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2024-08-03

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共12篇)

1.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篇一

公益课堂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了帮助小学生和初中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疑惑;同时也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星期日上午,活动当天早7:30在交通站牌前的草地上统一集合,乘车前往。

地点:安庆路街道办

三、主题:公益课堂,志愿服务

对象:一些小学及初中学生

四、活动的意义:

帮助公益课堂的学生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健康成长,使他们的学习在我们志愿者的帮助下得到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魅力与风采。把大学生们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走上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良好的一个平台。

五、活动的具体流程及一些要求

1,通过安庆路街道办公室街道办收集需要公益课堂的家庭。我们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确定本学期需要做公益课堂的学生,确定学生数进而确定公益课堂老师数目。

2,根据每个孩子需要重点学习巩固的科目不同,不同的公益课堂的老师所擅长的科目也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重点补习内容,公益课堂内部讨论每个老师所教的学生,保证每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得心应手。

3,每一位志愿者对学生度都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调动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志愿者不能只当学生做题的机器,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解题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从公益课堂中获益。

4,每一位老师都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是否在状态内,对一些好走神的学生要想一些办法去调整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在学生休息时间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些小游戏或者谈谈心,使学生能和自己和谐相处。

7,在公益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表扬;在学期末,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老师打分,得分最高的志愿者将给一些奖励。以此来提高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8,志愿者在辅导过程中应试着去了解学生,针对学生运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努力将课堂效率提到最大化。

9,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愿者能带着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去做这份工作,我们一定可以帮助在公益课堂中学习的孩子提高成绩,树立信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六.活动总结

通过公益课堂活动让我懂得了公益活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自觉自愿地参加活动,因为不记报酬是我们大学生的一个特征。同时参加这个活动也能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也为以后走上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了同学们的素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舞台。

2.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篇二

新亮点:编导课

今年是CBDF明星公益课堂举办的第二个年头。2015年, 明星公益课堂的脚步遍布全国4个城市, 让国标舞这项阳春白雪的艺术真正地深入基层, 推动了国标舞艺术事业在全国的繁荣发展。

CBDF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刚说:“明星公益课堂去年做了4期, 算是小试牛刀。今年就全面铺开了, 5站的巡回赛之前都会有, 而且在5站巡回赛之前还增加了明星公益课堂的编导课。因为普遍来讲, 大家大多都是专注于国标舞的教学、竞赛, 对表演、编创的知识还是相对缺乏, 而且广大的教师群体对于这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 所以今年就把编导课加进来了。”

王永刚提到的明星公益课堂编导课, 正是今年新增加的内容, 这对于业余国标舞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利。今年一年中, 明星公益课堂编导课将会在长春、上海、石家庄、武汉、厦门等5个城市陆续开展。

本期北京站的明星公益课堂在阎岭舞蹈学校举行, 王书军、李尼亚、陆宁3位重量级讲师带着各自优秀的学生与国标舞爱好者们零距离接触, 为大家奉上了两堂精彩的课程。

摩登舞课堂:从存在的错误中开始

下午1点半, 摩登舞课堂准时开始。CBDF国际评审、教官, 亚洲职业摩登舞冠军王书军、李尼亚带来了自己的学生, 甲B组摩登舞冠军袁一齐/浣燕妮为大家进行示范。两位老师的课堂是从学员们的一段自由展示开始的, 在学员们的自由展示中, 两位老师发现了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讲解。

课堂中两位老师亲自示范, 虽然很多年前就已经退出赛场, 但他们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示范过程中几次引来了现场学员们的掌声。在现场观摩的王永刚也笑称:“我也很多年没看过他们跳舞了。”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 特别强调舞蹈的感觉和节奏变化之间的关系, 其中蕴含着的诸多动力学原理。然而复杂的理论并没有阻碍老师与学员们的沟通交流, 王书军、李尼亚拥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 期间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 在两位老师化繁为简的讲解下, 学员们都跃跃欲试。课程在讲解和实践中推进, 老师也给了学员们练习的机会, 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员们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袁一齐/浣燕妮是王书军、李尼亚的优秀学生之一, 除了示范, 他们也为在场的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展示。在他们的展示中, 王书军、李尼亚所提到的诸多细节都得以体现。

拉丁舞课堂:每个人身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

CBDF国际评审、教官, 亚洲职业拉丁舞冠军陆宁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给学员们带来了新鲜的概念, 他的课堂没有单独去讲某一个独立的动作, 更多强调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控一支舞蹈。他说:“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看图学舞, 前面示范的老师摆成了什么样, 产生了什么样的动律, 你在后面就复制什么, 其实这样的学习会使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身体, 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跳得一个样。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 拉丁舞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 因为没有任何两个人完全相同。”

陆宁在课堂上同样带来了自己的学生, CBDF国家队队员唐艺铭/黄馨仪、龚超群/卓莲薇给学员们做示范。两对选手在示范中展示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这也正应和了陆宁在课堂一开始所提出的概念。陆宁从最基础的重心转换入手, 让学员们充分领会到了如何才能避免“看图学舞”。

最后, 唐艺铭/黄馨仪、龚超群/卓莲薇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学员们意犹未尽, 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 两对舞者也再次返场。课程在学员们的喝彩和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3.中经公益微课堂开讲 篇三

蔡敬聪曾任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执行委员、广东省五羊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联席会副主席、亚太职业经理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注册创业咨询师。30年来,他从职员一直做到知名企业集团的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自2000年与广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办创业技能课程以来,为数千学员进行了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经验丰富。此外,还出版了《创业怎么办》、《创业不败》等4本个人专著。多年来,在各类报纸、杂志、网站发表与创业及管理相关的文章数百篇。从2005年起,被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该学院MBA主讲《创业管理》课程。曾获“2011中国职业经理人特别贡献奖”。

2016年9月20日,由北京中经公益基金会主办的首期公益“微课堂”开讲,近150家高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首期堂主——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敬聪,以“如何迈开创业成功第一步”为主题,从“正确的观念”、“充分的准备”、“稳妥的实战”、“可行的策略”四个部分与大学生们进行了分享。课堂上,蔡老师着重讲了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设法搞清楚自己将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搞清楚自己有什么优势、技能,有哪些兴趣,将来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搞清楚自己想走专才的路还是走通才的路。并通过不断地领悟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技能和模式。”同时,他还提到了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冲动型的人,后来遇到的挫折多了,通过思考,慢慢从一个做事冲动的人,变成了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凡事谋定而后动。”

课堂上,来自清华大学、河北北方学院、西南理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遇到的难题,蔡敬聪都为他们做了耐心解答,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他希望有心走上创业路的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对创业项目多做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做到谋定而后动。“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不妨多留意,找出解决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办法,这样才有创业成功的基础。”

据了解,北京中经公益基金会是由《经济》杂志社指导,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组建的,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致力公益事业”为宗旨,旨在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慈善公益组织。未来,将积极开展高校双创会议及活动、培育双创支撑平台并组建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的导师团、天使帮扶计划、未来职业经理人训练营等项目。

4.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赞助方案doc 篇四

“珍爱生命,关注孩子成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惠州家庭教育培训基地

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家庭教育赞助方案】

一、赞助企业特别权益:

● 享有本次活动“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公益讲座”赞助单位之权益,并可以赞助单位名义对外发布讲座相关消息。

● 赞助商可于“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公益讲座”之前在会场、广告中标注“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赞助单位字样。

● 在活动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向赞助企业提供有关本活动相关报道的剪报及活动光盘资料一套。

● 权利的享有使用从合同签署之日起开始生效。

二、市场分析

1、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若是商家能在这样的大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这种公益活动、有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定是显著。

3、高效廉价的宣传在校内活动中,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4、因为我们将计划在惠州所有的学校和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跟我们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建立一个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商家在校园内的知名度得到不断的提高,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做好宣传工作,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双方结合点:在各类广告充斥的时代,人们习惯对于传统广告产生抵触与厌恶心理,企业的广告投资往往收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企业提供本次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由本中心在宣传中负责达到效果最大化(受众集中)。

四、赞助理由:公益活动是企业在目标受众群体中树立形象收获效益最好的契机。

五、活动地点:惠州每个小学、中学、高中

【8所学校开讲】每所学校最少1000人----1500人

惠州市第2中学、惠州惠台学校、惠州市富民小学、惠州一小、【一中,黄岗,实验

十一小,外国语学校,光彩小学,南坛小学】待选 活动人群:学生家长为主·学生

总人数:3万人群

会场人数:1000人----1500人以上【家长】

贵公司宣传中所用到的如服装,礼品等由贵公司自己提供。

专家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nyunxiao】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 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1987年至今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月刊主编;系中国作协五届、六届全国委员。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孙云晓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拯救男孩》等。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

【曹萍、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586fe30100mkyd.html】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国际NLP协会认证导师

·美国ACI职业资格认证“注册国际项目管理”专家

·埃里克森国际学院ICF认证导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家庭教育指导师和亲子咨询师主讲教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专家组成员

在北京、上海、天津、宁夏、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浙江、贵州、甘肃、广东、黑龙江、江苏、福建等地为老师和家长讲座数百场。】

【陆士桢、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810968.htm

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工作10年,1977年进入黑龙江大学学习(其前身为抗日军政大学俄文分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辅导员杂志社任干事、副总编辑等职。1989年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先后任少年工作系主任、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教授。曾参与主持国内第一个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系的筹建,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先后主持《中国青年政策研究》、《中韩青少年对艾滋病知晓和教育需求比较研究》、《资讯时代与青年价值观发展》、《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非正规教育形式的艾滋病教育》、《中国儿童政策研究》等课题;撰写、编辑了关于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方面的《信仰,当代青年安身立命之本》、《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等书籍、教材十几种,约900余万字,有《谈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在传统和现实交合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从共青团活动看中国青少年工作专业化》、《简论中国儿童福利》等100余篇有关青少年和儿童工作的论文发表在海内外相关报刊上;主持了“家庭与下一代”、“社会变迁与青少年工作”、“面向21世纪的社会工作”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校内外开设“社会保障”、“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道德发展与教育”等课程和专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学术兼职,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在青少年研究和社会工作领域享有一定学术声誉。

刘凤华,博客http://blog.sina.com.cn/lfh93,河北教育厅下属事业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员,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团团长,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这些都是国家教委授予的资格。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今日家教》杂志主编。河北省省中小学心理教育创始人之一。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生活、学习辅导。讲座听众数十万人次,亲自辅导学生、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数以千计。

研究成果:《合格家长系列教程》、《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百种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考复习策略与指导》《高考复习策略与指导》。

注:专家会根据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话题并由相关专家前来演讲

六、现场广告回报:

(1)展示会活动现场舞台背景板署名权(出现赞助商字样及LOGO或企业名);(2)展示会活动现场广告牌位2块(2M高×1M宽/块);

(3)本届【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公益讲座】专用名片(印赞助商字样及LOGO或企业名);名片发给所有家长、学生。(4)组委员会邀请赞助商代表出席讲座会场仪式并由主持人简要介绍赞助单位。(5)每个家长由我们提供环保袋一个【里面放赞助商资料】

八、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学生家长对于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

广告效益:媒体的报道和学生的宣传,确保企业在目标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 轰动效益:十年没有公益,这就是契机

七、媒体报道: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今媒体、东江时报、星期八门户网、西子湖畔网、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论坛网

其他方式宣传 在保证拥有贵公司足够多的赞助资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详谈。

举办时间:2011年10月28日

每个星期举办1---2场讲座

【具体时间安排可以再议我们可以详谈】

主办单位:惠州市妇联

协办单位:惠州向日葵家庭教育培训中心

合作媒体南方都市报

联系方式: *** 0752---2806761

QQ: 165685330

具体我们可以详谈协议

5.公益广告教育宣传方案 篇五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领导、部门组织、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提高城乡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道德行为,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

二、公益广告的主要载体及宣传内容

公益广告宣传的主要载体为:独立式钢结构户外大型广告,车站、码头、广场、楼宇等电子显示屏,公共汽车、出租车车载式移动广告等;宣传内容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重点宣传治理“乱吐、乱扔、乱倒、乱穿”四乱行为。

三、工作范围

攀枝花建成区范围含东区、西区、仁和区、钒钛产业园区;米易县、盐边县城区。

四、责任分工

(一)市委宣传部

牵头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公益广告宣传事宜,并指导区县搞好相关工作。

(二)市城管局

负责落实主城区大型户外广告公益广告宣传事宜,并按照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的原则,牵头组织在合适位置选点新建公益广告载体。

(三)市交通局

负责公共汽车站点广告位(含客运站、码头电子显示屏)及公共汽车、出租车车身及LED显示屏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四)市住建局

负责管辖人行天桥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五)市劳动人事保障局

负责落实市中心广场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六)电信公司攀枝花分公司

负责电信大楼正面墙体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七)各区县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负责辖区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八)钒钛产业园区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负责辖区公益广告宣传事宜,并督促攀枝花市火车站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九)攀枝花保安营机场公司

负责机场停车场周边公益广告宣传事宜。

五、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

1月24日——2月1日,根据省、市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范围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

2月9日——3月25日,各相关单位根据要求完成公益广告制作发布工作。

(三)检查验收

市指挥部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督查督办。

六、有关要求

(一)落实责任

各相关单位要将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来抓,确定相关领导专职负责,落实专人负责公益广告的管理和实施,确保完成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任务。对工作不力,未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将予以督查问责。

(二)规范设置

户外公益广告载体必须牢固安全,形式要美观醒目,内容要紧扣主题、充分发挥宣传教化作用。

(三)灵通信息

6.普法教育公益口号标语 篇六

2、崇尚法治,共创和谐。

3、处事和为贵;处世法为先。

4、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5、创业新城,法治护航。

6、春为四时首,法居百业先。

7、春夏秋冬,法在心中。

8、法律进社区,服务到身边。

9、法律进万家,幸福你我他。

10、法是双刃剑,惩恶又扬善。

11、法制走进万家,法治和谐天下。

12、法制走进万家,法治和谐天下。

13、法治创造和谐,文明永驻水城。

14、法治进万家,和谐你我他。

15、法治随心,和谐随行。

16、共建法治水城,同享和谐社会。

17、和谐社会,普法先行。

18、和谐水城,法治护航。

19、和谐最幸福,守法最自由。

20、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1、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2、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23、加强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24、家有和则兴,国有法则安。

25、建设法治水城,打造和谐天堂。

26、精彩人生路,学法第一步。

27、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28、立身诚为本,治国法当先。

29、你不依法,法不依你。

30、农民工,法要通。

31、普法创造和谐,法治促进文明。

32、普法给你说法,学法给你力量。

33、普法恒久远,法制暖人间。

34、普法进万家,和谐你我他。

35、普法千万里,守法零距离。

36、普及法律知识,共享法制文明。

37、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文化。

38、牵手法治时代,相约幸福水城。

39、情让人间温馨,法令社会和谐。

40、人人守法,法护人人。

41、人人守法,户户平安。

42、人人学法用法 个个懂法护法。

43、人人学法用法,个个依法办事

44、人生成功路,学法第一步。

45、人无信不立,国无法难宁。

46、社稷唯法治;江山因道存。

47、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48、守法路路畅通,违法步步难行。

49、守法时时乐;违规日日忧。

50、守法走遍天下,违法寸步难行。

51、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52、树怕不发芽,人怕不懂法。

53、同沐法治阳光,共建幸福水城。

54、同筑法制长城,共享法治阳光。

55、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通山。

56、无法则国乱,普法才民安。

57、心中有法,畅行天下。

58、幸福水城,和谐如画。

59、学法辨是非,用法止纷争。

60、学法立行,守法做人。

61、学法明权利,懂法尽义务。

62、学法明心志,守法正言行。

63、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

64、学法守法,爱我中华。

65、学法守法用法,护我护你护他。

66、学法守法用法,天宁地宁水城。

67、一朝学法,终生受益。

68、学习法律知识,造就美好人生。

69、一方水城热土,满城法治和风。

70、以德修身,以法治国。

71、与时俱进,与法同行。

72、政惠千家福,法昭四水城。

73、智者以法护身,愚者以身试法。

74、紫薇说法,给你说法。

75、做人德为本,治国法当先。

76、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7.我国公益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七

一、公益教育在学校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 学校领导虽认同公益教育, 但依然缺少开展机会

从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研究所对11所学校校长、书记的走访调查中可知, 学校领导层面对公益教育有着较高的认同度, 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解释他们对公益教育的理解:

现在大家都在嚷嚷素质教育, 可是真正给孩子提供素质教育的机会场合不是特别多。要让学生学会担当,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公益教育很重要, 可以赋予雷锋精神现代意义。

从以上对调查走访学校领导的情况看, 学校领导层面基本上都认同公益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从调查访谈的情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方面, 学校缺少公益教育的途径和机会, 较少开展公益教育活动;另一方面, 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评价机制的单一性, 学校事务的繁杂导致公益教育活动顾不上或者没有主观意愿去开展公益教育活动。

2. 学校虽有公益教育基础, 但一直缺少系统课程模块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研究所从11所学校的调查访谈中得知, 学校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教育基础。比如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以及3~6年级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对公益教育都有所涉及。除此之外, 在少先队活动和一些日常教学活动以及春秋郊游中都有一定的公益教育内容。但在学校里, 虽然存在着公益教育的基础, 但一直没有系统的公益教育课程模块, 公益教育被碎片化、分散化地融于学校的个别课程和非教学活动中。

3. 学校虽有涉及公益教育的课程, 但缺少体验式实践

从国家层面来讲, 我国学校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培养, 这无疑就是公益教育的重要内容, 并在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设有相应的品德教育课程,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这些课程多注重的是知识化取向, 缺少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而且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 学校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难于激发出来。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育活动往往注重说教, 缺少体验式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

4. 学校之间公益教育基础差异大, 并缺少良好的社区互动

从调查走访的11所学校来看, 各个学校之间的公益教育基础差异很大。一般来说, 重点学校、国际私立学校公益教育的基础条件较好, 公益教育活动设计新颖, 能够寓教于乐, 老师能够积极地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有策略地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和体会。对于这些学校开展的公益教育活动, 虽然获得了家长较高的支持度, 但依然没有有意识地与社区形成良好的互动, 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活动范围之内, 缺少与社区的合作与互动交流。

5. 学校师资配备力量各异, 公益教育实践活动参差不齐

由调研数据资料可知, 各个学校综合实践课的专职教师比较缺乏, 多数为兼职教师, 从具体调研的10所小学来看, 仅有4所学校具有专职的综合实践课教师, 其他几所学校缺少综合实践课的专职教师, 一般都是由班主任担任综合实践课教师, 但班主任担任综合实践课教师有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学习任务重或者遇到竞赛考试之类的事情, 综合实践课时间就成了首先被挤压的课程, 难以有效开展公益教育实践活动。

在调查中, 具有专职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学校, 他们的公益教育实践课程要好得多, 而且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在公立小学一般都设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德育教师, 他们会发起一些公益教育类的活动;而在重点学校和国际私立学校, 这方面的资源丰富, 师资力量配备良好, 公益教育活动类型丰富多样。

二、公益教育在学生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虽具有广泛的公益实践经历, 但公益活动类型少调研发现, 90.53%的学生都具有公益实践经历, 只有9.47%的学生没有参加公益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公益实践经历, 但从他们参与公益实践的经历来看, 大多局限于“捐钱捐物”和“环境保护”, “捐钱捐物”占到了他们公益实践的78.5%, “环境保护”占到了53.91%, 其他类型的公益实践经历所占比例较低, “参加过志愿活动”占到了17.77%, “社区劳动”占到了27.45%, “慰问性活动”占到了7.08% (见图1)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虽具有广泛的公益实践经历, 但参与公益实践的活动类型较少。从学生参与较多的公益实践经历来看, “捐款捐物”和“环境保护”多具有集体性、仪式性的特点, 这说明学生参与的公益实践经历, 多是学校或社区集体组织的, 而以学生个体主动参与的公益实践活动较少, 同时也说明这种公益实践是集体行为的结果, 远非个体公益意识使然。

2.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机会少, 缺少可持续性

虽然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到, 大多学生都有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经历, 但他们参加活动的机会比较少, 通过对2011年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实践活动的次数看, 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 这主要是社区每年提供的公益教育实践活动次数较少, 从调研数据来看, 40.1%的社区一年中只开展1~2次公益实践活动, 41.4%的社区一年之中开展次数也只有3~4次, 甚至还有5.1%的社区一年之中没有开展过公益实践活动 (见图2) 。由此可见, 社区公益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频率。社区组织的公益实践活动通常都是出于社区方便的考虑, 多一些临时性的、便利性、传统性的公益实践活动, 缺乏公益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3.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频率较低, 缺少系统化的供给平台

调研数据资料显示, 学生参与公益教育的频率较低, 每年1~2次的占13.2%, 每学期1~2次的占25.1%, 每月1~2次的占17.7%, 还有31.7%的学生对自己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频率不清楚, 只有12.3%的学生认为他们每周能参加1~2次的公益实践活动 (见图3) 。由此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频率较低, 主要是在寒暑假参与公益实践活动, 在上学期间, 学生们迫于学习的压力, 很少有时间参与公益实践活动, 在这期间,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都缺少公益教育实践活动的供给, 缺少公益实践活动日常化、系统化的实施空间和平台。

4.学生对公益实践活动的认知存在狭义理解

从调研资料的数据来看, 学生对于公益实践活动并不陌生, 一说到公益, 88.9%的学生认为就是“捐款捐物”, 87.9%的学生认为是“看到滴水的龙头及时关掉”, 79.3%的学生认为是“秋游时随手带走垃圾”。从这些数据来看, 大多数的学生对公益都具有较好的认知, 当然也有3.5%的学生认为“把作业借给同学抄”就是公益, 很明显地看出, 极少的同学对公益的认知还存在着偏差 (见图4) 。

三、公益教育在家庭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 家长对公益教育的认可度、支持度较高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研究所通过对来自不同学校学生的不同职业的家长的访谈以及家庭调查问卷所得数据来看, 家长对公益教育持高度认同和支持的态度。这些家长包括大学教师、警察、记者、全职妈妈、工人以及来京务工人员等, 有37.7%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公益教育活动, 有55.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展公益教育实践活动, 6.3%的家长认为“一般”, 认为“没太大必要”和“没必要”的家长两项合起来也不到1% (见图5) 。这说明, 99%以上的家长对公益教育表现出普遍的认可和支持。

2. 家长对社区公益活动参与有限

在社区组织的公益实践活动中, 通过对过去一年家长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 只有8.9%的社区认为家长“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38.9%的社区认为家长只是“有时参加”, 29.3%的社区认为家长只是“偶尔参加”, 还有18.5%的社区认为家长“很少参加”, 4.5%社区认为家长“从不参加” (如图6) 。这说明家长对社区组织的公益实践活动的参与上非常有限, 远未能适应和满足公益教育实践活动对家长参与的要求和标准。

3. 家长与学校互动较好, 与社区互动较少

公益教育是一种联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机制, 调查发现, 家长与学校的互动较多, 多数家长主要是通过家长委员会这种志愿组织与学校互动, 而且沟通形式多样, 既有面对面的沟通, 又有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平台的电子沟通, 如博客、学校信息平台, 短信、电话和飞信等进行沟通互动。

但家长与社区的互动较少, 可以上家长基本上很少主动去和社区进行互动, 即便社区组织了青少年公益实践活动, 家长的参与度也很低。

四、公益教育在社区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 社区开展公益实践活动主题单一, 次数少

社区所开展的公益实践基本上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 而且其主题往往就是一些常规性主题, 通常就是社区劳动、环境保护、安全教育之类的主题活动, 孩子们每次参加社区公益实践活动总离不开这样的主题, 缺乏公益实践活动的创新主题与形式。调研发现, 74.5%的社区开展过社区劳动, 73.9%的社区开展过环境保护活动, 65%的社区开展过安全教育活动, 43.95%的社区开展过健康教育活动 (如图7) 。可以看出, 几乎大部分社区开展过的公益主题活动都离不开这些常规性主题。

2. 社区与学校互动合作少, 缺乏硬性制度规定

当前参与社区服务是学校社会实践课的一种评价制度, 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均将社区服务和实践纳入到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的相关安排中, 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保障其实施效果。但从调研情况看, 这一制度的运行并不乐观。尽管参与社区服务是学校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指标, 但对社区来讲, 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项事务, 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由于缺乏硬性的制度规定, 因此二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 学校安排的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总的来讲, 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公益教育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性有着较强的认同感, 三方都非常重视公益教育, 都曾不同程度地开展过相关的公益教育活动, 这说明公益教育在我国有着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当前我国的公益教育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公益教育一方面缺乏公益教育的专职教师,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独立系统的课程安排, 公益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家庭虽然能够认识到公益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家长把开展公益教育活动的意愿寄托于学校,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家长只是停留在配合参与的层面, 并没有主动开展公益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公益教育活动虽然是社区教育方面的一个内容, 但是多数社区往往由于事务的庞杂, 不重视或忽视公益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调查中发现, 虽然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有合作互动的意愿, 但在现实中并没有达成很好的合作互动意愿,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益教育活动的开展。

摘要:公益教育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孩子能力和提高责任意识的一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教育的模式。调研发现, 无论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公益教育都具有共同的认知和需求, 但学校专职教师的匮乏以及应试教育下的公益教育边缘化, 家庭由于长期对学校教育的依赖缺乏主动性, 社区事务的繁杂而无暇顾及等, 使得当前的公益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关键词:公益教育,调查研究,学校,家庭,社区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公民教育与服务学习[J].教育探索, 2012, (10) :20-22.

[2]王世伟, 黄崴.透析服务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 (下半月行动版) , 2009, (10) :21-25.

[3]王晨.服务学习视域下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才智, 2011, (27) :2.230.

[4]许瑞芳.比较与启示: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版) , 2009, (6) :83-87.

8.公益广告教育功能浅析 篇八

摘 要:公益广告彰显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文明的传承与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公益广告追求社会效益,追求对每一个公民的心灵的净化。通过视听媒介进行大众教育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手段之一。公益广告不仅担负着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公益广告;传播途径;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73-02

公益广告对社会文明的传承与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自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诞生起,中国的公益广告就正式登上了中国的银幕舞台。1998年夏天,“抗洪救灾”的主题公益广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CCTV电视公益广告大赛,此后,电视公益广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这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洗脚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爱的表达式》等一大批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的公益广告精品。据了解,2012年是央视的“公益广告年”,这一年,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面向全球征集公益广告3 000余则,制作、播出公益广告130多则,播出频次总计近20万次,播出时段总价值超过20亿元。蛇年春节前后,央视推出《关爱老人——爸爸的谎言篇》、《关爱老人——妈妈的等待篇》、《关爱失智老人——打包篇》、《关爱老人——红包篇》、《春节回家篇》等多则“回家”系列公益广告,引起强烈反响。

公益广告事业,不仅仅是媒体人的行为,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为了解社会民众对于公益广告的认可度,挖掘公益广告的教育功能,课题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分头设计调查表,再次研究、分析、汇总之后,制作了有关“公益广告传播状况调查表”,利用2013年寒假一个月的时间,小组成员分别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南通崇川区、昆山市市区和部分乡镇、淮安市涟水县城和部分农村四个区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7份,整理得到有效问卷共361份,有效回收率达90.25%。现就调查中的部分问题分析如下:

一、公益广告的传播途径

在有效问卷361份中,被调查者男性占70.64%,女性占29.36%。年龄分布在20岁以上至60以上不等,其中20至50岁年龄占83.06%,同时,被调查者的人群较为广泛,但学生与职工的比例较多,分别占被调查者的51.25%和24.93%。因此在性别与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信度有偏误。

从公益广告的传播途径上来看,97.7%的被调查者表示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等方式关注或者接触过公益广告。其中通过电视接触公益广告的人群占被调查者比例最多,为54.46%(见表1),另外,70.90%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接触过公益广告,由此可见,电视媒介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易接触到的公益广告的主要途径,而且中央电视台多年来一直是公益广告传播的主要电视媒体。

公益广告作为文明社会传递健康理念的信息载体,担负着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传递与教育的诸多功能。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它是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当代社会,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的不可缺少的传播渠道。公益广告追求社会效益,追求对每一个公民的心灵的净化。通过视听媒介进行大众教育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手段之一。公益广告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进行定位选择,把目标受众细分,找出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关注或忽视了的话题,然后再进行策划制作。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概念传递给观众。

电视公益广告以其流动的画面和声音为载体,担负着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因此,政府组织需要加强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引导,正确发挥电视媒介在公益广告中的传播作用,让各级电视媒体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有效平台。

二、公益广告的传播形式

公益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为宣传口号、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这些广告宣传如何做到吸引民众的目光,如何做到被大众接受,如何做到广告从创意到表达然后把其中的信息最好地传达给大家,其中就要运用到艺术手法,除了音乐伴声外,美术手法是最为便捷的传播形式。公益广告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一门大众化的实用艺术。美术手法的运用在广告中最为常见。

(一)美术呈现方式的通俗性、简易性

公益广告常用一些图像的形式来展示给受众,而文字则是言简意赅。公益广告面向全体群众,其中当然也包括文盲、儿童、老人等一部分理解力较弱的人群,如何使这部分人群同样接收到公益广告的信息,就需要一些更为简单的方式来表现公益广告,如图片、视频等,而不管是图片还是视频都需要好的艺术指导,让整个画面凸显主题思想。对画面的掌控就如掌控观看者的目光,只有较好的画面效果才能让受众较轻松地看到广告的重点。

(二)美术呈现方式的必然性

公益广告的受众人群文化层次不一,接受能力不一,对广告的兴趣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受众接收公益广告所传递的信息,那就需要一些更为简单的方式来表现公益广告,比如图片和视频。而美术的表现形式中的可视形象,与公益广告的艺术构思不谋而合。此外,人类通过视觉吸收的知识比例高达83%,由此可见在公益广告宣传中吸引人们视觉的美术手法的作用有多大。

三、公益广告的教育功能

公益广告彰显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就内容而言,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人为本,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未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群体生活和命运为宗旨,具有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就艺术而言,它具有广告的艺术特性,它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简洁明了的画面与朴实易懂的语言,达到一种让人们回味无穷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与审美效果。公益广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陋习,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那么,公益广告教育功能的作用具体都有哪些?它对社会存在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21个调查题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的。

(一)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

1.公益广告的个体教育功能

公益广告对个体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据问卷统计分析,40.67%的被调查者认为公益广告具有教育意义,55.1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接触过公益广告后,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另外,33.4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益广告的主要功能在于警世育人,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充分说明了公益广告对个体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公益广告个体功能主要体现为:

(1)引导功能

由于公益广告的启发教育性,较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达成一种共识。它不是简单的说教与宣传,而是启发感染式的,让个体自我思考,自我教育[1]。从而有助于激发个体的社会道德意识,最终培育起道德情感,然后由这样的道德情感支配个体的行为方式,最终促进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正如康德所说,道德情感使人对道德律令产生一种敬重心,从而能够自觉遵守律令。

(2)调控功能

公益广告的调控功能,是指公益广告以其新颖的形式对广大个体所具有的吸引力,进而对个体的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公益广告之所以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是由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公益广告的本质是为社会公众传达公益精神从而使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而统一的价值观念正是由个体的价值观念组合而成。因为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个体与生俱来的行为差异与个性品质,这样的行为与个性品质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来约束,这种约束正是来自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宣传。通过这种宣传,个体才得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

2.公益广告的社会教育功能

公益广告对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问卷调查分析,42.75%的被调查者认为公益广告的主要功能在于唤起人们的爱心与社会良知(见表2),这也是公益广告教育职能的最好体现。公益广告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素质,唤起整个社会公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社会责任的承担。

公益广告的社会教育价值主要在于:

(1)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往往是以情感为线索传达某种观念,呼吁公众对于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帮助社会公众形成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以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益广告的核心就是传播某种社会主流思想以形成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且,公益广告的导向和道德教育功能正是在人们欣赏公益广告时不由自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价值观念的改变,因此公益广告的主题思想比较容易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所以在思想教育中应该有效利用这一特性,切实地加强公益广告的宣传。

(2)激发公民的道德情感

古人云“道德是人内心虔诚的种子”。的确是这样,虔诚的种子需要通过社会规范、通过教育活动来激发。公益广告以受众易于接受或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直接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情感体验加深社会公众对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公众在接受了公益广告中的道德情感就会在其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方向,并在自己的言行中付诸实践,最终将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培育一定的道德品质。公益广告的教育功能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得到充分的发挥。

(3)提升公民的道德认识

公益广告的宗旨在于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公益广告以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颇具内涵的人物情节与情感渲染表现出其对于社会真善美的歌颂与赞美,正是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才能在无形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倡导社会公德、抨击社会假恶丑现象,让更多的公民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构建更加和谐和更加美好的社会。

(二)教育功能的呈现方式

1.公益广告的显性教育功能

公益广告的显性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广告的每一个内在因素中,包括背景音乐、人物情节、色彩画面等。正是利用公益广告浅显易懂的这一特性手段,改变过去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以有形的益智广告传递无限的教育内涵,充实社会文化的无形资产,引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将枯燥的道德教育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体性,是社会道德教育值得探索和开发的一条新途径。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形象思维异常活跃,公益广告这一文化形式,自然就拥有了广泛的观众。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人物情节的持久效果,展示了公益广告的无限生命力。无形中也有利于公益广告显性功能的具体表现。

2.公益广告的隐性教育功能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是一种既非学校教育又非教学传授的教育方式。公益广告在德育的过程中是一门“潜”课程,能使受众在公益广告宣传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教育的内容。成功的公益广告,对个体与社会成员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积极作用一旦形成,不但会稳定地而持久地表现出来,而且会产生一定的“从众行为”的心理效应,对社会集体中的每个个体心理和行为都起着潜在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达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公益广告作为商品经济时代文明的产物,宣扬社会道德规范,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融洽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必将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商业广告是广告人的生存方式,那么公益广告则是升华个人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随着中国广告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成熟,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公益广告必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个良性的公益广告运营机制必将在中国广告行业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高静儒.谈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J].广告研究,2005,(8).

9.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篇九

2012年11月18日上午在广元凤凰大剧院听取了《幸福家庭——家教智慧》家庭教育公益演讲,我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

每个父母都从事着一项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养育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承担起全部的责任。把他教育成一个积极、健康、具有能力,能够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然而我们经常很迷惘,怎样去教育他们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并成为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呢?

当我听了这次公益演讲,我释然了。

我们必须马上做的就是给孩子好的教育。那就是教育的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喂养;二是精神的喂养!作为父母给孩子身体的喂养都是很科学的,孩子长得健健康康的。然而我们又给孩子什么样的精神喂养呢?教育界有句名言: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回忆我们做父母的都在幼儿童年时忽略了精神的喂养这一点,殊不知残害孩子的三大元凶:电视、网络游戏、不良动画片。他们幼小的心灵、身心、精神被这三大元凶深深的毒害着,那么我们又该给孩子怎样的精神食粮呢?

在13岁之前,我们的孩子记忆力是最好的,需要给他们填大石块,那就是诵读国学经典。因为国学经典将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中国文学经典,中国古典音乐,西方文化经典,西方古典音乐这些都是孩子精神喂养的主食;中华儿歌,西方儿歌,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这些都是孩子的精神喂养的零食。专家讲到13岁前的孩子不需去理解,先背诵,装在心中,等有了人生经历后就会有别样的理解。“只要有教就会有,不教一辈子都没有”专家反复讲到这一点,让孩子在不经意中去听,潜意识的去听。听多了就能背诵了,当我们通过录音机或VCD把信息传递出来时,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听,或者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只在不经意中听就可以了,就这样慢慢地培养了孩子听的品质。因为听的品质,决定孩子生命的品质。

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远离三座大山。经常给孩子做好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给孩子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要知道:十个大道理不如一个小故事,常常捧着书,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很爱学习的人,也要让孩子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改变的是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给孩子的环境是一片沙漠,孩子就会变成仙人掌,因为沙漠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惟有读书,方能让孩子的前途更光明,方能拥有智慧的头脑、高雅的气质!使用优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响孩子,给孩子这些高尚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会远离低俗和肤浅!

10.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篇十

尽快普及学前教育,尽早实施免费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

学前教育指0-6岁儿童的教育,包括0-3岁早期教育和3-6岁幼儿教育

1、没有理由不重视、不发展学前教育

要充分重视对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成果。

研究表明:

(1)人的多方面发展,如感知觉、语言、情感等发展、人格奠基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学前期,错过关键期不可挽回、不可弥补,学前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的奠基时期。

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将为儿童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反之将延误,甚至对儿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2)家庭环境与生活方式、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相当大,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3)“学前教育时期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此后所有年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之和。

(4)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2、没有理由不规范学前教育、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幼儿园教育问题:教育水平低下的占相当比例,主要是私立幼儿园和农村幼教。私立幼儿园商业化炒作太严重,多以赢利为目的,有的环境条件恶劣、伙食标准低下,可以称得上在坑害儿童,触目惊心;有的以房舍、电器条件吸引家长,但“温室”化,软件条件低下,低工资聘任教师,聘不到高素质教师,且流动性大。农村幼教环境差,并严重缺乏合格师资。

由于幼儿教师生存环境太差,恶性循环,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生源水准不断下降,入职教师的水平难以提高,加之学前师范院校培养数量极有限,相当大比例的不合格师资在幼儿园岗位上,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质量。

师资水平偏低,加之商业化运作,幼儿园教育被异化,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0-3岁早期教育问题:才刚刚起步,研究还相当薄弱,目前还没有0~3岁早教师资培养专业,专业人员非常缺乏,但商业化运作的、名目繁多的各种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科学性以及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令人担忧。

(3)学前教育指导家长、看护者的专业指导功能缺失。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越大。新生代父母教养儿童问题多,急需科学育儿的指导,但难以得到相应的专业服务。

(4)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民生;但学前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学前教育发展及不平衡。亟待使每个适龄儿童有学前教育的基本保障,发展较好的学前教育要不断提升质量,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

1、学前教育的定位:公益性。尽快普及学前教育,尽早实施免费教育

2、尽快为学前教育立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科学性和健康发展

3、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要以人口发展的科学预测和城乡布局的统筹规划为基础,按人口密度和区域范围科学规划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

(2)各级政府要足够重视、担起责任:

以政府为主导,保证基本保障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统筹社会各种资源,完善社区教育,建立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3)完善学前教育评价和监管体系,确保学前教育机构、师资等严格按标准准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1)作为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专项研究学前教育的事业发展等重要问题。

(2)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力度,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科学对学前儿童发展及其教育适宜性的研究,加快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进程。

(3)加强研究人员、高校教师与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携手合作研究,以点带面深化学前教育的改革,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5、加大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教育先行,教师要先行,师资培养培训要先行。

(1)旧三级师范要向新三级师范迈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① 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现时代,原有中专培养幼儿园教师要由大专培养所替代,中专层次学前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保育员。

理由很简单:现在中专生基本上是考不上高中的,其文化素质够不上教师的基本素质;年龄越小的教育,其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性越强,年龄越小教育的影响越大〈学前教育是双刃剑:教育的当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大;教育不得当对儿童危害也很大〉;现实中的学前教育就因不合格师资已经显现出众多的问题。

②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是近期学前教育师资的主体。

③ 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为:其一,培养中专学前保育员教育的师资;其二,培养学前教育骨干师资。二者都要加学前教育的强实践性和研究性。

④ 研究生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

(2)学前教育一线师资培养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定向培养政策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是当前学前教育水平低下和问题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恢复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可以吸引较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定向培养以保证学前教育师资资源的均衡,尤其保障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所需。

(3)严格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或申办专业)的准入条件,保障师资培养质量

要以前述的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依据,统筹规划学前教育专科教育的布局和发展规模与速度。避免、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深刻教训。

坚持学前教育院校教育部审批制度,但是,其一,不能任其(各省)自然发展,避免原有幼儿师范优质教育资源流失,避免政府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无作为。国家要把省级政府保障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师资培养院校的办学条件列入绩效评估,保证政府责任落实到位。其二,国家层面要为省一级政府解决学前教育专科院校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和有关支持,以尽快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或新三级师范)”过度。

(4)加快0-3岁早期教育专业培育和建设,培养0-3岁早期教育一线教师这 3

一紧缺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0-3岁早期教育专业目录,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已正进行该专业建设的研究,并以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的实践研究为基础,已开设有学前教育0-3岁早期教育方向,2007年开始招生。

(5)切实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① 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实行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共同分担机制。加强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责任。

② 严格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加强培训质量和效益的评估与督导

③ 鼓励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优异的学前教师教育院校加强学前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加快一体化进程,6、必须保障学前教育现有专业人员的合法地位、生存与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保障学前教师的合法地位,改善农村和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严格执行《教师法》和《劳动法》,依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与中小学教师等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在职培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全面纳入各地教育行政业务范畴,加强民办学前师资队伍的管理和保障情况的监督,维护民办教师合法权益。

三、关于学前教育政府负责,实施学前免费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往学前阶段延伸比往高中阶段延伸更有必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儿童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学前教育投入回报率最高),普及学前教育还对巩固“双高普九”十分重要;学前儿童柔弱无助,比之高中生更需要提供发展的保障;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比高中教育更多、更复杂,急需政府付出努力,尽快解决。

2、实施学前免费教育的可行性

作为公共教育体系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基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我国学前教育研究与发展现状,实施免费教育较之义务教育更为合理、可行。

(1)从教育经费角度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有义务教育扩大年 4

限,往学前教育延伸可以先实行学前一年的免费教育,逐步实现学前三年的免费教育。

(2)0-3岁早期教育定位正确,能够实现免费教育

0-3岁儿童阶段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定位:指导家长和看护人员养育、教育儿童,以提高社区散居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育儿和教育能力。

0-3岁儿童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已经有很重要的投入了。如,计划生育系统的投入,有着很完备的服务网络系统;又如,卫生系统有很完备的新生儿随访制度,有较完善的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系统;教育系统的公办幼儿园的布局也是成网络的。

政府只要在教育方面在做些投入,并使之与计生系统、卫生系统资源的有效整合,便能实现0-3岁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免费指导家长和看护人员养育、教育儿童,提高社区散居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育儿和教育能力。)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其一,对社区内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0-3岁早期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使之能提供社区0-6岁儿童亲子活动的环境条件,使之能提供与计生卫生专业人员、儿保医生协同承担向散居0-3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科学教育的亲子活动场地和专业性的宣传和指导。其二,对师资培养培训的投入。

各级政府主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打造以社区为依托辐射家庭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与学习的平台,在政府统领下,由教育部门为业务主管,协同卫生、计生、妇联,共同开展0—3岁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工作。(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

总之,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1.党的十七大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篇十一

10月16日下午,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周济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教育公平”问题时表示,我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周济介绍,这几年我们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在全国农村建立了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全国农村的孩子们都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孩子们都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周济表示,十七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工作都为大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周济强调,我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在过去几年当中,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尤其是今年开始,我们建立起了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体系。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实施这一政策之后,要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周济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家长和孩子不仅仅希望能够上得起学,而且希望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使孩子们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这是我们在新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更高目标。

(周济《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新闻网,2007年10月16日)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意义重大

教育如今已不仅仅是国家民族兴盛的基础,而且还是事关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教育被当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公益性,并表示将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可否认,教育在最近几年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免除学杂费。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已达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2%。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各种助学贷款。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这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就必须正视当下教育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高学费让教育门槛依然偏高,教育的公益性不时面临着教育产业化的诱惑。有调查显示,20年前,大学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高达5000元,涨幅达25倍。一个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教育作为稀缺的资源,仍然没有普及到全社会。正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强调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就显得十分必要。

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关键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今年,这一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在部分省份,比如广东省,不但农村学生免学杂费,连城市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这些都表明,在教育事业上,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我们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还有待提高,3%的比例与实际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而,报告中提到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无疑是教育的最大福音。

事实上,教育的公益性还体现在它的平等性上,不能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一视同仁。因而,必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民众更期盼这些保障性措施能够扩大到高等教育。面对大学高学费的现状,虽然教育部表示,高等教育学费五年内不涨价,可是公众盼望的恐怕不只是不涨价,还希望把那些不该涨价的降下来,毕竟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是不能随意涨价的。

(佚名《教育的公益性必须保障》,《广州日报》,2007年10月16日)

教育公益性存在挑战

学校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入缴税,并不能证明赞助费、择校费的合法性,但是我们却应该警惕教育的公益性有可能在纳税的名义下的合法性流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择校费已经成为一些公立学校主要的收入来源,一些地方重点校收取的高昂择校费被纳入当地政府的一大财源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据一些教育专家保守测算,十年的教育乱收费已经从孩子的口袋里搜走了2000多亿元。明白了这些,就不可能不担心学校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入缴税侵蚀教育公益性的危险了。

当下,教育仍然是我国短缺的资源。通过物钱交易、权钱交易、择校收费等形式来换取短缺的教育资源的现象,直接破坏了升学考试制度的公平竞争原则,不仅损害学生利益,也损害了国家利益。我国教育具有公益性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也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担心教育公益性的合法性流失不是多余的,相反,现在应该把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作为政策的基础性目标。

(舒锋《警惕教育公益性的合法性流失》,人民网,2007年2月6日)

资金保障教育公益性

2007年10月18日晚,十七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主题为“民生与和谐社会”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了记者现场采访。

教育部长周济表示,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按照这个资助政策体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和学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过500亿。每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超过2000万。通过这样的体系,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这样的体系形成之后,将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

周济说,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实施的是成本分担制度,也就是说,由政府承担主要的财政投入,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分担一部分经费,这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交付学费和生活费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所以,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一直致力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

周济指出,这是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之后又一个保证教育公平的重大的举措。

(《中国建立新资助政策体系每年500亿资助困难学生》,中国网,2007年10月18日)

兰州教育界热议新提法

“教育公平是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一个伟大目标,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现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努力。”这是兰州市教育局长王有伟听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后的最大感受。

王有伟表示,要解决好教育公平的问题,首先要让所有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说:“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必须首先致力于给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要办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其次,在教育制度的制定上,要多从公平的角度去考虑。最后,要做到教育环境的公平,也就是学校环境、办学条件的公平。”

兰州交通大学校长任恩恩说:“深层次教育公平需要国家调控,长久以来,国家一直提倡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公平应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首先,在我们国家,公民有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其次,作为教育部门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也同样要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因为教育是否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专家张学周说:“应消除多种不公平的教育形式,教育公平就是指不同家庭,无论穷富,不管层次高低,都能享受同样的教育水平。可是,目前,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如今教育的不公平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十七大期间,小记者提出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够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睡眠时间的不均衡。国家规定每天应该有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多数学校没有,这是时间上的欠公平。另外,兰州的许多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因为学生多,患病学生增多,这同样是一种不公平。目前,教育的不公平体现在方方面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相信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提出,不公平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邵其珍《兰州各界热议关于“坚持教育公益性”新提法》,《兰州日报》,2007年10月19日)

谭菊华摘编

□责任编辑 胡培德

12.浅议公益艺术教育及其实现途径 篇十二

一、公益艺术教育

由此可知, 公益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和艺术活动为媒介, 施教者公益地在社会公共空间或教学场所进行艺术性的教育实践, 使受教者获得一定的艺术人文知识,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概括地说, 公益艺术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 公益性。公益艺术教育排除了盈利性的专门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除非盈利以外, 其教育效果也具有公益性的意义:一方面, 价值观、道德观的贯彻落实体现为对于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对人自身的认识和人生意义的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播和弘扬等;另一方面, 其针对人群可以是社会弱势群体, 既实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公益性也通过艺术对这一群体进行人性关怀和心灵慰藉。

其次, 社会性。艺术来源于社会, 艺术教育既是为社会服务, 也离不开社会体系的支撑。这一特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 施教方集合了艺术家、传统艺术教育者、人文艺术学者、公共知识分子、政府或私人艺术机构等;二, 教学环境既可以是艺术展示或活动场所、学校, 也可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三, 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整合各种传播资源, 尤其是数字媒体的运用。可以说, 社会是艺术教育的大课堂。

再次, 普及性。它既是公益艺术教育的特征, 也是其目标。艺术教育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普及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公众易于接受, 并从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公益艺术教育既然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体现在其受众定位更加广泛, 带有普遍的意义;再则没有年龄和特殊条件限制, 易于学习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回馈, 形成良性互动, 对于艺术和美育意识的传播意义重大。

最后, 艺术性。公益艺术教育从艺术中来, 以艺术教育为基础, 体现在以艺术品、艺术活动为媒介, 通过艺术性的手段, 传播艺术知识、激起全民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 掌握人文艺术知识、提高创造性思维,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 生活、精神的压力无法排解, 自然风光的消逝不光使环境更加恶劣, 人类的心灵无处得以安置, 外界的束缚使人积郁成疾, 艺术通过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从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牢笼中解放出来, 获得身心健康;公益艺术教育的功能性既从生命关怀出发, 同时与日常普通生活融为一体, 人们从中受益, 也能够进一步推动艺术生命力的延伸以及艺术教育思想的传承。

从以上对于公益艺术教育特征的叙述中可以总结出:公益艺术教育的施教者主要包括艺术家、艺术师范学校毕业生、人文艺术研究人员、专业艺术院校学生、艺术品收藏者等;公益艺术教育的媒介是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活动;公益艺术教育的受教者则是全体民众包括身体或精神缺陷的特殊群体和经济贫困群体等。

二、公益艺术教育形式

公益艺术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国公益艺术教育实践大致借鉴了国外一些发展较成熟的方法。这里, 笔者根据不同艺术媒介及其所要求的不同传播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手段进行了简单的划分, 具体体现在:

(一) 馆藏展览式

博物馆、美术馆是自由和开放的学习场所, 它们是“终生学习”和“素质教育”的最佳承载者。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等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四大功能, 其教育功能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其社会价值能否发挥。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功能最主要的实现途径是藏品的展示和导览。

一方面, 藏品的展示是以本馆收藏的艺术作品为基础, 进而根据观众的求知心理, 举办“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传播科学、倡导文明、手段先进、手法新颖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除馆藏特色的优秀基本陈列外, 还应当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结合自身特点举办适应当代形势和社会文化思潮, 把握群众审视热点的临时展览, 来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这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博物馆、美术馆在展示藏品时的陈列设计不仅代表此馆本身的审美层次、美学意义、服务水平, 也向大众传播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学习本来就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 作为公共设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如何做到先“引”后“导”是其教育过程最重要的表现。其陈列设计包括服务设施都应该在吸引观众和便利观众上下功夫, 从“以物为本”过度到“以人为本”, 信息、知识的传播也应“从再现历史、廷伸展示内容到浓缩更多的知识信息以挖掘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的馆藏艺术品陈列方法即“编年体式”——按照不同流派艺术发展进行编年叙述, 称为“艺术的可见历史”, 除此以外, 根据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 也可以按照“系统分类法”“对比陈列法”“集中陈列法”等组织安排不同的展览和展厅, 还可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设计相应的背景环境, 以增强观众参观的兴趣和记忆度。

另一方面, 馆藏品的展示少不了解说员的导览, 解说者在此充当了助教的职务。现代博物馆、美术馆内语音智能解说器的使用解决了语言障碍, 也排除了噪音影响。但高素质的, 高素质的讲解员对激发观众对陈列内容的积极思考, 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 促进情感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讲解员要了解和熟悉陈列主题、基本内容和有关的文物知识, 根据不同观众的特点和需要, 确定讲解的重点、主次和详略, 深入浅出地表达所要讲解的内容, 引导观众把参观的直观感受上升为理性认识。”解说员讲解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知识性描述, 而是使观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 进行独立的感觉和思考, 培养其感受和欣赏能力, 并进一步开发自身表达见解的欲望和潜力。

(二) 传授体验式

上面说到博物馆、美术馆的学习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 即自主性较强, 受教者在观赏中获得知识, 更可以上网获取馆内数字资源。除此之外, 各大艺术场所包括剧院、音乐厅、影院、图书馆、文艺活动中心等也借本身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开办各种公益艺术教育活动。1.开办有关造型艺术、舞台艺术等艺术技能培训的大师班, 定期由艺术家和艺术从教者举办公益课堂;2.立足于艺术领域, 举办涉及文化、历史、民俗等其他领域的名家讲座, 高校学生或艺术研究人员开展座谈、讨论;3.开放艺术图书阅览室、资料室;4.重视公共音乐会、舞蹈、演剧等公益表演, 音乐厅、剧院可开展特定主题的公益演出, 如建党周年红歌音乐会、建国周年庆典演出、地方音乐戏曲推广式表演;影院或影视博物馆, 也可定期进行进行专题影片或优秀影剧、纪录片展演活动;5.开放部分工作室, 展示艺术品创作过程, 向观众提供空间和道具, 鼓励观众参与艺术体验;博物馆、美术馆等可根据专题展的内容, 如民间工艺美术展组织相关手工体验活动, 如制陶、墨拓、扎染、剪纸等。传授体验式一在传授, 二在体验, 受众在接受知识或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参与, 开发自身创作能力, 完成“观”、“学”、“创”的过程, 也从完全的自主性过渡到互动性, 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完善和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 爱心帮扶式

前面两种形式可以说是针对全体普通民众所展开的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 而公益艺术教育中涉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弱势群体开展的教育活动或艺术活动, 受教人群可以是:民工及子女、偏远山区儿童、灾后幸存者、身体或精神缺陷人群;针对他们开展一说教育活动的特殊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向这些人群开放的艺术作品展览、展映以及公益演出, 使他们享有同等的艺术教育软资源。

2.艺术书籍和艺术教学器材捐赠、艺术志愿者援教, 增强这一群体接触、学习艺术的硬性条件。

3.由一些艺术家发起的免费艺术技能培训, 如画家周春芽在汶川地震后创办五彩基金, 他与其他艺术家一起教灾区少年儿童美术, 既让他们的心灵在艺术中得到慰藉, 还帮助很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4.为这些人群举办他们自己的作品展, 如农民工摄影作品展, 孤独症儿童作品展, 一方面能够鼓励他们与外界交流、提升自信;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义卖的方式富裕其生存和受教育的物质基础。

虽然是根据不同的艺术环境、不同的艺术教育操作手段和不同的受教对象对公益艺术教育的形式进行了以上三种划分, 但这些实践形式都不应也无法孤立进行, 它们互相借鉴艺术场所、交换艺术资源、共谋艺术活动, 充分体现了艺术服务社会, 社会也为艺术及艺术教育提供充足的支持, 相互扶持, 共同进步的理念。

三、公益艺术教育资源整合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 艺术教育丰富多彩地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资源的整合。上述公益艺术教育的实践形式中已经体现各大艺术机构之间的资源互相利用, 除了艺术机构内部的合作, 外部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体现在政府对文艺活动、教育活动的支持上。一方面, 政府的文化政策影响地区、国家文艺活动的开展及文艺理念的传播, 进一步影响到文艺教育及公益艺术教育的方向和宣传力度上。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强国”政策直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教育兴盛的局面已经初见成效。另一方面, 政府对公益艺术教育经费的支持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前提和长久施行下去的保障。

其次, 国际资源的利用。文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软实力, 各国文化竞争的最终出路是文化艺术资源的共享和融合, 温家宝总理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只有开放包容才能更强大”;外国艺术资源能否走进来, 中国艺术资源能否走进去, 最关键的仍是国家、政府的文化政策, “中法文化年”“中希文华年”活动的开展为我国与法国、希腊优秀艺术品和艺术大师的互访、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也是国际文化艺术资源互用相长的成功范例。

再次, 教育机构、社区空间与艺术场所联合。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源上, 公益艺术教育形式相对自由, 但教育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艺术作品作为媒介以教育为目的进行传播都离不开专业艺术人才, 前面提到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研究、解说、表演人员来自人文艺术界、教育界等各领域。这些艺术场所针对高校招募志愿者或专业研究人员, 既为艺术教育活动解决了人力来源, 同时又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平台, 延伸了教育功能, 同样这些志愿者的招纳也可来自社区的离退休人员或其他艺术爱好者。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实践上, 各高校和社区家庭也可参与公益艺术教育活动, 如:资料、场所的相互借用, 使博物馆、音乐厅与高校、社区文化馆实现互展、互访, 在校学生和社区家庭的艺术作品展或艺术汇演, 变单向、被动的状态为多维度、互惠的交流、学习。

最后, 不容忽视的是各种传媒资源的利用。在宣传公益艺术教育方面, 影视媒体的作用更为直接, 效果也更直观。除了宣传之外, 纪实性的电影、电视节目或者电视综艺频道、广播综艺台也都可以直接传播艺术知识和信息, 出版的图书或手册则更适合保留和收藏式的参考研究。在稳定传统媒体对公益艺术教育场所和活动普及和宣传的基础上, 更要重视网络传媒的开发利用, 网络媒体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

1.馆内数字媒体加强了对艺术作品的阐释, 扩充了信息量;

2.虚拟博物馆、美术馆和在线音乐厅便于随时了解资料、掌握信息;

3.各大艺术展览机构与艺术研究机构及高校实现资源共享;

4.在线艺术交流和讨论增强了大众主动参与、自觉学习艺术的热情,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艺术素养;

5.知识更新的途径广, 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四、结语

艺术教育的价值可以延伸到人、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 但仍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远离艺术和艺术教育。公益让艺术更亲民, 艺术让公益更美好。公益艺术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纵观全篇, 公益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和实现公益艺术教育目标在时间上是循序渐进的, 在结构上更是全社会的集体项目, 政策、经济、文化、人力都应参与到民族精神风骨大厦的建构中来。作为公益艺术教育践行者的人是这项工程的策划和支配者, 其任务和收益也是相辅相成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帮助人类、社会和自然实现完善地发展。

摘要:公益艺术教育在传统艺术教育的基础上, 施教范围更为广阔, 对象更加大众化, 其主要特质是公益性.除一部分艺术家在特定环境中实施公益性的专业艺术技能教育外, 公益艺术教育以艺术品为媒介, 其实施环境扩大到各种艺术场所, 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媒体资源以实现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民众艺术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老作家庆祝国庆的征文下一篇:愚人节整人方法情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