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2024-07-30

实践作业教学反思(共16篇)

1.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一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实践收获: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问题建议:

部分课程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比如音乐,美术等,而有的课程强调抽象思变和逻辑思维,不容易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表现出来。所以应用时不可过于盲目,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又不能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这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活动,降低教学效率。

其次我们知道,积极交互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然而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略了这一特性,单纯地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PPT演示工具,充当了电脑“放映员”的角色,完全忽视了以往必有的教学互动环节,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机会,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逐渐淡化,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二

近年来, 我校加大了课改力度, 每学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都要体现教改的力度,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数学教学都没有以实习课为内容的公开课, 我挑战这种教学内容, 基于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1.突出实习教学的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如章建跃老师所说教学要重视“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教材新增内容, 学生在初中有过接触, 区别在于学习的深度和概括度上, 它的生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彰显。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 动手画图完成,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实习, 教学中为了不变成“纸上谈兵”, 必修二第一章后面增加了“实习作业”, 用来弥补“实践应用”之不足, 经历识图、作图、还原三个阶段, 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提升教学品质。

2.改变常态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看, 仅从知识的角度, 识别图形、计算面积体积等内容来说, 一般不存在大的问题。 但知识背后的思想却不甚了了。 这部分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渗透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不注重这些关键, 可能有些同学永远都缺少这种思考和能力, 因此要把这种精神作为自身的一种素养。

尽管有各种考试我们要应付, 但素质高的人, 能力也不会弱, 分数也低不了。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做”中思、悟, 在画三视图的过程中自然地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 让这种经验、思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发挥。

3.突破自我瓶颈, 谋求专业发展。

立体几何知识在生活中触手可及, 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由于是一节生成课, 多媒体只确定了大致的思路和走向, 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机的结论, 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挑战,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引发思考, 关注我们的教学。

二、实习作业的设计

课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每组4人) , 准备好所学过的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实物模型。

课题:空间几何体实习作业

1.学习目标

(1) 使用实物模型, 学生认知观察, 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还原成直观图, 提高作图和想象能力, 体会几何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 丰富数学学习方式, 在具体活动中积累、增长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经验。

2.学习过程

活动1:摆放好各组的几何模型, 观察你看到的平面图。

问题1:根据不同的摆放位置, 观察到的平面图一样吗?

活动2:固定你和物体的位置, 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平面效果图。

问题2:你画出的平面效果图与其他人画出的大小尺寸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3:小组合作、探讨画出正确的三视图。

问题3:画出三视图的根据是什么?

活动4:任意两组交换三视图, 根据三视图画出直观图。

问题4:画出的直观图和实物大概一致吗?

问题5:你能计算出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活动5:各组进行讨论、评价、总结。

3.课后延伸

任务1:以组为单位完成实习报告。

任务2:数学课代表负责收实习报告, 并进行评价、展览。

三、课堂实录 (片段撷取) 与评价

根据录像回放, 撷取一些代表片段。

片段1:引入

师:我们先看看世界各地部分建筑物, 享受一下几何学在现实中创造的美感 (通过多媒体欣赏) 。

生: (特别看到迪拜的城市整体布局和卡延塔等造型, 学生发出惊叹声, 沉浸在美得享受中) 哇! 好漂亮的建筑!

评价:要突出数学的“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大到国家、民族的建设, 小到个人的就业、生存, 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再是简单的考试问题。

师:从这些材料, 让我们感受几何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将来去亲临, 如果你的杰作让别人欣赏也未尝不可? 还是回到我们的环境中, 这节课让我们从建筑最基本的识图开始吧!

片段2:理清基本知识点

师:认识几何体, 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观察?

生甲: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角度观察。

师:表述到位吗?

生乙:应该是正投影下的三视图。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

评价:投影有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而我们用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绘制三视图而不是斜投影, 要求概念清楚。

师:我们要掌握的简单几何体有哪些?

生丙: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评价:识别柱、锥、台、球等基本几何体是掌握的基础, 在感性认识上做好铺垫。

师:三个视图的尺寸之间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学生齐声: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评价: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联系, 使学生能较准确地作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师:怎样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个实物的直观图?

……

评价: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够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到它的直观图, 同时也能由它的直观图得到它的三视图。

片段3: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以上复习的知识点和准备的几何模型, 以组为单位画出它的三视图; 画好之后任意两组交换图形再画出直观图。

… …

评价:实习过程出现问题较多, 每个组需要教师指导或参与, 师生共同合作, 探究完成课题。 通过实习作业, 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都大有裨益, 很好地渗透了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片段4:计算通过直观图计算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

评价:计算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实习过程才算完整, 有些模型不太规则, 可以近似地看成规范的几何体。

四、教学反思

首先, 对实习作业教学处理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

实习作业是新课改的一个“新事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突出动手实践, 体现数学应用。 但实际上很少有一线教师组织实习作业的教学, 没有挖掘出教材编排的意图, 空间几何体中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重点是 “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如果不实习, 教学就会变成真正的“纸上谈兵”。

其次, 本节课的实习有很多不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 实习内容过于简单 (只考虑课堂操作的便捷) , 考虑到课堂课时紧, 学生自主时间相对较少, 开放式教学没有发挥到最大, 应该补充一节室外建筑方面的实习, 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二, 教师的教育观念、 角色定位与教学设计理念尚有差距。 三视图应该在自学理论基础上放开手脚让学生探索, 重视实习作业的交流、展示和评价, 应有学生的成效检测。 从课后看, 学生大多会画三视图, 但绘制出的直观图不美观, 还有待提高。

3.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实践与反思

长期以来,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布置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學习兴趣,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笔者通过设计画一画、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等许多形式多变、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玩耍,在作业中学习。

二、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带给学生成就感

学生是有差别的,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分层的作业,使作业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的拓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一是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内容的作业与练习;二是要有一些变式练习,彰显作业的层次性和梯度,拓展学生思路;三是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与练习,才能创设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每个单元的词汇时,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将所有单词都掌握,而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黑体单词掌握就行。

3、分解难点,放缓梯度。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系统地设计出分步练习。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平较低的学生逐级而上,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完成效率,减轻疲劳程度,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收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教完动物的名称之后,我布置了三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画一画,写一写。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并在下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名称;(2)“写特征”。用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英文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3)以“My favorite animal”为题写一段话。总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思考、实践和运用。

三、开展交际性活动,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教师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的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很不容易独立完成,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如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后的练习、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种英语小报。学生们设计策划、查资料,各显神通,既培养了创新思维,又创设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会了与别人的合作。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英语模拟语境,互相交流,或要求学生合作表演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或唱一首英语歌曲等。

四、设计的作业要“花样翻新”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具有向往新奇、新鲜、新异的心理,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有“喜新厌旧”的天性,同一类型的作业做的次数一多,他们便会渐渐失去兴趣,而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1、布置有声作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很高,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相关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有声作业中可以体会语境,增强语感,了解英语词句的特点,为今后的“说”和“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探究性作业。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给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应根据进度,适时地布置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能充分激励学生聪明才智的、需要经一番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探究性的专题作业。例如,给学生一幅迷宫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线,并写下经过了什么地方,如何走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自我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它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文里的对话、故事进行会话、编曲创作等。

因此,我们只要把如何布置课外作业,这一看似简单的常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我们只要对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创新,致力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只要把课外作业融入学生切身的生活中,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就一定能开拓课外作业的新天地。

4.《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篇四

我所执教的《特别的作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本文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也可以看做是课文的补充读物,因此在教学本文的时候,我主要是想向学生渗透一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及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此文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警示语”。

在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理解“特别”的意思,从而对整个课题有一定理解,再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质疑来开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读书百篇,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只有多读才能领悟其中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学文之前,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只要在这个基础上,理解文本可成为可能。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让学生关上课本,抓住文本的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了读书只有多读,读通读顺才能理解,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学会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从而能从文本中得到由用的信息。

5.对作业布置的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教学中,我根据所讲内容在布置作业时给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任选三道题。这样一来,当然是加大了批改作业的难度,但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多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少了,讨论问题的人多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搞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害怕考试或讨厌考试的占32%,提议自己出考题或希望几个同学一起商量出题的占45%。以上数字多少可以说明当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到一定的层面时,一成不变的统一考试已经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了。这些数字又多少可以说明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愿望强烈,势不可挡。由此可见,考试的改革已经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我饶有兴趣地在这方面做了个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考题。单元考核时,放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编考试题目。用学生自己出的考题考试,其成绩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6.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六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二 第二单元(Unitthe Olympic Games)第一课时(阅读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下列单词,短语和句子。

A.重点单词:Greek, magical, volunteer, homeland, athlete, nowadays, gymnastics, stadium, responsibility, replace B.重点短语:be admitted as, as well, compete against/fo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n a regular basis

(2)能力目标:

A.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快速寻找文章细节信息(scanning)、归纳和总结(summarizing)等。

B.让学生熟悉奥运会,并能简述奥运会的基本知识。

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带着目标学习,带着任务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奥运精神,使学生更加关注奥运会,体验用英语在情境中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重点】

1)Get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an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2)G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2)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using English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课篇幅长,阅读量大,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合作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是词汇较难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和使用词汇和捕捉具体信息细节,充分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做到与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并且领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辅助手段:课本,多媒体课件,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ask :Fun Time 1.Enjoy some wonderful moments and please share with us what you’ve seen.2.Enjoy some pictures and try to name the buildings in the pictures.3.Check the vocabularies about sports Step 2 Pre-reading Task1: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 the content(内容).It is an ________ about __________ between _________ and ________.引导学生看文章题目和课文提供的图片,从而猜测文章内容。Task2: a quiz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o knows the most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Let the students have a quiz.Step 3 While-reading Task 1: Skimming The interview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Part 1(beginning–Line_35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Line_36___-the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2 Scanning for the specific innformation Items The ancient The modern

Frequency Every ___ years Every __ years

Types Only Summer Olympic Games Summer and_______ Olympic Games

Events Fewer _____

Athletes Only men from Greece From________ including ________ Places Greece _____________

Prize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Task 3:

Discussion: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Task 4:

Sentence practice : Write dow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 in sentence Example: In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there was only summer Olympics, while in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there ar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Task 5: Summary of the interview The Olympic Games are the biggest sports meeting in the world, which include two kinds, the ________and the ______ Olympics.Both of them are _____ every 4 years.All countries can take part if their athletes reached the ________ to the games.Women are not only _______ to join in but playing a very _________ role.A ______ ______ is built for the competitors to live in, a ________ for competitions, a large swimming pool, a gymnasium as well as seats for those who watch the games.It’s a great _____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The Olive wreath has been ________ by medals.But it’s still about being able to run ______, jump ______ and throw _______.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使用skimming(跳读),close reading(细读),summarizing(总结、归纳的能力)等阅读方法捕捉具体的信息,并根据任务中的一些关键词,捕捉特定的信息。Step 4 Post-reading Task 1: Role-play Work in pairs.One is a reporter from CCTV 5, the other is an athlete who has taken part in the 29th Olympic Games.Task2: Discussion in the text, Pausanias: That sounds very expensive? Does anyone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for a city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Why? Discuss about it with the help of mind map of Ex.3 on P11.在这个环节,教师会展示北京奥运会学生熟悉的一些情景和运动员,为对话练习提供素材,同时就是否要主办奥运会这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训练其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Step 5 Homework:

1.Preview the new words in the text and finish Ex.1,2&3 on P12 of Students’ Book.2.Prepare for the dictation of Unit1.布置作业,巩固落实训练,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

2、将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付诸实践,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来评价您的教学实施,写一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临时的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课堂发言和课后作业的了解分析,我认为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能够以谈论The Olympic Games为主体进行写作,并且不少学生在遣词造句和文章的布局谋篇上显示出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加强。

2.本节课突出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他们用所学的英语在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及交流的能力。

7.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七

(一)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作业自己做主

学生作业方式的改变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要转变观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 使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让他们成为作业真正的主人。

1. 制定作业规划

每个学期初笔者都要在所教班级进行作业情况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作业意愿, 以便制定作业规划。设计并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2. 结合教材、学生自选作业

如果能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自己到诸多习题“超市”中去精选适合自己胃口的、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习题, 作为课外自主作业, 就会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此时, 教师再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作业效果会更好, 也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 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以模块一第一单元 (Friendship) 为例, 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完阅读课文Anne’s Best Friend之后, 如果对课文的内容还不熟悉, 就可以先完成阅读理解题中的一、二大题, 即在文章中查找细节的练习, 真正熟悉课文后再去完成其他作业, 对于基础较好的中等生、优等生, 这两道题目就可以不做, 而去思考其他的练习题。关于文章主人公与文章主题的习题部分可以让中等生选做。关于句子的深层含义、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等内容, 则可让优等生完成。

3. 抓住重、难点, 学生自编作业

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明确各单元的知识要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 自编相关的习题, 编好后可以自己填填答案。也可以互相交流, 互相测评, 这样的课外作业, 学生兴趣倍增。自编作业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机械性的识记题, 也可以包括一些较深层次的主观性思考题, 还可以包括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或与本文写作特点、语言特点一致的课外语段等。编写作业前, 学生必须先熟悉课文, 编练习是对文章重点难点加强巩固的过程, 编后的自我测试或互相测试实则又是一次复习, 一举多得, 学生也不会觉得厌烦。例如, 学完一篇阅读课文后, 就可以安排学生运用所学的单词编成小故事, 然后挖掉一些关键词让同学填上, 这样的练习对编题和做题者理解和巩固新词都很有帮助。

(二) 作业批改多样化,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根据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和布置的作业,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批改方式。教师定期进行作业批改情况评估。

1. 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 学生对自己在“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的作业先做出判断、检查, 发现错误立即做出记号并及时改正, 然后由同桌互相检查批改情况, 最后将情况汇报给教师。这样做一是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能起到督促作用, 帮助他们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自我评价能力。

2. 互批互改

即同桌将作业互相交换, 相互判断对错, 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 然后还给本人。同桌再讨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最后,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阅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在互批互改过程中, 倡导学生相互做出评价性的批语, 概括地指出作业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界定作业中具体问题之所在, 给以细致的指点等。

3. 小组批改

作业批改小组通常以4~8人为宜, 最好是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 教师要提出批改要求, 由组长主持, 先以某一个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 大家逐题研究, 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 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紧接着逐个自批、互查。组长采用“轮流执政”的办法。包括基础较差学生在内, 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在学困生当组长期间, 教师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 尽量为他们“开小灶”, 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 而让他们失去当组长的机会。小组批改这种形式的主要好处有: (1)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2) 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 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 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 善于追根究底, 敢于据理力争。

4. 定期评估

在自主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展开作业定期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自查和互查, 后阶段的目标和要求或建议等。这些信息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目标意识和培养反思习惯, 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设计并安排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 结合教材, 提倡合作式作业, 做好项目学习

新课程使学生面临更多的探究性作业。高中英语教材在每单元都安排有项目学习的任务, 这些练习大多数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 需要学生之间密切合作。所以, 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倡合作作业。合作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增进认识与理解;有益于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反省, 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与做法做出比较, 自觉地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例如,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项目是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友谊的诗歌、谚语和故事, 并出一期相关内容的报纸或举行这一主题的晚会, 要完成这一项目,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 学生们必须主动参与, 投身于作业中。

(四) 帮助学生建立作业日记, 共享作业成长经历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建立作业日记可以帮助他们记录作业过程中的感受、体验, 分析自己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同时, 学生的作业日记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策略调整和实践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

(五) 结语

8.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八

一、“以易开篇”,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通过对五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调查发现,70%的学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要让他们养成预习习惯就不是一触而蹴的,如果是要养成高质量的预习习惯就更加不容易。它是一定要通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渐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诀学习法》中的第一条所说的那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不但注重预习作业的难易程度,还很重视预习作业量。从预习作业的量来讲,教师也要把握好,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我力求让学生能在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不宜过多过复杂。因为如果预习内容过多,过于复杂,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非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反而打击学生的预习心理,所以预习内容的量要适中,同时遵循着由易到难的一个规律去设计第一课的预习作业。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一个多学期以来,不论是哪一课的老师布置预习的项目,学生的完成率都是100%,认真的态度的也是100%。

二、“以赞为辅”,增强学生认真预习的动力

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欲望。因此,每学习一篇新课,我都坚持让学生课前在家完成一份课题组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并让家长在孩子完成预习作业后再检查并签名。我会在课堂一开始就拿着一张贴有50多朵小红花的红花纸下到每位学生身边检查,如果都做到了以上两点的学生,则有奖励一朵小红花,每课一朵,学生再把领到的这朵小红花贴在该课预习作业的课题旁边,以此不断积累,课课表扬,课课奖励。到了学期结束,合计红花得满的学生则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礼物,未得满红花的学生奖品次之。学生听到这个规则,非常高兴,也对此非常有兴趣。因为是有一课一朵的小红花的激励,又或许有持之以恒的完成预习提纲后的学期末的礼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有效预习的积极性,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了。

三、“以预促读”,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安排预习,如何使学生的预习更为有效,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有的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过于随意,没有以教学为纲,不注意单元导读的内容,更不注意让预习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层面上来。因此,学生的学习比较受限,很多只拘泥于课本,但我认为教师还可以借助预习这一平台,为课本内容与课外书籍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预习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一次次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久而久之就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这样的预习为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架起了一座有趣而有效的桥梁,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课前预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预习。

形成一个“以预促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讲”的良性循环的过程,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以预促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翻开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教科书里的每一个单元,它都是一个完整又相对独立的个体,从单元导读——课文学习——百花园的习作,它们三者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巧妙且重要的关联。因此,语文教师应洞察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导读为引子 ,以新课为契机,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中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层层推进,为学生能更轻松地写百花园的习作做铺垫。

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内容上,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新课的学习要求以及习作要求精心设计整个单元每一篇新课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一些习作的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写法,帮助学生在写单元作文之前做构建习作蓝本,做到胸有成竹。

9.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九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因此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再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 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当然教材害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及有关公式。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一般母r表示。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3、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1/2。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书,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93……,实际应用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6、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者C=2πr。

7、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S=πr

10.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设计

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鲜明特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绪,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楚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11.语文教学中布置实践性作业的做法 篇十一

一、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是优秀文章,诸如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叙述感人至深故事的文章,阐述深刻道理的文章,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还有精典的古诗词等。教师可在课文阅读、理解基础上,利用课本素材,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儿童都有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按描写路上景色: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浏览顺序来叙述,并且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几方面写是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的。学习该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方法写一次游览某地的文章。

2续写。这种做法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结尾写那个人修补了羊圈,那么后来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3改写。儿童的创造力是丰富的,他们会对一些内容产生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学生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改变文体。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春季的美丽景象及儿童捕蝶时有趣、浪漫的情形,学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既深化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领会古诗词的精妙之笔,又适时进行了练笔。

二、给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自由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读好书,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吸收更多信息,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首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读课文。从阅读实践中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朗读、默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小学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阅读时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训练不同的阅读能力。

2阅读时,让学生勤思考。布置学生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一般说来,对一篇课文而言,为了了解作者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重点是什么,应以作者思路为线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通过此项作业的完成,能有效地梳理文章思路,水到渠成,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3阅读时,让学生多质疑。在读书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如读《落花生》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对“议花生”写得详细,而对“种花生”、“吃花生”写得简略呢?通过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道理,所以“议花生”写得详细。于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

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课文内容,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如上《草船借箭》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回。

2课后结合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邱少云》后,学生被邱少云那种为了战斗胜利,严守纪律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再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战斗的背景。深入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想想烈火中的邱少云会想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人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山行》、《江雪》后,在班上开“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择最喜欢的形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

2大胆创新,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一种负担。因此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改编课本剧,成语接龙,校园模仿秀、创编故事,设计广告等。如:学习了寓言《南辕北辙》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出哪一组演得好,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12.教学反思提升实践智慧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教学反思,实践智慧

1 教学反思:现代教学的新思潮

1.1 教学反思的缘起

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再认识。John Dewey最早将“反思”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他凭借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理,这些推理经过检验并作为后来进行思维的依据。

我国学者熊川武认为,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寻求更新、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的优化。正如内尔·诺丁斯的观点,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

基于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教学反思便以关键词的身份挤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被大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1.2 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内隐性,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蕴涵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它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取向、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构建等。其次是批判性,教学反思强调将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察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监控和教学监控。再次是顿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积极地构建、回顾和关照,或受他人言行启示,或受新理论的启迪,使自己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产生顿悟。最后是发展性,教师的专业生活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它要求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借助自己与他人的经验以及各种理论原理的分析,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实践智慧:活化的教学资源

2.1 实践智慧的提出

实践智慧早在二千多年前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意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使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实践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失去了它应有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问题的出现,实践智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智慧是没有普遍规则可循的应用型教学资源,它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具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探寻和摸索。我们可以把实践智慧看成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关教学事件的理性的直觉体验。

2.2 实践智慧的特征

实践智慧做为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天然的优势。第一,动态生成性。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力因素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随时随地处在一种变动状态;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变动不居。这种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第二,内在缄默性。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实践智慧在教学活动中是以隐蔽的方式发挥作用的,面对不断变化、生成的实践智慧,我们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第三,个体独特性。首先,教师个体成长的环境、经历、所受的教育不同;其次,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实践智慧总是烙有个人的性格、气质等鲜明特征。第四,特定情境性。任何教育的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中发生的。教师不是置身教育情境之外的,他不仅是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而且是教育情境的调控者。

2.3 实践智慧对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也非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一方面,实践智慧渗透在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中,从而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智慧将理性原则的普遍性与经验感觉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使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和价值自觉,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实践智慧的形成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内在价值以及自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3 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意义

3.1 教学反思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使教师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通过反思使感性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理性的力量,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通过反思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而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又保证了教师反思的深度及反思的效果。教师的这种自觉的反思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获取实践智慧的重要来源。

3.2 教学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缄默知识

斯藤伯格把缄默的知识定义为“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环境一般不予支持其传递的知识”。由此可见,缄默知识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的。又由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又具有个体性、复杂性、即时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要想顺利的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丰富的实践知识来指导与调控,这种实践知识就只能由教师本人在特定教学情境和反复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去构建。这种由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建构的个性化的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关键所在。

3.3 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决策能力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对长期教学实践自觉反思的结果。通过反思,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的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反思,使教师能够有机会对已有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对影响决定的因素进行评估,对新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是提升教师决策能力的关键。而教师的决策能力又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反思对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

[3]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2).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5]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13.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善》这一课,回故你以前的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你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

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初中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就美术课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差能力,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线条的变化,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学生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使学生完成有创意的飞行器,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设计制作的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14.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十四

平果县城关初中

黄艳勤

内容摘要: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通过合唱的排练过程中去激发学生愿意牺牲自己所有个性来为整个合唱队服务,达到了在与他人完美配合的基础上缔造出和谐共性的完美声音。

关键词:合唱教学 综合音乐素质 个性 共性

合唱教学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课堂中我也侧重了合唱方面的教学。在这次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合唱排练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1.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差,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男生声音的变声期给我们学校的合唱队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2.在二声部合唱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二声部的学生就容易跑到第一声部去,唱唱着就只有一个声部了。

3.学生对于合唱的概念十分淡薄,甚至误以为合唱就是齐唱,或者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就有点部队的拉歌形式。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原因,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先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一开始不要急于唱,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合奏”训练,即分声部拍出自编的节奏谱。

一些很简单的节奏,学生容易掌握。目的是让学生听“合奏”的音响效果,训练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

要让学生知道合唱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不是看谁唱得响、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我们应让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有自己判断的能力:(1)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2)个人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最简单的检测办法就是听到自己演唱的同时也听到别人在演唱。

2.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完全理解并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例如(1)“慢吸慢呼 ”即“闻花”让学生用自己的鼻子去闻闻花香,要慢慢地闻,并告诉他们腰腹部位是否装满了香气,用手摸摸看,然后象气囊放气发出“呲”声,告诉他们发出“呲”的时间越长就越好。(2)“快吸快呼”即“狗喘气”这个练习来起音,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腹部肌肉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丹田”之气,尤其在高音起音时小腹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3)利用腰部的力量来起音,可做几个咳嗽来体会。

3.培养唱谱能力。

由于合唱各个声部的唱名不同,相互比较容易分辨,所以应在学生掌握歌谱以后再教唱歌词。在唱谱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快慢、情绪等问题。

4.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合唱的音准问题较为复杂,大多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副旋律的音准和音程。在听准唱准的基础上出现单音和声音程,如:教师先弹出“1”,再弹出“3”,听清了,唱准了,一起弹出“

3、1 ”,分声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高唱一唱。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然后要求“唱一听二”,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和配合意识。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唱,这样声部清晰可辨。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

在合唱训练中,要使学生唱出来的声音做到自然、流畅、圆润。而不是矫柔造作,僵硬、刺耳,听起来不舒服。要有一个和谐、统一较完美的声音效果。

1、首先要改变那种用脖子喊歌的习惯,指导学生轻声唱。2、练习唱“U”音。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喉头不要动,位置要统一。然后进入“O、a、e、i”各音的训练。练习这五个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都能有个正确的发音,即有个正确的咬字吐词的基础。

3、用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获得头声。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即指导学生找闻花香、打哈欠的感觉。

4、音量、力度的练习。在能轻声和谐统一地歌唱的基础上,可作音量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练习。可以用渐强的唱法来进行。

5.“先难后易”和“平行”教学。

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往往是先入为主。特别是对其所熟悉歌曲的第一声部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对此,可在教学之初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待学生对第一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二声部。

总之,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所以合唱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过程,排练合唱作品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原则,尽可能选择学生较为熟悉和喜爱的优秀作品,通过合唱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附教案

——《红星歌》

一、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和排练《红星歌》活动,能与他人合作,运用轻柔的声音、准确的音响演唱自己的声部。

2、能正确理解指挥的手势变化如强、弱、渐强、渐弱、特殊、换气等,并在演练中做出灵敏快捷的反应。

3、能主动参与对本作品艺术成就等内容的讨论、探究活动;对他人的演唱和指挥做出评价;能与同学一起,对歌曲做出艺术处理,提出有益建议,使合唱的排练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重点:

各声部要达到合唱效果要求。

四、教学难点:音准,节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推举的合唱队指挥与老师共同组织学生对童声合唱的艺术性展开讨论。

教师活动:参与交流。2.感受与比较:

学生活动:1.学生指挥者介绍《红星歌》的背景,并范唱。2.听赏《红星歌》。3.分组进行比较性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1.电子琴伴奏。2.播放《红星歌》。3.参与讨论、解答疑惑。

3.气息练习与发声练习

学生活动:1.指挥组织同学:2.缓呼缓吸练习:3.头声位置练习:4循环呼吸,渐长渐弱练习。(曲谱略)

2.指挥对练习提出意见和要求。

教师活动:以场外指导或普通合唱队员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建议性意见。4.歌曲学习(曲谱)

学生活动:声部长带领本声部学生识谱试唱,并对歌曲演唱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如:1.音色的统一;2音高的准确;3歌唱状态与声音位置;4换气;5咬字的正确;6情感的把握等。)

教师活动:到各声部巡回指导。5.曲谱演唱与评价:

学生活动:1.各声部独立演唱,其他声部的同学进行评价。2.进行多声曲谱演唱练习。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指挥评价。

教师活动:1.启发引导评价方向,参与评价,对评价情况记录。2.引导学生从音准和音量的均衡、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和谐等方面进行评价。

6.词、曲合练:

学生活动:1由个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2.多声部合唱复习巩固。(歌唱前指挥者提出有关要求,如:1.口型。2.句头喷口要柔和一些。3强调上节课同学提出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意见,避免重新出现。)

教师活动:聆听赞许,发表提示性或建设性意见。7.艺术处理:

学生活动:1.学生指挥者安排合唱队以声部为小组分开讨论、商量对歌曲做出的艺术处理,并由声部长指挥本声部队员试唱、试听并形成演唱方案。2.声部长分别向指挥提交本声部的艺术处理方案,并在全班发言、诠释,与大家共享。3.学生指挥安排各声部长交流个声部的处理方案并按上述方案指挥演唱一遍。4.学生指挥征求大家意见,确定最佳处理方案,并指挥合唱队有表情地展示演唱。

15.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篇十五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以友相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的一节课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认真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的“多言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的方法.进行导入情感,激发话题,引导提问,归纳总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二、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反而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有时偏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实验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改进和创新.

四、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对学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演示“用气筒给可乐瓶打气”实验,提问:“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同时瓶内为什么出现白雾?”,本意是希望学生回答:“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而另一位学生却说:“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于是我精心设问:“你知道白雾是一种什么现象?”,学生答:“液化”,“液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我紧急着追问.学生答:“放热”.“放热后内能怎么改变?”我又问.“减少”学生回答.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还有我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练习来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再现机会.这样他们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五、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历史文化链接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比如,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的一节课中,多数学生在改变冰块内能的学生动手实验中,大部分学生想到了:用酒精灯加热,放在室内自动熔化,放在热水中熔化等一些常见的方法.但也有小部分学生想到了:用两块冰互相摩擦,用玻璃棒搅拌……等,也能使冰块熔化.从而得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六、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我国以往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而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所以我们的教师会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在题海中迷失了自我,于是社会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

我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的一节课教学中不是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而是着重培养了各种能力.一些学生,在某些时候或某个方面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思视野.也许这些学生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所以我们在评价某个学生时,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科学地、全面地、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丹东, 刘炳升.中学物理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6.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写作自由;口语交际;写作兴趣;贴近生活;走向生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起作文,我想给大家介绍一首小儿歌,“作文是什么?作文是说话。作文是什么?作文是写话。心里想什么,口里说什么,口里说什么,本上写什么,说真话,不害怕,说得好,写得好。”这就是一首作文儿歌,读起来简单,细细体会,说得实实在在。句句真诚。还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就其头脑来说,都是诗人。”那么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诗”兴大发呢?

一、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

1.让学生选择写作,而不是让写作选择学生.我们总是习惯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老师的命题已经定了作文的调调,如果按照老师的意愿写文章。就有可能得的高分,如果过多的展示自己,喜欢表达独特的感受,思考等,就有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由于过多的受中考作文的影响,;老师把作文作为唯一的训练模式,不少语文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学生。不要拿自己的作文开玩笑,不要写出格的作文,要写平衡的文章。学生的作文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个性,学生也就写不出好文章了。为什么不让学生去选择自己的写作呢?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更多自由写作空间呢?学生需要更多的心灵表白,需要把自己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更加自由的写作。

2.让大家参与命题,而不是仅有教师命题。我认为学生在作文时最怕就是命题作文。从教学实际看,教师命题虽然比较符合学生情况,但学生爱写的,容易写好的却不多,这是因为教师命题存在较大局限性,教师往往站在个人或成人角度命题偏多,能考虑到学生的东西太少。命题应当有教师命题,适当向师生共同命题过渡。如果学生有了命题的主动权,那么他作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近几年,话题作文盛行,其实就是因为话题作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命题权。教师选话题,圈范围,学生定题目,有一定的自由度,至少不会被老师说成跑题了。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己命题,可能还要更加自由。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集体命题,还可以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

3.让写作走向生活。而不是让写作提在课堂。传统的作文题一般分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然后,学生做作文,交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让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结果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题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而当前,很多学生在比较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沦落到了几乎没东西可写的可怕情形之中。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写作的重要源头。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然滔滔不绝地无穷无尽的流出来。这正是叶老师给我们指导学生地正确指导思想。

4.让学生参与批改,而不是让学生远离批改。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室批阅讲评,学生处于被动挨批地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当然,教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让学生修改,取长补短,这也是一种互相提高的方法。

二、联系——不让写作孤独行走

1.加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鼓励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应用阅读中形象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说加强联系,不是说一读就要写,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阅读和写作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系,不可能一一对应,但有可能相互影响。我觉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属于孩子们的图书室(阅览室),可以方便学生课上、或课余时间有机会去看书,这样的场所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教育期间应知的课外知识,培育了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大量的阅读和课外自学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口语交际有时实际上就是口头作文,跟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学生能做到有话可说,就能做到有话可写。

2.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写作。综合性活动设计与单元作文知道教学严重脱节。教师的急功近利的想法也导致了综合性活动流于形式,反正考试没有考,何必浪费时间,折腾学生呢?因此使写作教学陷入了无序化,今天讲描写,明天讲悬念的设置,再后天就随便找个内容来讲写作指导,试想这样的指导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吗?我建议应该让学生多阅读杂志,多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报道,留意热点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每天定点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学习写作。首先,这种的学习态度就是错误的,难道长大了不当科学家,就不用学习文化知识了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只有从小努力学好了各方面的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2.分层要求,树立信心,培养作文兴趣。降低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在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的指导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考虑些什么,再考虑怎么写,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及时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3.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有心人。作文要厚积薄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因此,我班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读到好书向全班推荐。观察和思维使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就没有作文能力。因此,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极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写作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令人深思的。因为,我们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变乐,由被动便主动,有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最佳贡献获奖感言下一篇:新浙美版__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