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2024-09-23

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精选11篇)

1.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占地9342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现有教师15人,学生358人,留守学生81人,占学生人数的23%。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精业育人、特色育人”为主线积极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校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教师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我校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专门负责人,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我校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方案。首先,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其次,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小学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加强上两个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村、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对所在班的学生进行全校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2013年,我校发动全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坚持每周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爱心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在活动室里放上图书、体育器材创造丰富有趣的活动环境“拴住”留守儿童的心,并与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许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真的要谢谢老师,是你们教我如何教育孩子的。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要求帮扶的每个留守儿童经常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快乐、烦恼等内容来写。通过结对帮扶有多名学生的成绩由后进生转化成中等生。

五、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六、务实创新,创建家校联系机制

老师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如何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懂得怎样关爱这些孩子,改进家教方法,只有通过家长学校来传授知识,全面沟通,才能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家教工作的开展: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2、定期接待家长来访;

3、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

4、积极创建学习

型家庭,一点引面;我们扎实的家教工作,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力的支持。

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活动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们在文章中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读书知识竞赛、成立美术、体育、音乐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今后,我们会继续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让交斜中心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交斜中心小学

2014年2月

交斜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二0一四年二月

2.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二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2006年以来,垫江县坚持从建设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教育民生导向之路, 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切实培养和照顾好留守儿童,着力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使广大留守儿童同沐温暖阳光、同享幸福蓝天,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健全“五大机制”,构筑关爱保障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着力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努力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县上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6个,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考核制度等13个;完善托管家园建设、管理和评估体系,严格“准入制”,实施“年检制”,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纳入行政审批范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七位一体”关爱体系,着力实现工作的互动和联动。二是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性投入达全县GDP的4.3%。仅2010年,全县留守儿童专项资金投入就达700万元;通过搭建募捐平台、推行冠名活动等,35家单位出资35.5万元,与25个关爱平台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开展“牵手结对”活动筹集“爱心基金”78万元。三是创新安全保障机制。将“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向托管家园延伸,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安装警校联动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留守儿童人身伤害保险,合理分担留守儿童意外风险。四是创新激励奖扶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专项奖励资金105万元,充分调动爱心学校、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办园建站”的积极性,共撬动社会资金1500万注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五是创新督导考核机制。出台《留守儿童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并举等方式,实行“捆绑式”考核,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督导和校长督导考评内容,定期通报考评结果。

二、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关爱基础

坚持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统筹教育资源,着力夯实关爱基础,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一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投资2672万元建设9所寄宿制学校;筹资625万元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厕所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80万元实施14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投资4300万元建设23片塑胶运动场;投资700万元添置托管家园设施设备,建设100个专用食堂和48个专用浴室,基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难”问题。二是实施“营养促进工程”。拨付专项资金190万元,让留守儿童吃上“爱心鸡蛋”,并逐步推行“爱心午餐”“营养午餐”;对11个乡镇35所农村学校进行水管网络改造,修建高位蓄水池,有效解决近1.3万名留守儿童在园饮水难题。三是实施“五个校园”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向全国道德模范徐茂学习”活动,举办“唱读讲传”活动247场次,学校绿地率达30.3%,市级“园林式单位”、森林学校达7所;建成“班班通”571间,“农远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四是实施“校校通水泥路”工程。协调交通等部门,实施“校校通水泥路”行动,对47所农村学校107公里连校道路进行硬化,2.3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五是实施“蓝天助学工程”。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发放资助金3000余万元,惠及留守儿童6880余名,使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一个都不少”。

三、创新“五种模式”,拓展关爱平台

坚持“先行先试”“探路示范”,突出工作重点,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关爱模式,大力拓展关爱平台。一是托管家园享亲情。树立“校园、家园、乐园”理念,按照“重点指导、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原则,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托管家园,科学确定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规章制度,强化家园管理。现有家庭式、温馨式、亲情式托管家园33家,托管儿童近11000名,切实缓解“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员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现状。二是家长学校助成长。建立家长学校88所,覆盖率达100%;配备专兼职教师635人,编撰专题讲义13个;采取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家庭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了家长学校“十统一”、“六结合”教学模式,每年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15700人左右,提升了家长监护效能。三是“代理家长”送温情。选定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同志担任“代理家长”,签订代理协议,明确代理职责。全县近1000名“代理家长”,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等形式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四是村社服务建乐园。依托村级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服务站”,拓展村社干部职能,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无人关爱、自由活动危险、安全无保障的问题。目前,共有分散式、灵活式的“留守儿童村级服务站”103个,近6000名留守儿童沐浴着村级党组织送来的温暖。五是助学帮扶解忧难。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学生等,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结对”活动。以城带乡的援助式、奉献式助学帮扶活动解决了近6000名贫困留守儿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筹集资金近5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圆了上学梦。

四、抓实“五项工作”,打造关爱品牌

着眼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档升级”,抓实抓好“规范促发展、创新解难题、关爱广覆盖、建设提速度、模式出精品”等五项工作,全力打造关爱品牌。一是规范促发展。设定准入门槛,出台《垫江县托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规定“硬件”准入条件,并对各项“软件”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规范托管中心办园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成立由教委、公安、国土房管、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强化监督检查,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两次整改仍不达标者,当即取消办园资格。二是创新解难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难、配套师资补充难、“园站”安保问题突出、特殊留守儿童托管难等问题,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留守儿童配套师资建设力度,加强托管家园安保体系建设,建立特殊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全方位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瓶颈制约。三是关爱广覆盖。进一步巩固现有托管园站的建设,加强教育管理指导,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进站率大幅度提升,力争达到4万名以上的留守儿童进入托管园站,接受党政关怀、各界关爱。四是建设提速度。进一步细化《垫江县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指导标准》,鼓励乡镇学校、社会力量、村 (社区) 按要求建立规范的托管园站。鼓励建立以“居家”为依托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庭”。五是模式出精品。依托我县独立承担的首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对“一校一园一站”模式、“四导”教育管理机制及策略、“两形成四提高”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具有集示范带动、考察学习、宣传亮点等优势的精品和典范,为国家层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供典型经验。

五、凝聚“五条共识”,着力创造关爱经验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既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推进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勇于创新。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为全市乃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先后形成和凝聚了5条共识。一是必须坚持战略思想统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一项艰辛而重大的民生工程,既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也无固有模式可搬。为切实培养和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我们立足“经济欠发达、教育仍后发”的实际,科学谋划和启动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育民生导向之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关爱机制、搭建关爱平台、拓展关爱体系、筑牢关爱保障、打造关爱品牌,以托管家园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留守儿童工作的纵深推进,激活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二是必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举一部门一单位之力即可有序组织和有效推进。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完善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实现了工作的互动和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必须着眼促进留守儿童幸福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留守儿童“食”有所欲、“寝”有所安、“动”有所趣、“学”有所进是基础,而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核心。我们把解决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四是必须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难题,尤其是面临教育教学资源瓶颈制约。牢固树立“家校合一”理念,有效利用闲置校产,开办托管家园;依托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育实效;聘请退休教师,发挥教师余热;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关爱活动,等等。事实证明,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农村地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必然选择。五是必须坚持科研引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课题,创新模式、提高实效是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资助课题为载体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关爱模式,优化管理路径,走出了一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3.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三

---平梁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多,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又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相关工作就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校为了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学生1049人,留守儿童 587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这些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做好做实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我校在2014年10月在省、市、县妇联的组织资助下,实施了儿童成长家园活动项目。

二、工作成效

自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以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班都会在这里来开展形式各样的留守儿童关爱课。除此之外,我们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和远在外地的父母在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缓解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自信心。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和其他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学校还专程邀请省级儿童教育专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并在日常安排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辅导。在如此温馨的环境里,孩子和老师亲切交流,既培养了师生感情,又抚平了孩子心灵的创伤。

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赞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使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有序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开展活动

1、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儿童家园成长项目成立以来,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小组,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下设活动组、心理疏导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各小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领导主抓,责任落实到人。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和健全了相关制度,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每学期,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时,会重点了解留守儿童的监护和生活情况。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同时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融入到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中。

3、定期关爱活动,成长快乐

学校在每学年初制订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并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优先:学习优先辅导、生活优先照顾、活动优先参加。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里健康讲座、开展快乐读书等活动。在每周固定时间的社团活动中重点面对留守儿童,现我校已开展了足球、诵读、舞蹈、美术等12个社团,极大的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各班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了各种主题班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学校先后举行了“集体生日”、“我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主题活动,开展了“我爱我家”、“我的心愿”等演讲比赛,让孩子们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在近几年暑假里,在省妇联的资助下,学校选拔表现优异的留守儿童参加各种主题夏令营,让这些留守儿童利用假期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4、做好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工作

自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相关工作以来,成立了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人职守。针对道德行为有偏差和心里有障碍的儿童进行定期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温馨家园,伴爱成长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儿童成长家园活动室定期开放。该室分为爱心视频区、学习活动区、心理咨询区和阅读区。墙壁上设有最美笑脸板块和生活集锦板块。室内配备了4台电脑,投影仪,现代化气息浓厚。图书阅览区共有1000多册图书,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要。

四、不断反思,提高工作实效

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赞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使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有序展开。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管理不够精细化,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我校人员相对紧张,缺少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和健康教师,这方面的工作都由代课教师兼任,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工作成效。

五、日后工作整改措施

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精细化管理。针对学校人员紧张的问题,学校在向上级部门申请的同时,结合现有人员配备,将各项工作合理分工,有序展开,力争相关工作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措施 篇四

近年来,新安社区始终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建立社区关工委、爱心志愿者等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服务机构和队伍,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多方位、多层次着力打造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认真开展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工作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构筑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 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档案齐全

多年来,人民巷社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理清思路,健全组织网络,完善规章制度,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1、齐抓共管,联合派出所、学校、文化、司法等有关部门和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参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法制报告团、文艺宣传队、科普小组等组织网络。

2、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多渠道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分类建立档案。

二、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人民巷社区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它以其多样性和参与性深受留守儿童的喜爱和监护人的认同。

1、多形式开展留守儿童法制、道德教育活动。为使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易被留守儿童接受,新安社区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活动。定期举办法制宣讲报告会,科普讲座、警示教育、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图片展等载体广泛开展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2、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年来,人民巷社区注重在文体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为留守儿童课余时间提供了活动空间。社区文体活动站,设有健身、乒乓球、图书阅览、棋牌等活动内容,配有跑步机、仰卧起座器等设施和四千余册图书,使留守儿童有了健康的活动场所,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外围环境。此外社区同样也加强了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了各项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在“六一”前夕,举办了“庆六一”书画展;“七一”前夕组织了乒乓球赛。此外,人民巷社区还举办了有奖猜谜、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活动,吸纳留守儿童广泛参与,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美好情操。

3、开设社区课堂,加强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的再教育。人民巷社区支持有教师资质的下岗失业人员廖少明,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社区课堂,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教育,注重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文体活动时间,培养他们课余兴趣和爱好。

三、做好“三延伸”,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仅靠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为此,人民巷社区制定了向家庭、学校、社会延伸的“三延伸”工作方案,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向家庭延伸。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授课,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引导他们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们远离违法犯罪和不道德行为。

2、向学校延伸。社区联合学校,共同开展了各项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培训班和各类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发展和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认识到,不仅要在学习上争先创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爱党爱国,言行上文明正直。

3、向社会延伸。新安社区依托党建联席会和共建议事会“两会”平台,吸纳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组建“爱心爸爸(妈妈)”队伍,挖掘自身优势,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联合派出所、文化局等单位对涉“黄”、“黑”、“白”(吸毒贩毒)等场所和非法网吧、电子游戏厅,封建迷信活动等进行严厉打击,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进行监控。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搀扶着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社区内的留守儿童精神生活充实,自立意识、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现留守儿童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作,容不得丝毫的松懈。

5.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篇五

组 长:赵 振 副组长:李 杰

成 员:付彩华 徐卫东 张 梅 申小妹 赵凤菊 张书兰 赵文娟、谢红菊及各班班主任 具体分工:

赵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宏观调控,联系协调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安排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设施等。

李杰(副校长):负责与上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沟通,搞好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徐卫东(办公室主任)、张梅(教务主任)、付彩华(总务主任)、申小妹(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张书兰、赵凤菊、赵文娟及部分优秀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谢红菊同志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起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各种工作制度和有关文件;联络各领导小组成员,做好工作预案;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材料的整理;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完成领导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6.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我校共有教学班6个,190多名在校学生。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率达20%以上。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保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铁溪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6、“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孤僻,怪异的性格;无缺乏温暖和关爱的个体。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路志海 副组长:王芳妮

成 员: 徐怀香 先小丽 郑钰 第红妮 苏瑞娟 王贵芳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 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 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由王芳妮同志负责管理,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围绕,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健康成长。要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 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督促“留守儿童”每期写两封信,详细汇报个人成长实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 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校每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班主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开好“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培训尤其是对假期管教,提出扎实可行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

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7.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我校地处***县东,距**县城49千米的****,共有教学班28个,2000多名在校学生。我校实施制度化管理、根据教育局的办学方针办学、全方位育人。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都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和管理,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上级领导,周边乡镇和社会人士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东风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 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总书记的十个更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6、“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孤僻,怪异的性格;无缺乏温暖和关爱的个体。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办公室、后勤处、教导处、团委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 长:管彦宣 校长

副组长:祖章群 校长助理

饶志云 办公室主任 沈 辉 思政处主任

成 员:各班班主任、全体教职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 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 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28)83986033,由袁大彬同志负责管理,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围绕,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健康成长。要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 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督促“留守儿童”每期写两封信,详细汇报个人成长实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校每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班主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开好“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培训尤其是对假期管教,提出扎实可行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 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针对“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分类别召开了男生会、女生会,讲清青春期生活、心理相关知识,使孩子学生正确处理和应对“青春”的烦恼。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8.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八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肖付兴

副组长:杨先义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安全保卫

学校校警:郭同须

三、分工:

1、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

2、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监护人信息,并建立个人联系卡,班主任做好家校沟通。

3、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咨询室,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家长会,并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负责对生活教师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4、工会负责组织教职工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做好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经费资助。并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帮扶。

5、少先队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

9.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九

组 长:孔凡刚

副组长:刘玉瑶、赵峰、孔静

成 员:全体教师 具体分工:

孔凡刚(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宏观调控,联系协调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安排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设施等。

副组长:负责与上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沟通,搞好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成员: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起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各种工作制度和有关文件;联络各领导小组成员,做好工作预案;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材料的整理;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完成领导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10.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篇十

——记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徐懿同志

有一位普通的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他扎根于山区教育事业,把青春和爱心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把时间和精力献给了学校,把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留守儿童身上,殚精竭虑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家园,用爱心为留守儿童铺就宽广的成长之路。他就是单龙寺乡中心学校的教导主任——徐懿老师。

体贴入微,他是每个儿童的“代理家长”

单龙寺乡中心学校所在地理环境特殊,地处大别山区深处,学生家长为了生计,很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当“留守儿童”还是陌生的词语时,徐懿老师就开始了自己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都要到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性格特点。针对留守儿童成绩欠佳、逃学迟到普遍存在的情况,徐老师利用晚上时间经常到这些孩子家中去转转,对于需要辅导的孩子予以辅导,成绩太差的进行补课。有迟到现象的看一下是因为家里做饭晚了;还是学生在路上玩了。如果是因为家里做饭晚了,就叮嘱家长注意按时做饭;如果学生在路上玩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后改正。逃学的学生则与其谈心让其认识自己这样做不对,以后改正。徐老师还注意留心他们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尤其是冬天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里是靠碳火进行取暖的,每到一家他都会向他们宣传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如何自救。由于徐老师的细致关照,孩子们的学习得到辅导、生活上和思想上没有负担,自然个个十分开心快乐,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为了弥补学生在亲情上的缺失,徐老师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的“热线电话”。在他的手机上,80%的电话号码都是学生家长的。即使学校后来设置了专门的亲情电话,学生和家长依然习惯于用徐老师的电话来进行联系。家长跟徐老师打电话聊了自己孩子的情况就觉得心里踏实放心,徐老师对频繁转接电话也从来不觉得厌烦,也没有因为话费支出大增加而有什么怨言。有时因为学生的事需要与家长联系,他也很少用学校的办公电话,因为用自己的“热线电话”已经成了习惯。徐老师

无私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由衷的敬爱和家长无保留的信任。每到新年或节日之际,总有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打电话或寄贺卡向他致意,他也为此而感到十分欣慰。

全面周到,他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家园

自2007年起,中心学校鉴于徐懿老师在留守儿童工作上的成绩和丰富经验,安排他负责全乡的留守儿童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徐老师首先投入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上。他感到,留守儿童首要的问题是心理和生活问题,而这些都是因为家长不在身边、家庭的关心和教育缺位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他们重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在学校的支持和其他老师的协助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互联网、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爱心雨伞、常用药品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徐老师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亲情补偿,就是在班级内或少先队活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跟踪,专门听取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动态,通过课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形式,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还有节日关怀,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徐老师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总是想在孩子前面,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枝柳条、一个粽子、一只鸭蛋、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徐老师还特别注重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他协调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足球队、篮球队、舞蹈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落到实处。徐老师在各个学期先后组织开展 “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五好五爱”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徐老师还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安排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比如端午节教孩子

包粽子,过年前教包饺子。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创新举措,他用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自从担负起全乡留守儿童工作管理职责后,徐老师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怎样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对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徐老师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路:在各村小学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对口帮扶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等7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他督促各村小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计划,确立校长、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再由各村小学集中报送到中心学校分类存档。徐老师向中心校领导提出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乡所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几百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者。为了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徐老师组织各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每季一会(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培训一次);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徐老师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由于学校地处山乡小镇,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徐老师还通过学校加强和地方乡、村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爱心滋润春苗壮,汗水挥洒铸辉煌。徐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换来了单龙寺乡留守儿童工作的累累硕果。几年来,中心校和各村小学的留守学生成绩稳步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多人次在市县组织开展的书法、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及歌舞比赛中获奖。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也多次在上级的检查评比中获得表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获得家长的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徐老师本人也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等,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岁月如歌,徐懿老师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渐渐步入成熟的中年。这20多年中,他经历了很多很多,既有春花烂漫,也有风霜雨雪。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收获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无论是普通老师、班主任,还是当教导主任,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得最棒。我们相信,有坚定的信念作笔,有对学生满腔的爱心为墨,徐懿老师一定会在他未来的教育生涯中书写更多的精彩和美丽!

单龙寺乡中心学校

1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 篇十一

合阜小学

徐红丽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迫于生活压力,合阜村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幼小的孩子只能跟着年迈的老人或远房亲戚过活,成为了留守儿童。实际上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过问。而亲戚再亲,时间长了,又有几个能像孩子的亲身父母一样对待孩子的?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这些问题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纪律散漫,学习吃力。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从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本学期我除了是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外,更是两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帮扶工作有付出,更多的是回报,现在我就个人帮扶工作作出两点总结:

一、详细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帮扶

这学期,我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有幸成为了班上两个可爱的男孩的爱心妈妈。据细心观察和与监护人深入交流,我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唐文清的父母因经济原因分居近两年,他妈妈带着小他一岁的妹妹回贵州娘家了,近两年来一次都没有与这边联系过;唐文清的父亲在外地务工,照顾唐文清的重担就落到了奶奶的身上,而奶奶现已七十多岁,年迈体弱,又不识字,只能解决唐文清的衣食住行问题,对唐文清的学习、思想上的教育有点力不从心。唐文清这个孩 子平时与班上同学相处得挺不错,有吃的玩的什么都懂得与同学分享;在家也经常帮助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扫地、擦桌子等小家务不在话下;在班上担任劳动委员一职,带领同学们将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由于家庭原因,二年级一学期未在校读书,导致学习成绩一般,另外性格有点内向,特别想念妈妈和妹妹。另一位留守儿童叫柴文郡,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均在外务工,现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知识水平不错,还能稍微辅导其学习,虽然父母均不在身边,但他的妈妈很重视他的学习教育与成长问题,经常寄书、字帖等学习用品回来;而柴文郡自己也比较沉稳懂事、性格活泼开朗,担任班长一职,很是尽职尽责,深受教师与同学的喜爱。对两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为我后期的帮扶工作提供了便利。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唐文清的学习成绩有待提高,我先找他谈心,引导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他有了上进心后,便利用中午的时间多翻翻他的语文、数学作业,针对错题难题加以讲解。英语课上,我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唐文清回答,让他拥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帮助他建立起在同学眼中的存在感;针对他内向的特点,我不断地鼓励他,有一次,他声音低细地回答一个英语问题:“I’m fine,thanks.”声音很小,不仔细听都听不到,我知道这是他不自信的表现,正是这种不自信造成了他内向的性格。当时,我想从回答问题上来改变他,就说:“很好,我听到了,你说了I’m fine,thanks,对不对?答得很好,能不能带全班同学读一下?”他带读了一遍,声音还是不够大,我继续鼓励:“大家说,带读得好不好?” 在听到全班同学的认同声后,我加高音量:“既然读得这么好,就让唐文清再带读一遍,声音要最大,好不好?”果然,有信心后的声音大了很多,后面一节课都继续保持了高昂了学习兴致。现在,唐文清的各科成绩都有了不小的提高,数学还考了几次80多分呢!

二、走进孩子的内心,收获幸福

看过那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我深知,孩子的教育说起来难也不难,他们单纯、天真,只要他们在心里认同你了,便会跟随着你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长成该有的样子。所以,我的第一步工作便是亲近他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具体做法是多从小事上关爱他们,例如,每天早上到校后,先和他们打声招呼,一句“来得真早”就能拉近距离;天冷了,就多问两声冷不冷,衣服穿得够不够;看见他们在打扫卫生,就帮忙一起打扫,有人看见了可能会觉得没必要,但我边扫还可以趁机教给他们做卫生的诀窍,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课间操后会和他们一起跑跑步;中午吃饭时可以问问有没有吃饱;天气晴朗时,也有过一起围坐在操场上聊聊各自的烦恼的经历;有时会去操场上进行英语游戏表演,边玩边学;有的老师说怎么在办公室老看不到我的人影,其实,我都是在班上和学生们一起。现在,经过一学期快乐的相处,两位留守儿童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了,下午见到我也会主动问一句好:“Good afternoon,Miss Xu.”我发现越到后期,我的关爱工作进行得就越顺利,他们已经很信任我了。后期,知道要进行手工活动时,他们俩都很期待,很暖心地帮我准备报纸、胶水,我也特意教会了他们制作从没见过的飞机模型,回到班上,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活动时 的笑容。

“付出的越多,收到的回报也会越多”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在关爱过程中,有一件事特别的令我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1月18日,学校为六位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虽然我们班两位留守儿童的生日会不在这一批,但多余的蛋糕被我拿回了一块,打算带给我班的留守儿童吃,没想到,我拿回班上给他们俩后,他们俩都没和我商量,就直接和班上其他的同学来一起分享了。那一刻,我本打算说:“这块蛋糕让给两位留守儿童吃好不好?”但看着他们你一口我一口的吃着,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突然改变了注意:我平常不是教育他们俩要和别人分享嘛,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懂事的他们呀!

看着我们班的两位留守儿童慢慢地成长起来,我倍感欣慰,虽然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很繁琐,但收获了那么多的惊喜后就不会觉得苦了。

【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观赏黄梅戏教案07-14

上一篇:医院健康扶贫总结资料下一篇:高中励志演讲稿优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