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科建设方案(精选11篇)
1.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一
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上学年期末考试,学校先后召开了了不同层次的成绩分析研讨会,认真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我校的数学、英语学科相对较为薄弱。为了推动学校学科均衡发展,避免学科建设中的“短板现象”,提高学生总体成绩,特定以下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行教学方法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数学、英语学习基础,加强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加强教师培训和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二、目标任务
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师生共同参与与互动生成为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指导和研究,努力实现学年奋斗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的监控、督导、研究工作,校领导与薄弱学科教师逐个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教情、学情,和管理状况,召开好研讨会。充分发挥教研组集思广益的作用,积极为提高薄弱学科筹划对策。
2.学习先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育观念,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加强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利用例会、教研会等形式,抓好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转变教育观念。
3.改革备课方式,提高薄弱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走出备课中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求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心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5.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6.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都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7.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总结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教学成绩转化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重点查找教学常规的落实、督查、反馈与矫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团队精神,学生学习的时间管理,学生学法指导及心理疏导,学生学习风气及学习规范等方面,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调整、制定下阶段整改措施和工作项目安排。
8.严格听课、评课制度。加大对薄弱学科的听评议课力度,对教师进行教法指导,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扎实上课,要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实效。
9.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式。力求在一个组合内就学科教学与研究,薄弱学科改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学术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10.重视单元练考。学校要求重视课堂及单元练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薄弱学科,要认真详实的做分析,查找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11.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求建立学困生档案,认真做好学困生的阶段提高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12.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方法研究,确保活动规范、实效,有特点。教研活动,重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研究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总之,本学期学校督将察指导,教导处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大力开展树优促薄活动。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各科的学习得到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2.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二
主持人:首先, 欢迎两位采访嘉宾的到来!针对今天的采访话题, 我想请问一下丘主任, 到底什么是薄弱学校?
丘名实:薄弱学校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 某个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学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薄弱学校具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所谓绝对性是指国家对学校有基本的配备标准和教育教学质量要求, 所为相对性是指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地区之间、 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性。
主持人:造成薄弱学校的成因是什么?
丘名实:有内、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1.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资源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 缺乏应有的公平和倾斜;2.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3.学校、学生家庭缺乏良好文化教育环境。内部原因主要有:1.校长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的落后;2.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规范;3.教师队伍质量薄弱;4.生源整体质量较差。
主持人:陈校长, 我想了解一下海口市城西中学以前的一些情况?
陈日果:2012年3月, 我到任海口市城西中学校长。当时学校的状况,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知识老化, 进取心减退, 管理水平低, 课程领导力弱, 缺乏现代课改意识。
2.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慵懒散乱, 年龄老化, 业务水平和技能低, 执行力不强, 学科结构不合理, 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学校社会声誉:校风教风学风差, 家长信不过、学生不愿去, 生源流失率高, 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滑, “后进生”比例大等。
4.教学质量:教学常规管理粗糙, 不规范, 不精细, 课堂教学效率低, 管理效率低, 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主持人:丘主任, 薄弱学校有什么特征?城西中学算不算是薄弱学校呢?
丘名实:我认为薄弱学校有如下主要特征:特征一:办学条件较差———表现为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图书资料短缺, 校舍破旧、面积不足, 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地处经济落后和偏僻地区。特征二:内部管理低效———表现为学校班子整体素质低, 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缺乏基本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特征三:教学质量较低———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低, 学校升学率、毕业合格率、学段巩固率等低下,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特征四:社会声誉较差———表现为新生数量不足且文化素质较低, 办学效益与质量偏低, 校风教风学风差, 社会形象不佳。
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是薄弱学校, 一般既有量上界定评价标准也有质性要求。从陈校长对当时学校的现状描述看, 符合薄弱学校的主要特征, 应该属于一所薄弱学校。
主持人:清醒的自我认识是进行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的前提, 只有发现问题, 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 才能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问陈校长, 你对学校进行诊断发现了哪些问题?有怎样的思考?
陈日果:学校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校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管理存在许多不足、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面对这些问题, 一方面学校多次召开全校师生、家长动员会议, 摆现状, 讲利害, 使教师、学生及家长个个有危机感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 统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认识, 争取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关怀, 为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创造条件。
主持人: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 你提出了那些对策?制定了怎样的发展规划?
陈日果:2012年4月, 学校要走出困境, 最佳途径是进行 “特色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规划制定了创建“三特”品牌名校目标:一年夯实基础, 三年品牌成型, 五年成为海南特色办学品牌校。借鉴名校改革成果经验, 结合学校实际, 实施 “特色课堂, 特色文化, 特色管理”的“三特教育”, 带领学校师生走出困境, 突围崛起。
主持人:丘主任, 城西中学为走出困境, 制定了品牌目标战略和特色学校发展道路, 你对此有何评价?
丘名实:对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城西中学打破了原有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围绕着“课堂、管理、文化”进行特色创新,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我认为,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 围绕着学校的主要问题和关键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 课堂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阵地, 管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保障, 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名片是完善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抓住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 是学校实现发展的根本, 是明智之举。
主持人:陈校长, 您刚才提到学校开展“三特教育”, 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三特教育”?
陈日果:我认为, 对薄弱学校来说只有通过特色办学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百姓对选择性教育的期盼、才能实现薄弱学校崛起。我校开展的“三特教育” 是指“特色课堂”、“特色文化”、“特色管理”。具体———
1.特色课堂:“一清三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2.特色文化 (景点教育) :打造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的“景点教育”文化, 形成“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让每一个孩子想做事, 能做事, 做成事”的独特的校园人文活动风景线。比如, 我校目前教育成果最显著的是礼仪跑操、舞蹈团、合唱团课程等教育景点。
3.自主管理: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管理, 包括管理时间、管理班级等。一般每个班级都配备各种项目班长, 如: 粉笔班长、校服班长、追赶打闹监督班长、门窗班长、写字班长、校卡班长、发型班长等。
微信提问1:学校除了教学之外, 我觉得文化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问一下嘉宾, 如何打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自己的特色文化?
丘名实:是的, 学校文化氛围很重要, 它是学校的灵魂, 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 (建筑文化、环境文化等) 、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传统、价值观) 、制度文化 (制度管理、评价制度) 、行为文化 (节日、运动会、活动) 等建设。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 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 主要在:1.美化自然环境、优化人文环境;2.整合校内外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等方面开展建设。
主持人:那么城西中学有哪些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日果: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不缺“文”, 而是缺“化”。因此, 我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 注重挖掘和开发。按照“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让每一个孩子想做事, 能做事, 做成事”理念, 打造了富有学校特色的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的“景点教育”文化。比如:“去行政化管理文化”、“双写文化”、“课堂文化”、“礼仪跑操文化”、“学生自主管理文化”等。
微信问题2:我是一名家长, 我很看重校园的整洁, 孩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中学习, 是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 我想了解一下, 现在学校对于校园清洁是如何管理的?
陈日果:我校采用“校园无垃圾桶”卫生管理机制, 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 而且卫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具体做法是:校园和教室没有垃圾桶, 校园内只设一间具有垃圾分类的“垃圾屋”, 学生自主研究制定规范管理垃圾放弃方法, 每个班级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卫生班长, 学校组成一个卫生评价学生团队, 每天督查评比校园卫生区、教师办公室、教室及学生个人卫生保洁行为, 并于每月制公布班级卫生及学生个人卫生成绩和教师办公室文明卫生成绩, 结果应用到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的每月工资奖励中。
微信问题3:我是一名家长, 孩子正好上初中,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 我想问问嘉宾, 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自我管理?
丘名实:初中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叛逆, 且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低下。有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是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自我管理?我认为学校和班主任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创建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环境 (建立一个民主开放型的班集体) ;
2.学校、班主任应创造各种机会, 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引导初中生参与制定有关学校、班级、宿舍等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施“小班主任”制、 干部轮流制、值周班长制度等。这些活动在规范、引导初中生行为的过程中, 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班级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 从而形成自觉约束的内在机制。
3.引导学生自我设计 (目标、规划) 、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 和自我评价,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主持人:经过一系列努力, 城西中学现在的情况怎样?
陈日果:学生方面,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自主管理成功习惯, 实现培养学生“想做事, 做成事;想学习, 学好习;想成功, 能成功”的目标。教师方面, 养成了健康的敬业习惯、创新习惯、研修习惯、争优习惯, 逐渐形成“以学生的进步是教师的最高荣誉”的师德观。学校方面, 办学思路逐步清晰, 管理有序规范, 学校校容校貌整洁、充满了文化气息, 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 学校在区综合评价指数排名不断上升, 学校正逐步步入区优质学校。
主持人:丘主任, 对城西中学今后的发展,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丘名实:有两个建议:1、不断完善学校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定位等;2、“三特教育”应继续保持已有的特征———个性 (独特、与众不同) 、创新 (创造、发展) 、稳定 (形成风格) 。
主持人:对于海南薄弱学校的建设, 你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丘名实:随着海南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实现, 学校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等方面将有较大改善。对薄弱学校来说, 今后的工作重点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和引进“好教师”。目前现状是:1.教师的业务水平整体不高, 与优质学校有较大差距;2. 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学段结构不合理, 结构性矛盾突出;3.好教师向优质学校流动较突出。需要制定教师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和政策。
3.浅谈薄弱学校建设问题 篇三
薄弱学校,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优势学校而言的,是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处于弱势状态下的学校。由于这类学校在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方面的薄弱,其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佳,因此又影响到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学校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再提高。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薄弱学校更弱积重难返的现实问题。我校正是一所这样的薄弱学校。
生源数量从2004年最高峰的986人降至现在的510人,学校开始进入生源“瓶颈”,生源枯竭的忧患时刻困扰我们。
从生源素质上来看,学生中借读生占总人数的87%以上,其中,农村户口学生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从学历上来看,初中毕业者仅占3%;从职业来说,家长大都是从事水果蔬菜批发生意的人,能在业余时间监督、辅导孩子学习者,少之又少。
学校占地面积仅为3300平方米,有教学楼两栋,另租有一栋三层楼作为办公之用。
尽管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我校仍有许多优势:一是学校领导、教师中蕴涵着一股不服气、不服输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二是班级一般规模较小,不像一些重点学校班级规模膨胀,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沟通;三是学生接触生活实践、接受劳动锻炼,从生活及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得到教益的机会多,同时,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如何依托我校的优势,借助各方力量,建设好这个学校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准确定位
一个校长具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眼光,才有可能办出一所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具有第一要义的就是必须从思想上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办学方式。
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生源素质并不理想。有些孩子是属于双差生,这让学校教师非常头疼,不收他们,影响生源数量;收下他们,影响生源质量,对于学校管理又是一大难题。但是机会与挑战是同时并存的,如果学校能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力,能改造这种学生,对于吸引生源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在全校教师当中树立这样的思想:不要说我们的学生有多差,先问问自己为我们的学生做了些什么。这样就从思想上为学校的发展定了一个方向:南通学校的大门向所有的孩敞开,在这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由于生源数量少,因此实施小班制教学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样就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教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我校较之名校有优势的地方。
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有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找准问题症结,立足学校实际,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利用多种有利条件去开拓学校工作新局面,力求办出特色。除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外,我们也应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科学规划,另辟蹊径,盘活现有教育资源,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主动与优质学校联姻、结对,互补互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设备、信息等)共享;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广场等社会公共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质量上乘、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就是冲着教师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吸引许多学生前来就读,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培育更多优秀的学生,如此良性循环,学校的发展指日可待。如何培养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在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中除了依靠学校规章制度外,及时了解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让学校教育理念深入每个教职工心中,并努力体现在其日常工作行为上,这也是校长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同时,学校在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提升教师需要的层次,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教师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生存空间。在学校管理中不搞一言堂,让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开诚布公,加强沟通,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要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提高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基于当前社会大形势,应把关注教师成长与创建和谐的学习型环境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机会,培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这样做,也为这所薄弱学校的师资注入新的活力,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良好的、持续的发展环境与氛围的保证。
针对薄弱学校部分学生自信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逆反心理较强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以维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规范学生的行为,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情操的陶冶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校园设计上应注意教育细节,独具匠心,充分利用晨会、校训、名人名言、校史、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绿地等场合与设施,发挥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
校风是一所学校区别于他校的独特之处,对于规范师生的行为,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校风是薄弱校向优质校转化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看到,薄弱校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工作中也常会出现新变化,会带来新问题。
我们也应该看到,薄弱学校与优势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差距是暂时的,并不会永远地存在下去。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一段时间,薄弱学校一定能够转化,一定能够由弱到强,一定能够由办学质量不高的弱势学校转变为具有高水平办学质量的优势学校。◆(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通学校)
4.加强薄弱学科实施方案专题 篇四
加强薄弱学科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各学科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存在相对薄弱的学科。如我校部分班级英语、数学、部分年级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都是薄弱学科。因此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提高这些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教导处根据薄弱学科教师队伍的现状制定了提高薄弱学科建设的方案。即学科培训,落实课标;专题引领,提高能力;以点带面,整体发展。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管理。在管理上,讲究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努力使薄弱学科教学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我们主要想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科培训,落实课标,整体提升薄弱学科教师业务水平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破学科中心,加强了整合,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教导处将责成教研组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作为提高薄弱学科教师业务素质的切入点。学科培训采取分科形式,教师研讨交流、反思质疑,就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互动研讨,在研讨中梳理认识、加深体会。通过培训,加速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创造条件。在培训中实行任务驱动,强调突出问题的解决、凸显案例教学,通过培训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使各科教师明确了新理念,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更全面、准确。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明确、具体。从而提升薄弱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专题引领,提高能力,培养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对而言,薄弱学科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求更加具有专业性。例科学教师要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小学思品学科主题图设计,英语教师口语对话,数学教师算理解读等。我们不但通过培训“练功”,而且我们还搭建平台“比武”。充分考虑学科的专业化特性,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充分重视薄弱学科的专业化素质考查。结合市教师基本功竞赛,号召并鼓励教师认真参加,不断磨练,另外在学校也准备进行专项技能考核,例对英语学科设置听力测试、情景会话;科学学科设置动手实验操作,综合实践学科方案评比,信息技术学科说课评比,认真扎实的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达到以活动促提升、以赛事促进步、以引领促发展的目的,使薄弱学科教师的基本功及专业化素养得到提升。
三、发挥薄弱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就目前薄弱学科教师队伍现状而言,优秀专职教师所占比例不大,中青年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更少。为了稳定薄弱学科教师队伍,从今年开始教导处坚持跟踪听课指导活动。这种跟踪形式也是对学科教师的一个长期培养过程。每学期至少要听3节这些薄弱学科教师的课,要成立制度保障强制实施。从这些教师中培养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向市县级教研部门推荐优秀课例及优秀教师。
四、校本培训,以训带教,使薄弱学科教师能力提高 学校各科目教学中,薄弱学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品质,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素质、业务能力是根本因素,决定因素。好的质量必须有好的教师作为保障,当教师素质偏低时,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加强教研培训,改变或提高教师素质,在校本培训中实现高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共享,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德作用,借以提高教师素质,改变落后面貌,众所周知,没有一个教师不愿提高自身素质,只是学校校本研训中,如何提供一个为大多数人接受并主动参与的方法、环境。在这一方面,我认为要建立一种规范的教研方式,强制性地让每一个教师必须投入校本教研中,进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我想做如下尝试:教研组内建立学科包教帮扶制、常规听课制度、教师分级选拔制度,四差(差班、差课、差科、差生)定期改进制度,尤其在差课改进中,我想提出“一谈二警三停”。即:“一谈”:第一次不达标者,校领导与其谈话;“二警”:第二次不达标者,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第三次还不达标,停课一周,听优秀老师的跟踪课,写反思,向校长室提出切实可能的下阶段工作计划,被认可后再重新上课。
五、强化措施,把好关口
为了加强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管理,教导处会进一步加强管理措施,以确保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一是严把教学时间关。二是严把过程管理关。我们要一改过去的做法,变终结目标为形成目标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抓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二抓期中的进度检查、典型教例及计划的实施;三抓学期末教学工作的评估表彰与经验总结,拟评选“水北小学学科教学功臣”,避免平时教学工作的形式化倾向。三是严把考风考纪关。因为要抓好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首先必须从端正考风的工作着手,“正本”必须“清源”,因此,对于薄弱学科的考试问题,我们与统考科目一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5.薄弱学校整改方案 篇五
为了改变我校多年来教育管理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的不良局面。结合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08学年初我校教师编制46人,实有48人(均为公办,含宿管员1人),除美术、音乐教师外,其他各学科教师配置基本合理;有14个教学班656人,其中住校生601人,占在校生的91.6%。
二、原马街中学薄弱的原因:
一是连续几年来学校校长一年一换,领导班子的不稳定,导致教师队伍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随意性较大,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阶段的基础薄弱导致初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是没有长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研究提高的氛围,部分教师对教学环节研究不深,目标不清晰,重点不突出,讲练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效果差。
四是学校基础设施较差,缺乏必要的教室、教师备课室、学生宿舍等(现仍有4个班教室和3格学生宿舍安置在检修加固过的D级危房内)。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薄弱情况,结合我校刚组建新的领导班子的实际,2008学年起着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加强制度管理
1、学年初制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校长与中层、年级组;教学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班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层考核、奖惩管理,搞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层次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各层次的潜力。
2、尽快制定完善《马街中学安全管理办法》《马街中学岗位职责》《马街中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马街中学教师激励机制考评制度》《马街中学后勤管理制度》等制度,并通过教代会讨论认可,真正做到用制度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3、在管理过程中严格督查,各部门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体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2008学年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落实,做到以法执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钻研课程标准,加强校本教研,实施主备课制度。(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夯实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每月月考以后,定时间、地点、内容、目标、定辅导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4)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重视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5)每周做一次,每月考一次中考试题,并对考题进行点评,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指导毕业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我校中考纯文化分600分以上人数目标为:保3争6。
(6)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全校教师齐抓教学质量的主人翁意识。
(7)关注实验室工作,确保实验教学正常。(8)规范学籍管理,完善教学业务。
(9)抓好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2、工作措施和方法(1)确立以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领导管理机制。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工作组。(领导组组长:张永红,组员:杨云天、赵光禄、李会龙、杨中文、杨天保、鲁绍成。工作组长:杨云天,组员:李中海、刘太洲、何玉祥、赵天胜、茶绍兴、张珅、邝应成)(2)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推行和移植山东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张思中“十六字”英语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练,严格控制教师讲课时间,教师课堂主讲以10—25分钟为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在学生 “先学、后交、再导”的过程中,教师点拨重点、解答难点。教学处、教研组长将跟踪教师的课堂时间分配和课堂效率情况。并将课堂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教研的主题。
(3)认真学习《凤庆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考核方案》中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预习和复习、辅导、检测和月考(并做好学前研究、试卷分析和补救措施)。由教学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检查小组。教研组长双周查,教学处组织骨干教师月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检查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作业订正本等。
(4)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专题,升华教学成果。(5)落实主备课制度,印发《主备课制度操作规范》,下学期末进行“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整理《优秀教案集》。主备课活动要求按教研组实际情况设备课组,教研组要确定主备课人、主持人,统一主备课时间、地点、内容、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听、评课,指出不足和改进措施。将优秀教案推荐到教学处,参与“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6)坚持听评课、公开课制度。学校行政领导和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节,并认真做好记录,写出简要点评。教师每学期结合研究专题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优质课评比。
(7)落实骨干教师与“问题”教师“一帮一”的师徒制。由学科骨干教师拟定“帮教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听课、评课指导。帮扶实绩与年终教师考评挂钩。
语文:李建宇→鲁绍臣 李树书→杨翠花; 数学:李中海→曾开苏; 英语:何玉祥→杨 莉 李会龙→张光凤 杨云天→杨银芝 郭忠兰→曹安钰 刘荟琴→字紫燕; 政治:赵天胜→董荟书; 物理:茶绍先→杨天保;
(8)12月中旬进行校际交流合作,每期组织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向教学质量高的中学实地学习取经的教研活动。
(9)3月中旬认真开展好“磨课”活动。教研组要组织好备课——上课——评课——二次备课——同一人(换人)再上——再评的“磨课”活动。教研组“磨”好的优质课准备参加每年一次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10)抓好培优补差工作,突出教学亮点,提高优秀率,降低低分率,夯实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坚持实事求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优秀率,降低低分率。教学处、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对优秀生要跟踪到位,哪科差补哪科,每次单元检测、月考下来认真分析,定时间、地点、内容、目标、辅导教师和被辅导人,对偏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采取补救性措施,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设计让他们能“吃得了”的习题,不能让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
坚决抓好数学、英语两门薄弱学科的教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英语学科建设方案》、《数学学科建设方案》,《方案》要由教学处牵头、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督促、任课教师落实,为整个初中阶段各学科的均衡发展打好基础。
防止八年级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要求任课老师加强学法指导,培优转差。从拓宽学生知识面,从注重知识的应用入手,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做好对七年级学生的摸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编排好班级。关注新生心理健康,促成学生从小学生向初中的顺利过渡。
(11)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素质,重视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和成才。本学期将协同政教处、团支部、学生会开展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结合课改中考方案素质测评的方案,开展全校性的体育、艺术活动,活动做到有内容、有过程、有结果。音体美教师要制定出《特长生培养方案》,《方案》中要有目标、有措施、每位教师到中考时至少要培养出2个特长生(以考入高中为准)。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体育课、实验课、劳动课的管理,构建和谐平安课堂。
(12)学习中考改革方案,展开毕业班各项工作。
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多渠道获取信息,研究09年周边地区的的学业考试卷,把握当今中考的特点和总体趋势,并把对中考学业测试的理解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
加强对九年级四个班的教学和管理,任课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已有的学业情况为依据,注重学情分析,实事求是的开展课堂教学。
继续加强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的教育,做好“绿色证书”培训,为农村培训预备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学校的教育力量。
(1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根据学校发展的层次,细化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责重多酬、重奖轻罚”,以年级组的形式进行奖惩,拉开分配档次,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14)抓好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和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培养工作。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接收好远程教育资源,指导教师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认真做好接收和使用记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抓好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驾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培训。
1、有计划的将教师分批进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改进教法的培训研究;九月中旬请教育局协调联系凤一、二中有经验的教师对我校薄弱学科(英语、数学、语文)进行主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检测评价、补救措施等方面作示范和指导。
2、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开学初培训教师制作课件、运用电子表格、资源库的使用和上网查找下载教学资料的方法。
3、经常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试,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每月考一次中考试卷,并进行点评,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4、2008年10月中旬,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视频讲座。
(四)加强学生管理。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安全教育为重点,制定各项制度,并督促落实。
1、制定《2008学年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由政教处落实全面抓好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本学年重点突出学生的礼仪、卫生、学习、团队精神、自然灾害事故疏散演练等。(上期:文明礼仪和良好卫生习惯的训练;下期:爱护公物和认真做事的养成习惯训练。具体的说就是,桌椅、墙壁上不乱刻乱画,要爱护书籍,爱护作业本,不带零食进校园,遇到老师和外来人员要问好;要求学生每周洗澡一次;每月洗行李一次,学生要签名,班主任要有记录。重点打击学生抽烟喝酒现象,建设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墙壁上不能有球印、脚印,教师在校园内不得乱扔烟头,要突出“从小、就近、从实”的原则,从学生的穿衣、洗脸、洗脚、洗衣服、折被褥、剪指甲、理发等日常小事抓起,从学生身边“看得见、模得着、做得来、做得好”的事情做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亲历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
2、制定《马街中学保卫公约》《马街中学学生管理规定》《马 街中学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与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交通安全责任书》。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保卫人员、政教人员、值周教师、值班领导轮流值班,全程监控。
3、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切实搞好禁毒、反邪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分别聘请小湾派出所的干警李清吉和段红明为马街中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
4、划分班级清洁区,每周一、三、五进行大扫除,由学生会负责检查。学校纪律、卫生按《马街中学班级管理周积分表》实行文明宿舍的流动红旗一月一评比。
5、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教育工作。
6、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制度的贯砌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逢会必讲,班主任每周的班会课和星期六放学前的国旗下讲话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记录并交政教处存档。
7、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火灾、地震、重大疾病,踩踏等大型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使全体师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
8、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检查,积极消除隐患,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五)认真抓好后勤服务工作和财务管理。
1、进一步改进完善食堂管理办法,落实食堂人员的各项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做好“三防”工作(防发霉、变质、过期食品进食堂;防老鼠、螳螂、苍蝇等二次污染;防药害、投毒等事故的发生),行政值日经常深入食堂做好督查工作;要求从业主改善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冰箱、消毒碗柜……),使食堂达到工作制度化、卫生合格化、服务优质化的目标。
2、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各项经费的开支要严格履行校长审批手续(用钱部门要提前一个月造好计划到校长处审批,再有会计造册预算并公布,到月底向教职工公布本月决算),要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按需开关灯,循环使用教用 书和教辅资料,把节约下来的钱用到改善办学条件中),搞活奖惩激励机制,尽可能的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做到帐目日清月结,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3.加强后勤对校产的管理,把管理责任落实到班,落实到人(每班25套桌凳,玻璃、门窗、床等公物落实到班,落实到人,再由班主任落实到学生),损坏或损失照价赔偿。
4.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象。
在今后的一年里,全校师生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发奋图强,使我校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育人环境更加健全,使我校办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竭尽全力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指标任务。
凤庆县马街中学
6.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 - 副本 篇六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均衡发展,我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住宿制小学,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168人,专任教师17人。学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均衡配置”的原则,截止今年9月前将学校急需的实验室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和班班通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下学期的正常使用。
三、学校改薄措
1.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我校将坚持“阳光操作”,项目开始后,项目预算安排、工程建设进度、集中采购等所有关键环节,要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社会公开,方便教师、家长和社会监督,让这项工作经得起考验。
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要坚持质量第一,牢牢把住质量关,要干就干好,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建设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要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得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所有招投标工作都要公开公正地进行,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的指导和监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伪劣产品,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的改薄工作会有计划,有措施地逐步落实。
7.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七
一、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多方面的因素,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有信心、恒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才有可能见到为质量提升所付出精力和各项投入的回报。从客观上看, 初中质量提升因其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工作的推进中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一) 教师认识不统一
部分教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认识不够, 没有看到区域初中质量提升对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实践意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缺位, 导致部分教师对区域初中质量提升表现出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广。
(二) 学校管理不配套
学校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配套方案, 过多地寄希望和依赖于区级层面的专业推动。从客观上看, 学校面临质量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在学校自身, 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如果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中失去主动性, 区域初中质量提升推进的成效必然降低。
(三) 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和区级教研部门共同研制的质量提升举措, 在教师和薄弱学科的备课组中执行不到位, 不能按要求落实, 不能按标准达标, 使得好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成效降低。另外, 学校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行动中的相关举措跟进督查没有形成制度, 导致执行态度不够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到位。
(四) 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
大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教育时机错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 学习态度较为散漫, 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 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忽视德育的助学功能, 导致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对学科学习失去正向促进作用, 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五) 研究形式不丰富
学校及区级学科教研基于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研究互动缺乏整体规划, 忽视对制约质量提升问题的深层次、多维度归因, 导致解决质量提升的研究活动形式单一, 方法匮乏, 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制约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特色活动创意设计, 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策略
(一) 切实明确教学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考英语、数学、物理考试说明, 结合学科课程标准, 明确相关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要求, 让所有教师明确质量标准要求, 知道教学内容的一般要求和重点要求, 尤其是基于中考的基础、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二) 科学统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考质量标准和考试说明, 针对校际的学情现状, 根据学科三年的课程计划,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合理统整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 科学地简化、删减、组合与调整学科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达标教学, 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听得懂、学得会。
(三) 精心重组教学计划
根据重组、统整后的教学内容, 结合课程的课时安排, 重新制订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的阶段安排。
(四) 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
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 薄弱学科备课组要科学地统整教学内容, 保证每一个教师明确重点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能准确编制、清晰表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所有学生对当堂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师能紧紧围绕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能围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低起点、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 落实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
(五) 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现状, 结合教学内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杜绝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保证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 尽可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达学习中思考和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 暴露学习所掌握的情况, 从而让学生“小步慢走, 应学尽会”。
(六)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一是保证每节课前实施诊断性评价练习。教师每节课前5分钟, 针对已学内容编制诊断性练习, 进行课前诊断补偿, 对新学知识进行铺垫。二是加强课中反馈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 应结合本课教学重点, 安排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 加强反馈练习的当堂巡批。三是新课结束前, 实施当堂形成性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编制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试题, 进行当堂检测,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达标。四是实施阶段性教学循环反馈。根据学情针对学生日常重复性的知识与学习内容, 编制基于目标的评价试卷, 定期循环监测, 保证教学的成效, 并根据检测情况, 主动改进教学。
(七) 规范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阶段性形成性测试情况进行记录, 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录学习情况, 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过程管理。
(八) 有序组织校际联合的备课
针对基础学情, 建议不同学校之间薄弱学科备课组合理分工, 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 落实各类型评价试题的编制, 提高备课质量, 保证教学成效。建立校际定期合作备课机制, 教研员加强教师的备课指导, 开发学科教学同步资源, 结合备课活动, 开展跟进式教研活动, 组织专题研讨。
三、尝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若干方法
(一) 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功能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尤其是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 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渗透学法指导, 开展学生经验交流会, 分享成功的学习经验, 并定期组织多样化的评比活动, 对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创造条件, 整合家校的教育合力。
(二) 为校际联合教研创设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营造氛围, 增强同类学校教师之间的话语交流, 需要尝试以质量薄弱学科的同类学校为基础, 建立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基地。活动基地为学科组校际之间的集体备考、学科研讨、活动竞赛提供活动保证。各学校为本校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一个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 学科教研员每两周定期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
(三) 研制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提升及格率, 降低低分率的目标, 各学校围绕“如何解决及格率和低分率”, 突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 制定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作为校内合格课、常态课以及优质课评选的基本评价标准, 通过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四) 联合开发同步达标性、过关性的作业单
通过指导校际积极开发课堂达标性的作业单, 课后巩固性作业纸, 落实课上学习结果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 保证校际普通班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五) 建立相关举措执行力的过程性督查制度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的项目学校, 应结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结合学科教研要求和举措, 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 制定配套制度, 做好跟踪落实, 强化学科指导建议的落实效度。
(六) 定期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校际教研活动
基于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结合学科教研活动, 合理规划, 精心安排, 落实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专题性、系列化的联系教研, 增加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 通过交流和研讨, 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智慧, 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职业尊严感。及时汇编校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 组织特色学科活动与竞赛, 为教师营造乐于工作、精于研究、善于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七) 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分类辅导
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 切实提高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帮扶效果, 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 结合翻转课堂理念, 尝试基于“电子书包”的分类辅导尝试, 通过观看同步辅导的微视频, 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利用“淘题吧”进行自主作业和补偿性练习, 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八) 尝试建立激励性奖励机制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校际, 应着手建立激励性的奖励制度, 突出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教师的及时肯定, 大力表彰。区教育质量监控部门应推动以校际为核心的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 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学科研讨等活动, 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校际发展平台。
(九) 落实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经费保障
区级层面应分别为校际的各类专题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应为在“提升及格率, 降低低分率”专题项目中取得实绩的本校教师给予专项奖励。
四、规范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措施
(一) 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管理服务
一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提供课程教学改进与实施的制度保障;二是协助薄弱学科备课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协调家长力量做好配合工作;四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行动计划提供研讨和学习的便利;五是结合校情, 独立制定本校“降差升格”实施方案, 做好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 督促教师落实学科教研员教学建议和措施;六是定期组织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校内研讨, 总结校本化的成功经验, 及时改进教学。
2. 强化资源保障
学校要提供行动计划落实的相关硬件服务;充分拓展学习资源, 丰富教学方式, 部分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电子书包”以及“e学习项目”等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 丰富分层辅导的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分层辅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 落实区级层面的保障措施
1. 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一是协助学校做好学情分析;二是协助和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的研讨;三是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内容的简化、调整;四是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改进学科的命题技术, 加强命题过程的指导, 提高学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试题的命题质量;五是加强薄弱学科深度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跟进指导。
2. 落实区域质量监控机构的跟进服务
8.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作为一所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一所薄弱学校工作,在工作中对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诸如学校硬件不足、质量低;学校管理薄弱,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规章制度不健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缺乏;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教学方法陈旧等。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除了要依靠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自强”。现基于教师队伍的合理使用和教师的培养发展,笔者谈谈自己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的任用与队伍的稳定
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改进过程中。但是,如果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干群关系紧张,队伍内部不和谐,教师队伍也就缺乏凝聚力和活力,也难以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有重要意义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就应处处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应注重“尊重、培养、信任”,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帮助,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照顾”,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事业凝聚人。要心系教师冷暖,力所能及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处处体现学校的关爱,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
1.倡导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校广泛征求教职工对学校管理、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奖惩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了教师年终考评的细则,为检查、评比、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大是大非上讲原则,在小是小非上讲人情,在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本着客观公正、奖罚分明的态度对待。特别是对待落后教师的处理不能简单化,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分析落后的原因,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工作,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激励,使其紧跟组织不断进步。
2.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做到知人善任。针对班子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新调整领导班子。如某老师朴实、细心、责任心强,一有时间就到学校转一圈,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为此安排其担任总务工作;某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综合素质高,文笔较好,让其担任政教主任及大队辅导员工作。
二、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搭建学习的平台。学校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巧妙育人方法,让教师体验现代化教育理念,感受课改春风,从而提升自身的育人专业水平。同时,在校内倡导有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制度,定期向教师推荐教育书目,指定必读和选读书目,对教师读书笔记、学习进度分年龄段都有定时、定量的要求。督促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本人不断反思,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2.搭建交流的平台。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片区组织的公开课、交流课,学习兄弟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让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交流中提高,采取了“听”“评”“改”的方式。听:教师集体听一节课。评:现场评课,采取“听后即评,边听边评,评后再讲,讲后再评”的评课形式,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人人评我、我评人人,”毫无保留地切磋教学技艺,使得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3.搭建展示的平台。每有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比赛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学展示活动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报销参赛的所有费用,获得的教科研成果,可作为评比先进、评选校教学能手、年度考核优秀的先决条件。每年末对发表论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4.校长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校长与教师同学习、同探索、同反思、同研究、同转变,及时帮助教师破解教学之中的困惑和难题。学校为老师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校长从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安排、语言运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板书呈现、问题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方面入手作具体细致的指导,帮助其反复修改课稿,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指出问题,进一步修正。
三、加强自我反思,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尝试着引导教师不断进行反思,要求中青年教师树立“一课一反思”和“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提倡“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研究方法,将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得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自身当时的教学体验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对照自己实际不断感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最终完成实验课题,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素养的逐步提高。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日俱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尤其是作为一所薄弱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更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如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的“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在成就教师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1]田惠生.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8).
[2]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
[3]董志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4).
9.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篇九
宽坪小学校长
姜旭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听课、评课、座谈、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同学段往往都会出现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成绩都落后;有的学科在有些年级教学成绩落后,而在有些年级反而教学成绩很优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大量学生偏科,从而产生弱科现象,直接影响到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弱科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教师备课,用心进行教学。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深入挖掘,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形成详案,教师必须使用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的交流,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高效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用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思考组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学习?教师怎样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怎样预测学生的疑点和易混点?把高效落实在备课中,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第二、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随堂听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高校课堂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的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到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弱科发展状况,强化教师自修与培训。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校在抓备课、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检测和成绩分析。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这样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就能了如指掌,从而鞭策老师们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鼓励和强化薄弱学科教师自修与培训。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方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获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与家长交流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薄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理上及时解困,从学法上追踪辅导,从练习上适度强化。最后一点,协调直接相关的各学科教师,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的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第五,想名师学习,发挥名师效应。我们组织教师向名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到学校内学。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积累优秀教师平日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的试题、自拟的优秀试题和购买的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每学期末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齐交到辅助教学资料库。教师每周必须拿出2、3课时到辅助教学资料库进行签名阅览,并可以随时借阅,不让有价值的资料在辅助教学资料库里睡觉,真正地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二是到课堂中去听。我们每学期都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弱科教师研究课。先听骨干教师讲的公开课,感知、学习名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再举行本学科的研究课,做到学用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三是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写好活动记录与听课反思,定时交流,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对弱学科教师采取鼓励家奖励的办法。为了鼓励弱科教师,我们无论是召开全体教师会或者弱科教师会时都注意在“弱科”前加一个定语“暂时”或“目前”,称做“暂时薄弱学科”或“相对薄弱学科”。只要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不仅经常拿起表扬的武器,还要经常拿起奖励的武器,不仅与常规绩效挂钩,还要在各种待遇上体现。
10.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十
实施方案
为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按照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针对我乡党建工作薄弱领域存在的问题,特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善于创新的党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目标要求
计划自3月中旬开始至6月底结束,用大约100天时间集中开展党组织薄弱领域的整改提升工作。具体目标是:紧扣县委“1355”工程的实施,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丰富的活动、新颖的载体为手段,通过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落实党建责任,重点突破薄弱环节,着力打造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夯实基层党组织发展基础,激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动员全乡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影响基层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制约“三型”党组织作用发挥等一些薄弱领域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我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党建工作薄弱领域的整改提升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是抓重点,分析突出问题。对照“三型五好”班子建设要求,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分析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党员队伍结构、党员作用发挥、群众评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重点围绕党组织服务发展大局、党员能力建设、党建示范点创建等方面的内容,认真分析党组织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建立内容全面、情况真实的基层党组织档案,为推动整改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抓实效,做到立行立改。对党组织查找出的问题,细化分解任务目标,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精心组织推进,定期向县委组织部反馈整改进度;对各党(总)支查找出的问题,乡党委进行跟踪督促整改,要求每周反馈整改工作进度,对整改进度每周一通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建立“百日攻坚”行动整改台账,对整改内容、整改措施、进度和结果全部进行公开,做到“整改一项、公开一项、销号一项”。在整改过程中,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三是抓提升,严格验收标准。考核验收主要采取“一听二看三座谈”的方法进行:听,即听取各党(总)支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和整改工作情况汇报;看,即看各项档案和硬件设施;座谈,即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了解平时党建工作情况。各党(总)支部查找出的问题,可以边整改边验收,对问题已经解决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可及时申请考评验收销号。对于考核验收不合格的,继续进行再整改再落实。
四、实施步骤
一是分析研判阶段(3月中旬)。由乡党委牵头,对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地毯式”摸查,并建立整改工作台帐;各党(总)支部也要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以确保全乡“百日攻坚”行动目标的实现。
二是整改落实阶段(3月下旬至6月初)。对存在的问题,按照整改台账一项一项进行整改落实,力争限期整改的及时整改完毕,长期整改的取得阶段成效。
三是检查验收阶段(6月底)。乡党委对“百日攻坚”行动成效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工作,并就督查验收情况进行通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李光头同志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任副组长,各党(总)支部书记、各办室主任为成员的东西乡“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二丫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党政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宣传等各项工作。各党(总)支也要把“百日攻坚”行动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各党组织负责人要亲自抓,深入调研指导,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攻坚克难。同时乡党委每月将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推进措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网络、宣传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重大意义,加大典型培植力度,树立党组织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发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社会上营造争做先进党组织的的良好环境。
11.薄弱学科建设方案 篇十一
中等教育阶段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与高等学校和劳动力市场相联系,一方面为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输送学生,另一方面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普通劳动者。英国政府自撒切尔夫人执政起就比较重视中等教育阶段的改革,但是将教育引上市场化的道路并没有迅速促进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反而使得英国中学的学校质量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均衡现象直到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相的工党重新执政后才得以缓解。布莱尔政府视教育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在对保守党执政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政策进行扬弃之后,选择“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合伙(Partnership)”和“社区(Community)”这三个关键词,作为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整个社会改革的基本概念,[1]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并以薄弱学校的改造为突破口,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英国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自此以后,英国政府始终将“每所学校都成功,每个孩子都优秀”作为自己推行教育改革的目标。但是,英国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启动“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 Schools Programme,SSP)”的目的就是要为了解决所谓“失败学校”的质量问题,最初“学院(Academies)”计划的设想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薄弱学校的质量,2005年和2010年分别提出的“信托学校(Trust Schools)”计划和“自由学校(Free Schools)”计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也绝非在朝夕之间就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我国也十分重视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政策取向开始向弱势一方倾斜,但这还不足以改变他们不利的处境,或许分析英国在改造薄弱学校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薄弱学校的改进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二、英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发展历程
用于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有多种,在物质上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健全设备设施、提高师资、生源质量等;在制度文化上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制度建设水平、学校凝聚力等,除此之外,还可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以及促进家校合作等诸多措施。[2]英国自布莱尔执政开始,在薄弱学校的改造方面便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大胆且有效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而非简单地为其投入更多的资金或招聘更多的教师,尽管这也是方法之一。[3]英国政府颁布的旨在改造薄弱高中的计划层出不穷,这些计划有的已经中止,例如较为人所知的旨在通过整合教育最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鼓励地方政府、自愿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从而为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思路、经验和资金的“教育行动区(Education Action Zones)”计划;以及为城市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资金及教学支持,对有天赋的学生实行特殊教育计划的“追求城市卓越(Excellence in Cities)”计划。还有一些计划一直持续至今,如“特色学校计划”。随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的深入,英国政府也会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开展新的改革计划。本文选取了“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信托学校”计划和“自由学校”计划这四个目前英国仍在实施的薄弱学校改进计划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特色学校计划”起源于撒切尔政府时期的“城市技术学院(City Technology College)”计划,1994年发展为“特色学校计划”,1997年布莱尔政府扩展了该计划,从此“特色学校计划”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并一度成为标志性的教育政策。布莱尔政府之所以将“特色学校计划”置于中等教育改革的重心,是因为“特色学校计划”所蕴含的理念———学校多样化是提高家长满意度和教育标准的对症良药,已经被布莱尔政府纳入其“第三条路”的执政理念之中。对于英国中央政府来说,“特色学校计划”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特色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远高于非特色学校。[4]现在英国的特色学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特色课程了,而是朝向课程的卓越中心,打造示范校的方向迈进。2003年,英国教育大臣重申作为“改造中等教育”四个关键策略之一的“特色学校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将所有的中学转变为特色学校,“创建一个新的特色系统”,进而使其屹立“世界顶尖学校”之林。[5]
任何一个教育项目都有其局限性,“特色学校计划”也不是一项完美的改进薄弱学校的计划,在看到“特色学校计划”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英国许多的特色学校正是因为较高的学生学业成就才被予以了特色的地位。事实上英国许多所谓的“失败学校”正面临着改革的困境,尤其是位于城市的一些中学,这些学校的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薄弱,已经处于无人问津的边缘,加之“特色学校计划”又占据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对“失败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之更加难以走出“低学业成就—低期待”的恶性循环。布莱尔政府认为导致城市中学质量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仅仅依靠地方是无法彻底拯救这些处于岌岌可危地位的中学的,因此,在“第三条路”理念的指引下,布莱尔政府积极寻求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如果说“教育、教育、教育”是布莱尔政府的优先工作议程的话,那么“学院、学院、学院”则是该政府的优先方法。[6]2000年,为了补充和完善“特色学校计划”,用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学院代替城市中的薄弱学校,英国教育大臣宣布了“城市学院(City Academy)”计划,《2002年教育法》中更名为“学院”计划。[7]官方上学院被划分为独立学校的类别,主要是因为它们到目前为止独立于地方教育部门而存在。
尽管“学院”计划是英国自《1944年教育法》以来在学校管理上做出的最为突出的转变,学院可以选择不采纳国家课程,并自主决定学期时长。但也不能说学院一定比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更有成效,确实是有些学院表现突出,有些学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学院之间的差别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别一样悬殊。[8]但是布莱尔政府在改进薄弱学校,或者说在发展学校多样化和提高教育标准的道路上并没有止步于此,基于“特色学校计划”和“学院”计划成功的经验,2005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面对所有人的高标准、好学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Higher standards,better schools for all:More choice for parents and pupils),提出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即鼓励学校申请成为自治信托学校,希望英国学校在外部动力和更大自主权的带动下,能够获得像学院计划一样的成功经验。[9]
布莱尔政府继承了之前保守党政府将推进学校多样化作为中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试图在其执政期间通过“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和“信托学校”计划打造一个全新的学校体系,以此来提高英国的教育标准、使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多元化。布朗在其执政期间强化了工党关于学校改革的计划,要求建设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学校制度,进而使英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领头羊,在卡梅伦赢得大选之后,联合政府并没有推翻工党关于学校改革的策略,而是选择了延续和巩固。最近英国政府推出的一项关于改进薄弱学校的行动是“自由学校”计划。联合政府意图借自由学校进一步改革英国的学校体制,将社会团体纳入办学主体之中,使英国的学校体制继续朝向学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缓解英国学校办学质量两极分化以及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自由学校在本质上是学院的一种特殊形式,学院最初的设想是关闭薄弱学校并用经过改组和重新设计的学院代替这些学校[10](2010年之后学院计划不再针对那些低绩效学校,任何被教育标准办公室认为是杰出的学校都可以转型成为学院),而自由学校则是由不满意当地教育状况的家长和教师及其他机构申请开设的新学校。自由学校是非盈利的、独立且受国家资助的学校,学生能够免费入学并且不受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11]由于自由学校的特殊性,该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自由学校”计划持赞成意见的人士强调该政策对改善英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提升教师自主权、打破地方政府的教育垄断等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反对者则从该计划有可能会导致资源、权力分配不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质疑。[12]尽管“自由学校”计划饱受争议,但正如卡梅伦在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中所说,关于教育的讨论永不会停歇,但现在真正重要的是英国教育和其他国际竞争者相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因为这对英国经济增长和国家未来来说至关重要。[13]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自由学校”计划构成了卡梅伦联合政府推行中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内容。
三、英国政府为改造薄弱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保障
总的来讲,英国政府试图借助上述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及其他教育计划,打造一个由多样化学校构成的21世纪的学校体制,正如布朗在执政期间所提出的一样,这个学校制度将确保: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有良好行为、纪律严格、有秩序和安全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设有广泛的、均衡的和灵活的课程(包括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采用适应他们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他们参与体育和文化活动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增进他们健康和幸福以及有机会表达他们观点的学校。[14]英国教育部官网上指出这个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给予家长更多的选择权,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15]但如何给予家长更多选择权、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呢?
(一)政府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保障。除了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之外,英国政府本身也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尽管“特色学校计划”是帮助中等学校发展与私营部门的关系,由私营部门对学校进行赞助,但特色学校仍可以获得政府的额外资助。作为由公共资助的学院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其办学费用,赞助者和地方当局也共同承担一部分经费,尽管地方不负担学校的附加费用,但地方为在学院就读的学生提供与公立学校相同的生均经费。卡梅伦联合政府为了保证“自由学校”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自由学校的经费来源由地方变为中央,并且设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但是政府也对自由学校举办者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要保证优质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杜绝以学业成就为标准选拔学生,实现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16]
(二)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积极响应社会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需求
不难看出,在英国这场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的学校体制改革中,政府十分重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有意引入外部社会资源。这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响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如“特色学校计划”实施初期,所有申请成为特色学校的中学,需要从其合作伙伴那里争取到10万英镑的赞助费。1999年以后,赞助费标准降低为5万英镑。倘若学校在寻求赞助时遇到困难,可以获得各种相关基金的支持。[17]学院是由企业机构、大学、其他学校、教会人士或志愿组织承办的,并且由学院信托负责学校的运营。[18]信托学校则需要与企业、大学、慈善组织、志愿团体和其他学校等建立的慈善基金会合作,且这种合作关系必须是稳定的、长期的,合作伙伴也要参与学校的管理与领导活动,为学校的未来负有责任。[19]自由学校是政府直接赋予社会组织和机构办学的权力,由一些不满意当地教育状况的家长和教师及其他机构申请而开设的新学校。只要家长和教师团体、大学、慈善机构、商业机构、志愿团体等有需求,不需经过地方教育当局,他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来开设自由学校。[20]
(三)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政校关系
英国政府用于改造薄弱学校的另一举措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的政校关系,使地方政府成为学校运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将学校从过多的行政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学校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将使学校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发挥其主动性,更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质量。官方甚至正式承诺,学校“愈卓越愈自由”。事实上,英国政府正大力削减对学校的各种检查,据有关统计,2000年以来对学校的检查已减少了三分之二。[21]英国政府赋予学院、自由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具体表现为:学院与公立学校相比,尽管在招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以及开展全纳教育方面要与其他国立学校遵循同样的标准,但在经费、课程设置和教师聘任等方面更加自由,尤其是可以选择不采纳国家课程,并能够自主决定学期时长。[22]信托学校本质上是学院的另一种模式,因此也享有广泛自主权。自由学校的自由体现在开设和管理的自由。
四、结语
从工党政府到联合政府,从布莱尔到卡梅伦,从“特色学校计划”到“自由学校”计划,为了实现创建全新学校体制这一共同的目标,英国每届政府在薄弱中学的改造上显示出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同时也与每届政府的教育改革理念保持了一致。尽管英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推行改革的道路往往是坎坷的,英国薄弱中学的改造计划也遭遇了许多质疑,例如:这些计划的目的在于缩小教育差距,扩大教育公平,但是在教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加大对这些计划的扶持是否会缩减对其他学校的投入?这一缺点已经在“特色学校计划”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但英国政府也积极制定了后续计划以补充该计划的不足。更何况,教育均衡发展并非是平均主义,教育差距本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合理范围内的差距可以保持教育发展的活力。
将视野转至我国,目前我国的教育差异已然超过了合理的教育差距的范围,不同城市、地区和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直接或间接导致大量薄弱学校的产生。在此有必要重申薄弱的中等教育所带来的危害,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毕业于薄弱中学的学生个人的竞争力难以使其在升学和就业上具有高竞争力,从集体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一群体数量可观,势必会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损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采取积极措施试图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计划虽不完美,但至少在分担办学经费、善用社会资源以及扩大学校自主权这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摘要:中等教育阶段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英国的中学学校质量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实现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英国从保守党政府到工党政府再到联合政府,均制定了以发展学校多样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包括“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信托学校”计划和“自由学校”计划。这些计划在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积极响应社会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需求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的政校关系上保持了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计划在英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在改造薄弱中学时可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
【薄弱学科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高中薄弱学科建设方案06-17
薄弱学科提升计划10-03
薄弱学科提高总结 思想品德09-27
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06-11
地震高层建筑薄弱处10-22
改造薄弱学校工作报告11-12
幼儿园面临师资薄弱问题07-19
浅谈如何当好农村薄弱学校校长07-20
帮扶薄弱村工作情况的汇报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