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2024-12-0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精选14篇)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一

泰和县发改委履行义务教育工作职责情况汇报

为切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目标,积极履行义务教育工作职责,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义务教育工作的巩固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委在义务教育工作职能履行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统筹规划,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我委在编制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教育第一线,广泛征求教育部门的意见,统筹考虑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扶持教育事业,尤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面,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为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每年的年度计划中都安排了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为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落到实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监督检查,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时,从而有重点地解决校建项目的投资及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将中小学配置列入计划,按义务教育规定标准配备学校用地,方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达标。

2、优化服务,促进教育事业更快发展

为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工程顺利进行,达到投资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建设项目改善教学条件的作用,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我委主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变投资管理为投资服务。一是对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不受投资计划的限制;二是对申报前来办理立项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明确办理时限,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权限内项目立即给予办理立项手续,需转报的项目也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转报手续;三是对符合网点布局调整的校建项目,如需要申报建设用地,我们优先报批用地计划。如在国家实施土地市场整顿和治理期间,我委按规定积极申报国债危改项目用地计划,从而保证了国债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

3、积极支持,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争取上级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缓解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一直是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委积极发挥管项目、争资金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开展争资立项工作。一方面,注重理解国家投资政策,把握国家资金投向,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提报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在此基础上,主动加强与上级发展和改革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对申报的项目,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以争取上级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大的投入,更大的资金扶持。2007年以来,争取到国家对我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职业中等学校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扶持资金共计3665万元,其中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14个,争取中央资金1425万元,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资

金520万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资金740万元。其中塘洲初中学生宿舍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是2010年争取到的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来看,全县学校建设和发展资金短缺,部分学校负债较重,债务纠纷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教学和学校稳定,部分学校运转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部分学校校舍标准不高,教育教学用房不足,教学设施和图书配置不够齐全,学生生活设施明显不足,且条件较差。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设备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添置,校舍还需要维修改造。三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残疾少年儿童和流动人口中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仍是薄弱环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强化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推行素质教育。

2、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公正。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二

随着布局结构调整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布局结构调整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 以及这项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何作用和影响的问题。人们在要求入学机会均等的同时, 也要求入学教育过程以及入学教育的软、硬条件均等等。于是, 学校布局调整逐渐由最初的撤并撤减工程, 演变为提质工程, 并且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政策含义自然而然也就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需要面对和去深入探讨的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 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布局调整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也是工作的重点。正如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所言:均衡发展应当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后, 应当更加旗帜鲜明地把均衡问题提出来, 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统一认识, 指导我们的工作。而现阶段,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非均衡状态,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以及不同教育类别之间发展不均衡, 教育经费投入、设备配置、师资水平等方面分配不均衡。尤其是, 为享受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许多家长想尽办法、走尽关系、散尽金钱, 不惜代价地为孩子“择校”, 这就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而且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所滋生的“权钱交易”“教育腐败”, 更是造成了极不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缩小教育发展的差距,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规模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中, 应该为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 在资源配置、政策导向以及宏观调控等具体行为中, 体现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村不断衰退,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镇。据预测, 到2020年将会有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因此,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学校布局, 做到科学统筹、适当超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以长沙地区为例, 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 389所, 在校学生1 596 071人, 在校教职工120 245人。“十五”期间, 长沙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整体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集聚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需求的不断提高, 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现。长沙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小学布局不均衡。老城区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 城区扩大后新区域教育资源则相对缺乏, 而按照分区域就近入学的原则, 群众意见较大。二是学校规模偏小, 班额偏大。大部分中小学的生均面积不达标, 造成“热门”学校班额普遍偏大。三是小区建设与教育设施不配套。许多新建居民小区已经形成, 但区域内没有相应的教育设施配套, 学生难以就近入学, 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许多不便。四是师资发展不均衡。五是生源流向不均衡。

长沙市通过对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和加强合格学校建设等途径, 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扩大办学规模, 合理调整市区普通中小学空间布局、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从而推动长沙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缓解“择校”矛盾, 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首先, 加强领导, 统一指挥。由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 由市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建委、人口与计生委、教育局等部门参加的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领导组, 对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协调全市布局调整的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 解决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市教育局负责拟订分年实施计划、实施操作方案和具体实施工作;各行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政府要求, 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 积极宣传动员、协调督促, 并筹资投劳, 改善办学条件, 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 科学规划, 适当超前。市教育主管部门深入调研, 结合本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势, 结合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总的目标要求, 科学拟定分年实施方案, 在确保拟撤并学校安全的前提下, 有重点投入新建学校和扩建学校, 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第三, 整合资源, 加强改革。坚持以市为主,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基础教育, 积极筹建寄宿制小学、中学, 以满足各阶层人口对教育的需求, 加快推进布局调整。

第四, 多方筹资, 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 严格按要求管理使用。按照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确保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安排适量的布局调整资金, 列入当年预算。加强现有教育资产管理。撤并后的闲置不动产, 采用公告形式拍卖、租赁等, 所得收益由市教育局处置, 市教育结算分中心管理且全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改扩、新建工程。同时, 各区、乡镇、村仍要积极筹资投劳, 支持辖区内的学校布局调整项目。

长沙是全省最先启动合格学校建设的地区。早在2007年, 就研究出台了《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并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之后, 长沙市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统一归并到合格学校建设之中, 并在全市建设教育强市推动创业富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合格学校的具体目标, 要求“到2012年, 全市9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标准”。在长政办发[2007]12号《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基础上, 长沙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长沙普通初中合格学校督导评估细则》《长沙市普通小学合格学校督导评估细则》, 细则共分三级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中涉及:校园规划建设、学校装备条件、生均公用经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办学水平等七个方面。可见合格学校的建设, 并不仅仅是学校硬件的完善, 同时也是学校软件实力的提升。

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数量一览表

区域2008年2009年

长沙市676150

株洲市45115

湘潭市3645

衡阳市69116

邵阳市7177

岳阳市67121

常德市12487

张家界市1623

益阳市3763

郴州市71103

永州市7368

怀化市4246

娄底市4561

冷水江市40

涟源市110

湘西自治州030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这也成为长沙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 尤其表现在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在布局调整中, 启动“合格学校”的建设, 从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师资、课程等出发, 力求逐步在教育教学层面上, 给所有学校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逐步取消重点校、示范校与窗口校, 大力建设薄弱校, 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办校与民办校之间的差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格学校的建设将对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长沙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统计表

区域2008 2009 2010合计

芙蓉区301132

天心区333036

岳麓区5623786

开福区435149

雨花区473353

高新区82111

长沙县1262518169

望城县63201497

浏阳市1672723 217

宁乡县1034125 169

合计676 15093 919

(以上数据来源:湘政教督通[2009]77号《关于认定长沙市星沙金鹰小学等1372所学校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通知》、湘政教督通[2010]81号《关于认定长沙市双江镇中心小学等1105所学校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通知》)

由此可见,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 走在了前列, 发挥了辐射和引领作用。截至2009年底, 全市共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826所, 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0.74%。合格学校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被列入了长沙市的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特点有:

一是组织保障十分有力。2007年以来, 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合格学校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每年安排相应内容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2010年, 合格学校建设列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帮两促”活动范围, 作为全市年度中心工作之一, 进行了重点安排。其中, 雨花区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核心内容, 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事实证明, 领导重视是开展好合格学校建设的有力保障。

二是硬件条件逐步改善。合格学校建设是改造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其本质是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优质资源、成为窗口学校。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 长沙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有效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据统计, 2008年, 全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共投入资金达到3.6亿元, 重点惠及学校560所。各区积极履行办学责任, 多方调集资金, 保证了合格学校建设顺利进行。岳麓区在“宁愿少修一条路, 也要多建几所学校”的理念指导下, 决定在2009年将今后三年的资金一次投足, 经费投入总计达5.7亿元。开福区2009年为5所项目学校预算安排了建设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通过大力度的建设和改造, 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截止到2009年6月, 全市共有校园面积492.7万平方米, 教学用房和功能用房220.3万平方米, 分别比2007年增加13.7万平方米和8.3万平方米;共有计算机43 983台, 人机比达到12.7比1, 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农村规模以上学校分别达96%和41.9%。生均公用经费也逐年提高, 2009年, 城市小学和中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364元和502元, 与上年同比增长5%。

三是教师培养并重并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 2007-2009年全市共招聘初中和小学教师1 636名, 培训中小学教师共6万多人次;全面实施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 累计招收了230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全市小学、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稳步提高, 其中芙蓉区小学、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4.4%和100%。重视校长选拔培养工作,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有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的校长占总数的100%, 新任校长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占总数的85%。

四是项目工程管理严格。从2007年开始, 将标准化学校或合格学校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区县 (市) 政府和区县 (市) 教育局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范畴, 实行双线管理, 定期考核评估, 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先评优和奖金发放挂钩。所有建设项目均实行了“四制”, 即工程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天心区、高新区等地在项目管理上也都出台了一些新举措。

同时,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改薄工程、加强师资培训、改革招生制度、建立监测评价等手段, 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水平, 从而推动长沙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缓解“择校”矛盾, 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三

一、现状描述

为了解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发展的真实状况,我们选取了西部某省会城市某区一所城市小学和一所农村小学作为样本学校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设计了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行政人员问卷和校长访谈提纲。发放学生问卷840份(城市小学600份,农村小学240份),教师问卷150份(城市小学120份,农村小学30份),行政人员问卷20份(城市小学15份,农村小学5份)。并与两所小学校长分别进行了3个小时的访谈。调查访谈结束后,对问卷及访谈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两所样本学校在生源、办学规模、经费投入、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城市小学的整体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学校。

1、生源

从生源上看,城市小学明显好于农村小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状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城市小学生源大部分都来自城市,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

(2)父母职业状况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学生父母职业以农民为主,而城市学生家长从事其他职业的比较多。

2、办学规模和条件

从表4可以看出,在办学规模和条件方面,两所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一是学生规模。从学生人数上来看。城市是农村的4倍。二是师生比。从师生比上看,城市小学教师明显比农村小学的教师充足,农村小学的教师严重缺乏。三是生均图书数量。从生均图书数量来看,城市将近农村的2倍。四是实验室配备及使用。从实验室使用情况来看,两所学校都建有实验室,但农村小学实验室没有使用过,而城市小学实验室基本上能保证每周使用一次以上。另外实验室的仪器种类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五是计算机配置。从生均计算机台数上来看,两所学校存在差别不大,但是从计算机的配置上看,农村小学明显落后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计算机有36台,14寸显示器,20G硬盘,32M内存,CPU为P-133。而城市小学的计算机配置为:方正计算机有120台,15寸显示器,40G硬盘。256M内存,CPU为P2。从显示器、硬盘、处理器和内存等主要性能指标上来看,城市小学计算机的配置远远高于农村小学。

3、经费投入

从表5可以看出,2005、2006年两所学校办学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预算外收入方面。城市学校预算外收入的渠道比农村学校要广,资金要丰厚。

4、师资队伍

从表6可以看出,两所小学在师资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学历方面。城市小学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本科比例已达33.3%,并且有研究生学历教师;而农村小学则以大专居多。从专科以上学历来看,城市小学高出农村小学29个百分点。二是骨干教师数量方面。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比例城市小学高出农村小学14.7个百分点。三是培训的机会和经费。2005年教师人均培训经费城市小学是农村小学的10倍。农村小学教师仅参加过计算机和新课程的培训,而城市小学教师除参加这两项培训外,还参加了骨干教师、一级教师、新教师等培训。除此之外,通过校长访谈可知,城市小学还经常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讲座,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四是福利待遇方面。从教师福利、待遇上看,两所学校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平时的月奖金。因此城市小学教师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小学。五是年龄结构。城市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农村小学教师以年轻者居多。六是从教时间。城市小学教师的教龄以5年以上教龄的为主,而农村小学以教龄不足5年的新教师和教龄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师为主。

从表7可以看出,在教学质量上两所学校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是反映在学生的优秀率和毕业学生的优秀率,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分别相差20个和5个百分点。二是反映在学生获奖的质和量上。城市小学学生不论是在获奖的质还是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农村小学。三是反映在办学的特色上。校长访谈中在回答“你认为你们学校有何特色”时,城市小学校长说:“我们学校是省级艺术特色学校,狠抓艺术教育,电钢琴进课堂。学校成立管乐队、舞蹈队、手风琴队,由专业教师独立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全面普及;请教育专家给家长进行讲座,重点就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注意营养,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等等方面进行讲解。”而农村小学校长则说:“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环境教育,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重视学校的艺术教育,合唱队、舞蹈队多次外出演出。”这两位校长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两所学校培养学生质量上的显著差距。四是反映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城市小学的学生更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而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渴望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小学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农村小学学生。

6、管理水平

在管理水平上,两所学校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是校长素质。城市小学校长是教育管理专业出身,而且近年来先后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管理能力和水平强于农村小学。其次,领导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存在差异,城市小学领导班子整体水平要比农村小学强。(表8)再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两所学校存在差异。一是体现在对教研活动的管理上,在回答“学校(教研组)每月是否组织研究活动?”问题时,城市小学行政人员回答“组织,每月至少组织2次”,而农村小学的管理人员则回答“不组织”。二是体现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在教师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学校在寒暑假是否组织教师学习”问题时,城市小学的教师全部回答“每个学期都组织”,而农村小学的教师则回答“从来就没有组织”。

二、分析与思考

综上所述,两所被调查学校发展非均衡状况是整体性、全方位的。而且我们所选取的样本学校是在同一个区域、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的农村小学。在现实中,由于受地域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小学实际状况与城市小学的差距还要大。换而言之,我们研究样本学校的非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更为严重。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而这种差距的长期存在,不但会给教育体系、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且也会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关注。

1、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

实现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办好每所学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统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义务教育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解决择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基础。其次,应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深刻内涵,即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应坚持积极差别对待原则,应坚持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同时这种发展也是相对的。换而言之,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是指同一区域内的学校间的和谐共进。

2、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落实各级政府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新《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下来,这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当务之急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有关条款,切实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可喜的是在新建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党中央已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并且在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已充分体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倾斜,同时也透射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共财政体系的坚强决心。我们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认真地贯彻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在教育投资上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行积极差别对待,关心弱势群体和处境不利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之,只有把农村的校舍修得与城市学校一样漂亮,让农村学校的教师拥有与城市教师一样的水平和质量,农村的义务教育才能逐步向城市逼近和看齐,均衡化发展才会由梦想变为现实。二是要依法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众所周知。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点学校制度。新《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取消重点学校制度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明智和及时的,是义务教育本质特征的回归,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决心与意志。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努力推行办学标准化。按照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要求,着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努力促使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到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条件下,至为重要的是要推进农村教师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来从根本上加强和保障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众所周知,工资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是影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根源。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具体体现在整体收入与城市教师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够引得进、稳得住,就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缩小他们与城市教师在工资收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在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时,应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标准,要使这一标准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通过这种措施,要达到缩小城乡教师收入水平以致使农村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城市教师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人才积极到农村去从教,才能稳定现有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城乡校际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开展城乡校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城乡校际的手拉手、结对子、支教等活动,可以使农村小学享受到城市小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为此,首先应加强校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行校长交流,可以采取措施让城市小学校长到农村小学去支教,同时也可以派农村小学校长去城市小学去挂职学习。通过这种交流与学习,提升农村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应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活动,让优秀的教师资源得到共享。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轮换支教的做法,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尤其是要让城市优秀的师资到农村学校去任教,以此来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第三,应积极鼓励、大力引导城乡学校开展校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

5、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自身作用

促进城乡校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以上的几点外部努力之外,作为农村小学的自身作用的发挥也至关重要。农村小学应逐步把重心转移到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为此,我们认为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全面实行教职工岗位责任制。通过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要使现有的办学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办学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废除应试教育;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新课程改革,巩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和成效;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之,农村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4.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篇四

到20xx年,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的8.提高到11.5年,儿童入学年龄已由7周岁降至6周岁,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0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7.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1.2%,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达到93.62%,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6%,其他各项硬性指标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本届政府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实施义务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市政府把宣传教育作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切入点,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强化政府行为,为实施义务教育建立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辽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20xx年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台出了《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xx年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辽阳市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规划》。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有效的经费保障

20xx年6月,市政府专题研究建立“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有关问题。

(四)加大改革力度,为实施义务教育创立科学的制度体系

一是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实行招考制度改革。三是改革教育模式。四是改革教学手段。

(五)加强布局调整,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来先后撤并农村中小学239所,建成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拆改中小学危房100多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1万多平方米。

(六)加强行风建设,为实施义务教育开创优越的工作环境

一方面从改革和制度建设入手,建立有利于铲除教育不正之风滋生土壤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对“三令五申”仍顶风违纪者进行严肃查处。同时,我们以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为载体,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严格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

一是要把发展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四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对发展义务教育的任务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主动适应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研究制定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目标,筹措落实好中小学危房校舍改造、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项目资金,并对项目的审批、立项等实行全程服务。财政部门要依法对义务教育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合理划定义务教育经费的承担比例,通过转移支付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要切实强化教育资金管理,防止挪用和截留。要监管好教育资产,防止流失。人事部门要加强对教育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严格中小学编制管理,规范学校机构设置,合理确定人员构成,并切实把好进人关。卫生、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方面的业务指导,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课堂”、“走进自然参加体育锻炼”等活动,促进学生生理、肌体健康。要继续强化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杜绝群体性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的综合整治,净化学校治安环境。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校车配备和管理问题,确保学生的上下学安全。工商、物价、监察部门要规范好涉教产品的市场行为,千方百计降低教育运行成本和学生的就学成本,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的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严肃查处乱收费等现象。司法部门要将《义务教育法》纳入全市“五五”普法规划,并组织开展全市性的学习、宣传活动。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能,主动出力献策,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5.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篇五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台州市黄岩区西南部山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员工38名,学生569人。原来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连续十多年在全区后进位置徘徊。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深刻反思中奋起直追。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平安学校、区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区文明学校以及台州市文明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单位、台州市德育示范学校;黄岩区绿色学校。教学质量也从过去连年全区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全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上游水平。

二、近年来工作绩效

1、强化队伍建设,弘扬敬业精神

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我校位处偏远山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我校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想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立足于自身培养。这几年,我校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师德行风建设,一手抓教师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进修文化业务知识,到目前为止,全校所有青年教师都参加了专升本自学或函授进修教育,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有27人,已达到73%。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全部取得了《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此外,学校还采用新老结合“传帮带”的办法,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教学业务提高。与此同时,我校还特别注重通过党支部、工会、团委等组织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使青年教师们事业心、责任感不断增强。最近几年,先后有十多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区、镇优秀教师。几年来,我校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师周前例会、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合理化建议、一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平时领导班子与老师们的谈心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成果考评奖惩细则》、《沙埠镇中学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师的考核、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奖金、评优评模有章可行,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有效的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2、重视道德教育,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强化学校的道德教育,学校构建了由德育副校长主管、政教处落实;团委及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值周值日教师检查督促的德育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通过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校园之声”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以开展知识竞赛等方法加以巩固,广泛宣传,切实开展规范达标争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学校着力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贯彻落实工作,以落实《沙埠中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及《沙埠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出勤、卫生、纪律”三项竞赛活动,学校将各项活动一一落到实处,务求抓出实效。按时上学、戴小黄帽、佩学生证、注重仪表,不讲脏话、拒绝进“三室一厅”等都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重视平安校园建设,聘请了院桥派出所的警官夏希仁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经常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制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学生上学放学时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我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值日值周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阶段性巡视与经常性巡视相结合,做到课间无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十几年来都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荣获黄岩区“平安学校”表彰。

最近几年,我校每个学期都要以创文明活动为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辟了《校园万花筒》、《道德经典跟我学》、《革命传统故事》等栏目,增设了道德教育宣传窗,开展了环境保护和公民道德规范的专题图片展览。开展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接受安全、礼仪、环保、道德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

3、优化教学资源,发展现代教育

最近几年,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办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建成了微机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配置了电脑60台,学生电脑使用比为9:1;多媒体教室12个,多功能厅一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舞蹈练功房、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各种专用教室、辅助教室一应俱全。率先达到了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标准。

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我校的校园环境也不断绿化、美化:学校有前花园、后花园、植物园、绿化带,绿化面积达到了XX多平方米;校园内曲径、假山、水池、喷泉、凉亭、葡萄架、大型不锈钢点缀其间,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绿树成荫。是黄岩区首批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学校。最近,又被评为黄岩区绿色学校。

4、关注困难学生,促进均衡发展

基础差,学习困难生面广,是我校的基本特点之一。针对这一实际,我校专门组织了《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辅导和帮助》、《“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正介入》等课题的研究,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分学科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互相交换教学反馈、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对于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低起点、慢进度、分层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老师除了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经常放弃周末、假日休息时间,为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针对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家中子女缺乏照顾、管教的实际情况,学校在没有学生寝室的情况下,腾出部分教师宿舍让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吃住在校,并且指派生活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便利了“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

5、重视教学科研,提升教改效益

“向教科研要质量”,已形成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整体计划之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学术报告会,组织教研组外出听课学习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参加教科研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高涨,教科研风气不断浓厚。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有关报刊发表或者获奖计60多篇。刘小荣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合作探新”》已经于上半年结题;前任校长章建国同志主持的市级课题《“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初探》也于日前通过了结题答辩。此外,由校长许春国同志、副校长符俊宇同志、教务主任安敬武同志主持或参与的市级课题也分别立项和即将结题。随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已由原来全区的末尾三名,跻身于全区农村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的先进行列。连续三年初中升学率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XX年荣获区教育局中考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

6、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

“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是我校秉承的办学新理念之一。学校分别组织了舞蹈、声乐兴趣小组、体育田径兴趣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年一度的区级文艺会演以及秋季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连年载誉归来,团体获奖名列全区农村学校前茅。我校组织全校同学利用午休20分钟时间练习硬笔书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同学的硬笔书法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九年级俞思施同学参加区“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得二等奖;叶婷婷、王阳、谢云国、张鸥、葛林棋、郑黎霞、谢云广、黄丽燕、蔡灵勇等9位同学参加区劳动技术手工制作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区组织的“黄岩区中小学生‘三独’比赛”活动中,我校郑晓益、获得初中组独唱二等奖;七(4)班、八(3)班被评为台州晚报中小学生读报优秀班级;去年下半年,我校参加区举办的中小学校文艺汇演荣获团体二等奖,参加区举办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美术书画比赛也在全区农村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年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尊廉崇洁演讲比赛”、“奋斗在青春”红五月演讲会,田径运动会、书画展、歌咏比赛、工艺品制作成果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板报比赛等各种活动,既促进了全体同学各项素质的发展,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七(4)班、七(5)班、八(1)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世界充满爱》、《家乡的青瓷器》,将课堂引入社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去年下半年,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两个班举办全区示范教学,获得了全区观摩教师的较好评价。三位同学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黄岩区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奖,七位教师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评比》三等奖”。去年下半年,我校被教育局列为黄岩区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之一。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小学升初中部分优质学生外流择校。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我镇每年小学升初中新生中都有部分优质学生择校外流,导致我校学生生源学习基础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步伐。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下面我将对XX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全市中小学布局以及师资配置情况

1、中小学布局情况

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03所(直属26所;勃利县37所;桃山区5所;新兴区18所;茄子河区17所),其中小学4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独立初中27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2所。

基础教育在校生目前,全市在校学生86914人,其中市直40945人;勃利县25747人;桃山区1582人;新兴区7146;茄子河区11494人。

2、师资队伍情况

全市中小学教职工7171人,其中市直2817人;勃利县2111人;桃山区390人;新兴区798人;茄子河区1055人。教师年龄结构,35岁以下青年教师2279人,占教师总数32%;36-45岁2951人,占 41%;46岁以上1941人,占27%。职称情况,高级职称1422人,占19.8%;中级职称3761人,占52.4%;初级职称1926人,占26.9%。学历情况,研究生学历有75人,占1%;本科学历有3466人,占48.1%;专科学历有3143人,占43.8%;中专以下学历有487人,占6.8%,学历达标率100%。

目前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初步均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各区(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状况按照小学方便就近,中学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教育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整合资源配置,落实政策措施,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农村教育优先发展。让每个学生接受良好的优质教育,同时,着重解决了城市中心区学校大校型、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实行初中阳光分班,中考全部指标配额到校机制。全面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实现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基本均衡,有效落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要求,截止2011年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由原来的141所已整合为现在的89所,其中已通过省标准化合格学校验收的有32所,待达标的学校有57所,将在今后5年内全部达标。投资新建市第九小学、第九中学,茄子河区茄子河小学、茄子河中学、宏伟中学、铁山学校、中心河学校,新兴区长兴学校、育红小学、安乐学校等,近10万平方米。加固扩建了第六小学、第十小学等10余所学校,总投资达2亿多元。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仅最大效应地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各学区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需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取消重点,均衡配置,确保办学水准大体相当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就必须从治理重点校开始,以打破长期形成的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的怪圈。“择校风”,严重干绕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维护学生的利益和教育的稳定,我们毅然决定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了重点班形式的“特长班”,促进了教育均衡。与此同时,我们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保安全、保运转、保均衡”的原则,多年来,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资金、项目和教学设施器材均根据省颁标准按照达标要求逐校安排,目前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三室”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使我市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和办学条件趋于均衡,有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超过了市直属学校。

(三)加强内涵,提升质量,建立健全均衡发展机制

1、建立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是教师的均衡,关键是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我们以教育人才能力建设为目标,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体,以专家型校长和专业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成长。2010年安排29名校长参加了北师大专家型校长研修班两年学习,安排300多名校领导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三年学习,有2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有800多名班主任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络学习,有85名德育副校长参加了北师大德育校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提高了城乡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促进了教育改革,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校长和教师间的均衡。一是继续坚持公开选聘校长制度,坚持岗上培训,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措施,打造名优校长,提升校长整体水平。二是继续坚持学习与培训、交流与轮岗、考试与竞聘、评价与激励等办法,造就思想过硬,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三是继续坚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制定科学的教师资源调配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有效解决教师结构失衡和城乡、校际间教师配备失衡问题。实现每年校长、教师交流量达到10%以上。四是继续坚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市教育局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五是继续坚持运用聘用考核评价等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全市教师学历、职称比例,素质能力全面达标,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原则,注重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提升。一是深化课堂教学全市中小学认真学习内化杜郎口中学等外地先进课改经验,召开全市课改推进会,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建立课改机制,强力推进校长和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立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使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各校能开全开好“三级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能力,增强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配齐信息化设备,实现全市学校城域网校校通,农村学校信息教育“班班通”工程。培训全体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我市教育城域网网络资源,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使信息化教学的均衡发展。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质量,解决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五是构建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内涵,营造育人环境,形成育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通过各项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将在全省要求的基础上提前五年实现,市直各学校2011年实现教育基本均衡,新兴区2012年实现基本均衡,桃山区2013年实现基本均衡,茄子河区2014年实现基本均衡,勃利县2015年实现全县教育基本均衡。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均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建设的标准,实现全市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有关规定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使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从硬件条件向内涵发展延伸,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了重点班形式的“特长班”,促进了教育均衡;二是不收择校费和借读费。在我市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是农民工子女都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一视同仁接收;三是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向农村和薄弱校倾斜。我市中小学按学区就近免试入学,高中招生按着配额指标全部分配到学校,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市中小学迁移内化先进课改经验,初中借鉴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各校办学水平大体相当,中小学基本刹住了择校风,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已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尽管我市在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的均衡发展还是低层次的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的精神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将政府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全市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以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统筹,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实施,力争经过3―5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市县域内均衡发展。

三、关于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会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均衡发展问题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从中也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第一,实施均衡发展首要的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坚持教育的均衡性和公平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是教育应有的目标方向和理念。尽管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形成了我国目前这种教育非均衡现象,而且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至少我们能够在全市县域内缩小差距,推进相对均衡。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我们就会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地解决好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如果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就不会以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唯一评价,加剧学校的恶性竞争;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发展观,就不会以办学经费不足为由而人为制造重点学校,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而是积极主动加强统筹管理,加强政策调控导向,确保办学科学合理、均衡协调、节俭实用。因此说区域内均衡发展关键并不在于城市大小金钱多少,而转变观念则是前提。

第二,实施均衡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教育非均衡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成,既有社会大环境因素也有教育内部问题,它不是教育一家的职责,也不单纯是资源配置问题。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做保障,教育部门就很难解决择校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内部就不可能在均衡问题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很多的方针政策将得不到顺利的推进;如果没有严格管理,不可能有严明的纪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实施调控,就没有相当的硬件建设。总之,实施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协同下,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职责,表里兼治,疏堵结合,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近几年,我们也正是围绕着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从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大政府的投入、均衡配置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依法治教治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七

城市化建设在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还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幼儿期是人生的起点, 幼儿发育对一生的影响深远。科学的早期教育能深入社区家庭, 有效地帮助社区家庭建立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人际关系, 从而从根本上以教育手段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 具有良好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建构新型社会关系的基础, 这对提升农村的社区文化, 提高农村人口与农村家庭的基本素质, 促进其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周市镇先后由原周市、陆扬、新镇三个镇组建而成。200年周市把三镇合并, 规划为一个“北部新城”, 周市镇原只有三所小学附属幼儿园 (周市、新镇、陆扬) , 设施设备陈旧落后, 只能满足本镇孩子的入园需求。发展到今天有12所幼儿园, 在园幼儿4730名, 其中公办园 (包括集体办) 8所, 民办园4所, 市优质园8所。全镇共有幼儿教师287名, 公办教师77名, 占26.8%大专以上273名, 占95.1%, 无证上岗13人, 占4.5%。

二、周市镇幼儿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 ) 幼儿园建设快速发展。近几年来 , 周市镇将幼儿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突破资金、管理、师资等问题瓶颈,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健全幼儿园办园体制, 多种渠道办园, 努力规范办园行为, 促进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地发展。

近五年来已累计投入5千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 新建四所集体办幼儿园, 翻建新镇幼儿园, 扩建裕元幼儿园和陆扬幼儿园, 大德世家民办园也高标准顺利开园。

(二 ) 幼儿教师培训成效明显。公办园招聘教师由教育局负责招聘, 新建集体办幼儿园的师资是周市镇自己定的, 为了师资保质保量, 也公开招聘条件, 全国各地都可以考核应聘招聘秩序规范, 条件符合要求。对于招聘来的新教师, 全镇组织新教师培训活动。从班主任工作、认真工作、一日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上岗培训, 使新教师很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同时与公办老师一起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活动, 强化幼儿教师各项基本技能, 提高幼儿教师的素养。

(三 ) 幼儿园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周市镇的幼儿教育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 规范、健康地发展。同时, 镇政府对三种类型的幼儿园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政府很重视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招生的协调、民办园部分幼儿的学费补贴、集体办园师资的置换、集体办园园长的确定及其他行政人员的配备等) , 带动和引领周市镇幼儿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 ) 幼儿园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将幼儿园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各园配备数量充足的保安及设施,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工作职责, 夯实安全责任, 所有幼儿园都建立了食品采购、门卫值班, 幼儿接送制度, 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至目前, 全镇未发生幼儿园不安全事故。

三、目前周市镇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周市镇幼儿教育虽然取得一些成绩, 但与上级要求, 与周市群众期盼和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 ) 公办园发展受到限制。在周市镇十二所幼儿园中 , 有八所是独立的, 四所是附属小学的幼儿园, 而恰恰是这四所附属小学的幼儿园, 是省优质园, 幼儿人数1808名, 占总人数的38.2%。自多年前创建省优质园以来 , 发展缓慢 , 园长没有人力和财务协调决定权, 办任何事情门槛多, 等待时间长, 有时浪费很多的精力也难以落实。同时许多创建工作作为附设幼儿园都没有资格参加 (如江苏省平安校园的创建等) 。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 幼儿园的发展与同期创省优质园的独立幼儿园相比, 差距很大。

(二 ) 集体办园数量偏多 , 存在隐患。目前 , 周市镇有集体办园四所 (实际有七所) , 规模二轨三轨四轨不等, 由于规模小, 造成资金浪费, 人力浪费, 园长队伍力量削弱。又由于师资力量较弱 (镇编自招, 待遇低) , 对幼儿园的发展、保教水平的提高、创建工作、家长的满意度等, 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同时, 这些幼儿园在管理方式、工作协调、规范工作秩序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急待探讨研究。

(三 ) 师资队伍跟不上发展需要。不管是公办园还是集体办园、民办园, 教师的发展水平总体不够理想。全镇287名教师, 有幼师资格证的176名, 占61.3%, 还有13名是无证上岗的教师, 公办教师只有77名。由于待遇差, 受聘的镇编人员学历和资质通常都不高, 师资学历和素质的提升, 科研、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很困难, 特别是集体办园和民办园, 园长感到非常头痛。按照园家和教育部门有关要求, 每一个班一定要实行“两教一保”, 条件不足的也要“一教一保”, 但我镇部分幼儿园出现一个班一个老师包打包唱的现象, 既是主班老师又是保育员。因是经济发达地区, 班内学额爆满, 孩子什么都不懂, 吃喝拉撒睡什么都要管, 鸡毛蒜皮小事老师都要用心应对, 这些都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情感和精力。

(四 ) 无证幼儿园环境差、管理水准低 , 隐患重重。周市镇外来人口多, 许多孩子进不了规范的幼儿园, 导致不少无牌无证的隐蔽、隐患、拥挤幼儿园的存在, 周市镇约有近两千名孩子在无证的幼儿园活动和生活。无证幼儿园大多数选择居民楼租房开办, 缺少办公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 楼道狭窄黑暗, 且台阶较高, 上下楼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每班人数多, 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幼儿生活设施简陋又不规范, 户外活动空间有限或者没有户外场地, 无法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管理、保教水平低是无证幼儿园的突出问题;从教人员没有相关资质, 只能对幼儿起到“保管”的作用, 在启蒙智力及人格培养方面很难起到作用。

四、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 加大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建设, 改善办园条件, 包括房屋改造、基本设施更换或改 善、大型玩 教具添置 等 , 努力为儿 童创造安 全、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公办幼儿园 (均省优质园) 的龙头示范辐射作用, 以点带面, 促进周市镇幼儿教育协调发展。要促进社会统筹, 实行奖励扶持,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建立周市镇幼儿教育发展基金会要对加快农村幼教事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实行以奖带补, 设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奖励基金, 促进教师队伍向专业化转变。要采取切实措施, 对办园条件差、资质不达标的进行整顿和取缔无证幼儿园, 让周市的孩子享受平等的童年生活。

(二 ) 明确职责 , 完善幼儿教育各项制度。加快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可以完善两个方面的管理网络。一是幼教行政管理网络。各镇区应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 由各镇的相关行政成员直接分管幼教, 负责镇的幼教规划, 规范管理、检查督促和总结评比等, 以保证幼教事业的稳步发展。二是幼教教学管理网络, 由市、镇、幼教干部及骨干人员组成, 抓好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日常教学工作辅导, 进一步提高幼教队伍的业务水平促进幼儿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三 ) 加强宣传力度 , 更新幼儿教育观念。经常性地组织镇幼儿教育干部、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革新教育观念, 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使他们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含义, 知道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人, 天生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来说, 玩耍和学习没有明确的界限。玩耍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不能将孩子的学习和玩耍看做是两件事, 不能消极地看待孩子的自由玩耍, 不能把玩当做哄孩子不哭闹的手段;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玩的过程并加以合理引导。

(四 ) 强化培训 ,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明确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并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要加大幼儿师资培训力度, 提高幼师素质和水平。按照“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 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 由市、镇、园各类人员组成的业务辅导网, 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每镇一所幼儿园为龙头,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组织教学观摩评估活动, 进行经验交流, 以此促使全镇幼儿园共同提高。要向社会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 摆脱“保姆式”教育, 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延伸, 坚决纠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和“小学化”倾向, 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概念是本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逐渐被提出来的。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把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方向性的要求明确提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取得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针对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11月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在讲话中,袁贵仁指出,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当前教育的任务是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截至2008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学生入学率已分别达到99.54%、98.5%,我国在总体上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读好书的问题,就是要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然而,长期以来,“择校风”、薄弱校……城乡间、地区间及学校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过大,成为困扰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难题。因此还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在财力和物力保障方面还要下更大的功夫。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的限制,像西藏、青海、四川甚至云南、贵州边远地区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也是非常恶劣,需要国家采取特殊的措施支持这些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三是师资资源分布不是很均衡,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解决。四是从政府官员到学校领导,甚至是教师、家长,从评价和认识还要提高对义务均衡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订各种措施,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工作。

宁夏采取三项重大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科学调整布局,二是推进均衡发展,三是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北京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发《北京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指出,北京市在今后一段时期,市、区县两级政府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九

学区各校依据河北省督导手册,参照相关办学标准,严格自查摸底。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不足:

一、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1、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各校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青年教师较少比例为xxxxxx。

二、学校占地面积

铁城中学绿化面积任务较大,具体面积等宿舍楼竣工后待定;张朝寺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1平米,低于基本办学标准;铁城中学和仓上小学无劳动基地;运动场地方面,铁城镇中无环形运动场、足球场、排球场;城西梁小学、双刘店小学、三里辛小学、杏园高小学无200米环形跑道;铁城小学需硬化健身园一处;三里辛小学需建设篮球场一个。

三、专用教室

1、实验室及配套用房

仓上小学面积不达标、少准备室1间、水电不到位、无防盗排风设备;张朝寺小学少准备室1间;城西梁小学少准备室1间、仪器室1间;彭家寺小学实验室面积不达标、少器材室1间、少准备室1间;杏园高小学少准备室1间、少器材室1间;张家圈小学少器材室1间;三里辛小学少准备室1间、少器材室1间。

2、音乐教室及配套用房

铁城小学音乐教室面积不达标;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音乐教室与音乐器材室合用;城西梁小学少器材室1间;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少器材室1间;张朝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3、美术教室及配套用房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美术教室与美术器材适合用;城西梁小学少器材室1间;张朝寺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4、语音教室及辅助用房

铁城镇中、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5、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

仓上小学两室合并且面积不达标;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少辅助用房1间;三里辛小学少辅助用房1间;杏园高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6、劳动教室及辅助用房

仓上小学无劳动教室、无器材架和档案橱;城西梁小学器材室1间;老鸦张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7、电化教室及辅助用房

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8、图书阅览室 仓上小学、阅览室面积不达标,少借管室1间阅览室面积不达标,少借管室1间;城西梁小学少2间;彭家寺小学少藏书室1间,阅览室面积不足,少借管室1间;杏园高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9、科技活动室

铁城镇中无此专用教室;仓上小学、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城西梁小学少2间。

10、卫生室

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1、心理咨询室

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2、体育活动室 仓上小学、张朝寺小学、老鸦张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3体育器材室

城西梁小学少1间;张家圈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四、办公用房

仓上小学传达值班室需重修。

五、生活用房

1、教职工宿舍

铁城镇中、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2、食堂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3、开水房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4、浴室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5、教工厕所

仓上小学需重修30平米。

6、学生厕所

仓上小学需重修100平米;双刘店小学、三里辛小学需新建60平米。

五、教学设备

1、数学自然文科器材

沟店铺小学600件;仓上小学200件;张朝寺小学46件;双刘店小学3636件;彭家寺小学少13个实验台;杏园高小学3448件;三里辛小学200件。

2、电脑及电脑桌

铁城小学30台;沟店铺小学20台;仓上小学55台;老鸦张小学13台;城西梁小学44台;双刘店小学31台;张家圈小学13台;三里辛小学10台;杏园高小学24台电脑、服务器1台;彭家寺小学少计算机服务器1台。

3、微机室内柜式空调

仓上小学2台;彭家寺小学1台。

4、音乐美术器材

沟店铺小学需音美器材共计110件;仓上小学需音美器材共计150件;铁城小学需要音乐器材275件,美术器材234件;张朝寺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0件,美术器材15件;老鸦张小学需要音乐器材30件,美术器材20件;双刘店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25件,美术器材150件;杏园高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9件,美术器材65件;张家圈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套,美术器材1套;三里辛小学需要音乐器材20件,美术器材12件。

5、卫生器材

铁城镇中1套;仓上小学10件;张朝寺小学30件;杏园高小学175件24件。

6、体育器材

铁城小学308件;仓上小学90件;老鸦张小学40件;双刘店小学230件;杏园高小学175件;张家圈小学1套。

7、劳动器材

沟店铺小学60件;仓上小学500件;张朝寺小学50件;老鸦张小学20件;张家圈小学1套。

8、图书配备

铁城镇中10000册;铁城小学8600册;杏园高小学1500册。

采取措施:

1、师资方面一是通过激发教师队伍内部潜能,使教师一专多能,二是积极进行优秀教师、音体美教师的学区内流动,以弥补是力量的薄弱问题,同时向上级申请不断补充新教师。

2、学校占地面积方面,不断申请并配合上级政府和教育局,使不达标学校完成征地、基建等任务。

3、专用教室方面,通过新建、调换、拆分等方式来达到标准。

4、生活用房,依靠政府投入,逐步改善。

5、教学设备方面,需要通过政府拨款采购,或与兄弟单位交流使用,部分图书通过社会捐曾,师生募集来完成。

铁城学区中心校

1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十

盐津县

感谢您参与调查,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您的答案予以保密,再次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一、请在每一个问题适合您或您了解的情况答案字母上画√, 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学生(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就近入学

A、就近入学B、基本就近入学C、没有就近入学情况普遍

2、您认为全县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怎么样

A、基本没有差距B、一般差距C、差距很大

3、您认为全县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差别如何

A、基本没有差别B、差别不大C、差别很大

4、您们地区义务教育择校情况是

A、基本没有B、有一部分C、很多

5、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工作

A、做得非常好B、还好C、不好

6、您认为您所在地区学校的布局是

A、非常方便上学B、还适合上学C、不适合上学

7、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占地及建设规模

A、够用B、基本够用C、不够用

8、您们地区学校或学生所在的班级人数情况(小学56人、初中56人为超编)

A、没有超编B、有点超编但不严重C、超编比较严重

9、您们地区学校的教师向城区或发达地区的调动现象A、只是个别现象B、调动有点多C、调动频繁

10、优秀校长、骨干教师交流力度 A、适度B、比较适度C、不适度

11、您所在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是A、稳定B、基本稳定C、非常不稳定

12、目前您所在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发展是

A、基本没有差距B、存在差距但在合理范围内C、存在较大差距

二、开放性的问答问题

1、你认为目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从教育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什么?

2、请你简要谈谈如何进一步缩小地区、学校之间各种办学条件。

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年月日

被调查县:发出问卷份,收回问卷份。

占总数的比例=A合计÷(问卷份数×12)×100%,其他类推,满意度分值为100分。满意度=A占总数的比例×100+B占总数的比例×80

11.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十一

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但城乡均衡发展任务繁重。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我国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国城乡15岁及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8.5年左右和10.5年,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直接相关。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但还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目前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在政府。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对政府责任作出最为明确规定的教育类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决定》先后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把为城镇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作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十二

从学理上讲, 均衡发展的实质在于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享有。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等要素, 所以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就要围绕这三个要素来考虑。第一, 保证并加大区域内教育经费投入, 制定生均最低保障标准、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工资标准, 是实现均衡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这就需要制定经费保障政策;第二, 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 使区域内所有的学校和学生都能使用大体相当的现代化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师资资源等, 这就需要制定资源共享政策;第三,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备除了硬件设施外, 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师资, 没有相对均衡的师资配备, 必然拉开学校之间的差距产生不公平的择校现象, 这就需要均衡配置师资并制定师资交流政策;第四, 生源不容忽视, 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从学生的角度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这就需要制定生源调配政策;第五, 只有帮助弱势群体受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 获得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均衡发展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应特别关心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的教育需求, 这就需要制定扶贫济弱政策;第六,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和评估, 应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 并把均衡发展列为工作考核的内容, 各项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这就需要制定监督评估政策。有学者也持同样的看法, 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区域内部特别是在县 (市、区) 域范围内, 通过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师资交流机制’‘生源调配机制’‘扶贫济弱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 率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1]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学理分析在浙江省慈溪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推进中得到了证实。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2005) 指出, “2004年, 城乡差距较小且农村生均水平在本地区较高的省, 东部地区有北京、辽宁和浙江”。浙江的慈溪市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慈溪市是浙东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个县级市, 其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前列。近几年,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政府制定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政策和措施, 统一实施城乡教育发展和教育布局规划, 统一学校建设标准与设备设施, 统一城乡教师福利待遇政策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仅确保“人人能上学、能读书”, 而且争取“人人上好学、读好书”, 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课题组最初采用《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2005) 中的教育投入、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三大指标来评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情况的做法, 设计了慈溪市城镇、农村的义务教育均衡状况调查表, 但在多次赴慈溪调研后, 发现慈溪市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 普遍认为慈溪市城镇和农村的界限很模糊。慈溪市分为3个街道和17个镇, 都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城区中心浒山街道发达程度更高, 公办中小学皆按照标准化条件规范配置, 生均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津贴规定统一标准并由市财政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较高。城镇和农村教育的唯一区别就是教师编制分为城镇和农村,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城镇和农村的师生比是不一样的。因此, 调研中改变了区分城镇和农村的划分假设, 以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来理解城乡概念。另外, 慈溪市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异常发达, 国家“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慈溪市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变革, 基础教育依然是“分级管理, 乡镇办学”, 教育经费除市级财政拨款外, 很大部分通过分税制由乡镇财政负担, 这样, 一些项目如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06年统计数字为小学314.81元, 初中357.18元, 与慈溪市规定的最低保障线有一定距离, 但实际上各个乡镇财政补贴了缺额, 有的镇甚至超过了规定标准, 因此单从统计数据上无法真正显示慈溪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鉴于以上两点, 本研究采用质性描述和政策归类分析的方法, 来反映慈溪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

1. 均衡发展与经费保障

2007年, 慈溪市制定了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年最低拨款标准, 小学500元, 初中700元, 确保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获得大体相当的经费;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标准, 除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外, 津贴福利也规定了统一的发放标准, 2004年为27 500元, 2005年为28 900元, 2007年预算为33 900元, 逐年上升, 由市会计中心统一管理, 保证慈溪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职工享有大体相当的工资水平;制定了慈溪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所有地区的教育设施均规范化配置, 不同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大体相当。

2. 均衡发展与资源共享

调整学校布局, 建立教育园区, 实现物质资源的优化均衡配置;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 让城乡中小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同质、同步的高水平教育;建立“校校通”和中小学教学资源平台,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纳入千兆主干的教育数码桥, 率先在全省开通了第一个县 (市) 区中小学教学资源平台, 让城乡教师能同享先进的教育信息和备课资料。

3. 均衡发展与师资交流

面向农村学校加大支教力度。规定城区学校必须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 凡未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一律不得晋升高级职务;对偏远地区学校在职公办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组建特级教师和名师组成的讲师团到农村送教, 以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4. 均衡发展与生源调配

在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 慈溪市改革完善招生政策, 合理调配生源。初中招生限制择校生;高中面向全市招生;扩大省级重点中学 (慈溪中学) 分配生名额, 规定45%为统招生, 55%为分配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 从2006年开始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衡量初中毕业生水平和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项目, 并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 再按照考分从高到低录取, 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优化。

5. 均衡发展与扶贫济弱

慈溪市教育在扶贫济弱政策方面彰显特色。中小学从学校经费总额中切出一定比例的经费, 专项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对经济发达地区“低保”家庭和特困家庭孩子以及经济欠发达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仅免收学杂费, 还免收午餐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并给予一定补助;切实解决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除公办学校大量接纳民工子女入学外, 还开办了21所民工子女学校, 按照“流入地管理为主和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 创办了慈溪市民工子女学校“政府主办、教办承办、骨干公派、民营运作”的“镇办民营”新模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 使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制定《关于慈溪义务教育段学校“四项工程”实施办法》, 自2006年1月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免收学杂费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同时全面实施“农村初中教育振兴计划”。

6. 均衡发展与监督评估

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督和评估, 并把均衡发展列为工作考核的内容。在达标评估的同时鼓励创优, 设立“绿色学校”、省“示范学校”并进行考评, 出台了有利于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星级评估制, 同时自2006年开始, 首次把优质学校和省标准化学校所占比例两个指标列入社会事业发展先进镇 (街道) 的考评内容。对全市各镇 (街道) 校均名牌学科数、多媒体进教室达到率等重要教育指标进行通报, 保证慈溪市不仅“有书读”更要“读好书”的政策得到切实落实。

上述政策措施在推进慈溪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确实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虽然措施本身及其执行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城乡之间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但从总体上看, 慈溪市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相对于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对于同类地区走在了前列。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 关注了区域内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平等享有教育资源的内在追求, 尽可能地给予了每个孩子平等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不管他生活在城区还是农村, 不管他有怎样的家庭背景, 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关注中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和个性培养, 从受教育者身心全面成长的需要出发, 不断丰富充实教育的内涵优化教育质量, 重视维护受教育者的尊严、权利与个性;体现了合法性和效益追求的价值判断标准, 保障各种政策基本执行到位并获得预期效益。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制定需要的条件

优良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慈溪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化走在前列, 而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依赖于慈溪市既具普遍性又具独特性的环境条件。第一, 正确的观念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区域内均衡发展关键并不在于城市大小金钱多少, 而转变观念则是前提。”[2]观念领先, 是慈溪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可贵经验。慈溪市教育领导不仅认识到均衡发展的公平价值, 而且秉持“造峰扬谷”而非“削峰填谷”的共同发展观念, 明确指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是‘扬长避短’, 而不是‘削峰填谷’。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立足于统筹发展, 要把新增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教育倾斜。”[3]这足以证明了慈溪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观念和勇气决心。第二, 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决策推动了政府制定适应地方特色和教育实际的均衡发展政策。针对慈溪市乡镇企业十分发达, 调动乡镇积极性更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要全面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下, 慈溪市根据本地的特点, 创造性地运行了了义务教育“乡镇主管”的体制, 在对弱势群体民工子女的教育上, 创办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镇办民营”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了乡镇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三, 发达的经济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撑。慈溪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亿元,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民营经济特别发达, 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631亿元, 民营企业占97%;民营经济在慈溪市经济中已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并带动慈溪市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全新发展阶段。发达的经济为慈溪市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力后盾, 2006年慈溪市教育经费总支出达12亿元, 其中市级财政拨款5亿元, 其余部分由镇财政负担, 这部分投入的巨大数额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 慈溪人很快改变了本地的教育面貌。第四, 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慈溪市的民办教育比较发达, 2006年, 民办教育资产达7亿元, 全市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49家, 其中民办小学23所, 民办初中4所, 民办高中4所, 初步建成了以个人办学、股份制办学、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民办教育格局, 涌现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条件和社会声誉较好的学校。慈溪市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撑起了慈溪教育事业的一方新天地, 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 有力地促进了慈溪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五, 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推动政府不断出台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慈溪人历来有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 崇尚读书, 尊师重教, 人文荟萃, 名人辈出。这种尊重教育的风尚推动慈溪人的教育需求日益高涨, 近年来, 市民教育消费在家庭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大幅上升, 2002年慈溪市农村家庭教育类消费支出只占总消费的8.57%, 2006年跃升到15.4%。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 慈溪市政府切合实际适时调整政策, 努力提升教育资源的优质化程度,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第六, 扶贫济困的慈善风气惠及弱势群体。慈溪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还得益于慈溪市发达的慈善事业。慈溪市的爱心善举蔚然成风, 2006年, 全市汇集慈善款计4 500万元, 全年救助支出达2 190万元, 救助项目增加, 救助力度加大, 受惠面不断扩大, 惠及困难群众近2万人, 其中助学3 600人, 助困9 300余人, 及时帮助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努力。这种慈善风尚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更加关注贫困学生, 制定了种种扶贫政策, 政府政策与市民慈善共举, 推动着慈溪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前列。

三、几点认识

首先, 教育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 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自组织”, 它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是教育与经济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存在着阶段性规律, 一般是由低水平均衡阶段 (普及教育) 到初级均衡阶段 (公民就学平等和受教育条件均等) , 再到高级均衡阶段 (创办学校特色、发挥个性潜能) , 最后到高水平均衡阶段 (资源丰富、教育均等、潜能发挥、学业成功) 。目前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正在进行“两基”攻坚, 尚处于低水平均衡阶段, 而我国东部有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慈溪市已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的教育, 进入了初级教育均衡阶段, 有的正在努力向高级阶段迈进。东西部教育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经济条件决定的, 所以不发展经济, 不增加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教育的均衡发展只能是空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的问题是, 受教育人口众多,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投入不足。高水平教育均衡发展, 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必须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经费投入, 否则很难确保教育均衡顺利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优质化配置提供财力支撑。慈溪模式就充分展示了经济对于教育均衡推进的重要作用。

其次, 秉持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 制定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是政府的责任。从慈溪个案的启示中, 我们首先强调经济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但经济的发达并不必然带来教育的均衡, 很多发达地区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巨大, 同时也要看到,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甚至处于贫困状态, 其教育投入十分有限, 那么, 在有限财力的前提下经济因素对于教育的均衡推进就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相协调, 以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 既要有需求又要有前提条件, 超前和滞后都是不恰当的。推进教育均衡内在隐含的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诉求, 政府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选择与取舍先决性地依赖于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 体现质的特性的教育公平不同于体现量的特性的教育平等,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和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都不是合理的因而也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 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5]这三项原则具有丰富的教育政策含义, 政府只有按照这三项原则来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才是合理的、公平的, 所出台的政策才真正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慈溪市政府勇于承担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责任, 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力, 同时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正视历史积累的差距, 以提升薄弱学校而不是忽视或限制优质学校的发展来达到均衡, 都是可资借鉴的。毕竟, 均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满足社会、家长、学生个性发展的合理需求才是理性的政策。这不只是慈溪市的经验, 更是所有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 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 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 以弥补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 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出路。慈溪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 教育发展中面临着“高水平均衡陷阱”问题, 7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激化了人口众多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膨胀了农村对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一面是握有雄厚资本有待而发的教育消费者, 一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有限和缺乏, 在这一尖锐冲突中, 政府把部分办学资源让渡给民间办学市场, 通过对民办教育机构在办学许可、发展规划、土地使用、教师待遇等政策方面的鼓励, 使慈溪市的民办教育兴旺发达起来, 不仅兼并、改造了一些薄弱学校, 增强了这些学校的造血功能, 良好的办学条件还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加盟民办学校, 优化了城乡学校的教师结构, 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而且其高效实务的管理机制也刺激了公办学校, 促进公办学校在竞争中努力以质量取胜。民办教育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府发展教育的能力, 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公办教育。因此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化, 需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参考文献

[1]汪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若干保障机制——部分地区的政策及实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0) .

[2]铜陵市教育局.安徽省铜陵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汇报[EB/OL].http://www.tljy.tledu.cn.

[3]沈百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在2007年度慈溪市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7-02-08.

[4]翟博.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明确哪些理论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6-07-29.

1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调查表 篇十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调查表

为评估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本课题在征得相关部门同意的基础上,特向贵校了解有关情况,测评结果不是对学校工作的考评,仅作研究使用,为了保障研究的客观性,请贵校根据填写说明如实填写。谢谢支持!

“采用基尼系数评估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的研究”课题组

2012年6月

一、学校基本信息()

1.小学2.初中3.九年一贯制

1.公办2.民办3.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1.黄浦区2.奉贤区3.普陀区4.嘉定区

1.内环线以内2.内外环线之间3.外环线以外

1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篇十四

我市是位于安徽省中南部的一所中等城市,占地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72.22万。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230所(市区131所,铜陵县99所),其中:幼儿园49所(市区39所,铜陵县10所);小学126所(市区58所,铜陵县68所);普通初中38所(市区26所,铜陵县12所);完全中学7所(市区4所,铜陵县3所);普通高中4所(市区);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铜陵县);中等专业学校1所(市区);成人中专3所(市区1所,铜陵县2所)。基础教育在校生12万人,在职教职工7500余人。全市继199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后,目前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区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初步均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择校风”所带来的激烈的社会矛盾,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并着手加强学校的治薄扶弱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矿山资源型城市,学校多呈点多、线长 规模小的分布特点。八十年代末期,随矿山资源枯竭,职工生活区迁移,其子弟学校生源

— 1 — 纷纷涌向市区,使本已拥挤的城区学校更加人满为患,加剧了“上学难”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结合区划调整和城区改造,重新编制教育布局规划,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10多年间,全市关停撤并了13所规模偏小、低效质差的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筹措了一定的资金,在部分生源集中的学区新建和改扩建22所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仅最大效应地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各学区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需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取消重点,均衡配置,确保办学水准大体相当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就必须从治理重点校开始,以打破长期形成的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的怪圈。2001年始,我们以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契机,将市区两所重点完中的初、高中实施分离,分别办成了两所省级示范高中。在改制过程中,初中教师曾到市府上访强烈要求像其它地市一样将初中翻牌成民办学校,但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周边城市改制学校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不仅变相剥夺了该学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力,同时也加剧了“择校风”,严重干绕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维护学生的利益和教育的稳定,我们毅然决定将剥离后的一所初中停办,生源分流到其它学校,另一所示范高中搬迁新址,初中改为一所普通公办学校,— 2 — 学校大部分教师随高中分流,缺额教师公开从社会招聘。自此,结束了铜陵重点初中的历史,从而也迅速改变了过去生源扎堆现象。两所重点初中光环的取消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保安全、保运转、保均衡”的原则,多年来,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资金、项目和教学设施器材均根据省颁标准按照达标要求逐校安排,据统计,每年用于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的教育附加比例均在75%,高中计划外收入调控达20%。近十年,用于薄弱学校达标投入共计1.5亿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用房4.13万平米。市区每所学校全部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小学实验器材、电教器材和音体美器材全部达到省I类标准。城区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的人机比达13:1,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趋于均衡。

(三)加强内涵,提升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

薄弱学校改造,治表更要治里,关键要通过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此,我们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将薄弱学校校长配备放在内涵建设的首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也能稳住一方生源。像过去地处城郊学校和新建校,均不被社会所信任,普遍存在学生思转、教师思走、校长思调的问题,于是,我们将一批批德才兼备、进取心强、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年轻同志派往

— 3 — 薄弱学校任职,使这些学校软硬件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上了一个台阶,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一些过去校均不足600人的小学校,现已发展成为近2000人的大学校,并在全市小有名气、颇有声誉。二是将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内涵建设的重点。为逐步解决校间师资水平差异,我们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采取“名师迁移”等办法,在不影响其它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下,有意识将一些老牌学校名师调到新建或薄弱学校去任职和任教,既带动了学生分流,又发挥了名师的业务引领作用,其结果使一批好学校应运而生。为确保新进教师均衡配臵,我们对新进教师考试考核采取先填志愿,统一考试,按校录用的原则,有效地促使老师合理分流。为稳定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我们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方式进行改革,将评选指标切块分配到每所学校,从而避免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集中在部分示范学校的问题。三是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当作薄弱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为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我们注重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视导、工作指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除市中心备课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还有计划地组织教研员对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各教学环节的检查指导,帮助学校发现问题与不足。通过质量监控发现的问题及时个别与各校沟通,以期达到以监测促提高的目的。四是将以评估促管理当做内涵建设的保障。自1997年始,我们着手开展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为了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4 — 我们不单纯以升学率论英雄,不以硬件建设论英雄,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面进步。全新理念指导下的考核,使一些过去不为社会所看好的学校因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软件建设成效显著,而跨入了先进学校行列,社会声誉和地位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教育部、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住了几方面政策的执行:一是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早在198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为保证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我们从严格学籍管理入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每年对“人户分离”及“换户”跨区借读问题都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行认真审核。由于多年坚持薄弱学校改造与学籍严格管理双管齐下,目前在我市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已步入正常化。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一些学校的收入,但却维护了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意义重大。二是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2005年分配指标已达示范高中计划的60%,随分配比例逐年扩大,使得一些地处偏远学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示范高中,而且出现了市中心生源向远郊普通学校倒流的现象。三是严格按部厅规定规范办学。教育非均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规范造成的。虽然我们客观上也同样

— 5 — 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顶住各种诱惑和压力,在发展民办教育、教育收费、招生考试等一切可能影响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做到了规范严格,不越雷池。即使是大家普遍感到棘手的高中招生问题上我们都严格执行了“三限”政策,招生一律按计划数、按分数择优录取,按规定标准收取学费。中招是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面临的最困难最无奈的问题,而我们因为真正做到各级领导带头不开口子、不破例子、不给面子,因而我们没有为此收到一封人民来信或受到老百姓的指责,高中计划外择校开始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各校办学水平大体相当,中小学基本刹住了择校风,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已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尽管我市在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的均衡发展还是低层次的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的精神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将总理最痛心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解决好,近几年尤其要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统筹,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实施,力争经过3――5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二、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会与建议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均衡发展问题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从中也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第一,实施均衡发展首要的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观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坚持教育的均衡性和公平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是教育应有的目标 方向和理念。尽管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形成了我国目前这种教育非均衡现象,而且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至少我们能够在区域内缩小差距,推进相对均衡。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我们就会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地解决好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如果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就不会以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唯一评价,加剧学校的恶性竞争;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发展观,就不会以办学经费不足为由而人为制造重点学校,拉大学校之间的 差距,而是积极主动加强统筹管理,加强政策调控导向,确保办学科学合理、均衡协调、节俭实用。因此说区域内均衡发展关键并不在于城市大小金钱多少,而转变观念则是前提。

第二,实施均衡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教育非均衡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成,既有社会大环境因素也有教育内部问题,它不是教育一家的职责,也不单纯是资源配臵问题。如果一

— 7 — 个地方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做保障,教育部门就很难解决择校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内部就不可能在均衡问题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很多的方针政策将得不到顺利的推进;如果没有严格管理,不可能有严明的纪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实施调控,就没有相当的硬件建设。总之,实施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协同下,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职责,表里兼治,疏堵结合,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近几年,我们也正是围绕着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从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大政府的投入、均衡配臵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依法治教治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第三,推进均衡发展必须赋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应的统筹权。教育的均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资源配臵的均衡。从我市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教育人财事权的相对集中和统一为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这个城市较小,自57年建市到2001年。市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承担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直接管理职责,人财物统一调配,项目统一安排,仪器设备统一购臵,由于有着统一的调控,全市教育一直呈均衡协调发展态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的实行,我们日益感觉到人财事权的分离,给资源均衡配臵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管理体制上的一些障碍,我们感到教

— 8 — 育承担了全市基础教育办学的主要责任,而人事、经费管理和支配权与所承担的责任很不相符,教育受到的制约太多,干事太难,象校长教师交流使用困难重重,使教育部门很难按照教育规律和工作需要去实现有效的资源配臵。因此,建议国务院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按照人权、财权、事权相结合的原则,赋予教育部门相应的人财事的统筹支配权,以保障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科学合理规范使用。

第四,推进均衡发展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监测评估机制。多年来,教育部和教育厅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具体落实层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市均衡发展要说取得了一些成绩,无外乎坚持了各项方针政策不走样,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扎扎实实做了一些事情,经过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义务教育向基础教育逐步延伸的艰难过程。十年磨一剑,除了政府理念、毅力和决心,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各级政府都应加大相关的考核力度,尤其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将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指标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均衡发展,建议国家根据不同地区财政状况,制定相应的均衡发展标准,并建立严格的监测评估制度,考核评估监测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以促使各级政府教育职责的落实,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

— 9 — 实。

铜陵市教育局

年4月22日

上一篇: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下一篇:做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女工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