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小学生作文

2024-08-11

偶像小学生作文(共12篇)(共12篇)

1.偶像小学生作文 篇一

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走过童稚,步入青春。对于青春的我们,也有着自己喜欢的偶像。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的偶像。

在一间幽暗的小屋里,一位头发蓬乱的老者正在弹奏着动人的乐曲。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却呈现出沉浸于音乐中的快乐。他就是,贝多芬。

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何等不幸,而他就是一个不幸的人。一次演出结束时,台下掌声一片,可他却听不见。直到一个登台献花的女孩抱住她,他才回过神来。他说过,一个乐队只能弹奏出他一分钟心里所理想的音乐。这不是他狂妄,而是他内心澎湃着对音乐的向往。

贝多芬虽双耳失聪,却依然坚持创作。他为艺术献身,把美妙的音符留在了后世。贝多芬在挫折中站了起来,以坚强的意志,创作的激情,谱写出惊人的出作。贝多芬是一个传奇,他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生命谱写歌曲。

我既喜欢贝多芬的那种坚持的精神,也喜欢他的那种勇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贝多芬性情孤傲,勇于挑战权威。一次,他与歌德同行,迎面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急忙脱帽敬礼。而贝多芬却不卑不亢地等着贵族们向他致敬。贝多芬对权贵的轻视更显示他人格的高贵,不禁让人叹服。

贝多芬是一个巨人,是一位英雄。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他是我的偶像,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颂。

贝多芬,我想对你说,你的精神激励着我,你的品格引领着我,你的音乐熏陶着我。你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巨大的浪花,你是人类天空中一颗夺目的明星,有人说,命运掌握在上帝手里。你却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就是我的偶像,钢琴界中的天才贝多芬,你激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的勇往直前!

2.偶像小学生作文 篇二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并不断前进的重要依托。在任何时候,文化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对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接受与认同上,还是在新观念的形成上,大学生都显示出创造新文化的巨大能量。大学生文化作为辅助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有“自身的物质形式、组织体制、知识系统、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和行为方式”,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青年特殊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偶像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透射出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及行为方式等。

1 大学生偶像的现状特点

偶像,《现代汉语辞典》上的解释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现代意义上的偶像,尤其是大学生的偶像显然与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崇拜、追捧、模仿的对象。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会从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反映出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偶像的派系分化及成因特点:从大学生对偶像所持有的态度上看,我们可大致将大学生中的偶像主体分为狂热派,理智派和无偶像派。

1.1 狂热派

刚迈入大学校门的一部分学生,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上,他们既对自我,爱情,理想有了新的期待,又不免对人生的奋斗和选择产生迷茫与困惑。他们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差,追求自由,疯狂地去追逐他们的所谓的人生信仰,在外部环境以及自身需要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便逐步变成疯狂的追星派,即我们称之为“疯狂派”。他们往往表现为如下特点:(1)学习上,积极性不够,也学不进去,对前途感到一定的迷茫。(2)生活上,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感到无聊,有相当一部分会把精力集中在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上。(3)思想上,对社会的一些现象经常抱怨,面对现实、残酷的社会感到很迷茫,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想要逃避,有心理压抑的现象,可能表现为疯狂追星。(4)感情上,渴望收获爱情和心灵上的慰藉,如果受挫便沉湎追星很难自拔。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

1.2 理智派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狂热派“嗤之以鼻”,在谈到追星的问题时都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认为狂热的崇拜只会失去自我,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行为。同时,对没有偶像的现象也有抨击,认为每个时代都会诞生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偶像,不同年代的人由于所处时代不同,所以在偶像的选择上也会产生差异,如:革命时代的偶像是毛泽东,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是刘翔等。然而,这些偶像对于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大学生群体被我们称之为“理智派”。理智派往往有如下特点:(1)更多地去了解具体情况,更注重偶像的作品、成绩、品质,不易受他人影响而不盲目跟风。他们会找到一个平衡点理性地、用一个平视的姿态看待自己的偶像。(2)他们在讨论问题毕业论文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甚至有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的倾向,他们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注重实际、实用。(3)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不拘一格且又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和更加理性的认识。

1.3 无偶像派

认为偶像是一种虚无的存在,用单一以及狭隘的眼光看待偶像问题,这类学生被我们称之为“无偶像派”。这些人大多为90后,一些是80末。无偶像派的形成部分原因是社会虚无主义之风的影响和信仰的缺失。社会上流行的虚无主义之风,不免对当代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无偶像派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1)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2)盲目地追求个性,渴望一种极度自由化的生活方式。(3)以一种单一和狭隘的价值观衡量事物,按自己的思维行事。

2 偶像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会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下意识地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成功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和方向;一些大学生被其偶像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所征服,所以主动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变成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还有一些大学生看重的是偶像的才华和技能,希望可以在偶像身上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1 将对偶像的选择作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

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试图通过对偶像的选择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追求自我,标新立异。

2.2 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大部分大学生的偶像都是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之类的人物。他们希望通过听偶像的歌,看他们的电影和比赛来舒缓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以更好地修整自我,调节心态,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是为了有一种更加理想化和轻松化的生活需要。

2.3 麻痹自我,消磨时间

由于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一部分大学生渴求通过一种“醉生梦死”式生活来逃避现实,他们中有一部分便会选择疯狂追星来达到自我麻痹,消磨时间的目的。

3 面对一些大学生由偶像崇拜引起的错误思想行为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从社会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更新认识。过去,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偶像观的问题没有充分关注、认识、研究。我们往往用世俗的眼光把偶像低俗化,甚至把崇拜偶像的人看作是不学无术的“垮掉的一代”,致使偶像观问题得不到科学的青睐。要使偶像问题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和认识,关键是要使人们长期固守的观念和意识发生转变。为此,社会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打破通常人们对偶像的低俗化理解,要就偶像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宽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偶像观的形成,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社会要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有一颗平常心。

3.2 家庭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是负有主要责任的。所以,为人父母,必须十分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父母要真正从心里尊重和理解孩子。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不要粗暴否决,不要盲目地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更不要试图去构建一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但也不要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成长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总之,家长必须担负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偶像观等价值观重大责任。

3.3 学校教育

从学校方面来说,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办相应课程以加强对学生偶像观等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探索多种形式的方法,为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价值观的发展。

3.3.1 合理发挥大学生文化的反哺功能,建立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

根据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观点,人类发展进程中,除了晚辈向长辈学习之外,长辈也会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玛格丽特将这一现象归纳为“同喻文化”。社会学中,我们将这一现象定义为“文化反哺”:由于时代的急剧变动,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在这些变动面前,人们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年轻的一代往往胜过年长的一代,而年长的一代因此失去了教育年轻一代的权威性,于是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向发生了改变,年轻的一代具有了施教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对新兴物体的使用上,在对新潮流和新时尚的把握上,在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在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上,青年文化的反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有合理发挥青年文化的反哺功能,建立晚辈与长辈间平等互动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和青年们的和谐沟通,引领青年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

3.3.2 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感及辨析力,引导其塑造健康人格

“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在选拔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环节,即PK。选手们在每一轮的晋级中都有可能被淘汰。虽然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希望自己能走到最后成为冠军,但一旦被淘汰,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叹息,而是含泪离开舞台,用微笑鼓励继续留在舞台上的同伴。这一点上说,他们表现出了超出他们实际年龄的心理承受力。同样的,韩剧中许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窘迫。但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和超强的意志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低头,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他们这种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勇气正是我们的年青一代所缺失的,是我们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因而,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超女”、“韩剧”从正面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感,磨练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

同时我们也看到,“超女”现象使很多大学生误认为进入娱乐圈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这也使不少大学生成才观、价值观、爱情观都刻有明星的印记。“韩剧”所塑造的一些灰姑娘形象,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更加世俗化和功利化。因此,我们也要通过“超女”、“韩剧”从反面培养大学生的辨析力,引导他们在五花八门的时尚朝流中,去除盲从、虚荣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

通过开设文化素质课程、健康向上的时尚讲座及开展与时代接轨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他们对新文化的责任感,抵御不良社会文化的侵蚀,形成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结语

3.偶像的偶像 篇三

偶像比男孩大八岁,七八年以前,男孩见过偶像一次。那时偶像还不是偶像,他随队来男孩的学校踢了一场友谊赛。偶像的球踢得非常好,赛后,男孩邀偶像去家里做客,偶像欣然前往。男孩的父亲为偶像烧了几个菜,又为他烙了一锅香喷喷的牛肉锅贴。父亲的手艺令偶像赞不绝口,那天偶像毫不客气地将锅贴吃得干干净净。

三年后,男孩得知偶像进入了国青队。又过了一年,男孩得知偶像进入了国家队。电视上常常看到偶像踢球,盘带、分球、突破、射门,动作潇洒连贯,一气呵成。偶像终成为男孩的偶像,卧室墙壁上,贴满他的照片。可是男孩从未与偶像联系,因为他没有偶像的联系方式,更因为缺乏勇气,他不敢。

男孩对父亲说,我很想跟我的偶像谈谈。父亲说能否告诉我,你为什么非要见到他?男孩低了头,想了很久,说,我想弄明白,他有没有自己的偶像。

男孩想知道偶像有没有自己的偶像,说白了,男孩是试图弄明白“偶像”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到底有没有关系?是刺激、鼓励,还是令人感觉高不可攀,最终将仅有的一点信心击垮?

整整一个月,父亲为男孩的盘缠日日奔波。下班之后他又去农贸市场做临时装缷工,三个小时下来,可以赚到二十块钱。男孩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男孩和父亲生活得很苦。

男孩瞧不起他的父亲,或许就像偶像瞧不起自己。男孩在暑假里踏上寻找偶像的旅程,随身携带的饭盒里,还装着父亲为他烙好的牛肉锅贴。男孩在陌生的城市里独自住了十几天,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偶像。

坐在偶像面前的男孩,紧张并且拘谨。很显然偶像早已将他忘记,偶像看他的眼神,与陌生人无异。男孩不想提及偶像在他的家里吃过一顿饭,他的自尊不允许他这样做。男孩如坐针毡,他想问偶像一个问题便起身告辞。当然,那个问题是,偶像有没有自己的偶像。

当然有哇。偶像说,不过我的偶像,与足球没有任何关系,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偶像说,我只记得几年前,我碰到一位给我烙了一锅牛肉锅贴的男人。那个外貌粗犷但长着一双巧手,可以为他的儿子、为一位陌生男孩烙出世界上最美味的牛肉锅贴的男人。他是我迄今为止,最佩服和最崇拜的人。

男孩一愣,片刻,释然。他起身告辞,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那些坚韧、内心柔软、待人热情,以及身在贫苦之中却仍努力拼搏,从不低头认输的人,那些可以为了家人、亲朋好友,努力尽量完成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的人,甚至是那些能够从容应对小挫折、小苦难的人,都可能是偶像的最合适注脚。这些人,才是偶像最合适的定义;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准确地诠释偶像于成长、于人生的完美含义。

4.我的偶像小学作文 篇四

你们猜猜我的偶像是谁?哈哈,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吧,我的偶像是我的姥爷。

我姥爷长着一双大眼睛,一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嘴巴。他平时喜欢穿格子上衣,牛仔裤,脚上总穿着那双棕色的凉鞋,我之所以崇拜我姥爷是因为他特别能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每一行都有一个状元,那我姥爷个人就抵得过这三百六十人了。你让他做家具,他能做好,你让他喷漆,他也能干好,还能玩出新花样,把油漆喷到手上,用手一托就能托出一朵漂亮的牡丹花来,这就是技术啊!我曾祖母家所有的家具都是我姥爷做的,除此之外他还会做饭,他做出的饭都很美味,他年轻时经常到外地出差,所有他会做很多地方的特色菜,他还是一名化工工程师,他会做磨具。

我的偶像告诉你了,你的偶像是谁呢?快来告诉我吧!

5.我的偶像小学作文 篇五

为何我会如此敬仰志愿者们呢?由于她们不求报答的精力,让人如此佩服。记得在每天早上,背着书包上学时,都能看到志愿者勤劳的指挥交通。当然,每天我走过去时,都会和志愿者说声”晨安”!志愿者也会温顺的和我说声”晨安”。下雨时,她就会撑起帽子指挥交通;酷热时,她就会戴起帽子持续指挥交通,一点都不怕辛苦,真是太伟大了。

志愿者这样不辞心劳的支付,却只为了能让咱们安全的上下学,这样的精力,怎能叫人不敬仰呢?我不只是敬仰志愿者,我也要学习他们的精力,除了不求报答的支付,还不能自私,不能只贪心自己的好处。长大后,我不会做一个做事前,只先看自己能获得什么,再来决议要不要做的利欲熏心的人,而是学习他们大爱的精力。

6.偶像小学生作文 篇六

新世纪以来, 80后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对日韩台地区的青春偶像剧情有独钟。笔者对广州高校做了专项调查, (1) 发现仅有20.39%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看青春偶像剧, 而看偶像剧的大学生人数比例高达71.51%, 其中将偶像剧作为不可缺少的日常娱乐的占6.15%, 作为无聊时消遣的占72.07%。其中, 台湾偶像剧与韩剧最受欢迎, 分别占45.53%和36.03%, 而日剧由于传入国内的数量较少, 所以其支持者仅占20.39%, 位列第三。

青春偶像剧虽可依据剧情及主要情感基调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别:“富家公子追求平民女型”、“贫民男孩追求富家小姐型”、“富豪公子与富家小姐型”、“贫民男孩与贫民女孩型”。但它们并非森严的和绝对的分界, 一部成功的青春偶像剧往往由各个类别的若干特点穿插、编织而成。

第一, 基调定位大众文化。日韩这两个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 而这种文化在其偶像剧上有很好的映射;偶像剧剧情十分贴近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 让观众有亲近感, 容易产生共鸣。第二, 传统道德紧密嵌合。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偶像剧剧情与人物如何变化, 它们都离不开“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这一道德常规。剧情发展也符合观众的道德审美要求, 观众往往能看到令他们满意结局, 因而他们自然能从中体会满足的幸福感。第三, 完美情人大肆渲染。日韩地区偶像剧男主角往往是有钱有势的优秀男子, 而与之相配的都是善良美丽的女子。这与观众追求完美爱情与情人的心理互相吻合,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现实中得不到完美爱情的残缺。剧中的完美男子更是一个亮点, 他们的产生与这两个国家的“男权主义”不无关系, 但这恰巧也对幻想得到完美情人的年轻女子有巨大的吸引力。第四, 时尚气息青春活力。日韩的时尚产业极为成熟, 这无非对偶像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部偶像剧有好的剧情及演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的年轻观众的, 只有包装以时尚的元素及其带来的青春气息才得以成功。日韩偶像剧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它们的偶像剧几乎引发一股股时尚热潮。

二、青春偶像剧对80后婚恋观的影响

影视作品总带时代烙印,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个时代的人。青春偶像剧作为反映新世纪年轻人恋爱风貌的载体, 也对80后大学生这群特殊受众的婚恋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 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

青春靓丽的偶像人物, 是个聚焦点, 不但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 同时也满足了追星一族的某种愿望。以俊男美女取胜的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不可小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外貌、穿着、打扮、品格, 多少会成为他们在选择恋爱或婚姻对象时一把无形的标尺。换句话说, 他们在构思自己的理想恋人或配偶时多半会受到自己喜爱的偶像形象的影响。的确, 在80后看来, 受欢迎的男女生形象, 都可在众多的青春偶像剧中轻易找到。被80后认为, 非常抢手的女生类型大致会有以下: (1) 纯情可爱型, 如《红豆女之恋》的女主角松儿 (张娜拉饰) , 性格虽有点倔强, 但却拥有极其可爱的面孔和善良的内心; (2) 星光灿烂型, 如《东方茱丽叶》中个性张扬, 才华横溢及外貌出众的林濑穗 (林依晨饰) ; (3) 温柔淑女型, 如《美丽的日子》里的金莲秀 (崔智友饰) 虽经历无数坎坷, 其温柔可人, 善解人意的性格却丝毫未被磨损; (4) 个性张扬型, 如《浪漫满屋》中大大咧咧却有着写作才华的智恩 (宋慧乔饰) ;《爱情魔发师》中个性十足且对自己梦想有着不懈追求的贝若依 (曾之乔饰) 。

因为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在性别上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所以其在择偶标准的相关条件中, 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据笔者调查, 80后大学生择偶的第一标准依然是志趣相投,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双方要有感觉, 合得来”。不过在他们作出选择时, 对方外貌的印象分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 起码要对得起观众——这是男女生们在择偶观上的共性。但相比之下, 女生会更看重男生的经济条件, 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以及其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安全感, 而男生则更注重自己另一半的外貌, 特别是女生身体对其的吸引力。

(二) 对8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1.“我的恋爱我做主”, 崇尚自由恋爱, “门当户对”观念被削弱。

在伴侣的配对上, 不同类型的偶像剧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其中, 最受女生们欢迎的灰姑娘型偶像剧, 则是对中国传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的极大挑战。灰姑娘型的偶像剧是最受80后大学生喜欢的类型, 而名次排第二的则是金童玉女型。看来, 渴望被王子拯救的灰姑娘还大有人在。爱情是跟着感觉走的, 父母的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从此, 年龄、身份乃至社会地位的差异, 不再是个了不起的难题, 只要彼此相爱即可。

2. 敢爱敢恨的恋爱特质。

有人说,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人而言, 80后对爱情多了一份勇气。青春偶像剧从背景音乐的制作到浪漫爱情的演绎, 无处不体现着男女主人公甘愿为爱情牺牲一切, 甚至背叛一切的执著。《海角七号》, 一部2008年风靡全台湾的青春爱情片, 在中国大陆也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影片插曲《爱你爱到死》极受年轻人的欢迎, 其歌词通俗直白地反映了当代青年, 特别是80后一代, 敢爱敢恨的恋爱特质, 如:“爱你爱到不怕死, Baby, 爱我请让我再疯狂一次……Honey, Darling, Baby, 或是叫我小亲亲, 只要哄我高兴, 冥王星都陪你去……爱你爱到不怕死, 但你若劈腿 (有第三者) , 就去死一死。”不难发现, 80后的年轻人可以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 但却极其痛恨有第三者出现在他们甜蜜的爱情中。

3. 向往浪漫的恋爱方式, 期待“转角遇到爱”。

有时男女生之间的一顿饭, 一次旅行, 一支舞曲, 一个微笑乃至一回触电般的眼神相撞, 都有可能擦出爱的火花。青春偶像剧中浪漫的爱情是其吸引80后眼球的最大亮点。剧中常有各色各样的浪漫示爱情节, 这让诸多女粉丝兴奋不已;而男生们也可从中学习追求女生的技巧或是当感情危机出现时, 还能有一两招力挽狂澜。笔者曾在女生宿舍门前亲眼目睹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道歉风波”。风波的男主人公为求得女友原谅, 重金买来了一大束粉红玫瑰, 然后亲手将花瓣一片片掰出, 围成一个偌大的心形, 再用点燃的香燻蜡烛围绕心形一周, 最后于心形的中央用蜡烛摆出“I love you,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待一切准备就绪, 该男生手持一束玫瑰, 在宿舍门前的路灯下苦等了两个小时仍未见女主人公出现, 最终伤心郁闷地离开。然而,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次日早上, 笔者又看见两人手牵着手开心地走在校道上。据说, 其实该女生当时在楼上看到男友如此有诚意的道歉后, 就原谅了他, 只是因为围观者太多, 女生不敢露面而已。

4.“将恋爱进行到底”。

大学校园云集了一群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少男少女, 是爱情的高产地带。大批纯情校园型的青春偶像剧, 成了他们的梦工厂。43.58%的人认为不在高中或大学时代恋爱是一种遗憾, 40.78%的人则抱着“随缘”的心态。有的受访者甚至高呼:恋爱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5. 女追男不算稀奇。

偶像剧中也不乏女生大胆追求男生的故事, 如日剧《交响情人梦》, 台剧《恶作剧之吻》、《花样少男少女》等。而这又似乎为80后女生冲破传统, 追求自己心仪的王子鼓足了勇气。

(三) 对80后大学生婚姻观的影响

“结婚不是恋爱的唯一目的”。80后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婚姻和恋爱没有必然的关系。恋爱更多为一种情感的体验与享受, 而婚姻则更多为责任的承担和承诺的兑现。有时你最爱的人未必会和你结婚, 而和你结婚的人未必就是你的至爱。如果两者能够统一, 当然是件幸运的事情。而80后大多没有其前辈一次恋爱就直奔婚姻殿堂的想法。这或多或少与青春偶像剧中大肆渲染婚前浪漫爱情却极少涉及婚后生活有关。但值得庆幸的是, 80后对婚姻仍抱乐观态度, 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约有三成的人选择相信婚姻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四) 对80后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

80后的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新时代, 较60后、70后的人而言, 其性观念明显开放许多。79.01%接受问卷调查的80后大学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 有55.03%的人不介意自己的配偶有过婚前性行为。80后性观念的开放, 与当今大众传媒对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不无关系。青春偶像剧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 被视为增加收视率的黄金手段。此外, 未婚同居现象在青春偶像剧中也普遍存在, 如《浪漫满屋》、《放羊的星星》、《爱情白皮书》等。而未婚同居往往又会伴随着婚前性行为。

在广州高校的周边地区, 如石牌、五山和下渡等地, 目前已出现一些“大学生村”, 其中就有不少“异性同居族”。在大学校园里则存在“宿舍同居 (由于女生宿舍管理比较严格, 所以普遍为男生宿舍) ”的现象。但万一童话爱情破灭, 则会使得学生时代的感情蒙上一层阴影。男生女生在做此种决定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生活的责任, 最终速食的只是奢侈的青春。对于女孩, 或许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三、长辈的婚恋观及其对80后婚恋观的看法

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颇深, 那么他们祖父辈的婚恋观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80后大学生祖辈父辈进行了访谈:

1.70后的广州高校教师, 他们的学历为研究生或者博士, 现在大多已经结婚成家。他们坦言从小学开始就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好感, 但在16~18岁左右才对爱情有了憧憬。那时候传媒比较不发达, 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地开放, 但小说、诗歌、流行歌曲、电影等的普及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青年们婚恋观的形成。他们一致认为要认真地谈恋爱, 要对自己和恋人负责。当被问到“是否认为没有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谈恋爱是一种遗憾时”, 20世纪70年代初的人大多表示“无所谓”或者“不遗憾”, 而20世纪70年代末的则大多表示“遗憾”。但他们普遍认为应该享受恋爱的过程。

谈及各自的婚恋经历时, 大部分70后的经历却惊人地相似。他们一般都是在工作之后才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并最终和自己的恋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只有小部分人曾经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谈过恋爱。对于80后的“快餐式恋爱”, 他们既不支持, 也不强烈反对,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个人自由, 不过最好坚持适度原则。一位已婚的男老师指出:一些女生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频繁地交男朋友, 这样既没有责任感, 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婚前性行为, “要将自己宝贵的‘第一次’留给正式的配偶”这种传统的看法已经逐渐淡出70后这一代的思想了。在访谈过程中, 他们普遍提到在工作之后逐渐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但也有一些男老师告诉笔者, 他们虽然不会因为介意而放弃对方, 但男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处女情结的。如果婚后双方出现一些小摩擦时, 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妻子可能会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对于80后大学生愈演愈烈的“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 他们大多表示担忧。他们建议要对大学生做好安全教育, 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至于择偶标准, 女老师们普遍希望对方有内涵, 有一些可以令自己欣赏的思维方式, 与自己志趣相投。访谈中一位女老师表示:对方要有智力、有爱心、善良;双方要有共同语言和理念。男老师们则多希望对方聪明, 富于知性美。而对于外貌, 70后们都没有特别的要求。

70后大多认为, 自己的婚姻比较幸福。因为婚后夫妻双方的收入都比较稳定, 生活也比较和谐。有一些则提到作为父母亲, 看着孩子健康成长, 觉得很幸福。此外, 他们大多提到婚后的现实和婚前的憧憬有一定落差。

2.60后的已婚人士, 包括两位教师和一位警察。与祖辈的访谈相比, 他们的回答显得比较直接明朗

他们都表示在学生时代也曾憧憬美好的爱情, 但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才开始谈恋爱。当时大部分人都是谈一次恋爱便结婚。在他们看来, 恋爱是婚姻的前奏, 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男性知识分子大多选择健康漂亮, 受过良好教育, 性格温和的女性作为配偶, 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则更注重对方是否勤劳健康, 是否善于下地干农活。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都不会太看重对方的经济水平和家庭背景。从“十年文革”到“改革开放”, 人们的思想也逐渐从顽固保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新社会发展刚刚起步, 百废待兴,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当时人们朴实而忠诚的性格。在择偶标准上, 60后普遍认为, 容貌在相识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性格和内涵的决定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都表示允许孩子看青春偶像剧, 但只能鉴赏, 不能沉迷。此外, 他们大多表示会以自己的婚恋观影响其后代。他们普遍反对80后只享受多次恋爱, 不考虑结婚这一现象, 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他们那个时代, 婚前性行为只是个别现象, 人们普遍不能接受。但也有一些60后坦言不介意其配偶有过婚前性行为。对于80后的未婚同居, 一些60后也表示可以接受, 这体现了父辈既有保守的一面, 也有开明的另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允许, 或出于好奇, 或用作调剂, 受访者们普遍承认看过黄书或者黄碟。但他们又都表示看过之后就不想再看了, 因为觉得看这些东西没有意义。

3.笔者重点访谈了一位30后的女中专生, 从采访个案的言谈中, 可以透析祖父辈婚恋观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

对于80后的“快餐式恋爱”, “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等现象, 她一律表示“看不惯, 不像样”。在她看来, 恋爱的目的就是结婚, 将两者分开, 是毫无意义的。这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观点, 绝不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当时人们对性知识都不甚了解, 一来没有这个闲情, 二来也没有条件接触。

被访谈者表示, 她不会以自身的婚恋观来影响后代, 因为年轻一代见识广, 与其让家长决定, 不如让孩子自己做主。但要是对方条件好, 思想进步, 双方也合得来, 则会鼓励孩子恋爱一次就结婚。

四、结语

那个少年不善钟情?那个少女不善怀春?以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为主题, 加之令人为之疯狂的俊男美女, 配上煽情的音乐和营造动人唯美的画面, 青春偶像剧势必会给80后年轻人的价值观, 特别是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件败坏人心的事, 一个人做是犯罪, 但一亿人做就成了时髦。大学生应理性地看待青春偶像剧, 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把爱情的标尺, 既使我们尽量避免伤害, 又让我们不轻易伤人。偶像剧中理想的、幼稚的、完美的爱情, 不应完全成为人们现实的憧憬。而对于婚前性行为, 未婚同居或“快餐式”恋爱等观念, 还是谨慎为佳, 因为流行的, 却不一定合适自己。

摘要:新世纪以来, 青春偶像剧风靡中国, 尤受80后大学生的追捧。受其影响, 80后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与其祖辈父辈已经产生明显的差异, 值得关注。80后性观念的开放, 与当今大众传媒对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不无关系。青春偶像剧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 被视为增加收视率的黄金手段。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80后大学生,祖父辈,婚恋观

参考文献

[1]张静.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微[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6.11.

[2]邓倩.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观取向的调查分析:第27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 (4) .

[3]巴方.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 2004, (4) :36-37.

[4]何西耕.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56-60.

[5]徐维玮.长春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特点[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10.

[6]胡珍.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6) .

[7]雷骥.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模式和偏差探析:第22卷[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8]厉芳红.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及思考:第7卷[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 (4) :404-406.

[9]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2002年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第21卷[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4) :21-16.

7.我心中的偶像小学作文 篇七

平凡的我,降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过着我平凡的人生,每天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干着我该干的事。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们的歌声,让我的平凡变得不再平凡,他们让我感到生活的意义。

因为他们,让我变成了“追星一族”,他们虽然没有伟大的事迹,但是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是一个组合,三位成员。

他们三个人不同,一个高冷,一个可爱,一个帅气,他们三个共同的生日是8月6日,那一天,他们出道了,成名曲《青春修炼手册》,被众多人知道,但是,有人说我只看到了他们的外表,你知道他们真的好么?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我听到后不服气,我会自豪的跟他们说:“听着,他们能歌善舞的背后,你们以为很容易么?出道之前,他们才13岁,他要每天拉筋、劈叉……他们是孩子啊,更何况是男孩子,中间也曾想过放弃,但他们互相鼓励,最后坚持下来,到现在4年了,让众人皆知。”说完,我很有自豪感。

但让我崇拜他们的不止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也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现在有两个人17岁,一个刚高考完,学习的同时他们要训练,高考结束,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他就是王俊凯,另外两个人,他们分别是王源and易烊千玺,他们只要上节目,一定很礼貌,这就是我的偶像——TFBOYS。

8.我的偶像小学作文550字 篇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我也不例外,我的偶像是她——仓木麻衣。

这是今年的事了,那天我正在看《名侦探柯南》,开始了,我听到了柯南的开头曲—《growing of my heart》,那优美的歌声和旋律在我耳边里回荡。于是,我来到电脑前,把歌名输了进去,找到了那个歌手-仓木麻衣。在网上人们都说她是清纯小天后,没有一些艺人的明星架势,只有清纯,透明的歌唱实力。我决定对她进行深入了解,听了她的许多音乐作品,看了她的演唱会视频,收听她的微博,慢慢的就把她当成我的偶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仓木麻衣这个人挺好的,新闻曾报道过:6月据悉,仓木麻衣制作一名为《因为有你》的公益歌曲,4月中旬起这首歌曲将有itunes对外公布。仓木麻衣为了鼓励日本大地震的灾民们,创作了这首歌,她想把自己能为别人做的事一点点付诸行动。这首歌曲得到的报酬将通过日本十字会,作为捐款全部捐给灾区。

她的.歌曲总能在我伤心,痛苦是给我安慰,在我遇到困难,挫折时给我鼓励,总能让我感到震撼,深入我的心灵。

仓木麻衣从来没跳过舞,也没演过电视剧,拍过电影,她对音乐只有一份坚持,还有对歌迷的真心。也许她在众多明星中,她不算是最出众的。她不像其它明星那样多才多艺,也不会靠外表博取别人的关注。她不会像其他明星那样摆架子,耍大牌。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的外貌,不是因为她的出众,也不是因为她的人气,而是因为她的那低调的作风和为人着想的品质。

9.我的偶像小学作文400字 篇九

我的偶像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歌手:蔡依林。她从事演艺圈的工作,以歌唱和舞蹈为主 要的表演,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才能练就今天一身的好舞艺。她的歌迷很多,但是批评她的人也不少,但是她总是用正面的角度来面对,将这些负面评论化为督 促自记的力量,在金曲奖典礼上,甚至感谢那些曾经不看好她的人,因为她要让他们刮目相看”,所以更加倍努力。

有一次我看到电视节目友蔡依林的专题报导,播出从出道到成名的奋斗过程,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段话,她说:我不是天才,而是脚踏实地的”地 才”。”意思是:只要认真努力就会有成功的机会。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更让我佩服的是她念大学时出道,学业事业两头烧,很多人劝他放弃课业,专心于演艺 工作,但她却坚持一定要顺利毕业,而且她真的说到做到,成为一名拥有辅大外语高学历光环的知名艺人。也因为如此,她也成为我最崇拜的偶像。

因为蔡依林,让我学习到许多正面的人生态度及勤能补拙的道理,对于她,我不盲目追星,所谓人生有梦,筑梦踏实,我要以她为我的人生目标,成就我自己的梦想。

10.小学我的偶像400字作文 篇十

我的学校门口是我们兴国县城的老街道,每次放学,都会有许多焦急的爸爸妈妈们等待着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所以,每天一到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的街道上总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虽然每天都有老师们带领着大家排好队伍,有秩序的回家,可是小小的街道还是有许多不讲安全的小汽车和摩托车在拼命的挤来挤去,这个时候,我总能看见有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不顾危险的站在马路中间,每次听到他们吹响指挥的口哨,我的心里便觉得安全了许多!

我知道,其实这些敬爱的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很辛苦,每天早早起床,到繁忙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一直到晚上车辆稀少了,他们才能下班回家,在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许多人都坐在家里吹着空调,而这些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却要满头大汗的站在马路中间不停的指挥,我真的挺佩服他们那种坚强的精神!

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冷,天上正在下着雪,爸爸带我上街,远远地,我便看见远处的十字路口有一个“雪人”,双手在有力地摆动着,嘴里还冒着一团团白雾,啊,顿时我心里觉得,那些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们简直太可爱了!

其实,不止这些可爱的交通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们,还有其他在不同岗位上的警察,他们,一样是我敬佩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家旁边阿姨家的小店被盗窃了,警察叔叔接到电话便赶了过来,狡猾的小偷没有留下一点指纹,可是他们还是不停在认真地寻找着犯人留下的一点点蛛丝马迹,终于,在马路上的摄像头里,发现了犯人的踪影,听说就在当天晚上,犯人正在一个小旅馆里做着美梦,就被从天而降的警察叔叔们逮捕了!

11.偶像小学生作文 篇十一

妈妈是我的偶像。她齐耳短发,大眼睛小嘴巴,戴一副玳瑁眼镜。她身材修长,文雅大方。

我与妈妈天天在一起。妈妈照料我的生活,陪伴我的学习,带我一起外出旅游,一起体验新事物。妈妈对我充满了爱,妈妈的`拥抱和妈妈的亲吻会给我鼓舞和力量。爱的同时,妈妈又是严厉的,在她高标准的要求下,我练习弹钢琴,锻炼身体,学习数学和英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妈妈。在她的严格管教下,我现在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妈妈是我的偶像。她办事认真,有目标,有耐力。妈妈也有各种业余爱好:炒股票时她可以连续几个小时地盯着电脑屏幕;她还喜欢摆弄各种植物,浇水松土,搬进搬出。上周妈妈还作为家长代表被学校请去录像,畅谈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体会,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妈妈真是一流的。

12.优秀小学生作文:我的偶像 篇十二

为什么于谦会成为我的偶像?这还要感谢《明朝那些事儿》,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于谦就完全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我之所以崇拜他,是因为以下三点:

1、才识过人;

2、谋略得当;

3、忠心为国。

而这三点,在那场传奇的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发生了震惊大明王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是于谦站了出来。他用过人的才识与谋略,阻止了南迁,展开北京保卫战,用一支“气势弱实力弱”的队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保卫了北京,守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是于谦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北京,拯救了大明王朝,更拯救了无数明朝百姓的生命。

什么是英雄?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这才是英雄。于谦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从小就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过数十年的磨炼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我最佩服的是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利,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他的那首《石灰吟》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这就是我的偶像于谦。

附: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俞昊倩

上一篇:办公室须知下一篇:2022年冬奥会主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