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2024-08-14

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8篇)

1.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篇一

高中地理教育实习报告

2012年09月4日 我来到**高中进行为期1个月的教育实习,在学校领导

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

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

教,不耻下问; 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

**高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规范化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做为信阳的十三所重

点高中之一,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形成了社会公认的优良校风和学风。由

于学校“突出德育办学校,围绕特色做文章”、树立“不求个个成才,但求个个

成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四有新

人。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在淮滨高中对地理教学的一些认识。

当我走进教室,面对一张张可爱而陌生的面孔,一张张热切而企盼的面孔,一张张信赖而猜测的面孔,站在讲台上的我,是怎样的心情呢?如果能够处理好

这关键的第一堂地理课,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轻松下来,并一下子记

住和喜欢你这位地理老师,并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也喜欢上你所教授的地理学科。

一、充分做好准备

充足的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充足的准备是更为重

要的,只有有了充足准备的保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不至于让一个

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新手手足无措。

二、注意外部形象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上第一堂课前,一定要多花点精力装扮一下自己,你

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建立的。所以,作为一名青年男老师,一定要将自己打扮得体,并尽可能帅一些,穿一套整洁的西装,系上领带,皮鞋

一定要擦亮等细节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整洁高雅的形象。

三、自我介绍是要简短而幽默风趣

我只是一个,学生却有许多,所以作自我介绍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介绍的时候要面带笑容给学生一种轻松和亲切的感觉,让同学们成为我的朋友。

四、“猛吹”地理的趣味性

1、学习地理能知道东南西北,让你不会迷失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学习地

理能知道什么地方物产丰富,让你做生意发家致富。学习地理能知道旅游去处,让你留连忘返,乐不思蜀。等等妙趣横生的语言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学习地理趣味性强,如8848“爬呀爬呀使劲爬”;如“大河向东流啊,黄河长江不回头啊”;如“颐长猿故十三天”(北京的名胜古迹),如阿红苏地

吐(土)黑脸(里)(西亚的五海、沟通海的海峡及运河)等。

五、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1、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外出应当选择什

么样的交通工具和出行的具体线等等都与地理有联系。

2.地理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影子上午在西方和下

午影子在东方,判断某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又如,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

低。再如,利用气温在大气对流层的垂直变化规律,解释为什么夏季登山可以避

暑等。

3.推荐几部电影,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阿凡达》、《阿童木》、《机

器人总动员》、《2012》等影片中有高新科学技术的震撼,更在影片中穿插了地

球环境恶化。通过影片的介绍,(如:阿凡达中体现出了一种思想,人类过度开

采和使用矿产资源,导至地球资源短缺,地球环境恶化,人类开始踏入其他星球,潘朵拉星球,并在潘朵拉星球上继续开采特殊矿产,在开采中一步步的利用机械

和武器破环着潘朵拉星球上的生态环境,一步步深入破坏后,潘朵拉星球上的原

住居民开始了顽强的抵抗,最后,潘朵拉星球上的植物传送信息,所有的动物共

同参与了星球保卫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潘朵拉星球上的原始居民从新过上了

生态和谐的生活。破坏他们的人类被送回了污染严重的地球。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矿产资源缺乏,地球生态环境破坏将会让我们人类的生存越来越难,而依靠科技

离开地球,寻找新的生存环境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的地球,维护

好生态平衡,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学会在电影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维,成为一个有想象能力的人;

有辩证思维能力的人。

六、简单有趣的第一次作业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是白纸而不是作业本),在纸上写下你的姓名,班级和学号。然后完成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电影、电视剧。

第二段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最想去的旅游风景名胜。

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在完成了前两自然段的基础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字数

不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与生活联系密切,电影也与地理知识联系紧密。地理老师风趣、帅。学生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人人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始。通过以上的我对地理教学的一些认识,使自己在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积累了很多

经验,不仅增加了对地理教学的经验。同时也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以后自己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学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杜威到布卢姆, 从斯金纳到加涅, 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而这一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更是得到了新的发展。实施新课程以来,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再一次成为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自2012年起, 我们开始进行广西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桂林市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高中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也为了给今后研究和改进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分别在临桂中学、临桂区第三中学、临桂区五通中学三所高中共2006名学生中组织了一次“高中英语有效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过程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完全希望老师课前交代清楚本课或单元教学目标”的学生占39.6%, 另外还有34.9%的学生也有同感, 这反映出多数学生希望开始上课前就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就有方向。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由于学习目的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与其要求的体现, 因此, 长期坚持提示目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7.5%的学生坦言“说英语时, 希望老师即时指出错误, 以提高表达能力”;26.5%的学生也认为, 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出现口语错误时, 希望能得到及时纠正。当然, 如果教师对这些错误有错必纠, 势必会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影响其表达的流利性。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 不及时纠正, 这些错误又可能出现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教师应对学生口语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 充分把握好纠错的时机, 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 帮助学生克服因出现错误而造成的语言障碍, 发展自我纠错能力, 提高口语水平。

43.6%的学生认为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改进的措施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36.5%的学生也认为英语学习要多反省, 找出差距。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育部2013)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自己的语言认知水平和语言运用。

对于“是否希望老师根据学生程度布置个性化的作业”的调查可知, 72.7%的学生有类似的想法, 这样, 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可能是不同的,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作业不再“一刀切”, 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吃不饱”, 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不必在难题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教师要“转变‘作业观’, 必须从狭义的练习中跳出来, 把作业布置视为学习任务的设计, 使之成为支持学习进展的载体与线索” (张丰2011) 。“个性化作业”的探索为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39.3%的学生“希望老师每个单元能指导我们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归纳和整理”, 34.7%的学生也觉得“每个单元学习后老师都会帮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但学过的知识还是比较零碎, 甚至有些知识还会遗忘, 有必要把单元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就要求教师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与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有效地使用, 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在“我喜欢测验和考试, 因为我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的调查中, 10.1%的学生完全不赞同, 36.9%的学生觉得测试与考试无趣, 仅19.3%的学生非常喜欢通过测试和考试获取成功的体验, 还有33.7%有同样的感受。这就表明仍有学生对英语测试和考试有排斥态度。利用考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考试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感到羞耻, 而是让学生取得成功, 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 教师平时的试卷中要设置适合他们的题目, 既不会浪费考试时间, 学生还会为必定取得的成功去付出努力, 品尝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过程的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对教师及其“主阵地”———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培训模式和手段应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对高中英语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 认为“在英语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善于做笔记”的学生占16.9%, 另外还有32.2%的学生也表现不错, 完全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仅占6.4%, 通常不能的占12.3%, 还有32.2%没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和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应提醒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 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 还要坚持检查与督促, 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7.4%的学生坦言“在英语课堂上, 完全没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动”, 12.9%的学生通常这样认为, 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动的还有27.9%, 做得较好的学生占7.6%, 优秀的学生占19.6%。由此反映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的自信心不足。教师要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 善于抓住契机点拨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23.9%的学生喜欢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40.1%的学生也认为教师用英语上课好, 对用英语授课不适应的学生占22.7%, 完全不适应的占4%。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尽量使用英语, 控制汉语的使用, 这样能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使学生受到英语学习环境的感染, 自觉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英语,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对于“在课堂上, 我喜欢参与小组活动”的调查可知, 20.2%的学生非常喜欢参与小组活动, 42.6%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而完全不喜欢的学生占7.7%, 9.8%的学生不喜欢, 19.6%的学生也没有这一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小组活动积极性很高, 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设置小组活动时要注重手段和层次。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 在进行小组组建时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等混合编组, 使各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李焕立2015) 。

31.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 不喜欢被老师提问”, 很难适应, 14.7%的学生较难适应, 完全不能适应的学生占14.4%, 喜欢被提问的学生占24.5%, 完全喜欢的学生占15.1%。由此可见, 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 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多样性,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因材施问”, 注意针对性;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马小云2010) 。

29.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有趣的口语活动, 37.1%的学生口语活动应该有趣味性。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国外有些语言教学专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交际活动的需要, 把课堂交际活动分成三种类型:问答法 (questions and answers) 、讨论与决策法 (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 和故事和场景法 (stories andscenes) 。教师设计口语教学时任务要有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难度要适当, 还要有梯度。

对“我希望老师逐字翻译英语句子和课文”的调查结果是, 17.2%的学生不需要教师逐字翻译, 26.6%的学生通常也不需要, 30.4%的学生觉得完全有必要, 25.7%的学生通常也希望老师进行翻译。这组数据说明在高中阶段, 语法内容难度增加, 课文句式明显复杂, 文章的阅读和长句子的翻译成了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翻译练习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也是阅读的前提。

28.6%的学生“在教生词时, 更喜欢老师有拓展, 不只是教原句含义和用法”, 37.1%的学生非常喜欢教生词时不只是教原句含义和用法, 对于英语单词需要有适当的拓展的学生占33.4%, 不喜欢的学生占17.2%, 通常不喜欢的学生占6.4%, 完全不必的占5.8%。这反映出在词汇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知识信息量输入的渴求。要达到这个目标, 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翻词典, 多看英文释义, 注意词性, 当然, 阅读量的增加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学习课文时, 长难句常常阻碍我的理解, 我希望老师做分析”的调查可见, 50.9%的学生极其渴望老师对长难句的分析, 29.8%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长难句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注意教学的步骤———由简到繁、从易到难, 即首先从五个简单的基本句型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这样对于句子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31.9%的学生认为“上阅读课时, 我更喜欢老师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 42.6%的学生也有同感。由此可见, 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应当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进行细节查找、判断推理、猜测词义、概括大意等, 加强练习和指导,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不是人的天性, 是后天培养的习惯,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阅读 (李振来2015) 。

通过对高中英语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调查, 我们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师生的角色、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 教学生学会学习, 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诸多能力, 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 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目的。

三、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经验的调查分析

只有7.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希望老师多组织听写活动, 44.6%的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组织听写单词, 说明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很依靠老师, 自主学习不够。教师应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通过构词法的原理, 即派生法、合成法和转化法等, 指导学生记忆常用的词根、前缀和后缀, 在阅读时对生词词义进行猜测 (汪溶培、卢晓娟1997) 。

51.4%的学生感觉在有语境的课文中学习词汇效果更好, 48.6%的学生说朗读英语课文对他们培养语感、提高成绩很有用, 这说明词汇教学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相同的词汇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如果脱离了特定环境, 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词汇意义, 会产生歧义。在词汇教学中, 须依据上下文及词语的搭配对词义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侯文明2009) 。有句话说得好, “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要素, 舍此则无意义可言” (贾德森1993) 。

“喜欢通过多种途径记忆和学习词汇”的学生有45.9%。反映出学生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有好表现的一面, 可安排单词接力赛或猜词游戏,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有助于单词记忆。

48.6%的学生认为“朗读英语课文对我培养语感、提高成绩很有用”。朗读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 大脑就会做出反应, 表明学生不仅在读, 同时也在听自己读, 经过反复不断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 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 他就会明白, 从而锻炼了听力水平。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

44.2%的学生坦言, “根据需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我很有帮助”。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各单元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入手的, 可以说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对于这些障碍, 一方面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书, 把生词的拼写、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因特网、百科全书查找背景材料。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运用。

42.2%的学生感觉到学会使用英语词典对英语学习很有帮助。词典是学生的好工具, 也是学生的终身老师, 学生通过查阅词典, 寻找相关词汇的发音、拼写、用法实例, 举一反三, 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自主能力。

完全不喜欢用英语与老师、同学或外国人交谈的占16.6%, 有26.9%的学生喜欢这样做, 由此可看出, 学生词汇学习之后不喜欢运用。所以,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身边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白英语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是近在咫尺。

“我喜欢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 (含E-mail) 或日记”占21.9%, 说明学生不习惯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 (含E-mail) 或日记, 特别是通过写日记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或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提高英语水平。

44.8%的学生认为, 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碰到生词时可利用上下文语境、构词法等猜词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词汇教学, 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 指导学生在文本中理解和分析语篇, 并且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各项阅读技能来猜测生词。

36.9%的学生认为“汉语有时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英文”, 说明汉语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它的一席之地。英语语法用汉语讲授会事半功倍, 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 偶尔听到熟悉的汉语题材时, 多数人会感到亲切, 这种亲切就是一种记忆, 学生会对此段内容的印象更深刻。Research has proven that students who are literate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will learn how to read and write a second language more easily. (研究表明母语学得好的学生在学第二语言时也会得心应手) (Cook、Vivian 2000) 。

用英语写作文时, 喜欢先用中文组织意思, 再翻译成英文的学生有40.3%, 只有8.9%的学生不会这样做, 说明学生阅读量少, 英语语感差。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背诵好的文章段落, 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37.3%的学生认为“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我对英语课文的理解”。有时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 而是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为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通过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经验的调查可知, 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对教师高中英语学习的要求的调查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发现:54.5%的学生完全支持“在英语课上, 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在同学提问或答问时, 要认真倾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并能够把握重点, 进行简要转述, 这不但是能力, 也是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所必备的习惯。只有教师善于倾听学生, 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 学会相互间的倾听, 学会准确地与人交流, 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 才能以听促说, 以说促想, 以想促发展。

48.7%的学生认为“老师鼓励我们多渠道学英语, 如看英文电视节目、听英语广播、看一些英语电影、听唱英文歌曲、上网阅读或用英语聊天等”。一部电影的词汇量平均8000以上, 可以说是一部小字典了, 如果说英语900句称得上是个好教材, 那么平均1500~2000句对白的电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英语900句, 攻破10部电影, 学生的词汇量、句型、听力、口语都会得到全面突破。

“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多听英语课本配套录音磁带, 并有检查督促表”, 完全持有此态度的学生占38.3%, 只有8.1%的学生不这样认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以适应时代潮流,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英语用于实际生活中, 扩大学生视野, 用英语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活、欣赏生活。

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该持有热爱英语的态度, 培养兴趣, 保持一颗探索英语的好奇心, 这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五、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困难的调查分析

通过学生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到, 认为“英语单词易记易忘, 不知道该如何过好词汇关”的学生占50.1%, 另外, 还有39.4%的学生也较大程度上受到词汇的影响, 完全能够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仅占4.9%, 通常能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占4.3%, 基本上能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占1.2%。这反映出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英语词汇记忆的基本方法。

46.2%的学生坦言“自己的英语基础太差,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28%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差是较大的学习困难之一, 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占6.9%, 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占7.6%, 英语基础过关的学生占11.3%。由此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8.1%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40.9%的学生也认为语言环境的缺乏是重要因素, 对语言环境完全满意的学生占7.8%, 比较满意的学生占5.2%, 基本满意的学生占7.9%。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渴望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的调查可知, 14.5%的学生“只要在高考中考个理想的分数就满足了”, 12%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而完全不满足于此目标的学生占24.8%, 29.7%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英语学习上不断突破, 19%的学生也在英语学习上积极要求上进。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很大。

43.1%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课文中生词太多”, 难以适应, 32.1%的学生较难适应, 完全能适应的学生占8.2%, 通常能适应的学生占8.6%, 基本能适应的学生占8%。由此可见, 英语课文中太多的生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了畏难情绪。

41.9%的学生认为“英语的语法学习枯燥乏味”, 27.7%的学生也觉得英语语法学习无趣, 仅7.1%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英语语法, 通常能掌握的学生占11.9%, 基本过关的占11.4%。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还是有排斥态度的。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来看, “课堂上每当老师向自己提问时”, 10.8%的学生会“感到不安”, 12.1%的学生通常也害怕老师提问自己, 30.5%的学生完全不担心老师的提问, 25.4%的学生通常也不担心被老师提问, 21.2%的学生也基本没有回答问题的畏惧感。这组数据让人稍感欣慰, 说明无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如何,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28.6%的学生“一上英语写作课, 我就感到头痛, 因为写不出东西”, 25.6%的学生通常感觉英语写作无从下手, 对于英语写作得心应手的学生占19%, 通常不存在英语写作难题的学生占15.1%, 英语写作基本过关的学生占13.8%。这组数据也正常反映出高中英语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知识信息量的输出比输入要难得多。很多人认为, 写作训练就是要“写”, 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整篇地写, 这是违反语言掌握规律而急于求成的一种做法。一个话都不会说的人, 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因此, 在最初阶段没必要让学生直接去写, 而是要做好写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性的口头表达训练。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只提供话题, 不给具体的句子。常用的训练方法有:短文或课文复述、看图说话、论事物、问题讨论、日常用语天天说。当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书面记录下来时, 这些话就构成了他们的原始习作。这时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写的圈子 (聂水兰2015) 。

六、对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的调查和分析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了人格缺失和适应不良的现象。毋庸置疑, 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 教师人格比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往往可以产生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教育力和实际效果 (张蓉蓉、康芬2010) 。

45.7%的学生非常喜欢“现在的英语老师”, 35.3%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持肯定态度, 4.9%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意见很大, 8.4%的学生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有较大意见, 20.6%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有一些意见。反映出大部分英语老师还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当然也有少部分老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 尤其是情感交流。

30.4%的学生非常喜欢“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 20.2%比较喜欢, 13.3%的学生对“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持完全否定态度, 20.7%通常也不喜欢“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 15.4%的学生也对“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由此可见, 现在很多英语课堂在设计上可能比较随意, 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到学有所成。

42.7%的学生相当喜欢“年轻有活力的老师”, 34.6%的学生比较喜欢, 6%的学生完全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9.7%的学生通常不喜欢, 7%的学生基本不喜欢。这反映出年轻有活力的老师总是给学生带来热情而轻松的感觉, 深受学生欢迎。

44.5%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35.4%的学生比较喜欢, 4.7%的学生完全不在乎老师是否经验丰富, 9.3%的学生通过也不关注老师的教学经验, 7.4%的学生基本不在乎老师的教学经验。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借助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的帮助, 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 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 (毛国贤2006) 。

43.3%的学生很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 35.4%的学生比较喜欢, 7.2%的学生认为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6.6%的学生认为通常不是自己的想法, 7.4%的学生认为基本不是自己的想法。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碰到一个博学的英语老师, 这样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对于“有幽默感的老师”的调查可知, 认为完全符合自己看法的学生占20.7%, 21.5%认为通常符合自己的看法, 16.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自己看法, 17.2%的学生认为通常不符合自己的看法, 24.5%认为不符合自己的看法。这组数据相对平均, 说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不再是学生评价一个优秀英语老师的决定性因素。

57%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学严谨、条理清楚的老师”, 32.1%的学生比较喜欢, 2.7%的学生完全不喜欢, 1.2%的学生通常不喜欢, 7%的学生基本不喜欢。反映出学生认为英语知识比较零散、繁琐, 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

50.2%的学生相当喜欢“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老师”, 39.4%的学生相对喜欢, 3.7%的学生对此漠不关心, 3.2%的学生通常不关心, 3.4%的学生基本不在意老师是否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由此可见, 现今的学生非常敏感, 自尊心也日益加强, 无论学习成绩怎样, 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关注每一位学生 (张军杰2007) 。

47.7%的学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鼓励, 以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 42.2%的学生通常也希望如此, 仅0.7%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这一想法, 1.5%的学生通常不在乎, 7.8%的学生基本持无所谓态度。说明学生当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英语学习上自信不足, 希望从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得到前进的动力。

46.2%的学生相当喜欢“讲求教学效率的老师”, 42.2%的学生比较喜欢, 3.3%的学生完全不把这当回事, 2.3%的学生通常不在乎, 6%的学生基本不关心老师是否讲求教学效率。这反映出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向还是相当明确的, 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 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以上关于“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加明确的要求。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渊博的、经验丰富的、教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讲求教学效率的英语老师, 必将广受学生的喜爱。此外, 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除了在教学业务能力上面要技高一筹, 还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细节中给予每一个学生经常的、平等的关注和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那么他们才能重新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最终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七、简答题部分

“最后, 请你用智慧之笔写下你心目中一位优秀英语老师的标准和理想的课堂”

(一) 我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应当是?

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是:语音语调相对标准, 年轻有活力, 知识渊博, 有创新意识,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有效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耐心和责任心, 幽默风趣, 平易近人, 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和校园生活当中, 对学生一视同仁, 课堂上管教管导。

“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像教师那样, 更强调教师自身人格的作用, 他们在工作时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去, 而是与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心灵接触。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能力上。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 也不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能达到的, 它是教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 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教师人格魅力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 (薛军2009) 。

(二) 我理想的英语课堂应当是?

大多数学生理想的英语课堂是:活泼轻松, 充满乐趣,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减少机械的课堂作业, 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间、学生间能较大程度地进行课堂口语对话,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按学习合作小组就坐, 让学生学有所获;偶尔能安排一些英语外教课。

英语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 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 除了语言教学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正有效地构建理想课堂, 有效提升课堂品味, 让课堂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刘凤华2011) 。

八、调查结论

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高中英语学习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主动复习的习惯, 因此学习没有形成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主动复习的课内外学习链条。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 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朗, 部分学生甚至感到学习无望。

三是学生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如学生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 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 但这只是停留在一种被动学习的层面, 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 多数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

四是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 对老师的讲解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对知识的掌握也参差不齐。但从整个问卷调查分析来看, 学生普遍都有把知识学好的良好愿望, 希望老师更多地给予他们学法上的指导, 希望自己在一种多元评价体系中顺利完成学业。

九、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一是以内涵发展为契机, 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依托, 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教学的改进, 提升我校综合办学水平。

二是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派出教师观摩访学, 从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三是发动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倡导课前预习常态化、课堂学习主体化、课后复习常规化, 实现课前、课中、课后链条化, 使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互为一体。

四是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在教学上采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上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设计多元的、开放的练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是加强学校管理, 丰富学校内涵,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将德育优化与师生成长结合起来, 彰显学校的管理理念。

六是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力度, 将领导力和执行力贯穿在各项工作当中;加强后勤服务管理, 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

七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班级效应, 培养合理情绪,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实现集体育人。

八是留给不同层次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矫正消极情绪, 塑造健康心理。

附: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学生版)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桂林市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为全面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高中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为研究和改进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特组织此次调查。本卷用于调查和分析你对老师课堂教学的看法以及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你的看法和做法无对错之分, 所收集的信息仅用于教学研究。本问卷为匿名调查, 你无需填写姓名。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作答, 所填答案一定要能真实地反映你的看法和做法。你的回答将对有助于你的英语学习的进步以及我市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品质的提升。非常感谢你的合作!祝你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你的性别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

所在年级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下面表格是人们常用的一些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做法, 请你仔细阅读每项陈述, 并根据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从1、2、3、4、5选项中圈选其中一个最能如实描述你自己看法或做法的数字 (如1) 。请记住在圈选时,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看法或做法而不是你的想法或别人的做法进行。

A=完全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B=通常或几乎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C=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D=通常或几乎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E=完全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最后, 请你用智慧之笔写下你心目中一位优秀英语老师的标准和理想的课堂:

(1) 我心目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是______________

3.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篇三

【关键词】教材整合; 教与学;能力培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7-02

1 课题的提出

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教法、轻学法的特点和弊端,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科来说,实施传统教法无疑有碍于学生语言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新途径,从课文教学人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实践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言语活动量,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与学的严重失调。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与学双边的完美结合,需要教与学的有机协调,因此,保证教学双边的协调性与完整性是本实验的重点和焦点。由于课文教学为外语教学的主渠道,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以改革英语课文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课文教学教与学的协调性为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旨在寻求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2 实验目的

从课文教学入手,找准外语教学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点,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3 实验原则与指导思想

3.1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本原则要求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决定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方法、进度和考核教学质量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处理好教材中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在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地自学,进行预习,基本上理解新知识和课文的内容,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质疑,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主动积极地进行听、说、读、写全面操练,变知识为自动化的熟练技巧并形成技能。

3.2 坚持外语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本原则要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应贯串外语教与学的始终。外语学习方法论认为,外语学习应分为呈现、实践、迁移三个阶段。呈现阶段是认识和熟悉课文,给学生提供外语素材及外语经验的阶段;实践阶段是逐渐缩小控制以进入交际的阶段,包括控制套用,类推使用和整理创新三步。无论是语言学家H.帕默、w.里弗斯、J.佩克还是w.斯威特对外语学习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都认为其与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毫无疑问,应坚持外语教学中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类比力、概括力、逻辑思维和分析力、归纳——演绎力、综合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4 实验步骤与内容

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过程有三个层次:了解、操练和运用。了解是指理解所学语言知识及其规律和机械地记忆套用语言知识。操练是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言语操练,并通过操练培养听、说、读、写技能。运用是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高九七级三位外语教师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心理认识规律,从课文教学改革人手,改变原有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将课文教学分为词汇学习,课文处理和检测验收三部分,用十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从知识的识记、知识的运用到技能的形成的教学全过程。步骤如下:

4.1 教学过程划分

第一部分词汇学习

本步骤重点解决词的音、形、义、性及用法。课时一,在语音室上,要求学生掌握词的拼读,并做到发音准确,书写合格。采取学生预读、听录音仿读,同学领读、教师

教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和结合课文读单词的方式,将加大读词的密度和强度,加强对词形的意识。单一要求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必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时二和课时三,要求学生着重掌握词的义、性及用法并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教案(材料)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习为辅,识记、理解和初步运用重点词、短语、句型、词语比较等语言知识,同时做好重点语言知识运用的准备工作,如(菲)控制性造句,上下文的填空,释义等,规定先做在“预习本”上。

第二部分课文处理

本步骤着重处理课文内容及语言点的理解、归纳和运用。课时四,学生略读课文,完成“目标检测题,和所提供的阅读理解题,师生讨论,老师评讲以获取学生理解课文程度的信息。课时五,学生细读课文,将重点句、难句(一般是复合句)的分析(用英语表述)、翻泽及改写做在预习本上。以学生先宣讲,老师后讲评的方式共同排除阅读中又一障碍——语句结构的理解。课时六,答疑课。疑难问题由以小组为单位用书面的形式课前呈交和当堂提出的两部分组成。课时七,学生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主题句、段意和中心思想,就课文进行答问。将课文复述、改写、缩写或命题书面表达做在预习本上。

第三部分检测验收

本步骤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渎、写能力的培养。课时八,复述课文,听写短文,完成就词汇、课文内容的测试题。课时九和课时十,评讲“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讲评前得用两节辅导的时间完成此卷,送微机室统一评分,成绩保存)。

说明:

l、老师需要提供一份全课的教案材料,内容包括本课重点词和短语的用法举例和比较;一份有关词汇和课文的检测题:一套“课课练”高考模拟试题。

2、学生需要一个“预习本”,学完一课检查一次。

3、针对某一问题布置课文后的练习题。

4、学生将获得三个半课时的自学时间,能改变老师占用舍登时间、“满堂灌”的局面,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4.2 教学程序划分。

课文教学教与学程序三段示意图

(按照外语学习分段说、学生心理认识过程和师生参与顺序)

5 实验对象和时间

实验班和对比班均由高97级六个平行班共328人组成,采用单组实验法进行纵向比较,将从第六课后“课课练”考试成绩与第六课前的某些“课课练”考试进行对比。由于考题出自于同一本资料,其难度系数的一致性可保证比较的可靠性。

實验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95年12月),收集高一册第一课到高二册第五课的“课课练”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二阶段,(实验和调查阶段)1996年1月一1996年6月),进行课题实验,收集各种资料和考试成绩,进行第二次“自学能力”现状的“民意测验”。

第三阶段(实验和分析总结阶段)(1996年7月一1996年9月)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或课堂实录。

6 制度管理

本实验得到校方的大方支持。由本年级的三位外语教师(林安学、郭宗玉、于天伟)共同承担和组织课题实验,共同商讨教案,轮流撰写,随时研讨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定期检测。成绩、资料由郭宗玉老师管理;学生的“预习本”定期检查,统一保管。

7 实验效果

1997年6月,荣昌县分管局长、教研室、全县高中年级大部分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师、荣昌中学外语组组员及校领导对本课题实验进行验收评定,现场听了由林安学在高九七级一班主讲的“检测验收’部分的一堂课,课后听取了就此实验所做的汇报和总结。让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查阅、统计、分析与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展开了充分的实事求是的评论。大家一致认为。该实验在课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双边关系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推广性的特点。

4.高中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四

省内统考和省外单考已基本结束,美术高考生也陆续返回学校,走进课堂,投身到文化课紧张的学习与备考之中。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专业考试的过程中,看到成千上万的美术考生匆忙的身影,联想到几年前的自己,结合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和美术高考形式,面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和美术高考的种种弊端,现就我所想到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众所周知,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制定了一至九年级的新课程标准,也制定了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

但美术高考实行了几十年却没有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美术专业教材出来,而高中美术欣赏课很少有学校开设,80%的高中不开美术欣赏课。

但是,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有美术高考生,而高中的美术专业学生 和老师却没有相应的美术专业教材可循。

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美术教育界的一大失误!对于高中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刚步入高中,有关领导怕学习专业影响文化课成绩,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大多是课外活动和晚自习。

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短,而且不集中;在色彩学习方面,没有考虑光线的因素,因为晚上无法进行色彩训练,等等,这些都说明对专业不够重视,抓了文化课丢了专业。

到了高三,学生又要放弃文化课去学专业,有的学生刚上高三就放弃了文化课,进了培训班,抓了专业又丢了文化课。

很多学校没有给美术专业的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发展的高中美术教育!

二、美术高考制度及考试方式不合理

近几年来,美术高校盲目扩招,使美术考生急剧增多,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很多省份实行了艺术类专业统考,但还有一些省份没有实行统考,即使实行了省内统考,其成绩也不被省外院校所采用!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美术高考方式也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很多美术高校为了省事和减少考试费用,大多数学校考默写、画照片。

因此,出现了很多考生只会默写而不会写生、只会画头像而不会画静物、只会画照片而不会画模特等现象。

有些考前培训班或美术高考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学生“背画”,把机械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不惜牺牲学生的前途为代价。

这样的考生,即使是考取高校以后也得从头再来,给高校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高中美术教育指导思想不正确

以前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美术影响文化课成绩,现在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差而学美术。

这和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我经常听到高中学校领导这样说:“这个学生成绩太差了,让他学美术去”、“你学什么美术,只有差生才学”等等,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爱好,学生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美术,使有天赋、成绩好的同学不敢涉足于美术课堂,与艺术失之交臂。

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差生实行“一刀切”改学美术,学美术已经成为成绩差的学生考取大学的捷径了,由于美术高考文化分数要求低,为了提高升学率,让成绩差的学生学美术也是近几年来美术考生急剧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美术考生已趋“井喷”之势,而美术人才正处“剧增”之列,真正的美术人才却少得可怜。

当前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与时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脱节。

高中美术教育和美术高考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呼吁有关专家和领导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

5.高中教育实习总结 篇五

回想三年来坚持不懈地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和一般性的教育学、知识,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根本问题外,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提高自身的师范技能。然而,这些来自文本阅读、个人思辨和微格教学的教育信条、意识取向和行为习惯,在面对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能够适用吗?我们难道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吗?以往或许只是凭借对教育的一时热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这个夏末也该真的为自己日后的教育事业路途做好筹谋了。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实习队来到了永川区xx中学。

一、实习学校

根据了解,永川区北山中学简称北中)始建于清康熙58年17)的桂山书院,1938年,为避战乱,于此兴办了国立十六中学,直到解放前夕;1975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在此建立永川县第十初级中学校;1985年经四川省教育厅考察认定,批准为全日制高级完全中学,即“四川省永川县北山中学校”,直辖后,更名为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在实习队初进学校与教师举行座谈时,主管教学的领导就告诉大家北山中学的教学情况以及近几年来的升学率情况,高一高二分别有16个班,重点班各有2个。实习队实习的是高一高二年级,我负责的是高二16班,是文科重点班,作为地理学科教育实习及实习班主任对其日常事物进行管理。

在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谨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根据自己所在办公室拥有三个地理老师的优势,积极向他们学习,但我并不局限于本办公室的教学资源,自己还去听高一各位科任老师的课,总共听了5个课任老师共17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2、备课与上课

重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已经全面铺开各种实验活动。对于老师而言,最大的疑惑应该是“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页书;后来备课,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知之越多,越是觉得难以着手。真的应了那句古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缺乏经验,在西南大学的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讲授内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写的教案很不适合具体教学,做的课件也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案和自己所讲的完全配套,这个时候科任指导老师伍俐频老师的详细的指导,完全按照优质课的方式来教,大受裨益,接下来试备课尽量根据伍老师的安排来备课。备完课后,自己拿给伍老师来看,伍老师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过渡语都要斟酌很久,让我再复述给她一遍,发现哪里过渡语不顺的地方,继续修改,这让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大受教益。

听了两周的课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慢慢适应课堂气场。由于经验不够,应变能力不强,这几堂课纯粹是灌输知识,毫无艺术感。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听课就有了针对性,可是当我上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课时,还是出现了“上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楚”“讲课声音太小”“上课没有激情”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伍老师老师会细心讲解哪些是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才能收放自如,并提议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她态度温和,经常面带笑容,即使是批评,我也能欣然接受。

第一节课上完以后自己也总结了很多,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开始有了一些进步。这时指导老师给了我多次机会,分不同层面锻炼和培养我的授课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难。如课堂秩序。正是这些小小的,让我越战越勇,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自学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我的体会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我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式教学,适当列出提纲,设置思考题,加以点拨。由此而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发挥作用,由“要我学”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了“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让这群学生学的轻松快乐。之前大家可能有抱怨老师上课的种种。当老师没有以前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只有在穿上他的鞋走上一英里,才能真正的体会他人的经历。体验之后大家都对老师这个词有了自己的感悟,但相信有一件一定是一样的:要做好一名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自己距离心目中的那个角色还有很多路要走。其实,教师是既伟大又充满艰辛的职业。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整个实习期间,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让我难以忘怀。自己实习的班级是高二的唯一的文科重点班,学生素质较高,自己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又是自己的本家,经常以姐姐的身份对我的工作进行指导,这一点我很受教育,成长的也较快!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五年前的中学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逻辑,遇到问题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他们已经不喜欢老师牵着他们走,也不喜欢老师完全教他们怎么做。由于我年纪和他们差距不大,他们都很愿意和我讨论问题。这时我就以朋友的角色与之倾心交谈,适当的给他们建议。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我的平台,将心比心,他们也就会报以我同等的尊重。日复一日地监督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和晚自习,认真的班主任工作是很累人的事情。学校是一个有规矩的场所,学生接受的教育都是在控制之下和有目的的,目的是完善道德和形成良好的人格。班主任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班主任要以作则。说到做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叫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自己就首先要做到不扔垃圾。班主任可以体现出班主任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过良好的素质征服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爱,才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就通过自己良好的素质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健全的人格能感悟学生、感化学生、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产生情感共鸣,班主任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诚服,师生才能融洽交流。而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向真善美的方向发生变化,班主任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汗水和心血。

回顾过去三个多月的班主任工作,心中充满感激。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你们让我找到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基于实践的学习与反思,是你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思考的火花。我要感谢学校的老师们,是你们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让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与伟大。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在这方面班主任邵姐可谓是煞费苦心,在开始的几周里,经常和我谈心,以姐姐的身份手把手教我,这让我很感动,自己的进步很快,逐渐适应了角色。实习班主任一般很年轻,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对实习老师友好多过于敬重,如果你对他们太过于宽容就会增加了对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65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当然自己惩罚错了,或者说错话了,要勇于当着学生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理解的,也会对你更加的尊重。

2、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学校体育文化节,班级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我全程陪着他们训练,纠正他们的动作,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终于我们在校体育文化节中一举夺得高中部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这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接下来的其他体育项目的比赛中,我班学生发挥自己的所能,尽力而为,也拿到很好的名次!

3、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们班是实行小组进行组织班会的模式,班主任完全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自己策划活动内容,班主任只做指导。除升国旗以外,几乎每周周一都要进行主题班会。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学生做活动课件,把活动流程详细的列出来,不但增进了师生的关系,而且提高了自己策划活动的能力,并通过每一次指导班会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下次发扬和避免。

4、师生间的关系

6.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

(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加这一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

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小部分也不“减产”。

5、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①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也应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在校内可利用的主要资源。

②参观校内、校外的美术品展示场所,在校内多组织画展、手工作品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解技法。

7.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篇七

笔者认为,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出现了几个积极可喜的变化:

1.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文本意识的加强。很多参赛教师在上课和说课环节都提到了教学要回归课文, 在文本中教授语言, 即便教师在剥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的时候, 也有意识地将文本语言重现在屏幕上, 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重视, 帮助学生在文本中真正理解源语言的用法和作用。

2. 教师重视句式的教学, 有意识地将语法和语言糅合在一起学习。笔者很赞同这种做法。比如好几位老师都借助The reason why…is that…来教授定语从句和表语从句这两个语法现象。还有几位老师借助Whatever the reason/cost/difficul- ty (is) 和no matter what…这两个句式, 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讲解条件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用法, 这种方式比单纯教授语法结构更容易理解, 也更有效。将语法教学和句式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法教学不再是生硬的结构分析, 而是在熟悉句子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识别其结构, 这非常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此外, 很多老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有效的句式操练和运用的机会, 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在做中学”的体验式语法学习模式。

3. 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思想。很多教师注意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增加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 建立民主、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 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多数教师能注意组织, 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诸如在设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和练, 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回答问题、提问题、表演、叙述、讨论, 完成与课题相关的任务等活动。

4.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宿迁的周老师在其教学设计中, 通过Review and self-study环节, 设置了两个小任务, 一是让学生把学过的重要语段互相复述给partner听, 二是让学生从所学文章中挑选出描述一位喜剧人物所需要的重要词汇或表达,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写作。不难看出, 周老师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展开的, 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针对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 笔者尚有几点疑问和思考:

1.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每节课开始时, 参赛老师都会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但笔者发现这个环节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得太泛、太空。比如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stu- dents’ abilities of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can be improved;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ke their life mean- ingful with laughter;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等等, 因为这些目标本身不具备可检测性 (measurable) 和可操作性 (manageable) , 而且描述太泛, 无法检测教学预期与结果的达成度, 不具备可完成性 (achievable) , 最终无法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 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烦琐, 冲淡主体目标。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目标这一部分洋洋洒洒写了700多字, 包括了syllabuses objectives, teaching objec- tives, affective objectives等等, 笔者都看得晕头转向, 分不清到底要学会什么, 更何况学生呢?

2.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应如何选择?在阅读语言教学中, 老师们对语言点的圈选、内容和数量都不尽相同。究竟如何来选择, 哪些需要教学处理?在课后提问环节, 有的老师说其语言点的选择是根据课标词范围, 有的老师说根据大纲要求, 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也有老师根据高考考点来确定语言点。其中无锡的顾老师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自己上课前在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了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认定的重点, 然后综合了课标词及自己的理解, 再确定需要教学处理的语言点。当然, 这些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同时任何一种方法又都不是科学完整的做法。比如, 如果老师只是依据课标来选定语言教学点, 那么就会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对于英语语言水平较好的学校和同学来说, 有些课标词汇已经不是问题, 不需要教学处理, 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非要按照课标一刀切, 就会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 从而导致教学的费时低效。

3. 语言点教学应该剥离文本来单独处理吗?在8节语言点教学课例中, 老师们无一例外的选择将语言点从文本中抽出来, 单独讲解, 其出发点是希望能够系统明了地讲解所学语言点,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应考、应试, 避免所考没教, 所讲不全。但笔者认为, 把语言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 另设语境, 有诸多弊端: (1) 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比如该词在原文中的意思学生都没有精准的理解, 老师又通过另设对话或笑话等新的文本让学生学习, 结果学生反而忘记了该词在源文本中的用法和含义, 不利于学生好好思考其在文本语境中真实的用法, 以及在上下文中微妙的含义, 并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2) 有些语言点在剥离文本和语境后, 并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把这个语言点讲清楚。有的老师试图用synonym来作注解, 其实这样的语言替代是下策, 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比如come up with这个表达在文本中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可是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却用了think of或put forward来进行替代, 其实, 这种替代根本无法表达come up with在文中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很多老师用according to来代替depending on, 这也是极其不当的, 因为这两个表达的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4.在语言点教学中, 对某些词或短语应该如何进行释义 (paraphrase) ?如果教师对源语言进行简单释义, 武断置换, 就会曲解其真正的含义, 从而误导学生。比如很多老师对stand up for这个表达简单释义为support或in favor of。其实, stand up for这个短语的使用是有语境限制的, 它常用在辩论赛、选举、投票表决时支持某人或某一事物时, 还有几位老师在释义have affection for这个短语时, 简单地用like等解释, 显然, 这种做法都是不准确、不得体的。我们进行释义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某一语言的用法, 能够用得好, 用得得体。否则, 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宝贵的课堂时间, 却事与愿违,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避免的。

5. 高中的语言课堂需不需要很多具象的媒体材料?毋庸置疑,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 使许多知识能够直观化、形象化, 帮助教师完成复杂的教学过程。因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 总是想方设法实现文本信息的直观化、形象化。在这次参赛的14节课中, 很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件中添加了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媒体, 但是笔者认为, 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在教师的课件制作, 而在于教师是否能恰当运用这些手段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课滥用媒体, 会导致学生的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退化。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 一味地将文字破译成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只会不断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从文字间转移到屏幕上来。此外, 高中生已经接触了很多的语言材料, 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过多的媒体材料会将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揣摩和联想空间武断地侵占, 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6.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2013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诊断和促进作用”。教师课堂评价又称教师反馈话语, 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所作出的语言反馈。教师反馈语的使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纵观 这次的14节课, 笔者发现教师的反馈话语或多或少存在了以下问题: (1) 反馈过于笼统单一, 缺乏针对性。笔者发现参赛的很多老师都习惯使用千人一面的评价语言, 如very good, that’s right, excellent, wonderful, a good job或是really? sorry, please think about it等。从反馈的效能看, 这样的评价大都属于无效反馈 (non-effective feedback) 。因为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 需要获得的是教师有效的评价和指导, 不是毫无导向和建设性的反馈。 (2) 缺乏即时性评价, 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 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环节, 一味赶时间, 求进度, 忽视了学习主体, 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作即时性的评价和反馈。这样的课堂尽管按照预设流程, 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效果和达成率却大大降低。

针对这次观摩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什么呢?“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是基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之上的, 但笔者个人认为, 没有必要每节课都按照这五项来设定目标。这种设计貌似全面, 其实造成了轻重不分, 主次混淆。美国学者R·Mager认为教学设计者一定要明白我要去哪里, 每一个学习者都要清楚通过学习自己能做什么。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做到“可完成性 (achievable) 、可操作性 (manageable) 、可检测性 (measurable) ”, 在教学结束时一定要回过头看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真正实现了学习目标。

2.对于高中语言点的教学, 我们要认真研读文本, 吃透教材, 不能仅着眼于几个语言点, 而是要放眼整体, 包括文章的体裁、写作意图、语言风格等, 把握了这些因素, 我们就知道如何恰当准确地处理这篇文章了。笔者认为, 语言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 慎重对待。我们不妨考虑以下这些因素: (1) 研读课标的要求; (2) 考虑学生不知不会, 需要老师讲解的语言。这些语言点既有可能是教学重难点, 学生迫切希望搞懂的知识点, 也有可能是课标、大纲和高考考查的要求和重点。毕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为何不能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呢?这里, 笔者想说明一点, 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 不等于说老师不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预设, 相反, 我们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学预设和灵活应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才能有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呈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

3. 高中英语的读写课应该呈现多元化的方式。在语言学习中, 读和写的目的都是多元的, 比如我们可以以读促写、以读助写, 也可以以写促读, 所以读写课的活动类型应该多样化, 成果类型和形式也允许多样化。比如在这次读写课教学中, 南京的杨老师就要求学生在读后写一首小诗What is life, 学生的写作令人惊讶和感动, 读后的产出虽短但却是成功的。笔者认为, 高中读写课设计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 目的性。读的目的要明确。通过读的教学要达到什么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在哪里?产出的形式和要求是什么?

(2) 关联性。写的过程和读的过程有什么关联性, 如何有机结合?

(3) 思维性。写的活动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理解不要片面、肤浅, 避免产出的东西有篇章没内容, 有文字没有思想内涵, 这样的写的活动没有任何价值。

(4) 主动性。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感悟和领悟来进行写作, 不要“被”思考, “被”关联。老师要通过读的教学让学生激活知识, 积累语言素材, 积极思考, 主动写作。

(5) 灵活性。老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反映、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 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味按照教学设定推进教学。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反思, 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了珍贵的切入点。笔者认为,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来设计和进行, 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还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努力构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2002.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何安平.2001.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黄远振.2003.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李静纯.2000.语言教师行动研究.导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刘润清.2004.英语教育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罗少茜.2002.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孙平华.2001.更新英语教学观念.搞好基础英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研通讯.第2期

[8]王蔷.2000.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专刊)

8.英语教育实习报告(高中) 篇八

摘要:通过一名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经历,运用叙事研究,展现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指出课程安排、教学顺序与深广度、教学方式、作业布置、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育实习;叙事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8–0026–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1]。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做得如何?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真实现状是什么样的?

虽然有些研究者已经关注到了高中化学的课程安排与管理、课堂教学、作业负担、学业评价等问题,但大多只关注其中某一个点,且研究方法集中于定量研究。本文将基于教育实习的角度,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一名职前教师的实习故事进行叙事研究,揭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真实面貌。

2 研究方法的选择

定量研究一般使用问卷或量表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而质性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途径收集资料,讲究研究者即研究工具[2]。前者的特点是精确,但往往无法深入到事物内部;后者虽然没有精确的数据,但其特点是将事物生动地还原出来,这是那些冰冷的统计数据无法做到的。

本文选择质性研究方法中的叙事研究,力求将高中化学日常教学工作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以便进行剖析并探寻其中的原因。

3 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文选取实习生小Z同学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学习优异、勤学善思,他于2015年秋季学期被分配至南京市某名牌中学(简称“A校”,下同)高一年级化学组进行教育实习。A校是南京市民心目中最棒的中学,这里的教育是最一流的,教师和学生是最优秀的。一直以来,A校也被认为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假如在A校高中化学教学中都能发现某些与素质教育相悖的问题,其他学校就可想而知了。

4 研究过程

笔者调阅了小Z的实习日志,将其中反映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课程安排、教学顺序与深广度、教学方式、作业布置、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于每个方面,先摘录小Z实习日志中有代表性的片断,再对其加以分析。

4.1 课程安排

叙事1:

第一天进入A校,来到高一年级办公室,见到了我的师傅L老师。他向我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A校高一年级共8个班,其中(1)班为理科实验班。高一化学组有三位老师,教龄均在十年以上。他本人除了担任三个班的化学教师以外,还兼任高一年级组长。另外两位老师,J老师教两个班,兼任1班班主任和高一化学备课组长;H老师教三个班,兼任5班班主任。学校使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上下学期分别完成“化学1”和“化学2”,每周三节课。学生升入高二时分文、理科班,文科班开设“化学与生活”,理科班开设“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随后,他把自己的课表给了我一份。

听了L老师的介绍,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必修部分不是应该每个模块36学时吗?选修部分难道不实行“走班制”吗?这里真的是传说中的A校吗?

小Z发现了两个问题,它们都是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比较典型的:一是课时超标,一些研究者经过调查认为,多数教师虽然了解课程标准关于课时的规定,但他们觉得教材内容太多,36课时非常紧张,无法深入讲解和练习,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所以多数学校课时超标,甚至个别学校每周安排4课时[3]。二是课程结构没有选择性,对此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中学大多实行强制选修,即要选修的课程已被统一安排好,学生学习的模块和顺序都是一样的,没有选择的权力。例如,绝大多数学校给文科生只开设“化学与生活”模块[4],却基本未向理科生开放[5]。

新课程指出,“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关研究不约而同地将其归咎于高考(包括高考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即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安排。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课程标准和招生考试制度有必要做进一步优化;但另一方面反映了应试的功利心态在很多教育从业者的心中依然挥之不去,考试要考的就教,不考的就不教,例如理科生高考不考“化学与生活”模块,鲜有学校为他们开设此模块[7]。

4.2 教学顺序和深广度

叙事2:

叙事3:

国庆长假结束,高一化学也进入了第二章的教学。第一节第二课时讲的是分散系的分类和胶体。L老师完成本课时后,我以为下节课他会讲解习题或开始后面新课的教学。没想到,他居然讲起了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胶体的分类,胶体的渗析、电泳、聚沉以及布朗运动等等。花了整整一节课,讲的都是教材上根本没有的内容。虽然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我还是感觉这样不太好吧。

超前和超标也是新课程必修部分实施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所谓超前,就是某个知识点原本可以在最适合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却被教师人为地提前了。所谓超标,就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拔高,以至于知识的容量和对学生的要求超出了课程标准。例如常见离子的检验,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很明显,它最适合放在“离子反应”一节的最后,不仅可以体现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再比如说,花整整一节课讲教材上根本没有的“超标”内容,怎能不占用宝贵的课时呢?因此,超标、超前、超量、“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教学,势必导致课时紧张[8]。

4.3 教学方式

叙事4:

进入A校实习将近一个半月了,高一年级三位化学老师的课我都听过。虽然老师们比较注重学科前沿,但他们平时的教学却大多以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为主。以L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为例。他首先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强调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然后,他演示了一个实验,也是我认为这节课唯一的亮点:将Ba(OH)2溶液、小灯泡、电池用导线串联,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后面半节课,完全是学生在做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练习题。坐在教室后面听课,面对眼前沉闷的课堂,我时常感到担心,真的很害怕孩子们对化学的兴趣会被逐渐消耗殆尽。

叙事5:

学校要求每名实习生都要上一节公开汇报课,我跟L老师经过沟通,决定把“氧化还原反应”作为课题。在讨论具体教学过程时,发生了如下对话:

我:L老师,我想在课上做一个演示实验,就是锌铜原电池,让学生感受一下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L老师:做实验啊……实验的不确定性很大哦……

刚好路过的J老师:我不建议你做实验,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做实验太浪费时间。更何况,你能保证实验一定成功吗?

我:我就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这还是我看到XX老师发表的一篇文章受到的启发。

J老师:那只是在文献里面!

L老师:XX老师的文章还是很有深度的。文献里面确实可以这么写,但实际上一般不这么做。

J老师:而且你现在是新教师,不要去搞创新。如果你能把知识点讲清楚,这本身不也是一种能力吗?

小Z这次实习经历非常宝贵,因为听的全是常态课,而非教学技能大赛等场合下的授课,这对全面、深入了解最真实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我们隐约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有些微妙。以L老师的这节课为例,演示实验本身其实很不错,若不是简单地作为对已有结论的验证,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分析思考,可能会有更大收获。或者还可以给学生提供Ba(OH)2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试剂。他们会发现,Ba(OH)2溶液与稀盐酸虽然能反应,但是看不到明显现象。此时向他们提问:怎样才能“看见”这个反应的发生?学生会想到,要事先在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接着追问:怎样证明Ba2+和Cl-是不参加反应的?就此引出离子检验的话题。这样既完成了知识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证据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师对这句话应该是非常熟悉和认同的。然而J老师的话却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一个现实: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它“浪费时间”,还不一定能“成功”。所谓“成功”,就是得到预期的现象。如果实验出现丝毫意外情况,就不是“成功”的,时间和精力就被“浪费”掉了。再加上应试观念作祟,以及纸笔测验对实验的考查存在弊端,虽然没有做实验,但成绩不一定会变差[9],于是一些教师选择了“讲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

殊不知,实验符合预期固然很好,但出现意外并不等于失败,它反而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和学生综合能力的绝佳机会。若教师没有回避或搪塞,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意外结果以及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智能、健康的心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等综合科学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0]。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化解认知冲突,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知识储备被充分调动,亲自实践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思维,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这些应该是学校教育最需要赋予学生的,也应该是学生需要形成的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4 作业布置

叙事6:

A校高一化学组为学生统一订购了两本教辅材料(分别简称“教辅1”和“教辅2”,下同),当成平时的作业。作为实习生,我经常需要帮师傅改作业,所以我也每样准备了一本,仔细研究起来。我发现这两本教辅都存在三个问题:一些习题对学生的要求偏高;一些习题出现在了不恰当的位置;一些知识点的讲解超出了教材范围。而在这三个问题上,教辅2表现得尤为严重。

此外,老师有时还会印一些补充练习给学生做。我觉得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我自己在做这两本教辅的时候,偶尔都会因为题量太大而感到厌倦,更何况孩子们面对的远不止化学这一门学科。在我批改作业时,甚至已经发现有个别学生没有做,还有少数学生抄答案应付了事。

化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复习并练习应用所学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最常用工具[11]。大概不会有人质疑化学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却存在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不加筛选。有调查表明,教辅图书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化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习各类化学知识,都有学生使用教辅图书[12]。统一订购教辅作为平时的同步作业,虽然省事、方便,但市场上的教辅材料问题较多[13],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属于粗制滥造。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精挑细选,保证每一道题目质量过关、适合自己学生,整份作业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不会加重负担。第二,缺乏层次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说法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不尽人意——正如A校那样,一个班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发生,极易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4]。第三,形式单调。已有研究显示,学生的化学作业基本上是书面形式,作业太难、太多、没有趣味性,不少学生被动应付甚至抄袭[15]。实际上,实验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的作业是学生喜欢、会主动完成的[16]。假如教师设计作业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也许学生就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反而会满怀热情地去完成。

4.5 评价方式

叙事7:

早就听说A校的校园氛围民主、包容,经常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原以为研究论文、调查报告、作品展示等类似的活动也会在这里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现实却是只有作业、考试和分数。现在实习已经进入尾声,与学业评价有关的,除了平时那堆作业以外,就是一次月考和一次期中考试。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参与月考阅卷时遇到的一件事:某道填空题的答案是“胶头滴管”,一名学生写“滴管”,被J老师判为错误。我问J老师是不是弄错了,要不要把分数加回去。J老师跟我说:不用,就要严格改。可是我明明记得“滴管”和“胶头滴管”应该都对啊!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单纯依靠纸笔测验考查教育的效果是片面的。这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优异,但在社会上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17]。这就是所谓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新课程倡导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使用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正是为了“多一把尺子”。一方面可以避免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防止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另一方面,旨在转变轻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结果的观念和做法。

但从小Z反映的情况来看,评价方式恐怕不光是单一,更是僵化。翻开初中化学教材,里面写道“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18],说明J老师确实弄错了。“严格”并不是要求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它也应该建立在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即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无明显偏差、方法科学、表述规范,即便与标准答案不同,也要酌情给分。更何况这名学生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仅凭纸笔测验评价学生不可取,而通过纸笔测验向学生灌输教师手中的“标准答案”、禁锢他们的思维则更可怕。

5 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记叙分析A校高一化学实习教师小Z的经历,揭示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真实一面。即便有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在课程安排、教学顺序与深广度、教学方式、作业布置、评价方式等方面也都存在着问题:随意增加课时,禁止学生选课;超前、超量地教学;课堂教学偏重讲授和练习,不重视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作业布置不加筛选,缺乏层次性,形式单调;评价方式单一、僵化。

似乎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指向同一个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虽然课程改革实施了那么多年,但应试教育、追求统一等思想仍然主导着教师的行为,“以学生为本”尚未落实到位。因为要应试,所以超前、超量地教学,于是不得不增加课时;因为离开实验学生的成绩也不会下滑,所以课堂教学偏重讲授,并企图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为片面地追求统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所以统一安排选修课程,统一布置书面作业,统一使用纸笔测验评价学生。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反观高中化学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过分注重化学知识的学习,却忘了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化学教育、学习化学知识。

从教育本质的角度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19]。可见知识只是一种途径或载体,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严格地说,应试教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顾学生身心特点和未来发展,一味地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并通过习题进行强化——与其称它为“教育”,不如说是“训练”或“灌输”。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知识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三个部分构成,符号表征的传递、逻辑形式的教学、知识意义的生成是知识教学价值的三个重要维度[20]。这与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相契合的。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具体的学科知识,则无法充分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教学只会停留在符号表征层面。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切实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观念是造成高中化学教学出现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只有让教师拥有与新课程匹配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学科知识的教学价值等基本问题,才能促进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应确立的几个基本观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7):7~10.

[2]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3]刘超.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课时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王磊.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J].化学教育,2010,(5):20~24.

[5]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

[7]何娇.陕西省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5.

[9]朱永侃.“弄巧成拙”的背后[J].化学教学,2007,(2):49~51.

[10]金福华.通过对意外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化学教学,1999,(6):24~26.

[11]王云生.重新审视化学作业的作用和功能[J].化学教学,2014,(7):10~13.

[12]尹朝莉,杜丞.高中生使用化学教辅图书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57~63.

[13]刘大同.关于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误区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0~74.

[14]郭浩芳.化学作业呼唤“量体裁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32(12):28~30.

[15]郑挺谊,郑长龙.温州地区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生作业负担情况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11,32(6):44~48.

[16]杭伟华.关于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布置与评价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18~21.

[1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3.

[18]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0.

[19]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上一篇:青春啊下一篇:相和歌辞?苦辛行,相和歌辞?苦辛行戎昱,相和歌辞?苦辛行的意思,相和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