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

2024-06-16

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共15篇)

1.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 篇一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计50分.非选择题计50分,全卷分值100分。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重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难度较大。

2、试题简评

(1)试题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向知识和实践靠拢, 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

(2)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3)试题注重联系时事,结合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3、试题欠缺之处

(1)材料题中考察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题目占分比例太大;

(2)从考试成绩来看,材料题太难。

(3)考察比例不够均衡。

二、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部分学生知识点混乱,导致出错。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致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三、教学反思

1、把知识的背诵转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3、平时教学要多从宏观角度、阶级类别角度总结、归纳历史事件。

4、要培养学生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注意思考的同学考分很高,而对历史学习没有热情,靠临时死记硬背的同学则考的很差。

5、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2.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 篇二

一、高考复习三阶段

数学学科要进行三轮复习, 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十分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轮复习是系统地回顾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打好基础, 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梳理,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及基本技能训练, 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跨越。要重视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及习题, 深刻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一轮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 一般为9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旬, 要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二轮复习是进行专题复习, 要针对高考的热点进行专题选择、专项训练。复习时间一般从3月中旬到4月底。高考数学需要我们掌握7个核心专题。加强知识与方法的整合,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 以专题、板块的形式对重点内容和热点题型进行复习, 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轮复习是进行冲刺演练。一般进行套卷模拟和强化, 训练应试技能技巧, 查漏补缺, 巩固前两轮复习的成果, 调节学生智能、情感、意志等因素, 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高考的各项要求。

二、研究考试说明, 重建知识架构

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领会其命题风格, 以不变应万变来把握高考。学生不妨以具体案例 (重庆市组织的考试试卷:说明上的样卷, 一诊的两套调研卷, 高三上期的期末考试卷) 来对高考说明进行初步理解, 并在后续复习中逐步修正对考试说明的解读。宏观上要从几套试卷中总结归纳考题的分布、知识点的章节分布及对应的分值分布情况;微观上要明确每个题目包含的知识点、蕴含的数学思想、需要的解题技能, 思考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和问题间的相互转化方式。结合一轮复习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类似考题、类似转化等一系列类似及相似的知识及能力再现。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知识点的纵向、横向联系, 在原有的知识网络基础上架构一个跨章节跨模块的主体知识网络, 并加强对通性通法解题的训练。

三、习惯培养与技巧训练

良好的习惯会给高考带来稳定的发挥, 较好的应试技巧会提高得分效率。

1、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应试习惯的养成训练: (1) 答题从审题开始, 从字到词到句, 必要时可在重要处作标记, 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 (2) 学会使用演算纸及试卷, 过程不多的可在试卷上记重要步骤, 过程较多的要把演算纸看成试卷的一部分, 要工整有序, 并写上题号以便检查; (3) 遇到长题目时不要有恐惧感, 应沉着冷静, 通过标记重要字眼将题目化整为零的方式弄清意思; (4) 遇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时不要慌张, 应弄清楚每一句的意思, 并将其作为新的出发点, 形成发散, 联系结论, 收罗其他条件看能否形成解题通路, 从而最终确定解题切入点。

2、数学高考题的容量是需在120分钟内完成大小21题, 时间紧, 每个人都要有适宜自己的应试技巧以提高应试效率。

拿到试卷后, 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 而应通览一遍, 摸透题情, 本着“拿得到的一定拿下, 拿不到的尽量得分”、“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原则, 合理安排答题的顺序和时间, 以稳扎稳打的方式步步推进。解答试卷的三种题型需要不同技巧。 (1) 选择题要求快而准。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 如特值检验法、极端性原则、排除法、数形结合法、顺推破解法、逆推验证法、正难则反法、特征分析法、估值选择法。 (2) 填空题要求快、准、巧。要审题仔细、考虑全面, 结论准确, 解法灵活, 推理巧妙, 思路优化, 运算快速。 (3) 解答题要求重视步骤书写:近年重庆高考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 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 应走一步解决一步, 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平时加强解题步骤的书写训练, 注重书写规范、简明扼要。不会做的题也要尽量通过正确书写解题步骤来提高得分。

四、树立信心

高考除了是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进行考试外, 还是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考试”,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 以和平的心态参加考试, 合理支配时间,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现实是部分考生信心不足, 心理素质不过关, 到了高考就晕菜。一些考生“内在自信心缺乏, 外来方法欠佳”。所以,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考试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信心和考试信心。

学习信心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进入高三前学生已有11年的学习经历, 呈现出的部分问题往往体现在学习信心上。如成绩波动大, 说明能力还是有的, 不然就不可能有成绩好的时候——或因心理状态不好情绪不高, 或者因知识掌握的片面性。解决办法是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既然其他的我能掌握, 这个也行”, 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 经常保持愉快和兴奋, 在心态良好的情况下维持成绩稳定。

考试信心离不开平时的培养和考试时的及时调整。学生平时考试后要总结以下三点: (1) 这次考试中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 (2) 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3) 心理因素对此次考试的影响点在哪里。通过平时的考试来训练自己的考试信心, 建立考试自信。高考前, 学生应暗示自己有绝对的自信完成高考, 调整好心态以保证考试稳定发挥: (1) 要有正确的好坏观, 把期望值建立在能力上; (2) 考试时不要心存杂念, 要入境; (3) 考试中及时调整心态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习有信心, 考试才有信心;考试有信心了, 学习就更有信心。二者只有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3.初二英语试卷分析(定稿) 篇三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结束,这次考试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为便于以后的教学,在此对该试卷做些粗略的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试卷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通过运用各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如语言知识题,在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词汇及语法的能力,体现了任务型语言评价的理念。

2、试题内容设计上很贴近教材的目标话题,既检查了已学语言目标,又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试题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词汇运用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面向了基础中等的学生,另外,学习技能题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不同的发挥,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

4、通过对全卷的综合分析,我们感觉试题层次清楚,梯度较明显。关注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5、不足之处,听力部分没有给学生阅题时间,语速较快,阅读部分话题不太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各题答题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听力部分 试题微有些难度,此题得分不太理想。一是平常训练不到位,学生语感不强。二是缺乏系统的听力训练,如对于听对话选最佳答案这题,涉及到学生们的英语口语交流及日常英语的使用,学生平时对此类的运用练习较少。三是题与题之间间隔时间不够长,对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讲听力语速稍快,可能也是导致听力题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四是本卷的听力题量比平时练习的试卷大,也会造成听到后半部分后感觉听力疲惫。

2、单项选择 难度适中且知识覆盖面大。这些知识点都是平时强调的,主要涉及到固定搭配,介词选用,动词区分等,十分原因在于学生没巩固,有的上课不。

3、完形填空 此题难度适中,但是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不会上下文的联系。

4、阅读理解 难度适中,得分率较高。其中得分稍低的是最后一小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文章不透,阅读能力差造成的。读短文回答问题,相对较差,平时学的不扎实,学过的单词已忘记。

5、词汇运用 此题比较简单,是根据已给词汇选词填空,且根据试题进行单词变式。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形容词比较级的使用、形容词变副词、动词ing变式等。大部分学生能够拿到及格分。

6、基础写作及书面表达 此题是大题中得分最低的一个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句子结构掌握不清,写不出单词,更无法组成英语句子,学生书写差,大小写不分。在连词成句中有两小题是问句,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句的not…until…复合句型写的不好。书面表达的主题为“My Dream”,给出三方面提示,隐含时态为一般将来时。学生在书写时出现写不全三方面、时态运用不当、句式杂糅,常见为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混用、书写潦草等现象。

三、教学建议

1、加强《课标》学习,改进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应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增强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一些传统做法,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科学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本质,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听力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让他们多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在课堂上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通过听读、听说、听写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听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听觉灵敏度。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的口语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为他们发展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3、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决不能满堂灌。

4.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一、试题特点

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育局统一命题,满分100分。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题型设计灵活多样,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其突出有以下特点。

1、题型全面,符合考试要求,本套试题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25题);综合分析题(第26--28题)。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内容涉及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重大会议的考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的功绩评价;建国以来外交成就与中美关系认识等。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各班90分以上最高34个,最少16个,差别很大;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个别学生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个别学生乱涂乱划,试卷卷面十分混乱;问题答语不规范,专业术语模糊不清,这些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我们注意。

三、试卷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题干设计巧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如选择题中的8、14、20、25小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由于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1、5、8、14、20、22、25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所发生的历史事情记忆不准,发生混淆,像1、5、6题;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出错,像8、14、20题;个别同学审题不清,像25题没有看清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从而造成失分。

(二)综合分析题

26题考查四次农村政策的调整。学生失分在于(2)、(3)题,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发点分析认识不清,思考问题不会变通,该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对这一政策的目的认识。

27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看图说史图D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不足,光看到邓小平,没有仔细分析图中的两个时间1997年与1999年,造成不少学生错答成改革开放,未能正确回答港澳回归;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回答记忆不准确、要点不全,很多学生对于意义没有涉及造成失分。

28题外交成就考查学生失分在于记忆不准确,知识点混淆,奉行的外交政策有的学生对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回答不准确,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少学生将其与5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发生混淆。

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学生积极自查完善,弥补漏洞。

四、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充分利用好周四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预先对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制作出展现自己教学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读书,多听课,多进行网络教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加强答题技巧性训练

5.初二数学成绩下降原因分析 篇五

来源:中考网整理 文章作者:紫涵 2013-08-30 13:48:35

初二是一个两极分化加剧的年级,成绩跟不上的同学往往畏惧数学,容易丢失自信心,成绩继续下滑。

初一没学好,还可跟上去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有的同学能很快适应初中教学,通过努力,进步很大;有的同学不大适应,自信心下降,与其他同学拉大了差距。

专家认为,有的同学简单地认为,初一年级数学没学好,就学不好初二数学,其实不然。即使以前没学好,但如果学好新知识,依然能运用这些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他说,在学习初二数学的同时,把以前的知识好好补一补,成绩一样可以赶上去。寻找分化原因,不可乱投医事实上,数学成绩“分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分化点,只是在初二特别明显。比如到初一下学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两章)、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知识)的内容,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这部分就会感到吃力,但此时的成绩可能不会有明显的退步,因为积累的问题还不算多。

但到了初二“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图像的特性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时,前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留下的隐患就暴露无遗,一个又一个问题令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成绩会明显下滑。“若了解成绩下滑的原因和起点,补上平面直角系相关知识,学习‘函数中的问题’就会轻松得多。”蔡明智说,一些家长和同学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到校外培优班“补习”,却不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导致学习分化越来越严重。

以勤补拙,提高数学成绩蔡明智认为,初二年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滑坡,可能有两种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感知、接受能力,大脑的记忆、识别、重现能力和思维的理解、归纳、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等等。

他说,如果是“智力因素”,建议这些学生以勤补拙,博闻则强知,熟能后生巧;若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成绩下滑,则应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内容:记忆习惯。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

预习习惯。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

适应老师的习惯。学会适应老师,长大了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准备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整理错题,找到可以接受的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再把同类型攻下来。

6.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 篇六

2013年11月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对初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学情分析,在数学学情分析的命题中,本人变式创新了一道操作探究题,题目是:

如图,已知:△ABC与△DCE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C经过一次变换后得△DCE,请你写出变换的过程.

显然,这道操作探究题考查了初二的学生对三种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翻折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同时还考查了初二的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初步看, 这道题目的答案很简单,只要填写平移、旋转、翻折就行了. 但仔细看,填写的答案并不是变换的形式, 而是变换的过程. 填写的正确答案应当是:

变换1: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与线段BC的长度相等的距离;

变换2:将△ABC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20°;

变换3:将△ABC沿过点C且垂直于BE的直线翻折.

教师教学不得法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接受式”. 学生用“接受式”获取的知识:(1)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容易逃出他的记忆;(2)不能有效迁移和灵活运用.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建构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成式”中获取知识(建构式: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生成式:生长而成的新的知识经验;生成:指思考后的结果). 学生用“生成式”获取的知识:(1)能成为身体的一个部分,记忆保持长久;(2)能有效迁移和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图形变换中的旋转变换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旋转变换的几个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旋转变换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做出旋转变换的图形,如图所示,并用直角三角板示范: 将△ABC绕着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C′位置.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注意观察旋转变换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1) 旋转中心是哪一个点? (2)旋转方向是什么? (3)旋转角度是多少? 学生通过观察后很容易得到答案:A点, 顺时针方向,90°.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板书: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 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什么?问题一出,全班的学生会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立即回答:旋转.此时,教师应立即板书,并向学生明确:这就是旋转变换的定义.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立即板书. 为了强化旋转变换的概念,教师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按如图所示用直角三角板动手操作. 当学生动手操作时,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旋转变换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旋转变换的过程用数学语言相互表述. 学生在用数学语言相互表述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明确:旋转的三要素顺序不能改变. 最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将△ABC绕着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C′位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果真采用了这种“建构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成式”中获取了知识,那么,学生在解决上述案例中的操作探究题时,我想,大多数同学的答案会绝对准确.

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 本人在三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加强阅读,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符号、图形,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知识的真正理解. 同时,数学语言也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图形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因此数学阅读,要求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勤思多想. 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要反复阅读并尽可能熟记,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

(2)教师示范,让学生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数学语言的表述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起着表率的作用,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因为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教师的数学语言必须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素养,通过教师数学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催化剂的作用. 从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感情的交流,育人氛围的营造,教学的设计、回顾、小结、都需要教师数学语言的艺术功底, 而学生正是在教师数学语言的艺术功底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数学语言.

(3) 创造机会, 让学生发挥数学语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愿说话,不愿举手发言. 因此,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再让学生对全班的同学讲. 长期训练下去,学生不但有了说话的勇气,而且加强了学生表述数学语言的基础. “疑”是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发挥数学语言.

7.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试卷质量分析 篇七

2012-05-03 10:35:32|分类:|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简答题等题型。

2、试卷的基本特点:

本次考试命题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

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

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

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

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题的得分率

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选择题24题,对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把握不清;材料简答题33题,对材料中的二幅图

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由紫荆花和莲花想到港澳回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34题第一问,材料一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的是西藏和平解放,这反映了学生

对历史事件的最关键信息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特别是10、20、24、28错误率高、材料题31(5);33题(3);34题(1)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

正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

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

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8.重庆初二数学试卷分析 篇八

(二)教案

高等数学

(二)课程简介

一.高等数学

(二)(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求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曲边梯形的面积等问题引入.2.极限(limit)——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高等数学

(二)的基本内容:高等数学

(二)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实变实值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一些非初等函数.高等数学

(二)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高等数学

(二)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二.高等数学

(二)的形成过程:

1. 孕育于古希腊时期: 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时纪上半叶 —— 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时纪上半叶到二十时纪上半叶 —— 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期

三.高等数学

(二)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一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这一章的8000,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这是因为高等数学

(二)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论证训练是高等数学

(二)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高等数学

(二)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

下教科书中取材: [1] 王绵森,马知恩.工科数学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符丽珍,刘克轩等。高等数学典型题分析解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5] W.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1964.2.内容多, 课时紧: 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学不同的是, 这里每次课介绍的内容很多, 因此, 内容重复的次数少, 讲课只注重思想性与基本思路, 具体内容或推导, 特别是同类型或较简的推理论证及推导计算, 可能讲得很简, 留给课后的学习任务一般很重.3.讲解的重点: 概念的意义与理解, 几何直观, 理论的体系, 定理的意义、条件、结论.定理证明的分析与思路, 具有代表性的证明方法, 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某些精细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别.五.要求、辅导及考试:

9.重庆某酒店节能改造方案分析 篇九

根据预测, 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为25~33亿吨标煤, 同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也是下一阶段政府的工作重点。在社会总能耗中, 高速增长的建筑能耗已同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三大能耗大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建筑逾400亿m2, 其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 具有很大的节能改造潜力。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 为一家四星级旅游饭店, 开业于1998年。酒店由32层主楼和6层裙楼组成, 其中1层为酒店门厅, 6层为酒店大堂、西餐厅, 7层为库房和后勤办公用房, 8~17、19~25层为客房, 26~30层为餐厅, 18层为避难间, 总建筑面积约23, 000m2。建筑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 加气混凝土填充墙体, 外窗为单层单玻。由于建设年代较早,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满足节能要求。

酒店主要能源形式为电力和燃气 (油) , 电力主要用于空调系统、办公设备、照明用电、消防设施、动力设备、特殊用电等, 燃气 (油) 主要供热和餐饮。酒店供热空调系统采用常规电制冷和锅炉。冷冻机房位于负2层, 包括3台冷水机组。冷却塔位于6层裙房屋面, 设有3台冷却水泵。冷冻水泵5台, 冷冻机房冷水供到6~18层, 18层以上由设于18层的换热站经二次换热后再供冷。锅炉房位于顶层设备房, 设有7台锅炉, 其中燃气锅炉5台, 油气两用锅炉2台。18层以上供暖及生活热水为锅炉房直供, 18层以下同样经换热站二次供应。 (表1)

二、能耗现状

根据近3年统计数据, 将燃气、燃油折合成电力用量核算, 该酒店年耗能总电力当量为4, 345, 632k Wh, 单位建筑面积年耗电量188.9k Wh, 远高于同地区同类型建筑126k Wh/m2的能耗水平。其中, 供热空调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为47.0%。

根据对供热空调系统核查, 由于主楼7层以下及裙房已不再由负2层冷冻机房供冷, 且设计时主机留有余量较大, 夏季最热季节只需要开启一台1, 758k W的冷水机组即可满足空调需要, 这时机组的负载率一般只有55%左右。冷水机组采用已淘汰的R11制冷剂, 老化严重, 与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之间未采用联动控制, 运行效率低, 能效比仅为3.5。冷却水泵扬程过高, 冷冻水泵无降压启动措施, 维修更换的水泵选型过大, 水泵的实际运行效率为60%, 效率偏低。5台2000年前产燃气锅炉平均效率60%, 远低于现行89%的节能要求。

三、改造方案

根据“节能技术成熟, 节能改造量大, 风险小;节能改造简单, 成本低, 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节能效益可计量, 能够方便进行节能比较和分析;投资回收期短, 投资回报高”的原则, 确定主要对该酒店的供热空调系统进行改造。

主要改造思路为:核算酒店实际空调负荷, 选择相应负荷的冷水机组;根据空调和卫生热水需求, 选择全热回收冷水机组;更换现有机组, 提高制冷主机的能效比;增加冷水机组隔振装置, 延长机组寿命;增加冷凝器在线自动清洗装置, 提高换热效率。

按此思路, 更换3台螺杆式冷水机组, 其中1台为变频式, 1台为全热回收型;更换5台2000年前产燃气锅炉;更换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各3台, 互为备用, 水泵增设变频器, 根据空调负荷自动调节水泵流量;在负2层制冷机房增设一个热回收水箱和4台生活热水泵, 其中两台设置在热回收机组和屋顶热水箱之间。屋顶热水箱热水, 非空调季节由全热回收机组的一次热煤水经锅炉房原有板式换热器换热后提供, 空调季节由全热回收机组提供;优化控制系统, 采用开利I-VU控制系统, 根据冷负荷变化控制冷水机组运行台数,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与冷水机组联动运行。 (表2)

四、节能效益分析

改造后的供热空调系统是考虑酒店实际使用情况选取的, 可使机组在高负荷率下运行, 保持较高能效, 且取消了18层的板式换热器, 没有二次换热, 亦可提高主机能效。改造后系统各部分的节能率如表3所示。 (表3)

五、结语

酒店类建筑能耗中, 供热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到40%以上。对星级酒店来说, 星级越高, 供热空调系统能耗占的比重就越大。最大限度降低供热空调能耗, 是酒店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盈利能力的最佳手段。

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某酒店供热空调系统的改造方案, 并对其节能改造效益进行分析, 表明经改造后年节能率可达到27%以上,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酒店,能耗,节能,改造

参考文献

[1]苑中显.中国能源状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冶金, 2005.15.5.

10.湘教版初二初二上数学目录 篇十

1.1分式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3整数指数幂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二章

2.1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全等三角形2.6用尺规作三角形

第三章

3.1平方根3.2立方根3.3实数

第四章

4.1不等式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五章

1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试卷 篇十一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职业教育思想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适用专业(班):合班(选修课)

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考核类别:考试()考查(√)

2011学1学期套别:A套(√)B套()

考试成绩:

一、根据德国职业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谈谈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提升自我的关键能力。(25分)

提示:德国的职业能力理论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基本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关键能力中的方法能力主要指对整个任务进行划分;界定问题;分析系统和状态;评价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法,并评价;结论或方法传输;创造性技术的应用等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指具有团队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清晰地表达需要和兴趣;包容不同的观点;群体意识;能提供别人帮助;公正地批评;构建有活力的组织;建立信任等能力。个性能力主要指能承担责任;识别问题并促进问题解决;能承受压力;有责任感地处理事情;准时;守纪律等。可以看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是明确而具体的。

答:

(一)关键能力的内涵

德国将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行动能力。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它们是几种能力类型,而非几种具体能力。从能力性质的角度,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主要指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

在德国经济产业由“以技术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逐渐转化的过程中,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跨专业的能力,即一般所说的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关键能力中的方法能力主要指对整个任务进行划分;界定问题;分析系统和状态;评价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法,并评价;结论或方法传输;创造性技术的应用等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指具有团队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清晰地表达需要和兴趣;包容不同的观点;群体意识;能提供别人帮助;公正地批评;构建有活力的组织;建立信任等能力。个性能力主要指能承担责任;识别问题并促进问题解决;能承受压力;有责任感地处理事情;准时;守纪律等。

可以看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是明确而具体的。

(二)关键能力培养的法律保障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保障。联邦政府通过制订宏观法律和职业培训大纲来保障和监督企业是否依法实施其责任,具体管理则是依法授权给各行各业的工商行会负责。联邦层面颁布适用于全德范围的《职业教育法》,制订各专业的《职业培训条例》;工商行会被赋予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权力,还负责制定职业培训合同、行业标准等;州政府制订《学校法》(《学校教育制度规范》)规范职业学校的办学,以及针对各专业制订《框架教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正常实施。

“关键能力”培养正是被这样完备的体系自上而下地在职业教育领域,以法律法规形式对培养的责任给予规定。如处于德国职业教育法规顶层的《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一条第三款)规定,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宗旨。而关键能力是职业行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规定确立了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针对特定职业方向的《职业培训条例》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这一层次的规定类似于中国的部委规章,具体条例较多。此处以德国《汽车机电技师职业培训条例》为例,在该条例第三章规定,汽车机电技师职业培训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职业行动能力,尤其是自主计划、执行和对工作过程的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关键能力的典型内容。不仅如此,该条例还在多处做出了明确、细化的规定,将关键能力的具体内容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和考核内容。比如第四章第二条规定,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规、环境保护、工作过程管理、沟通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第十章关于考试内容的第三条第三款之工作任务三的规定,将车辆安全性、排放是否达标作为考试内容,这体现了对社会能力的重视,即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视。

我们再从州政府这一层面看看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德国各公办学校属于州一级机构,均受州法规约束。各州制定的教育法规,类似于我国的地方法规。下面我们以《萨克森-安哈特州学校法》为例考察。该法是萨克森-安哈特州境内所有学校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州学校法》是约束学校办学行为的,不规定具体教育内容。但尽管如此,在《萨克森-安哈特州学校法》第九章第(1)条规定,职业教育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职业相关的专业内容,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通用素养。即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学生的个性能力、社会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联邦层面到州政府层面,到行业协会的管理监督层面,再到企业和学校的实施层面,都有对关键能力培养由宏观到微观的规定和描述。

总之,从纵向看,联邦、州、行会、企业和学校都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并做了由粗到细的规定和描述;从横向看,各级职业教育的领导和实施单位,都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同等认同的,都将其放在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

正是这种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保证了学校、企业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实施和质量。也保证了社会和受教育者对高素质人才标准的认同。

(三)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关键能力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不同教育类型和不同层面,均明确提出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具体体现在《职业培训条例》、《框架教学计划》等文件规定中。联邦、工商行会、州、企业和学校均须在能力培养上承担责任。如《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一部分第一条第二、三、四款都明确表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传授、扩展职业行动能力,即传授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德国教育研究所制定的《助产士及护理专科学校教学计划》引言部分第一条中就规定,职业学校在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两个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适应来自工作领域和德国社会,甚至是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对工作要求变化的基本能力;二是培养和促进学生负责任地塑造个人生活、处理公共生活的能力和意愿。很明显,这两条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关键能力。再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第二部分教育任务中规定学校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完成的教育目标中第一条,培养学生将专业能力与社会通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职业能力。第三条,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第四条,培养学生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采取负责任行动的能力与决心。职业学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为总目标,行动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也要重视培养作为个体人格应具有的诸如独立性、主动性、责任心、自信心等人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

(四)关键能力培养的实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是“关键能力”培养的主体,学生在双元制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关键能力的培养。双元制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后,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进行。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企业以徒弟身份接受实践教学,由具有实训教师资格的从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融入工作过程当中的实践教学进行。

双元制职业学校接受与企业签订合同的学生,并按照州文教部的法规要求和《理论教学大纲》,由具有理论资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少于半周的理论教学。学校多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在行动领域中,通过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实施。在双元制大学中,还开设了少量的相关课程,如采用《小组工作课》等培养学生团队、计划、策划和表达沟通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融“关键能力”培养于专业能力培养之中是有明文规定的。如萨克森-安哈特州的《汽车维修技师专业框架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外文、环保、废物处理、交流,主持与表达、团队合作、注重客户需求、客户咨询、客户满意度、检测系统等关键能力对学校做出了明确要求。《汽车维修技师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之学习领域一着力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基本的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搭建良好的个性能力的基础,也是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又如《汽车维修技师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之学习领域三是对汽车结构拆装改配,其中不仅包含了专业技术内容,更是将法律法

规、劳动安全、环保、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沟通等重要的构成关键能力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正确的工作习惯融入了专业教学过程。与此类似的地方还很多,总的来看就是在德国的职业培训计划中,是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所有培训细节之中,确保在传授主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关键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框架教学计划》第五部分之学习领域三汽车结构与拆装调整中,学生要在工作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要能够制定、实施拆装计划,要能够与领导、同事沟通,还要顾及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等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将关键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德国双元制教育中的双元,既是学校与实训企业的双元,也是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双元。

(五)关键能力培养的考核

关键能力的培养效果考察也体现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考核体系之中。如联邦技术部制定的《汽车机械机电技师职业培训条例》将考试分为两部分。在第九章考试第一部分工作任务委托的考试中,第4条第(2)款将工作组织、环保、安全和健康保护列入考察内容;第5条将接单会谈纳入考察,虽然这些考察内容都涉及专业知识,但考察的重点更在于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职业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双元制”企业对学徒进行企业学习部分的考试是培养和考试分离的,考核由工商行会(IHK)出题,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形式灵活,意在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从事职业行动的能力。如双元制企业Schiess股份公司对学生的考核,包含专业谈话、解决问题、小型独立项目等。灵活的考核形式,注重在过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发挥,并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部分。学校的考试主要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后参加全国范围的统一理论考试。

二、根据英国“业本学习”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您将如何开展业本学习。(25)

提示:英国“业本学习”研究小组的利维女士认为,狭义的“业本学习”是指“将学习与工作角色相联系”,它必须具备三个彼此相关的基本要素:在工作场所构建学习机会、提供适当的在职训练(学习)机会以及发现并提供相关的脱产学习机会。从这个定义来看,“业本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发生在某个“工作场所”,即在工作环境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学习者能够得到外界的指导和训练,而并非单纯依靠学习者本人的独立活动;最后学习者还应离开工作岗位接受与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凡是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学习经历都应该属于“业本学习”。

答:1.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三者间的互利互惠

布伦南和利特尔认为“协商性”是业本学习的最大特点。学习者、用人单位(雇主)和高等教育机构在筹划业本学习课程时,需要协商以下几方面:(1)确立学习者有望实现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不仅要对学习者具有挑战性,而且与雇主的现实需求相关,同时也应具备学术上的可信性(credibility);(2)制定三方都可接受的评估方法和标准;(3)创设并维持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基于工作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学习者个人、雇主和学术机构是业本学习涉及的三个利益相关者,三方利益各不相同:学习者追求的是“个人发展、事业上的进步以及学业资格”;雇主追求的是“有效的员工发展机会、员工的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学术机构而言,业本学习可以看作是“维持和提高其教学功能质量、履行其社会责任、·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在持续性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领域)的一条途径”。在实践业本学习的过程中,三方力求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满足各自的利益需求。

2.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为了支持学习并保障学习过程中所需基础设施顺利到位,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业本学习需要双方就学习过程做出正式的安排和部署,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必须在伙伴关系的监督下完成。建立伙伴关系有益于双方,对雇主而言,这种伙伴关系可以促进教育机构对企业需求的认识,也能

够为企业中的雇员和企业本身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对教育机构而言,这种伙伴关系为其开拓了与新的教育需求领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实现了教育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业本学习伙伴关系通常包括由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就某些方面做出的一些正式安排,譬如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或契约性的备忘录明确双方责任,协议内容涉及学习者人数、学习年限以及企业将为学习者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等相关事宜。为了保证学习计划得以贯彻,学习资源及时到位,学习计划必须经各方一致同意,学习计划的协商过程给三方提供了一个全面交流彼此需求的机会,也增强了相互间的理解和致力于整个学习过程的责任心。

3.重视对学习者个人实际能力的认定,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业本学习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individualistic orientation)。学习者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某个业本学习课程,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组织内部的优先发展战略确定业本学习的培养对象;学习者可以就由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达成的学习计划与双方代表进行协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且这些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计划通常是因人而异。在确定业本学习课程的起点和最终要达到的教育水平之前,首先要了解和确认学习者当前的实际能力和自身的学习愿望,根据学习者持有的学历证书或资格证明等作出简单判断。“当前的能力”是指学习者现在能够“做什么”,并非是“展示”那些他曾经获得的东西。为了确保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必须立足于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技能,这意味着一个大学毕业生有可能通过业本学习注册大学本科层次的课程而不是研究生课程;同样,一个专科生则有可能直接注册研究生课程。在制订学习的起点、注册的资格水平以及学习的终结目标时,需要考虑学习者个体间在以往教育经历、培训机会和个人志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在业本学习课程中需要对学习者以前的学习进行严格认定。

4.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源于具体的工作实践

业本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切学习活动在工作场所里进行,学习内容涉及面向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以及学习者与用人单位的未来需求。业本学习课程没有固定的课程大纲,其内容源于工作场所和学习者双方的需求,而不受制于教育机构的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框架,简而言之,学习者所承担的"i12作”就是业本学习的课程。学习者吸收利用来自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两方面的建议和支持,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单元或者培训课程可以看作是总体学习计划的一部分,设计学习不只是为了拓展学习者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用人单位产生有益的影响。用人单位的发展能力与学习者个人的能力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认识使用人单位中的经理和指导员(supervisor)意识到,“学习不是一种‘自我放任的’(self—indulgent)活动,而是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并且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布德及其同事认为,将“工作”作为业本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在于“教育机构中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通常不会展现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事件(exigencies),业本学习(恰好)也正是利用了这些紧急事件中出现的学习机会,”工作场所也并非是以符合大学系部学科分界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他们坚信,如果开发一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和塑造某个机构或组织,那么这种学习就必须以该组织可以利用的形式来推行。

结合以上学者对业本学习所作的相关论述,将“业本学习”概括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者(学生或就业人员)、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即企业雇主)是构建这种学习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业本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更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劳动者;它的实现途径是通过在三者间建立一种契约性的、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企业雇主提供工作场所和现场专业实践指导,教育机构提供学习效果的评鉴以及学历资格授予等学术理论方面的支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业本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单纯以校园和课堂为基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更加重视利用在工作环境下产生的学习机会,主张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应该与现实的工作需求紧密相关,更强调学习者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特点。

三、根据澳大利亚梅耶委员会8条核心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您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25)

提示:梅耶委员会(Mayer Committee)所研究出来的核心能力包括8条:(1)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能力;(3)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4)与他人合作的能力;(5)运用数学方法与数学技术的能力;(6)解决问题的能力;(7)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8)文化理解的能力。

四、根据美国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您应该如何提升自我的综合职业能力。(25)

12.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分析 篇十二

截至2006年底, 重庆市各区县非农人口在2-61万之间, 将全市各区县的等级规模划分标准细分为:60万以上、50-60万、20-50万、10-20万、10万以下5级。其中非农人口60万以上的区县有1个;非农人口50-60万的区县有2个;非农人口20-50万的区县有11个;非农人口10-20万的区县有15个;非农人口10万以下的区县有11个。可以看出,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构成基本符合金字塔规律:城市规模越大, 其数目越少, 随着城镇规模等级的降低, 其个数不断增多。

总体来看中小城镇多, 大城市少。为反映区域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的特点, 通常以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指数来表示。按照位序—规模法则, 正常的首位度应该为2, 四城市指数则为1。渝中区为重庆市的首位城市, 非农人口为60.13万;第二、第三、第四位城市分别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万州区, 非农人口分别为56.51万、54.25万、48.65万。重庆市首位度为1.06, 四城市指数为0.38, 虽然两个指数都未超出正常值的范围, 但都略微偏小。一方面说明重庆市各城镇经过长期的发展, 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位城市与其它城市的规模差异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重庆市城镇体系中的首位城市还不够发达, 首位城市对城镇体系的组织和带动作用还不能有效发挥。

二、重庆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根据重庆市三大区域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三次产业构成, 将重庆市划分为如下三个职能层次。

第一层次:都市发达经济圈。都市发达经济圈包括主城九区,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4.73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224元,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6倍, 三次产业构成为3.6:44.8:51.6, 成为二、三产业并举型的区域。都市发达经济圈也是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第二层次:渝西经济走廊。渝西经济走廊包括万盛区、双桥区、大足县等12个区县,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39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450元,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0.92倍, 三次产业构成为17.5:43.0:39.5, 二、三产业有一定基础, 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渝西经济走廊也是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配套区, 围绕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产业服务和配套, 为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可以看作都市发达经济圈的远郊区。

第三层次: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包括万州区、黔江区、长寿区等19个区县,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6.45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47元, 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0.62倍, 三次产业构成为19.9:40.3:39.8,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较多, 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 也是城镇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 该地区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区域, 同时, 也是重庆连接东部地区的通道, 必将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作用。

三、重庆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在空间结构上, 重庆市城镇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分布不均衡, 呈西密东疏状态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城镇较稠密的地区, 但城镇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从图1可以看出, 重庆市城镇分布总体趋势是西密东疏, 重庆西部地区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地形相对平坦, 交通比较发达, 是辖区城镇密度较高的地区。城镇密度以主城区为中心, 以永川市、江津市、合川市和南川市等县级市镇为圈层向外依次降低。中部地形仍以低山丘陵为主, 但没有西部平坦, 山地起伏程度加大, 交通运输较困难, 该地区除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地区较发达外, 其他地区城镇发展相对滞后。东北部靠近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仅有万州区城区比较发达, 其他区域没有形成大的城镇。东南部处于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山区, 城镇也十分稀疏。

(二) 带状分布十分明显

重庆的城镇90%左右分布于江河沿岸和铁路、公路沿线, 是典型的带状分布。按其走向, 以重庆主城区向外辐射的有:东西向的长江带, 南北向的嘉陵江、綦江带, 东北向的渝巫 (溪) 带, 东南向的渝南 (川) 带, 共4条城镇带。东西向的长江城镇带, 由长江重庆段沿线城镇及其重庆主城区以西的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城镇组成, 分布有重庆主城区和2个县级市、8个县城及108个建制镇。这条城镇带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三峡库区的迁建区。嘉陵江———綦江城镇带, 南北交汇于重庆主城区, 分布有117个市镇。渝巫 (溪) 公路城镇带, 从渝长高速公路向东北延伸至巫溪, 分布36个市镇。渝南 (南川) 公路接东段国道319城镇带, 分布有35个建制镇。这种带状分布特点与重庆的交通网络分布和工业布局直接相关。这种布局结构无疑将进一步加大重庆市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造成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失衡。

摘要: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文章对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进行分析, 发现其存在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 呈西密东疏状态;带状分布明显等问题。

关键词:城镇体系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1]邓玲、黄勤:《国土开发与城镇建设》[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邓玲、黄勤:《国土开发与城镇建设》[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2]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2]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13.重庆会计基础模拟试卷答案 篇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正确答案:D

解析:按照填制程序和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2、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A属于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根据总账账户填列的项目。

3、正确答案:D

解析: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按照其流动性大小排列: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资产如“存货”、“无形资产”排列在后面。

4、正确答案:B

解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5、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6、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账簿的定义和特征。会计账簿是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7、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档案的销毁。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8、正确答案:A

解析: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如有特殊需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9、正确答案:D

解析:企业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的保管期为永久。

10、正确答案:C

解析:记账凭证的填制如期应按编制时的日期填写。

11、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原始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2、正确答案:D

解析: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13、正确答案:B

解析:以银行存款4万元支付现金股利,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因此,则上述业务入账后该公司的负债总额=25-20-4=1(万元)。

14、正确答案:A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应对企业财产进行全面清查。

15、正确答案:B

解析: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6、正确答案:C

解析: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区别于另一种账务处理程序,主要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17、正确答案:C

解析:科目汇总表不便于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18、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核算职能的定义。

19、正确答案:B

解析: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20、正确答案:D

解析: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1、正确答案:CD

解析:分配车间直接参加产品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时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22、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核算存货核算时需要设置的科目。

23、正确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当日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合计数及结余数,并将账面结存数与库存现金相核对,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对于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该在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出当日银行存款收入、付出的合计数和账面结余额。

24、正确答案:ABCD25、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定义和特征。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借贷错误巧合,正好抵销);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同方向记错账户);借贷方向记反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的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6、正确答案:AB

解析:借助于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其状况,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

27、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多栏式账簿的相关知识,选项D总分类账应采用三栏式账簿。

28、正确答案:ACD

解析: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29、正确答案:ABC

解析: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请假条不属于会计档案。

30、正确答案:ABC

解析:会计档案具体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核算资料。选项D不属于会计档案。

31、正确答案:AD

解析: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选项BC破坏了会计恒等式的恒等关系。

32、正确答案:ABC

解析:会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33、正确答案:BD

解析: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和产品的成本无关。

34、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35、正确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现金清查的内容。

36、正确答案:ABCD

解析:全面清查适用的情况:(1)年终决算前,为确保年终决算会计资料真实、正确,需进行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前以及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前,为了明确经济责任,需进行全面清查(3)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为了摸清家底,准确的核定资产,需进行全面清查(4)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37、正确答案:AB

解析:汇总收款凭证是根据库存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的汇总记账凭证。

38、正确答案:ABC

解析:汇总记账凭证按格式不同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39、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会计核算的环节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40、正确答案:BCD

解析: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属于有价证券。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41、正确答案:N

解析:企业向职工食堂、职工医院、生活困难职工等支付职工福利费,应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2、正确答案:N

解析:应付账款附有现金折扣的,应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应付款总额入账。

43、正确答案:N

解析:记账凭证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44、正确答案:N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45、正确答案:N

解析:企业材料的核算一般采用数量金额式,少数企业在材料核算中也使用材料卡片。

46、正确答案:Y47、正确答案:Y48、正确答案:Y49、正确答案:N

解析:会计账簿类中总账、明细账和辅助账簿保管期限是15年,但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期限是25年。

50、正确答案:N

解析:财务会计报告类档案包括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51、正确答案:Y52、正确答案:Y

解析:单位撤并或者改变其隶属关系要进行全面清查;如果遭受自然灾害、发生盗窃事件以及更换相关工作人员时应对财产物资或资金进行局部的清点和盘查。

53、正确答案:N

解析:局部清查是只对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例如库存现金,每日终了应由出纳人员当日清点核对;对于银行存款,出纳人员至少每月要同银行核对一次;对于贵重物资,每月都应清查盘点一次;对于各种往来款项,每年至少同对方企业核对一至两次。

54、正确答案:N

解析:所有者权益只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不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55、正确答案:Y56、正确答案:N

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该题中只是满足“拥有财产物资所有权”这一个条件,所以不正确。

57、正确答案:N

解析:本题考核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之处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程序不同。

58、正确答案:Y59、正确答案:N

解析: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60、正确答案:N

解析: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大。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每小问2分,共20分。)

61、<1> 正确答案:B

解析:新华公司2011年7月末所有者权益总额=2011年6月末所有者权益总额+7月接受投资者的投入=1 080 000-780 000+20 000=320 000(元)。

<2>、正确答案:B

解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正确答案:ABC

解析:业务(4),应做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预收账款 20 000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4>、正确答案:B

解析:转账支票应通过“银行存款”核算,支付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5>、正确答案:A

解析:新华公司2011年7月借方发生额=20 000+500 000+180 000+20 000+50 000=770 000(元)。

62、<1> 正确答案:C

解析:4月份第(4)项业务属于本月第3笔需要编制付款凭证的业务,所以其记账凭证的编号为付字第3号。

<2>、正确答案:ABC

解析:4月份业务(3)减少了应付账款,业务(5)减少了应付账款20 000元,所以4月末应付账款余额为40 000-10 000-20 000=10 000(元)。

<3>、正确答案:A

解析:4月末银行存款科目余额=335 000+100 000-20 000-10 000-2 000+20 000-20 000=403 000(元)。

<4>、正确答案:A

解析:4月份“试算平衡表”中“期末贷方余额合计”=(50 000+20 000)+(300 000+100 000+50 000)+(80 000-50 000)+(40 000-20 000 -10 000)=560 000(元)。

<5>、正确答案:A

14.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篇十四

庆卫初中:袁小红

2013年7月9日

一、试卷总体结构分析:

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满分100分,采用的是闭卷式考试。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非选择题部分填空题6分,改错题12分,材料题32分,共5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较基础。材料题偏难。知识面广,前后知识综合性较强。

二、今后教学的启示: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仍把基础知识的巩固放在第一位,反复记忆。

3、重点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提炼、解析、处理史料的能力。

4、还要重视对学生读图、识图、填图能力的培养。

5、要教会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归纳、整理的方法。

15.重庆某岩土质边坡抢险治理分析 篇十五

边坡出现失稳迹象后, 如何快速有效的抑制失稳继续发展, 为后续治理及避险赢取时间, 成为了抢险治理的关键。我国对边坡滑塌的抢险治理研究起步较晚, 大致得出了排水、支挡、减重、反压等治理原则和方法。本文以重庆某边坡的抢险治理为例, 在对边坡失稳原因和潜在破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 成功运用压脚、削坡、坡顶封闭的方案对边坡进行抢险加固, 为同类边坡工程抢险治理提供了参考。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基督教礼拜堂后方, 治理范围边坡地上垂直高度9. 0 m ~ 21. 1 m, 边坡长度72 m, 为挖方岩土质边坡。根据现场调查核实, 在长期雨水作用下, 坡顶局部已出现5 cm ~ 10 cm裂缝, 延伸10 m ~ 15 m左右。若该边坡一旦失稳, 将直接威胁到拟建基督教综合楼、礼拜堂施工人员及礼拜堂运营后期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边坡进行治理显得必要而紧迫。

边坡典型剖面图见图1。

2 边坡地质状况

2. 1 地形地貌

边坡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区, 以构造剥蚀浅切割的低山、地貌为主要特征。边坡为斜坡地貌, 坡度40° ~50°, 局部基岩裸露, 边坡上部为原居民建筑区, 现已拆除, 坡度为10°左右, 治理范围内边坡地上垂直高度9. 0 m ~ 21. 1 m, 边坡长度72 m。

2. 2 地层岩性

场地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 Q4ml) 、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 ( Q4el + dl) 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泥岩 ( T3xj) 组成。

2. 3 地质构造

场区内岩层延伸较稳定, 岩层以单斜构造产出, 场地测得岩层产状278°∠75°, 未发现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地面调查中, 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节理, 各组节理特征如下: 裂隙L1: 产状320°∠35°, 裂面平直, 裂缝张开1 mm ~ 3 mm, 泥质充填, 延伸长约2 m ~ 3 m, 裂隙面结合一般, 裂隙发育间距1. 0 m ~ 1. 5 m, 属硬性结构面; 裂隙L2: 产状70°∠85°, 裂面平直, 闭合~ 微张, 无充填, 裂隙面结合一般, 间距1 m ~ 2 m, 延伸长约0. 5 m ~ 1. 5 m, 属硬性结构面。两组裂隙均为张裂隙, 裂面较平, 可见少量的泥质充填, 结合程度一般, 属硬性结构面。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表明, 场区未见断层及构造破碎带。

2. 4 其他地质要素

场区及周边邻近地段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坍等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判断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不发育, 但场地斜坡地段场平后形成挖方边坡, 该边坡为顺向边坡, 故在地震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有发生变性破坏的可能性。

3 边坡破坏模式分析

3. 1 AB段边坡

根据图2 赤平投影图可知, 该边坡为切向坡, 裂隙1 为该边坡的主控外倾结构面, 无其他不利结构组合, 所以边坡稳定性受裂隙1 强度控制。

3. 2 BC段边坡

根据图3 赤平投影图可知, 该边坡为切向坡, 裂隙1 为该边坡的主控外倾结构面, 无其他不利结构组合, 所以边坡稳定性受裂隙1 强度控制。

3. 3 CD段边坡

根据图4 赤平投影图可知, 该边坡为顺向坡, 岩层层面及裂隙1 为该边坡的主控外倾结构面, 无其他不利结构组合, 由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脚, 所以边坡稳定性受裂隙1 强度控制。

4 抢险治理方案比选

在工程实践当中, 如何能快速处治并防止险情进一步恶化是选择应急抢险技术措施的首要考虑因素。研究表明, 边坡抢险治理技术主要是从“砍头”、束腰、固脚和支挡四方面着手。根据各类边坡实际情况的差别, 处理方式各异。

由于该边坡坡顶裂缝发育明显, 且治理期间雨水频繁, 对该边坡的抢险加固迫在眉睫。根据以往工程经验, 对该类失稳边坡抢险治理大致有排水、支挡、减重、反压等方法。考虑边坡坡度、坡高、坡顶环境及抢险时间等实际情况, 本项目拟采用坡脚2 m ~3 m范围反压、坡面局部凸出部位进行削坡、坡顶设置截水设施并封闭的方案综合治理。然后, 坡面采用岩石锚喷进行永久支护。

5 数值模拟分析

选取典型剖面, 以MIDAS/GTS数值分析软件为基础, 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5 所示。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治理前现状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 04, 处于欠稳定状态。治理后边坡稳定性系数为3. 2, 处于稳定状态。边坡抢险治理后, 稳定系数明显提高, 且经历多次暴雨后, 边坡未发生明显位移, 治理效果明显 ( 见图6 ~ 图9) 。

6 结语

1) 采用压脚、削坡、坡顶封闭的方案对该类失稳的岩土质边坡进行抢险治理, 能够有效阻止失稳边坡变形的继续扩张, 为边坡的后续支护及坡外避险赢取时间。

2)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采用压脚、削坡、坡顶封闭的方案抢险治理后, 坡面采用岩石锚喷支护该类岩土质边坡, 能够明显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杜绝边坡失稳险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DB 50143—20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S].

[2]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上一篇:抗美援朝71周年观后感作文20下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