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基础信息(10篇)
1.监测基础信息 篇一
封丘县实验中学2014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总结
实验中学作为封丘县20个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之一,担任了2014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义务教育监测工作。这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国家和省级视导员的指导下,在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的大力指导下、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及教导处精心组织下,按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质量监测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参加监测情况
此次监测我校共有32名五年级学生参加了数学与体育和问卷调查,无请假、无顶替。杨克明校长与19名教师也参加了不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动员 提高认识
基础教育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就是推动和保障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举措之一。接受基础教育监测工作以来我们对基础教育监测工作有了以下认识:
首先,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基础教育工作实现重点转移的必然要求。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基础教育进入了推进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均衡发展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提高质量就是要解决广大群众从“有学上”转到要“上好学”的需求。通过监测了解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重点转移的过程中,为政策决策的修订完善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教育质量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解决好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问题。
其次,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早在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定,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也再次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把它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在目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很多地方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主要标准。这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愈演愈烈,违背了教育方针,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变。因此,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通过监测,全面收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才能找准症结,做出判断,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的办法。还要通过质量监测,为政府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一个科学的标准,切实改变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其三,通过教育督导部门结合督导评估结果和质量监测结果发布督导报告,让全社会了解基础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广播站等途径,广泛宣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先后召开了七次动培训大会。一是8月23日开学的全体教工大会,主要传达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精神。二是8月29日下午在开完全区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会议后得知我校被抽为此次质量监测样本校后,我校参会的两位同志于8月30日的校委会上就会议情况向校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提高对教育质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在认真完成监测学生及教师信息上报后,9月11日,全体校委会成员参加了由校长主持学习2013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宣传动员培训会,会上传达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2013年实施方案》精神,学习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测试现场操作程序和流程》两张光盘,最后校长全面安排部署了我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四是9月13日下午召开2013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第一次学生培训会。五是9月16日学校全体教职工动员学习会,观看监测中心提供的专题片,学习了《兰州市七里河区2013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宣读了《下西园小学2013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就质量监测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步调。六是9月17日下午,召开2013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第二次学生培训会。重点学习了《测试现场操作流程》和答题卡注意的事项。七是9月18日学校考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会。主要目的是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培训各类考务工作人员,使他们端正思想态度,牢记工作职责,熟悉测试业务,掌握操作要领,真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注重细节是抓好质量监测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质量监测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我们紧紧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不动摇。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我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确定为样本学校后,根据实际,我校快速反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6位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和监测工作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在《2013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七里河区下西园小学实施方案》中,规定了成员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并对整个监测作出了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
(二)加强培训学习
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训,培训到位了,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严密的程序、规范的操作是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监测结果有效、科学的关键。把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每一个时间段的必须做好的工作贯彻到每一个相关人员的心中,并落实到行动上。为此,在学校所有工作人员9月18日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监测工作人员培训会和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的培训动员会以外,我们又在本校组织了两次工作人员培训会,会后做了针对性的练习题,加深记忆。并且我们根据《监测实施现场的程序与要求》编写了《2013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下西园小学监测点工作时刻表》,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清楚每一时刻,每一时间段所在岗位和所要做好的工作。正因为各方精心的培训,在本次监测中我校监测工作人员监测操作程序零失误。
第二、加强监测学生培训
监测工作的难点在于监测学生的培训。五年级学生在以前的测试中从未经历过答题卡答题的方式。如果培训不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监测结果,将影响监测数据采集和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为此,我校共安排了四次学生培训,主要抓学生填涂答题卡的培训。9月17日全体学生观看了视频《答题卡注意的事项》。9月24日,我们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监测卷和答题卡开展了全体五年级学生的模拟监测。课任教师主要批改了答题卡是否填涂正确,并在全班做了反馈和讲评。9月27日,针对第一次答题出现的问题,在所有工作人员和部分教师的一一指导下,我们又开展了学生答题卡填涂的专项练习。通过培训所有学生都能做到正确填写,也使我们圆满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另一保证。
第三、注重几个细节
1、上报信息的准确性。
8月2日,根据教育局下发的表格模板,多方询问数据准确上报学校信息。9月5日,根据教育局下发的表格模板,上报样本校测试年级学生、教师信息。每次上报的信息,工作人员都做到认真仔细、层层核实,确保每个数据准确无误。9月29日两位监测员认真核对测试学生参加测试工作,监测学生无缺勤,无顶替。
2、工作程序的严密性
严密的工作程序,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前提。我们与高考一样对待监测试卷,在试卷的接收、保管、开启、封装、发送等环节,严格按照国家监测中心的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履行各种交接手续,确保了国家监测中心试卷和我校监测数据安全。虽然国家监测中心在我校五年级最终抽取的只有32名学生,数量不是很多,比例不是很大,但组织工作同样纷繁复杂,加之我校被抽取的学生分布较散,班级距离较远,如何保证整个监测工作安全有序,自始至终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根据我校存在的问题,我们未雨绸缪,自上至下提前作好了各种应急预案,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正是由于考虑周密,控防得当,我校的监测工作安全事故为零,一切工作顺利圆满。
3、监测工具的保密性 为保证监测工具的保密性,在要求严格进行监测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拟定了监测工具监测工具接送路线和时间,提前检查运送车辆运行情况,确保监测工具按时、安全地运达学校。坚守工作纪律,严格监测工具保密规定,工具运达学校后坚持监测工具保密柜双人双锁,确保监测工具不泄密。主监、区巡视员、副主监、监测员、6位监测教师手机关机由校长收齐后由保密员暂时管理,监测场所按要求进行了隔离,每位工作人员划定了工作区域,确保监测工作工具的保密性。
三、落实到位,不负众望
我校在组织实施此项工作中,每个工作节点都严格按照《下西园小学2013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的要求来认真完成,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对可能出现每一个问题,提前进行排查,切实做到了未雨绸缪,特别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精心准备、恪守职责、把握环节、注重细节、努力工作、务实高效的作风,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深知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一是区教育局秦局长多次电话询问、指导我校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国家视导员撒忠民等同志不辞劳苦,亲临我校检查指导,对我校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厚爱。二是区教育局毛琦主任对我校开展质量监测工作以来所有的疑问有问必答,耐心帮助指导。
回首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点点滴滴的事情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让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更让我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快乐!
2.监测基础信息 篇二
1 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 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 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 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 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目“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 (环境监测站) 负责实施。因此, 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 环境管理的职能
国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 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社会组织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使各类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 运用环境监测技术手段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3 环境监察的任务
《环境监察工作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湖泊及生态破坏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其职责是对排污许可证进行核查;监督检查治理设备运转情况;核查“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调查取证;依法征收排污费。因此, 环境监察的实质是现场执法。
4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 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对排污单位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为政府部门执行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环境资料。因此, 环境监测是一项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技术服务行为。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 起到了“耳目”、“哨兵”、“尺子”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做为一项政府行为的内涵及深化。
5 环境监测是加强环境法制的重要手段
从立法上看, 环境保护法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法律, 它的制定必须与环境状况相吻合;从司法看, 环境司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将技术裁决转变为司法裁决的过程, 因此, 监测数据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守法看, 通过环境监测, 可以判定公民或法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从而促使其自觉遵守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
6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上, 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 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 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 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 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 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 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 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7 提高内部管理机制创建高素质环保队伍
在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 对环保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 建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环保队伍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做为环保部门的左膀右臂要保证在工作任务上的衔接, 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建全各种工作制度、进一步对在岗人员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开展相互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监测队伍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 确保顺利完成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 才能促进环保队伍自身建设, 提高环境监测总体水平, 更好地为环境管理、环境监察服务, 进而推动环保工作整体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三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的任务、职能、作用、相互关系, 阐明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法规和科学知识学习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5.
[2]李福民.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的基础.江苏环境科技.2005.12第18卷增刊.
3.监测基础信息 篇三
一、各地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对基础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关注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贯彻纲要精神,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成都等经济发达省、市都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出台了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开展了地方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评估工作。《教育部201 5年工作要点》第8条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地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可以说,教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综观各地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却发现他们对基础教育的功能、作用关注不足,甚至是忽略。各地都设有“教育贡献”指标,而在三级指标或观测点的具体安排中,关注较多的是普通高等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具体如下图。
可以看出,上海、江苏、成都都有“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这项指标,浙江是“提高受教育年限”,考察了教育对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的贡献。但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公布的2010年现状来看,我国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就已达12.7年。也就是说,该项指标实际上关注的不是基础教育(即初中以前的教育)的独特贡献。广东在“升学率与就业率”指标设计上关注了初中,但仅仅是关注它的升学率,这就变成以能否为高一级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源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实际上也是放弃了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但这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价值之一。确立关于基础教育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非常重要的观念基础。目前,应试教育的种种症状之所以顽强地存在于学校之中,择校择班之所以愈演愈烈,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二、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中的功能和作用
怎样科学定位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我们科学定位和把握基础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夯实民族振兴的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取向,从教育的本质特性出发,在整个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构中去定位,在教育与社会、与人的关系中去把握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1.教育现代化的特性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首先,要弄清教育现代化的特性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褚宏启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教育的现代性具有八个核心特征,即教育的人道性、多样性、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生产性、专业性、自主性。正是这些特征,把现代教育同古代教育、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成都等省市,在研制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时纷纷把教育的普及、公平、质量、开放、法治、创新等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应该说,政策的规定和理论研究的概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我们综合起来认定:全民性、终身性、个性化、信息化、开放性、民主性、法制性等是现代教育同古代教育、传统教育的区别。
现代教育的全民性包含平等性和普惠性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面向全民、人人平等的,另一方面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教育的终身性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时间段内都可获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教育的个性化就是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挥个性、开发个性。
教育的信息化,包括管理智能化、资源数字化、环境虚拟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不再面对面,每个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教育的开放性指的是教育向学习者、社会以及世界开放的程度,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人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任何东西;教育的民主性就是指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特点,受教育者自治与参与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教育的法制性就是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加强法治教育。
其次,现代化教育的特性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一是教育全民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教育的全民性不但要看0-6岁婴幼儿教育的普及率、义务教育的完成率,也要看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者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弱势群体教育保障的状况。
二是教育终身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来贯彻,不但要看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状况,还得看基础教育是否唤醒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把学生培养成了主动学习、会学习的人。
三是教育个性化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与否是衡量教育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四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学校的信息化配备状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五是教育开放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要看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密切状况以及学校对外人员交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和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的状况。
六是教育民主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它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是否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制度。
七是教育法制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依法办学是否落实到位、办学行为是否规范以及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状况。
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对现代教育应具备的全民性、终身性、个性化、信息化、开放性、民主性、法制性等特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当然还包括校舍和设备等硬件设施)、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应凸显这些特性。在进行监测评价的时候必须全面顾及,选准观测点,科学设置监测评价的权重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监测评价的监控、引领和推动作用。
2.基础教育对教育现代化中个人及社会的作用
其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基础教育的现代性增长的状态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基础教育满足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需要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彰显着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正向性。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它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基础教育在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满足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对学生个体来说,基础教育就是要满足其基本学习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发展个人的现代性,促使其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社会发展来说,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源泉。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培养合格公民,为国家的政治发展发挥正向功能作用,为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服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教育造就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初、中级技术、管理、经营人才,为各种创新型人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是基础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很好地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民的文化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是基础教育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基础教育很好地推动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更好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监测评价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状况时,只有全面顾及基础教育满足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需要的功能作用的发挥状况,科学设置观测点及其权重,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4.监测基础信息 篇四
工作做好基础性服务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即是“十一五”总量工作的收官年,也是“十二五”总量控制工作的基础年。为确保“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为“十二五”总量控制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在面对任务重、工作复杂、时间紧和要求高的情况下,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好成效。尽管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减排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提升监测水平,对在监测工作中发现企业排污行为及时预警,为环境决策、污染减排做好服务,确保地区“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监察、监测及监管部门衔结不够,缺少部门联动机制。监测过程中对个别排污企业为配套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部门之间未能及时沟通对违法企业及时查处。
二是部分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所监测的企业生产机污染处理工艺流程、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技术指标不清楚,现场调查记录不清楚,现场监测工作中未能及时发现企
业的作弊行为。
三是自动监控中心现场端建设进度缓慢。各县市对现场端建设进度抓的不紧;企业建设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仍由相当数量的企业未安装现场端设备,致使在线监测比对工作滞后。
二、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加大国控区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力度,年初制定国控区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由专人负责完成对辖区内国控区控重点污染源一年四次(每季一次)监测。并按时向****环境监测总站上报数据。对有排污超标的企业,及时与局内相关科室及时沟通,由相关科室对排污超标企业依法处理。
(二)加大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工作
加快企业现场端设备的验收工作,做到安装一个、验收一个、联网一个;积极推进总氮建设设备的运行,把好日常“运行考核关”,与相关部门配合好,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解决困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瓶颈问题。
按照上级的要求,对连续生产的企业每季度开展不对监测一次,对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每个生产期不少于两次比对监测,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加强对全地区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更好的发挥在线连续监测系
统的监控作用,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统计、污染管理等环境重点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三)限期治理减排监测
为配合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积极做好***及***下达的限期治理减排企业的监测工作。对****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工业企业废水化学需氧量超标企业20家,燃煤锅炉二氧化硫超标企业21家重点监控监测。协同环境监察部门不定期开展对限期治理企业监督性联合抽查工作,对减排企业的治理工程进展情况、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企业在线监控装置安装运行联网情况,在限期治理(整改)期限到期时,对企业立即实施后监测,对监测工作中存在排污超标行为的及时与监察、监管等相关科室交换信息,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四)加强数据的有效性审核
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有效性审核培训,努力提高环境监测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污染减排的需要。监测人员要牢牢掌握影响监测数据的因素和防治措施,掌握辖区内重点监控企业和减排企业的工艺流程、污染处理设施运行工艺及参数,监测反面的相关技术规定,抓好内部质量控制,从源头上杜绝监测数据的无代表性不能使用等问题。高度重视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努力开展解决困扰
5.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 篇五
二、在扶贫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和扶贫综合查询分析平台上建立了扶贫项目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效益评估体系。
三、总体业务数据流程如下:
首先,中央财政部向省级财政拨付扶贫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到位后进行向地级财政的指标分配,接着地级财政向县级财政做指标分配。此后县级的项目管理部门据此开始项目申报,例如:申报到省级的过程是逐级经过地级选报、省级审批、地级转批。审批后,省级财政逐级向下进行资金的拨付,拨付到地级然后拨付到县级。项目申报过程与资金的拨付过程都有特殊情况,比如说省管县的情况,在我们这个系统中可以解决省管县的问题。同时项目审批之后开始执行,涉及到了项目的招标、中标及合同信息等的录入,执行后可以通过财政部门进行报账。整个数据由县级向上级汇总便于上级管理监测。
四、数据流图分为资金数据流图和项目数据流图。资金数据流为由上级到下级。首先中央财政部向省级财政做指标分配和资金拨付,接着省级财政资金到位后进行本级安排以及指标分配,之后进行资金的拨付。地级财政资金到位后同样进行本级安排和指标分配,之后进行资金拨付。县级财政资金到位后进行本级安排,然后进行项目资金报账。项目管理的流程为:由下级逐级到上级。首先,县级项目管理单位申报项目,然后经过审批。审批之后即可进行招标、中标、合同、启动,启动后可以录入进度、验收和绩效考评信息。
五、信息综合查询对应分为资金信息查询和项目信息查询。在资金信息统计查询中,各级财政可以查看资金分配、拨付、安排及报账资金统计信息。项目信息统计查询中上级可以查询到所管辖的下级的已审批项目情况,包括招标、中标、合同、启动、进度、验收及绩效考评信息。
具体介绍
通过上网在浏览器中输入地址,(http://),这是内蒙古财政信息网,面可以看到新增的信息,点击编辑和删除可以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公告通知、扶贫简报、新闻快递、工作动态的浏览和录入的方法与此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系统的最后一个功能模块为系统维护。首先选择用户修改密码。点击此菜单进入后,首先需要输入原密码,然后输入新密码,再重新输入新密码表示确认。点击提交按钮后用户登录的密码会被自动保存。注意:新密码可使用任何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下划线组合,不得少于6个字符和超过20个字符,并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本级信息维护子菜单使用来录入本地区的简介信息,包括人文地理等,录入的权限在财政部门。所以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的身份登录,点击此菜单进入后,在文本框中录入完毕后提交,点击页面左边的新疆简介链接就可以看到刚才录入的信息。系统维护的最后一个子菜单为帮助,其中介绍了本系统的开发背景、总体框架及流程,方便用户理解。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6.监测基础信息 篇六
江西省水利发展
“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摘录)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全省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信息监测网络,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管理需要。
——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全省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完成我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的定制,完成赣抚信饶修五大江河及鄱阳湖区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建设;加快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加强以乡镇防办为主的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洪水预报、洪水优化调度等研究,开展中小河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和墒情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江河湖库低枯水位报警(报枯)系统建设,有效应对江河低枯水位。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
代化。
7.监测基础信息 篇七
然而,如何进行学生学业质量和全面发展状况影响因素数据的收集,并对此进行分析,我国还未形成较好的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除了组织开展学生学业成就测评项目(如PISA、TIMSS、 NAEP)以外,还专门开展了对教师、校长等的调查项目,以通过多个渠道收集教育质量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其中美国的“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 SASS)对中小学学区、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系统的测查,其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逐渐意识到获取全国中小学学校及其工作人员特征数据的必要性,认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了解教育教学状况,确定最需要改进的领域,厘清有关政策举措的争论。为此,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开始实施若干个有关学校和学校工作人员的调查,如1983~1984学年和1985~1986学年的“私立学校调查”,1984~1985学年的“公立学校调查”和1983~ 1984学年的“教师需求和短缺调查”。这些调查旨在搜集有关学校中的学生群体特征、全国各地区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以及教师工作条件的数据,调查数据被美国国会、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联邦机构、私立学校协会和教育研究组织广泛使用。
1985年,为更加全面、科学地监测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美国中小学教育状况的描述性和追踪性数据,在以上三种全国性数据调查的基础上,NCES和兰德公司一起重新设计了中小学数据调查的框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调查,这个综合的调查被称为“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SASS)”。[2]
SASS主要关注教师供给和需求、教师和校长特征、教师和校长薪酬、地区教师招聘与师资保留的做法、学校的一般办学条件、学校氛围、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等。SASS于1987~1988学年首次测试,以后每隔3~4年收集一次数据,迄今为止共收集了7轮数据(1987~1988、1990~1991、1993~1994、 1999~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 与此相伴随的还有教师追踪调查(Teacher Follow- Up Survey,TFS)和校长追踪调查(Principal Follow- Up Survey, PFS)。这些调查追踪分析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K-12年级在校教师和校长的基本特征和资质情况、专业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教师和校长队伍的流动与自然缩减情况、相关动因及变化趋势等。目前,SASS已经成为美国最大、最广泛的,针对K-12学区、公立和私立学校、校长和教师等的整体性抽样调查,它提供了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进行全景性描述所需的必要信息,建立了监控基础教育质量学校影响因素的强大数据库。
为了强化全国教师和校长调查的核心功能, 自SASS 2011~2012年测试之后,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使用“全国教师与校长调查(National Teacher and Principal Survey,NTPS)”代替原有的SASS调查。 NTPS每2年收集一次数据,有4个核心调查工具: 学区问卷、学校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首次施测将于2015~2016学年进行。NTPS以SASS 2011~ 2012学年的测量内容为基础,调整了部分题目在问卷中的分布和信息来源,使用网络测试和纸笔测验相结合的施测方式,许多内容可以与SASS以往的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对比分析。[3]
二、美国“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的基本框架
SASS通过收集来自学区、学校、校长、教师和图书馆媒体中心等多来源的数据以提供有关美国中小学学校状况的信息,4个核心调查工具分别为:学区问卷、学校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除了上述核心调查工具外,还有学校图书馆媒体中心问卷等。
学区问卷主要了解学生人数、择校、教师雇用、招聘和解聘、毕业要求等;学校问卷主要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服务、人员编制信息;校长问卷主要收集校长先前的经历、培训、学校氛围和学校政策方面的信息;教师问卷主要收集教师准备和分配、工作经历、对工作环境和氛围的评价以及其他个人信息等[4]。以SASS 2011~2012学年测试为例,四个核心调查工具的测查内容如表1所示。
SASS不同测试年度间问卷所包含的核心信息大体一致,以便于追踪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状况的变化趋势。项目每轮测试也会根据中小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适当增加、删除或者修改部分题目。项目各轮次的测试工具、工作文档,以及抽样技术和统计方法的说明,针对各个对象的基本调查结果等均可以从项目网站(https://nces.ed. gov/surveys/sass/)上获得。
三、美国“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的实施
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SASS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负责SASS测查工具的开发和资助;美国人口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数据收集; 美国研究协会(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AIR) 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开发调查问卷,协助抽样设计,编写数据代码,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查,帮助进行数据分析,编制调查文档和报告,提供数据用户培训,开发宣传材料等。[5]
SASS使用基于学校的分层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设计(stratified 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e design)来确保学校、校长、教师、学区的样本量足够得到可靠的总体估计值。项目的数据收集方法在每轮测试间有所变化,比如SASS 2003~ 2004学年通过调动地区代表全面负责数据收集活动,而SASS 2007~2008学年则回归1999~2000学年基于邮件的方式(mail-based)来收集数据,同时辅以电话和现场跟进。
以SASS 2007~2008学年为例,数据收集包括以下核心步骤:(1)向学区递交研究申请,电话确认学区信息和联系人;(2)确认样本学校;(3)为每个学校设立一个调查协调者,确认学校信息,邮寄SASS调查资料,包括给校长的说明信、给调查协调者的说明信、教师清单、校长问卷、学校问卷、学校图书馆中心问卷、回邮信封、SASS宣传册等;(4) 获取电子版的教师清单(Teacher Listing Form,TLF); (5)按照教师名单进行抽样,给抽样教师邮寄问卷; (6)电话中心提醒调查协调者,敦促教师完成和回寄所有问卷,协调者随后进行现场随访。整个数据收集过程持续将近1年。[6]为提高SASS的便捷性,研究者正研究在线数据收集工具。
数据收集完成后,人口统计局开始进行数据的处理,经过对各类问卷作答状况的编码、初步清理、数据汇总、异常被试识别、数据插补、数据加权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将数据输入SASS数据库。对应于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几个调查工具,SASS数据库包含全国中小学样本教师、校长、学校、学区的全面信息,由若干个分库,如学区数据库、学校数据库、校长数据库、教师数据库、图书馆媒体中心数据库等构成,数据库之间可以通过学区控制编码和学校控制编码链接起来。
另外,SASS每轮测试后会有一个记录本次测试的过程文档,详细记录了测试概况、调查设计的变化、测试准备、抽样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插补、加权与误差估计、数据质量审核、数据文件说明、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6]过程文档数据的保留进一步丰富了SASS的数据库内容,为下一次的调查改进提供了参考。同时,SASS数据库也对外公开,但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使用权限的限制。
四、“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对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影响
基于数据(证据)的教育决策是美国新近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之一,早在美国国会通过的《教育科学改革法》(Education Science Reform Act 2002) 中就明确了数据在美国的教育决策制定中有决定性地位。比如,2005年的《迎击风暴———为了更辉煌的经济未来而激活并调动美国》(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Energizing and Employing Amer- ica for a Brighter Economic Future) 咨询报告中引用PISA 2003等一系列的数据结果,阐述了美国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政策建议。 根据这一报告,美国国会于2007年5月出台《美国竞争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质量的措施。[7]
在该背景下,SASS全面、科学的有关美国中小学学校状况的数据和信息也为美国基础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其中,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上,SASS发挥了尤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教师流动与流失问题
SASS的数据库清晰地跟踪并表明了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基本情况,包括什么样的教师最有可能流动或离职?教师为什么流动或离职?教师一般在什么阶段容易流动或离职以及离职前后的意愿和去向,等等。比如,SASS结果显示,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失呈上升趋势(教师流失率从1988~1989学年的5.6%上升到2012~2013学年的7.7%),与公立学校相比较,私立学校教师的离职率更高。教师流动呈相对低龄化和低教龄化趋势;相比于女性教师,男性教师更容易流动,且全美中小学男性教师群体逐渐萎缩。[8]教师获得教学岗位的机会、 对管理者支持的满意度、教学工作环境、薪资和福利保障等是教师流动和流失的重要动因。为此,美国教育部2013年4月发布《提升和转变教学专业蓝图》(the Blueprint for Eleva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Teaching Profession),提出包括“建设共享责任和领导力的学校文化氛围”、“提供专业化的职业组织和有竞争力的待遇”等在内的多项改革建议,促进教师个体成长和发展,重塑21世纪新教师职业。[9]
(二)中小学数学、科学教师短缺问题
SASS的跟踪数据发现,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师数量短缺,且师资质量堪忧。SASS 2007~2008的数据显示,公立高中数学教师中仅有72.5%接受过数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其中63.1%的教师获得了资格认证,9.4%的教师有数学学习背景但未获得认证,另外27.5%的教师则没有接受过数学专业的相关训练。公立初中的数学和科学教师情况更糟,很多教师都缺少所教学科的本科或研究生相关专业训练或辅修学习。[10]这一研究发现与美国学生在PISA、TIMSS等国际科学测试中表现平平、 美国高等科学教育过度依赖国外留学生、少数民族裔学生与白人学生科学成绩差距显著等研究发现一起,直接促成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0年分别发布促进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战略报告———《培养下一代科学创新者:识别并发展我们国家的人力资本》(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TEM Innovator: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Our Nation’s Human Capital)和《准备并激励:为了美国的未来进行K-12科学、技术、 工程和数学教育》(Prepare and Inspire:K-12 Sci- 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 Education for America’s Future),为推进美国的科学教育提供了“支持严格的、以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培养项目”、[11]“招聘和培训10万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创建科学精通教师团队”等可行建议。[12]
(三)校长留任与流动问题
SASS调查发现,合格中小学校长的短缺现象在各州和学区广泛存在,中小学校长有老龄化趋势,且校长的留任率在降低。学校表现不佳的持续性报道、对校长需求不断增长的意识,以及媒体对即将到来的“校长荒”的报道引起政策制定者对学校管理者招募、资格审查、培训、支持等问题的关注。
早在2000年,全国中学校长协会、兰德公司就引用SASS 1993~1994学年的调查数据来说明美国各州几乎所有学区的校长胜任人短缺现状及原因。[13,14]SASS调查结果还显示,校长短缺、领导力弱等是导致教师流失、学生成绩低等的重要原因, 且由于需要重建关系和学校文化等因素,校长等高层更迭都会导致原有成绩的下降;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贫困生集中的学校,校长短缺的影响更为严重。[15]这一发现和中小学校长协会的调查研究一起,促成了美国各州和国家层面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吸引优秀教师就任校长,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卓越校长培养计划等提升校长队伍质量。我们查到的资料中,自2001年以来,密歇根、佛蒙特、佛罗里达、佐治亚、加利福尼亚、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康涅狄格等多个州都报告有严重的校长短缺现象,州教育部门也采取了包括“卓越教师和学校领导者项目”(Great Teachers and Leaders Project,佐治亚州)、“校长继任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 for the Principalship,佛罗里达州)、“实事求是项目”(Getting Down to Facts,加利福尼亚州) 等在内的改革性项目来提升校长质量。此外,SASS关于校长短缺的调查结果也促成了美国的联邦法律和教育项目对校长群体的重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承认美国存在合格教师和校长短缺的窘境,NCLB和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都将校长作为学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催化因素,提出要“招聘、培养、奖励并保留高效率的校长”。
关于校长队伍的年龄状况,SASS的调查显示,从1987年到2000年间,公立学校的校长平均年龄从47.8岁上升至49.3岁,私立学校的校长平均年龄从46.0岁上升到49.9岁。不仅校长队伍整体老龄化,而且第一次进入校长这个职业的人均年龄也在变大。[14]
关于校长队伍的稳定性,2008~2009学年的首轮校长追踪调查(PFS)显示,上一学年担任校长的人中,80%的校长仍待在现任岗位上,6%的校长换到另外一所学校工作,12%的不再做校长,还有约3%的校长目前工作状态未知;2012~2013学年的第二轮调查结果则显示校长留任率进一步降为78%。[16]这里,两个百分比的下降对于美国全国校长的总数来说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目。此外,数据进一步显示,公立学校男校长、公立学校任职年限长(>10年)的校长、私立学校任职年限短(<3年)的校长、工作热情差于初任时的校长离职率更高。离开本校的公立学校校长中,53%都转到了同一个学区的其他公立学校;离开本校的私立学校校长中,89%都转到了另一所私立学校。45%的公立学校离职校长和22%的私立学校离职校长是因为到了退休年龄。[16]将近20%的校长流动或流失对一个学年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再加上有40%的校长处于退休年龄段,这种领导力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因为美国中小学的校董会管理机制,学校校长具有相对多的自主权,故校长的个人素质与能力也会更加显著地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因此,优秀、合格校长的留任和流动正成为美国中小学校长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
五、“学校与教职人员调查”对我国教育质量评价的启示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制定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科学、有效决策的重要保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作为教育的核心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软件,其变动状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SASS监测及其对美国相关教育政策的影响为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源的监测与评估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将学校和教师调查纳入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
当前,监测与评估已经成为政策管理的重要工具。要真正实现“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政府需要对教育质量条件与保障情况有清楚的把握,对其变动情况进行必要的追踪,尤其是有必要对学校的师资状况进行监测。由于学区、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教育质量有保障性作用,故我国也应在有条件的省级单位,以委托项目的方式开展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的调查,制订清晰、 有效的调查框架,满足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资及其变动情况信息的不同需求,帮助制定有关师资补充、资源调配、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此外,将学校和教师调查纳入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也是对现有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二)将学校与教师调查的监测数据与其他教育信息系统数据链接,共同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决策需求
SASS通过收集学区、学校、教师、校长多个来源的数据并与其他教育统计数据相链接,以深入分析教育规律的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17]我国教育部自2013年9月起组织开展了“全国教职工基本信息收集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其目标是要实现教职工基本信息入库,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职工动态数据,以提高教师工作服务水平、支撑教师工作科学决策。此项工作形成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可以与教育质量监测的学校与教师抽样调查数据相链接,以系统描述不同群体教师和校长的工作状态、 业务水平、职业感受等,发挥监测的评价、预测、预警功能,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更适切的建议。
省级单位在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时,要重视教师、校长调查的作用,把他们作为现有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基于学校与教师调查得到的数据,同时集成相关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教育内部不同层面的产出数据、教育外部产出数据资源,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以分析、评价、预测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现状及缺失,为地方教育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和更直接的指导性建议。
(三)发布中小学师资质量及变动状况报告, 动态监测
8.监测基础信息 篇八
关键词:输水;信息;监测;分析
0引言
引滦入津工程是一个包括跨流域引水、输水、蓄水、净水和配水等综合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城市供水系统,是天津市城市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的惟一可靠水源,已经成为关系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其中的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管理着引滦输水的枢纽工程,恰恰是这条生命线的心脏,它通过8座泵站、18.5公里的明渠、6.48公里的暗渠、一座库容为453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及17座闸涵,每年向天津市输水7亿立方米左右,是我国北方城市供水泵站装机容量最大、输水功能齐全的水工建筑群体,作用不可替代。
自2002年起,天津市政府利用亚行贷款,开始实施天津市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内容包括新建暗渠工程、沿线水工设施修缮工程、沿线绿化及水土流失治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多个单项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已通过天津市计划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随着这项工程的实施,管理处近期即将建成先进、实用的输水枢纽工程信息系统。
输水枢纽工程信息系统是一个集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测量技术、视频技术、语音交换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将以管理处局域网为中心,下设包括渠库管理所、泵站管理所、滨海管理所等多个分中心局域网在内的分布式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先进的通信和网络基础平台的支持下,实时采集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各类应用。
输水枢纽工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系统必须长期安全稳定地为输水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或存储的大量的、宝贵的实时、历史数据被破坏,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系统受到非法登录者的破坏,或获取、修改许多重要数据,那么同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这两种情况下系统都将严重影响到管理处做出输水调度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仔细地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和破坏系统安全的各种可能因素,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1信息系统安全分析
网络提供了信息流通的便利渠道,但是同时也给信息的保密和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安全问题是网络面临的敏感而且重要的问题,如何协调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是系统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信息的安全。为防止非法用户利用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进行数据的窃取、伪造和破坏,必须建立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体系。计算机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其中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物理保护以免于被破坏和丢失,逻辑安全是指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及保密性得以保证。
从技术角度来讲,计算机病毒、跨网络攻击、信息泄露、信息载体丢失或被盗等几种主要的安全隐患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系统环境安全措施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不合要求,超过了产品所规定的标准,如温度高,湿度大,强烈的电磁场干扰,安放计算机系统的台座不稳、震动,粉尘大,电源电流不稳等诸多因素,都能导致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正常,因此,中心、各分中心计算机网要求建立机房,增加UPS电源等。
1.2计算机系统安全措施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硬盘,CPU和各种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它们的损坏将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或系统性能降低,因此,为保证万无一失,可考虑采取冗余设计等方法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为避免故障发生,对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双机热备份的高可用方式集群方案,多服务器共享集中的存储设备,当发生故障时数据库和文件系统能互相切换,保证高性能,高可靠性,无单点故障。
本系统采用RAID技术和备份技术保证数据中心数据库的安全:一方面将数据库放到支持RAID5的磁盘阵列上,保证数据不会因为单块磁盘损坏而丢失;另一方面建立数据备份管理机制,各数据库都备份到磁带上。
1.3网络系统安全措施
可以将网络故障归结为接口卡故障、线路故障、网络设备故障三类。解决办法是找出坏的网络卡进行更换。通过线路测试仪检查线路故障并进行修复,更换坏的网络设备。还可通过网管程序实时监视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找出故障之所在,并进行及时处理。为防止黑客通过互联网络(或电话网络)对系统实施攻击,网络在物理上与Internet分开,采用防火墙、信道加密以及冗余等技术。
1.4软件系统安全措施
选择具有c2级安全的HP UX和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它们的安全性通过其内置的安全工具来实现。
(1)用户管理
利用OS帐户管理工具能建立完整统一的用户管理策略,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使用什么资源。
(2)访问控制配合用户帐号管理,建立相应的访问控制机制和完整的审核机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动态跟踪监视,及时发现非法侵害企图。
(3)权限控制
包括服务器访问权限、数据库访问权限、表单与视图访问权限、文档访问权限、文档字段访问权限、区段与字段访问权限控制等多个级别。这些权限控制手段按层次逐渐细化,需要的话可以对Intranet/Internet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或设计元素控制访问权限。
(4)备份与恢复
RAID技术并不能保证数据安全,需要有离线备份管理机制。要对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备份和管理。备份能够做到无人值守,灾难恢复。自定备份策略,同时备份系统易于扩展。
用户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以便当故障发生时,可以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使因数据破坏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停机维护的时间,采用卷管理软件实现在线的卷维护(例如在线扩容)。
1.5防火墙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的隐患存在于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过程中。目前,浏览器/服务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网络系统中,而其基础协议就存在着不少的安全漏洞。防火墙系统作为基本的网络安全系统,可以设置在公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或者设置在内部网络的不同网段之间,用以保护核心秘密并抵御外来非法攻击。
本系统设计采用NETSCREEN防火墙系统。
1.6防病毒安全措施
(1)多层病毒防御体系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正常工作的最大威胁。根据统计。50%以上的病毒是通过软盘进入系统,因此对桌面系统的病毒应严加防范;如果服务器被感染,其感染文件将成为病毒感染的源头。它们会迅速从桌面感染发展到整个网络的病毒爆发,因此。基于服务器的病毒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ICSA的报告,电脑
感染病毒的来源有超过20%是通过网络下载文档感染,另外有26%是经电子邮件的附加文档所感染,联/X Interent,很有可能受到来自Interent下载文件的病毒侵害及恶意的Java、AefiveX小程序的威胁。基于以上这些情况,系统可能会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病毒威胁,为了免受病毒所造成的损失。设计应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御体系。
本系统采用NAI公司的MeAfee AVD防病毒套件作为整个网络的防病毒工具。在每个台式机上采用McAfec AVD套件中的xrnusSc,an Security Suite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采用McAfee AVD套件中的NetShield Security Suite反病毒软件,在网关上采用MeAfee AVD套件中的Intemet Security Suite反病毒软件,应用全面的病毒防御系统,封锁病毒所有可能的进入点,从而保证整个管理信息网络不受病毒的感染。
(2)安全扣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中,另一类重要技术为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更高安全性的网络。如果说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系统采用NAI公司的CyberCop ScanaerNAl网络漏洞扫描产品作为网络安全扫描的软件工具。可进行基于服务器和基于网络的扫描。通过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还可以根据扫描的结果更正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中的错误配置。在黑客攻击前进行防范。
(3)入侵栓测技术
为了加强主机的安全,还采用了基于操作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监控主机的系统事件,从中检测出攻击的可疑特征,并给与响应和处理。本系统采用NFR HID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对计算机主机操作系统进行自主地、实时攻击检测与响应,一旦发现对主机的入侵,可马上切断系统用户进程通信和做出各种安全反应。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出现在80年代初期,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其它技术。对关键系统文件和可执行文件进行入侵检测的一个常用方法,是通过定期检查校验和来进行的,以便发现意外的变化。许多产品都监听端口的活动,并在特定端口被访问时向管理员报警。这些技术的结合,必将大幅度提高网络对黑客攻击和错误使用的抵抗力,使设置选项更加灵活,并使安全策略的实施更加有效。
1.7管理制度安全措施
虽然各种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系统的安金性和可靠性,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借助于管理手段,才能做到双保险,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与系统相关的使用者进行管理约束,如制定机房上机制度,介质拷贝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系统授权管理等。
在制定各种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增加安全保密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系统安全。
2网络监测管理分析
输水枢纽工程信息系统是包括光纤传输与交换、智能终端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多种通信手段、多种制式、多厂家设备的综合信息网络,智能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复杂。为了解通信设备的运行情况、评估通信质量、满足网络管理的要求,实时地掌握信息网络的运行状态,应该:第一,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监测管理系统,实现集中的管理和操作。第二,对相对独立的光纤传输与交换、智能终端设备、数字程控交换等系统分别设立专业专有网元管理系统。
2.1综合网络监测管理系统
(1)系统组成
整个网络是一个网管中心局域网和各级端站互连构成的企业网。网管系统设置于信息中心局域网,通过专用数据传输通道与监测站和分中心局域网联接。网管局域网还设置Web服务器和远程访问功能,并与MIS系统建立网络联接。
(2]网管系统中心
综合网管系统结构是采用客户,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结构模式(如图l所示)。中心站由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工作站组成,通过终端服务器实现中心站对远端站的数据采集,通过协议转换器实现通信设备通信协议的转换,通过防火墙与MIS系统相连。端站由终端服务器、各种采集设备组成。中心站与端站之间可通过64K,2M,LAN通道相连,通信方式可采用光纤。机房环境采集装置用于环境的监测和空调的遥控,环境监测的内容有门磁、温湿度、烟火、红外以及电压电流。
(3)硬件配制
网管服务器采用UNIX服务器,运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高。服务器上安装关系型数据库,作为网络数据存储中心和处理中心,具有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的三重作用。
Web 服务器是专门用于监控管理系统本身的维护管理人员使用的应用工作站,配置全套的网管应用界面和系统维护界面。可完成系统的人机联系功能,如画面编辑、数据库定义、报表定义、报表自动生成、召唤打印和定时打印等。也可兼作与MIS网连接的Web服务器。
调度工作站提供给操作人员所有的监控功能,负责整个通信网内各种设备的集中监控、任务调度。调度工作站可配有多台,能同时工作并提供二次开发功能。
终端服务器终端服务器是一个独立操作的多串口设备服务器,专为串口设备与以太网之间的连接而设计,且扩充串口方便,无需关闭电源,具有热插拔功能。终端服务器收集各监测站的信息,通过网络送往前置机,前置机对信息处理后通过网络送往服务器及其他监控工作站。
(4)软件配置
操作软件系统软件运行在网管主服务器上。操作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UNIX操作系统,提供C/S和B/S服务方式,还具有远程登录和诊断功能。Web服务器和工作站则采用Windows NT。
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系统和SQL关系数据库系统。实时数据库是系统功能得以完成的基础,其中保存了现场采集来的实时数据,及计算量、控制量等其它信息,常驻计算机内存,实时性高。实时数据库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了交互式人机接口、应用编程接口API和网络报文接口这三类访问接口。网管系统提供配置、查询、管理网络设备历史数据库的软件工具。
网管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在平台中,色精了系统基础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库管理、历史数据库管理、画面制作及显示、报表制作及打印、告警判别及发布、数据处理及时钟系统等功能。另外,为使平台及平台之上的应用得以顺利运行,平台中还包括了诸如网络通信及进程管理等系统,为方便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的维护,还提供了远程诊断及维护系统。
2.2专业专有网元管理系统
(1)主干通信网络管理
负责管理全系统主干核心节点通信设备、接入节点通信设备、局域网通信设备。具有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策略管理等功能。由主干通信网络网管系统配置软件、硬件设备。
(2)生产调度与程控交换网管理
负责管理全系统内的所有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系统由网管中心、阿络节点、网管传输网三部分组成。网管主界面叠加在电子地图上,由程控交换系统配置软件、硬件设备。
(3)供电系统管理
负责管理开关电源、UPS、备用发电机组、蓄电池组等。具有控制与监测功能,能显示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和报警信号,可进行编程、整定和修改,并进行事故记录。能控制市电、油机供电自动切换,蓄电池组浮充与备用切换。
(4)服务器系统管理
负责管理服务器与磁盘阵列、磁带库等数据仓库、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设备及运用。网管的作用在于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保障数据的安全,提供最高水准的智能故障恢复。为适合系统的高级整合需求,支持远程控制。
3结束语
9.监测基础信息 篇九
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阐述了基于Web的.省级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功能特点和组成结构,并就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充分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又满足了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对于数据安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作 者:徐光 XU Guang 作者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沈阳,110031刊 名:中国环境监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MONITRING IN CHINA年,卷(期):21(4)分类号:X830关键词:环境监测 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因特网
10.监测基础信息 篇十
1.2.3.4.信息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__________。它主要包括4大基本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获得一张数码照片可以使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7.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_________。
8.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数字、文字、图像、语音以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都可以通过____和_____、用二进制的___________来表示。
10.计算机用________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11.一个信息编码中的“0”或“1”被称为一个_________
12.____个二进制位可以组合成256种状态,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符号,就是256个符号。
13.英文、数字、符号编码采用______码
14.十进制值是65,其二进制值是__________。
15.二进制1100111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______。
16.汉字的编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一个汉字一般占用___个字节。
18.声音信号是通过______和_______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19.一幅800×600像素的黑白图像,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为______字节。
20.800×600的32位真彩色图像所占的空间为_______字节。
21.一般来说24位真彩色就是指R、G、B各占______位,即红绿蓝三色各有______种颜色组合,总的颜色组合有_________种颜色组合。
22.常见的声音文件有_____、_____。其中未压缩的声音文件是______。
23.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未压缩的图像格式是_____________。
24.常见的无损压缩软件________、__________。
25.有损压缩广泛的使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特点是将________的信息去除,有数据的丢失,但用户基本感觉不出来
1.2.3.4.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思想
冯·诺依曼体系的五大部件是
部件之间由_____实现连接,完成数据的传送
CPU(中央处理器),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由________器和_________器组成。
5.内存储器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断电后信息不丢失的是________,一般系统启动后程序运行在_______中。
6.相对而言,___________要比内存储器的读写速度慢。7.2048KB相当于______MB。
8.外部设备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和外存储器。
9.显示器属于_______设备。
10.第一代计算机属于_________计算机,目前的计算属于___________.11.指挥计算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的命令叫做______。
12.程序: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的有序的_______。
13.软件是指_____和与其相关的各种文档资料。
14.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_________。
15.系统软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高级语言的编译系统。
16.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_________、汇编语言和________。通用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是电脑能直接识别的语言。
17.一台没有任何软件的电脑,软件安装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应该是先装_______系统,然后安装_________ 程序和____________程序。
1.2.3.4.5.网络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协同处理(分布式处理)。
组成网络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网络按照范围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__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
常见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因特网上最常见的协议是__________。
7.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协议是__________。
8.用于发送邮件的协议是________。
9.用于接收邮件的协议是________。
10.文件传输协议是_______。
11.________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分组打包以及传输方法和位置。
12.因特网上每台电脑必须提供一个唯一的标识,这个标识就是_________地址。
13.目前使用的IP地址是____位二进制,分成________段,每段______位。
14.IP地址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部分。
15.IP地址不好记忆,通常用_________标识计算机。
16.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转换通过_________完成。
17.统一资源定位器的英文简写是________,一般就是是网址。http://中,http是指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
18.我们上网查找信息、浏览网页就是使用________服务。
19.因特网提供的常见服务是_______和________。
20.因特网提供的的基本服务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_______的中文名字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该技术用在电话线上,形成_____个信息通道。
22.常用的搜索引擎一般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__搜索。
23.关键字搜索中____符号表示排除某一类关键字。1.2.3.4.5.算法是指针对某一问题的一系列具有精确定义的______的操作步骤。
算法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算法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伪代码和程序设计语言。
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___。
判别框有一个入口和_____出口。分支结构有一个入口和____个出口。循环结构有一个入口和_____出口。
6.若变量x、y的值分别为
5、-20,则表达式sqr(x*y)的值是___。
7.7 mod 3 <2 or 5^2*2 >100 and not 143=int(13/3)的值是_________。
8.循环结构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的循环结构是_______循环。
10.枚举算法的结构的关键是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操作。其中_______一般用循环结构实现,而_______检验用分支结构实现。
11.d[10]这个数组中的10称为数组_________,12.顺序查找在数据元素中的值和所要查找的数进行比较,一旦找到,查找即_____。
13.对分查找的效率要高于_____查找。一个包含8个数的数组,顺序查找最多要_____次,而对分查找最多要______次。一个包含1000个数的数组,顺序查找最多要_____次,而对分查找最多要______次。
1.简答题
1、维护信息安全的常见措施和方法?
2、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思想。
3、使用搜索引擎的地图搜索功能,查询从所在学校到上海博物馆的公交线路。
高一信息基础概念填空题答案
1.传载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处理性
2.获取、存储、加工、表达
3.计算机、电视、电话、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4.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
5.数码相机、扫描仪
6.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7.程序
8.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
9.采样、量化、编码
10.二进制
11.二进制位(bit)
12.8 13.ASCII 14.1000001 15.206
16.输入码、内码、输出码
17.2
18.采样、量化
19.60000(800*600*1/8)
20.1920000(800*600*32/8)
21.8、256、224
22.wav、mp3 wav
23.bmp、jpg、gif bmp 24.winrar、winzip
25.图像、声音、视频 冗余
1.二进制、存储程序
2.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总线
4.运算器、控制器
5.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OM)储器(RAM)
6.外存储器(如硬盘、优盘等)
7.2
8.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9.输出设备、随机存 10.电子管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指令
12.指令集合13.程序
14.应用软件
15.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16.机器语言、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机器语言
17.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18.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19.计算机设备、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网路协议
20.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21.因特网
22.星型、环型、总线型
23.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24.TCP 25.SMTP 26.POP3 27.FTP 28.IP协议
29.IP地址
30.8、4、8
31.网路标识(网络地址)、主机标识(主机地址)
32.域名
33.域名解析服务器(DNS)
34.URL、超文本传输协议、域名
35.WWW(万维网)
36.万维网(WWW)、电子邮件(EMAIL)
37.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FTP)
38.ADSL、3
39.关键字搜索、目录索引分类搜索。
40.-或not。
41.确定的有限的
42.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1个或多个输出
43.自然语言、流程图
44.输入 / 输出框
45.2、1、1 46.无解
47.T
48.在循环结构前,循环变量设置初值(即循环变量初始化)、在循环条件表达式中要包含循环变量与循环变量的终值(即循环条件能终止)、在循环体中要包含改变循环变量值的语句(即循环变量需修改)
49.直到循环
50.列举可能解的范围、对可能的解逐一进行检验 列举可能解的范围、对可能的解逐一进行检验 51.数组元素下标
52.停止查找
53.顺序、8、4、1000、10 54.简答题
a)维护信息安全的常见措施和方法? b)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c)定期升级防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打上系统补丁也很有必要 d)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
【监测基础信息】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08-09
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09-0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汇总06-23
零基础学生物信息学07-3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基础08-22
舆情监测系统09-03
电力计量监测09-19
智能电网监测发展07-28
远程自动监测技术08-16
教学质量监测中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