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2024-08-10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精选12篇)

1.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一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在我发现一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经过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早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早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或是望着天空,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他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早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要么就疯跑,根本没有听老师的要求,只有我领着他,他才跟着走。

2、游戏

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早餐后的区域活动他最爱玩的就是美工区的橡皮泥,每次都是玩这个,我来的这两个月只要他来幼儿园,区域活动必然玩泥工。在玩泥工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都是安静的坐着玩。但每次开始收区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直到老师过来带他过去,他才把泥工桶和泥工板放回去。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咬勺子,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他不喜欢喝汤,每次吃过饭的那碗汤,他从来没有喝干净过。属于自由派,想喝水了就喝水,自己跑去倒一杯水。

4、上课

在上美术课时,小朋友们都认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画画,而他则自己干自己的,仿佛没有听到老师的要求,并且老是站起来,发出奇怪的声音。等到别的小朋友的画都画完了,再去看看他,那张纸已经被他破坏的不成样子了。他很少能安静的坐在那,一会就离开自己的桌子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5、睡觉 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除非他真的困了,他才会睡着,一般中午他是不睡的,一直睁着眼睛在床上呆着,直到起床。不管是穿衣服还是脱衣服,他都有困难。睡觉之前脱衣服,他就呆呆的坐在那,直到老师过去提醒他脱衣服。起床之后,他到处跑就是不穿衣服,让他穿他也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小班的孩子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已经基本能自己穿衣穿鞋了。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能否判定刘津彤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我只能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这就是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却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从以上观察我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通过以上分析几乎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不怎么关心,他的所有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在操办,每周也难得跟爸爸妈妈见一面,一个月几乎也见不上几面。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沟通也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爷爷奶奶对孙子溺爱,没有很好的教育,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就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父母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只是让他安静的呆着,并没有采取任何适当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矫正。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建议: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园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建议:教师不能忽略他的行为,应该多了解孩子。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二

本文重点研究一般型个案,其行为特征:能力中等,行为表现一般,交往积极主动性及水平中等,对没有同伴共玩感到不安。

一、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多样,但幼儿还是缺乏交往技能。

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主要是早上入园的户外晨间活动饭前自由活动、饭后自由时光和下午餐点后的自由活动。连续三天观察了小朋友们在这些自由活动事件中的交往方式并记录,然后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语言符号是幼儿通用的交往方式,而且使用率很高,其次是表情性符号,特别是手势,幼儿喜欢用手部动作表达。受欢迎型幼儿会运用各种交往的方式,尤其是语言符号运用比较多;被忽视型幼儿没有任何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为零;被拒绝性幼儿的推让行为较多,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很多,只不过是消极方面的。这反映小班幼儿缺乏同伴交往的技能。

二、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幼 儿本身的身体特征 、性格特点 、认知能力成为影响交往的基本因素

那些外形好、聪明又听话的孩子同伴交往质量高。本研究中的受欢迎型幼儿上课表现认真,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自我控制力很强,成为班里老师和孩子都喜欢的孩子。被拒绝型幼儿经常表现出不友好的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上课表现不好,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伴的拒绝,其交往质量不高,表现出交往不善。

2.幼儿日常生活中提供的交往机会成为影响交往的重要因素

幼儿在园的时间长短、座位变化, 为幼儿提供了交往机会,成为影响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的受欢迎型幼儿在园时间最长,其他类型的孩子入园都较晚,离园也早。受欢迎型幼儿由于比较活跃,经常被老师调换座位,这样在空间上为他创造了很多的同伴交往机会。

3.家 庭的教养风格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成为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又一重要因素

除了孩子本身和幼儿园的因素外,家庭的因素也很重要通过采访一些家长,了解到家长之间也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帮助幼儿找好朋友,比如棒棒的妈妈,家家的妈妈。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 被忽视型幼儿的唯一的好朋友也是在家长一方的因素下产生的。家长之间的工作联系、生活联系成为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相关的教育建议

小班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有较强的交往愿望,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单与父母交往已不能满足小班幼儿交往的社会需求, 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实际交往体验,创造开放式的交往环境,促使孩子的交往能力获得良好发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在专门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通过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交往的乐趣。比如开展《好伙伴》主题系列活动,将活动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张全家福,张贴在活动室一角,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初步学会用语言商量的方式处理与同伴发生的争执。在同伴分享时,老师对愿意一起分享玩具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和支持,强化这种正面的行为,让幼儿获得交往技能。

2.在集体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了解朋友的简单意义,鼓励幼儿之间找好朋友,在游戏中不断巩固幼儿对同伴的印象(同伴的声音、同伴的外形),让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拒绝型幼儿受到关注和了解,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开展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加强幼儿对社会的另一种体验。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有些幼儿霸占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放在自己前面,不会谦让。我们就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分享、谦让、助人、抚慰等。

3.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比如来园时让值日生做小接待员,热情接待同伴,互相问好; 餐后散步时让孩子们自选同伴拉手等; 让幼儿自由选座位,即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座位。本文中的受欢迎型就是通过座位的变化, 在空间上增加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自选座位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协商、磨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大大提高。这些无形中就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从而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

4.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比如被忽视型幼儿温正楠家庭要在家多和孩子说说普通话,让他适应语言环境,同时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方便交流。家长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技巧,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还可以和其他家长一起利用双休日为组织一些聚会活动。

此外,教师要关注到每种类型幼儿的同伴交往,尤其是那些被忽视幼儿;教幼儿学会用各种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同伴交流;让受欢迎型幼儿带动整个集体的同伴交往发展。

3.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篇三

分析:

黄帅帅此刻的交往本事已经很强了。不管是在什么情景下,他都会从容应对。在与比他小的孩子交往时,他大多会用“强硬的”交往方式(不提倡),遇到比他强的,他就会采用“迂回战术”——“哄”,以此来到达目的;在与比他大的或同龄的孩子交往时,他又会采用“商量”的办法,到达目的。

4.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篇四

原因分析

⒈铭铭从小由爷爷带大的,爷爷对他疼爱有加,每一天来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⒉铭铭在家里十分的自由,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喜欢走出去玩。

采取措施

⒈个别教育,给予铭铭“异常的爱”,午睡陪伴着他,在一日生活中进取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5.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篇五

观察教师: 幼儿姓名:彤彤 幼儿情况:

彤彤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个案观察记录:

2013年5月10日 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彤彤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总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当我提醒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2013年5月15日----2013年5月18日 就餐

彤彤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旁边陈卓立的头发,有时把不爱吃的东西放在别人的碗里,他还是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

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2日 游戏

彤彤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站着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分析研究:

1.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2.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教育对策: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老师的教育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策实施: 1.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 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2、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彤彤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3.用耐心期待蜕变:

好动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幼儿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彤彤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好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彤彤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家园配合训练,彤彤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对好动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学期是不够的。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彤彤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二

一、幼儿基本情况

贝贝:女,4岁半,幼儿园中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二、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3、9 行为表现: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放开,到班上后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

教育措施: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观察时间:2013年10月

行为表现:上课时,小朋友齐声唱着歌,我发现她边唱歌边表演着可当她发现我在注意她时,马上害羞地低下头,我装成没看见,过了一会她又跟着唱了起来,她的声音好听且节奏感强。

问题的分析:父母关系不和,母亲经常在外玩,父亲较孤僻,不太爱讲话,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又打又骂,造成幼儿心理紧张,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幼儿缺乏鼓励,没有自信心。

教育措施:

通过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观察时间:2013年11月

行为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只见她一会功夫就换了好几张纸,然后开始四处张望,见没人理会她,开始把椅子弄得“吱吱”响,我走了过去,她赶紧捂住画纸,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画?”她从嗓眼里发出了蚊子大的声音:“我不会。”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问题的分析:虽然该幼儿对能力较强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难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

教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小组长、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唱歌比赛中,该幼儿声情并茂的演唱获得大家的赞赏,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观察时间:2013年12月

行为表现:体育活动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帮助拿活动器械,她也举起了小手,并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让老师看到她,我请到她,她很兴奋,去拿了器械,并主动帮助分发器械,活动结束后,她还这招呼伙伴们把器械放到篮子里,带回班上。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主动帮助班级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终,能指导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渐巩固其良好行为。

教育措施: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三、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贝贝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一

2014年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6.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六

笔者深入幼儿园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较明显的同伴互动行为, 而历来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大班幼儿的同伴互动, 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同伴互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同伴互动行为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它是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或者价值观因另一个儿童的行为而改变的过程。[2]自主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活动氛围, 同伴互动行为也相对较集中和自由。本文中的同伴互动是指发生在自主活动中的小班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相互交流和应对的行为。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保定市某幼儿园小班的43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结合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 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 笔者正式观察的时间是每周三下午3:00到5:00, 为期三个月, 并以轶事记录的方式, 记录下典型的幼儿互动行为过程。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

结合小班幼儿特点, 本文将记录的63个事件归纳为三个主题类型, 即:友好型互动行为、中等型互动行为和不友好型互动行为。在本文中, 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有益的, 能友好相处的行为, 分为关心帮助和表示友好, 分别出现8次和3次;不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不利, 不能友好相处的不受欢迎的行为, 分为攻击、告状、争夺资源和拒绝帮助, 分别出现4次、11次、7次和2次;中等型是介于友好和不友好型之间的中性行为, 分为共同参与游戏、寻求帮助、提醒和维护规则、炫耀、表达情感, 分别出现12次、5次、2次、3次和6次。可见, 中等型互动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 约占了总体的44%, 其次是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约占38%;而友好型互动行为只约占18%。其中大多数互动行为中都出现了言语交流。其中最多的是共同参与游戏, 最少的是提醒和维护规则。

总体而言, 小班幼儿同伴间的中等型互动行为较多, 不友好型互动多于友好型互动, 告状、争夺资源等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在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 友好型互动行为出现较少, 这与幼儿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以及教师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

本文把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分为语言、动作、语言伴随动作这三种, 其中语言方式出现18次, 占28.6%, 动作方式出现20次, 占31.7%, 语言伴随动作方式出现25次, 占39.7%。

可见,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方式中, 语言和动作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语言伴随动作的比例最大, 单独语言和动作的方式差别不大, 动作略高于语言, 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征所决定,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动作比语言反应要快的现象。

(三)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现象描述及分析

本文以一个友好型和不友好型行为的交叉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事件: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的一个爬行区域边上, 高悦涵小朋友推了身边小男孩一下, 站到了一个小墩子上, 说“这个是我的”, 男孩听了, 刚要走到旁边那个上面, 只见高悦涵又用手拦了一下他, 说“那个是***的”, 她边说边拉旁边一个小女孩站上去, 说“她是我的好朋友”, 然后小男孩就跑走玩别的了。

分析:在本案例中, 高悦涵的行为既有友好型互动行为, 也有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不友好型表现为对地盘的抢占, 也就是争夺资源, 进而导致攻击行为, 友好型表现为对好朋友的维护, 即表示友好和帮助, 互动方式是语言伴随着动作。小班幼儿开始对同伴表示友好, 希望得到更多地关注, 对“好朋友”有了初步概念, 是一种积极的同伴互动行为。但同时, 幼儿为了争夺稀缺资源, 发生了不友好的攻击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 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引导, 分析清楚原因, 不能一味指责。另外, 对那个跑走的小男孩也应给予更多情感上的关注。

总结:同伴互动行为具有复杂性, 行为的发生有它特定的起因。要鼓励积极的同伴互动, 对待消极的同伴互动行为时, 要结合幼儿性格特征和情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虽然小班幼儿的同伴互动行为不如中、大班幼儿发生的频率高, 但其社会性发展的需求正逐步扩展。在分析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过程中, 要结合幼儿自身和环境双重因素来采取适宜策略, 促进小班幼儿发展。

四、教育建议

基于对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量和质两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提出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 重视同伴互动的价值,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要认识到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价值,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多鼓励友好的同伴互动行为。例如, 多鼓励胆小的幼儿与同伴互动, 对于经常有攻击等不友好行为的幼儿, 应细心观察并分析原因, 通过榜样模仿和行为强化等方法予以纠正。另外,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混龄同伴互动, 促进幼儿互动能力的发展。

(二) 营造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

教师应当针对小班幼儿特点, 创设适宜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环境, 包括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安全的活动空间;较丰富和开放的活动器材;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等, 使小班幼儿在适宜进行同伴互动的氛围下开展活动。

(三) 善用榜样模仿法, 充分发挥同伴互动的积极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行为大多以模仿为主, 在集体活动中, 同伴互动的行为直接给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 这是让幼儿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用行为榜样去改善幼儿的行为, 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7.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篇七

事例一

幼儿园里,老师正进行每周一次的小红花评比。静静看到别的小朋友陆续得到了奖励,自己却没有,开始不高兴了。等到老师给成成小红花时,他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成成不爱护玩具,还不好好洗手,不要给他小红花。”

分析:

对获得老师表扬的幼儿有敌对情绪。当同伴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时,表现得不服气、不高兴,甚至当众揭发受表扬幼儿的缺点。

事例二

绘画活动结束后,老师把几个画得好的幼儿作品帖在小黑板上,让大家欣赏。下午放学时却发现有两幅画被撕破了,经过一番调查,原来是小娟做的。在老师耐心的询问下,小娟才说:“我不喜欢他们的画被贴起来。我也画得好,你怎么不贴我的?”

分析:

当自己不能拥有象同伴一样的待遇时,会因此产生嫉妒,他们会直接地将自己的不快归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进而对之产生破坏、攻击,以发泄自己的怨气。

策略

1、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幼儿的评价水平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成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和谐、相互猜疑,或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别人、贬低别人,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在幼儿园里为了鼓励幼儿,老师设置了小星星评比栏,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表扬:有的是爱学习的红星,有的是爱护玩具的蓝星,有的是进餐好的绿星,有的是爱劳动的黄星……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幼儿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

采取积极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化。如文文看到评比栏里自己的星星比别的小朋友少,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说:“瞧,你已经有两颗星了,再有一颗爱护玩具的绿星就可以得到奖品了,加油哦!老师的话使文文看到了希望,并满心欢喜地为下一颗星而努力。

3、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讲故事、做游戏,使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各方面都胜过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当的、不光采的方式去获取竞争的胜利。

4、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当孩子的“知心姐姐”让孩子把自己的烦躁不安说出来,并理解他、谅解他,很多时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语调能化解幼儿的不良情绪,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爱孩子是一种责任,原我们的这种健康的爱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永恒动力和发展源泉。

8.中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反思 篇八

观察背景:小宇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能力还是相对较强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老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观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小宇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一定情况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小宇:(来到幼儿园,看到老师)“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还要吃点心。”

小宇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小宇:“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现在要去洗手吃饭啊。”

小宇:“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小宇宝贝,那你来告诉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小宇:“是不是应该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该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小宇宝宝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9.实验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 篇九

观察对象:xxx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日期:2016年x月x日

观察目的:该幼儿有较强的依赖行为 观察者:xx 观察实录:

该幼儿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和小朋友之间很少交流,总是一个人玩耍,不爱和其她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较差,所以其他小朋友也就不太爱和她玩耍,这也使得她更加内向,不爱说话了。在日常的生活方面,她的生活自理也比较弱,吃饭时不愿吃完,吃不完就哭,到最后总是要老师来喂她吃饭。午睡时,也不能独立的穿脱自己的衣裤,总是需要老师和同伴们的帮助。分析与措施: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这都是由于曾思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平日里对她太过宠爱,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都由长辈包办代替,造成了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加之父母很少带出门,她们家周围没有和她同龄的幼儿,这也是造成她性格比较内向的一个原因。

1.教师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篇十

记录人:颜芳

姓名:邹若安

性别:男

时间:10.20

地点:种植园

行为表现

小朋友种植完菠菜后都跟着教师准备回教室了,可邹若安小朋友还蹲在种植地里在岛弄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只见他很认真的把小朋友撒下去的种子一粒一粒的拣起来。我很生气想他的时候,他却抬起头对我说:“教师,他们……小朋友都没有把种子分开撒,我来把它们分开,要不然种子就不会发芽了。”

教育过程

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在想:对于邹若安小朋友的行为我要怎样来评价呢他在班级中是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有时应对他的一些行为我们真的是哭笑不得。于是,我还是采取了先批评再表扬的方法。教育他要听从教师的话,如果自我有什么新的想法,都要来告诉教师、小朋友要和大家一齐分享收获,小朋友和教师一齐来改正错误。邹若安和其他的小朋友听了我说的话后,都有了自我的意见:邹若安说:“教师,我们以后在撒种子的时候要必须分开撒,蒋露说:“对呀,要是撒在一齐就不会发芽了……”小朋友都想说说自我的想法,也有个别小朋友要去把种子再拣起来重撒。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决定让个别孩子去体验了把种子拣起来重撒的过程。

效果

11.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篇十一

观察地点:小五班教室

观察幼儿:张雨恩(小小)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小小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小小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 小小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张雨恩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小小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

12.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篇十二

教师:张昌芝

幼儿:方子琪【男孩、4岁】地点:本班教室 时间:晨间活动、数学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观察一:

平时很热闹的琪琪,今天来校后一直不说话,对什么事情都很勉强。老师上前搭话也不理睬。观察二:

课堂上也不配合教学。一整天都没有魂儿似的。直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才和平时玩得好的学生有过简单交流。

案例分析:

小孩儿对于家长过于依赖,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照顾太少,只靠爷爷奶奶,难以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表面上看似很活泼,实际上,内心深处的孤寂,每次都是和母亲有过交集后留下并积攒下来的。措施: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抽时间多陪陪孩子。2.转移他的注意力,分散对于父母的依赖。

3.抓住他的心理,进行寄托式感情表达,将对于母亲的思念转化到画画,唱歌等实效活动中。效果:

1.琪琪明显开朗了许多,也不再情绪化,能很好的控制住思念。

上一篇:我的发明作文下一篇:大班语言教案--小水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