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共16篇)(共16篇)
1.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一
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刘集中学的高效课堂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近年来,我校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历史学案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指导性。
导学案要突出体现“指导”,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时效性。
导学案应该在新课没有上之前完成,如果导学案失去时效性,就会变成了变相的课外作业,失去了导学的功效。
4.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5.创新性。
学案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要完成课前的检测题,就必须先阅读教材,找方法,查资料。应用学案,学生读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实际上只是组织问题讨论和思维训练,而不再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实现教与学的创新。课堂上,在大家面前展现的是热烈讨论、争论、提问、发表见解等生动活泼的场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局面。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敢于怀疑权威,不唯书、唯师、唯上,而变得善于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学习的契机,学案带来了学的创新。
二、历史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教学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是进行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历史导学案的编制方法
导学案编制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首先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研究教法、学法,提出初步教学方案。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下周学案。第二步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课时,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再集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案。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
(二)学案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
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
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不能把学案搞成单纯的“习题集”。
三、历史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一般要求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3.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可以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适当的点拨。
4.在设计学案时,每节课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归纳本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探究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所得到的启示,还有哪些疑问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案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2.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导学案
近年来,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提倡和广泛的应用。其作用在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并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将自主学习模式渗透其中。而导学案又是自主学习模式需要狠抓的重点, 导学案相当于是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案的编写, 决不能脱离了自主学习模式这一主旨。
一在导学案中注入先进教学理念
先进教学理念的注入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但数学教师作为编写导学案的主体, 应先进行教学理念的自我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意识应当转移到自主式教学当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 做好三方面的内容安排: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下面以初中数学浙教版“有序数对”一课为例, 谈谈涉及上述要点的导学案编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什么是有序数对、熟知其概念和含义;能在坐标平面上标出有序数对, 理解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座位位置, 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 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梳理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同伴之间的协商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默契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态度。
学法指导:尽可能留给学生时间,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知识理论的产生过程。要“授之以渔”, 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具体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二合理设计层次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成长
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来说, 往往一个班级内还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要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编写导学案时, 应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问题, 完全可以留给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是学生遇到比较多的中等难度的问题, 这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去解决, 还有小组划分要分清层次, 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其最近发展区。在导学案的带动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就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安排, 积极地上黑板和举手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还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走进学生、融入学生, 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 师生互动交流、同伴之间加强了合作和沟通, 师生、生生彼此相互促进。上述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空想, 只要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 设计好问题,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和实现难易结合, 又要将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出来, 体现出问题间的连贯性。
三注重信息的反馈,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编写导学案, 还需要关注反思反馈环节。信息反馈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有价值信息:有学生自己的反思情况、有测试题目设计, 也有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学生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也就是反思, 学生反思的实际上是关于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及每一道练习题的完成程度。学生反思也要写到导学案中相应的空置栏里, 这对学生的自我提升具有不错的推进效果。达标测试部分, 这对于编写的题目有很高的要求, 题目要有很全面的覆盖面, 既要有层次性, 又要具备综合性和提升性, 当然基础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 作业的布置情况要编写在导学案中, 对此要做到有针对性。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和难度, 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 难度也要适宜, 不可过难, 也不可过易, 要以促进学生反思为目的, 避免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导学案的编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地反复审视和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与其他学科老师间的协作交流, 不断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主要涉及课本知识当中的问题是关于情境化和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 要考虑到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之后, 必然会获得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雅丽.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导学案[J].科技信息, 2006 (25)
[2]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5)
3.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三
【摘 要】文章从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原则、编写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具体地叙述了,在农村中学英语运用导学案进行英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开辟的新的天地。如农村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部分英语教师对导学案的错误运用、影响教师编写导学案的因素及解决的策略。文中介绍了导学编写与使用方面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听力;问题
一、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属于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能力。因此,导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读,天天阅读、书面表达等题型。
(2)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导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3)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导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我们设计的题目要难易适当,选择的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幽默感。
(4)学习策略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这就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不只是老师向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让他们记忆、背诵,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言。因此,导学案设计了学习准备和本节易错点小结的栏目。学习准备中的复习旧知完成学习任务的题型教会学生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如何为学习新知识储备语言信息。学习准备中的预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主动、提前学习,为新知学习奠定适当的基础。本节易错点小结教会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提高升华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英语导学案的编写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本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2.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关键
在解读了课标挖掘了教材了解了学情之后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就容易做好了。学习目标的设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意向,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增加一份责任,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一个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同时也为学生课后的复习小结提供一张知识地图。
3.设计好与课时相吻合的笔头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亮点和重点
当前市面上出售的英语训练习题大都与教材课时教学不吻合,要么超前,要么过难不好使用。所以,我认为设计好与课时吻和的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一大亮点。同时由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英语导学案的使用更多地作为课堂、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使用。因此,笔者认为设计好与课时吻合的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重点。
三、英语导学案的使用及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应注重学,导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1)导学案应注意“导”。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导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4.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经验做法 篇四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已深深地在我们的课堂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不管是“345”优质高效课堂,还是“1248”课堂推进策略,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都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导学案的编写与有效使用是实现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
1.导学案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案,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案,更是师生课堂沟通、当堂练习的练案。导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与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帮手。
2.导学案要指导学生以本课所学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活动、自动生成答案的快乐舞台,从而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导学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历史学科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中总结了以下成功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教斧正。
第一部分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教师的灵性、创造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一份学案就变成一份试卷,一本练案,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教材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课本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整合,杜绝使用挖天窗式的填空题。知识问题化目的是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4.学案的编写要体现教科研中心提出的“十二点备课法”
“十二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十二点备课法”是教科研中心2010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全面思考十二个要点,并将其融合,达到点面合一。
三、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导学案编写的主要条目包括五大方面: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其中学习过程又包含了六个方面: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2.交流展 1 示,合作探究;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5.巩固练习;6.学习感悟。
四、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一)课标要求
把握课程标准,掌握中考教学导向,从而明确导学案编写的大政方针。
(二)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突出科学性,又要符合学情,重视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的文字表述要落实简约化原则,符合教情、学情,不要照搬教参,冗长啰嗦。学习目标不要写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三)学习重、难点
文字表述要简洁,不要照搬教参。对照着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学案中教师要突出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并不是一般的通法说教,也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有这些方面,可视具体内容而定。
(五)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学提纲(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整合,如图表、知识树等形式),特别注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合。最好不要以填空的形式。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在班内进行交流解决。教师可预先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发掘教材,挖掘出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5.巩固练习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所学内容。
6.学习感悟
包括小结、知识网络图、感想、疑惑、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从而学有所得。
第二部分 导学案的有效使用
一、教师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引领、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与解决,从而使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学生也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是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求索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一)自主学习离不开导学案
1.每堂课教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2.“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等多种形式。
3.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利用学案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宏观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
2.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3.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集体解决。
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2人一对的讨论;其次是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
(三)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者,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板书展示。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教学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小组讨论,之后是全班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
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不仅是解答问题,还应包括规范学生的一些概念、步骤及规律性的东西和方法。
(五)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将学习中的困惑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以便于课堂生成。
(六)学后反思、拓展提高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的概括是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反思可以借助学案。
拓展提高更需要学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据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要求进行拓展和提高。特别是对于好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七)复习备考、有效训练离不开导学案
学生的自学是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之后的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复习。课堂有效训练要有检测目标:要实现堂堂清、人人清。
四、教科研中心统一编写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学情。下发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取舍使用。
3.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校情。要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大胆取舍。要创造性地使用学案,要用最新的实例论证观点,使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4.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情。学案的编写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在质量上会良莠不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自己的业务积累创造性的对学案进行大胆改进。
五、学案使用时的基本操作程序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要根据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以及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特点、不同年级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具体应体现如下原则:
(1)明确目标
预习学案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定位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预习内容,所学历史中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重新梳理,本节学习内容中的主要基础知识;二是预习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三是对学生预习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
(2)精设提纲
根据预习目标,合理设计预习任务,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旧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提纲中所设计的问题要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梳理、理解、识记。要杜绝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再现,突出对知识的识记、梳理、归纳和总结。
(3)巩固效果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巩固预习成果,完成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案所设计的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要为新内容的学习打基础,训练题量要适中。
(4)发现疑惑
在预习学案中,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4(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小组互助 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做到:一是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提倡通过材料的引用创设新情景的题目,避免简单的无效的问题。二是,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地,有选择地深入学生学习小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要做到:根据老师的安排,依据合作探究的题目,迅速地对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注意力要集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启发,学习小组长要鼓励成绩后进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做好纪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确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进行恰当精讲点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力争不出现偏题、怪题,并给展示时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小组内对导学案中的题目形成统一认识后,可进行全班集体展示。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环节是体现教师指导与引领作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告诉他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恰当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笔记、学会补充、学会质疑;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要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3)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知识建构,有效训练
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应如何 5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师要选取学生知识构建中的典型代表,及时展示,引导学生形成规范。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检测试题要以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有梯度、分层次)。所选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
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要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组内、组际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5.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课后拓展延伸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理解和拓展应用,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后拓展内容,拓展内容设计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延伸性、探究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拓展要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反馈矫正。
六、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
2.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做文章,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不同课型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知识新授课 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预习准备新课的掌握、理解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建构,有效训练、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总结复习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侧重于有效训练、拓展迁移、延伸训练、提升能力。
测试讲评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己为什么会出错,应该怎样做;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侧重于反思总结、训练完善。
综合探究课 学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史料、阅读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如何阅读并有效地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运用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去解决相关问题。侧重于知识延伸、能力培养。
习题训练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完善。教师通过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解答,使学生去疑解惑、顿悟贯通、综合拓展。侧重于掌握知识、解题能力。
4.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语
5.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五
我校从去年以来,一直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自己编写的导学案,一来二去我有了自己的看法,想借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一下,望大家笑纳。
我觉得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就如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不会找水喝,……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找水喝喝,他便学会了找水这一技能,也就不用你去为他找水喝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如今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好方法。
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劳累了。所以要从自己所教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才是是比较实用的。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新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要太难。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围绕课时重难点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好题,这是导学案的精华。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由点到线到面再到网的认识。在编写历史导学案时,为了地让学生对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解决,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都是考试的考点,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学生在自己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反复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好学生来说,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我试过这样做,每堂课下与上课铃之间大约有2-3分钟,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时间段,我领着学生读课文,至少能读一大段,组织好的话,都能读上近三分之】然后巩固记忆(5分钟),现在学生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张。课下看历史的时间非常少,只能向45分钟要成绩。而且,不让学生记忆也是不行的。历史知识点繁杂,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进行提炼记忆。没有识记基础的思维,就象空中楼阁。所以,这5分钟是不能舍弃的。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就是说,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那就是学生们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中把知识转换成问题,有小组所有成员来共同完成)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有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合时、合适,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应放低起点,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基础-----这一教学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15分钟)最后巩固提升(10分钟左右)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的后面,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必做题,这部分题都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选做题,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选题时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试题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前一学期期末复习课来说,我采用学案导学精讲精练的复习模式效果还是较好的,而对于新授课来说则应注重基础、注重规范、注重技能。总之,复习课要体现考点考纲,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新授课的教学则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使用导学案教学时间不长,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只是想与大家共同商讨,更好服务与教学。
野川中学论文》
6.高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心得 篇六
由于农村条件的局限,学生的知识面、获得知识的途径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成绩远没有城市的突出,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及课堂教学的互动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根基于以下三个环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授受;课后的反馈。但农村的很多高中生很少能够甚至忽略了第一环节,不进行预习或是预习方法不当,直接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被动性;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后书本一抛了事,“学而时习之”做不到,“温故而知新”就更做不到了。这些不科学的学习方式迫切需要改变。
倘若我们能由学科的中心备课组成员能按课时将课前的预习(预学案)、课堂的授受(导学案)和课后的复习(反馈练习)三个环节按课时整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再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进行个别优化性二次备课,将会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高效低负。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取得时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本课题组以积极探寻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一单元中各板块的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为目标,积极探求影响农村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相关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键词之一: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之二:导学案
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由此,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应求而生,实际上就是在做以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方案。从教师或学校的角度考虑,就是年级组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从学生角度看,就是任务型学习的导航。
三.课题研究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比以往有了一定程度地改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环节仍没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运用。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总认为反正老师上课会讲,只要课堂上全力以赴的听就行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预习,他们认为费时多,难度大,效率低,总依赖老师。即使有的学生预习了,遇到问题也大多不善思考与总结,从而也没有充分实现预习的真谛。对于复习,若不及时,那我们就违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启示;若不彻底,那某个有难度的知识点就像是“剩饭”,越热越没味道。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我迫切希望能改变学生目前的现状。故本人提出“农村高中英语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能以纲领式的导学案设计模式对农村英语教学能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寻影响农村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相关因素。探索并实践推行合理的学科单元板块导学案模式,提高教研备课的实效性。
(2)通过课题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有效学科学习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深入学生进行调查访读。分析归纳出农村高中英语课课堂低效的可能原因:诸如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难点巩固不到位课后复习不及时等。
(2) 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寻求一套适合高中英语学科一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导学案模式。
(3)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与改进,最后确定可行的方案进行推广。
3.研究重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寻适合农村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导学案模式。
五.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现状:
“导学案”是新课改之后,基于“任务型”而产生的新的课堂操作模式。由于其实效性和可行性,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对于高中英语导学案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对于一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导学案设计模式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本课题
组希望能为其科学化和实践性尽一份力。
研究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英语教育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使自己能够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跟得上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主导作用。高效课堂根基于以下三个环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授受和课后的复习。倘若我们能由学科的中心备课组成员能按课时将课前的预学案、课堂的导学案和课后的反馈练习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再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进行个别优化性二次备课,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既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高效低负。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取得时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邳州炮车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有计划地在本校高中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班级实验写案例等教育性活动,验证单元各板块导学案既定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3)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作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写出阶段性总结。
(4)调研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以及问卷形式探究更适合农村高中生的导学案制作模式。
七.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组以探寻影响本学科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为目标,积极探求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在学科导学上创新之处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 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去研究“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学必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英语教学中,授之以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迈出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有力的一步。
2.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_____ 精练的总结反思
运用愉快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有归纳总结式结尾、设置悬念结尾、迁移发散式结尾、反馈回应式结尾、激励抒情式结尾等等。课堂进入尾声,适时的总结、反思是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八.课题研究的周期与阶段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半。
1. 申报阶段:(20xx年12月 – 20xx年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 准备阶段:(20xx年2月 - 20xx年4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 实施阶段:(20xx年5月 – 20xx年12月)在邳州市炮车中学高二年级进行子课题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校。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和读书笔记。收集相关的材料,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著作,并做好笔记。
4. 反馈阶段:(20xx年1月 – 20xx年7月)分析既定的研究成果,总结与预期研究成果有出入的地方,调整并再次实践论证。
5. 结题阶段:(20xx年8月– 20xx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九.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导学案:50篇 阶段测试:19个
读书心得、故事随笔:9篇
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心理病历的必要性
读王开东老师的《教育:突破重围》----教师出路在脚下
读《魏书生谈教书育人》-----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
也看《班主任工作漫谈》-------教育专家魏书生教学管理*上
感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袁小梅的《男孩为何要穷着养》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
《论语》有感
守护天使的翅膀—有感于“乖孩子”
教学案例:10篇
M8 U4 Project Writing a film review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牛津高中英语M8 U1 Project Reciting a poem教学案例
《“Welcome to the unit”课型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教学案例
一节高三英语书面表达讲评课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Unit4 Films and film events Reading第一课时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
M6 U3 Task period 1教学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6 Unit2 reading教学案例
---“Reading”课型,激发兴趣开发智能
以读促写,读写共赢
M7 U2 Project Exploring Chinese medicine教学案例
教材系统分析表:10篇
工作总结:3篇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7.浅谈生物导学案的编写原则与体例 篇七
关键词:生物,导学案,编写体例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达成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十分重要, 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导学案”正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要使用好“导学案”, 编写是关键。有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 再加上老师的精心诱导,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如何编写“导学案”呢?
一、编写生物导学案的原则
导学案是师生共同使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从老师备课的角度来看, 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导学案编写时应遵循的原则:
1. 课时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 是将教材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按课时编写导学案的好处是:可以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容量;凸显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助于完成课时教学目标, 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问题性原则
在编写生物导学案中, 将教材内容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思考”的问题, 而绝非是“试题”。创设“问题”的情境, 重点是诱导学生在思考上下功夫。
案例: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在学完植物的呼吸作用后, 老师可设计一些试题进行适当拓展: (1) 夏天, 刚收获的新鲜小麦能不能长期堆放, 为什么? (2) 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策略, 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方法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学法的渗入, 提出问题后, 不妨设置一个学习规律性的提示导语, 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 去解决新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合作探究性原则
教科书很重视科学探究,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对于研究性的问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过程, 完成一定的探究活动。如光对鼠妇的影响,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探究实验, 老师应在小坡度、梯度化的问题引导下,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二、生物导学案的体例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使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应该是“使学生多学”的好方法。初中生物导学案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该环节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难点目标。教师在编写过程中, 应该遵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中“附录2学习目标的说明”来科学地使用行为动词。如描述、列出、列举, 说明、举例说明, 分析、得出、设计、拟订、应用、评价, 尝试、模仿,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等。
2. 情境引入
将所要学的知识, 通过一个场景引入, 学生就不会感到来得突然而不知所措, 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请同学们看一幅城市的交通枢纽图, 就像我们的身体中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 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我们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通过这样形象的设计引入课题,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 知识聚焦 (自主、合作学习)
这是导学案关键的部分, 教学案的质量高低主要是在这里得以体现的。这里表现的形式很多, 如以填空、问题、表格、概念图和探究题等形式出现, 形式多样, 每一节导学案的形式不拘。难度不大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来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由教师分步设问、层层引导、结合讲解来完成。中间可适当插入一些解释,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可设计成:
大家结合课本, 并结合学案, 分析一下血液的成分。请看下面的投影, 这是新鲜的血液, 加入抗凝剂后离心静置后变成这样 (如下图) , 请同学思考如下四个问题:
(1) 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
(2) 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人体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_______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 下层深红色的是_______, 在两层的交界处, 有一层白色物质, 这是_______和_______。
(3) 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4)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5) 抗凝剂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看书后, 小组讨论, 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向学生介绍柠檬酸钠和草酸钠是常见的抗凝剂。
4. 知识梳理
师生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体系。对本节所学内容加以回顾, 再现, 整理, 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5. 能力提升
教师要选择性地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 分不同形式加以练习。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 可以对知识加以强化, 提升学生的能力。
6. 我的收获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进行纠正、点拨, 并对相关问题适当扩展。让学生在困惑中反思, 在感悟中成长!
教无定法, 生物导学案的体例也不例外, 应该是活泼多样的, 也不是呆板“定格”的。教师可以大胆创新, 写出独具一格的导学案来,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8.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八
[关键词]自主合作 导学案 原则 要素 编制流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95
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称为导学案,使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是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自主合作课堂转变的保障。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把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导学案”,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重视每个人的个性。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编写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这个与教案是不相同的。
2.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特别对于理科的学习,先有问题,再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与提升能力。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指向性更强,让学生清楚,要学习什么,要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3.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由浅入深,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问题的设置应当考虑到认知规律,注重用已知的知识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能力。
4.时间性原则。一般来说,以一个标准课时作为一篇导学案的学习时间,能让每一节课的结构完整。如果所说知识点较难处理,也可将一个标准课时的内容分解。
5.探究性原则。因为是以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导学案的编写中一定要体现出可探究的内容,向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在教案中,我们常把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称为教学目标,而在导学案中,因为使用的主体变化了,所以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数量需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一般1~3个,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可操作,能达成,可检测,切忌制定那些大而空的不易检测的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一般可设置“知识链接”“预计导学”“学以致用”和“能力提升”等部分。学习内容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该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对学群学、展示点评的过程中使知识得到内化。
学习内容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那么应当怎样设计问题呢?笔者的经验: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设置应层层递进,梯度适中;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达标检测。每节课最好设置有一定的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情。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题量要适中,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②紧扣学习目标,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③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以促进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的编制流程与使用
根据我校的情况,先由一人主备编制,拿出初稿,交由学科备课组进行集体讨论,并完善修订。教师再根据本班学情制定好学习流程,设定初步的展示交流点,为学生上课做好准备。授课完毕后,及时记录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反馈的信息,然后进行第三次导学案修订完善,存档下期使用。
针对学生情况,导学案可以课前发放,布置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要求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重点在解题方法、思路的交流。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到组内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课末的达标检测要规定完成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检测完毕后,教师要注重反馈矫正。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好导学案,使其作为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或学校常规检查的必需材料,同时,也作为学生复习时的重要资料。
9.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九
单 位:砂河三中 科 目:语 文 姓 名:崔 靖
繁峙县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议征文
从《木兰诗》的课堂效果反思导学案的编写
砂河三中 崔靖
今年春季我校正式实行学案教学。我认为学案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能力的开发与未来的发展。在这两个月来,我们结合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和网络资源进行了艰苦的摸索,经过十几次“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的反复尝试,我对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木兰诗》的教学效果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传统名篇《木兰诗》的导学案,我设计了如下内容:①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②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诗歌的主旨;③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④分析诗歌中几个重点语句的作用;⑤自选角度,自选语句,赏析诗歌。
在自主学习前,我适当地提示了文学常识的相关识记要点,经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多次朗读,学生在展示完自主学习的成果后(大约用时10分钟),进入了交流探究阶段。在小组交流时,我要求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统一第二个问题中“概括诗歌主旨”这一问题的答案;第三个问题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木兰是怎样一个人(用“我从课文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的人”的句式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选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再次完善,准备展示;同时整理本组有待解决的疑问。
繁峙县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议征文
不敢彻底的放手,不能与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还缺少大胆的创新,学案的实用性、实效性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我认为在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上要注意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兴趣和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应该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对症下药,精心设计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的欲望。从本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并且愉快地完成有关学习任务。有的同学并不满足于自己思考所得,积极查找资料和同学交流讨论,力争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对问题不感兴趣,这部分问题才更值得我们去反思,更值得我们钻研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能精益求精。
第二、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从大处着眼,不宜过死过细,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精选问题,给学生思考留有一定的余地。本课“自选角度,自选语句,赏析诗歌”这个问题的设计看似笼统,实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第四个问题的设计就有些太细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审美疲劳,一副应付的模样,最后只能由我来完成。这些教训从反面提醒我们一定要精简导学案内容,把真正有讨论价值的、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放到课堂上。
10.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篇十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位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5.实用性原则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6.规范性原则
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遍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重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案按阶梯式由易到难诚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5、学法指导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校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的讲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可是容量、统一编写格式、同一审批程序。
1、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中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备(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课后修订。具体指: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包科领导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最后修订”。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预测。值得说明的是,对于难点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与蛇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位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同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性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的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等。
(6)整理学案。在进行课堂展示之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突出反思重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图示如下: 导学案模板一 导学案模板二
11.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十一
关键词:高效课;英语;导学案
G633.4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教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高效课堂课改已经深入到教案层面,称之“导学案”,即教案、导案、学案三案合一。笔者担任我校英语教研活动的校级领导,对于钻研导学案的编写策略及推广应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各科,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课堂“施工”的图纸,是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学生、学情、学法),而“案”是基于“学”的设计。其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问题探究是导演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英语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导演案的重点。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一般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链接;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课后反思。
1.学习目的
导学案中要体现明确、具体的學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习目标的表达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标。如:学习目标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体现英语学科性特征。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努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2.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表述到位,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而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如阅读技巧、做笔记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巧等。
4.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起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导学案中提示,不必详细引用。例如英语中高考链接。
5.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过程通常分为二个内容: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环节上的要求有:学科背景,预习任务、预习方法。内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学生通读教材:二是重要的概念和信息:三是问题化训练和自测。要保证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不抄写辅导资料;二是给学生预习的套路。在这一栏目后设置问题生成栏,由学生将自主学习后生成的问题填进去。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对学生独学后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学习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疑惑点等,通过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有效解决。教师要适时点拔。引导和讲解,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一栏预习、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做到:
①问题设计要切中学生学习的难点、疑惑点,照顾知识重点、热点问题。
② 问题设计要明确告诉学生看教材的哪一部分或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
③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比如:七年级英语课文“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学生积极回答:“bike、bus、train、walk…”
6.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的编写与使用的具体要求:
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可完成为宜。
要紧扣学习目标和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7.归纳总结
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点的线索;具体知识点要留出空白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行归纳。
8.布置作业
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的课外作业,选自手边现有的练习册。
9.课后反思
学完一节课要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学后反思,开始阶段的反思,可由教师出示反思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教后反思。
三、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是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英语书哪一页一部分,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逐渐渗透各种学习方法。
12.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应用 篇十二
一、课前导学, 加强知识联系性
课前导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学生的自学和预习来使他们充分了解和熟悉物理新课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提前了解待学的物理知识, 这样就能为后续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导学案的合理设计来有效地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而在物理课程前的导学案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即:学生回忆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自主探究未知知识。另外, 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回忆和联系旧知识来逐渐增强新旧知识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 在开展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前, 教师需要先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进行充分地调查, 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导学案, 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拓展。由此可见, 课前导学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 在讲解“电功率”知识的时候, 为了确保导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物理教师需要先回忆之前物理章节中学过的功率部分的知识, 然后从功率部分物理知识逐渐过渡到电功率, 从而逐渐引出物理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问:“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称为什么?”, 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功率”, 然后教师可以接着问:“是的, 既然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那么功率与做功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也会结合已学知识总结出:“做相同的功, 功率值与做功时间呈反比, 由公式功率= 功/时间可以看出。”教师又可以接着启发提问:“对, 那么现在要讲的电功率概念实际上就是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功的数值, 其与功率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学生:“功率描述的对象为物体, 而电功率则是描述电能来进行做功。”通过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问答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联系性, 提高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质量。
二、课内导学, 深化学生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 必须要注重课内导学的合理设计, 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导学设计的训练。如果教学中单纯地依靠物理教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加强他们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训练。而就物理课内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而言, 其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 即:讲解、练习和总结。首先, 教师需要先就待学的知识进行讲解, 并要采用合理的实验和道具来清晰、直观地说明问题, 这样学生也可以及时地提出质疑;其次, 练习则需要本着强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理解的原则来进行, 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一些专项的训练练习题, 从而使学生通过训练来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最后, 总结则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归纳物理新知识, 比如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等。另外, 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也有利于整理、总结和归纳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 在讲解摩擦力部分物理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道具来证明摩擦力的存在, 并在学生切实观察摩擦现象的基础上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实际上就是两个物体互相发生阻碍的一种相对阻力, 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摩擦力这一物理概念提出以下问题来与学生进行探讨。“从摩擦力的概念来看, 你们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吗?”经过思考后, 学生会得出:“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并引导学生结合摩擦力的公式来分析, 他们就能得出有关的结论。
三、课外导学, 拓展教学的内容
课后导学也是初中物理导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其可以有效地拓展物理教学的内容, 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 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性, 所以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觉得吃力, 如果借助课后的导学课程设计则可以有效地强化和拓展有关的物理知识。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同时需要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的特性。
13.浅谈牛津初中英语学案的编写 篇十三
浅谈牛津初中英语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要求,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梳理教材,并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作 者:徐雪琴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江苏,苏州,2150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模块 过程 成效14.语文导学案的得失与改进论文 篇十四
摘要:语文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更加明确,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但也带来不少问题,如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容易让语文课上得像作业课,大量印发学案,增加了教育成本等。如何扬长避短?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语文导学案;优点;缺点;改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从下半年开始,贾汪教育局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导学案。要求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发给学生一份导学案,语文教师也是如此。
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课前发给学生语文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的确具有可取之处:
1.让课前预习任务更加明确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但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提前预习。以往教师提出预习要求时,往往只是说一声,没有具体要求。有些学生也想预习,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他们只是简单地看一遍课文,标注一下自然段,勾划一下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就算完成了预习任务。有了导学案,学生就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就能够对课文作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让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对语文学科而言,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尤为重要。因为文字是抽象的东西,作者通过写作,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东西通过抽象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阅读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再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继而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写作目的,得到情感熏陶和精神愉悦。文本是联系学生与作者的纽带,学生正是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碰撞出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文本,或者只是简单地浏览,不作深入地思考,只是听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试问这样的阅读有用吗?由于不少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课前根本没有预习课文;课堂上,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常常是在学生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讲解能有多大作用,值得思考。
语文导学案,正是把“先学后教”这一教学原则具体化,落实到了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语文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尽管这种思考不够正确,不够深入,不一定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写作意图,但只要阅读了,思考了,学生与作者就已经进行了初步沟通,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阅读的效果取决于读者自身的阅读储备。再经过课堂上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讲解,学生的认识自然就得到了修正与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没有学生的“先学”,只靠教师的“后教”,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吗?林黛玉永远只是教师心目中那个亭亭玉立、愁眉不展、惹人爱怜的林妹妹,到了学生心中,林黛玉也许就成了班级里哪个长得俊的女生,与书中的人物大相径庭。因为教师心目中的林黛玉是建立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的,而学生的印象仅仅建立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与文本之间不知又相差了多少距离。
3.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一直抱怨数理化作业挤占了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面对数理化教师布置的大量课外作业,语文教师只能摇头叹息,无可奈何地让出课外时间。近几年来,学生课外时间几乎被英语学科占领。背不完的英语单词,做不完的英语作业,让数学教师都深感头疼。这种学科之间不合理地竞争,使得学生偏科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削弱了学生对母语――汉语的学习。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写不好汉字,记不住词语,导致写作文时错别字连篇。不少学生英语学得比语文好已成不争的事实。语文学习被弱化,英语学习被强化,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这种现象正常吗?
除了应试教育的原因以外,语文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放弃语文学习阵地,也是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的主要原因。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无所谓喜欢学习哪门学科,哪科教师抓得紧,他们就学习哪科。以前,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较为笼统:要求学生把新课文提前预习一下,课外多读点书,写一篇日记等等,布置了也不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惰性,根本不去做。而数学、英语学科的作业非常明确,做多少题目,背多少单词,第二天要上交作业,或者默写单词,躲是躲不过去的。同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习惯:语文作业可以不做,数学、英语作业必须完成。
语文导学案的落实,填补了学生在语文课外学习中留下的空白。用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就无法躲避,必须完成。实际上,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看书,写作文,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思考题)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认真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结果落实在纸面上。尽管这样做并不完全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但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总比学生课外时间不学语文好。 看到语文导学案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作用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概括起来也有以下三点:
1.就学生而言,降低了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阅读,只有读得多了,厚积而薄发,才能心有灵犀,融会贯通。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但毕竟类似于数理化作业,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就是做作业”这一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再阅读其它文章或书籍。如果长期这样,语文教学就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
2.就教师而言,淡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会让语文课上得像作业课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究。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教师无意当中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作业课,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完全围绕导学案展开,问题回答完了,一堂课也就结束了,忘记了朗读、品味等属于语文教学的独特环节。
3.就学校而言,增加了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
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无形当中增加了学校教学成本,加大了学校工作难度。就拿我们学校而言,初中三个年级共有四十二个教学班,三千余名学生,光语文一门学科,一天就要印三千余份导学案,加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一天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天天这样,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能为教师和学校所接受。
既然语文导学案既有优点,又有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语文导学案应有的作用呢?
1.重点强化,避免遍地开花
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适当地完成语文作业,很有必要;但如果逢“读”必“做”,就会影响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害怕阅读。因此,语文导学案不能也不必课课都有,凡是浅显的文章,让学生读读就行了,就不必用导学案;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不容易真正理解的,就必须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文章,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就需要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改进设计,激发创新思维
不少导学案在问题设计上,拘泥于对句义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不少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阅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应该改进导学案的设计,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这些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有机融合,杜绝照本宣科
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如果把导学案当成是教师上课的教案,就是混淆了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不能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导学案只能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燕.高一语文导学案使用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10).
15.谈化学导学案的使用 篇十五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结合我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所构建的“? 导学案”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一、“导学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1.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导学案”编写好后, 提前1 ~2天发给学生。“导学案”中,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尝试解决“导学案”的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 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学生课前依据“导学案”预习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实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 课堂讨论、探究阶段
有了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导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 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问题, 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导学案”中的检测题, 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在课堂习题阶段,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方法和依据, 以此充分暴露出各种类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上或者思维上的缺陷, 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让学生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并获得一种成就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后巩固、小结阶段
在每份“导学案”最后都应该预留一定空白, 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 然后在其后给出教师的参考小结。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的小结,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长期坚持下去, 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此外, 教师要通过部分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二、传统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 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 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 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 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 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 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教师点拨的內容:
( 1) 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体系, 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 ( 或网) ,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 适时适当点拨。
( 2) 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对课堂探究达到有序的一种手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 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 在“导学案”的编排上, 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 3) 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 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 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 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这时, 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 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 4) 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 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 5) 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 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 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 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 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 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 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 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 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 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 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三、使用“导学案”的体会与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对于“导学案”的优点有了一定的体会, 不过也发现了实施学案导学时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具体地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师生均面临巨大挑战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 在前期实施阶段, 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导学案”, 工作量大; 学生多了借助“导学案”提前自学, 做好学习笔记这一项, 一时不适, 使师生负担加重。另外, 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不过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 只要备课组分工明确, 教师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而学生学会了使用“导学案”, 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2.“导学案”设计时需要注意层次性和难度控制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依托, 设计出引导性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要防止老师把“导学案”等同于作业, 探究式问题和习题没有层次, 难度偏大, 课后题量太多, 缺乏典型性, 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导学案”敬而远之, 失去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另一方面, 还必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 使“导学案”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
16.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导学案 编写 应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导学案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载体,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导学案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形式,但筆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应用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教师通过学案的形式引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衡量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否的标准。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杜绝照搬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而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是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三、导学案内容要形神兼备,充分体现在学习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神髓
导学案不是单纯课本知识的罗列,也不仅仅是练习题,更不是概念填空。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仅仅是将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概念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缺少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这便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可以说徒有其形。因此教师在编写时,应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多尝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新闻材料等创设情景,用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学案编写时,我们可以对“神七”发射的事例进行介绍,然后设计问题:“神七”升空的动力是什么?这类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很自然地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有关概念教学的理念。
四、导学案编写要注意细节问题,避免粗枝大叶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上课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很少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记忆型”的预习方式很难真正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用途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去思考、质疑、解决问题,因此更要注重知识细节的体现。
五、导学案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导学案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其能力等也不一样,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习题也不能要求全会做,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导学案在内容上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例如在习题设置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设置一定量的习题来实现。习题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型”,难度很小,紧扣基础知识,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二个层次是“大众性”“思考型”,一般的学生经过思考也能够完成,从而受到激励;第三个层次是“挑战型”,可用来满足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的挑战欲望。
六、导学案使用要注重课前反馈
教师在上课前要收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导学案,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做到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没问题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实践证明其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教无定法,其在具体实施上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使用12-21
初中语文阅读导学案06-27
初中语文导学案标准12-03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12-26
初中七年级语文散步学案06-26
初中地理导学案06-15
初中名著导学案三06-26
初中生物免疫导学案07-29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08-24
高二语文导学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