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总结报告(精选14篇)
1.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一
中山市社会组织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标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时间
五、中山市社会组织现状
(一)中山市社会组织数量与分布 从收集到的中山市社会组织名单来看,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的中山市社会组织约**家。其中大多数属于行业协会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只有100多家是从事养老、助残、青少年儿童、妇女、心理健康、助学等领域的公益组织,其中包括大约50家社工机构,大多数分布在中山市市区,少部分在镇区设立办公场所,社工通过电话,走访,座谈的方式接触到的社会组织大约20家。
(二)中山市社会组织运作状况分析 中山市社会组织,除了社工机构大多倚靠政府购买服务生存,其他社会草根组织多数是倚靠基金会,众筹,社会企业的方式维持运作。只有数量极少的社会组织与政府有项目合作。并且,大部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匮乏,这一问题普遍突出。表现为人力数量匮乏,人力质量匮乏,难以招募合适的匹配机构需求的公益人才。也较难维持一支稳定且技能较强的义工队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公益成本的约束,公益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大多数未达到中山市在岗职工的平均月薪。
中山市从事公益的社会组织主要服务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残疾人,山区贫困人群等,领域不够宽广,服务内容不够创新,方式也较为传统。有极少数组织尝试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但是收效不明显。
六、中山市社会组织需求分析
(一)中山市社会组织表达性需求
中山市社会组织大多希望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在资金人力上得以扩张,规模得到增长。并且,对于人才的稳定性需求十分强烈,由于薪酬低,晋升渠道少,人才难以留住。是很多社会组织的弊端。另外,社会组织的人员大多数由学历不高,公益项目运作能力不专业的社会人士兼职,所以在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上难以走上专业规范的正轨。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说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二)中山市社会组织真实需求
中山市社会组织得不到政府资源的倾斜,自然难以实现人力和规模扩张的需求。但是,拿到政府项目做得如何,也是对社会组织的一大考验。大多数社会组织倚靠自身众筹和赞助而活,也不屑与政府打交道。所以,对于中山市社会组织而言,真正的需求是政府透明且公平的社会组织竞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适度自由,协同存在的环境才是社会组织最需要的,在公益界也同样需要实践强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准则。另外,改变对政府资源的态度,以柔和平稳的姿态与政府谈判合作,做到互惠共赢,才是社会组织应有的生存理念。最后,才是社会组织需要的人才、资金、场地和能力建设支持。有了前两者,内地的草根组织才可以生根发芽,长得枝繁叶茂。
七、中山市社会组织培育与孵化建议
(一)建章立制,提供实质性帮扶。各个孵化基地的可容纳性过小,并且也没有一套标准的进驻和孵出机制。各个基地各自为营,没有可以统一协调的部门或者说没有利益协调的机构。对于各个孵化基地的组织应该是流动的,有进有出,有成功有失败。提供的办公场地,水电,人力支援要有时间限制,才会最大程度激发组织的活力与生命力。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立中山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并且要专职人员运作,联合会起资源对接,行业交流,提升能力,创新建设的作用,并且要积极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适时适当的为社会组织发声,争取话语权。
(三)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创投活动,增加硬实力。并且,在制度上,应该建立长期的公益创投机制,准许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实行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原则,年年推出一批好的项目,带动一批好的组织进入轨道,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只有资金充足,人力充足,才谈得上发展。
(四)针对创投活动设计培训,提升软实力。在社会组织有了项目以后,牵头部门要设计长远的培训计划,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社会组织的不同需求,开展各式各样的项目管理培训,人员管理培训,服务创新培训,行政管理培训,宣传推广培训等,满足社会组织的各种需求。如此,有饭吃才会有力气培养才能,社会组织才会欣欣向荣。
2.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二
一、人类的政治方式
摩尔根认为, 人类的经验只产生两种政治方式。第一种, 也就是最古老的一种, 称为社会组织, 其基础为氏族、胞族和部落。第二种, 也就是最晚近的一种, 称为政治组织, 其基础为地域和财产。这两种方式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一个属于古代社会, 一个属于近代社会。摩尔根通过对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的氏族、胞族、部落、联盟、民族的实证与文献分析, 来论证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及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氏族是具有共同的氏族名称的血亲团体;胞族是有亲属关系的几个氏族为了某种目的而结合的一种更高一级的集团;部落是若干氏族结成的集团, 通常分组为一些胞族, 全体部落成员操同一种方言;部落联盟的成员各自操同一语系的不同方言。“一个氏族的成员人数增多而分化为两个氏族, 这两个氏族再进一步分化, 到了某个时候就会重新组合成两个或更多的胞族。这些胞族组成一个部落, 其成员操同一种方言。历时既久, 这个部落又因分裂作用而变成几个部落, 而他们又重新组合为一个联盟。像这样的一个联盟就是由两个氏族通过部落和胞族形式而发展来的。”
从氏族到部落联盟, 看来有这样一个过程。有一个中心地区因为生活资料的充裕而造成人口过多, 于是出现人口外流的现象, 年复一年, 便在距离本部较远的地方出现一群居民。久而久之, 外移者的利害关系与本部落产生区别, 在感情上也成了异乡之客, 最后在语言上也发生了异化。即便他们的居域与原地毗邻, 也会因此而分离独立, 一个新部落就这样形成了。分离不是一场冲突, 也不是一场感觉到的灾难, 而是在一片辽阔的地域内自然扩散所造成的分割, 继之以彻底的离异。“如果让我们用强调语气来描绘的话, 那么可以说, 每一批移民都具有军事殖民的性质, 其目的在于找寻和占有一块新地域;他们在起初是想尽量保持与母部落的关系。他们就以这种联系不断的迁移运动来力求扩大他们的共同领土, 然后又力求抵抗异族入侵他们的疆域。”部落和方言的增多, 成为土著间不断发生战争的根源, 而这却是部落联盟的必要条件。
二、家族观念的发展
在第三编中讲摩尔根讲到家族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是摩尔根最有意义和最富创造性的研究。他以亲属制度来阐述已经消灭了的古代家族及婚姻制度, 为人类的婚姻制度的完善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认为家族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摩尔根列出了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 也是家族发展的五个阶段: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父权制家族;专偶制家族。血婚制家族是由嫡亲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体相互婚配而建立的, 由此产生的是马来亚式亲属制度。伙婚制家族是由若干嫡亲的和旁系的姐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配而建立的;同伙的丈夫们彼此不一定是亲属。它也可以由若干嫡亲的和毫无关系的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妻子婚配而建立;这些妻子们彼此不一定是亲属。由此产生的是土兰尼亚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偶婚制家族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 但不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婚姻关系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期间才维持有效。这种家族没有产生出亲属制度。父权制家族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 通常由此产生将妻子幽禁于闺房的风俗。这种家族也没有产生亲属制度。专偶制家族是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 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它产生的是雅利安式、闪族式和乌拉尔式亲属制度。
摩尔根之所以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族, 按照他的说法主要参考的根据是亲属制度。通过对亲属制度的分析, 可以得出家族婚姻制度分类的结论。另外, 各种家族之间相互处于一种逻辑的序列之中, 总合起来贯穿了蒙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各个文化阶段。也就是说文明社会阶段的家族就应该是专偶制的婚姻关系, 它不能倒退到伙婚制或父权制婚姻状态。摩尔根推断出血婚制家族属于蒙昧社会, 偶婚制属于野蛮社会, 专偶制属于现代社会。
三、财产观念的发展
在第四编中摩尔根讲到财产观念的发展。摩尔根认为, 财产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财产是积累起来的生活资料, 对财产占有欲的热情, 在野蛮时代就存在, 后来变成为支配着文明种族的心灵的强烈热望。财产的发展, 与发明和发现的增加, 与都标志着人类进步的几个文化阶段的社会制度的进步, 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阶段财产发展状况及继承都是不同的。财产和职位是产生贵族的基础。“多少世纪过去了, 但是除了美国之外并未能消除特权阶级, 特权阶级之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
当然, 摩尔根在第一篇中所涉及的是一种总论性的内容和人类发现与发明的内容。不过, 我们在这里限于篇幅并不将其最为本文的主要探讨对象。但是这无疑又是重要的, 因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按照普遍的古典进化论思想的看法) 总伴随着一种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 而我们那些古典进化论者们都是以这些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对社会进化的阶段进行划分的。我们在下文中将看到摩尔根就是以一些技术上的成就来区别人类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摩尔根无论是从人类的政治组织方式, 还是从人类的家族观念抑或是从财产继承史方面的探讨。事实上他所要给我们展示的正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的不断变迁的过程, 而这种变化的原因, 尤其是变化的路劲相同的原因, 则被摩尔根认为是一种人类心智的一致性的结果 (其伴随的论证基础则在于人类的一元起源论) , 我们将在下文提及到这个论点, 并发表自己的反思。
经过上述的这些主题的探讨, 摩尔根想要论证的结论便是:人类社会普遍遵行一种途径在向前发展, 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分为大致的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前两个阶段则又可以分别分为低级、中级以及高级阶段, 这样,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被划分为七种形态。关于各种形态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摩尔根在著作的第一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里将不再赘述。
四、反思
对于摩尔根的著作及其思想, 再后来人的赞扬和批判中几度沉浮。我们知道他的著作赢得了马克思的高度赞赏, 后者对其著作做了大量的批注和笔记。而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批注及笔记写作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但是, 在人类学的后期发展中, 对摩尔根 (或者是对其代表的古典进化论) 的批判也是十分激烈的。然而他并没有被彻底遗忘, 新进化论人们对他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尽管并不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及方法, 但是也承认了摩尔根对人类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贡献。
作为笔者自身, 想要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不同看法:
首先, 我们看到摩尔根在对其论点进行论证时, 使用了大量的材料来作为支撑, 而且, 他尽量告之读者这些材料的来源以及提供材料者的背景以使读者更加确信材料的真实性。这一点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至少比起英国早期人类学的发展状况而言。而且, 摩尔根自己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了实际调查和体验, 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在他的那个时代。但是, 当他将不同地区的材料进行比较时, 我们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些材料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可比度。因为作为文化的许多习俗, 它都与产生这文化的习俗的人们的生活背景具有重要的联系。换句话说, 文化的整体性被忽略, 他为了便于比较而开始对这些文化进行拆解, 那么这种拆解是否合理呢?
其次, 我们看到, 在摩尔根的著作的第一部分, 他大量的阐述了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进步。然而, 他似乎并未将社会的进化归结为一种可验证的技术手段, 而是, 正如他多次提到的, 乃是由于人类普遍的心理一致性。笔者更加赞同那种客观的事实的是由于人类普遍的心理一致性。笔者更加赞同那种客观的事实的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将社会变迁的原因归因于人类的心理作用, 看来有失妥当。我更加确信, 在摩尔根所比较的要素之外, 这些不同的社会还有诸多的不同特点, 这些将如何解释?而笔者的另一个看法是, 人类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受到文化背景的强烈影响的。我们总不能陷入弗洛伊德的解释吧?这种难以验证的解释方法如何是我们确信它所得出的所谓“事实”呢?
最后, 有一个细节性的问题, 就是摩尔根根本反对一种家族在社会中基础地位, 不但在氏族社会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近代文明社会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与我们对传统中国的看法不尽一致,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家族正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而存在的。而到今天, 即便公认的是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家族势力依然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要: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建立在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长期研究基础上。书中他对人类的政治观念、家族观念以及财产观念进行了一次整体的人类史的表述, 本质上, 他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组织方式的进化史。
关键词:摩尔根,古代社会,社会组织,政治方式
参考文献
3.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三
一、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一)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有着日趋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在宏观层面维持社会稳定,无法兼顾少数特定群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长此以往,会导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政府需转变职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创新管理。
(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可弥补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使得市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公共服务需求,社会组织的活动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这些是政府与市场组织难以实现的。社会成员对参与社会生活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大众对社会组织的需求加大,同时自身也是社会组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政府与市场组织的缺陷。
(三)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符合人民自身发展的需求
由于人民对娱乐、健身的需求加大,体育社会组织涌现出来,但由于其自身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混乱、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原因,要想取得发展,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积极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合作,提高其公信力,链接社会资源,赢得社会认可。
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一)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
信阳市21家体育社会组织在成员参与、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现有资源与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1.成员参与。部分组织成员参与度不足,活跃成员占比小于20%,参与频次低,活动形式单一。参与人员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主要是以兴趣为指标组成的同质性小组,但受居住地、个人健身计划、活动举办时间以及季节、心情因素影响,多数是一些有较浓厚兴趣的成员参与;体育社会组织定位明确,针对某一项体育运动开展活动。
2.组织运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决策机制不健全。多数受访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员较少,多为发起人,分工不明确,一人身兼数职,决策权也在少数管理者手中,组织成员在参与决策上很被动。
3.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不完善,有的组织缺乏明文管理条例。无内部管理手册,在人力资源、固定资产、档案、印章使用等方面都缺乏管理条例,缺少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多数组织无专职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高,影响组织公信力。
4.现有资源与能力。外部支持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活动经费不足,缺乏甚至无专业指导员、专业设备支持,缺乏固定资产,活动场地较为灵活。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少数品牌赛事,如“信阳市夏季篮球联赛”等有企业赞助,但多数组织对政府依赖性较高,筹备资金能力有限,无市场、企业的资金支持。体育指导员多在组织内部产生,其中包括一些长期坚持运动的成员,长期经验的积累让他们也成为了运动的专家,外聘专职体育指导员较少。
(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困难
1.参与制度不健全。在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以前,国内条例都是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颁布)来设置正式登记、注册标准的,当前信阳市体育社团众多,其中不乏有体育社团由于法律门槛或其他因素而未能实现合法注册,由此就可能被排斥在现行体制之外。除此条例外,无具体行政制度来处理社会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很难有法可依,即便参与了,一旦出现差错,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另外,1988年的条例随着社会发展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下现实;体育社会组织在现行条件下拿到真正的社会组织身份的环节与关系复杂,难度较大,活动便无法开展。
2.参与空间有限。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层面能够扮演的重要角色,信阳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可能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上存在一定偏差,故而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态度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3.内在动力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和领导者在社会组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一方面体现了其他参与者兴趣不足、参与不够,也从侧面说明了组织领袖的存在使其他参与者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社会组织需要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才能吸引大众参与到社会组织的运作中,才能让公众利益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才算真正的参与了社会治理。
(三)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困难的原因
1.自身能力不足。信阳市体育社团由民间发起,在政治上缺乏权威性,组织身份有瑕疵。尽管有的社会组织(如信阳市篮球协会)正在开拓市场,试图寻求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但由于我国企业、公民捐赠能力不足、捐赠意识薄弱,较多体育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单一,较依赖政府,因此经济上缺乏独立性,限制了其指导、提供社会健身服务功能的发挥。调查还发现,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群众基础较强,负责人及核心成员利用个人资源来推动组织发展,这主要与当地体育局在权力下放时的顾虑、谨慎有关。另外,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员多由本组织内部产生,未形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化发展的局面,无专门管理机构,所以仍处于一种自发、封闭、盲目的状态,成效甚微。
2.政府支持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认为其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资金扶持、监督管理、业务咨询及协助宣传,如上文所述,当地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方式就是举办各项活动与赛事,他们表示,在此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方面的不足。目前体育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费,但除了维持组织日常运行,也需要给予会员相应的反馈,组织发展需要承担大型活动、项目来提高影响力,仅会费不足以支持活动开支,多数组织认为资金因素在限制发展方面所占比例最大,“资金不足”成为他们面临的诸多困难之首。信阳市篮球协会在当地某区的篮球场都是组织负责人出资建立,但实际上此类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投入应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筹集方式。
3.监督不力,管理机制不健全。信阳市体育局负责各种经常性体育活动及单项比赛,根据政策向下级机构提供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履行对当地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估等职能。但相应的专门体育管理系统仍不太完善,根据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内部资源提供者(提供支持的政府、捐赠人、成员、志愿者等),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媒体、公众、身为监督主体的政府等),有利益就有责任,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有必要对利益相关者担责,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也有必要监督体育社会组织。
三、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路
(一)健全参与机制
目前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层面的法律相当薄弱,《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实施,时间尚短,成效不明显,日后还应根据实际施行情况对法律条例进行增改、删减。但社会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有法可依,一旦发生纠纷,在问题的解决上也有制度保障。降低体育社会组织在获取正式社会组织身份上的难度,有助于保证其体育活动的参与,推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拓宽参与空间
政府处于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的关键时期,需要摒弃“大包大揽”的做法,将部分社会治理的权力让渡给社会组织,逐步转变为提供资源、监督管理的角色,这样,体育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的体育公共服务责任,政府也可通过购买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来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充分认识到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后,应在实践中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改造,使之成为承接部分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以此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此外,体育社会组织由政府主导,也可以向政府寻求“挂靠”,依附政府的发展模式向政府寻求“保护”,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运作规律,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拓宽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将自己纳入到体育治理体系中。在此期间,政府需明确自身定位,及时向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合理政策、资源支持和监督管理。
(三)提高参与动力
促进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内外兼修。体育社会组织内部需要调整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争取号召更多组织成员参与到社会组织的运作中,以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组织成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在内部运营上得到提升。另外,体育社会组织应协调好与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吸收其有效资源,提高公信力,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在外部监督上,利益相关方也应主动扮演好监督的角色,督促体育社会组织更好地履行其使命。
4.社会组织党建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新区现有在册登记的非公经济组织567家,其中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63家,社会组织4家。通过摸底统计后发现,只有132家非公经济组织在新区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是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党员292名,其中在册党员44名,流动党员248名,共有党组织15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14个,建立工会4个,团支部3个。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岁,三分之二为大学以上学历。拥有50平米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11家。新区共派遣党建指导员16名。总体来看,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16人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抽调新区各部门、街道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组织干事选派到新区83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宣传贯彻党工委的方针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架起新区党工委与企业联系和沟通的红色桥梁。
(二)创新党组织成立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前期由党建工作指导员联合工商部门对所联系企业开展摸底统计,摸清企业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年营业收入、员工人数、党员数、员工文化层次、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积极性等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党群工作部审核确定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适时通知企业召开党员大会选出支部班子,党群工作部派出工作人员到会参加,负责监督指导选举流程并就如何搞好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宣讲。会后补齐请示、报告和党员信息采集表等相关材料,由党群部下发批复。这种方式,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加强了指导力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党组织成立的科学性。通过这种方式,已相继成立博宇集团党支部、立新驾驶员培训学校党支部、日兴集团党支部等5个支部,党总支一个。
(三)抓好典型选树。评选表彰康宁爆破集团党委、吉泰建设集团党支部等企业党组织为xx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泛在市区两级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先进事迹。通过典型选树,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浓厚重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人数偏少。新区132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有3469人,仅有党员29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有很多像邦成房地产、文明房地产、赋源房地产条件较好的企业由于党员人数小于3人,无法成立独立党组织。而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成立联合党组织又不适合党建工作的开展。类似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工作的难点。
(二)党员流动性大。新区非公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存在着游散、流动等不确定性。这些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也大,难以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恒信大酒店党支部成立之初有党员4人,现有2人。大地河党支部成立之初有党员5人,现有1人。新区去年为恒信大酒店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而这两名员工在预备期未满时就已辞职。大地河置业有限公司是满世集团的子公司,由于集团发展战略原因,已经成为空壳公司。
(三)党组织关系不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隶属关系主要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但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一些在其它旗区批准成立的非公经济党组织联系不密切,了解不深入,导致不配合新区党群部开展工作。如xx市星际客运出租公司党支部,鼎晟房地产公司党支部、聚能集团党支部、汇通水务党支部。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聚能集团党支部、汇通水务党支部都能够很好地配合新区工作。此外,目前还存在企业集团总部在东胜,分公司在xx,总部不允许分公司成立党组织,如恒信路桥公司。
(四)党建工作质量不高。企业关注最多的是生产、经营和利润,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因此,党组织在选择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时,往往受企业主观的限制,导致党组织的一些基本活动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流于形式,得不到很好落实。
(五)党员教育管理难实施。由于非公经济组织设置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导致员工的组织关系不能及时转接,再加上党员的频繁流动,给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增添了难度。例如康宁爆破集团党委现有党员107人,集团没有成熟发展一名党员,也没有一个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集团党委,集团党委发展的3名预备党员也已经辞职。集团党委现在连一份党员的组织档案也没有。
(六)党建指导员作用难发挥。去年新区组建了全部由机关干部组成的16人党建指导员队伍,每个人指导3—4家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去年新区非公经济组织第二轮摸底统计中用到了党建指导员,摸底回来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企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条件,导致后来没有给党建指导员分配相应任务。党建指导员本身就是机关干部,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平时很难抽出空余时间来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对策建议
应“区域化党建”的总体思路,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的问题;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只有把这三个问题有机协调解决好、落实好,才能突破“瓶颈”,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
(一)加强理论宣讲,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
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的思想教育。利用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努力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只有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保障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注重组织建立,不断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
加大组建工作力度,合理设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是重新确定党建指导员,探索从复转军人、退休干部、老党员中培养选择党建指导员,专职派驻到企业指导日常党建工作,建议党建指导员挂职党组织副书记;另一种是先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加大对已建立党组织企业的指导、检查力度,下发《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意见》,严格按照《意见》要求,重点整治组织关系转接不积极,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等问题。
(三)强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5.残疾人社会组织调查报告 篇五
1、成立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
2007年10月18日,县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县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会。2011年5月,县残联为每个专门协会了安排了一个办公室,配置了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等办公设施。各类协会组每年不定期举办一些助残和文体活动,并在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残疾人文体活动等工作中,各协会依靠自身优势,广泛动员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成立县残疾人维权中心
今年3月,县残联与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和县法院共同建立残疾人维权中心,该中心设在县残联内,主要职责是:宣传教育、咨询调解、代理诉讼、建立档案等。我们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承诺,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并充分发挥县残疾人维权中心优势,做到人人是服务的窗口,人人是调解员形象,人人是联系的纽带,人人是残疾人的希望。今年上半年,为残疾人维权12起。如乡残疾人被人打伤一案,给受害人及家庭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县残疾人维权中心在接到残疾人维权要求后,立即开展工作,找相关部门协调,并联系律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县残联工作人员是他们的亲人。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工作经费缺乏,平时开展活动较少。
2、人才资源缺乏。一些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优秀人才,很少选择从事残疾人社会组织职业。
3、残疾人社会组织与外界交流很少,社会公众了解度和参与度很低。
三、推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的构想
县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在很多地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现状与党和国家“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1、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按照残疾人社会组织分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确定其职责,扩大自主权,充分发挥残疾人社会组织广泛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明确组织宗旨、任务、使命,根据环境的变化,确定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并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考核标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6.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接**委组织部调研通知后,****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布置相关工作,将通知转发至各管区及相关部门,成立了**个调研组对全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社会组织现状及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我镇的社会组织有********法律服务所和****镇慈善协会两个,业务主管单位分别****司法厅和****镇政府。********法律服务所党支部为单独建立,党员人数..人,镇党委常派党务工作志愿者..人;****慈善协会与********镇敬老院联合建立党支部,支部共有党员..人,镇党委常派党务工作志愿者..人。两个党支部均于…年..月份建立,有独立的活动场所和党员电教设备,经费主要来自其自身工作经费。目前,…个社会组织党支部活动均正常开展,党建工作制度健全。
二、我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一是完善组建方式,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全面优化组织设置,开展了基层党建“全覆盖”活动,根据我镇的实际和行业特点,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三有利”原则,在凡有3名以上党员的社会组织建立单独党支部。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规模较小、同一领域、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社会组织,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组建、下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同时,注重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帮助完善硬件建设,使各党组织均达到了“四有”标准(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建工作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在法律行业,1镇党委帮助成立了********法律服务所党支部;在慈善领域,镇党委帮忙****慈善协会与********镇敬老院联合建立了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健全完善,使全镇社会组织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找到了组织、有了家。
二是规范工作制度,形成党建合力。镇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组织办公室和民政办公室联合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加强管理。根据县组织下发的《关于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的通知》,对社会组织党建“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党员党内监督、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定期调度制度,镇组织办公室和社会组织主管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做到齐抓共管、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建立社会组织党建民主评议制度,每半年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小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等三方面代表,对党组织班子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通过评议,激励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积极性。
三是打造活动平台,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结合创先争优、党员活动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推进社会组织党建活动平台化建设。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学习中央精神、学习先锋事迹、学习廉政准则、重温入党誓词、邀请专家讲座、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公开承诺、走访党员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法律咨询等活动。组织开展了“党建工作出谋划策活动”,在全镇社会组织党员中广泛征集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注重作用发挥,激发党员活力。把引导社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作为激发社会组织党员活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了“亮身份、设岗位、做表率”系列活动,在社会组织种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台”,为每名党员配备明显的党员标识,设立“党员服务热线”,要求党员律师亮党员身份、树良好形象,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党员优势特长的同时,增强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由于社会组织采取自收自付的体制,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开展业务工作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同时,由于可供选择的高素质党务干部很少,难以形成一支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例如我镇********镇敬老院和慈善协会社会组织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就全为兼职,这就给党建工作开展和发挥作用造成了不便。
二是由于社会组织比较松散,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专职和兼职的、有固定的和临时的、有工作人员和会员、还有拿薪酬员工与志愿者,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使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管理困难,党员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不高,骨干、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职责。民政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和镇党委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民政部门在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和执法职能时,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业务主管单位要继续做好所领导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各镇党委要积极帮助各单位摸清辖区内社会组织情况,配合做好辖区内社会组织党建的管理工作。形成登记管理、党建管理、辖区管理的合力,层级清楚、责任明确、关系顺畅、管理直接、便于落实的管理机制。
二是注重培养,加强教育,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队伍建设。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务人员、党建指导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性、法制、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依托现有培训资源,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班,提高他们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扩大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和影响力。要挑选思想政治过硬、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指导和参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明确职责、完善考核,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及党组织的建立工作,确保作用有效发挥。
三是摸清情况,抓好管理,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党员活力。要理清社会组织现有的党员关系,针对组织关系没有在社会组织,但长期在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包括专职、兼职人员中的党员及流动党员),建立党支部的组织关系都要转到支部中去,并参加组织生活,未建立党支部的必须在上级党组织备案。在管理中,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原则。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使党员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骨干、联系服务群众的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中共****镇委
7.发展社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篇七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所谓社会组织,一般是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等作用的非政府、非盈利的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这个名称,是2007年民政部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正式启用的,是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或民间组织等称谓的改造,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认识这类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而形成的科学概括,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的实际步骤。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加速,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涌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发展数量上看,在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性社团只有44个。到1997年,全国县级以上社团组织达到181318个,其中省级社团组织21404个,全国性社团组织1848个,县级以下社团估计有300万个。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38.7万个,比上年增长9.3%。其中,社会团体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0个,目前社会组织仍然以每年10%-15%的速递在递增;从组织作用和范围来看,涉及到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商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组织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还比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相关法规还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尺度,适度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党的执政要求和国家的发展目标。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除了有政府的推动之外,社会组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究竟社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呢?
首先,社会组织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社会组织是构建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是支柱。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认为,社会公共事务只有政府才能解决好。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这样不仅难以实现政府的良好愿望,而且削弱了社会自主自治能力,压抑了社会自身的创造活力。所以就出现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政府还权力于社会以及“小政府大社会”的提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也曾经说过:“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可以及时地把所属群体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给政府;另外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可以把政府的政策意愿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转达给相关的人群,帮助政府了解人民群众,也可以帮助群众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的政策理论,做到上情下达。总之,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互动的载体,是人民群众和政府两个传递信息的桥梁,是政府的帮手,它沟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结构运行更加顺畅,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有序。
其次,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安全阀”,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
我们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稳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如果处理得好,那么就可以借此登上一个新台阶,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一定程度的凸显,而这种社会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或者不能使冲突在合法的渠道解决,那么这些冲突就会积累爆发为社会的大动荡。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保护人们的合法收入,扶助困难人群,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公益服务,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当社会问题发生时,公共利益自然首当其冲地会受到损害。而政府只能够按照一定的制度框架开展公益事业,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更人性的方式来提供公益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一部分的群众性、社会性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正逐渐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接了从政府手中转移过来的职能,所以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为公益而服务。社会组织凭借着它自身的私有性、自我治理性、志愿性,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事实证明,社会组织在从事公益性事业的活动中可以起到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在社会公益领域,社会组织可以积极从事扶贫开发、救灾防灾、艾滋病防治、扶弱助孤、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同时,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这样的公益服务,维护了弱势群体(广大农村人口、农民工)的利益。民间的社会组织能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有助于开展社会互助、发展公益事业,对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援助,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在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和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当然,社会组织如果管理不好也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其政治意图的工具,引发了一些国家的社会不稳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成分认识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而它们的兴盛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必须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坤:《民政部正酝酿出台民间组织评估办法》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media/20059194236. html.2005-09-0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4-09-20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2-20
[3]见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4]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
8.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八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多元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把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次决定当中,强调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把社会参与与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联系在了一起,明确地把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共治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自身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它们社会协同治理作用的发挥。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进行一个基本的描述:
(一)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增速放缓
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最近这十年,就是2003年到2012年来看,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是逐年增加的,从2003年的26.6万家增长到2012年49.9万家。什么概念?现有社会组织几乎一半都是这十年内成立的,发展还是很快的,最近十年是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十年。虽然社会组织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从增长率来看,2006年开始增长速度连年放缓,2010更是创下了2%的历史最低谷。远远落后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但是2011年出现了一个拐点,2012年增速更是大幅度提升,可以说在社会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强力推动下,社会组织终于开始扭转低迷的状态,正式迎来发展的春天。
(二)能力不断增强的,但是相对稚嫩
尽管是社会组织在不断的发展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无论从数量以及发育程度来讲都是比较初级的。就数量来说,如果以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的数量来考量,发展中国家基本在10个以上,发达国家就更多了,美国是52个、日本是97个、法国是110个,但是我们国家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的数量只有3.8个左右,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差距也还很大。另一方面,世界上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员占就业人群的比例它也是有一个数字的,它可以占到4.8%~10%,我们只能占到1.1%,社会组织的发展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定位困惑
在我国由于一些体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社会组织自身的行政化和商业化倾向十分明显。从我国社会组织的起源来看,体制的内生性决定了它们初始自主性的不足。很多的社会组织原本都是国家的一部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们逐渐被剥离、与政府行政部门脱钩。虽然他们在自主性、民主性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不断增强对公众和社会的服务意识,但是依然不可避免地严重依赖国家。这种先天的“依赖关系”而非“平等关系”,使得社会组织习惯性地顺从政府的指示,否则便无法生存。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尴尬”的关系,使得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困惑。
(二)资金短缺
我国社会组织大部分是自筹经费,经费供给渠道有限,保障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是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瓶颈,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反映最突出的问题都是资金不足。政府资助力度有限,获得政府拨款的社会组织仅是凤毛麟角;而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形式,间接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的这种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制度的建设也较为滞后。政府和社会组织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关系,政府还没有从大量公共服务中“抽身”出来,实现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也无法通过“接手”公共服务来获得自身发展的资金支持。
(三)人力资源匮乏
社会组织缺乏固定的人力资源补充途径。社会组织与企业和政府相比不仅就业的稳定性差,而且报酬和福利水平明显偏低,所以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数据显示,从19个行业分类来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类的年平均工资最低,仅为1173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8%。社会组织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社会组织整体的素质和能力。
(四)信任危机
社会组织当前的信任危机源于两个方面: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政府而言,因为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使得它在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挤占”政府的传统空间,而且社会组织集聚的社会力量,很有可能会影响政府的社会基础。所以,政府对于社会组织一直以来的态度是,不过度限制、也不大力支持。对社会公众而言,目前社会组织较多地存在公益领域,公众参与程度不高,难以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同。而且,近几年随着“天价餐”“万元帐篷”“郭美美事件”等负面信息接二连三的曝光,使社会组织公信力大打折扣。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思路
社会组织的发展,要依靠政府、社会组织自身以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慈善法》的出台作为最大的期盼,认为此法一出,横亘在社会组织面前的问题就会被一扫而空,社会组织从此就会走上康庄大道。但是,社会组织的发展仅仅寄希望于一部法的出台是不现实的,《食品安全法》就是前车之鉴,曾被寄予厚望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了几年了,现在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工作,也是同等重要的。这就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要把制度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不断进行完善。
第二,政府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一方面积极推广社会组织的公益孵化器项目,针对初创期的社会公益类组织,为他们提供在开始阶段最需要的资源和平台,包括场地、办公设备、小额补贴、专业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的直接扶持。另一方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间接的扶持和培育。购买公共服务的寓意其实很深刻,政府把一部分资金提供给社会组织,你可以跟我签合同,我给你钱让你做一些事情。此外通过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进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中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而且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开始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市场交易,市场交易就是平等交易。
第三,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制度的完善、政府的扶持,都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第一步,就是要规范、强化内部管理。现在大部分社会组织在成立的时候,并不重视章程的制定。有的非常简单,为了应付登记草草了事,在实际工作当中,人事任免方面、财务制度方面,一旦有了争议、出现了问题,没有章程的约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非常麻烦。所以,规范化很重要。第二步,注重公信力建设。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决定了公信力是它们生存和发展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来自公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生命线。
第四,公民公共精神的树立。社会组织离不开社会这个土壤,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精神的树立才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
[2]黄晓勇.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9.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 篇九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我街辖区目前共有非公企业65家,从业人员有2082人,党员有39名。现已建立15个非公党组织,涵盖非公企业28家,其中包含独立党支部11个,联合党支部2个,派出党支部2个。党组织覆盖率达43%,党的工作覆盖率为100%。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我街目前共有社会组织17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387人,党员有37名,现建立6个社会组织党组织,涵盖社会组织9个,其中包含党总支1个,独立党支部2个,联合党支部3个。党组织覆盖率达35%,党的工作覆盖率为100%。
二、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细致抓调查
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党总支组织力量深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所辖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立情况及党员队伍状况、制约党组织组建和党员发展工作的问题和症结、党组织活动情况及党员的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多种形式抓组建
采取独立建、联合建、派出建等多种灵活方式,坚持一手抓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巩固提高,一手抓党组织的组建,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使党组织总数达到了21家。
(三)突破创新抓联系
对暂不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或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推行“派出组建法”,从机关、社区党组织中选派优秀党员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截至目前为止,街道共派出了10名党建工作联络员,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创建适应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1、结合新型市场(商场)涵盖大量小型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且高度集中在楼栋等“同一单位”的特点,依托市场、物业管理公司、商场管理单位,推行市场+党组织、楼宇+党组织等单位式区域联合党组织组建模式。
2、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库,推行协会(行业)+党组织区域联合党组织组建模式。
(二)建立“一刻钟党建活动圈”
结合全街网格化工作开展,在党建工作方面,以一刻钟行走路程为半径,将非公有制企业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中确定一个党建工作基础较强的党组织,探索建立“党建工作圈””。由“单个”向“集群”、由“分散”向“联合”、由“垂直管理”向“区域化管理”的大党建格局转变,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等工作难题,在推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0.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十
江苏省民政厅:
(发起人或举办者)拟设立登记
(社会组织全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申请理由 ……
二、相关行业领域情况介绍(行业协会填写)【《江苏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九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具有行业代表性。
第十一条规定:申请筹备行业协会,应当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五个以上发起人,发起人为在本省注册登记并连续经营二年以上的同业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以及连续经营二年以上的农村承包经营户;
(二)发起人和其他申请入会者,达到本行政区域内同业组织数量的百分之十或者同业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三)具有符合任职条件的拟任法定代表人人选和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人选。】
……
三、拟开展业务范围 ……
四、发起人或举办者情况介绍 【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是个人的,须提供未曾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证明;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是企业的,请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企业诚信经营情况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需与原件核对。】
……
五、注册资金及其来源 ……
六、拟任负责人及其情况介绍(秘书长以上人员)【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拟任负责人,须提供未曾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证明。基金会的拟任负责人,须提供以下证明:未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或者虽被判刑但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已逾五年的;未曾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同时符合:“未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的,或者虽有上述情况但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已逾五年的”要求。】
……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
发起人或举办者签字(盖章): 联系人及电话:
月
年
11.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十一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协作的依据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应急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一个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另一个是传统政府应急机制的失灵现象显现。
社会风险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复杂多样。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急剧增加,生产事故频发,社会贫富差距显现。加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频频发生。
政府失灵现象显现。现代社会呈现出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应急管理采取的是“一体化”,这种应急机制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时期发挥了极大作用,效率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在利益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体化”已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多样应急需求了,造成应急管理供给与需求失衡,政府失灵显现。失衡的结果使得公众对政府的失望,造成公信力下降。在自身需求未能满足的情况下,公众可能产生群体非理性行为,引起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采取一元主导、多元协作的必要性在于现代社会管理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符合各方利益的需求的应急管理机制。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鼓励和调动社会各个群体,发挥企业组织和第三部门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整合作用,以满足公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互动协作的应急管理机制成为新趋势。
本文主要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试图明晰二者的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实践提供思路。
二、社会各主体互动协作中的政府职责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主导者,起到规划、引导的责任,具有完善制度体系、维护公权力威严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责任。第一,政府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制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法治化确立各主体在应急过程中的行动准则。同时,政府需要完善应急管理系统中的监督机制,完善对社会公众的常态化宣传和教育体系。第二,政府具有维护公权力的威严的责任。要求政府恪尽职守,依法行使公权力,获得其他各主体的信任,维护公信力。此外,公权力的威严还表现在政府具有在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控制社会危机的蔓延的维稳责任。第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为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应急、工作提供公共平台和资源保障,保持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信息沟通顺畅。
然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功能缺失在我国却是普遍现象。社会中其他主体参与应急管理程度不高,使得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专业性程度低,难以得到发展。究其原因,一个是我国社会的传统原因,国家未有意识的动员、引导和培养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实践;另一个是公众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不信任。部分社会组织的非法行为也破坏了社会组织的整体形象。
三、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萨拉蒙的“第三方治理理论”肯定了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和重要性。在应急预警系统中,社会组织根植于公众,与居民联系紧密,可作为政府与公众的中介,本身就是沟通渠道。此外,社会组织可代替政府承担大量信息收集的工作,帮组政府了解民意,安抚社会不良情绪,防范社会风险。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在政府未到达事故或危机现场时,社会组织可及时反应,组织和动员群众自救并自主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组织还可以在政府到达之后及时将相关应急信息传达给政府,帮助政府尽早了解情况,开展应急工作。在应急管理的恢复治理阶段,社会组织可为在突发事件中受害的公众提供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尤其是物质上的恢复治理与精神上的修复治疗等方面。政府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力,不仅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为社会服务,还可以使得政府从具体事物中抽身出来,降低自身的应急管理和治理成本。
四、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
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良好互动关系将大大提高应急效率,提高应急质量。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政府可适当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机制,尤其是在资源稀缺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方面。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还体现在依法监督上。政府的职责是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的信任还体现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给予社会组织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性。社会组织具有贴近社会,组织行动灵活,组织类型多元的特点。政府需要看到社会组织的这些优势,并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性上的优势。因而,政府除了要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好监管工作外,不应干涉社会组织的具体工作,保障社会组织在工作上的独立性。
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的互动过程中,信息沟通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社会风险预警、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收集等。政府需要搭建双向沟通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社会组织替公众向政府表达民意,替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作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中介。在应急事件中,政府未到位前,第一时间收集信息,掌握情况并及时向政府传达。
多元主体互动协作的优势是可以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最大化。由于每个合法社会组织均登记在册,政府掌握着每个社会组织的信息,尤其是社会组织成员的专业特长、职业构成等信息,在应急管理发生后,政府可根据应急管理的人力、物力需要与社会组织协调应急,并在事后治理中合理调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优势。既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需要,又能广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节省政府应急管理的成本。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协作还表现在培养公众的应急管理思想、自救自治的精神上。这样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动员、引导和培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凭政府的力量难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可由政府制定培养目标、分布培养任务,社会组织具体执行。
政府与社会组织是一员主导、多元协作的应急管理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处理好这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可以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为社会转型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立.论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2013(2):92-102
[2]姜平.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理论探讨,2011(2):138-142
[3]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3(5):66-70
12.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相应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内涵
社会组织是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截止2015年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42万多个,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社会组织数量将达到88万个以上,其全职雇员年均增长人数需达到226.82万人。由于党组织分布在各个地方和各行各业,党正是依靠广泛的组织网络,才能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顺利实现其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对基层党建的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社会组织生长时间不长,而且大多数社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约束力不强,所以人们往往忽视基层党建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即使有的社会组织表面看起来有组织设置,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真正重视。
(二)基层党建顶层不够完善
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是由于顶层设计的原因造成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缺少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支部书记大多由主管单位的机关干部兼任,致使社会组织党的管理缺乏活力。社会组织党建经费、办公场所和设备等方面缺乏有力保障。
(三)党员人数少,基层组织覆盖率偏低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差,党员人数比例很小。从近三年发展看,有5万多个组织没有发展党员,占总数的73.3%。这是由社会组织人员组成及特点所决定的,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中没有设置党组织。
(四)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单一
由于受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影响,社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严重缺失,因而导致社会组织党支部活动开展不力,党的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党的建设流于形式。
(五)基层组织工作方式太陈旧
由于重视不够,社会组织党建基本还是停留在管理型的工作方式上,没有能够改进工作方式。
三、创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
(一)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组织基层党建重要地位的认识
通过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宣传,让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了解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保证全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社会组织虽有它的特点,但也要方向正确,社会组织也不能没有党组织,不能没有党的影响。
(二)完善顶层设计,发挥党建功能
明确职责,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拓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比如:(1)党工委管理模式。在登记管理机关设立同级党委派出的党工委,负责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其搞好所管理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2)业务主管单位管理模式。有明确的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条例或章程,要明确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加强党员管理,健全组织设置
摸底调研,了解现状。对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数量,逐个建立党建工作台账,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因地制宜,灵活组建。在社会组织中采取一建二联三挂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主体,是联结政府与公民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它们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让其成为党和政府治理社会的有力助手。社会组织以其发展特点,更易了解掌握不同群体利益要求,使民众利益与表达能够顺利通向党的决策层。要扩大畅通社会组织利益表达渠道,为它们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选拔党性强的干部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水平不断提高。
(五)创新活动方式
13.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十三
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发〔xxx〕18号),省委组织部、枣庄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有关工作的通知》和滕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通知》(滕组通字〔xxx〕9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接通知后,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体领导干部、机关干部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政协工作室主任马钦勇同志进行了原文传达,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责成相关单位对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进行了自查清理。
全体在职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均已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并填写了《党员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登记表》,未有人员在企业兼职(任职);提前离岗休息人员和退(离)休人员均已通知参加专题会议,到会人员全部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并填写了《党员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登记表》,未有人员在企业任职;未到会的提前离岗休息人员和退(离)休人员,我们组织专人通过电话通知形式,传达文件精神,询问其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
14.社会组织总结报告 篇十四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广义上又叫离体培养,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环境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克隆,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本人于2010年11月17日至2011年1月20日在北京太阳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牛栏山基地自行实习。我的实习内容主要包括MS培养基的制备,萱草、玉簪的增殖培养,草莓茎尖的诱导。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MS培养基的制备
1.浓缩贮备液 需配制一系列的浓缩贮备液为Ⅰ大量元素(浓缩20x)、Ⅱ微量元素(浓缩1000x)、Ⅲ铁盐(浓缩100x)、Ⅳ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0x)。所有的贮备液都应贮存于塑料瓶中或玻璃瓶中,置冰箱中保存,其中铁盐贮备液必须贮存于琥珀色玻璃瓶中。
2.制备1LMS空白培养基 先量取贮备液Ⅰ50ml、贮备液Ⅱ1ml、贮备液Ⅲ10ml、贮备液Ⅳ1ml至量筒中加适量蒸馏水定容至1L,并倒入容器中加热;然后称取蔗糖30g/L,琼脂4.5g/L搅拌至完全溶解;再用NaOH和HCl调至 pH值为5.8,分装至玻璃瓶中(30ml/瓶),最后放入高压锅中灭菌,在压力为108kPa、温度121℃下灭菌20min即可。
二、萱草的增殖培养
将增殖培养出的丛生芽与愈伤组织一起,分割转接到MS+BA2.0mg/L+IBA0.1mg/L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强度约1200~1500LX,光照时间为10小时。经过20~30天芽与愈伤的不断增殖生长,即可分化出丛生芽。每隔30~45天,将分化的丛生芽切成2~3株再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每次可扩大5倍。
三、玉簪的增殖培养
将增殖分化出的丛生芽接种到MS+BA2.0mg/L+KT2.0mg/L+NAA0.05 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强度约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每隔30~45天将分化出丛生芽切成单株再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每次可扩大4~5倍(淘汰增殖少而慢的材料)。增殖繁殖代数绿叶品种控制在24代以内,花叶品种控制在16代以内。
四、草莓茎尖的诱导
(一)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
1.外植体的选择 草莓的组织培养以茎尖作为外植体效果较好,常用于草莓快繁脱毒技术。摘取基地中草莓红颜品种新抽出的健壮无病的匍匐茎4~5cm长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丛生芽的诱导。
2.外植体的消毒 用自来水冲洗一小时,洗刷表面污物及绒毛,然后加入84消毒液与洗涤灵清洗10min,同时利用离心力转圈摇动瓶子使外植体表面的污染物被析出,最后用自来水冲洗数次,直到没沫为止将水倒掉。移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将冲洗后材料再截成2~3cm长,用75%酒精浸泡15~20s,用无菌水冲洗1次,然后用0.1%的升汞(HgCl2)溶液浸泡杀菌5~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少量
多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去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待接种。
(二)接种与培养
1.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已经过消毒的匍匐茎外植体,用解剖刀剥取其微茎尖,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中。刚接种的外植体需进行暗培养(3天)或是保持较低温度等措施,均可减轻材料褐化的发生;增加光照或延长光照时间都可降低材料玻璃化的产生。
2.培养 建立无菌体系得到无菌苗后,接种到MS+BA0.5mg/L+IBA0.1mg/L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强度约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20d左右无菌苗增厚,切口有瘤状突起,即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即可由它分化出不定芽。将不定芽与愈伤组织一起,分割转接到MS+BA1.0mg/L+NAA0.05mg/L增殖培养基上培养,经过15~20天芽与愈伤的不断增殖生长,即可分化出丛生芽。每隔20~30天将分化的丛生芽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每次可扩大8~10倍。
五、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我是从2010年6月份开始深层次接触植物组织培养这个行业的,在学校时虽然学习过组培的相关知识,但只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方面接触并不多。这次的实习刚好是我在逐步熟悉组培这个行业的过程中进行的,使我更加深刻的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增强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初入组培这个行业,经验不足,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仍需与实际相结合。在专业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性知识,学以致用,并以书中所写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变通。
2.熟练操作技术,提高速度 初接触时,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导致组培材料大量被污染,损失严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越规范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小,再在此基础上提高速度,适应工厂化生产。
3.明确问题的实质与根本 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事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4.明确有效的目标或计划 像是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等。没有目标与计划就像是不知道方向的船,在海洋里任意漂游,最终会在海洋中消失。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一步一步认真的按计划进行,实现目标。
六、总结
初学植物组织培养时,对于一切都很陌生的我感到了困惑,不知该从哪里入手,虽然之前也有看过相关的书籍,但毕竟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充分、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每次看到经过自己动手接种、增殖后慢慢长大的组培苗,心里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社会组织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社会组织党建调研报告10-15
德城区社会组织党建调研报告10-31
社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总结08-17
社会治理社会组织10-06
农村的社会组织06-25
社会组织党建品牌09-06
社会组织综合党委11-13
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07-13
社会组织服务购买协议08-26
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