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共4篇)
1.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 篇一
钣金基本工艺和设备实训指导书
目录
页码
一、汽车钣金概述„„„„„„„„„„„„„„„„„„„„„4
二、车身修复工具介绍„„„„„„„„„„„„„„„„„„4
(一)钣金维修常用手工工具
(二)钣金维修常用焊接设备
(三)车身及大梁校正设备
项目
一、车身结构及特征„„„„„„„„„„„„„„„6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安排
1、汽车车身结构分类
2、车体结构
3、车身主要构件
三、实训准备
四、实训步骤
1、带领学生进入实训现场,讲解安全事项
2、解说汽车现有的不同车身类型及结构
3、分组进行现场观察不同车身类型及结构
4、指导学生填写报告
5、考核
五、考核方式
项目
二、汽车钣金维修基本技能„„„„„„„„„„„10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安排
三、实训准备
四、实训步骤
(一)劳动安全
(二)钣金下料
(三)钣金件手工成型
五、考核方式
项目
三、车身碰撞损伤分析 „„„„„„„„„„„„„21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安排
三、实训准备
四、实训步骤
(一)劳动安全(二)熟悉车身
(三)整体式车身碰撞损伤的评估
五、考核方式
项目
四、汽车车身变形测量„„„„„„„„„„„„„„30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安排
三、实训准备
四、实训步骤
(一)用参数法测量上部车身尺寸
(二)用对比测量法判断车变形情况
(三)使用中心量规检查车身变形
五、考核方式
项目
五、钣金构件的更换„„„„„„„„„„„„„„„36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安排
三、实训准备
四、实训步骤
(一)劳动安全
(二)固定式汽车玻璃的拆装
(三)升降式汽车玻璃的拆装
五、考核方式
汽车钣金实训
一、汽车钣金概述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车身结构特别是轿车车身的材料、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承载式车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给车身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钣金修复后不只是为了恢复外形,而更重要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整个车身壳体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以保证修复过的汽车不因为车身修复而出现“二次事故”;喷涂方面不仅要满足外观平整的要求,对色彩、耐用等要求也日益提高。所有这些必须应用先进的设备,进行规范作业,严把质量关,以满足车身维修作业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二、车身修复工具介绍
(一)钣金维修常用手工工具
汽车钣金常用手工工具包括:通用工具、车身修理工具等。1.通用工具
汽车钣金维修所使用的工具如各式扳手、螺丝刀、钳子和铁剪刀等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
2.车身修理工具
(1)球头锤。扳金作业的多用途工具,用于校正弯曲结构,一般用于作业初成型车身部件。
(2)橡皮锤。用于柔和地敲击薄钢板,不会损坏油漆表面。(3)铁锤。铁锤是复原损坏的钣金件所必需的工具,用来敲打损坏的金属板使其大致回到原形,在更换金属板时则用于清理损坏的金属板。
(4)镐锤。维修小的凹陷,其尖端用于将凹陷从内部锤出,对中心部位柔和地轻打即可,其平端与顶铁配合作业用于去除高点和波纹。
(5)冲击锤。维修大的凹陷时,冲击锤用于凹陷板面初始的校正,或加工内部板和加强相关部位。这种情况需要较大的力量,而不要求光洁的表面。
(6)精修锤。用冲击锤修复凹陷之后,需要用精修锤以得到最后的外形。
(7)顶铁。通常顶在锤敲击金属板的背面,用锤和顶铁一起作业使高起的部位下降,使低凹部位上升。
(8)楔形铁。具有多种形状和尺寸,可与不同的面板形状 匹配使用
(9)撬镐。用于进入有限的空间,撬起凹点,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形状。
(二)钣金维修常用焊接设备:
1.惰性气体保护焊机
惰性气体保护焊机主要用于焊接高强度、低合金钢车身,以及焊接铸铝件,如破裂的变速器、气缸和进气管等。
2.电阻点焊机
电阻点焊是对整体式车身进行焊接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电阻点焊机适用于车身上要求焊接强度高、不变形的薄钢板。应用范围包括车顶、车门窗、车门槛板以及外部部件
3.氧-乙炔焊机
氧-乙炔焊是熔焊的一种形式。乙炔和氧气混合后,在喷嘴处点燃后作为一种高温热源(大约为3000℃),将焊条和母材金属熔化并接合在一起。由于难以将热量集中在某一个部位,热量将会影响周围的区域而降低钢板的强度。因此汽车制造厂都不建议使用氧-乙炔焊机来修理损坏的汽车。氧-乙炔焊机在修理厂还可用于修理损坏的汽车车身、进行热收缩、硬钎焊和软钎焊、表面清洁和切割非结构性的零部件。
4.钎焊机
钎焊只能用在密封结构处。钎焊在焊接过程中只熔化有色金属,而不熔化母材,一般在汽车车身上进行钎焊(一般指硬钎焊,用黄铜或镍)。钎焊类似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熔化的黄铜充分扩散到两层母材之间,形成牢固的熔合区,焊接处抵抗碰撞的抗弯强度小于母材的抗弯强度。维修中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对制造厂已进行过钎焊的部位进行钎焊,其他地方不可钎焊。
5.铝焊机
随着汽车新材料的使用,许多汽车上的各种板用铝来制造,与钢相比,铝板的修理难度更大。铝比钢柔软,铝受到加工硬化之后,更难加工成型,铝被加热容易变形。铝制车身及车构件的厚度通常是钢件的1.5~2.0倍。
(三)车身及大梁校正设备
校正设备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车身固定系统。一台好的校正设备,应该具有多种形状的钣金拉伸工具,具有全方位的拉伸施力装置,带有实用的测量系统。特别是对整体式车身的修复,其测量系统必须同时显示每一个参考点上非准直度的大小和非准直度的方向。只有用这样的设备,维修人员才能够精确确定拉伸校正顺序,监控整个校正过程,并确定每个拉力的作用效果
项目
一、车身结构及特征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汽车车身结构分类及主要性能汽车车身的构造及特征;
2、认识各种车身结构及特性分析;
3、了解汽车车身常用材料。
二、实训内容安排
1、汽车车身结构分类:
两厢车 三厢车(1)两厢
在国外,两厢车通常叫做“hatchback”,也就是掀背的意思,但是这与我们国内叫得掀背车有所区别。在国内,两厢车是指少了突出的“屁股”(后备箱)的轿车,它将车厢与后备箱做成同一个厢体,并且发动机独立的布置形式。这种布局形式能增加车内空间,因此多用于小型车和紧凑型车。
下图为标准两厢式轿车:
(2)三厢
三厢式汽车:轿车的标准形式。我们常见的轿车一般是三厢车,它的车身结构由三个相互封闭用途各异的“厢”所组成:前部的发动机舱、车身中部的乘员舱和后部的行李舱。在国外,三厢车通常叫做Sedan或saloon。
下图为标准三厢轿车:
2、车体结构
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种;(1)非承载式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一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架与车身的连接通过弹簧或橡胶垫作柔性连接。发动机、传动系的一部分,车身等总成部件用悬架装置固定在车架上,车架通过前后悬架装置与车轮联接。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高度高,一般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吉普车上,也有少部分的高级轿车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这种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力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承载式车身不论在安全性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具有质量小,高度低,没有悬置装置,装配容易等优点,因此大部分的轿车采用了这种车身结构(如参考图示)。
(3)半承载式车身
车身与车架用螺钉连接、铆接或焊接等方法刚性地连接。在此种情况下,汽车车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项载荷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架的部分载荷
3、车身主要构件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车身壳体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纵、横梁和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客车车身多数具有明显的骨架,而轿车车身和货车驾驶室则没有明显的骨架。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
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
钣件: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是指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等。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以及后视镜等附件亦有明显的装饰性。
车内装饰件包括仪表板、顶篷、侧壁、座椅等表面覆饰物,以及窗帘和地毯。在轿车上广泛采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纺织品、人造革或多层复合材料、连皮泡沫塑料等表面覆饰材料;在客车上则大量采用纤维板、纸板、工程塑料板、铝板、花纹橡胶板以及复合装饰板等覆饰材料。
车身附件有: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镜、拉手、点烟器、烟灰盒等。在现代汽车上常常装有无线电收放音机和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车身上还装有无线电话机、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微小炉和小型电冰箱等附属设备。
三、实训准备
• 教师在实训前准备:
(1)设备:汽车车身、车架各一台(2)材料:(3)工具: • 学生在实训前准备:
(1)了解本次实训课所要求的技能
(2)准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手套
(3)准备好学生实训记录单
四、实训步骤
1、带领学生进入实训现场,讲解安全事项;
2、解说汽车现有的不同车身类型及结构;
3、分组进行现场观察不同车身类型及结构
4、指导学生填写报告
5、考核
五、考核方式 现场提问(10%)+现场实践(50%)+实践报告一份(40%)思问题:
(1)轿车车身结构有那几种,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2)为什么轿车多数采用整体式车身?它车架式车身有何不同?(3)整体式车身在碰撞中的变形规律是什么?
项目
二、汽车钣金维修基本技能
一、实训目的
1.掌握金属板件的划线方法。2.掌握金属板件的剪切方法。
3.掌握金属板件的各种手工成型方法。4.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实训内容安排
1、指导并检验学生使用平整钢板弯“S”形
2、指导并检验学生分别利用放边和收边工艺制作凹曲线弯边零件
3、指导并检验学生对卷边工艺的掌握情况
4、指导并检验学生对咬缝工艺的掌握情况
5、学生完成纪录单
6、考核
7、教师总结及信息反馈
三、实训准备
• 教师在实训前准备:
(1)设备:台虎钳、划线平台、钣金平台、方箱、V型块
(2)材料:1mm厚铁板(可用木板或硬纸板代替)、铁丝、轿车前翼子板、方木块。
(3)工具:划针、钢板尺、直角尺、划线盘、高度尺、划规、角度规、样冲、粉线、钢板剪刀(剪金属)、橡胶锤、起皱钳、槽钢(长30cm)、圆钢(长30cm)、常用工具。• 学生在实训前准备:
(1)了解本次实训课所要求的技能。
(2)佩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防护眼镜、耳塞。(3)准备好学生实训记录单
四、实训步骤
• 指导学生实训阶段
(一)劳动安全
• 1.常规防护
穿工作服、工作鞋,戴手套、工作帽。• 2.耳部防护
当进行钣金敲打作业时,一定要佩戴耳塞。
(二)钣金下料
一)划线
划线前通常将V型块或方箱放在平板上,再将工件靠在V型块或方箱上,然后用划线工具进行划线 1.划直线
1)用直尺和划针划直线
2)用划线盘划直线
2.划曲线
1)用样冲定中心点
2)用划规划曲线
划规开口的调整
中心点在工件边缘的划法
中心点在工件之外
中心点与圆弧线不在同一平面
二)板件剪切
1.直线的剪切方法
2.外圆的剪切方法
3.内圆的剪切方法
4.厚料的剪切方法
(三)钣金件手工成型 一)板件弯曲 1.角形弯折 1)弯直角件
弯钳口上段较长的工作
a)正确的 b)错误的
弯钳口上段较短的工作 a)正确的 b)错误的
用角铁夹持弯直角
2)弯S形件
3)弯形件
2.弧形弯曲
1)弯曲圆弧形件
(a)在槽钢上弯曲;(b)在铁砧上弯曲;(c)在圆钢上整圆 1-槽钢 2、4、6-坯料 3-铁砧 5-圆钢 2)弯曲复杂形状工件
二)板件放边与收边 1.打薄放边
a)正确的 b)错误的
2.板件收边
1)用折皱钳起皱收边
2)搂弯收边
三)板件卷边 1.夹丝卷边 四)板件咬缝 1.计算咬缝余量
(1)咬缝宽度确定
(2)卧式咬缝余量计算(3)立式咬缝余量计算
卧式咬口的余量
立式咬缝余量
2.制作卧式单扣
卧式单扣的制作过程
3.制作卧式双扣
4.制作立式半扣
立式半扣的制作过程
5.制作立式双扣
立式双扣的制作过程
• 检验学生实训能力阶段
实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块轿车前翼子板,在边缘处选取长10cm宽5cm的区域,该区域内要包含一处棱线、一处曲线、一处曲面,如图所示。要求学生能利用现有工具和材料,采用规范的操作工艺制作出一块与选定区域形状一致的板件。
五、考核方式
现场提问(10%)+现场实践(50%)+实践报告一份(40%)思问题:(1)如何在金属板材上规范划线?
(2)如何在金属板上剪出规范的几何形状?(3)如何用手工制作“S”形件?(4)如何进行板件的放边操作?(5)如何进行卷边和咬缝?
(6)如何用掌握的基本成型工艺,制作一块车身复杂形状的板件?
项目
三、车身碰撞损伤分析
一、实训目的
1.认识不同类型的车身结构;
2.掌握整体式车身碰撞力的传递路径; 3.能够对整体式车身损伤进行评估;
4.能够根据不同的车身碰撞损伤制定合理的维修工艺;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训内容安排
带领学生参观车间及安全教育
指导并检验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车身结构 指导并检验学生分辨不同的车身材料 指导并检验学生评估整体式车身损伤,并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
学生完成纪录单 考核
教师总结及信息反馈
三、实训准备
• 教师在实训前准备:
(1)设备:试验轿车一台(2)材料:
(3)工具:1m规格钢板尺、3m规格的卷尺、游标卡尺、手电筒、常用工具 • 学生在实训前准备:
(1)了解本次实训课所要求的技能
(2)准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手套
(3)准备好学生实训记录单
四、实训步骤
• 指导学生实训阶段
(一)劳动安全
1.参观车间
1)整体规划 2)气路布置 3)电路布置 2.安全防护
指导教师首先要强调,学生进入钣金车间进行实训的时候,一定要穿戴合理的劳动保护用品。
个人安全防护
安全鞋
(二)熟悉车身
1.车身损伤评估的流程 2.认识车架式车身
车架式车身的主车身结构
1-前围板;2-A柱;3-顶板;4-左后翼子板;5-C柱;6-B柱;门槛外板;8-地板
3.认识整体式车身结构(1)观察整体式车身结构。
(2)对应实物,认识车身各部分的名称
7-23
整体式轿车车身部分零件
1-挡泥板加强件;2-前车身铰柱;3-挡泥板;4-内外前梁;5-前横梁;6-散热器支架;7-减震器塔;8-前围板;9-前围上盖板;10-A柱;11-顶盖梁;12-顶盖侧横梁;13-后保险杠支撑;14-后备箱盖;15-折线;16-左后翼子板;17-车轮罩;18-车门止动销;
19-C柱;20-B柱;21-门槛板
(3)观察车身刚性结构件。(4)观察车身碰撞吸能区。
整体式车身的吸能区
前部车身的吸能区
5)观察覆盖件。
发动机罩的结构
6)观察车身板件的连接方式
铰链连接((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各种焊接方法
4.分辨铝合金件、塑料件和钢铁件
(1)在车身上寻找铝合金的类型标识。(2)使用一块磁铁来进行鉴别。
(3)用手敲打,塑料件的声音比较沉闷。(三)整体式车身碰撞损伤的评估
一辆左前部严重受损的汽车。首先要根据测量和损坏分析的结果来制定精确的碰撞修理程序,然后按照已定好的程序完成车身修理操作。
1.目测确定碰撞点
用圆锥图形法确定碰撞对整体式车身的影晌2.确定碰撞力的大小和方向
确定损坏方向
碰撞力在车身上的传递
3.确定损伤程度
4.检查损伤 1)目视检查
2)工具检查
5.制定维修方案
1)维修方案制定原则 2)制定维修方案
确定拉伸方向
• 检验学生实训能力阶段
实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体式车身上假定一处碰撞,由学生对碰撞损进行损伤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维修工艺。
五、考核方式
现场提问(10%)+现场实践(50%)+实践报告一份(40%)思问题:
(1)整体式车身在碰撞中的变形规律是什么?(2)整体式车碰撞损伤的评估方法有哪几种?(3)你有什么更多的方法来评估车身损伤?(4)车身损伤评估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哪些应用?
项目
四、汽车车身变形测量
一、实训目的
1.掌握车身上部点对点数据图的读取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卷尺和杆规测量车身上部点对点尺寸。3.掌握用卷尺和杆规点对点测量车身,判断车身变形情况 4.掌握自定心量规检查车身变形的方法 5.学会使用车身数据图的读取方法
6.学会使用机械通用测量系统进行车身尺寸的测量 7.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车身变形的程度 8.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安排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使用车身上部数据图 指导并检验学生测量上部车身尺寸
指导并检验学生利用点对点测量方法判断车身变形情况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使用自定心量规检查车身变形情况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使用车身底部三维数据图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使用车身上部三维数据图
指导并检验学生使用龙门式车身通用测量系统测量车身尺寸 学生完成纪录单 考核
教师总结及信息反馈
三、实训准备
• 教师在实训前准备:
(1)设备:整体式车身一台、车身校正平台、杆式自定心量规、链式自定心量规、车身校正平台、龙门式车身测量系统、空气压缩机。(2)材料:车身上部点对点尺寸数据图一套、车身底部尺寸数据图一套、车身上部尺寸数据图一套
(3)工具:1m规格钢板尺、3m规格的卷尺、轨道式规、各型号测量头、1m规格钢板尺、3m规格的卷尺、常用工具。• 学生在实训前准备:
(1)了解本次实训课所要求的技能。
(2)佩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手套。(3)准备好学生实训记录单
四、实训步骤
• 指导学生实训阶段
(一)用参数法测量上部车身尺寸
1.指导学生识读车身上部点对点数据图 2.测量上部车身尺寸
1)使用卷尺的测量方法
2)使用轨道式量规的测量方法
3)思考
» 如果孔的直径不方便直接测量,如何用卷尺或量规通过边缘测量法得出两孔的直径?
4)测量车身前部尺寸
5)测量车身侧面尺寸
6)测量车身后部尺寸
尺寸对称部位的测量
车身上的测量点
(二)用对比测量法判断车变形情况1.对角线测量
2.尺寸不对称部位的对比测量
3.运用对比法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数据的选取
2)误差的控制
(三)使用中心量规检查车身变形 1.使用杆式中心量规检查
杆式中心量规的悬挂方法
检查车身变形
2.使用链式中心量规检查
• 检验学生实训能力阶段
由实训教师随机选出车身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检查车身的变形情况。
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数据图,能否准确完成教师给设定的任务。
五、考核方式
现场提问(10%)+现场实践(50%)+实践报告一份(40%)思问题:
(1)点对点车辆车身尺寸的方法有几种?
(2)孔径不同的两孔间距如何测量?每个孔的直径如何计算?(3)如何使用点对点的测量方法,判断车身的变形情况?(4)点对点的测量方法,如何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项目
五、钣金构件的更换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玻璃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由胶条固定车窗玻璃的拆装。3.能够正确进行胶粘式车窗玻璃的拆装。4.掌握移动式车窗玻璃的拆装方法。5.掌握移动式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的检修 6.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安排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使用玻璃拆装工具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拆装由胶条固定车窗玻璃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拆装移动式车窗玻璃 指导并检验学生正确检修玻璃升降器 学生完成纪录单 考核
教师总结及信息反馈
三、实训准备
• 教师在实训前准备:
(1)设备:普通型桑塔纳轿车(由于粘接式的车窗玻璃在拆卸的时候,很容易破裂。在实训时可以使用一块与玻璃形状和厚度相似的硬质塑料,来代替玻璃,供学生练习)
(2)材料:抹布、酒精、胶带、玻璃粘接剂、润滑剂
(3)工具:玻璃拆装吸盘、胶条固定玻璃拆装工具组、胶粘固定玻璃拆装工具组、美工刀、车身保护套、热风枪、常用工具 • 学生在实训前准备:
(1)了解本次实训课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2)个人防护用品:安全鞋、工作服、工作帽、护目镜、防护手套
(3)准备好学生实训记录单。
四、实训步骤
• 指导学生实训阶段
(一)劳动安全
实训前要求学生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固定式汽车玻璃的拆装
1.由密封条固定的车窗玻璃的拆装
密封条的装配
1-密封条;2-压焊法兰;3-车顶盖板;4-外装饰条;1)拆卸方法
做中心标识
2)安装方法
5-玻璃 37
用胶带做定位标记
准备玻璃
(a)清洁玻璃(b)装上密封条并埋入软线
安装玻璃
(a)边缘涂上肥皂水(b)牵拉尼龙线
确保玻璃安装合格
(a)用手掌从外部轻轻拍打玻璃(b)沿密封条周围贴上胶带纸 2.由胶粘法固定的车窗玻璃的拆装 1)车窗玻璃的拆卸
车窗玻璃拆卸系统
用钢丝切割粘结剂
2)玻璃安装前的准备
(1)车身开口处的油漆损坏。
(2)车身开口处粘结区域的处理。(3)玻璃陶瓷表面的处理。3)涂敷粘结剂
做定位标记
3)涂敷粘结剂
做定位标记
涂敷粘结剂
1-玻璃;2-胶带;3-挡水圈;4-粘结剂
4)玻璃的安装
1-塑料胶带;A-距车顶边缘的距离
对后窗上部进行预压紧
1-风窗玻璃;2-车顶;3-专用工具; X-高度差
5)粘结剂的固化
6)粘结剂的废弃处理 7)密封性能试验
(三)升降式汽车玻璃的拆装 1.车门玻璃的拆卸方法
2.车门玻璃的安装方法
检查并安装密封条
• 检验学生实训能力阶段
实训教师安排两名同学一组,拆装用胶条固定的车窗玻璃(普通型桑塔纳轿车前后风挡玻璃)
检查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给设定的任务。
五、考核方式
现场提问(10%)+现场实践(50%)+实践报告一份(40%)思问题:
1、胶条密封的车窗玻璃在更换过程中,哪些附件容易受损?施工过程要注意什么?
2、安装固定式车窗玻璃前的定位,有什么重要作用?
3、固定式车窗玻璃安装完成后,要进行哪项检验?
4、车门玻璃的拆装过程如何?
2.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 篇二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策略
1全球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能源危机与汽车变革。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2)汽车发展与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获得市场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
同的战略选择。
(4)技术变革与能源多样化。“事实上能源供应面临的风险,目前最直接的不是全球资源匮缺,而是技术创新能否使有限的能源得以长久地、持续地供应,并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的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保障”[1]。目前,除了常规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见图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比较以上新能源汽车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前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新能源汽车虽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大面积推广尚需时日。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或突破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之一:关键技术,如电池、电控等技术其产业化过程还未实现。核心问题之二:成本过高,包括新能源汽车自身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核心问题之三:国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深度。
3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广受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未来必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这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不但与其自身形成的竞争优劣势相关,而且与其所属国家相关产业的优劣势息息相关。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行业企业层面,更涉及到国家产业层面。
3.1国家竞争战略
1)科技强国: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原材料技术、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本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资源支持,为产业化夯实基础。
(2)工商富国:创造支持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政策、法规,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发展,尤其支持民族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3)消费: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鼓励倡导消费民族产品。没有民族的消费,就没有本民族的品牌,也就没有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企业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能满
在《竞争战略》中,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总结提出了成功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纵观近百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实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遵守市场的竞争规律,须满足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任意一个。
3.3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努力获取何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应当开发那些对企业的基本战略贡献最大的技术,同时要权衡开发这些技术的成功率。技术战略是企业可用以追求三个基本战略中任意一个的潜在强大工具[2]。
(1)产品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开发按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排序,符合低成本或差别化的要求;选择关键路线,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开展纵向、横向一体化的技术合作。
(2)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重要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及生产的安全性。
(3)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素养,为顾客创造最高或最佳的价值利益。
(4)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4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与策略
相关背景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给予政策支持,用以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业缩短与世界汽车业的差距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我国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在关键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等产业发展平台上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初期,国务院就鼓励发展清洁汽车。
4.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策略建议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创造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抓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负责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2)国家及各级政府支持拥有关键技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企业注入资本金,使这些企业能够建立竞争优势,成为在专有技术、特色零部件
购、销售推广、人才引进、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优先发展民族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3)组织、协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官、产、学、研用等单位,实现链接,形成总体研发体系,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汽车生产企业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通过股权、技术等多种方式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组成紧密的产业联盟。
(4)整车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合资合作,中方拥有控股权。合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尤其要使用非外资方的产品品牌。
(5)鼓励民族品牌的企业上市,增加融资功能优先增发新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融资政策。
(6)制定新能源产品标准、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及整个产业链。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网络、专用停车场、加气站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优势。
5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5.1策略原则
(1)市场营销的战略性4P策略。它包括:研究(Probing),也即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划分(Partitioning),即细
(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选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2)市场营销的战术性4P策略。即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分销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它们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形成了企业基本的营销组合策略。
(3)大市场营销的2P策略。大市场营销的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策略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策略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组织市场或进入一个新国家、区域市场要用到的策略。
5.2理论依据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其产品成本及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汽车,且其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维修性均需不断提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其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就要更加审慎和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市场竞争策略会围绕如何提高顾客价值来展开。依据价值工程理论,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不仅注重功能,更注重这个产品(或服务)值不值花这些钱来买。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心目中都会有一杆秤,会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竞争
高,产品(或服务)就越有竞争力,销量就会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不断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竞争目标趋向于两类:一是功能不变即达到传统汽车的功能,总成本降低;二是功能稍有降低(如车速、续驶里程),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再加上环保的社会效益,即可进一步提高对顾客的价值。
5.3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策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除了传统的动力装置外,至少还必须安装电池,其成本不可能降至传统汽车的水准,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价值相对于传统汽车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上。由于对节能减排要求迫切,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大型车辆最适合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上,混合动力车应先发展“弱混”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
5.4纯电动汽车的竞争策略
(1)在产品设计方面。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装满油箱时的续驶里程通常在480公里左右,但纯电动汽车目前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在现实中,不同的消费群体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期望,而设计不同的产品。例如:按续驶里程160公里、32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或按续驶里程24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按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将市场细分,其关键的是找到纯电动汽车市场可行的切入点。可行的方式是首先发展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要求不高的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上下班用车,实现纯电动汽车消费的起步。
(2)在产品成本方面。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将电池作为汽车整车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价格过高的影响,势必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如果电池不作为整车的一部分,而是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用户,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在租赁模式中,租赁业务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经销商和现有加油站;另一类是专业电池租赁公司。
5.5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策略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由于其商品化进程受到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的制约,所以当前竞争策略主要围绕产品策
(1)适应性。提高其在不同气候(高、低温)、不同环境(海拔、沙尘、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和不同交通情况(频繁变动工况)下的适应性。
(2)可靠性。传统汽车内燃机的寿命一般是5000h以上,而目前燃料电池组的寿命仅为2000h左右,且故障率高。
(3)总能量效率。不断提高其总能量效率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也是燃料电池的最大优势所在。
(4)成本。不断研发产品技术、工艺技术,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
(5)基础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维修及配件供应体系的建设等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6结束语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循环的低碳能源。中国沿着低碳经济的道路和平崛起,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3]。在交通和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极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获得今后在汽车工业技术领域进步的相对优势。我国汽车在内燃机上还未完全掌握关键技术,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在提供优势产业基础资源、良好的政策、产业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国家应当形成一个系统有效并扎实推进的支持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建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比较优势平台。
(2)在企业层面上。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以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在市场层面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政府介入,强行推广,先易后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首选是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市场,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这类市场易于政策介入和强制推广且此类汽车消费集中,充电站的建设也就相对集中能有效提高充电站使用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是以代步工具为主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商业化运营最容易切入的市场。
(4)在产品层面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行的发展思路是: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先发展“弱混”并不断积累完善相关技术,降低成本,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在市场导入上,优先发展公交用车,使混合动力汽车率先产业化并普及。随着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在混合动力车上的日趋成熟,成本降低,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借用混合动力汽车相
始发展纯电动汽车,再发展大功率的纯电动汽车。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产业化,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解决燃料电池组的问题,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发展应按照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路线来演进,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走向。
参考文献:
3.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 篇三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35卷 第6期 2010年12月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Hi-Tech Fiber & Application Vol.35 No.6 Dec.2010 世界汽车结构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罗益锋(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北京 100028)
摘 要:介绍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以及为促进其发展所制订的政策、法规 等,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发展这类汽车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汽车;电动汽车;汽车结构材料;政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U465.6;U46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815(2010)06-0006-04 Development Trends of Global Automotive Structural Materials & New Energy Cars LUO Yi-feng(National Specialty Synthetic Fiber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28 China)Abstract: The general conditions & trends of all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electric cars in ma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policies & laws for promoting their development are also introduced.Finally,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these new car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car;electric car;new energy car;automotive structural material;policy;trend 进入本世纪后,美国率先制定“2002~2011 年汽车轻量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计划”,带动了 欧亚主要汽车生产国及生产厂家纷纷效仿,制定 出应对的政府优惠政策及发展规划。目前高档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C F R P)轿 车及跑车已少量上市,预期到2012~2015年,国 外主要汽车厂家、碳纤维厂家和有关动力电池生 产厂家所联手共同开发的CFRP混合动力及电动汽 车将陆续小批量投产。而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 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十几家汽车厂商开 始研发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有关锂离子电池厂 家也纷纷跟紧。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厂家未与 碳纤维及CFRP企业同步联手研发CFRP汽车轻量 结构件,这将决定我国的电动汽车今后将落后发 达国家至少10年。以下就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作简要介绍。1 美国
在美国2011年到期的10 年汽车发展计划中,其验收指标是标准车每消耗1 L汽油的行驶里程数,要从2002年的26 km延长到2011年的42.5 km。据美方 报道,若现有的汽车都能减重25%,美国每天可节 省7.5×105桶燃油,每年可减排CO2 1.01亿 t。要实现汽车减重30%~50%,选材是关键,而且其车体、底盘等主要结构件要达到高强度、高刚性和高冲击吸收能,才能确保司机和乘客的 安全,同时成本又不能过高,这方面CFRP可满足 这些性能要求,今后其成本也有望逐步下降。随着历次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节能减排的 大趋势迫使美国进一步出台有关CFRP电动汽车的 法规与政策,以确保其汽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的第一辆全CFRP电动跑车,售价为10.9万 美
收稿日期: 2010-12-17 作者简介: 罗益锋(1937-),男,浙江宁波人,教授级高工,中心主任,《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杂志主编,长期从事 高科技纤维的信息和技术研究,(电话)010-51300807(电子信箱)luoyifeng602@163.com。
第6期
罗益锋:世界汽车结构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7-元,充一次电为4 美元,可跑321.9 km,它是Tesla 汽车公司开发的,也是首辆装备经美国和欧盟认 证的锂离子动力汽车。接着该公司开发了5 座的 全电动CFRP轿车,售价为4.99万 美元/辆,2011 年起每年将生产2 000 辆。目前小丝束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 N-C F)的价格还较贵,因此美国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 大丝束(50~80k)PAN-CF。为满足美国汽车行 业的需求,Zoltek公司成立了汽车子公司,其任 务就是利用该公司经改进的碳纤维生产工艺和技 术,为客户提供较廉价的产品;二是选用橡树岭 国家实验室(O R N L)正研发的α-纤维素基碳纤 维,最近该室获得了美国能源部3 470万 美元的资 助,用于建设碳纤维中心,并建成80 t/a的低成本 碳纤维装置,以鉴定原丝和碳化技术,并检验低 成本CFRP的设计、制造能力等。其原料α-纤维素 来自牛皮纸的生产废液,成本较低,而且可通过 熔融纺丝生产原丝,无溶剂回收及污染问题。此 外,美国十分重视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在汽车的应 用。在政策方面,美国主要发展插电式车载锂 离子电池,并列支4亿 美元的预算建设充电站,以满足2015年市场上有100万 辆油电混合车的需 求。能源部也制订了20亿 美元的补助计划,以促 进车用电池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特别是用于提 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2 日本和欧盟
根据日本的调研分析,汽车每减重10%,可 降低油耗6%~8%;若减重20%~30%,每辆车 每年可减少C O 2的排放量约0.5 t,若电动汽车减 轻33%,在同样的电池容量下可延长行驶距离约 33%,今后每辆车在寿命周期内可减排CO2 50 t。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在其“防止地球暖化的新技术开发计 划”中,选择东丽和日产汽车共同研发C F R P汽 车,目标是使车体比钢制品减重50%,反映安全 性的抗冲击吸收能提高1.5倍,而CFRP车体成型 周期为10 min以内。现帝人、东丽和三菱丽阳的 CFRP汽车构件成型时间各为1.3 min和5 min。欧盟开发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是知名汽车厂商 与日本三大碳纤维厂家及一家德国大丝束碳纤维 厂家合作开发全CFRP汽车,如表1所示。为配合汽车工业日益增多的各式碳纤维的 需求,东丽开发了面向汽车的短切碳纤维树脂粒 料,供作挤出成型部件,而东邦Tenax开发了燃料 电池用碳纤维织物的扩散层。日本积水化成品工 业公司则开发了聚苯乙烯和聚烯烃的复合树脂发 泡体,其抗冲击性、耐磨性和耐药品性均比发泡 聚苯乙烯有大幅改善,而抗压缩强度比发泡聚烯 烃高20%,现已用于日本8 家的93 种车型。在政策方面,欧盟规划在未来6 年内投资
表1 汽车公司 德国奔驰 碳纤维公司 日本东丽
欧日汽车和碳纤维厂家联合开发CFRP汽车计划
投资及碳纤维用量预测与效果 东丽与Daimler集团合作将于2012年生产CFRP SL车系,每年使用600 t碳纤维,以达到欧盟最新车 辆的气体排放法规。合作开发CFRP汽车零部件,首发车减重10%,以后逐步升级。初期投资1亿 美元,每年使用2 000 t碳纤维,最终达到6 000 t/a的用量,实现超低废气排放。开发两座L1小汽车,质量只有380 kg,车身为CFRP,燃油耗量1.38 L/100 km,每千米排放的CO2 仅为36 g。开发12缸的CFRP新款运动跑车等。
德国克莱斯勒 德国宝马 德国大众汽车
日本东丽 德国SGL(三菱丽阳原丝)
德国奥迪和Murcielogo 英国Mclaren 日本丰田 日本日产和本田 日本东丽 日本帝人(东邦Tenax)东丽、三菱丽阳
两家与Carbon-Tec公司合作将于2014年起年均生产4 000 辆MP4-12C车型,碳纤维用量400 t/a,合 作总金额1.5亿 欧元,实现节能减排并提升安全性。两家合作成立复合材料创新中心,使其新款Lexus跑车LFA的CFRP用量达到65%,初期碳纤维用 量约300 t/a。4家公司与日本政府合作投资20亿 日元共同成立汽车研发中心,目标是减轻车体质量、提高燃油 效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8-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第35卷
亿欧元,用于研发燃料电池和氢能源,希望到 2020年有100万 辆电动汽车,并达到120 g/km的 CO2排放标准。英国在未来5 年计划投入1亿 英镑 支持环保汽车开发,自2011年起凡购买电动汽车 者,补助1 000 英镑。德国计划5 年内免征电动 汽车税,以期到2020年市场上有100万 辆电动汽 车。法国也对电动车厂提供赋税优惠政策,并提 供购车补助每辆5 000 欧元。日本的税赋减免方式 为凡购买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天然气车 和柴油车者,可减免50%汽车税(约3万 日元),并设立“低排放车认证制度”,只要通过认证标 准,可享有税赋减免优惠,目标为2050年时,电 动车占总车数的50%。
博园内就有120 辆电动公交车和36 辆超级电容客 车,上汽集团还展出了荣威E1单厢3 门4 座A00级 概念电动汽车,最高时速为120 km/h,最大续行 里程为135 km,0~100 km/h的加速时间为16 s,30 min内可充电80%,计划于2012年正式实现量 产。从全国看,到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将有10% 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后者产值有望达到5 000 亿 元,但遗憾的是未能与汽车结构材料的减重结合 起来,目前只有个别高校研制过CFRP的电动车样 车。最近莱茵河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开发 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车,最高时速120~150 km/h,时速60 km/h时续行里程≥200 km,若今后采用全 CFRP材料而减重50%时,续行距离将≥350 km。表2示出了中国大陆于2009年所颁布的新能源汽车 主要政策。中国台湾经济部也制订了“传统产业技术 整合推动计划”,拟在今后2~3 年内开发CFRP 汽车。为配合这一计划的实施,台湾尖端材料科 技协会近期召开了“2010年C F R P车辆应用研讨 会”,目的是推动这方面的技术开发,尽快建立 自主的材料、制备工程、结构分析与检测等关键 技术。
韩国
韩国首尔市与韩国纤维公司共同开发全 C F R P制的城市电动大巴,2010年秋在首尔南国 旅行社的观光线路上投入了15 辆车。这种车所搭 载的大容量电池在20 min内就可快速充电,充一 次电可行驶120 km,最高时速100 km/h。该国计 划从2011年~2020年的10 年间,仅首尔市的所有 3 800 辆大巴中,有50%都要换用这类车。
结束语 4 中国
我国到2010年底PAN-CF的总产能约为5.4×103 目前大陆有十几家汽车公司正研发电动汽车 或混合动力汽车,不久前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世 t/a,预期2011年和2012年将各达到2.2×104 t/a和 4.6×104 t/a,而2013年约为6×104 t/a,虽然产量
表2 时 间 1月4日 1月23日 3月20日 3月21日 5月6日 6月25日
我国2009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政 策 内 容
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安排100亿 元支持资金,包括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出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和“十城千辆”计划对13 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混合动力车最高补助5万~45万 元。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未来3 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 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并推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产业化基地在京开建,以加速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国务院以贷款贴息方式安排200亿元支持开发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技术。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业准入管理规则”,规定到2010年12月31日前只能小批量生产,并至少对20%销售产品的运行状 态实施监控。新能源推广试点城市由13 个扩大至20 个,并选择对5 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12月9日
第6期
罗益锋:世界汽车结构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9-小得多,但会快速增长,而且产品品种将实现系 列化,综合性能水平虽不及国外产品,但价格便 宜,而CFRP产业已有一定水平,因此为今后研发 全CFRP车打下基础。不过据国外报道,CFRP汽 车要想普及,需具备几个条件:① 碳纤维价格须 降至10 美元/kg以下;② CFRP汽车构件的成型周 期须≤10 min,这方面我国尚未达到;③ 要制定 相应的标准等。据国外报道,全球能达到全CFRP 电动汽车的普及时间约为2030年左右,到时候废 弃CFRP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应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十二五”期间,我国碳纤维界研发CFRP汽车结 构部件的积极性很高,希望早日与汽车厂商合作 开发CFRP电动汽车。总之,按照全球知名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 的预测,未来10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由石化燃料驱 动向电力驱动动力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将面临 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了加速我国CFRP电动车的发 展,建议应走自主研发与同国外有关企业合作推 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才能迅速跟上世界的先进 水平,同时还要促进车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或其 它新型电池的同步发展,目前我国的新型锂离子 电池的一次充电行驶里程,已达到500 km的世界 先进水平,但要大规模产业化尚有待时日。[10] BMW M-series carbon fiber foofs are made with Hexcel reinforcements[J].The textile Journal, 2010, 127(2): 18.[11] CFRP芯材使车体轻量化[N].石油化学新闻, 2010,(4692): 5.[12] 森本尚夫.FRP一体成型体电动巴士[J].强化塑料, 2010, 56(10): 18|19.[13] 东丽在汽车领域的业务扩大[N].石油化学新闻, 2010,(4704): 2.[14] 帝人面向汽车的碳纤维[N].日本经济新闻, 2010-0621.[15] 全CFRP制的电动大巴[N].塑料产业资材新闻, 2010,(953): 1.[16] 猪原伸.介绍Torayca树脂[N].工程塑料新闻, 2010,(300): 2.[17] SGL, BMW落户美国碳纤维厂[J].Reinforced Plastics, 2010, 29(5-6): 12.[18] Toray sign supply agreement with EADS[J].Reinforced Plastics, 2010, 29(5-6): 12.[19] Daimler, Toray develop carbon fiber parts[J].Reinforced Plastics, 2010, 29(5-6): 13.[20] 东丽与ADS公司缔结碳纤维预浸料长期供应合同[N].塑料产业资材新闻, 2010,(950): 1.[21] 三菱丽阳与SGL公司成立制造和销售碳纤维原料的 合资公司[N].塑料产业资材新闻, 2010,(950): 1.[22] 东邦Tenax的碳纤维短切纤维于2012年面向汽车等的 销售将倍增[N].化学工业日报, 2010,(21968): 3.[23] 三菱丽阳开发成型时间减半的碳纤维预浸料“Toughgure”[N].不织布情报, 2010,(427): 41.[24] 东丽新设尖端材料研究所[N].工程塑料新闻, 2010,(299): 5.[25] 东丽再起动碳纤维事业成长战略[N].化学工业日报, 2010,(21878): 2.[26] 日本复合材料公司大幅度缩短成型周期[N].化学工 业日报, 2010,(21877): 3.[27] 周中洋.碳纤维应用于汽车产业的趋势发展[N].尖端 材料科技协会, 2010,(21): 6.[28] 罗子森, 郭文雄.[N].尖端材料科技协会, 2010,(21): 4|5.[29] 何毅夫.2010年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辆应用研讨会[R].尖端材料科技协会, 2010,(21): 3.[30] SAMPE TAIWAN CHAPTER.台湾碳纤复合材料技 术应用于汽车产业的思维[N].尖端材料科技协会, 2010,(21): 7.[31] 和田原英辅, 北野彰彦.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实现汽 车轻量化[J].纤维学会志, 2010, 64(9): 21|27.[32] Carbon Tech to produce Mclaere monocogues[J].Reinfored Plastics, 2010, 29(7-8): 4.参考文献:
4.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 篇四
新能源汽车: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石油消耗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而石油生产相对集中,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变暖趋势。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汽车二氧化碳总排量将从1990年的30亿吨增加到的60亿吨。传统汽车尾气排放中包括多种有害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中国环境保护部称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治理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严峻;美国环境保护署底调查结果表明,美国有46座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电厂排放的废气以及供暖设施产生的烟尘。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汽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加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未来5—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将遵循节能、环保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辆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年至。据预测,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期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1、美国。当前国际上车用替代燃料发展主要是乙醇和生物柴油等非化石类燃料,乙醇作为首先规模化应用的生物质燃料在部分国家得到一定程度推广。美国一直致力于提高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资源使用量,—,美国乙醇汽油的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09月,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美国使用的可再生汽车燃料数量从年约45亿加仑增加到20至少75亿加仑,相当于美国车用汽油需求量的3.71%.201月24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宣布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政策,提出美国应努力在未来十年之内将汽油使用量降低20%,这样美国就能将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量削减四分之三,其中有15%(350亿加仑)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燃料以及其它替代燃料实现的。年4月,布什政府公布了可再生燃料标准,该标准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比如由谷物提炼的乙醇,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这一标准值将逐年上升,至年将达到75亿加仑;同时政府也对生产燃料乙醇制定了优惠政策,并鼓励以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组成部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发展和利用新能源,使美国摆脱对海外石油的过度依赖。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通过制定进一步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奥巴马4月初曾表示,联邦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尽管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美国汽车业衰退的现状,但它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也是奥巴马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体现。美国汽车厂商和一些科研机构也都在采取相关行动,这使新能源车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奥巴马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驱动混合动力车行驶的电池组技术是需要突破的关键。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这些新能源政策,更加明确了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
2、日本。日本的能源资源极为贫乏,大部分能源依靠进口。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其能源自给率仅为17.7%,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日本同时又是世界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是日本政府面对的重要挑战。为此,日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能源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努力做到“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既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有关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特别措施法》《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日本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关各方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着效果。日本异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2006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目前近50%的石油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到40%.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韭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七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三倍以上。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汽车,日本从204月1日起实施“绿色税制”,它的适用对象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以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前3类车被日本政府定义为“下一代汽车”,购买这类车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赋优惠。联合国有关机构在3月重新修订汽车的世界标准,将就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设立全球统一安全标准,并有望成为世界标准。此外,日本实施低排放车认定制度。高、中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可以向国土交通省申请接受低排放车认定。消费者可根据所购车辆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减税待遇,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地方公共团体,还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日本媒体将年称为电动汽车革命之年,在这一年,从“汽油车转向电动汽车的革命已经开始”.
3、欧洲国家。欧盟在发布了《欧洲未来氢能图景》,并制订了《欧盟氢能发展路线图》。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这些国家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了其本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竞争力。凭借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强大的技术优势,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目前,柴油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比重已超过50%.欧盟同时重视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欧盟委员会在2006年1月通过“生物燃料战略”,旨在促进生物燃料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技术开发,改善生物燃料的成本竞争力;并于2006年6月进一步发表“生物燃料2030年展望”报告,计划在2030年实现交通运输燃料的四分之一来自生物燃料,提出了具体时间表。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今后7年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此外,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0月通过了有关发展氢燃料汽车的立法建议,欧盟和私有企业将各出资4.7亿欧元在今后6年的时间内发展氢燃料汽车。除欧盟委员会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消费(见表1)。
政府支持助力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国内外汽车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如何执行的层面。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尊重对手才能战胜对手,中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后来居上,就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扶持上下更多的功夫。越早重视研发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早掌握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这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从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国从2007年起开始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力量研发新能源车,投入近20多亿元。2007年1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该规则还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意味着新能源车有了自己规范的行业准则,也被业界看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及市场化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从表2中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主要性能的比较上可以看出,目前业内公认现阶段最适宜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应为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几种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成熟,又可达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且主要采用制动能量回收不需外部充电设备,最易普及。而纯电动汽车虽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续航里程有限,电池自重较大,公用充电站建设匮乏,尚难大面积普及。但随着电池技术特别是磷酸铁锂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燃料电池车是曰前人类可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目前燃料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成本高昂,燃料电池反应的催化剂为贵金属铂,铂价格高昂,运输、储存氢的成本也较高。其次,目前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仍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商业化阶段。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显示,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仅仅在2008年6月一个月内就完成100辆的销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科技部组织相关国内汽车厂商,共向奥运会提供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00辆左右,这些车辆均属国家863计划支持研发的自主创新产品,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良好基础。奥运会期间5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和使用,使得2008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
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2009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及一系列产业振兴战略决策精神,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写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同时,财政部、科技部特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财政补贴办法中明确,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2009年2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在京召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为13个试点城市授牌。这是国家最新推出的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重要举措,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汽车产业振兴的共同行动,标志着汽车产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有望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还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描绘了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推动新能源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产能;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万元补贴,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电池充电站。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贷款贴息方式,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技改,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2009年7月11日,为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项专项行动来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上汽、东风、广汽、北汽、华晨、奇瑞、江淮等行业前十位整车企业一把手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的联合行动问题。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制定了“积极引领,联合行动,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行业电动车发展战略。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年9月5日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应用。电动汽车在中国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11月17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在清洁能源、环保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在未来5年内各出资一半,合作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启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合作协议、再生能源伙伴关系、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等。2009年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新能源产业,这将有望打破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匮乏、关键性零部件研发投入不够的僵局。
2009年12月3—4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对《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7项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查。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为时不远。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经过了几年的反复讨论及完善,眼下已经步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始实施或是计划出台相关的政策,而这一切对于有购买新能源车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上述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这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3、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伊始俨然成了最热门词汇之一。不仅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意欲取石油巨头而代之,成为国内的能源霸主。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启动起来,欲发掘这一“金矿”.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推波助澜,正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尽管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有着各种看法,但中国汽车业已无可争议驶上了新能源汽车快车道。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永恒的话题。
中国政府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下降40%到50%后,为实现该目标,交通领域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碳排放成为2010年两会的又一个重点话题,而作为主要碳排放源的汽车行业,无疑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热点话题。“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这是2010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表述。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众多低碳概念中惟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子行业。这显示出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预期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获得较其他低碳行业更大的扶持力度。国家发改委现阶段的重视程度也远超其他行业,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低碳领域国家最重点的扶持行业。国家发改委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不久就将批准出台,将新能源汽车提高为国家战略,这将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二分之一,约为6500万辆。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钱”途可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也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措施促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总之,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来5—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经验证明,没有财税金融刺激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相关政策鼓励的类型。应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有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中国要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组织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形成必要的合力,联合进行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和产业化,尽可能使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少走弯路,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实训指导书】推荐阅读:
沈阳新能源汽车10-08
合肥新能源汽车10-14
新能源汽车专业报告06-18
新能源汽车的提纲06-27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08-31
新能源汽车补贴流程10-06
新能源汽车深度报告10-27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06-21
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管理07-31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