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作文(精选20篇)
1.“音乐”生活作文 篇一
几朵灰白的云在空中慵懒地飘浮,没有明确的去向,难道是和我一样,经受了曾在学校疯狂奋斗学习掀起的头脑风暴?身体中注满了疲劳,背负着灌满铅一般的书包,回到家中!
是脑子里极速飞驰的几何思维?是abcd疯狂的单词魔咒?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病毒?还是光和声音各种科学逻辑的贯穿?我的脑海里仿佛在汹涌地翻滚,爆裂地喷溅,何时才能让自己平复下来?于是,我拿起手机点开音乐播放器,将“我的歌单”进行循环播放!
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在耳边响起的,时而是激昂、节奏感强烈的摇滚乐,让我迷乱不定的心灵跟随这动感的韵律一闪一烁;时而是舒缓平和、情感澎拜的抒情曲,让我急促不安的呼吸融合进这样一沉一浮的稳态之音;时而是变幻莫测,愉悦感十足的纯音乐,让我感觉对生活的许多不解都化成了一道道七彩的光 ,幻化成一双双天使的翅膀,冲上蓝天。
一阙阙美妙婉转的音符,如从阴暗的草丛跳出来的明亮光芒,顺着我的听觉,将那美好宜人的音色洒满我的大脑皮层;一波波动听感人的音律,如从死一般寂静的夜空刺出的带着绚丽光尾的星,抚摸着我的听觉中枢。我头里的脑浆 ,也似乎平复了下来,在倾听这一曲曲歌,跟随着摇晃的身子,沉浸在金色阳光般美丽的音乐中。
望着窗外山一座座,斜靠着聆听一首首歌,陶醉在音浪中的我,遗忘了疲劳,遗忘了紧张,遗忘了忙碌,遗忘了生活、学习所带给自己的这些那些烦恼……
是古代诗人吟唱的乱诗迷人?还是体育课上恶魔一样千米跑的恐惧?又或者是书法课上鬼怪般的妖娆字体让人无奈?还是条条熏人的道德法规给你束缚感?其实,你的生活需要音乐!
坐捧音韵,且听一首歌!
2.“音乐”生活作文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的音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重点顺应世界儿童音乐改革浪潮经历了三个重要转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焦点主要是儿童的音乐概念发展;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焦点主要是一般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对国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反思, 而素质教育成为90年代教育的新视点[1]。在这改革开放后的二、三十年里, 中国儿童音乐教育观念已逐渐成熟, 教学模式日渐更新, 教学内容日趋合理, 教学方法亦呈多元化。在此过程中, 以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德国的奥尔夫、日本的铃木镇一等为首的国外优秀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与发展亦为上述成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纪伊始,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 (OMEP) 和中国学前教育界已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与审美是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对知识世界和规范世界的批判之下, 热切呼唤儿童艺术教育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 让枯竭冷漠的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来, 让它获得源头活水, 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还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2]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领域, 并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各个领域并非各自分立, 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除了有其艺术教育的功能之外, 在不同的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还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个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3]。相比较于传统的艺术教育,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人文内涵以及其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方面均有极大的改变。其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上更为关注帮助幼儿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美的收获以及成就感,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乃至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期培养审美能力, 强调自我表达, 最终赋予幼儿满足感与成就感。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提出应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此契合绝非朴素意义上的相同或结合, 表现为内容具有生活性、形象性以及愉悦性的特征, 强调内容本身是否隐含强烈的人文精神及与其他领域是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形式上则具有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等特征, 其更为关注儿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能自由感受生活之美, 更能超越常理与常规, 以卓越的创造精神来创造生活之美。
其实这本不是新鲜的话题, 早在古代《吕氏春秋·古乐》便有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 实处空桑, 乃登为帝, 惟天之合, 正风乃行, 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 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 以祭上帝”“帝尧立, 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听凤凰之鸣, 以制十二律”。可见聪慧的古人早已发现模仿是音乐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音乐赖以实现的物质材料——声音——本身是先于音乐而存在的。模仿若天然的教育带领人们感受自然的音响, 向自然学习。此外, 人亦是相互学习, 例如《淮南子·道应训》中论述了音乐的起源:“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即人们是在共同劳作的过程中为发表意见方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可见音乐本是来自生活, 如美学家滕敬尧教授近年来所提倡艺术教育的“创生观”, 即创造从来都是“有众生有”,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回归儿童生活, 还要充分切实地利用本土文化, 达到同质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近年来以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研究人员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所持的基本立场:从“生态和谐”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出发, 力争将“自我中心、相互对立、强调孰轻孰重的状态”, 转化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强调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并具体地提出:1) 适当的知识技能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2) 完美的艺术作品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媒介;3) 高主体性参与的实践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4) 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一切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返回到了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轨道[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无疑为这一新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 上述改革的立场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无一不贯穿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 新课程的实践也很大程度地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于此,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自身所蕴含的生态性、自主性、开放性、即兴性等价值特征已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所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原本的音乐”。关于此概念的特点是以奥尔夫先生本人的解释为蓝本的前提下, 众研究者具有的共识, 即民族性、根源性、实践性、综合性、即兴性、音乐性。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具有时代的意义, 即音乐的教育不再囚禁于古典音乐的藩篱, 音乐的传承不再局限于纸质文本。基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像是帮助儿童重返音乐艺术诞生的元年, 感受那来自自然纯朴的音乐, 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是对音乐的发生与发展历程的复演。
卢梭早在18世纪便提出“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一精彩而具里程碑的命题。现代音乐教育则在儿童音乐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体化。“音乐始自人自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立论点。因此他认为儿童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听众。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倾听自己”, “从内心出发”, 从“玩和奏”开始。而奥尔夫的歌唱、演奏、舞蹈、形体合为一体的音乐教育行为也是基于对儿童感受音乐后主动表现的观察[4]。他认为:“不是音乐配合某一动作, 或是动作配合音乐, 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的。”[5]
1980年, 亲赴德国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廖乃雄教授将此教学法首次介绍至国内, 从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开始在中国进行漫长的本土化之旅。在这30余年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幼儿园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它给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界秉承了数千年的重技能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远没有消退, 在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其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冲破文化的坚冰把握改革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力度, 如何让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合理的本土化, 乃至如何正确地理解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精髓——“原本的音乐”……
三十载春秋已过, 今日不同于往日。幼儿园教育改革已然开始, 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给予了新的启示。幼儿园音乐教育即将回归生活,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富有生态教育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到底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被正确地认识, 合理地使用还是流于表面效果和形式上的模仿乃至“被全然误解地使用"呢?
参考文献
[1]许卓娅.20世纪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概述[J].早期教育, 2001 (03) :8-9.
[2]黄进.生活·生态·创生:“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早期教育, 2002 (11) :10-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4]杜悦艳.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
3.音乐生活 逝去的音乐 篇三
没有其他流行乐队能与Westlife卓越成就相提并论。他们12年来一直处于流行乐界的顶点,全球范围内售出了超过4500万张唱片。光在英国,他们就拥有10张多白金唱片,惊人的14首冠军单曲(仅次于猫王和披头士)。他们也获得过无数奖项,出现在世界各地众多杂志封面之上。他们是有史以来唯一4次获得“年度最佳单曲(Record of The Year)”的艺人组合,其他顶级奖项包括两项全英音乐大奖(Brits)和两项欧洲MTV大奖。Westlife同时还是演唱会最卖座的艺人组合,他们以这一数字——惊人的23场,在温布利体育场记录中保持着“举行最多演唱会的艺人组合”这一头衔。
不过,随着后来竞争的加剧,Westlife的人气也大不如以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组合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正当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他们的时候,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成立14年的爱尔兰流行组合西城男孩(Westlife)在官网发布了解散声明。
2012年告别巡回演唱会后,尼基·伯恩(Nicky Byrne)、尚恩·费兰(Shane Filan)、马克·菲海利(Mark Feehily)和奇恩·伊根(Kian Egan)四位成员将正式各奔东西,各自开始新的历程。
在声明中他们说:“今天在此宣布,我们计划在今年圣诞节的金曲合辑发行和明年的告别演唱会之后分道扬镳。一起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成长岁月后,这是全体乐队的一致决定,我们想要好好休整一番,然后尝试新的冒险。我们认为金曲合辑和告别演唱会是与歌迷一起纪念音乐生涯的完美方式,我们很期待能尽快在演唱会上与歌迷最后一次相聚。这么多年下来,在我们心中的西城男孩早已超越了乐队的范畴,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感谢一直陪伴我们走过音乐旅程的广大歌迷,你们也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1998年乐队成立之初,我们从没想过会相伴14年,这是我们每个人成真的美梦。
美丽的绿色国度,美好的青春时光,花一般的传奇被四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越写越灿烂。毫无疑问地,Westlife一定还会拥有好漫长好绚丽的未来。
4.音乐·生活作文 篇四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我都非常喜欢。但最常听的音乐便是《You Can Be My Girl Friend》、《重生》、《梦》、《YOUNG》了。古典音乐听后让人回味无穷,现代音乐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了医院,我躺在病床上,心情十分不好,还摆着一张臭脸。妈妈看我心情郁闷,便拿出手机,随手放了音乐。听到音乐的我,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了很多,于是我请求妈妈:“妈妈,能不能让我一直听着音乐?”也许是我生病的原因,妈妈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从那以后,我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听音乐。
有一次,弟弟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导致弟弟晚饭也没有心情吃。我便安慰弟弟说:“爸爸批评你肯定是你错了,如果你没有做错事情,他就不会对你大发雷霆。所以,反思之后,就去吃饭吧。”见弟弟无动于衷,我就想到了之前治愈我坏心情的“良药”。于是我蹑手蹑脚地去了客厅,小心翼翼地拿来了妈妈的手机,我快速地搜索着音乐,尽量把音量调到最低(怕爸爸听到收手机)。当音乐放到第三首的时候,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弟弟之前绷紧的神经,现在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5.音乐生活作文 篇五
午后,我喜欢一人静静坐着,惟独有一首歌曲的韵律与我相伴,那时我的心是最清澈的,就仿佛是坐在一叶小舟之上,随着水流漫无目的地漂泊在湖中,随清风自由舒展……
前段时间的音乐综艺节目很多,音乐风格也各有所不同,但我并不喜欢所有的风格,就如每一次听至摇滚乐,心中并不是激情澎湃,而是心烦意乱。有时听到歌手撕心裂肺的嗓音,恨不得悟住耳朵。
一次偶然,让我真正明白什么才是音乐。他是常石磊,那一天我正巧听到了他的一首《哥哥》。
他是一个用心歌唱的人。一开始听到他的歌,声音并不是很出众的,他写的歌不需要太多的渲染,但是你闭上眼,马上就会在眼前浮现出一连串的画面。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感染着你,就犹如那桂花的芬芳,你却寻不着这芬芳的源头,这样恬淡静谧的歌声,才是最自然、最动人心的歌声。这样美妙的旋律如流水一般缓缓滤过我的心田,我的思绪也随这股溪水,去向了远方……
直到我听完这整首歌曲时,才发觉眼泪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襟,我似乎从来也没有因一首歌如此感动。
音乐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一点感触,更为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每当我的生活有种种不如意时,那一曲小调总是来得恰到好处。每当此时,我的悲伤惆怅都会悄悄地融入这乐曲之中,洗去那些不快,又重获了对生活的信心。
此时音乐便触动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净化。
6.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六
记得有一次,跟同学闹了别扭,回家后心情异常烦躁,静不下来。便拿出手机戴上耳机,在自己的小书坊里静静的听着节奏舒缓的音乐。慢慢的,我不满的情绪,烟飞云散,渐渐冷静了下来,心灵仿佛被纯净而悠扬的乐声进行了一次洗礼。第2天我找到那位同学,诚恳的道了歉,那位同学也承认自己的不对,我们和好如初了。
还有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我泪丧得看着数学试卷上那一个个鲜红的叉叉和那个触目惊心的分数:79。我悲哀地想:哎,回家得尝一尝“竹笋炒肉”的滋味了。果然不出所料,妈妈在对我进行了一次暴风雨般的口水洗礼后,呵令我到房间里关禁闭去。我扑倒床上,愤愤不平,本来嘛,那次考试的最后5题全是奥数,能考到85分以上的就都是“天才了。我想着想着,眼泪就不自主地掉下来了。我拿出手机,听着《造亿万吨光芒》,情绪渐渐高昂了起来:没错,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站起来,也能继续奔跑!听着听着,我站起来,认真整理错题,努力分析错因。我相信:只要我不退缩,不害怕,总会成功的!
7.“音乐”生活作文 篇七
一、安波
安波 (1915-1965) 作曲家, 民族音乐家。山东省牟平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先后任东北文工团团长、鲁迅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和音乐部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驻越南民主共和国文化专家、缅甸联邦教育部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工作部部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会理事等职。1964年, 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安波的创作活动始于30年代末, 作有歌曲300余首 (已发表140多首) , 秧歌剧、歌剧等多部,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使命、人民的呼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仅1938年, 一人就搜集民歌200余首, 获得“小调大王”的称号。其中, 最受欢迎的是秧歌剧《兄妹开荒》。在这部作品中, 安波创造性地运用陕北的民间音乐, 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 对秧歌运动的开展及新歌剧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1964年, 他在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任编导和音乐组长, 大胆地将诗歌、朗诵、歌曲、舞蹈、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描绘了辉煌壮丽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画卷。
1945年抗日日战争胜利后, 任东北“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总团长、“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务, 在紧张的战斗和工作之余, 创作民歌联唱《人民一定能胜利》 (安波词)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安波词) 和儿童歌舞《秋收歌舞》 (路文、张凡词) 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他担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长、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安波一生创作约有300余首歌曲, 多事他本人创作歌词, 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题材充分的反应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 给我们后来的研究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安波创作思想的灵魂是“人民”和“生活”。他勤奋好学, 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文学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又熟悉英语、日语、鳄鱼等多国语言, 他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 既出色的完成各项领导工作, 又对音乐各个领域积极的进行研究、探索,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 安波对中国50、60年代的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李劫夫
李劫夫 (1913-1976)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名李云龙, 曾用名李捷夫, 吉林省农安县人。1948年来到东北, 先后担任“东北音工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 东北“鲁艺”音乐部副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这时期是李劫夫歌曲创作的高峰时期和成熟期, 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歌剧《星星之火》、歌曲《歌唱咱们的新国家》、《摇篮曲》、《哈瓦那的孩子》等120余首, 以及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送瘟神》、《娄关山》等57手作品。1964年出版了《劫夫歌曲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举行了“劫夫歌曲作品音乐会”。1971年因政治原因隔离审查, 1976年12月17日于沈阳病逝。
李劫夫音乐创作的体裁几乎都是歌曲, 其题材内容的丰富可视为一部中国从红军长征到“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历史画卷。有反应长征壮举的《忆秦娥·娄关山》, 反应抗日文化团体的《西站团团歌》, 歌颂抗日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东北抗联英雄事迹的歌剧《星星之火》, 反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我们走在大陆上》, 以及反应“文化大革命”的歌曲。
李劫夫的歌曲可视为中国式的歌曲风格。他多年积累了山东、陕北、山西、东北等北方地区大量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 再次几点钟凝练成神采飞扬的旋律, 构成了典型的中国歌曲风貌。他一生作有2000余首歌曲, 现存有600余首。他以平凡的音乐才能, 于50、6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哺育下成为一个成功的作曲家。其创作歌曲既继承了聂耳、冼星海的革命音乐创作的创作传统, 又使传统革命歌曲模式通过社会主义群众歌曲形势得到新发展, 其丰硕的创作成果, 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瑰宝。
音乐家安波、李劫夫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来到东北, 在严峻的东北解放战场上, 他们用音乐鼓舞广大军民的斗志, 为东北的解放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皆进入领导岗位, 他们兢兢业业, 鞠躬尽瘁, 把毕生的精神和力量献给了东北音乐的创作事业上。
参考文献
《东北现代音乐史》, 凌瑞兰,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
《鲁艺在东北》, 郝汝惠, 沈阳市, 辽海出版社, 2000年
8.用音乐装点生活让生活如花灿烂 篇八
一、合理选择音乐,促进幼儿快乐生活
(一)、从力度上进行选择
力度在音乐中主要表现为音量的大小,是幼儿对音乐情绪的判断之一。人们讲话往往越激动、越紧张,声音就越响,反之亦然。同样,在音乐中强的力度常常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中等的力度往往表现一些亲切、温和、诚挚的情感,弱的音量则可表现宁静、神秘等。所以,我在让幼儿收玩具时就会选择一些声音较大的音乐,并将音乐的音量适当放大,让幼儿体会一种紧张感,从而加速收拾玩具;而在幼儿进餐时,我又会选择一些声音较弱的音乐,并将音量适度降低,让幼儿在安静的气氛中悠闲的进餐。
(二)、从节奏上进行选择
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通过在不同活动中选择节奏速度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幼儿体会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欢快活泼、节奏又不是太快的音乐,像是《娃哈哈》《粉刷匠》等音乐,幼儿就会高高兴兴的玩游戏,并且遵守秩序;而在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则会放一些舒缓轻柔、节奏较慢的钢琴曲或是古典民乐,像是《摇篮曲》《雪绒花》等音乐,幼儿听后会渐渐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轻松入睡。
二、用心感受音乐,培养幼儿一日常规
幼儿一日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那么,我们在一日常规中融入音乐,让幼儿用心感受音乐,那么相信会使我们的幼儿一日常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寻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然后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内涵,熟悉旋律、风格、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幼儿熟悉音乐,从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教学活动前的音乐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我常给孩子们弹奏些曲调比较安静的音乐,让他们来欣赏《小黄莺》。在《小黄莺》音乐的欣赏中编上一些情景指导性语言,如:小黄莺开始唱歌了,你们听……这样孩子们就和着歌曲的节奏开始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当他们跟着我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很自然地过度到主题教学当中来。
(二)、区角活动时的音乐
在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我适当选择了一些曲调、风格、节奏不一样的曲子给孩子们来欣赏,让孩子们自己来分辨在区域角里的音乐分配,如:在进入区域活动前,我准备了《进行曲》,他们一听就知道要排队有序地去取活动卡;在玩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放一些曲调缓慢、安静性的轻音乐给幼儿听,不能过多的让音乐去干扰孩子们的游戏,只是为孩子们的游戏创设一种富有情趣的环境;在结束区域活动时,可以放一些节奏欢快、活泼、明朗的歌曲来有意识的提示幼儿快速地整理好区域角里的游戏材料。
(三)、排队集合时的音乐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候要求幼儿排队集合,以前不是听见我扯着大嗓门发令就是我使劲地敲打着铃鼓让孩子们排队,我真觉得累啊!现在,我先让幼儿学会欣赏《小小解放军》的音乐,理解旋律中音乐的感觉,知道旋律中描叙的是解放军叔叔在行进时的动作是非常的敏捷,迅速。在讲述的过程中,给幼儿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如:拍手、跺脚——快速排队,双手放在胸前——队伍排直,招招手——开始行进等等,每次集合的时候,就请幼儿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看谁学得最好,动作做快,合着旋律的节奏排队集合。而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时不需要大声地说话,更不需要铃鼓来帮忙了,使用以上编排的肢体语言就可以轻松的把队伍集合好。
我知道要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我们要做到持之以恒,每天每一环节的音乐都要做到定时运用,不随意更换时间和音乐的播放顺序,以保证音乐指令的整体性、一贯性。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积累,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常规。
三、科学融入音乐,提高幼儿活动质量
我们要将教育活动音乐化,就要将音乐融会贯通于各种活动中,发挥音乐本身对幼儿内心的感染性,对幼儿个性化表现的鼓舞性,借助音乐帮助幼儿更充分地认知、理解与创造,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
我尝试在其它活动中,自然地融入音乐。在体育活动“快乐岛”中,第一个环节为运动做准备的时候,让幼儿戴上头饰,在音乐的伴奏下扮演小海龟,自由做小海龟爬行、游泳等动作;在第二个游戏环节中我将旧报纸比作大海里的快乐岛,音乐响起,小海龟围着快乐岛游泳,音乐停下来,两只海龟同时在快乐岛相互拥抱、保持身体的平衡,以脚不离开插板为准,我与幼儿一同游戏,音乐结束后寻找在快乐岛上的没有朋友的小海龟,让海水吞噬掉小海龟,让幼儿明白一定要有朋友才能找到快乐岛;最后在让幼儿做放松活动的时候,我为幼儿提供了一段音乐,坐在插板上,想象自己在船上,在平静的大海上飘荡……这时音乐的融入,既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我们的教育顺应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借助音乐,因势利导,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而且还能增进幼儿爱美的情趣,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一日环节中的随机音乐教育,让幼儿感受更多优美的音乐,让音乐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我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真正做到用音乐装点生活,让生活如花朵般灿烂多彩。
9.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九
我一开始其实不太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音乐。有一次,我在抄课文,那天抄的那篇课文特别长,我抄了近一个小时还没抄完,抄得我手酸脖子疼,恨不得把作业本撕个粉碎。我心烦意乱地四处张望,一副耳机映入了我的眼帘。不是都说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吗?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耳机插入耳朵中,一阵舒缓的音乐缓缓流淌出来,像一根羽毛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耳朵,像一阵和煦的微风拂过我的心头……我竟神奇地安静了下来,眉头也不自觉地舒展,一抹微笑浮上我的嘴角。重新铺展开作业本,我居然很快就抄完了课文。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音乐,不但写作业时常有音乐相伴,我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音乐了,尤其是散步的时候,更是歌曲不离耳。清早去散步,我喜欢听陈奕迅的《人生马拉松》,晨风拥我上路,朝霞伴我出行。午后,和煦的阳光洒满全身,最合适听《你笑起来真好看》,喜欢看你的嘴角,喜欢看你的眉梢,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似乎在向我微笑。伴着夕阳和晚霞,再也没有比《又见炊烟》更适合的了,城市里虽然没有炊烟,但曼妙的歌声飘过上空,又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炊烟呢?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每一句歌词都像一片云,飘进我的心里。
在众多的音乐类型里,我还喜欢中国古典名曲,倘若去赏美景时,再也没有比那些古风音乐更合适的了。一湖碧波,满塘荷叶,池边是举着相机自拍和拍景的人,你试试,这个时候如果你听到一曲《平湖秋月》,你甚至都会觉得自己就是画中人了。
10.生活因音乐而精彩作文 篇十
音乐是什么?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奇妙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只弥漫于天地间,渗透于人群中。
“吱喳”、“吱喳”.....听见了吗?生活的轮子又被卡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少了一种东西——那就是音乐。没错!音乐就是生活的润滑剂,有了音乐的滋润,我们才能自由而快乐地航行于世间。如果,没有了音乐,再快乐的心情也会被一扫而空。是音乐让生活赋有活力。因为有活力,我们身上的自信风采才会更加焕发。我是一个十分热爱音乐的人,我的生活就因音乐而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喜爱流行音乐,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在岁月中的长江里扣动着我们心弦的老歌。不过,我更喜欢动漫音乐......
音乐是一道处方,如果你在夜里常常失眠,不妨听一下<小夜曲>;如果你想振奋起来,那就试试听一下贝多芬交响曲;如果你想要发泄你那糟透了的心情,何不尝试一下在摇滚乐中舞动自己。音乐这一道处方,是一道神奇的处方,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就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
音乐,让人快乐。在那朦胧的雾里,我们哼着小曲,追随心中的梦想,享受着快乐的人生。
11.音乐改变生活 篇十一
执行/陈志音 张欢 孙静 王义军 刘娜
美术/黄静
[开篇词]
音乐改变生活30年
30年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是由单一色调走向了姹紫嫣红。音乐一定是对应时代、呈现生活的。30年音乐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也记录了我们的生活。
音乐改变了我们叙事的语言。从“黄色歌曲”的批判到通俗歌曲的争论,最后我们用抒情、摇滚、说唱、民谣不同形式的流行歌曲呈现我们的生活。信天游的西北风、崔健的摇滚语言、校园的城市民谣改变了我们在不同时代的语言,改变了我们口号语录的语言方式,让我们语言更接近我们的思想。
音乐改变了我们感情的表达。李谷一的《乡恋》、程琳的《小螺号》、邓丽君的《甜蜜蜜》、苏芮的《跟着感觉走》、中国唱片出版的《红太阳》,无论是婉约甜美还是高亢深情,让我们感情不再被禁锢,在革命情怀的沉重中找回了情意缠绵、柔情万缕的人性本真。
音乐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风尚。手提式录音机、街头流行喇叭裤还有带标签的蛤蟆镜,张明敏的中山装、费翔的舞姿和发型,韩流的哈韩族;“三洋立体声手提录音机”、“红绵吉他”和今天“苹果IPOD”一样成为流行生活的组成部分,音乐每次带来的生活流行都能迅速蔓延,改变着生活里的风尚。
音乐改变了我们消费的方式。1979年广州出现了音乐茶座,1988年卡拉OK引进国内,改变了我们在歌谱图书、磁带歌页里的哼唱,卡拉OK与MTV歌声画面结合,钱柜、麦乐迪这样舒适自由的歌唱方式的风靡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音乐消费方式。
音乐改变了我们的审美视野。打开国门我们听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1979年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梅纽因,小泽征尔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卡拉扬和柏林交响乐团访问演出拓展了我们音乐审美的视野,让一代年轻人立志投身中国交响音乐的事业。
音乐改变了我们国民的素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让既有才华又有生活经历的年轻人走入校园,成为影响我们时代的音乐家;音乐考级百万琴童不仅诞生了郎朗、李云迪钢琴音乐家,更是普及提高了一代人的音乐素质。
音乐更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进步,黑胶薄膜唱片、盒式录音机、随身听、CD唱机目不暇接地改变了我们的聆听方式,网络时代MP3、MP4的席卷而来,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怎么也赶不上音乐变化的脚步。
那些改变我们的音乐媒介,80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办请您录音节目,央视开办青歌赛,北京晚报的新星音乐会,上海文艺社出版《中外抒情歌曲300首》,他们在引导音乐流行。
白天鹅、太平洋音像出版社的成立开始了中国音乐的规模生产,大地唱片、红星音乐生产社带来了流行歌手的制作,美卡、京文还有普罗更为我们引进了国外经典的聆听。
“音乐改变生活三十年”系列报道将通过流行音乐、影视歌曲、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总结音乐出版、歌手包装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经验,结合社会文化现象回顾1978年至2008年30年的音乐生活。
在此本报向读者征集30年来音乐影响您的生活、工作的故事,篇幅600—800字。也希望您为本报提供音乐30年的话题和线索。
12.“音乐”生活作文 篇十二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也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的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的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 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 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 统称为阿昌族。阿昌族居住于滇西高山峡谷一带, 其间气势磅礴的高黎贡山支脉自腾冲逶迤纵贯向南, 形成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地, 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川江, 两江支流和无数溪涧遍布, 整个地带水系呈叶脉状分布。高山、大河间有许多峡谷平地。阿昌族主要居住的户撒坝子 (以坝中为界, 坝头称户撒, 坝尾称腊撒) 和梁河坝子就坐落在其中的丘陵谷间。在这些地方与阿昌族杂居的还有汉族、傣族、景颇族等。阿昌族长期以来与这些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
阿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彝语支, 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无本民族文字。绝大多数阿昌族人都通汉语、傣语或景颇语, 一般都使用汉文或傣文。
阿昌族在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傣族或景颇族的相同甚至相似。在此仅对阿昌族与汉族进行比较与探究。
二、宗教信仰比较
阿昌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近甚至相似的地方, 如以下几方面:
第一, 户腊撒地区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每年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而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 (大、小承佛教) 。在信仰小乘佛教上二者有相同的地方, 即信仰佛教。
第二, 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 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 (地鬼) , 全寨人都要去田间洒鸡血、插鸡毛, 以祈求鬼灵保护庄稼。汉族在信鬼神方面至今仍然有些地方存在。如在云南腾冲、昌宁等的一些汉族人家在人死埋葬后的当天晚上有一个仪式叫“驱鬼”, 是让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在丧者家的房前屋后边跑边敲锣边叫喊, 以示把鬼驱逐出家门。这是汉族信鬼神最有力的直接证据。
而祭拜土地则表现在祭拜山神上。如在云南有些偏远的汉族地方至今仍然有山神庙的存在。当地的人们如要上山仍会去祭拜山神, 以祈求自己和家人在山中不被动物或其他东西伤害。两相比较阿昌族与汉族二者之间仍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信鬼神和拜土地。
第三, 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尊敬和崇拜祖先。汉族有乐天知命 (命自我立, 福自己求) , 和尊敬祖先 (而不是祖先崇拜) 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表现在凡是逢年过节无论阿昌族还是汉族都会祭请已逝祖先回家与家人团圆。部分讲究的人家专门有供奉祖先的牌位的祠堂。
三、节日祭祀比较
阿昌族的许多节日祭祀与汉族相近甚至相同。如阿昌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阿昌族在春节里部份祭祀与汉族相同, 如祭大青树, 汉族祭槐树;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在节日里祭拜山神;阿昌族与汉族一样祭拜祖先;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在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给老人和亲人们拜年, 只是阿昌族保留的拜年形式比汉族更浓重些;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在节日里喜欢吃猪肉、牛肉。
四、风俗习惯比较
阿昌族好多风俗习惯与汉族相近甚至相同, 如以下几方面:
第一, 婚俗。阿昌族与汉族一样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 婚前恋爱自由, 盛行“窜姑娘”, 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 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 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 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这些风俗在有些汉族地区仍然有存在过的痕迹, 如同姓不婚, 夫兄弟婚的转房, 寡妇可以改嫁等。
第二, 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尊敬长辈。如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上, 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 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 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 称为外家肉, 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汉族则是所有三代以内的近亲长辈都有资格受到新郎新娘的跪拜与孝敬, 如有些地方跪拜与孝敬长辈的是一双鞋, 跪拜与孝敬父母的则是一对枕头, 而长辈回敬小辈的一般为红包等。
第三, 丧俗。阿昌族与汉族一样实行土葬俗。其中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 与汉族一样须先行火葬再实行棺木土葬。死于寨外者也与汉族一样, 忌抬回寨内。人死后殓棺时与汉族一样, 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阿昌族与汉族一样死者可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 但忌带金属物, 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 彻夜诵经, 敲锣奏哀乐, 高唱“孝歌”。出殡后, 禁忌动锣、抬丧棒等, 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
汉族则是请“道士”彻夜诵经, 敲锣奏哀乐, 直至出殡。出殡时亲人唱哭丧调, 如今的年轻人大多不会唱。部分偏远地区仍然存在哭丧的习俗, 如云南省保山地区的腾冲、昌宁等地仍有存在。
第四, 礼仪及禁忌:阿昌族与汉族一样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 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
第五, 食俗。阿昌族与汉族一样一天吃三餐, 喜食酸性食品。阿昌族与南方汉族一样以米饭为主食, 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这些生活习性当地汉族同样存在, 这些习性是明初从汉族传到阿昌族的, 至今仍被阿昌族所保留。
第六, 阿昌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一样都会做豆腐、豆粉, 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阿昌族与汉族一样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
第七, 音乐。阿昌族在节日及婚丧时所唱音乐小调与汉族小调相同。以云南省保山地区的腾冲县为例, 二者均是以同样声腔唱小调。都是以说唱为主, 调式不变。形式总是以一男一女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唱的内容可以有生活、感情、家常等, 唱者可以根据现场气氛和环境随意更改唱的内容, 使现场气氛热烈而不冷场。
五、形成的历史原因
为何会形成阿昌族与汉族在有些风俗中“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现象, 其原因是什么呢?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据清王凤文《云龙记往》载, 云龙“俄昌”人, 自其首领早慨始传至元末, 已有35代。早慨制定“铁印券”, 规定酋长以长子继承, 开始了世袭制。早慨以后十余世, “俄昌”人日益强盛, 与金齿、僰国皆通商。约10世纪, 受大理王段氏封诰。当时外来商人教会阿昌人民种田, 农业逐步发展。元、明设云龙州, 大量白族、汉族人民相继迁入, 这里的“俄昌”人, 部分西迁至腾冲一带, 部分融合于白族、汉族中。在这种民族融合中就有了生活风俗等的融合, 于是才有了阿昌族的风俗中有白族、汉族的风俗习性。
另外, 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腾冲一带, 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 (《元史地理志·金齿宣抚司》) , 明正德《云南志》认为即唐代的“寻传”人。那时“寻传”人属南昭的镇西节度管辖, 还过着“俗无丝纩”、“散漫山中无君长”的原始生活。“寻传人”在发展过程中至元明时期已逐渐分化为阿昌族和景颇族中的一部分。这便是现如今阿昌族有些风俗与景颇族相同的原因。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左纳率部归顺明朝。洪武年间, 明太祖敕赐汉人段保为云龙州掌印土知州, 阿昌族降为被统治民族, 并向西南迁至德宏境内, 渐失本土。
在阿昌族降为被统治民族且失本土的情况下本民族的好多生活习性不得不被溶入许多其他民族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阿昌族的生活、风俗、节日等与汉族、傣族或景颇族的相同甚至相似的原因。
阿昌族聚居的户腊撒, 明初属麓川宣威俯司。15世纪中叶, 明将王冀三征麓川后, 属陇川宣府司。王骥分封其属官赖罗义和况本为把总, 分别掌管户撒、腊撤, 成为世袭领主。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 促进了阿昌族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下阿昌族的生活习性不得不被汉族影响甚至同化。这便是现在阿昌族的生活、风俗、节日等等与汉族相同甚至相似的原因。
清初承袭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吴三桂把户腊撤地区改为“勋庄”。康熙三十一年 (一六九二年) , 废“勋庄”, 仍归原先赖、况两家承袭。雍正二年 (一七二四年) , 户腊撒地区归腾越州管辖。乾隆年间, 南甸土司辖区的阿昌族, 除了向傣族封建领主交纳贡税外,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沦为附近汉、傣地主的佃户。阿昌族同时受封建领主、地主的双重剥削。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阿昌族的生活、风俗、节日等等与汉族、傣族或景颇族的相同甚至相似的原因。
民国时期, 云南军阀在陇川、梁河等地建设治局, 推行保甲制, 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国前夕, 统治阿昌族达500余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固定向土司交纳“三大款” (官租、大烟款、地基银子) 外, 各寨还负担专门的劳役。
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 在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腊撤地区成立了阿昌族自治区 (区级) 。1953年、1954年, 又先后在潞西县江东区高粳田乡, 梁河县遮岛区的丙介乡和关璋乡建立了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从1955年秋开始, 在阿昌族地区开展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运动,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领主、地主的特权、杂派、高利贷等也一样废除。土地改革的胜利, 使阿昌族人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枷锁, 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也使得阿昌族的一些本民族风俗习惯能够得以不被同化而保存下来。
梳理阿昌族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阿昌族的发展就是一部民族相互交融的历史, 是当地的汉族、白族、景颇族、傣族的发展的一面镜子。在阿昌族现行的各种节日及习俗中仍然保留着一些汉族不曾保留下来的习俗, 这是可喜的。而阿昌族的一些本民族风俗习惯能够得以不被同化而保存下来更是可庆幸的。阿昌族的部分生活习性是汉族发展的活字典, 更是阿昌族民族发展的真实写照。在阿昌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更不难发现阿昌族的发展是与当地的汉族、白族、景颇族、傣族的交融分不开的, 因此阿昌族的祭祀以及音乐与汉族、白族、景颇族、傣族有相同甚至一样的情形, 这是历史积淀的结果, 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最好见证。
参考文献
[1]、周凯模.云南民族音乐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郭朝庭.保山市少数民族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
[3]、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4]、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13.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十三
打开音乐听着要不要买菜的,下山就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哼起来,“要想练就练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的痛……”让你行云流水般快乐。
听着李荣浩的李白,让你感到他的孤独,要是能重来哦,我要选李白。让你与李白同人见面。
听着张杰的只要平凡,让你感到古代时战争的残酷,没有胜的光耀,你我生而平凡唱的是花木兰。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我爸爸来接我,由于我和爸爸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我马上把光盘拿了出来塞进了cd中,顿时车内就火起来了,你看音乐就是这样。
还有一次准备英语考试,心里想今天留了好多卷子,明天再写吧。
想到这里我差点一个跟头皱起眉头苦笑着,今天的数学考的不怎么样,明天的英语也好不到哪去,抱怨苦恼像开闸的洪水一般脑塞了出来,再看看眼前这条路,这条不如走了多少次的路。周而复始,始而复周。何时是个完结呢?
不知何时一阵清风从耳边拂过,带来那动人的旋律,吹入我心中那美妙的音乐,让我陶醉。
我沉醉之时,让我忘记了车里的轰鸣声,忘记了老奶奶的叽叽喳喳……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头轻轻点着,脚步快了起来,我情不自禁的哼了起来。
惊了,从音乐中醒来我又何必去明天写呢?现在又真的不好吗?那英语考试准备背一背不好吗?
14.音乐与生活作文800字 篇十四
“最美教师”只是一位普通的女老师,在学生有危险的时候,如同一只大鸟,用宽大的翅膀来保护小鸟儿,而陷自己于风雪中挣扎。
张老师,只是一个普通老师,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不远处有两三个学生在马路上追逐着,嬉闹着,一辆大客车突然移动,朝着他们开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张老师一个箭步冲到学生的旁边,用自己纤弱的双手将学生推开,而自己却躺在了鲜血所铺就的毯子上,醒来后,她面对自己残疾的事情,没有丝毫怨恨和后悔,只是说了一句话:“医生,我可以装假肢吗?我还要给学生们上课呢?。这一句话瞬间让本是充满药味的病房溢满茉莉花般的香味,而她,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用如茉莉般的爱感染着,并震撼着所有人。
大鸟因保护雏鸟而折断了羽翼,却仍坚毅地为雏鸟撑出一片晴空来。
“最美妈妈”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亲,平凡的妈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将要出危险时挺身而出,就像一棵大树,隐蔽小树苗似的,即使自己却饱受烈日的摧残也在所不惜。
一天,吴妈妈正在小区里散步,忽然听到有人在喊:”那是谁家的小孩在阳台上哭“,她抬起头一看,在自己不远处的二楼有一个小孩正爬在上面,一边哭着喊妈妈,一边不停地向下张望。妈妈的天性使她快步来到一楼的草坪上,就在这时,小孩一不小心从上面滑了下来,吴妈妈本能地举起双手,就像一只大鸟,张着一双翅膀,将孩子稳稳地托在自己的手中,而她的一只胳膊却骨折了。
大树为小树遮挡阳光,却被焦灼的烈日烤黄了叶子,却仍不忘为小树讲述春天的故事。这都是爱,没有惊天地泣鬼神,却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爱,让生活更美好,因为爱,世间便少了些许悲伤;因为爱,世间更多了几缕阳光。
15.爵士乐对当今中国音乐生活的渗透 篇十五
对于广大中国音乐爱好者而言, 爵士乐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 是因为感觉上爵士乐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在闲适优雅的咖啡馆里、很多流行歌曲里甚至数码音乐产品的DEMO里, 都可以寻觅到爵士乐那芳香迷幻的踪影;陌生, 伴随着“熟悉”接踵而至。这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音乐形式显得如此独树一帜, 她与我们受传统古典音乐训练而从小建立起来的听觉习惯有着太多的相异之处, 很多时候甚至无法用我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解释她的种种音乐现象, 是继耳熟能详的中国民乐、中国戏曲、西洋古典乐、普通流行乐之后又一对我们的听觉方式提出挑战的音乐形式, 让我们对她如此着迷却又欲罢不能。
何为“爵士”
爵士乐 (JAZZ) , 是十九世纪末产生于美国南部, 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 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 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她以布鲁斯 (Blues) 和拉格泰 (Ragtime) 为源头, 经过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 (New Orleans) 爵士乐、30年代大乐队 (Big Band) 演奏的爵士乐、40年代的比波普 (Bebop) 爵士、40年代末的冷爵士 (Cool Jazz) 、50年代的硬波普 (Hard Bop) 、60年代的自由爵士 (Free Jazz) 、70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 (Jazz-Rock) , 以及而后的拉丁爵士 (Latin Jazz) 、融合爵士 (Fusion Jazz) 、爵士放克 (Funk) ……
从音乐上讲, 早期的爵士是一种文化混杂的胚胎。那些为了开辟新大陆而被贩卖到美国来的黑人带来了非洲的音乐精髓, 因为音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黑人的灵歌 (Soul) 是促使爵士乐形成的最早元素, 而新奥尔良则是将爵士从街头小调送往音乐学院殿堂的故乡。从1917年由“传统迪克西兰爵士乐队”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开始录制爵士乐史上第一张唱片起, 爵士乐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如今已成为流行音乐及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爵士乐与华语流行歌曲的完美交融
爵士乐要在中国广泛传播, 除了已有的高等院校理论教育体系、面向大众的纯爵士器乐演奏等方式作为依托外, 还需要将流行歌曲这一深受大众追捧的音乐体裁形式作为传播载体, 更全面地传递爵士乐的精髓品质;而站在流行歌曲的角度讲, 也需要不断展现新的音乐风格来赢取歌迷的需要和市场的竞争, 永葆其艺术生命。正是基于双方各自的需要, 使爵士乐与华语流行歌曲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爵士乐有着众多的风格, 其中的“布鲁斯”风格深受流行音乐人和歌手所宠爱, 布鲁斯音乐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到他们重点主打推出的专辑或单曲里。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华语流行歌坛显得尤为突出。从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台湾地区, 众多知名一线歌手的唱片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带有布鲁斯 (即“蓝调”) 风格的歌曲。时下“R&B”这个时髦词语频繁地被众多歌手提及, 其实“R&B”是“Rhythm and Blues”的缩写, 译作“节奏布鲁斯”或“节奏怨曲”, 本质上依然还是布鲁斯风格。布鲁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歌唱”, 最显著的风格特点是“忧郁伤感”。
在中国内地歌坛, 将爵士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较为成功的音乐人有李泉、丁薇、三宝、胡彦斌等。李泉, 这位来自上海的音乐才子, 自2000年发行的唱片《走钢索的人》以来, 几乎每张唱片都散发出浓浓的爵士气息。慵懒并略带伤感音色, 缓慢摇曳的节奏, 淡淡的爵士钢琴声, 一副迷幻醇香的爵士画卷扑面而来……李泉的歌不仅受到内地无数大学生的欢迎, 还引起了许多港台知名唱片公司的关注, 纷纷力邀他担纲旗下当红歌手的唱片制作人, 继续发挥他独树一帜的爵士风格;由三宝作曲、丁薇演唱的《断翅的蝴蝶》, 以中国民歌《小白菜》为基本旋律素材结合布鲁斯的节奏、和声、演唱风格等音乐特征, 成为至今都广为传唱的经典流行歌曲;近年来颇为走红的歌坛新人胡彦斌、周杰伦分别是内地和台湾地区R&B曲风的典型代表人物, 人称“R&B人气小天王”。除了上述这些歌手外, 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知名歌手都在尝试R&B风格, 力求曲风的多元化。
可以这么说, “R&B”这个词已成为当今中国流行歌坛的一句时髦用语。甚至还可以这样认为, 爵士乐风格已经深深融入了当今华语流行歌曲中。本质上来说, 这是流行歌曲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音乐产品市场的需要, 是音乐爱好者渴求多元化音乐风格的需要, 是时代前进带动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
爵士钢琴
爵士钢琴在国外的发展源来已久, 作为爵士乐两大起源之一的“拉格泰姆”
最初便是一种在钢琴上演奏的音乐。今天我们熟悉的《Maple Leaf Rag》 (《枫叶拉格泰姆》) 和《Entertainer》 (《演艺人》) 便是爵士钢琴的经典代表作。不仅拉格泰姆, 布鲁斯、布吉乌吉等爵士乐形式也常用钢琴来演奏。爵士乐史上著名的Duke Ellington (艾灵顿公爵) 和George Gershwin (乔治.格什文) 倡导的“交响爵士”更是将爵士钢琴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爵士钢琴, 这一在演奏方式、感官听觉等很多方面都与欧洲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古典钢琴演奏有着很大区别的音乐形式, 自来到中国以后, 便受到众多乐迷的追捧。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开始对它展开了研究, 纷纷出书立著、发行视听光盘, 全方位地将它呈现给广大“爵士钢琴迷”。
1997年, 由上海音乐学院资深导师陶辛教授负责编写、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负责发行的《爵士钢琴》一书出版了。此书的出版在音乐学术界和图书市场界都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 因为在这之前, 几乎很难在专业的音乐图书市场上寻觅到有关爵士乐的专门书籍, 更别提专门介绍“爵士钢琴”的书了。此书按照历史顺序收入了各种爵士乐体裁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还穿插介绍了一些爵士乐名曲的背景逸事和著名爵士音乐家的生平业绩。.所收入的曲目有些是根据原版乐谱简化而成的, 有些是根据有关的音响资料记录整理的, 还有一些则是由编者自己编配的。这本书通俗易懂、曲目动听, 直到今天依然是众多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爵士钢琴的首选书籍。
在钢琴教育界, 钢琴教师也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只弹传统的古典曲目, 很多时候也会穿插些经典的爵士钢琴曲目, 多种音乐风格兼容并蓄, 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听觉思维。这种钢琴教学方式目前在正规院校式钢琴教育和业余钢琴教育界正逐步流传开来, 对我国的钢琴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爵士乐对当今中国音乐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以上列举的只是其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的几个实例。来自上海的青年舞蹈家扬扬便是目前国内最有实力的爵士舞专家, 她将留学美国期间所学的爵士舞带回了中国, 并在上海成立了舞蹈学校, 将爵士舞广泛地传播开来。眼下, 众多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均设有爵士舞培训班, 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有了直接接触爵士乐的机会。爵士乐搭上舞蹈的快车, 这不得不说是爵士乐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在很多大型综艺晚会上, 一些经典老歌经过改编, 成了带有浓郁爵士风格的“新曲”, 深受观众喜爱;而在音乐教学课堂上, 钢琴教师会要求学生将一些短小的钢琴小品通过个别处旋律音、节奏型的修改, 把它变成具有爵士风格的钢琴曲。爵士乐正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步成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界十分重要的发展潮流, 渗透到了我们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爵士乐长久保持活力, 还需要广大的音乐工作者不断地探究, 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爵士乐的新发展空间, 形成独有的“中国式爵士乐”, 直到有一天“全民都爵士”。
16.音乐与生活 篇十六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从古至今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与升华,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音乐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培养了我们的审美观,满足了当代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生活;情感;艺术
乐作为艺术是以经过选择、概括的声音作为物质材料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音乐中所用的声音是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用特殊的方法从自然界选择出来,并经过某种概括之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为各种各样有组织的乐音体系。因而音乐是以“声”为表现手段,由“音”产生的一门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艺术。
《现代汉语词典》在“艺术”的释文中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是用形象来反应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对音乐学的学习与认识的过程中,使我加深了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因而我认为,音乐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是符合这三点的。
一、音乐来源于生活
在原始社会还未产生语言时,人们便知道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长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这种声音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了语言与音乐。在商朝,人们崇尚鬼神,为了祭祀神鬼,便创造了“巫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缓解压力,发出“嘿哟,嘿哟!”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劳动号子。在近现代,由黄自作曲的《玫瑰三愿》是他看到音专校园里的玫瑰凋零,想到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的祖国江山,感慨万分而一气呵成的。不仅中国,外国亦是如此,门德尔松在意大利旅行时,对意大利明媚的阳光、耀眼的白云、古罗马的废墟及民间舞蹈的欢快节奏和热烈气氛所打动,创作了著名的《意大利交响曲》。与门德尔松同处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在前往法国的途中听到祖国战败的消息后,愤怒之情凝练成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所以说,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连,并依赖于生活。生活为其提供了一切必要条件,生活是音乐的来源。
二、音乐高于生活
音乐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例如中国著名歌剧《白毛女》就是以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为基础,通过歌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去反映我国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及思想感情的。就如喜儿这个贯穿全剧的传奇性角色,她的音乐就建立在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和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基础上,通过《北风吹》、《我要活》等多个唱段,使得喜儿的性格发展过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它整体是一种“话剧加唱”的典型,这更加深了艺术的感染力,这些都是原本这个民间故事中所没有的,因而高于这个形象,由于情节的集中和提炼,以及音乐的渲染,这个形象比故事本身更容易打动百姓的情感,引起百姓的共鸣。又如流行音乐,其实很多流行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并不一定是我们经历过的,但它却能够打动你我,让我们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这就是音乐的渲染作用及擅长表达人们感情的作用。柴可夫斯基、肖邦等人的音乐为什么深受大家的喜爱?正是因为他们通过音乐补充了我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以轻柔的笔触、清淡的色调及诗意的柔情,绘声绘色地勾划出一幅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绝妙图画,月光虽出于自然景致,但德彪西用瞬间的感受对他进行雕琢,升华了这种静态美景,使之轻盈跳动。由此可见,音乐史作曲家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把感受到的丰富生动的内容,把人民中间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情操用音乐的语言、诗的艺术形象使之升华,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音乐作用于生活
音乐不仅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作用于生活。它对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政治、教育、调节情绪、审美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它在政治方面的功能,统治阶级利用音乐来歌颂其功绩,巩固其政权,如夏商时期的乐舞《大厦》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又如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大司乐,其目的也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其次,音乐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也十分重要,它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曲家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上,如果这种态度被听者认同,那么他就会收到影响和教育。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就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能使自己屈服。而且孔子也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乐”对人的教育功能也是极大的。还有在抗战时期的一些歌曲,如《国军歌》、《嘉陵江上》等等,也都通过具有号召性的旋律,教育并鼓舞了无数人民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同时音乐调节情绪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喜、怒、哀、乐人人都有,但在音乐中,它可以平缓人们不太积极的负面情绪。例如在情绪低落时,听一听贝多芬的《悲怆》,就会缓解人们的压力,唤起振作,使情绪激昂。另外还有音乐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进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效果,欣赏音乐能够培养听众的审美能力,使人们形成趣味较高的听觉习惯,增加人们的音乐修养,而这种修养是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它可以使人们越来越理解音乐,越来越理解人生。柴可夫斯基曾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音乐作用于整个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音乐对于人生是不可或缺的,很难想象缺少了音乐的人生会变成怎样一种情形,生活是一切音乐的起源,而音乐则是生活的升华,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人们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俞人豪,周青青.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28-29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91
[3]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6-44
[4]梁茂春.百年音乐之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38-241
17.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十七
音乐是不能用一个“听”字草草带过的,她像一位无所不知的老人分享着生活的内涵,一首首看似毫无关联,可放在一起却是整个大千世界的完美缩影。
初识音乐,是在那个初冬的下午,寒冷无情地包裹着我的身躯,冻住了屋中的一切,仅剩下沉闷的钟声,铛铛作响,顿感空旷。就在此时,楼下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琴声,时而像小鸟在鸣啭,时而像溪水在流淌,孤独一哄而散,寒冷不知去向,剩下的只有那份心灵的慰籍和安宁。音乐不仅能治愈孤独的内心,还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学习时,一首舒缓的音乐就能让难题迎刃而解;游戏时,一首激昂的音乐就能提升战斗力。音乐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陪衬,不引人注目的背景。但如果生活缺少了音乐,就像人类失去了情绪,故事,感叹和未来。
18.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十八
当我想把事情做到完美时,听到了一首《不完美的小孩》,当我的笑灿烂像阳光,当我的梦做的够漂亮,这世界才为我鼓掌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人无完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完美难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好。耳边传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下一首赞歌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都为祖**亲,阿中哥哥感到骄傲!祖国就像我们的保护伞,有它在,我们就会安心。让我感到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明年我们就要考初中了,小学六年也只剩下不到一年的和老师同学们的相处时间,内心有些许不舍。我听到了一首《纪念》我只想要拉住流年,好好说声再见是啊,我们应该抓住剩下相处的时间,和睦相处,不留遗憾!
19.“音乐”生活作文 篇十九
关键词:音乐,载体,组织,一日生活
在幼儿园, 用小铃代替老师的叫喊引起幼儿的注意, 以便组织幼儿进入下一环节的活动, 是方便快捷了不少, 但随着新《纲要》的颁布,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 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1.单调的小铃声对孩子逐渐失去作用
敲小铃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 更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 以便进入下一环节的活动。但是, 单调的小铃声很快让孩子失去兴趣, 更甚者对小铃声听而不闻, 照样要老师的大声提醒才勉强反应几下, 上面的场景屡屡出现。小铃不仅失去了作用, 无形中反而给孩子增加了新的负担。
2.小铃的滥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到了中大班后, 许多老师会请个别幼儿来当“小老师”代替老师敲小铃, 其目的一是为了刺激小朋友, 让大家争当“小老师”而积极配合拍小手;二是有时老师因为其他事情无暇顾及, 为了防止小朋友在教室里大吵大闹而采取的一种安全措施。这样, 小朋友们生活在一种紧张、单调、乏味、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 这和新《纲要》中所阐述的“为孩子营造安全、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背道而驰。长此以往,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借我园申报并立项市级课题“校园音乐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及其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的契机, 我丢弃小铃, 尝试以音乐为载体来组织幼儿, 利用音乐来“适宜唤醒”幼儿的有意注意, 把音乐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幼儿园的老师如何利用音乐来组织幼儿愉快地度过各个环节呢?其实, 我的做法非常简便易行。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合适的音乐
选择什么样的音乐, 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兴趣爱好, 并且把孩子们生活当中熟悉的内容引入到音乐活动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中华儿歌大家唱曲库》、《3~4岁幼儿喜欢的音乐》等音乐磁带, 这些音乐歌曲短小、活泼欢快、简单易懂、重复较多, 孩子们对磁带中的《小燕子》、《数鸭子》、《小哪吒》等音乐耳熟能详, 当这些音乐响起时, 孩子们有的摇头晃脑地大声歌唱, 有的边扭身子边拍手, 有的找个伙伴合作, 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十分投入。
二、采用简易方便的操作方法
在开始实践操作前, 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前的研究者都是根据环节性质用特定的音乐。由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弹性较大, 随意性强, 不像中小学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之间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特别是入园、晨间活动、离园等环节, 随着班级的具体情况, 时间的长短每天都在变化, 教师就会陷入倒带、换带的困境中, 而且由于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时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 如尿裤子等, 这时老师就会无暇照顾。因此, 有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是能够坚持实践探索的保证。
三、坚持播放, 适时引导
坚持每天在孩子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 利用音乐作为载体引导幼儿活动, 并让音乐在各个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早晨入园、晨间活动、离园活动这些较为自由、松散的环节时, 孩子们以自主性游戏活动为主, 教师处在旁观者的位置。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探索, 以音乐为载体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
音乐的播放, 对稳定幼儿的情绪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同时, 音乐对老师的情绪调节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开学的那几天, 看着新入园的孩子哭成一团, 哄了这个, 那个又哭了, 这个停了, 那个又闹了, 忙得焦头烂额, 火气直往上冒的时候, 欢快的音乐声逐渐把我这种焦躁的心情平复, 让我能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安抚孩子们。
2. 有利于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
由于音乐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播放较多, 因此, 为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提供了很好的游戏素材。而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环节, 我会和孩子们变换花样地拍出各种节奏或做音乐游戏, 这样, 孩子们愉快的自由活动和教师有意识的带领相结合, 使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
3. 有利于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久而久之, 孩子们非常喜欢在音乐声中活动。只要音乐一响, 孩子们就会很自觉或歌唱、或舞蹈、或打节奏, 这时, 教师一引领, 一过度, 就自然或进入了集体教学活动。同时, 一个轻松、自由、愉悦的班级氛围形成了, 良好的班级常规也有了, 利用音乐活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目的也达到了。
4. 有利于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
音乐活动给了孩子充分体验、表达情感的机会, 而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熏陶, 更激发了幼儿求知、求美的良好情感。孩子们能主动关注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 会自然而然地、由衷地流露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和赞叹, 对弱者和有困难的人表现出同情和关心。当幼儿园开展“买月饼, 献爱心”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募捐时, 小朋友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募捐活动。
5. 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 节奏感明显加强。刚开始时只有少数幼儿能跟着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现在, 音乐一响起, 大部分幼儿能马上抓住节奏, 合拍地舞蹈。特别是对节奏欢快和节奏舒缓的音乐, 处理得特别到位。
(2) 表现力明显提高。第一学期初期, 大部分小朋友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 而且, 需在老师的多次引领之后, 当相同的音乐响起时, 才会有所表现。到了第二学期, 班里就出现了一批表现力明显提高的小朋友,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 合着节奏, 做各种动作, 不时有创新。
实践证明, 利用音乐活动代替小铃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是确实可行的。小朋友们的一日生活得到丰富, 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之下, 孩子们友爱地生活在一起, 心情平和, 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大大减少, 班级氛围和谐、愉悦。同时, 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明显提高。教师以优美、欢快的音乐代替小铃组织幼儿活动, 摆脱了以往紧张、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 反而能比以前更轻松、更投入地进行教学活动, 师生们在幸福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每一天。
20.音乐唤醒美好生活 篇二十
Awake
每个酣然熟睡的清晨,是否还挣扎于传统闹钟尖锐的叫早铃声之中?是否早就想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耳畔轻轻将自己唤醒,送上一整天的好心情?享誉全球的顶级音响品牌JBL最近将推出OnBeat Awake,这台有人性化闹醒及蓝牙无线传输功能的多媒体扬声器底座, 将陪伴您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
尽享JBL
品质生活
JBL作为享誉全球的顶级音响品牌,一直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它在为音乐厅、歌剧院、电视台及体育场馆提供音响设备方面拥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如今它正利用这些经验为全世界的消费者制造顶级音响设备,并且赢得了全球音乐家和歌星的青睐。如前披头士主唱保罗·麦卡特尼、当红乐队魔力红、美国乡村歌星蒂姆·麦格罗尼及中国音乐教父刘欢都欣赏JBL的好声音,成为JBL的品牌代言人。而即将上市的JBL 多媒体音响OnBeat Awake以其出众的音效,时尚的外观设计搭配尽显其高贵的气质,完美契合高雅家居环境,彰显着不凡生活品味,为热爱音乐的消费者唤醒美好生活!
轻松连接,卓越音质
新品JBL OnBeat Awake集众多创新科技与时尚设计于一身,不仅专门配合iPad和其他苹果产品,还能通过蓝牙功能及3.5毫米接口轻松适配其它各类智能手机或电脑。OnBeat Awake内置2 只JBL全频段驱动单元和SlipStream倒相孔技术,能够带来均匀的室内声效和强劲又充沛的低失真低音效果。内置通用的3.5毫米输入连接接口,可以充分利用 JBL OnBeat Awake连接各种音源设备。
美妙唤醒,人性化设计
OnBeat Awake作为一款全新时尚的JBL扬声器基座解决方案,可以让iPad、iPhone或安卓手机变成甜蜜闹钟和枕边侍者,尽显以人为本的贴心设计理念。 OnBeat Awake能够自动为苹果设备充电;次日早晨, 可以被自己音乐库中最喜爱的音乐唤醒,如果你通过蓝牙(Blue Tooth)方式连接,专利HARMAN TrueStream技术让您尽享无线生活验。
智能控制,个性APP
通过智能触摸式SNOOZE控制,你只需轻松按压即可启动后叫醒程序,这满足了很多人在叫醒后还需要一点儿额外的睡眠。同时,免费下载的应用程序——AmpUp也已经上线,这是一款可以完全个性化定制您枕边体验的App。JBL AmpUp应用程序, 可以定制自己的唤醒主题,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摇篮曲来帮助入睡,同时保证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提醒安排。
关于哈曼
【“音乐”生活作文】推荐阅读:
写事作文550字 音乐·生活09-22
音乐让生活变得更美09-27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小学音乐作文08-28
享受音乐初中作文07-23
我爱音乐作文小学07-27
音乐课作文10-06
欣赏音乐的作文汇总07-15
我爱音乐优秀作文09-04
音乐的作文600字09-17
音乐人生作文1200字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