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2024-09-1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共15篇)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2日——7月18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XXXX中学

调查对象:广东省XXXX中学学生

调查方式:填写相关调查表、与调查对象进行访谈、采访学校相

关领导、政府相关负责人员

调查人:XX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题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话题,本人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学生群体中以讨论、填写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了大概情况,并采访了相关学校领导与政府人员,系统分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所存在的监护、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总的认为,当前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主流是好的。社会的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家庭教育中的重心失误和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正如《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据本人了解,初中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期,有人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生活能自理了。另一方面城市初中大都是寄宿制学校,把孩子放在学校寄宿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殊不知因为孩子读小学时是在父母身边,一直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监督,突然到一个需要较自立的环境就读,极易产生诸多不可忽视问题。

对于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本人采取了填写调查表,与调查对象、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期间,本人制作了一份相关调查表,趁学校还没有放假到学校发放,或由邻居、亲戚家中符合调查条件的学生带到学校,分发给其他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后对调查表进行收集整理。本人还利用假期时间,与多位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交友情况等各方面的认知与态度。此外,本人还找到当地学校领导、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访,进而了解对于回流学生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相关人员与部门是保持怎样的态度并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调查后期,我整理了调查表,对于学生调查表中回答的问题资料进行分析,在整理采访笔记期间,本人还综合了一些社会人士的相关意见。在整理之后,本人分析调查研究中的所得材料,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在未成年学生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问题。如果学生读小学,中午晚上回家吃饭住宿,或多或少会得到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人的照顾和监护。而在寄宿制城市中学,学校离家很远。未成年学生就成了父母、老家的人、学校都管,而又都难以管到位的“三都管”、“三不管”的人,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特别是周末,也有可能以各种借口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四处游荡,到了星期三、四才回到学校。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大都处在懵懂期,攀比心理也刚萌芽,思想的变化会发生很快的变化。在这个有着叛逆特点的时期,更有其危险性,令学校的领导老师提心吊胆,无法安心。

二是教育问题。厌学、逃学、辍学严重,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眼前、图实惠,不想什么长远与将来”,甚至“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也有人作为信条。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显示,只有7%的孩子是“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学习,82%的孩子只是“为将来自己有个好工作”,11%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究竟为啥,而且有38%的孩子认为是“父母要我读”,12%的孩子认为自己上学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只有50%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刻苦自觉”的。当调查到“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时,78%的孩子回答是“玩”,当问到“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时,50%的孩子回答是“读书、做作业”。问到“你心中最崇拜的人物”时,选项“领袖人物”的孩子只占5%(小学无),选项“英雄人物”的也仅占17%,而崇拜“歌星、影星、球星”的人竟占78%,调查还显示,“将来的理想”当“工人、农民”的只占1%(中学无),愿当“教师、科学家”的占23%,而梦想当“歌星、影星、球星”的倒也有16%。而学习成绩的不好又导致了厌学、辍学及违反纪律问题的出现,引发出诸

多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未成年人很多时候无法与长辈正常沟通,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隐患,而心理失衡又极易导致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犯罪倾向。个性心理品质差。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任性、自私。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外出活动,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少,吃过东西的包装袋、易拉罐随手乱扔;在学校,学习和做事上帮助他人也不多。调查显示,“经常愿意帮助不如自己的同学”的孩子仅有8%,回答“不”的倒有19%。对人比较冷漠,调查显示,对“周围小朋友”“很喜欢”的有53%,“赞扬优秀同学”说“能”的占42.5%,“同学在和你说话”时能“细心听讲”的,也只占40%。在家吃饭时“长辈未入座,孩子不动筷”的习惯几乎没有。二是座谈会反映现在的孩子“小霸王”脾气的多,批评不得,经受不起挫折,自制力不强。三是缺乏恒心毅力。好多家长为了培养子女成才,化本钱、请家教,学习书法美术、学习弹钢琴,但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学出成果者廖廖无几,大多则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四是盲目崇拜心理严重。调查显示,有78%的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球星”,他们从小摊上买了一包包的小食品,吃一半扔一半,为的是收集里面的“偶像图片”。,四、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正是以上的原因,未成年学生监护责任不落实,疏于照顾。而学生防护能力弱,这些儿童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尤其是当今网吧、游戏室众多,人流极为复杂,节假

日四处游荡的回流儿童受到伤害,特别是女孩子受到性侵害的事时有发生。

五、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果实。问卷调查显示,家务劳动“经常做”的孩子占21%,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低,有6%的孩子则承认“从未做过”;自己的房间整理打扫“自己做”的也只有55%,孩子自己的衣服“完全自己洗”只有4%;即使在校做值日生也只有24%的孩子认为“自觉主动做”,而72%的孩子承认“有时做,有时逃避”,有4%的孩子“经常逃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他人怕苦怕累已成了当今多数孩子的共同特征。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但是主要集中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加强在校管理。这当然也是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办法之一,但仅仅是让学生住在学校是不能解决的。在对于此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后,本人认为:

首先,要切切实实解决监护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回流学生监管网络。

(1)父母要想方设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特别是城里学校中学生要多进行思想交流,不要只是一味的物质满足。

(2)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学校素质教育成了口号,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考考考,分分分”是法宝,重视的是“教书”,轻视的是“育人”,德育首位地位往往是不到位或缺位。教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德育工作计划一大套,说的多,做的少,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或是“开头哄,中间松,最后空”,“虎头蛇尾”。所谓德育考查“云里雾里”,只看年终台帐,不看平时实际。晨会、班会课成了摆设,不是马虎、应付,就是被挤占或改自修。辅助用书每人二、三套,老师搞题海战术,孩子成天钻在作业堆里,教育活动枯燥乏味,德育实践活动几乎是零,养成教育训练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有始无

终。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还分什么“快班”“慢班”“尖子班”“实验班”,无非就是以竞赛、升学率为目的,等等。这样的结果,智育的力度可能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平等教育权利为代价。说句良心话,面对主要以“考试、升学论英雄定成败”的评判标准,校长、教师们对此也只好徒呼奈何!这样就形成了以父母亲戚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和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帮护网络,共同为未成年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其次,要有目的地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方面教育。(1)父母要使孩子继续升学就读的原因目的,在安全等到方面要注意点什么;要以学校为单位对这些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使其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监管教育之中。有关部门开展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这些儿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力求成为未成年儿童的“保护伞”。(2)学校家长要经常联系开通“亲情热线”,关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多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时常给孩子打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学校、团队、妇联开展“手拉手”、“爱心妈妈”等

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最后,要彻底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只有依靠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扶持和帮助。

关注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他们只能在孤独的守望中长大。让我们努力。交流活动,让回流学生感到温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调查基本情况

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共设置31个问题, 涉及政治信仰、思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思想稳定、国内形势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 其中29个封闭性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学院学生大部分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 心理健康, 乐于助人, 重视诚信, 关注时事政治, 拥有积极地人生规划和就业观念, 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为学院各方面做出奉献的热情。但是也发现个别学生缺少信仰, 重金钱和权力, 入党动机复杂, 缺少健康的兴趣爱好, 上网时间较长,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问题。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走访以及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开展的。其中向我院学生发放400份调查问卷, 收回390份, 有效问卷385份, 调查范围主要是我院本科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25%。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一) 政治信仰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7.77%的学生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通过对入党动机的调查,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入党动机正确、积极, 有92.53%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出于奉献社会发挥自己作用的积极目的。96.5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较为突出, 说明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威信较高, 有利于共产主义信仰在广大学生中的巩固与加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往年的数据大学生党员的突出作用的认可度出现了不断提高的形势, 这也体现了学院通过学生党支部不断完善建设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果。

(二) 理想信念

73.96%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通过调查, 我们认为学院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信念的有志青年。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 22.8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自己的理想不一致或不匹配。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 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和个人思想的成熟度不够, 造成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无法细化和无法形象化的情况, 甚至导致部分人学习、生活、工作等目标出现了模糊, 甚至出现踌躇不前、后悔当初选择的状况。

(三) 价值取向

在调查:央视采访热点问题“你幸福吗?”引起民众热议, 请问您的“幸福坐标”主要定位在?的时候, 42.14%的学生定位在经济收入提高, 有32.20%的学生定位在社会稳定和谐, 有18.11%的人定位在身体健康。另外在调查“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 选择最多的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在这两个题目的选择中, 同学们的选择体现了广大同学在看待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取向上是积极正面的,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精神与道德各层面的内涵和要求。

在调查是否要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时候, 48.89%的学生选在结合实际情况帮助他人, 1.12%会毫不犹豫直接出手帮忙, 38.65%会视情况而定, 有1.33%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体现学生们本质上还是热情积极、乐于助人的, 但是随着近年来个别社会事件的负面影响, 使得学生们在帮助他人方面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当然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 少数学生存在自私心态不愿意帮助他人的问题, 需要我们通过学习的教育和锻炼转变他们的思想。

(四) 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结合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希望学校在为人处事、思想问题以及人生重大选择上提供一些指导和辅导, 这表明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社会经验不丰富、思想不成熟等问题, 并渴望通过学校的指导予以提高。

(五) 心理健康方面

我们通过走访和座谈, 对95名学生开展了心理排查的工作, 主要趋势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其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度、躯体化、抑郁和焦虑方面存在症状, 有待进一步测试和追踪。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借由“两会”召开的东风, 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导, 强调灌输的教育形式, 重视自我教育的学习方法, 一方面加强理论教育, 一方面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使共产主义信仰在新时期大学生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辉。

2.加强成长起航工作、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土木工程学院的成长导航计划, 坚持开展成长接力棒等活动为学生如何不断成长, 如何达到既定目标的一些宝贵建议;它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 科学地规划未来, 拟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通过学院心理辅导站为学生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服务。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他或她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3.加强日常管理和心理排查力度

通过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 培养学生合理分配学习、工作、娱乐时间的行为习惯, 促进他们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上网、情感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和健康态度。通过学院心理辅导站进一步加强日常学生心理排查、追踪等对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情况。

参考文献

[1]青岛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多彩.人民日报, 2004-3-23 (11) .

3.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报告 篇三

关键词:思想状况产生 历史背景 解决问题

1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产生

1.1 政治态度

我期队同学大部分都能做到关心国家大事,他们的政治思想稳定,健康。对于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道德失衡等问题都比较关注。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我期队中的同学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是不容置疑的,入党的积极性很高,加入到党组织的同学在听取了党课后都认清了入党动机,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1.2 价值取向

大学生价值观念也表现为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价值认知模糊”也体现在大学生个体的人格上育,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这使许多大学生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成才与发财之间徘徊.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1.3 道德状况

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道德选择以良知型为主。权威在大学生心目中已失去了耀眼的光环,当代大学生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使得他们的道德判断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当代大学生似乎更注重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并在此前提下,给国家,集体和他人以尽可能多的帮助。

1.4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在动力系统,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还未完全抛弃传统的,对理想信念的理想化的追求。当然,时代不同,社会实践不同,理想也会有差异。当代大学生既注重社会理想,道德理想,也强调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特点是现实性和功利性。相对过去那种把理想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来说,这是一种进步。

1.5 责任意识

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在理想与金钱,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方式,力图二者兼顾.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

2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与其所处年龄阶段有关。

2.1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大学生政治责任感较强、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成功主办2008年奥运会,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嫦娥奔月取得圓满成功等。所有这些都教育了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激发了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对党的领导充分信任,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2.2 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面对的现实社会压力密不可分。一方面,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的阵痛,这使大学生的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也要按照市场规则自由流动,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为此,他们把大量课外时间用于学计算机、外语等实用知识,忙于各种考证,这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3 如何解决大学生产生的思想状况

3.1 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重要性。

3.2 切实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与学业实际,坚持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向大学生讲解国内外的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大政方针,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3.3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实践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效果,提高社会实践质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3.4 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四

北京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如何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项长远战略。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北京市未成年人成长状况调查就关乎未成年人的教育、生活、身体和心理四个方面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本文依据调查数据,对当今北京市未成年人身心成长发育的现状及特点进行评述和分析,并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阶段北京市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现状及特点(一)爱玩爱运动仍是孩子们的天性,体育课最受学生青睐

当今提倡兴趣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最吸引未成年人、最受青睐的课程是什么呢?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数学、语文和外语四科的受欢迎程度分别排在前四位,其中喜爱体育课的学生占到被访者的49.4%(见图1)。可见,爱玩爱运动仍是孩子们最突显的天性。若按男女生性别分组,则发现男生和女生间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例如男生喜欢体育课的人高达61.5%,而女生仅为38.3%。女生喜欢文科,男生喜欢理科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图1 未成年人喜欢的课程

(二)参加特长班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八成人未感课业压力过重

为应对升学和就业的竞争,特长班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给孩子加分的法宝,但却增加了他们的课外负担。随着国家限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办特长班、兴趣班政策的逐步落实,北京市未成年人参加特长班、兴趣班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本次调查中当问及“今年你参加了哪类特长班或兴趣班?”时,57.7%的被访者回答没有参加,参加的人数比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下降了20.7个和16.7个百分点。在42.3%参加特长班的被访者中以参加外语类(占19.2%),奥数类(占10.8%),体育类(占8%)特长班、兴趣班的人数最多(见图2)。

图2 未成年人参加特长班的情况

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明显有所好转。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觉得目前课业负担是否过重”时,回答“是”的被访者占到19.2%,回答“否”的占到80.8%。若按小学、初中和高中分组,小学生中感觉目前课业负担过重的占到9.8%,初中生占到23.3%,而高中生则上升到35.1%。

(三)半数以上未成年人经常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劳动

如今的未成年人全部都是出生在“90后”的一代,人们总是担忧良好的生活条件会造成他们好逸恶劳、注重享乐的品行,然而真实情况并不如此。首先来看看他们在家中做家务劳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被访者占53.2%,偶尔做家务的占43.7%,基本不做家务的占3.1%(见图3)。可见,五成多的未成年人在家中经常帮助家长分担家务。

图3 在家做家务情况

(四)未成年人零用钱多用于购买学习用品

现在的未成年人基本都有自己的零用钱,当问及“你的零用钱最愿意花在什么方面?”时,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消费零用钱的第一大方向是学习用品,48.6%的被访者愿意将零用钱购买学习用品(见图4);第二位是食品(占43.3%);第三位是图书报刊(占27.1%)。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像成年人想象的,最愿意把钱花在玩具、游戏之类的娱乐项目上,而是基本能够合理地将自己的零用钱支配和使用在各个领域。

图4 零用钱的用途

(五)10至11岁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中追星族比例最大

在文化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心目中偶像的力量不可轻视,从行为到思想影响着大批的未成年人。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拥有偶像的占62.1%,崇拜偶像的人中又以崇拜明星和运动员的人数最多,分别占到32.5%和9.4%。从年龄分组数据可以进一步看出,处于10至11岁年龄段的被访者中追星族人数比例最大,占到41.8%,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热度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见图5)。

图5 未成年人崇拜明星的情况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三分之一未成年人课余不锻炼,五成人感觉体育达标吃力

充足的运动时间对于青少年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尤为重要。调查数据显示,除去每周的体育课,每天都进行锻炼的被访者占30.5%,每周进行四五次锻炼的占19.9%,每周进行二三次锻炼的占13.7%,每周进行一次锻炼的占1.8%,课余只偶尔锻炼和不锻炼的占到34%(见图6)。可见,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课余时间不锻炼。

图6 课余进行锻炼的频率

中小学生的体育达标测试是衡量青少年身体发育状况的重要标准,当被问及个人体育达标情况时,回答“能达标而且很轻松”的未成年人占53%,回答“基本能达标但是很费劲”的占31.1%,回答“有些项目不能达标”的占14.9%,回答“很多项目不能达标”的占1.1%(见图7)。体育达标标准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而设定,学生感觉达标很吃力甚至不能达标就说明身体机能的发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调查中近半数的学生普遍存在上述问题,说明北京市未成年人课余运动量有待提高。

图7 体育达标情况

(二)69.2%的高中生视力存在问题

视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今的学生和家长,本次调查中被访未成年人中视力正常的占51.3%,存在视力问题的占48.7%。存在视力问题的人中低度近视的人占43.4%,高度近视的人占3.4%,其他视力问题的人占1.8%(见图8)。依据小学、初中和高中分组发现,小学阶段66.3%的人视力正常,初中阶段43.6%的人视力正常,高中阶段则下降到30.8%的人视力正常。从小学到高中视力正常人数的巨大的降幅,警示着加强未成年人用眼卫生工作迫在眉睫。

图8 未成年人视力情况

(三)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上升

青少年阶段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或多或少地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情绪问题。本次调查中问及被访者目前是否怀有厌学情绪时,2%的被访者回答有而且很重,32.2%的被访者回答有一些,65.8%的被访者回答没有。依据小学、初中和高中分组发现,厌学的学生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多,从小学的27.6%升到高中的44.8%上升了17.2个百分点。依据高中生、职高生和技校生分组发现,技校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占到86.4%(见图9)。

图9 未成年人厌学情绪

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通常是推动孩子上进的动力,而过高的期望形成的压力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被问及“你是否有因为父母期望值过高,你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的情况”时,49.9%的被访者回答有,其中3.7%的人回答经常有,46.2%的人回答偶尔有(见图10)。可见,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同时,给予子女正确的定位和心理疏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图10 焦虑和烦躁情绪

(四)近四成未成年人认为吃穿用关乎面子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思想上对于物质生活的认同也会随之变化。调查中反映班上存在生活条件相互攀比现象的未成年人占44.4%,其中反映班上多数同学都这样的占7%,反映少数同学这样的占37.4%。为进一步探知被访者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调查又问及“你觉得在当今时代,如果吃穿用不好则很丢面子吗?”回答很丢面子的占4.4%,回答有点丢面子的占32.2%,回答根本无所谓的占63.4%。近四成的孩子将吃穿用和面子问题相互联系,不能不说是当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的缺失,值得家长和未成年教育工作者警醒。

(五)教师体罚学生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杜绝

教师对于学生的体罚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焦点问题。当被问及“你目前就读学校的老师是否曾经用粗暴的态度(例如体罚、打骂学生)对待过你或者你的同学?”时,回答“是”的被访者占到17.7%。说明本市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杜绝,还存在着一定的发生比例。

三、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多方共同努力筑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阵地

学校一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本次调查中发现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成为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怀有厌学情绪、攀比心理等不良思想问题。基于以上现状,当今的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应尽量避免在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中空泛说教,须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引导、规范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将课堂书本德育向社会德育和家庭德育延伸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渗透式的教育功能。力争在以学校为主导的基础上,联合社会与家庭多方努力,共同筑建起契合未成年人年龄与心智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二)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户外运动,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关乎祖国未来和民族素质。未成年人加强运动和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能素质,更可以锤炼意志和开阔胸怀。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引导和带动未成年人子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可以丰富课间、午休时间户外活动的内容和项目,增加学生运动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视力疲劳;社会媒体应该加强未成年人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公共体育场馆及场地设施可以扩大和延长向未成年人单独开放的范围和时间。

(三)杜绝体罚现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5.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篇五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六

一、聘任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特别是样板和身边先进模范的影响力、感召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该县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聘用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并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仅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而且阐明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多样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县级领导干部。县级领导干部一方面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较高、知识较丰富、观念较进步,能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经历启迪未成年人的思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先进模范代表。这部分人都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里的省、市劳动模范和典型人物,有着从曲折到辉煌的人生历程。有感人肺腑的创业奋斗故事。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最能激发未成年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激情。三是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和带头人。这部分人在科学知识领域有着特殊贡献,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也能成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二、构筑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给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该县结合县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命名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基地这个窗口和平台,使未成年人不确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县命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有下列类型:一是县内知名企业。通过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展示,让未成年人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教育他们学科学、运用科学,从小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二是县内的文明生态村。确定文明生态村为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让未成年人学会更多的农村知识,更加珍惜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成果,教育他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三是县城社区。让未成年人到社区去,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未成年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四是县级机关。让未成年人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情况,从小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五是县内重要场馆。教育未成年人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六是县内景区。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秀美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七是学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既要有持之以恒的正面教育的客观内容,又要确立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意识付诸实践后变为现实。该县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了实践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近、远结合的实践模式。辅导员、实践基地特别是学校把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突破口,着眼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由浅入深,由低层向高层递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科学制定出分月、分期的教学辅导计划,使之做到辅导有内容、教学有进度、实践有效果。

2、静、动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在注重正面灌输教育的基础上,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的放矢地组织未成年人到社会中去,感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为谁而学、怎样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从而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

3、点、面结合的实践模式。注重多层面、代表性,特别是聘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为辅导员,增进了辅导员与未成年人地亲近感。同时,选择好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让未成年人到农村的田间区、到企业的车间去、到社区的贫困家庭中去,充实生活、熏陶情感、提高境界。

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效果。

**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探索,从具体的细节、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入手,遵循了青少年认知的科学规律,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扩大了影响面。**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运行,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各社区、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县农业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深入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开佛乡羊午生态村,利用假期集中向该乡的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学生们了解、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2、增强了感召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一改过去实践就是带上学生上街扫扫地、搞搞卫生的单一形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镇三社区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对所辖区域的家长进行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专题培训。并围绕“共读一本好书”、“举办一个讨论”、“做好一次交流”、“组织一期竞赛”的“四个一”活动,掀起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高潮。七社区以净化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向社区商店、摊点进行宣传,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烈酒以及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商品。同时对“四类家庭”,即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建立未成年人登记卡,随时给予帮助。

3、注重了实效性。实践活动注重在体验、感知上找载体,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实践基地竹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企业艰苦创业,奋发拼搏的厂史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县广播电视局专门为暑期少先队队日活动的小学生开辟了绿色参观通道,并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少先队员们演示了播报电视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七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 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对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主要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主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当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现状。同时考虑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强大影响力,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卷又增加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整份问卷共41个问题。问卷设置的问题多从常见的小事中设计, 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的七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 这七所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关系较近的人道德判断标准也会比较相近, 因此我们在关系较近的人群, 比如同寝室中只选取一人做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 总共收回了3445份, 其中有漏选的或者多选的, 视为无效问卷, 再剔除数据输入错误的问卷, 最终有效问卷为3310份。问卷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连市高校学生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向上的。如对“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评价一题, 64%的学生选择较高。在“您是否担忧道德状况前景”这一问题上, 大学生们的选择多为“不担忧”, 其中选择“不担忧, 尽管现在不是特别理想, 但慢慢会好”的占38.10%, “不担忧, 中国道德状况整体很理想”占17.5%, 二者共计55.6%。在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中发现, 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比较乐观, 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友善待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等。比如, 在“乘坐公交、地铁时是否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一题, 95%的同学有让座的经历, 其中54.4%的同学选择“经常”;再如, 对于勤俭的看法, 72.5%的同学认为“即使有钱也要勤俭”。

总体来说,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如此, 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消极倾向, 具体表现为:

1.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好的, 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应该, 什么不应该, 但在道德实践中却表现出一定的偏差。比如, 89.1%的同学认为遵守社会规则很重要, 但在关于“过马路是否会闯红灯”的调查问题中, 高达82.8%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 从不闯红灯的人比例很小。再如, 关于情感生活, 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对高尚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但行动却表现得理性而冷静, 甚至功利。比如, 在对关于某女职员与歹徒搏斗致残事件的看法中, 87.9%的人认为很崇高, 但自己不会做, 只有10.9%的人表示自己会做。总体看, 多年的正面教育和宣传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但在道德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列宁曾经指出:“判断一个人, 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 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可见, 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是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迫切要求。

2.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需要改善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 是反映职业道德状况的重要指标。调查表明53.2%的学生曾经有过作弊行为, 其中7.6%的学生经常作弊。而对“身边大学生信用状况”的评价一题, 43.2%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差。而认为很好的只有13.6%, 这与大学生所拥有的较高知识素质是不相称的。在“如何看待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吃亏”一题中, 42.8%的学生基本赞同, 14.1%的学生非常赞同, 二者总计为56.9%,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诚实守信的人是要吃亏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些大学生不再认为或者开始怀疑坚守诚信会为自己和社会带来长久的利益, 甚至有部分学生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抛弃诚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急需提升

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 网络世界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1]大学校园是互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密集的区域, 文明用网就显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过半数 (53.8%) 的同学曾经在网络上说粗话, 其中7.3%的同学经常在网络说粗话。16.9%的同学赞同网络生活可以随心所欲, 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网络存在极为不正确的认识, 这也是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也正说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在“他人没有退出邮箱你怎么办”一题, 多数人选择了“顺手关掉”, 这是很好的倾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18.7%和6.9%选择了“打开看看”和“来下恶作剧” (这两部分之和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这是值得关注的数量) , 这说明部分同学不够重视个人隐私。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素质提升的客观标志。

4. 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措施有待加强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 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反映, 目前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枯燥、单一, 教条化、形式化, 难以激发学生的认可和共鸣, 更何谈实践。根据调查, 超过一半 (53.2%)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道德宣传、落实学生道德基础教育状况一般, 相关宣传教育很少。比如,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 很多同学并不十分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而调查问卷也显示, 大学生只有27.2%的关于公民道德的认知来自于学校。相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然不够重视。大学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得到高分和获得好的工作, 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三、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 我们对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又有了新的了解。我们知道,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而且需要从当下开始。关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 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

杜威曾经批评从行为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 就像离开肉体的形骸, 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迂腐可笑。[2]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丰富课堂内容, 不拘泥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 选取社会热点或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教材, 减少课本的使用比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把握课堂的节奏, 突出其主体的地位, 教师则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共鸣, 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紧贴生活。冯契先生曾说:“我们讲的理想人格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 而是平民化的, 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 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案例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 使学生能够接受、易于践行。

2. 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接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公民道德认知来源于家庭, 可见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自身对这种重要性应该有良好的认识。目前很多家长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种重要性, 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 或者意识到了, 却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的教育水平, 感到迷茫与无措。其实, 家庭对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观的形成, 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 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行动上。

3. 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作用

根据调查, 在网络道德方面, 大学生的道德情况较之现实生活差一点。

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 在网络上, 人们卸去了身份和舆论的限制和压力, 对自身公民道德的要求也就或多或少地放松了。大学生是网络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双重的, 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 又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趋利避害、与时俱进, 积极利用网络这个德育教育的新平台, 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开辟新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空间。比如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教育主题网站、开发德育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等, “高校可以采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沟通。”[3]

4. 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根据调查,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法律法规是约束公民道德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正所谓“礼禁未然之前, 法施已然之后”。因此, 我们有必要发挥法律法规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强制作用, 把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和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起来, 依法惩治违法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净化社会空气, 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 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研究, 期望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 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通过了解到的数据和内容, 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给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 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玉华, 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65) .

[2]丁桂花.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学校调查,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谈思想政治课

1.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而言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学习起来也比较死板,不是记一记就是背一背,没挑战性。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念文科,念政治只是应付会考,只要临时突击一下应该就没问题了。

2.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教学手段而言

经调查发现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毕竟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时机,把握火候,巧设话题,巧布疑阵,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步步相“逼”,“逼”出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天空。然而单用一支粉笔,单靠一块黑板,单凭一张嘴,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3.从学生对政治教师的喜欢程度而言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幽默风趣、旁征博引、上课有激情的政治老师。这对政治老师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此外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偏心的,对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用有色眼睛来看待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也是人,有时他们对学生看法有些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

1.从教师对本学科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调查中我发现,在现在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政治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政治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政治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新课,大多数学生基本做不到。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

我发现一些先进的教学数段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原因是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

2.从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理念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政治成绩有差别,就私底下把学生分为优生与后进生。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政治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3.从教师本人的学习能力

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每一册的开始部分的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这是每个课程主题的开篇,概念多,理论性强,能否正确把握这些开篇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学习。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一下课本,以致于达熟悉的目的,然后详细讲解,并佐以简单易懂的贴近实际的例子。在开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后面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其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视频片段,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知识点,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教材)施教。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更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

三、从课程设置来谈思想政治

现在中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依据调查分析,大多数同学认为应增加法律常识的内容,特别是合同法、行政诉讼法和环境法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同学们法律意识在增强,急需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自然要求懂的这方面的法律。这就对中学政治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政治感兴趣,就要求政治教师转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而用彩色、动感的语言融合真挚情感来感染学生,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的动机。此外教师还要设身处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疑。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政治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政治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同时这也是贯彻新课改的一种表现。

2.紧跟步伐,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魅力

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新课,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课,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理论性强,概念多的新课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3.

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九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特别是样板和身边先进模范的影响力、感召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该县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聘用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并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仅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而且阐明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多样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县级领导干部。县级领导干部一方面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较高、知识较丰富、观念较进步,能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经历启迪未成年人的思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先进模范代表。这部分人都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里的省、市劳动模范和典型人物,有着从曲折到辉煌的人生历程。有感人肺腑的创业奋斗故事。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最能激发未成年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激情。三是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和带头人。这部分人在科学知识领域有着特殊贡献,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也能成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二、构筑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给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该县结合县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命名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基地这个窗口和平台,使未成年人不确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县命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有下列类型:一是县内知名企业。通过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展示,让未成年人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教育他们学科学、运用科学,从小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二是县内的文明生态村。确定文明生态村为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让未成年人学会更多的农村知识,更加珍惜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成果,教育他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三是县城社区。让未成年人到社区去,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未成年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四是县级机关。让未成年人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情况,从小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五是县内重要场馆。教育未成年人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六是县内景区。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秀美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七是学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既要有持之以恒的正面教育的客观内容,又要确立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意识付诸实践后变为现实。该县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了实践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近、远结合的实践模式。辅导员、实践基地特别是学校把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突破口,着眼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由浅入深,由低层向高层递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科学制定出分月、分期的教学辅导计划,使之做到辅导有内容、教学有进度、实践有效果。

2、静、动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在注重正面灌输教育的基础上,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的放矢地组织未成年人到社会中去,感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为谁而学、怎样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从而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

3、点、面结合的实践模式。注重多层面、代表性,特别是聘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为辅导员,增进了辅导员与未成年人地亲近感。同时,选择好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让未成年人到农村的田间区、到企业的车间去、到社区的贫困家庭中去,充实生活、熏陶情感、提高境界。

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效果。

**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探索,从具体的细节、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入手,遵循了青少年认知的科学规律,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扩大了影响面。**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运行,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各社区、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县农业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深入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开佛乡羊午生态村,利用假期集中向该乡的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学生们了解、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2、增强了感召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一改过去实践就是带上学生上街扫扫地、搞搞卫生的单一形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镇三社区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对所辖区域的家长进行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专题培训。并围绕“共读一本好书”、“举办一个讨论”、“做好一次交流”、“组织一期竞赛”的“四个一”活动,掀起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高潮。七社区以净化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向社区商店、摊点进行宣传,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烈酒以及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商品。同时对“四类家庭”,即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建立未成年人登记卡,随时给予帮助。

3、注重了实效性。实践活动注重在体验、感知上找载体,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实践基地竹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企业艰苦创业,奋发拼搏的厂史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县广播电视局专门为暑期少先队队日活动的小学生开辟了绿色参观通道,并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少先队员们演示了播报电视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中下游,是普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辖3乡4镇,60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7%。思茅区森林、水能、土地、气候、热区、矿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优越条件。全区森林覆盖率70.28%,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誉。随着昆曼大通道全线贯通,思茅由改革开放末端变成了前沿阵地。

近年来,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全面育人”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要求,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千方百计抓建设,一心一意育新人,强化德育教育意识,夯实德育教育基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近年来思茅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现状,区文明办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为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思茅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文明委制定下发了《思茅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宣传方案》。区委及时成立了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教育、文化、公安、关工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思茅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思茅区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来抓,始终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根本目标,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到了“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突出位置,纳入了文明单位、文明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评范围。

(二)以校园为主阵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1、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思茅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德育课成为广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拓宽教育教学的渠道,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举办各种层次的研讨班、培训班,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扭转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抓德育的责任制,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学校德育工作予以保障。各中小学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和保证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群团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并建立德育效果考核评价体系和评选表彰、奖励机制。区属各学校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评定先进的重要依据。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在中小学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从小知荣辱明是非,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二是积极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崇尚文明反对迷信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

三是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周、科技活动周,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占领学校阵地。

四是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师生开展法制宣传,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五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和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加大对“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文明市民,合格公民。

六是坚决拒绝各种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伪科学和非法政治性的出版物在学校传播,在学生中开展读健康书、说文明语言、争做好人好事的活动。

3、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墙报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团员、学生干部分批观看《三大战役》、《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撰写观后感,引导他们从影片中了解和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开展五老教育活动,利用辖区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的现身讲授,对全区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巡回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五·四”、“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各学校组织学生到思普地区爱国教育基地、宁洱民族团结誓词园、思茅烈士陵园和思普革命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学习,瞻仰和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的丰功伟绩。利用寒、暑假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与区外、省外青少年开展“手拉手”活动,结队帮扶、交流,参观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学校,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勤奋成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开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失误案例警示展”。

区文明办结合思茅区实际,列举全国比较闻名的家庭教育失误案例100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全区中、小学校巡回展示,通过队会、家长会等形式分批分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观看展板,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家长和老师从失误案例中吸取了教训,从而引导和教育家长避免再走入误区。

5、以法制教育为强音符,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

利用三月份的综合治理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宣传、9·20公民道德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和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大力宣传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采用多种形式将有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禁毒、国防法教育等知识在学校进行大力宣传。

6、进一步加大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专项治理力度。

对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以及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程序的地方设立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坚决给予取缔;彻底清理、整治网吧市场,压缩网吧数量,对部分网吧经营面积、机器台数、消防安全隐患等不符合有关规定的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取缔;严肃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校园网建设,加强正面宣传,传播先进文化。

7、加强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思茅区多数乡镇地处山区,分布于农村的学校占全区学校的一半以上,切实加强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思茅区大多数学校的首要任务。一是确立了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学校形成党政工团、政教处、学生会、少先队、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二是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少先队“雏鹰争章”、优秀团干、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三号学生等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三是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开展志愿者、慰问敬老院和孤寡老人、为农民做好事等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传统美德教育。四是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品质和远大理想。

(三)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思茅区从“三建三抓”入手,坚持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结合,逐步构建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学

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大德育体系,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教育、实践、管理的各个环节。

1、建阵地抓队伍。思茅区把一批具有教育价值的场、馆列为“爱国主义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学教育基地”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明确规定全区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馆定期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思茅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抓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各学校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团、队育人体系;三是发挥“五老”等社教队伍优势,对全区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巡回爱国主义教育。思茅区各中小学校、乡镇、社区、村委会都挂牌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覆盖率达100%。

2、建环境抓精品。思茅区通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全区未成年人创造了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全区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对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对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市场进行专项治理;电信部门开展了“绿色上网”业务,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健康上网,进一步净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社会环境。新华书店设立了青少年读物专柜,图书馆设立了未成年人阅览室,定期向青少年推荐新书,引导学生多看书,看好书。文化、广电部门精心制作少儿和少儿专题节目宣传片,着力推荐一大批优秀电影、歌曲和图书进行展演、展播,较好地引导思茅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好评。

3、建平台抓管理。思茅区各学校建立了包括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学历、职业、工作地址及通信方式在内的家校互动联系档案,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加学生集体活动、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在家庭教育方面成绩突出的模范家长现身说法等形式,搭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沟通平台,为家长教育子女“支招”,有效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管理教育网络。思茅区特别注重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成立了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机构,积极开展“代理家长”、“同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书信大赛,城乡少年手拉手等多种形式关爱活动,图书馆还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义务到城区农民工聚集地为其未成年子女免费借阅各种图书,到聋哑学校开展送书服务活动,文化馆多次免费举办城区农民工未成年人子女音乐、舞蹈、美术等培训班。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思茅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建设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

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3、社区教育尚未形成坚实的网络体系。不少职能部门、团体和热心的个人虽然为青少年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终因各办各的事,各治各的病,给青少年教育留下了无人问津的“死角”、“空白”。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对未成年人上几堂课、完成多少计划,泛泛而谈,走过场,效果甚微。加上青少年活动场所明显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4、家庭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家教理念指导,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用压制、溺爱或放任的做法,致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有的家长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有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部分特殊家庭结构残缺,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

三、建议:

针对思茅区的近年来开展此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工作,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订相关工作方案,狠抓工作落实。

2、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活动场地及设施,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3、加强民族团结,切实做好边疆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工作,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4、充分发挥好妇联、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

6、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净化未成年的成长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着眼于未来首先就要把握现在,立足当前,更加注重做好现实的每一项工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将投入更大的力量,付出更多的精力,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环境,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茅区文明办

11.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 篇十一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促进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1]。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将成为世界老龄大国[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为了掌握老年人健康的基本状况,2006年7月~2007年1月,我们将所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1次健康指导调查。调查对象中,共有165名老年人,其中患慢性病的有106人,占患病总人数的64%。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其中13%老年人伴随2种以上的慢性病。老年人患病率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和老年病人使得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故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健康促进方式来增进健康。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对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将对老年人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成本,减轻国家及家庭的负担等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完善社会支持机构:通过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福利机构等保健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般医疗保健,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开展医保宣传、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增加交流、沟通,减少老年人的抑郁,使他們能够体验到关怀,感受到温暖。

大力开展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心理指导、慢性病管理、常见急救知识、常用家庭护理技术等。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的许多慢性病是由于不良习惯引起的[3]。如改变吸烟、饮酒等生活不良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致病因素,帮助老人建立对待慢性病的积极方法和态度,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对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康复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应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有着不同的自我护理能力和不同的教育需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应包括与老人关系密切的人群,通过对这些人的教育使他们理解、支持和关爱老人的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对步入老年感到无奈和恐惧,负性的心理变化对老年人的健康损害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要在老年人中大力开展有关老人保健教育,倡导健康老龄化的新概念,让人们认识到衰老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肖柳红,钟毕苏,王育珊.老年人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对策.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9,19(4):197-198.

2 陈庆瑜,洪俊,陈锡龙.在老年医疗保健中实施三级预防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1,7(8):485-486.

1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二

医学院校的高职学生既有与普通医学本、专科学生的共同特点, 又有着自身的鲜明个性。对于地方性医学院校来说, 高职生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规律。由于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生源类型等方面的特殊性, 在资金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限制。那么,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掌握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及特点。对当前医学高职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研,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立足学校实际, 从沧州地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为出发点, 选取沧州医专、渤海学院、渤海石油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 对这三所院校的高职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本次共向三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25份。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高职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就业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等方面。

(二) 深度访谈法

对三所院校的领导、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进行座谈, 通过沟通交流, 对当前沧州地区的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摸底, 设计问卷, 最后针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进行交流、研讨, 最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四、结果与分析

(一) 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

在价值观方面的调查显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以及精神需求达到满足的比率占72%;在对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 其中有55.7%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该让位于集体利益, 有42.5%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要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在对“你认为优胜劣汰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83%的学生投了赞成票。由此可见, 在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上, 大部分高职生都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 比较务实, 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融合与统一。

(二) 理想信念与政治态度

在对高职生进行理想信念问题设计时, 其中“当代医学院校高职生是否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有90.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7.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但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仅有2.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对“你认为你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的回答中, 72%的学生认为“切合实际, 效果好”, 21%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 内容需要丰富, 形式需要创新”, 有7%的学生认为“脱离实际, 没有效果”。在涉及“你为什么要入党?”这一问题时, 有65%的学生认为党的理想与信仰是伟大的, 加入党组织是光荣的, 有37.5%的学生认为入党更容易就业, 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确, 认为别人写申请自己也跟着写, 不能落后等等。在调查学生“是否对新一代领导集体有信心?”这一问题上, 非常有信心的选票占85%, 有信心的占13%, 但还需要以后不断观察与考验。在高职生中“经常讨论的有关政治方面的话题中”有42%的学生表示比较关心国内、国际新闻, 有56%的学生比较关心台湾问题, 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前形势下, 地方医学院校高职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进取的, 对当前的国家领导集体是充满信心的;他们的理想信念非常坚定,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但也暴露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他们的年龄、经历以及所生活的环境等原因, 他们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政治理论学习非常具有必要性,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不太爱上政治理论课, 而且部分学生身上显示出了一定的逆反心理, 比如, 在对学生入党动机这一问题的选择上, 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认为入党有助于就业以及随大流, 说明部分学生的功利色彩比较浓厚。在对“你认为你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需要不断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 改善德育方式, 这样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 学习动机与就业心理

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 我们看到在对“你为什么报考医学专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有89%的学生认为医学专业以后的发展前途非常好, 工资会非常高;有11%的学生认为之所以报考医学专业, 是认为它是崇高的职业, 也是为了治病救人的目的而报考的。在对高职生毕业后是进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 超过3/4的学生认为还是尽早地走上工作岗位, 如果以后还想深造, 可以在职进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牢固的专业思想, 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的愿望非常强烈,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难而退, 缺乏应有的信心和毅力。其中, 有意于今后自己创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说明当代医学高职生还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

(四) 医学道德与社会公德

在对医学院校高职生关于医学道德方面的考察中, 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 他们崇尚伦理道德, 公德意识较强, 追求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比如, 在对“医生该不该拿病人的红包”这一问题, 92.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拿”, 7.5%的学生认为“不该拿, 但社会有必要提高医学人士的待遇”。此外, 大部分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医学的天职, 这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为了病人的生命, 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见, 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强, 富有同情心, 医德风貌良好。在关于社会公德方面的调查中, 关于“你认为在当时社会情况下还有没有必要讲诚信?”, 有97.8%的学生选择了肯定回答。在“市场经济下有无必要大力提倡雷锋精神”, 有49%的医学生觉得有必要, 认为时代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精神支柱, 有5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但要改变传统的提法和方式”。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沧州地区三所医学院校高职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 掌握了当前形势下医学高职生的思想特点, 这为进一步加强高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参考依据;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摘要:本研究选取沧州地区三所医学高职院校:沧州医专、渤海学院、渤海石油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 通过搜集文献、制定调查问卷、深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 对三所院校的高职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加强高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参考依据;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1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接县教育局《关于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后,对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对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功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内环境。

1、建立一支优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队伍。

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政教处、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会是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力军。其中年级组长、班主任在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校积极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骨干作用,年级组长、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同时又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因此,年级组长、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

我校注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建设,特别是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每月一次主题交流班会;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2次家长会。

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本学期学校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撰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一共40余篇,其中选送部分参加了省市论文比赛。

2、全方位、多渠道育人。

我校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从天文地理、书画摄影、时事政治、法制方面等宣传各式各样的有益信息,大大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今年结合中考情况,出了六个专版的中考情况宣传栏,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为主题,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

(1)管理育人

本学期,学校在原有的年级、班级量化考核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充实了《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学生一日常规考核办法》,这些使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加规范化、系列化。学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全面落实“班级量化考核”,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量化考核”对学生每天的行为分考勤、纪律、清洁卫生、仪表仪容、宿舍表现、饭堂表现、奖励加分这七大方块进行考核。年级每天有专值教师和学生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学校非常重视宿舍管理,除三个专门管理人员外,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经常下宿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落实“班级量化考核”,学生们从“上好一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如“校园文明使者”对全校同学的两操、升旗礼、佩带胸卡、穿着校服等进行了监督评比,让学生在自我和互相管理中受到教育,不断完善自我。

(2)教书育人

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活动育人

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级教育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班会课为主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班级常规教育以落实“班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召开主题班会、办班报、出黑板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如每年一次的校运会,各班振奋精神,竞相展示风采,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我校坚持用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这块基地,学生整装列队,通过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规范形式教育感染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责任感。我校领导、老师、同学都非常重视军训,坚持搞好每年初一新生军训工作,把军人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的精神、铁的意志、钢的纪律、爱国情操带回学校。

我校团委、学生会积极配合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每月一主题黑板报报评比,每年纪念“十一”的系列活动等。

另外学校各种征文、书法、绘画、等比赛常年不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学生在学知识、学技能中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采用多种方法沟通,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例如,在每学期期中考后的家长会上,学校正副校长分别到各年级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三、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辅助作用,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途径和效果。

1、学校在初一各班每月上一堂心理课,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得到加强,也加强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心理室印发了心理健康辅导材料,让全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心理教育。

1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四

一、推进广播影视“建设工程”

(一)安排专门频道,完整播出了中央台少儿频道节目,未压缩或删减播出时间,未插播自办节目和广告。

(二)在广播自办节目中设置《树人》和《手拉手》栏目,专题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与青少年建立沟通心灵的桥梁。并常期在图文电视中全文播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在电视自办节目中的每期《新闻》固定播出一条反映我县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展的新闻;在新闻综合频道和旅游资讯频道的每周六晚黄金剧场播出《蓝猫淘气300问》、《西游记》、《成语故事》等动画片和《闪闪的红星》、《上甘岭》、《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播出了《少儿歌曲联奏》、《未成年人礼仪知识》等一批文化精品,这些面向未成年人的精品力作,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有益的文化环境。

(四)配合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教育局等单位,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思想道德主题教育。

二、广泛开展广播影视“净化工程”

(一)加强节目审查力度,对大力渲染暴力、淫秽、色情、凶杀、恐怖、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内容的影视剧,坚决不予播出。

(二)在自办节目编排上,注重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制利已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拒绝毒品,不参与赌博;宗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和邪教;培育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世界、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要求其着装、举止端庄大方,普通话发音标准。

(四)在新闻报道中,保障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未披露一起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事件,未公开报道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15.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 篇十五

1 研究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又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图家之一[2]。研究和关注老年人健身状况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 更加促进了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发展, 由于老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 他们的健身运动有其特殊性, 所以了解老年人健身状况, 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手资料, 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老年人科学合理地进行健身活动。本文主要对老年人健身运动参与率, 运动项目, 运动时间以及不参与健身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通常以常州市区城市社区60~70周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共计1387人 (男622人, 女765人)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收集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的文献资料和书籍[3,4,5,6], 了解目前国内外有关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而确定了研究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在常州市区的部分社区共抽取1387名60~70周岁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387份, 有效回收率为92.5%。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3 访谈法

发放问卷的同时, 对20位有一定健身史的老年人进行实地访问, 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老年人健身现状。

2.2.4 数理统计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2.5 综合分析法

对所调查和收集的信息和数掘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 并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和对策。

3 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1 常州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身保健也越来越重视, 加之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 老年人健身运动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关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了, 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多种生理机能逐渐减退, 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也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 适宜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够延缓这种减退, 而且还能改善各种生理机能, 从而达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预防老年人好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目的, 使老年人得以益寿延年[2], 健康快乐度过晚年生活, 同时为推动该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掘。

表2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状况不容乐观。其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共有460人, 男性有209人, 占33.6%, 女性有251人, 占32.8%, 男性比女性多0.8个百分点, 两者差别并不显著。偶尔参加锻炼的人共435人, 男性209人, 占33.6%, 女性226人, 占29.5%, 男性比女性多4.1个白分点, 男性略高于女性。不参加锻炼的共有492人, 男性204人, 占32.8%, 女性288人, 占37.7%, 女性比男性多4.9个百分点, 女性略高与男性。结果显示, 常州市区老年人男性和女性体育健身活动参与率无显著差异, 男女性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 仅占总人数的33.2%。大部分老年人不参加锻炼或只是偶尔参加锻炼。因此造成他们体质低下, 影响他们晚年生活。

3.2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不参加锻炼的原因 (见表3)

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城市体育的崛起, 该市对老年人体育健身重视程度也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作为该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一部分内容, 是该市文明进步的体现, 也是反映该市老年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3]。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参与率不容乐观, 因此, 了解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变的尤为重要。

表3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中, 排序在前6位的都是客观原因。他们分别是: (1) 家务脱不开身; (2) 缺少场地器材; (3) 自己身体原因; (4) 缺少专业指导人员; (5) 受“静养, 进补”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影响; (6) 活动经费少。而排序在第一的主观原因是:即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运动, 也仅仅为3.7%。由此可以看出,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的不允许, 而不是自己本身不想参加锻炼。如果改善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环境 (体育锻炼环境) , 常州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3.3 常州市区部分老年人参加锻炼的项目、时间

响应世界卫生组织 (WHO) “健康老龄化”的号召, 坚持做好健身运动是实现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都将发挥重要作用[4,5]。对老年人运动项目和时间的了解更有利于对他们的健身活动进行指导。

表4显示常州市区老年人从事最多的体育项目是无资金投入或少资金投入, 一般趋向于竞争性不强、运动量适中、精神愉快且趣味性强的健身项目, 他们所选择的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动作方法简单,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 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有一定健身、防病治病作用[6]。太极拳是老年人普遍喜欢的健身项目, 有33.1%的老年人会选择太极拳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在项日选择上还表现出性别特点, 男性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而女性老年人对交际舞的喜爱明显高于男性。从原因考虑是由于老年人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外界影响等因素, 他们格外关注自身体质的增强, 并根据自己的体质与疾病情况, 适当地选择体育健身项目, 有利于他们健身、康复等功效, 改善生理功能, 调节自身情感和愉快身心。各种不同运动项目都有不同的锻炼目的, 彼此互补, 锻炼效果更佳, 其他运动项目的选择, 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选择不同运动量与强度, 必须符合老年人生理和身体素质的基本特点, 如果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身指导员, 对锻炼者加以指导会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表5说明大部分老年人选择早上或晚上进行锻炼, 早上锻炼的共有584人, 占总人数的42.1%;晚上锻炼的共有403人, 占29.1%。早上和晚上都锻炼的共有283人, 占20.4%。也有8.4%的老年人选择其它时间锻炼或不锻炼。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老年人存选择锻炼时间差异不显著, 选择晨炼和晚炼男性的都略高于女性, 而女性更喜欢早上和晚上都锻炼。我认为不必要早上和晚上都锻炼,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的选择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不是炼的越多越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状况不容乐观,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33.2%。老年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必定使体质下降, 进而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制约常州市区老年人健身锻炼活动发展的因素, 既有来自老年人自身, 也有来自环境、社会的重视程度、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州市区老年人从事最多的体育项目一股是趋向于竞争性不强、运动量适中、精神愉快且趣味性强的健身项目, 其共同特点是动作方法简单,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 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有一定健身、防病治病作用, 选择的时间段大多为早上和晚上。

4.2 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体育动机, 培养体育兴趣, 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增强科学健身意识。充分挖掘、整合体育资源, 以缓解体育场地的不足。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保护老年弱势群体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基层和社区的管理体系, 尤其是加强对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的管理, 为今后老年人健身锻炼活动的开展提纲保障。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娱乐活动, 定期举办老年人健身辅导讲座等活动, 并指定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及时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武林.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论坛, 2011, 21~23.

[2]卢咏梅, 邓树勋.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进展[J].体育与科学, 1999, 20 (120) :9~10.

[3]毕伟华.济南市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报, 2002, 18 (4) :85~88.

[4]黄荣.汉中市汉台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 :38~39.

[5]张启成.苏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上一篇:七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一篇: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