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共7篇)
1.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 篇一
外国文学专题(教材采用匡兴、陈惇主编的《20世纪欧美文学》)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考核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二、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90分钟。
三、期末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每题1分,10题,共10分;
2.填空:每空2分,10题,共20分;
3.简答:每题15分,3题,共45分 4.论述:1题,25分 四、课程特点 1.这门课是“专题”课,教材的体例是“以文学流派和重点作家作品带动文学史的叙述”,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弄清各个文学流派(主要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部分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延续,学习时要弄清19世纪现实主义的特点,20世纪现实主义在此基础上有哪些变化和发展。
2.作家作品选取的都是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代表作,要求大家要记住作家名、作品名,作品的中心内容、人物形象、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所属的某流派的特征的。总的来说对作品要求有较深入的分析,这一点跟专科的“简史”课相比,加强了难度和深度。
3.希望大家学习时要尽量多读作品,这是学好课程的基础,也是增强我们文学修养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读作品重视起来。
4.这门课还涉及一些与流派产生息息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理论,在学习时也需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不能很好地理解流派特征和作家作品。
第一编 引言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与19世纪现实主义相比的不同之处)1.视域和主题的变化;
2.创作理念的变化;
3.方法与形式的变化。
第一章 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恪守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作品:高尔斯华绥及其《福赛特世家》三部曲、萧伯纳。
(2)接受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康拉德、D•H•劳伦斯的主要作品《白孔雀》、《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3)其他著名作家:乔治•威尔斯、阿诺德•贝内特、吉卜林、毛姆、福斯特、曼斯菲尔德等。
(4)左翼进步作家:奥凯西、奥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愤怒的青年”的内涵。
(2)在现实主义中融合(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作品:戈尔丁《蝇王》、《继承者》、《品彻•马丁》;
多丽丝•莱辛(女作家)《金色笔记》等。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路易•阿拉贡(《共产党员》);安德烈•马尔罗(《征服者》、《人的状况》);
亨利•巴比塞(《火线》);
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三、德语国家及欧洲其他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亨利希•曼(《臣仆》、《亨利四世》)、赫尔曼•黑塞。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反战作家作品: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路德维希•雷恩(《战争》);
阿诺尔德•茨威格的系列小说《白种人大战》等。
3.德国无产阶级文学 贝希尔、魏纳特、布雷德尔、安娜•西格斯(《第七个十字架》);
沃尔夫等、布莱希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德“废墟文学” 亨利希•伯尔(《以一个女人为中心的群像》)、君特·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
5.其他德语国家作家作品 奥地利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等;
瑞士的迪伦马特(《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
6.欧洲其他地区作家作品 意大利的皮兰德娄、莫拉维亚,希腊的卡赞扎基斯,挪威的哈姆生、温赛特,丹麦的尼克索,波兰的莱蒙特,罗马尼亚的萨多维亚努,捷克的哈谢克、米兰•昆德拉,匈牙利的莫里兹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出现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曾经一度成为本国文学的主流,而且在世界上获得好评。捷克的米兰•昆德拉在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文坛上掀起过一阵热潮。
四、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初的作家作品 “美国自然主义之父”的弗兰克•诺里斯(《章鱼》);
厄普顿•辛克莱的“黑幕小说”(《屠场》、《煤炭王》);
辛克莱•路易斯;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
德莱赛(《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
2.两次大战之间的作家作品 “迷惘的一代”作家海明威(见专节)和菲兹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美国》)、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作家作品(1)“垮掉的一代”文学:杰克•凯鲁雅克的《在路上》、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2)战争小说:欧文•肖的《幼狮》、诺曼•梅勒的《裸着与死者》、赫尔曼•沃克的《该隐号兵变》、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
(3)戏剧: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奥尼尔见专节)。
(4)族裔文学:犹太人作家艾萨克•巴士维新•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此外还有伯纳特•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见专节)。
(5)美国黑人文学的主要代表有理查德•赖特、拉尔夫•艾里森、、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和玛利亚•安吉拉。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呼吁》)和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第二节 萧伯纳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戏剧作品名称;
文学评论著作《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二、萧伯纳创作小结 萧伯纳是英国自莎士比亚以来最重要的戏剧家,为英国戏剧的复兴和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内容:坚持用渐进的改良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许多方面,取材既有历史又有现实。尤其是那些深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揭露批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启发读者和观众进行思考的作品,至今仍不失其认识价值。
2.戏剧艺术方面的主要特点:通过剧中人物对话表现戏剧矛盾和冲突,台词论辩性很强,充满精辟的言论和警句,其中辛辣的讽刺和机智的幽默兼而有之;
注重剧中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在剧中制造颠倒场面,使观众震惊并对某一问题不能不加以重新思考,从而产生思想的冲击力 三、《巴巴拉少校》 1.《巴巴拉少校》的矛盾冲突与思想内容 《巴巴拉少校》以宗教慈善机构救世军和军火制造业为题材,主要矛盾冲突在巴巴拉和她父亲安德谢夫之间展开。剧本的主题是如何消除贫困。在这一问题上,表现了萧伯纳思想的矛盾性。在揭露资本家财富的血腥肮脏及金钱统治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方面,萧伯纳是十分尖锐深刻的。他指出金钱是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但在探讨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方面作家的态度却十分模糊。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是金钱救世还是宗教救世,最终宗教救世的思想不攻自破。
2.《巴巴拉少校》的艺术特点 《巴巴拉少校》在艺术上表现了萧伯纳戏剧的主要特点:(1)强调冲突的重要性,而冲突的产生应是“未确定的思想观点的互相冲突”,而不是通过那种不涉及到问题的表面因素。并且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不应泾渭分明(或者是既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2)戏剧语言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一环。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和讨论的重要性。在《巴巴拉少校》中,可以看到台词准确精妙、一针见血、极具讽刺力量的特点。
(3)善于制造颠倒场面。“颠倒场面”是指开始合理与不合理的双方在剧终时颠倒位置,合理的成为不合理,不合理的成为合理。颠倒场面能使观众震惊并对某一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从而产生思想的冲击力。
第三节 托马斯•曼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尼奥·克勒格尔》 《马里奥和魔术师》 《王爷殿下》 长篇小说《魔山》 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 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二、《魔山》 长篇小说《魔山》是托马斯•曼对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历和思想的总结。《魔山》被称作是一部现代的“教育小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魔山》的基本主题是珍爱生命,抗拒死亡。
小说有两条线索:(1)小说用象征的手法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着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
(2)通过描写主人公汉斯在山庄里7年的成长过程,涉猎到当前欧洲的各种思潮。
三、托马斯•曼创作小结 从托马斯•曼的50余年文学生涯可以看出,虽然他青年时代的创作,受过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但自中年以后,特别是晚年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反法西斯倾向和人道主义精神。
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象征的人物形象;
(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
(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4)小说的非情节化。
此外,托马斯•曼还运用心理分析、含蓄的讽刺,甚至带有荒诞色彩的细节,把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并和时代的基本思想问题以及主人公的思考、探索、争论与精神生活的各种变化熔于一炉,置于小说的情节框架之中。
但是,托马斯•曼是一位现代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现代派作家。因为他还蓄意保留着某些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技艺,以示自己同现代派作家的区别。例如,常常采用“说书人”的程式,小说中有一个中心主角、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把情节安排在一目了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等等。而更主要的是他作品的思想内涵——用象征手法反映精神领域里的时代基本问题,并宣扬人道主义。他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基础——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艺术主张:扩张自我、表现自我以及弗洛伊德学说均持批判态度。
四、《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卢卑克城大商人布登勃洛克家族4代人的盛衰以及哈根施特罗姆家族的发迹为背景,用象征、隐喻的手段反映这一时期德国人的精神危机。
第四节 布莱希特 一、戏剧理论(1)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散见于他的谈话、书信、札记、单篇论文之中,重要的戏剧理论文章有《买黄铜记》、《戏剧小工具篇》、《娱乐剧还是教育剧?》、《论实验话剧》等。
(2)叙事剧理论: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戏剧不应该只表现世界、解释世界,而更应该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显然,这一基本出发点源自马克思主义。为了使戏剧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布莱希特提出了自己的“叙事剧”理论。在布莱希特看来,传统的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种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剧情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界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3)“陌生化”方法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叙事剧,他在艺术形式上创造了“陌生化”方法,让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
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
(4)与传统戏剧理论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特征是结构上的戏剧性,表演上依靠感情共鸣,而布莱希特式戏剧的特征是结构上的叙事性,表演上依靠感情间离。
二、布莱希特式的叙事剧按照内容可分为三类:教育剧、寓意剧、历史剧,各类代表品。
三、《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艺术特点:典型地反映了布莱希特式叙事剧的艺术特点。
(1)每一场用幻灯打出的“提要”说明了这一场的主要情节,从而使情节失去了观众所期待的“戏剧性”,把观众的兴趣转移到“评论性”上来,以调动观众思考的能力。
(2)“歌唱”的要素。剧中穿插的歌唱具有打断故事情节进行的功能。这是布莱希特式叙事剧为了调动观众的思考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
(3)结构上的不确定形式。此剧并未采取亚里士多德式悲剧的程式(展示——转折——高峰——突变——灾难),无论在时间的次序和情节的安排上,均未遵循环环相扣的原则,而是呈现一种无始无终的“松散”结构。
(4)共时性场景。共时性场景作为一种戏剧技巧,源于表现主义戏剧。在此剧中表现为同一场景里两个故事齐头并进的情形。布莱希特的意图是,借这种手法让观众用清醒的头脑有意识地看戏,而不要像剧中人物那样陷入盲目性。
第五节 海明威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海明威创作小结 内容特点:(1)世界大战使一代人精神陷入迷惘;
(2)探索人在厄运面前应持的态度问题(以建立一种新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观念),其结果集中体现于“硬汉子”精神。
艺术特点:(1)创造了一种简练干净的叙事文体。(2)“冰山原则”的内涵。
三、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与通篇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1)塑造了一个坚韧顽强,充满美好人性的老年普通劳动者的形象。(2)桑提亚哥不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一个作者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3)作品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了一种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子”精神。
2.艺术特点 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最好体现:1932年他在《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为作家要有深厚宽广的生活和感情基础以构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达时不要面面俱到,把话说尽,而要含蓄凝练,就如同雄伟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东西,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第六节 索尔•贝娄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索尔•贝娄创作小结 作品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抓住了时代的本质问题。他重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同时接受现代主义的一些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长篇小说《赫佐格》 1.小说《赫佐格》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赫佐格》是一部反映美国精神危机的作品,与60年代美国社会的背景有关。
小说主人公赫佐格是一位40多岁的大学教授,犹太人。他关心社会进步与正义,有些书呆子气。他有过两次婚姻,第二个妻子玛德琳和他的朋友私通,之后要求离婚。儿的教授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他要把自己的苦恼和悲愤发泄出来,便不断地给人写信。收信人有的活着,有的已经死去。其实,他的信多数与他的私生活挫折无关,而是诉说他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思考:从天文地理到人间万象。最终他回到了乡下的住宅,只有在这里,他才体味到宁静和安详的快乐。
赫佐格教授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困惑、沮丧、痛苦,反应了他们愤懑情绪和心理状态,形象地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从思想到文化以及各方面的深刻危机。赫佐格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一个人道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具有时代特色。赫佐格是现代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不是那种按照官方观点或既成传统观点照本宣科的伪教授,而是有独立思想和关心社会和人类的真正学人。作为学者,他不同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为探索者,他也不同于托尔斯泰笔下的精神探索者。他是有着独特思想、独特生活态度的现代学人。值得注意的是他身上有着堂吉诃德的气质,这正如他的善良一样,是他典型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赫佐格》的艺术特点 (1)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小说的开场十分独特。
(2)出色的心理描写。
(3)人物的喜剧性效果,形成贝娄的风格特征。
第一编 俄苏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20世纪初俄苏主要作家作品:
(1)小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库普林的《决斗》、安德列耶夫的《红笑》、《人的一生》、《七个绞刑犯的故事》等;
布宁的《安通苹果》、《乡村》、《苏霍多尔》、《旧金山来的先生》等。
(2)戏剧:契诃夫的《三姊妹》、《樱桃园》等。
(3)高尔基的创作:19世纪末发表了多篇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尤其是那些描写流浪汉生活的小说受到好评。长篇小说有《福马•高尔杰耶夫》和《三人》。20世纪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戏剧和小说《小市民》、《在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敌人》、《雅戈尔•布雷乔夫》,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的家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长篇小说《母亲》从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理想。
(4)从批判现实主义转变为无产阶级文学:绥拉非莫维奇(中篇小说《沙原》、长篇小说《草原上的城市》;
诗人别德内依的创作。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初期)这一阶段,俄苏文学分成国内的“主流文学”和后来被命名的“回归文学”。
1.文学流派和团体:如意象派、“锻冶场”、“谢拉皮翁兄弟”、“列夫”、’构成派、山隘派、“拉普”等。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富曼诺夫的小说《恰巴耶夫》、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好!》和《放声歌唱》等。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193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规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和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了如下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三、20年代末和30年代的俄苏文学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新垦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卡连柯的长篇小说《教育诗》、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彼得大帝》、潘菲洛夫的长篇小说《磨刀石农庄》、瓦•卡达耶夫的小说《时间呀,前进!》、革拉特科夫的小说《动力》、马雷什金的小说《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克雷莫夫的小说《油船“德宾特”号》等。
四、卫国战争时期的俄苏文学作品 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华西里•焦尔金》、西蒙诺夫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等。
五、卫国战争后的俄苏文学 (1)“解冻文学”: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等。
(2)50-60年代,被禁作品的发表:叶赛宁的部分诗歌、阿赫玛托娃的部分诗歌和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节选本等。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叶甫图申科、阿克肖诺夫代表的“第四代作家”对主流文学风格的冲击,《新世界》杂志和《十月》杂志关于文学作品应该揭露现实阴暗面还是歌颂光明的争执等,都是重要的文学事件。
(3)战争小说:肖洛霍夫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对人的命运和战争的重新思考,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主题。“战壕真实派”: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卫国战争题材的“全景小说”: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的《围困》、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邦达列夫的《热的雪》等。
(4)道德题材小说:特里丰诺夫的小说《交换》、《滨河街公寓》,拉斯普京的小说《为玛丽雅借钱》、《告别马焦拉》,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
六、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俄苏文学 阿尔布卓夫和沙特罗夫等人的戏剧,拉斯普京的小说《火灾》,阿斯塔菲耶夫的小说《悲伤的侦探》,邦达列夫的小说《岸》、《选择》、《人生舞台》,贝科夫的小说《采石场》,艾特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成吉思汗的白云》等。
七、1986年直至苏联解体的“回归文学” 扎米亚金的小说《我们》,普拉东诺夫的小说《初生海》、《地槽》、《切文古尔》,杜金采夫的小说《穿白衣的人们》,雷巴科夫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安魂曲》,格罗斯曼的小说《生活与命运》,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巨著《古拉格群岛》等。直至90年代初,大量侨民文学作品也都陆续回归。
八、在苏联解体前后的俄苏文学 拉斯普京的小说《下葬》、《在医院里》,邦达列夫的《百慕大三角》,弗拉基莫夫的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马卡宁的长篇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乌利茨卡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瓦尔拉莫夫的中篇小说《生》)和长篇小说《沉没的方舟》等。
第一编 第二章 重点作家 一、肖洛霍夫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葛利高里的形象(1)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作家着重表现了他的摇摆不定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葛利高里这一形象的基本特点:葛利高里在作品中首次出现时是一个生龙活虎的19岁的小伙子,尊敬父母,热爱乡土、劳动和大自然,有敏锐的感受力、深厚的同情心、丰富的内心世界,性格倔强,并且富于反抗精神。特别是在爱情问题,他表现了追求自由和维护个性独立的精神。和所有的哥萨克一样他自幼受到哥萨克习俗和落后意识的深刻影响,从少年时代起,美好的天性就与旧意识的影响深深交织在他身上,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一生。(2)葛利高里的摇摆性:在国内战争中,他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参加白军叛乱。他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他想走既不是白军,又不是红军的第三条道路——符合“哥萨克真理”的道路,这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哥萨克旧思想的影响;
中农出身;
独特的个性特征。(3)葛利高里悲剧的根源:他追求个人幸福的社会理想与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生了矛盾,这种追求变成了对历史总趋势的对抗,因此失败是必然的。肖洛霍夫对葛利高里抱同情态度。
3.小说的艺术特点(1)具有史诗性;
(2)出色的风景描写;
(3)广泛运用民间俗语和民歌民谣。
二、帕斯捷尔纳克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日瓦戈医生》(1)内容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小说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时期写起,一直写到以后40余年的俄国社会状况,重点是 1917年的革命和革命后国内战争这一大动荡的时代。小说从主人公尤拉•日瓦格l0岁时丧母写起,写了他曲折不幸的一生。他经历了沙皇统治、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以及革命后的风风雨雨,他上过大学,做过军医,在游击队里服务,见到过残酷的杀戮场面,在肃反中受到审查••••••。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经历,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和人民的遭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日瓦戈等几个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和战争年代的经历,探讨了人与历史,或历史中个人的命运这个基本题旨。这是一部大革命年代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史。
(2)人物: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正直、善良、有才华、有人道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在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年代,因坚持精神独立立场而被时代巨浪冲倒,淹没在革命洪流中。在小说中,作家以写实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人道主义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时代的艰苦经历,实质上是基督教博爱主义、世俗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哲学、暴力革命理念的冲突。日瓦戈坚持独善其身的态度,势必与时代大潮的大目标发生激烈的冲撞,作为一个孤单的个体,其失败是必然的,也必然是悲剧性的。
(3)艺术特点 就文类而言,它具有把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和史诗(史诗体小说)结合为一体的特点。就文体风格而言,它具有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确写实、抒情诗的激情抒发、哲理小说对历史与人的命运的深刻探讨,以及戏剧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这几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特点。
自然景色描写得十分出色。
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精彩。
在小说中自由地运用象征、隐喻等现代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第17章《尤里•日瓦戈的诗作》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它是主人公一曲带有总结性质的诗体心灵曲。
第二编 引言·表现主义 一、引言 1.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2.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把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同样表现出对自然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幅全面异化的图景。
(3)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极力表现人对自我本质特征的探索与思考。人自身的异化成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在表现上述四种关系的扭曲与畸变时,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其一是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情绪与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与无意识世界。其二是采用表现来代替描写,具体地说,就是大量使用隐喻与象征,使用打破时空正常秩序的跳荡式自由联想。其三是采用怪诞、荒唐、梦幻、反理性与反逻辑的手法。
二、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 1.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类型化、象征性、扭曲的形象。绘画和文学都是如此。
2.如梦似幻的情节。
3.表现内在的激情。
4.强烈的反差对比。
5.使用突破常规的表现手段 三、卡夫卡(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卡夫卡式小说 卡夫卡的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社会批判的主题,是一种暴露文学而非歌功颂德的赞美文学;
作品的基调令人压抑和悲观;
笼罩着神秘的、梦魇般的氛围;
主人公几乎都是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且都是一些受欺压、受凌辱的弱者。
1.卡夫卡式小说的思想内容:
(1)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在金钱、权势等重重迫害和道德沦丧的情况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不是人统治物,而是反过来人被自己创造的物所主宰,人变成了“物”,即“非人”,人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集中表现异化的杰作。它把形象“变形”的艺术手法和表现人的异化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人的“变形”,表现人性的扭曲、人格的分裂、自我的丧失、生存的痛苦等。
(2)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例如《审判》和 《判决》。卡夫卡的小说深刻暴露了人的各种异己力量——如统治势力、司法、绝对化了的父权等,对人施加淫威达到非理性、荒诞的程度,而人却无能为力,不得不屈服。
(3)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时期的“困惑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一些中产阶级和市民阶层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许多是所谓小人物)由于看不到出路,而普遍感到苦闷、孤独、彷徨、绝望。这就是所谓对生活的“困惑感”,或者说对时代、社会的“恐惧感”。例如《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致科学院的报告》、《地洞》等短篇。
(4)暴露官僚机构的腐朽专横和反动统治的罪恶残忍。例如《审判》、《在流放地》、《万里长城建造时》。
(5)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在文学上的反映以及现实在卡夫卡本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卡夫卡的小说具有多层次的思想内涵,在揭露现实世界中交织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即他接触到的各种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身为犹太人的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面对专制的父亲,内心不胜痛苦。文学创作成了他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这种主客观世界的交织,使卡夫卡的小说在内容和结构上显得朦胧暧昧、破碎凌乱、若是若非、犹如梦魇,既有现实内容的显义,又有哲理思想的隐义,同时又有作者自传性的投影——这样三个层面,从而引起读者对作品理解的多样性。例如《判决》。
2.卡夫卡式小说的艺术特点:
(1)象征。
(2)荒诞。(4)意识流。(5)冷漠的笔调和痛苦的幽默。
《城堡》的主题及象征意义:
城堡近在咫尺,但K始终未能进入。——这就是《城堡》所表现的主题。《城堡》意象的性带来了《城堡》的多解性。城堡象征着:
(1)城堡是神的恩典的象征,是神驾驭人的命运的象征。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器的缩影。
(3)小说《城堡》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写照。
(4)城堡是荒诞世界的象征。
(5)城堡是卡夫卡的父亲形象的象征。
(6)也有研究者详细考证卡夫卡的生平,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和卡夫卡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以及从事的职业、人际交往、乃至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联系,认为K所寻求的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稳定。
三、奥尼尔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奥尼尔创作小结 奥尼尔用自己的创作造就了真正的美国现代悲剧。在思想内容上,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的精神无可归属,缺乏价值感以及人生的悲剧性,极具思想深度。在艺术上,奥尼尔永不停息地进行新方法的尝试。他早期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中期尝试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精神分析、意识流方法;
晚期虽回归现实主义,但已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而是吸收各种戏剧创作方法之优长,尤其注重开掘人物的心理,被认为是“富有表现力的现实主义”。一位瑞典文学批评家曾说:“人们也许对谁是当今美国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会有争议,但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的地位却从未受过认真的挑战。这种现象在现代评论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3.《毛猿》 思想内容:
《毛猿》通过一个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找不到自我归属的底层劳动者的遭遇,象征性地表达了人类在世界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主题:
通过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单调的生活,以及帆船和轮船的对比表现个人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对立关系。揭示并批判了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使人类丧失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丧失了作为人的属性,异化为非人,成为机器奴隶的可怕现象。通过“毛猿”杨克找资产阶级小姐米尔德里德进行报复的过程,表现现代人寻找自我归属,寻找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愿望,其结果是找不到归属和位置。
艺术特点:
《毛猿》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色,同时又结合了象征主义。
(1)巧妙利用音响效果和视觉效果以达到思想感知化的效果。
(2)剧情所追求的不是如现实主义戏剧那样的客观合理性,而是内在的主观合理性,因而在表面上剧情有时显得荒诞和怪异,如杨克与猩猩的拥抱。“毛猿”意象具有象征性。
(3)主要人物形象杨克的特点是个性化和类型化兼而有之,是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融合。其他人物形象基本是类型化的。
(4)戏剧冲突。主要不是表现人物之间的外在冲突,而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人类的精神危机。
(5)主题是表现人类共同的困境。
第二编 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 一、后期象征主义(一)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象征主义一词由法国诗人莫雷亚斯首先提出,是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法国、以诗歌创作观念与实践的革新为核心的一种思潮、一场运动,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导,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象征主义分作前后两期。
2.前期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兰、兰波为代表。象征主义艺术的宗旨是“赋予思想一种敏感的形式”,它既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剔除那些说教的、客观摹写的成份,也要排除那些滥用情感的、虚假的成份。它应该通过原始的、新奇的、神秘的象征来表达某种观念的东西。它要求大胆的、打破常规的创造,而不是因袭陈旧的传统。强调诗歌创作中的直觉、幻觉、通感、象征、暗示性、音乐性等。波德莱尔出版诗集《恶之花》(1857)以丑恶入诗,认为诗歌应该是“象征的森林”,提出“应和”的观念,认为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之间、人的各种官能之间都是相通相应的。
3.后期象征主义(20世纪初至2、30年代)较多地接受了马拉美的影响,以法国诗人瓦雷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与爱尔兰诗人叶芝、英国诗人艾略特为代表。其创作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更加强调诗歌的复杂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乐性,强调通过象征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对话;
(2)创作变得愈来愈隐秘与个人化,诗人仿佛神庙中祈祷的神甫,试图在喃喃自语中创造某种奥秘的谜;
(3)更加强调形式的“纯粹”,试图创造一种“纯诗”。在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看来,诗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造形式,完全超越了自然,是使人类超脱自然死亡唯一的精神途径。后期则后期象征主义虽然与前期象征主义一脉相承,在基调上保持连续性,但却更多地汇入了唯美主义、神秘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种现代主义风格。
(二)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家作品名称 *艾略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荒原》的现代性 《荒原》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表现荒芜、病态和邪恶的主旨,《荒原》彻底摈弃了浪漫主义诗歌以健康、美好、高雅的意象入诗的传统,而延续了象征主义诗歌,特别是《恶之花》选用病态、丑恶、卑微意象的理念。(2)具有思维上跳跃幅度大的特点。场面之间、意象之间的衔接常常显得十分突兀,这种大幅度的跳跃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贯穿整个诗篇的一个基本特征。(3)用典之多,在20世纪文学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大量用典故虽然造成了作品的晦涩艰深,给读解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却使文字的内涵极大地丰富和深刻,形成多义性和复杂性,为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的解读提供了可能,为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4)具有明显的音乐结构,仿佛一首宏大复杂的交响诗。(5)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舒展自如,收放有致,这样的形式能够让诗人充分地、自由地驰骋想象,拼接意象。(6)仿佛一部独特的记录片,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众多的画面和场景,作者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并置在一起,纳入一个“荒原”的象征框架中,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
*意识流小说 一、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意识“绵延说”、“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理论。
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名称 三、意识流小说的特征及其表现技巧 1.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第一,意识流小说描绘的重心不在于客观事物,而是在于人物对客观事物纯粹个人角度的反应。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或意识不是由作家来说明或解释,而是通过人物本身的感受或内省来自我表现。在人物和作家的关系中,人物处于突出的地位,作家隐退到幕后,不采取直接介入的态度。
第三,意识流小说的焦点是人物的意识,读者摆脱了作者的干扰而直接面对着书中人物的意识屏幕,而在这屏幕上映现出来的意识流动是多层次的,即使是最隐秘的深层意识,也纤毫毕露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2.意识流技巧(1)内心独白是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最常见手法。它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内心独白又可分为间接内心独白和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是在小说叙述者的叙述中插入人物的内心活动,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类似的提示语引导这种内心独白的开始。直接内心独白是没有任何提示语的小说人物意识的直接呈现,是叙述语言和人物意识的直接转换。直接内心独白在意识流小说中最为常用,它能够造成人物内心无保留地直接袒露给读者的真切效果,又由于没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识的原生状态。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另一常用技巧,它是小说人物意识的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的自由跳跃。自由联想虽然“自由”,但并不是毫无理由的胡思乱想,引起这种意识跳跃的通常是出现在人物眼前的一些因素,如声音、气味、图像、事情等,一切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引发出新的思绪与浮想。自由联想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
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它们会交织在一起,即在内心独白中体现出自由联想。
* 乔伊斯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尤利西斯》的主要内容。
* 吴尔夫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到灯塔去》中“灯塔”和“去灯塔”的含义 三、《到灯塔去》艺术特点(1)广泛使用象征手法;
(2)在叙述角度上采用视角转换的手法;
(3)在叙述口吻上采用第三人称间接内心独白;
(4)在时间上,采用现实的顺序时间和打破时空顺序的心理时间相交织的方法;
(5)没有完整情节,但小说的叙述和描写紧紧围绕中心思想,结构布局精巧统一。
四、吴尔夫小说的特点 (1)背景多为伦敦和康沃尔郡海滨;
(2)人物多是中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
(3)内容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4)多使用意识流、内心独自、视角转换、多侧面反映事物全貌的艺术方法;
(5)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描写事件和人物时,具有女性细腻敏感的特点。
*福克纳 一、“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内涵及其中的主要作品名。
二、《喧哗与骚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编复习内容(3)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 1.存在主义思想出现在19世纪中叶。早期存在主义的代表是丹麦人克尔凯郭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将存在主义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命名为存在主义。总体上,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看作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的思想,而存在主义者所注重的存在是心理意识即精神世界的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特。
2.存在主义文学是专指那些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并力图表现存在主义思想的文学写作。
二、存在主义代表作家作品名。
三、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 1.作家都很关心现实问题,作品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2.作家差不多都是哲学学生出身,而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共同理念就是存在主义。在进行文学写作时,他们都喜欢在作品中突出地表达存在主义理念。
3.从形式方面看,存在主义作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如萨特的“境遇剧”,加缪的小说写实中有明显的寓意,叙事方法上与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有较大差异。
*萨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境遇剧的内涵 三、《厌恶》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加缪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局外人》主人公形象特征 三、小说的艺术特点(也是加缪小说的一般特点):(1)善于把故事情节的描写同哲学观点的阐述结合起来,在作品中表达存在主义观点,作品有极强的思想性。(2)人物常常是某种哲学观点的体现者。(3)在《局外人》中,为适用于主人公冷漠的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事件本身来阐述哲学观点。而在《鼠疫》中则运用了大段的对话和议论来表现哲学观点。(4)用白描手法客观表现事件和人物,语言准确、鲜明、质朴、毫无藻饰。在《局外人》中,除上述特点外,还有意识地使用极其简约,甚至有些枯燥的语言。
第二编复习内容(4)俄苏现代主义及非主流作家 *俄苏现代主义文学及非主流作家。
一、白银时代: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国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繁荣时期。在文学史上称为“白银时代”。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都对俄国文坛产生过影响,在俄国社会文化土壤上形成具有俄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构成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景观。
二.现代主义流派:
1.(1)象征主义是白银时代文学的主潮,它的出现是俄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标志。面对世纪之交的尖锐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象征主义宣扬唯美主义,追求绝对的个性精神自由和“普世性文化价值”,试图从现实的矛盾中逃离到彼岸的“永恒”世界。象征主义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是和他的推崇者对现实的回绝态度相联系的。在他们看来:现实不过是彼岸不可认知物的符号,而且在现实中,最高本质被歪曲地反映:现实社会的腐败丑恶比比皆是,无法改变,只有艺术之美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存在。在象征主义那里,象征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手段,而是其整体的艺术思维和表达神秘思想境界的方式。他们的目光总在张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永恒世界,试图从“每一个瞬间里去寻求对永恒的透光”。(2)代表作家:诗人梅列日柯夫斯基、吉皮乌斯、巴尔蒙特、勃留索夫、勃洛克、别雷、维亚切斯拉夫•伊凡诺夫等。象征派的文学除了诗歌创作外,在小说创作上也有不少成就,如勃留索夫的《燃烧着的天使》,梭罗古勃的长篇小说《卑劣的小魔鬼》。诗人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
2.(1)阿克梅主义是从象征主义脱颖而出的又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阿克梅”源出希腊文,意即“最高级”、“顶峰”)。它是作为对象征主义流派的抽象主义、神秘主义的反拨而产生的。阿克梅主义一是主张具体性、此岸性和物质性,二是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完美。它们针对象征主义醉心于抽象的彼岸世界的虚无态度,提倡“返回”人世,“返回”物质世界,试图取得天上的和地上的,高渺的、形而上的和日用习常的平衡,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平衡。他们反对象征派诗歌的朦胧性、神秘性,反对隐喻和象征等手法,反对虚幻和抽象的描写,反对模糊不清的语言。要求对事物作清晰具体的描写,也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阿克梅主义诗歌语言上的革新在于形成一种清晰准确、细腻清新的诗歌语言。但是,他们从根本的创作思想上没有彻底摆脱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和宗教彼岸性。阿克梅主义和象征主义一样,对社会生活、对社会思想疏离和无视,他们所要回归的现实世界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臆想中的现实。所以他们只是驻足于实际上是自己编织的人造臆想的“物质世界”。他们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来理解“人世”;
主张通过对人的意志、本能的启迪使人逐渐“完善”。(2)作家作品:主要诗人古米廖夫、С•戈罗杰茨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3.(1)未来主义也是具有国际性的文学现象。未来主义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传入俄国后,出现许多派别,如自我未来派、立体未来派、诗歌顶楼派和离心机派等。这些派别的基本倾向大致相似。未来派对传统文化采取亵渎不敬的态度,要彻底反叛,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等全部从现代轮船上扔下去”。他们声称要创造新的文化、新的诗歌、新的词语;
他们还主张走上街头,大声鼓噪,声称要创生一种能改造世界的超艺术。他们在审美观上采取极端激进的立场。马雅可夫斯基与克鲁乔内赫组成立体未来主义分支,是这一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支派。另一分支自我未来主义的代表是谢维里亚宁。未来主义者不同程度地都把文学实践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追求艺术的实用价值,试图依靠科技的最新成就、借助物理、数学、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来理性地论证创作,对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标新立异的实验。他们生造词汇、创新格律,注重语音效果。(2)代表作家作品: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以马雅可夫斯基为首的一些未来主义者在1922年组成“艺术左翼战线”(简称“列夫”)继续支持十月革命的道路。
4.(1)俄国意象派主要成员有叶赛宁、舍尔舍涅维奇、马里延戈弗、伊夫涅夫、库西科夫、格鲁齐诺夫和罗伊兹曼等人。俄国意象派虽然受到英美意象派的思想影响,但是更多地是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思想探索。俄国意象主义试图探索一种纯艺术性的自身价值。他们试图把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相分离,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受众的艺术感受相分离,把美学的东西和伦理的、人的内容、和个性的东西相分离。他们把对形象的推崇发展到极端,试图以形象取代艺术性。他们试图破坏读者按照传统的内容符号进行阅读的习惯,以破坏读者理性理解内容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理论上的追求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俄国意象派最后由于思想和理论上的分歧而内部分裂、逐渐瓦解。(1)代表作家作品:舍尔舍涅维奇的理论著作«2 X 2=5»和诗集《马就是马》、马里延戈弗的诗歌《革命进行曲》、伊夫涅夫的诗集《棺木里的太阳》、叶赛宁的诗歌《四旬祭》等。
三、非主流作家普拉东诺夫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切文古尔》、中篇小说《地槽》等。(1)普拉东诺夫通过“试验性的幻想”,来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执著追求过的空想共产主义进行终极性的“探险和考验”,借助这一虚幻的形象体系而依据真实的生活逻辑,导演着精神探险的历程,实现着对历史的必然和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这样一些更为宏大深邃的问题的思考。(2)语言奇特。(3)普拉东诺夫的风格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
四、其他非主流作家 1.诗歌:苏联时期,非主流作家诗人的艺术探索一直没有中断。在这些探索中,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他们借鉴的武库。主要作家有:万比洛夫的戏剧创作、“新阿克梅主义”——表现在阿赫玛托娃、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戴维特•萨摩伊洛夫、别拉•阿赫玛杜林娜、阿列克桑德罗•库什涅尔等人的创作中。
2.散文:老作家卡达耶夫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崭新的、非主流的风格实验,如作品《墙上的小门》、中篇小说《圣井》、《遗忘草》等一系列小说是卡达耶夫对其“写得坏主义”的实践。
五、上世纪60年代中期,非主流文学思潮已经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尝试。在苏联,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连续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成为后现代主义滋生的基础和对话、解构的对象。主要作家作品有:西尼亚夫斯基•捷尔茨的《和普希金散步》,安德列•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维•叶洛菲耶夫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索罗金的长篇小说《定额》、《达豪一月》,哈利托诺夫的小说《命运线,或米拉舍维奇的小箱子》,加尔科夫斯基的小说《无尽头的死胡同》、科罗廖夫的小说《果戈理的头颅》等等。
第二节布尔加科 一、生平与创作要点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布尔加科夫讽刺小说特点:“描写我们生活中无数丑态的黑色的,神秘主义的色彩”,“而最主要的是我描写了我的人民的那些可怕的弱点,那些弱点早在革命前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老师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心”。而在当时的报刊舆论中,“任何讽刺作家都是在反对苏维埃制度”。
二、《大师和玛格丽特》 1.内容:《大师和玛格丽特》不仅是用怪诞手法抨击时弊的小说,布尔加科夫带领人们从喧嚣的人世到阴森的冥界,从30年代的莫斯科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寻觅着社会人生的真谛,试图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的精神支柱、人类社会的走向的问题。
2.艺术特点:奇特的结构:小说有3个相互联系的情节线索。
3.小说提出的主要问题:(1)魔王沃兰德为什么来到人间?他要给莫斯科居民的生活来一次揭露性实验,其结果是揭示出维持人们通常体面的那个貌似坚强的精神支柱,竟是这样脆弱。(2)莫斯科的精神文化的理论权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为什么应该受到那么严厉的惩罚?只要看看莫斯科人的生活丑态、精神的空虚猥琐,看看他们一摧即垮的精神支柱和柏辽兹所宣扬的理论的内在关系,我们就能理解这“魔王的公正”了。(3)新的耶稣形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一精神之柱如何才能在人的心中树立起来?(4)彼拉多为什么对永生不死充满恐怖?当代人和彼拉多面临的是同一个需要深省的问题:这就是要克服人类最大的缺陷——惮于正视良心的怯懦。正直善良和个人道德责任感,在布尔加科夫看来,这不仅是使人成其为人的精神支柱,也是理想社会的精神支柱。(5)大师为什么只配得到“安宁”?在这里,表现的正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瞩望。
4.艺术特点:(1)奇特的艺术结构;
(2)独特的讽刺艺术;
(3)戏剧性的冲突和对话。
第三编复习内容(1)引言·荒诞派戏剧 *引言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体现在4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2)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同后现代文化的多元性相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后现代主义精神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去甚远,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三、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人们通常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后现代主义是以“语言”为中心。
后现代主义文学并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
* 荒诞派戏剧 一、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 1.在思想内容上着力表现作家对人生的哲学层面的认识:人生无意义、无价值,悖理而荒诞。它所反映和批评的主要不是具体的人和事,也不是某个社会问题和某种道德准则,而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嘲讽,因而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2.在艺术上的特点:(1)非理性性的情节结构;
(2)抽象的人物;
(3)直喻的舞台形象;
(4)不合逻辑的戏剧语言。
二、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 *贝克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等待戈多》的内容(“戈多”和“等待”的象征意义)三、《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
(1)全剧没有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被称为“静止剧”。
(2)人物形象是荒诞的,象征着现代人类的痛苦无望、渺小而龌龊。
(3)语言充分显示了荒诞的特色。
第三编复习内容(2)新小说 *新小说 一、代表作家作品名称。娜塔莉•萨洛特的“潜对话”。
二、新小说主要理论 1.反对过分强调小说的思想性、社会性、倾向性。小说应该排除既定意义,如果让小说成为宣传工具,就会导致小说的终结。
2.强调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方式。
三、新小说的基本特征 1.作家一般不写重要的社会题材,而偏重于写家庭日常生活,即使涉及较为重大的社会题材,也不力图表现“意义”,而只是做语言或叙述上的探索。
2.作家在小说叙述方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并且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如罗布-格里耶的“物化”手法;
布托尔的第二人称叙事;
西蒙的叙事方式——完全打乱情节的时空顺序,将过去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与不同人物当前的不同经历穿插起来,象是一幅幅画面拼接起来的大幅拼图,各幅画面之间的关系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
3.作家常常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手法,如电影手法、绘画手法。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罗伯-格里耶 一、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理论 1.小说应该摆脱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描写物质世界。著名论断:“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我们必须制造出一个更加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的这个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和功能意义的世界。让物件和姿态首先以它们的存在去发挥作用。”这就是说,对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作为作家,不能给它加上它本身不具有的意义,而只能直接描写它,表现它。
2.对于小说人物,不能按照作家的意思给予各种解释,只能将其刻画出来,让他们存在。小说人物的意义往往是作者加上的,没有必要,作者只需要将人物摆在那里就行了。
3.对于人和物的关系,他认为人透过物质表面看到的所谓“意义”或“深度”其实是假的,只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存在泛化而已。新小说派小说家描写物时并不要去探求所谓的物质深处的意义,而只看到它们的表面,正如现实中人物看到物件一样,并不能发现什么深层的含义。“物”并不见得有什么意义,它们的所谓意义其实是人加上去的。二、《橡皮》的故事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编复习内容(3)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 “黑色幽默” 一、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作品的名称。
二、“黑色幽默”的基本特征 1.黑色幽默表现了美国式的存在主义思想。
2.黑色幽默的主要特色是以喜剧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
3.消解传统,进行寓言化、“反英雄”、反小说等创新性的艺术实验。
* 海勒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海勒创作小结:海勒的小说一般都带有较明显的“黑色幽默”特点:强调社会的荒诞、反常,“采取无逻辑非理性的形式以对抗表面上清楚明白、实际上虚伪做作的理性”,在它的笑声、幽默中包含着阴沉、绝望、疯狂、荒谬、残酷,笑不仅在于诱发读者的笑,也往往是自嘲。海勒的小说重视形式的创新,富于艺术想象,善于将联想、现实描绘、怪诞的想象相结合,运用夸大变形的形象和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出人物的本质特点。他的作品视野广阔、笔锋犀利,在貌似疯狂的滑稽和并不轻松的幽默嬉戏中蕴含着的对世态的敏锐洞悉和深藏着自己的悲哀。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一些有悖常理、滑稽可笑的故事,塑造了一群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专横暴虐的官僚,如飞行大队最高长官卡思卡特上校、佩克姆将军和德里德尔将军、谢司科普夫中尉、布莱克上尉、军官迈洛等。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被战争和第二十二条军规愚弄的普通士兵。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涵:是一个圈套。
三、思想意义:不仅限于对“二战”期间美军地中海战区某空军部队的官僚主义的揭露。小说虽然是战时题材,但它探讨的是当代人类生存的状况,写的是作家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海勒的着眼点是战后美国的“混乱”,也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困惑和忧虑。
四、艺术特点:(1)为了产生喜剧性,作者使用的手法多种多样,如变形,写漫画式的人和荒谬的事物,利用反语、因果颠倒、答非所问、似是而非、偷换命题,总之是制造出种种的不协调,以产生滑稽性。(2)海勒写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些人物的思想与行为都有荒诞的特点。黑色幽默作家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实,而是通过荒诞事体和变形的人物达到内在的真实。(3)小说的结构通过尤索林这个中心人物“串”起来,被批评家诟病的结构混乱、线索不清,内容支离破碎,情节颠三倒四是海勒为表现小说主旨二有意为之。(4)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一、什么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二、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的名称 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借魔幻表现现实。作品的基本题材来自于现实,其内容富有社会意义。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现实主义,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尽管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来自现实,然而它们已经被作家加以魔幻化,以一种非现实的神奇的面貌出现在作品中。魔幻性是这一流派最突出的特征,没有魔幻性,也就无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性来自于拉丁美洲的现实、原生态的宗教和神话(包括印第安人和黑人的信仰、古希腊、希伯来、阿拉伯等各地的神话传说),为的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原始与落后,突出拉丁美洲人的思维形态的原始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组品名称。
二、《百年孤独》 1.主要内容:包含“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作品中所写的时间跨度,即马孔多的百年历史,实际浓缩了哥伦比亚的乃至全拉丁美洲的历史;
“孤独”指的是马孔多的处境和马孔多人的性格,即他们的封闭与落后,也是表现证个拉丁美洲的落后面貌。
2.艺术方法: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充分体现了这种创作方法的特征。叙事方法:它打破时间顺序,把现在、过去、未来三者揉和在一起。
2.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 篇二
一、复习课的功能定位
1. 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异同
复习课与新授课都有两大方面:知识与知识运用。但也有不同, 即表现在所教学的内容及方法上。新授课要关注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的运用, 复习课要关注知识的梳理与知识的综合;新授课的内容目标较集中, 只掌握一个知识点及几个知识点, 复习课则涉及很多知识点, 要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复习前孤立、分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 以再现、整理、归纳、概括的方式串成线, 连成片, 结成网, 使其纵横联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框架。这也是对已学知识查缺补漏, 让学生从数学的复习中获得乐趣, 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新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学习先是零散地积累, 由薄到厚的过程, 这是新授课的任务, 将知识系统地梳理, 由厚到薄的过程, 这是复习课的任务。这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科学进程, 也是基于学生学习科学进程的内在需要来定位的。
在知识运用方面, 相同点都要有正确的题目观, 准确把握题目的价值和作用, 关注题目背后的运用知识的方法, 方法背后破解困难的策略, 策略背后确定策略的思想, 思想背后处理问题的智慧。因为数学教学毕竟不同于作为严谨抽象的科学的数学, 而是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不同之处在于:习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数量、作用和知识点间的距离 (联系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知识点的数量和思维环节的多少) 的不同。新授课的习题所涉及知识点的数量较少、甚至单一, 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知识点的直接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 初步掌握知识运用的基本方法、破解困难的策略、确定策略的思想和问题解决的智慧, 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太远。而复习课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数量一般教多, 其主要作用在于以基础习题带基本概念、法则、定理等基本知识点, 以易错题澄清基础知识理解模糊的地方、纠正基础知识理解偏差的地方, 以综合题表现知识点之前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综合水平和创造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太近。
2. 复习课的功能定位
综上, 一般把复习课的功能定位于:以点带面, 系统梳理;典型例题, 概括方法;知识综合, 融会贯通。建构知识体系, 分析解题思路, 对比解题方法, 归纳解题策略。
二、课堂简录
1. 投影展示, 点评引入———系统梳理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课前画的树状图作为本节复习课的导入。
先让学生点评, 然后教师概括:枝杈分明 (明确内在联系) 、显隐全面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全面梳理) 、枝繁叶茂 (涵盖所有知识点) 。然后再以学生所画知识树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比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
2. 题组练习、挖掘依据———概括方法
以具体的基础题目为例, 边做边关注题目背后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在课本上是如何定义的, 回归课本, 回忆知识, 边回忆边明示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 逐步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结构化的系统。
3. 典型例题、综合迁移———融会贯通
对于例题精心准备, 考虑到如何设计才能从基础出发, 层层深入, 关注思想方法与知识的整合。
例1如图1, 数轴上点A, B。
(1) 你能比较图中两点表示的有理数的大小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呢?它们的相反数的大小呢?
(2) 把A, 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乘以2, 你能比较这两个新数的大小吗?分别乘以-3呢?
此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与形式如何结合起来的问题, 找到点与数的对应之后, 很自然地就有点的位置关系与数的大小关系的对应, 两点间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对应, 两点的对称与相反数的对应。这里可以引入华罗庚的诗激趣, 渗透数学文化。“数与形, 本是相倚依, 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 几何代数统一体, 永远联系, 切莫分离。”
例2如果a, b是任意两个不等于0的数, 你能比较a + b与0的大小吗?
感悟题目的背后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知识, 是分类讨论的方法、策略和思想;然后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概括凝练的表达:同号相加一边倒, 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
通过思想方法与知识的综合性例题, 来渗透科学的习题观, 体现习题的教育价值, 定位于让学生越学越活、越学越智慧。
4. 再次呈现、总结概括———整体认识
再次呈现学生所画树状图。让学生感受画树状图有助于梳理知识, 有助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 定位知识理解薄弱之处。这三个环节比较注重基础, 回归课本, 注重概念。既做到了对前面知识的巩固梳理, 又兼顾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有进一步提高 (打通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 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的同时, 也照顾后进生, 让他们也能听懂, 有所思有所获。
三、教后反思
3.期末复习专题讲解——思想方法 篇三
1. 归纳思想
归纳就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例推出一般规律,归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种思想方法常用于探索规律型问题.
例1观察下列式子,探索其规律并填空.
1=(-1)2 × 1;1-3=(-1)3 × 2;1-3+5=(-1)4 × 3;1-3+5-7=(-1)5× 4……
请你计算:1-3+5-7+…+(-1)n+1 × (2n-1)=
.
观察上面几个式子,我们发现,等式左边都是奇数,符号“+”、“-”轮流出现;右边为两数的积,其中第一个因数是-1的乘方的形式,其指数比左边的项数大1,第二个因数就是左边的项数. 因而1-3+5-7+…+(-1)n+1 × (2n-1)=(-1)n+1 × n.
解:填(-1)n+1 × n.
探究规律型问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要求我们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去研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反过来,运用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又可以验证特殊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2. 分类讨论思想
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按照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分别加以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为分类讨论思想.
例2已知线段AB=4.8cm,C是线段AB的中点,D 是线段BC的中点,点E在线段AB上,且CE=AC,画图并计算线段DE的长.
画图时,根据点E在线段AB上可知,它既可能在点C的左侧,又可能在点C的右侧.
解:(1)如图1,当点E在点C的左侧时,因为AB=4.8cm,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BC=AB=2.4cm.因为D 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D=BC=1.2cm.又因为CE=AC,所以CE=0.8cm. 所以DE=CD+CE=1.2+0.8=2(cm).
(2)如图2,当点E在点C右侧时,根据上面的过程可知, DE=CD-CE=1.2-0.8=0.4(cm).
若题中没有给出图形,且图中某些元素位置关系不明确,往往要分类讨论,以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漏解. 分类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每一次分类都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2)不重复,不遗漏.
3.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既能高度概括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又能使数学问题的表达变得简单明了,从而给计算和研究带来方便.
例3计算:(++…+)(1++…+)-(1++…+)(++…+).
这道题直接进行计算很麻烦,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四个括号内的分数和具有一定的联系. 若把括号内的分数和用字母表示,则可把数的运算变成式的运算.
解:设1++…+=a,++…+=b,则a-b=1.
原式=(b+)a-(a+)b==.
用字母代换复杂的式子,把繁杂的数字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整式运算问题,简化了解题过程,从而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4. 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弄清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
例4如图3,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与数a对应的点在M点与N点之间,与数b对应的点在P点与R点之间.若|a|+|b|=3,则原点可能是().
A. M点或R点B. N点或P点
C. M点或N点D. P点或R点
若原点为M点,由题意知0 < a < 1,2 < b < 3,故有可能使|a|+|b|=3.若原点为N点,由题意知-1 < a < 0,1 < b < 2,故不可能使|a|+|b|=3. 同理可知,R点可能是原点,P点不可能为原点.
解:选A.
这里我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假设某种情况正确,经过推理对结论进行判断,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特殊值来验证.
5. 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就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它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思想方法.
例5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对(a,b)和(c,d),我们规定:当a=c,b=d时,有(a,b)=(c,d);运算“”为(a,b)(c,d)=(ac,bd);运算“”为(a,b)(c,d)=(a+c,b+d).设p、q都是有理数,若(1,2)(p,q)= (2,-4),则 (1,2)(p,q)=.
这道题通过定义新运算符号,增加了神秘色彩.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中规定的运算规则,按照规则把数对中的数进行运算.
解:由于(a,b)(c,d)=(ac,bd),所以(1,2)(p,q)=(p,2q).
根据题意,有(p,2q)=(2,-4),所以p=2,2q=-4.解得p=2,q=-2.
又因为(a,b)(c,d)=(a+c,b+d),所以(1,2)(p,q)=(1,2)(2,-2)=(1+2,2-2)=(3,0).故填(3,0).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新运算符号的含义,按照其运算法则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6. 整体思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从局部着手求出个体可能比较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这时可利用整体思想,将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上. 把一些看似彼此独立但实质上紧密相关的量作为整体进行处理,这样容易发现问题的实质.
例6当x=2时,代数式ax3-bx+5的值是4. 当x=-2时,求ax3-bx+5的值.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无法求出a、b的值,但当x的取值互为相反数时,ax3-bx的取值也互为相反数,因此,利用整体思想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解:当x=2时,ax3-bx+5=4,所以23a-2b+5=4,即8a-2b=-1.
当x=-2时,ax3-bx+5=(-2)3a-(-2)b+5= -8a+2b+5=-(8a-2b)+5=-(-1)+5=6.
当单个字母的值不易求出时,可把已知条件中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看成一个新的“字母”,再求关于这个新“字母”的代数式的值.
7. 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定未知数,把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等式表示出来,并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 许多题目表面上看并不是方程问题,有的甚至是几何问题,但是也能运用方程思想来求解.
例7李刚在记账时发现现金比账目少了153.9元,查账后得知是账目中的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记错了一位.这笔记错的支出款实际是元.
应抓住“小数点记错了一位”这一主要信息,“小数点记错了一位”的实际含义就是把某个数扩大了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通过设未知数,利用方程思想即可求出结果.
解:设这笔记错的支出款实际是x元,记账时记成了10x元.
根据题意,得10x-x=153.9.解得x=17.1.故填17.1.
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步骤是审题,认真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恰当灵活地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和精髓,而数学方法则使数学思想得以具体实施,二者相辅相成. 虽然课本上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数学思想方法,但它隐含在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论证及习题的解决等过程中,因而同学们要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计划专题 篇四
本学期的四年级上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阶段,对一个学期的知识该进行系统的巩固和复习。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知识的传授外,复习也非常重要。复习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按词汇表复习单词。
2、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二、复习方法及原则
1、加强单词的朗读与书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己最大能力过好单词关。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习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习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
3、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分类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
12.9—12.13 lesson 9
12.16—12.20 1—4 课单词 课文习题
12.23—12.27 5—9 课单词 课文习题
5.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 篇五
告之首。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平相对的,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不公平B、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C、理智地面对生活中不公平,才能更好地生活 D、不公平的现象随处可见,要时刻提防
公报私仇的,有排斥异已的。面对种种不公平现象,我们应当认识到 ①不公平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在意,也没有办法解决
②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与不公平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④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营,三年免税;城市特困居民,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证金。这说明()A.公平的实现,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B.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C.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扶贫济困的社会主义道德 D.这不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则
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②以大欺小,恃强凌弱③哥们义气,两肋插刀④乘车购物不排队⑤见义勇为,扶助弱小⑥诚信考试不作弊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④⑤⑥D ①⑤⑥
5、实现正义的最有效的保证措施是
A 正义的社会舆论来保证B 正义的行动来保证 C 正义的规则制度来保证D 正义的愿望来保证 6.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要
①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②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 ③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④对非正义行为无动于衷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7.下列各项能体现社会公平的是【】
别人的一辆占为己有③政府全面启动国家助学体系,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④为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无论收入多少缴纳税额都应相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陈晓兰为了维护医疗的纯洁,无私无畏地坚守医德。这说明【】 ①公道诚信、富有正义感的人值得敬佩
①向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张贴大字报③采用书信、电子邮件、19.(不定项选择)放学的路上,14岁的小杨看到几个穷凶恶极的彪形大汉正在殴
A.①②
B.②C.①③④
D.②③④
重伤,住进了医院。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比尔·盖茨把“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这句作为给人们的十一点忠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④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打自己的同学小张。小杨满腔怒火,奋勇上前与歹徒搏斗,结果两人都被歹徒打成10.据报载,南方某地正面临着“民工荒”,原因是许多农民工因工作条件恶劣,A.事不关己,熟视无睹,面对暴徒行凶他人.避而远之 报酬太低而纷纷辞职,结果造成许多工厂开工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这说明()B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不顾一切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①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②农民共不如以前那样吃苦耐劳 ③只有公平才能保证稳定持久的工作 ④农民工不可能获得公平的待遇
C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巧为D在尽量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20.王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黑板报比赛。班主任让王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王伟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后一
2.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很难避免。有恃强凌弱的,有以权谋私的,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刘某在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她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满怀喜悦地去领工资,走了之。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黑板报评比获得一等奖,王伟因此获得“优但老板却以她曾迟到为由,扣了她20%的工资。刘某觉得很不公平,因为她自己从秀宣传委员”称号,受到学校的表彰。未迟到过。刘某感到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
A、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B、她没有获得她应该得到的利益 C、这个老板的心肠太黑D、她没有迟到老板却硬说她迟到
⑴你认为王伟受到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12.赵谋去商店买了一瓶啤酒,回去打开一喝,味道恶劣。赵某很生气,感觉不公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不公平发生后该怎样去做? A、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为贵,忍让为好C、逢人就说此事 B、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要求商店更换新鲜啤酒或退货
3.工资月收入超过2000元要纳税,收入越高,纳税额越高;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平,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认为他怎样做对自己才是公平的()
13.物理实验课上,小强和同组的同学在一起做实验,并且不是地小声议论,物理 老师发现后,把他叫出去训了一顿,小强当时感觉很不公平,你认为她怎样做才不 会再有这种想法()
C、让老师也把说话的其他同学训一顿D、从此以后不再学习物理 实现这一点。A.竞争B.公平C.挑战D.正义 15.从公平与正义的角度看,考试作弊是()①一种不公平的竞争②小事一桩,无需大惊小怪
③非正义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直诚信的人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以下合作中属于公平合作的是
(3)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1.当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但仍存在着极少数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不利于社
4.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下列做法符合这种“声音”的 A、下课后找老师大吵一顿B、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行为
14.、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才能
①父母辛勤劳作,为我们上学提供好的条件;我们关心体贴父母,在家干力所能及会的发展。我们年纪虽小,但也是社会的成员,应该从小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的家务,在校努力学习②我和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③老师认真备课、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为社会多作贡献。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课;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④我帮家长干活,家长就要给我报酬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遵守规则和程序就是在:
(1)请列举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
(2)对社会生活中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①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边远学校倾斜②小江的自行车被盗,他就把17.正义要求每一个人必须遵守制度和规则,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作支撑。因此,A.维护正义和稳定 B.促进改革和发展C.维护公平和团结 D.维护公平和正义
18.中学生小强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行窃,机智提醒并协助其他乘客抓获了一同作(3)社会生活需要公平正义,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案的两名小偷。小强的行为是
②我们的社会有一些维护正义的人就行①正义的行为,代表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②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
D.①③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了③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维护正义 ④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③多管闲事,不利于保护自己④既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做到了见义巧为 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权【】
6.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 篇六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确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3分)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4分)。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13元“遗产”
1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 1
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2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3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4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5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6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7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8“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9“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10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文章第⑩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1、内容概括:A、此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即谁做了什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人物性格、人生哲理等)。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2、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3、线索及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5、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6、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3 分)只 有 那 些 心 存 感 激 的 人 才 有 资 格 得 到 他 的 资 助。(1)(2 分)“黄 金 屋 ” 指 纸 钞 或 值 钱 的 东 西。
(z)(2分)“ 试 金 石 ” 见 说 寄 出 去 的 书 成 为 了 检验 孩子 们 是 否 具 有 感 恩 之 心的 测 试 物。(意 合 即 可)(试 金 一 测试感恩之 心,1分;石 - 寄 出 去 的 书,1分)、(4分 〕 答 案 示 例 : 老 人 在 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内容2 分,须紧扣老人为收不到来信而着急、郁闷的心理 来 写 ; 表 达 2 分 . 须 通 顺 〕
4、(4分)为 后 文 老 人 等 待 学 生来信(来 电)和 收到好卡埋下下 伏 笔(两 点,每 点 2 分)
5、(3分)因 为 没 有 感 激之心即 使 受 到 别 人 再 多 的 关 爱,今 后 也 不 懂 得 去 关 爱 他 人 .回报社会。(阳光 ”与“温暖”的理解各1分,语言表达1分)
6、(4分)对“没有种 给 予 是 理 所当然的” 认 识 理 解 1 分 联系生活实际2 分 •表 达 1 分。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7.离子反应专题复习 篇七
离子反应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 离子反应不仅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还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在整份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是赢得高考胜利的重要保证。高三第一轮复习时, 要紧紧围绕热点内容, 总结知识规律, 设计典型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离子反应给予剖析, 希望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题型概述
1.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 (2)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前者解题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即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二是注重审题, 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错因主要有: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化学式的拆分不正确, ③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④不符合“三大”守恒等。
2.非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复杂离子反应的书写, (2) 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推断未知离子或未知物。离子反应的书写主要考查酸碱反应中的过量与不足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来推断未知物, 这类题综合了元素化合物的大部分知识, 同时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也渗透其中;内容变化多端, 思维强度大, 已成为新课标理综卷的精彩之笔。
二、热点剖析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1) 看题给条件。
①当已存在某离子时, 与之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如当Ba2+已经存在时, 与之反应的SO
(2) 看能否反应。
①由于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lO-2[Al (OH) -4]与HCO-3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设错方式1:不符合客观事实, 错写反应产物
如反应
设错方式2:化学式拆分不正确
如将NH3通入醋酸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设错方式3: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如将NaHCO3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设错方式4:电荷不守恒或质量不守恒
如离子方程式
设错方式5: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不守恒
如将酸性KMnO4氧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写成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多离子反应中涉及的“量”——若是多离子参与的复分解反应, 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 若其阴、阳离子都参与反应, 它们反应的个数比按化学式的比例确定;“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 其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确定, 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 是可变的。例如, NaOH溶液中加入Ca (HCO3) 2溶液, 其中Ca (HCO3) 2中的Ca2+和HCO-3都参与反应, 若Ca (HCO3) 2少量, 其离子Ca2+与HCO-3的比例是固定的, 必以1∶2的比例 (即化学式的比例) 反应。然后再确定需2个OH-中和2个HCO-3, 则可写出:
(2) 多步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常以能多步变化的物质作为关注点, 据另一反应物的量推测其反应到哪个程度。例如,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其过程可表示为
与此类似的还有石灰水与CO2、NaAlO2[NaAl (OH) 4]与CO2、NaAlO2[NaAl (OH) 4]与HCl、Na2CO3与HCl、氨水与AgNO3等。
(3) 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主要是抓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大小确定反应的先后。例如, FeBr2溶液中通入Cl2, Cl2先与Fe2+反应, 之后再与Br-反应。
当
当
当
(4) 与“量”有关的几点注意事项:①Mg (HCO3) 2溶液与过量的NaOH反应, 不能忽视Mg (OH) 2比MgCO3更难溶的事实, 所以应生成Mg (OH) 2而不是MgCO3。②NH4HC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不可忽视的是OH-先与HCO-3反应, 再与NH+4反应生成碱 (NH3·H2O) 。③少量CO2与AlO-2[Al (OH) -4]、Ca (ClO) 2、Na2SiO3反应时生成CO
三、典例精析
考点一: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
B.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Cs+、Ba2+、S2-、Cl-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解析: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 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C
思维拓展: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是高考的传统题型, 试题的发展趋势是增加限制条件和定性中有定量, 难点主要集中在离子之间的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
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 (HCO3) 2反应:
C.NaHSO4溶液和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Na2CO3溶液吸收Br2蒸气:
解析:由于还原性I->Fe2+, 当Fe2+被完全氧化时, I-也已反应完, 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思维拓展: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可谓“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题不同”, 从2011年各地考题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新高考命题特点之一是“离子反应与量有关”, 之二是“对未知反应的正误判断”, 之三是“结合电离常数书写离子方程式”,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例3.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
解析:根据电解规律可知, 若阴极发生反应
答案:A
思维拓展:本题型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衍生物,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判断“评价”是否合理。
考点三:鉴别实验中的离子反应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
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C.加入NH4Cl溶液并加热, 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OH-存在
D.无色试液
解析:选项A中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但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选项B中干扰离子是Ag+, 即原溶液中含有Ag+也有类似现象。选项C是正确的, 同时也说明了NH+4和OH-可以互检,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检验K+时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这样能把Na+灼烧产生的黄光过滤掉, 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有无紫色火焰, 即选项D中原溶液中即使存在K+, 也观察不到紫色火焰, 故D项错。
答案:C
思维拓展:物质的提纯和鉴别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 它渗透于化学分析的全过程中, 也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考纲明确要求掌握6种阳离子 (Al3+、Fe3+、Fe2+、H+、Ag+、NH+4) 和7种阴离子 (Cl-、Br-、I-、SO
考点四:图像中的离子反应
例5.向含Na2CO3、NaAlO2[NaAl (OH) 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1mol·L-1盐酸溶液, 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 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g
D.原混合溶液中CO
解析: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过程中, 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答案:D
思维拓展:结合图表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一个难点, 也是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载体。主要考查内容集中在含H+、NH
考点五: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例6.某溶液由HCO-3、AlO-2、CO
①取适量试液, 加入过量硝酸, 有气体生成, 并得到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 有气体生成, 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 (OH) 2溶液, 也有气体生成, 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3) 某同学认为, 为分析该溶液中不能确定的离子, 只需对白色沉淀乙进行分析, 请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
解析:由实验①加入过量的盐酸, 有气体放出, 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或CO
答案:
(2) Na+、AlO-2、CO
(3) 取少量白色沉淀乙, 加入盐酸后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 若全部溶解, 则原溶液中无SO
思维拓展:依据常见离子的特征性质及实验现象, 判断离子的存在与否时,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一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和推断范围;二要注意当得出肯定存在的结论后, 要根据离子能否共存而推断出不可能存在的离子;三要注意上一步实验对下一步实验的影响。
四、强化训练
1.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 (H+) =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
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K+、Al3+、Br-、HCO-3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SO
D.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Cl-、K+、Mg2+、SO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Ca (HCO3) 2:
B.已知Ka (HClO) >Ka2 (H2CO3) , 则有2ClO-+CO2 (少量)
C.金溶于王水生成AuCl-4和NO:
D.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3.含有1mol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 所得氧化产物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曲线a表示Fe2+, 曲线b表示Fe3+
B.P点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D.n3∶n1=3∶2
4.A、B、C、D 4种可溶的化合物 (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 分别由阳离子Na+、Mg2+、Al3+、Ba2+和阴离子OH-、Cl-、SO
①将4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 分别装入4支试管。
②取A溶液分别滴入另外3种溶液中, 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③向B溶液中滴入D溶液, 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 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中, 再加入A, 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③中若是向C溶液中滴入D溶液,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5.现有4种阳离子K+、Ag+、Ba2+、Al3+与3种阴离子OH-、Cl-、SO
①B和D都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酸。
②A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若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再加入过量E溶液, 沉淀量减少, 但不消失;若A溶液与过量F作用无白色沉沉淀生成。
③C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 且C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④E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能确定的溶液是 (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 。
(2) 不能确定的溶液, 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 冒出大量气泡, 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5. (1) B:BaSO4、C:AlCl3、D:AgCl、E:Ba (OH) 2、F:KOH
(2) A Al2 (SO4) 3或KAl (SO4) 2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A, 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则A为KAl (SO4) 2溶液;若未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则A为Al2 (SO4) 3
【有理数期末复习专题】推荐阅读:
有理数加法训练题06-13
有理数提高习题训练08-14
242有理数的加法10-01
有理数集体备课记录10-10
教学设计有理数10-16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0-26
有理数课程说课稿06-17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06-18
23有理数的乘法教案08-10
有理数的乘方学习心得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