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选16篇)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一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兴趣 主动 学习探索.参与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师与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授人以鱼,饱餐一顿,授人以渔,却可受用一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感到 索然无味,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讲得十分清楚:“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兴趣是少年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少年儿童主动探索知识面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当中,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讲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动画《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走得口干,路过一片瓜地,八戒迫不及待地想跑去摘西瓜吃。唐僧说:“想吃瓜可以,我得考考你们。”“你说!你说!”徒弟们七嘴八舌答道,“那摘8个瓜,我们4个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唐僧问。“2个”徒儿们答道。“那摘4个,平均每人吃几个?”“1个”徒儿美滋滋地答道。心想,这下有西瓜吃了。“现在只摘两个瓜,平均每人吃多少个?”“半个,半个”“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这下,徒弟们都傻眼了。是呀!“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别急,上了今天这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也因此热爱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授的课程。
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与反馈是否顺畅、及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给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的空间。
1.让学生多说,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教给学生解题的窍门、绝招,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熟练地灵活运用知识。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我们教师讲完新授知识后,尤其是难懂的应用题,应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先个别说,再同组说,人人说,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言中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提高解题说理能力。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必然会注意听,认真想,主体主动参与使教学活动亲切、和谐、轻松、自然。
2.让学生多动手。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有助于枯燥的概念、算理等知识的理解,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低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倍数关系的理解,都可借助小棒的操作,几何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等许多知识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用实物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例如,讲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自带的工具,圆柱形的药瓶、饮料灌等,把可代表圆柱体侧面积的商标纸取下并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长与宽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兴趣很高,不但顺利地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中求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活泼、轻松,学生很乐于接受。
3.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脉博,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题过程中,并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过程中,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在学完倒数后,让学生讨论,任何数都有倒数吗?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都用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动脑筋,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做题总能有根据,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讨论时间,问题讨论出结果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4.多给练习时间。练习是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每节课,应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习题设计要有层次,除全班学生必做的基本题外,还要出一些适合优等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提高,还可设置手势题,这样的题反馈及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练习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重点突出,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练习,应能掌握本课所学重点为宜。
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让学生从“学会”变“爱学”“会学”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成为互相交流的参与者,在学生尝试学习初期,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些,明确一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看书质疑,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讲完,应留给学生一定看书时间,并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进行有意识的学法引导,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从被动待“灌”的位置调整到主动索取知识 的位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探索创造的能力,使创造素质在人生长河中长流不息。
2.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二
一、更新观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是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 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此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树立“三主意识”, 即: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因此, 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因而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根据他们的成长需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这样在教学民主、思想民主、生活民主中,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 每天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自信、快乐地成长。
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 学生的情感也会随时参与并不断变化的。积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 而消极的情感会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 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创设友善的教学氛围,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讲授并不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的简单过程, 而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心灵接触和情感交流。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其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 其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这一载体所获得的智能发展是这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从这一种意义上来讲,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小学生心目中, 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和谐, 他们就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会愿意参与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 特别是后进生, 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 消除他们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认识到, 学习是个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 互相合作的过程。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 做学习上真正的主人。这样, 就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
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激起学生情感, 激励学生干劲。正如教育家第斯惠所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激起学生情感, 激励学生干劲。正如教育家第斯惠所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导演者, 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自己去探索, 自主地去学习, 而不是把知识原本地教给他。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因学定教。
三、大胆放手, 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胆放手的基础在于,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要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建立发展自己的认知“图式”,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 而是出于儿童本身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绝不能强迫或代替儿童去学习。大胆放手的基础在于,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要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建立发展自己的认知“图式”,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 而是出于儿童本身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绝不能强迫或代替儿童去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变换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如将传统的纵排学习小组改为两人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等, 这样可以扩大参与面, 有利于参与面,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可根据需要互补方面进行组合, 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处于一组, 利用空间距离的接近, 形成合作学习的情景。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篇三
一、教给自学的方法
《新课程实施方案》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时,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对于不同的课文,我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因为方法是能力提高的核心因素。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来理解文章内容,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自学能力。每学期可以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等。
1.及时表扬和鼓励
在平时习作训练中,要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很多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2.开展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以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也可以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达到培养自学兴趣的能力。
三、树立自学的信心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可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充分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四、注重自学的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必先有疑。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在《高尔基给儿子等一封信》一课中,高尔基通过儿子养花给岛上人带来的快乐,教育儿子在生活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很多学生体会不到这样的道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儿子一到岛上就干什么了?夏天到了,儿子栽的花怎么样?高尔基看到盛开的花儿心情如何?抓住这几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体会到高尔基写信教子的良苦用心,并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4.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出示以下图形:
○○○○
△△△△ △△2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 ○多2 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操作,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形;再用这个圆形剪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折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教师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用八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再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盒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新的图形。结果,有的学生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剪出四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等。可以说,在这几番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5.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五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由于每个教师的语文水平、教学素质不同,备课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各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当然也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以及如何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应精心备课,而教学设计的新颖,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江璐老师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首先体现在其简明而科学的教案上。无论是目标设置、重点把握、难点确立、还是教法与过程都设计得科学合理。尤其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不看不讲;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巩固练习,不练不讲。体现出教学的规律性和其表述的新颖之处。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江璐老师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三,注重学生合作探究。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在这方面,江璐老师首先设计了几个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这几个问题设计得简要明确,符合目标要求及课时要求。其次,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竞赛,既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
尤其应该一提的是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能及时给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等。并设计了专门的表格进行分数评价,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在某些方面也稍显不足,如字词教学用时过长,前松后紧,竞赛结果不明等,但瑕不掩玉,总的说来,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多样,气氛活跃,效果良好,不失为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2015/10/28
6.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六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高一语文组
王海荣
五月初,德育处曹主任和高一年级组杨主任让我这个年轻的班主任谈一下带班的经验,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后,我惶恐不安,心里很害怕,原因有二:
一、我是新人,刚刚开始班主任的生涯,而在坐的一大批班主任都是我的前辈,我的榜样,我的恩师,如果说得不好,将会遗笑大方;
二、班主任这个工作是一个灵活多变,实战性很强的工作,离开具体的问题,脱离动态的班务管理,也只是一纸空文,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之外,会给人以纸上谈兵之嫌。所以,我要讲的,与其说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还不如说是相互的切磋和共同学习,有不当之处,还请我的前辈和恩师给予指正和批评。下面我就把我的感受和具体的做法,粗略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但一定不是传经送宝。
一、从过往的路途中谈反思和启示
我真正走上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是从2006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有四年的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当时身为任课老师,我把杨老师、毛老师、卢老师、郭老师管理班级的点滴详尽地记在笔记本上,小到与学生的谈话内容,如何发问,怎样启发;批评指正的火候,鼓励欣赏的尺寸;大到与搭伴的任课老师协调和统一部署,与家长的交流和配合,一一做以详细的记录和整理,零零散散形成文字,整整有两个笔记本那么厚,约有6万字。感叹他们高超的班主任管理艺术的同时,也再思考我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处理,总是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班主任的工作中去。事实证明,这些并非徒劳之举,反倒为我积蓄了很多力量,所以,给我的启示一:作为新手,模仿、效法是第一要务,用心、留心、虚心是成功模仿的关键。
2006年真正成为了一中的班主任,带着学校和年级信任,志得意满的踏上了这个征程。在日常管理中,事无巨细,巨细无遗,时时操心,事事用心,随后“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精神文明班级”等等各种班级荣誉接踵而至,奖状贴满了墙体,荣誉溢满了心窝,对三年后的高考,信心满怀。但高三的一次次的模考成绩让我心如死灰,特别是2009年,我所带的高三(2)班,最后的结果很不尽如人意。暑假里,我很苦恼,正在反思之时,王永亮老师和学生的一句话,让我如梦方醒。王永亮老师说“王海荣,你知道二班的成绩为什么不太好吗?就是你管的太死,抓得太细,压得太紧,我们十班学生跳了三四次,我才把他们摁住了,而你还没等学生跳起来,你就把他们摁死在地上,不允许有一点过失,长此以往,学生哪儿还有后劲,哪里还有活力,哪儿还有活水源头和思维的火花,这个社会,太刻板,太古板,太规范的孩子反倒没出息。”我明白了,是我把学生的潜质、应变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方法等给困住了,给禁锢住了,换来的只能是荣誉背后的一滩死水,毫无生机。不久,一个学生给我说“王老师,三年来,我们都没操什么心,当我们有想法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我们总会想到,有一个‘保姆式’的班主任会为我们操心,会为我们规划和指引,所以,我们也懒得去想这个事有没有别的做法。”,听到这些话时,我痛恨自己,埋怨自己的固执和“谋大事者不谋与众”的荒谬理论。启示二:懒班主任,会有勤快的学生;千万不要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压制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尊严,换来的是无尽的悔恨。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机会。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二、带着反思上路,让我柳暗花明
就这样,带着反思和启示,又回到了高一起始年级,痛下决心,突破自己,改变管理,让班级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班委参与管理,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让班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三自原则”深入每一个学生之心。
1、严格而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八大班委“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任务明晰”分管自己的口子,正副班长分别管理自己所管辖的三个班委。
具体做法是,开学初,通过学生的初中档案和十五天的军训生活,锁定人选,选准班委,利用课余时间强化班委的服务意识,提高班委的管理能力,号召班委大胆高效的处理日常班务工作,并用“身为班委,你不优秀,也得优秀”这样的话语约束和激励班委的言行举止,并制定了一套“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任务明晰”的班委管理具体条例。
“各司其职”的理解是:
班主任
班长
副班长
学习委员
纪律委员
团支部
劳动委员
文体委员
四大组长
宣传委员
组织委员
“责任到人,任务明晰”的理解是:
班长职责
一班之长,是圣神的,班长和副班长是班级的首脑,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和代言人,更是一面处处彰显一个班级班风班貌的旗帜,这一角色又是班级的明信片,是班级的品质和内涵。
1、全体学生必须尊重、支持和信赖班长这一角色,必须绝对服从班长的管理。
2、两位班长应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理性指导,冷静做事。切记:赢得威信和失去威信就在细节、微处。
3、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做,两人配合,达到默契,形成合力。
4、班长分管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和团支部工作;副班长分管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和组长的工作,各司其职,相互理解和支持。
5、及时、有效地统筹好班级日常工作(特别是早上),紧抓自己的负责人并与之做好沟通和交流。
6、遇到学校各部门的检查时,由班长接收反馈意见,并及时汇至班主任处。
7、遇到棘手或大事时,及时报至班主任处,不隐瞒,不慌报,求真求实。
8、协调好同学间、同学与班委间、同学与老师间的关系,使之和谐、融洽。
9、团结同学,使班级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力争上游,争取、爱惜和维护班级荣誉。
纪律委员职责
铁的纪律是一个优胜班集体班风班貌的最重要的体现,更是需要两位高标准、严要求、有魄力的纪律委员去扮演,这个职务是班主任的眼睛,是班长的左膀右臂,一个班可以没有班主任,但一定不能缺少纪律委员。
1、打好考勤,记录学生的迟到、旷课、早退、病事假(专用本),作为学分认定中学时完成的依据。
2、协同班长维持早上纪律,使教室常处有序的状态(朗朗书声„„)。
3、有效地维持并管理课前、课堂、课下学习环境(仅是学习环境),及时向班主任汇报课前、课堂、课下发生的意外事故。
4、严格管理“两操”——眼保健操、跑操:人数、秩序、纪律„„
5、协助班长维持好自习课纪律。学习委员职责
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习委员必须站在能促进全班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学习进步的高度上,领导各科课代表,想方设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1、学习委员及时汇总各科课代表反馈的作业收缴情况(专用本),将当天作业收缴情况在课间操后反馈至班主任手中。(此项将作为每位学生在学分认定时作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2、敦促各科代表收缴当天作业并将其作业于早读课前送至任课老师处,让另一课代表组织学生早读。
3、认真记录各科任课老师课上期间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如对某某同学的表扬,批评及原因,特别是对班级的整体评价,客观详实记录班级优点、缺点,并积极地思考整改措施。
4、做好任课老师调课安排,一定不能有空课现象,如有此情况,立即告知班主任。
5、课后多与任课老师交流,及时反映学生的心声和老师的要求。劳动委员职责
伟大的人物一定是从劳动委员做起的,一名优秀的劳动委员是一个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窗明几净的设计者,更是高一(19)班的一面旗帜,这一角色需要的品质是勤快、大胆、细致、上心和聪慧。
1、每天早上及时敦促并监督组长做好值日工作,这一工作能否及时有效的展开直接决定着一天学习的开始,它是重中之重,不可懈怠,也是班主任重点考核劳动委员的一个重要指标。
2、安排好每一周的两次大扫除工作,必须亲临现场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及时将德育处检查后的结果反馈的班主任处。
3、多留心,善观察教室里存在的卫生死角,安排好教室后扫把、撮箕、垃圾桶、水盆、拖把等工具的清理和摆放。
实践证明,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样良好的班级运行模式不仅锻炼了每个孩子特别是班委的能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每一个学生争取学习机会,赢得了学习时间。目前形成了“稳而不乱、井然有序”的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就像年组主任所说那样,高一(19)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二)组长参与,选定组员,量化考核,形成组与组间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局面。具体做法如下:
(1)
每位组长从学习、纪律、劳动、两操、考勤、作业、与人交往等等方面,通盘考虑,选定自己欣赏的组员,排好座位,交至班主任处,班主任尊重组长的意见下协调好组员男女比例,文理学习情况,性格脾气、学习优劣等等,做以微小的改动,把座位表发放到每个组长的手中,让组长安排座位。
(2)
组长必须制定一套能够量化考核组员的细则,向组员宣读,等组员无异议后,开始进入每天的日常管理,每周的量化。
(3)
如遇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在组内消化解决,并把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及时的汇总副班长,由副班长与班主任沟通。是共性,全班整治;是个性,班主任给副班长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合理方法,层层落实。
(4)
定期由副班长量化考核,评出“最佳优秀组长”和“最优秀的大组”,纳入学期末“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先进突出个人”的评比中。与此同时,组长针对一段时间里本组的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后面一两周的具体工作目标(学习和生活)。
(5)
在两操的管理上,特别是跑步,组长牵头,编排队列,一大组一列,从“速度、秩序、口号、排面、间距、精神面貌、人数”等进行考核。
(6)
本大组中如有班委,明确责任,配合组长管理。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让班级管理由班主任一个操心变为人人操心,事事有人操心。这样既形成了组与组间的良性竞争,又增强了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班的主人。
实践证明,这种人人参与的动态管理方法是可取的,因为在我的调查和摸底中有学生给我这样说“(见纸条)”。
三、展示学生个人风采,用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和生活,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及班级归属感。
这样的感受是由上一届一个学生制作了一个反映班级生活的视频有所体悟的。上一届有个学生叫柴浩,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他的特点是学习好,毛病多,但擅长摄影,精通计算机,我就让他留心收集一些反映同学间的学习、生活的花絮,把所有的照片通过处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主题,制作一个小视频。我今天也带来了,给大家播放一下,也许大家会从中会感悟到一些什么。(放视频,约有5分钟)因为今天的学生有三个矛盾:生理成熟提前,心理成熟滞后;人机交往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弱,渴望独立又依赖性强。由于他们生活在丰裕的物质环境里,父母的强押强压让他们感觉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渴望被人欣赏,被人认可,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快乐的集体,让他释怀,我就给他们创设这么一个氛围,在学生观看这一视频中,学生喜欢这个集体,乐于为这个集体奉献,这样既丰富了学生情感生活,又形成了班级教育合力及班级归属感。
我再放一个小视频。(约有6分钟)
今天的中学生有这么一个特点:崇尚能力,自信心与参与性增强,勇于自我表现。理想过高,成功点低。我们班主任就想尽办法提高他们的成功点,成就感,在自我表现中,让老师羡慕,让同班同学钦慕,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付出大量时间制作六七分钟的视频简单劳动,而是一种自信心培养,更是一种激发学习欲望的助推器,还是一个开展多元化班级活动的不二法则。
四、守住高三三年的班会课阵地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情;一句名言,能净化心灵。同样,一次好的班会课,能激活思维,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奋发拼搏。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说:“学校的班会教育是学生在校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净化心灵课,是他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部分。”班会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单元,它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
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利用学生从众心理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开好班会,不仅对学生意义重大,而且可相对减少班主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负担,是班主任的聪明选择。
我把班会课分为五种类型,即班级常规管理方面的班会;成绩分析方面的班会;理想与奋斗方面的班会;心理辅导方面的班会;培养良好品质方面的班会。
今天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私、冷漠、不关心理解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谢,不知道珍惜,不会感动,只是汲取的‘冷漠一代’,对初到一中的学生,班级开展了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尤为重要。
怎么开,是走常规班会路线,还是别开生面一些,最后想到,用一张张“震撼心灵”的图片,来唤起“冷漠的一代”。课前,不让学生带半点笔墨,只需要带上一幅眼镜和一颗心就可以了。在播放之前,我是这样导入的——所有的图片也许没有一个主题,但我只想说三句话:①能从图片中发现自己父母的身影吗?②比照自己的行为,我们丢了什么?③感恩生命的赐予,因为“感恩是一切高贵灵魂的信仰”。(播放准备好的PPT)
最后,我在讲解每一张张感人至深的画面时,学生哭到一大片,我也哭了。我想,这些形象而生动的图片,真正地让他们懂得了“父母恩、长辈恩、母校恩、师恩”。
五、谈一点我的教师生涯感悟,也许会给我们的班主任能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想。(1)班级管理倡导六个字:“教不严,师之惰”。
(2)“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定要有执着的信仰,为了信仰而战斗的人,首先要具备牺牲精神”。
(3)“不要眼花心大,眼高手低”要有把“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定会成功”。
(4)“感恩是一切高贵灵魂的信仰”
(5)用“细节决定成功,态度决定高度”去引导孩子,日常行为做到“坐有姿,行有方,言有礼,学有度”,狠抓细节,用身边鲜活的典型事例强化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不说教,不摆谱。
(6)用脑袋犯下的错误,一定要用肩膀去抗。
(7)要理解和体谅老师的用心,因为老师和你一样,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8)男孩子要大气、宽阔,做事要气壮山河,要有冲天的抱负和执着的信念,纳百川的胸襟;女孩子可以不聪明,也可以不漂亮,但她一定要善良(自重)。厌恶女孩的品质是“是非”,因为“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9)伟大的人物是从劳动委员做起的,同样优秀的人物是从倒垃圾做起的。(10)要想成功,需要朋友;要想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11)不要自卑到位,不要自傲常越位。
(12)与其怨恨别人势利,不如自己奋发有为。生气不如争气。要想被人看得起,就必须要有让人看不起的本领。
(13)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事风格。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不良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14)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败。一流的人创造环境,二流的人适应环境,三流的人抱怨环境。
(15)教育学生的一句话:尽力而为,只能把事做完;竭尽全力,一定能把事做好。(16)学生选择文理科后,我的引导是:感谢你们选择理科,因为理科代表明天中国的技术;而我们文科代表明天中国的民族精神。(给学生一个大的、高远的目标)
(17)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才是问题。(18)人生往往没有彩排,多数时候是真刀真枪的实干。
(19)上帝只拯救那些自我拯救的人,挫折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善意的提醒。滴水体会 体会一:
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不被现实庸俗的习气所困扰,才可以不计得失,不计利害,才能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作为老师面对的是不谙世事又充满渴望的孩子,我们能给他们的只应该是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只能给他们对现实冷静地认识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所以不论我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怎样的不公正,有怎样的不快,当我走上讲台,当我对学生的时候,我永远是满腔热情,兴致勃勃。我总想以我的努力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不能用名誉和地位来评价的。我爱我的学生,我不愿他们受到世俗恶习的影响,所以我努力加强个人修养,远离无聊纷争,远离低级趣味。我鼓励我的学生积极上进,但我更激励他们追求高尚。当学生对有的任课老师的教学表示不满时,我在与老师进行沟通努力改进的同时,我教育学生要宽容,宽厚,要心存善意;当同学中发生矛盾冲突时,我教育他们要温和谦让不要争一时之气;当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激烈抨击时,我告诉他们愤世嫉俗的同时还要坚定信念。我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给了我一片心灵的净土。
体会二: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悟到了三点:(1)“板凳须坐十年冷,只有坐下来,才可以做很多事情,勿躁,不可心猿意马。(2)工作上的事情,有计划的做,超前做,认真做。(3)一名老师练就一身好伙计,是立足、生存之本。
7.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七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做到让知识变得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 我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蝴蝶的图片, 在导入新课时, 采用了故事导入法, 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 然后出示蝴蝶的图片, 把它们贴在黑板上, 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学习兴趣被激起来了。在此基础上, 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 学生就容易入情入境, 展开想象,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 点拨学生的思路,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所以说,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秘密》一课时, 揭示课题后, 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 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因此,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 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根据已有的经验, 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懂得知识是无穷的, 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 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回答: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 才能学到真本领。有一个学生不同, 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 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 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 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 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 像朗读比赛, 组织读书会、朗诵会, 写读后感等, 可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在朗读过程中, 理解内容, 积累词句,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提高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 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狐狸和老虎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同时, 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自编自演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 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让他们的认识在各自品评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热爱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 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 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 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而一旦丧失自信心, 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 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了起来, 使课堂真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调动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 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 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 就立即加以表扬, 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和要求, 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进步, 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 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多一些努力, 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 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只要努力, 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 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 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 并使学生的内心感到喜悦, 由此喜欢语文老师, 也喜欢上语文课。
8.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八
【关键词】教改观念;教改课;文化活动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改革不单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的真正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师生活动、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等都要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理念,都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等诸多这样的口号落到实处。就课堂教学而言,让学生“学会”、“会学”不应是我们的唯一目的,要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彰显独特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教育是写在脸上的”。当我们的课堂变成燃烧激情的舞场、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孩子们一个个机敏活泼,绽放神采飞扬的笑容时,我们的梦想便最终得到实现。
一、树立新的教改理念——“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张扬个性,和谐发展”
马克思明确指出: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快乐的情感会给学生以爱好、以需求、以信心、以希望,推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关注、不激发学生情感,不顾及、不调动学生爱好的教学绝对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感愉悦的学校学习、生活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不仅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每个学生的“自我”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是我们教改的目标。教改中我们广大教师按照“激趣导入——快乐合作——欣尝收获——课外拓展”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带着“自主、快乐”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开展课堂学习,真正体现了教改的理念: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张扬个性,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教师的“根据地”——讲台,让给学生,
二、推广四环节教改课结构——“激趣引入,快乐合作,欣尝收获,拓展生活”
1.激趣引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放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位置。激趣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的目的就是:上课伊始通过这一环节创设、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趣,好奇心,急于探索的精神,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2.快乐合作
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小组成员有序的合作、交流、展示、表演等开放式环境创设,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交流、尽情表达,营造民主、快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3.欣尝收获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当小组所有成员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自己小组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会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总结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评价表扬突出小组,从而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快乐。成功强化了自信,自信激活了快乐;快乐将更加自信,自信将更加成功。其意义不只在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了个性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拓展生活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生活,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并在实践中把知识学活用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教改课的成功实践,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课前古诗词朗诵,红歌演唱;一个四十分钟大课间的快乐体育活动;一个主题教学活动延伸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学一点自己渴望学的学问。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校园生活的快乐。
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大环境变了,学生快乐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乐不思蜀;课堂的小环境变了,学生在快乐合作中学会了表达、交流、合作,学会了尊重、宽容、谅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相泉,蒋月兰.“课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赵艳玲.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9.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九
阅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案例,发现“档案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方面有许多优点,当然也存在不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档案袋评价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在评价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所以它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我感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了学习主人翁的感觉。
这也是档案袋评价实施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中,从试题的制定、选择到分数的判定,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的,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而档案袋评价却完全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为了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了,他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了,所以兴趣就提高了。
二、由于评价者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了。
档案袋评价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能够反映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家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学生自己的角度,以及小组组长的角度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各种成功的喜悦。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成果。
从课例研究的结果来看,它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到认可,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动力,从而对评改投入更大的热情。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得到借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探究合作研究中形成良性促进。
当然档案袋评价也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工作量太大,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容易成为学生间互相“抓把柄”的工具。而且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厌倦情绪而丧失信心,起不到促进作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在试着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我是用在对班内学困生的转化这一方面了,档案袋中存有学生平时由帮扶组长给出的一些简单的基础题的测验单,包括每日的和每周、每月的测试题,从这些资料中,能很清楚的看到他们每天的进步,每周的进步,每月的进步。可是也许是由于一个星期的时间太长的缘故,在写学期末的评语时却又显得那样平淡,无力,体现不出他们对自己进步的欣喜来。我很困惑,也许可以来个阶段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这样会好些。
10.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十
正文:
在以往的作文课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活动量小,学生参与度不高;评语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对学生促进不大;少数有积极性,大多数不感兴趣;准备不充分,思考不充分,点评也不充分;教师评语霸权,学生没有发言权……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市教科局当前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作文教学,并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习作评改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评改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评改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评改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评改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评改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
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评改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评改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评改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评改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评改,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十一
美术课教学是有意思的,大量的直观,形象教学,合作参与的模式,激发的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但是在这同时我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学生对老师,对同伴的依赖性。
【关键词】 依赖性;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依赖性的表现
在从事美术教学的工作中,我总结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依赖性表现在以下及方面:
一、依赖于教师
很多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认为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好的。
由于老师在课前会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范画,以及老师的示范,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的同时也产生了老师的绝对性,认为老师做的都是好的,对的,认为自己的作品要是有老师的帮助会更完美。这样就会明明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他也要请求老师的帮助。例如:在上美术课《有趣的半圆》时,我教给学生各种剪半圆的方法,也做了详细的示范。结果学生在还没有动手,就会说老师我的半圆剪不到,你帮帮我。刚开始是个别同学请求老师的帮助,然后其他的学生看到以后,都举手要求老师的帮助。本来可以自己完成的东西,都想老师的帮助,觉得老师做的好。
二、对家长的依赖
由于美术课的学生动手操作的东西很多,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很多,所以课前要同学寻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有很多学生在上课前没准备材料,我一询问学生就回答,说自己的家长没时间给自己准备。由于家庭的原因,从小养成了些不好的“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还有的学生在制作的时候,磨磨蹭蹭等到下课拿回家让自己的父母帮忙完成。
三、对自己合作伙伴的依赖
美术课中很多内容是小组合作解决,有的同学在小组中不积极参与。很多同学在小组中就是看着别的同学做,自己不动脑动手。心里总觉得到最后的作品都是以小组的单位完成的。
四、依赖别人的作品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有很多同学抄袭,模仿其他学生的作品。又时候同桌,前后左右的同学画一样的东西,做出一样的手工。我们的美术课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各种技法,技巧,及好的优点,但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一样,你不可能跟别人想的一样的东西。
依赖性的产生
首先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受着父母的照顾,觉得这事理所当然的。遇到困难父母会帮忙解决。到了学校也一样,一遇到问题,就让老师帮忙解决。
其次和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关联,如果学生一遇到困难就让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帮忙,并且不费力气就解决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惰性。从而养成不好的习惯。
最后就是学生自己,学生错误的意识,习惯。觉得别人的就是好的,缺乏自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依赖性如何改变
依赖性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是一个长时间产生的结果,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不好的依赖性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有足够的耐性。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意识。要不停的跟学生灌输一个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美术课堂中遇到问题我们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跟同学商量,如果你们都解决不了的再请求老师的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我在二年级试用的一学期,学生基本上改变了一年级时那种,什么都要举手让老师帮忙的状态,这样下来老师也轻松了不少,不在像以前一样,一节课老师从头忙到尾的帮学生。
在课前准备工作中,要求自己寻找各种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会更精彩,在教学中我会特意表扬一些材料新奇的学生作品,并给经常利用课中间隙给他们欣赏一些优秀作品,说说他们的优点及值得让我们借鉴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从刚开始欣赏到夸张变形的各种人物形象接受不了,到后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开始表现抽象,与众不同的效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改变了以前那种越逼真越好看的审美意识。
其次,改变合作模式,以前学生大多自由分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学生一般关系好的一组,好的同学一组,差的同学一组,这样在小组制作中大多数学生依赖每一组中一个或者两个学生来完成,其他的学生就无所事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就制定了小组合作的规则,比如:人数的要求,不要求多,最多不能超过4人,人一多,学生在一起热闹了难免会发生各种状况,影响课堂纪律,也提高不了效率。就近原则,根据自己座位,前后左右同学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不必要的下位,以防学生趁浑水摸鱼。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证明我发现让别人帮忙的习惯有所改观,每个学生在美术课上都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
再次,多于学生交流,听听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当学生本来需要别人帮忙结果来完成的事,最后自己完成了,这时老师就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你做的真棒,不比老师做的差”长次以往学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相信自己能做好。这样老师也减轻了上课的压力。
12.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十二
关键词:学生,语文,学习,主人
过去,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
学生仅仅积累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尽可能广地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语文分为“吸收”和“倾吐”两部分,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语文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此,训练“倾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语言,即经常使用的语言;一种是消极语言,即积累了而没被使用的语言。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是长期储存,而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让所学的教材语言能经常得到运用。
(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叶圣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中,我在一旁倾听着,并给予指点。在交流时,我又让学生讨论:怀丙所做的准备工作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运用了语言。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课堂上他们即兴表演,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卖矛、盾的人和围观的人演得栩栩如生,所说的话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它并不是最好的训练形式。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说:“日记札记,有内容重资源,比之堂上限时作文,偏重语文形式之准确无误者,当然益处更多,效用更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13.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篇十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组织好、引导好,把学生教好、培养好,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思考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性思维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自主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本班在这一学期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班级中也没有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四、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14.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 篇十四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马小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地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上尽可能的减少教师的“干涉”,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自得其乐地读。
一、课文谁先读,让学生自己决定。
课文的第一次朗读任务由谁来担任?老师,录音机,还是孩子们自己?这个游戏还真有意思。几年来,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喊着:“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读!“老师,我想听录音!”喊得最多的是:“老师,我们爱听你读。”有一次孩子们听录音《九寨沟》入了迷:有的说自己仿佛来到九寨沟,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有的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看到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自己正给他们拍照呢。学生们交流激烈,嚷着要听第二遍、第三遍录音。三遍以后,许多学生已能正确朗读,甚至背诵了。
二、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只要你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一般来说,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浅,大都是关于课文的内容或情节的。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2)“盗”是“偷”的意思,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偷,不能说拿吗?(3)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做好事,宙斯为什么要惩罚他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围着老师转有劲多了,孩子们往往为有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
三、课文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去评。
孩子们听别人朗读(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等),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样读。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如此,孩子们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四、读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谈。
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代替孩子们自身的感受。就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孩子们感受千差万别。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十分勇敢。有的说宙斯太残忍,对于这么好的人不应该受到惩罚„„只要是学生亲身感受,说得符合文章的中心就可以。
五、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民主化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当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当对课文的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对。”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的,也相当尊重,讨论就不难进行。在平等的讨论中,师生达成共识,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
15.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十五
一、幸福教育理念的内涵
1.幸福的含义
什么是幸福?从古代就有许多观点, 如物质说、精神说、能力说、境界说、人性说、人本说、态度说、过程说等, 笔者倒认为, 幸福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心境, 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认识状态, 它存在于每一个的内心深处, 具体表现在人的日常行为之中, 要给幸福一个准确定义, 那就只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2.幸福教育理念的内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理想是让学习者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到真正的幸福, 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 幸福教育便成为重要的内容。
什么是幸福教育, 有人把幸福教育看成是教师幸福的教与学生幸福的学, 也有人认为幸福教育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间的内在情感体验。在笔者看来, 把幸福教育看作是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为准确, 也更为深刻、可靠, 它能真实的反映出幸福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幸福教育有专业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的教育环境能给学生人本化关怀, 利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幸福感的产生, 进而感恩他人, 奉献社会。其次是心理学研究表明, 社会中的人带有的意识观念会客观制约着人们的生活, 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 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最后是教育实践表明, 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 幸福环境是影响一个成长的重要因素。
3.幸福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 幸福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实施幸福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现代学生长在新时代, 生活富裕, 从小到大不知道什么是困苦与贫穷, 对他们来说贫穷只会在电视报纸上出现, 处于生活优越条件下的新生代们没有体验到艰苦生活, 没有对比体验, 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要义来, 幸福感缺失成为普遍现象, 加强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为健全学生品格的重要内容。
第二, 幸福教育是纠正学生幸福观的途径。现代社会学生处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中, 精神生活有一定局限。导致学生对幸福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集体意识淡漠,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容易出现明显的现责任认识的偏差;同时对于自身处于的幸福环境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不能作出合理的定位, 不能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幸福的内涵。通过进行幸福理念下的教育手段的运用, 能对学生从幸福观、人生观的观念及责任意识等方面有一个较好的转变与提升。
第三, 幸福教育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赋于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元素,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幸福感教育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教育教学的内涵, 加快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幸福教育理念下的语文“双主”高效课堂构建
1.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它担负着的知识的传承与发展, 可谓意义深远, 教师在教育实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样来说,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 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奉献, 也是一种享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教育作为一种幸福的职业的意识, 才能更好的进行幸福的教育。
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人们经常说, 良好的心态决定着人行为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 良好的心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新时代对教师的职业素质等方面提升新的要求, 标准也在逐步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自己, 用新的观念、新的标准来要求自身, 保持好的心态, 让自己在生活、工作的挑战面前, 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态, 学会在紧张工作中调节生活节奏, 握好工作激情, 并适时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榜样, 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事业。教师面对一群成长中的孩童, 面临的工作琐碎, 整天面对日复一日的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时间久了可能会一种厌烦心态, 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事业情怀, 将生活中的一些教育小事看成事关孩子未来的大的事业对待, 心中常记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的理念, 将平凡小事当作伟大的事业来对待, 心中就会有成就感, 就会激发自身的热情。如通过辅导让一个学困生得以豁然开朗, 学习不再迷惘, 让一个中等生成为优秀生等, 这就是一种教育理想, 也是促进自我奋进的动力, 更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2.与学生成为伙伴朋友
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高高在上、家长式教育形式, 语文课堂中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学习,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戏的主角,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交流中勇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融为一体, 在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心、爱护和帮助每一位学生, 适时进行激励, 在坦诚、相互信任的默契环境中共同学习, 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适时构建和谐关系下的语文高效课堂
首先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学习写景类课文时, 可以播放优美的风景图片、视频片段, 让学生从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受到美景的无限魅力。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 并与录音同步, 让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无限温馨中。也可以制作Flash动画, 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从愉悦中快乐地进行课文知识的学习。
其次是过程艺术化。语文学习中要适时进行教学艺术化展示,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在进行仿写学习中, 可以从以下入手:
感受文中生动的修辞。如: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指导学生分析句子拟人修辞手法运用, 能较好的使事物特点格外生动形象, 引起读者的注意。
学生仿写:细雨中, 一大片的小草真的醉了, 那姿态很是迷人。
品味文中深刻的哲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中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 指导学生细细品味, 仿写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仿照例句:有泥石的聚积, 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仿写训练:没有一本书的家, 是没有一颗星的夜。
分析:语句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字面中的意思, 她还包含有学习、生活、人生等人生的道理, 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有帮助。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体现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 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也必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2]包玉鹰.“快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1) .
16.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十六
关键词: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 增强素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体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老师教育观念落后。总以为对课文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不要总以为,无论什么事情只有老师能行,学生不行。应该改变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的陈腐的语文教学方法。老师应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来“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当然不是靠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来养成的,更不是靠课后的题海战术来培养的,而是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听讲课文为阅读学习课文,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基于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感受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实际情形的了解,我大胆进行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让学生“说”为总枢纽,以说课文带动听、读、写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书面语言虽占不少比重,但口头语仍是最为普遍的。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活动,说是最基本的。“读、写、听、说四种能力都很重要”,“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重要,也应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途径。说话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随意说,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说。还可以说课文。说课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分析课文的主题及其表现方法、课文的结构安排及过渡照应,等等。概言之,学习语文课文,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能够理解、掌握的,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然,在学生自学前,语文老师应该预先设计好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检测验收标准。放手而不是放任自流,自学有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及时帮助解决。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不是能真正当好这个主人,老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应从多方面给予疏导、指导、诱导、引导。首先,老师要重视思想认识上的疏导。要让学生端正思想,明白做学习主人的重要性,明白开口说话的作用,理清听、说、读、写的关系,并帮助一些学生克服怕说话的心理障碍。其次,老师要重视方法要求上的指导。说课文,要防止主观随意性。(1)目标要明确。每次说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仔细研读学习“单元教材支配表”、“阅读重点”、“预习提示”,并据此研读课文。研读过程中可与同学、老师讨论有关不懂的问题。研读后,各自进行必要的识记,牢记一些课本中要求的或自己觉得非记不可的东西。(2)重点要确定。每篇课文都根据其在整套教材和本单元中的地位,确定研读课文的重点。如:说明文应突出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的准确性,并能作出具体分析。(3)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不同要求。刚开始,个别同学说课有一定的难度,就安排他们说简单一些的问题。语文水平高的,就安排他们说一些较难的问题。因此,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每一次说,要求都不应一样。第三,老师要重视课堂组织纪律。老师所组织的说课,不是少数学生短时间的说,而是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说。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成员为组长,B组成员为副组长,C组成员为组员。要求组员到副组长处说课,副组长到组长处说课,组长之间推磨式交流说课。每一次说课文,全班四十多人就有二十多个小组在活动。组长、副组长的作用很重要,老师要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对他们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把握好尺寸,贴近目标,教育他们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求全责备。在整个说课过程中,老师不是无事可做,而应在纪律、速度、效率等方面做好宏观调控。第四,老师要注意时间安排上的引导。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老师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说课进度进行调节。基础好的,速度快的,可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任务,或钻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差的,速度慢的,可适当放低要求,免去一些说课内容,使他们迅速赶上去。这样,不仅能确保全班整体向前,还有利于部分优等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说话”为枢纽,以说课文为主要内容,带动听、说、读、写,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做法是不是真正有效呢?回答是肯定的。(一)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以教师分析为主的语文课堂上,文质兼美的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教师虽然意趣勃发,学生却兴味索然,极难默契配合。当老师的总是担心时间不够,觉得这也该讲,那也该说。现在,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而是让学生去讲去说。学生为了说课文,就必须去认认真真地研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去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很少去认真完成,大多以抄代做,或干脆不做。现在虽然没有什么书面作业,但为了说课文,学生必须把该弄懂的知识,弄懂记住,还要考虑如何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另外,不少学生拥有教学参考资料,让他们说课,也能使他们充分利用参考资料,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也提高了检索资料、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有了学习主动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二)促进了听、读、写的同步提高。让学生说话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质。以“说”为总枢纽,带动了听、读、写。说,一定要有人听,听者要认真,才能辨别出正误、优劣。说话不仅要考虑到听者,为听者改善说话艺术,也必须把自己说的话与听的话结合起来。无疑,说提高了听的能力,说对写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不过是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说和写都是语言表达,而表达的基础都是思维,表达的对象都是事物,表达的目的都是理解。二者之能力构成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基本相同,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三)实现了全班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习认真、自觉性高、基础好的学生能学到一点知识,反之则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必定会造成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而说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好的会更好,基础差的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这样,全班同学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荐阅读:
让“企业精神”真正成为一种精神10-27
让学生真正地读起来10-16
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11-05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09-27
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人07-09
让小学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10-28
让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12-11
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体08-26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浅见07-11
是什么让大学生沦落成为“蚁族”?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