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精选17篇)
1.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忽视文化差异容易引起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于母语影响、教学习惯、文化差异等所致.同时给出了几点避免产生语用失误的策略.
作 者:李亚红 张莉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3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 对策
2.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二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研究的重点也逐渐从语言系统进而到语言的功能, 从纯语言形式进而到在实际情境中使用的语言形式。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 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 而这种语用差异往往是他们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 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 这就是所谓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 (1983) 提出的, 他认为语用失误是“无法理解所说话的意思”, 属于“跨文化交际故障范畴”。如果交际一方出现语用失误, 交际的另一方就可能产生误解, 以致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 我们使用英语时, 除了具备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 和技巧外, 还要认识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用中的文化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这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位从美国来上海教英语的女教师, 听到人民公园有一个“English Corner”, 便去那里观光一番。回来后有人问她观感如何, 她面带不悦之色回答说, 我好像去了一次海关或警察局, 因为他们老是问我“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What does your husband do?How much do you earn in China?”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 但问题的内容及话题的选择涉及到英美人的隐私, 违反了他们的说话原则, 使他们误解中国人爱干涉他人的私事, 认为在中国他们的行动处处受到别人的监视, 严重时会造成文化休克。因此,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 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 已经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 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 即四种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 和文化素养 (社会文化能力) 。
二、交际语用失误的文化成因分析
我们讨论的文化差异, 主要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汉、英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 是由操汉、英两种语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交际的成功。
1. 文化差异对交际信息获得的影响
文化差异影响听话人获得信息的原因, 往往是说话人越过了话语字面意义, 传递一种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例如:
That guy’s got a Midas touch.
作为听话人, 我们首先要懂得Midas touch是什么。当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 Midas touch指的是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 (The Golden Touch) , 但我们仍然不能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递的信息。我们还必须要结合社交语境 (如商务活动) , 最终推断出这句话的意图是指说话人很会做生意, 他务虚花费太多力气, 就会像点物成金那样轻松赚钱。
2. 文化差异对交际信息获得的误导
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文化差异使他们在交际中获得不确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例如, “狗”用来比喻时, 英汉喻义的差异也很大。汉语对狗多是蔑视、厌恶之感。例如:“狐群狗党、狗苟蝇营、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而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 认为狗是人的忠实朋友, 将狗视为宠物, 倍加爱护。如:“Love me, Love my dog”。若英美人冒出一句“Wouldn’t it be the dogs to be treated like that?”千万不可望文生义, 怒火中烧, 误解为“待我狗都不如”。正好相反, 其意思是“那样款待岂不美哉”。
文化差异导致获得错误信息的另一个原因是操英、汉不同语言的人按自己的文化习惯进行推理。例如:The organization quickly mushroomed into a mass movement.英语中的mushroom (蘑菇) , 在汉译时往往被换了形象, 成了“春笋”。于是, 操不同语言的两个民族, 各按自己的文化习惯去认知对方所说的本来就不相同的事物。结果mushroomed就理解为像“雨后春笋”那样迅速发展。可惜, 这样的信息是不确切的。尽管mushroom和“春笋”都表示数量多, 生长迅速, 但mushroom同时含有灭亡、消失也迅速之意。英语中有mushroom fame (突然而来的名誉, 一夜之间形成的名声) , a mushroom millionaire (暴发户) 等说法都是明证。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常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 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来, 如果该例中的mushroom表达的是一种贬义, 而我们仍当作“雨后春笋”来理解, 贬意就会变为褒意, 变为一种“赞赏”, 两者在含意上就会大相径庭。
总之, 类似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会给操汉、英不同语言的人传达错误的信息, 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际。
3. 文化差异对交际信息的推理造成的障碍
不同语言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思辨、推理方式不尽一致。交际双方如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 就会使交际发生障碍, 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例如:“You chicken!”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操英语本族人将chicken比作“懦夫、胆小鬼”, 但因汉语里没有这种比喻, 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对此感到困惑。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英语里的胆小鬼竟然是鸡!
4. 文化差异对交际信息双方的美学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存在决定了人类不同民族审美意识上的差异。也就是说, 话语的意义蕴含和情感信息在某个民族或某些人身上产生美感愉悦, 具有美学价值。而对另一个民族或另一些人来说, 没有完美的表达意义, 情感信息没能在受话者身上产生美感效应, 因而不具美学价值, 从而造成交际双方的交际失误。这种因人而异、因族而异、因地而异引起在美学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相似、喻义有别。
例如:“红”对汉民族来说, 是喜庆象征。姑娘婚礼中穿红, 比喻红火, 喜庆, 吉祥。而在英美人眼里, a girl in red容易让人联想到“街头妓女”。英美的“白”是纯洁的象征, 姑娘婚嫁穿白, 比喻纯洁、无暇, 像天使。而汉民族则在葬礼中穿白, 比喻守孝, 致哀。喻体相同, 喻义却差之千里。又如汉语中“出水芙蓉”、“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美伦美奂的比喻, 但在西方人那里, “美感”却荡然无存。而英语中作为美好的爱情喻物, 如“云雀”、猫头鹰”以及E.蒙塔莱笔下的“爱情之箭”鳗鲡等又实在难为汉民族理解和欣赏。汉民族眼里具有“美感效应”的, 在英美人眼里却没有“美感效应”。
可见, 由于人类隐喻的思维方式和英汉比喻的语言模式基本相同, 因而美学的价值观念上两民族有很多共同之处。虽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使得英汉民族对各自隐喻的美感效应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如果人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调整自己的视角, 丰富文化内容, 缩短文化差异, 更贴近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画面, 就能全方位地去发现、比较各民族之间的不同美感因素, 享受美的愉悦, 领悟美的真谛。
我们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 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 甚至发生误会。跨文化语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努力沟通汉语与外族语言文化在语用上的差异, 使交际取得成功。为此, 我们就要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变语言不通为声入心通。
三、结语
过去, 人们研究语际语言都只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入手, 着重于这些方面的错误分析;现在, 随着语用学的跨面研究的开展, 人们重视了语际语言中的语用问题, 语际语用学就此而产生。这种跨面研究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领域, 涉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
当前, 文化对比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一个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 研究词语的文化内涵;一个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 分析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胡文仲把中国学生在英语使用中容易犯的文化错误归纳成四类: (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不适当; (2) 从文化习俗上看不可接受; (3) 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4) 过于简单化或过于笼统。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 “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 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母语进行相应的描写, 并加以仔细的比较”。当学生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的状态时, 母语的干扰便阻碍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这时尤其要借助于各种对比分析的方法, 特别是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这种对比分析, 有利于学生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 克服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 从而达到正确运用外语的目的。不同的语言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 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 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 在进行交际时, 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 以顺应这些差异, 防止表达错误, 避免运用失当,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olfson.N.1983.Rules of Speaking,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ongman.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篇三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口译 跨文化 语用失误
0.引言
在翻译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需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将一种文化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并且在意思、形态和语境等方面进行同等转换,在翻译里通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以将一种文化原滋原味的翻译为另一种地道的当地文化形式。与笔译相比,口译需要译员具备较快的翻译速度、现场发挥性较强、独立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翻译时限性、较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特征。商务口译是口译中的一种,在国际交流和贸易合作方面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1]。
1.语用失误的概念和类别
语用失误在翻译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语用失误这一词来源于Jenny Thomas的文章中,其認为语用失误一般指的是说话人在语言交流中虽然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词句,但在说话方式、情境、表达习惯等方面不合理,容易使得语言表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人们无法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语用失误通常会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语言语用失误,其指的是将汉语和英语词汇等同起来,根据母语的表达形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从而导致听者无法理解说话者的用意,容易产生误解。另外一种是社会语用失误,通常指的是由于对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不够了解和不够注意,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准则,从而导致对方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种语用失误一般与交流双方的身份、文化、语境、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均有关系[2]。在口译中,认为语言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忽视了两种语言的习惯和文化差异,错误的将一种语言习惯强加套入到另一种语言习惯中,从而造成了语用失误现象。另外认为社会语用失误会影响口译的质量,在口译中,口译人员必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便合理解决这一问题。
2.商务英语口译中集中常见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其一,忽视汉英文化差异,套用汉语用语习惯。由于中西方的生活文化等差异较大, 在习惯用语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有时我们认为即文雅又礼貌的寒暄用语,在外国人眼中却并不这么认为,如果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必定会出现语言语用失误问题。例如,某外贸公司与国外公司在商务会见的过程中,双方首次会见,我国外贸公司代表人员说道:“这是我的名片,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商务口译人员就其字面意思翻译出来:“This is my business cardPlease render more help.”然而,外国公司代表着觉得很奇怪,第一次见面怎么会说“请多关照”,无法理解。此时,口译员只需要将其翻译成符合西方的减免常用语就可以,可以翻译成“I am pleased to meet you.”或“Nice to meet you.”即:很高兴见到你。同时,针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语用习惯也会不同,例如,在和美国人交谈的时候,应该较少的使用some、may be等不确定的词汇,由于美国人比较直率、自信,说话时比较习惯使用肯定的语气。在和北欧人交谈的时候,语速应该放慢,咬字清晰,由于北欧人生活节奏较慢,做事有计划有条理。针对比较注重礼仪、修养的英国人,说话时要主动采用礼貌用语[3]。
其二,对不同国家礼貌用语的差异不够重视。我国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通常会在满桌酒菜的时候,会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在我们认为这是正常、谦虚的表现,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就会觉得比较虚伪、不够真诚,不能理解为什么满桌的酒菜会说成是粗茶淡饭。然而,西方国家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就会说饭菜都是精心准备的,希望客人喜欢。出于双方文化、礼貌用语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通常会使用“enjoy yourself”,比较符合西方人的语用习惯。在表示称赞和表扬方面,西方人会夸奖别人身体好或长的好,中国人常用的回答方式是“哪里,哪里”。当对方向中方所做的事情表示谢意的时候,中方习惯回答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的话,就会被西方人误解为“你只是出于工作而不是心甘情愿的做事”。在口译的时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使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当听到对方表扬和称赞的时候,要感谢别人对我们的称赞[4]。
其三,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比较看重面子和人际关系,然而西方人比较注重办事效率。中方在接待客户的时候,通常会带客户参观各地,宴请客户用餐,在接待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感情,为贸易合作提供前提和基础。而西方人就会直接举行商务会谈,或者实地考察工厂,以现实为着重点。因此,在日程安排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时,就需要口译人员向双方传递两种文化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性,不能直接使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这样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会影响贸易合作交流。另外,我国在交谈的过程中,通常会拉近关系,交流一些生活方面的、比较隐私的话题[5]。例如,“年龄多少”、“有没有结婚”、“工资多少”等等。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问题是比较隐私的问题,通常在商务会谈的时候不会触及这些问题,只是关系较好的朋友才会问这些问题。西方人的做事风格比较直率,直接,通常不会将个人情感带到工作中,更不会带入到生意场合当中。口译人员在这时,就需要解释清楚双方文化差异,避免产生误会。
其四,特有的民族文化差异的语用习惯。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不同,各个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典故和事件、传说、俚语、名言等。这种特有的文化翻译需要口译人员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需要熟悉了解各国的社会文化差异。如果翻译不够合理,就会引起较大的误解,影响合作关系。例如,中国五羊牌自行车公司将“五羊牌”翻译成“Five Goats”,并将该品牌自行车销售到海外,本以为会达到预想的销售效果,但该产品在国外从来没有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以致达到无人问津的局面,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Goats”在英语中不仅有“羊”的意思,还指代“不正经的男性,通常称色鬼。”的意思,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根据各国的文化结构,特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直接采取直译和音译的方法。在商务交流中常会运用到的名言、成语等,例如“熟能生巧”可以翻译成“Practice makes perfect”。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口译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名言、习语、典故等,在翻译中能够更好的翻译出原文的意境和意思,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况。
3.总结
笔者认为,针对商务英语口译中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问题,需要应对的解决策略为:首先,需要口译人员尊重交流中的语用准则,了解双方的合作原则和礼貌习惯,确保双方的会谈和交流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需要口译人员熟练掌握双方的文化习俗、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习语、俚语等常用语言的用语方式和习惯。再次,商务口译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翻译应对策略,对双方的交流容易出现分歧、误会的地方应该使用替代法、增补法、信息处理法等翻译方法将双方的信息转换成为双方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信息,避免双方出现误会,解释清楚双方习惯用语和文化等的差异性,从而使得双方的会谈能够顺利开展,有效的减少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
参考文献:
[1]窦卫霖.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11,12(6):37-42.
[2]杨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2010,14(2):10-11.
[3]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10,17(3):14-15.
[4]张莉,孙来麟.口译中的变体形式[J].中国科技翻译,2011,16(3):18-19.
4.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篇四
摘要:礼貌准则作为语用准则之一,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Leech的“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这一原则以及对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因素的解释上存在着差异。礼貌具有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里评价礼貌的标准和认识礼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探讨,就会发现,不理解礼貌现象的文化特性,必然会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
关键词:礼貌准则 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
1.礼貌准则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礼貌这一概念一旦进入到语用研究的领域,就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礼貌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手段,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可关于它的早期研究却很少,只有Lakoff(1973)等极少数人去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Brown&Levison发表了他们很有影响的代表作《语言运用中的普遍问题礼貌现象》(1978)后,礼貌才真正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交际学和会话分析等也对礼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和论述。
在西方主要首推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son的面子理论,在东方文化里有影响的礼貌理论应首选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准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都是用来解释语言使用中的礼貌这一普遍现象的,即礼貌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这种存在正如哲学上所说的: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不同文化中礼貌具有特殊性,表示礼貌的方式方法以及人们用以判断礼貌的标准都具有差异性,即礼貌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是有条件的,是受到该文化规则制约的。所以作者认为,礼貌的行为只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才能挖掘出礼貌的真正特征,并成功地解释其本质特征。
2.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认为,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
(1)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这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式;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英语。例如,一位中外合资公司的女秘书工作很出色,她的经理十分满意,对她说:“Thanks a lot,That is a great help.” 秘书回答说:“Never mind.”她想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话,但用了英语的never mind其实这种表达方式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以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套语。这里,秘书显然用错了表达式,导致语用失误,而例中那位女士的谦虚客套也正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将与中文字面对等的英语词生搬硬套到谦虚客套话中。
(2)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例如,汉语“谢谢”的英语对等词是“thank you”,这是任何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但如何在社交场合正确使用“thank you”,却颇有学问。在受到别人祝贺时,thank you是英语中最常用的答语,但汉语则会说出过奖、过奖、惭愧一类的客套话来应答。如果按汉语直译过去,来一句you flatter
me 或 I feel ashamed作答那就很不得体。
3.现象分析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人们讲礼貌,在互相往来的时候,不仅要互敬互爱、彬彬有礼,而且常常使用敬词与谦词来表示互相尊重。敬词用来褒扬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行为,以表示恭敬;谦词用来贬抑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以示谦虚。家庭亲友之间称谓的敬称与谦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敬称多用于称呼方亲属,在与别人谈话或通信中称对方的亲属,常使用“令”、“尊”、“贤”三个字,以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令”字是一个敬词,表示美好的意思,如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尊”字与“贤”字也都是敬词,但在用法上与“令”有差别。“尊”字只限于对方的长辈或年长者,对平辈则用“贤”字。如“尊父”、“尊大人”、“贤兄”、“贤妹”。在交际中,中国人重视对别人讲究尊重,对自己讲究谦逊,如果违背了这种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老大爷,你几岁了?”无论这问话的语气如何客气、礼貌诚恳,这种方式违犯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缺少应有的敬词,一般应该是“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又如“A:Your skirt is really lovely.B: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one.”此对话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B是按照汉语的习惯回答别人的称赞。中国人听到赞美词时,往往是先否定对方的赞扬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而西方人会因自己的话被断然否定而感到对方不礼貌。所以,英语交际中,过分的自谦反而会引起误解与不快,因为西方文化中没有贬己尊人的现象。
(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他主张“爱人”,即一切人的互爱,同时又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可见,孔子“仁”的思想又是受“礼”制严格约束的,缺“仁”则不“礼”,不礼则不“仁”。那么欲达到“仁”与“礼”的要求,做到以礼待人,称呼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却对汉语的称呼语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布朗(Rager Brown)和福特(Marguerite Ford)把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划分为三类,即:相互称名;相互称职衔、姓;一方称名,另一方称职衔、姓。一般说来,朋友、熟人之间相互称名,陌生人或只是一般认识的人之间相互称职称衔、姓,但有时这种界线不太分明,美国人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称呼关系就会发生变化。然而,汉语称呼语就复杂得多,而且汉英称呼准则有很大的差异。英语的国家里,小辈可直呼长辈的名,如果学生与老师关系密切,也可直呼其名。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人向来有尊敬长辈的习惯,“上下有义,长幼有等”,称呼语就反映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祖先与长辈的名字绝对不能直呼不讳,甚至给孩子起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与长辈之名同字同音。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顾曰国,1992)。一个人的礼貌语言、举止会反映出他的教养和修养。如果有些词语和概念令人不快,最好换一种婉转的说法,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而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也应避免使用。拿“老”字为例,美国人怕老,就千方百计忌讳“old”一词,常借用其他的词来委婉地表示“老年”这一概念。Home for adults(养老院)、an adult community(老人区)、senior citizens(资深公民)、Elder Hostel(老人团)等等。而中文化提倡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老人们不惧老,社会也不忌讳“老”字,人们反而爱用“老”字表达尊敬和爱戴,如“您老”、“刘老”、“老先生”等。在许多情况下,“老”字常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有威望的意思。“老师傅”、“老总”、“老干部”、“老教授”,这些词是对老人、上级的尊称,显得亲切、文雅有礼。另外,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场合需要双方作出礼貌的反应,如问候、告别、道谢、恭维、婉拒等。这类言语行为通常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道歉”是为补救某种无礼的言行,进而恢复双方的融洽关系。如何道歉,怎样接受道歉是语言社会里礼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里,接受别人的道歉经常说“没关系”,但在英语里,“It doesn’t matter”是不能用来表示接受道歉的,而应说“That’s all right”、“That’s OK”或“No problem”。
(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中国人最讲“面子”,希望自己有“面子”,希望别人给“面子”,这样才会“有脸”、“露脸”,否则就会“丢脸”、“没脸”,中国文化中的“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正价值。“面子”一词源于汉语,西方社会学家从50年代才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戈夫曼(Ervin Goff 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基于戈夫曼的“面子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face-work),布朗(Penelope Brown)和列文森(Stephen Levin-son)建立了他们的礼貌模式。他们区分了两种面子: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积极的面子指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与喜爱;消极的面子指的是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即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阻碍。交际中要尊重别人的面子,照顾这两个面子,礼貌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语用手段。人们遵循的往往是“求同准则”,即以接近为基础的策略,通过表明自己与对方之间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来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或以回避为基础的策略,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对方的行为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如果违犯了这些准则与策略,就会让人“丢面子”、“丢脸”,也就出现了语用失误。例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skirt? B:Well,the color is beautiful.B的回答十分巧妙,他可能不太喜欢A的裙子,但他没说“I don’t like it at all.”而是采取了回避策略,这样避免了冲突,给A留了面子,避免了语用失误。
结语
礼貌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手段,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貌的语言和礼貌的行为只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才能通过这种表象,挖掘出其真正特征,才能成功地解释其本质特征。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模式与交际规则,人们的言语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霍尔指出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文化决定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不能持想当然的态度,要克服那种自然态度倾向,加强对话意识,顺利完成共同点较少的强、弱语境交际之间的转变。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高度注意风俗上的差异,对自己出国时要入境从俗,而对外国客人这方面的语用错误要给予谅解。
参考文献:
5.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 篇五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推理模式不同,因而容易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 者:徐萍 徐臣蕊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2008“”(2)分类号:H1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社交语用失误 文化
6.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六
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存于语言。语言与文化在法语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是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一门外语, 学生可以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 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 寻求合作与发展,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 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 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用语言来记录和评价客观事物, 语言的应用无不受到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要掌握两种语言, 必须掌握两种文化。跨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障碍, 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反之, 学生会因语义、语用及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的差异在交际中出现失误与不得体。
二、法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是让外语学习者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 并同本族语使用者直接接触。然而, 事实上, 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不可能都有去目的语国亲身感受到异国文化的机会, 都是在本族文化氛围里学习外语。人一出生就开始接受本族文化的熏陶, 本族文化根深蒂固, 其一言一行无不受其影响。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在交际中容易犯文化语用错误, 凭主观臆断或想象随便套用本族文化, 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法语教学与交际中, 这些语用失误具体表现在:
1. 词语和结构的任意套用
“Bien sr.”是法语中常用的短语, 可以用来回答各种问题。它不仅能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 在不同的语境中它还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 而这正是学生常出错之处。例如, 当一位法国朋友向学生询问“Est-ce que c’est le Palais d’été?”学生回答“Bien sr.”法国朋友听到会觉得很没有礼貌。因为这样回答显得语气非常生硬, 带有藐视对方的感觉, 认为问话者无知, 不屑一顾。类似的, 法语中有很多词都带有强烈的褒贬色彩, 语用时都必须考虑语境和对象, 不能光凭词典里的意思任意使用。
2. 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误用
汉、法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 各自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差异, 因而各自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在很多方面都大相径庭。法语学习者由于缺乏对法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往往在与法国人交流中套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 仿用中国人的交际模式, 从而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或引起一些误解。例如一位学生帮了一位法国朋友的一点小忙, 这位法国朋友很有礼貌地对学生说“merci!”这位学生也很有礼貌地按中国人的习惯用法语对这位法国朋友说“Non, merci”, 结果, 这位法国朋友无法理解。一名法国朋友对一位学生说:“Tu parles bien fran ais”, 这位学生忙回答:“Non, monfran ais est mauvais, je dois bienétudier le fran ais”。尽管这位学生回答的句子语法正确, 但不符合法国人的习惯, 这种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错误比语言性的错误更为严重。这位学生只需说“M e r c i”就行了。
3. 价值观念不同
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人们很难得把握住它, 但是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 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在文化价值观念里, 法国人与我们的认识差异很多。例如, 在信封的书写格式上, 由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是重大家, 轻小家, 所以我们在写信封时, 地点是由国家到个人。我们的姓名也是先写姓, 再写名。而在法国, 情况正好相反。法国人崇尚个人主义, 注重竞争, 因此个人的东西一律在前。信封的地址是先写门牌号, 再写街道, 地区, 最后写国家;他们的姓名也是个人名字在先, 家庭姓氏在后。
三、法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 文化因素对法语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性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 法语教学除了交际体验以及结构学习, 还应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差异的渗透
在法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 在思想和思维上进行文化的渗透。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 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法语思维方式, 克服汉语引起的负迁移, 排除学生思维道路上的障碍。
2、课外活动营造跨文化氛围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法国文学作品和法语报纸杂志, 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多看一些法语原版电影和录像片, 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互联网络等直观教具, 学生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法国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3、加强语言实践,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交际, 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实践才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习知“交际文化”, 使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充分结合形成完整的交际能力。多参加“英语角”, “英语沙龙”晚会和辩论等活动, 多与外教接触交流, 都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是学生在法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中法文化缺乏洞察力和领悟力。外语学习是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双重能力的学习。因此在法语教学中, 只有将这两种技能完整结合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和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出版公司.2003
7.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国际交流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由于交际双方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很有可能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发生语用失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如果想要顺利地将交际进行下去,减少因误解和语用失误的产生而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就很有必要了解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相应地,了解了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能使交际更顺利地进行下去,减少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了“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她站在听者的立场上定义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即“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用失误的出现在所难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不熟悉彼此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性,常常导致对彼此话语含义的不明白或者误解。语用失误包含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语言语用失误是指交际的一方错误地将母语中的会话原则和交际策略运用到对方身上,从而导致语用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则是因为交际双方在各自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宗教信仰、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而产生的语用失误。
发展语用学研究关注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发展,语用学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消除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所犯的错与,即语用失误。语用能力的提高对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言语知识,其终极目的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行培养。语用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可以通过语用能力体现出来。
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越严重即意味着他的语用能力越低下,反之则是越高越强。语用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施为能力、推理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话语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语用能力的提高,这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方针,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交流的双方常常会不自觉的将各自母语中的一些语义或者语法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用于其中,但是由于其中一方为非本族语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就违反或者偏离了对方的言语交际原则与策略,与对方的话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完全不同。对方很难弄清楚非本族语者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真正的含义,因此在交际中很容易产生误会。比如,中国人打招呼喜欢用“你去哪里?”、“吃饭了吗?”等来向对方打招呼,但是如果用这样的话语和外国人打招呼,外国人会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觉得“你去哪里?”这样的问题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外国人很重视自己的隐私,不喜欢别人问他的隐私。
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学好语用知识、英语语用语法知识以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同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语用教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英语,首先自身必须要有具备语用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教授给学生一些语言学方面特别是语用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语用学当中的语境的含义、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前提和预设、指示语和经济原则等相关的语用学知识,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增强言语交际意识,减少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多讲授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语言知识只是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还要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化。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外语教学的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而是针对学生使用外语进行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提高自己语言水平的同时,还要锻炼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知识,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务必要对本课程的教育大纲认真学习和领会。对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学大纲中应该加入语用教学的意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对语用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语用教学的力度,扩大学生的语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所谓的通识教育就是把英语语言知识、中西文化和多学科的知识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范围内。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只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了解了更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学生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才能减少因为语用失误的出现而产生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情况。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公选课让学生选择,并给予学分。学生可以尽量多修些公选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得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
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对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却不够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大学英语考试方面,我们应该改进传统的语言考试模式,增加文化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考查,加大学生对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力度,从而使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结语
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用外语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用失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对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和革新,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科学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以及语用知识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减少跨文化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对交际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Louise D.Culture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New Jersey: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2]Richards J C, Platt J, Platt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八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说话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的语言选择没有与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顺应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重视交际语境中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使我们的语言选择与之相顺应,从而避免语用失误.
作 者:许静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4)分类号:H314关键词:语用失误 顺应论 交际语境
9.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因素 语用失误 成因分析
在不同民族形成以及相互接触和融合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同时融合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甚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在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现象多种多样,从文化方面来讲,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 文化传统不同
语言作为文化的反映和载体,其文化传统是构成语言运用的重要因素。无论汉语、英语,亦或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蕴涵。经过数千年的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在今天看来,英语、汉语的表层结构形式已经迥异,同样,在文化结构、蕴涵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两种文化传统的内涵是熔铸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因素。
1.1 汉民族文化传统特征
汉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商周时期开始直至五四运动,数千年来汉民族文化精神可谓一脉相承,从未出现断裂与缺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鲜明的传统特色,在汉民族文化中,浓厚的封建礼教色彩最为主要,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建立、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在汉语文化中,“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名分、讲究理论,同时强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长幼有序,名正言顺,上下有别等。所谓君就是一国之父,臣就是国君之子。等级分明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和谐,对汉语语用的影响非常深远,直到今日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人类的语用。
1.2 汉英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相比,汉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本质的不同。与汉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传统不同,英美国家并不崇尚等级分明与人际和谐,在这些国家崇尚人际关系的平等性与竞争。对于英国来说,由于其封建社会时期比较短,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并且社会形态要求人们讲究民主、自由和平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崇尚冒险和竞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改变生活。在英美人眼中,“平等性”大于“权势性”,没有绝对的权威。英美人做事讲究效率,不拘小节,对任何人都平等相待。在美国,无论什么级别,什么背景,人们都会直呼其名,他们相信“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2 价值观念不同
汉语价值观念中最主要的是集体主义取向,强调群体,贬低个人, “与集体保持一致”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美德与要求。在汉语文化中,如果个人脱离集体,那么将会受到蔑视。在价值观方面,汉语主张以心换心,以仁待人。长期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的最高道德标准规范。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往往通过“自谦”的方式进一步表示谦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我观念主要体现为对自我进行否定,倡导保持无我的精神状态。对于某人因某小事取得成绩或者做了件好事受到别人的赞美时,在不同的国家,受表扬者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西方,通过迎合对方的方式,受表扬者予以接受,以此肯定和尊重对方;然而,在中国,人们通常情况下通过“否认”或“自谦”的方式予以拒绝,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上表示礼貌、谦逊。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美国,这种价值观主导一切。这种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在西方的交际中,人们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并且敢说敢做,积极表现自己。在这些国家, “隐私”是公民不可侵犯的权利,如果询问打听别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等私事,那么将会被视为干涉个人的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侵犯别人隐私权将会令人难以容忍。
再有,汉民族文化受到儒家学说的长期影响,对于汉民族的文化来说,忠恕、中庸等已经成为心理积淀,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形成汉族文化求稳的价值取向。日常生活中,人们重视家庭和乐安宁,追求社会稳定,“父母在不远游”。反映在语用上,就是“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等,这些都是该价值观的直接外化。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好相反,在各个方面体现求变的价值取向。对于既有的秩序,美国人往往难以满足,喜欢标新立异,在“变”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他们所推崇和追求的新意。在美国人心中,变化就是不断创新,就是打破常规,不管变化的结果如何,他们都愿意去进行不断尝试。美国人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万物皆变”。
3 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苏格拉底开创的逻辑思辨方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崇尚个体思维,认为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整体。在思维习惯上,西方人经常表现出在“同”中求“异”。以重形合而有别于东方重意合的特性,在语言上得以充分的反映。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人们多用非人称主语和被动句,主语很少省略。而在中方的思维方式中,通常情况下,偏重形象思维,在中西方文字形式上,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思维方面,汉语往往倾向于整体思维、情感思维,注重主客体融合。在语言上这种思维方式重意合。
4 宗教信仰不同
汉英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表现的十分明显。汉语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最大,而英语则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都留下了不少反映各自宗教信仰的词语。汉语中有菩萨、修行、红尘、取经、慈悲等。英语有God,angel,confession,holy land 等。更重要的是,两种语言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深层文化语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语用,从而使语用的面貌形成了差异。在《圣经》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逾越节聚会。在晚餐时,耶稣说:“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果然,门徒中的犹大向统治者告发了耶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当时晚餐桌上正好是十三个人,人们就认为是这个“13”带来了不幸。在北欧神话中也有一段故事:一天,在天堂的一次宴会上,有十二神上座就餐。突然,凶神洛基闯入了宴会,使宴席上人数成了“13”。由于洛基搞了阴谋,结果使最高的神奥丁的儿子——代表“善”的巴尔德尔中箭身亡。人们认为,这也是“13”带来的灾难。所以,欧美国家的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在这些国家的电影院里,没有编号“13”的座位。在一些住宅区,没有13号门牌,编号从12号一直跳到14号,或者用12号A、12号B来表示。
5 语言意象的不同
在语言中,语言意象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沉淀,同时也是组成文化语境的重要部分。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由于汉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汉英语言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典故作为引发语言不同意向的重要因素,在汉语的背后,丰富的历史故事形成众多的成语,通常情况下,这些成语多为四个字,并且语言精练,例如“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等等。英语中也有许多意象是由历史或典故而来。如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再如“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就源于希腊神话传说,这个短语的意象是:“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源。”语言意象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本民族的人对此都会有大致相同的感悟,而其他民族的人则可能产生理解上的距离,也会造成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唐红方.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许果,梅林.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2012(12).
10.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十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一)语用失误的定义
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源于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她在1983年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她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我国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何自然等,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用Thomas的理论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语用失误这一概念也作出了许多解释与说明。跨文化语用失误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交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美的交际效果。这种失误不是指语法错误,而是指说话方式不妥,或不符合表达习惯,或不合时宜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何自然,1997:205)。
(二)语用失误的分类
根据J.Thomas的观点,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1. 语言语用失误是由语言障碍所造成的,即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语言习惯套入英语,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语用失误就被称作语言语用失误。
2. 社会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这种失误往往是因为交际的任何一方不能根据对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语言引起的。
二、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因素、语用迁移因素及外语教学因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语用负迁移
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语用规则,语用规则背后是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民族或群体的深层文化。由于母语的干扰,学习者一方面按母语知识去理解目的语言语,形成误解。另一方面,学习者常把母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套用到目的语中,造成失误。
(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英美国家里,个人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相比而言,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在交流时比较含蓄,常给西方人以“模棱两可”的感觉。比如,当我们称赞一位女士长得很美的时候,西方人听了会欣然接受并高兴地说“Thank you.”,而中国人则会谦虚地摇头说:“哪里,哪里。”在餐饮方面,当别人问你还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客气地说“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说声“Yes, please.”就行了。
(三)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方面的差异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塑造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性格。心理环境是指人这一主体对客体环境的直觉、态度、信仰,以及如何利用环境等。隐私就是心理环境的一个方面。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隐私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属于的隐私范畴的事情,在汉民族中往往受到社会及他人的关切。
(四)不恰当的教学及语言输入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却忽略了对其语用能力的培养。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上,还未意识到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及怎样使用所学语言准确地表达用意的重要性。不恰当的语言输入可能来自于教师、教科书和其他方面的阅读材料。
三、可采用的应对策略
(一)对英语学习者
1. 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
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取外语文化知识,广泛阅读,不断积累是最佳途径。通过一点一点的正确输入才能慢慢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增强社会文化能力。
2. 学习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是指“能使东西变得更模糊或者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它能对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的范围进行修改,也可以对话语内容作出直接主观的判断,或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进行间接估测。由此可知,模糊限制语影响到话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语义模糊会影响表达效果,引起误解。因此,说话应力求准确,避免模糊不清。但是在用语言调节人际关系时,由于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言语交际中我们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给予或索取信息,而有时却需要使用婉转、间接的语言来“模糊”自己的态度或观点。这就要求掌握恰当的模糊度。
3. 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学习一些语用原则并结合语言实践。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除了表达其表面意义外,还可以表达“施为意义”,即通过言语行事。这些言语行为被称为“言外之力”。如“I promise to come here tomorrow.”的言外之力就是“承诺”。而“This is a nice room.”就只是一种描写。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相反,学习者语言能力越强,其语用失误所产生的危害越大。因此,学习者应当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对英语教育者
1. 加强教材编写者的语用意识。
教材编写者若有了强烈的语用意识,就会自觉地把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上文所提到的那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材就得以杜绝。这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要责任。英语教师语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3. 加大文化和语用知识教学力度。
将语用知识的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掌握语用学的知识,如语用原则、言语行为理论、模糊语与语境等。同时,开设有关外国历史、文化及英汉对比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母语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指导原则,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语言。
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见汉英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英语教育者和英语学习者提出了可采用的应对策略, 希望能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失误,原因,应对策略,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A].Dordrecht: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75, (4) .
[2]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J].1983, (2) :91.
[3]戴炜栋, 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 2000, (2) .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59.
[6]刘纯.语用失误研究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8, (3) :140-141.
[7]刘艳秋.英语教学的宽泛教育[J].外语研究, 2004, (2) :60-63.
[8]韦琴红.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3) :78-81.
11.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 篇十一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
英语习语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导致了习语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多样性的`“角色”或多元的语用功能.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或语用功能,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使用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语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有效、得体、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
作 者:彭庆华 PENG Qing-hua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上海,40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8(6)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习语 文化内涵 语用功能
12.洋泾浜英语的跨文化解读 篇十二
洋泾浜英语的跨文化解读
洋泾浜语言是一种混合语言形态,把它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特殊形式,可以管窥第三文化雏形的形成过程.第三文化回避了文化普世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两种极端的.文化发展趋势,而且在承认话语中心的前提下,以语言传播为基础,进行与异体文化的沟通,从而使自身既保持了独特性,又具有了异质性.这些特点,使得它将成为当前跨文化传播的一种发展方向和态势.
作 者:赖小燕 LAI Xiao-yan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刊 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7(2)分类号:G04关键词:洋泾浜英语 跨文化 第三文化
13.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十三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最为通用的语言, 在商务谈判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 在运用商务英语进行沟通中, 由文化差异产生的语用失误现象也十分普遍, 对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下语用失误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所积极探讨的。本文将从语用失误的概念、分类及造成语用失误的文化因素谈起, 试图找到一些提升跨文化交际下语用能力的解决办法。
1 语用能力及语用失误的概念
语用能力和语用失误一直是跨文化语用学所研究的具体对象, 作为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跨文化语用学具体研究的是语言行为的跨文化特征。它主要研究的是使用非母语进行沟通中产生的语用问题, 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往往是因为交际双方存在着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而违反了正常交际准则、社会规约等, 进而导致交际失败。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认为, 语用失误就是“无法领悟所言之真实内涵”, 在这里它与包括语法和拼写错误的广义语用失误不同, 指的是由于不规范的体式、不恰当的表示而导致的语言的不可接受性, 是一种狭义语用失误, 也是本文主要所探讨的内容。
语用能力则是一种理解并输出交际行为的能力, 对话双方应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 具备使用礼貌用语, 理解言语意义的同时明白言外之意的能力。当交际双方一方或双方缺乏语用能力时, 准确、有效的沟通就无法进行。
2 跨文化下商务英语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
2.1 语言语用失误
具体表现为说话方没有遵循听话方国家或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 使用了不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想当然地将自己本国语言的一些习惯表达方式应用到了商务英语的表达中, 其结果是说话方认为对方能够明白自己想要表述的真实含义, 其实听话方却做出了错误的语用判断, 双方由此产生了歧义和误解。造成语言语用失误有两方面原因: (1) 说话方用词不当或选择使用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 使对方曲解了说话方的话语含义, 因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下同样的语言表其达意义可能会截然相反。 (2) 说话方在特定的语境中, 其语言表达中暗含的一些意思, 由于表达不清而令对方没有领悟说话方的言外之意。
2.2 社交语用失误
不同国家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 是产生社交语用失误的主要因素。交际双方因所处社会在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社交准则等方面存在不同, 而在交流时又没引起双方的足够重视, 往往容易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出现。例如询问对方的年龄和收入状况, 中国人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并愿意回答, 而西方社会则十分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这样询问对他们来讲显然是不礼貌和唐突的。在使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中, 在称谓、询问、恭维、答谢、邀请等很多会话环境中, 都要注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社交语用失误。
3 造成语用失误的文化差异因素
3.1 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虽然存在一定的共性, 但由于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因此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很大的差别。两种语言都有其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征, 同时, 即便是在母语都是英语的美国和英国, 也因其文化上的差异, 在俚语、谚语、双关语等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不理解对方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语用失误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3.2 认知的不同
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认知, 是在其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历史演变、风俗习惯等中逐渐形成的。这就造成了即便是相同的事物, 不同地域人们的看法可能会千差万别, 在使用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 极有可能产生语用失误。例如, 红色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喜庆的含义, 而西方的人们往往认为它代表着暴力和血腥;大象在中国被看做是温顺、可爱的动物, 而西方却认为它有累赘和笨重的含义。
3.3 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 中国人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长期影响, 强调晚辈服从长辈, 个人服从集体, 倡导谦逊、和谐与团结, 注重集体淡化个人, 沟通中讲究委婉含蓄。而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则是个人至上, 推崇个人英雄主义, 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和思想, 更重视的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说话往往直白。这种价值观念差异的存在,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 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就会很多。例如:中国人认为是美德的谦虚, 在西方却被看成是不自信, 中国人认为有难大家帮, 而西方人则认为应首先自保。以下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 (谦虚源于胆怯) 和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everybody should look after himself and not care about others这两句西方的警句和谚语就很难被中国人所接受和理解。
3.4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含蓄、委婉, 是一种由外及内、逐步推进, 引领听话方一步步向自己想要表述的真实想法靠拢的对话方式。这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侧重于直觉和整体。而西方人喜欢直奔主题, 开诚布公地把己方的意见直接阐述出来, 这是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侧重逻辑与分析。例如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造成了其在某些语言表述时排布顺序的不同:汉语的时间表达 (2012年11月11日) ;英语 (Nov.11th, 2012) 。
4 提高跨文化交际下语用能力的策略
在商务英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交际双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没有得到化解和达成共识。要想有效跨越文化差异, 实现成功的交流, 使用商务英语的专业人员, 应当着重注意如下几点: (1) 要遵循会话“合作原则”, 在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中,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 (H.P.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 能够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它要求在使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 为保证会话不产生偏差, 交际双方都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 即质量准则:说的话要真实、有依据;数量准则:对话中所提供的信息量要符合对话要求, 不能多也不能少;相关准则:所表述的语言应前后一致, 有关联;方式准则:语言的表述要清晰、简洁、有条理。在使用商务英语交流时, 遵循这四条准则, 可以尽可能的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2) 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多接触、多了解, 尽可能地熟悉和积累足够多的不同文化间, 尤其是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的一些表层的差异。例如中西方在语言沟通中的一些习惯表达、称谓、礼貌用语以及一些双方认知不同的词汇等等, 自我持续的积累以提升语用能力, 是避免产生语用失误的前提。 (3) 借助相关专业工具书和互联网, 因为商务活动中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 一个人能力再强也很难保证通晓全部学科, 当使用商务英语进行表述拿捏不准时, 工具书和网络是保证避免语用失误的最好帮手。 (4) 是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由于不同国家因地域、历史产生的文化差异现象, 做到学习不同文化下的商务交际知识, 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 是有效化解文化差异障碍, 避免语用失误的有力手段。
5 结语
使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是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现象, 常常阻碍和制约了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尤其在商务英语中更要注意由于文化、民俗、语境等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 因此探究语用失误问题和找到解决跨文化差异下商务英语的使用十分重要。只有重视不同文化中的语用规则, 才能有效避免语用失误, 这就要求语言的使用者通过语言知识的强化以及文化意识的增强来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婷.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下的语用失误[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 .
[2]王绚.跨文化交际语用差异及原因[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 (5) .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 篇十四
【摘要】在日常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出现由于语言的原因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即语用语言失误。通过了解其在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可以帮助中国的语言学习者获得语用能力,最终实现成功交际。
【关键词】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能力 交际
一、引言
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提出的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其中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法的原因造成的语用失误,一般发生在掌握一门语言之后。也就是说,人们在基本上习得了一门语言之后,在交流中,没有根据当时的语境条件,而是依照自己的母语语言习惯,误用或滥用了英语的表达范式,或者依照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用英语进行表达。
二、语用语言失误
Thomas认为,语言语用失误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语用语言迁移导致的失误和教学导致的失误。
由于母语的迁移造成的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按照母语习惯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而不能得体地使用他所知道的语言结构恰当地进行表达。其不得体主要表现在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无法帮助其实现交际意图。例如,在汉语中,当然(of course)是表达肯定之意,然而在英语中,不同的语境下,同样的一个“of course”就有不同的言外之力。例如:A: Are you coming to join us? B: Of course. 这里“of course”是表达肯定之意。在这种表示请求的句子中“of course”是表达不言而喻,不用证明之意。然而在用它来回答真正的一般疑问句时,其言外之力就发生了改变。例如:A: Is Zhongxing a good hotel? B: Of course. 这里对于中国人来讲,它当然是好酒店,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他们得到的言外之意是What a stupid question!(Thomas, 1983)
此外,不恰当的语言教学也会造成学生语用方面的失误。所谓教学导致的语用失误是指教学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与语用教学相脱离。例如在讲授短语“for a while”时,学生只知道这个短语表示“一会儿”的意思。但具体应用在何种语境下,这个“一会儿”具体表示多久的时间,老师在教学中却很少涉及。所以当学生没有完成论文,想和外教申请推迟两天交论文时,说“Sorry,I haven't finished my essay. Could you wait for a while?”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老师你能不能再等个一、两天。然而外教的理解是你再用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当学生说完上述话语就离开老师办公室,会让老师觉得难以理解,这样就会造成交际的不顺畅。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说话人由于言外之力表达不清楚造成语用语言失误;另一方面,听话人在理解说话人用意时脱离语境等误解了说话人的用意。说话人用意没有表达清楚,主要由于说话者在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乱用完整句来回答一般问句以及误用省略句造成的。例如:A: Have you bought the boots? B1: Yes, I have. B2: Yes, I have bought the boots. 这里B1和B2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省略回答,后者是完整回答。前者遵循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原则,即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后者在回答过程中重复了上文中的某些话语,属于多余信息,这就产生会话含义。其言外之力是我买都买了,还问什么,用以表达不耐烦或者发脾气。
此外语用语言失误还体现在听者方面,这主要是由于听者脱离语境,按照字面意思或者按照自己的说话方式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造成的。例如:Mary: Is this coffee sugared? Li: (taking it as an ordinary yes-no question) I don't think so. Does it taste as if it is (sugared)? 这里由于听话者缺少与目标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把这一问句单纯地理解为是一种询问,即“咖啡放糖了吗?”实际上,在西方,很多人喜欢喝咖啡并且喜欢加糖,因此这个问句的言外之力是想表示批评之意,而非询问咖啡是否加糖。如果Li明白了Mary的言外之意,就不会像上面那样回答,相反她会说“I'm sorry”,然后把糖罐直接拿过来。
三、结束语
作为语言教师,我们不能只承担记录语用失误的任务,我们应该找到造成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从而在教学中正确地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9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夏纪梅.英语交际常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误会实例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15.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十五
新变化解读说明
英 语
与2017年相比,2018年考试说明中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难度要求、试卷结构及附录均无变化;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中个别题例调整为2017年河北中考真题;题型拓展调整较大。其中听力部分、完形填空、词语运用及连词成句题型题量均无变化,任务型阅读未出现新的考查方式,其他题型特别值得关注的变化具体如下: ▲单项选择 题型拓展:
①2017年10组中7组为10道题,3组为15道题;2018年10组均为10道题; ②第IV组~第VI组题量由15道调整为10道;
③2018年10组题均删除或替换掉考查冠词和非谓语动词的题目。▲阅读理解
题型示例:题例4由5小题调整为4小题 题型拓展:
①第I组和第III组由3篇调整为4篇,每篇题数分别为3、3、4、5;
②2017年第I组、第II组、第III组、第IV组、第VI组均为3篇,每篇均为5小题,第V组为4篇,每篇题数分别为2、3、5、5;2018年第I组、第III组、第V组均为4篇,第II组、第IV组、第VI组为3篇。
▲书面表达 题型拓展:
①V.调整为2017年浙江舟山真题,从所给书刊中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
16.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十六
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由篇章、句子、词汇、音素、音位等互相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形成思想的工具。文化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行为准则、宗教、价值观念、哲学、信仰、地理、历史等。文化可分为两种,分别是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句、某词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理解方式,但对于交流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交际文化”则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即词,句,段中有语言轨迹的文化知识。
在外语交际和学习中,文化与语言是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民族既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又有丰富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中一种较为重要的部分,将民族的全部文化进行真实地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包罗万象,文化会直接制约着语言的正确使用,只有对文化与语言之间统一辨正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理解,才可以在英语学习中洞察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时常犯的语用错误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由于译员对于跨文化语言环境不了解,而造成表达不合习惯、说话方式不妥等原因而出现口译失误。Jentsch Birgit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两种,分别是socio-pragmatic failures(社会-语用失误)和pragmatic-linguisticfailures(语言-语用失误)。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s(语言-语用失误)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违反英语使用人群的语言习惯,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进行口译或者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等。socio-pragmatic failures(社会-语用失误)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而出现较为明显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话题的熟悉程度,以及交际双方的背景、交际的语域等因素有关。socio-pragmatic failures(社会-语用失误)和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s(语言-语用失误)并不是绝对独立出现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交融,相互包括的。
三、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应对措施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修养,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是教好外语的关键。
2 . 构建了网上教学体系。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塔建了多元的自学平台,如“跨文化交际案例学习库”,“教学参考资料和网址目录”,“教学课件”,“试题库”,“跨文化交际学生论文库”等网络资源,以确保“跨文化交际”全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实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3.合理选择教材。在认真选定教学教材的基础上,高校英语教师还可以自编散页文字教材:涉及主题广泛,选材来源丰富,主要包括各类涉外文化交流活动题材的资料,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同时,还应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录制音像资料,积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文字材料与音像视频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利用英文原版教学节目、录像、电视剧、电影等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来感性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交际模式、交际规则和交际手段,以此来弥补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不多的不足。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转移,减少理论概念,增加案例分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工作更紧密结合。
摘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既需要中国英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又需要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够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也要及时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时常犯的语用错误,同时,就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7.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十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社交语用失误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交际是最直接且最主要的方式。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因此易产生社交语用失误,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麻烦。所以我们要极力地避免社交语用失误,多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人文知识,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完成。
二、社交语用失误基本理论概念
英语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al-pragmatic failure)。前者指忽视语言使用时的语境或违反语言习惯而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语言失误,后者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和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何兆熊,2002)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Jenny Thomas,1983)指出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失误,牵涉到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何自然(何自然,1997)认为在语言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未能取得理想交际效果,交际双方因缺少对文化差异的了解,表达不合对方的社会文化习惯而导致交际失败的失误叫做社交语用失误。
三、社交语用失误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遇到社交语用失误,这给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带来不便。以下通过几个方面对社交语用现象进行分析。
1.称呼上的语用失误。称呼语是人们进行日常交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说话人与被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称呼语在日常交际中十分重要,适当的称呼语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曰国认为礼貌在汉语文化中有四个基本要素:尊敬他人、谦虚、态度热情和温文尔雅。中国人素以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为传统美德,所以两个人相遇,在不了解对方准确身份的情况下,考虑到社会距离的不同往往称与自己祖父母同辈的人为爷爷奶奶,与父母同辈的人为叔叔阿姨,或直接称老师或师傅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直呼长者的姓名被视为大忌,而在西方却截然不同。请看下面例子:
(a Chinese student): “Good morning, teacher (Smith).”
(an American teacher): “Good morning.”
(a Chinese student): “Please sit down, Granny, you are old, dont get tired.”
(an American teacher): “Thank you.”
在英语国家,学生一般称老师为Miss/Sir 或Miss/Sir+姓,或头衔(如professor)+姓;对年长者通常不称老爷爷,老奶奶,而称Mr./Miss.。在英语文化里“老”就意味着“无用/useless”。显然对话中学生A和C遵循了礼貌原则,但套用了汉语文化的语用规约从而给外国老师带来不快。
2.恭维和称赞语的语用失误。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十分严格地遵守谦虚准则。例如在对称赞的话作答复时,中国人趋向于否定它,采取一种自谦的态度;而西方人则趋向于接收它,承认自我的努力。例如:
Mr. Brown: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Mr. Liu: Oh, no, far from that. 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外国人听到后会觉得受到伤害,感到很尴尬。其实并不是中国人自卑或虚伪,这种交际风格是由对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3.问候与告别语的语用失误。问候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方式,但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如“Windy, isnt it”此时无论天气如何都要表示赞同以示礼貌。更多的英美人使用“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之类来表达问候,中国则以“去哪儿”,“吃饭了吗”来表达问候,这往往会给外国朋友带来不快,因为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而在中国的问候语中有些设计干涉别人私事的话语是西方人无法接受的。
在西方,“Goodbye”, “See you”等构成结束系列,表明会话结束;当然中国的会话结构跟英语有所不同。外国朋友和中国人通电话,常常不知道他是否说完了,因为听不到“Goodbye”之类的话。中国人说“就这样”,“行”,“好”,这表明在中国会话结构里“慢走,小心”,“就这样”就是道别语。
4.致谢或道歉的语用失误。西方人无论对朋友或家人,他们都会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回应感谢时中国人通常会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如果生搬硬套成英语“It's my duty.”的话,似乎暗含着说过话人并不乐意相助,只是因为这是他的义务他才帮助。实际上只需遵从西方习惯说声 “It's my pleasure.”就可以了。中国人对给别人造成不便时常常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歉意,如用“劳驾”来要求别人的帮助;用 “借光”来让人人给自己让路;用 “请问”来向别人打听信息等。而英语中“Excuse me”即可在上述所有情景中使用。
5.邀请时的语用失误。中国人在邀请别人时,总会反复邀请好几次以表达自己的热情;而被邀请时,经过主人再三邀请再接受。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容易产生误会。例如: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外籍学生到中国老师家做客,见面时的对话如下:
A: Look, you are sweating all over. Why dont you have a wash first?
B: No, thanks, I am OK.
A: Come on. Its not trouble at all.
B: Im afraid I cant have make-up.
上例中的中国老师正是因为忽视文化差异而造成了语用失误,破坏了融洽的气氛。
四、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1.汉语思维的方式的影响。思维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脑力过程。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是一样,因而具有相同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方式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能力,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在面对外国朋友的赞美或夸奖时,总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思考。例如:当一个外国朋友称赞你的衣服好看时,总是情不自禁说一句“where,where”。这是用汉语思维移植到英语中去了,造成社交语用的失误。
2.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文化虽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受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深远,所以西方人比较开放。而中华文化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较深,等级观念强,权力距离大,在称谓语上是很严格的。在中国,孩子直呼父母的名字或下级直接喊上级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但在西方,不管身份、地位、长幼、具体的场合等都喜欢直呼其名。
3.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汉英文化差异性较大,各民族的语言习惯、话语方式不同,加之对各民族文化差异了解甚少,彼此按照各自的方式去理解彼此文化,这样势必会造成对语言误用。例如: 在汉语中与人见面通常都是说“你吃了吗 ?”等问候语,有时为了深入交谈,也许会问私人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见面时谈得最多的是天气,往往不会问及对方的收入、年龄、体重等私密问题。
4.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价值观念的理解,奈达曾这样解析过:即拥有共同观点与看法,能够影响人们对社会环境、文化方式等产生共同的认知意识。不同文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准则、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西方常用“I”—conscious (我文化)来表达本国的整体文化,而中国则使用“We”—conscious(我们文化)来表达。这是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性造成的,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浓厚;而中国人重视群体价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表达上易产生语用失误。
5.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同样会影响着各国的语言文化。佛教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民众的信仰对象,因此佛教习语在我国十分常见,如“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若将这句习语直接翻译的话会给许多外国朋友造成理解困难。因为西方大多数国家将基督教作为其宗教信仰,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佛教翻译成“God”,才便于他们理解,所以上句习语应翻译为“Worship God everyday,not just in times of adversity。”
五、避免社交语用失误的对策
1.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的理念。语言反映着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语言和文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我们既要宏扬民族文化.也要学习和尊重外国文化。不仅要了解某个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它深刻的文化内涵,知其怎么用。任意套用或滥用都是不要取的。
2.转换角色,培养社交语用能力。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不要总是以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模式来理解问题,必要时需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来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西方人进行交往。学会用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开门见山。中国人是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并且要学习英语相关语用规则。例如: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培养跨文化语用意识。
3.进一步了解西方人的价值和礼貌观念,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由于中西方人们价值和礼貌观念上的差异很大。在西方国家中,推崇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而东方文化中,受传统的封建文化影响较深,强调个人服从集体。这就使得在交际中,中国人以他人为中心的交际方式。把自己放在很低的地位,以抬高对方,体现东方文化的谦让思想。
六、结语
本文简介社交语用失误基本理论概念,阐述各种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最后提出避免社交语用失误的对策。
参考文献:
[1]Thomas 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Selected Reading for Pragmatic.1983.
[2]高宝虹.外语教学与文化交际[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J].上海:上海外语,2002.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康洪君.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6]王晓燕.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朱波.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推荐阅读: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教学影响论文08-17
电子商务审计及其风险研究11-22
两会关于电子商务网购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电子商务网购提案政策09-25
英语美文及其赏析07-11
商务英语经验BEC商务英语中级过级经验11-03
商务英语10-10
跨文化商务沟通教程06-15
中级商务英语07-16
高职商务英语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