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

2024-10-12

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共12篇)(共12篇)

1.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 篇一

地形地势

1.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3.亚洲地面起伏大,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

4.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其他气候类型均有分布。

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

1.亚洲水系特点

(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

(2)内流区面积广大。

2.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4.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6.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很高的咸水湖:死海

亚洲的人口和国家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二的国家是印度。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

(1)纬度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南北大致所跨的纬度范围;例:某区域大致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12度之间。

第二步:说出其所处的主要五带位置;例: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步:有重要纬线穿过要加以强调;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

(2)半球位置

第一步:说出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例: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相对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步:说出区域所在的半球,并说明其位于分界线的某个方向。比如大部分位于西经20度以东,所以位于东半球。如果跨两个半球,一定要强调,某条分界线穿过该区域。

(3)海陆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所在更高一级区域内的方位: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第二步:说出其四面八方相邻、相望、相连的地理区域名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得到太阳光热越少,气温越低。

海陆位置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距海远则反之。

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变化,主要影响气温的日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产生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

人类活动

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部地区气候;过度砍伐森林则会导致气候恶化。如巴西热带雨林的砍伐。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2.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 篇二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内容相对于高中阶段原理的学习相对浅显, 但整体的知识框架都接近相同, 因此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要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戴维·奥苏贝尔是迁移理论的成功提出者, 他强调迁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学科基本原理, 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迁移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有着相应的要求。

一、迁移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1. 教师迁移意识的薄弱

当前很多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拘泥于教材, 人为地把联系密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划分开来, 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迁移意识, 并能运用知识迁移理论, 便会精心搜集教学资料, 重点分析学生的学情, 设计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教学情境与过程, 运用启发式或讲授式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 解决新问题。

2. 学生的认知结构差异大

每个个体对于某一段文字或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 这是个体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这就使得每位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知识的方法, 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 这些会影响他们在接受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产生差别。因此, 在能力培养上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 而不是简单的以询问的形式说: “你知道了吗?”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拉近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1. 分析学情, 为迁移做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 分析学生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起于儿童时期,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 也是关键点, 教师迁移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这里的小学是指中学地理教师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所了解, 明确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 清楚有哪些知识可以为初中的地理教学服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可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 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细心了解和调查, 有了这种调查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如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过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这便是很好的迁移能力入手点, 根据具体情况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以复习等方式导入, 学生学起来相对会比较轻松且有亲切的归属感。

2. 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进行知识迁移的必备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打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 在此基础上才能联系旧知, 构建新知识。如七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世界地理部分, 世界地理部分的学习要以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上册教材从地球的整体概况谈起, ( 包括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 放大比例尺到世界的海陆分布, 在放大比例尺陆地上的地形类型, 在学习世界的居民、气候。引导学生分析将尺度放大具体到某一大洲, 我们如何来认识大洲, 学生通过联系上册教材的整体知识框架, 可以分析出总地形、居民和气候等方面认识大洲。通过这种夯实基础的方式, 不仅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 还可以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明确学习的目的, 能力便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

3. 联系实际, 升华迁移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意的地理,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提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解释或创设情境, 将问题、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升华学生初步具备的迁移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学习亚洲与欧洲之后, 可让学生利用相似的方式方法 ( 即区域分析法) 去学习分析非洲和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案例可以延伸到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实现知识的迁移, 就要让学生通过案例悟出隐含其中的地理基本原理, 同时要让案例学习方式多样化, 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 探索本质特征。如新疆地区的学习, 带动西部地区的相关要素的一般性, 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取因素, 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特殊之处, 得出区域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要注重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与综合性, 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非可以言传树立的, 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知识联系起来, 逐步培养自身的迁移意识与能力, 不断迁移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 存在忽视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将地理知识人为地划分开来,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义务阶段的地理教育, 反而会影响学生世界观的树立, 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行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地理教育,联系,迁移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3.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 篇三

【关键词】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文字口述形式展开内容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于地理产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因此将图像引入教学过程当中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图像教学法作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从概念上来说,将图像作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是指利用运用地理教材或教学资料当中所涉及到地理知识和常识的图像,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现阶段这类图像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和各类实物图,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概念,尤其是那些距离自己生活较远的内容能有为直观的认识,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色彩与广袤的意境中,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促进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二、以湘教版为例,图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措施

(一)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过程中图像的重视程度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的几经变革,不难发现其中对于文字和图像各自比重的调整越来越明显,曾经只用文字表达和描述的内容不少已被大量图像所取代,而这本身是符合初中生所处年龄段好奇的心理特征的。因此,教师在展开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图像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是以认识国家、大洲及地区为主,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意义就开始逐渐呈现出来。笔者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会将世界地图作为每堂课的必备工具,通过加深对于图像的印象,让学生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位置、大致的版图形状、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穿越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因为日后在学习中遇到有关地理气候以及经纬、时区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时,学生如果能够快速区分版图和区域,对其解题速度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学生对于图像的敏锐度

地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通过图像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习惯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除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使用图像进行教学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图像的惯性思维,也就是所谓的对于图像的敏感度。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国交通干线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培养学生讲铁路干线、公路干线以及中国版图等三种地图结合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式。将铁路沿线所穿越的知名地区、重要景点以及特殊环境气候等也纳入到学习记忆的体系。例如中考复习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目,就是在选项中给出四条铁路干线要求从北到南或者从南到北排列,再比如一条干线沿途经过哪些地形、气候区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铁路干线的大致走势、所经过的地区和起终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图像概念,这样才能快速解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用图习惯

在图像引入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好习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像本身具有直观表达的效果和作用,但是也因为这一优势极容易导致学生在读题和观察图像时,只关注图像的表面,而忽略了对其内在信息的挖掘。因此需要教师对如何读图、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识图做出一个明确的步骤和说明,让学生在平日练习的过程中就能按照这样的步骤,将图读透。例如湘教版试题当中,有这样的一类题目,是将普通地图以截图的方式只呈现出一小部分,要求根据这一部分盘点地势、所属区域等,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按照读图三要素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即拿到地图之后首先把握方向,其次观看题目中所给出的重要图例,再次要仔细挖掘图中的隐藏信息,比如河流、山川或者学校、铁路干线等。很多学生由于本身对于地理学习缺乏兴趣,故而对于图像也没有充分的认知,很容易陷入对于图像的抵触情绪当中,因为觉得自己看不懂而主观情绪上拒绝、难以深入。事实上只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培养起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就能从大千世界万千地理图像当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魅力,从主观情绪上融入其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像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用图思维,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推动初中地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湘教版教材为主要案例,阐释了运用图象法作用于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和策略。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并非是图像给予学生课堂上的形象感,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从文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是形成一种善于用图思考的行为习惯,推动地理学习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分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2(10):72-73.

4.初中地理新课标研读心得 篇四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姓名:先 昌 远学号:08100110044)

在金沙县平坝中学顶岗实习的时间,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颇有感悟。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新的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从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到地理教学内容要求、技能、情感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构建了中学地理教育的总体框架。《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像旧的地理《课标》一样,注重老师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 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在这次培训期间,顾晓东老师对于多媒体的熟练运用让人印象及其深刻,特别是引入电子白板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对新课程教学标准下教学的感受

初中地理课程由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几个部分组成。涉及地理学基础知识应用,重在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

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学习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带的走的知识。优化学生作业评价,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转变为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转化为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表达方式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图说的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突出案例分析,用案例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动手实验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成的学习单元

四、加强锻炼,提升自己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舞台还给学生。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5.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教学感言 篇五

变革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为“创

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新课

标条件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感言。

一、地理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

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很明显,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带有先天的被动性。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

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缺乏对

学生应有的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

生活世界之外,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

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

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合作学习主要是指教学中师生之

间、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多向信息的交互传递,而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即

通过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

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学习是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方式的

起点,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

本质变化。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目标,更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考

虑诸多因素,如课程目标、学习者的情况、教学方式与教育技术、

课程资源等等。其次,教师成为学生建构自己学习意义的促进者、

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

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索教材

中的知识提供前提条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

爱好等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其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

础也是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是新地理课堂教

学方式的灵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起学生对教材中某

领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学生开展真正的思考和学习,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

过程与方式,鼓励学生将思维的过程展示出来,不追求学生回答唯

一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敢于说出内心真实所想,教师帮助学生分

析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

动,不仅追求学生学会而且更强调会学,不仅鼓励师生对话,更加

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学习与实践。在新地理课堂教

学中,对教学的评价不再是教师“表演”得是否精彩,更看重的是

学生有没有出色的学习表现。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所

学知识来理解和解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体现

地理学的价值。对学生而言,“过去,课本就是生活;现在,生活

就是课本”,生活中的许多地理现象可以用来丰富学习资源,开拓

学生视野,因此,新课程的基本设计思想就是将初中地理课程与实

际相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

问题,提高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

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

帮助自己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地理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地理课

程标准》将地理教学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从中我们不难掌握地理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地理“双基”,更应当透过地理学习,开发学生

终身发展的潜力。因此,地理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

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

认识地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由此可见,新课程标

准下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当:

1、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地理教学突出了“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教

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学生以单纯的记忆知识为

根本目的.,教学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过程,形

成“灌输――接受”的基本课堂模式,其结果造成不少学生学习动

机功利,兴趣减退,思维刻板,能力低下,弃学厌学。这就要求教

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运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设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调查、访问、

多方面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自己已有的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学习过程要突出地理学的基本特征,选

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同时要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知识的结论,而

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

程。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

律。

四、地理老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

要素,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

来支撑,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而言。因此,新课程强调要积

极并合理地利用校内外各种地理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

人们常常误以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编写

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是学科专家的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就是

搬教参、教科书。这样教师就成了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也就丧失

了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就地理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和条

件的总称。地理学科所具的物质,使其拥有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环境、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社会资

源和自然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来

自课内外各方面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可见,

地理教师要生动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实现课程资源的有

效利用。

另外,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

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

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作者单位:云南

怒江州泸水县鲁掌中学)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

6.初中地理新课标湘教版 篇六

滨泉中学 吕红影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罕见。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本学期始,我们学校就进行了271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这次的培训让我认识到,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

一、树立新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在今后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我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问题面前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一起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让学生自己动手挑战新的尝试,使他们养成了不光是听老师讲,还要自己多思考、多开口、多动手的好习惯,这是非常有利于他们视野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材版本众多的新课改实行中,我们不应该再是去教书,而是用书教,我们不应该是书的“傀儡”,而是书的“驾驭者”,那么,如何驾驭书?课标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在各章节的教学中,备课上课前必须先课标(结合课标解读)后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标中建议的活动根据当地实际尽量开展,还有一部分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暗含在教材的活动中,也不能忽视。

三、爱自己的学生

大多数普通初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学校、家长、学生不重视地理这一科目,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思想观念。我们应该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一心一意搞好对学生的服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较好的满足。这样我的学生就会成长,就会成才。

7.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案 篇七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8.2017地理中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篇八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陆地上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构成了沿太平洋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9.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练习题 篇九

1.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⑴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其中a城的,b城的 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⑵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

2.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的(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作用而形成的。⑵该地貌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表的类型多样,试列举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

⑶该地貌反映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3.2008年2月19日来自19个欧亚国家的交通部长和高级官员一致同意,今后数年投入430亿美元,激活古“丝绸之路”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欧亚大陆通道。此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预计2014年前大体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⑴古“丝绸之路”上,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其遗留下来的景观大多属于 景观,其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哪些?

⑵简述古“丝绸之路”上城市分布的特点。

⑶试分析古“丝绸之路”沿线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4.结合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图所示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为,南方与北方相比,该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原因是什么? / 16 ⑵乙图所示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⑶参观丙图所示景观的最佳季节是,原因是什么?

⑷丁图所示景观是自然景观中的 景观,下列和其属于同一类的是。A长江三峡 B华山西峰 C吉林雾淞 D黄山迎客松

5.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下列景观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中

A黄山云海B乐山大佛C江西三清山D藏族晒佛节E千年古杏F桂林山水G福建土楼H黄果树瀑布

⑵简述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⑶申报世界遗产最重要的意义是。

A宣扬、提高知名度 B保护资源和环境 C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D促进文化交流 ⑷石窟艺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石窟雕像艺术主要分布在南方,而石窟壁画艺术主要保存于西北,简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旅游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烟波浩淼的滇池、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还有闻名遐迩的世博园。材料二:

⑴路南石林属于典型的 地貌;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 景观,其观赏宜 ;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 景观。

⑵西双版纳属于 带,除材料中提到的旅游资源外,云南还有什么特色旅游吸引游人?

⑶甲图指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其建筑形式起到什么作用?/ 16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三江并流在”在中国云南境内98E—100E,28N处,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自北向南并流奔流170多千米,是世界上奇特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地理景观。2003年7月2日,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美丽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构成的独特审美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二:“三江并流”图

⑴图中①处风景区以 自然景观而著名,这个风景区附近的② 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⑵图三条河流形成的三江并流景观已成为世界 遗产,A、B、C三条河流分别是 A B C。

⑶该地区的地貌景观以 为主,该地区有一重要湖泊是,属于自然景观中的。

⑷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他们的风俗习惯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的。

⑸该地区从海拔760米的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可谓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的多样性,反映出此处 地带性差异明显。

⑹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⑺三江并流所在的地形区是,该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

⑴图中A河流的名称______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______________。⑵黄河壶口瀑布属于 旅游资源,具有哪些特性?

⑶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布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 / 16 ⑷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⑸我国贵州也有同类景观,试分析两景观的观赏角度与所在位置的关系?

⑹黄河自兰州到河口段的径流量(增加或减少),请解释该河段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16 旅游地理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练习题

1.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上四幅景观图中武夷山“五马奔腾”是 图,庐山“三叠泉瀑布”是 图,桂林山水是 图,华山南天门是 图。

⑵甲图景观中地貌的酷似造型应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⑶在四幅图中,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成景”的景观是。⑷应如何欣赏丁图景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⑸乙图所示山体按成因属,以 而著称。

2.欧洲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地区之一,按自然旅游风光大致可分为三大旅游区:北欧、中欧和南欧旅游区。回答下列问题。⑴下列欧洲旅游资源,与其所属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A午夜太阳—荷兰 B水城威夷斯—意大利 C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D斗牛比赛—法国 ⑵简要叙述北欧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哪些?

⑶南欧旅游区中的地中海海岸是欧洲人夏季最理想的度假区,试分析原因。

⑷如果游客想欣赏古文化景观应主要去 旅游区。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五岳之首、寿山、国山等众多称号,但好却两次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无缘。直到2006年9月18日,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泰山才正式成为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材料二:泰山著名景观图

⑴如果在图中沿甲、乙连线做一地形剖面图,则应为下列哪一幅图形。/ 16

⑵简要分析泰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⑶旅游者登临泰山可以观赏“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自然景观。试分析观赏“云海玉盘”的最佳季节及时机,并简要分析原因。

⑷新疆乌鲁木齐一游客打算到泰山游览并希望能够欣赏到泰山瀑布景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告诉游客来泰山游览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⑸读杜甫诗《望岳》,并简要分析该诗对游客观赏泰山美景有哪些启发?

望岳

岱山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置身其中近观的是(填代号,下同)。⑵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

⑶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

⑷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选择适当时间的是,这个时间是每年的。

⑸图的旅游景观属于自然景观的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旅游景观图

⑴景区B和C分别对应材料二中的景观 图和 图。/ 16 ⑵C景区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盖河漩涡,如一壶然”是其真实写照。简要说明欣赏此景观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⑶要想在B景观欣赏日出,首先要注意什么?

⑷A海滨景观“石老人”成因是,在游览时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从亚利桑那州境内的里斯渡口开始,一直延伸到内华达州的米德湖,全长349千米,最大深度约18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峡谷呈“V”字形,谷底最窄处仅120米。它虽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因其地理景观错综复杂、色彩丰富而驰名。在峡谷中,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早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它令巨人瞩目的也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当然,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地质历史。这里记录了几百万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没有沉积,要么就已经风化了。⑴从旅游类型来看,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属于 资源;从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来看,是自然地理因素中依托于 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素有“ ”的美称,与其北面的 国家公园,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⑵科罗拉多大峡谷作为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其特色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⑴在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⑵图中A—B—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⑶图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 16 观的是

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

8.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

⑴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什么?

⑵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⑶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 角的主要差异,完成下表。/ 16 旅游地理第三章 旅游规划练习题

1.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⑴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代码)。⑵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⑶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⑷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2.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⑴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⑵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16 3.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据图中信息,简述西藏旅游资源的特色。

⑵图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是

,该景点所属的旅游资源类型是

。⑶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拉萨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

⑷面对“西藏热”,布达拉宫景区已严格限制游客人数。试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其将促进长三角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江苏旅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 16 ⑴世博会期间,国外观光游客大批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假如你是某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游客的需要,推荐几个相关的旅游城市供选择.“水乡古镇风情游”有 ;“佛教名胜游”有 ;“历史文化名城游”有 ;“现代化都市游”有 ;“滨海观潮游”有。

⑵若与会者想游览以上各具特色的景点,请帮其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⑶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⑷结合材料二分析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5.位于粤北地区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交界的桑浦山东山湖热水是温度特别高的地下水,最高温度达102℃(井深80米处测得),单孔流量达2932吨/日,中心部位水头高出地面25.23米,2005年10月桑浦山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正式接待游客。请结合你所学的旅游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东山湖温泉度假村体现了旅游资源具有 性的特性,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温泉属于 旅游资源。

⑵结合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请你谈谈如何规划设计好东山湖温泉度假村。

⑶试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本区经济的积极作用。

6.读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到北京旅游的国内旅游者的地区分布受到 和 的制约,北京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 的特点。⑵评价北京市旅游开发条件。/ 16 ⑶若北京进一步利用黄金周节假日扩大远距离客源,如何改善交通设施?

⑷“人文奥运”是2008奥运主题之一,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请你为2008参加奥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或游客介绍北京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胜古迹。/ 16 旅游地理第四章 文明旅游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材料二:下表是某旅游社推出的一条旅游路线

⑴中国的世界遗产中,黄山是 遗产。

⑵旅客随该旅游团旅游,游客的经济承受力主要取决于

A旅游动机 B经济收入 C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D旅游交通方式 ⑶北京游客参加该旅游团游览黄山、杭州,是因为

A旅游地的知名度 B经济距离短 C自然环境差异大 D旅游费用低 ⑷根据旅行路线,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黄山的单程旅行时间大约为 天。⑸从北京至黄山沿 线(铁路线),从黄山至杭州的合理交通方式是 运输。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上海某中学生小华,计划暑假期间乘火车赴明孝陵、八达岭长城、龙门石窟和庐山等景区观光游览。

⑴图中甲、乙两风景区中可以观赏到的“世界遗产”景观分别有:

甲,乙。其中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⑵小华拟从上海出发,最后由庐山回沪。你认为小华旅游过程中经过的主要铁路线有哪些?

⑶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小华介绍乙风景区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3.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⑴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⑵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4.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奥运会的开展,吸引了大批国外旅客,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引领他们一览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读中国旅游名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假如游客于北京启程,要游览中国十大名胜,请为其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只限走铁路、公路和水路,不用航空)

⑵结合左图,请你为外国游客推荐4个湖南省的著名景点,并力争使他乘火车所走的路途最短。

⑶出发前,你应该向旅游团强调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什么?/ 16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材料二:2008年11月16日,旅游振兴与危机应对国际会议在四川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协会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专家齐聚成都,以实际案例,为地震之后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四川旅游的发展支招献策。⑴九寨沟地处 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 景观和独特的 风情。

⑵旅游旺季时,九寨沟风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⑶“5.12”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重创,这反映了影响旅游安全因素之一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⑷如果你要到九寨沟去旅游,你应该了解旅游地的哪些信息?

6.某一旅游团乘汽车或火车由陕西经山西去北京,途中欲在山西境内旅游,下图示意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区。回答下列问题。

⑴山西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⑵请设计一条既经济又便捷(不走重复路线)的旅游路线。要求由风陵渡或壶口进入山西并游览A、B、C、D四个旅游区,然后由出口1或出口2离开山西。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驴友”的由来 “驴友”一词源自网络,“驴子”起源于新浪网,“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旅”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这类朋友互称“驴友”。但现在更多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简单地说“驴友”/ 16 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目前在我国开展的主要户外运动包括远足、穿越、登山、攀岩、漂流、越野山地车等。这种属于“驴友”的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为可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锻炼意志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和“驴友”越来越受欢迎,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⑴由材料可知,“驴友”的成员多是 人,从他们的出游方式来看是 出游,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有、等。⑵“驴友”出游应该具备哪些主要旅游常识?

10.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篇十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中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1.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3.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4.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比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

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多向老师请教,多问是最好的方法

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问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地理有很多知识点是靠理解的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做题练习

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学会归纳总结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

11.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篇十一

2.世界最大的州——亚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7.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8.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9.世界最多居民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世界使用语言人数最多——汉语

11.世界使用语言最为广泛——英语

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非洲

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极洲

15.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

16.世界热带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

17.世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洲——亚洲南亚

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19.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洲——欧洲

20.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2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2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23.世界上最大的组织——联合国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6.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7.世界国家最多的州——非洲

28.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29.世界最长的河——非洲尼罗河

30.世界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31.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32.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印度

3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4.世界石油储存最多——西亚

35.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

36.世界长绒棉出口最多国家——埃及

37.世界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俄罗斯38.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

40.世界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法国

41.世界唯一跨三个热量带的国家——美国

42.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43.世界输出工农业最多的国家——美国

44.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亚马逊河

45.世界河口平均流量最快的河——亚马逊河

46.世界唯一一个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47.世界最大的独块岩体——艾尔斯巨石

48.世界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49.世界含黄土最多的高原——黄土高原

12.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 篇十二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册使用水平检测评估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分三大题27小题 卷面分:100分 时间:≦60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的内海是()A.渤海和南海 B.南海和东海 C.东海和黄海 D.渤海和琼州海峡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3.宜昌市人口密度约418万,面积为2.1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A.5人/平方千米 B.19.9人/平方千米 C.50人/平方千米 D.199人/平方千米 4.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A.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人口稀少区与人口稠密区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5.与我国秦岭淮河线大致一致的是()A.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 B.我国400㎜等降水量线 C.我国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6.牌号为鄂E31635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A.河南 B.湖南 C.湖北 D.江西 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壮族 B.汉族 C.土家族 D.回族

8.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相比,共同点是()A.都属季风区 B.都是绿洲农业

C.都在第二级阶梯上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9.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0.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 B.土地 C.煤炭 D.水资源 1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A.引进良种 B.改种水稻 C.发展节水农业 D.扩大播种面积 12.避免白色污染是人们保护环境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聚苯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B.白色的建筑废料 C.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D.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13.下面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比较,正确的是()A.南方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方则以水路为主 B.南方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C.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北方以水田为主 D.南方水土保持相当好,北方水土流失严重 14.关于某地气候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昨天气温达到30℃ B.终年高温多雨 C.干旱持续了半个月 D.午后阴有小雨 15.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A.山西 B.新疆 C.大庆 D.河北 16.享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是()A.珠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17.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长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京杭大运河 18.青藏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是()A.三河马,三河牛,野驴 B.三河马,藏绵羊,藏山羊 C.牦牛, 藏绵羊,藏山羊 D.三河牛, 牦牛, 骆驼 1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A.舟山渔场 B.南海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黄渤海渔场 20.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而且能做到的是()A.开采地下水 B.节约用水 C.修建水库 D.实行人工降水 二.判断并提出问题(共2小题,计10分)21.判断下面提出的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的括号内填上是或否。

(1)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吗?()(2)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是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吗?()(3)我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的丰富吗?()(4)青藏地区的最显著自然特征是高寒吗?()(5)我国的土地资源现实状况是耕地、林地比重大,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小吗?()22.仿照第21题,根据下面的提示范围,每项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回答:(1)中国的人口政策:(2)中国的气候类型:(3)秦岭淮河线: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5)中国的自然资源:

三.综合题(共5小题,计50分)23.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问题:(14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B-----------C-----------盆地: P1------------P2------------;沙漠: P2------------河流:D:----------------, 其水源主要是-------------------(2)西北地区的最显著自然特征是--------------(3)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在本区兴建的西气东输工程是把塔北轮南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的-----------等地。(4)请列举开发本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至少各2个)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24.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7分)(1).黄河发源于________山,是我国的母亲河,除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B_______平原和C_______平原,它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该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的_____游地区。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________高原,使下游地区成为著名的地上河。(3).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下列对治理黄河的泥沙和防洪都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A.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B.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C.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5.读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3分)(1)四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多集中在_____________季。

(2)如果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即进入雨季,哈尔滨雨季的月份是________月,上海雨季的月份是______月,四个城市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上述可以总结出,我国由北向南雨季的时间越来越_______;(4)北京的1月份平均气温约为______℃,广州的1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______℃,这说明在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北京的7月份平均气温约为______℃,广州的7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两地7月平均气温相差______℃,这说明在夏季我国南北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长江水系图,完成:(8分)(1)长江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上、中游的划分地:A为_____________(3)主要支流: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4)湖泊: C_____________(5)重要港口城市: F_____________(6)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 27.阅读下面图片材料,分析回答:(8分)(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从图中可看出,三条调水路线中的东线方案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河的河道将长江水调往华北。

上一篇:定性化学分析下一篇:英语课题组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