式形成文明礼仪小气候,为教师与幼儿的文明行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而环境暗示与相互激励,则是通过相互观摩与角色表演的方式使教师在礼仪表现方面更为完美与从容。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渗透的、养成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幼儿园来说不仅仅要使用好相关教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相关教材或手段达到师幼互育共同发展的目的。幼儿园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以国家的未来为目标,发挥最大效能,将文明礼仪进行到底。

投稿

作者简介:翟彦芳,女,中教高级职称,1957年10月20日出生,本科学历,在河南省淇县县直幼儿园工作,从事幼儿园管理二十五年。曾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多次参与课题研究,有三十多篇幼教论文发表或获奖。

5.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五

工作单位:石涌幼儿园

作者姓名:郭凤兰

联系电话:

日期:

邮政编码:

*** 2010年5月26日 52346

1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内容摘要: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礼仪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也是响应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教育的具体体现。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人口素质队伍,有的幼儿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所以,礼仪教育从小抓起。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家庭教育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都在“6+1”的环境中长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把他们服侍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样,以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而且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没礼貌的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霸道、专横、不开心时对长者拳打脚踢。在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有的幼儿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所以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 树立榜样引导、鼓励式教育

“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教育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如:与人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看到这方面做得好的幼儿,我会马上要给予表扬。班上有位幼儿叫彤彤,见了大人、小朋友从来不打招呼,即使妈妈送到幼儿园后带头说: “老师好,小朋友好”,她也是金口难开,更别说是主动叫叔叔阿姨了。家长抱歉的说:“这孩子一直都这样。”这样谁也不理睬、耍“酷”其实就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的表现。为了正面引导彤彤,我特意在班会课上表扬几位主动问好的幼儿,树立榜样,让她有意识向小伙伴学习,同时和她谈话,表扬她在某个方面有进步,鼓励她要主动问好,才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彤彤听了我的话,高兴的点点头。果然,到了第二天,她拉着妈妈的手主动对我说“老师好!”。所以,我觉得幼儿的礼貌教育要以多鼓励为主。

二.自强自主式教育

另外每天轮流选出两位小小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不仅在教室门口接待小朋友,而且在休息时监督小伙伴,以及排队时的秩序。利用课余时间把一些日常礼仪编成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并让孩子上台表演,这样实际操作,效果明显。我发现,孩子听故事时听得认真,表演时,惟妙惟肖,在“如何接待小朋友”,“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特别棒,可谓寓教于乐。在上学期的行为习惯比赛中,我抓住了几个方面,发现幼儿确实进步不少,而且他们会以“我们班是金牌宝贝,要更有礼貌”,相互督促。

三.言传身教式教育

礼仪教育不能光靠老师教,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时时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的礼貌行为直接来自于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做家长的平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家有家规,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在从各种生活小事中对幼儿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要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见了熟人要问好,爸爸妈妈在工作、休息时不要打扰,别人说话时不能随便插嘴,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较好的锻炼,比如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家人有老人,要多沟通,明白宠爱孩子的坏处,教育孩子尊老爱幼。

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特别是粗话,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养成了。浩浩是个活泼的小男孩,说话很有趣,但从他嘴里经常蹦出“他妈的”、“去你的”、“靠”等字眼,经过了解,孩子的爸爸是工地的负责人,平时说话就这样,而孩子在一天天的“熏陶”中也“青出于蓝甚于蓝”。从这可看出,父母就是孩子的礼仪老师,如果在这个时期教育好,孩子将终身受益。

四.加强社区幼儿礼仪实践活动。

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礼仪习惯会体现到生活中,但还是稍弱。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锻炼。如组织孩子去公园玩,在去公园前进行谈话,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要求,引导孩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不乱丢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在柱子、墙壁、石碑上乱写、乱画。在活动中孩子的行

为互相督促影响。如有位女游客随手把擦汗的纸巾扔在地上,孩子见了就说:“阿姨,这样是不对的,纸巾要扔在垃圾桶。”这说明孩子的礼仪行为能影响大人,辐射社会。

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与家长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教育孩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要靠长期的言传身教与引导,其间,有困难、有曲折,但教育的原理就是滴水穿石,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收获到果实。

6.论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篇六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一切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在幼儿园见习的时候,那边的老师告诉我们你们别看这些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就是吃喝玩乐的,他们晚上的时间都被安排的很满,学钢琴啊,奥数啊,英语啊等。那么礼仪教育是否应该从幼儿抓起呢?

幼儿的行为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幼儿从小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可行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礼仪和修养,才能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爷爷奶奶跟外公外婆都很疼爱他们,很多事情都不会教育他去做,而总是替他弄好一切,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比较差,被子也不能好好叠,饭也不好好吃,不太听老师的话。

幼儿的礼仪教育内容可以涉及一些基本的礼仪,像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他人,小手扶着楼梯;大小便后,饭前饭后要洗手;礼貌用语;接听电话的礼仪等等。还可以是交往礼仪,和一些我国和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些幼儿园都做得挺好的,从小班到大班儿童们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习惯,上课也有问题会举手发言,来园和离园的时候会和老师打招呼。没到传统节日的时候,幼儿园总会举办与之相关的活动,让小朋友了解我国的风俗习惯,像端午节举办自创的赛龙舟比赛。在礼仪教育的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像交通规则,煤气泄漏,地震等等紧急情况该如何进行处理。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二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像情景练习,记得在电视节目里看见有小公主比赛,就是教幼儿一些公主的礼仪,还有就是让她们发挥爱心去社会上进行活动;又一次父亲节,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个小女孩在妈妈陪伴下当小记者采访我们,问了我们两个问题:“你们知道爸爸的生日吗?你们知道爸爸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吗?”最后送了我们一个气球写下最想对父亲说的话。这个活动挺有意义的,不仅让她学会交往技能,而且学会感恩;第三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这次见习的时候,有一节课是爷爷奶奶的一日生活,让他们了解爷爷奶奶的一日生活,并让他们讲小乌龟看爷爷的故事给爷爷奶奶听,在教学中慢慢进行引导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7.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七

一、利用故事讲读诱导教化礼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经常根据班上最近出现的问题, 在社会教学中选择针对性强、生动形象的故事,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大班的《七彩虾》教育幼儿尊老、爱老。在学习这个故事时, 孩子们异常的安静, 个个积极说出自己要为爷爷奶奶做的事情, 有的说为让爷爷奶奶开心为他们表演节目, 唱《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给他们听;有的要为爷爷奶奶扫地;有的要陪爷爷奶奶看戏曲等。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幼儿都非常感兴趣, 利用这些故事讲解、表演, 幼儿一点也不会觉得单调、枯燥, 很容易理解内容, 接受教育。

二、利用环境创设引导暗示礼仪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 把正确的礼仪行为图片、幼儿活动典型照片及幼儿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粘贴在相应的活动区中, 为幼儿的日常活动提供诱导和暗示。如:大班幼儿活动室的盥洗室可以贴上“宝宝洗手请排队”“请节约每一滴水”;在图书角贴上“你爱我, 我爱你, 千万别忘, 我爱我家, 谢谢你”等;在上下楼梯的地方贴上小脚丫, 上的脚印在右边, 脚尖朝上, 下的脚印在左边, 脚尖朝下;在休息室贴上安静休息的画面等, 让礼仪教育浸润幼儿心田,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三、利用日常生活引导渗透礼仪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也有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育关键在于抓住孩子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点。晨间活动时, 幼儿互相争抢玩具, 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 晨间小结时表扬;解决得不好的, 老师再出面调解。开学初, 孩子们礼仪及礼貌用语有所退步, 我就采用教师亲自有礼有节接待幼儿及家长的方式进行身教;过段时间孩子们都能有礼有节地做好入园礼仪了, 我就请礼仪之星轮流做早、晚接待员;再过段时间我就请还没形成礼仪习惯的幼儿担任接待员。又如:吃午点, 拿水果、饼干时, 请主动谦让的幼儿分发食物并要求他们会说“你先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从正面鼓励引导幼儿理解礼貌、谦让的含义, 主动做到有礼有节的谦让。再比如起床时、离园整理时, 让幼儿跟好朋友互相合作, 经过老师示范、讲解, 幼儿很快掌握了“请你帮帮我”“我也帮帮你”等互相请求帮助、互相合作的用语, 发展了幼儿互相合作能力和礼仪交往能力。

四、利用游戏活动巩固养成礼仪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通过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 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 幼儿可自愿参加, 自主选择, 自由活动。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 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境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 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 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大班孩子, 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电话游戏”。在观看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表演后, 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 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 礼貌问候, 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社会教学活动形式, 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 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 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倾向, 从而自觉产生行为需求。我通过情境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 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如在《大家一起玩玩具》活动中, 我在孩子们看完情境表演后, 组织孩子展开讨论:“明明这样做, 玲玲会怎么想?”“有了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让孩子把玲玲、明明的情绪与自己以往在类似情况下的感受联系起来,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绪。在此基础上, 教给孩子具体的分享玩具的方法、规则。为了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我请分享者真诚地向分享行为发出者道谢, 说出自己的愉悦体验, 使分享行为发出者真切地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从而产生乐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这样的社会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 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 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 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篇八

鉴于这种现象,幼儿园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或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普及化的实施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为这个问题长期并且非常根深蒂固,还是需要幼儿园老师们和家长们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内容

(一)日常礼仪

日常的礼仪主要是包含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礼仪等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需要培育孩子们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坚持做到桌面、地上等干净整齐,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从不哄抢食物、不在喝汤的时侯发出怪动静等;仪容礼仪主要是包含服装整齐、洁净,要讲卫生,要学会标准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是包括了解并且恪守公共秩序以及于交通规则等,行走的时候要注意让路,公交车上要为老人、准妈妈等让座。

(二)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是包括要恪守课堂上的秩序,积极的举手发言,并且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表演、电影的时候要安静、不乱扔废物等。

(三)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即是由于古代中国注定人文道德的培育,并规则了道德标准,需要所有人恪守。尽管如今咱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严苛地需求孩子,可是进行必定的道德标准教学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时期的孩子必定是要培育起注重文明礼仪的观念,脱离“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日常的礼貌标准,把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要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在校园内尊敬师长、和睦同伴,要学会礼让,与同伴们和谐共处。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办法

(一)从细节下手,展开一日活动,将礼仪教学落实到平常生活中。

孩子从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幼儿园老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要从细节方面下手,不断的引导儿童认识到标准的做法,并且关于孩子们呈现出的不标准的行动要提出愈加详细、详尽的需求,引导孩子们进行改正。例如:能够需要孩子在校园内自觉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进餐的时候要依照必定的程序、注意桌面的整齐卫生,帮助拾掇餐具,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饭后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住,别人帮助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等。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孩子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不自觉的掌握文章礼仪,养成杰出的礼仪习惯。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经过安排孩子们吟诵《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怎么孝顺爸爸妈妈、诚笃守信、尊敬师长、和睦同伴,怎么读书、学习、干事等;经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育孩子们的说话习惯,教育孩子们的文明用语,让孩子们在平常日子中随时的进行运用;经过开展“孝敬爸爸妈妈”活动,需要孩子们回家为爸爸妈妈做捶背、拾掇碗筷等量力而行的作业,培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关怀爸爸妈妈的习惯;经过开展“高兴学礼仪”活动,从培育孩子们“站、坐、蹲、走、递、接”等根本动作开始,进行标准的辅导、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学,使孩子们养成杰出的文明习惯。

(三)在节日里进行礼仪教学活动

孩子们都是喜爱过节的,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们热烈情绪、猎奇心重等心思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学。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辅导孩子们着手为家长制造一份别致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期望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提示、催促孩子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分献上自个的礼物,并且在那一天格外关怀爸爸妈妈的辛劳,做一些简略的作业,让爸爸妈妈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孩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造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礼物等。必定要注意鼓舞学生自个着手制造,在培育学生着手才能的一起,体会到自个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高兴,构成关怀别人的良好的习惯。

(四)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学

中国闻名教学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孩子们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在游戏的时侯,通常会将活跃性、参加性、自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关于一些包含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标准,都能够经过规划游戏让孩子们参加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学启示,这种方式通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家庭参加,紧密合作一起进行礼仪教学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是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们礼仪教学非常好地进行并且坚持其持续性,有必要让家长合作幼儿园老师的礼仪教学作业。孩子与老师应当经过经过礼仪讲座、电话、当面沟通等方式,向孩子家长们宣扬礼仪教学的重要性,让家长注重礼仪教学并且活跃合作幼儿园的作业。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和老师共同教育儿童,对儿童的不标准的行为及时作出提示,并且促使其改正。家长必定要做好典范效果,一言一行要契合文明礼仪标准,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在仿照家长行动的时侯学习到文明礼仪标准。

9.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九

在对幼儿进行“期待效应”的时候,应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期待,即给予幼儿有目的的“期待”,杜绝期待的盲目性。在幼儿礼仪教学中,每一项“期待”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期待?采取这种期待方式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种期待方式带给幼儿什么意义和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充分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期待效应”产生实际的意义,减少无意的期待,以此来实现幼儿和教师之间有效的心理互动,促进幼儿礼仪教学的顺利开展。

2.2遵从幼儿的成长规律实现“有效期待”

10.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十

通过用了半年的早教故事机,孩子的进步是可喜的。孩子到5岁之前,没有什么可以让她安静地呆上一个小时,但是,现在我经常可以给她念上一个小时的故事,你说奇不奇怪?孩子的想象力也提高了很多,看到了月亮,她会说:“妈妈,你看月亮姐姐像不像一个西瓜呀?”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孩子的孤僻性格也得到了改善,以前,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概不给他人,现在让我吃惊的是,她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你和她分享。

看来,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诲不一定要用生硬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不是来得更生动和省力吗?

11.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 礼仪教育 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96-01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就是幼儿老师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制定由浅入深的礼仪教育计划,将礼仪训练和示范等统一起来,促使幼儿的礼仪教育富有生活化以及趣味化,经过幼儿的亲身经历,逐渐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

就个体而言,礼仪为一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素质,交际能力的体现。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为其健康成长的需求,然而一个人的礼仪行为的养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就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时期能够习得有些行为。在该时期他就会积极地接受,假如外部环境能够给幼儿一定的刺激,它的行为就会快速地发展,且具有长久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幼儿他们的可塑性特别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作家时期。

对于社会来讲,礼仪反映着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道德风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儿童的将来受教育的影响。礼仪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今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礼仪教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幼儿园以及小学里开设的礼仪教育课程的很少,出现这中现象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家长等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有关。但是,忽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文明程度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2 礼仪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1)设置礼仪课程,使幼儿对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依据幼儿的年级特征以及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园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礼仪教育活动,例如,周周开展欢迎小主人活动,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将礼仪教育当成幼儿园教育课程之一,要从用餐、仪表、交往等方面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吃饭的时候,做要端正,吃饭时不要发出说话,咳嗽的时候要用手遮挡,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能大声喊等,以上这些礼仪知识可以通过礼仪课让幼儿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课上老师可采取如下方法:第一,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们从中受到启示。比如,经过三只小熊的故事,使幼儿们明白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而乱动它们的物品为不礼貌的行为;第二,通过行为演示,让幼儿们分辨哪些是符合礼仪的行为,哪些为不礼貌的行为。例如,幼儿老师可以将幼儿们平时的行为演示出来,让他们进行辨析。某位同学在咳嗽的时候没有用手遮挡,这时老师就要将正确的利益行为展示为幼儿们;第三,行为辨析。老师把幼儿们平时符合利益要求的行为以及不礼貌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放给他们观看,让他们对其进行讨论;第四,情境展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们在情境中去体会礼仪行为。例如,设计一个就餐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里了解到就餐时需要注意的利益,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以外,礼仪教育也可以渗透别的学科教学中,让幼儿处处受礼仪教育的影响,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上美术课时,幼儿在朝别人借小刀时,就要告诉幼儿在借用别人东西要讲礼貌,需要跟别人说“谢谢”。幼儿们在上活动课玩游戏时,有的幼儿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时,老师要让幼儿们知道在这时就要和不小心碰到的小朋友说“对不起”。

(2)通过行为训练方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个体的行为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经过行为训练也能将不好的行为改正过来。例如,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跑来跑去的,而且还吵闹,这些行为不仅不礼貌,而且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于是幼儿老师通过设计“文明用餐”这一活动,经过老师的示范然后幼儿模仿老师的行为,使幼儿们掌握用餐时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幼儿们养成良好的用餐行为。再如,在对幼儿进行问候交流礼仪教育时,幼儿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以及离开幼儿园接待等的小游戏,使幼儿们了解到问好时所使用的问好用语,问好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与别人握手时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在和别人握手时,如果是一男一女时,女方要主动握手;如果是一老一小时,就需要年级大一点的一方先主动等。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加深幼儿们对问好行为的了解,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行为训练是经过外来要素的影响,锻炼幼儿们的适应能力,并且激起幼儿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幼儿们形成好的习惯与行為。

3 结语

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推行礼仪教育,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礼仪教育方法,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蓝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07(5):29-32.

12.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篇十二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有哲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反映。”“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内外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愈来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礼仪知识, 对提高每个公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 文明礼貌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要。”这是2010年11月16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等单位共同召开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观摩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达的心 声。因此,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目标的1、2点中明确指出: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可见,语言教学中礼仪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在湖南省邵阳市蓓蕾幼儿园 (以下简称“我园”)的幼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过多的受到长辈们的呵护、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霸道”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思想———自律,尊重、关爱他人是格格不入的。在语言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卫生 习惯进行培养教育, 让他们受到熏陶、得以感染,并进一步养成良好习惯是极其重要和必需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供教育策略和参考依据,并通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担任课题主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语言活动 :幼儿园语言活动既包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专门语言活动(即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的语言教育活动。

2.渗透 :《辞海》解释为渗入 ,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本课题的“渗透”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整合、融入礼仪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以促进幼儿发展。

3.礼仪教育 :本课题的“礼仪教育”是指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个人礼仪、 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内容的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学会尊重他人,获得优雅健康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等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 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敏勤认为,不仅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要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实现整体构建,创建教学合一,师生共建的课堂。创造知识感悟场,找规律,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习系统理论: 伊利莎白·卡洛-乌尔福克和琼·伦奇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涉及四个相互联系的范畴,即“四范畴说”(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从更大范围对语言学习系统进行了整合思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⑴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让幼儿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个个都做文明小公民。

⑵探索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形成“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

⑶构建“明礼、懂礼、知礼”的特色园所。

(二)研究内容

⑴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幼儿、贴近实际的故事、诗歌、散文、早期阅读等有机融入礼仪教育, 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感受, 实践中养成。

⑵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策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摸索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教育策略,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 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⑶探讨幼儿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结合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 帮助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 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让幼儿的礼仪素养获得提升。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加强业务学习

课题组购买了有关幼儿礼仪教育的参考书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如: 《3—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初探》《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渗透美德》《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良好 礼仪教育促进和谐发展》《尊重教育之礼仪的培养》《幼儿礼仪培养的实践尝试》等等。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 论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学识水平,从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将各阶段的任务进行了分工。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 动

教师方面:

⑴开展“每周跟我学礼仪”活动,每周请一位教师跟大家分享一个礼仪小知识,丰富教师的礼仪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全园20余名教师已全部参与此活动,所学基本礼仪30余项,内容涉及:握手礼仪、进餐礼仪、微笑礼仪等,很多教师在交流中都谈到此活动对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及意义深远;

⑵组织教师听讲座,学礼仪;

⑶每学期末举行公开课展示活动, 由课题组的教师展示一学期的礼仪成果;

⑷组织教师每期参加论文、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幼儿方面:

⑴创设整洁、和谐、欢乐的礼仪环境,给幼儿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

幼儿园大门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地方,一走进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讲普通话,做文明人”、“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等彩色文明用语标志牌;幼儿园的电子屏每天会滚动显示文明礼仪格言;每天早上6名身披“礼仪宝宝”绶带的幼儿和值班老师、保健医生都面带微笑用最真诚的问候,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 从幼儿园的大门一直到教室, 一声声亲切的“早上好”,一个个问候的鞠躬,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传播着礼仪的气息,让幼儿在温馨的话语声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的墙饰布置中, 老师们精心布置的“礼貌用语我知道”、“跟我一起学礼仪” 等图片都时刻提醒着教师和幼儿讲文明、懂礼貌,让孩子们从环境中得到启迪。

⑵开设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每周各班老师都会 有计划地组织两个集体语言教学活动, 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如小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到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⑶开展各种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各活动中。

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所以很多的礼仪行为习惯还要在平时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中进行巩固。如角色游戏———超市,教师要及时引导大家要排队付款、售货员要有礼貌地对待顾客。让孩子在不知不 觉中接受教育,学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和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

⑷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生活是同步的,教师要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 引导孩子学说礼貌用语、学做礼貌行为。如,需要他人帮助时应使用礼貌用语“请你帮我……”,得到帮助后要感谢帮助你的人。

⑸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

2011年12月 ,“礼仪宝宝迎新年”———幼儿礼仪展示活动;

2012年3月 ,“学雷锋”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6月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庆“六一”幼儿礼仪操展示;

2012年6月 ,“大手牵小手 ,同做文明人”———幼儿家庭礼仪摄影展;

2012年10月 ,“我是邵阳文明小公民”———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三)请进来,走出去

2011年9月 ,邵阳市教科院赵建军主任来园开展讲座《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 我园全体教师积极参加, 受益匪浅。

2011年10月 ,谢渝芳、刘佳在山东济南参加了 “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1年年会”。

2012年10月 ,卿茜、严静在山东青岛参加了 “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2年年会”。

2013年3月29日 ,糜艳萍、李莉赴山东济南参加“全国文明礼仪研讨会”。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园幼儿已有的礼仪行为习惯,并了解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渗透情况。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礼仪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统一课题组成员的 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经验总结法:从面上和点上及时总结我园在礼仪教育中的经验,为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有关资料。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它一般包括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探索, 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幼儿形成了文明的语言习惯,教师对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 范性、主动性、持久性获得提高

1.提高了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范性

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抓住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这一项的目标3中就明确指出: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语言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幼儿正确学习了各种礼貌用语,如:问候语—“您好! ”“早上好! ”“晚上好! ”“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求助语—请、请问、请帮忙;感谢及回复语—“谢谢! ”“麻烦你了,非常感谢”;回复感谢时应说:“别客气,不用谢”道歉及回复语—“请原谅、“对不起”“很抱歉”; 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不要紧”“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 ”;赞美语—“你干得很好”“太棒了”“你真了不起 ”“你手真巧”; 慰问语—“您辛苦了”;欢迎语:您好”“很高兴见到您”“请进”“请坐”;告别语—“再见”,等等。通过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的实践运用,孩子们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2. 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1)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主动性提高。我们通过讲故事、念礼仪儿歌、文艺 表演、玩礼仪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经过不断地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的行为机制。

(2)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持久性。例如:我们评比礼仪之星的活动, 通过从每班幼儿中推选出礼仪小天使, 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 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的积极评价提高幼儿礼仪行为 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情感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幼儿文明礼仪行为持久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总结了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 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可接受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通过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各年级组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找到了适合于幼儿的一些教学方法。如:

⑴儿歌童谣法。儿歌、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的认同。如, 小班的《好宝宝歌》:见了老师问声好, 见了同学问声早; 公共车上让座位,过马路时看左右;学会谦虚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大班的《接待客人歌》:客人来,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初相识, 做介绍,带尊称,才礼貌。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将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儿歌、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幼儿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⑵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礼仪知识,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如,大班童话故事《等车》,故事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件非常普通的事———“等车”来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个憨厚可爱、热心帮助朋友的大象哥哥的形象。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了 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⑶情景表演法。情境表演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教师在语言教 学中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 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大班开展谈话活动《过马路》时,首先是进行情景表演,教师扮家长,幼儿扮孩子,在创设好的场景中孩子没牵家长的手,在马路上乱跑 ,这时一辆“汽车”开来差点撞上孩子。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过马路应该怎样走才最安全? 当师幼讨论后,再次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 幼儿学会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和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礼仪。

⑷行为辨析法。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设计问题或问题情景,让幼儿在事件的评析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于不好,为什么? 怎么办? 如: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刚开始动物都不愿意和小猪交朋友? 小猪这样做对不对? ”“后来小猪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小动物们就和它交朋友了? ”使幼儿通过小动物对小猪前后两种态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懂得了与人说话要有礼貌,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⑸环境感染法。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入手, 在校园窗口、活动室、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教师通过在多种有趣的语言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轻松地学到礼仪。

(三)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教师们在集体学习、互相观摩、交流案例等活动中,合作和互动大大加强,研究交流氛围更加浓厚,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⑴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以前,老师们总觉得科研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认为那是高层次的学者们研究的,通过礼仪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 新的感悟,能力得到增强。特别在家教指导工作方面,教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 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表达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来,老师们组织的教学活动,撰写的许多论文、教育随笔、活动方案等,都分别在省市获奖。

⑵教师人格魅力的提高。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要开展好礼仪这一课题,让幼儿由知礼仪从而转化为用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成为孩子们的典范。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学生们的表率,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 教师们也特别注重自身的提高,她们懂得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如何做具有人格魅力和良好修养的社会人,如何做受幼儿和家长尊敬和欢迎的新时代教师,通过“每周跟我学礼仪”、“礼仪操”、“谁是最美的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们从素养、礼仪、形象、语言、处事、仪表、社交等几个 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并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时时处处作孩子们的表率,作孩子心目中可以信赖的老师,同事心目中真诚的朋友,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始终以规范的文明礼仪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文明礼仪教育对家长以及社 会的影响

⑴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研究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在课题开展的不同时期,我们都会发放问卷调查表, 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使他们不但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 同时也看到孩子们在每个阶段的进步与表现。并通过这种参与的方式,使他们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行为、语言等方面约束自己,成为孩子们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 都能感受到良好的礼仪氛围。同时,我们的研究活动中的每个活动,如:“大手牵小手文明 礼仪摄影展”、“礼仪小天使”“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文明小公民”等活动都得到家长们积极响应,

⑵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家长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题中的各个活动中来, 家长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⑶丰富和充实了幼儿德育的内容。

我们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研究中,面对时代的变迁,不断拓展内涵及注入新内容,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探索了多种途径的礼仪教育活动方式, 对传统幼儿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进行了补充丰富,赋予幼儿德育多而实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开展多渠道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⑷凸显了社会效应

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重大节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参与到社会中去,如“我是文明小公民”“花儿好看我不摘”“一起过生日”、“慰问敬老院”、“我为灾区献爱心”“亲亲我的好老师 ”“我爱妈妈”等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社会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赞同,树立了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七、取得的成果与社会效益

(一)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开展的 活动分别在省、市获奖

⒈论文

⑴谢渝芳《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语言活动中》市一等奖。

⑵.糜艳萍《浅谈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⑶刘佳《让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愉快地接受礼仪教育》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浅议依恋在幼儿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市二等奖。

⑷李莉《让幼儿懂得爱, 学会去爱———谈如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国家三等奖、市一等奖。

⑸李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交往礼仪》市一等奖。

⑹段瑜艳《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挫折教育》市一等奖。

⑺廖礼蓉《“家园共育”的品德教育》市二等奖。

⑻彭海燕《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市二等奖。

⑼袁金红《幼儿园礼仪教育策略》市二等奖。

⑽范一俏《浅谈幼儿园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市二等奖。

⑾苏美玲《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市二等奖。

⑿严静《浅谈如何在小班开展礼仪活动》市三等奖。

⒉活动

⑴李莉组织的大班活动《我的家乡--邵阳》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一等奖。

⑵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1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⑶李莉设计的《大班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⑷李莉设计的活动《圆形拓印变变变》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⑸李莉设计的活动《快乐的我》在2011年度市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一等奖。

⑹卿茜组织的小班活动《男孩女孩》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⑺卿茜设计的活动《舞蹈 (江南style)》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 设计中获三等奖。

⑻卿茜组织的大班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⑼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⑽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⑾刘佳设计的活动《帮助小鸡》在2011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⑿李慧设计的活动《大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花》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⒀李慧设计的活动《打败灰太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⒁蒋婷设计的活动《韵律(织网捕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二) 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获家长关 注、媒体报道、姐妹园竞相学习

⑴2012年6月,“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文艺汇演被邵阳教育电视台及邵阳日报报道。

⑵2011年10月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2012年10月卿茜组织的活动《难驯服的马》和李永红组织的活动《快乐心情》分别到隆回县、邵 阳县、邵东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县等地送教下乡,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⑶李莉老师撰写的《邵阳市蓓蕾幼儿园开展“师德师风 大讨论”活动》 (2012年4月)、《放飞快乐童心 ,展示礼仪风采———邵阳市蓓蕾幼儿园“文明礼仪伴我行”庆 “六一”活动圆满成功》 (2012年6月 ) 等通讯稿在邵阳教育政务网上发表。

⑷2012年10月, 全园教师与幼儿发起为西藏小朋友捐款捐物活动,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赞同。

⑸2012年4月,“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班级环境创设竞赛———让环境会说话,城步、新宁、邵阳县等姐妹园所前来学习参观。

⑹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结等,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⑴教师对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渗透于礼仪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将礼仪教育渗透于种多语言活动中, 如:区域活动、餐前活动、谈话活动中等。

⑵缺乏统一配套的教参资料。市面上有多种关于礼仪的资料,但并没有配套的、系统的参考资料对教师进行指导,需要教师们在不同的教参资料中不断搜集,资料的匮乏使教师们在课题进行中感到吃力。

⑶幼儿礼仪教育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成人素质有待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礼仪往往因为大环境而改变,所以更希望成人能够谨言慎行,成为幼儿的榜样。

13.如何对幼儿实施文学教育 篇十三

1. 为什么探讨幼儿的文学教育

幼儿的文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个体价值的确立和幼儿的被发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没有个体的解放、没有自我价值的确立, 就没有真正的社会解放和社会变革。没有幼儿的被发现,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改革。因此幼儿的文学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幼儿的文学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虽然幼儿的家长以及老师已开始注重幼儿的文学教育, 但我们也看到, 许多学校、绝大多数老师依旧对幼儿的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依旧存在着经典文本不足, 教材里存在着不少被改编的质量不高、短小轻薄、教化很重、不符合儿童特点的劣质文本。

2. 幼儿的文学教育意味着什么

幼儿的文学教育对孩子、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我以为首先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华德福创始人斯坦纳认为, 人的成长、自我体的确立分为三个时期, 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而0到7岁这个阶段是以无意识的吸收和学习为主;这时的幼儿需要文学的滋养, 需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 “亲近母语”一直倡导父母带孩子去点读、吟诵, 去读图画书。但是, 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呢?所以, “亲近母语”也一直在倡导幼儿园老师做幼儿文学教育意义上的母亲, 为孩子们大声朗读, 带领幼儿点读吟唱。

幼儿的文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母语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 最终是要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 是让孩子成为精神清明、有丰富情感、有独立精神的人。我想首先应该让我们每个老师成为完善的人, 然后幼儿才能向我们学习。成人首先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做健康的爸爸妈妈, 这样才是可靠的。所以, 文学教育不仅是幼儿需要的教育, 也是对幼儿情的涵养, 是人格的教育。

3. 用闪光的文本点亮孩子心灵

课程内容永远大于教学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教育原理。相对于课程内容, 教师的教应该放在第二位。食材本身不够新鲜, 营养不够丰富, 甚至是腐烂的, 你烹饪手艺再高妙, 也是白辛苦。我们应该无限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 让他们有机会和真正的经典相遇。经典的文本能够成为经典, 被淘洗出来, 是因为它有着不能被掩盖的光泽。课堂上有闪闪发光的文本, 孩子的心灵就容易被点亮。

幼儿的文学教育不是幼儿文学的教育, 但是幼儿文学教育的核心毫无疑问应该是幼儿文学的阅读。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 选择更多适合幼儿的文学内容, 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本、世界优秀的文学文本, 让孩子接受营养更丰富的文学教育。首先应该教好教材中的文学文本, 其次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读本和文学教材, 最后, 选择经典的图画书、儿童文学作品和符合儿童的更广泛的人文读物。

14.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施策略 篇十四

关键词:品格教育;中小学;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17-05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是继科尔伯格(L. Kohlberg)之后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道德教育思潮,目前已成为北美道德教育的主流。美国中小学实施品格教育的多种方法和策略,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品格教育实施前的准备

进行有效的品格教育,首先要明确几个重大问题:(1)学校在帮助学生成为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方面发挥什么作用;(2)关于品格、伦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概念的定义(例如,道德是教给孩子什么是正确和错误行为的一些基本原则;伦理则是运用这些道德原则去解决正确与错误、公平和平等这类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最好是由学校建立由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的父母组成的调研小组,对品格教育的诸多方面进行调研,以便提出最适合本校的品格教育计划。

(一)提供支持

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动员热心此工作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父母参与。计划制定中要尽可能多地征求员工、父母和学生的意见,使这项计划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所知晓,获得他们真心的支持。

(二)各司其职

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品格教育计划,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组织机构。

1.策略计划小组。负责制定策略计划,包括实施品格教育的使命,完成这个使命的具体策略,例如,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的人,建立相互关爱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建立社区小组,进行社区服务等。

2.策略小组。负责书写实现这些策略的具体行动计划(要提交策略计划小组批准)。

3.具体实施小组。负责实施行动计划。

(三)注意事项

在准备阶段,学校要注意下列重要事项。

1.回答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在学校实施品格教育?实施品格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施品格教育?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包括学生的父母,必要时还包括学生在内。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从国家的历史、个人的内在需要、社会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证,必要时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回答第二个问题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和教学计划来完成。

2.将沟通计划告知全体教职员工。在计划实施的每个阶段,要有意识地告诉每个教职员工,获得他们对计划的理解和支持。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计划能否最终落实。

3.寻求社区和教职员工的一致认同。一项计划的成功,依赖于有关方面的支持和认同。实施品格教育要得到校领导、专业教师、父母和学生的支持。比较成功的做法是,邀请当地或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专家参与计划的制定,通过对有关实施策略和计划的详细了解,吸收更多校内外人士参加。

二、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制定

实施策略的核心是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要整合到每一个行动计划中,例如,在制定各自的课程教学计划时,行动计划小组都要指导教师把这种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学校周围的社区也要体现这种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校园文化更要突出核心价值观,召开家长会或制定父母培训计划也要以这种核心价值观为基础。

核心价值观的制定必须体现民主,应该建立在师生员工(包括父母和周围的社区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先提出几十条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最适合本校的一套核心价值观。最后,对那些有争议的价值观,要以更重大的价值观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修订,最终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下来。

(二)注意事项

1.澄清价值观的含义

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并对其进行界定,是保证品格教育计划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可以让大家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把价值观视为自己高度重视的行为和态度,然后提供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如诚实、尊重、良好的行为方式、勇气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价值观应进行必要归类,其中有一些可归入“道德价值观”的范畴,有些则可归入“非道德价值观(社会习俗)”的范畴。前者是必须遵守的义务,如遵守承诺、关心孩子、对人公平等。后者则不一定必须遵守,不属于义务的范畴,如服装的样式、发型等。学校对价值观的界定要以道德价值观为基础。

2.对价值观进行具体定义

大多数人可能接受诸如诚实和勇气之类的价值观,但这些术语太抽象。在制定具体计划时,要通过讨论使之变得具体,要结合自己学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1)对价值观的界定要满足子群体(如年级、班级、性别、年龄等)的需要。

(2)要尽可能根据可观察的行为对价值观进行界定,可归为几大类,并随时增删。

(3)术语的界定要避免使用苛刻语言,每个成员必须具体说明他想要界定的价值观。

3.考虑提出一个简短的核心价值观的名单

把核心价值观用简短的话语表述,例如,把“尊重人的尊严”用“尊重”进行简单表述,形式简明易记,在对该术语进行说明时再具体化。

4.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应对学校工作产生实际的重大影响

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要经常自问,期望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什么结果。如果其目标是通过计划的实施改善学校的道德环境,他们就应该确定,他们希望看到的这些变化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核心价值观一旦确定,就要上下一心,不能只动嘴而没有行动。言行不一是品格教育计划失败的最主要根源。

三、信息沟通

品格教育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方面的相互沟通。(1)把计划提交给全体教职员工甚至学生会造成一种开放和信任的气氛。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还要把计划向学生的父母和社区成员传达,他们需要了解学校的教育策略的详细情况。(2)可以使所有的学生与员工都参与其中,使之最终受到该教育计划的影响。例如,在全校形成关爱和负责任的校园风气,教职员工就必须首先树立榜样。(3)进行信息沟通可以使校内外各方面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计划更好地实施。(4)品格教育策略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需要师生员工和父母的积极参与。信息沟通可以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这项计划中来。

(一)信息沟通的行动计划

信息沟通的行动计划由三部分组成。(1)要把计划提交给全体员工(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和临时工)。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和文本的形式努力使每个人都熟知计划的内容。有条件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演讲。有关人员具体讲述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安排,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这项计划中的作用。(2)要把行动计划尽可能地传达给学校所在的社区,使学生父母和社区成员也熟知其内容。(3)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书写一些宣传手册,为以后形成一本完整的资料奠定基础。内容包括:

·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历史

·学校策略计划的主要成分(信念、使命的说明、目标、参数和具体策略)

·品格教育策略的具体行动计划

·对关键术语的界定(如道德、伦理、品格、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

·学校对实施品格教育的基本看法

·上级有关道德教育的文件说明

·有关学校的计划和经验

·参考文献

(二)注意事项

1.信息沟通计划的范围要明确

计划提交给员工和社区之后,还要不断地提供有关品格教育的信息,强化每个人对实施这项计划的重视。在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一些好的经验,以季报或网络的形式进行报道,使更多的人知道如何进行品格教育,使这项计划真正落实。

2.对品格教育的优先性进行沟通

品格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依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要安排一些特殊场合让全体员工参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和制定,对品格教育的优先性进行信息沟通,同时要注意和其他计划进行协商,互相补充,避免撞车。

3.不要无视批评

任何一项教育计划的实施都会遇到不同的批评。有些批评可能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些批评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学生,还有些批评可能涉及到国家、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政策。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批评进行分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品格教育所倡导的对人的尊重。

四、课程策略

品格教育课程必须让学生思考核心价值观,以及怎样将其转化成行为。

(一)把核心价值观整合到当前的课程中

品格教育倡导的是在学校形成一种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所有课程中体现这些价值观,而不是开设专门的课程。具体做法是:(1)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2)充分利用每门课本身固有的价值观进行教育。

(二)整合认知发展和行为心理学的思想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因此,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帮助学生沿着这些阶段得到顺利发展。而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则坚持行为心理学观点,强调通过文献和历史的学习,给学生树立榜样,强化适宜的行为,惩戒不适宜的行为。品格教育认为,使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得到发展,必须注意理性和行为两方面的改变。课程的设置和教案也要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既要注意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使他们学会对道德是非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三)考察品格教育的进展情况

(1)教材中要安排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献资料。

(2)运用故事作为讲授道德价值观的媒介。通过故事可以使他们有比较深刻的感受,这要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

(3)把品格教育扩展到家庭。让父母知道学校对孩子提出的道德要求,使父母也有机会听到孩子在学校里阅读和讨论的有关道德方面的事情,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和父母进行讨论。

其他课程的教学同样要把一些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教材或演算题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根据计划进行教学的老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分组讨论,确认他们希望在孩子们身上传授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做才能最有效地形成这些价值观。在进展过程中要进行定期评价,包括:

(1)一年后教师对实施这项计划的支持率是否仍保持很高;

(2)教师把价值观整合到课程中去的关注程度如何;

(3)教职员工要求接受在职培训学习的需要如何;

(4)要检查教师对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有何反应;

(5)教师所认可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所在地区以及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有多大的一致性,需要做哪些修改等。

(四)注意事项

1.创造一种把核心价值观进行整合的环境

品格教育要和学生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1)道德人的概念包括动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动心(关注正确的事情)、动手(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知情行的统一。换句话说,在作出选择和进行判断时要运用道德原则。

(2)营造促进品格教育的大环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当前的学校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例如,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上升,电视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等。

(3)对学校实施品格教育计划的一些显著特点要向学生详细说明。学生应该知道学校打算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的、负责任的公民,帮助他们把脑、心和手与亲社会行为联系起来,他们要看到教职员工的榜样作用、学校的关爱策略,以及班级对核心价值观的讨论等。

2.学校可在整合价值观方面提供很多机会

(1)传媒扫盲。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校本课程来回应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要求。比如,现代家庭中的电视对儿童影响很大,禁止儿童看电视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品格教育提倡在中小学运用传媒扫盲来解决问题。方法有:

·对电影电视反映现实的程度开展讨论,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学习的,哪些是错误和应该放弃的。该影视作品的成功和消极之处是什么?

·对商业电视的讨论应该把它当作一种商业来对待,旨在创造新市场和开拓旧市场。

·通过对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和广告中的逻辑进行分析来磨练他们的分析能力。

·和学生一起讨论音乐、电影和电视对他们行为的影响,同时把这些影响与父母的影响进行比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是公开的和直接的,而影视作品等爱的是他们兜里的钱。

·讨论传媒中的色情和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使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应该模仿和提倡的。

(2)健康。健康课程应该成为道德教育关注的焦点。这里的健康教育应包括生理健康、性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儿童青少年积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生理发育,有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对于诸如迷恋网吧和游戏机、吸烟、酗酒等行为的学生要尤为关注。对学校品格教育的检查要包括检查出现这类学生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3)解决冲突。品格教育提倡“和平解决冲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但是,光有这样的要求是不行的。从小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就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这种价值观,全校师生员工都要坚持这种核心价值观。学校甚至可以专门研究这样的课题。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有关的研究课题,如科学和环境问题、版权的侵权问题、数学和统计方法的误用、历史问题、社会标准和公民行为规范问题等,都是学校品格教育所应关注的。

3.关注教师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发展

在全校实施品格教育,要帮助教师理解这项计划的结构特点,基本方法、所使用的材料和计划课程以及家庭活动的材料。但大多数教师很少接受过专门的道德教育训练,因此,对道德教育的发展史、人类道德发展的思想流派、道德行为的概念、具体的实例和达到目标的方法,处理有争议的问题的策略等都不熟悉,学校除了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五、评价

(一)评价的过程和方式

对品格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要注意:

1. 确定你的研究计划的性质。该计划只研究品格的某一个方面,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计划?一般地说,只评价某一个方面比较客观准确。

2. 评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价,以确定这项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施,是否和最初计划一致;二是结果评价,要提供关于计划效果的具体信息,目标实现程度如何。

例如,对父母教育效果的评价,可采取由第三方进行评价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父母对品格教育的了解、态度以及他们的做法,他们对这项计划的满意程度等。评价要分前测和后测。可采用电话访谈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对品格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学校及时发现评价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另外,这种评价也是对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始终支持品格教育的一种检验。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是经常变更的,新的继任者是否继续对学校提供支持应成为一个检验标准。

(二)注意事项

1.在最初制定计划时要把评价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在内

品格教育计划的设计者要考虑到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第一,计划是否如期实施;第二,计划实施的结果如何;第三,怎样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设计者要把计划和评价标准明确告知教职员工、社区和父母,以便使大家共同监督和按计划实施。同时也可以使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更加明确和细致,评价起来也比较方便。在评价时要把所要评价的材料收集起来。

2.在计划实施之初回顾相关的评价资料

回顾历史可以使计划的设计者预先说明学生评价和打分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什么样的设计是成功的。学校领导者必须了解本校开展品格教育的历史,能引用哪些积极的研究结果。

3.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对学生个体的品格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可借鉴其他专业课的方法。例如,在小学可以考察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定义性描述,还可以通过故事或其他方法把概念加以推广,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概念。在中学可以通过学生写的论文、对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他们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这些方面的评价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如政治标准、家长或教师的观点),要考察学生对待这项任务的态度、完成任务的细节、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恰当性和依据等。另外,对学生个体的考察还要包括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言行是否有礼貌、是否尊重他人、尊重公共和私人财物、是否遵守规章制度、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助人行为等,在这些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的“正确”标准的。

4.对品格教育研究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价

(1)要对研究计划的目标进行评价。例如,把促进尊重和责任心作为评价目标,就要考察教职员工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这些道德品质的,可以列举出行为表现的清单,例如,是否按时交作业(在最终期限之前完成任务);学生在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时使用“尊重”和“责任”这类术语的经常性;辱骂、打架、破坏和偷窃行为的发生率等。

(2)学校要确定他们是怎样收集数据的。有些数据比较容易收集,如学生违纪行为的减少或消除数量。但有些数据较难收集,需要教师平时注意观察和收集,如学校的道德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的情况,学生积极行为的增加,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活动等。

(3)学生的自我报告是另一种需要收集的重要数据,但在使用时要采用匿名的方式,因为这不是评价某一个学生的行为,而是要了解学生对这项研究计划效果的真实看法。

除上述评价方法和要求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父母、社区居民、教职员工的调查和评价来考察品格教育实施计划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合作研究、进行培训、指导,使中小学品格教育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

责任编辑徐向阳

15.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十五

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重视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掌握方法、增强本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

二、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师的教育素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园孩子中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经常调整,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如大班语言活动:阅读“我的小手真能干”,教师借助幼儿自己的演示,引导幼儿说出一系列关于“手”的汉字,并组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

素质教育讲究效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至今仍重上课,忽视将教育渗透与幼儿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提出的,而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幼儿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待那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并患有某种特殊缺陷的幼儿,教师能注意做到接纳,善于对待。如去年大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慢,针对这种情形,我们的教师先从该幼儿的兴趣入手,观察了解该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该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为他建立个案,在活动中,注意考虑到该幼儿的特殊性,适当的降低难度,发现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获得成功。该幼儿升入小学后,已能基本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能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重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样样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兴趣又都是随意的,脆弱的,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幼儿兴趣的引导、保护、培养和强化,努力使幼儿从小就培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

如:在幼儿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新大班幼儿的绘画基础较低,我们进行了培养三步曲,涂色-模仿-创意,逐步培养幼儿兴趣,现在,孩子们一听说美术活动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

2、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累。”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进行常规训练;通过节日活动,培养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大胆交往的能力。

3、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幼儿更喜欢的是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所以幼儿的游戏要充分体现动作性。为了激发智缓幼儿学习“倒数”的兴趣,教师让这些幼儿合作组建“楼梯”,以积木为原料,“楼梯”搭好后,每人选一个小动物,让他们带小动物上楼、下楼,练习顺着数、倒着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让他们反复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倒数”练习,让智力缓发幼儿在这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中做做、玩玩、想想、说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上一篇:6年级校园安全伴我行征文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8课妈妈的节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