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精选18篇)
1.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一
团委学生会新闻部2012——2013年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工作概要
本学期新闻部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新闻稿、相片的质量以及采稿量,积极协助学生会其他部门。鉴于新闻部自身的特点,本学期将举办新闻稿培训,同时新闻部计划举办一次主要围绕1.2.7计划的摄影展,面向全院非毕业班级同学。
二、工作安排
1、提高新闻采稿量,提高新闻质量,三月初将举办新闻培训,纳入各班的新闻发布者,面向学生会各部门以及全院非毕业各班。
2、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学院各部门、各班级相关活动进行及时的报道。
3、完善团队建设,提高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视情况采取奖励方案。
4、四月份围绕1.2.7计划,举办摄影图片比赛,主题暂时设为“在1.2.7中,我们进步着”展示培养爱好、参与运动、阅读经典的点滴画面,活动将由干事完全负责,以充分锻炼新闻部成员的活动策划实践能力。
2.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新闻写作能力一直是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个“短板”,如何培养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依然是一个难题。
1 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新闻写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作为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能力的教学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在一年级开设了《专业写作技巧》,二年级开设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多门针对性课程。
在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指出:“新闻学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首先指出的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提出实践的要求,但由于缺少实战平台,学生的实践大多是模拟或者是老师布置写作练习的形式,缺乏真正的实战。其次,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仍大行其道。传统的“广播式”教学,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台下,以教师中心,以板书和多媒体为主要手段,向学生灌输式传输知识,课堂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学生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自我要求不高,存在部分学生以“不会写”“写不出”“不从事专业工作”为由,对新闻写作课程采取一种应付和对付的心理。第四,教学的持续性不强,不少学生反映“课程一结束,就不写新闻了,有时候一两个学期一篇新闻都没有写过。”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随相关课程的结束而停止。
当前,虽然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各院校的高度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原因探究
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不足也有其原因,归纳起来说,笔者认为有主观和客观这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上来说,就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意识和主体能力都存在不足。教师层面,新闻采编专业开设较晚,教师水平有偏差,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学生,缺乏一定的新闻媒体工作经验,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70%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学生。此外,随着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资源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很难有过多时间去主动提升对一门课程的研究;从学生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底子较差,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不够理想,而新闻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学生报读某个专业,很大程度上都是经由家长选择或者老师推荐,而自身对专业并不十分的熟悉。
从客观方面来讲,学校与行业的互动交流不够,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缺乏与行业的充分互动,如受制于课时费的不高等原因,很难邀请到相关行业专家到校兼课,到校指导学生新闻写作实训;同时,学生缺少校外媒体实践平台,受制于题材与写作水平,学生采写的新闻稿件难以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等。
3“三个结合”培养途径
3.1 行业与学校充分结合
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落实到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想发挥好行业的指导作用,首先,加强校媒合作,充分发挥媒体单位的指导作用,让行业参与学校教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资深和骨干专家来校客座讲座,聘请行业记者、编导担任新闻写作实训指导老师,弥补校内师资不足、教师缺乏新闻媒体工作经验的缺陷。其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把一些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成为学校长久有效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拓宽平台。最后,与一些媒体单位,尤其是网络新闻媒体单位达成长期、有效的用稿合作协议。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投稿无门”“投稿不用”的尴尬,与媒体单位达成用稿合作协议,让学生采写的新闻稿件得以刊登。
3.2 校内与校外充分结合
把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鼓励把课堂延伸到校外。“learning by doing”已经成为新闻教育的共识,本科高校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都高度重视校外课堂的建设,如清华大学的“大篷车新闻学课堂”,把学生拉到远离课堂的校外,进行具有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写作教学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适时开展一些校外课堂。如果学生的新闻采写不去挖掘社会中的一些写作题材,只停留在校内进行实践,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很容易被禁锢,极易造成学生只会写作“三段式”的校园活动新闻。
3.3 教师与学生充分结合
教师与学生充分结合,笔者认为,要把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指导、服务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针对高职新闻写作课程教师缺乏新闻媒体从业工作经验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媒体单位学习、提高,增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提高学生对新闻写作课程的兴趣。传统的“广播式”教学难以适应当前要求,教师要多挖掘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尽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多与学生分享优秀的获奖新闻作品,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结构安排、新闻点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去分析文章,增强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品评来提升学生的新闻领悟能力。
其次,要多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课余时间从事新闻的写作,对于学生提交的写作练习,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给予学生辅导,针对写作较好的作品,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联系媒体单位,发表学生的作品。
最后,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窄,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部分学生,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定期督促和检查学生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充分应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如果学生不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就很难写作出优秀的作品。
4 结语
新闻写作能力作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要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它对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而当前,新闻写作能力依然是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个“软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不断探索新闻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因此,我们仍将继续探索,努力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新闻专业人才。
摘要:新闻写作是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现状、发掘原因,以期从加强“行业与学校”“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视角,探索培养新闻采编制作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新闻采编制作,新闻写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丁柏铨.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J].青年记者,2006(23).
[2]马晓红.新闻教育与新闻写作能力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6(6).
[3]蒋海文.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其突围路径[J].科技资讯,2014(12).
[4]吴良勤.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江苏地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论体育新闻对学生的影响 篇三
正面体育新闻对学生的影响
拓展体育文化时空,塑造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学生通过体育新闻获取大量新的体育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体育行为和态度,而潜在的隐性表现则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作用。据相关调查表明,频繁与体育新闻接触的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运动欲望,同时有着较好的体育价值观念。可以说体育在实现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充满竞争、锻炼毅力、自我实现等功能的情况下,还具有不断提升的商业价值。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运动欲望。体育新闻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观众,同时也提供了未来的运动员。只有大量的人参与体育运动,才能有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才能使体育事业得到生生不息的发展。特别是体育节目的播放,极大地提高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观赏性,促进了这些项目的展开。例如,街舞能够完美地展示运动过程中的力与美,给人以“动”的冲动。世界杯和NBA比赛的魅力和气氛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欲望起到很大作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切运动的欲望以及这些欲望所导致体育运动的发展无不是当代体育新闻的功劳。
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体育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在传媒与体育的结合过程中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同时体育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消费活动。体育观念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局限性地认为体育是一种锻炼身体、培养意志的方法、手段逐渐转变为娱乐、健身、游戏等。体育的本质属性——娱乐性被逐渐还原,运动员与观众共同构成了体育的实践主体。另外,学生在体育的娱乐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健康,锻炼了意志,而且体验到了快乐,使体育的娱乐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虚假体育新闻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体育知识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首先,体育新闻作为一种感官文化注重舆论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体育永远是成功、健美、力量、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体育新闻将这些东西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身边和眼前时,却时常忘记告诉他们“阳光总在风雨后”才是体育世界最真实的写照。其次,由于不同的体育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不同,决定他们的职业素养存在差异,所以体育新闻传播的体育知识并非全是正面和有效的,其中一些东西并不符合体育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强的学生就会对体育新闻中的消极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不道德竞争、片面的舆论导向减弱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近年来,体育赛事中的假球、黑哨现象时有发生,体育新闻广为报道,有些分析判断能力差的学生对“竞争”可能由此产生片面的或表面上的错误理解。
体育比赛的结果总有胜、负,胜者得到的是“英雄”的桂冠,负者往往要受到唾骂斥责,甚至遭到侮辱和人身的攻击。胜有胜的原因,败有败的理由,宣传不能只停留在对胜负的表层报道,还应对胜负进行深入的分析。那种只要能取胜,便会成为被尊崇和歌颂的对象的片面舆论导向,往往对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盲目崇拜、不切实际的模仿追逐
体育明星是体育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有着高超的技能、良好的素质、优异的成绩,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他们的拼搏作风、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理应大力提倡,但不能一好百好,对于那些“讲阔气、摆架子、脱离受众”等不良习性和做法也应当给予批评和揭露。体育新闻宣传制造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偶像,如果光有正面的宣传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也容易使善于学习的学生走上模仿追逐偶像的道路,结果是带来不切实际的高消费潮流,这种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我国学生体育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学生有积极的体育价值观,而且还表现在积极的体育行为方式上。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的健康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力度,要坚持对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灌输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识别媒体宣传内容的教育,通过种种方式,使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培养有传媒批判力的学生,以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影响、熏陶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4.学生会新闻部2013年工作计划 篇四
新的开始要有新的计划,计划可以让人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干。乘着十八大的新风,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认真做好计划,为下一期的工作做好准备,更好的为学院的发展做好宣传工作,让学院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对交通学院有新的认识。我个人对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有新的想法。现在将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规划如下:
在新的起点上,要有新的风貌,工作将更加的认真,坚决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任务积极完成。现就思想、工作、总结方面做下列规划:
一、思想:思想上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了解十八大精神内涵,端正工作态度、思想纯洁,与学院的思想保持一致。不能有干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在岗位一天就要认真的做一天,不能给组织找麻烦。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好。对于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对人要坦诚。因为我相信这句名言“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这随然通俗,但道理真切。保持纯洁的思想才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要不断回顾自己的思想,不要让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点存在太长时间。要定期回顾发现不合理的思想及时纠正,让自己在思想上永远保持纯洁,思想要不断成熟,在态度上永远保持端正。
二、工作:有了一学期的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要求更加的熟知,对职责更加的明确,因次工作将更加的容易。我必须树立敢拼敢打的思想,遇事冷静思考,在工作中三思而后做,尽量将错误秒杀在初始,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稿件要高质量的完成,尽量减少修改度。对于策划虽然上学期只做了一次,但那一次却学会了很多,基本的格式已经掌握,相信在加上认真、三思一定会做出高质量的策划。对于总结上学期没机会锻炼,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格式会做总结。新闻稿是长期的工作,现在已经掌握了技巧再加上创新就会更好。上学期的工作不够创新,本学期要将创新作为一个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工作要认真负责,新闻稿高质量完成,总结要学着写,能力要有提高。
三、总结:要定期做工作总结,对自己的工作要及时调整,对工作中的错误要及时的纠正,思想上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改正,对工作中的不懂得要向人询问学习及时补上。不足点要及时的纠正,优点要发扬。把工作做好,能力提升,思想进步。
5.院学生会新闻部新学期工作计划 篇五
本学期时间较短,各种活动又比较多,所以工作密度比较大,但我们每个成员都带着强烈的工作热情,为了忙中有序,我部作出了新闻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1. 积极配合各兄弟部门的工作,为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做大力宣传。加新闻传部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把新闻部建成一个温暖大家庭;
2. 加大新闻部在本系及学校的影响力度,宣传和发扬国教良好的精神和学习风貌,扩大国教的知名度;
3.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做好本部门以及其他各兄弟部门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积极主动的履行新闻部的宣传职能;
4.工作中充分发掘每个成员的才能,让每个成员的才华都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得以提高,给他们创造锻炼的空间,同时培养全体成员的合作精神,在提高工作素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5. 积极配合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新闻部内部的联系,把新闻部建设成一个人性化的温暖大家庭。
6. 充分利用好展板和橱窗栏,做好学校各项活动总结和宣传工作,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职能,为我校的宣传工作添亮点。
7.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8.细化部门内的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每位干事在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事迹,并将添加部内的会议记录。
9.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完成,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
我们将要领导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风雨兼程,做好这学期中该做好的事情,用满腔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份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服务大家。
6.学生会新闻部工作总结 篇六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是工学院宣传报道的一种媒介,一个重要的渠道。我在工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新闻中心各项工作也有了相当的了解。新闻中心成员主要分成两部分,负责编辑出稿的主要人员要同时具备即兴创作,审稿,对各种稿件格式以及文字排版操作熟悉等必备能力。负责摄影的干事不单单要能抓拍镜头,掌握拍照的必备技术和图片处理技术,还要学会和稿件编辑干事一同协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部进入了新闻中心时代,当中有不断的尝试和进步,也有碰壁走弯路的时候,不过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干事们不断的努力下,大家一路走来,伴随着新闻中心的不断完善。
上学期(09学年第二学期),工学院的活动丰富多彩,大型活动也有声有色:寝室文化节、工学院青年歌手大赛,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玉树祈福活动,工学院团委学生会代表大会,欢送毕业生活动等等,多元化的活动让新闻中心得到了更多的实战经验,更加拓宽了新闻工作者们的工作视角,整个部门的长足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本学期已经是我在工学院新闻中心的第三个学期,这学期我很荣幸的成为了我们部门的副部长,工作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开学初进行了干事的招新,为新闻中心进行了大换血,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本学期对工学院各种活动的相关报道有:
1、工学院新生辩论赛
2、新生军训
3、工学院院迎新晚会
4、工学院社团招新
5、工学院篮球赛
6、工学院运动会
7、第十六届校运动会
8、工学院教师与学生篮球友谊赛
9、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务修车活动
10、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慰问孤儿院活动
11、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捐书活动
12、工学院第一届科技文化节
……
本学期的工学院的大型活动相对于上学期而言较多,以及部门干事的精简,大家的工作机会就相对较多,对干事的锻炼也比较的充分,这对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对新闻中心不断的完善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发展道路上的拓展。
在接下来的工作环节中,对干事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就是一个很值得我学习摸索的问题,以及干事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都需要我及时指导和强调,这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认真对待,这也是我一开始就准备努力做的。
转眼本学期即将步入尾声,总体而言,这学期新闻中心运作状况有一定的提升,从干事人员精简之后,面对更大的工作量需要更合理的人员安排,对部门内部的工作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这是一个提升的机会。当然我们做到了,抓住了这个机会,新闻中心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个人的工作情况,我觉得也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也是在实践和摸索中慢慢积累的,虽然不多,但我会继续努力的。希望下学期新闻中心更上一层楼,院学生会向前越走越宽。
新闻中心 ***
7.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篇七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之中崇高的责任感更为重要, 它决定着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由它派生而来的。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好作品, 除了具有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敏感之外, 还必须具备崇高的新闻工作责任感, 两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对新闻线索的发现与新闻价值的挖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说,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剖析: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外在的素质, 是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指标。而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内在的素质, 它是通过新闻敏感这个外在的指标体现出来的。新闻敏感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责任感是实质内容, 没有新闻敏感, 就谈不上责任感;没有责任感, 就无法表现出新闻敏感, 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共同促成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是提示新闻的信号, 记者采访新闻, 从具体操作来看, 一般是从发现与掌握新闻线索开始的, 然后才进入采访过程, 依据新闻线索一步一步来弄清新闻事实, 写成新闻报道。发现新闻线索尽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比如关注某种现象, 关注一件受人谈论的事情、一句话, 关注一个人名、一个数字, 等等。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常常会忽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而找不到新闻线索, 而有经验的记者却能抓住这些线索, 敏锐地发现现象背后的新闻事实, 这便是得益于记者所具备的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有两位记者去广西兴安县采访, 住在古灵渠边的县招待所里。入夜蛙声一片, 不绝于耳。记者凭其强烈的新闻敏感, 没有轻易放过这个现象, 便向县农办的负责人请教, 得到的回答是:不光青蛙多, 燕子、泥鳅、绒茧蜂……这些农业害虫的天敌也多了。记者经过采访, 写出了一篇精彩的通讯, 而记者所具备的责任感更是促使他们找到了现象后的本质:此县前些年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害虫天敌减少, 害虫也就越来越多。而近几年实行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注意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 又给青蛙等益虫创造了繁衍的良好条件。这个新闻事实的发现看似偶然, 其实源于记者强烈的新闻敏感和工作责任感, 而如果这两项素质缺失, 那么上述通讯也就无从产生, 有价值的新闻也会与记者失之交臂。可见,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在新闻线索发现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帮助记者判断新闻价值的所在及大小。这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又一表现。不是每块岩石都蕴藏着金子, 同一块岩石的不同部分的含金量也有所差异, 这就需要采金者进行判断和选择。与此类似, 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有新闻价值, 同一新闻从不同角度报道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记者凭其新闻敏感可以判断新闻价值的所在, 而新闻工作责任感则帮助记者选择报道的角度, 决定报道的深度, 即所挖掘的新闻价值的大小。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可以增强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预见性。新闻报道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做到所谓“一叶知秋”。对新闻的预见性是新闻记者借助新闻敏感而拥有的洞察事物发展态势的一种透视力, 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进程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把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职业能力。同时, 这种预测能力离不开记者的责任心, 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的记者可能只局限于就事论事, 而不能深刻反映事实真相和发展态势。许多记者经常会碰到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新闻题材, 比如植树节、教师节、妇女节、国庆节及每年的高考、考研、就业等相关报道, 记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就很难将这些“旧”闻转化成“新”闻。比方说, 一篇植树节的报道中, 记者若老生常谈地写到领导的重视、群众的积极配合、种植的数量和覆盖面积等, 就很难有新意, 也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而记者如果能预见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 如有人种无人管、树木存活率低、种的不如砍的多等新闻素材, 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新闻工作实践中, 新闻工作责任感比新闻敏感更重要
邵飘萍先生曾经说过:“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这正是新闻工作责任感的生动体现。从根本上来说, 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比新闻敏感更重要。可以说, 新闻工作责任感决定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由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是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的原动力。有些记者发现不了新闻线索, 往往并不是因为缺少新闻敏感而是缺少工作责任感。因为, 我们可以将新闻敏感看做是“能不能”的问题, 而新闻工作责任感则是一个“做不做”的问题, 徒有新闻敏感而不去承担采访、撰写的责任, 即是“能而不做”, 那么结果也就无异于“不能而不做”。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当你每次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 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优秀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血肉之作、呕心沥血之作, 而高度的责任感则是作品的动力、支柱和灵魂。而不具备这种责任感的人则会对实际工作缺少休戚相关的感情和求“新”若渴的工作态度;对党和人民利益、群众的疾苦无动于衷;对新闻工作抱有“守株待兔”的态度, 工作中充满惰性, 对指派的任务敷衍了事。
另外, 发现新闻的一个根本手段是调查研究, 而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与否主要取决于记者的工作责任感。责任感强了, 记者才会不断投身于各种实践中, 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同时也会不断加强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 积极思考, 深入调查, 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与此相反, 如果记者对工作无热情, 只当其为一种“为稻梁谋”的差事, 就会充满惰性,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样, 势必会对新闻价值反应迟钝, 也就谈不上新闻敏感的培养与增强了。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统一于新闻工作实践之中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源于记者的工作实践。理论与能力源于实践,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作为一种职业素质是源于新闻记者具体的工作实践的。它们的获得不可能完全是凭记者天生的聪明, 而更多地是通过刻苦学习, 深入调查, 掌握大量实际情况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结果。在新闻实践中学习广博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是记者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和工作责任感的重要条件。可以说, 新闻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是两者产生的“土壤”, 而脱离了知识经验的积累, 新闻敏感和工作责任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对记者的工作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同样的新闻事实, 不同的记者作出的反应不同, 报道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记者在工作实践中所具备的新闻敏感和工作责任感影响的结果。敏感调动激情, 敏感促使发现, 发现和激情则是形成出色报道的重要条件。记者作为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瞭望者与探索者, 作为生活中新鲜事物的搜寻者与发现者, 总是要以锐利的目光、灵敏的感觉和快捷的行动去搜寻和发现。
新闻敏感和新闻工作责任感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得以培养和增强。“纸上谈兵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获得不靠天赋, 也不是偶然发现, 而是靠平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把握, 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 对知识的涉猎和积累以及“新闻心”、“新闻眼”、“新闻鼻”的磨炼, 是记者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磨炼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
新闻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是培养新闻敏感和工作责任感的土壤。著名记者南振中曾说过, 对于一位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来说, 经过两三年或三五年的艰苦实践和探索, 一般来说, 就会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学的实践性, 要求记者到实践中去寻找意识现象的答案, 到群众、基层中去, 那里不但是新闻宣传的主要对象, 也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与责任感的地方。记者若离开这片土壤, 想获得优秀的新闻作品, 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8.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八
作为成立刚刚5年的新办专业,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加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播音主持方面的基本条件、专业悟性、语言功力、文化素养不仅离“声情并茂、形声俱佳”有相当距离,与国内播音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生更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不独辟蹊径,势必会在将来缺乏竞争力。
二是目前国内传媒机构的语言传播岗位基本饱和,尤其是播音主持岗位更是处于人满为患且相对稳定、不易更换的地步。加上目前的岗位选拔机制依然更多地停留在“以貌取人”的阶段。如何让学生在现行的体制下、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真正一步步走近主播、主持等岗位,需要的是知识、阅历的积累,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的新闻能力的出类拔萃。
三是针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媒介发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现状,以及受众的需求逐渐深入、细致、多角度等特点,需要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尤其是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知识结构等因素,积极拓宽个人的媒介发展道路。在这里,新闻素养始终是核心。
四是针对我校的多学科、人文底蕴深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学生可以结合新闻素养训练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与涉猎,积极汲取其他专业的优势,补充自己。这种优势是国内许多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
五是国内同类专业高校的训练模式基本上属于“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思路,注重学生在语言、思维、表达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学生的新闻素养只能在未来的实践中现学现用,成为学生就业的瓶颈和软肋,而目前的现状则是“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新闻素质的培养急需加强”。
根据以上情况,我大胆地在03级播音本科班二年级上学期的《语言表达》部分,首先开始了学生的新闻采写训练。由于要保证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教学时间,因此,这种训练主要以学生课下的业余时间为主,在课堂的时间分配上,教师利用课堂的小部分时间(大约30分钟)进行点评和总结,而训练的要求和理念则体现并渗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一、针对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机会少、范围小的客观局限性,每周要求他们“写身边事”的500字以上新闻播出稿一篇,精心指导他们用专业视角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注意发现。校外发生的新闻暂时不在训练范围之内。遇到发生在身边的重要事件,则要求学生进行集中的、连续的、系列的报道,如新生军训、校庆、新闻学教育年会等。“天天想一次,从我身边有没有漏掉新闻;同时再想想,我身边现在还有没有新闻”,是学生每天必须要思考的。
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稿件,包括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选题如果出现一致,则要求学生对相同题材的新闻稿件从标题、内容、角度、文笔、导向等各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点评、借鉴,以此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每月要求他们“访身边人”一次,并以1000字以上的采访手记的形式完成作业。“身边人”往往会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的人,如校园餐厅服务员、保洁员、宿舍楼管、保安等;或者是身边的某个群体,如少数民族同学、学生会干部、新生家长、军训教官等。我要求学生们在采访的时候,要关注这类人物的故事,挖掘素材内涵的思想意义,使采访对象的故事娓娓动听。要求同学们不得写成简单的采访实录或者是个人的流水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战能力。
三、在每次小课的前30分钟里,要求专业组的每一位同学简练、流畅地将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新闻大事用资讯播报的方式快速表达,并且是用直播节目的感觉来要求表达,看其能否捕捉住新闻点、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同时挑出某一新闻题材进行多角度挖掘。
切入点训练是这个环节的最为重要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表达某一条热点新闻时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以引起受众最大关注度和收听、收视兴趣为目标。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此环节穿插渗透进行。
四、新闻评论写作。要求学生在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则社会热点消息的材料,即兴写出一篇300字——500字的新闻评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快速分析概括能力。而媒体评论著名专栏“人民时评”“冰点”“新华网评”等有关同题材的热点问题的评论则是学生比较、借鉴、学习、提高的重要阵地。
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每次的新闻采写作业我都会及时通过校园网络传送到学院网站的BBS论坛上(www.cxinw.com/bbs),最大限度给学生的作业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并要求学生自由发表点评和分析。同时让学生邀请相关相近专业的同学,如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编辑出版等,给自己的作业做出更为客观、多角度的点评。尤其鼓励学生积极和媒体一线的记者及工作人员建立交流,以期取得更为实际、更贴近现实、更为理想的采写效果。
以上的种种训练模式都是建立在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能力而采取的措施,所以学生在意识到训练的有用性,体会到与媒体实际的需求联系的紧密性之后,会经过约一个月的适应期之后,较快进入角色,并能积极将以上的措施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能够一有新闻发生便“马上动手练习、练习、再练习”。因为学生真正觉得知识开始变成源头的活水,理论能很快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并再去指导理论。这里的核心因素就是对于学生自我主动性的要求。
与此同时,训练模式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职、督促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外,还要有其他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备课量大。除了播音专业课的准备外,教师必须是一个紧扣时代脉搏、掌握第一手资讯的人,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不能说是行家里手,至少要对各方观点有所了解,能分析并基本把握事件的本质,以指导、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作业修改量大。由于小组学生的周作业量比较大,教师的作业修改量相对就提高了许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握其发展定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对于未来传媒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了解媒体现状。对于媒体现状的及时把握、准确分析,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和作业修改中做出正确的、有益的判断。这有赖于教师和媒体的及时联系,深入媒体的实践行为,对广电行业政策的准确理解。当然要绝对抵制一切受制于市场,进而丧失基本判断力的媚俗行为。
在一个学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保证了正常的语言表达的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继续提高语言素养的基础,新闻素养也迅速提高。对于刚刚接触传媒行业的本科学生来说,这种思索、联想、比较、选择的能力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活动带来很大的帮助。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更加切合实际,而在实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纠偏又会让他们及时修正自己的新闻素养的不足与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一学期内取得的实际成果如下:
一、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身边采写了20余篇新闻消息,初步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以03播音本科16人的专业小组为例,在学生一学期采写的近400篇新闻中,涉及到了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反映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布什”亮相播音系课堂》(伍珂)、《辩论形式出新样》(张璐)、《现场播报初显成效》(李欣阳)、《丰富有趣的“打电话”》(王雪)等;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大家小聚”——政治经济学院团组织活动红红火火》(刘珍)、《百事新星“炫亮”师大》(高洁)、《艺术新星 齐聚长安——记长安校区校艺术团成立大会》(谢璟)等;有反映播音系艺术实践、演出活动的《倾听我们的声音——播音系第30期艺术沙龙》(刘瑞)、《“艺术沙龙”得失谈》(张璐)等;有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最新动态的《我爱我“家”》(赵琰)、《“缺课大军”面面观》(伍珂)、《窗外事与圣贤书——大学生缺课现象的思考》(李雯)等;有对身边的事提出质疑和思考的《防微杜渐,消防检查》(李欣阳)、《网上报修速度快》(原田)、《要想进,先交费》(张晶)等;有反映学生与传媒界、外界社会紧密联系的《“华商明星” 来信了》(刘瑞)、《微笑着,透过你纯净的双眼——记03级播音2班“走进孤儿院”团组织活动》(刘瑞)等;有反映校园周边社会现状的《现今的不便,以后的快捷——长安南路交通施工侧记》(赵琰)、《让文明回到西安的街头》(张晶)等。这些稿件充分反映出学生用专业视角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注意发现身边新鲜事、有趣事,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
二、专业小组学生在我校60周年校庆期间所作的系列报道《我的校庆我来说—03播音校庆现场系列报道》,学生们以专业记者的实战状态出现在了校庆的各个场所。教师提前根据学校校庆活动的安排,将学生搭配时间、穿插分配在校庆的各个场所,要求学生用直播的感觉去感受真实的现场、采集现场的各种信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就要将新闻消息发送至教师的信箱。这种状态下,小组16名学生校庆期间采写了近50条关于校庆的新闻消息,写出了像《开始倒计时的文艺晚会》(许敏)等优秀稿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母校的了解和介绍过程中,学生的准记者身份认同感和话语权得到了强化,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对未来的社会传媒工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三、70余条《与新闻年会同行——03播音2班现场系列报道》的新闻采写稿件,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年会教学指导会二届四次会议暨新闻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期间 ,学生们与百余名新闻教育界专家碰撞思想的结晶。教师的训练目的是“新闻年会,我在场”,以培养学生的记者意识和记者行为。学生的这种状态不仅增加了东道主的自豪感,更是得到了全国新闻教育专家的关注。
四、每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根据采访的素材完成了5篇采访手记(每月一次采访);针对现代社会信息丰富、变化迅速的特点而进行的新闻采写训练《我在现场—03播音新闻报道训练》,每位同学均在“直播是电视的常规武器”的理念引导下进行了消息采写、播报练习;每月一期的《艺术沙龙》实践活动同步展示优秀的新闻作品;与《华商报》记者陈团结等人的深入交流,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
以上种种新闻素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很有帮助。学生不再是以往的“念字机器”,而是开始努力地去捕捉文字稿中的新鲜点、信息点。很多时候学生的新闻采写稿就是上课的新闻播读训练稿,因为是学生自己亲历亲为的鲜活的东西,因此学生的感受更是非常到位,这无疑有效制止了学生在理解稿件方面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也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播音学的理论要求。
很多时候,在阅读学生的作业时,尽管同学们的语言还很稚嫩、观点还不够客观、评论的深度还很欠缺,但我依然看到了播音学子的努力、进步、希望。我在不断问自己:“这些文字如果转化为语言,会给受众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哪些细节、逸事、引语、切入点会让受众震撼、共鸣?这条新闻消息的新闻点、故事亮点、卖点能不能让受众有浓厚的兴趣?”等等一些问题。而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的新闻素养真正为一个个新闻媒体所认可。这是播音学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很多学生急需提高的、渴望具备的能力。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关于新闻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何种传媒学科,只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知识与理解的差别、体验理论与思想的差别,提高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初步具备新闻人所应该有的责任心和意识,我想,就应该是正确的训练方法。
9.学生会新闻部个人工作总结 篇九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感叹时光飞逝间,我在外语学院的生活就走过了年轮,岁月的伤痕还来不及愈合,我便又迈向了新的一轮。
从成为新闻部干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经历了由生涩到成熟,由幼稚到理智的过程。刚开始,面对一个新的部门,作为一名干事,我有许多的期待,也有一丝焦虑和担忧。我知道没有谁可以一开始就可以把事情做得完美,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在每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渐渐地进入了状态,新闻部主要有照片和活动信息的采集,新闻稿的写作,新闻的发布,英文配音大赛等工作。在骆梦霞部长的带领下我们部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工作有条不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新闻部是一个特别的部门。第一:其所负责的内容多样化;第二:其所负责的内容专业化,无论是拍照还是写稿,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第三:其所负责的活动工作量大,细节多,持续时间长。如:英文配音大赛的开展从最初策划书的策划、活动通知的下发,到活动举办。这期间需要新闻部与各个部门进行交流并分配好各部门的任务,才能保证活动成功举办。新闻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作为干事,我需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以及认知能力,而且要高效地完成工作,拥有“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心态。在新闻部,我负责的主要是在每次活动中对活动现场资料的收集(录音,做笔记)并在活动后及时进行整理完成新闻稿的撰写,细小的工作需要有耐心,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按时、高质地完成。
记得刚进入新闻部工作时,会有习惯性的写东西慢、拍照片反应慢,生怕不能完成部门的工作。这些担心在现在看来是多余的,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可以慢慢适应部门的工作了。在活动中一次次地奔走,一次次汗水地流淌,付出总归是有收获的。在外语学院院网上挂上我拍的照片和我写的稿件的刹那,我心里倍感高兴与激动。我知道这是我付出努力回报。如果不行,我就会重复地去做。在新闻部,写稿和拍照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我在欧美达暑期夏令营招聘会上担下了摄影师的重任,在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舒超老师的肯定。这也是为了新闻部能够更加良好地运作。慢慢地,我不再感觉到累,不是因为工作量小了,而是在每一次活动的磨炼中我慢慢地习惯了,我的意志也愈加坚定。部长每一次都耐心的对我们的新闻稿进行修改并之处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由完全不了解新闻稿的格式、专业术语到可以自己写稿件自己修改。现在我们的能力还有所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们会不断成长,使新闻部变得更好。
10.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十
转眼间,我们新闻中心在上学期纳新之后,以一个新的合作团体的形象顺利完成了一学期的工作任务。新的一学期即将来临,我们新闻中心也将面临一个新的历程,为更好地发挥我们新闻中心在新闻宣传方面的作用,配合其他部门开展活动,经过总结上学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明确部门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在学院学生会中,我们新闻中心主要负责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以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学生会各部和我院的各项活动,捕捉、整理信息并及时汇报我院工作情况,加大我院的宣传力度。
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做好新闻中心的基本工作,认真配合各个部门活动的宣传,为每个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部门特色,培养部门成员应有的素质及组织协调等多种能力。充当好学院向外展现自我风貌的平台和外界了解我院的窗口,对我院和学生会的最新动态做出及时相近的报道。
二、打好基本功,提高新闻质量
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干事们对拍照和写新闻这些基本功都有所了解与提高,但是,还需进一步的提升基本素质,将新闻质量做到更好。我们将从以下几点予以落实新闻中心的素质培养。
在部门的例会中,部长与副部选取近几次活动所拍照片为例,指出不足之处,使干事对拍照技巧与规范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干事提出在参加活动拍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由部长副部给以解答。
让干事参与各种形式活动的报道,尝试不同活动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在例会时由部长副部集中指出新闻稿件中的错误与不足,采取互读、互改的方式借鉴其他人稿件中的优点,警示他人稿件中的缺点。
三、明确分工,责任落实
部门的顺利运转离不开部门成员的参与支持,经过半年的实践摸索,我们部门内部应明确分工,将责任准确落实。
我部成员每次参加活动,继续按分组合作的方式。每组两人,一人负责拍照,另一人负责记录新闻素材。对于新闻稿,由两人共同负责质量把关。并且,两人负责将新闻稿交于老师审核,传至校园网等。
学院博客与微博是我院另一新形势的宣传平台,我部成员分组负责博客与微博的管理,使每位成员都能熟悉我院对外宣传窗口,加大宣传力度。
四、创新发展本部活动,积极配合其它部门工作
在新的学期,我们新闻中心将举办积极向上,有利于同学们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有意义的活动,为宣传本部,服务同学做更大的努力。同时,新闻中心将帮助各部门进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配合各部门搞好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使各部门间协调运作,对各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做到及时报道,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有效的传播,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从而使新闻部宣传力度和宣传质量更进一步。
五、加强部门成员合作,促进感情交流
建立起组织认同感,树立团队的共同理念和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新闻中心将继续保持每周开一次例会的优良传统,通过例会,讨论工作,加强部门内部交流,使新闻中心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有凝聚力的团队,从而更加好的发挥本部的作用。
11.电视新闻工作在基层的践行 篇十一
一、虚心学习,客观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认识本台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台实际,结合本人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当前基层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着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在节目的内容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着会议及领导活动偏多、工作总结式的报道偏多等问题。
在节目的编排上,共性的东西多,个性的东西少。一组节目一般都是按时政、财经、社会、文体的顺序或者按照领导的排名来确定新闻稿件的顺序,缺乏创新。
在节目的制作上,一般都是图像加解说,缺少同期声压混、图表、动画等辅助手段的应用。这些都使得电视新闻缺乏新意,老生常谈,十几年如一日,失去了吸引力。
二、深入剖析,对症下药,推动电视节目不断创新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找到问题之所在,深入剖析,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所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是节目内容要创新。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真正走下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做到把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精心的组织和拍摄,制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克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
基层电视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会议报道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形式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突出会议内容,简化会议议程等方法进行报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争取改变场景,走出会议室,在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去参观、去指导,丰富画面内容。还可以通过插入相关背景资料、新闻素材、动画图表等表现手段,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
对展示成就的报道,主要是要摆脱工作总结的模式,以人为本,避免个人英雄主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让受益群众用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讲述,比空洞的数字更让人易于接受、更有说服力。
二是节目编排上要创新。节目编排要切实突破以领导为轴心的理念,要努力做到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节目的提要应该起到导视的作用,把人们关心的事情报道出来,吸引观众进行收看。节目编排还要注意其节奏感和韵律美,将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灵活搭配、巧妙结合,使节目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观点。
三是后期制作要创新。在后期制作中要注意现场声和同期声的应用,避免单一的图像加画面的表现形式。对一些单纯用画面表现不充分的、抽象的、枯燥的报道,可以通过图表、动画、字幕等形式来表现,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三、联系实际,把握重点,力求电视新闻实现“三贴近”
基层电视新闻有着自身的地域优势,有着广泛的素材空间和群众基础,这就为因地制宜、打造本土化特色节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方台在选择新闻题材、采用表现手法等环节上,要充分发挥地方台这一唯一的但又十分可贵的优势,大打本土牌,凸显地域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主题,以本土化的方式,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社会面貌。
一是以三农为重点,彰显政策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步骤。长阳有清江、丹水、武落钟离山这“两水一山”的自然景观,是“长阳人”和“巴人”的发祥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沪蓉高速、西气东送、宜萬铁路“三线工程”的建设,也给长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台在这些工程建设过程中,派记者深入一线,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多次被省台和中央电视台采用,为宣传重点建设,提高长阳的知名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以文化为主线,体现文化传承。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所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宣传工作的重点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那么文化事业则担负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根据长阳实际,长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文化名县、旅游强县”的整体发展思路,长阳电视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宣传方针,紧紧抓住少数民族自治县独有的文化现象作为报道载体,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三是以和谐为主题,反映社情民意。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建设“和谐长阳”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旅游突破、特色农业等产业化结构,促进新时期长阳的新发展。根据这一战略思路,我们在选题上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报道人们普遍关心的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工作的思路和作法,把着力点放在用县里重大的决策来引导人,重点的工作来凝聚人,巨大的成果来鼓舞人,美好的事物来感动人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事件上来。精心组织,合理策划,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新闻节目,鼓舞了全县人民的士气,形成了我台的宣传特色和风格,加快了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新闻专业学生为何缺失新闻敏感 篇十二
一、新闻专业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且缺乏实践锻炼
目前, 大多数的新闻专业的学生都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 而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 更没有一点社会阅历。在学校, 他们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根本不去了解社会民生问题, 也不会去关注国家政治大事, 在选取新闻时, 往往缺乏敏锐的眼睛, 不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新闻。同时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专业在教学上, 都采用理论式的教育, 并且实行封闭式的管理。许多新闻专业的学生都是只熟悉理论知识, 在工作中, 往往眼高手低, 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而且现在我国很多学校不重视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而缺乏对学生人格、价值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地增多,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闻的虚假报道, 使人们缺失了理性的判断, 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沉溺在娱乐新闻节目里, 使人们缺乏了对这个世界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因此, 新闻专业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该注重与当代社会结合, 注重关注国家大事,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老师也要多增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锻炼, 增加新闻专业的学生的社会阅历。
二、新闻专业的学生分析能力不足且理性批判精神不足
众所周知, 一条优秀的新闻, 不仅能够涵盖重要的新闻信息, 还要能够吸引到人们的注意。这就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专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目前许多新闻专业的学生, 缺乏专业的新闻思维能力, 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 没有一定的理性批判精神, 导致播放的大多数新闻没有一定的价值。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大多数的新闻专业的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学习方面没有积极性, 虽然每天都看许多的新闻, 但是都是随便的阅读一下, 从来不进行深入了解, 也从来不对其报道方式以及语言组织进行深入的思考;二是大多数的新闻教育学校不重视对新闻专业的教学, 使得大部分新闻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文化基本素质。
三、新闻专业的建构力度不足
近几年来, 各个高校开始开设传播学, 忽视对新闻专业的建构。目前许多高校把新闻专业与传播专业混为一体, 导致新闻专业失去了灵魂。众所周知, 新闻专业与传播专业培养学生的方法根本不一样, 它们有各自的培养目标, 其中新闻专业主要是为大家培养能够传播真相以及事实的学生, 通过对事实现象的正确分析以及理性的判断,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 而传播专业主要为了培养各个方面的传播新闻的学生, 他们主要是进行一些商业活动的宣传, 主要为各种公司以及集团服务, 为他们谋取更多的利益。总的来说, 它们一个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广大人民群众做事的媒体传播, 一个是为了各个公司以及集团的利益而去进行媒体传播。目前, 甚至有些学校由于利益的熏陶, 只注重对传播专业的构建以及宣传教育, 而忽视对新闻专业的构建, 只把其设置为选修课。除此之外, 由于传播专业的不断发展, 以及其研究成果的不断突出, 传播专业逐渐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并且传播专业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逐渐的提高。从总体情况来看, 传播专业不仅冲击了新闻专业, 使新闻专业不断地创新, 但是传播专业与新闻专业经常混淆一起, 新闻专业也逐渐地被传播专业所代替。
四、结语
总而言之, 现在的新闻专业的学生存在众多的问题, 我国政府在对新闻专业进行改革管理的时候, 一定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给新闻专业的学生增设更多的社会实践锻炼;二是强化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阅读分析能力;三是加大新闻专业的建构力度, 明确新闻专业与传播专业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使他们在毕业的时候, 不仅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同时还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 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新闻行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作平, 张国良.对新闻教育错在哪里疑问的思考与回应[J].西北大学学报, 2012 (10) .
13.高校学生工作新闻报道集合 篇十三
8月31日中午,法学院召集09、10级各班团支书在营盘校区模拟法庭就新学期的一系列工作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法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全体成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李香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李老师首先向刚刚来到营盘校区的10级同学介绍了学院的部门、结构和老师,确保今后更加方便地做好工作;其次,对全体团支书强调了四个职责:就是做好团组织活动,协助学生党支部工作,帮助班长增强班级凝聚力,配合团总支组织部工作,并要求团支书要具有奉献精神,克服困难,按质按量完成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提升法学院的整体形象;最后,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施文娜宣讲了学校第十六期党校报名的相关事宜。
法学院圆满完成2011年新生入学接待工作
法学院2011年新生接待工作于9月10日圆满完成,从十号下午开始,新生就投入了紧张的军训中。
自9月8日至10日,在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团总支学生会部分成员组成的迎新队伍按时在黄岭校区接待2011届新同学,共接待了235名2011级新生,帮助新生报到注册、移交档案、熟悉校园并处理一些疑问,态度热情周到,对待细节严谨,受到新生以及家长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10号下午,针对新生举行了家长座谈会和专业介绍会,使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受益匪浅,纷纷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积极和热情。
法学院通讯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为了有效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大力的宣传学院精神,10月14日下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1-107召开了通讯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法学院学工办段炼参加并主持了会议,通讯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首先,段老师向通讯小组宣读了《通讯小组章程》明确了通讯小组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求通讯员要有服务同学、宣传学院、奉献自我的精神,鼓励通讯员积极主动地工作,在工作中得到自我的锻炼。随后,段老师明确了通讯小组内部各成员的职责,总体安排了通讯小组在最近的工作计划,主要就院刊《法苑》的编写进程做了详细地工作部署。
最后,通讯小组成员就通讯小组这一工作发表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热烈的讨论,并与段老师交流了意见,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应尽的工作。
法学院顺利完成9月8日新生接待工作
9月8日早上七点半,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郝善学,辅导员晏子康老师带队,团总支学生会六名学生干部组成的迎新队伍从营盘校区向黄岭校区进发。
9月8日是2011级新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也是迎新工作的关键一天。来到黄岭校区,报到点已聚集了不少提前来到学校的新生,于是在两位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六位同学马上投入了工作,他们耐心地为新生登记档案,分配寝室,热情地解答新生及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带领他们熟悉校园,安顿寝室,缴费和购买学习生活用品,让新生感受到进入大学的第一丝温暖。截止晚上十一点,法学院共接待了135名2011级新生,在做好一些交接工作后,9
月8日的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为创建四川理工大学做贡献,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法学院组织师生政治学习
为了认真学习四川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10月19日下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模拟法庭组织全院师生党员、预备党员进行了关于曾院长关于创建四川理工大学的报道的政治学习。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郝善学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郝善学书记强调了由四川理工学院更名为四川理工大学对我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达了九月份两次专家组到学校考察所得到的肯定,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随后,院长吴斌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四川理工学院更名为四川理工大学的院长报告,报告中指出,我院实力雄厚,具有升为大学的全方位条件和必要性,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院师生也在努力奋进,为创建四川理工大学不懈奋斗。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建设四川理工大学宣传片。
最后,郝善学书记对本次学习做了总结,他提出全体师生党员要坚定党员信念,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高度重视,坚定信心和决心,认真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立足本职工作,为建设四川理工大学做贡献。这次学习坚定了全体师生党员的信心,催人奋进,为全体师生党员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
祝祖国繁荣昌盛
-----------法学院
10月团组织推优活动
10月22日下午,法学院 “忆往昔峥嵘岁月 祝祖国繁荣昌盛”团组织生活在营盘校区模拟法庭举行,参与此次活动的有法学10级1、4班,行政管理10级2班以及社会工作10级1班的全体同学,各二级学院学生会组织部干部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
活动在全体与会人员的一曲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拉开了帷幕,唱出了对共青团组织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祝愿!随后,行政管理二班带来的朗诵《祖国,我不知怎样爱你》以其铿锵有力的声调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法学一班的话剧《红色娘子军》,凭借着活泼,风趣的舞台气氛将整台晚会的推向高潮,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法学四班的小品《校园趣事》,更是以大学生的生活为线索,以风趣诙谐的小品文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路历程展露无遗。最后,活动在展现祖国峥嵘岁月和繁荣富强的视频《神州腾飞》中圆满结束。
这次团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同学们对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且对我们现在自身发展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全体与会人员懂得,要学会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的优良传统,主动承担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
祝祖国繁荣昌盛
-----------记法学院10月团组织推优活动
2011年10月22日下午,由我院团委主办,院组织部承办的《忆往昔峥嵘岁月 祝祖国繁荣昌盛》团组织生活在营盘校区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校、各院系学生会组织部的成员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法学一、四班,行政管理以及社会工作的全体同学。
此次活动在全体与会人员的一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拉开了帷幕,唱出了对共青团组织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祝愿!随后,行政管理二班带来的朗诵《祖国,我不知怎样爱你》以其铿锵有力的声调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法学一班的话剧《红色娘子军》,凭借着活泼,风趣的舞台气氛将整台晚会的推向高潮,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法四的小品《校园趣事》,更是以大四学生的生活为线索,以风趣诙谐的小品文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内心展露无余。最后,活动在展现祖国由峥嵘岁月到繁荣富强的视频《神州腾飞》中圆满结束。
这次团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同学们对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且对我们现在自身发展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全体与会人员懂得,要学会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的优良传统,主动承担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大学生。
法学院通讯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10月24日下午,法学院通讯小组在营盘校区1-108召开了工作会议,法学院学工办老师段炼和通讯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段老师主要与通讯小组成员讨论了法学院院刊《法苑》近期的编写工作。首先,她强调大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在《法苑》的编写过程中抓紧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创作,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工作中严守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她指出,要立足法学院,展现法学院的专业特色和风采,面向全学院,把《法苑》作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工作热情,将今后的院刊办得更加具有特色。段老师还传达了公寓文化建设大赛的精神,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段炼自己。
最后由通讯小组组长张佳玲具体分配了工作任务,并和组员交流了一些编写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举办趣味运动会
11月12日上午,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在营盘校区后门的活动篮球场进行了一次内部联谊的趣味运动会,担任裁判的是学工办万老师和两委会的主席团。经过激烈的较量和角逐,文艺部从众多部门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运动会的冠军,亚军由生活部摘得,其他部门也依次获奖排名。
在这次趣味运动会的激烈赛程中,各个部门的成员争先上场,都力争为本部门争第一。其中文艺部和生活部的较量最为激烈、精彩,俩部门的比分也紧紧咬住,差距甚微。但在一场叫“绑腿跑”的竞技赛中,由于计时表问题,导致生活部无成绩,后重赛又由于队员们体力消耗太大,中途摔倒了,故比分一下就被文艺部拉开了。其他部门也不该示弱,继续争夺前四名。
最后,趣味活动会的比赛结束,依据总分排名出8支豪强部门,然后由万老师分别为这8支豪强部门颁奖品。之后,大家在绵绵细雨与灿烂的笑脸中拍相合影。此次比赛,体现出了部门团结、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也彰显出正在建设的部门文化,这其中包含的各成员体育个性也随之淋漓尽致展现出。这对以后促进部门文化建设起到积极地完善作用。
凝聚师生力量,共建理工大学
--法学院举行11月团组织推优活动
11月19日下午,法学院2010级同学在营盘校区2教114参加了以“凝聚师生力量,共建理工大学”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法学院学工办老师李香,校学生会组织部干部代表和各二级学院组织部干部代表作为嘉宾出席了这次活动。
活动开始时全体师生起立,共唱中国共青团团歌,随后每个班级以响亮的声音喊出了富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口号,展现了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团体风貌。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诗歌朗诵《师生情》、小品《一张照片》、青春少女的舞台剧《课上课下》记录了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趣事,有趣的三句半《理工那些事儿》、两部《营盘取经路》与和40余载的理工历史剧《理工魂》等节目则表现了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在这些节目中穿插了一些富有趣味的游戏竞技环节,调动着活动现场的气氛。本次活动在轻松地音乐中落下帷幕。
通过这次团组织生活,增加了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坚定了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信念,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要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为四川理工大学的建设做出应尽的贡献。
永争高峰 再创佳绩
----法学院男篮在“三好杯”中取得良好成绩
第 届(2011年度)四川理工学院“三好杯”篮球比赛于11月21日下午在汇南体育场圆满落幕,经过全体队员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法学院男子篮球队咋这次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良好成绩。
在这次系列赛中,法学院男篮健儿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比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自2011年11月9日 “三好杯”篮球赛开赛以来。法学院男篮代表队始终秉承 “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认真对待每场比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队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鼓励,在第一轮的小组赛中先后战胜计科男篮、自电男篮,以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第二轮比赛。经过队员们的努力,在排名赛中击落强大的建工男篮,最终在本次比赛中取得第五名的佳绩,再创法学院男篮高峰。
此次“三好杯”篮球赛得到了法学院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的成绩也是全体法学院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增加了集体荣誉感,为法学院师生在今后的奋斗历程提供了力量和信心。
——法学院组织劳动与社会保障09级师生参观学习太平洋保险自贡支公司
为了使同学们对毕业以后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端正就业方向,激发就业热情,12月2日,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09级的同学在专业老师吴芙蓉的带队下参观学习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自贡支公司,并听取了主题为“点燃梦想,分享成功”的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向前来听讲的同学和其他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简单的介绍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几名员工通过《我从草原来》的自编舞蹈更加生动地展示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随后,刘玉兰经理致辞,她向在座的人员表示了欢迎,她说,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在抢抓契机,创造新的财富,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倾斜,保险行业作为一个关乎人民生活的第三产业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她同时提醒在座的同学在以后的就业择业过程中要看清市场形势,并真诚的邀请优秀的学子加入他们。公司的业务经理熊堃与大家分享了他自进入保险领域六年来的成功经验,他强调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选择就业行业的重要性,他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朝阳行业,同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释放能量和才华,抓住点燃梦想
分享成功 能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最后,大家观看了《80后成长历程》的励志短片,展现了80后的保险人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讲座完毕之后,公司的业务员尹邦靖就同学们以后到该公司实习的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这次参观学习是一场生动的课外学习,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使同学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法学院举行纪念12·9文艺晚会
为纪念“12.9”运动精神,让法学院学子不忘历史,牢记使命,12月9日晚,法学院在营盘校区模拟法庭举行了纪念“12·9活动”文艺晚会。这次文艺晚会由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办,法学院各班班长、团支书和通讯小组组长参加了晚会,学工办李香老师出席了晚会并作了讲话。
李香老师的致辞指出,这次晚会的目的是纪念先辈、警示当代,鼓舞学生干部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珍惜时光、奋发向上,学生干部应该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同学服务,为学院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随后,学生干部献上了激扬的朗诵《记忆的呼唤》,宣传部的小品《考试》和其他部门各自的精彩节目,这些节目贴近学生生活,以一种轻松地形式在这个舞台上呈现出来,其中也颇具有教育意义。
这次晚会不仅使大家体会到了“12.9”精神,而且也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干部的凝聚力,彰显出法学院学生干部团体的团结一心、活力四射、共创辉煌、力争上游的先进性,作为一名理工学子的当代青年,我们知道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并且有能力担负得起这份赋予我们的责任。
法学院召开2012年暑假留校学生安全会议
为确保暑假留校学生安全顺利地度过暑假,7月5日下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召开了2012年暑假留校学生安全工作会。学工办主任李香、辅导员晏子康出席了会议,法学院全体暑期留校学生参加了会议。
李香首先强调了以下几点:在校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公寓管理中心的作息时间,不得有晚归、不归、和酗酒及其他违规违纪现象;学生公寓做好防盗、防电、防火灾,外出注意预防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在校学习或在外打工期间应征得家长和辅导员同意,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提高警惕,防止诈骗,注意人身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警。随后她就相关事宜做了安排。
法学院通讯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为了有效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大力的宣传学院精神,10月14日下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1-107召开了通讯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法学院学工办段炼参加并主持了会议,通讯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首先,段老师向通讯小组宣读了《通讯小组章程》明确了通讯小组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求通讯员要有服务同学、宣传学院、奉献自我的精神,鼓励通讯员积极主动地工作,在工作中得到自我的锻炼。随后,段老师明确了通讯小组内部各成员的职责,总体安排了通讯小组在最近的工作计划,主要就院刊《法苑》的编写进程做了详细地工作部署。最后,通讯小组成员就通讯小组这一工作发表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热烈的讨论,并与段老师交流了意见,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应尽的工作。
法学院学工办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
2012年2月23日下午16:00,法学院学工办全体成员在郝书记办公室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郝善学主持。
首先,郝书记肯定了上学期学生工作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后,郝书记就新学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指出尤其要注意:
一、新学期里继续要秉着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整体形象这一宗旨,在提个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良好、及时的沟通。
二、辅导员老师要特别注意毕业生档案填写的规范性,力求做到完整、清楚;进一步核实各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生的每次谈话、班会、重大事情都要做好相关记载。
三、加强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四、宣传工作中要注意挖掘新的、有特色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宣传工作力度。
将雷锋精神进行到底,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法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军校共建志愿活动启动仪式暨“学雷锋月”活动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3月2日下午,响应自贡市团委“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自贡”的号召,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法学院由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组成的十余名学生代表在学工办老师晏子康的带领下在自贡市春华广场参加了“青年志愿行动在身边”活动的启动仪式和“学雷锋月”的相关活动。
在春华广场,首先进行了军校携手共建活动的启动仪式,随后,同学们在环卫工人的带领下与自贡市武警消防支队的官兵一起对春华广场附近的丹桂大街进行了清扫。在这次活动中,法学院的同学积极参与,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在社会上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同学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情操的到了陶冶,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强大的动力。
法学院召开2012年度“五·四”评优工作会议
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责任意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4月8日下午,法学院在1教307召开了2012年度“五·四”评优工作会议。两委会组织部和各班的班长、团支书参加了会议,学工办李香老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首先团总支副书记吴亮宣读了关于评优的具体评选办法的文件,强调在评选过程中,各班、团支部、学生团体必须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宁缺毋滥”原则。组织部部长范棚在吴亮书记的基础上明确评选各项细则,要求大家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最后,李香老师指出此次评优工作是为了鼓励全院同学努力学习工作,增强集体荣誉感,为学院的美好明天做贡献。
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
4月18日下午,法学院学生第一、二党支部在营盘校区1教111、105召开了支部大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将55名发展对象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问题。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李香、全体学生党员和55名发展对象参加了会议。
会议严格按照程序,经本人宣读志愿书、培养人介绍情况和党内同志发表意见、表决,参会的全体党员一致同意55名同志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并由学生党支部书记李香宣读了决议。随后,新党员代表黄隆华和李旭斌分别代表刚刚成为预备党员的55名同志发表了感言并表态,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将以一名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法学院通讯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4月20日晚,法学院通讯小组全体成员在营盘校区1教107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法学院学工办段炼老师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和安排本期《法苑》的具体工作。
首先,承接上一次会议的内容,段炼老师直入主题,要求大家吸收上一期的优点,但是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再接再厉,取长补短,在认真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用心做出新一期的院刊,再创辉煌。她指出,这期的内容要力求更加丰富,更能体现法学院的专业风采,还要博采众长,不仅将其局限在学院之内。接着,组长张佳玲发动全体成员对此次编辑的具体时间和任务分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积极发言,思维活跃,最后拿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案。他们相信,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和配合,新一期《法苑》一定会更加出色。
法学院召开防灾救灾安全应急大演练动员会
为积极响应5.12汶川大地震4周年和第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和配合学校的防灾救灾安全应急大演练。5月7日,法学院辅导员赖春耘、晏子康在营盘校区1教315主持召开了法学院全院学生参加的防灾救灾安全应急大演练动员会。
首先,赖春耘讲解了本次演练的目的、演练内容与形式,并且着重详细的明确演练时间地点,以及疏散的相关事宜。然后,明确各班的负责人班长在此次演练的职责以及各分管区域的老师与领导。最后,赖春耘老师强调要以端正的态度面对演练,提高警惕,在演练过程中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指挥快速规范地做出反应。
法学院举行201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祝贺2012届毕业生顺利毕业,踏上人生新征程。6月24日下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音乐演播厅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法学院院长吴斌、党总支书记郝善学、副院长蔡文钦、副院长王伟和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典礼,出席会议的还有毕业生家长代表,法学院全体2012届毕业生和部分修业班学生代表参加了典礼。典礼由蔡文钦主持。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院长吴斌代表学院对毕业生的顺利毕业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在致辞中言真意切的向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要对人生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明白态度比能力重要的道理;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成败。他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实现辉煌人生。教师代表熊德禄、毕业生代表武婷丽和在校学生代表周海波分别发言。
随后,党总支书记郝善学宣读表彰省级优秀毕业生和校级优秀毕业生的文件,并由学院领导为获得表彰的毕业生颁发了获奖证书。毕业生代表向学院赠送了礼物。在欢快的乐曲中,院长吴斌为身着学士服的毕业生扶流苏,郝善学书记为他们授予了学位证书。最后,郝善学发表了讲话,他希望毕业生做适应社会、有责任感、乐观豁达、幸福的人。
毕业典礼在激扬的《毕业歌》中圆满结束。
法学院召开2012届毕业生预应征入伍动员大会
为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预应征入伍的精神,帮助毕业生了解预应征入伍政策鼓励广大适龄的优秀毕业生积极投身军队、献身国防,5月23日中午,法学院在营盘校区一教111教室召开了2012年毕业生预应征入伍动员大会。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郝善学、学工办副主任李香、毕业班辅导员赖春耘出席了会议,毕业班学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郝善学解读了201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预应征入伍的公告,向毕业生讲解了高校毕业生入伍可以享受的优先应征等五项优惠条件和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具体条件、程序。他指出,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源头改善军队兵员结构,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工作,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军、科技强军战略的重大举措。青年学子应征入伍不仅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军营也是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地方。青年学生要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中实现人生价值。
14.我院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新闻稿 篇十四
为深入了解学生工作近况,X月X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XX和辅导员老师XX于XX室组织召开了学院学生干部会议。
会议上,首先总结了上一学期工作中的不足,吸取经验,再接再厉。其次,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安排,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会议中,XX书记叮嘱学生做好文字预案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工作的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才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并着重强调了抓紧全院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并希望学生干部能在近期提交针对此方面的预案。
15.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十五
一、新闻美学价值的概述
美学价值可以说在许多的行业领域都存在, 其所追求的精确含义, 在学界和实践工作中都有不同的认识, 但从新闻采编工作的角度来看, 新闻美学价值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探讨来明确:
(一) 对新闻美学价值的认识
新闻美学价值的综合性表现就是新闻美学应当提出“美”的特征, 这种“美”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 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 从真实的角度分析。这里的“美”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 是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事件真实情况的把握, 其中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要对事件的真实性注重挖掘, 深入分析;另一方面是对一些不真实的或者混淆视听的信息进行甄别分析, 确定去留, 这就是真实美的准确含义。第二, 从善良的角度分析。这一理解是从价值思想的引导方面进行的分析, 新闻信息播放并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要通过新闻采编和播放为社会上正确的价值做引导和普及进行努力, 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是一个前提的话, 那么在“美学价值”追求“善”就是一个目的。第三,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新闻采编工作会涉及文字编撰、平面设计设计、摄影艺术、多媒体艺术这几个方面, 它需将这些文字、图片、多媒体组合起来, 形成一个新闻报道。这是一种能够从视觉上给予受众冲击、从听觉上给予受众享受、从思想上引导受众思考的一种艺术。如果能够精心的编排, 新闻报道会极具艺术性的效果。
(二) 新闻采编工作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方法
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比较多, 取材也极为广泛, 如果要实现是新闻的美学价值, 同时又要全面做好新闻采编的质量, 无疑是一个浩瀚的工程, 为了更好地将美学价值贯彻到新闻采编工作中,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 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方法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就是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更不能迷信权威或者某些机构。例如, 在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可以结合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数据, 但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些数据, 而是要结合地区的实际,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核对, 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真实, 也能让新闻的美学价值在真实性方面得到提高。第二, 新闻采编工作应当体现社会价值和观念。新闻内容不应当过分创新, 而是要保证其尽量的真实, 同时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也要遵守另一个观念, 即新闻采编工作也要立足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思想观念, 不能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要求和展现, 这样的新闻采编工作才具有真实性, 才能体现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才更能让新闻采编工作的美学价值得到彰显。第三, 新闻采编工作应当注重新闻的艺术体现。新闻内容应当真实、全面、深入和透彻, 这并不是意味着新闻采编不需要考虑新闻的艺术性, 恰恰相反, 这更要求其艺术性来吸引观众,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新闻采编和播放的技术也日益多样。因此, 在新闻采编中可以通过影像、图片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新闻采编的艺术性, 进而提高其美感。
二、新闻美学价值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体现
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注重的方面, 即真实性、善意性和艺术性, 也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真正体现新闻的美学价值, 那么, 在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中, 应当如何将新闻美学价值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又应当如何将做好真实性、善意性和艺术性的展示?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 新闻采编工作应当注重通过多种手法体现真实
普通的新闻采编工作在真实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也是比较容易做的, 但是在一些充满曲折或者经历较长的事件中, 如何更好地展示真实性, 往往是有难度的。例如, 在新闻采编中对负面人物的报道要真实, 但同时也要挖掘人物走向社会背面的深层次原因。例如, 在我国一些城市出现的搀扶老年人而被讹的现象, 如何更好地看待;因不让座而出现的一些事件又如何认识等。通过这些案例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 也能够透视原因。
(二) 新闻采编应当注重方式
这一理解的主要方面就是体现在采编人员的思想认识方面, 要求采编人员要从善意的角度去分析和描绘社会事件。例如, 在公交车让座事件中, 采编人员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公众思想、情况调查等多种角度把整个事件还原分析, 将事件的结论归结为一个善意的表达, 如社会道德的构建、人情思想的关怀等, 这样既能对公众产生震撼, 又能将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表达。
(三) 把艺术的手法运用到采编工作中
如果新闻采编人员能用艺术的手法展现新闻报道, 那种艺术效果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引导人们产生各种联想。例如, 曾有一则新闻采编人员, 他用图片的方式报道部分人把垃圾随便倒在长江边, 等着长江冲走垃圾。采编人员用一张张图片展现出被污染的长江水, 展现出一堆堆被人们随手倾倒的垃圾, 展现出垃圾里还有些会严重污染水源的化学物质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式, 却能够将整个污染的情况反映出来, 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 唤起人们的环保观念。
三、结语
新闻采编工作中的手法和要求有许多, 但是真实性、善良性以及艺术性是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最为基本的要求, 也是在采编工作中的重点, 这三个方面的体现充分表达了新闻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6.敬业——新闻工作者从业的根本 篇十六
敬业,是新闻工作者履行职责的根本所在。这里的敬,是对职业常怀敬重之意、祟敬之情、敬畏之心。
我所在的媒体是一家县级电视台,在这里有一个几乎每个新来者都要听到的关于一位前辈的真实的故事。20年前这个台每个月有300元的稿费,10年之后仍是这样,但这个台在10年之后,却是要一个人既要摄像又要写稿还要完成初编,更要适应群众对新闻质量的不断提高的音像和品质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位前辈,家有患癌症多年的老父亲,还要帮扶下岗的哥嫂一家子,窘况可想而知。就在某天,有一家上级媒体说有线人报料,他所在地的某乡镇两小孩在某店买了某牌子的零食,食用后先后发生食物中毒,住进了他所在城市的医院。对方要他到以《一元钱零食将两儿童送进医院急诊科》为题写新闻传上去。结果他去了医院,但没有写出稿子来。虽然他给本台写的稿子,每条新闻固定的只有15元,但这条新闻被上级媒体采用,他至少会得到100元的稿费。原来,他去医院了解到,对于两孩子中毒的原因,医院也没弄清楚,孩子们的呕吐物也还在工商部门的送检等待结果之中。
一周之后,小孩子的呕吐物送检结果出来了,小孩呕吐的原因居然与那家小店的零食毫不相关。这时最高兴的居然是我的这位同事,他说,如果我当时写了《一元钱零食将两小陔送进医院》的新闻传出去了,那家卖零食的小店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现在既使查出不与那小店相关,影响肯定也是不少,那我就是太对不起他了。
后来台里规定,每个记者每月必须在市以上电视台有两条新闻采用,采用了有每一条100元的奖励,否则按每条30元扣钱没商量。试想一下,手掌这么大一块地方,又是个经济极不发达的县份,既使是使尽了浑身解数,10多个记者,每个月要送总数20条新闻,比登天还难,于是总有人每月被扣60元的为了完成任务,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千方百计发现能上送到上级电视台的好新闻。
接下来,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遇上了个好机会。这是一个凝冻很大的冬天的早上,他受命到本县最为边远的一个乡镇采访,在途中遇到了一起车祸,当他下去去看个究竟的时候,见有提摄像机的来了,一男士冲他大喊:快到这里来,给她曝光。原来两车相撞,面包车上一乘客伤势十分严重,好心人便拦一辆过路的士,请副驾驶位上的年轻女孩子委屈一下,到后排与另两位客人挤一下,让伤员坐到她位子上去,不料这位女孩以自已坐后面晕车为由,就是不同意让座。就在僵持之间,前辈出现了。不难想像,面对严重车祸的重伤员,居然有人毫无怜悯之心,这样的新闻肯定叫坐。
此时,面对记者,那位年轻的姑娘也低下了头,却没有挪动身体的位置。这时候,这位前辈记者却回转身来冲着围观的人群大声道:谁说她不让?!她晕车,让她休息一会。在这种情况,你们都知道要让坐,她怎么会不让座。几乎就在此时,大家看到,这位姑娘毅然起身,让出了副驾驶的位子。我的这位前辈一直沾沾自喜于自已的成功游说。面对一条很有卖点的新闻,同事把它给灭了。在这一时之间,他站在争执双方的立场进行了考量,给了姑娘一个即委婉又体面的台阶下。
在当时,很多人在为前辈的固执所觉得不必要。多年以后,有媒体采访他:我的这位前辈说,你干什么工作,你要对得起他,特别是新闻工作,你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你是正义的化身,不管你自已是不是承认,但大众对你就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在你自已的利益与政府的形象相比较,你的利益是无足轻重的,因此,我对我的职业常怀敬重之情、敬爱之意、敬畏之心。
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前辈已经调离多年,被一个发达省份的发达城市的一家大报挖了去,据说当时同时在抢他的还有好几家有一比的媒体。至今论起他来,如今还在我们这个台的老同志们回忆起他,当时他就是一个不开窍的、比较木讷的人。如今想来,正是他的这种不合时宜、老实本份成就了他,因为,他在追寻新闻和新闻人真正的、最大的价值。想当初,如若曝光那位不肯让座的姑娘,也许就是惹烦了那位姑娘,谁也不敢保证,她坚持不肯让,在她的堵气之下,那位重伤的,流血不止的伤者的生命有没有保障?谁能断定?又说当初,如果他为了那100元稿费,昧着良心写就了那篇《一元钱零食将两儿童送进医院急诊科》科的稿子,没人会责备他或者有人指责他也可以往与他约稿的上级媒体一推了事。“如果是这样,他本人和他所代表的媒体甚至于媒体所代表的一切就会归为零——既使他本人或他所在的媒体曾经在人们心目中是100分,也许我们的老百姓们在那个特定的场所都会说:是的,皇帝的新装确实是很好看,而且非常漂亮。但回到家里,他们还会说:是的,皇帝的新装确实很好看?他们会说,这个老东西连自已一丝不挂都不知道了,这个国家快完了。”多年以后,一位资深记者在评说这位前辈的几桩小事时,如此说。
他当时种种放弃新闻的行为倒成了我们现在时常挂在嘴边的“新闻”。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他就是一个被流传多年的传说——对于新闻人的从业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典型。
某年的冬天,边远的某村发生这样一件事:在外省某企业上班的一位青年在返乡完婚途中到医院治感冒被诊断为白血病,他在第一时间将自已的病情如实写信告诉未婚妻并主动提出分手。而这位农村姑娘不但没有答应,还毅然不改婚期并在家乡举行了一场新郎缺席的婚礼。消息就向疯长了膀,传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与消息共同传播的还有不同版本的评论:一,这个姑娘脑子进了水。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逼的。
有一位记者主动请缨前去采访,就是在连续三次采访那位姑娘本人,都受到拒绝的情况下,这位女记者只身深入到那个不通电话不通电的小村桩,克服诸多不便,采访了当事人双方的家人、乡邻和亲朋甚至邮局干部,随后又是医护人员推出了系列报道《我们的瘳姑娘》、《雄起,为了爱你的人》、《不能离开你》还原给大家一这样的主人翁:面对贫困的邓家,瘳姑娘三天两头带着礼物上门看望邓多病的母亲并帮着做家务。面对邓青年多次因学费困难而相放弃学业的时候,是瘳姑娘毅然到广东省打工挣钱供邓青年继续学业。邓家给不起订婚的彩礼钱,廖姑娘拿出1万元给邓父当作邓家的聘礼,在廖姑娘出嫁这天,瘳家又把这1万元作为陪嫁还到了邓家。系列报道出来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奉献爱心。同时使邓青年所在的企业改变态度,决定接邓青年到企业所在省治疗。事情到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完好的结局,但这位记者说,没有和廖姑娘本人交流,很遗憾。但就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雪凝天气,瘳姑娘说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外省,想见这位记者一面时,她在已经封路的情况下,几经颠簸,在瘳姑娘他们出发前5分钟赶到。
虽然瘳姑娘面对镜头只说了一句话:在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他。当天返回后,这位记者发着高烧却被激情冲动,连夜完成了《不能离开你》的文字和视频剪辑。
转眼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市好新闻评选,《新郎缺席的婚礼》获电视类一等奖。她说,这不是对我的肯定,而是经过我的努力还原了事实真相:那就是,在这个很有些人浮躁着的社会,被人们否定的真爱,还真有。她的获奖感言居然也是这句:很多事实之所以能够还原真相,只要我们常怀敬重之情、敬爱之意、敬畏之心么。
17.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 篇十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暨第六届团委学生会新闻中心干事个人工作总结
看着崇德湖畔身着学士服的大四的师兄师姐们拍照留念,各个园区广场挤满卖旧货的“跳蚤市场”的场景,心里觉得很难受。想着似乎自己明年这个时候也大三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想想进入大学也已经一年了,现在回想起刚刚进校园时看到的迎新场面以及第一次到学生会面试时的情景还觉得清晰如常。
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大一的迷茫生活也过了一半了,而对于我来说,我却觉得自己忙碌的大一生活终于找到一个中点站停靠一下,休整一下,在蓄势待发迎接下一个挑战。
白煦过隙,一切都如烟而逝,在学生会奋斗了一年了,看着新闻中心从我们刚刚进入时雏形初具到现在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一个团体,心中觉得无限欣慰。在这里没有社会上的勾心斗角,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了写稿子,活动场场都到;为了采集信息,积极参与活动的全程;为了赶稿子,不分昼夜,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新闻中心的那份责任与义务。而我自己觉得在这一年中的工作中收获了太多太多,对于我今后的发展将是影响巨大的。
从对新闻知识一窍不通,到现在了然于胸;从一个傻瓜相机级别的入门者,到现在单反入手熟稔;从一个沉默寡言、内向的大男孩,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处事有道,可以说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融入我的未来,改变我的命运。当初进新闻中心的时候,自己对未来都没有幻想,但是在主任和副主任这些大二的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下逐渐步入了大学生活的正轨,并且在这里得到、收获到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和经验。
有人说大学就是该玩儿的,大学就是天堂,是来享受的。而我觉得我的大学是来收获知识的。在新闻中心的日子里,周末都是被各种活动充斥着,要到各个地方去参加活动,写稿子,发新闻,室友们则在寝室里看电影,玩儿游戏,或是游玩重庆,或是寻亲访友。每每回到寝室总是疲惫不堪,而室友们却优哉游哉的躺床上或是看书,或是早已经进入梦乡。我却还要收拾好马上继续奋战词海文崖,将采集的新闻尽快处理成稿发出去。累,真的很累!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的生活很充实,每天过得都很有意义,我每天都能接触、认识不同的人,然后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想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进入学生会,进入新闻中心将仍然是我的选择。只因我无悔!
18.上半学生会新闻部工作总结 篇十八
换届后,原来的新闻部成员都留下来,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三个干事,新闻部在人员上是充足的,但由于新闻部里有不少成员在学院里都是部长,或者在广播台与任职,工作时间常有冲突,工作热情未能完全激发。
这份工作总结分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主要是新闻报道方面。从数量上看,这段时间新闻部共计报道新闻与评论60余篇,其中有不少受到华工学生关注,如cctv的专题、奥运火炬传递专题、四川赈灾专题。我们还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发表了数量相当的评论文章。我们一直强调新闻的质量,以体现bbt记者的专业素质,还有强调营造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突出的问题是在新闻类型的构成上,还是官方新闻占主导,新闻发现和学生生活类的新闻比较少。记者的摄影素质和新闻策划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惜的是,计划中的培训都未能实施。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百步梯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记者公约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发布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记者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图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如下:
1、新闻图片展,把过去的新闻专题和图片展出,要求文字编辑和美工,开学前一周完成,招新的同时展出。
2、新闻部的电子杂志,主要是想展示新闻部的文化和记者的风采吧,我们自己做就行,具体用来干什么还没想到,可以在网站上发布最好,不能的话用作自己留念吧。
3、新闻部的一段视频(如果太麻烦的话音频也行,就像it浪潮宣传篇的那段),由我们自己策划,希望视频部能提供技术支持。
4、在新干事的培训方面,除了过去传统的部长传授,我们会请一些专业人士如报社记者和新传老师讲课。
以上是新闻部工作的简单的总结,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百步梯新闻部,给予我们意见,谢谢大家!
百步梯综合新闻部部长邝亮【学生会新闻处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工作总结09-30
新闻放送专业的大学生自我介绍11-10
新闻学专业学生面试的自我介绍11-11
学生会竞聘新闻稿10-30
上海政法学院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闻部2013-201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07-20
学院学生会换届大会新闻稿07-19
学生会,分团委例会新闻稿07-30
学生会纳新新闻报道11-27
学生会纳新面试新闻稿10-01
新闻编辑专业学生实习自我评价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