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5-01-13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共10篇)

1.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一

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开发区实验学校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共两大类型题35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50分),26—30题为填空题(10分),31——33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18分),34——35为简答题(22分)。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4、7、11、13、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以及两个简答题。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3)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33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101人,不及格人数72人,及格人数29人,优秀人数10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49.3,优秀率9.9%,及格率28.8%。

2、从试题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不难,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简单,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7题,学生对关键词“战争的开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很多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4.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不学习,真正学习的学生太少。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2.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篇二

赵国军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命题

试卷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考试范围是九年级第一期的教学内容即《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0——23课的内容。开卷笔试,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

(二)、试题简评

1、试卷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能力要求上按照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

2、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较强。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九年级三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及格率、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九年级来说,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3.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三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4.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考生共有373人,其中90分以上的18人,占4.8%;80-89分的25人,占6.7%;70-79分的31人,占8.3%;40-69分的179人,占43.8%;39分以下的120人,占32.17%。最高分101分,最低分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增加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此份试卷分两个层次,第一部分的选择题比较简单,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知识点,且在平时的练习中接触过,但有些题干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而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就有一定的难度。

本试题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2、3、8、15、17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2、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1)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6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4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2、5、6、8、17、19小题,这些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如第17小题:“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个是长江流域,既是我国的南方;一是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应该是在宋朝时期,所以题中问的是,表示宋朝时期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选项是哪些?而①讲的是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②讲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状况,而③讲的是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地区,④讲的是宋朝时期苏州和湖州成为国家的主要粮食基地。通过分析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③④,所以这道题有相当大的难度。

(2)材料分析题

总共两道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试题满分16分,学生得分在8—12分之间,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没有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有些学生并没有看清问题就乱答,如:第1小题要求写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建立的政权,有些学生只写三个民族的名称,有些学生只写政权的名字,有一小部分学生还填上汉族人建立的宋朝,形成答非所问的现象。第2、3小题很多学生都做对,但是第4小题就做得差强人意了,这道材料题本是课本中的内容,题目问的是当时我国经济格局上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就无法理解了,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更加无法去解答了。学生就读不明白材料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无法进行答题,因此导致失分。

22试题满分14分,学生得分在8分左右,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点没有把握好,且没有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去思考问题,如:“材料二中的‘长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联系材料一中提到的科举制和材料二中‘赚得英雄尽白头’来作答。另外出错较多的是第3小题,因为无法理解‘长策’是什么,就无法完成第三题‘长策是如何完善的?’这就要求学生联系课本中的内容和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去理解,就更高地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注意史实之间的联系。(3)简述题

该试题满分20分,学生得分在10—15分左右。这道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因为第1小题“汉倭奴国王”金印,是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很多学生已经忘记,很多学生都乱答“唐朝、宋朝”,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而第4、5小题在复习的时候已经复习过,但是还是有好多学生没有很好地作答。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一部分学生只完成选择题,而非选择题几乎是空白的,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低分人数约占参加考试人数1/3以上,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连笔记都懒得写,讲过的题都没有很好地完成,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学科,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认识到学史使人明智的道理。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地方史知识。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添加课外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地方史知识。

(3)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4)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5.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篇五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组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整份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在选题和确定测试重点上都认真贯彻了“注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当然也有点不足,第十九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一问设置偏难,导致该题作为基础题,学生解题情况不好。

总体来说,本套试卷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此试卷继续保持试卷结构和题量不变,试卷包括Ⅰ、Ⅱ两卷,总题量22小题,总分150分,第Ⅰ卷有12道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由4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组成,共90分,试卷以《选修》2-2为考察重点,占全卷42%,其余每册书占8%左右。难题集中在本学期所学的选修2-2,必修一到必修五主要以会考难度为准。试题各部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区分度强,信度高,体现了试题测试功能。2.试题特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涉及学生数学涉及所学的每一册书,其中以本学期所学的选修2-2为重点,占到40%左右,其余每册占8%左右,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导数及其应用”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决定着数学基批知识教学的水平,培养数学能力,优化思维素养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考纲考查的重点。本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的较多试题来自课本和资料书,源于平时的练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4)重视数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3.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概念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差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够,知识记忆模糊,灵活运用较差。(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在答卷中对简单或明显套用公式的题,考生一般可得分,但对常规题的条件或结论稍做改变,或需探索才能得出结果的题,则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被卡住,这些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第19题平均得分只有1.63,难度0.14,得分率低。该题就是对公式的逆用,学生做的极差。(3)运算能力差

对于试卷中的计算题,有许多考生不能计算出准确答案,有的符号错误,有的计算错误,不该失的分失去,表明平时做题不认真,不严谨。比如,第十八题明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题,该题平均分才4.55分,问题主要出在学生在联立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时出现问题。

(4)数学术语不准确,语言表述不规范

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对主观题的回答不规范,不能准确运用数学术语,比如,第十九题“立体几何”中,数学符号出现各种错误,语言欠严谨。证明中逻辑思维不够严密。

三、期望建议:

6.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 篇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是古代人类的起源之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

3、我们知道图画加上色彩就会很漂亮,能制造出色彩鲜艳的彩陶的是()A、河姆渡居民

B、山顶洞人

C、大汶口居民

D、半坡居民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东周

5、商朝时盘庚把都城迁到了()

A、亳

B、镐京

C、洛邑

D、殷

6、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A、黄帝

B、舜

C、尧

D、禹

7、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8、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晚5000年

D、早500年

9、右图是我国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A、半坡居民

B、大汶口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山顶洞人

10、下列人物是商朝有名的暴君的是()A、禹

B、纣

C、秦始皇

D、桀

11、河姆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12、世界上发现的现存的最大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像鼎 D、铜羊鼎

13、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4、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16、下列文化遗址中,哪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A、黄帝陵

B、半坡遗址

C、都江堰

D、山顶洞人遗址

17、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齐 B、楚 C、秦 D、燕

18、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老子、孔子 B、孟子、孔子 C、荀子、墨子 D、韩非子、孙武

19、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核心是()A、重民

B、重农

C、重法

D、重教

20、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请找出试题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

21、通过推举产生国家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启是禅让制度产生的最后一个首领。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2、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主要依据军功的大小,才能高低。

错误:

理由:

23、孔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4、铁器开始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22%)

2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

(2)材料二说明北京人己懂得用火,请说说北京人生活时期火有几种用途?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又有什么意义?(6%)

(3)材料三反映的是燧人氏的传说,这个传说说明当时人类在用火方面有了什么进步?(2%)

26、请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请回答:(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4分)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2分)

(3)从材料二看,在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上有了什么变化?由此制度产生的第一个首领是谁?(3分)

(4)两种制度相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四、综合题:(20%)

27、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你认为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6%)

(2)除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中你还对谁印象较深?说说你选择他的理由是什么?(4%)

2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

(2)商鞅变法措施中,哪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哪些是便于富国强兵?(6%)A、加强中央集权:

B、富国强兵:

7.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七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辛亥革命

2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A奥地利 B澳大利亚 C奥斯曼帝国 D奥匈帝国

3淮军名将,清朝名臣,系台湾省第一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的将领是:

A李鸿章 B刘锦棠 C刘铭传 D曾国藩

4上海从近代开始逐渐成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与外国通商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 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6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 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7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马克思曾经说它在 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 销烟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明定国是” 诏书的颁布

9.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运动中,为实现“求富”目的而举办的民用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10,以下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 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分)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2分)

(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2分)

12.(6分)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 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1分)

(2)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2分)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3分)

13.(8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请按顺序写出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2分)。

(2)举出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并说说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分)

8.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

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

3、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5、唐朝是我国历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A、辽B、金C、蒙古D、唐朝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笔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0、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

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泒张骞出使西域D、清朝的-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彊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4、张择端是历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

二、材料解析题

15、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三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3分)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1分)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1分)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1分)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1分)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1分)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2分)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1分)

16、材料: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1分)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2分)如何评价它?(1分)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1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1分)

17、材料:“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彊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请回答:

(1)大元王朝(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建元时把都城定在了哪里?(1分)

(2)元朝是中国历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例子,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2分)

(3)元世祖时开凿漕运和海运,其目的是什么?(1分)其中漕运和海运的起点分别在哪里?(2分)无论漕运还是海运都必须经过哪个地方,最后才能到达终点?(1分)

(4)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行省”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1分)并使该地区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请问在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DBADDDBABDCCDC

二、材料分析题

15、(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1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

(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7、(1)大都

(2)1276,南宋灭亡

(3)为了便于南粮北运;漕运起点:杭州;海运起点:刘家港;直沽

(4)-藏地区

9.高二年级期中政治试卷分析 篇九

第41题:

第一问,得分率较高,丢分原因,不能将三种消费心理与材料结合分析,同时还存在一些知识点不清晰的情况,如将从众心理描述为盲目心理等。

第二问,失分原因: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存在用自己的话(口水话)回答的现象。建议: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背、默);加强重难点知识的针对性训练 试卷41(2)题质量分析:

考查范围: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

考查能力:根据考查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答题情况:学生答题认真,态度端正。基本都能用经济学知识作答;大多数同学答题已经养成分点、分段的习惯。答题存在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答。

存在问题的原因:学生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要应付的课程来看待,并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采用“识记------考试”的基本方法,只求将此课程应付完毕。今后应加强重难点的归纳和总结,加强学生重点知识的记忆;加强主观题答题技巧的训练,增加训练量或者专题训练。

42题存在问题: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如何应对“刘易斯拐点”的影响,要求学生从对劳动者和企业的影响两个角度回答。大部分学生着重从劳动者角度回答,忽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的回答;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读懂材料,对“刘易斯拐点”政治术语读不懂,不了解时政知识;此问失分较多。第二问考查面对“民工荒”政府应怎么办的问题,此题要求从政府角度回答,失分的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企业角度回答。期中试卷43(1)题质量分析:

考查范围:消费与投资对拉动经济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考查能力:根据考查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答题情况:大部分学生答题认真,态度端正。学生基本都能用经济学知识作答;大多数同学答题已经养成分点、分段的习惯;但部分学生没有结合经济学原理来组织答案,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答题,偏离了题意,因此失分。存在问题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背和记的阶段,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期中试卷43(2)题质量分析:

1、试题基本分析

43(2)问要求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及其依据,知识内容符合考纲要求,设问合理,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学生答题情况

共有660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12分,学生平均得分6.73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空白)。

3、答题亮点:

(1)答题基本规范,大多数同学养成了分点、分段答题的习惯。(2)基本能用经济学的知识来作答,并与材料有一定程度的结合。

4、存在的不足

(1)部分同学审题不清,“建议”和“依据”不分。(2)对材料挖掘不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阐释不够到位。(3)答题角度狭窄,不会多角度分析和思考。

5、建议

(1)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和理解,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加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3)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默。

第44题第一问:本题满分4分

平均得分 2.75分 学生答题情况:(1)设问指向性比较明确,要求应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A省如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部分学生对哲学的四个板块不清晰、相互混淆。(2)有部分学生简单罗列哲学原理;(3)哲学原理、方法论、材料没有有机结合,原理和材料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4)答题不规范,没有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有序化。第44题第二问;本题满分6分

平均得分 4.13分 学生答题情况:(1)设问指向性比较明确,要求应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相当部分学生对哲学板块划分不清楚,具体知识点内容不完善;

(2)对材料没有提取有效信息,切题困难,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10.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

wx.jtyjy.com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8分)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D 8.D 9.A 10.D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D 18.B 19.C.20.B 21.A 22.D 23.B 24.C 25.A 26.C 27.D 28.A 29.A 30.D

二、非选择题

31.(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2分)(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4分)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3)看法:开启民智。(2分)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2分)

32.主张与实践: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举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2分)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分)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2分)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2分)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2分)

33.1946年研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产生。(4分)

短文必须包括生活、工作和交往三方面的内容,其价值取向是互联网的优势,文字流畅,有创意可以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4分)

34.①内容: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要敢闯,不要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注意“南方谈话”还没有提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须依赖科技和教育。(4分)

②认识:“南方谈话”是在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发表的,肯定了改革开放业已取得的伟大成就,澄清了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的迷雾,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4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D 8.D 9.A 10.D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D 18.B 19.C.20.B 21.A 22.D 23.B 24.C 25.A 26.C 27.D 28.A 29.A 30.D

二、非选择题

31.(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4分)(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4分)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3)看法:开启民智。(2分)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2分)

32.主张与实践: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举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3分)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分)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分)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2分)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2分)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2分)

33.1946年研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产生。(4分)

短文必须包括生活、工作和交往三方面的内容,其价值取向是互联网的优势,文字流畅,有创意可以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4分)

34.①内容: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要敢闯,不要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注意“南方谈话”还没有提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须依赖科技和教育。(4分)

②认识:“南方谈话”是在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发表的,肯定了改革开放业已取得的伟大成就,澄清了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的迷雾,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4分)

上一篇:《蝉和驴》读后感下一篇: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