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满地现代文阅读答案(精选10篇)
1.月光满地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一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冯骥才
人生有些机遇碰巧只有一次,过后一定会留在记忆里。比如这次在维也纳,驻奥大使史明德先生对我说,我国使馆在维也纳买了一处房产,是一座带花园的小楼,属于奥地利国家历史文物,就守着世界文化遗产美泉宫的东门。大使夫人、翻译家徐静华还补充一句:是两座楼,主楼和配楼。贝多芬曾在主楼里边弹过琴,配楼是舒伯特的故居之一。历史文化积淀都很深厚。这地方已经整修好了,他们很想请我帮着看看怎样做得更精更深。大使说,贝多芬弹琴那座楼楼上有间刚刚收拾好的客房,我可以来住两天体验一下。
这邀请可胜过连续三年的山珍海味!
当我拎着手提袋来到这楼前,即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簇密的松杉映衬着一座淡黄色古典巴洛克式建筑,沉静而端庄,乍一看与美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一致,颇有些皇家气息,它不是美泉宫的一部分吗?在历史记载中,这房子建于1793年,法国建筑师设计。它最初的主人是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建立过功绩而被封为贵族的犹太商人卡尔瓦茨特之子莱蒙特瓦茨特。莱蒙特豪爽好客,终日宾朋满座。那镌刻在二楼山墙中间黑色牌子上的古希腊文欢迎一词,不正是二百多年前好客的主人莱蒙特浪漫生活的写照吗?然而奢华的生活是不会被人记住的,留在历史上的是贝多芬曾在这座楼里弹琴的故事。
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它究竟怎样神奇不凡?
徐静华引我穿入院门。阳光正把一大片树影斑驳地铺在满院的绿茵上。各色小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显出当今主人的精心。一座半隐在远处的中国式的亭子引起我的兴趣。据说,修整院子时有人建议将亭子改造后重新涂漆。徐静华说,我们不同意做任何改动,历史的东西应该保持原状。
我自然赞同这样的做法。
这个木结构的亭子看上去像个木笼,四四方方,亭顶没有翼然的飞檐,却正是那个时代(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眼睛里的中国形态古朴、纯净、敦厚。就像那时代西方瓷器以及美泉宫墙纸上的中国形象。
我终于站在贝多芬弹琴的圆厅里贝多芬站在这圆厅里是18。那年他30岁,刚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他的精力与才华正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据说那天厅里摆放着两架钢琴,他和另一位出色的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彼此在键盘上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思想与非凡的灵感,进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用惊人的才气感动与启发对方,待到两人一同进入神交与知音的境界时,便并坐琴前,四手联弹。那场面一定让在场的深谙音乐的维也纳人兴奋得发狂。
那个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美妙的想象。
比起这座主楼,那边尖顶的配楼小一些。但楼内结构却曲折得有点神秘感。从狭小盘桓的楼梯登到尖顶里的阁楼,正是舒伯特住过的空间;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这叫我联想到在巴黎附近奥维和的那个梵高住过的小楼与小屋。舒伯特一生只活了31岁,一直住在维也纳。他自18离开寄宿学校,18专事写作,生活贫困交加中,却不断创造出《圣母颂》、《小夜曲》、《鳟鱼》等这些人间的仙乐与天音。直到1825年他的作品才得到出版,1827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刚刚脱贫的舒伯特,一年之后(1828年)就与世长辞了。他一生写了一千部作品。他蜗居在这阁楼里是在哪年?写下了哪些作品?这些都还有待音乐史家的考证。
我真的住进这座令我敬畏的楼中。心里感动,入夜难眠。午夜时分干脆爬起来,走进贝多芬弹琴的那个圆厅。没去开灯,穿窗而入的月光使厅内既晦暗又明彻。我忽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开篇的琴音恰如眼前这种银浆泻地的感觉。那一瞬,我感到月光有一种神奇的质感,触摸一下,光滑与清凉,有如将手浸入水中;我还感到阳光属于世界,月光属于心灵。因为人只有在月光里才能回忆。
我一边想着月光曲的旋律,一边在屋里轻轻走着,忽然从后窗看到月下那座银白色、美得有点孤独的舒伯特小楼,不觉想起这两位音乐巨匠的交情。
贝多芬年长舒伯特27岁,他们去世却一前一后只隔一年,也算同时代人吧。
贝多芬在这楼里弹琴时,舒伯特才3岁。他们没有在这房子里相遇过,却把各自的人生足迹和艺术情感留在了这里。
贝多芬对待舒伯特,很像舒曼对待勃拉姆斯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才华。
贝多芬病危时,请人把舒伯特叫到病床前,对舒伯特说:你的音乐里有神圣的光,我的灵魂属于你。
贝多芬去世后,舒伯特高擎火炬为贝多芬送葬。一年后,他也去世了,家人遵他遗嘱,把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地旁。他们的灵魂紧紧相靠。
这时,我心中响着的月光曲,已经把那个尖顶的小楼笼罩。光影婆娑中,我已经分不出月光和月光曲了。
转天,我在楼里楼外转来转去才明白,何以有昨夜那些时光倒流般的感受。
因为我陷入历史中。
经过二百多年、几易其主的老房子,原先的一切早已空空如也。历史在哪里呢?我细心留意便注意到,它圆厅独有的凸形窗玻璃得到刻意的保护,仅存的壁炉、座钟与吊灯被视为珍宝,地窖里的宗教壁画如同刚被考古发现一般原封未动。一切修补都采用原先的形制、材质与制作方法。历史不怕缺失,就怕添加。历史的真实是用真正属于它的细节证实的,不管还剩多少。这就是历史、也是文物保护的严格之所在。
当然,如果为了赚游客的钱,给历史披金戴银而糟蹋了历史就另当别论了。
史明德大使说,奥地利人对历史修复十分严格。在修整这一建筑时,我们派去一支中国人的`精装修队伍,奥地利派了专业的古建修复技师进行指导与监督。连墙的颜色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色板调色。然而,我们修复的原则是百分之百遵照人家的标准与尺度。奥地利的文物保护局长弗里德利希达姆博士称赞中国是热爱和善待这座建筑的主人,他们按照古建保护要求所完成的工作,堪称楷模。
由这句话,我延伸想到,只有我们尊重别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也会受到人家的尊重。这也是现代文明和文明社会的准则。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国使馆在维也纳买了一处房产,属于奥地利国家历史文物,有两座楼,主楼和配楼。贝多芬曾在主楼里边弹过琴,配楼是舒伯特的故居之一。
B.贝多芬30岁那年,因为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在阳春五月里,他和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在这圆厅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
C.虽然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
D.作者特别注意到,它圆厅独有的凸形窗玻璃得到刻意的保护,仅存的壁炉、座钟与吊灯被视为珍宝,地窖里刚被考古发现的宗教壁画一般都原封未动。
E.作者因机缘巧合住进了舒伯特小楼。文章在描述与小楼有关的贝多芬和舒伯特两位伟人的生平事迹后,引申出奥地利政府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升华了文章主旨。
17.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这个地方神奇不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概括。(4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一瞬,我感到月光有一种神奇的质感,触摸一下,光滑与清凉,有如将手浸入水中,我还感到阳光属于世界,月光属于心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9.历史不怕缺失,就怕添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6分)
参考答案:
16.BD(B在阳春五月里错,原文是他的精力与才华正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是形容他的精力与才华,而不是说他演奏的时间。D刚被考古发现的宗教壁画一般都原封未动错,原文是地窖里的宗教壁画如同刚被考古发现一般原封未动,是以此作比较,说明壁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7答案:①这个地方见证了贝多芬的惊人才气,也给维也纳人带来了非凡的音乐享受;②这座小楼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美妙的想象;③小楼的建筑外观及里面的装饰都得到刻意的保护。(每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8答案:通感。(2分)月光本来是视觉形象,但在作者笔下,它变得可触可感,化视觉为触觉,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和清凉,使读者如身临其境,(2分)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贝多芬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分)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的景仰之情。(1分)
19答案:(1)理解:历史古迹(历史文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淘洗后,缺损在所难免,但它仍是历史本身,如果人为地添加或补充,反而破坏了历史原貌,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2分)
(2)感悟:奥地利人对历史文物的修复、保护以及对文化的尊重,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反思。破坏和重建似乎是我们对待历史文化常有的思维。要么就是不重视,肆意破坏,毁尸灭迹;要么就是利益当头大肆重建,到处是所谓的文化“圣地”,到处是伟人故居,但真正的历史、真正的文化在哪里?这些现象让我们心痛。我们应当反省,还历史本来面目。(联系文章内容及现实,大意对即可)(4分)
2.现代文阅读答案(定稿) 篇二
《龙眼与伞》
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雪地烤红薯》17.(2分)烤 送(每空1分)18.(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可)19.(3分)D 20.(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雪地里的红棉袄》20.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21.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强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22.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卸货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23.(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磊”,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细节描写。
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13.用材考究,极为奢华;色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图案形象各异,寓意鲜明。(意对即可)。14.以《九龙图》为例,意在说明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意对即可)15.不能删去。“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意对即可)16.B 17.在继承中要有创新;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元素;使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天窗》18.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19.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21.D 22.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意对即可)
《种春风》22.(2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2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24.(2分)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意思相近即可)2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意思相近即可)
《人性的爱抚》15.(2分)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16.(3分)(1)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2)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3)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17.(2分)刻薄(多疑冷漠)友善(信任温和)18.(4分)(1)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2)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19.(4分)见解深刻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选择》17.鲁米斯为死囚选择逃离海啸的生路;死囚选择自首回报鲁米斯的义举。(大意正确即可)揭示了信任的力量,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大意正确即可)18.形容包围得非常严密。(大意正确即可)【解析】“水泄不通”本义是“好像连水也流不出去”,常用来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这里是说狱警们将监狱长的办公室包围得非常严密。19交代了海啸的可怕,渲染了恐怖的气氛,给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压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意正确即可)20.通过对比,衬托出老狱警鲁米斯面对灾难镇定、忠于职守、尊重并善待生命的高尚品质。(大意正确即可)21.海啸造成的损失海啸的来临 海啸消退以后 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在鲁米斯义举的感召下死囚们义无反顾地返回监狱,做出了正确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22.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叙述了鲁米斯在海啸来临过程中的义举及海啸后死囚的真诚回报,揭示了相互信任的可贵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
3.渴望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三
书!凭着我2.0的视力,我发现了目标,一本英文板的《白雪公主》!就只这一本了!我急忙拔开人群,向目标伸出手去……这时,另一只手已经拿起了书。我急忙抬头一看,是一位姑娘,身穿淡蓝色滑雪衣,恬静的脸上微微透着青春的气息。她先是疑惑,随后便朝我微微笑了笑,好像在说:“你晚了一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拿着书,走向付款处,付了钱,正当她将要离开时,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她面前:“同志,您这本书能给我浏览一下吗?只要五分钟!”“好的。”她又是微微一笑,好像已看透了我那渴望的心,把书递给我。然后,又去翻着那些令人眼花的书了。
我贪婪地抚着书,急忙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行行令人xi1n m)( )的英文字体,呈现在眼前。我多么渴望能得到这本书啊!我们全体同学多么希望能得到这本书啊!英语课上,老师常常给我们介绍这些读物,可我们班里一本也没有,要是我能买到的话……我失望地摇了摇头。
1.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 )( )
2.给最后一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3.解释文中加粗字的词语。
(1)目瞪口呆——
(2)小心翼翼——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目的( )
(2)渴望( )
5.用“____”在第2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姑娘”外表的句子。
6.用“~~~~”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我”内心的语句。
4.命运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四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 hǎo hào )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体涕( tì dì ),埋( mái mán )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集中。改学钢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 dǎo dào )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到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条道路!”
1、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心里一亮( )
① 光线强;② 发光;③ 响亮;④ 清楚,明白;⑤ 显露,显示。
⑵ 名扬四海( )
① 高举;往上升;② 往上撒;③ 传播出去;④ 指容貌好看。
3、写近义词:
痛哭流涕──( )
怨恨──( )
烦恼──( )
5.讨债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五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掩蔽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着,令人欲言又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那张摇摇欲坠的床上。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法子,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进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缍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深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今晚,阵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泫然泪下。我缍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了一颗仁爱的种子。
阅读题:
1、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釜底抽薪:匮乏:()列语凝噎:()泫然泪下:()
2、文中第十段中“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包括哪些内容?
3、第一段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你能具体说出“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是哪个年代?
4、①文中“美丽如金子般的心”指的是()
A、母亲的心B、“我”的心C、陈家男人的心D、陈家女人的心
②这“心”表现在行动上,主要指的是什么?
5、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略
2、那十元钱不是已经还了吗?陈家男人为什么还要带着一包水果糖来还那十元钱?
3、指的十年内乱时期。
4、(1)A
(2)为孩子们交学费不得已讨债,然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
5、归纳全文,点明主题。
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古诗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篇六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xx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 _ 、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答: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答: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答:
答案:
1.扒香椿 吃香椿 说明:本题2分。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说明:本题4分。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说明:本题3分。
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说明:本题4分。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说明:本题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6.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7.《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七
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像犯错一般。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我按按他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父亲点头。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 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了一个谎。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父亲顿了顿又说:“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 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但舌头舔嘴唇的细节将他此时的欲望暴露无遗。我给父亲卷了枝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枝。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
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 : “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我顿时百感交集。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
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标红字注音。(2分)
gān gà___________ 攒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第②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1分)
答:
5、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6、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1分)
答:
7、联系上下文说明第⑦段中“父亲笑了一笑”的具体含义。(1分)
答:
8、第⑩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语言表达方式和_______的写作表现方法,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
9、本文通过“妻”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2分)
1尴尬 zǎn
2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2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4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5肖像描写
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6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
7父亲把钱给了儿子以后,完成了他的“使命”,通过辛勤劳动把爱又给了儿子,心里的愉悦和满足便汇成了父亲的笑。
8议论、抒情 对比 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8.现代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篇八
现代文阅读。
(1)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4)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5)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将(1)(2)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请讲出来听听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啜泣 纳罕 恐惧
2、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9.说变形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可挂表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礼拜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10.《雪》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十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请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说说运用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作者记忆中的雪景,记忆中的雪景有实写,有虚写,请找出写虚景的句子,并说说运用虚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写南国雪景,突出雪的“滋涧美艳”。
2.南国的雪是春的使者,洋溢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
3.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缚,丰富的色彩渲染了“青春”的气息。
4.“但我的眼前……嗡嗡地闹着”,以虚衬实,充分表现雪的“美艳”。
【月光满地现代文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菊花满地的诗句07-29
余光中《月光光》原文阅读09-14
月光倾城11-02
月光三年级作文08-31
月光咏叹调作文06-27
淡淡的月光下作文06-29
夜晚月光的伤感美文09-09
月光曲第一课时06-22
月光曲片段教学案例反思06-09
令人沉醉的月光作文600字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