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柔臂教案

2024-09-24

蒙古舞柔臂教案(4篇)

1.蒙古舞柔臂教案 篇一

《蒙古草原狼》教案

教学目标

把握内容,培养学生概述的能力。

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新性阅读。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体会情味,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并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和启发。时安排

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请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多媒体显示)

狈为

心狗肺

似虎

子野心

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些成语都与狼有关,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狼的残忍等特点。的确,狼历来是贪婪、凶残的代名词。说到狼,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恐惧、憎恶。可是,在《人与自然》栏目中却

这样形容狼:“它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悬念和阴谋,但也不乏亲情

和友爱。”姜戎在他的《狼图腾》这部书定稿前则写下这样两句话:“献给卓越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不禁令人感到迷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姜戎笔端

那遥远而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去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和草原狼。(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946

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受父亲影响,读初中的他,就阅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红与黑》《约翰·克利斯朵夫》《简·爱》等著作。1967

年,21岁的姜戎和120

名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978

年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次年4

月,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

年动笔写《狼图腾》。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

这部书中。

由学生展示前查阅的关于草原狼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内容。

自读文,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皑皑

羊倌

蛮荒

嚼子

毡靴

出鞘

铮铮

脊椎

一蹴而就

钢镫

学生再读文,概述内容。(多媒体显示)

四、研读,深入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

遇到狼群之前陈阵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陈阵正处在苍凉、寒冷、孤寂的草原之上。此处环境描写,既形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

紧张的气氛,暗示将要有险情发生。

阅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大青马是一匹身经百战

的著名猎马?

明确:在遇到狼群之前,大青马就凭借自己与狼斗争的经验,判断出狼群的存在,并想办法提醒陈阵。看到狼群之后,它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异常镇定,保护此时不知所措的陈阵,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抵御狼群。可见,大青马是一匹勇敢、机智、身经百战的猎马。

读完本篇后,你认为文中的蒙古草原狼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写的狼的形象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中的蒙古草原狼虽然生性多疑,令人感到畏惧,但它们在从出现到离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若、勇敢睿智、团结如一,后退中依然保持着血脉里的尊严与威严,都使人折服。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狼的赞美之情。而蒲松龄笔下的狼则是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陈阵仅仅是靠个人的勇敢和机智逃离狼口的吗?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是。陈阵能够逃离狼口,不仅是靠自己的冷静、机智,还有大青马的帮助,毕利格阿爸教他的抵御狼的办法。毕利格阿爸的御狼经验和大青马的勇敢机智,是草原人与大自然、与草原上的王者——草原狼,在无数次的斗争中得来的。

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草原、对狼、对草原人、对游牧生活的难忘和赞美之情。

本篇是如何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到紧张不安的?

明确:主要是从对陈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刻画中感受到的。陈阵的绝望和抵抗的交叠牵动着读者紧张的心弦。另外,从环境的渲染,对狼群的刻画上,也使读者感到紧张不安,仿佛身处其境。

五、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 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目睹了蒙古草原上惊心动魄的一幕,也重新审视了狼的形象。它凶残却又桀骜不驯;狡诈却又勇敢顽强;多疑却又团结如一。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恨它又膜拜它。我们也可从它的身上得到人生启迪,做生活中的强者,在磨炼中锻造成熟的生命。对于我们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设计

蒙古草原狼

陈阵(马)

遇见

抵御

镇静、勇敢、机智

凶狠机警、勇敢

离开

睿智、团结教学反思

本的教授重在突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和发现感悟。本文故事性较强,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在初步感知内容时,我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阅读、想象和讨论。其次,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深刻体会精髓。由浅入深,层层引导,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加深。

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篇二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

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4.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

7.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____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扣标整合】: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

课后习题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真族 C.项族 D.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辽国 D.隋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 D.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⑵.图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孙是怎样逐步灭掉其他政权、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

⑶.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⑷. 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3.蒙古舞柔臂教案 篇三

榆次五中 侯文丽

教师的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铁木真统一开建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经济政治的特色。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及作用。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 书上《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然后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建立的辽、党项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蒙古族古代的历史。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6-6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问:(1)“一代天骄”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3)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 学生可根据67页“动脑筋”回答:

①它反映了什么情景?

(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②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并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位时期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a、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b、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指导学生根据68页的“动脑筋”,结合71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手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

问:(1)忽必烈在位时期对元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2)元朝的对外交往频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可·波罗行纪》)

4、行省制度

引导思考:元朝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制度在我国历代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加强了对西藏、台湾等地的管辖。)

过渡讲解: “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使得当时的各个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起来。那么,元朝的民族融合到底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思考:(1)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人到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江南地区;有些民族与汉族区别消失,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元朝的民族融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小结: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引导思考与讨论]: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它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一直沿用到今天;当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十分频繁,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的史实让我们懂得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道理,从而要努力学习,同时培养坚强意志。从文

天祥身上我们又领略了一个坚持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的气概。这都将使我们获益匪浅。学习历史不但要了解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要的是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这样才能真正有提高、有收获。

检测导结:

1、完成70页“练一练”: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B——统一蒙古。)

2、根据71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蒙古族官员与汉族官员有什么共同点?(生活豪奢。)

3、根据71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点?(截弯取直,不再绕过洛阳。)

作业:①今天“南水北调”工程的走向如何?(请参考地理或政治学科相关课文。)②预习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板书设计: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居住地和生活

12世纪蒙古社会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政权的建立(1206年)

1.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2.南宋灭亡(1276年)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① 元世祖重视农业

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② 水陆交通运输 外交往

③ 商业――大都繁荣

二、元朝的建立

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① 目的中央:中书省

5.行省制度

② 内容 地方:行中书省

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③ 作用

①汉族外迁边疆

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表现

③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④回族的形成

三、民族融合

4.蒙古舞柔臂教案 篇四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极其对策思考下一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