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10篇)
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命多么可贵》的第一课时《感激生命》。本课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学校、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追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唤醒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平凡与伟大;
三是让学生体会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各方面的关爱,懂得如何感激在生命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真正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珍惜眼前这美好、温馨、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溺爱,加之小学阶段生命教育比较缺失,不少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宝贵,不懂得感激与感恩。所以,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教学资源内容、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
我将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揭示主题。第二、第三、第四个环节分别是爱在温馨的家里、爱在温暖的集体里、爱在社会的真情里。第五个环节是社会调查,体验珍爱。
下面,我具体的为大家介绍教学过程:
生命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我运用了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视频,(点击万花筒),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之后,充满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诗歌,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的画面,帮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通过问题:自然的过渡到生命。于是我采用课件《妈妈日记》(点击课件),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诞生过程,并配上照片来认识生命的降临给予母亲的幸福,体会生命的存在对于家人的非比寻常的意义。
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家人的呵护,通过课件“温馨时刻”,让学生体会那温暖的瞬间,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小镜头”(点击课件)让学生倾听父母爱的表白,帮助学生回忆和感受家庭生活细节,通过采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各抒己见来寻找生活中的爱,使学生认识到对于关爱自己的亲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然后,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一个活动,提出问题: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这么多年来,父母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父母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父母语重心长教育你好好学习健康生活的话有多少句?这么多年来,我们与父母相处中有多少个感人的故事?你能算出父母的爱有多重?当学生门动笔去计算时,就会发现这根本是一个无法计算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考父爱母爱的伟大,意识到作为爱的回报,他们也有责任照顾自己,爱惜自己,接受爱的同时,还应该懂得回报,利用课件“问题讨论”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这样就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通过课件“校园关爱”(点击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做引子,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去捕捉,去收获,让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学校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关爱,充分感受到应该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爱的回报。
爱在社会的真情里。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比较少。首先,我用书中的图片揭示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爱;然后用问题让学生去自己寻找。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充分利用课件,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对他的关爱。同时,国家也制定了法律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我也设计了课件出示出来,让学生有所了解。
最后,通过活动“小调查”(点击课件),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那些生动的情境、平凡的细节,切身体验到社会的关爱,使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承载着来自社会的共同关心。
总的来说,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精心营造轻松体验、自由探究的氛围,巧妙地引导他们体验家庭、体验学校、体验社会给予他们的爱。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亲人、学校、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还通过若干个生活细节,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唤醒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懂得对周围的人要充满感恩,随之情感进一步深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谢谢大家!
2.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中的《同学友谊要珍惜》的第二课时《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学生在集体中生活中,必然要与小伙伴交往,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产生友谊,从他们的愿望来看,大家都愿意交朋友,朋友使他们得到集体的归属感。但是当代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有不少人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导致一些同学渴望朋友,却没有朋友。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我们都是朋友”通过引领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对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加深了理解。通过回忆成为朋友的原因,感受友谊咋样经过时间的磨砺越来越深厚,通过辨析,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技能: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过程与方法: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难点: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学科,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友情珍贵,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喜欢比赛,但注意力易转移,自控力较差等特点,让他们一节课都围着你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他们的潜能,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趣、灵活的运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活动1: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活动2:同学们你们在建华中心小学上两年多了,也交了不少的好朋友,说说你有哪些好朋友?你的好朋友都有哪些特点?那么在朋友之间你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把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讲感人的故事其他同学静静听
(二)。猜猜我的好朋友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
猜我的好朋友游戏规则:用一块
布包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叫几个同学从前面经过,并说一句话,让蒙眼睛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游戏开始..
学生玩猜人的游戏。
(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
猜着的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朋友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
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
生:第一副:借作业给朋友抄。
第二副:有不问明情况要帮朋友打架的。
第三副:有帮朋友逃课帮助保密的。
第四副:有帮朋友偷摘葡萄,帮忙放风的。
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往中人人平等。
生: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试举一例。
生:劳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生:活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四),填一填
你的好朋友一定很多,选择一位填在下表中。
我的好朋友
成为朋友的原因
朋友的特点
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五),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你寒冷时的一丝温暖的阳光,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朋友共同完成了<资本论>,所以,孩子们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黄金
有价,友谊无价。
(六),作业设计:
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三
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说课稿怎么写?下面YJBYS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集体处处有规则》说课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集体处处有规则》,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
《集体处处有规则》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课文。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它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本课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集体的一员,在集体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集体生活处处有规则。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这一课属于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儿童道德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所需要的同伴关系和集体生活环境,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集体生活。
二、说设计理念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表达交际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分享交流、游戏、探究讨论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做到“小、近、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考虑到儿童的差异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的集体生活,指儿童所处的学校集体、班级集体等。根据儿童和教材的结合点,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所舍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⒉ 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⒊ 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五、说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上课伊始,播放“一次集体活动”的短片,提问学生红苹果队为什么会扫兴而归,引发学生思考,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寻找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对教材进行科学取舍。
1、寻找生活中的规则。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规则,如篮球规则、交通规则等,并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规则,利用举例的方式,由浅入深、由近到远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规则的基本内涵。让学生在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关注生活现象,思考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促进其深入有效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2、寻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首先教师让学生获悉与之关系密切的学校规则是《小学生守则》,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把图片与守则内容连起来。通过核对,引导小组讨论:小学生守则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说出对哪一条的理解最深刻。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没有这条规则,学校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对每个同学可能有什么影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让学生把单一的“规则”迁移到日常行为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热爱学校的孩子。
3、播放图片“没有规则的世界”。教师配上解说: “是啊,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马路上将交通堵塞,车祸横行;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公园里将遍地垃圾,破败不堪;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车站里人们不再排队,争抢无序;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校园里将追逐打闹,混乱不堪;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课堂里将各做各的,一无所成……一句话,假如没有规则,世界将一片黑暗、一片混乱,十分可怕。”我们都要遵守规则,从小做一个文明人。”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意识到没有“规则的世界”的可怕,从而深刻领悟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发现别人的缺失,对比自己的行为,为自己以后遵守规则,打下基础。
(三)交流学习体会,指导现实生活
要使教学向学生的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必须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4.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四
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路小学 贾春立
课 题:瞭望世界
子 课题:壮丽而奇异的地球风光
(一)世界第三极 学习目标:
1、认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2、能够通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
3、理解人类在这些自然区域说从事的各种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青藏铁路之最及相关情况的,感受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
学习准备:
教师:第四版十元人民币一张、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世界地形图。
学生:课前收集的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中国地形图。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版十元人民币)你知道这张人民币背面是什么图案吗?(珠穆朗玛峰)
2、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地方?(青藏高原)
3、一提起青藏高原你都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与青藏高原有关 的词条写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统一写在纸板上)
二、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1、根据学生所写的词条中与自然特征相关的词让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并适时揭示课题——世界第三极)
2、猜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学生分组交流,全班汇报。)
3、(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
(1)你能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吗?(学生读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
(2)根据图例上的颜色判断青藏高原的高度。
(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区域,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一。)
4、(多媒体出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图片)猜猜看,哪里是青藏高原?
(通过图片对比,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有与南北极相似的地貌,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二。)
5、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在青藏高原上也会出现烈风、酷寒、暴雪 这些在南北极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即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三。)
三、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课件播放:青藏风光)考考你的记忆力:你都看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回忆图片内容,了解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2、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你知道它是怎样测得的吗?(介绍第二次测珠峰的经过。)
3、想象一下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了解青藏铁路。
1、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铁路。(学生根据资料汇报:长度、通车时间、之最、环保等等。)
2、(多媒体播放)天路。
五、延伸探究。
课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去了解青藏高原。
板
书:
海拔最高
5.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五
前卫小学 蒋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承诺方式;
4、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诺千金》的故事录像;
2、制作教具:小信箱;
3、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承诺形式;
2、收集诚信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教学过程:
活动
一、联系生活,初识诚信
1、师: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举例说说他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2、学生思考并交流事例。
3、小结: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受到大家欢迎的。
活动
二、谈古论今,了解诚信
1、过渡: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回到悠悠历史长河中去,看看古人是如何信守承诺的。大家要静下心认真看,仔细听。
2、看媒体: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3、思考:你们看了这个故事,想对故事中的季布说些什么?诚信给季布带来了什么?
4、指名交流后小结:季布的承诺是一诺千金。他的实际行动让世人记住了他的诚信,难怪人们宁要季布一诺,也不要黄金百两。这就是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的由来。(出示课题:一诺千金并理解“诺”:诺言、承诺)【板书《一诺千金》】
5、师: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他们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6、媒体出示故事:
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了。当他询问拒聘的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7、学生随意猜答案。
8、媒体出示答案:
因为这名留学生有三次逃票的记录,公司不会用一个不诚实的人。
9、思考: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实看得那么重要?你的看法是什么?
10、小组交流。
11、指名交流并小结: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
活动
三、说说演演,解决问题
1、出示场景,出金点子寻找解决办法。
师:承诺了别人就应该尽力去做到,但是有时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失信,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吗?找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说一说,演一演——
(1)买书没有买到
(2)等朋友等了半小时还没来
(3)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答应一星期后给他,可是我来不及看,怎么办
2、学生交流,表演。教师也共同参与。
3、出示相关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小学生行为规范十个好习惯》)
活动四:提出困惑,积累素材
1、过渡: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在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存在着,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不讲诚信的事例呢?你的感受是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2、学生写悄悄话。(不要写姓名)
3、学生把纸条放进信箱。
4、总结:愿同学们说了就要努力做,人人争做诚信的小公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承诺方式;
2、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过程:
活动
一、交流会,谈谈生活中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事例。
1、导入:在上节课的最后,我们已写下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事例,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想不想来听听呢?
2、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抽取纸条读一读。
3、学生结合书本“交流会”的内容,同桌交流感受。
4、指名交流并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轻易许诺,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做。
活动二、七色光,交流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
1、师: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口头上的承诺,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承诺形式呢?
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交流,并在黑板上展示。(产品保证书、发票、保修卡、借条字据、合同书等)
5、小结:每个人对承诺有不同的解释,我们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
活动
三、新视窗,了解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
1、过渡:你们知道吗?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2、媒体出示:《我国高校首次向大学生发放“学生信用档案》
3、学生看资料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4、指名交流并小结:遵守诺言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自律表现,而且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活动
四、赠送名言,互相勉励
1、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找到的诚信名言制作成卡片。
2、学生把卡片送给好友,互相勉励。
3、总结: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努力争做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一诺千金》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诺千金》是浦东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美德的传承》第2课。教材提供了七个板块。第一板块历史坊:向学生介绍了“一诺千金”这一典故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引申其它有关诚信的成语。第二板块七色光:学生运用实物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第三板块故事园:学习故事中的诚信榜样,感受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好传统。第四板块交流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做到遵守诺言。第五板块金点子:由浅入深,思考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遵守诺言时,你该怎么办?第六板块探究角:辨析材料,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第七板块新视窗:知道遵守诺言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与本课教材相关的,前有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这不是我的》、《信得过商店》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成功属于大家》;后有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对假货说“不” 》。
《民族精神纲要》中指出: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诚信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本教材通过以上教学板块让学生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不诚实守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2、说学情
根据平时的观察及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本班学生在诚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有些学生早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就知道做人要诚信,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了各种情况,却不会去做。例如:学校每个月要收费,班级每周要还书,有些学生答应老师要交费,要还书,第二天还是会忘记。甚至有些同学对于每天要交的作业本也会经常忘记带。
(2)有些学生喜欢信口开河,对人轻易许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却言而无信。
(3)还有些学生思想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做不到诚信也无所谓,不去想办法解决或补救,结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危害。
4、说教法
由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不善于说,不敢说。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结合了书本已有的教学资源和课外补充的事例,运用谈一谈、看一看、议一议、演一演等多样活动,力求平等地与学生一起探讨诚信问题。
5、说学法
课前的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查找,为上课做好准备,让他们初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上的学法: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学会同伴之间交流与合作。课后的学法:能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言行一致。
6、具体实施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交流身边讲诚信的实例,接着观看录像了解一诺千金的故事,并揭示课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教会学生一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承诺时补救的方法。
6.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诚实是金》,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
《诚实是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课文分为四个部分:1、诚实守信。书中用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诚实做人的原则。2、小洞不补,大洞难补。书中通过小刚贪小便宜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说谎成习惯后的危害性。3、诚实是金。课文通过列举的两组内容,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都要坚守诚实的品质,帮助他们认识诚实的重要性。4、“活动角”——模拟情境表演。书中安排了四个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感悟和体验,在活动中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民诚实的态度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和信任的人。本节课,我安排完成课文的前两个部分。
二、说目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正以惊人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查表明,有不少学生就是通过网络学会了撒谎失信,并以撒谎或愚弄他人为乐事。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诚实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诚实是美德,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都是诚实、有勇气的表现。知道诚实有多种表现,如拾金不昧、信守诺言、人穷志不短等。
2、技能目标:自己遇到实际情况能真正做到诚实。能诚实地对待错误,能真心悔,敢于承认错误。
3、情感目标:努力做诚实守信的人。
三、说过程
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将运用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如:我们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其次是通过电影创设情景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的教法将视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中有所调整。学生将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来学习。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的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所以我在课的开始播放《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动画,让学生思考:许衡是怎样一个人?并小结:许衡诚实地做人,诚实地做学问,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借以引出故事《精神癌》,集体讨论:听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这位高才生就因为撒了一次谎,就被开除了,你觉得他冤吗?而引出课题《诚实是金》。
活动二:感受生活,加深印象。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让儿童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搜集资料,获得信息,激发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品德与社会》中应该达到的目标。所以第2环节,我设计了:辩论小擂台。
大致内容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而且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想凭着自已的学识和才华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了。请看他的个人资料:屏幕显示文字──留学生个人资料:1.学习成绩优异;2.精明能干;3.诚信记录:曾三次逃票。分正反方,讨论成绩重要还是诚信重要!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争辩中明白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认可,更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可见,做人首先应当讲诚信。
活动三:小品助阵,明辨是非。
1、播放课件《小洞不补,大洞难补》.
2、讨论:(1)你喜欢剧中的小刚吗?为什么?(2)小刚为什么要撒谎呢?(3)照此发展下去,小刚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4)小刚错在哪里?如果你是他的小伙伴、老师或家长,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演小品《醒醒吧,小刚!》
上述两个环节的设计,我所遵循的理念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与儿童生活沟通,与应用相联系。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得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各种信息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寻找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与他人分享,最终形成能力。
活动四:颂读小诗,升华情感。
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引用了诗歌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1、老师先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导入:同学们,诚自心,信自行,心行合一。让诚信变成清晨你窗前一缕温暖阳光,让诚信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让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2、然后再一起吟诵小诗:《诚信如歌》
诚信是你的鼻子,没有它,你享受不了木兰花的芳香。
诚信是你的眼睛,没有它,你看不见那蔚蓝的天。
诚信是你的手,没有它,你触摸不到你的心跳。
诚信是你的脚,没有它,你感受不到祖国山川的秀美。
诚信是你的生命, 有了它,才能绽放出人生的辉煌。
活动板块五:课外拓展,落实诚信。
7.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的第四课《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感谢教师以及在学校中为自己服务的工作人员。教材的活动安排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由于本单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地位,对这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调查,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2、行为与习惯:了解并感受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辛苦,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同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选择的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但是,我班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学生思想狭隘,对于教自己课程的老师的辛苦工作,因为经常能够接触,所以他们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我发现学生虽然在遇到老师时能说出老师好,但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还有的学生只向自己班主任老师问好,对其他老师则熟视无睹。另外我班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太讲究公共卫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的清洁工人辛苦的维持校园卫生,他们觉得心安理得。至于对学校中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他们也没有必要的尊重。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去调查、访问,去发现学校中的工作人员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去感受他们默默为自己付出的`爱心,从而真正去感谢他们,尊重他们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亲自调查、采访、记录,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获得思想的升华,从内心去感激、尊敬和爱戴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品社课程强调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符合学生情绪水平的氛围与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讲,贴近儿童生活经历的情景,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容易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为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把学生带入到老师辛勤工作的生活情景当中,唤起孩子们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歌颂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老师,他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让我们走近老师,理解老师,同时板书课题:在学校工作的人们。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我就营造一种体会教师忘我工作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波动学生内心的情弦,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1、体验师爱
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常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的目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典型事例有时候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于是我播放一段本班学生正在上课的录象。
因为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老师关爱的场景。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为孩子们的情感推波助澜。这样在看、听、说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教师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同学们知道了老师每天要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备课、 批改作业,放学护送我们过马路。晚上回家还要备课、改作业,真不容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不仅对教师有所了解,而且有更多收获。(播放课件:老师关心学生的成长。)
看过录像,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具体事例,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关心,一起体验老师的爱。
2、故事交流,分享感受
同学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把你和老师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学生和同学在交流中从不同侧面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他们就能很自然想到该如何对待老师。由此再提出该怎么做来尊敬和感谢老师,此时孩子们的回答一定是发自内心最真的情感。
3、爱的表达
同学们知道了要尊敬老师,那怎样表达你的敬爱和感谢之情,同学们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方式 (比如,写信,写首抒情诗,做卡片,与老师谈心)。
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这时教师要肯定、鼓励他们的做法,使他们懂得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互动,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4、学校大家庭
当学生生的情感还停留在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中时,我再相机提出问题,完成向本课第二个环节的过渡:同学们每天来学校上学,除了老师在为我们服务,其实学校还有很多人也在不同岗位为同学们服务,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你了解他们吗?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我们的学校秩序井然。在这个环节里,将请学生分组来汇报课前完成的采访调查记录表。
(关于采访调查,孩子们不再陌生,在之前的语文活动课上就已经了解并亲自实践过。因此,这次活动前,我在孩子们不知道的情况下预先跟孩子们要采访的对象(如校长,清洁工,门卫师傅等)进行沟通,是使孩子能顺利完成有针对性的采访任务,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组后我会对每组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当采访完成后,再指导每组完成记录表。*)
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可在屏幕上播放采访时的画面或者是采访对象平时工作时的画面,让其他学生通过画面能更直观感受到学校里不只有老师,还有更多的人为了大家正常有序的学习在默默地付出辛勤的劳动,而这些都是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这样前后在学生心里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在每组汇报完后都会请大家一起来交流感受,可以是自己采访后的感受,也可以是听完汇报后的感受,学生交流起来才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发自内心去关注并尊重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的目的。
紧接着让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默默为我们服务的人的尊重和感谢。当然,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有了这份真情实感,就能促使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变,因为此时学生已经知道该怎么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尊重,爱戴和感谢学校中的人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且在这份真情实感中也就自然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此也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并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附:
采访调查记录表 采访对象
采访主题 ( )一天的工作 采访内容
您每天几点钟到学校?
您到校后紧接着做那些事情?
您在采访前正在做什么?
您接下来还会做什么事情?
您几点离开学校?
您回家后还会做哪些和学校有关的事?
您工作中最烦心的事是什么?
您工作中最愉快的事是什么?
8.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八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诚信是金》,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论说。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诚信是金》是鲁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学习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对“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待人”这一教学内容所作的铺垫。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联系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道诚信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爱惜自己的名誉。
2.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现在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本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做到在生活中要讲诚信。
教学难点是:
1.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学习正确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错误。
2.了解诚信的可贵,学会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3.引导学生努力做诚信的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诚信这一涵义已有初步的认识,能辨别什么是对与错,只是在选择实践方面的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四、教法学法
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
通过故事体验,积极讨论等方法感受诚信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的设置我的教学过程分五个流程进行: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讨论辨析,加深印象;
(三)、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四)、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五)、总结升华,课后延伸。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学生自由发言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教师讲述一位博士的经历的启示看课件:博士的个人资料,故事看完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个不讲诚信的博士会不会被录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从而自然地引出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博士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更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做人首先做到诚信。通过故事导入,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外转移到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诚信是金》。
(二)、讨论辨析,加深印象;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掌握知识。教师出示课件:有一个年青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年青人哪个都不舍得丢,思索了一会,他把“诚信”丢进了水里。教师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提出“人无信不立”的思想。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三)、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这个过程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课件,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大家身边就存在很多对人不
守信,对事不负责的现象,说一说你对这些现象是怎么看待的?大量的事实,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体会和深悟到:在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安全感。从而认识到营造诚信社会的重要性。
2、教师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好少年呢?
(1)学生展开讨论。
(2)综合意见,进行总结。(1、不撒谎
2、考试不作弊
3、不抄袭作业
4、借东西要及时还
5、捡到东西要交还
6、不弄虚作假
7、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让学生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增强同学们对诚信的理解与把握,真正成为诚实守信人。
(四)、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教师课件播放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教师总结《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让诚信更深地扎根于孩子的心灵,深悟到:诚信是千金难买的,诚信无价!
(五)、总结升华,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一起播种真诚,收获友谊,而大家也实现了与老师的承诺,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了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一课,你们都是诚实守信的好同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诚信做人,做一个有诚信的好少年。课下继续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这个流程,让学生谈谈本课的主要收获,总结诚信知识,把诚信知识内化为一种内驱力,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讲诚信带来的收获,使活动的主体真正得到发展,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纵观本课,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感知,在实际中体验,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9.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 篇九
1、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3、继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难点:
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课前准备:
1、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干净整洁和凌乱不堪环境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垃圾分类及其处理办法的图文、音像资料。
2、教学器材:电脑、投影。
3、教学课件:垃圾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调查小组:环境留影组、采访小组、知识收集组。
2、分组活动:
活动一:我为环境留张影,比一比谁是细心的摄影家。
要求:既要拍出美景,也要照出不足。
(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环境图片和影像的材料)
活动二:调查垃圾最后的归处。
(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以实地采访)
活动三:收集垃圾分类的资料。
(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上网查资料)
3、教师将资料整理成册。
二、情境激情:
1、过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环境留影组的调查结果吧!
2、课件出示同一地点打扫前与打扫后的对比照。
3、请小观众们自由谈谈观后感受。(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经过打扫可以变成整洁的环境)
4、过度:脏乱的环境经过人们的打扫、整理变得干净了,可是那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呢?
5、请采访小组小调查员介绍自己的采访收获。
6、教师播放垃圾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图像。
7、学生观看后可自由提问。(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8、介绍垃圾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9、小结:垃圾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0、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垃圾呢?(对垃圾进行分类)
三、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1、活动:给垃圾找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实物图给垃圾分类。
2、学生交流分类过程中的疑问。
3、根据自己组的疑问从知识收集组同学收集的资料中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继续完成垃圾分类活动。
4、全班交流答案。
四、知行统一:
1、过度: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学会了给垃圾分类的方法,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真正去做时会有哪些困难哪?(有的地方没有分类垃圾桶,周围有的人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2、活动:设计张贴垃圾分类广告语,给学校、社区负责人写倡议书,每人拥有一张自我监督表。
五、总结全课,引发新知: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活动中相信大家的收获都不少,善待垃圾要从我做起,把垃圾变废为宝,也是善待垃圾的一种表现,我们下节课在一起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吧!
教学点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目标明确、难度适宜、切合生活实际的各种活动,重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体验。学生在一系列连贯完整的活动中,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巩固旧知、获取新知。其中,在课堂上运用知识模拟给垃圾分类这一活动,教师曾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先介绍分类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模拟分类。
10.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篇十
下面,我就我所执教的《诚信就在身边》这一课,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这是科技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诚信,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建立诚信档案,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展开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主题为线索,一明理实践为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心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诚信。
在活动的开始,我为学生播放故事《曾子杀猪》,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觉得曾子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耳熟能详的故事、形象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到:曾子宁可杀猪也要实现对孩子的承诺是难能可贵的。
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认为什么是诚信?让学生懂得:诚信就是为人处世,诚实守信。这样的设计直奔主题,是学生对于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体验诚信、实践诚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诚信故事会
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诚信事例和大家分享。这些小故事从正面为学生树立了讲诚信的榜样,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可贵。
活动二:诚信的镜子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那课堂也只能变成学生“高呼口号”的场所。确实,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不诚信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比比皆是,作为老师,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倡导诚信,让诚信之根深深扎根于学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回避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下,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努力向学生展示一个积极阳光的社会,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安徽阜阳nai粉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让真空的生活生成教材,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更深刻地认识诚信的重要,呼唤诚信,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然后再回到课堂开始例举的图片,骇人听闻的事例,义正词严的言语,此时,学生心中的道德星火已被点燃,他们的道德情感空前高涨。我想这令人震惊的事例会让学生刻苦铭心的,从而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活动从反面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讲诚信的危害,让学生理解只有诚守信,才能获得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诚信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三)勇敢面对,实践诚信。
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明理践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诚信的问卷调查,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诚信度。接着让他们写出自己以前不诚信的经历,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敞开心扉,勇于面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诚信的渴望。健全学生人格的形成,为今后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说课稿】推荐阅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检测07-28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复习计划09-04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卷10-3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11-30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4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苏教版)07-15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试题12-13
八年级品德品德说课稿格式10-09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06-29
鄂教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