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精选9篇)
1.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篇一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乡镇的主要工作应放在搞好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上来。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结
构调整,向农民推广农技、农机等技术服务,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二是要加强农村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田,农业就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每个乡镇地域都比较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为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经常深入到乡镇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四是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计划生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工的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再上传统的人口观念“儿孙满堂”、“养儿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转这一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保护好农村这块政治阵地和文化阵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养,杜绝邪恶,自觉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乡镇要经常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六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民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制约,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如我县的“110”地震。六是加强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全县85%的人口分布在乡镇,居住分散,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难应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防预体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上述六个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动为农民服务为主,减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从催粮要款等与农民有直接冲突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变为积极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逐渐改善乡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对乡镇所做的工作会认可的满意的。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的工作是减少了,但收取农业税只是阶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乡镇还承担这性或阶段性工作如禁牧、乡乡通油路工程、农田建设等工作需要乡镇抽调大量人员来完成。根据乡镇的主要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现有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和上次市县级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应保留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广播、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
2.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篇二
1 乡镇防保机构面临的问题
1.1 人员参差不齐,业务素质较差
相对于卫生院的临床工作来说,乡镇防保工作相对自由、灵活、轻松,不用上夜班,所以部分卫生院领导千方百计把非防保专业的家属、亲戚、朋友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安放在防保机构,导致防保人员专业性不够,业务素质较差,“三低三多”[1](学历低、职称低、报酬低、兼职多、不安心工作多、临时工多)现象突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1.2 工作缺少主动性
目前,作为卫生院一个科组的乡镇防保机构,都是在被动地完成县里业务部门布置的各种防保任务,且主要是计划免疫等疾病控制方面的任务,受委托承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更没有习惯从乡镇防保工作主人翁这个角度主动去思考、分析辖区内的防保工作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把防保工作做得更好,缺少主观能动性。
1.3 管理体制落后
乡镇防保机构作为卫生院的一个科室,在人事、财务、业务方面都由卫生院管理[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都只是其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属同级关系,因而管理是松散的,没有实际约束力,防保工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看卫生院领导的重视程度。而理论上以预防保健为主要职能的乡镇卫生院,由于得不到政府充足的财政支持,只能把主要精力始终放在医疗业务上,以医疗业务的收入维持卫生院的正常运转,所以乡镇卫生院始终把医疗业务放在第一位,预防保健这个主要职能反而只能放在次要位置,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和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职能,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是不适应的,因而是落后的。
1.4 重防保轻监督管理
乡镇防保机构日常主要从事的应该是规划免疫、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村医管理以及对辖区内餐饮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由于技术、人员、经费等限制,乡镇防保机构更多的只能开展规划免疫、疾病控制等工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只限于协助办理餐饮业的卫生许可证,真正的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执法等监督管理工作无从开展。
1.5 对乡镇防保机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表现为整个社会对乡镇防保机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镇防保机构只是打打预防针,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其次是卫生系统内部特别是卫生院内部依然存在“重医轻防”现象。虽说卫生行政部门都强调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事实上乡镇卫生院一直以来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医疗业务上,几乎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长都是医疗业务人员,并主管诊疗工作,防保工作大都是副职分管。从工作角度分析是卫生院领导对防保岗位和防保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治轻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防保工作就是报疫情,打预防针,下村跑跑路而已,无多少技术含量,安排工作首先考虑的也是无学历、低学历甚至责任心不强的人员。
2 发展与对策
2.1 改革管理体制
本着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制定乡镇卫生院组织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政事不分”、“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捆绑提供”、权、责、利无法协调的尴尬身份和地位,把乡镇防保机构从卫生院完全分离出来,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与卫生院同级的防保站(所),行政上直接由卫生局领导,业务上接受县业务部门指导,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要和县疾控中心捆绑,也不要受县疾控和卫生院双重领导,只有独立的防保机构,才能拥有真正的职权,才会真正负起责任,职、权、利的统一,防保工作才有动力,才能开创防保工作的新局面。
2.2 严格人员准入制度,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资源是乡镇防保机构最宝贵的财富,严格防保人员准入制度,防止低素质、缺乏责任心的非防保专业人员进入防保队伍,显得非常重要。针对防保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特点,对在职的防保人员实行“传、带、扶”机制[2],同时多采取走出去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防保人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采取考试、考核、公开公平竞争的形式,择优招聘防保人员[3],把考核不及格的人员调离防保机构,及时补充一些优秀人才到防保队伍中来,保证防保队伍相对较高的业务素质。
2.3 加大监管力度
县卫生局会同县疾控机构定期对乡镇防保机构及人员进行考核,总结经验教训,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探讨高效的运转机制,促进防保机构规范运转,调动防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构建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乡镇防保机构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事实上履行保健和管理双重职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和管理机构,为了提供优质的预防保健服务和执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构建精干高效的疾病控制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是履行职能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借鉴公安、工商等部门的经验,建立县、乡两级卫生监督管理执法网络,在中心集镇一级建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把监督执法力度延伸到乡村一级。
2.5 加强进修培训
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没有相应的进修学习制度,防保人员从出校门到退休几乎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有的也只是开几天会,听一些上级部门业务人员的高谈阔论,没有实际操作机会,因而知识老化,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应参照临床医疗体系再教育的做法建立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进修学习制度,让基层防保人员能依规享有较系统的再教育,如到上级业务部门脱产学习3~6个月等,对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整个防保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淑敏,李大启.乡镇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648.
[2]胡银生.重人才加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2):298-299.
3.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篇三
一、目前我省乡镇行政机构所存在的弊端
从实践中来看,当前的乡镇行政机构的确比以前的体制要优越的多,这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政治体系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与以前不同的方面,这样已有的乡镇行政机构的一些弊端就不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1、乡镇数量偏多,分布过于分散。以我省为例:河南省现有9400多万人口,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大,人口多,截止2010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8个县,1892个乡镇,47556个村委会。在过去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多設置乡镇是必要的。而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这种布点分散机构的设置完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为尽管乡镇的规模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将不可避免造成乡镇组织的机构臃肿,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会使优秀人才资源无法集中利用。这一切都使国家背负起沉重的包袱,大大地降低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效率。
2、乡镇机构设置政、企、事不分,职能错位,领导职数过多。据统计,每个乡镇的在职人员都达到三十至五十人。乡级领导职数平均二十位。乡镇政府吃“皇粮”人员过多,不仅造成财政和农民负担加重,而且会造成指挥员多,战斗员少的不良后果,这将严重削弱乡镇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而且乡镇机构的领导职位政、企、事不分,职责不清,干部管理混乱,影响乡镇机构集体服务效率和职能。
3、临时机构设置过于繁多,缺乏效率和合理性。上级主管部门每抓一件事,往往要求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且不考虑实际情况,设置专门机构和专人来负责。乡镇为了在上级主管部门面前好好表现,就会不切实际去设置一些臃肿机构,既增加了乡镇机构的财政负担,又冲淡和削弱了原有机构的职能,导致机构管理的交叉重复,浪费大量人财物。
二、机构改革要求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政府转变职能,首先,要明确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指挥一切、照顾一切的家长形象,以及没有政府行为约束的概念。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和依法行政方面,在市场主体中起到“调控管理者”的作用,不断提高宏观经济调控和依法行政能力。其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功能上,发展公共福利事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行机制。第三,乡镇政府要把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作为转变职能的核心,要把不该办的事坚决减下来,做到不“越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把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分离开来,做到不“错位”,从而使政府职能该弱化的弱化,该强化的强化,该转移的转移。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社会管理的水平。第四,乡镇政府要由一靠红头文件、二靠政策倾斜、三靠政府保护的行政支配型行为模式,转变为靠市场、靠规则、靠信息、靠创新、靠信用的市场导向型行为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高效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通过提供体制改革、法律、筹融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服务,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乡镇政府职能的定位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其职能涉及到对乡镇政治经济和社会事物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财政、民主建设、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这些同时构成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具体地说:
1、政治职能
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生产的安定,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巩固、支持、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积极支持代表的活动并保证他们能履行职能;加强乡镇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村民委员会的建设,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管理自己事物的机构,成为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2、经济职能
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统筹和规划乡镇经济发展的布局;宣传并实施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等;提供信息指导,通过各方面的渠道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经济信息;还肩负着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等功能。
3、文化职能
主要是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宣传和大力提高乡镇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大力发展体育、卫生、广播和影视事业,把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此外乡镇政府还担负着优抚工作、救灾工作、社会福利和人口控制等其他职能。这种多职能为一体的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与其相应的行政机构体系。
四、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
对于河南这个拥有9400多万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66%以上的农业大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乡镇政府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要基于河南省情,走符合本省实际的改革道路。在改革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新界定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
1、乡镇政府职能逐步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由于受长期封建专制和人治传统思想的影响,“政府至上”、“政府高明”的观念根深蒂固,使乡镇政府在决策上带有很浓的个人主义色彩。如在城镇规划中,有些乡镇政府领导往往随自己的意图而人为地改变规划或制定规划。有的甚至出现城镇规划随企业厂长(经理)走的奇怪现象,他们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任由厂长(经理)的喜好而随意改变规划,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领导规划”、“老板规划”的背后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思想的因素。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必须是负责任、讲法治的政府,应该变“政府至上”为公民至上,法律至上,即要通过责任和法治政府新理念的确立,使“治国者先受治于法”,从而真正做到行政行为的实质合法、程序合法和内容合法。
2、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是“领导型”和“统治型”的管理模式,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要求政府是“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通过向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是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乡镇政府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基础教育和扩大就业等方面上来。
3、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大多是属于直接管理,在乡镇政府经营机制转换前,政府以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直接介入对企业的管理,导致政企不分,使企业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从“直接型”向“间接型”管理方式转变,政府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
参考文献:
[1]徐湘邻.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李观虎. 河南省小城镇建设中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J].平原大学学报,2005,(4).
[3]宋慧芳. 乡镇政府职能二维度解读———基于职能嬗变的动因及价值定位的思考 [J].桂海论丛,2006,(2).
[4]贾振民.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6).
[5] 李建光.推进城市化必须完善乡镇政府职能[J].行政与法,2001,(5).
[6] 王勇.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决策体制的创新[J].农村经济,
2005,(1).
[7]赵敬锋. 转变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之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4).
[8]赵新晓. 关于乡镇政府转变职能问题的哲学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
4.乡镇财政基本财力保障调研提纲 篇四
2011年4月22日
一、乡镇基本情况
(一)乡镇辖区村组数、人口数、地域面积、耕地面积。
(二)机构人员。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及站所人员编制、实际在岗人员(含临时人员)情况。
(三)乡镇政府性负债情况。
(四)乡镇政府建设情况,包括站所建设情况。
(五)其他基本情况。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收支情况
(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
(三)乡镇财政收支范围
(四)乡镇财政供养人口
(五)人均财力等情况
三、乡镇财政运行保障情况
(一)乡镇财政运行及基本财力保障情况。
乡镇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经费的保障情况。
(二)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工作的主要措施、办法和成效。
四、乡镇财政运行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五、提高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课题调研单位:预算处、乡财处、综改办
附件:
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情况调研方案
为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增强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根据厅领导指示,我们将在全省组织开展乡镇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情况调研。现拟调研方案如下:
一、调研内容
全省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情况
二、调研方式
1、全省以县(市、区)财政局为单位全面开展调研;
2、省厅组织对重点县(市、区)进行调研。
3、采取实地调研和综合收集各地情况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研以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形式为主,各地情况汇报包括上报文字材料、填报相应表格(表
一、表二)。
三、调研地点
根据地域分布、经济发展程度、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情况等因素,选择重点实地考察的县、市、区及所属的有代表意义的乡镇。具体地点建议安排如下:
调研一组:
株洲市:炎陵县、天元区
郴州市:安仁县、北湖区
娄底市:新化县、冷水江市
调研二组:
常德市:澧县、鼎城区
岳阳市:岳阳县、临湘市
自治州:永顺县、吉首市
四、调研人员
省厅分两个组进行,每组2-3人。调研组由预算处、乡财处和综改办安排有关人员参加。
五、具体安排:
1、市(州)、县(市、区)财政局5月初开始调研,省厅6月初组织调研。
2、6月中旬以前完成实地调研和分组调研报告初稿,6月20日前汇总两组调研情况,6月25日前完成正式的调研报告,6月底将正式调研报告分送至相关领导及部门。
5.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齐红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9期
一、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
泰安市泰山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驻地,辖2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126个行政村、69个社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76万人。泰山区于2002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乡镇机构改革。2002年5个街道和2个镇参加乡镇机构改革,均设立“四办五中心”,核定了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2011年根据上级要求,又对2乡个镇进行改革,重新设立“四办五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财政管理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2个乡镇重新核定行政编制74名,事业编制78名,编制合计152名,实有人数161人。泰山区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有:
(一)大力精简机构,规范设置机构。在近年的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调整中,泰山区按照“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所有涉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突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是第一民生”的理念,把原党政办公室的“负责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职责、原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职责、原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的“负责全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责”有效整合,新设立平安建设办公室,切实维护好政治、社会稳定,确保“生活平安、社会平安、生产平安”。
(二)压缩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改革后,2个镇核定总编制由165名减为152名,减少13名;核定的乡镇领导职数由25名减为16名,减少9名。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全区各乡镇(街道)都建立健全了规范的编制管理程序,机构编制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人员编制使用管理实行申报制,无论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进人,均先由单位提出用编申请,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由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意见。
(三)理顺职责关系,明确权责统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提高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理顺了区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综合设置的“五中心”都是由乡镇管理,上级有关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加强派驻乡镇机构管理。目前,全区派驻乡镇机构的部门只有司法局一个部门,对乡镇司法所派出机构,实行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以区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对强化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乡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全区“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全镇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中心工作,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实现村富民强。今年全市提出“强村固基”工程后,邱家店镇立足镇情,制定了“一一三五”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各村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各村在各位“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逐步理顺了路子,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强村固基”工程的开展。推进“三新”工作,不断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工作,提出“新农村、新农民、新形象”的推进目标,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改善村居环境,繁荣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打造“石敢当”工程,切实维护稳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三防”保障网络,实现全镇全程监控。成立群众之家,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干群、群群关系,为全镇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加强“三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成立“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公章监管制度,形成“三公”督查机制,用完善的制度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健全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了区、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把区、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政府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窗口服务、业务受理、考核评比等制度,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目前两镇已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21处,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党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党员群众关心的各项工作。通过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街道)机构实际设置中仍然存在私设机构现象。在2002年、2011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后,所有乡镇(街道)都按要求设立“四办五中心”。但在实际运行中,随着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乡镇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大,对上业务联系范围不断拓宽,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四办五中心”的机构设置相对于承担繁重复杂工作任务的部分乡镇,有些不是很匹配,如有的乡镇(街道),由于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很重,经济发展办公室分设了股级机构招商办公室。另外,很多上级部门将镇级是否设立其下属办事机构作为资金拨付和考核依据,也导致各乡镇在四办五中心基础上分设了其他机构。如有的上级部门在考核规定中明确要求,乡镇设立其下属机构的,考核成绩中加5分。以上个别机构的设立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了作用,也为乡镇考核争取了好成绩,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立均未通过机构编制部门的认定,也不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属于私设机构,明显与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相背,我们在调研中给予了批评,并限期改正。但是这种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研究探讨。
(二)乡镇(街道)行政编制相对较少,进人渠道狭窄。近年来,根据中央精神要求乡镇工作人员只减不增,但随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承担的社会职责不断增加,政府服务面越来越广,人员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另处,泰山区地处市中区,有的乡镇(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乡镇经济建设任务、社会管理责任越来越重,而按照乡镇自有人口核定的机关编制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人员兼职以致无法很好完成工作,一旦遇到上级检查、综合整治、拆迁征地等急重任务等,还需要从各村社区抽调村官等协助工作。机关补充人员主要为考选选调生、公务
员、军转干部及退伍士兵。选调生方面虽然基本每年各处镇都会有,但往往时间不长就会被上一级部门抽调。公务员考录方面,名额严重不足,许多乡镇(街道)多年没有考选,自2002年以来各处镇只招考了少量公务员。每年能够补充的正式人员只有退伍士兵,并且是政策性安置。虽然编制总量保持平衡,控制严格,但是却造成了处镇机关人员紧张和文化素质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
(三)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人员素质总体不高,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自2002年起,由于连续数年乡镇(街道)机关几乎只出不进,缺乏年轻人员输入,导致现今多数处镇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年龄断层。如邱家店镇现在编在岗事业编制工作人员52人,其中40岁以上达39人,占75%。现有的许多工作人员第一学历是大专以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难以应对广大人民群众日趋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对处镇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困扰。如在省庄镇调研时,当地负责同志就坦言许多招商项目最后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项目落户谈判中缺少懂经济、掌握谈判技巧的人员,而目前此类人才通过现有进人渠道根本无法获取。
(四)部分事业编制人员身份受限,影响工作积极性。由于进入乡镇(街道)的选调生和公务员数量极为有限,真正能固定补充人员的途径只有退伍士兵安置。经过多年积累,许多退伍士兵渐渐成长为处镇工作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员忠于职守,工作认真,表现优秀,而且人员数量大,在部分处镇中层干部中能占到接近一半。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因其是工人或聘干身份而不能在职务得到相应的提拔重用,工资待遇上不能及时提高,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
(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提升渠道。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街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不再进行聘任,财政所、农办等有关技术人员考选技术职称后无法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而且相关处镇事业单位人员因身份等原因也无法进行职务上的提升调动,造成两头不靠的局面。这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也无法带动机关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无法实现处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致影响了处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对策
(一)加强监督检查,控制机构增长。目前部分上级部门随着职能的加强,为了方便本部门开展工作,往往随意行文要求镇级设置相应内设机构,并将内设机构的设立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依据,由此造成许多处镇机关机构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建议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同级政府部门要求或变相要求乡镇设置机构文件的审核力度。同时,我们将不断加强对处镇机构设置的督导检查,对不按机构审批程序随意下文设立机构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二)完善相关政策,拓宽用人渠道。针对乡镇(街道)社会职能日益增加,核定编制不断减少的实际,在政策允许范围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调研中发现各处镇共有无编制村官、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共108人。这些同志近年来一直服务于基层,有干劲,有朝气,工作经验
多,经过历练后现在在许多工作上均能够独挡一面,为基层,特别是为处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他们无编制,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压力很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否为他们提供专门职位供其报考。对于一些连年工作成绩优秀,业务能力突出且工作满十年的大学生村官,学历、专业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建议可以直接通过人才引进程序录用。一方面避免人才流失,节约政府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健全工人(聘干)身份人员任用制度,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由于乡镇(街道)工作的特殊性,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受身份、职数等多种因素制约,许多机关老同志和部分工作人员即使长期兢兢业业地工作,实绩突出,但因为受身份限制而得不到提拔重用,建议对上积极争取政策,转变身份,使他们能够选拔到领导岗位,或通过交流任职的方式,建立一套灵活、实用、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受身份限制的同志在政治上有所期盼。如对长期在处镇工作且有突出贡献、工作30年及以上的非领导干部老同志,在其退休离岗的时候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通过类似方式,明确导向,建立机制,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6.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篇六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在落实国家政策、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日益凸显乡镇科员及以下部分人员的交流严重匮乏,乡镇站所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为了解乡镇非领导职务及科员以下人员交流现状和乡镇站所编制管理情况。经县委、政府领导研究同意,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事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今年5月中旬对我县17个乡镇(管委会)的人事编制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乡镇管理并不仅仅只存在一般干部交流匮乏的问题,事业站所管理混乱等现象也相当严重,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实有人员及编制情况:
1、机关:编制284个,工勤编实有人员(含借调)241人,共计空编43人。空编现象主要集中在乡镇机关,除XXX管委会满编和艮山口管委会超编外,平均空编3人;
2、事业:共有编制642人,实有人员545人,共计空编97人。空编现象主要集中在文化站、水利站、企业办等职能相对弱化的站所。
(二)、事业站所的设臵情况:各乡镇(管委会)主要设以下站所事业单位:企业工作站、农村经济经营站、动物防疫站、国土所、水利工作站、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工作站、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另外还有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等3个部门
派出机构。
(三)、人员年龄、学历结构和基层工作年限情况: 17个乡镇共有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24人,平均年龄48岁左右,其中50岁以上人数占59%,40岁以上占41%;大专及以上人数占50%,中专或高中占50%。一般公务员共68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40岁以上人数占9.7%,30岁以上占29%,20岁以上占61.3%;本科以上人数占73%,大专22.8%,中专4.2‰人。站所工作人员487人,平均年龄41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人数占17.8%,40岁以上41.7%,30岁以上33.2%,20岁以上7.3%。24名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中,进入现乡镇工作时间连续20年及以上的9人,连续10年以上的8人,连续10年以下的5人,连续5年以下的2人。一般公务员中,进入现乡镇工作连续10年以上的共有16人,其余都为近三年来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进入本单位工作时间都在3年以下。站所干部职工中,在现乡镇工作连续20年以上人数占11.1%,10-19年的占35.7%,5-9年的占32.2%,5年以下的占21%。
(四)、乡镇机关对人员的管理模式:据调研了解现乡镇管委会的管理混乱,政府被迫各类工作一把抓,政企、政事不分家。甚至于站所主管单位直接与政府签订责任书,忽视了站所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乡镇的总体工作一般分为四大组:综治维稳组,计生服务组,农业水利组,党政综合组。把机关和站所的所有干部按岗位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小组定岗到人,年度综合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1、乡镇机关和站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年龄断层问题比较突出。乡镇(管委会)除近年来配备的乡镇党政班子和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等年龄层次较当年轻外,乡镇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站所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严重,40岁以上人员较多,占59%,而30岁左右的中间层次人数较少。特别是站所工作人员中,年轻干部职工十分缺乏,逐渐呈现出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状态。如太阳坪乡,实际在编的30人中,已有8人超过50岁以上,而未满30岁的年轻干部只有2人且都是行政编制。少数年纪偏大的干部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和“没有功劳有苦劳”等想法,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升迁无望,于是便降低了对工作的要求,安于现状。由于乡镇工作强度大、压力重,乡镇政府领导出于年龄大的考虑,在人员调配使用上也有所顾虑和只有适度照顾安排,同时,站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知识陈旧,信息更新缓慢,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欠缺、工作缺少创新和积极性。数据显示,9个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到15%,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2、乡镇工作人员缺乏顺畅的交流机制。由于缺乏顺畅的交流机制,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站所工作人员长期在同一乡镇工作,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倦怠情绪,造成部分管理体制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僵化,情绪倦怠,工作得过且过现象存在。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和乡镇站所工作人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本单位工作,从20多岁初上社会的热血青年到现在四、五十岁,二、三十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过本乡镇。虽然对乡镇的了解可以说已经详细到了该乡镇的角角落落,但对工作的
消极倦怠心理也是不可低估的,得过且过、倚老卖老等现象十分明显。还有一部分人,从这个乡镇调到那个乡镇,又从那个乡镇兜转到另一个乡镇,始终在基层第一线工作,交流进城的愿望十分强烈。二是乡镇工作人员交流缺乏统一管理。由于部分站所的人权没有下放到乡镇,主管局在对这部分人作人事调整的时候,经常不征求乡镇政府意见,也不通过乡镇政府同意就进行了统一调配,或是征求了乡镇政府意见但不进行采纳,按部就班的调整了人员,导致乡镇政府想留的人员留不住,想要的人员要不来,开展工作有相当的难度。三是借调行为不规范,人走编不走影响乡镇正常开展工作。目前在乡镇中,借调部分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年轻公务员到县直机关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借调部分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和一般站所干部职工的情况也有存在,但由于县直机关多数满编,不能完全把这部分人员调入本单位,导致乡镇编制上有人,实际上做事没人的情况发生。其次,部分县直机关借调人员时间过长,对乡镇的管理十分不利,如艮山口管委会副科级干部胡帮益借调到市场管委会已经有一年多。另外,大部分借调人员借调手续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办过手续,十分影响乡镇人员管理。四是乡镇机关与事业混岗现象严重。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着领导职务人数远远大于非领导职务人数的现象,如寨牙乡领导干部为7人,而行政一般干部仅仅只有4人,其中一人有精神方面疾病长期不在岗,另一人为2010年新招录公务员,尚未转正。出于乡镇工作需要,部分一般公务员名义上在这个岗位,实际上从事其他工作的情况相当多。
3、学习培训机制欠缺,知识与能力跟不上形势 乡镇站所工作人员能够参与的学习培训相当之少,可以说部分站所几乎从未进行过学习培训,职业服务技能长期停滞不前,不仅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同时,也为站所优秀工作人员的提拨任用造成不利影响另外,专业培训过少直接导致站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知识陈旧,信息更新缓慢,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欠缺、工作缺少创新和积极性。数据显示,我县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到15%,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4、乡镇站所进人权属不明确,乡镇机关和站所管理体制不顺。一是条块分割,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都下达给乡镇政府,但乡镇又缺乏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导致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有利的事大家抢着管、多头管,无利的事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二是官多兵少,比例失调。目前我县乡镇行政编制一般在15—20人之间,乡镇领导职数一般都有7人,由于空编严重,领导职数占行政工作人员总人数60%以上,比例严重失调。三是站所繁多,机构零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部分乡镇不是根据岗位需要设臵站所,而是不论大小,站所一应俱全。四是政事不分,以事代政。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一是乡镇干部易进难出,站所工作人员身份制约,难以提拨晋升,导致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当前公务员管理体制和干部提拔机制下,大量站所干部因不具备公务员身份,无法提拔到领导岗位,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站所人员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得不到提拔,许多站所干部感到被边缘化升迁无望直接导致他们心灰意冷,工作热情不高。二是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研的情况看,在乡镇站所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达25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25年。
(二)乡镇机关和站所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乡镇机关和站所工作人员中,在现单位工作时间超过20年的占9%,10-19年的占38%,10年以下的占53%。不少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缺乏挑战和新鲜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惰性,工作上按部就班,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一滩死水的工作环境导致了乡镇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三)乡镇(管委会)机关在职能的履行上普遍存在着“三位”现象导致管理体制不顺。一是职能越位。乡镇(管委会)职能泛化,就像一个全能政府,不该管的事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很多应由站所本身解决的问题,上面却有指标、要考核直接下达到政府,不越位就完不成任务、达不到指标。二是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事不分,以事代政。一些事业站所负责人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事业站所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习惯于行政管理那一套,体现不出服务性质,因此造成多数事业站所政事不分,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三是职能缺位。职能缺位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如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责任,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都与乡镇(管委会)领导人的升迁、奖惩挂钩,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乡镇(管委会)不得不
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中,其主要工作任务也由“服务”变成了“达标”,从而疏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
四、建议
(一)、出台相应乡镇人事管理规定,对乡镇的人事管理进行规范。
1、完善乡镇人才补充和管理,建立健全交流机制。一是把好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对新进人员应坚持标准,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杜绝“走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切实为乡镇和站所引进优秀的可用人才,进一步优化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人员结构。二是要抓好培训关。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站所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使站所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可通过组织协调制定可行的轮岗制度:(1)规定在同一乡镇(管委会)工作5年及以上的应该与其他乡镇交流或者岗位轮换;(2)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边远乡镇干部与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城郊乡镇干部进行交流、依据个人特殊情况向人事部门提交调动申请、主管单位因工作需要相互协调等方式推进乡镇干部交流。四是可探索在县直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间相互交流,形成城乡互动的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宽乡镇机关非领导干部、科员和站所工作人员的流动渠道。
2、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借调行为,杜绝干部职工的无序流动。对于借调来说,依然是没有统一规则的“自选动
作”在发挥作用,造成随意性极大,借入的随意,退回也随意,因为借调没有相应的制度,要解决借调者遭遇的尴尬,只有靠制度。制定干部使用流动制度,加强干部的人事、编制管理。一切干部无序流动尴尬处境的根源,都在于制度缺失,只有建立起一套与借调有关的制度规范,才可以保障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和借调者的权利,并实现有序流动管理,才能够真正走出干部无序流动的尴尬。
3、明确站所进人权属问题,加快乡镇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理顺乡镇事业站所责、权、利问题。按照《宪法》规定,乡镇是我国中央、省、县、乡镇四级行政政府之一,既然是政府就应该有相应的政府所应有的权利及义务。而现实乡镇工作中的实际,因权责不相统一,导致许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许多矛盾应运而生,尴尬无法,部分站所的服务主管权在上级,工作职责、责任在乡镇,导致关系无法理顺,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权责分离,工作难以进行。乡镇事业机构的设臵,不能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乡镇的实际灵活设臵,有建有撤,同时解决好新老机构撤并、设臵重复和门类繁多等问题,使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均得以有效配臵。应按照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可设臵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整合文化、广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整合农机、农技、经管、水利、畜牧、动物防疫)、林业管理
7.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篇七
全面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农产品的生产一线在基层、工作难点在基层、监管重点仍在基层,加快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可以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源头和质量控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乳山市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把机构建设作为一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抓手,特别是坚持把工作触角向乡镇延伸,工作力量向乡镇倾斜,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立足实际,加快筹建,积极作为,探索出了一条以队伍配备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保障、以工作见效为标准的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机构配置为重点,加强了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的工作能力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充分结合区域内农业产业化特点和发展实际,积极筹建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在机构设置上,立足实际,科学布局,确定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统一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依托现有的镇
二是以宣传培训为重点,加强了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的组织能力建设。群众充分认识、广泛参与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也是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围绕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基层广大农民群众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坚持从群众不认识的环节入手,从经营商不了解的知识讲起,从干部不熟悉的业务开始,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在群众培训方面,以广大群众的具体生产经营为题材,先后录制了6期以高毒农药鉴别、标准化操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片,每晚黄金时段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印制了挂历、年历等宣传资料100多万份,通过赶农村大集、镇干部走访等多种形式,集中发放到涉农企业、农资经营者和农户手中,把农药案件受理、如何鉴别真假、举报投诉方式等内容宣传到千家万户,收到了寓教于用、潜移默化的实效;在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专门开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课堂,先后举办培训班8期。在经营者培训方面,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分期分批对所有农资经营单位业主进行了集中培训,同时对农业植保、供销生资两大系统的农资经营者进行了多次强化培训,提高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在干部培训方面,农业局及农安办定期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及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知识等方
包干到人。规定,各分包责任人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各镇区域内农业标准化生产,分包情况要纳入对单位个人的责任制考核,与评先选优、物质奖惩挂钩,凡是区域内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的,首先追究分包责任人的责任,以此较好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时提供技术指导。在加强日常跟踪服务的同时,各分包责任人根据病虫害发生、作物生长规律,定时到试点单位提供指导,特别是注重监督和协助各村及生产企业技术员做好农事操作记录、农残速测、条码粘贴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以监督检查为重点,加强了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的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管理和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坚决从源头上杜绝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具体工作中,乡镇监管服务机构主要落实好四项制度。一是渠道管理制度。坚持堵源头、管市场、重防范,配合做好乡镇农资店经营资格审查、筛选及日常监管。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以农业植保、供销生资和邮政服务站3家农资经营单位管理的18处配送中心为主体、400多家农资经营网店为挂靠的农资直供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与挂靠店之间农资专营专供,封闭运行,并且实行追根管理和责任连带,执法中凡是发现问题,对经营业主和挂靠单位实行“双追究”。近年来,镇监管服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有90多家农药经营网店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全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推进,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从产品优势到产业优势、从企业增效到农民增收的“三级跳”,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乳山农资监管得到农业部认可,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批示“乳山模式”在全国推广,乳山也先后荣获“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是创树了乳山农产品质量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对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对外扩大了市场影响,打造起了“安全、生态、高效”的乳山农业品牌,扩大了乳山农业的对外影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日本客商取消每年4—5次的浓缩果汁原料质量检测;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永旺集团将乳山作为农产品采购基地;香港最大的食品进出口商和批发商五丰行与乳山签订了供港苹果基地建设协议;俄罗斯客商主动来乳就蔬菜出口事宜进行磋商,初步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新加坡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在乳山建设无疫病食品区,把乳山作为原料采购地和产品加工区。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调动了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乳山的苹果、花生、大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乳山
共服务机构建设涉及到很多领域、诸多方面,单纯依靠农业一个部门的力量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多个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乳山市从筹建工作一开始,就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长任组织的领导小组,负责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帮助解决人员编制、运转经费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各级的支持和配合,才使乳山的镇级监管服务机构迅速建成。
体会二:发挥作用是关键。乳山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成后,始终致力于服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技术指导、市场监管、服务基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产业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8.乡镇机构改革竞聘报告 篇八
我参加竞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积极上进。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进取、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干,能协调,能干成事,参加工作年来,多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三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四是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深感人生不易,富有人情味,颇具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和其他同志一道,发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扑下身子、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园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我将努力做到:
首先,进一步加强个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本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勤勉好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
其次,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服务,与其它同志一道,齐心合力搞好工作。工作中,敢于吃苦,勇于奉献,坚持务实,不断创新,既讲团结,又求协作,扑下身子、默默无闻,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再次,遵纪守法,严于律已,在干部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守秘密,严守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
如果我没有竞聘上,我也决不灰心丧气,这说明我在某些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一定勤奋努力,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
谢谢大家。
9.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 篇九
刚才,继军书记和宇驰书记宣读了我们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在这次改革中的纪律要求,汪局长代表市委、市政府督查组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把机构改革工作抓好。事实上从今年四月份起,我们就在考虑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并安排县编办、人事、财政对33个乡镇的人口、面积和乡镇财政收支状况、债权债务状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市乡镇机构改革的安排,又多次召开县四大家联席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县委会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大家可能知道,当初按照省市的整体想法,我们县除了乡镇机构改革澄清底子、人员分流这些每个乡镇都涉及的问题外,将有四个乡镇撤并,后来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经过县委、县政府反复做工作,形成了今天宣布的这个方案。应该说,这个方案对于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是最理想的。在昨天召开的四大家联席会议上,四大家领导同志一致认为,我们这个方案最成熟,而且最有利于推动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我们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工作做的非常扎实。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上午召开的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安排部署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乡镇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由于我县被确定为全省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即将实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阶段,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一个黄金机遇期和快速上升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展开的,也是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要认识到这是新时期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固、人才强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抢抓机遇、越位奋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存款等主要发展指标,近些年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2.2亿元,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将会突破85亿元,为固始的奋力崛起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我县被省委确定为全省五个直管县和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联系点以后,固始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在这新的发展基础和起点之上,我们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诸如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我县仍然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落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解决“三农”问题更是今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当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仍达不到这一点。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就是在这种大的形势下展开的。适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有利于使农村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第二,要认识到这是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深化的需要。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使改革不断深化,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扩展。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政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按照中央的设想,农村税费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从20xx年开始,主要任务是通过正税清费、规范税制,治理“三乱”,取消“三提五统”,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概括起来就是“减轻、规范、稳定”。第二阶段从20xx年开始,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同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概括起来就是“两取消、三改革”。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自20xx年全面推开,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全县农民总体负担由20xx年的1.59亿元减少到8076万元,减负47%;20xx年,在全县取消农业特产税;20xx年,全县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使全县农民减负增收5293万元,农民负担在20xx年减负基础上再减34%;,全部免征农业税,使全县农民再次减负增收4615万元,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从此成为历史。通过近年来的农村税费改革,新的农业税制初步建立,农村分配关系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干群关系大为改善。但这只是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对农村基础组织的职能配置和运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必须进一步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不下决心精兵简政,不彻底解决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问题,就必然导致一些地方重新回到“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老路上,导致农民负担反弹,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可以说,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
第三,要认识到这是机构改革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县不断推进机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xx年的机构改革,是建国以来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幅度较大的一次。改革后,县委、人大、政协机关的行政编制精简20%,群团机关精简25%;县乡行政编制由1800名精简为1542名,精简14.3%,公安、司法机关专项编制精简10%。20xx年的机构改革,又对政府有关机构进行了调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乡镇机构改革进展并不理想,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乡镇职能转变不到位。乡镇职能“缺位”和“错位”并存,乡镇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到位,为“三农”服务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各级对乡镇的评比检查较多、较滥。二是乡镇机构设置落实不到位。特别是许多乡镇的事业机构名义上综合设置为四个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原来的七所八站还依然存在。一些乡镇政府大院各类站、所、办和中心的牌子挂了十几个,专门用来应付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种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尽管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三是乡镇超编人员分流不到位。我县行政编制一直控制很严。乡镇机关即使加上撤乡减编因素,人员仍不超编。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超编严重。截至20xx年底,乡镇农业、文化、村镇建设、计划生育“四个中心”加上劳动保障所,总核编制数1251名,而编制台帐反映,实有人员4129人,超编2878人。平均每个乡镇125人,超编82人,少数乡镇超编上百人。如果加上分配、安置后没有报到上班的人员,实际超编人数还会更多,人员分流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乡镇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混乱。由于过去多口进人,加上经常性的编制冻结,而正常的分配、安置又难以避免,造成编制管理悬空,进人多、入编少,人员膨胀难以控制。还有一些乡镇违规办事,私招乱聘。不少乡镇对工作人员既不按职位或岗位管理,也不按行政和事业管理,人员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人员混岗现象严重,分不清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不清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专项清理工作,从清理的情况来看,虚报、冒领、多领和超标准、超范围领取财政工资、离退休费以及补助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乡镇债务沉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大部分乡镇都有债务,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个别的甚至达到上千万元。许多乡镇人员的工资执行的是几年前的工资标准,有的甚至连职工生活费也不能按时发放。对以上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解决。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决心把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到位。
二、明确重点,突出抓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央及省市精神和我县实际,这次改革不搞过渡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2月20日前完成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权责一致、精简效能的原则。既要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符、事权与财权匹配,又要切实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坚持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原则。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进,又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确保大局稳定;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配套改革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配套改革,又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县乡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定位,调整乡镇布局,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优化组合乡镇事业单位,分流超编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确保乡镇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搞好改革,我们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做好各个方面的改革工作,又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整合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我县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改革方案规定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已经比较精简和规范。按照免征农业税后对乡镇机构编制配备的新要求,我县乡镇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要在落实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调整、规范和精简。一是调整规范乡镇机构和编制。乡镇党政机构,坚持原定的三个机构数额不变。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6个,即: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财税所、民政与劳动保障所,其中乡镇财税所由县财政局管理。原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除兽医站按上级通知维持现状外,其它各站、所必须进行实质性合并。乡镇国土资源所作为县直派出机构,也要在这次改革中设置到位。乡镇机关编制不得突破省核定我县的乡镇行政编制数,乡镇机关工勤人员编制,按行政编制10%的比例核定。乡镇机关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编制,仍按20xx年县乡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核定。乡镇事业单位的编制,在不突破省核定我县乡镇事业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合理核定分解到各乡镇事业单位。二是精简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求是从原来的7至12名减少到7至9名。精简下来的乡镇领导干部,作为过渡可保留原职级待遇。要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坚决清理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三是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按照分类指导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整合乡镇事业单位。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服务要推向市场。要逐步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优化整合事业所站资源。从严控制公益性事业所站的规模和数量,今后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行设置的要改制转企,不能转制的,要予以撤销。
第二,要切实搞好乡镇超编人员分流工作。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涉及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历次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推进这次改革的关键点、难点,是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这次改革要切实解决人员分流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要真正解决过去有些地方存在的“分而不流、流而不走”的问题。一要坚决清退非正式人员。对乡镇的各类非正式人员,凡是临时借调、临时聘用的人员,凡是没有经过组织、人事、编制、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正式手续的人员,凡是假身份、假证明、假手续等弄虚作假的人员,不管什么关系,都要一律清退。凡是被清退的人员,一律要张榜公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该清不清、弄虚作假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二要规范竞争上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搞好正式人员的竞争上岗。上岗和分流人员名单必须公示,严禁暗箱操作。分流人员必须离岗,不能与在职人员混岗,更不能轮流上岗,严禁搞编制混用和轮岗分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要严格按编制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三要认真落实人员分流政策。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这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定岗分流、财政及社会保障的有关文件,来保证乡镇人员分流。主要措施是:明确近几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考录工作人员,要把符合考录条件的乡镇分流人员作为考录对象之一;对到今年底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乡镇行政机关正式在职人员,分流后退出编制序列,未就业的每月按本人20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70%发放基本生活费,其中任副科级干部十年的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乡镇机关正式在职人员,本人自愿、经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可视其工作年限一次性发给辞职费;乡镇事业单位分流的正式人员,退出事业编制序列,可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5年1月起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1995年以来历年的档案工资为交费基数,按11%的比例补缴个人帐户资金,退休时按照企业办法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分流前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分流后可以个人身份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计发保险金;乡镇事业单位正式人员,自愿辞去公职并与单位办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手续的,既可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比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未就业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可比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条件的,可向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所有这些政策措施,各乡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
第三,要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撤并工作。我们县乡镇撤并工作任务不重,85年丰港是全圩区,因为考虑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设立了丰港乡。1991年大水以后,修建了桥沟大桥,现在无论是从今后的防汛,还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乡镇对区域的拉动功能、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来看,丰港、桥沟两乡合并都非常合适。不要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乡镇合并,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不论是丰港、桥沟两乡的乡干部,还是村干部和群众,都不要带着感情色彩来看这个问题,乡村干部更不能带着个人利益来看待这个问题,来对待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你是从个人感情角度还是从个人利益角度,这次动员会以后,认识都必须统一。如果你仍然带着个人利益来对待这次改革,消极地、被动地、应付地对待这项工作,不客气地讲,县委、县政府将视其态度、行为来考虑你下步工作走向。对于个别干部不顾大局,擅自煽动或宣传、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抗改革、对抗乡镇机构合并,我们将按照纪律要求,该采取组织措施,坚决采取组织措施,处理你没商量。希望在这一点上,两个乡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对于你们个人的使用问题,要相信县委、相信组织会作妥善安排的,不要担心这,顾虑那,你们胡思乱想有什么用?唯有一条路就是投身到改革中来,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来接受组织上对你的考验。我相信,两个乡的党政人大班子的同志和广大干部会做到这一点。昨天四大家联席会也作了研究,两乡合并,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县委、组织部长周辉,县人大副主任张守忠,副县长王振庆,县工会主席周炳华牵头,从组织、人事、财政抽调人员,今天下午要进一步研究。总的一条,保证固始的乡镇机构改革不给市委、市政府添麻烦,保证固始的改革工作正常进行,保证固始干部思想不乱,保证固始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第四,要转变职能,理顺县乡关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关键在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特别是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重新界定乡镇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改进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到提供政策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得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得直接干预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省、市的安排,清理省、市、县三级下达给乡镇的一票否决和评比达标项目。凡不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票否决项目 ,以及不应该由乡镇承担的评比达标项目,要一律取消。对保留的评比达标项目,也要严格进行规范,不准随意扩大评比检查内容和范围。今后,凡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准转嫁给乡镇政府承担。上级有关部门需要乡镇配合工作的,要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对乡镇的工作考核只限于乡镇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一年一次,并且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
第五,要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搞好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是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要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坚决堵住不按编制多口进人的“口子”,建立有效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省委、省政府决定,乡镇的行政和事业编制,由省一级实行宏观管理和总量控制,5年内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乡镇领导职数一经确认,不得改变。要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制度,严把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关。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满编后,一律不准增加新的工作人员;乡镇领导干部调整交流的,也必须在编制内和职数内进行。要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实行县级统发;县级财政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供的编制内人员名单和人事部门核准的工资标准,逐人逐月发放工资。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和有关县直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年度责任检查和离任述职报告制度;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和纪律的行为。
三、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一,要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估计到这次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在改革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上,都要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和明确的处理办法。要严格掌握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切实把握改革动态,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要统筹兼顾,做到机构改革和各项日常工作两不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县处级干部要深入所联系乡镇,加强指导和督促。乡镇党政一把手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本辖区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经上级编制部门审核后,报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要密切配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县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劳动等部门,要分工负责,积极配合机构编制部门做好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部门“条条”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构编制的膨胀。县直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克服部门利益,带头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切实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乡镇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核定,不得要求上下级机构完全对应。部门代党委、政府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不得涉及机构编制事宜。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规定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无效。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管好机构、管好编制、管好领导职数,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纠正。
第三,要保证按期完成。省委要求,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年底前完成,不留过渡期,不准拖延。市委要求十二月十日前各县区全面完成人员定岗分流任务。这是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也是总结历次机构改革得出的一个基本经验。乡镇要有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固始县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迅速贯彻落实,不折不扣执行,确保按时完成。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完成之前,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再调整。要加强督导检查,县派到乡镇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同时担负乡镇机构改革督导任务,机构改革不结束,督导组不撤回。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检查验收。
第四,要营造良好环境。要搞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增强透明度,让乡镇的每个工作人员对改革政策都能熟悉和掌握。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阻挠改革、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推荐阅读:
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11-03
浅谈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10-10
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会议上的讲话10-03
林业机构改革方案06-16
江苏机构改革方案09-10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06-26
机构改革八种关系07-13
国务院机构改革20107-27
山西省机构改革方案08-08
国家税务局机构改革方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