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性质宗旨

2024-10-08

党的性质宗旨(共9篇)(共9篇)

1.党的性质宗旨 篇一

第二章

党的性质和宗旨

第一节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规定,反映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根本属性。

(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历史经验证明: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她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践履的历史使命彰显了她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成分也决定了她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阶级以及它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根本的其他阶级、阶层服务的,“超阶级的党”“全民得当”是不存在的。

毫无异议,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既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又肩负着将这一发展要求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向前推进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集中和最高代表。

(二)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

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首先,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其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深刻总结。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成为马克思政党的唯一宗旨,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密切相连、辩证统一的。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 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一)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二)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上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体现在广大党员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与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关系,树立党员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和服务的关系,树立公仆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树立奉献意识。

(二)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一是要自觉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主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二是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真诚地听取群众对党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要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和权益,坚决同侵犯群众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四是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应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节

践行宗旨反腐倡廉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了解党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反腐倡廉的仿真房政策并认真执行,是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不可少的自觉认识和行为。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由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具有不竭的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决定性措施。

一、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要做到:始终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体现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上;始终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体现在反腐倡廉举措有力上;始终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体现在反腐倡廉整合力量上。

二、强化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约、查案纠风

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思想保障,思想的纯洁性是根本的纯洁性;强化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强化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监督保障;强化查办案件和纠风治乱,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纪律保障。

三、注重创新,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理念思路创新;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方法举措创新;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能力创新。

阅读黄伯云院士忠诚爱国创业报国的事例回答后面的三个思考题

2.党的性质宗旨 篇二

关键词:田家英,秘书工作,信访工作,工作宗旨

我党的历史上, 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秘书工作必须“忠诚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毛泽东同志十分赞同这一指导思想。这一提法强调党的秘书工作不是服务于某位领导个人, 而是服务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 党的秘书工作也就是为实现这一根本宗旨服务的。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的秘书工作职责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但其宗旨却始终不变。

建国后, 随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日益增多, 信访工作也成了党的秘书工作的一部分。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的田家英就协助中央书记处处理人民给党中央的来信,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长达18年之久。在其一生中, 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 主要是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关心群众生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个就是实事求是。田家英曾说,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思想已融化到他的血液里。他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领悟, 并把这一思想自觉地贯彻在自己的各项工作中, 特别是他所负责的中央秘书室的信访工作之中。

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

毛泽东曾接到不少人民来信, 他几乎每信亲阅, 有的直接回信, 但大多数由田家英代为回信。共和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诸方面, 各种新老问题交替出现, 反映或要求解决问题的人民来信涌向各级党政机关。为加强信访工作, 中共中央书记处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来信来访工作的中央政治秘书室, 后改名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即后来的中办信访局的前身) , 田家英任主任, 具体负责、领导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民难的一条主要途径。作为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深刻的领悟。他常说, 群众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 要求帮助解决困难, 反映情况和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是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表现, 是党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的一个标志, 如果不认真对待, 不负责处理好, 怎能对得起党, 对得起人民?

群众来信来访越来越多, 反映问题及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多, 信访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不少领导机关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却有些不重视, 针对这一情况, 田家英领导秘书室的同志在调查研究之后, 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呈交了一份报告, 提出要正确对待人民来信来访。毛泽东阅后, 肯定了该报告的基本观点和意见, 并于1951年5月16日作出重要批示, 然后下达到各中央局及各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在报告批语中, 毛泽东特别说明这是专为他处理人民来信的秘书室写的报告, 指出该报告的观点是正确的, 并进一步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 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 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 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 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文件下发后, 引起了各级党委机关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重视, 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信访部门。信访部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信访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也为做好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渠道。

二、及时反映并满足人民群众合法、正当的要求

1949年, 田家英看到上海市反映有许多人失业而使生活发生困难的人民来信, 立刻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这对不久后中央作出“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大决策、缓解当时颇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政策指示全国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 对包括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内的人, 给以工作, 给以饭吃。尽管党和人民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了大批失业问题, 但直到1952年失业问题仍很严重。自1951年冬以来, 秘书室仍不断收到反映失业问题的来信。1952年5月27日, 田家英领导的秘书室向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 其中写道:一至四月共收到反映失业情况和要求就业的来信645件, 内32%是知识分子, 24%是工人、店员, 20%是遣散的国民党党政军人员, 10%是城市平民。毛泽东很重视该报告, 并批转给周恩来。他在批语中写道:“失业问题仍颇严重, 此件请一阅。似宜由中央劳动部或直接由政务院召开一次失业问题处理会议, 由各大城市及各省派员参加, 订出可行的处理办法。请酌定。”这引起了后来有关政策的出台。

建国后的第二年, 北京大学有人来信反映学生功课负担太重, 营养不足, 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田家英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立即将此信呈送毛泽东, 毛泽东批给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不久后, 教育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 报中央批准后实施, 从而提高了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伙食费标准, 改变了功课太多太重的状况。也是在这一年, 田家英收到一封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老师的儿媳吴启瑞写给毛泽东的信, 看到吴在信中反映自己孩子多、经济拮据, 请求领袖给予关怀的内容, 虽觉得来信谈的不是什么重大政治问题, 田家英还是将信及时转送了毛泽东, 毛泽东亲自回信并用自己的经费助其摆脱困境。这一件小事既体现了毛泽东关心群众疾苦, 密切党群关系的领袖风范, 也反映了田家英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在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反映农村缺粮的信件比较多, 当时有些同志思想上有顾虑, 不敢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对于这种情况, 田家英气愤地说:“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 怕丢乌纱帽, 就不给老百姓办事, 这像什么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做不到, 难道连后天下之忧而忧也做不到吗!”他督促有关同志赶快把这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向中央反映, 并说:“如果出了什么问题, 由我田某负责。”为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 他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后来, 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调查研究的结果, 他甚至还大胆地向毛泽东建言采用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包产到户的措施, 以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解决农村缺粮的问题。

三、反映危害人民利益的来信则严肃对待, 认真处理

对于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造成不良政治影响的事, 田家英和秘书室及时报告毛泽东并提请予以制止。例如1951年国庆前后, 田家英发现有部门动员群众成批写信颂扬党的领袖和党中央, 便要求秘书室综合情况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 提出“群众对党与革命的热情, 应由群众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决不应由党政机关普遍动员去写信发电, 表示庆祝。这样做, 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国庆节收到的群众贺电有两万四千多封, 电报费达十亿三千余万元。对于邮电部的这种做法, 我们已取得杨主任的同意, 经过中央政府去信制止。”针对这一情况,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制止动员群众向中央写致敬信、发贺电和送礼的指示:“送礼物是不必要也不应该的, 动不动制送锦旗, 更是铺张浪费。各地党委对于这些现象应当认真纠正, 必须养成朴素节省的风气, 必须制止任何一种浪费民力、物力的事情。今后任何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均不许动员群众写信发电。”对于危害人民利益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 田家英更是深恶痛绝, 勇于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斗争。对这方面的来信, 他一方面要求秘书室的同志严肃对待, 认真处理, 指导有关同志将情况报给中央, 另一方面, 对于重要的案件, 他都仔细审阅, 提出拟办意见后送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且细致地审查处理结果。中央把这个报告转发各级党委, 毛泽东同志的批语说:“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 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情况, 并向它们展开坚决的斗争。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 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乱纪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 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这就推动了“新三反”政策的出台。

四、信访工作中确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

在信访工作中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田家英非常重视。1961年, 许多群众来信揭发某些干部不顾群众生活困难, 对上级隐瞒真实情况, 只报喜不报忧, 并对写信向上级和中央如实反映情况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田家英认为这是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应当引起注意, 并要秘书室同志向中央汇报这方面情况。刘少奇看到汇报后当即批示:凡是反映重要情况和揭发干部错误的来信, 不转原件, 将来信人姓名、地址和可能找到来信人的有关字句抹掉, 打印转办, 这就解决了既保护来信来访群众, 又把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转交有关部门处理的问题。这个办法, 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直作为制度坚持下来。在1964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 由于这类来信较多, 全部打印确有困难, 不得不将部分原信转交省级以上领导机关处理, 但为了保护来信人, 田家英让有关同志起草了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通知, 请他们一定不要再将原件下转。

五、坚持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案处理的原则

在1961年前后的经济困难时期, 党内民主生活受到严重破坏, 人们不敢讲真话, 不敢反映真实情况。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秘书室办信的一些同志也存在着某种宁“左”勿“右”的情绪和思想顾虑, 他们把人民来信中某些批评党的工作缺点和错误或者带有谩骂词句的信件当作政治问题对待, 转给了公安部。田家英发现后, 及时、耐心地教育大家, 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关心人民的疾苦, 不要动不动就把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民来信当作反动信件处理, 并就此类信件的处理原则专门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指出, 除了要从根本上打倒共产党的以外, 一般表示不满意见的, 都不要当作反动信来看待, 不要转交公安部门追究写信人。信中谈到的具体问题, 能够处理的, 就交有关部门处理;不能处理的, 可以存档不办。

在此基础上, 田家英领导秘书室的同志还对来访的情况进行反复研究, 把取闹的人分为无理取闹和有理取闹, 又对有理取闹的人提出了“两案处理”的原则, 即:对其扰乱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的取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必要时由公安部门予以制止;但对其要求中的合理且可能解决的部分, 则应认真对待, 予以解决。

这样, 通过田家英的积极工作, 并在毛泽东的首肯下, 信访工作中按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案处理的原则得以确立。它是我党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政策在信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确保信访工作沿正轨运行, 特别是有利于防止和纠正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为敌我矛盾的错误倾向。

参考文献

①傅西路.毛泽东秘书思想的主要内容.秘书工作, 2004, 03.

②董边等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③彭亚新.田家英小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④叶永烈.毛泽东的秘书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党的性质宗旨 篇三

“一片黄树林把道路一分为二,遗憾的是我不能分身走两条路;我选择了那条较少有人走过的,于是一切都完全不同了。”这是蔡昉翻译的外国诗人罗伯特·福罗斯特的一段诗句。翻译时,或许,蔡昉自己也心有所感。

蔡昉曾经说过,做一个严肃的研究者很艰苦,但他愿意继续在这条研究路上走下去,并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做研究苦,但看着自己的成果能造福社会,那曾经孤守书斋,在理论世界穿行的枯燥都值得了。如今,蔡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同时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十八大当选代表。从如上社会职务可知,蔡昉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政府层面,都获得了高度认可。

穷人的经济学家

“我从事经济研究的领域,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形象地表达。最初是进行农业、农村问题的研究,继而通过探讨中国奇迹之谜,而涉及到发展战略和整个经济改革……在对于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研究中,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蔡昉

蔡昉1956年生于北京,“文革”开始,在北京上小学的蔡昉,还未来得及与北京的伙伴们一起上演《阳光灿烂的日子》剧情的情景,在小学的最后一年,被送到了山西的小镇读书。他的同学大部分是农家子弟,他和他们一起放羊,割草、打柴……这大约是蔡昉第一次接触农村,也为他以后深入研究农村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是他的另一段在农村的人生体验。那时,蔡昉的人生字典里还从未出现过“学者”这个字眼。当时的人生理想,不过是能够顺利招工回城,做一名普通工人。但个人的命运在社会大变革下,开始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年22岁的蔡昉,正是最好的年华,在周围年轻人兴致勃勃奋战高考的感染下,也拿起书本,开始向象牙塔迈进。在中学老师的指点下,蔡昉选择了农业经济为第一志愿。

蔡昉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本科,当时,他对农业经济并没有产生特别的兴趣,反而是对经济理论,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并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经济学书籍。1982年,蔡昉考入了被称为政府智囊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社科院,他先后师从张思骞和刘文璞两位老师。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乐于调研的“脚板精神”,让蔡昉受益终生。

1983年暑假,蔡昉和几位同学受当时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委托,前往江苏、安徽等地调查“卖粮难”。这是蔡昉第一次做专业性调查研究。调研中,蔡昉看到“身背花鼓走四方”的凤阳农民,仅仅因为包产到户这样的改革,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劳动表现,从而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乃至中国的命运。他在那次调研中深刻感受到政策对社会现实的重要意义。读研究生期间,除了江苏和安徽,蔡昉还分别到山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调研,走过了大江南北,广泛地了解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接触越多,带给他的思考也越多,他开始认真思索中国“三农”的发展途径。

研究生毕业后,蔡昉曾经出国进修。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研究所的图书馆里,“夜深人静时,我结合在国内思考过的问题,凭着半生不熟的英文,读了一些著作和文章。当时主要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农业组织问题,一是农业比较优势问题。”

回国后,蔡昉以要不要农业保护为题,提出议论。在各种争议和讨论中,他慢慢地把自己的思路理清了。同时他对中国整个农业问题的观点也逐渐清晰起来,并且渐成体系。这一时期,蔡昉有两个标志性的研究问世,其中之一是《比较优势与农业发展政策》。在当时,这是第一次有人把中国农业经济改革的微观激励机制与宏观资源配置格局结合起来,把是否发挥农业比较优势问题作为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最终完成的标志。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些学者呼吁对农业实行保护。蔡昉和其他专家学者则认为:在中国农业人口仍然占巨大比重的情况下,搞农业保护只能是不彻底的,其结果是一个没有赢家的博弈:农民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消费者白白多掏了腰包,政府不堪财政负担和政策执行难度。对农业实施价格保护与对农业进行价格剪刀差式的征税一样,都是扭曲的政策。这种政策倾向是制约中国农业经济改革最终成功的根本障碍。其后的发展,也验证了蔡昉及一些专家学者当年的思想和观点。

他的《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十字路口的抉择——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业改革》《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等著作奠定了他在农业经济学和“三农”问题研究上的学术地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说:“世界大多数人是穷的,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由于蔡昉一直对“三农”经济的关注,以及《穷人的经济学》出版,他被人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我从事经济研究的领域,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形象地表达。最初是进行农业、农村问题研究,继而到发展战略和整个经济改革……在对于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研究中,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在学术自述书《在惑与不惑之间》,蔡昉这样写道。

从《比较优势与农业发展政策》研究始,到2001年,蔡昉牵头承担了中国社科院的重大项目《解决我国城乡就业的中长期对策》的研究,他将视线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的研究。他用翔实的材料,大量的数据,精确的模型,以及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向社会和政策制订部门表达观点——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带来最大化就业,反复建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最终为中央所接受。

蔡昉的研究还涉及到经济学的其他领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与林毅夫、李周合作出版《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该书曾获北京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法文、俄文和越南文等多国文字,并被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大学经济学系中用作发展经济学课程教材。

nlc202309011722

做经济研究乐在其中

“与有些同行不尽相同的是,我不把从事经济研究看作是致富手段,而是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时把经济研究作为职业,休息时把经济问题的思考作为休闲。经济学与所有学问一样,博大精深,穷一生也难以知其一二。面对这种永不可企及的目标,说乐在其中不尽恰当,但尽可以在追求中或悲或喜,患得患失。这就是人生。”

——蔡昉

从农业是否需要保护的讨论,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哪个更重要。再至近几年讨论得沸反盈天的人口红利问题与刘易斯拐点,每一次,蔡昉的观点出来,总会有反对的声音。

“人口红利”即将消褪,以及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这一观点,仿佛围剿的声音更甚。蔡昉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保持高增长,得益于中国独特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在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是取决于人口的结构。人口结构较好,社会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供给。由于人口生育率的下降,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迅速下降以及社会总抚养比上升的情况,过去上述两大因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资本积累的现状将不复存在。蔡昉据此预计,“人口红利”即将耗竭可能在2013年就会体现出来。“人口红利”如果消失,将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不会像原来那样源源不断而且那么廉价。因此,若没有其他措施,过去那种用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迫切需要转移到依靠生产力提高及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必然过程。

而网上批评的声音则认为,人口政策需要“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蔡昉却还在强调“中国的人口政策要有连续性、稳定性,即使调整也要遵循渐进的过程”,并认为蔡昉的“人口红利”论存在着自相矛盾。

面对质疑,蔡昉的回击方式依旧是低头做研究学问。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方式。让争议交给时间去证明吧。

蔡昉曾经说过:“经济学家影响政策通常有三个途径:第一,做行政官员,把自己对经济问题的思考转为国家政策;第二,给政府做顾问;第三,做研究并发表相关的文章和报告,潜移默化地影响决策者。”蔡昉无疑成为第二种和第三种路径的最好结合者。自2003年,蔡昉第一次走进中央政治局为国家领导人讲课以后,多次走进中南海,为中国最高决策层进言献策,并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等身份,为国家发展出策出力。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蔡昉回顾了自己作为十七大代表的职责:“现在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在五年的任期内一直要履行代表职责,虽然不开会,但是作为党代会代表在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时,也要有意识地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在此前提下献计献策。”

谈起当选十八大代表,蔡昉说:“开党代会期间,首先,还是围绕党代会的议程,参与审议党的十八大报告,投好票,选好新一届的党中央。其次在任期期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我们每年都会讨论全会文件,征求意见,这五年中有几个全会文件,其中有涉及改革的,有精神文明建设的,还有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我作为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人口与劳动经济学和民生问题,将在平时积累的学术成果基础上献计献策。”

蔡昉曾经说:“我不把从事经济研究看作是致富手段,而是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如今,他正乐在其中。“我们研究的选题实际上也是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出发的,但是与政府研究机构相比有一些特点,我们用的是更扎实、基础、注重方法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更有前瞻性,更有依据一些,然后再把这些成果转化成决策中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名党代表,又是研究所的领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把研究所尽快投入到创新工程中,出好成果,培养好人才,迎接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这是蔡昉的期待。

(本文参考余玮《蔡昉:支招农业新中国;蔡昉:《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索寒雪:《现实者蔡昉》;刘晓阳:《求解穷人经济难题》;中国社会科学网:《发挥学术优势,更好履行职责》等》)

责任编辑 华南

4.党的性质宗旨 篇四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学习党员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指导思想

敬爱的党组织:

这周我认真地学习了党员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指导思想。这些知识虽然之前也有所了解,但是通过王x书记的娓娓道来,从中受益非浅,也让我对党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地深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全面、准确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

十七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这些党课知识的学习,我对共产党员的认识更加清晰了,深刻明白了,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领导政党,为人民服务是如此的必要和重要,它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是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使全体党员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勤务员,同时清除那些经不起考验的腐化变质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一代又一代的人,忠实地履行这一宗旨,自觉地为党旗增添光彩,才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才使我们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户,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当然这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没有大小之分,没有职业岗位之分,关键在于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做事的前提,始终不忘这一宗旨。无论我们在哪个岗位,作为一个党员,我们都需要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心里要时刻装着全体人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职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实绩,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这样才是真真正正地为人民服务。

学员:刘坚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5.党的性质宗旨 篇五

思想

敬爱的党组织:

上一周的党课上计算机学院的卓xx老师主要为我们讲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党,具有先进的理论和指导思想。

党章对党的性质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具有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以工人阶级的先进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党组织,按照先进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组织党内事务。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坚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实现党的先锋队性质的物质根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党的先锋队性质的精神指针;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党的先锋队性质的现实基础。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结晶,它们一同构成了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是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所决定,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权力于人民,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党性质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和胜利之本。践行党的宗旨,党员应带头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敬业爱岗,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6.党的性质宗旨 篇六

今天在网上看到《党员思想汇报范文:学习党的性质、宗旨与作风有感》,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改了一下错别字,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这节课是第四次党课,学习的内容很容易让我想起高中苦背政治的岁月,然而,给我们上课的丁茜老师却让我的心有了与从前不同的感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为我们介绍的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为民先要畏民》。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基本知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

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坚持,关系到党的建设方向。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共 产 党自成立时起,就公开说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 产 党的阶级基础。从阶级的先进性来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工人阶级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同时中国共 产 党集中和升华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切优秀本质和特征,并始终将这个最觉悟、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但 我党并不是中国工人的全部,我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 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从我党在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来看,中国共 产 党同时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所以我党在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从我党的现实状况和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我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

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党更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更有效的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从时代发展对政党的要求来看,“三个代表”更是我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党始终以“三个代表”思想为工作的理论指导、思想旗帜,更是在实践中忠实的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各种日常写作指导,教您怎样写范文 以前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通过党课学习,自己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确定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信念,争

取在组织上入党之前,做到思想上先入党。

其次,关于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作的一次著名的讲演。当时,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后不久,“为人民服务”演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这便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这一宗旨,鲜明地昭示了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

在各级政府机关,我们都能看到五个熟悉而亲切的大字——“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 产 党的宗旨。回首党一路走来的历史,我听到历史在诉说:中国共 产 党是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建立的,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 也是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掌握政权的。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我党不变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党的后备力量的

入党积极分子能够从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以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不断靠近党的要求。

一直以为,为人民服务仅仅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绝非仅限于此,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生存的必然,也是生活的必要。人作为个体,存在许多局限性,只有相互帮助,才能互相满足各自的需要。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也只有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才能得到他人给予自己的服务。

正如刘熙所言:“德,得也,得事宜也。”的确,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己的良好品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不顾肝脏经常胀痛,范文参考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

人民战天斗地,由于过度操劳,终因肝病剧烈发作,最后与世长辞。虽然焦裕禄离开了我们,不能再为他热爱的兰考奉献自己的满腔热血,但是,他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感动了全国人民

而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是警察还是干部队伍在普通人民心中的信誉和威望早已经被一小部分人贪污****严重影响,也因为地方政府官僚过度的支配警察,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的称谓几乎在人民心中失去了应该有的地位。社会上也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借机攻击和诬蔑整个警察队伍,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时候谎言也会变成真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为人民服务也不是需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为人民服务其实就是随意而做的,随意而为的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虽稚嫩,但我

们汲取革命先烈和优秀党员的力量茁壮生长;我们力量虽薄弱,但我们照样也能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心有人民,党的队伍才愈加饱满壮大;心有人民,则国家昌盛民族富强!

7.党的旗帜,党的宗旨 篇七

一个行者,要有目标,方能涉千里之远,人生路途,亦复如是,人的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是精神的支柱,是力量的源泉。而作为一个政党,作为一个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理想的,肩负着民族的历史使命的政党,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理想,需要一个宗旨,那就是一个政党的纲领,一面党的旗帜。

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明确且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下,走在建设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在中国这样一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呢?

从问题的本质入手,中国坚持着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本身来讲,社会主义制度要先进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从历史发展规律来讲,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由于其其自身不可调和之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最终必然走向灭亡,然后将由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它,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曾将这样描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一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中国共产党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她始终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她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她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一面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一面引领着人民的伟大旗帜,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

汇报人:##

8.党的根本宗旨 篇八

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的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的光辉历史。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都应该从党的性质、使命和党的事业成败、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根本宗旨,自觉地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同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言行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只有始终不渝的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才能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宗旨是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宗旨,这是政党的阶级基础、阶级属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和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其建立时就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党和作为其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因此,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判断一个正党的性质,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归根到底,是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还是只是为少数人谋私利。党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党的性质来看,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党的性质来看,党是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应当并且能够成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率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才能带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的根本宗旨贯穿党的一切活动中 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的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纲领和路线,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根本利益,引到中国新民主主义走向胜利。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制定了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正确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建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广大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创造精神投身于党的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后,党经过艰辛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开辟了一条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所有这些,正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只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心就向着党,群众就拥护党,革命就能胜利,建设就能发展,改革就能成功。

党的根本宗旨,也集中体现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利益。同时,党又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利益,并且组织起来,自觉地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

党的根本宗旨,还充分体现现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党不仅以顺乎历史潮流、顺乎民心民意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出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而且以它的精神风貌培育出千千万万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儿女去实现他们的根本宗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勇挑重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用生命来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党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怕艰辛,抛头颅洒热血,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民主革命时期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三百七十多万人。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杨靖宇、刘胡兰等先烈就是杰出代表。建国以来,广大共产党员为了工人阶级和各民族的利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觉遵守党员义务,把自己的生命汇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与改革开放的洪流,在各条战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凯歌,震撼着整个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雷锋、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等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模范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党的宗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中,党的根本宗旨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党的宗旨和本质,又结合时代赋予当的根本宗旨以新的内容和要求,从一个更新的层面阐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极大丰富和重大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宗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论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宗旨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论断,强调“最广大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是对党的根本宗旨服务对象的新确立。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对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关系到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经、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提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赋予了党的宗旨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党的根本宗旨的服务对象和范围,是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论断,强调“根本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暂时利益,是对党的根本宗旨服务内涵的新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性趋势,只有着眼“根本”,围绕“根本”,体现“根本”,才能真正代表“根本”。要处理好利益多样性和根本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经济利益多样性为借口,搞所谓政治多元化;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维护全局利益和根本利益,同时又照顾和尊重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关心群众的当前利益,同时又要着眼长远利益,不能因为部分群众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而动摇改革的决心,也不能强调长远利益而忽视解决群众当前的实际问题。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主线和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宗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宗旨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其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应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把人民的利益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要求,它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党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和实践。党八十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和党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勤政廉洁,真抓实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历史的经验深刻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员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搞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以至腐败堕落。近些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都会反应到党群关系上来。有的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淡漠了,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现象,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的政权性质,就会影响民心向背,就有人亡政息的危险。

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当好公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终生的修养课题,时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办人民群众之所盼,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献一方热血。

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并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反应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了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权为民所用,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来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国家和社会主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利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的观念,自觉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情为民所系,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有深刻认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中,常常把人民群众比之为土地、大海、铜墙铁壁、衣食父母等等,而把我们自己比作种子、鱼儿、公仆、赤子等等。鱼儿离不开水,种子只有同土地结合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开人民群众这个真正的铜墙铁壁的保护,没有人民群众这些衣食父母的养育,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生存。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表明,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深厚力量源泉,党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根本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怀有深厚的思想感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

利为民所谋,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不同的政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也是党其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坚持反对追求个人享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千方百计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不断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在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不断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终结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必须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是怎么支配和使用的,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和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此基础上调节。制定和贯彻当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活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节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风问题关系到能否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

一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问题。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执政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践昭示我们,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利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等,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好的党风作保证,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和战斗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工程,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把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并多次提醒全党必须重视作风建设,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党风事关重大,党的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搞好党风,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有忧患意识,要忧党、忧国、忧民。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生意忧患,死于安乐”;要认真总结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胡锦涛同志强调,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做法,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只有坚信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点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又不能时断时续、时紧时松。全党同志要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和执政过程的始终。

三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党的先进性、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腐败现象是寄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一颗毒瘤。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心连心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又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灭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住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的反腐倡廉的路子。但是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是艰巨的。由于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滋生腐败的一些主、客观因素依然存在,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还可能发生,有的不正之风还会呈现出起伏和反复的特点。在一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得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甚至还会滋生蔓延。必须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具体部署,要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这一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来。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有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努力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1.加强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自觉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看,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又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2.加强拒腐防变的思想教育

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同时,要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3.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我党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一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今后,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廉政立法,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

4.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主要是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利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利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利滥用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部监督等途径,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以及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5.继续推进体制和制度的改革 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途径。要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制度、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等的改革。只有搞好体制和制度改革,才能对腐败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6.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坚决查办案件,既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惩治腐败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决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坚决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案件。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既要依法惩处受贿行为,也要加大依法惩处行贿行为的力度。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9.主题教育宗旨性质专题研讨发言 篇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学习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的民心所向就是共产党的初心所在,民心是党的定心丸,是工作的指南针,是改革的计划书。我们必须以民心为已任,记于心,践于行,坚定不移做百姓的“避风港”。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学习感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批评。

一是深入群众,搭起“一砖一瓦”。

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必须把业绩留在一线,把口碑树在民心。只有深入群众,体恤百姓所需,才能在群众中间有效开展工作,“一砖一瓦”地搭起他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替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基层工作杂且多,更应耐心、热心投入,关心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把便民服务、扶贫助困等关心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落到实处。群众事无小事,我们要时刻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根植基层,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如是强调。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百姓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鼓起来的腰包,也离不开有颜值的美丽乡村。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在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只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必须时刻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在环境保护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以扎扎实实的绿色政绩造福于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三是开拓践行,盖起“高楼大厦”。

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走来,今天的中国前路已明,未来可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带领群众盖好“高楼大厦”。

盖“高楼大厦”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决心,在改革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困难险阻,我们要牢记使命,负起人民的责任,扛起革命的重担,不畏风雨,砥砺前行;盖”高楼大厦“需要“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的信心,不仅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更要坚定群众的信心,只要民心鼓舞、初心不忘,必能攻克难关、披荆斩棘,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盖”高楼大厦”需

要“滴水穿石、孜孜不倦”的恒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是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社会建设、改革创新更不是一蹴而就,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将伟大的社会革命深入推进下去。

上一篇:在全局青年成才创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下一篇: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