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2篇)
1.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一
演示实验:如上图
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
举出生活中的实验事例来说明热能的变化。
注意让学生模仿研究动能的方法来研究重力势能。
结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 焦耳
课堂 总结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学 内容 课 题 主备人
课
程
标
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随堂练习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完成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2)
2.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二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中, 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了利用斜面、铁球、木块等器材组合开展的实验探究 (如图1所示) 。
但是, 在实验中发现用这些器材组合开展实验探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 被球撞击的木块在前进中位置倾斜, 不便确定其被撞出的准确距离。其次, 球在斜面上滚下时经常会偏离直线轨道, 不能正撞在水平停放的木块上, 且会从木块边缘滑落, 课上要拣球, 浪费实验时间。最后, 在课堂上组合这些器材不能省时省力, 组合不到位会使木块二次被推进的距离差距变小, 实验效果不理想。为此, 对教科书的探究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一、“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实验的改进
1.“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实验改进的装置图 (如图2所示)
2.“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实验简图 (如图3所示)
3.“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仪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 所需材料 (如图4~图5所示)
(1) 主要材料:2块长50 cm、宽10 cm、厚2 cm的两面平滑的长木板;直径为2 cm的钢球1个;直径均为1.5cm的钢球和玻璃球各1个;磁带盒1个。
(2) 辅助材料:宽1.5 cm、长50 cm的皮尺 (带刻度0~50 cm) 、废笔芯3个、直径为2.5 cm、厚度为1 cm的象棋棋子3个, 彩色广告纸若干张, 小合页2对 (4 cm×3 cm两片金属构成的铰链) , 门鼻儿1个 (10 cm×3 cm, 用于门上加锁) , 长9 cm、直径约为5 mm金属钥匙链一段, 长4 cm、宽2 cm的一段钢尺, 一段长细钢丝, 螺丝钉5枚。
(2) 制作方法
(1) 挖凹槽, 做轨道 (如图6所示) 。
先把两块木板表面推平滑, 然后在两木板中间挖出一个深4 mm、直径2 cm的半圆形光滑凹槽, 作为钢球运动时的轨道。
(2) 连木板, 做支架, 成斜面 (如图7所示) 。
木板1做斜面, 木板2做水平面。木板1背面中央固定门鼻儿挂上手链, 就成了一个支架, 可支可放。用一对小合页把两块木板固定在一起, 木板1, 2可随意弯折成不同角度, 也可折叠重合放置。
(3) 磁带盒再加工。
磁带盒作为被撞物体, 通过它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磁带盒两宽边缘用胶水粘超过它厚度5 mm的长塑料条 (材料即为磁带盒的侧面边) , 使其恰好横跨木板2两边, 且卡在木板两边。当球撞击到盒子上时, 盒子会在木板上直线滑行, 它的位置不会倾斜, 钢球也不会落地。
(4) 贴刻度, 做小旗, 明位置。
木板2面向学生的侧面上粘贴长50 cm的皮尺。木板1 (斜面上) 从距自由端5 cm处每隔14 cm粘一红色纸条, 纸条宽4 mm, 这样斜面上就有了3条醒目的刻度线了;不同颜色的广告纸折叠成3面漂亮的旗面, 旗杆为笔芯, 木质的象棋子为旗杆的底座。3面小旗作为被撞击的盒子终止位置的标志。最后, 木板统一涂上白色, 仪器美观大方。
(3) 使用方法
“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探究仪的使用 (如图8所示) :
(1) 把画有3条线的木板1支起, 成一斜面, 木板2水平放置。
(2) 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放置一个经过加工的磁带盒, 第一次分别用大小不同的球从斜面刻线1处自由滑下, 观察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第二次, 磁带盒放回原处, 让大球分别从刻线1, 2和3处自由滑下, 观察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每次实验时, 磁带盒到达的位置放一小旗。通过比较磁带盒被推进的距离来说明小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物体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是:质量、速度。
(3) 实验数据 (见表1、表2) 。
二、用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设计
在本章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中, 课本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表现物体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室的器材及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多能够体现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但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演示却很少。如何让实验能够真实、直观再现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现象清楚、过程完整?如何使实验更便捷、用时少、效果好?经过笔者的摸索研究, 把上述教具稍作改进, 可用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演示和学生的分组实验。
1.“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装置图 (如图9所示)
2.“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的简图 (如图1 0 所示)
3. 制作方法
(1) 自制带指针的弹簧
一段细钢丝自制成一段11 cm长、截面直径为2.5 cm、弹性良好的弹簧, 弹簧一端留一段长5.5 cm的直钢丝, 在长4 cm处向下垂直折1.5 cm长, 且把1.5 cm长涂成红色, 作为弹簧起始端标志的指针。弹簧起始截面上镶嵌一个大小与截面积相当的薄铁片, 目的是为了让球撞击到弹簧上时弹簧受力均匀且不会卡住球。
(2) 固定弹簧支架
在木板2自由端侧面中央位置, 用螺丝竖立固定一钢尺, 钢尺可旋转, 用时钢尺竖起与木板水平面垂直, 自制弹簧终端可以套在钢尺上;不用弹簧时, 从钢尺上摘掉弹簧, 旋转钢尺至水平位置, 使其紧紧贴在木板2边缘。
4. 使用方法 (如图11所示)
让铁球从斜槽的顶端自由滚下进入水平槽中, 在水平槽的一端固定一弹簧, 观察到球与弹簧撞击的过程, 说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
有刻度、用小旗确定被撞物体的位置, 旗帜鲜明, 对比明显。撞击弹簧时, 弹簧被压缩、反弹、恢复原长的这个过程, 用指针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 观察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过程形象直观。
三、该教具的优点
(1) 简单易做, 取材容易, 造价低廉, 便于自制和推广。
(2) 结构简单, 支架可折叠, 轻巧灵活, 外形美观。
(3) 仪器附件大多为废旧物品, 经济环保, 变废为宝。
(4) 易于操作, 实验方法简单, 能形象生动、完整地证明物理规律。
(5) 能鲜明地展示实验现象, 可见度、演示效果好, 可用于教师演示或者学生探究实验。
(6) 纠正了传统实验组合的缺点, 一个器材可做两个实验, 节时高效。
3.动能和势能 篇三
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3.掌握分类法,控制变滑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 具〗
斜面、平板(装有三个轨道,其中两个一样高,余下一个高一点)、三个小球(其中两个一样,余下一个质量较大)、两块相同的木块、多媒体课件。
〖重 点〗
1.动能、势能的概念
2.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
〖难 点〗
能的概念、势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有关能量的片段),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能量,简称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应用,能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对应不同的运动形态,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能、内能、化学能(对照播放的片段说明)等等。我们将逐步认识和学习各种形式的能量,本节课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二、进行新课
1.能量的概念
(1)复习功的概念,推动粉笔盒在讲桌上移动一段距离,分析重力是否做功,推力是否做功,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2)课件演示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在碰撞木块的过程中,小球是否做功?
(3)教师归纳讲述: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反映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能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
2.动能、势能
(1)课件展示,六幅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让学生将它们分类。
①流水推动竹排 ②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③飞鸟撞坏飞机
④拉长变形的弓 ⑤高举的打桩机重锤 ⑥压缩变形的弹簧
(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将上述事例按动、势能进行分类,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板书。
3.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微风只能使树枝轻轻摇动,而飓风却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让学生体会到动能大小)。
(2)演示实验
A、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向下滚(同时碰撞木块,表示速度相同)、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讓一个以一定初速,另一个从静下从同一高度下滚、碰撞木块(不同时碰撞木块表示速度不同,先碰的速度大,后碰的速度小),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大的物体,动能大。
师生共同归纳上述得出结论: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反馈检查: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路道上,不同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为什么骑车的速度不要太快?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质量一定的车,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为了安全应限速,质量大的大型客车、载重汽车速度大,动能就更大,为了安全应规定速度慢些。
4.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
C、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向下滚,小球同时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D、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向下滚,小球不同时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高的物体,重力势能大,归纳上述得,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举高度有关。质量相同时,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位置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反馈检测:引导同学们讨论“瑞士的大笛其桑斯大坝高284m,我国葛州坝水电站的木兰河坝高70m,有人说前者水的重力势能比后者的大”,能够这样简单地得出结论吗?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说明,比较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时,要考虑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不能只看高度,不看质量。
三、小 结:引导学生归纳。
四、作 业
1.分别举三个物体具有动能,势能的实例。
2.教材第117.2。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做功,它就具有能量,单位:焦耳。
2.动 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4.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 篇四
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簧片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
(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回答上述问题)
2.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回答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
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
演示课本图1-7(水平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教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始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从弹簧形变最大到恢复原状:弹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钢球的动能。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单摆,引导学生观察摆球在高度最大处和最低点的速度大小,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②人造卫星:教师先指出:卫星在远地点,势能最大,在近地点势能最小。问学生:卫星由远地点向近球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怎样变化?能量怎样转比?引导学生回答: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势能减小了,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速度增大。再让学生回答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能的转化情况。
③撑竿跳高: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可由教师分析讲解。为使问题简化,分析时一律不考虑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时向上的速度决定。即起跳时的动能转化为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撑竿跳高时,人在起跳时使撑竿弯曲(形变),这时人具有动能,撑竿具有弹性势能。到最高点时,撑竿恢复原状。人的动能和撑竿的弹性势能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故撑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导学生回答:起跳时为什么人要向下猛压跳板?(答:使跳板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人离开跳板时的动能是哪里来的?(答: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来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决定?(答:由起跳时的动能,也就是由跳板形变最大时的弹性势能决定)
注意:不讨论人在空中的翻转。
3.板书设计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皮球具有的弹性势能是哪里来的?(答:由动能转化来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动能,这个动能是哪里来的:(答:弹性势能转化来的)
最后提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点,说明这一过程能的转化情况?
(点名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滚摆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
教师点明:消耗掉的机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这个问题以后将学到。
(3)物体能做功才具有能,举高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为什么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回答:举高的物体落下来具有动能,动能可以做功,但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我们说势能可以做功,实际上是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而做功)
(4)钢球落在钢板上,也会反跳起来,反跳时的动能是怎样转变来的?教师指出:钢球和钢板相碰,也要发生弹性形变,只是这个形变较难觉察。事实上,任何坚硬的物体相碰时,都要发生形变。
然后让学生回答。
5.布置作业
(1)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①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②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远处地上;
③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
(2)你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汽车司机在开车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门,加大速度。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3)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
5.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五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 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1.2过程与方法 :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2 教学难点
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师】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能的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6.2新知介绍
1、动能
【师】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师】现在,同学们观察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生】举例说明,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
【师】那么,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原理】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时,会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 【师】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生】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师】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生】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师】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生】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实验现象】
【师】从改变变量中,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生】控制其他变量时,铁球A从越高的斜面滚下,碰撞木块后,木块滑出得越远。【师】观察,把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师】然后,我们应将运动速度稳定下来,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取质量大于铁球A的铁球C,一起实验:
用铁球A和铁球C分别从斜面上滑下,但应保证A和C下滑前位于斜面高度相同,观察铁球A和铁球C将B撞远的距离。
【师】观察实验现象。
【生】质量更大的铁球C能够将木块撞得更远。【师】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师】所以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车子要限速了吧?运动速度越快,所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时候,造成的危害也会越大。学以致用哈。
2、势能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师】从高层建筑上扔下的西瓜皮,会将停在建筑物旁的汽车砸出很深的伤痕,也是因为西瓜皮在建筑物高处时具有了能量。
上述情况中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它的定义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什么叫处于高处呢?被举高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思考一下。
【生】处于高处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这里的“高处”是指对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重力势能越大。
【师】同样,我们通过下列实验来探究重力势能的相关因素。
【实验器材】一把刻度尺(它是用来测高度的),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我们用铁球和木球从高处下落后进入细沙的深度,来判断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首先,用铁球B来做实验,因为同一铁块的质量相同,根据刻度尺选择出三种高度值,如125px、250px、500px,分别将铁块放在这三个高度上,让其下落,观察它落入沙坑中的深度,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第二次,我们用外形相同的铁球B和木球A进行实验,在刻度尺上选出同一刻度,分别将铁球和木球让其下落,观察它们落入沙坑中的深度,填入下列表格中,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重力势能越大。
【师】在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外形相同的铁球B和木球A呢?如果不一样?会对实验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讨论
【师】
有一把弓箭,放在桌子上对着你,你怕不怕? 【生】不怕
【师】那如果他的弓弦被拉开,对着你,你怕不怕? 【生】………… 【师】
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实验】同样的弹簧,压缩到不同程度,弹射相同的物块A,图2中弹簧压缩形变更大,能够将物体A上升得更高。(hb>ha)
【实验结论】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课堂小结
总结: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重力势能越大。课后习题
课堂练习
1、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在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C)
A.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B.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2、下列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C)A.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 B.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 C.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D.被压扁了的皮球
3、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 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B)A.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4、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最高到达c处,然后掉头向b运动.对a、b、c三个位置:小球重力势能最大的是、动能为零的是、机械能最大的是
(填写位置序号).
答案:aa、ca
5、蹦极是一项极限体育运动,如图所示,A点最高点、B点为弹性绳自然伸长的位置,蹦极人在C点受弹性绳的弹力与自身重力相等,D点是能下落到的最低点.在蹦极人从A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填“B”、“C”或“D”)点动能最大,在这个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都转化为
能.(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C;弹性势
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三课时动能和势能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2、势能
6.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篇六
我今天在九年级上班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作反思如下:
《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第十五章《功和能》的第四节课。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大量选择网络资源创设物理情景。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新课导入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分析应用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这对本课的理解和实践大有好处。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习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本节课的实验也可选用动画展示,但是动画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好。本节课还应该多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7.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篇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动能和势能》,下面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所讲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动能和势能》。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能量埋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对于力对物体做功能够判断并且进行计算,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做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本节课属于一级主题能量的二级主题中的第二个内容机械能,课标要求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能量的概念,能的单位,知道能量与做功的关系。2.认识动能和势能,能列举出动能和势能的实例。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4.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下节课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才能准确判断下节课动能何时能的变化及转化,便于学生理解内能。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但势能课本说的比较笼统,定义给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势能的定义。
四、教法分析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时,运用举例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则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
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此外还采用提问引导法
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本节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
播放影片《超强台风》
片段并提出问题:影片中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用震撼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发现物理问题,引出能量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 1.能量
引导学生说出能量的概念并完善(能够做功表示有做功的本领,不一定正在做功)根据能量的概念列举生活中具有能量的物体(副板书学生的举例并做好分类,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适当提示)
设计意图:巩固能量的概念,加深对能量的理解,并由学生列举出生活实例进行分类,为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做好过渡。
根据学生举例引导学生说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设计意图: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识别各种能量的形式,学会利用分类法找出事物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2.动能 提出问题:
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猜想:(新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选小组代表讲述实验过程。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何反映动能大小?
如何控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控制质量不变并改 变速度大小 ?
都是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降低设计实验的难度、及时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出示练习题: 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点,体现物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引导学生生活中注意交通安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3.重力势能
观看视频,高空抛物实验引出质量和高度影响重力势能 怎样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请同学们思考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在设计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进行思想教育 4.弹性势能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设计过程,说出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学以致用
出示本节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本节小结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及研究能力
(五)课后作业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为学习下一节机械能及其转化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
8.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 篇八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 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 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做机械运动。
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
学生:机械能。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
学生:动能和势能。
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
二、新教学
(一)、动能
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在运动。
教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
学生:动能。
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
【板书】
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教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的物体吗?
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
教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
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最佳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
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 D )
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
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
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
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3、想一想议一议
车型 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车7060
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
……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 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
(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3、动能的利与弊
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
——势能转化而。
二、势能
(一)重力势能
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板书]1、重力势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设: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验证猜测?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最佳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
【板书】总结归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三、堂小结:
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堂练习:(演示稿)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B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一)
2、预习本P92—93页
9.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九
2.关于动能,应讲明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推动物体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为容易讲清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并做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将弹性势能提到重力势能之前讲。
3.势能应是物体系统(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应当是重锤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而重力势能表现它做功本领时,通常有一个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但在本节课中都不宜引入这些内容。只能让学生粗略地知道,举起的物体能够做功。
4.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引入势能的相对性。只能统一地用地面做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
10.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 篇十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 2》(必修)中,第7章第4节“重力势能”中的内容。“重力势能”是下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功能关系、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及体验建立过程。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设计思想 首先,引入重力势能概念时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些自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高处物理具有潜在的能力——重力势能。通过实验,体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得出重力势能的公式。
接着,以例题计算引出高度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在研究重力势能时应选取参考平面或零势能面。在零势能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解释重力势能“+” “—”号的含义。
其次,在掌握了势能零点的基础上,通过一道分组计算,发现,选取不同的是势能平面,计算得出的重力做功的大小是一样的,从而得出结论: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在两个不同位置之间势能的差值是确定的,并不随参考平面的改变而改变,即重力做功具有绝对性
最后,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推出的WG = mgh初 – mgh末,得出结论,正功势能减少,负功势能增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
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合已有工具,配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关系,发现新的学习;
过程中配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发现新的知识
[情感目标]
1.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铺设、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的研究过程,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兴趣。
2.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预防高空坠物的危险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流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电子教鞭、标有刻度的塑料管(每个刻度4厘米)、两个质量和大小不相同的沙袋、装有沙子的瓶子、固定在筷子上的泡沫片、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入新课 播放雪崩视频?
提问:为什么圣洁漂亮的雪一旦形成雪崩,就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这种能量是什么能量?那么它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为了能理解以上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重力势能(板书) 学生回答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3分钟 展示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重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点)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难点)
听教师解读,并记录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分钟
进行新课
一、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什么是重力势能?阅读课本。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用EP表示。
并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得出定义
猜想与假设 通过对运动实例的观察与分析。 2分钟 2、重力势能大小
演示实验【提供实验器材:标有刻度的塑料管(每个刻度4厘米)、两个质量和大小不相同的沙袋、装有沙子的瓶子、固定在筷子上的泡沫片】
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将同一个沙袋从不同的高度释放,观察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沙袋从同高一度释放,观察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沙袋的释放高度越大,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沙袋的质量越大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
归纳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书):重力势能公式:EP=mgh
3.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
4. 重力势能是标量
5.相对性(板书)
例题:
一个质量为10kg的投影仪,把它吊在一张高1m的桌面上空2m处,这个投影仪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呢?此投影仪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呢?(取g=10m/s2)
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其数值由参考平面的改变而改变
(板书)
上方
参考平面
下方
计算重力势能之前需要先选定参考平面。
例: 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2)
结论:
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不同
重力做功的多少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沙袋的释放高度越大,在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质量大的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
动手计算,让两个同学上讲台把答案写出
认真听讲并记录笔记
认真做笔记
思考、动手计算
训练学生的观察及总结归纳能力
11.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篇十一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考纲要求:二级 教学目标】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动能表达式
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动能有何启示?
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讨论动能应该从力对物体做的功入手分析。
在以下简化的情景下求出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推导过程:
问题:教材上说“mv2”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为什么这样
21说?
分析: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与过程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所以“mv2就是我们要找的动能表达式,即
21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 Ek12mv2
问题: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分析:动能是标量,单位与功相同,国籍单位制中都为焦耳
2、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就可以写成 WEk2Ek1
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mv22,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
221112mv2212mv12,上式表明,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问题: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分析:(1)定理中力所做的功W,是指物体合外力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2)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W>0,则物体动能增加。
(3)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W<0,则物体动能减少。
问题: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分析:(1)动能定理,我们实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做曲线运动时,仍可以用分割求和的方法得到动能定理。故对任何过程的恒力、变力;匀变速、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都能运用。
(2)若物体的运动由几个过程组成,而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把多个过程看成一个全过程研究,但功应该为各个阶段合力做功的代数和
3、例题
12.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十二
动能和势能
课题: 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初步了解动能的大小和势能的大小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科学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问题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3、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功和喜悦。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四、法制渗透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教育。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2)会运用生活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需要器材:斜面、斜槽、水平面、质量不等的小球、木块、小车、质量不等的钩码、铁架台、刻度尺、装有粉磨砂的盒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视频展示引入
用“怎样才算做了功”提问 ,回顾功的两要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功的单位。教师演示实验和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引入能量的概念。(课前必须进行诊断补偿、扫清知识缺陷。)
二、新课教学
(一)能量
1、定义: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课件展示)
2、单位: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课件展示)
3、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媒体展示的水对房屋、电线杆能够做功,实验中小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小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小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对它推动的物体做功。(通过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飞驰的汽车、正在跑步的运动员、流动的水和各种运动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加深对动能的理解,使问题得到解决。)
2、习题巩固物体是否具有动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进而通过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平时的学习,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实验事实来评判。)
3、学生实验(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然后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想想议议】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渗透法律知识,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列举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事例,加深理解)
(三)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利用前面探究的基础,进行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高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等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渗透法律知识,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媒体展示)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四)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有关。同种材料,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69最后两段,总结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所学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教学小结
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及其单位。(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随堂练习
1、动能的多少由物体的_____和_____决定,重力势能的多少由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弹性势能由物体的____________决定。
2、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一个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不变 作业布置
1、课本P70第1、2题作业;
2、相关习题的巩固与练习。
(让学生多方面的理解和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具有的能量。
2、运动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二、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的具有的能量。物体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势能就越大。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09-06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09-07
新旧动能转换工程08-03
新旧动能转换知识产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