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

2024-08-12

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共10篇)

1.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 篇一

有权利就有义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因此对于享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大学生,国家给出了下述几点要求、义务、或者说是限制。

(一)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二)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原则上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不过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履行协议须交违约金。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免费师范生报考条件

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达到部属师大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

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热爱教育事业,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免费师范生需要履行的义务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需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在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2.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 篇二

一、基本信息

1. 生源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实际录取463名免费师范生。与前几年同省份生源相比, 免费师范生生源充足, 一志愿上线考生数达到招生计划数的数倍以上。从生源质量来看, 调档线与重点线之差有升有降, 总体持平, 平均分与调档线之分差略有下降, 高分段考生有所减少。从生源结构来看, 农村考生比例显著增加, 大约增加1倍;往届考生比例显著增加, 增加接近1倍。2007年开学后, 陆续有31名非免费师范生转入。目前共有免费师范生494人, 分布在12个院系、13个专业中, 生源地主要集中在西部12个省份, 占总数的86%。

2. 被调查学生构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91份, 回收有效问卷490份, 学生基本构成情况如下:性别结构, 男生占39.8%, 女生占60.2%;专业情况, 文科占46.3%, 理科占53.7%;民族构成, 汉族占74.2%, 少数民族占25.8%;家庭所在地, 城市占27.7%, 乡镇占24.0%, 农村占48.3%。

二、免费师范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状况

调查表明, 免费师范生的思想状况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 思想道德素质较高, 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并进行积极准备;较好地适应大学环境, 生活上自强自立, 学习上积极主动, 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1. 思想道德素质良好, 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

被调查者中, 91.1%认同“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 90.8%认同“诚信受益”, 66.1%认同“在考虑利益问题时, 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68.0%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7.4%认同“贫困的经历也是一种人生财富”。辅导员普遍反映, 免费师范生道德品质较高, 为人质朴, 乐于助人,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加“爱心社”“农民之子”等社团组织的公益活动和支教活动。

2. 顺利适应大学环境

被调查者中, 50.4%同意“我觉得我已融入了大学的生活”;74.4%同意“我非常喜欢学校的文化氛围”;89.7%同意“父母不在身边, 我也能够照顾好自己”;71.1%同意“我在大学里如愿地结交了一些朋友”;85.7%同意“我和宿舍学生的关系很融洽”;63.9%同意“我能很快化解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免费师范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环境, 并且能够与周围学生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辅导员反映, 绝大多数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很刻苦。他们的成绩整体上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拔尖学生较一般学生少一些, 但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也较一般学生少一些。

3. 能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 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 第一位的是“热爱学生”, 第二位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三位的是“宽广的知识面”。为了将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许多学生在以下方面正做积极的准备:“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教师职业的感情”“主动关心别人”, 等等。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调查显示, 部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还不够坚定, 对教师职业的前景信心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 生活仍有困难。免费师范生对目前学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日常管理模式还未形成一致意见, 还需继续探索和创新。

1. 部分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不够坚定, 存在知行矛盾

职业理想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52.9%的免费师范生“在上大学前, 没有当中小学教师的理想”。在“报考或转入免费师范生的原因”中, 仅有29.1%的学生选择“志愿做老师”, 大多数学生是由于“高考提前批次录取” (57%) 、“向往北师大, 北师大在当地只招免费师范生” (49.4%) 、“家境困难, 免费师范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40.6%) 等。影响学生报考北师大的主要因素不是家境困难和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而是“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和“向往北师大, 北师大在当地只招免费师范生”, 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调查显示:有的学生对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理想不够坚定;对于“我认为将来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非常有前途”的说法, 仅有33.8%的学生表示认同, 28.1%和38.1%的学生分别表示“不同意”和“说不清”。免费师范生在道德和价值认同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矛盾, 有一些差距, 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教育仍需加强。

2.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学习满意度不高

对于“我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的说法, 分别有35.5%和24.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和“不同意”;对于“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有动力”的说法, 分别有31.0%和24.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和“不同意”;对于“我能够从学业进步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的说法, 分别有17.5%和31.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和“不同意”。部分免费师范生目前还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仍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满意度不高。

3. 部分学生生活上仍有一定困难

由于北京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 并且伴随着物价上涨, 免费师范生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往往不能满足日常消费需求。49.5%的学生认为“国家提供的生活补助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并且近一半的免费师范生每月消费超过500元。

4. 管理和服务工作仍需探索, 各院系的工作不平衡

学校在免费师范生管理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与非免费师范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二是免费师范生单独编班, 分散住宿;三是相对集中住宿, 混合编班。调查显示,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1/3左右的免费师范生做了选择, 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比较而言, 混合模式比较受学生认同。对于“您比较倾向于在哪里开展教学实习”的选择中, 37.9%的学生愿意“集中在北京地区”, 30.7%的学生愿意“相对集中在西部某些地区”, 30.9%的学生愿意“分散回家乡所在地区”。

各院系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存在不平衡, 有的院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 整合了课程资源, 配备了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等。有的院系的工作还不到位。对于“辅导员、班主任对我很关心”的说法, 表示“同意”的比例在不同院系的差异较大, 其中比例最高的院系达到73.7%, 比例最低的院系仅为28.2%, 相差近45个百分点。

5. 不同学生群体对个别问题的认识差异明显

在选择“报考或转入免费师范生的原因”时, 农村、乡镇、城市的学生对于“家境困难, 免费师范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选择率分别是63.0%、31.6%和9.6%, 更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选择了报考或转入免费师范生。对于“贫困的经历也是一种人生财富”, 农村学生赞同率最高, 达到81.7%, 乡镇和城市学生赞同率稍低, 分别是78.7%和68.9%。

在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信念, 以及学习状况等问题的认同率上, 文科生明显地高于理科生。对“教师工作是一门艺术, 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认同率, 文科生 (75.7%) 高于理科生 (58.4%) 近17个百分点;“我认为将来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非常有前途”的认同率, 文科生 (42%) 高于理科生 (26.8%) 近16个百分点;“我能够从学业进步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的认同率, 文科生 (58.4%) 高于理科生 (43.8%) 近15个百分点;“我非常坚定将来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和“我对目前所学课程很满意”的认同率, 文科生均高于理科生。

6. 免费师范生对国家和学校有很强的期待

免费师范生对未来发展的顾虑,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期结束后的职业再选择问题” (53.3%) , 二是“收入不高, 影响生活质量” (50.4%) , 三是“能否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48.3%) , 四是“择偶受到影响” (39.5%) 。

36.0%的免费师范生希望“国家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在回答“您最希望国家解决的问题”时, 学生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问题上。其中78名学生的问题涉及读研、读博或者脱产继续深造;56名学生的问题涉及教师待遇;28名学生的问题涉及缩短服务期限;26名学生的问题涉及提高生活补助标准等。此外, 学生们还在出国留学、建立合理的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解决择偶受限因素、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上对国家有一定期待。

免费师范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其中67.2%的学生希望加大“教学实践”, 65.4%的学生希望加大“教学技能水平”, 63.9%的学生希望“可以辅修”等。在“您最希望学校解决的问题”的回答中, 85名学生的问题涉及加强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培养, 68名学生的问题涉及合理设置课程, 35名学生的问题涉及辅修双学位。

7. 免费师范生淘汰和退出机制还不健全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中, 并没有对免费师范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做出明确规定, 但通过访谈了解到, 目前确实有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极个别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能顺利从教。一是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毕业时可能普通话还不达标, 不能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二是极个别免费师范生目前已经出现多门科目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毕业时会因为没有完成规定学业而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三是免费师范生入学体检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而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教的体检标准要高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极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顺利从教。对于个别免费师范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出现违反协议的情况, 亟待尽快制定出相应的退出机制。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教育实习和就业机制, 完善有关政策, 为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加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

调查显示, 目前仍有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存在不全面甚至偏差的现象。社会上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还不太了解, 产生一些负面言论。例如, “签订协议”等于“定终身”, “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等于“考研受限制”, “任教服务”等于“上山下乡”, “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等于“必须到西部贫困地区任教服务”, “确保就业”等于“指定就业”, 等等。因此,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新闻媒体对于政策中的一些关键点应该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政策, 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尤其是在招生环节, 有关省招办要把政策详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学校要注意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在调查中, 49.9%的免费师范生认为“一般学生不了解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因此,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还应该面向非免费师范生进行宣传, 要让一般学生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免费师范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创造出更加适合免费师范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关于“免费师范生”的称谓, 让人产生“免费与贫困相连”的感觉, 建议将“免费师范生”改称“公费师范生”, 这既符合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中的习惯称呼, 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

2. 加强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 增强学习动力

要把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作为免费师范生的发展目标和标准, 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式上, 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 夯实专业基础。在教育内容上, 不断完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指导方式上, 应建立“双导师制”, 既要有大学教师的指导, 也要聘请一批在中小学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和校长作为导师, 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 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支教活动, 进一步培养免费师范生的爱心、感恩心和社会责任感。要注重提高教育实效性, 针对免费师范生中的不同群体, 例如理科生、农村地区来的学生等, 分别开展实效性更强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和开创“大学——政府——中小学”的合作模式, 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3. 完善培养方案, 强化教学体验, 提高教学技能

重理论、轻实践, 师范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是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 探索更加灵活的见习、实习方式, 强化体验式教育, 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循环互动, 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开始的、经常性的、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是要制定参与社会实践、见习和实习的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规定每年参加支教、公益活动、教学见习等的时间长度、评价考核方法等;二是要更好地利用附属中小学的资源, 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三是整体设计免费师范生教学实习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计划, 探索把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习纳入地方“农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到部属师范大学培训、进修、攻读学位时, 安排免费师范生到这些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四要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的学科和师资资源, 加强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专门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开设一些礼仪、音乐、美术、书法、普通话、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五是要尽快出台免费师范生辅修双学位的制度办法, 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双学位, 增强免费师范生在中小学任教的适应能力。

4. 进一步探索创新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实事求是地调整和完善招生思路。在师范专业的招生环节, 制度设计的主体应当是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办法》规定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对于正处在战略转型期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来说, 培养免费师范生只是师范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任务的一部分。同时, 由于这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区域分布、招生来源、师资状况、学科优势、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 各学校的免费师范生招生方案也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设计。招生计划的投放, 在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的基础上, 要有重点地向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需求强烈的东部发达省份投放招生指标, 优化生源结构, 提高培养质量。

利用校内外更多资源为免费师范生设立专项奖、助学金, 提高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建议国家根据各个地区的生活消费水平和人才培养成本, 适度调整和增加“两免一补”标准, 不应“一刀切”;固定统一标准, 应以调动培养单位的积极性和基本满足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需要为基准。北京地区的生活补助应提高到600元为宜。

探索建立“大学+教师学院”的人才培养体制, 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或教师学院。因受传统师范大学的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教育体制的束缚, 教师教育资源分散在各专业学院, 整体竞争力和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免费师范生在各院系的培养工作不平衡。结构决定功能。在学科、专业设置已走向综合化的情况下, 迫切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 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或教师学院, 探索教师教育新的范式, 将专业教育与教师养成相剥离, 建立起教师教育专业的宏观和微观布局, 从而完成传统高师深层结构的真正转换, 实现传统高师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北京师范大学正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 加快教育学部筹建步伐, 组建教师教育学院, 统筹教育学科的发展工作和教师培养工作。

就业制度设计会对免费师范生产生长期激励效应。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地区、按比例”分担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 吸引优秀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在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 应当充分保证用人单位和免费师范生的双向选择权。同时, 在读研、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免费师范生优惠的政策。调查显示, 80%的免费师范生有意向“争取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甚至博士研究生”。根据《实施办法》, 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 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如果要提高学历层次, 可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 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按照现行的专业硕士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制度, 非脱产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一般并不颁发毕业证书, 且需在一线工作3年以上。对免费师范生的学位进修是给予特殊对待, 还是纳入国家已有的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体系, 进而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同时教育博士的学位制度也需要尽快建立。

多方筹措资金, 实施“未来教育家成长支持计划”, 建立起对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长期培养和支持机制:一是要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作报告, 通过言传身教, 挖掘校友资源和优秀感人事迹的教育意义;二是六所师范大学要定期举办一些有关教师教育的研讨活动和论坛, 建立起有关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专家咨询和经验交流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在免费师范生毕业从教后, 建立起母校与他们每个人的长期联系, 设立“未来教育家成长专项基金”, 在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设立奖项, 激励毕业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贡献。

3.调整完善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篇三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政策出台之初宣传不全面,致使很多无意从事教育的高考毕业生误报了免费师范生。二是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三是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堵住”了有志学生的深造之路。

为吸引有志学子投身教育事业,更好地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的初衷,建议如下: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部门应在每年考生填报志愿前,向各高级中学印发有关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资料,并督促学校全面宣传政策,使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积极选择填报免费师范生。

二是扩大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校范围。目前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仅限于“211”工程师范类院校,应逐步在省属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样才能确保有更多的学生到农村和落后地区从事教育事业,以提升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三是鼓励有志学子继续深造。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应将师范生免费政策延伸到硕士研究生阶段,鼓励优秀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积极报考深造。

四是应给予免费师范生一定时期的“后悔权”。要从尊重学生自主意愿出发,允许免费师范生在二年级以内选择退出,在偿还相关培养费用和缴纳一定的赔偿金后,转为非免费师范生。

4.黑龙江省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 篇四

首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将于2011年暑期毕业,为做好我省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 号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 01O]2)号精神,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共同制定了《黑龙江省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黑龙江省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

为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

【2007】34号)和《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 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确保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以下简称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切实加强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按照国家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省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办、财政部门分工负责,统筹指导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省教育厅牵头负责制定就业方案、落实工作岗位、开展就业指导、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免费师范生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省编办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省财政厅负责督促落实相关经费。各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按此责任分工组成相应的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和实施本地免费师范毕业生具体就业方案。

二、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需进人计划和编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掌握我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接收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

各级编制部门要根据省教育厅提供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实际毕业人数、落实的工作岗位等相关信息,为免费师范生毕业生办理接收和落编等相关手续。市、县(市)要将当地中小学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用于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优先安排当年免费师范生就业,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三、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就业,免费师范生毕业生按协议就业或安排到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任教,履行国家义务。

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提供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积极组织各市、县(市)教育局申报用于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教师岗位需求计划,委托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通过适当形式组织供需见面活动,由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省教育厅将统一派回生源地教育局,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于每年秋季开学前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的辖区内中小学任教。

四、积极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派遣工作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省教育厅统一办理。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由培养学校在每年6月30日前将名单反馈省教厅,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

至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在7月底前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户籍部门。确有特殊情况要求跨省区任教的。需经学校审核、由省教育厅批准。

五、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任期内可在学校之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未能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免费教育费用为4年修读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三项之和,按国家实际实行的免费教育费用标准计算。毕业后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向省教育厅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十年且未经省教育厅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10%的比例一次性向省教育厅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50%的违约金。以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未履行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免费师范生的履约行为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状况电子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退还的违约金,上缴省教育厅后,再集中上缴省财政厅。

六、免费师范生毕业生要履行支教任务

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农村中小学任教,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免费师范生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教服务期间,绩效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免费师范生毕业生,方可回到原派出学校。

七、加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0】3号)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任教学校要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生给予支持。

八、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机制

5.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 篇五

首届万余名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本版昨日刊发调查,直面他们的复杂心态,呼吁各方落实政策,共同履行承诺与责任。报道刊出后,反响热烈,一些读者来电来信,表达关切。事实上,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老师、学生,都在积极努力。他们表达着共同的心愿:让这项立足长远的政策走得更好、更稳。

为此,我们特挑选一所大学、一位老师、一名学生,呈现他们的实践、观点和心声,从不同角度、建设性地观察免费师范生政策落实现状与未来成长空间,供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读者参考。

编者

一名免费师范生的来信

希望政策更细化人性化(学生篇)

教育部门领导:

您好!

我是东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应届免费师范生,今年秋天即将走上教育岗位。对于未来,我有很多憧憬,相信四年的努力一定能换来满意的结果。

国家提供的“免费大餐”,给我们这些志于从教、乐于从教的学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彰显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同学们平时聊天时经常提及,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是他们的“福音”,尤其是那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有志成为人民教师的学生,政策不仅使他们可以享受国家优质的教育,还免除了对工作的后顾之忧。“补充农村师资力量”的政策出台初衷,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春节前后,我穿梭于各种专场招聘会,接触了不少用人单位,感受到国家对我们就业的重视和关怀。不过,也许是因为“首届”,求职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也确实碰到了一些政策的“灰色地带”,犯了点难。

首先,对于“跨省就业”仍有疑问。教育部在2010年5月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对于跨省就业相关事项没有明确的表述。而最近部分省份出台的政策规定,跨省就业需要经过学校、接受单位及省教育厅的许可,手续较为繁琐,仍是一个难题。对于部分情况特殊的同学,政策的设计是否可以更人性化一点?

其次,“有编有岗”如何保证?据调查,有的省份部分中小学处于超编的状态,而免费师范生并不自带编制。尽管大部分省区市的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空缺编制优先接收免费师范生,编制紧张的学校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障碍。一个同学在咨询时就得到令人沮丧的回复:“你们要自己找有编制的学校。”

再次,政策制订不够细致。在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被“免费”。当年,有些省份的高三毕业生其实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必须至少从教10年。另外,有些学生的专业在中小学根本不对口。因此,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或者修订中,是否可以更细致一些?

四年的大学时光下来,我也深刻体会到,免费师范生方向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偏离初衷的地方?比如,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地方未出台详细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让当地生源的同学陷入了困惑。

我作为免费师范生的一员,深知教书育人职责之重。未来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乃至教育家,政策不是全部,但至关重要。有些话语,不吐不快。我也期待自己能与免费师范生政策共同成长,与国家的教育事业共同成长。

免费师范生 乐见成(化名)

华中师范大学

让学生找到更适合的平台(大学篇)

本报记者 张志峰

华中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约2100人,分别来自29个省区市。2007年免费师范生政策启动以来,各地学生报考华中师大免费师范生的热度持续升温,2007年华中师大在湖北省的报录比约为5∶1,2008年达到10∶1,之后的两届火爆依旧。

【培养】

“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

2007年秋季,华中师大迎来首届免费师范生。为了让免费师范生“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华中师大制定了独特的培养模式。

打破师范教育“老三门”,以“主修专业课+教师教育课”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校级优质课标准开发出100多门教育类选修课。过去师范类学生一般只学3门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

华中师大为免费师范生配备了阵容强大的导师队伍。免费师范生有3支“教练”团队:校内名师团队、校外名家团队、中学特级教师团队,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教育家思想、职业道德和教学实践能力。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2007年华中师大率先发起建立 “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从2008年起,3年内在10多个省区市建设80个实验区、600个实验基地。校长马敏介绍说,实验区是一个开放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我们希望借此平台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对接、学校培养与社会锻炼对接、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

【就业】

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听取意见

华中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曾浩介绍,2011年,该校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就业,学校将国家关于免费师范生的最新政策和精神进行细化解读,通过校内报纸、班级点名会、电子邮件等渠道,让每个免费师范生心中有数。从2010年6月开始,华中师大主动到29个生源省区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曾浩表示,往年此时,珠三角很多用人单位会捷足先登,到学校来开教师专场招聘,“抢”优秀毕业生。2011年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和形势有变,招聘会同比减少了一些。据了解,许多用人单位在寒假期间在生源地开招聘会,学生返乡,便于集中招聘。

【问题】

跨省就业既普遍又敏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华中师大一些免费师范生已经获得了工作意向,但还在犹豫。曾浩表示,学生在签约前要十分谨慎,一旦签了就不要随意毁约,学校也将从签约流程上进行控制。

跨省就业也是不少学生关注的问题。目前,华中师大已经收到20多个省区市关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其中西部对跨省就业的规定相对宽松,潜台词是欢迎“跨省”。其余地区基本照搬教育部规定,即原则上回生源地,“特殊情况”需经所在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跨省派遣。曾浩也介绍说:“近期有一些免费师范生询问跨省就业问题,说明部分学生有此愿望。”采访中,不少学生坦陈“这属于敏感话题”。

实际上,跨省就业有客观需求。武汉市2011年中小学教育进人(含人才引进等)计划约600个,而武汉籍首届免费师范生仅158人,湖北籍免费师范生总共才900多人,很可能出现缺口。华中师大广东籍首届免费师范生共30人,而珠三角的需求远远不止这个数。

另一方面,一些师范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压力原本不小,如果跨省就业口子开得太大,对本地师范生就业肯定不是“利好”。所以这些地方对跨省就业就心存“戒备”。

专家表示,免费师范生是个新事物,探索过程中会遇到新难题,如何让政策更好地适应现实情况,有关部门还需要仔细研究对策。

北师大文学院免费师范生班班主任胡志峰

政策落实,需要统一行动(老师篇)

董洪亮 赵红

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是一个“特别”群体。“其实,这正好说明了学校对免费师范生的重视。”作为班主任,胡志峰对这个群体有很多思考。

谈到免费师范生当前的“心理压力”,胡志峰认为这很正常,“以前他们可能总觉得怎么都能当老师。现在真正去找工作,才发现,原来当老师也没那么容易,竞争非常激烈。”这是许多年轻人成长必然要经受的过程。

在他看来,一些政策所谓的限制,都是能解决的,关键是学生自己是否积极主动。比如,在北师大文学院班,就有一名学生因特殊情况,实现了跨省就业。胡志峰建议,在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和家长解释清楚政策的福利和义务,让学生考虑清楚,把入口关的工作做得细致一些。同时,通过一些测试来评估,检验学生对这项政策的认可度。

据介绍,该校文学院班目前有一半学生已有就业意向,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新疆、内蒙古、山西、广西、陕西、云南。像新疆乌鲁木齐市就很积极,为免费师范生开辟提前招聘的绿色通道。文学院班7个新疆籍学生,现在5个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单位。但是,有的西部省份仍未有动静,有学生回去面试,却得到“要研究生(论坛)”的回应,这让他们很伤心。如果没有一些地方政策的限制,学生签约率可能会更高。“各省政策出台得快还是慢、态度积极还是不积极,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情况。”胡志峰说。

面对各省政策不一致的问题,一些专家也开出“药方”:规范地方文件,建立统一尺度。地方文件全部出台以后,应根据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遇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地方文件进行完善,同时对于跨省、民办中小学就业等政策关键点,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从而打通影响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政策瓶颈。

6.免费师范生读研报告 篇六

——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张文军

2013年6月,走出大学校门,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中语文老师,当我还沉浸在初为人师的新奇与感动中时,高一学年已然匆匆结束,便到了回母校读研的季节。回首这匆匆流过的一年,有艰难、有痛苦、有委屈、有迷茫,但走过之后,更多的则是欣慰、是成长、是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上——兢兢业业谋高效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班和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欲望着手,坚守新课改提倡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全面素养。抓住教书育人的重点,推行启发点拨和自觉自主式教法、学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课改的高效课堂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比较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开学伊始,就组成了 徒结对的方法,认真听课、备课、讲课,在师父的带领下,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任教班级学生在其中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汇报课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二、课堂管理方面——良好习惯保成效

课堂管理是一门学问,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保证课堂管理来保证教学质量。最有感触的一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保证课堂效果至关重要。

学期伊始给学生上一节预备课,这节课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规则,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例如,课前要求学生背诵,在这节课上就要给学生明确本学期背诵的篇目,背诵的进度,提问落实的方法。课前如果要求学生演讲,就要让学生明确演讲的目的、规则、方法、范围等。这样每节课前三两分钟学生或者大声背诵,或者声情并茂地演讲,有利于师生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出现一些学生由于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在课前追逐打闹,聊天睡觉,甚至于连上课铃声都听不见,等教师整顿好秩序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分钟的消极局面。教师切不可在教学之初给学生留下松松垮垮的印象,一定要规范好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节开学第一课,使得本学期的课堂管理就会事半功倍。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关系方面——刚柔并济创和谐

自任教以来,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和谐,所教科目成了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欢,总结起来:

1、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此外,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周记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把握。批评和表扬学生要分场合,注意言词。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平等的,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止于知识的授受,而且包括人格的影响,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优秀的语文教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语文特级教师都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教师。目前的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师生共同生成答案。

3、注重个别差异。语文不是短期就见成效的学科,学生的水平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数理化成绩非常好,偏偏语文成绩很差,有些则恰恰相反。语文教师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老师只有公正、公平、不偏心,才能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将会给老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带来很大的便利。新的时代迫切的要求语文教师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专业素质方面——与时俱进求发展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前提。周三实际工作中以后,越来越发现自身知识的不够,所以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不断地努力学习变得势在必行和每日的必修课,为了教好语文,我努力做到了:

1、认真钻研教材。这主要是在备课过程中,扎扎实实,出了教材参考之外,更有浩瀚的网络资源供我们学习,充分得利用信息网络查找资料,后筛选取用,这个备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高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学习《鸿门宴》的时候,需要对汉末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才能够讲的有意思,讲的透彻。在这学期里为了讲课,再次读了《苏东坡传》、《红楼梦》等著作。这不仅使得自己能够不断进步,而且有利于扩展自己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周围的人、向网络学习,是我追求发展的另一途径。经常上学习网站、看视频、看外国和国内名师的讲课视频,或者有意思的纪录片,让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此外,我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

我会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是这个原因,为了增强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再次选择了回母校读研、继续深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择的漫漫教书生涯才刚刚开始,取得了很大进步,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附:研究生方向——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1、定义的界定

目前,学界关于高效课堂的定义很多,但几种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通过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而且是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方能称之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研究:教师与学生,即教与学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学有所获,教师也能在教学中实现成长找到成就感,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对师生都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必要的研究。

2、研究方向

1)课堂外,备课精细。“合格教师把学生教得像老师,优秀教师把学生教得像学生。”备课中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大纲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生学情来设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节课中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一个知识上的收获,切忌将教学目标束之高阁而成为摆设。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备课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完整清晰的学习过程、课堂环节设置、学生活动、点拨策略。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要结合考纲来设计,教师切忌表演欲过剩,难倒学生以显示教师知识的深厚,讲解的巧妙并不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2)课堂上,关注学生。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立,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能手,特别善于对学生课堂提问进行总结和归纳,善于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善于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和有利的引导。课题背景中提到的案例,见学生无人举手就匆匆告诉学生答案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学生记下的知识没有过手,下次还是不会,赶时间赶进度又有什么用呢。不妨多给学生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也可转变发言方式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及时跟进监测学生讨论情况,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虽然这样费了时间,但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也是值得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活动偏离了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教师就使劲甚至强制性地往自己预先设计的方案引导,虽然得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但这个答案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学生得手快自然忘记也快。学期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有限,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扩大处理,而要求我们依据考纲对知识点进行区别化处理。考试要考的反复讲,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多讲;学生没掌握的,老师讲了能懂的要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可以不讲。

3)课堂上,师生参与。高效课堂的灵魂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切忌包办学生行为。在课堂中虽然学生和教师是平等地位,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怎么也算发言中的首席,所以教师要当好高效课堂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合跟进、反馈、消解,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使得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堂中教师要控制

情绪、管住自己的嘴,给学生思考讨论时间,操作上可参照高效课堂的五大教学原则:学生自学在前,教师教授在后;学生尝试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学生独立思考在前,小组合作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点拨在后;学生测试在前,教师讲评在后。

7.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 篇七

1.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性差距, 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国农村与城市、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 导致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合格师资的极度匮乏是制约农村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师范生免费政策能够为农村义务教育补充优秀教师资源,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性差距, 从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给更多的优秀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随着教育成本分摊机制被引入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也向师范生收取学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农村经济比较落后, 社会保障和资助体系不健全, 加上近年来我国大学收费急剧增加, 一些下岗工人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愿望难以实现。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无力负担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的问题, 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不公平性

1.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局部性对师范院校的不公平。

首先, 对地方师范大学来说, 免费师范生名额投入6所重点师范大学, 对于教育资源稀缺、贫困生比例大的地方师范院校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课题组的研究显示, 当前, 地方院校聚集了最多的农村学生和最多的贫困生, 这些学生去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可能性最大, 数量也最多。[1]因此免费政策仅在几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 强化了优势教育的集中, 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其次, 对部属师范大学也存在不公平。部属师范大学虽然享受了免费政策, 但同时它们需要吸收大量质量相对较差的贫困生源, 这势必会造成部属师范大学的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大学声望的损失。另外, 如今的部属师范高校大多转型为综合大学, 师范教育几乎成了“副业”, 由于它们在师范教育中几乎失去了普遍性, 试点的意义必然就打折扣。

2.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强制统配性造成学生个体间的不公平。

首先, 农村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希望通过进大学这个途径改变自身命运。但是如果按照已有的免费政策, 如果学生选择了免费师范教育, 那么他毕业后就要回到农村教书, 这种政策可能会打消学生 (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初始想法。另外, 有一部分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同时他们又想有就业的自由。然而, 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实施之后, 这部分学生将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 政策的强制性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

其次, 在免费生个体之间也会形成不公平。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中, 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生源可以留沪的条例:上海生源毕业后去的“农村”支教地点就是上海郊区, 两年后可以回到市内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相反, 来自西北部的免费生, 无论有多么优秀, 其毕业后都只能回到西北, 在无竞争就已经决定的情况下, 几无公平可言。

3. 政策漏洞可能产生的不公平

(1) 政策对学生“权义”的不明确。

首先, 对免费生履行教育义务时的待遇及利益保障规定不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虽然在第十条规定:“地方政府和农村学生要为免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但是对于免费生在农村服务两年的工资待遇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此外, 当免费普及到地方时, 免费师范生的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办法》并没有真正解决。

其次, 对免费生就业安置的标准规定不明。《办法》第五条中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在省内由地方政府安排单位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第一, 此条例没有明确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以何种标准进行就业安置。如果按户籍所在地安排支边, 将强化出身的不平等性, 同时压抑人发展的全面性和独立性。第二, 省内由地方政府安排单位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过程中难免有权利“寻租”行为, 公平性难以保证。

(2) 违约行为约束机制的空缺。

师范生在享受免费待遇之后, 如出现人为的违约情况, 那么显然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公平。对于违约行为的预防, 《办法》第四条规定:“免费师范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 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行管理, 并建立免费师范生诚信档案。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 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这样的条例难免有笼统之嫌:第一, 缴纳违约金的数额不明确, 这势必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各类纠纷。第二, 《办法》没有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免费师范生诚信档案的作用进行详细表述, 这不利于对免费生履行义务起到监控的作用。第三, “特殊原因”的标准和规定是什么?若办法不予以完善, 必然就会有单位和个人钻免费的空子, 使本该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白白失去机会, 因此免费的公平性也就不能保证。

三、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优化对策

1.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优化对策——政府层面。

(1) 对免费师范生“权义”的制度设计。

首先, 政府以制度保证对免费师范教育的经费支持。第一, 政府要安排专项经费, 保证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补助。此外, 免费师范生还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和高校设立的奖学金权利。另外, 中央财政应配套专项基金支持师范毕业生继续教育费用。第二, 政府要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也可以考虑建立“教师教育基金”, 基金不仅包括财政拨款, 而且可以对社会捐赠开放, 以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师范生免费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 [2]确保师范教育的资源配置。

其次, 逐步完善免费师范教育制度的就业环节。第一, 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办学实际, 与地方政府共同协调解决师范毕业生的岗位和编制问题。中央政府应该适当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教师编制, 省级政府则应统筹规划, 确保毕业生有编有岗。第二, 政府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以保证免费师范生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基层教育事业。中央政府应为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建立起教育财政专项转移支付, 由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推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 在此基础上, 省级政府应该建立贫困地区教师补偿机制, 逐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此外, 国家和省级政府还可以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基金, 对成绩突出的师范毕业生由基金给予奖励。[3]

关于免费师范生的服务年限问题, 许多专家认为, 从国内外经验,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优秀教师的养成, 以及师范生的自身发展等方面考虑, 师范生的服务期以五年左右较宜。[5]

(2) 将“免费”向更大空间层层推进。

从数量上来看, 六所部属院校的师资输入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需求。而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可能性和稳定性大于部属师范大学。目前, 国家提出先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点, 然后逐步推开, 省属师范院校最终也将实行免费。据此, 普及师范生免费教育, 应坚持“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

(3) 政府直接购买教育服务。

从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出发, 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近十年时间, 政府投入成本后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收益。如果政府将购买行为放在直接购买合格的产品上, 只要其毕业后能到指定地方履行完一定年限的教育服务, 国家就支付其培养费用。这样就可以杜绝由于种种原因不履行服务的免费对象, 可以将那些不合格的免费师范生拒于教师“门”外, 可以解决教师队伍流失的问题, 可以随时通过市场补充教师, 可以突破选择教师的资源范围, 为多渠道的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探索提供支持。

(4) 建立和完善防止违约机制和契约的退出机制。

首先, 必须对违约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加以法律约束, 中途退出师范专业、未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或其他情况不愿履行协议内容时, 应该退还所享受的国家资助经费的本息, 并交纳资助经费50%的违约金, 退还资助经费的方式也可以借鉴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5]同时, 师范院校建立免费师范生个人信誉体系, 对于违约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这也需要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

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师范生在服务期的管理、监督和服务期后的专业发展等工作。在师范生服务期内, 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人事、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毕业师范生的接受和调配、管理、监督等工作、师范生所服务的中小学负责师范生的教学评估和考核等工作。

最后, 基于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建立对免费师范生的考核标准, 对于考核不合格且不思进取者予以辞退, 并要求其赔偿相应的损失 (包括学费与违约金) 。

2. 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优化对策——院校层面。

(1) 采取统筹结合的招生方式, 把好师范生“入口”关。

首先, 高等师范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 既要满足政府要求的招生数量, 又要保证人才质量的优秀。招生方式实行自主招生和直接录取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妥当和切实可行。

其次, 各师范院校要把好的学生选拔进来。这里的“好”不仅仅指分数,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潜质。所以, 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可以保证生源充裕的条件下, 应该实行严格的面试制度, 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情感与潜质。

(2)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优化培养环节。

第一, 要明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即培养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 形成终身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包括对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本身的思维形式、研究方法和逻辑关系的认知;具有教学活动的基本体验, 掌握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技能, 具备较强的中小学教学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在自主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目标, 即具有组织、设计课程的能力;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从事双语教学的能力;具有教育技术整合能力;能够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 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现状。[6]第二, 建立适应优秀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学术取向、专业取向和实践取向整合的要求下, 在教学计划中构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第三, 要面向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 以及农村的教育实际, 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加强实习环节, 重点支持农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

(3) 就业指导和深造引导。

院校应该对免费师范生开展入职指导培训, 保证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教师岗位。此外, 师范大学要积极引导免费师范生服务中小学教育, 积极辅导毕业生, 畅通就业;应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指导与服务、服务期满后的发展等工作。

其次, 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 应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激发他们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 等等。

再次, 院校应该和政府主管部门一起发挥对免费师范生的监督、服务和评价职能。要对每一个免费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最后, 免费师范生深造方面, 师范大学要积极引导免费师范生继续教育、国际化等渠道, 要重点做好师范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持续发展的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以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 从教育公平角度评述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对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影响, 同时指出政策存在的纰漏所可能引起的不公平性, 并分别从两个层面——政府层面和院校层面提出对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公平性,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欣, 傅新.免费教育制度是否值得重新推行[N].中国改革报, 2006-10-27.

[2]方增泉.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J].北京教育.高教, 2007.7.8.

[3]杨颖秀, 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3) :51-53.

[4]方增泉, 孟大虎.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招生与就业制度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4) .

[5]方增泉.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J].北京教育.高教, 2007.7.8.

8.河南免费师范生政策 篇八

教育部: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四项优惠政策

今年秋季进入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院校就讀的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四项优惠政策。这些免费师范生享受的第一项优惠政策是在校四年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领取生活补助费。第二项优惠政策是师范生毕业以后,国家保证,只要他们到中小学工作就有编有岗,由省级政府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具体落实。第三项优惠政策是师范生在任教农村服务的两年期间,学校为他们的继续教育、继续深造提供便利条件,他们可以上在职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第四项优惠政策是国家规定在不少于10年的协议期内,师范生可以在学校之间流动岗位。

我国将首次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奖励对象为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资助覆盖面将达到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国家励志奖学金今后将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的学生倾斜。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制订工作方案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和学校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

通知要求中小学要重点对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情况进行自查,凡属于教学计划中体育课安排不足的,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的,体育课活动量和锻炼强度不够的,要立即予以纠正。

通知强调有关部门和学校要立即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确保在下学期有一批学生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合格或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证章”和“阳光体育奖章”,以此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先锋人物

中学生发明节能红绿灯

高中生发明的红绿灯可以帮重庆市区一年节省6万多度电!在第22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高二学生李双江和他的同学设计出的能自动控制的红绿灯受到人们的好评。在晚上行人和车辆较少时,红绿灯的控制台能根据车流量和人流量情况自动调节变化周期,自动关闭,达到节能的目的——深夜时,路灯将处于半休眠状态,一旦有车辆或行人靠近,它就能立即自动感应。如果当时只有车辆通过,就会亮起绿灯,让车辆顺利通行;如果有行人过马路,则会亮起红灯,提醒司机注意。

青春关注

“阳光硬汉”型中学生最受欢迎

随着一轮轮选秀活动的兴起,“花样美男”之风势头不减。但在上海中学第三届最受欢迎学生评选过程中,素有“阳光男孩”之称的学生却战胜“花样美男”型对手,高中生纷纷表示更倾向于选择阳光型男孩。该校学生处教师张泽红表示,现在社会上选秀活动之风流行,其影响难免渗透到校园,从这个由学生全程操作的评选结果可以看出,阳光、健康、乐于助人、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等综合素质高的阳光男孩应是最受中学生欢迎的。

南京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之间需保持44厘米距离

南京一所中学要求男生与女生之间要保持44厘米以上的距离,以防止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冲动行为”。学校称,希望通过这个要求,规范男女生交往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也是给男女生交往装一道”防火墙“。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李教授认为,现在中学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一味地堵不如正确地疏导。学校通过引导,给学生提供了解、接触异性的机会,让男女生之间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有利于学生心智成长。一位人类学家曾提出,正常男女生交往的空间距离是44厘米以上。44厘米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少于44厘米这个距离,就属于“亲密距离”,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

“未成年人网络自护”手册在京首发

一本以网络案例解析、常识普及、专家提示为主的导航读物“未成年人网络自护”手册日前在京正式首发。

该手册是我国目前首本面向未成年人的便携式网络导航课外读物。全册分为“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恋爱、网络言论、网络成瘾、网络陷阱和网络常识”七篇。内容主要包括:网上交友不慎遭遇性骚扰案例和安全守则,因网游和网恋杀人的案例及专家解析,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分级标准和戒除办法,网上诈骗、诱惑、制假、交易等八大网络陷阱案例及解析提示,不良信息、网上垃圾、手机短信和网络案例举报指南,以及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网校推荐等。

9.免费师范生读研研究计划 篇九

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

姓名:

本科专业:英语

申请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作为一名本学期刚来的教师,我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曾为这种转变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也有过很多的埋怨,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

回首这半年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也更加努力,本学期我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中一个班的男生调皮的较多,所以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初来乍到,总会有些同学表现出”不买账” 的态度。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通过不断的找同学谈心,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慢慢的我和学生之间开始互相了解了.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对等学生不应总是摆出教师的架子,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服,从而不愿听教师的课.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他们才能接受你,从而去听你的教育的指导。

教师育人,身正为范。在半年的工作中让我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是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虽然这半年的时间并不长,可我的心得体会却颇深。

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拿起一篇课文,我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课文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取舍,而且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个课文得以连贯、流畅、圆满呢,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2、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我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班主任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一学期以来我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工作计划,以班工作计划为依据,开展班级管理工信。推行素质教育,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减负”措施,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使本班学生在班内凝造成一种团结向上,爱集体的风气。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如文明礼貌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学习态度教育和目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时速分析台海关系,对学生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余时间跟少数学习或纪律差的学生进行谈心,讲道理,使学生信任教师建立了师生感情,从而方便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班集体建设

接手这个班后我了解到:该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差,对班上的事务不关心,班干的管理能力差,不敢管,也懒得管,有情况不向老师汇报。针对这些情况,我花了许多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来为这个班出一分力。首先,与学生起制定奖罚分明的班规,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和培养班内的积极分子,明确落实班干的责任,经常与班干部开会,了解班干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上的困难,有什么不足之处就给予指导,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班干部的威信在班内逐渐得以树立起来了。第二,在班内确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或学习勤奋的学生。教育无小事,哪怕是把地上的一张纸捡到垃圾桶这样的小事我也在全班表扬,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这些小星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批评抵制错误的思想行为和歪风邪气,这些措施确实为许多关心班集体的同学“壮了胆”,使用越来越多的同学敢于揭发和批评不良行为。

第三,利用班会,队会等时间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组织假日进行慰问敬老院,利用班会开展一分钟记忆比赛,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育学生事要三思而后行,凡事想想别人,想想后果,这样就可以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坚持每周要学生写周记,鼓励学生通过周记与老师谈心,内容不限。很快,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现在班里的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已有了改善,但是仍须要继续深入开展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三.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本班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学英语,对英语都有很大的兴趣,抓住这一点,我在备课方面多花心思,把学生的兴趣不断吸引到英语学习上来。在学习上我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同组共荣辱,同加减分,小组内要互相帮助,想办法共同管理。

回顾这一年来当班主任的工作,跟其他教师相比,我发现自己在领班工作方面还欠缺艺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

一、充分合理利用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硕士所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部分。我会利用工作之余,安排好学习时间,认真钻研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理论知识储备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二、根据所在学校现状,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学校中老年教师居多,绝大多数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整堂课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虽然老教师的身上积攒了无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了解,学校生源历年来都是全县最差的,传统教学模式,整节课都是满堂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抗拒抵触情绪,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累。在研究生阶段,我将会不断探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在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当中,很少有时间去读一些教育专著、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匮乏,所以我相信自己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了解古往今来名家的教育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的将所学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在读研期间,我会通过阅读、学习课程,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反思,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本人工作一年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10.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 篇十

甲方:(招生学校)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学生姓名)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

丙方:(生源所在地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

地址:

法定代表人:

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丙三方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协议签订的前提

第一条 乙方具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资格,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自愿报考甲方师范类专业。甲方和丙方经审核,认为乙方符合择优录取条件,同意录取乙方为免费教育师范生(以下简称免费师范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办法和录取原则,对报考甲方师范类专业的考生进行审核,择优录取免费师范生。

将免费师范生的录取通知书及经甲方、丙方签字盖章的本协议书一式四份一并寄送乙方。乙方或乙方及其监护人在本协议书签字后,录取通知书生效。

第三条按照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订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方案,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条件,对乙方实施教育培养,进行管理和综合评价。

第四条按照国家财政部核定的标准,在乙方四年修读年限内,免除学费,免收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第五条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制订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选拔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第六条关心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成长,并为他们继续深造、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持本人或本人及其监护人签字的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及录取通知书到甲方报到,经甲方复查合格后,正式注册入学,成为免费师范生。

第八条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及甲方的教育培养方案,接受甲方的教育培养,修读年限为四年。

第九条在四年修读年限内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同时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延长修读年限期间,费用自理。

第十条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根据甲方的相关规定,入学后两年内可在甲方规定的师范类专业内进行专业二次选择。

第十二条按时完成甲方规定的教育教学计划,达到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三条按照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相关政策,履行国家义务,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毕业时由丙方安排,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或服从分配,到中小学任教。第十四条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经丙方同意,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第十五条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四、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提出免费师范生需求建议计划,配合甲方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在录取之前向甲方提供由法定代表人签章的本协议书。

第十七条做好接收和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各项工作,确保其有编有岗。在乙方毕业时,组织用人单位与其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对到城镇学校任教的,安排其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第十八条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小学为乙方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第十九条鼓励和支持乙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促进其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第二十条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对于违约者,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同时公布其不诚信记录。

五、终止协议

第二十一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规定审批程序,终止本协议:

(一)在校学习期间,经甲方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认定,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学业;

(二)在校学习期间或协议规定服务期内,经甲方或丙方认可的教师资格认定体格检查指定医院确认,因身体原因不宜从事教师职业。

六、解除协议及处理

第二十三条乙方在校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不再继续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且须在学籍取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

(一)因触犯刑律或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

(二)自动放弃甲方学籍。

七、违约情形及处理

第二十四条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丙方有权追究其相应的违约责任:

(一)毕业后未按本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向丙方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二)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十年且未经丙方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10%的比例一次性向丙方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八、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凡属国家及相关部门有规定的, 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事宜三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六条本协议经甲、丙方盖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以及乙方或乙方及其监护人签字后生效。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如未满18周岁,须由乙方及其监护人共同签订本协议。

第二十七条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一份存入乙方个人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监护人(签字或按指印):

签订日期:年月日

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上一篇:安全社区建设 档案盒下一篇:环保局关于停产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