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教学设计

2024-07-14

标准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标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师生操作),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

二、教学方法设计

4、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根据实际需要,教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6、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7、教学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根据实际需要有些教学环节 中有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或小步骤分配合理)。

8、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方法运用上新颖独特,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设计

9、教学思路清(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10、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11、突出重点(体现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之中)。

12、突破难点(体现在教材处理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等方面),13、抓住关键(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

五、师生活动设计

14、精讲巧练(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

15、教为学服务(体现在教师课堂上那股设疑问难,引导点拨,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6、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展,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17、学法指导得当(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有方)。

18、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六、板书设计

19、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20、言简意赅,文图并用,有美感。

21、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七、教案创新与个性特点。

22、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个人诧异和特点,有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

八、书写要求

23、祥略得当。

24、字迹清楚、文通词达。

九、教学思路设计说明。

25、教材分析与处理说明。

26、教学方法设计说明(设计依据和策略等)。

2.标准教学设计 篇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 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的过程中, 与同伴交流统计的过程与结果, 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逐步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 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起统计需要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举行运动会, 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课件演示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的情景。

师:厨师长颈鹿要给小动物们准备好吃的, 每种小动物的口味是不一样的, 我们该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的可能回答:

(1) 每类小动物各有多少只。

(2) 小动物一共多少只。

师:这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为了使别人知道我们是按什么标准统计的, 需要在统计表前面标明这一点, 另外还要标明一共有多少只, 因此要在统计表里安排“合计”这一栏。

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进行统计一下吗?

学生自行统计填写, 展示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你能向厨师长颈鹿汇报一下要准备多少份食物吗?

生可能回答:准备5份小狗的食物, 2份小兔的食物, 6份小猴的食物, 一共需要准备13份。

课件演示:裁判长熊猫问今天我做裁判, 我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小动物, 跳高的有多少只小动物,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师:这是按比较的项目进行统计的。为了使别人知道我们是按什么标准统计的, 因此需要在统计表前面标明这一点。另外也要标明一共有多少只, 所以也安排“合计”这一栏。出示:

学生自行统计, 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谁来把你统计的结果向裁判长熊猫汇报一下呢?

生可能回答:熊猫裁判长, 参加跳高的有5只小动物, 参加长跑的有8只小动物, 一共有13只小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厨师长颈鹿与熊猫裁判长两个卡通形象, 以它们需要知道小动物的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统计需要,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 感受到不同的整理分别解决了不同的问题。另外安排了学生向这两个卡通形象汇报的方式, 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比较这两次统计, 有什么不同呢?

生可能回答:第一次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 第二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

师:比较这两次统计, 有什么相同呢?

生可能回答:统计的标准虽然不同, 最后的合计都是13只。

师:观察这两个统计表, 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可能回答: (1) 参加比赛的小猴子的只数最多。 (2) 参加比赛的小兔子的只数最少。 (3) 参加长跑的人数最多, 参加跳高的人数最少。 (4) 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人数多3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次统计过程的不同与相同, 学生能初步体会到相同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 并能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发现一些新的信息。

二、分层练习, 逐步掌握分类统计方法。

1. 做P.95“想想做做”第1题。

1.下面的茶杯, 请你先按形状分类整理并填表, 再按价格分类整理并填表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行统计, 相互交流自己统计的结果。

师:第一次统计是按什么标准统计的呢?第二次呢?观察统计的结果, 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2.先按表中的不同分类统计下面的图形。再说说你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行统计, 相互交流自己统计的结果。

师:第一次统计是按什么标准统计的呢?第二次呢?观察统计的结果, 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3. 投影班级学生的名单。

每个学生现场报出自己的年龄与出生年份, 师填写, 实物投影出来。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统计一下吗?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相机调整教学对策。如果学生能自己设计统计的标准, 则不提示。

如果多数学生不能设计, 教师可以出示下面两个表进行提示:

对于学困生可以直接给他们下面这两个表: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相机提示: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学生小组回答后,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三个练习一个比一个困难, 在教学中逐步放手, 使学生能够自己确立标准进行统计。在第三个练习中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力水平, 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帮助, 使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三、梳理总结

3.标准教学设计 篇三

摘要: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探索出《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方案,建设强化职业技能的《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标准 职业岗位 数字视频 对接

教育部在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促进课程内容提要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促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应该深入数字视频制作企业展开调研,了解数字视频制作岗位工作任务,并基于数字视频制作流程分析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参照职业标准优化设计课程内容,基于岗位要求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实现与职业标准对接。

1 数字视频制作行业国家职业标准

数字视频制作行业的相关职业有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和数字视频合成师。《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通俗地讲,就是培养文化传播领域中专门从事数字视频策划、拍摄、编辑、合成、输出等制作的技能型人才。按照职业等级划分,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分三级: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五级)、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四级)、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三级)。其中三级为最高级。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为四级、五级。表1为各等级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一览表。表2为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四级)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2 高职《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探索

近些年,高职《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发展迅速,这个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激增。但不可忽视的是有关课程标准尚未统一,同一地区、同一专业的课程名称不统一、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存在非常大的出入。有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自主开发和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当前数字视频行业的发展路径,但就长远来看,《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尚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尚有较大出入。

经过大量的本地市场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即使在校学习了《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毕业后也较难适应相应工作岗位,原因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①现行的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脱节,课程标准没有体现岗位要求,所沿袭的教学要求不科学,往往仅强化了几种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②课程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

2.1 对接职业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之间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底子扎实、能直接上岗操作的专业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但是从高校走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远未达到这一标准,这是形成人才断层的主要因素。

为改善这一现象,首先要求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前,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熟悉企业的用人要求,关注行业动态。根据《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的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岗位要求优化设计《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确保人才能力与岗位要求紧密接洽。其次,根据《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的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职业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建立以职业标准为主的课程体系,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目标与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岗位任务的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衔接。

2.2 对接职业情境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基于专业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而布置的“情形”和“环境”。“学习与工作任务”是情境教学的有效载体,即“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简称“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基础,它是基于实际案例将理论内容融入实际操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阶段,要根据职业情境来设计学习情境,具体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提供与企业相同或近似的工作环境。

②设计出与工作过程相同或近似的学习任务。

③请企业视频制作人员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交流。

④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策划、编剧、摄像、剪辑、后期、音效等各个岗位都要熟悉,全面体会职业情境。

2.3 对接职业考核要求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在课程评价上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运用“过程考核”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定。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分目标、分项目进行记录和考核,可以引入视频制作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和业务能力评定办法,学生以团队的形式通过自己开发的项目、作品展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考核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技术运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项目开发中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表达能力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2.4 对接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应该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及生产要求开展专业教学,旨在培育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优秀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实现高职院校办学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鉴于此,高职教育中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在《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教学阶段,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职业素质的养成。这里,我们着重强化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制作数字视频,一定会与客户打交道。在制作前期要与客户进行交流,由客户提供视频制作的标准。在制作中后期也要与客户交流,由客户对视频进行评价后再进行改进。面对客户,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数字视频的制作是一个较为繁杂的工作,包括策划、撰写文稿和分镜头脚本、拍摄、采集、视音频剪辑、后期合成、作品输出与发布等一系列环节,必须依靠一个团队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扮演项目总负责人,为项目组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关帮助,小组组长扮演导演,全面负责小组项目的落实,小组其他组员扮演策划、编剧、摄像、剪辑、后期、音效等角色,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视频项目。

数字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门集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为夯实学生的艺术基础,在大一已开设美术基础、三大构成、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术等先修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视频制作,在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中强化了分镜头设计的内容,通过拉片子环节,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影视剪辑案例,打开学生眼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镜头语言,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在音频剪辑部分,为了学生掌握声画合成技巧,增加了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练习环节。

3 总结

《数字视频的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重点是依据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的职业标准,突破陈旧、学科式的教育模式,科学地对课程进行设计,实现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松慧.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

基金项目:

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鄂教职研〔2013〕7号):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究。

作者简介:

乔俊(1973-),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学士,数字媒体方向。

4.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 【标准相关陈述】

1.基于课程标准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我强调学生多读,充分理解课文。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就知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就入情入境,有了全身心的收获。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其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如果用教学生唱歌为例来说明的话,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唱一首歌,更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唱歌。学会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同理,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就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那么,习作这一语文的综合性难题也不攻自破了。

2.基于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气息的童话式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极其准确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我们从字里行间1 感受到洋溢着的生活气息。3.基于学生实际

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已经有了近六年的学习经验,具备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这篇文章语言幽默,字面意思好理解,学生能够通过上课教师授课课件的展示、课外搜集资料、运用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理解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学习准备】

教师: 1.课文范读视频 2.制作PPT课件 学生:

1.提前熟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搜集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课时预设】

2课时 【评价方案】

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堂随机观察两种途径。

目标1:检测学生搜集的有关昆虫的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目标2: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目标3:检测学生理解课文情况以及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学会判断文中的描写属于哪一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在那种情况下适合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目标4:关注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目标中的比较高的要求。通过本课讲解使学生学生能够理解文中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物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学习活动方案】

《草虫的村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5 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小练笔)【评价检测】

随堂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一次奇异的游历 游侠归来 和谐相处 音乐演奏会 勤劳的工作

欢跃 融洽

5.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设计 篇五

顾颖菊

教学内容: 书P90-92页例1和“想想做做”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形:10个大小不同的制片图形,三角形2个,四边形5个,五边形3个,三角形1红1绿,四边形3红2绿,五边形2红1绿。2.引导分类

引导:看这些图形,如果要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分类,你能行吗?想想怎么分? 3.明确标准

提问:第一次我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第二次呢?这两次的结果相同吗?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从不同标准分类开始,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巩固运用

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

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

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

6.《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篇六

1.1本章内容的数学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选修2-1第二章的内容,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圆锥曲线的许多几何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次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因此搞好这一节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通过对必修3《直线与圆》以及选修2-1《2.1曲线与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建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得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内容成为可能。但是,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椭圆定义的归纳概括、方程的推导化简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予以指导。

1.3 教学对策

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与学习的动机、所学内容的价值性、趣味性和学习任务是否具体清楚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相关的积极因素越多,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本节作为圆锥曲线的起始课,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本课在设计上先动员学生查找圆锥曲线的资料,促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在《椭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展示圆锥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资料以及折纸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背景,增加用数学的意识。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过程 2.1课前准备 发给学生的如下资料:

1、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圆锥曲线吗?它们为什么叫圆锥曲线呢?圆锥曲线的发现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公元1571年~1630年)在长期的天文观察及对记录的数据分析中,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其中第一条是:“行星是绕着太阳沿着椭圆轨道运行的,太阳处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后来哈雷又利用圆锥曲线理论及计算方法准确地预测到哈雷慧星与地球最近点的时刻,1758年在哈雷逝世16年之后,哈雷慧星与地球如期而遇,这引起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轰动,也进一步推动人们对圆锥曲线研究兴趣的提升。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圆锥曲线.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有些性质,在生产或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电影放映机的聚光灯泡的反射面是椭圆面,灯丝在一个焦点上,影片门在另一个焦点上;探照灯、聚光灯、太阳灶、雷达天线、卫星的天线、射电望远镜等都是利用抛物线的原理制成的。这些应用的原理和性质是什么呢?又比如圆形纸片被垂直光线照射随着纸片角度的变化得到的影子,它是什么图形呢?结合本章卷首语,请你查找圆锥曲线的相关资料。

2、同学们愿意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吗?用一张纸剪一个圆,在圆内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在圆上取点M1,折纸使得M1与F重合,再打开纸,就得到一条折痕,画出折痕与相应半径的交点,再在圆上取点M2,折纸使得M2与F重合,再打开纸,又得到一条折痕及相应交点,„„如此进行下去,折痕越多越好,并且圆上各个位置都要有选取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你会发现,所得的这些交点构成的曲线是什么?

设计意图:①动员学生查找圆锥曲线的资料,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促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②折纸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2.2问题引入

问题1: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圆锥曲线吗?它们为什么叫圆锥曲线呢?

说明:教师需要课前先收集同学的资料,让学生展示什么是圆锥曲线,它们为什么叫圆锥曲线。以及介绍圆锥曲线的产生及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使学生意识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圆锥曲线,本章的学习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2.3学生活动

活动1:准备一根绳子,把它对折,一端固定在一个定点上,把粉笔插在另一端,拉紧绳子,得到的曲线是什么?(圆)。如果变为两个定点,把绳子拉紧,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呢?在黑板上给出两个定点F1,F2,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绳长,请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将绳的两端固定在定点处,另一个同学拉紧细绳画图。通过作图,由学生得出椭圆的定义。

问题2:请学生观察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特征,并类比圆的定义给椭圆下定义。

说明:用“以上定义是否有不严谨之处?若有,请做出补充”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定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类比、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思维习惯。

问题3:同学们,课前希望大家做一个折纸的游戏,用一张纸剪一个圆,在圆内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在圆上取点M1,折纸使得M1与F重合,再打开纸,就得到一条折痕,画出折痕与相应半径的交点,再在圆上取点M2,折纸使得M2与F重合,再打开纸,又得到一条折痕及相应交点,„„如此进行下去,折痕越多越好,并且圆上各个位置都要有选取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你会发现,所得的这些个交点构成的曲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他的边界是椭圆。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是椭圆?(几何画板演示)适时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

(1)我们将M1与F重合,得到的折痕是什么?(2)CP+PF= r,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尤其是对a、c的几何意义的理解。2.4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4:要研究椭圆更多的性质,就要建立坐标系,得到椭圆的方程,利用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如何建立坐标系呢? 说明:由学生建立坐标系,求椭圆的方程,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要适当建系,坐标系建立应使题中关键点的坐标、曲线的方程要尽量简单,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发现椭圆应该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以这两条对称轴作为坐标系的两轴,不但可以使方程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而且也可以使最终得出的方程形式整齐和简洁.

问题5 :我们设点并且得到方程,如何化简?

说明:由于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简的运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

但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的时机,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化简方法,直接平方,移项平方,根式有理化等等,从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法课上完成,其他留作课下完成。在化简过程中,教师要以“是否保证变形等价,如何使方程更加完美简捷”等等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做更深入的思考。2.5课堂练习

说明:课堂例题应该以课本例题为主,目的在于巩固椭圆的定义,使学生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2.6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认识.(2)完成其他方法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3)对于折纸问题,如果将“在圆内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改为“在圆外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曲线上的点有什么几何特征呢? 3教学反思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3.1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本节课首先把一根绳子对折,一端固定在一个定点上,把粉笔插在另一端,拉紧绳子,得到了学生熟悉的曲线--圆,然后提出“如果变为两个定点,把绳子拉紧,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特征,类比圆的定义给椭圆下定义;之后,再用“以上定义是否有不严谨之处?若有,请做出补充”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定义。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2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认识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本节课设计的折纸问题是课前留给学生的问题,它的起点低但延展性好,它的特点是具有“活动性”,学生必须实际操作,在折纸过程中观察、思考,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发现。这个问题今后还可以深入研究,(从轨迹问题到包络线问题)安排在这里的作用限于加深学生对椭圆的定义以及a、c的几何意义的理解。此外,这个问题结合几何画板,得到圆锥曲线形成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和美的愉悦。

7.新标准小学英语(三起)教学设计 篇七

外研社 (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 B8M8U1 HelenKeller。海伦·凯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盲聋女作家, 教育家, 她身残志坚的故事曾感染、激励着无数人。

1.新词汇:born, as, wrote, drew, all over the world, model

2.新句型:She was blind. So she couldn’t see. / She wasdeaf. So she couldn’t hear. / But she could learn.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和大量练习, 让学生能够谈论现在和过去所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游戏和阅读比赛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Helen Keller这位世界上著名身残志坚有志之人的优秀事迹,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悟, 希望她的精神能激励能教育我们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艰难都永不退缩。

4.策略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下交流反思, 老师和学生互敬互学, 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用“could, couldn’t”来描述过去所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

难点: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正确时态来描述自己的能力, 能够复述Helen Keller的伟大事迹。

四、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图片, 学生小时候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Teaching Steps:

Pre-reading

Step1师生对话, 学习生词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Let’s begin our class.

Ss: Good morning, Ms Xue.

T: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OK?

Ss: OK!

(Well begun, half done.课前ppt展示我与学生春游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生活照片, 目的是激发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 也为后面的Helen Keller不幸的童年的课文教学形成一个对比。)

T:At that time, we had a good time, ok?

Ss: Yes.

T:Now, look at the screen, look at the photo. Who is she ?

Ss: It’s you./ Ms Xue.

T:Yes, you’re right.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more about me ?

Ss: Yes.

T:You should ask m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hings thatyou want to know. For example: If you want to know my Englishname, you should ask me “What’s your English name?”I’ll tell you :“My English name is Alice.”OK

Ss: OK!

(屏幕展示我的一张生活照片, 带有我的个人信息:English name, Age, hobbies.)

T:The Age.

S1:How old are you ?

T: I’m 35. I was born in 19__ ? (板书born)

S2: In 1977.

T Yes, you’re right. You’re so clever! (翘大拇指奖励) Iwas born in 1977. How about you ?

S3:I was born in2000.

T:Good boy/girl.

S4:I was born in 2000, too.

T: Good boy/girl. But I want to tell you , in the foreigncountries the age is a secret for the ladies, if you ask the ladies“ How old are you?”, the ladies will think that you’re notpolite. And look at the hobbies.

S5:What’s your hobby ?

T: I have got two hobbies. One is writing. I like writing.Look! Yesterday I wrote an email to my friend. (课件呈现所写电子邮件, 教学write—wrote.为阅读教学扫清障碍。)

My another hobby is drawing. I like drawing, too. Look!Last week I drew a picture. (课件呈现所画图画, 教学draw--drew.)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老师的生活照片以及师生对话, 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轻松有趣的学习了新单词born, wrote, drew. 为阅读教学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文本的背景下, 了解了主人翁克服了种种困难, 做到了常人所难做到之事, 学生为之高兴, 同时也备受鼓励和感动, 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效果不错。

T:Have you got any questions about Part2 and Part3?

Ss: No.

T:But I have got a questions. Look! (课件呈现Theteacher drew letters in Helen’s hand.) Here is“drew”not“wrote”, why?

Ss: Don’t know.

T: “Drew”= “wrote slowly”. Look! (播放一段Helen’steacher教Helen学习的视频) 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steacher?

S19:She was very nice and kind.

T:Yes, you’re right. So I think we should read “drewletters” slowly. Who wants to try?

S20:Give me a change.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model的理解, 使学生树立学榜样意识, 得到了情感教育。

T:Wonderful.Now read the text emotionally! Go!

T:Let’s sing a song about Helen Keller. OK? (ppt展示, 配有音乐。)

【设计意图】歌曲教学简单易学, 将文本的重点句子用歌曲的形式让学生唱出来,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文的中心句子。

T:Now retell the story. (ppt展示, 根据图片及关键词提示完成。)

【设计意图】图片排序——认读句子——图文搭配, 从易到难, 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理解篇章, 并为完成以下的篇章结构图打下基础。

After-reading

Step6回顾总结, 情感教育

8.丹麦设计新标准 篇八

WE DO WOOD是一间成立于2006年的丹麦家具公司,创建者是“木匠”HENRIK THYGESEN和设计师SEBASTIAN JORGENSEN。WEDO WOOD具有远见性的准则是:杰出的设计和严格的可持续性原则应并行不悖。“我们认为产品的外形之美永远不该妨碍其应用之美;我们认为实用性才是关键,产品应当能不落痕迹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钟爱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设计生产出来的家具。”HENRIK THYGESEN和SEBASTIAN JORGENSEN表示,WE DO WOOD不仅事关家具,它更是一个态度问题。

创建人之一HENRIK THYGESEN身兼生产及研发总监二职,是一名资深“木匠”,他在2006年创建了WE DO WOOD。也正是他对于最棒的简约而可持续的家具的不懈追求成就了WE DO WOOD的成长与成功。SEBASTIAN JBRGENSEN是WE DO WOOD的设计师兼设计总监,致力于设计和社会责任,并将其与他对家具的热情相结合,设计风格受到其艺术背景和家具工艺的影响。

在HENBIK THYGESEN和SEBASTIAN JORGENSEN看来,一件成功的家具会对使用者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而无需言语的表达。HENRIK THYGESEN解释说:“好的家具并不是要颠覆原有的再创造前所未有的。我们并不排斥过往的经典设计,比如以EAMES和WEGNER的设计为基础进行再创作,进入现代传统的新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创作出可靠的、兼具功能性和视觉表达性的家具。好家具必须是简简单单地站在一旁,‘感召’你去使用它。”

他们的设计过程通常都是由一幅SEBASTIAN JORGENSEN绘制的草图或一件两人共建的模型开始,设计过程的主要程序往往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SEBASTIAN JORGENSEN解释说:“如果你拼命尝试去发现新东西,将一无所获。而当你循着自己的方向和方式进行设计,前所未见的机遇就会时不时光临。”

即使WE DO WOOD并没有彻底改变家具制造艺术的野心,他们更关注品质、功能及诚信,他们的家具仍是近年来设计领域的小革命——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的一部分。“这个现代设计的新维度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关注环境保护。对于我们来说,这一步是从材料竹子开始的。相比丹麦家具常用的北欧木材,竹子能够再循环更多的二氧化碳。”HENRIK THYGESEN总结道,“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减少产品中胶水使用量,这样有利于室内的小气候。再有,一件好的家具会让人难以割舍,这本身就是一件环保的事。”

渗透在HENRIK THYGESEN和SEBASTIAN JORGENSEN作品当中的对可持续发展的洞见,在丹麦设计新标准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WE DO WOOD也因此经常被描述为可持续家具制造的重大贡献。他们更多的产品正在设计中。“我们并不认为‘可持续’的概念只是个阶段性的行为,我们将其视为我们的基点。杰出的设计和严格的可持续性原则应并行不悖。一旦你开始研究竹子这样的材料,就会遭遇无数的可能性,我们已是欲罢不能……”HENRIK THYGESEN笑称。

DESIGN:竹子是丹麦常见的原材料吗?丹麦是否有关于竹制品的传统手工艺?

WE DO WOOD:没有。丹麦乃至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具历来都是硬木制成,例如橡木、白蜡木、松木等。在引进竹材料这方面WE DO WOOD堪称先驱,当然我们注意到现在也有其他家具制造商开始使用竹子及其它可持续的材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一趋势持续下去。

DESIGN:WE DO WOOD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并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的?

WE DO WOOD:HENRIK从2005和2006年间开始接触竹材料,当时他正在寻找一种不含甲醛的材料。我们选用的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杀虫剂、无机肥和除草剂。

DESIGN:在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的时候,你们是否发现了木头所不具备的优点?

WEDOWOOD:竹子和木头有很多共通点,但是竹子长而耐用的纤维赋予其不可思议的强度,使其可以制成非常薄且轻的设计。

DESIGN:使用竹材料的时候是否有所限制?你们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

WE DO WOOD:其实各种材料都会有其局限性,木头和竹子都不例外。正因为如此,选材是在我们设计过程开始之初便决定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该材料的优势而不必考虑如何去克服其缺陷。

DESIGN:WE DO WOOD被媒体称为“在世界范围内为丹麦设计树立了新标准”,什么是“丹麦设计”,所谓“新标准”又是指什么?

WE DO WOOD:“丹麦设计”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只是我们丹麦传统的一部分。它大约起源于20世纪中期,当时的设计师有BORGEMOGENSEN、FINN JUHL、HANS WEGNER、ARNEJACOBSEN、POUL KJAERHOLM、POUL HENNINGSEN及VERNER PANTON。这些设计师及工匠将简约设计和功能主义理念与当时的新工业技术相结合。ARNE JACOBSEN的鸡蛋椅子(EGG CHAIR)、POULHENNINGSEN的PH灯(PH LAMP)和WEGNER的中国椅(WISHBONE CHAIR)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我们说“树立了新标准”,意思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些经典的好设计。在那些传统的基础上,我们秉承着简约和功能主义的理念进行设计,并在其中加入可持续性的新知识和新材料。这个方法带来了20世纪中期所没有的新的可能性,亦即新标准。

DESIGN:WE DO WOOD的竹家具市场反响如何?

WE DO WOOD:我们的经销商网络遍布全欧洲,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以其作为进入亚太区域的平台。

DESIGN:目前WE DO WOOD在进行什么新计划吗?

9.标准教学设计 篇九

(2014年9月23日)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广大教师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造就一批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做出贡献,泸西县教育局教研室特组织全县中学教师举行优秀教学设计交流与评比活动。

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提高中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活动宗旨,顺利开展本项活动,特制定本《优秀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高中为单元教学设计,初中为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学科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学科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做到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分析要做到:

1.正确表述教学内容以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下位知识及其关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5.通过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三、问题诊断分析

问题诊断分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教师的帮助;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困难或障碍,并分析突破问题、困难或障碍的策略。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 2 特点,重点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学科规律,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标准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从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充分体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分析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具体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要具体指出用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技术设备的什么软件工具或功能;

2.说明将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具体用在哪个教学环节或哪个具体内容上,以及如何通过使用该信息技术来帮助完成哪些具体的教学任务;

3.具体说明使用该信息技术会给教学或学习具体带来什么好处。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科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的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学习的活动步骤。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注意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的归纳、概括活动以促进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应的学科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便于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并在帮助学生领悟学科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学科活动经验,发展学科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 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维。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对所使用教学策略的分析。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选择、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的分析;(2)对如何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组织教材,将已学知识自然融入新情景,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

(3)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4)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问题串”,用以引导学生的学科思维活动的分析;

(5)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6)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和调节的分析。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分析和问题诊断分析要体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便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另外,还要通过课堂目标检测和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具体要求是:

1.目标检测可分为单元目标检测和课堂目标检测。目标检测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编拟一定量的题目组成目标检测题来评价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达成目标的情况。对于每一道题都要写明设计意图,以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能反映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目标检测,检测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一致,突出单元核心内容;一次课还应设计一个课堂目标检测,检测目标应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兼顾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

10.“设计素描”课程标准解读 篇十

【关键词】中职课标;设计素描;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50-02

【作者简介】徐海,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2)数媒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平面美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而其中的“设计素描”课程则更为年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引入我国,并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在平时的“设计素描”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存在着许多困惑,甚至一些具有丰富美术教育经验的老教师还以“传统素描”模式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全新理念的“设计素描”课程标准的制定,在开展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能给教师们提供一定参考。

一、崭新理念的课程定位

(一)以“学以致用”的理念确定课程性质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本质是,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为辅助工具,融合艺术设计理念,使艺术设计产品更为便捷高效地呈现出来。设计素描是上述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更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标特别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艺术和技术相融合”,对“设计素描”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素描基础造型能力与设计思维能力。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即通过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分析与归纳能力,对客观形态构造特征进行设计与分析,发现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特征,掌握视觉语言规律,具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为后续绘画类、设计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以“学有所用”的理念确定课程思路与目标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行业范围很广,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对本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做一个普通的平面设计人员,只要熟练使用多种软件就可以,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则需要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最主要的就是能画画,而素描的基本造型能力则是绘画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充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还要适当考虑现阶段中高职分段培养的需要。课标特别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强调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注重理实一体化达成教学目标。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在将来平面设计工作岗位上,能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绘画技能应用于设计作品;具有设计素描的写生及简单创作能力,能基本适应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继续深造。

二、科学规划的课程内容

(一)以岗位能力需求规划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分析,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借助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是具有艺术审美、实用性的创造性生产活动。我国设计素描的教学现状表明,针对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还处在摸索阶段,传统素描教学模式显然跟不上现代设计发展的步伐。根据中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及认知规律特点,本课程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素描造型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规定课时框架内,三分之一课时用于学生基础造型能力训练,三分之二课时用于设计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造型基础训练”“认识设计素描”“设计素描基础表现技法训练”“设计素描形体演化技法训练”“设计素描图形语言的运用”“设计素描创作训练”6个模块。

根据各模块的教学侧重点又分解为14个教学单元,对于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作为本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固然要重视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但它并非“纯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过程,现代数码设备为高质量图形图像的采集提供了可能,各大网络素材平台更有大量现成的设计资源可以借鉴。故本课程的教学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开发,重视学生造型语言的表达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专业从业能力需求,逐渐引领学生进入平面艺术设计的创作领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从实际学情出发设计教学单元

就教学规律而言,不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内容都是不科学的。中职层次学生在入学时美术基础普遍薄弱,基础造型能力几乎是“零起点”,要从学习素描观察方法到造型能力、绘画技巧的掌握,再上升到画面表现创造,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训练过程,而对点、线、面的基本造型元素的理解,平面造型的装饰性表达技巧却很容易达成。传统素描的画面表达方式较适合绘画创作表现,于实际设计“工作过程”而言,并没有实质性意义,真正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反倒是图形创意与设计思维能力、画面快速表现能力以及实用的画面装饰表现能力。

造型基础训练模块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素描基本功。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需要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学会素描绘画工具的使用,学会以素描的形象思维去观察理解形体的透视、结构、空间、光影、肌理等,掌握基础绘画语言及形式美法则的表达,掌握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为后续进入实质性“设计素描”的学习奠定基础。后续三分之二的课时比重,是学生进入实质性设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的训练阶段,教学单元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较符合学生对绘画造型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和训练。

三、行之有效的实施建议

(一)基于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建议

教师要根据学情因时、因地、因材施教。注重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的细节内容确定、课题的设计上,合理取舍,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发挥,采用“项目式”“课题式”等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设计素描是“视觉艺术”,要求用视知觉进行感知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知识技能,要注重示范教学和视频演示教学。特别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观摩画展、设计展,参观平面设计企业等,使学生对设计素描特有的表现语言有直观的认知。改变传统素描教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现象,把教学重心调整为训练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现积极教育的课程评价建议

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建立评价主体、方式、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优秀作品展等开放式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还应努力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在实施评价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在教学中将体现出积极的教育作用。

11.标准教学设计 篇十一

0引言

北京市地方标准《住宅全装修设计标准》DB11/T 1197—2015, 已于2015年8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编, 编制单位涵盖工程设计、产品生产、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等。该标准旨在促进装修设计前期介入, 与建筑同步、整体设计, 协同完成;引领装修设计标准化、成品化发展, 推进创新、适用技术应用;并通过相关条文的规定和具体指标要求, 聚焦具体措施, 提升居住舒适度。该标准强化装修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不能独立于建筑设计单独存在, 应加强与建筑设计各专业协调同步。这部标准也是我国首个立足于装修设计, 促进各专业协调同步的标准。该标准为保证北京市全装修住宅成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装修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1编制情况

1.1编制背景

1) 装修设计环节对建筑设计成品管控作用有限全装修图纸的审查和管理缺乏依据, 造成全装修设计难以执行。全装修设计报审不接收, 没有相关规范作为审查依据。目前政府大力推广的装修一次性到位政策难以真正落实。

2) 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各专业脱节建筑设计各专业都按照各自规范、常规做法及最低标准设计, 各专业与装修专业间缺乏协调。导致装修环节还要进行重新处理, 住宅二次拆改、装修材料浪费、对建筑的破坏及环境质量恶化等现象激增, 相关的纠纷和矛盾日益凸显。图1列出了一些典型的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协调引起的各种问题, 如散热器与洗衣机位“打架”、浴霸烘烤淋浴喷头、洗面台台面与浴缸台面同一水平线等问题, 这就是因为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未能良好协调而导致的。

3) 目前住宅产业化还未形成良性、闭合的环全装修住宅, 即“成品住宅”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应适度引领成品住宅全装修设计向产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北京市住宅工业化进程。

4) 相关标准存在缺失一些国家标准、规范、图集, 地方标准 (如江苏、重庆、深圳、上海等地) , 规模较大的开发单位的企业标准等, 主要偏重饰面处理, 住宅各部位、部品的配置标准, 对于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如何衔接和统一, 涉及较少。

1.2章节构成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户内设计, 4.1一般规定, 4.2起居室, 4.3卧室, 4.4厨房, 4.5卫生间, 4.6门厅, 4.7阳台, 4.8户内楼梯和门窗, 5公共空间设计, 5.1一般规定, 5.2门厅、走廊、候梯厅, 5.3楼梯, 6机电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给排水, 6.3采暖, 6.4通风及空调, 6.5燃气, 6.6电气及智能化, 条文说明。

1.3适用范围

住宅全装修设计形式较为多样, 但居民对其基本功能、适用性能、安全卫生等要求较为一致, 本标准对全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衔接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另外, 对于既有住宅和改建住宅, 由于其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已经定型, 难以与全装修设计协同, 故不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但对于上述住宅的装修设计, 标准中关于引领装修设计向成品化、标准化方面发展, 推进创新、适用技术应用方面的条文依然适用, 在设计中可以参照执行。

1.4编制原则

1) 本标准强调“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 通过推行住宅全装修设计, 强化与各专业的协调同步。

2) 在编制过程中, 注意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 细化相关条文, 从全装修设计项目如何运作、装修以及建筑设计流程、住户入住后对装修进行二次拆改的主因、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装修新工法和产品等多角度出发充分调研、论证, 以提高本标准的可操作性。

3) 目前我国在装饰装修方面已形成较成系统的标准体系, 标准、规范、图集的数量和相关规定已经很详实。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 也注重与上述标准相协调, 保持全装修设计各环节与建筑设计各专业协调与统一。

1.5重点编制内容

1) 强化全装修设计与建筑各专业设计协调统一。

2) 梳理住宅设计以及全装修设计中各规范的协同和衔接问题。

3) 明确各功能空间设计需着重考虑的问题。1.6成果特点

1) 促进装修设计前期介入, 与建筑同步、整体设计, 协同完成 (本标准中相关条文共31条, 约占总条文数量1/4) 。

2) 引领装修设计标准化、成品化发展, 推进创新、适用技术应用, 进而实现产业化、绿色建造。

3) 聚焦具体措施, 避免居住性能降低, 提升舒适度 (如隔声性能、储藏空间、使用性能的提升等) 。

2条文解读

2.1总则

“1.0.3住宅全装修设计应在满足住宅功能的前提下, 与建筑设计相互衔接, 使空间组织、各界面处理、材料部品选型、功能管线布局更为合理, 在兼顾产业化的前提下, 实现绿色建造。”——该条的编制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 本标准强化“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 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 (2) 目前装修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住宅全装修设计有责任在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3) 在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下促使住宅内部装修一步到位。

2.2术语

“2.0.1全装修:交付使用前, 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门窗等部位全部安装、铺贴或粉刷完成, 厨房、卫生间设备、部件安装到位, 固定家具安装到位。”——本条所指住宅建筑内部仅包括住宅户内和地上部分的公共空间, 设备机房和地下室等空间不包括在内。

2.3户内设计

“4.1.4户内设计应准确定位各类设备、设施、电器等的位置, 并满足相应的安装及使用条件。”“4.1.5户内设计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并与结构构件的布置协调, 同时满足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求。”——这两条是本标准最为核心的条文, 旨在强调准确定位和管线的综合协调。因为装修及装饰部品的不准确定位, 造成未来使用的不确定性, 而相应的加固、机电接口的配合无从谈起;因为管线及机电末端缺乏协调, 施工完成后, 住宅内部的设施、电器、设备, 以及相应的各类管线存在“打架”或者难以使用的问题。

“4.2.5起居室设计应按方便使用的原则, 对可视对讲、温控面板、开关面板等进行定位。”“4.2.6起居室设计应结合基本家具, 对电视、电话、网络、电源插座等进行定位。”——起居室的机电点位及各类控制末端较多, 需要准确定位。位置不合理, 则容易与家具产生交叉, 造成使用不便, 或降低使用效率等问题。另外, 起居室中的机电点位也需要与各类控制末端形状、材质、设置的位置、高度等整体协调考虑, 与室内的装修设计保持一致和美观。

“4.3.4卧室宜采用照明双控开关, 并分别设置于卧室床头与卧室入口。”——本条属于提升使用舒适度的条文, 提倡设计中采用在卧室入口和床头两处分别设置照明双控开关, 增加开关灯具的便捷性;另外, 市场上也有一些灯具自带遥控器, 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但其属于产品选型范畴, 不在本条的考虑范畴。

“4.3.5卧室设计应考虑储藏空间、基本家具的位置及尺寸, 设备设施的位置应与之整体设计。”——本条强调的是卧室中储藏应该结合空间设计进行整体排布。图2的两个户型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装修设计和未考虑装修设计的最终结果比较, 可以看出储藏空间与空间设计整体排布的重要性。另外, 装修设计、内装产品以及技术体系的选型, 是能够左右建筑户型设计, 并且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居住实态调查表明, 大多数家庭的物品储藏在卧室中, 其中以衣物、被褥及居住所需的家庭物品为主, 并且上述物品的数量及所占空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全装修设计可与建筑设计协调考虑, 如加大卧室门背后墙垛, 在门后部可以多设计出一部分深度为300~600mm的储藏空间, 隔墙可采用凹凸空间的做法, 设计出固定家具或者步入式储藏间;而电源插座、开关的设计如果不与床、床头柜、衣柜、电视等的家具及电器位置相协调, 则容易造成被遮挡无法使用的问题。

“4.4.7厨房应设置一组及以上宽度不小于600mm的吊柜。”——储藏功能是厨房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独立的储藏空间使厨房更加卫生整洁, 因此再小的厨房也应设置一定容积的储藏空间。设置橱柜能够解决一部分家庭储藏问题, 而通过适当的增加吊柜、隔板的方法, 还可以使储藏空间进一步扩充, 本条对设置吊柜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

“4.4.9厨房应考虑灶具、洗涤池、排油烟机、热水器、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基本厨房电器和设备的位置, 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水、电、燃气接口。”——随着北京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厨房电器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上升趋势明显, 本条明确了厨房常用的电冰箱、洗涤池、案台、灶具、抽油烟机等设备, 在装修设计时应考虑其设置位置, 并预留相应的电源插座。同时, 建议除上述设备外, 进行插座等机电点位的合理预留, 以使全装修设计跟上厨房电器及设备发展的脚步。

“4.4.10厨房外窗设计不应影响橱柜、设备、设施的设置与使用。”——厨房设计与建筑外窗的关系容易被忽略或考虑不周, 吊柜、水龙头、炉灶等都有可能与内开的外窗相互干扰, 设计中应加以注意。同时, 管井的设置与外窗位置、窗扇大小等的关系也需要充分考虑。

“4.4.11厨房设计应对燃气表、燃气管线进行布置, 并与燃气专项设计协同。”——燃气专项设计往往不考虑装修设计, 但燃气立管、燃气表的位置很容易影响厨房空间的排布以及各类设备、设施、电器等的设置。为了使厨房能够实现整体设计, 本条规定全装修设计应排布和安放燃气管线与燃气表, 并与燃气专项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同时, 燃气立管、燃气表的位置在施工前应经燃气设计单位确认, 以减少燃气专项设计对厨房整体设计的影响。

“4.4.13开放式厨房与其他空间交界处宜设置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底部距地净距不应小于2.00m。”——开放式厨房的油烟易对室内空气品质造成较大影响, 参考防火规范中通过设置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的做法, 推荐在厨房与室内空间的交界处设置挡烟垂壁以减小油烟对室内的影响。另外, 目前厨房油烟机出现了下排风的方式, 也可通过选用该技术进行排烟。

“4.5.11卫生间采用玻璃淋浴隔断时, 应采用钢化玻璃, 玻璃门应采用推拉或向外开启的方式, 且角度大于90°。”——淋浴房采用钢化玻璃, 以保证由于撞击发生意外破碎时家庭人员的安全;玻璃门向外开启, 一方面保证使用空间在开门时不受干扰, 另一方面保证使用人员意外跌倒或由于身体原因晕厥时, 可及时打开玻璃门。

“4.6.2门厅宜预留设置门厅柜的空间。设置门厅柜时, 应与开关面板、强弱电箱等整体设计。”——设计应考虑在门厅设置门厅柜, 市场上一部分门厅柜以家具的形式出现, 可入住后购买, 本条强调设计应预留设置门厅柜的空间;同时, 由于开关面板、强弱电箱等机电末端一般优先设置在门厅, 当门厅柜作为固定式家具与装修设计整体考虑时, 应与其协调;另外, 柜体可设置便于物品取放的平台或抽屉, 也可以结合门厅柜设置换鞋凳、扶手等设施。

“4.8.1户内楼梯宜选用成品楼梯, 并符合《住宅内用成品楼梯》JG/T 405—2013的规定。”——目前, 成品楼梯相关的技术及产品系列已很成熟和多样, 足够满足普通住宅全装修的设计和使用需求;成品楼梯能够实现快捷、便利的设计和安装, 同时是一种集约型的工业化产品, 兼顾全装修住宅绿色、产业化建设, 也应优先选用。

“4.8.2户内楼梯应至少一侧设置扶手, 临空侧应设置扶手;户内临空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室内扶手、临空栏杆顶部的设计水平荷载应不小于1.0k N/m。”——由于目前的装修设计中, 经常出现楼梯扶手延伸至户内临空部位, 并依然采用高度为0.90m的栏杆, 难以满足防护要求, 本条对室内栏杆的高度值予以强调;室内一侧临空栏杆的力学性能要求很少被提及, 一些工程中室内栏杆的加固措施不到位, 导致难以满足防护要求, 容易对居住者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本条对扶手、栏杆相应的设计荷载要求予以强调。

“4.8.7厨房、卫生间门应保证足够的通风面积, 宜设置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m2的固定百叶。”——强调厨房、卫生间的门应留足通风面积, 是由于目前设计中对厨房、卫生间通风面积考虑不足, 从而导致在开启排风和排烟设备时, 出现室内风速过快、啸叫、排烟不畅等问题。另外, 由于门下预留30mm缝隙对装修的整体性和美观影响较大, 在此推荐采用设置固定通风百叶的方式保证通风面积。

2.4公共空间设计

“5.1.2公共空间不应采用玻璃及重型材料吊顶。”——住宅居住实态调研发现, 目前部分住宅项目为了公共空间的装饰性和美观, 采用了玻璃吊顶, 但由于材料选择和构造措施的不当, 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另外, 吊顶选择重型材料, 构造措施往往难以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 存在安全隐患, 固本条对其予以强调。

“5.1.3公共空间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并与吊顶构造及造型整体设计, 净高应满足功能空间的设计要求。”——公共空间管线综合设计十分重要, 各类管线的路由协调不到位, 容易造成净高不足、结构现场开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条强调吊顶应结合建筑设计各专业管线路由整体设计, 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5.2.2首层门厅宜在明显位置设置信息公告栏。”——大量实态调研发现, 目前一些住宅项目中, 公共空间缺少信息公告栏, 导致各类通知、宣传材料等乱贴乱放的问题凸显, 本条对信息公告栏的设置予以明确。

“5.2.3首层门禁开关应设置在靠近门把手的墙面上。”——目前, 一些住宅项目中出现门禁开关位置离门过远、或位置不合理等现象, 给日常使用带来困扰, 门禁开关的位置应该本着易于使用的原则排布, 本条予以规定。

“5.3.6当楼梯使用玻璃栏板时, 应采用安全夹胶玻璃, 玻璃边缘应打磨光滑。”——夹胶玻璃能够在遭到碰撞碎裂后依然保持整体性, 为减少伤害, 本条强调玻璃栏板的选材。

2.5机电设计

“6.1.1住宅全装修设计宜采用设备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的方式。”——设备管线与建筑结构主体分离的全装修建造工艺和工法体系, 是一种更为领先的设计技术和建造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采用大开间的结构体系, 在满足户内功能空间灵活分隔的前提下, 依托架空地面、吊顶、贴面墙、有龙骨空腔隔墙等建造工法, 将各类管线安装于上述部位的空腔中, 便于后期管线维护更替, 避免对建筑结构体产生破坏, 同时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同时, 这种装配式的装修建造工艺也是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实现绿色建造的有效手段。

“6.2.1明露及安装在吊顶内的冷、热水给水管, 宜采取相应的保温、防结露措施。”——明露的冷、热水给水管容易产生散热严重以及结露等现象, 从而影响吊顶内部部件的耐久性, 本条强调应采取防结露措施。

“6.2.3厨房洗涤池宜靠近排水立管设置, 卫生间坐便器应靠近排水立管设置。”——厨房用水器具排水点距排水立管的水平距离不宜过长并不宜弯折, 否则容易产生堵塞、排水不畅等问题, 其常用设计距离在1000~1500mm范围内较为合理。卫生间排水立管与坐便器应该统筹后进行排布和设置, 以保证坐便器排水通畅。

“6.3.4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盘管宜避开固定家具摆放位置等难以散热的部位。”——本条未对床下敷设地暖盘管做出要求, 有如下考虑:例如一些户型, 地暖盘管如果也要绕开床下部地面, 散热面积可能达不到采暖设计要求;再者, 床是入住后购买的家具类产品, 放置位置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样就难以确定地暖盘管如何躲避床的位置;另外, 市场上下部留空隙的专用床较多, 不必在全装修设计阶段对其规定。

“6.4.3卫生间排风装置宜设置在座便器上方, 排风、照明、浴霸集成排风装置宜设置在卫生间平面的中心。”——排风装置宜安装在气味、热湿空气最集中的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 浴霸主要为居住者沐浴前、后, 脱、穿衣时提供临时性采暖措施, 而淋浴期间是不需要这一措施的。同时, 浴霸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光热辐射的卫生间采暖产品, 其光热辐射尤其是对老人、儿童或幼儿的皮肤、眼睛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避免将其设置在淋浴空间。

“6.4.6卧室、起居室宜设置被动通风装置。”——随着住宅门窗性能不断提高, 室内通风次数不断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考虑在适当的位置安装被动通风装置, 以促进室内空气自然循环, 改善住宅室内空气质量, 保证通风效果满足使用要求。住宅用被动通风装置主要分为门式、窗式和墙式, 门式、窗式可参考《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 233—2008中的相关规定。而墙式通风器种类较少, 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予以配合。

“6.6.1插座及开关面板应均匀整齐布置, 其底端的距地高度宜以300mm为基本模数的高度排布。”——电源插座、开关等的排布直接影响室内墙面观感, 装修设计中应避免其间距不均、高低不齐的问题, 同时也为室内机电末端排布的标准化提供有利条件。而标准化的机电末端高度, 不仅仅基于使用功能和美观的考虑, 也可帮助设备管线系统提高标准化和工业化程度。考虑各个高度上的使用需求, 机电末端面板底部距离地面完成面尺寸, 可按标准模数“3M”递进, 如:300, 600, 900, 1200, 1800, 2100mm等高度进行排布。

“6.6.7分户墙两侧同一位置的电气及智能化面板应错开150mm以上, 安装时不得直接穿透。”——考虑到分户隔墙应具有隔声、保温等物理性能要求, 而隔墙上往往由于安装电器开关盒、插销盒或管线埋设、穿墙等需要打洞, 如处理不当, 将大大降低其隔声量, 产生声桥或冷热桥, 降低户间隔声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由于线盒规格为100mm见方, 错开150mm以上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线盒间隔50mm左右的厚度, 以减小声桥对隔声性能的影响。

“6.6.8门厅宜设置户内照明总开关。”——门厅是家庭成员入户首先到达的空间和离开时最后经过的空间, 因此在门厅设置照明总开关可方便户内各房间照明的总体控制, 避免离开时需要重复进入各个区域关闭照明。

“6.6.9座便器附近宜预留一个低位电源插座。”——卫生间洁身器、智能马桶等作为改善型卫生间器具, 目前已逐渐被社会和市场所接受, 座便器附近宜有与之配套的电源插座。

“6.6.11强、弱电配电箱 (盘) 嵌墙安装时, 对应的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为配合配电箱 (盘) 及其内部管线的安装, 相应的墙体由于墙面剔凿容易产生较大破坏, 从而导致该墙面各方面性能的下降, 如产生声桥、破坏保温层等。本条对嵌墙安装的强弱电配电箱所对应的墙体厚度提出要求, 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3结语

本标准针对北京市建筑市场实际问题, 统筹协调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 在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节能、机电末端、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 本标准的编制, 更加注重细节和可操作性, 更多地考虑减少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为北京市发展住宅产业化、实施绿色建筑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上一篇:企业进出口流程及所需材料下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