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

2025-01-23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精选10篇)

1.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 篇一

云计算的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6-2017-2)第一章 云计算的五大基本特征

2云计算是哪些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3 了解知名的云计算服务,如Salesforce.com, Amazon AWS, Amazon EC2, Google GAE等云产品 4云计算服务的三大类型 5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式 第三章 什么是IaaS?实现IaaS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哪些关键特性? 3 服务器虚拟化的两种实现方式 4 什么是CPU虚拟化? 5 虚拟化的作用是什么? openstack的核心组件有哪些?画出关系图 7 典型的openstack的三种网络

8openstack中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控制节点功能是什么? 第四章 了解web类型的PaaS平台——cloud foundary。2 了解数据分析类型的PaaS平台——Hadoop 第六章 什么是桌面云?桌面云的本质? 2桌面交付协议?

第七章 什么是云存储?云存储的类型? 2什么是DAS和SAN存储? 3 NAS属于什么存储类型? 4 对象存储的应用场景? 磁盘阵列RAID的类型——RAID0,RAID5 的特点。,RAID1RAID10

2.期末工作总结.doc 篇二

时光飞逝,转瞬间,期末临近,大二上学年的工作已渐渐接近尾声。作为班长,四个月来的班委工作及班级建设令我感触良多。总体来说,我们园林0801班是一个团结互助,力争上游的积极班集体。三十二位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激情昂扬,学习动力十足。同学与同学之间,班委与班委之间,班委与同学之间,都能沟通良好,共同建设优秀文明的班级。

就班委而言在工作上,我们班委戮力同心,竭诚所致,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其工作效率有目共睹。无论是组织秋游,晨跑,聚餐或辩论赛、演讲赛、歌唱大赛还是心里座谈会、501晚会、团组织生活会等。我们班委无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力争把我们班培养成一支有纪律、有理想、有激情、有氛围的“四有”先进班级体!

当然,正如约米尼所说的那样“在太阳地下没有哪一样东西是尽善尽美的”,我们的班委也有美中不足的。

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班委工作投入力度不够、工作热情不大;

二、各班委之间的协调分配能力切实缺乏,以至出现有人特忙有人特闲的现象发生;

三、班委的宣传力度不大,以致使我班健康积极热情的形象不能在院系校内广为传通。

针对以上三种现象,我明白,班长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尽职尽位。班长的主要责任是协调班委,协调班委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关系,而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有待增强。

再则,针对班级同学也有以下几点缺乏。

我们的班风大体上来说是积极健康的,然而由于我班三十二位同学中大部分是女同学,男同学居少,而女同学一般是内敛含蓄的,或许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我班对班级活动的热情度不大,每遇到集体活动,大家都不太主动不太积极,不太配合班委的工作。

从纪律上来说,无论是早晚自习考勤,专业课,公共选修课等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鲜少发生,晚归寝,集体活动出勤率也是居高不下。只是从十二月份开始,由于天寒地冻,早自习的迟到现象屡有发生,虽然情有可原,但纪律归纪律,我们的纪检委员都能够公正无私记载下出勤情况。

综上所述,我班集体表现良好,各班委的工作能力有待加强,班纪班风建设还是该一如既往,不可停滞。

作为班长,我深知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擢升!

就我个人而言,我缺乏起模范作用的积极形象,办事工作不严谨,没有做到一丝不苟,考虑事情不全面不详细,没有扎扎实实,发挥应有的实力。

3.电子知识总结.(DOC) 篇三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

元件的作用、特性、以及符合它的工作条件和基本电路

电阻分析以分压、分流为主,还有它的隔离。

分压、分流以电阻的串联、并联,以及串并联。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个角度分析。电阻定义在:电路中起到阻碍电流的作用的能力。

电阻分类为:金属氧化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以碳膜电阻最常用。以及它的功率瓦数。

电阻器按材质分:线绕电阻器、膜式电阻器、碳质电阻器。

电阻器按用途分:精密电阻器、高频电阻器、高压电阻器、大功率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熔断电阻器等。

电阻器有一种特殊类型:无感线绕电阻器,它用于电流检测、高频场合。电阻的色环:1棕、2红,3为橙;4黄、5绿,6为蓝;7紫,8灰,白定9; 黑0,金-1次方,银-2次方。

电阻器是具有一定阻值、一定几何开状、一定技术性能,在电路中专起电阻作用的元件。

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阻值误差。(最高工作温度、最高工作电压、静噪电动势、温度特性、高频特性)。

电阻器的标称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电阻器分为固定式和可变式两大类。电阻器英文代号R表示。

电阻器最基本的单位是:欧姆(Ω)。1MΩ=1000KΩ=106Ω

电阻器的主要作用:分压作用、分流作用、隔离作用。串联电阻器R0=R1+R2

并联电阻器R0=R1*R2/(R1+R2)或者1/R0 = 1/R1+1/R即“/”为分号也为除号

电容器英文代号C表示。常见电容器是瓷片和电解。

电解电容器分有极性和无极性。此也要以作用和特性为主。

电解电容器以滤波为主,在电源供电电路中以实际输出功率去估算它的容量以及耐压。电容器定义:两金属片相对而不接触,中间有绝缘介质。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的器件。

可按介质分为:气体介质、液体介质、无机固体介质、陶瓷介质、电解质电容器。

电容最基本的单位是:法拉(F)。1F=106UF=1012PF

1UF=1000NF

1NF=1000PF

电容器的误差表示:J(±5%)、K(±10%)、M(±20%)、G(±2%)。电容器主要参数:容量、耐压、误差、漏电电阻。

电容器的主要作用:调谐、耦合、滤波、旁路、中和、补尝、退耦、定时、启动、分频、自举。

电容器的耐压分为:工作耐压和试验耐压。电容器按结构可分为:固定和可变、半可变三大类。

电解电容器以电解质不同可分为:液式和干式。

电解电容有一定的使用受命,因为是靠其电解液发挥其作用。

一般有三种电解电容:铝电解、钽电解、铌电解,一般以铝电解最常见。电解电容器还分为有极性和无极性,无极性一般用于音频电路。电解电容器还分有高频电解电容和普通电解电容。电解电容器还有等效串联电阻(ESR)。

电解电容器的串联分有序串联和逆串联,一般是逆串联。

电解电容器在电路中起滤波作用时,容量越大越好,其滤波效果非常好。逆串联有两种:一是两个电容器正极相连;二是两个电容器负极相连。

电容器有两种特殊的电容器:X安规电容和Y安规电容,常用于开关电源中。即Y电容高压承受能力达到5000V。X电容为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X电容和Y电容都有很高的绝缘阻抗。

电容器的串联、并联,以及它的计算公式。还要注意它的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电容器串联:C0=C1*C2/C1+C2 电容器并联:C0= C1+C2

大电容器并联一个小电容器可用来弥补大电容器的高频特性不足。电容器并联容量变大,电容串联容量变小。电容器串联分析:

〈1〉 当C1=C2时,电压U1=U2 〈2〉 当C1U2 〈3〉 当C1>C2时,U1

电容器还存在一个容抗,即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

大电容器通高频也通低频,小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

电容器的充放电作用:即电容器它有一定的充电时间和一定的放电时间。还有一个通交隔直的作用。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发生突变。电容器的电压超前于电感的电压90度。

电感定义:将导线绕成空心或绕在磁性材料上,使磁场高度集中,电感量较大的器件。电感的英文代号L表示。电感的单位:亨利(H)。1H=1000mH=106uH 电感的作用:通直隔交,也有其滤波等作用。电感的电流超前于电容的电流90度。

电感的在路方式:串联和并联,串并联。电感的串联与并联计算公式和电阻器一样。串联公式:L0=L1+L2 并联公式:L0=L1*L2/(L1+L2)

电感器的主要参数:电感量,品质因数(Q值),分布电容。电感器在直流通路中可以把它看成一条导线,就是闭合的开关。

电感器在交流通路中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断开的开关。只是一个理想的说法。电感器线圈中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二极管的英文代号D表示。

常用二极管种类:检波、开关、整流、阴尼、稳压、变容、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具有: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反向电流,最大整流电压IM,反向击穿电压。

二极管要考虑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它对直流电和交流电呈现的阻值不一样。反向电流: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的电流。

最大整流电流IM:指连续长时间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反向击穿电VB:指反方向加在二极管的电压继续增加,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稳压二极管的专用特性即反向击穿特性。二极管的P结为正极,N结为负极。二极管按结构分: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点接触型:主要用于开关电路。面接触型:主要用于整流电路。

二极管按材料分:锗和硅二极管,砷化镓二极管。二极管按功率分:大功率和小功率。二极管中的发光二极管即LED。

发光二极管的参数:电参数、光参数、极限参数。发光二极管用万用表检测有一个明显标志它会发亮。二极管中的稳压二极管它的特性有一个特定的稳压值。W和ZD在二极管中代表稳压二极管。IN一般是整流的意思。三极管是由二个PN结构成。三极管是电流控控制器件。三极管的英文代号Q表示。

三极管的两种类型:PNP型和NPN型。三极管按结构分:点接触型和面接解型。三极管按封装材料分: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

三极管分别有三个电极构成:即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

三极管其中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

三极管常有二种材料构成:锗和硅。

锗管管压降:0.2~0.3

硅管管压降:0.5~0.7 三极管放大实质上是将直流能量转换成交流能量。三极管作用:除放大作用外,还起电子开关、控制等作用。三极管的参数: 1. 电流放大系数 2. 穿透电流

3.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 4.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 5.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6.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 三极管按种类分:

小功率三极管,中功率三极管,大功率三极管,开关管,还有低频和高频三极管。三极管的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场效应管是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即它是电压控制器件。场效应管可分为两大类:结场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按导电沟可分为:N型沟道和P型沟道。场效应管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场效应管的三个极:漏极(D),源极(S),栅极(G)。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夹断电压Vp,饱和漏电流Idss,击穿电压Vbro,直流输入电阻Rds,低频跨导gm。MOS管D、S极有的可以互换。

半导体主要有三个特性:光敏特性、热敏特性、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靠空穴导电,即负电荷。N型半导体靠电子导电,即正电荷。

对于PNP型管子的偏置电路,要考虑到发射极的电流是流入基极的。对于NPN型管子的偏置电路,要考虑到发射极的电流是流出来的。三极管根据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不同,在电路中有三种连接方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电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整流电路: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

整流的含义:将正负变化的交流电变成只有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的脉动直流。整流的原理:是利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电流只能从一个方向通过。半波整流有一个整流二极管构成。

特点:(1)只利用了交流电的一个半波电源,利用率较低。

(2)输出直流电波形较差,(所谓的脉动成份较多)。全波整流有二个整流二极管构成。

特点:(1)变压器须采用双电源变压器,须采用两个整流二极管。

(2)电波源利用率低。(3)直流电波形较好。桥式整流有四个整流二极管构成。

特点:(1)四个二极管连接成平衡电桥。

(2)电源利用率最高。(3)输出直流电波形良好。

半波整流效率低,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效率好,但全波整流变压器需中心抽头,但桥式整流比全波整流二极管增多。

全波整波提高了电源输出的效率,使其很好的利用了交流电的两个半波。

RC滤波:积分滤波;LC滤波:多用于高频电路供电中使用,可有效地地防止高频成份时直流电串扰。

滤波电容容量越大,直流电的波形越好。故在使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容量较大的电容。

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电压条件:(1)发射结加正偏电压

(2)集电结加反偏电压

(一)正反馈:反馈时是增强输入端的电流或电压的。

(二)负反馈:反馈时是减弱输入端的电流或电压的。

满足电压条件才有三种工作状态:(1)放大状态(2)饱和状态(3)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Ic=Ib*& 所谓的Ic须跟随Ib的变化而变化。

饱和状态:Ic>Ib*&所谓的Ic不受Ib控制。Uce<1V

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截止状态:Ic=Ib=0 所谓的Ic不受Ib控制。

三种基本放大器:

1. 共射极放大器:基极为交流电信号的输入端,集电极为交流电信号的输出端,发射极为输入输出信号的共公回路端。

电路特点:(1)电压增益:KU=输出电压/输入电压=(△Uce/△Ube)>1

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2)电流增益:KI=输出电流/输入电流=(△Ic/△Ib)>1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3)功率增益:Kp=输出功率/输入功率=△Uce* Ic/△Ube* Ib

具有强烈的功率放大作用

(4)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高

(5)输入信号电压与输出信号电压相位相反

应用特点:稳定性较差,无适宜用于特高频电路中作放大而多用于中、低频电路作功率放大。

2. 共基极放大器:交流信号由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基极为输入输出信号的共公回路端。

电路特点:(1)电压增益:KU=输出电压/输入电压=(△Ucb/△Ube)>1

具有强烈的电压放大作用

(2)电流增益:KI=输出电流/输入电流=(△Ic/△Ib)<1

没有电流放大作用

(3)功率增益:Kp=输出功率/输入功率=(△Uce*Ic/△Ube*Ie)<1

具有功率放大作用

(4)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5)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相位相同

应用特点: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多用于高频电路中作电压放大作用。3. 共集电极放大器:(发射极跟随器)交流信号从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集电极为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公共回路端。

电路特点:(1)电压增益:KU=输出电压/输入电压=(△UR2/△Ube+ UR2)<1 即UR2为基极偏置电阻。

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2)电流增益:KI=输出电流/输入电流=(△Ie/△Ib)>1

具有强烈的电流放大作用

(3)功率增益:Kp=输出功率/输入功率=△UR2*Ie/(△Ube+ UR2)*Ib>1

具有功率放大作用

(4)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5)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相位相同

应用特点:常用于电路中作缓冲放大,直流放大,隔离级,级间阻抗匹配。三点式振荡器分为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

三点式振荡器要分别接到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就是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二极管稳压电路有正向稳压和反向稳压两种。反向稳压是利用了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

电子电路的构成离不开晶体管。都会以晶体管的各种特性出现。对此电子电路要充分理解晶体管的各种特性。

电路的晶体管分为二极管和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三纯电路: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纯电阻:没有电容和电感的交流回路。特点:(1)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2)电阻不断向电源吸取和消耗能量。

阻值为零时,消耗电流能量。

阻值为无穷大时,消耗电压能量。纯电容:没有电阻和电感的交流回路。

特点:(1)电压与电流不同相位,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

(2)只有能量的互换,而无能量的损耗。(忽略Xc,内阻)

纯电感:没有电阻和电容的交流回路。

特点:(1)电压与电流不同相位,电流超前于电压90度。

(2)只有能量的互换,而无能量的损耗。(忽略XL,内阻)

备注:流过电容的电流与流过线圈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LC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的电路。LC串联谐振电路 即为电流谐振。

谐振时电流最小,电路的阻抗为最大。

组成:由L、C串联,再与交流信号源串联组成。特点:(1)Xc=XL(2)整个电路为一个纯电阻电路(3)f0=1/2ЛγLC

串联谐振多用于电路中作为对某一频率的交流信号的抑制、衰减或消除等,一般称为陷波器或吸收回路。

LC并联谐振电路 即为电压谐振。

谐振时电流最大,电路的阻抗为最小。

组成:由L、C并联,再与交流信号源串联组成。

特点:(1)Xc=XL(2)整个电路为一个纯电阻电路

(3)f0=1/2ЛγLC

γ此是根号 并联谐振多用于电路中作为选择某一种频率的交流电。

在谐振电路中,可以通过改变电感量或电容量来调节中心谐振频率,实现选择频率的目的。

失谐状态:容性失谐和感性失谐。

容性失谐:LC回路将会变成一个纯电容电路,f外<f0,Xc>XL 失谐状态越严重(即外加频率偏离中心频率越多),对串联谐振而言。其电流越小,并联谐振电压越低。感性失谐:LC回路将会变成一个纯电感电路,f外>f0,Xc<XL。谐振电路的Q值(品质因数)

(1)选择性:挑选某一频率交流电能力。Q值越高,选择性越好。

(2)频带宽:指外加频率偏离中心频率时,使回路电流减小或电压降低至最大值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Q值越高,频带越窄。Q=1/2Лf0CR=2Лf0L/R

R是回路中的电阻。回路中的电阻越大,Q值越低,选择性越差,频带越宽。改变回路中的Q值,以满足不同频率所需的选择性或频带宽。LC振荡器

组成:由LC并联,再加上直流电能量构成。功能:产生某一频率的交流信号。

f=1/2ЛγLC

振荡频率与电感量和电容量有关,LC越大,f越低。维持长久振荡的两个条件:

(1)相位平衡(形成正反馈)(2)振幅平衡(要有能量补充)

振荡是电能和磁能反复地相互转换的现象。正弦振荡电路

组成: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反馈网络:有线性元件R、L、C按需要组成。选频网络:分为LC选频网络和RC选频网络。

RC振荡器就是采用RC元件组成的电路作选频网络的正弦波振荡电路。RL电路:由电阻和电感构电的电路。RL移相电路

考虑电感器上的电流是滞后于电感器上的电压90度的,相当于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

RL超前移相电路:电阻在电感之前。输出信号电压等于电感两端电压。

所谓就是输出信号电压超前于输入信号电压一个角度。RL滞后移相电路:电感在电阻之前。输出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电压。

所谓就是输出信号电压滞后于输入信号电压一个角度。

电容器的宏观和微观要在以什么样的电路中去分析,还要注意它是交流回路中还是在直流回路中。主要用到它的充放电和隔直通交作用。

电感与电容它们的超前90度是两者可以做为对比,对此两者是相反的。即一个是电压超前,一个就是电流超前。就是电感电压超前,电容电流超前。

RC电路;LC电路;RL电路这三个细节电路。RC电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的电路。RC电路分为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微分电路是电容在电阻之前。此为超前移相电路。积分电路是电阻在电容之前。此为滞后移相电路。

RC电路中的微分、积分要考虑到电容在接通瞬间相当于短路;在接通一段时间后,相当于开路。

RC串联电路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串联而成的电路。RC串联电路的转折频率:F0=1/2ΠRC RC并联电路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并联而成的电路。RC并联电路的转折频率:F0=1/2ΠRC RC串并联电路是由电阻R和电容C并联后与电阻再串联的电路。RC串并联电路的两个转折频率: RC移相电路

RC移相电路中运用特性是因为电容的电流的超前于电压。RC滞后移相电路

RC滞后移相电路I是流过电阻R和电容C的电流。

分析流过电阻R和电容C的电流,所谓的先流过电阻然后到电容。电阻在前电容在后。

RC超前移相电路

超前移相电路电容在电阻之前,信号电压取自电阻阻两端。RC移相电路具体画图步聚是:

一是:画出流过电阻和电容的电流I。二是:画出电阻上的压降。

三是:画出电容上的压降,并作出平行四边形。四是:画出输入电压信号。积分和微分电路

有一个时间常数概念,时间常数t=R*C,即电容量和电阻值之积。积分电路是输入信号加在电阻R上,输出信号取自电容C两端。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在电路结构上只是将电阻和电容的位置互换,输出信号取自电阻R上。

4.数据结构考试试题总结doc 篇四

一、选择题

1.以下结构中逻辑结构不是线性结构的是()A 栈B 队列 C串 D线索二叉树

2.如下算法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for(i=n-1;i>=1;--i)for(j=1;ja[j+1])a[j]与a[j+1]对换;其中n为正整数。

A 0(n)

B 0(nlogn)

C 0(n^2)D 0(n^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顺序存储占用一片连续ide存储空间,可随机存取

B采用链式存储在进行插入和删除错做是不需要移动元素,但只能顺序访问各元 C满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会浪费大量存储时间 D3阶B-树中节点内关键字的个数为1或者2

4.设指针变量p指向单链表节点A,则删除节点A的后继结点B需要的操作为()A

p->next=p->next->next B

p=p->next C

p=p->next->next D

p->next=p

5.设入栈序列为123,则可能的出栈序列不包括()A 123 B 132

C 213

D 312

6.某二叉树有n各叶子节点,且当中不存在度为1的节点,则该二叉树中共有()A(n-1)/2

B(n+1)/2

C 2n-1

D 2n+1

7.对于一个具有n各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若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进行表示,则除去链表中表节点(弧节点)的数目为()A e/2 B e

C 2e

D n+e

8.对于含n个顶点的带权有向图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拓扑排序可用于检查图G中是否存在有向回路 B关键路径是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C位于关键路径上的任意活动的延期大都将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D只需执行一次Floyd算法,便可求出任意一对顶点间的最短距离

9.以下关于这边查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折半查找算法宜在有序顺序表上实现,而不宜在有序单链表上实现 B折半查找的判定树一定是二叉排序树 C折半查找的判定树一定是满二叉树 D折半查找的判定树一定是平衡二叉树

10.下列排序算法中时间复杂度不受数据初始状态影响而恒为0(n logn)的是()A 直接插入排序

B 冒泡排序

C 归并排序

D 快速排序

11.以下排序方法中稳定的是()

A 希尔排序

B基数排序

C 堆排序

D快速排序

二、填空题

1.长度为n的有序顺序表中进行顺序排序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_,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__;2. 双向循环链表中结点的指针域为prior和next,一直指针变量p指向双向循环链表某结点指向一新节点,将s所致结点插入到p所指结点后面的语句序列s->next=->nex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ext=s;3.顺序栈S的栈底指针为S.base,栈顶指针为S.top,栈空的判定条件是________.4.设循环队列Q分配有M个存储单元,Q.front和Q.rear分别为队投缘苏下表和队尾元素下标,则循环队列队满的判定条件是_____________;5.已知n*n阶上三角矩阵A,矩阵元素的行、列下标为1……n,将其上三角元素逐行存储于一维数组S中(从0号单元开始存储),则对角线元素aii在数组S自己拍卖会对应元素的下标为____________;6对于下图所示的树,其对应的二叉树所含叶节点数为________;

7.设权值集合W=(15,3,2,6,9),据此所得Huffman数的带权路径长度为___________;8.有向图G中边的集合E={<1,2>,<2,3>,<1,4>,<4,2>,<4,3>},则该图的一个拓扑序列为_____;9.设一组记录的关键字序列为(34,76,45,18,26,54,92),则由这组记录关键字生成的二叉排序树的深度为_________; 补全算法:输入十进制整数n,将其转换为八进制整数

Void conversion(){ Scanf(“%d”,n);InitStack(S);While(n!=0){ ________;n=n/8;} }

三、应用题

1.设二叉树线序序列为ABDEFCGHI,中序序列为DBFEAGHCI,画出该二叉树,并给出后序序列

2.图的邻接矩阵如下所示,分别画出出自顶点A出发进行遍历所得的深度优先生成树和广度优先生成树,假设邻接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集合为(25,17,15,27,32,68),散列表的长度为7,散列函数H(k)=k mod 7,要求分别用线性探测和连地址法作为解决冲突的方法构造哈希表,并求平均查找长度。

4设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为(20,18,22,16,30,19),现对其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写出快速排序时以20为枢轴进行一趟快速排序后的结果:并画出堆排序时初始大顶堆对应的二叉树。

四、算法设计题 要求:(1)用自然语言说明所采用算法的思想

(2)给出每个算法所设计的存储结构定义,并作必要的注释或说明;(3)用C语言或伪代码写出对应的算法程序,并做必要的注释。

1、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设计算法统计二叉树的深度。

2、已知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分别以递增的顺序结构在但联保La和Lb中,求A U B 并将结果存入单链表Lc中。要求Lc中的元素也递增排序,且个链表均带头结点。

5.高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

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6.化学选修四期末知识点总结 篇六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

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

(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mol/(L•min),mol/(L•h)

(4)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化学反应:aA(g)+bB(g)=cC(g)+dD(g)有下列恒等式:Va:Vb:Vc:Vd=a:b:c:d(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5)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

2.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来源:学科网]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

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

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

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7.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篇七

一、除法:

(1)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2)()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2:一个数是786,处以24得到余数是18,求商是多少? 解:(786-18)÷24 =786÷24 =32(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若有余数,余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14÷3=4„„2(同时扩大10倍)100÷30=3„„10(同时缩小10倍)140÷30„„20 10÷3=3„„1

15÷4=3„„3(同事扩大3倍)88÷24=3„„16(同时缩小4倍)45÷12=3„„9 22÷6=3„„4

二、角:

(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端点数量,可否测量长度等。(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角度范围。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例1:判断题。A、钝角都大于90度。„„(√)B、钝角都小于180度。„„(√)

C、小于180度的角都是钝角。„„(×)D、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E、平角就是一条直线。„„(×)F、周角就是一条射线。„„(×)G、周角只有一条边。„„(×)

(4)一副三角尺有两只三角尺,其中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45°,45°,90°;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30°,60°,90° 经过组合,他们可以形成的角有:15°,75°,105°,120°,135°,150°,180°

(5)钟面上共有12大格,共360°,每一大格30°,每一小格6°。例2:3点和9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6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6:30是(锐角)3:30是(锐角、75°)9:30是(钝角、105°)

4:00是(钝角、120°)

三、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然后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时候,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例1:40+60×3 40+60×3 =100×3(错误!)=40+180

=300 =220 例2:148-48×2 148-48×2 =100×2(错误!)=148-96 =200 =52

四、平行与相交

(1)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条直线的平行线。

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五、找规律

(1)在马路一侧种树,1°若两头都种树:树的棵树-1=段数 2°若其中一头种,另一头不种:段数=树的棵树

3°若两头都不种:树的棵树+1=段数(2)若是一个闭合的图形,如:池塘一周、长方形或是三角形一周等,树的棵树=段数。

六、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结合律:(a×b)×c=a×(b ×c)例1:37+56+63=56+(37+6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3×4=13×(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中配对的数字有:25×4,125×8„„

例2:简便运算:327-(127+100)=327-127-100„„减法的性质 720÷54=720÷(6×9)=720÷9÷6„„除法的性质

125×25×32=(125×8)×(25×4)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列表整理时,相应量的数据一定要一一对应,条件与问题都要看清楚。

(2)计算要细心。

八、统计与可能性

(1)统计时,数数据要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每数一个都要做好标记。统计完之后,检查一遍统计的数据总和是否与题中数据总和相等。

(2)画柱状图时:要写好日期,看清每一格代表的数值是多少。每画好一个柱状图,要在上面或旁边写上所对应的数据。

九、认数

(1)读:先分级,然后由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46,3800,6254 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每写完一级画一个分级线。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 写做:6800,3020,5608 ※注:除了最高级,每一级都有4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若某一位没有数字,必须填“0”补充。

(3)读零法则: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位或多位0时,都只读一个零。例:用4个8和4个0写出满足一下条件的数字: ①一个零都不读:8888,0000,8880,8000,8800,8800,8000,8880 ②只读一个零:8808,8000,8088,8000,8008,8800,8080,8800,8880,0800,8880,0080,8880,0008,8800,0880,8800,0088,8000,0888 ③读两个零:8808,0800,8808,0080,8808,0008,8080,0880,8080,0088,8008,0880,8008,0088,8800,0808 ※注:在写含有几个零或读几个零这种题型时,写出之后一定要读一遍,看与要求是否符合。(4)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

8.高二英语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分析 篇八

指示(Introductions)

Please look at/ listen to …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 Please check that … Make sure you … Don’t forget to … Watch out for … You need … You’d better … You must/mustn’t … 四. 重点单词及短语 单词 ① atmosphere n. 大气,空气,气氛 a friendly atmosphere 友好的气氛 atmospheric adj. 大气的,有气氛的 ② violent adj. 剧烈的,厉害的;(人)暴戾的;(感情、言语)激昂的,激烈的 violence n. 剧烈,暴行

violently adv. 激烈地,粗暴地 ③ solid adj. n. 固体的;实质的;纯粹的;结实宾;牢靠的,稳固的 ④ explode vt. vi. 爆炸,使爆炸;感情爆发;驳倒,_ explosion n. 爆发,爆炸

explosive adj. 爆炸性的,爆发性的 ⑤ surface n. 外表,表面;adj. 表面的,外表的;vt. vi. 浮出水面,给…装上表面 ⑥ dissolve vt. vi. 使溶解,溶解;解散,消除,解除 dissolution n. 解散,溶解 ⑦ harmful adj. 有害的 harm n. v. 危害,伤害 harmless adj. 无害的

harmlessness n. 无害,无恶意,天真无邪 harmfully adv. 有害地 harmlessly adv. 无害地 ⑧ spread vt. vi. n. (使)张开,伸展,扩张;涂;散布,传播;(使)蔓延 ⑨ exist vi. 在,存在,生存

existence n. 存在;生活,生存 ⑩ mass n. 团,块,堆,众多,大量;pl. 群众,民众;质量 短语

in time 迟早,最后 in time for sth./to do sth. 及时,不迟

prevent … from 阻止某人做某事(from 有时可省略,但在被动说现语态中不能省) depend on/up sth. 依靠,指望;相信;取决于 cheer up 使某人高兴或更快乐 now that 既然,由于

break out 突然发生,逃出某地

9.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 篇九

第一章、第二章(略)第三章

1、软件过程模型的特征:

原型模型:创新性项目;技术攻关;快速验证。线性模型:一般性的软件开发过程(可定量管理)增量模型:软件产品。(可定量管理)

2、软件过程的选择依据  软件需求的确定性程度  似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

 软件项目的性质(项目类型/产品类型) 客户的时间要求。

3、软件管理与工程的区别

工程:专注于事,专注于过程,专注于实施 管理:专注于人,专注于结果,专注于协调

4、软件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 目标问题 范围问题 资源问题 组织问题 计划问题 实施控制

第四章

1、管理的地位

低于决策层而高于执行层

2、管理的基本职能

领导、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

3、管理的过程

分析、计划、实施控制、总结检查 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第五章 组织+流程=业务

项目是一种旨在创造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2 项目的内容

• 项目目标 • 项目范围

• 项目时间 • 项目投入 • 项目质量 • 项目风险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 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4 项目管理的内容

• 定义项目 • 制定项目计划 • 项目组织实施 • 项目控制 • 项目的结束 5 项目管理的特点

•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 目组织。•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6 项目管理的理解

• 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 项目管理对象是项目,目的是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的任务、职能: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 项目管理职能主要是由项目经理执行的。

第六章 1 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2 项目的基本目标

– 技术目标(内容、质量)– 经济目标(成本、利润)

– 时间目标(完成时间、交付时间)3 项目目标的概括

• 项目的基本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经费预算内,保证项目 任务符合质量地完成。

• 项目 基本目标中,包括了范围、时间与经费的要求。对应这三项基本 目标三大管理领域: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

第七章项目的启动与组织

1、立项申请。

2、组建项目组

2.1组织设计原理

•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劳动分工的问题。

•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 组织设计要点: – 职务设计与分析 – 部门划分 – 结构的调整与平衡

• 组织设计的原则 –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 权责对等的原则 – 命令统一的原则

2.2项目的组织模式

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混合式

软件项目组的角色 – 项目经理 – 架构设计师(总工/技术负责人)– 设计人员 – 程序员 – 配置人员 – 测试人员 2.3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能力 沟通能力 谈判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影响组织能力

3、策划/制作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描述、里程碑、评价标准、假设与约束条件、利益干系人

4、项目开工会

第八章 范围管理

1、范围管理的三大工作:项目范围的识别、安排、控制

2、一个思维——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一个分析工具——层次方框图

3、软件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周期的区别

4、软件产品的结构

• 软件产品结构是用户需求的概览;

• 需求分析是软件产品范 围核定的主要方法,由 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描述。• 需求规格书的主要内容: – 功能要求 – 性能要求 – 运行环境要求

• 需求规格决定了产品范围

5、软件项目的工作结构——WBS

• 软件生命周期、项目生命 周期决定了软件的工作结构;工作结构决定了项目 范围。

• 项目范围是指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

• WBS的用途 – 项目范围控制 – 工作任务分配 – 资源分配 – 计划制定 – 费用估算 • WBS分解原则:可执行、全覆盖、80小时原则

6、项目范围的安排:项目计划

• 项目计划的内容:任务安排、时间安排、资源安排

• 任务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需求是项目时间、资源计划的基础。

• 注意可平行执行的任务与具有先后顺序的任务。

第九章 时间管理

1、三大工作:项目活动的时间分析、项目时间的计划、项目进度的控制

2、时间管理的五个主要过程

2.1活动定义

--确定为完成各种项目可交付成果所必须进行的诸项具体活动

2.2活动顺序

--确定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形成文档;

2.3活动时间估算

--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时段数;

2.4制定进度计划

--分析活动顺序、活动历时和资源需求,编制进度 计划;

2.5进度计划控制

--控制项目进度计划的变化。

3、项目活动图

项目活动图是项目活动及其逻辑关系(依赖关系)的图解表示。

3.1箭头图 基本符号:

活动(任务),箭线表示,箭尾i表示作业开始,箭头表示作业结束。事件,用 “○”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结点,又称为结点。

路径,自活动始点开始,顺着箭线的方向,经过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作业和事件直至网络终点的通道。

一条路线上各项作业的时间之和是该路线的总长度(路长)。

关键路径,在一个网络图中有很多条路线,其中总长度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各事件为关键事件,关键时间的周期等于整个工程的总工期。

3.2前导图

•基本符号:

 项目任务,由矩形节点表示。 箭头,代表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节点的描述

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迟开始时间(LS) 最早结束时间(EF) 最迟结束时间(LF)。

浮动时间性是关于活动的机动性的术语,它是一个活动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下可以延迟的时间量。

浮动时间的计算

PLOAT TIME=LS-ES=LF-EF  关键路径

是决定项目历时的一系列活动,是项目整个过程中最长的路径。浮动时间小于或等于某指定值(通常是0)的活动来确定关键路径,关健路径上的任何活动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延迟,代表可以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量。关健活动,关健路径上的任一个活动均是关健活动。

4、进度计划 4.1进度计划表 4.2进度计划图

5、资源分配

5.1资源是指人员、设备和材料

5.2 资源分配是向一个项目的活动指派资源 5.3资源表:将所需每种资源的多少量化。

5.4资源甘特图:类似于甘特图,确定一个活动所用资源的时间段。5.5 资源柱状图: 也称资源负荷图,用于表明所需资源的总数。

6、两类不同计划方法的项目:受资源约束的进度计划与受时间约束的进度计划

6.1 基于资源的方法(也称受资源约束的进度计划):将可利用的资源分 配到活动,根据所识别的资源的可利用性,允许改变网络进度计划,历时可能会延长。

6.2受时间约束的进度计划:网络进度是固定的。缺少活动所需的资源用 负的浮动时间表示,浮动时间可能会变成负值。

7、进度控制 7.1进度记载

基于网络计划的进度记载

1、各活动实际作业时间记载

2、各活动实际开始、结束日期记载

3、已完活动记载

4、绘制实际网络图

7.2计划检查

检查关键路径的情况;

• 检查其它路径的情况,查看是否有新的关键路径;

7.3计划调整 • 调整方法

– 采取组织措施或技术措施缩短关键路径上的后继作业时间; – 重新安排活动次序,调整力量,重新编制网络计划。•历时压缩:如何缩短进度计划

 赶工:采取措施压缩项目总历时,在成本与进度间权衡,向关键活动增加资源,赶工经常会增加成本。

 快速跟进:通常按顺序进行的活动,如设计和施工,因为要压缩项目进度,而将其重叠安排。快速跟进常常要重新返工,通常会增加风险。

 赶工与快速跟进,首先均是在关键路径上进行,一旦压缩了历时,就要重新检查关健路径。历时压缩后,可能出现新的关健路径。

•资源利用:如何提高资源使用率或生产率

加班工作:增加劳动力费用,可能会降低生产率。

倒班工作:提高设备使用率。

学习曲线:重复的工作可以提高生产率。

第十讲 成本管理

1、三大工作

项目成本分析与估算、项目成本计划(财务预算)、项目成本控制

2、成本管理与范围界定

项目范围是项目成本估算的依据,项目成本估算反作用于项目范围,如根据估算结果更改项目范围。

3、项目成本估算过程 3.1估算依据

• WBS • 资源需求 • 活动工期 • 估算资料

• 历史信息 • 成本会计科目 • 已识别风险 3.2 成本估算 • 类比估算法

以过去类似活动的参数值或规模指标为基础,估算未来活动。

• 参数估算法

利用历史数据(如软件的代码行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来估算范围、成本,计划工作量ⅹ历史单位成本=活动成本

• 自下而上估算法

对工作组成部分进行估算,最后汇总得到整个工作的总投入。

• 三点估算法

•最可能的时间(Tm)、最乐观时间(To)、最悲观时间(Tp),按公式(To+4Tm+Tp)/6 3.3成本计划

•成本管理计划(财务预算)

4、财务管理工具 4.1资产负债表 4.2现金流量表 4.3利润表 4.4会计科目

5、项目融资

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项目融资

6、项目成本控制

6.1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对于各种能够引起项目成本变化因素的控制(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事中控制)和项目实际成本变动的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6.2控制依据:  项目成本基线;

 项目的成本管理绩效报告;  项目的变更请求;  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6.3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是项目不确定性成本的控制。项目不确定性成本控制的根本任务是识别和消除不确定性事件,从而避免不确定性成本发生。6.4项目不确定性成本的成因:

 项目具体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可发生或不发生);  活动规模及其所耗资源数量的不确定性;

 项目活动所耗资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价格可高可低)。

第十一章 软件项目计划管理

1、计划阶段任务 工作分解结构-活动排序-资源工期成本估算-进度计划-风险沟通计划-项目计划

2、工作分解结构 2.1分解原则 完全穷尽,彼此独立 2.2最底层的特征

一个清晰的任务完成,一个清晰的责任人,能够估算工作量和工期,长度小于80小时

2.3 WBS与责任落实

3、活动排序 3.1 方法

按照客观规律排序、按照目标要求排序、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按照项目内在关系。3.2技巧

利用WBS,由低到高 3.3工期

4、前导图(PDM)资源、工期和成本估算

4.1资源类型:人员、物资、技术

4.2 考虑因素:我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由谁拍板? 4.3 估算方法:

参照第十章3.2+专家判断法

5、进度计划

5.1 进度计划:根据WBS、活动排序、工期估算和所需资源的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项目计划。5.2 工具 甘特图法与关键路径法(参照第九章3.1)

6、风险沟通计划 6.1识别风险 头脑风暴法 6.2评估风险等级

用高、中、低评价考虑发生的可能性、对项目产生的影响。6.3制定风险响应计划 规避、转移、减轻、接受 6.4沟通计划

“四个适当”—适当时间将适当信息通过适当的渠道发送给适当的利益干系人。沟通原则:及时准确,信息量恰到好处

7、项目计划 7.1关键点:

明确项目范围、全面的风险识别、各关键干系人的识别和沟通计划 7.2常见问题: 对任务的分解不充分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和没有沟通计划 计划通常由个人制定,没有达到团队共识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1、2、三个过程: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PDCA循环(By戴明)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ick)→行动(Act)→计划(Plan)

3、质量计划编制

3.1 输入:关于质量的组织政策、特定的项目范围 说明书、产品描述、相关标准和准则。

3.2 输出:质量管理计划和为确保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质量的各种检查表 3.3 IT项目中影响质量的范围部分包括

– 功能性 – 特色 – 系统输出 – 性能 – 可靠性 – 可维护性

4、质量保证

4.1 质量保证包括与满足一个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所有资源与活动。4.2 工具

• 实验设计:也可以用来帮助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 基准比较分析法:是用于质量改进的技术,它是将具体项目时间或产品特性与那些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项目或产品的相应特性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质量改进的思想。

• 质量审计:是对特定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化审查,找出教训,改进现在或将来项目的执行。

5、质量控制

5.1质量控制:指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 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杜绝造成不合格结果的根源。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5.2输入:接受决策、返工和过程调整。

– 接受决策:作为项目一部分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被接受或拒 绝。– 返工:指采取行动,是拒收事项达到和满足产品需求或规范或干 系人的其他期望。返工非常昂贵,要尽量避免。– 过程调整:是指在质量控制度量的基础上,纠正或防止进一步质 量问题的发生。

5.3 质量控制工具 5.3.1帕累托图:

5.3.2 6σ标准:

标准差在质量控制上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决 定有缺陷个体的可接收数据的关键因素。6σ很常用。

5.3.3 测试

– 单元测试 – 综合测试 – 系统测试 – 用户验收测试

6、CMM/CMMI 6.1 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 6.2基本原理

CMM强调连续的软件过程改进。该连续的改进基于多个演化步骤。CMM将这些演化步骤划分成五个级别。这种分级结构的理论依据是软件质量原理。每一级别都包括若干目标。当满足某一目标后,软件过程的相应部分便确定下来。五级成熟度定义了一个标准,用以度量机构的软件过程成熟度和评价其软件过程能力。

6.3基本内容

• 机构和资源的管理:涉及机构本身的责任,人员和其它资源设施。

• 软件工程过程及其管理:涉及软件工程过 程,即软件过程的深度、范围和完整性以 及如何度量、管理和改进这样的过程。

• 工具和技术: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开发 工具和技术。

6.4CMM的五个成熟度级别

• 初始级 : 混沌

• 可重复级:有规章、经过训练的过程

• 定义级:标准化、一致的过程

• 管理级:可预测过程

• 优化级:可持续改进的过程 6.5关键实施KP • 关键过程域KPA(Key Process Areas)

一组相关联的活动;通过执行这些活动可以实现既定的过程能力。

• 关键实施KP(Key Practices)

使关键过程域得以有效实现和制度化的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活动。

除第一级外,SW-CMM的每一级都是按完全相同的结构组 成的。每一级包含了实现这一级目标的若干关键过程域(KPA),每个KPA进一步包含若干关键实施活动(KP),无论 哪个KPA,它们的实施活动都统一按五个公共属性进行组织。

1、目标

每一个KPA都确定了一组目标,若这组目标在每一个项目都能实现,则 说明企业满足了该KPA的要求。若满足了一个级别的所有KPA要求,则表明达到了这个级别 所要求的能力。

2、实施能力

实施能力一般包括资源保证、人员培训等内容。它是企业实施KPA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在满足了这些条件后,才有可能执行KPA的活动。

3、执行活动

执行过程描述了执行KPA所需求的必要角色和步骤,一般包括计划、执行的任务、任务执行的跟踪等。在五个公共属性中,执行活动是唯一与项目执行相关的属性,其余四个属性则涉及企业CMM能力基础设施的建立。

4、度量分析

描述了过程的度量和度量分析要求。典型的度量和度量分析的要求是确定执行活动的状态和执行活动的有效性。

5、实施验证

验证执行活动是否与建立的过程一致。实施验证涉及到管理的评审和审计以及质量保证活动

6.6 五个公共属性

第十三章 软件项目的实施、监控与收尾

1、实施、监控阶段任务 沟通--项目监控--变更管理

2、沟通 2.1组内沟通

沟通需求:职责、授权、协调、状态。

会议:项目开工会、成员进度汇报、项目进展回(及时公开恰到好处)2.2 与高层、客户沟通

谁?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何种详尽程度?频度如何?你的目标?什么样的方法? 2.3 项目沟通要点

全体成员达成共识、沟通项目计划、规则,互相尊重,主动倾听,双赢。

3、项目监控 3.1 监控要点--高风险的任务

--与项目里程碑有关的进展--使用的资源和费用--人员的表现 3.2监控的方法和工具

项目进度计划表、会议、观察检查、跟踪行动计划、定期反馈及报告

4、变更管理 4.1变更源头

委托人:新的想法和欲望 团队:冲突

优先级:市场、其他项目影响 其他:法规、环境、企业变革等

4.2变更过程

提交变更申请-申请影响分析-评审分析结果-批准-实施变更,跟踪及发布动态

5、项目收尾 5.1评估与验收

财务、时间、质量、人力资源、环境、项目计划、项目控制 5.2 项目总结 5.3文件归档

第十四讲

企业人才类型与素质结构

高级技术人才:预备程序员-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设计员-分析员-架构师 高级管理人才:预备程序员-配置经理-SQA经理-产品经理-研发部经理

10.初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篇十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

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九、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3)荧光作用;(验钞)(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8、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上一篇:家乡的野菜作文下一篇:延庆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